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生物初一下册复习提纲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

素。

2.其中“三大产热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主要的能源物

质是糖类。贮备能源的是脂肪;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

3.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

呈现褪色反应。

4.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蛋和奶、豆

类,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肥肉、花生、芝麻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

5.夜盲症—--缺维生素A;坏血病—--缺维生素C;脚气病—--缺维生素B1;

口角炎、皮炎—--缺维生素B2;佝偻病—--缺维生素D和钙

6.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

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7.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8.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

在口腔、胃、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9.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

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通过胆汁的乳化,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10.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行皱襞、小肠绒毛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含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11.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

12.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吸

收部分的水和酒精小肠:吸收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13.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

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14.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血液可分为血浆和血

细胞。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5.红细胞男:5.0ⅹ1012个/L(血红蛋白120-160g /L)女:4.2ⅹ1012个/L

(血红蛋白110-150g/L)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过少:贫血病

白细胞(4—10)ⅹ109个/L 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过多:炎症

血小板(1—3)个ⅹ1011个/L 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过少:流血不止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16.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

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17.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

位的血管。

18.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

血管。

19.血浆: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

白原。

20.血清: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

纤维蛋白原。

、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2)防御保护3)体温21.血液的功能:1)运输氧和CO

2

调节作用

22.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输血的原则是:输同

型血

24.毛细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

管腔最小

25.心脏可分四个腔,四腔关系是:同侧房室相通,异侧房室不相通。心脏由

心肌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当心肌舒张时,血液回心脏,此时心脏处于休息状态。

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见书38页图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27.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舒张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

开放。动脉中没有任何瓣膜。

28.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Х心率

29.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运动员主

要通过提高每搏输出量来提高心输出量。

30.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31.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 1)有利于血液流回

心脏 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32.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33.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

左心房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动脉右心室

小结: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 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 3)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4)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34.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我们通常所说

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它的表示方式:收缩压/舒张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其数值通常用千帕来表示。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低数值,叫舒张压。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是:12~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

35.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静脉。

36.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失血达1200ML以上会有生命危险。

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不会影响健康。提倡无偿献血。一次献血200---300ml。

37.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但意义不同,它测量的部位在桡

动脉。

第十章人体的能量供应

38.食物的热价是指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单位是KJ/g 。

食物中各成分贮存的能量的大小:脂肪38KJ/g,蛋白质23 KJ/g,糖类17KJ/g。

39.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空气)比较:氧气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含

量增加了。

40.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它

的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4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两部分。其中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气管、

支气管等器官。呼吸道的作用是:1)气体进出肺的通道2)能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的气体。

42.肺的作用是:气体交换的场所。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气管和支气管。

43.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是主要

的呼吸器官。它具有的特点: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②肺泡外面包绕着

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很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44.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共同通道。呼吸

时会使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为此,我们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否则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入口,食物进入气管,容易引起剧烈的咳嗽。

45.呼吸运动是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46.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胸廓的横径加大;膈肌收

缩隔顶下降胸廓的纵径加长→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张→新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即吸气

47.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泡内部分气体排出

提外,即呼气

因此,是胸廓的变化才引起吸气和呼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

48.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它们的

区别如下:

49.概念实现方式表示方式结果

50.肺的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运动呼气与吸气

的交换气体扩散静脉血变动脉51.肺的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CO

2

的交换

52.组织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的氧气和CO

2

5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

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第十一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54.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

外的过程

55.人体的代谢废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粪便不是代谢废物

56.人体排泄的途径:排汗(皮肤):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 2)

呼气(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3)排尿(泌尿系统):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57.排泄的意义:1)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2)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

3)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排粪便是排食物残渣,不算是排泄。

58.泌尿系统的组成:①肾脏:有形成尿液的功能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

胱: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

成。肾脏可分为:皮质、髓质和肾盂。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书

61、62页图

59.尿的形成 1)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

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球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

60.原尿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中形成的;尿液是通过肾小管的

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的

61.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它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

血管网。

62.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原尿中没有大分子物质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63.尿液排出的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64.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结构: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

质→肾小球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肾小管尿量多→肾小管

65.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

66.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

位置构成厚度结构及作用

67.表皮外上皮组织较薄无血管。角质层—保护生发层—分裂产生新细胞

真皮内结缔组织较厚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弹性和韧性

68.丰富的毛细血管—-运输、调节体温神经末梢—-感受外界刺激

69.附属结构: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70.一位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流出了血,那至少伤到了皮肤的

真皮。

71.排汗不仅起到排泄作用,还可以调节体温。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

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72.人的自我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大类型。其中神经调节具

有主导作用。

73.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74.它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

神经31对)

75.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代谢中心)和突起组

成;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树突:短,是树状分支;轴突:长,分支少神经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的功能。

76.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

射,完成反射过程的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包括①感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②传入神经元: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③神经中枢: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④传出神经元: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致效应器⑤效应器: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77.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应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

效应器

78.神经中枢:位于灰质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聚形成

79.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经建立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

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比较高级,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80.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81.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的中枢,有躯体感觉、躯体运动、语言、视觉、听

觉等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中枢是对侧控制的。眼球的结构书81

82.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

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83.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睫状体舒缩,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

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84.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

像造成的,可用凹透镜矫正远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凸透镜矫正。

85.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锤、钻、

镫)→耳蜗(耳蜗内感受器受到振动的刺激,产生冲动)→位听视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86.视觉感受器:视网膜听觉感受器:耳蜗头部位置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

87.嗅觉感受器:嗅黏膜味觉感受器:味蕾

88.四种味觉及其最敏感的部位——酸:舌的外侧甜:舌尖苦:舌根;咸:舌

89.人体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唇、舌尖、鼻尖。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

面触觉要敏感。

90.冷感受器——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温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

91.耳的结构: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鼓膜:产生振动

92.中耳鼓室: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听小骨:由锤骨,钻骨和镫骨组成听骨链

93.耳蜗:含听觉感受器

94.内耳前庭:含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半规管:含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

95.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

长而减弱,这叫感受器的适应。

97.激素:在人体内,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它们在

血液中量虽少但作用非常显著,特别是对于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调节是不可缺少的。

缺碘导致合成过少: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98.胰岛素胰岛降低血糖浓度分泌过少——糖尿病

99.侏儒症与呆小症异同:

相同点:患者都是从幼年患病且身材都矮小

不同点:“侏儒症”是由于患者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生长缓慢,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一般正常。“呆小症”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不足,甲状激素分泌过少,造成生长发育迟缓,患者不仅身材矮,生殖器官不发育且智力低下。100.孕妇在怀孕时缺碘,生出来的婴儿会患呆小症。

101.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措施:1)食盐加碘 2)常吃含碘丰富的海带等海产品

第13章传染病及人体免疫

102.病原体——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103.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特点——传染性和流传性

104.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10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各种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如蚊、蝇、蚤等,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3)保护易感人群:不要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预防接种;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106.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第二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功能:产生抗体,消

除病原体(抗原)

107.抗体能与抗原结合,清除抗原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原被清除后,身体仍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体内产生大量的抗体。患过水痘、天花的人就不会再患了。

免疫种类形成功能

108.非特异性免疫遗传而来,人人生来就有对一切病原体都起作用

109特异性免疫只有在出生以后,与该病原体经过斗争的人才有,不能遗传对某一中特定病原体起作用

110.免疫的功能: 1)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健康。 2)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 3)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111.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抗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特异性结合,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五苗”:卡介苗——结核病;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 班级:姓名: 一、人的由来 1、19提出了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2、黑猩猩、 睾丸:产生和分泌雄性激素(男性的主要性器官) 3、男性生殖系统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4、女性生殖系统 5 7、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2 (3 二、人体的营养 1供能物质非供能物质) 2、儿童、青少年应该多吃奶、蛋、鱼、肉。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3 4 5、常见的几种无机盐、缺乏症。 (1(2)铁:贫血 (3(4)磷:厌食、贫血

6、常见的几种维生素缺乏症 (1)维生素A:夜盲症(2)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 (3)维生素C:坏血病,牙龈出血(4)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消化道: 7、消化系统位于消化道外 消化腺: 位于消化道内 8 9、消化系统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其中像水、无机盐、维生素这样的小分子物质不经消化 可以被直接吸收,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些大分子物质必须经消化后才能被吸收。 10 11 12 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13、食物消化:蛋白质:消化始于胃,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糖类:消化始于口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脂肪:消化始于小肠,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14 15 ①号试管(馒头屑+唾液)不变蓝色;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的组成: (1 (2 (3 2、呼出的气体在组成成分上发生了变化: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3、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功能的特点:(1)肺泡数量多;(2)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3)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组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专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专用 第一节食物中含有的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含有的六类营养物质为: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⒈既能构成细胞:主要功能供能 :主要功能备能 蛋白质:主要功能构成细胞 ⒉可以构成细胞,但不能提供能量的营养:水和无机盐 ⑴水:约占体重的60~70 %作用: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而蛋白质为重要成分)、参与各项生命活动 ⑵无机盐:如钙、磷、铁、碘、锌等,缺乏容易得一些疾病 ①缺钙:儿童易得佝偻病,老人或妇女易得骨质疏松症②缺铁易得:缺铁性贫血 ③缺碘:成年人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易得呆小症 ④缺锌: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⑤缺钙和磷:骨骼和牙齿发育不良 ⒊既不能构成细胞又不能提供能量:维生素。人体每日需要量很少,但作用重要。 维生素A:来源:肝脏、鱼肝油、胡萝卜( 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 缺乏症: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 维生素B1:来源:豆类、谷物、糙米(既粗粮) 缺乏症: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维生素C:来源: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缺乏症:坏血病(既:皮下、牙龈出血)维生素D:来源:肝脏、鱼肝油、鸡蛋缺乏症:佝偻病(儿童易得)、骨质疏松症(老人妇女) ⒋膳食纤维(第七类营养素):不能消化。利排便,预防肠癌、高血脂。来源:粗粮、蔬菜、水果

问:1、健康食品:① 豆类、牛奶 含蛋白质、脂肪、铁、钙均比较多; ②动物肝脏 含维生素A 、维生素D 、铁和锌都比较多。 2、补钙同时应同时补充点 维生素D (可以促进对 钙 的吸收)可增加疗效。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7个器官)和消化腺(5个器官) ㈠消化道:包括 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㈡消化腺:⑴位于消化道外的大腺体(有导管):唾液腺(分泌 唾液 消化 淀粉 )、 肝脏(分泌 胆汁 消化 脂肪 )、胰腺(分泌 胰液 消化 糖类、脂肪、蛋白质) ⑵位于消化道内的小腺体(无导管):胃腺(分泌 胃液 消化 蛋白质 )、 ㈠消化道部分: 肠腺(分泌 肠液 消化 糖类、脂肪、蛋白质 ) ①口腔内有:牙齿(咀嚼食物)和舌(搅拌食物) ②咽、食道:食物的通路 ③胃(主要作用: 暂存 食物 、也可 消化和吸收 ) ④小肠(起始部分称为 十二指肠):(作用:进行 消化和吸收 的主要场所) ⑤大肠(上有盲肠,其上又有阑尾):形成 粪便 ,也可 吸收 ⑥肛门(排出粪便) 二、消化方式 ① 物理性 消化→牙齿 咀嚼 、舌的 搅拌 、胃肠的 蠕动 、 胆汁 的消化 等 ② 化学性 消化→分泌 消化酶 把 大分子 物质→ 小分子 物质 三、消化过程:①淀粉 ????→口腔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小肠肠液 胰液 葡萄糖 ②蛋白质 ???→胃胃液 多肽 ????→小肠肠液 胰液 氨基酸 ③脂肪 ???→肝脏胆汁 脂肪微粒 ????→小肠肠液 胰液 甘油 + 脂肪酸 ④水、无机盐、维生素为小分子物质不用消化,直接吸收到血液 四、营养物质的吸收: 概念:营养物质通过 消化道壁 进入 循环 系统的过程。主要在 小肠 中进行 问:1、直接开口于消化道(既无导管)的消化腺为 胃腺 、 肠腺 。 2、最大的消化腺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森林古猿生活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广泛分布于 亚、非、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2、四种现代类人猿: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其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3、从猿到人进化的原因: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4、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是古人类化石。 二、人的生殖 1、男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是睾丸,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前列腺和精囊腺:分泌黏液 2、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是卵巢,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3、生殖过程: (1)受精部位:输卵管;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2)胎儿在8周左右出现人形,40周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三、青春期 1、一般来说,男孩进入青春期比女孩晚两年。 2、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2)神经系统以及心、肺功能明显增强; (3)性器官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3、青春期的心理变化:(1)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2) 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3)性意识开始萌动。 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糖类、蛋白质、脂肪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其中,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3 4、“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8章人体的营养 检测试剂反应现象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蓝色变紫色 维生素c 吲哚酚试剂(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蓝色变无色 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属于有机物。“三大产热营养素”: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3、水:占体重60%—70%,细胞主要组成成分。 无机盐:缺钙患佝偻病,缺铁会贫血,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糖类: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肪:体内贮备 的能源物质,起 保温、缓冲作用 蛋白质:构成人 体细胞的基本物 质,是人体生长 发育、组织更新 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维生素:含量少,种类多,缺乏时导致多种疾病。 4、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1)消化管包括口腔(开始)、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结束)等消化器官。功能:容纳、磨碎、搅拌、运输。 消化管种无消化功能的器官为咽、食管、大肠、肛门。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5、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消化开始的器官相关消化液消化后产物 糖类口腔唾液、胰液、肠液葡萄糖 蛋白质胃胃液、胰液、肠液氨基酸 脂肪小肠胆汁、胰液、肠液甘油和脂肪酸 6、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人的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能够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而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是由小肠吸收的。 7、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第9章人体的物质运输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有水、7%蛋白质、0.1%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功能: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红细胞:成熟无细胞核,中央凹的圆饼状。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男:5.0ⅹ1012个/L,女:4.2ⅹ1012个/L)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HB)太低,就是贫血。 白细胞:(4—10)ⅹ109个/L 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功能:有吞噬病菌、防御、保护的作用。当人体有炎症的时候,白细胞数量大量增加。 血小板:(1—3)个ⅹ1011个/L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功能:有止血凝血的作用。 红细胞和白细胞由红骨髓产生。 2. 血浆: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 纤维蛋白原。 3. 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 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 4.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5.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 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6.血液的功能:血液不仅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 作用外,还有防御保护作用,此外,血液对体温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7、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失血≤10%,自行恢复;失血>30% (1200-1500ml),危机生命。 8、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 AB型和O型四种血型。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防止血型不合,红 细胞会凝结成团。) O型为万能输血者,AB为万能受血者。 9、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运输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流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毛细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 管腔最小 10、血液循环的动力 来自于心脏。看左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心脏的四个腔:A 左心房、B左心室(壁 最厚)、C右心房、D 右心室(2)说出血 管a主动脉、b肺动 脉、c肺静脉、d上腔 静脉、g下腔静脉 (3)e、f为瓣膜, 只能单方向开放,作 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4)分别说出流动脉 血和流静脉血的心腔 和血管。流动脉血:A、B、a、c 流静脉血:C、D、b、d、g 血流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1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起 点)→主动脉→全身各部 及内脏毛细血管→上、下 腔静脉-→右心房(终点)。 血液与组织发生物质交换 (组织换气),血液动脉血 变为静脉血。 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起 点)→肺动脉→肺部毛细 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终点) 经过肺部的气体交换(肺 的换气),含氧少、颜色暗 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 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小结: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 2)体循环动脉流动脉血,静脉流静脉血;肺循环相反 3)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4)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动脉,流向全身;心肌舒张时,血液由静脉流回心脏,所以,心脏的博动 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13.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心室向动脉输出的 血量叫每搏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叫做每分输出量,又称心输出 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大小的标志。 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χ心率 14.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心动周期=60秒÷心率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1)有利于血液流 回心脏;(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15、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通常所 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值叫 收缩压;心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值,叫舒张压。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收缩压<90mmHg,舒张压<50mmHg 正常人每分钟的脉搏的次数与心率相同。切脉---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于 左手腕部外侧) 第10章人体的能量供应 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源于食物。 2、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 映了食物中贮存能量的多少。 能量大小:脂肪>蛋白质>糖类 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是脂肪,它还是储备的能 源物质。 3、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部分用 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因此说,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能 量)。 4、肺部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氧气含量低于空气。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检测二氧化碳。 5、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 6、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 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7、鼻是呼吸道的起点,。鼻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减少对肺的 刺激。鼻腔上部黏膜内还有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 咽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 喉,气体通过时可以引起声带振动而发声。 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处,以防止食物入喉。 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气管和支气管。 8、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壁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 管和弹性纤维,有助于肺进行气体交换。 9、人体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组织换气。 ▲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和组织换气。(三个空) 10、肺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就是呼吸运动。 11、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和肋间肌组成,底部由膈封闭。吸气时胸廓 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 12、肺的换气: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这个过程 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交换的结果是静脉血转变成动脉血。 13、气体在血液中运输时,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 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而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14、组织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也是通 过气体扩散实现的,交换的结果是动脉血转变成静脉血。 15、氧气含量大小:肺泡>血液>细胞 二氧化碳含量大小:肺泡<血液<细胞(正好相反) 第11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1、排泄: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 体外的过程。 2、人体的代谢废物: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粪便不是代谢废物 3、代谢废物的排出的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 形式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 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废物形成尿液,通过泌尿系统 排出;还有某些代谢废物随粪便排出体外(不是排泄)。 汗液和尿液的成分相同,均为水、无机盐、尿素。 4、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而且可 以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从而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保证 体内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5、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输尿管(输送)、膀胱(贮存)和尿道(排出) 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分为皮质(外侧、颜色较深、内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髓质(内侧、颜色较浅)、肾盂(中央的空腔)。 6、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 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 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 肾小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形成的血管球 7、尿的形成 (1)肾小球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 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 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 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最后流向肾盂。 (3)、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 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8、(1)尿液排出的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尿液形成的途径: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形成尿液 (2)、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结构: 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肾小球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肾小管 尿量多→肾小管 (3)、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 9、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 表皮:外、较薄、无血管、上皮组织,角质层:保护,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生发层:具有分裂产生新细胞 真皮:内、较厚、有丰富血管(运输、调节体温)、结缔组织弹性纤维: 弹性,胶原纤维:韧性,还有神经末梢(感受外界刺激) 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具有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1、人体的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最为主要的。 2、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脑包括大脑、小 脑和脑干。(结合课本图p71) 3.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经过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 本功能就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神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 经树突:可能有许多,将冲动传入胞体,沿一定的方向传 导冲动 元突起轴突:只有一个,将冲动从胞体传出 4、 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神经节灰质 突起成束聚集之处神经白质 5、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活 动的基本方式。 完成某一反射过程的结构,叫做反射弧。 6、反射弧的结构:包括①感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②传入神经元③ 神经中枢:接受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④传出神经元⑤效应器:接受冲 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应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维生素的种类缺乏时的症状 脂溶性维生素A 夜盲症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软化症 水溶性维生素B1脚气病 维生素B2口腔溃疡 维生素C 坏血病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管壁厚较薄,管腔最大, 有的内有瓣膜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流速快慢最慢 出血呈喷射状平静缓流慢慢渗出止血近心端止血远心端止血消毒后包扎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试题附答案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长臂猿B.大猩猩C.黑猩猩D.森林古猿 2、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新生命诞生的起点是() A、婴儿出生 B、精子成熟 C、卵子成熟 D、精卵结合成受精卵 3、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场所、胚胎发育的场所、胚胎发育时从母体获得所需养料和氧的结构依次是() A、卵巢、子宫、输卵管 B、输卵管、子宫、胚胎和脐带 C、子宫、输卵管、胎盘和脐带 D、胎盘和脐带、子宫、输卵管 4、下列各项中,属于青春期可能出现的正常生理现象的是() A、作息没有规律 B、学习期间常常出现近视 C、喜爱偏食、挑食 D、出现一些难以启齿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矛盾 5、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是( ) A、晚婚 B、晚育 C 、少生D、优生 6、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贫血患者平时除了需要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外,还应多吃一些………………………………………………………………………………() A.含碘丰富的食物 B.含钙丰富的食物 C.含铁丰富的食物 D.含糖丰富的食物 7、某同学牙龈经常出血,医生诊断为“坏血病”该同学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A.抗生素B.动物肝脏C.新鲜蔬菜、橘子D.标准粉 8、日常生活中应关爱老年人。张大娘最近经常头昏,经医生测定,她的血压是19/14千帕(健康成人血压正常值为:12~18.7/8~12千帕)。据此数据分析,张大娘可能患有() A.高血压 B.低血压 C.贫血 D.坏血病 9、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性消化的器官依次是( ) A、口腔、胃、胃 B、口腔、小肠、小肠 C、口腔、口腔、小肠 D、口腔、胃、小肠 10、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有:( )

北京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要 ①承认老师之间的差距,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 ②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我们都要尊重 ③学会与不同风格的老师相处 ④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当人们问球王贝利哪一个进球最精彩的时候,他回答“下一个”。这是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也是对已有成绩的超越。“做最好的自己”成为球王的座右铭。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做更好的自己”需要扬长避短 B.“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C.“做更好的自己”还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D.“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放弃学习 3.小勇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可进入初中后,他感到学习压力大,功课多,很累,没有时间玩,考试成绩不理想。小勇要改变这种状况,应该 A.认识到学习是个苦乐交织的过程,学会体验学习的美好 B.集中精力学好语数英等“主科”,放弃政史地等“副科” C.照搬班里优等生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D.专心学习,不参加学校组织的任何活动 4.2018年10月30日,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逝世。有人说:“金庸去世,再无江湖。”但也有人说:“感谢金庸,为我们留下一个江湖。”这表明 A.生命终逝,要顺从一切自然规律 B.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及时纵情享乐 C.只有人的生命才会有其独特价值 D.生命虽已逝,精神财富却在不断传承 5.漫画启示我们要学会 A.宽容别人 B.平等待人 C.换位思考 D.固执己见 6.在连云港市石桥镇中心小学的校园里,有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小燕子”老师。她扎根于乡村小学的沃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了19个春秋,用智慧耕耘梦想,用爱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套试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目标检测题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一、填空题: 1、食物的营养成份在消化道内被成物质的过程,就是消化。 2、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进入的过程就是营养物质的吸收。 3、消化系统是由和两部分组成。 4、我们每天摄入的营养成份中,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细 胞的主要组成成份。 5、牙齿的主要功能是、、食物,所以我们应保 护好牙齿。 ) 6、小肠有、、三种消化液消化食物,所以小肠 是消化的主要部位。 7、一个成年人小肠长约5—6米,但其内表面积估计约200平方米,是因为小肠内表面 有、、,增大了其表面积,有利于吸收,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8、食物中的、、不需要消化,就可以被消化道 吸收,而淀粉最终被分解为,蛋白质分解为,脂肪分解为 和后才能被吸收。 9、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分泌的消化液是,汇集于中。 该消化通过流入小肠,有乳化的作用。 10、胃液是胃壁内的小腺体分泌的,含有酶,呈性;如果分泌 过,会出现返酸,胃痛等现象。 11、馒头、米饭,在口腔中充分咀嚼后变甜,是由于变为的结果。 12、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吸收部分的和;大肠吸收、 * 和部分;小肠吸收绝大部分营养物质,是主要的吸收部位。 13、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造成的原因主要是 和。 14、肥胖是由于造成的,而身体消瘦可能是造成的。所以,日常生 活中只有坚持做到,才能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15、人体所需6大类营养物质中,、、三类成分,虽

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 二、选择题: 1、下列消化器官中,只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的是() A、口腔 B、食道 C、大肠 D、小肠 ~ 2、淀粉在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成() A、葡萄糖 B、二氧化碳和水 C、麦芽糖 D、氨基酸 3、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和水果的人会患() A、坏血病 B、夜盲症 C、脚气病 D、佝偻病 4、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的部位是() A、食道 B、胃 C、大肠 D、小肠 5、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脂肪和蛋白质| 6、能促进小肠吸收钙和磷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C B、维生素A C、维生素B D、维生素D 7、食用下列哪种食物可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A、发芽的马铃薯 B、河豚 C、毒蕈 D、变酸的稀饭 8、可被胃液初步消化的物质是() A、糖类 B、脂肪 C、淀粉 D、蛋白质 9、在消化道中,几乎没有吸收作用的是() A、口腔、食道、胃 B、咽、食道、胃 、 C、口腔、咽、食道 D、咽、食道、大肠 10、下列物质中,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物质是() A、水 B、无机盐 C、菜油 D、维生素 11、下列均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组营养物质是() A、糖类、脂肪、维生素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糖类、脂肪、无机盐 D、糖类、蛋白质、维生素 12、人的消化系统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 A、食管 B、胃 C、大肠 D、小肠 ` 13、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 A、胆囊 B、肝脏 C、胰腺 D、唾液腺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 一、人的由来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了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长臂猿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男性的主要性器官) 3、男性生殖系统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 4、女性生殖系统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主要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5、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 7、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一个显著特点;(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人体的营养 1、六类营养物质:①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供能物质)②无机盐、水、维生素(三大非供能物质) 2、儿童、青少年应该多吃奶、蛋、鱼、肉。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和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有离不开蛋白质。 3、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4、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作用大。 5 (1)钙:佝偻病、骨质疏松症。(2)铁:贫血 (3)碘:地方性甲状腺肿(4)磷:厌食、贫血

6、常见的几种维生素缺乏症 ( ( 7 8 9、消化系统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其中像水、无机盐、维生素这样的小分子物质不经消化 可以被直接吸收,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些大分子物质必须经消化后才能被吸收。 10 11 12 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13、食物消化:蛋白质:消化始于胃,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糖类:消化始于口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的组成: (1 (2 (3 2、呼出的气体在组成成分上发生了变化: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3、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功能的特点:(1)肺泡数量多;(2)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3)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组织。

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30分) 1.“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生物需要营养 B.生物能繁殖 C.生物能呼吸 D.生物能生长 2.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一些能动的绿色颗粒。可用来判断该小颗粒是生物的是() A.能移动 B.呈球形 C.体小且呈绿色 D.有细胞结构 3.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既可肉眼观察,也可借助工具 B.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C.有些观察结果可以制成图表 D.不符合常规的观察结果可不记录 4.某研究小组要进行“某校同学是否吃早餐”的调查,下列措施中不恰当 ...的是() A.可选择初一(1)班作为调查对象,因为这个班不吃的人数多 B.可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用来代表整体的状况 C.可先以班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汇总所有班级的数据 D.可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5.小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模拟法 6.下表为小组探究有关黄粉虫幼虫的实验方案。该研究题目应为() A.探究黄粉虫幼虫数量对其分布的影响 B.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C.探究温度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D.探究湿度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7.在科学探究中,当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 ..的是() A.进一步查找资料 B.作出新的假设 C.重新进行实验 D.修改实验数据 8.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撕取的洋葱表皮必须薄而透明,主要原因是() A.便于做装片 B.不易污染显微镜 C.能让光线透过 D.易于染色 9.小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 ①洋葱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③洋葱表皮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北师大版) 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8章人体的营养 §4.8.1 人类的食物 一、食物的营养成分 1、蛋白质的检测实验现象:甲试管中颜色由无色变为紫色,乙试管中颜色前后几乎没有变化。设置乙试管的作用:与甲试管中的现象进行对比,可进一步说明甲试管中的颜色变化不是由水引起的。为什么两试管溶液的颜色变化不同:甲试管中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而乙试管中的清水则不能 2、维生素C的检测实验现象:加碘的淀粉溶液滴入甲试管后,蓝紫色立即褪去;滴入乙试管后,蓝紫色不褪去,溶液颜色变成蓝色。为什么两试管溶液的颜色变化不同:甲试管中的维生素C可以使吲哚酚褪色,而乙试管中的清水则不能使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 3、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其中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产生能量,通常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作用 糖类: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食物供能物质脂肪:一般作为人体储备的能源物质,起保温、缓冲作用 中的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主要为人体生长发育、受损细胞修营养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成份水:细胞主要成分之一,参与各项生理活动 非供能物质无机盐:构成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维生素:含量少,种类多,缺乏时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甚至患病。

§4.8.2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咽: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消 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化 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 道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 消 肛门 化 唾液淀粉酶 系 消化道外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统 的 肝 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消 消化腺 胰 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化 腺 消化道 胃 腺:分泌胃液,含有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的消化腺 肠 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二、食物的消化 1、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 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不用消 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3、说明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唾液淀粉酶 多种酶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口腔 小肠 蛋白质酶 多种酶 蛋白质------------→初步消化----------→氨基酸 胃 小肠 胆汁 多种酶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小肠 小肠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1、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 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2、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人的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能够吸收部分 的水和酒精,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而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是由小 肠吸收的。 3、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因为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长约...5.—.6.米,小肠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 毛,可以扩大吸收面积;小肠绒毛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从而促进小肠的吸收;小......................................... 肠绒毛的壁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容易通过。所以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 要部位...

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3、黑猩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接近 4、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二节人的生殖 (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性腺)是睾丸,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性腺)是卵巢,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⑶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⑷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 ⑸受精场所:输卵管 (6)受精卵开始发育的场所:输卵管 (7)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的形成 (8) 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后期:来自母体;主要来自:母体 (9)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和氧气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排出。 (10)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1)受精卵发育成胚泡附着在子宫内膜上。 (12)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的正确途径:母体——胚盘——脐带——胎儿 (13) 胚胎发育到第8周发育成胎儿,呈现人形;发育到38周(约266天)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14)“试管婴儿”培养过程:体外受精→试管发育→胚胎移植→母体发育 (15)女性摘除子宫后:正常排卵,没有月经 (16)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 第三节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1、形态特点:身高突增(显著特征)、体重迅速增长 2、功能特点:大脑、心脏结构、肺功能完善化 3、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4、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90472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资源目录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2、3 4.1.2人的生殖3、4 4.1.3青春期5、6 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6、7、8、9 4.2.2消化和吸收10 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1、12、13、14 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4、15、16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6、17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18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19、20、21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1、22、23 4.4.4输血与血型24、25、26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6、27、28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8、29、30 4.6.2神经系统的组成31、32、33、34 4.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5、36、37 4.6.4激素调节38、39、40、41 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1、42、43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44、45 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45、46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北京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新版

北京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病毒B.细菌C.植物D.化石 2 .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对照实验组,可有多个变量 B.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对照实验 C.假设与实验结论必须一致 D.想象可以代替实验操作 3 . 用一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和视野最暗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分别是() ①目镜10×,物镜40×②目镜10×,物镜10×③目镜16×,物镜10×④目镜16×,物镜40×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描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B.合作C.寄生D.共生 5 . 人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向上向外移动,如尽力吸气膈肌还会收缩,使膈顶下降,结果()A.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入肺 B.肺内气压增大,外界气体入肺 C.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出肺 D.肺内气压增大,外界气体出肺 6 . 根处于吸水状态时,外界溶液浓度(W)与细胞液浓度(X)的关系是() A.W大于X

B.W等于X C.W小于X D.W大于.小于或等于X 7 . 生物兴趣小组配制了只含有水分和适量无机盐(种类齐全)的培养液,请问该培养液可培养下列哪种生物A.衣藻B.酵母菌C.乳酸菌D.病毒 8 . 小王因为胸部不适,去做胸部拍片检查,医生要求他先吸气然后憋气不动,在吸气过程中,他的肋间肌、肋骨和膈的运动情况是 A.肋间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 B.肋间肌舒张、肋骨上升、膈舒张而上升 C.肋间肌收缩、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下降 D.肋间肌收缩、肋骨上升、膈收缩而下降 9 .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的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7表示呼吸道,6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B.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 C.丙图中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细胞组成 D.丙图中气体交换的结果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10 . 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图中哪一条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有图)

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举例说出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森林遭到滥砍乱伐后,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人为排放过多的废水废料到湖水中,导致湖水里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营养物质丰富而疯长,影响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 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 含有贡、银、镉的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会引发各种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 *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完成右图) *描述受精过程 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描述胚胎发育的过程 发育: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且长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1、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 2、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脐带。 3、怀孕40周,胎儿基本发育成熟,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一过程称为分娩。

*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1)身高突增; (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3)性器官迅速发育和成熟,并伴随一些生理现象。性器官在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得到迅速发展,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现象,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第二性状,如男孩的喉结等。 *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遗精是一种正常现象。“精满自溢”,精液过多就会排出。 女孩月经期应该注意保持心态良好,坚持适当的运动,注意个人卫生等。 树立伟大的理想,开展正常的人际交往,做到自尊自爱。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脂肪:人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 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等 糖类: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 富含糖类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 蛋白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等 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1、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1)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3)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 (6)肛门 2、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 (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食物的消化 蛋白质:消化始于胃,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糖类: 消化始于口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脂肪: 消化始于小肠,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