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管理学》第6章要点

《行政管理学》第6章要点

《行政管理学》第6章要点
《行政管理学》第6章要点

第六章行政管理事务

(管什么?)

第一节行政管理事务的含义与类型

一、行政管理事务的含义

1、行政管理事务:是指作为行政管理对象的全部事务,既包括政府内部的行政管理事务,也包括政府所管

理的全部社会公共事务。

(狭义的“行政事务”即政府内部的行政管理事务,广义的“行政事务”即除了政府内部的行政管理事务外,还包括政府外部的政府管理的全部社会公共事务。这里指广义的行政事务。)

2、正确理解行政管理事务的意义:

(1)它能够比较全面地界定行政管理的内容。

(2)它能够比较准确地界定行政管理的对象或内容。

二、行政管理事务的类型

1、行政管理事务分类

(1)根据事务所属的层级划分为:高层行政管理事务、中层行政管理事务、基层行政管理事务。

(2)根据事务的性质划分为:宏观行政管理事务、微观行政管理事务。

(3)根据事务与政府的关系划分为:政府内部的行政管理事务、政府外部的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

2、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是指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维持自身组

织活动所从事的所有管理事务。

理解:(1)特指政府内部的、自身的管理事务;(2)内部行政管理事务是为社会公共行管理

事务服务的;(3)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处理得当与否,是决定政府行政管理是否有效的一

个因素。

3、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是指作为政府管理对象的、与社会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公共产品生

产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并与私人事务相对应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

理解:(1)是一种社会公共事务(既不是政府内部事务,也不是私人事务);(2)是一种需要

政府处理的,且被政府纳入行政管理对象范围内的事务;(3)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处理得

当与否,是衡量政府行政管理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

(私人事务由私人部门管理,公共事务由公共部门管理;政府是典型的公共部门,政府

管理的公共事务属于行政管理事务;政府以外的公共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不属于行政管

理事务)

第二节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

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基本框架:1.人事-狭义-公务员管理(计划和组织、使用和开发、激励和监督、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2.财务(预算、会计、审计);3.后勤(物资、生活后勤、机关环境、服务后勤、接待工作);4.机关(会议、文件工作、档案工作、信息工作、保密工作、信访工作)。

一、人事行政管理

1、含义:广义的人事行政管理,是指政府人事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工作

所进行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它包括对各类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机构编制工作进行管理;而狭义的人事行政管理,是指各级政府的人事部门通过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和措施,对政府公务员所实施的管理活动,它包括对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回避、工资、福利、保险等进行管理。

2、人事行政管理事务的主要内容(狭义-公务员):计划和组织、使用和开发、激励和监督、制度建设

与具体落实

(1)计划和组织:主要任务是对行政系统的人才需求和可供选拔的人才资源之间的关系实行宏观调控;也有微观调节,越是基层的人事行政管理,其计划和组织就越是着重于本单位的人才需求和人才选择之间的微观调节。

(2)使用和开发:尊重人才,合理使用;发现和大胆使用尚未显露,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通过教育培训,大力对在职人员进行智力开发。

(3)激励和监督:对正确行为和积极贡献及时肯定和褒奖;对于与国家和社会要求不一致的意愿和行为进行监督和惩罚。

(4)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西方文官制度产生于1870年的英国;中国公务员制度于87年13大提出,93年10月1日实施暂行条例,05年4月27日10届人大常委15次会议通过公务员法,06年1月1日施行。

3、国家公务员制度(职位分类制度、新陈代谢制度、激励约束制度、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

(1)职位分类制度:是人事分类制度的类型之一。人事分类制度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品味分类,它以人为对象的,依据人的身份和条件进行分类;另一种是职位分类,它以职位为对象,依据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责任、所需资格条件进行分类。

我国实行职位分类为主、兼具品味分类的公务员分类制度。

(2)新陈代谢制度:是指有关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调任、辞职、辞退、退休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3)激励约束制度:是指有关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奖励、处分、职务升降、轮换、回避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4)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是指有关国家公务员的培训、挂职锻炼、工资、保险、福利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二、财务行政管理

1、财务行政管理的含义:又称财务行政,是政府、管理者等行政主体对政府行政管理(或单位微观管

理)中的资金收支的管理活动,是行政主体行使与法定的事权相配套的财权,规范和监督资金的收入、保存和支出,支持和保障财务管理各项职能的运行,从而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过程。

2、财务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预算管理、会计管理、审计管理

(1)预算管理:

①预算的含义:指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是各级代议机构通过的,有法律效力或权威性的

文件,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工具。

②预算管理的含义:指政府及其财政管理部门对财政收支计划的编制、审查、执行、核算等行

使职能的过程。它不是单纯的技术性工作,实质是一种政治性行政活动。

③国家预算的程序和内容:

(一)预算编制:根据一定原则编制预算方案并经权力机关审议通过的过程。原则:量入为出、确保重点、统筹兼顾、留有后备、积极可靠、稳定增长、综合平衡、正确处理积

累和消费。

(二)预算执行:对财政收入的解缴、支出拨付、预算调整等,是预算工作的中心环节。

(三)决算管理:指按法定程序编制的,用以反映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预算管理还包括预算外资金管理。预算外资金:指按国家财政、财务制度规定,不

纳入国家预算的,由各地方、各部门和各单位自行提取、自行使用的财政资金。预算

外资金管理比预算内资金管理更灵活。)

(2)会计管理:

①会计管理的含义: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对各单位的会计组织、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进行

的管理活动,目的是规范各单位的会计事务,使财务功能和行政管理的其他功能相协调,促

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②手段和方法:运用会计方法以及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对财务活动进行价值管理,以提高政府

资金的使用效率。

③基本内容:健全监督会计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指导和监督会计机构和人员履职;指导和审

核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财务检查;组织会计资格考试、指导会计职称评定;领导会计培训

工作;参与会计干部的组织、人事管理工作;会计从业人员奖惩;会计电算化建设和管理;

支持和监督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

④要求:严格监督;确保会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

(3)审计管理:

①审计管理的含义: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机关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财务相关

资料,资产等的行为。目的是监督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

②审计管理的作用:一是服务于宏观调控;二是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三是促进廉政建设。

③审计对象:纳入预算管理的单位。包括:国有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国家规定的应当

接受审计的其他单位。

④审计内容:

(一)预算审计: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财政有偿使用资金的情况;

财政收支中的其他有关事项。

(二)预算外审计:对预算外的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

(三)金融审计:对中央银行及分支、国有金融机构的各项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

(四)国有资产审计:对国资控股或主导的企业的财政收支状况的审计监督。

(五)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对国资投资或融资为主的基建项目和技改项目的审计监督。

(六)社会保障审计:对社保基金、社会救济金、社会福利基金、社会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七)外国援助或贷款审计:对国际组织援助资金和贷款项目资金、外国政府援助资金和贷款项目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审计监督。

三、后勤行政管理

1、后勤行政管理的含义:指为合理组织和安排财力、物力资源,为机关工作提供必要和充分的物质保

障和生活服务的一系列管理事务。

2、后勤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物资、生活后勤、机关环境、服务后勤、接待工作

(1)物资管理:(物资种类:固定资产、材料、低值易耗品)

①日常管理:计划、采购、验收、登记、检查、评比等。

②使用和维护管理。

③检查与检修管理。

④改造与更新管理。

(2)生活后勤管理:对机关工作人员生活起居方面的管理。

计划经济时代:几乎包揽了职工的主要生活资料的供应,如房产的一切管理、食堂的一切管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经过住房货币化改革、食堂社会化管理,生活后勤将逐步从后勤行政管理中分离出去。

(3)机关环境管理:对机关各种场所、道路、建筑、公共卫生设施、绿化、各类标识的管理。

(4)服务后勤管理:指为机关工作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方面的管理活动。

计划经济时代:几乎包括所有服务,如车辆管理、幼儿园管理、水电管理、医疗卫生管理等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采取货币化改革、市场化改革、社会化改革等方式逐步剥离。

(5)接待工作管理:这里的接待工作作狭义理解,指机关后勤部门对来机关办事的人员提供生活方面的接待服务。包括对内、外宾的接待服务;机关招待所的接待服务;会议接待服务等内容。

四、机关行政管理

1、机关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为机关的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保障的活动,主要是对机关内部行政

事务的构成要素及流程进行规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一系列活动。

2、机关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会议管理、机关文件工作管理、机关档案工作管理、机关信息工作管理、

保密工作管理、信访工作管理。

(1)会议管理:

提高会议质量的措施:

①严格执行会议审批制度。

②建立健全(包括会议规则在内的)一整套会议制度。

③科学、有效、充分地做好会议准备工作。包括:与会者明确会议目的、宗旨、议题;与会者

掌握有关材料并做好发言准备。

④严格控制会议人数。

⑤保证会场秩序。包括::物质条件、环境条件、卫生条件等。

⑥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包括:图板、实物、模型、照片、广播、电话、录音、录像等。

目的是提供信息传递效率与质量,缩短会议时间,提高会议效果。

(2)机关文件工作管理:

①相关概念:

(一)文件:指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

(二)公文:即公务文件。具有以下特点:1.有文件基本属性(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2.其文体、结构、格式大都由法律法规、规章等加以严格规范;3.其形成过程中履行严格的法

定程序;4.执行效用上,对各方有法律法规约束和保护的强制影响。

(三)文件工作:即公文处理,指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过程。包括:创制公文、传递公文、办理公文、处置公文、

管理公文等。

(四)文件工作管理:指以充分发挥并放大文件功效,为本机关各项职能工作和社会提供适用信息为目的,而对构成文件工作的各因素(机构、人员、财务、信息、时间等)及其流

程所作的规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活动。

②机关文件工作管理的任务:

一是使文件工作构成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确立最佳组合关系;二是使文件

工作构成要素的流程有序、有效、顺畅、快捷,各要素间取得最佳配合。

③机关文件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对文件工作构成要素的管理:

1.人:重视并充分发挥人的决定性作用。

2.物: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各种物资,保持供需平衡,厉行节约、减少浪费和消耗。

3.财:确立成本观念和制度。

4.时间:科学安排时间。

5.信息: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对文件工作构成要素的流程的管理:

1.建立各种规范的形式,确定流程中各要素应处于最佳状态,确定流程中各要素间的

最佳配合关系。

2.通过控制文件数量、质量、运转传递方式,不断调整各要素的实际状态,使其同目

标一致。

3.统一协调流程中各要素以及要素内各方面的关系,有效解决矛盾和问题。

(3)机关档案工作管理:

①相关概念:

档案:指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机关档案工作管理:指对相关档案进行搜索、整理、分类、归档、查询等工作的管理。

②我国现行机关档案管理制度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③我国现行机关档案管理制度的特征:

(一)中央和地方都设有相应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二)各级各类机关的档案工作,都受相应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监督和检查。

(三)在统一领导前提下,对具体的档案工作管理分级、分类、分专业进行;实行条块结合,形成系统(国家-地方-专业)。

(四)集体和个人所拥有的有价值的档案由所有者保管,特殊情况下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代管,必要时有权收购或征购。

(4)机关信息工作管理:

①含义:指行政管理机构进行调查研究、情况收集与反映、简报编写、资料统计、电信业务、

新闻发布、信息网络与设备的管理过程。

②机关信息工作的任务:满足决策活动的信息需求,为其提供信息支持。

③对机关信息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确立组织保障,建立信息工作机构。

(二)制定信息工作标准和计划,并组织和监督实施。

(三)规划信息网络,并组织和监督其运行。

(四)对数据库、信息库的建设进行规划,确立其构成规则、运行规则、使用规则,最大限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五)通过进行检查评比、督导其建立健全制度标准、总结推广经验等方式,指导下级机关的信息工作。

(5)保密工作管理:

①含义:指对政府内部的各种密级文件、资料进行的管理。

②保密范围:包括文电保密、会议保密、印信保密、通信保密、各类情况保密、高层领导活动

保密等内容。

③保密工作的主要措施:一是建立和健全保密制度,加强对机密文件、图纸、资料、照片、档

案、信函的管理工作,以确保机密的安全;二是坚持原则,保证知密不失密。

(6)信访工作管理:

①相关概念:

信访工作:指行政管理机构的信访部门对群众的来信、来访进行受理、处理、查办的管

理过程。

信访工作管理:是指以放大和充分发挥信访工作的功效为目的,对构成信访工作的因素

及其流程所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

②信访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体制方面:针对信访工作,确定领导体制,建立工作机构,实施科学分工,建设干部队伍,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规划工作程序。

(二)监督控制方面:明确信访工作的监督控制责任;及时收集信访工作信息,通过指导查办、催办、统计、总结、奖惩等方式对信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三)协调关系方面:协调信访工作所涉及的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包括调整计划目标、政策、内部关系、外部关系、工作节奏等。

第三节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

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基本框架:1.经济(宏观经济、工商、国有资产);2.政治(国防、司法、公安、外事);3.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与体育、卫生);4.社会(人口、民政、社会保障)。

一、经济行政管理(宏观经济、工商、国有资产)

经济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求,为实现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一)宏观经济行政管理

1、相关概念:

微观经济:指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及其相应的经济变量。

宏观经济:指一个国家社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或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宏观经济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

求,为实现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对国民经济的总

体运行和相应的经济总量变化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2、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经济总量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

3、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

通过保持宏观经济的基本平衡(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持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并努力做到价值平衡与实物平衡相统一,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4、宏观经济调控的三大内容:(1)总量调控;(2)结构调控;(3)规范性调控。

5、宏观经济行政管理三方面事务:

(1)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或法规,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等。

(2)执行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和相关决议,促使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

(3)在必要时直接行政干预,来达到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如直接控制货币总量、信贷规模等。

(二)工商行政管理

1、工商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国家通过特设的行政管理机构,对市

场主体及其市场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管理与监督。

2、工商行政管理事务的主要内容:

(1)法人工商登记;(2)监督管理各类市场;(3)经济合同方面:监督检查合同订立和履行、调解与仲裁合同纠纷、确认无效合同、查处违法合同等;(4)个体工商登记;(5)私企工商登

记;(6)涉外企业工商登记;(7)商标管理;(8)广告管理;(9)经济违法违章行为的管理;

(10)研究政策,拟定有关法规、规章、制度。

(三)国有资产行政管理

1、国有资产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政府相关机构对国家拥有的资产进行投资、运营、增值等一系列

宏观管理活动。

2、国有资产行政管理的目标:资产收益最大化和满足社会公共利益两大目标的协调。

3、国有资产形成的4种途径:(1)由法律认定形成的国有资产;(2)由资本金及其收益形成的国有

资产;(3)由拨入资金形成的国有资产;(4)由馈赠形成的国有资产。

4、国有资产的3种形态: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

5、国有资产的组织形式:(1)企业性国有资产:营利性企业中的国有资产、非营利性企业中的国有

资产。(2)非企业性国有资产:环境与资源性资产、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履行国家基本职能的政府部门中的国有资产。

6、国有资产行政管理事务的主要内容:

(1)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

二、政治行政管理(国防、司法、公安、外事)

政治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政治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政治发展目标,对社会政治生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一)国防行政管理

1、国防行政管理的含义:又称国防军事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军事行政机关为了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和国家主权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秩序的环境,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环节,对国家军事力量、军事机构、全体民众等进行管理的活动。

2、国防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1)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2)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3)领导和管理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制定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4)向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提出议案;(5)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6)决定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和体制;(7)并依照法律、军事法规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武装力量成员。

另外,(8)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编制国防建设发展规划和计划;(9)制定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行政法规;(10)领导和管理国防科研生产;(11)管理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12)领导和管理国民经济动员、人民武装动员、人民防空、国防交通等工作;(13)领导和开展国防教育;(14)领导武警部队、民兵的建设和征兵、预备役工作以及边防、海防、空防的管理工作。

(二)司法行政管理

1、司法行政管理的含义:司法行政管理是以辅助国家司法权的行使为目的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国家

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对于有关培训干部,宣传法制,领导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事务之实施的国家管理活动。

2、我国司法行政管理的机构:国务院的司法部、地方各级司法局(厅)。

3、司法行政管理的任务和职责:

(1)劳改、劳教:管理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工作和对违法分子的劳动教养工作;

(2)干部管理:领导和管理轮训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部门的在职干部的工作;

(3)法制宣传:组织管理法制宣传;

(4)领导公证工作;

(5)办理公证处、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工作、法律顾问处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

(6)检查、指导下级司法行政机构的工作;

(7)考察、了解司法行政系统的干部、律师和公证人员;

(8)管理司法行政业务经费的计划、使用;

(9)监督公证、律师的收费;

(10)管理司法行政系统的外事活动。

(三)公安行政管理

1、公安行政管理的含义:又称公共安全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社

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生活正常进行,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环节,对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和治安秩序的各种因素进行防患和消除的行政管理活动。

2、公安行政管理事务分类:

(1)从业务范围角度分类:户政;公共秩序;特种行业;危险品;道路交通安全;消防等。

(2)从地域角度分类:城市治安;乡村治安;水上治安等。

(3)从行业角度分类:铁路治安;民航治安;交通治安;林业治安等。

3、公安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两个方面

(1)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2)提供社会服务。

(四)外事行政管理

1、外事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政府为了正确处理本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重大活动和维

护世界和平,通过制定和执行外事政策、处理对外事务以实现政府的外交职能的一项政治性事务管

理活动。

2、国务院的外事行政管理内容:

(1)确立外交战略,总体把握外交方向,制定外交政策;

(2)决定一些重大的外交事项,如订约、建交、断交等;

(3)对国务院下属职能机构统一管理,协调各部门关系,使我国对外事务能够合理妥善解决;

(4)根据宪法、法律行使职责,实施对我国使领馆人员的任免权,进一步完善使节制度。

3、外交部的外事行政管理内容:

(1)执行国务院决定的重大事项,对外宣布我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加强中国与外国的信息交流。

(2)对国际形势和各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国务院制定政策提供材料和建议。

(3)代表国务院或根据授权,归口管理有关的涉外事宜。

(4)领导我国驻外使领馆和有关代表机构的工作,呈请任免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及有关代表机构的主要外交领事官员等。

三、文化行政管理(教育、科技、文化和体育、卫生)

文化行政管理: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文化发展目标,对社会文化事业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狭义的文化事业仅仅指与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有关的行业,如文学、艺术、广播、电视等

事业;广义的文化事业除了狭义的文化事业内容外,还包括教育、科学技术、体育、卫生等。

这里取广义上的。)

(一)教育行政管理

1、教育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以整个教育系统为管理对象,以法令、法规为根本依据,对整个教育

系统和各类学校组织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从而实现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

2、教育的分类:(1)以教育层次分类:初等、中等、高等;(2)以教育性质分类:公立、私立。

3、教育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1)制定教育规划;

(2)健全教育法律和政策体系;

(3)对教育机构和教育过程实行有效的管理;

(4)合理调配教育资源。

(二)科学技术行政管理

1、相关概念:

(1)科学技术:指为了满足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各种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及从事科技研究的一系列活动。

(2)狭义的科技管理:又叫科研管理,是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对自身的科学研究或

技术开发活动的管理,是微观层次的科技管理。

(3)广义的科技管理:指由政府或其职能部门,对辖区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活动所实行的宏观管

理。

2、科学技术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1)科技政策管理;

(2)科技规划与计划管理;

(3)科技经费与科研项目管理;

(4)科研成果管理;

(5)科技人才管理;

(6)科技信息管理。

(三)文化与体育行政管理

1、相关概念:

(1)狭义的文化事业:指与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有关的行业,如文学、艺术、广播、电视等事

业。

文化事业是人类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机制以某种形式在传播中的实现过程,而这种过程包括外在的文化产品的创新和人自身心智的塑造。

文化事业一般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营利性文化事业。

(2)体育事业:指以运动为基本手段,结合卫生措施,锻炼人们的身体,促进健康,增强体质

的一切活动。

体育事业可分为: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

(3)文化与体育事业行政管理:指对文学创作、文化生产、体育运动及其服务和经营各环节的

管理,以及对文化与体育市场的管理活动。

2、文化与体育事业行政管理事务的主要内容:

(1)制定文化与体育事业发展战略;

(2)进行各项文化与体育事业的基础建设工作;

(3)实施文化与体育市场管理科技政策管理。

(四)卫生行政管理

1、相关概念:

(1)卫生事业:指通过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公共卫生环境和条件,促进公众健康水平的活动。

现代卫生事业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出发点的卫生活动。二是以满足个人及家庭需要为主的卫生活动。

(2)卫生行政管理:指是以卫生事业为对象,以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为

手段,通过宏观调控协调社会力量,改善社会卫生条件,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社会实践活动。

2、卫生行政管理事务的主要内容:

(1)卫生法制与监督管理;

(2)妇幼保健管理;

(3)医政管理;

(4)疾病控制管理;

(5)药品监督管理。

四、社会行政管理(人口、民政、社保)

社会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社会发展目标,对社会生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一)人口行政管理

1、人口行政管理的含义:指政府有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以有利

于人口因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障人民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政策和管理措施的综合。

2、人口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1)户籍管理:户籍迁入、迁出审批和登记,出生登记,死亡注销等,实质是对所辖人力资源的控制和规划。

(2)居民身份证管理:领取、登记、效力期限、换证补领、交回收回、查验、扣留等。

(3)计划生育行政管理:宣传、控制、预防保健等。

(4)流动人口行政管理:流动人口的登记、发证,治安,社保等。

(二)民政行政管理

1、民政行政管理的含义:是以服务便民为准则,为公民提供非商品性服务,以解决公民的各种困难,

谋求福利的管理过程。

2、民政项目:优抚安置、救灾、社会捐赠、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村民自治、社区建设、区划地名、

社团管理、婚姻登记、殡葬管理等。

3、我国民政行政管理事务的主要内容:

(1)建立配套机制,积极引导我国基层民主组织的建立与完善。

(2)建立健全我国城市社会福利制度。

(3)整合社会资源,使社会救助与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4)以创新为重点,建立现代优抚安置制度。

(5)以服务为中心,优化民政工作体系,完善民政职能。

(三)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1、相关概念:

(1)社会保障: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

基金,对困难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组织的措施、制度的总称。

(2)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是由一定的政府机构组织和实施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社会政策的管理

活动的总称。

2、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1)制定社会保障法律与法规。

(2)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3)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

最新教育学第七章知识要点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1、技能、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概念。 2、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3、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 4、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培养。 尤其是技能的分类,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形成的分阶段理论和现实应用问题。 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 一、技能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技能的含义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二)技能的特点 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研究发现,在学习的最初阶段,练习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不断地练习,进步速度逐渐减慢,但仍有进步。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知识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对活动起定向作用。技能是控制动作执行的工具,要解决的问题是动作能否做出来,会不会做,熟练不熟练。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第三,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规律,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三)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1、区别: (1)从性质上来看,技能指顺利完成一定任务的活动方式,活动方式属于具体的操作程序;能力则是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属于个体表现的倾向性。 (2)从范围上来看,技能的活动方式有特定性,某种活动方式只能适用于某类活动的效率中并影响着活动;而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普遍性,它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并影响着活动的效率。 2、联系: (1)技能的形成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形成过程中体现着个体能力发展的水平和个别差异。 (2)技能的形成促进能力的发展。要形成和提高能力,必须掌握与之相对应的基本技能。 二、技能的种类 (一)操作技能 1.操作技能含义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操作技能的特点 除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最后,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3.操作技能的分类 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前者指主要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后者主要是靠大肌肉群来完成。 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与断续型操作技能,前者技能主要由一系列的连续的动作构成;后者技能主要是由一系列不连续的动作构成.构成技能的各个动作在操作过程中彼此间可以相互独立。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前者技能在大多

2020行政管理学随堂作业问题答案(上)

第一章绪论 1.(单选题) "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这是行政管理() A、狭义的含义 B、广义的含义 C、现代的含义 D、最广义的含义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行政管理支配权即()A、行政权B、管理权C、政治权 D、决策权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 "行政学"一词,最早主要是指()A、法学B、社会学C、行政法D、行政管理学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 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A、实事求是B、依法管理C、为人民服务D、违法必究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 "市场万能论"认为政府的职能角色表现是一种()现象A、"守夜警察" B、幕后操纵者C、多方干预者D、指挥协调者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 行政管理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行政管理的()A、现代化B、知识化C、系统化D、科学化 参考答案:D 7.(单选题) 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A、史坦因B、威尔逊 C、古德诺 D、怀特 参考答案:B 8.(多选题) 行政管理学的过程论的内容包括()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协调 D、行政信息 E、行政监督参考答案:ABCDE 9.(多选题) 行政管理学中保障论的内容主要包括()A、财务行政B、行政法治C、行政方法D、行政组织E、行政道德 参考答案:ABCE 10.(多选题) 美国学者怀特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A、组织原理B、组织机构C、人事行政D、财务行政E、行政法规 参考答案:ACDE 11.(多选题) 我国的行政管理主体包括()A、国务院B、国务

院派出机构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D、各级街道办事处E、各级村民委员会参考答案:AC 12.(判断题) 行政管理的法制性集中体现了行政管理的权威性。 参考答案:对 13.(判断题) 行政管理是以国家权力为依据的,是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公共性的管理。 参考答案:错 第二章行政环境 1.(单选题) 行政环境的基础是()A.宏观行政环境 B.中观行政环境C.微观行政环境 D.混合行政环境 参考答案:A 2.(单选题) 20世纪60年代,西方行政学界兴起了一门新的学科() A.行政主体学 B.行政生态学 C.行政环境学 D.行政行为学 参考答案:B 3.(单选题) 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学者是() A.F·W·利格斯 B.C·I·巴纳德 C.J·W·高斯 D.J·W·洛西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 行政环境中的经济环境包括物质技术和()两个方面A.生产力性质 B.生产力水平 C.生产资料 D.经济制度 参考答案:D 5.(单选题) 反映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态度、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程度和趋向。这是行政环境中的() A.文化环境 B.经济环境 C.政治环境 D.科技环境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 能够最有效地实现对行政环境的调控的行政系统是()A.开放型行政系统 B.半开放型行政系统 C.半封闭行政系统 D.封闭型行政系统 参考答案:A 7.(多选题) 行政环境除民族宗教环境外,还包括()A. 自然环境 B.经济环境C. 政治环境 D.文化环境E.国际环境 参考答案:ABCDE

[笔试]-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第一部分:判断(共12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广义的培养目标,即教育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育方针予以强调)。 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 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 7、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10、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1题) 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 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

最新中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学》作业完整版(一)

学习-----好资料 《行政管理学》 学习中心: 专业:行政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练习一 、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 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0分) 1. ( D )被认为是行政学的鼻祖。 A 、史坦因 B 麦克雷戈 C 、马斯洛 D 威尔逊 2. 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首要职能是( A ) A 计划职能 B 组织职能 C 控制职能 D 指挥职能 3 .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是( C ) A 下放权力 B 裁减人员 C 转变行政职能 D 撤消或合并机构 4?行政职能发展和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B ) A 行政领导偏好 B 社会变革 C 组织文化建设 D 行政效率提高 5. 在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中,行政组织存在的基础是( B ) A.规则体系 B.职能目标 C.权责体系 D.机构设置 6. 行政组织机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领导者偏好 B. 职能方式的变化 C.职能权限的变化 D.职能内容的变化 7. 行政组织的本质特征是 (A ) A.阶级性 B. 权威性 C.服务性 D.法制性 8. 在一个特定的组织内,行政幅度与行政层次之间的关系( C ) A.没有关系 B.成正比关系 C. 成反比关系 D.随情况而定 9. 行政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 C ) A.制定规范 B. 组织协调 C.制定目标 D.指导监督 10. 在公共行政领导者素质构成中,居于首要和根本地位的是( B )。 A.思想素质 B. 政治素质 C. 道德素质 D. 组织管理素质 三、填空题(24分) 1. 行政管理是指政府运用公共行政权力,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内部 事务实施管理的活动。其中 政府处于主体地位,行政管理的基础是 国家公共行政权力。 2. 狭义的政府仅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 国家行政机关,或者仅指中央政府或 内阁。 3. 政府主要有四项基本职能,其中 政治职能 最集中体现国家政府的阶级性质。 学习-----好资料 学习-----好资料 二、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请把你认为 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 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 ABD )( A 宏观调控职能 B 市场监管职能 2. 行政组织学研究必须遵循的方法有( A.阶级分析法 B.系统分析法 法E.比较分析方法。 3. 行政组织机构类型有( ABCDE A.首脑机关 B.职能机关 C. 4. 政府失灵的表现有( ABC )( A.政策的低质和目标偏离 B. C. (10 分) )( )( C 社会保障职能 BCDE )( )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 )( )( 辅助机关 D.咨询机关 )( 不公正分配 )( ) A.法定权力 B.奖惩权力 C.专家权力 D. ( ) 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 )( )( ) D.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 )( ) E.派出机关 ) )( ) C.寻租 D. 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 )( )( ) 归属权力E.审讯权 力

泉州自考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二章

泉州自考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二章

自考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二章 一、环境的含义?环境就是指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一切因素的集合。 二、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行政价值文化。 2、行政功能文化。 3、行政运行文化。 4、行政公共关系文化。 三、行政环境的含义?(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具体地说,内涵有: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2、行政环境经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四、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 1、复杂性。 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五、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划分: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行政环境可划分:宏观、中观与微观行政环境。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可划分: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六、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的基本内容。

产生于20世纪30-60年代,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认为,当今各国社会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或可称之为”过渡型社会形态。并逐渐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行政理论模型,也就是著名的“融合-棱柱-衍射的行政模型。首先是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七、经济环境四要素对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 1、经济力量。一方面,由于特定社会的经济力量直接决定着该社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从而也决定着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另一方面,经济力量还包括或者说决定着特定社会的国民财富总量,这也就意味着,它还决定着行政系统可能获得的财政收入总量与支出总量,决定着该系统可能的职能与组织规模。 2、社会经济结构。首先,社会经济结构实质上体现了一个社会的社会生产关系构成,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不同人群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以及产品如何分配等问题。其次,社会经济结构还直接影响着行政职能结构、经济管理方式及管理手段的选择。最后,社会经济结构还包含有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这一重要社会经济结构性因素。 3、经济体制。一方面,有些国家特定经济体制的确立往往是有意识地选择某种行政体制的结果,或者说是经过特定行政体制予以实现的;另一方面,当今各国无论何种经济体制,都要依赖于一定的行政机制才能有效运行。 4、科技发展水平。首先,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行政效率的提高,不但需要良好的组织功能、结构、运行程序与规则等制度化保障,也离不开高效技术系统的支持。其次,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会对行政系统结构产生巨大冲击。最后,这些结构变量的改变又会对行政权力的配置、形式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产生相适应的以及分权化为取向的变革。 八、广义与狭义的行政政治环境。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要把法律制度包含在内。持狭义政治环境观的学者直接把法律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系统环境因素来分析。而持广义政治环境观的学者则明确提出,行政系统的政治环境包括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两个方面。 九、政党制度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是经过自身的利益表示与利益综合功能,为行政系统提供有关社会民众的政治要求等方面较为专业、系统的信息,为行政系统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2、是运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座重要的桥梁,及时地把行政系统的有关政策信息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对象双方,这日益成为当代行政系统得以有效运行、改进政民关系的重要保证。

教育学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知识细点 1.从词源学上看,不同语言的“教育”一词,都与(儿童)的培养有关。 2.(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生产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重要的社会条件。 3.关于教育的起源,在西方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和(模仿起源说),苏联教育界则坚持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实际上,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4.(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自此以后,教育就有了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 5.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近代以后,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 6.从形式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的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8.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庠序)之学,其宗旨在于(明人伦)。 9.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礼、乐、射、御、书、数)。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定为《四书》、《五经》。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0.(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1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 1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3.(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他主张“性相近,习相远”和“有教无类”,重视启发教学和(因材施教)。 14.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启发)一词由

行政管理学题库

行政管理学单项选择题 行政管理学单项选择题 (B)通过霍桑试验,提出“社会人假设”,弥补了科学管理学派“经济人假设”的不足。 A、巴纳德 B、梅奥 C、西蒙 D、沃尔多 ()力图摒弃传统行政的权威主义和以效率为中心的取向,而试图建立以公平为中心的民主行政。B A、新公共管理时期 B、新公共行政学时期 C、新公共服务时期 D、行为科学时期 (D)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A.上行 B.网上 C.下行 D.平行()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A A、政治保障 B、舆论宣传 C、经济发展 D、公众要求 ()追求的是用最少的资源消耗,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高质量的最佳成果。C A.客观效率 B.规范效率 C.机械效率 D.社会效率 ()主张建立层级较少的扁平化的而非金字塔式的政府组织结构。A A、市场政府模式 B、参与政府模式 C、解制式政府模式 D、弹性化政府模式 ()是通过解除政府规章的方式来发挥政府的潜力与创造力。B A、企业家政府 B、解制式政府 C、弹性化政府 D、参与政府 ()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准。B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监督 D、行政方法()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A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监督 D、行政方法 ()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D A、行政效率 B、行政方法C、行政监督D、行政执行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B)。 A、《行政学》 B、《行政学导论》 C、《行政学原理》 D、《政治与行政》 B 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A A、法约尔 B、梅奥 C、泰勒 D、威尔逊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A A、马克斯·韦伯 B、泰勒 C、法约尔 D、梅奥 科学管理时期的公共行政理论是以()为中心的理论。A A、效率 B、管理C、行政 D、公平 C 从工厂的具体观管理研究过程中抽象出一些管理的普遍性原则,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C)。 A、法约尔 B、梅奥 C、泰勒 D、威尔逊 从20世纪()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C A、50 B、60 C、70 D、80 D 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D)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对于涉及民主党派党员的公务员违反政纪需要给予处分的,应由()给予政纪处分。B

2019年新版《教育学》复习要点

2019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探索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学科。 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论语》(由孔子弟子辑录的孔子语录)、《孟子》、《礼记》、《四书集注》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苏格拉底——产婆术 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为教育学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卢梭——《爱弥儿》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劳动起源论—前苏联 古代社会的教育:(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当代社会的教育:(1)教育全民化(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5)教育的个性化 第二章教育与发展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 .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 教育为经济发展准备新生的劳动力; 3.教育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职业培训; 4. 教育通过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指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指学校教育选择文化中有价值的一部分进行传递和传播。 3.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指教育根据主流文化的要求,整合多样性的文化,并呈现给学生。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指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出新的文化知识体系。 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 一、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教育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可更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 四、个体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教育自身的发展具有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关于受教育者总体发展规格和素质要求的预期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它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指明了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 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2. 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 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4 .教育目的要符合民族文化与世界教育发展进程 西方传统教育目的观: 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的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来确定。 * 1957年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的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二章教学文案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二章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1、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地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 2、公共组织:广义上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上仅指国家机关组织。 3、公共组织、私人组织、第三部门的差异(43页,表1-1,了解就好)。 4、公共组织的类型 (1 和福利组织、 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 会。 (2 A、强制型公共组织:政府部门。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 性管理。如,纳税人必须接受税务管理部门的管理 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更多依靠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其强制性是可对抗的,当事人可 拒绝裁决。如,仲裁委员会――起诉;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各 种行业协会等。 C、非强制性公共组织:非强制性与服务性。如,各种院校、社区学校、研究所、基金会、医疗 保健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团体、各种咨询服 务机构。 (3

A、古典模型:建立在行政管理等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效率是组织追求的首要价值。专业化与 协作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特点:①组织具有四个基础:目标、过程、顾客、领域。 ②对于每个组织而言,上述基础中必须有一个被赋予优先地位。 ③行政部门在最高层次上按主要目标组建,每个部门包含一切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④任何上级公能有效监督数量有限的直接下属,存在“控制范围”。 ⑤行政权威和责任授予单一行政人员而非董事会或委员会这样的多成员机构。 ⑥垂直领导活动与参谋活动被严格加以区分。 B、官僚模型:其基础是马克斯.韦伯创立的官僚理论。理性――合法权威。认为组织靠非人格化 的规则来管理,理性意味着效率。 特点:①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劳动分工。 ②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制。 ③有与任职者和职责相关的规章制度。 ④有处理工作的程序系统。 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 ⑥雇员的选择与提升以其技术能力为基础。 C、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的应用。 特点:①公共事务由多人的董事会或委员会进行管理; ②“代理人”政府; ③不可随意监督组织外的代理商,不可随意利用行政命令取消合同; ④不是孤立地处理公共事务。

初一地理下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图6.4 p3)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 (6)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图6.9 6.10 p7 气候类型、主要国家气候分布,认真完成第8页活动题)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____年),亚洲有6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公共行政学学科的诞生 1.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以美国学者威尔逊1887年发表《行政学之研究》一文为诞生标志的。从该文发表到20世纪30年代,公共行政学形成了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行政管理学发端于这一时期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首先它是社会生活和政府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在这一时期里,欧美各主要国家早已完成了产业革命。随着各国工业化的迅猛进程,不仅在工商、金融界形成了一批对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大型垄断组织,而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都市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社会问题。这就对国家控制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通过国家干预来有效地减少、缓和和解决矛盾,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均衡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地位的增强、权力的加大、职能的扩展、责任的加重、管理方式的科学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政府及其人员的状况却不能令人满意。诸如效率低下、不负责任、贪污腐化、铺张浪费等现象并不鲜见。这就促使人们进一步关注政府,研究有关公共行政的问题,以求解决现实矛盾。因此,在这个时期提出公共行政问题、产生公共行政学是合乎逻辑的,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表现。 2.理论渊源 客观实践的需要并不足以导致一个新学科的诞生,它还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以下理论被认为是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尤其是国家学说。它们为行政管理学提供了有关国家权力(行政权)、民权民意、政府结构、政治过程等概念和范畴,提供了传统的理论和思辨的研究方法。 ?君主制时代德、奥两国的官房学。官房学又译计臣学,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为国家(君主)管理财政、经济、行政等问题。官房学在改进行政制度、积累行政经验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为后来的行政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它以后逐步演变为公共财政学。 ?普鲁士的任官制度和英国的文官制度。18世纪初期,普鲁士在西方首先创立了依据考试任用官吏的制度。英国则在1854年正式确立了常任文官制度。文官制度为公共人事行政的研究奠定了知识基础,因而对行政管理学的形成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兴起的行政法学。行政法学建立了“法制行政”的最初的理论规范,直接促进了行政管理学的产生。 3.代表人物 ——伍德罗·威尔逊 威尔逊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校长,后任新泽西州长和美国第28任总统。1887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行政学之研究》一文。该文被认为是现代行政学发端的标志,威尔逊也因此被认为是行政学的创始人。 在《行政学之研究》中,威尔逊认为政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方面,而执行一部宪法与制定一部宪法相比较,正在变得愈来愈困难。所以,应当关注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政府的行政管理(administration)方面。政治被界定为制定公法,制订公共政策;公共行政被界定为详细、系统地执行公法。行政管理属于事务性领域,对政治而言具有相对独立性。良好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对象、任务及发展 一、填空 1.教育是人类为了,使之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2.这种贯穿人的一生和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的教育称为教育。 3.学前教育的价值,它具有性,性,性。 4.学前教育的性质是、、三者的整合。 5.学前教育泛指至6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教育、教育和教育。 6.我国古代就有一些思想家总结了儿童出生后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如著的《》。 7.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的作者是。 8.对0~3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3~6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 9.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以她的为依据的。她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适宜的。 10.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教育家是。 11.著有《新幼稚教育》的幼儿教育家,曾在北平主办。 12.学前教育是从德国教育家开始创立的。 13.古罗马教育家,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里开始。 二、选择 1.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学前公共教育主张的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康有为 2.世界上第一个做出年龄分期尝试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3. 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母育学校》 D.《三字经》 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实施公共学前教育的人是()。 A.陈鹤琴 B.孔子 C.蔡元培 D.康有为 5.主张“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陶行知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三、辨析 1.花钱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可算是一种有利的投资。 2. 儿童早期既有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有学习的能力。 四、名词 1.学前教育学 2.教育 五、简答 1.简述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2.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观点。 3.简述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贡献。 六、论述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填空 1.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新拉纳克创立,这是他在历史上为式人阶级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行政专《行政管理学》期中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公共行政管理与私人行政管理之间的区别( ABCDE) A.目标的不同 B.实质的不同 C.特性的不同 D.监督方式的不同 E.权力来源不同 2.行政管理主体的显著特点( ACE) A.阶层性 B.强制性 C.部门性 D阶级性 E.全员性 3.行政管理机制的特点(ABCDE) A.内在性 B系统性 C.客观性 D 自动性 E可调性 4.以行政管理内容为目标的基本功能体系具体包括(ABCD)功能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社会功能 D.协调功能 E.决策功能 5.政府功能的实现方式有(ABCD) A.供应 B.补贴 C.生产 D.管制 E.赔偿 6.行政领导的要素包括(ABCD) A.领导者 B.被领导者 C.领导目标 D.客观环境 E.客观过程 7.行政领导者应具备的知识包括(ABCD) A.系统的社会科学知识 B.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 C.比较丰富的文化生活知识 D.网络知识 E.理论知识 8.行政责任体系的特征有( ABCD) A.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 B.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 C.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 D.行政责任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行为 E.行政责任是一种道德 9.依照责任的性质和范畴,行政责任可以分为(ABCD)类型 A.政治责任 B.法律责任 C.管理责任 D.道德责任 E.工作责任 10.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科学原则有(ABCD) A.时间第一原则 B.以人为本原则 C.真诚坦率原则 D.公众参与原则 E.积极宣传原则 二、名词解释 1.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就是通过决策、执行、组织、领导、协调、监督、控制诸环节,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的方式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活动。 2.行政功能 一般而言,行政功能是指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所产生的功效和作用,是组织系统内部结构所形成的固有效能的外部表现。 3.行政领导力 行政领导力是领导对领导规律、领导理论和领导方法等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以及自身的素

教育学第七章课程(附答案)

第七章课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 2.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培尔 4.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5.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实施 D.课程设计 6.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8.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怀特海 B.杜威 C.布鲁纳

D.克伯屈 9.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 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D.重视个别差异 1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12.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校课程 D.综合课程 13.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地方课程 14.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15.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6.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17.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行政管理学资料(多项选择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专业(本) 专业补修课《行政管理学》 平时作业一 三、多项选择题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 )三种权力。 A.立法B.监察C.行政 C.考试E.司法 2、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 A.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型的学科 C.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D.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 E.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3、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 )。 A.政治制度B.政党制度C.阶级状况 D.法律制度E.政治文化 4、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 )。 A.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不足的职能 B.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 C.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 D.改善收入分配E.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5、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 )。 A.民族自治原则B.政治原则C.有效管理原则 D.有利于发展的原则E.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 平时作业二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 )。 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B.监督市场 C.监督政府D.中介作用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2、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减免税收B.委托公共事务C.辅导监督D.补助E.法律管制 3、从工作性质和职责以及产生方式角度划分,行政领导者的类型划分为( )。 A.政务类行政领导者B.委任产生的领导者C.行政类行政领导者D.选任产生的领导者E.考任产生的领导者 4、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 A.德才兼备原则B.知人善任原则C.公平竞争原则D.功绩原则E.依法管理原则 5、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 )。 A.参与政务B.处理事务C.搞好服务D.进行决策E.执行公务 平时作业三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

《行政管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版

2010年4月行政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 C )1-9 A.泰罗 B.古德诺 C.威尔逊 D.法约尔 2.霍桑实验提出了( A )1-14 A.“社会人”假设 B.“政治人”假设 C.“经济人”假设 D.“道德人”假设 3.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中,主要注重个别事例特殊性研究的方法是( D )1-23 A.比较方法 B.经验方法 C.规范方法 D.案例方法 4.对特定行政系统的战略性、长期性与全面性存在与运行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集合,指的是( B )2-32 A.微观行政环境 B.宏观行政环境 C.中观行政环境 D.外部行政环境 5.在雷格斯提出的“融合一棱柱一衍射的行政模型”中,棱柱型行政模式是( A )2-35 A.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 B.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C.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D.信息社会的行政模式 6.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C )2-50 A.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权分立制 7.在下列国家中,实行联邦制的是( D )3-81 A.中国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8.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 A )3-70 A.公共性 B.强制性 C.自主性 D.有限性 9.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所具有的特点是( A )4-102 A.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 B.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 C.政府职能非常有限 D.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l0.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 C )4-95 A.行政权力 B.行政组织 C.行政职能 D.行政发展 11.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最基本原则是( A )5-137 A.适应性 B.协调性 C.法制性 D.精干高效 12.从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看,统计局属于( C )5-135A.咨询机构 B.监督机构 C.信息机构 D.执行机构 13.外交部在国外的使馆、领馆属于( B )5- 136 A.辅助机构 B.派出机构 C.执行机构 D.咨询机构 14.人事行政管理最经常的职责和最大量的活动是( C )6-164 A.计划和组织 B.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 C.使用和开发行政人员 D. 15.预算管理实质上是一种( B A.技术性的管理活动 B. C.经济性的分配活动 D. 16.)6-165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7.行政组织中最活跃的要素是( A.行政权力 B.行政职位 C.行政人员 D.行政体制 18.解决上下级行政组织冲突的常见方式是 A )7-208 A.服从权威 B.谈判 C.冷处理 D.调解 19.渐进决策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林德布洛姆 B.阿·埃佐尼 C.杜鲁门 D.赫伯特·西蒙 20.最典型的事前行政监督是( C A.国政调查 B.质询 C.听证会制度 D.人大代表视察 21.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中间媒介是( D )9-263 A.行政管理制度 B. C.行政领导方式 D. 22. 响,因而具有( C )9-269 A.无偿性 B.强制性 C.间接性 D.垂直性 23.所谓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属于( D )9-275 A.目标激励 B.奖励激励 C.竞争激励 D.反激励 24.建立在“性恶论”伦理哲学基础上的行政管理原则与管理模式是( C )10-315 A.以德行政 B.诚信行政 C.依法行政 D.透明行政 25.行政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也是为人民服务准则的最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