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七章检测题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七章检测题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七章检测题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七章检测题

绝密★启用前

2015-2016学年度大通二中6月月考生物试卷

考试范围:第七章;考试时间:10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单选2?25)

1.抗流感病毒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有更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旧的疫苗产生了

高度的抗性,对各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 A.病毒的获得性遗传

B.由于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

C.病毒的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

D.流感病毒的抗性是受疫苗刺激后产生的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

A .生物个体基因发生突变

B .个体基因型的改变

C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种群中定向变异的出现

3.已知某种群中,Aa 的基因型频率为60%,aa 的基因型频率为14%,如果该群体的个体自交,则F1基因型AA 的频率为( )

A . 41%

B .28 %

C .59%

D .60% 4.生物进化的单位

A .个体

B .种群

C .群落

D .生态系统 5

.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6.下图所示的四个遗传图谱中,肯定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的是

A .①

B .④

C .①③

D .②④ 7.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的是

A.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B.不能科学的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D.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8.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 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 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K 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 )

A.抗性和对维生素K 的依赖性逐渐增强

C.停用“灭鼠灵”后r 的基因频率会升高

D. r 的基因频率会逐渐下降,最终变为0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葫芦引进我国后泛滥成灾,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B .“谈梅止渴”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但以体液调节为主

C .运河水葫芦大量繁殖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D .反射活动中神经递质参与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 10.下列形成了新物种的是

A .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B .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 (灰色)95%变为s (黑色)95%

C .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

D .克隆多利羊

11.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与积累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13.下图对是一个物种中的两个亚种种群(种群数量较大)的某一性状的测量结果绘制的曲线图,如果将这两个亚种置于同一生态系统中,并使之随机交配而进行基因交流,在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基因交流后,下列有四种根据预测的结果绘制成的曲线,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

14.在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

B .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

C .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决定了害虫进化的方向

D .抗药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有利的

15.(2014?安阳一模)据调查,某校学生基因型及比例为X B X B (42.32%)、X B X b

(7.36%)、X b X b (0.32%)、X B Y (46%)、X b Y (4%),则在该群体中B 和b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 .36%、64% B .8%、92% C .78%、22% D .92%、8% 16.一对等位基因(F 、f )位于常染色体上,经调查兔群中,雌兔基因型频率FF (30%)、Ff (60%)、ff (10%);雄兔基因型频率FF (20%)、Ff (40%)、ff (40%)o 假设随机交配,则子代中

A .基因型频率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

B .Ff 基因型频率为52%

C .F 基因频率雌兔为60%、雄兔为40%

D .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相同

17.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

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

A .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 .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 .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 .人工选择,生殖隔离

19.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描述是

A .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B .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

C .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

D .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20.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C.Aa 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 基因的频率大于a 基因的频率

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21.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①表示生存斗争,这是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空间的矛盾体现

B .②导致③改变的内因是基因突变,外因是自然选择

C .③代表物种形成,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生殖隔离

D .④是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22.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

B .突变、基因重组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C .共同进化是指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发展的过程

D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但不一定产生了新物种 23.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B .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物功能,能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个体

C .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D .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24.家蝇(Musca domestica )比人类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是因为: A 身体比较小 B 有极好的飞翔能力

C 有极多的后代

D 世代历期短,一代接一代地迅速演变 25.下列各对器官中,哪一可让演化上是同源的? A 长臂猿的上肢与下肢 B 苍蝇的翅和蝙蝠的翅 C 蛇的尾和苍蝇的腹腔 D 蝙蝠的翅膀和麻雀的翅膀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26.(7分)华南虎(又称中国虎)是我国特有的亚种,全球只剩下不到100只,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可能只有l0到30只。影响它们数量的首要原因是人虎冲突。一只虎至少需要15到30平方公里活动空间。近代的人口迅速增长,导致华南虎的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很难满足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的要求。第二个原因就是华南虎的很多食物是人类的经济动物,当人们的猎杀使这些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华南虎已经很难生存。 (1)华南虎和东北虎均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从进化的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____________不同。 (2)下图是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 表示华南虎的摄入量。那么,B 、D 、E 依次表示华南虎的 、 、 。而要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 的_____________倍。

(3)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

27.(11分)按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标准,云南省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少数民族基因库,从各个民族采集来的DNA 基因样本都存放在云南大学的基因库里,这个基因库是云南大学科研人员历时3年完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对人类的 条染色体进行测序;选样时通常选择采集男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原因是 。

(2)为了得到高纯度的少数民族DNA 样本,采样地点选在偏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主要原因是 隔离,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几率小,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 。

(3)如图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基因A 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在 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其中 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在T 点时 (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②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甲种群中AA 、Aa 和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则此时基因A 的基因频率为 。现假设甲种群所生存的环境发生一种新的变化,使得生存能力AA=Aa>aa,其中aa 个体每年减少10%,而AA 和Aa 个体每年均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该种群 (填“会”或“不会”)发生进化。 ③“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的说法是否正确? 。 28.(7分)达尔文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发现分别生活着15种陆龟类,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研发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说明大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多种可遗传的变异,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 。 (2)刚开始进化时不同岛屿之间的龟类因为有 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3)不同岛屿上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使得不同岛屿上的龟的形态结构向不同方向发生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 ,导致众多新物种的形成。

(4)若某龟的种群中基因型AA 、Aa 、aa 的个体分别占30%、60%、10%。若该种群中aa 个体不适应新环境遭到淘汰,其他基因型个体连续随机交配一代,没有自然选择,则该种群性状分离比是 、其后代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该种群是否进化 。

29.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 a 、c 分别表示 、 ,b 的实质变化是 ______________。

(2)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 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 、Aa 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 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 的基因频率约为 ,基因型为aa 的个体的比例约为 。

30.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9分)

对某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调查后共发现54科390种鸟类。其中北坡有31科115种,南坡有54科326种。

(1)造成该保护区南坡物种远比北坡丰富度高的可能因素是______(多选)。 A .面积 B .气候 C .水文 D .地貌

(2)如图显示了该保护区内古北界等三大类鸟的垂直分布格局,由图可知,物种丰富度最大出现在海拔______。

A .1.6~2.5 km

B .2.5~3.1km

C .3.1~4.0 km

D .4.0~4.8 km

研究显示,保护区内地雀味的形态与ALX1基因高度相关。如图显示MG 、CE 、DP 、DW 四种地雀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

(3)测定该基因序列可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证据。据图推测,MG 与其他物种的亲缘性由近及远的顺序是___________。

A .DP 、CE 、DW

B .CE 、DW 、DP

C .CE 、DP 、DW

D .DP 、DW 、C

E 如图显示ALX1基因型(BB 、BP 和PP )与FM 地雀喙形态的关系。

(4)在该保护区内共发现具有钝喙、尖喙和中间型FM 地雀的数量分别为260只、180只和360只,则P 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原理知道,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流感病毒对疫苗的抗性,形成的原因是:在未使用疫苗之前,流感病毒中有少量的个体由于基因突变等原因,本身就存在具有抗性的可遗传的变异,当人们使用抗流感疫苗后,疫苗对流感病毒起到选择作用,绝大多数没有抗性的个体死亡,少数产生了抗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扩大繁殖,遗传给后代。流感病毒的抗性越来越强,为了达到预防效果,所以每过几年就要更新疫苗的种类。

2.C

【解析】

3.A

【解析】亲本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6%,自交后代中AA的频率为26%+1/4*60%=41%。4.B

【解析】略

5.B

【解析】

试题分析: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会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少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导致物种有灭绝的可能,生物多样性减小,并且此项与题目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的论调背道而驰,B项错误;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C项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A

【解析】①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即①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②肯定是隐形遗传,可能是常染色体,也可能是伴性遗传;③和④不能确定,可能是常染色体,也可能是伴性遗传。故选A

7.A

【解析】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意义。先进性:它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局限性:①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②对于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③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的现象。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8.C

【解析】

试题分析: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在“灭鼠灵”的选择作用下,鼠种群中无抗性的个体rr逐渐被淘汰,若长期处在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对维生素K依赖性强的个体RR逐渐被淘汰,A错误;RR个体虽有抗性,但对维生素K高度依赖,因此RR个体逐渐减少,B错误;停用“灭鼠灵”后,只有维生素K含量不足一种选择作用,rr个体对维生素K 无依赖,因此r的基因频率会升高,C正确;两种选择作用综合的结果是RR和rr个体逐渐减少,Rr个体逐渐增多,因此R基因和r基因的频率都逐渐趋近于1/2,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BC

【解析】

试题分析:水葫芦属于外来物种,引进我国后,因环境条件适宜,所以疯长而泛滥成灾,违背了生态工程中的协调与平衡原理,A项正确;“谈梅止渴”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但以神经调节为主,B项错;运河水葫芦大量繁殖,导致其它多种生物的生长受影响,甚至死亡,减小了生物的多样性,C项错;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由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生命活动调节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综合能力,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通过对比、分析,对某些生物学问题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0.A

【解析】

试题分析:判断是否形成了新物种,通常根据两个条件:第一,必须与形成它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第二,必须能生出可育的后代并保持遗传的稳定性。只有四倍体西瓜符合上述条件,即四倍体西瓜与原二倍体西瓜杂交,形成的三倍体西瓜是不可育的,存在生殖隔离,而四倍体西瓜相互交配子代还是四倍体西瓜并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A正确;骡虽然与马或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而且骡自身是不可育的,故不是一个独立的物种,C错误;B和D项叙述中形成的个体与原物种均不存在生殖隔离,故均未形成新物种,B、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物种形成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1.D

【解析】

试题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物种的形成过程是先出现地理隔离后慢慢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变为两个不同的物种,A错误;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2.B

【解析】基因多样性又叫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之一,A错误;细胞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B正确;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之一,C错误;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之一,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的多样性

【名师点睛】生物的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据此答题。

13.B

【解析】这是一道学科内的综合性测试题,它将遗传与进化联系在一起,重点考查对遗传和进化之间关系的理解。从题中所给的曲线,一个物种中的两个亚种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两个种群之间因某种原因(如河流、高山等的阻隔)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由于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得这两个种群在性状上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如果将这两个亚种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让它们之间进行基因交流,那么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又融合在一起,性状也渐趋一致。14.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在使用杀虫剂前,抗药基因就已经存在,A项正确;若停止使用杀虫剂,因失去了杀虫剂对抗药基因的选择作用,导致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B项正确;依题意,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虫剂杀死,但在越冬期却容易生存下来,因此在使

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杀虫剂和严寒决定了害虫进化的方向,C项正确;生物性状的有利和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b的频率==

=8%,则B的频率=1﹣b的频率=1﹣8%=92%.

故选:D.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16.B

【解析】

试题分析: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故A错误。雌兔中F是60%,f是40%,雄兔中F是40%,f是60%,自由交配后子代中Ff基因型频率是60%*60%+40%*40%=52%,故B正确。自由交配后F基因频率应是50%,f也是50%,故C错误。进化方向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的,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计算能力。17.B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逐日去其不佳者,”可知这种育种方法属于选择育种,是人为选择去除生长状态不好的个体,属于人工选择。(2)在育种中,采取隔离措施,可防止基因间相互交配而混杂,对新品种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分数缸饲养”的作用是采取了地理隔离。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8.D

【解析】

试题分析: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故ABC正确,而D项中描述的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共同进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B

【解析】

试题分析:变异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A相符;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地理隔离,B不相符;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C相符;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能保留下来,因此这些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相符。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0.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故A错误。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但色盲基因在男女中的基因频率是相等的,故B错误。Aa自交后代形成的群体中A和a基因频率相等,故C错误。一个种群中,在任何情况下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都是1,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1.D

【解析】

试题分析:现代进化论的理论核心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A项描述显然有失偏颇,错误;B项中②表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③为基因频率的改变,②导致③改变的内因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错;③为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④代表物种多样性的不同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它的成因可高度概括为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现代进化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同学们理解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2.D

【解析】

试题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A 错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B错误。共同进化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而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C

【解析】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由此可见,不同种群的生物有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AB错误;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C正确;在物种形成过程中未必有地理隔离,D 错误。

【考点定位】种群与群落

24.D

【解析】D正确,因为每一个世代就意味着一次新的基因重组和可能出现新的遗传特性,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新世代比老世代更能适应新的环境,因此,世代历期短和能够一代接一代地迅速演变就意味着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A、B和C不对,因为身体小、飞行能力强和后代多是家蝇适应其生存环境的一般特性,但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产生一代具有新遗传特性的家蝇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那么家蝇就可能被淘汰。例如人类使用杀虫剂之所以不能把家蝇彻底消灭,就是因为家蝇迅速地一代一代地增加了对化学杀虫剂的抗性,而抗性家蝇的产生则是得益于它们的世代历期短,一年就可繁殖几个甚至十几个世代。

25.D

【解析】A的前肢与后肢显然木是同源的。苍蝇的翅并非由附肢变成,而是由体壁皱褶形成翅芽生长而成,蝙蝠的翅是由前肢演变而来。蛇的尾与蝇的腹腔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章鱼的眼与乌贼的眼是同一类的,它们虽与脊椎动物的眼十分相似,但也有显著的不同处,如章鱼的视网膜下有一个大的视神经节是脊椎动物所先,视网膜的结构与脊椎动物的也不同,其视杆位于内侧,脊椎动物在外侧,相信二者有不同的起源。而蝙蝠的翅膀与麻雀的翅膀均起源

于脊椎动物的前肢,是同源结构。

26.(7分)

(1)基因库(基因频率)

(2)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25

(3)下降下降

【解析】

试题分析:

(1)华南虎和东北虎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从进化的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不同。

(2)摄入量减去粪便量是同化量。同化量是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除去呼吸消耗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组,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图中B、D、E依次表示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华南虎在食物链中最低是次级消费者,计算至少消耗植物所固定的能量应的最高传递效率20%,所以应达到B的25倍。

(3)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考点:本题考查能量流动及进化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7.(1)24 男性白细胞携带人类的全套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并且采样非常方便 (2)地理基因交流 (3)①QR A 不一定②25% 55.1% 会③不正确

【解析】(1)从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的差别分析,不难发现男性染色体中性染色体既有X染色体,又有Y染色体。(2)抓住关键词“大山深处”,可以判定选择此采样地点的原因是地理隔离限制了各民族间的基因交流。(3)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QR时间段内生物发生了进化,基因A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大,说明基因A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②A的基因频率=10%+1/2×30%=25%;下一年AA的基因型频率由10%增加10%,变为11%,Aa的基因型频率由30%增加10%,变为33%,aa的基因型频率由60%减少10%,变为54%,因此群体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54%÷(11%+33%+54%)=55.1%;由于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生物会发生进化;③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方面。新物种的形成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28.(1)种群原始材料(2)地理(3)生殖隔离(4)8:1 4/9 发生进化

【解析】

试题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的,可遗传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2)不同岛屿之间的龟类因为有河流的阻碍,属于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3)产生新物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长期的地理隔离会形成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4)aa个体被淘汰掉,AA占3/9,Aa占6/9,随机交配时产生的配子A占2/3,a占1/3,后代中隐性个体占1/3*1/3=1/9,其余为显性个体,故性状分离比是显性:隐性=8:1。杂合子Aa占2/3*1/2*2=4/9。因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该种群之前A的基因频率是30%+60%/2=60%,a为40%,在随机交配一代后A占2/3即66.7%,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计算能力。29.

(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 45.46% 18.18%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b的实质变化是基因频率变化的不断积累、c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2)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则a的基因频率为5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5%,Aa的基因型频率为5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5%.假设开始松鼠的种群数量为100只(AA为25只、Aa为50只、aa为25只),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AA的数量为30只,Aa的数量为60只,aa的数量为20只,所以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60+20×2)÷(30×2+60×2+20×2)≈45.45%;aa的概率为:20/110=18.18%。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

30.(1)BCD

(2)B

(3)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水平 B

(4)45%

【解析】

(1)面积不属于生态因素,故A错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气候、水文、地貌等等,故BCD正确。

(2)根据题意,该保护区的物种总丰富度为图中三条曲线之和,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海拔即三条曲线对应物种丰富度之和最大的点,比较图中的几个海拔范围,可以推算海拔 2.5~3.1km处三条曲线对应物种丰富度之和最大,故B正确,ACD错误。

(3)基因序列越接近,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因此测定基因序列可以会生物进化提供遗传学证据或分子水平的证据;分析图,比较四种地雀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MG相似度最高的是CE,其次是DW,差别最大的为DP,故B符合题意,ACD错误。

(4)分析图,由于纵坐标为喙的尖度,则基因型为PP的喙最尖(180只),中间型(360只)的基因型为BP,钝喙(260只)的基因型为BB,则P的基因频率为(180×2+360)/(800×2)×100%=45%。

【考点定位】物种丰富度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2D.血糖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 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9.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消化液 D .细胞外液 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C .正常人血浆的PH 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 3-、HPO 42-等离子有关 D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 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 .组织液增加 B .组织液减少 C .血浆量增加 D .淋巴减少 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关于A 液、B 液和C 液三者之间联系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 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 .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 .形成Na 2CO 3排出体外 C .H 2CO 3 / NaHCO 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 .很快排出体内 6、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 D .生长激素 7、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 ① 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8、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该物质使 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 肿。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 ) A.血流自动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9、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10、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1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 A.比较缓慢 B.比较广泛 C.时间比较长 D.迅速准确 1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 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加、增加、减少、降低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D.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13、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 ) A.体液免疫 B.自身免疫 C.细胞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14、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最新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期末考试题 1.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2.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PH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等 C.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分解并不断释放入血液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 B.H2O、Na+ C.C6H12O6、尿素 D.血红蛋白、氧化酶 4.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液 5. 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 B.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D.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6.右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 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 C.激素乙是胰岛素 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7. 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一室温只有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 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 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 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 8.右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9.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A.②→①→②→③B.②→③→②→① C.③→②→①→②D.③→②→①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

时间/年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练习题 1. 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 A .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 B .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 C .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 D .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 2. 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正常交配,致使 种群密度 A .明显下降 B .保持稳定 C .迅速增长 D .越来越大 3. 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 A .生态系统 B .群落 C .个体 D .种群 4. 高山上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 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阳光 B .水分 C .温度 D .海拔高度 5. 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虫体内部 组织被破坏,菌丝充满虫体成为菌核,夏季菌核萌发,长出具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A .共生 B .寄生 C .竞争 D .捕食 6. 一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 A .细菌和真菌 B .所有动物 C .微生物 D .落叶和土壤 7. 以下哪一项是初生演替的例子: A .藓—地衣—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B .裸岩—地衣—藓—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C .木本植物—地衣—藓—草本植物 D .草本植物—地衣—藓—木本植物 8. 在下列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9. 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 植物体。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A .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B .竞争、寄生、捕食、共生 C .寄生、共生、竞争、捕食 D .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10. 在森林中雀鸟总爱在上层采食,柳莺却爱在中层筑巢,只有血雉喜欢寻觅底层的昆虫与苔藓, 这种现象从生物群落的结构上看属于 A .垂直分布 B .水平分布 C .结构的分区 D .结构的组成 11. 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实线.虚线表示)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 群的关系是: A .捕食关系,实线代表捕食者,虚线代表被捕食者 B .捕食关系,虚线代表捕食者,实线代表被捕食者 C .竞争关系,实线代表竞争中的胜者,虚线代表失败者 D 12. 某种群的个体数变化如图,在曲线区段中,种内斗争最弱的一段应是 A .AB 段 B .BC 段 C .CD 段 D .DE 段 13. 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 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 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14.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A B C D 时间 个 体数

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2?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 D. 在37C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 的渗透压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D .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 4.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5. 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 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 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 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6. 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 泡在任氏液 (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 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 如卜图,卜列各诰顶分析不用确的是 () A. 分别刺激A 、B 、C G H 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 5处 B. 在B 、C 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 A 和G 点:电流计指针祁能慌转 C. D 、E 、F 共同构威了两个神经兀相连接的邦位叫突触 D. 刺激E 、F 点,弓I 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7?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 .体温调节 B .水平衡调节 C .内分泌调节 D .血液pH 值的调节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 脑皮层的 A . W 区 B . V 区 C . S 区 9?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1.5分,共60分) 1.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C 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C 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 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 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A.A 、 B. A 、 C. B 、 B 、 B 、 C 、 B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D .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试题.doc

高二生物必修 3 综合测试题 第I 卷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2 . A .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 ?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 .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 ) 3. A. 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 血糖升咼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 血糖升咼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 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 A. 脑皮层,下丘脑 B ?下丘脑,大脑皮层 C ?下丘脑,下丘脑 D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 4 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 表现为( ) A.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耗氧量 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5.绿色植物倒伏后 ,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 ,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 受重力影响 , 向地性 B. 受重力影响 , 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 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6.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渗出,会造 成局部 ( ) A. 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 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7、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 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⑤ 8、 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 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种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 突触后膜中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 D.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淋巴细胞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60 分) 1. 在右侧照光的情况下,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注:云母片不透水) A.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 B.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C.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 D.将④放在匀速转盘上,会弯向光源生长 2.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①生产无籽西瓜②生产无籽番茄③棉花摘心 ④培育多倍体⑤枝条扦插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③④ 3. 把成熟的苹果和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这是由于苹果释放出了 A.乙烯 B.脱落酸 C.芳香族化合物 D.赤霉素 4.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植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的除草浓度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杂草 c点浓度 B.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植物 b点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杂草 a点浓度 D.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植物 c点浓度 5.图3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6.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受刺激时,瞬间膜内外电位为内负外正 B.兴奋在①②处传导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 C.刺激③处,①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刺激A或③处均可使E产生反应 7.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 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B.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C.抑制了突触前神经元中线粒体的功能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8. 下列有关动物和人血糖平衡的调节,正确的是 A.人体内血糖的平衡是由体液调节来完成的 B.糖尿病患者表现出的“三多一少”症状都和血糖不能正常利用有关 C.肝糖元和肌糖元对升高血糖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D.低血糖下,最先影响到的是人的肌肉组织 9.下列哪种激素可影响婴幼儿脑的发育 A.性激素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 10.给正常生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出现休克现象,要使其及 时复苏可适量注射 A.甲状腺激素 B. 葡萄糖液

高三一轮总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题练习题

必修三综合练习题 、选择题 1. 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a. 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h a ——H~■it 糖原可以存在于a中③a与b、c、d相比的蛋白质含量较咼④正 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⑤a、b、d是细胞代—站 谢的主要场所⑥b中的有些物质经过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a⑦内环----- 境成分稳定,机体达到稳态。 A .一项正确 B .两项正确 C .三项正确 D .四项正确 2.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n、川、w表示能直接与 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B. n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 C.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w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D. 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只须通过肺泡壁即可完成 3. 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1诩'热麻丹宓------------ 结曲A r |卄険斋仆帳坤刨|n戟崇芬 1 i1T 1 ---- 血WJ滋窪卜-降 ---------- 皓杓A A. n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B. i、n激素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 C. 川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浓度的升高。 D. 血糖调节存在反馈调节。 4.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 、b 、c 、d 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 c 、d 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 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 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 e 激素 ⑤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⑥ 上图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5 ?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 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 0C 的环境中,产热为 al ,散热为bl ;处于30C 的环境中,产热为 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同30C 环境相比,人处于 0C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 维持体温稳定,因 此 a1>a2, b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4.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等处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和分化 D.用药物阻断T细胞增殖分化,可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综合检测(一).doc

期中综合检测 (一) (时间 60 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 4分,共 48分 ) 1.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哪一个箭头表示的物质是错误的( ) A.①白细胞B.②组织液 C.③水 D .④红细胞 解析:选 D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 2.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不是由 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是( ) A.夏天长期处在空调房间中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人在水中“憋气”一段时间出来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可能会引起“中暑” 解析:选 C夏天长期处在空调房间中引起的“空调病”是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 正确。到青藏高原后出现的头疼乏力、血压升高是因为氧气缺乏引起内环境失调引起的, 故 B 正确。在水中“憋气”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结果,故 C 错误。高温引起的中暑是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疾病,故 D 正确。 3.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突触处,神经递质排出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故A 解析:选 C 在突触处,神经递质排出的方式是胞吐;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该 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③为脊髓,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 等方面的功能。 4.以枪乌贼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在神经纤维的特定位置放置电极a和 b,在 M 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用记录仪记录a、 b电极间电位差,结果如图所示,则记录仪a、 b电 M ( ) 解析:选 C 由图可知出现了两次动作电位,指针偏转两次后回到零电位,图 A 和图B 中的指针不可能回到零电位,图 D 中不会出现指针的偏转,故正确选项为C。 5.下列有关人类内分泌激素的来源及其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高二期末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 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B. 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 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2.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胰蛋白酶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4.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血浆pH显著下降 5.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6.下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7. 根据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最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阶段检测(1~2章)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和氧 ④Na+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2.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浆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效应T细胞 3.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C.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D.乳酸与血浆中 NaHCO3反应 5.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6.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7.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加 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生病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11.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检测试题

必修三综合检测试题 1.在正常情况下,哪项不属于内环境() A、胰岛素 B、血浆蛋白 C、抗体 D、淀粉酶 2.下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 的是() A.肝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和血红 蛋白基因 B.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 C.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图中①②④构成了人体肝细胞的内环境 3.下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①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500人 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4.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与激素的作用无关的是() ①果树整枝修剪②无籽西瓜的培育③无籽番茄的培育 ④带芽的枝条扦插易生根⑤阉割猪以利育肥⑥移栽植物常去掉部分叶片 A.②⑥B.①④C.③⑤D.⑥ 5 .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 ”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 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6.右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刺激a处, b处将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 也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发生兴奋或抑制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7.右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 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b、c、d、e能 检测到兴奋的有几处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8.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存在问题的是 A.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 C.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 巴中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消化 液中 9.右图表示一反射弧,若在S点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 ) A.感受器产生感觉 B.兴奋只向效应器方向传导 C.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D.刺激强度越大,效应器发生反应越快 1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人类施加的有机肥被植物体直接吸收利用,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1.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 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 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 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A.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 级 B.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C.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D.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 二生物必修三复习一二章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消化液 D .细胞外液 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C .正常人血浆的PH 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 3-、HPO 42-等离子有关 D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 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 .组织液增加 B .组织液减少 C .血浆量增加 D .淋巴减少 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关于A 液、B 液和C 液三者之间联系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 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 原因是( ) A .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 .形成Na 2CO 3排出体外 C .H 2CO 3 / NaHCO 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 .很快排出体内 6、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 D .生长激素 7、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8、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 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不可能的原因是() 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B.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C.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9、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10、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1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 A.比较缓慢 B.比较广泛 C.时间比较长 D.迅速准确 1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 变化依次为( ) A.增加、增加、减少、降低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D.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13、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 A.体液免疫 B.自身免疫 C.细胞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14、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 A.体液大量流失 B.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C.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D.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15、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16、为了观察小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病变,可以采取哪项实验措施 ( ) A.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甲状腺体 B.向甲状腺功能不足的小狗注射一定剂量的甲状腺激素 C.用碘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D.用甲状腺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题与答案解析

高二第一次考试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生活状态下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 ( ) A .组织液 B .淋巴 C .血浆 D .唾液 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细胞内液、血浆 、淋巴 、组织液、消化液都是体液 B .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渗透压、温度、PH 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定 C .人体红细胞内的O 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至少通过6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D .家兔、 鱼类、 鸟类、草履虫都是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3.2012年8月的奥运运会上,运动员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在机体调节机制的作用下,仍然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补充纯净水进行调节 B .维持体温的稳定主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来实现的 C .剧烈运动时,由于消耗大量能量,血糖含量有下降趋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pH 相对稳定 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 A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 .氨基酸、纤维素、CO 2、Na + C .胃蛋白酶、Ca 2+ 、脂肪、葡萄糖 D .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6.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 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 保持不变 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7.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 ①酸碱平衡 ②Na +、K + 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CO 2-O 2平衡 A .①②③⑥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8.下列各项不能诱发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 ) A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B .营养不良造成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C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不能回流 D .饮水过多,大量水分滞留在组织液 9.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过程是 B .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 2的浓度相反 C .若③为胰岛B 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D .若③为肝细胞,饭后4 h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 10.血细胞、淋巴管壁细胞及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分别是 ( ) A .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 B .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 C .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和血浆 D .血浆、组织液、组织液 11.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分泌量上升,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D.血液中O 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12.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H 2CO 3 / NaHCO 3是维持细胞外液pH 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 +、K 十 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 +、K 十 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13.某大学新生在军训长途行军时,好多同学脚底部都打了泡,泡破后,流出的淡黄色液体来源于( )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 D 细胞外液 14、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 ①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③血糖含量过高 ④淋巴循环受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5.神经冲动在神经中枢内的可能传导途径是( ) A .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 .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C .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D .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 16.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 + 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 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 .曲线a 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 .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 .低Na +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 + 浓度高于膜外 D .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 + 浓度高于膜内 17.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 + 通透性增大 C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 .细胞膜内外K +、Na + 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 1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测试题

第三章练习题 姓名: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 1.燕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原因是() A.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 B.背光侧细胞分裂快 C. 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少 D.背光侧生长快 2.下列哪项与植物生长素无关() A.促进细胞生长 B.促进细胞分裂 C.促进果实发育 D.抑制生长 3.棉花在栽培过程中要摘除顶芽,主要目的是() A.使棉株不再长高 B.使棉田通风透光 C.使侧芽长成果汁 D.减少水的消耗 4.把成熟的苹果与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是由于苹果放出了() A.乙烯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5.下列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A.脱落酸 B.吲哚乙酸 C.丙酮酸 D.乙烯 6.常用作选择性除草剂的是() A.赤霉素 B.2,4-D C.脱落酸 D.乙烯 7.细胞分裂素在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作用是( ) A.促进细胞分裂B.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 C.促进细胞伸长D.促进光合作用 8.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错误的解释是() 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 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差 C.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 D.同一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 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 B.细胞分裂素存在于植物体的任何部位 C.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 10.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特点是() A.高浓度时促进生长,低浓度时抑制生长 B.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C.只能促进植物生长 D.只能抑制植物生长 11.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 A.顶芽的生长优先于侧芽的生长 B.顶芽比侧芽生长旺盛 C.顶芽优先生长而抑制了侧芽生长的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