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一、单选题

1.“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这句名言的提出者( A )

A.威廉·配第B.大卫·李嘉图C.亚当·斯密D.托马斯·康帕内拉2.劳动的多样性源于人的需要的( B )

A.社会性B.多层次性C.目的性D.差异性

3.把劳动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依据是( C )

A.劳动的复杂程度B.劳动力支出的特性

C.劳动为社会服务的方式D.劳动成果与劳动者的关系

4.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一级劳动力市场与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划分标准是( D )A.市场的竞争自由度B.劳动力市场的条件

C.交易方式和途径D.劳动力交易的社会条件

5.我国劳动力市场局部建立和发展的阶段是( C )

A.1978~1983年B.1984~1994年C.1995~2007年D.2008年至今6.当E S=0时,说明( A )

A.供给无弹性B.供给缺乏弹性C.单位供给弹性D.供给有无限弹性7.决定劳动力需求的根本因素是( B )

A.产业结构B.经济发展C.科技水平D.经济发展方式8.人力资本理论体系的提出者是( D )

A.马歇尔B.明塞尔C.贝克尔D.舒尔茨

9.最早运用人力资本投资的方法研究收入分配的学者是( D )

A.西奥多·W·舒尔茨B.加里·贝克尔

C.阿尔弗雷德·马歇尔D.雅各布·明塞尔

10.因劳动力市场运转存在摩擦或不完善而造成的失业称为( A )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季节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11.从劳动力供给运行的角度看,影响劳动力供给的最主要因素是( A )A.社会保障制度B.宏观经济状况C.个人非劳动收入D.工资率

12.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C )

A.威廉·配第B.加里·贝克尔C.亚当·斯密D.雅各布·明塞尔13.用于生产同一产出数量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所有组合点的连线被称为( A )A.等产量线B.等成本线C.需求曲线D.供给曲线14.人力资本理论发展和完善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 )加里贝克尔

A.阿尔弗雷德·马歇尔B.雅各布·明塞尔

C.亚当·斯密D.威廉·配第

15.提出“供给自身创造需求”的经济学家是( C )

A.亚当·斯密B.威廉·配第C.萨伊D.大卫·李嘉图16.在失业的类型中,最普遍、最严重、影响范围也最广的失业是( D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季节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17.在劳动者的年龄与流动率之间,明显存在着( C )

A.因果关系B.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D.正比关系18.消费者在消费时存在偏见,他们更倾向于接受某种群体所提供的服务,或者购买某些企业或群体所生产的产品。这种歧视被称为( C )

A.雇主歧视B.雇员歧视C.顾客歧视D.统计歧视19.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吸收和融合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工资理论是( A )

A.均衡价格工资理论B.工资基金理论

C.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D.生存工资理论

20.将在同一企业的工人,不分职业都组织在同一产业的基层工会中,再根据其所属的产业系统,组织起该产业的地方和全国性工会委员会。这种工会的组织形式是( D )A.以职业为原则的组织形式B.以产业为原则的组织形式

C.以企业为原则的组织形式D.以地域为原则的组织形式

21.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D )

A.安全保障的需要B.归属的需要C.受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22.开创了宏观经济学也是宏观劳动经济学理论先河的著作是( A )A.《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B.《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D.《经济学原理》

23.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体要素是( B )

A.劳动工具B.劳动力C.劳动对象D.劳动目的

24.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是( C )

A.供求机制B.工资机制C.竞争机制D.价格机制

25.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C )

A.2011年1月1日B.2011年5月1日

C.2011年7月1日D.2011年10月1日

26.当E S→∞时,说明( B )

A.供给无弹性B.供给有无限弹性C.单位供给弹性D.供给缺乏弹性27.劳动力素质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 A )

A.身体素质B.文化技术素质C.思想道德素质D.心理素质

28.最早运用人力资本投资的方法研究收入分配的学者是( D )

A.西奥多·W·舒尔茨B.加里·贝克尔

C.阿尔弗雷德·马歇尔D.雅各布·明塞尔

29.在失业的类型中,最普遍、最严重、影响范围也最广的失业是( D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季节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

30.劳动者在高低不同层次的工作岗位间的纵向移动被称为( B )

A.水平流动B.垂直流动C.拉入型流动D.推出型流动

31.将劳动力流动划分为拉入型流动和推出型流动的依据是( A )

A.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状况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B.劳动力流动的意愿

C.劳动力流动的方向

D.劳动力流动的原动力因素

32.在劳动力市场中,某些群体由于个人特征的限制很少有机会享受正规教育或接受职业培训,这种歧视就是( C )

A.工资歧视B.就业歧视

C.人力资本投资歧视D.职业歧视

33.早期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工资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理论是( A )A.生存工资理论B.工资基金理论

C.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D.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34.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规定,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 B )A.绝对平均B.相对平均C.比较合理D.高度不平均

35.根据对某种企业在市场中的绩效的衡量结果来向劳动者支付报酬的一种奖励形式被称( D )

A.计时工资B.计件工资C.奖金D.利润分享计划36.产业关系这一称谓来源于( C )

A.日本B.德国C.美国D.法国

37.处理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是( D )

A.协商B.斡旋C.调解D.审判

38.我国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实行“统包统配”模式是在中国劳动关系发展和演变的( B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39.不分职业、产业、企业,在一个地区内所有愿意参加工会的工人均组织在一个工会在内。

这种工会的组织形式是( D )

A.以职业为原则的组织形式B.以产业为原则的组织形式

C.以企业为原则的组织形式D.以地域为原则的组织形式

40.工会对工资与就业的间接影响不包括( A )

A.规模效应B.溢出效应C.威胁效应D.等待失业效应

二、填空题

1.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劳动就是劳动过程中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本身这三个要素结合、作用的过程。

2.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是一般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上的表现,由相互练习和相互制约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所组成。

3.从宏观上讲,一个社会所能利用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取决于人口因素、劳动力参与率、周工作和年工作时间以及劳动力素质。

4.衡量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影响的重要指标是就业弹性

5.企业在职培训的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

6.货币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了自然失业率概念。

7.劳动力流动的收益包括直接收益、间接收益和心理收益。

8.根据个人偏好的来源,贝克尔将歧视分为三个类型,即雇主歧视、雇员歧视和顾客歧视。9.影响工资确定的因素很多,而且比较复杂,概括起来大致有个人自身因素、企业经营管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三大类。

10.工会对工资与就业的间接影响可以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溢出效应、威胁效应和等待失业效应。

11.经济学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时,有两个基本的假设:一是“稀缺性”

假设;二是“硬性”假设。

12.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是一般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上的表现,由相互练习和相互制约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所组成。

13.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人力资源政策。

14.个人从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的组合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效用。

15.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其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必须遵循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率等于工作率的原则。

16.由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未能及时调整,导致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

17.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包括直接转移成本、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

18.根据个人偏好的来源,贝克尔将歧视分为三个类型,即雇主歧视、雇员歧视和顾客歧视。

19.税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途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累进税制;二是税式支出。

20.描述工会和雇主之间关系的最简单的模型被称为垄断性工会模型。

21.经济学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时,有两个基本的假设:一是“稀缺性”

假设;二是“理性”假设。

22.按照市场的竞争自由度可以将劳动力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

23.从宏观上讲,一个社会所能利用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取决于人口因素、劳动参与率、周工作和年工作时间以及劳动力素质。

24.劳动力需求是指用人单位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工资率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雇佣到的劳动量。它是用人单位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5.一般而言,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可以归结为四种:普通教育、在职培训、健康保障和劳动力流动。

26.在国际劳工组织的劳动力市场指标体系中,经常通过以下三个指标对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水平进行衡量。这三个指标是:就业与人口比、城市非正规部门就业和非全日制工人。27.一般来说,家庭规模与劳动力的流动率呈反比关系。

28.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工资歧视、就业歧视、职业歧视和人力资本投资歧视。

29.政府为了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目标,单方面对居民个人或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无偿财政拨款称为财政转移性支出。

30.希克斯提出的谈判模型主要集中于罢工成本和时间上,他将成本—收益分析运用于集

体谈判。

四、名词解释

1.劳动力

2.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3.配第—克拉克定理

4.人力资本投资歧视

5.三方协商机制

6.无差异曲线

7.人力资本

8.社会流动

9.基尼系数

10.工会

11.就业弹性

12.就业结构

13.工资歧视

14.劳动关系

五、简单题

1.简述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加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主要观点。

4.简述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基本特征。

5.简述中国工会对职工劳动报酬的影响。

6.简述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

7.简述劳动力需求结构变动的趋势。

8.简述隐性失业及其主要类型。

9.简述劳动力市场歧视的主要表现形式。10.简述劳动关系的特征。

11.简述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原因。

12.简述劳动力素质的特征。

13.简述劳动力流动的宏观经济意义。14.简述计件工资及适用范围。

15.简述中国工会对促进就业的影响。

六、论诉题

1.试述调控劳动力市场的宏观政策。

2.试述中国劳动就业的基本状况与应对措施。3.试述家庭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

4.试述二元劳动力市场模型的主要内容。5.试述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6.试述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构建。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完全无弹性)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程度、(6)相应的市场环境、(7)政府政策等。 9、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技术进步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变量中对劳动力需求量如何发挥影响,取决于:(1)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节约;(2)通过下调产品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

劳动经济学总结(加强版)

xc1、单选(50题) 50分想知识点(结论和概念) 2、论述题(1题) 20分直截了当回答问题1、2、 3、 4、5…… 3、案例题(1题) 30分看清题干,就事论事,不用讲理论 绪论 1、劳动经济学研究什么——稀缺的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问题 劳动经济学是以研究如何实现劳动(或者说劳动力)这一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主要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市场和政府 2、劳动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标志是什么——布卢姆《劳动经济学》(第一本劳动经济学教科书) 3、实证、规范分析法 实证多:讲事实,无建议;规范少:有价值判断 第一章 1、失业率如何计算,什么是失业率,具体场景下的失业率如何计算 失业率是失业人员在劳动力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率。 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潜在劳动力人口之间的比率。 就业率+失业率≠1

2、劳动参与率概念,为什么要有劳动参与率(其作用) 劳动参与率可以表示为(实际)劳动力人口在潜在劳动力人口之中的比率。 实际劳动力人口 = 就业人口 + 在积极找工作的失业人口 潜在劳动力人口 = 劳动年龄人口 - 因智力或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 服刑人员。实际计算中,使用劳动年龄人口替代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参与率>总人口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与总人口参与率差距大: 若劳动力储备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好; 若老龄化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危险。 3、总薪酬概念——总薪酬是含税的(图)

4、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就业量、市场出清工资率在两曲线左右移动下的 变化(如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此时就业量减少) 需求曲线右移(需求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增加; 需求曲线左移(需求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减少; 供给曲线右移(供给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增加; 供给曲线左移(供给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减少。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C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C )A.供给的增加 B.供给的下降 D .需求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A )A.工资率 B.生产技术 D.企业的性质 C.货币资本规模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 增加,将使( A ) A.劳动供给增加 B.劳动供给减少 D.劳动需求增加C .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 )A.无弹性 B.单位弹性 D .富有弹性 C.缺乏弹性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C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 B .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 ) 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10.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 D ) A.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 B.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C.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 D.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11.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劳动经济学重点

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因素:1.技术。技术系数:生产单位产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2.企业规模和产品需求量3.资本价格和产品价格4.短期和长期。短期:只调整劳动力数量。长期:可以调整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5.企业目标:利润最大化和就业最大化6.制度:规则、程序和道德伦理规范,以约束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 劳动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某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化1%而引起的就业量变化的百分比。表示的是劳动力需求量对工资变化的敏感程度。(1)曲线缺乏弹性:|E|<1,陡峭(2)曲线富有弹性:|E|>1,平坦 劳动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某种劳动力K工资变化1%所引起的对另外一种劳动力J需求变化的百分比。 两种劳动力的关系:1、若E>0,总替代:工资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增加2、E<0,总互补:工资上升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减少。是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年工资下降,替代效应就会少用成年人;规模效应会促使企业增加所有投入要素,包括成年人。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研究的是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四个因素以及这四个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 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规模效应。工资上升导致产品成本和价格上升,若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一定幅度价格上升导致的产量下降就大,就业量减少就多。企业比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大。企业之间产品替代性大,导致其产品价格弹性大。行业之间产品替代性较小,行业产品价格弹性小。长期弹性大。长期可以开发生产替代品,增大价格弹性。2. 其它生产要素替代性: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越容易,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就越大。替代程度的制约因素:a、技术b、政府规定(游泳池救生员)c、时间因素:短期不可行的替代在长期就变得可行(减少泳池数量扩大规模)长期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更富弹性。 3.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弹性:若弹性大,意味着无需大幅度提高价格就可以增加要素使用量。工资率上升,设备替代劳动,若弹性小,设备价格会大幅度上升,限制了企业用设备对劳动力的替代,长期供给价格弹性大。4. 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越大,企业被迫更多地提高产品价格,就业量下降更大。 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 1、目标:整个家庭效用最大化; 2、决策:配置每个家庭成员时间于市场工作、闲暇和家务劳动中; 3、约束条件:(1)家庭非劳动收入:家庭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可能导致家庭所有或部分成员工作时间的减少,可能是市场工作时间,也可能是家庭劳动时间。(2)每一成员的市场工资率:假设初始状态:丈夫市场工作,妻子全职太太。◎如果妻子可能的市场工资上升,影响如何?提高了妻子家务劳动和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市场工作欲望——替代效应导致妻子参加工作。◎妻

劳动经济学(最终版)

1、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是() A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价格之比 B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和资本价格之比 C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工资率之比 D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价格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和工资率之比 2、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则均衡就业量(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3、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对个人劳动供给影响是( A.正向 B.负向 C.没有 D. 4、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向前弯曲 B.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5、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6、技术进步对(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女工 7、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 )承担。 A.企业 B.工人 C.政府 D.社会 8、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B.企业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C.企业不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D.企业不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9.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小,平缓 10.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来支付。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 11.向右上倾斜且较为平缓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弹性( )。 A.等于零 B.较大 C.较小 D.等于

12.在水平形状的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下,() A.单个企业可以通过改变工资出价水平来改变劳动力供给水平 B.单个企业可以通过改变其劳动力需求来改变市场工资水平 C.单个企业可以以低于市场工资率的工资水平雇到所需劳动力 D.单个企业不可以通过工资出价水平的改变来改变劳动力供给水平 13.当工资率增加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为(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不确定 14.个人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 )。 A.边际替代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 C.工资率 D.利息率 15.无差异曲线较为陡峭的人更加( )。 A.偏好收入 B.偏好闲暇 C.没有偏好 D.不确定 16.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绝对值较小时,工资率变化对该类劳动力就业量的影响( )。 A.大 B.小 C.没有 D.不确定 17.总成本中,劳动成本所占比重越大,该种劳动力的自身工资弹性(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确定 18.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时,则均衡工资率(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19.与横轴平行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劳动力需求弹性为( )。 A.无弹性 B.无限弹性 C.富有弹性 D.缺乏弹性 20.实行计时工资,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 )承担。 A.企业 B.工人 C.政府 D.社会 21.进行专门培训的成本,在形式上通常采用( )。 A.企业负担原则 B.员工个人负担原则 C.企业和员工双方负担原则 D.社会负担原则 22.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劳动力往往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浙江省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试题

绝密 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 A.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 B.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 C.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 D.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 2.工资率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可以归结为 A.规模效应和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和平移效应 C.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 D.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某地区工资率不变,但教育培训成本下降,会导致该地区劳动力供给曲线 A.左移 B.右移 C.不变 D.不确定 4.若某城市法定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为85%,法定劳动年龄人口为60万,那么这个城 市的劳动力人口数量 A.45万 B.50万 C.51万 D.71万 5.雇员的工资部分取决于工作时间,部分取决于企业所获得的实际利润的制度称为 A.利润分享制度 B.无保障的纯分享型制度 保障工资的分享制度约定比例分享型制度

6.下列关于劳动力供给弹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B.供给富有弹性是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C.单位供给弹性的特征是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D.供给具有无限弹性是工资率固定,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绝对值大于零 7.有关下图中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阶段I中,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 B.在阶段I I中,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C.在阶段I I中,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 D.在阶段I中,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8.古典经济学中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A.马歇尔 B.瓦尔拉 C.配第 D.凯恩斯 9.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有关 发散型蛛网 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工资率波动对劳动力供给量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D.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大于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10.采用计件工资制的企业,其员工基本工资的高低取决于 A.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价值 B.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生产成本 C.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质量 D.一定时间内合格劳动产品的数量 11.一般来说,公共部门工资水平的实行原则是 A. 比较工资 原则 B. 最高工资 原则 C. 最低工资 原则 D. 社会平均工资 原则 12.下列不属于准固定成本范畴的是 教育培训费退职金交通津贴工资

川大成人教育《劳动经济学》综合练习题期末考试复习题

《劳动经济学》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如右图,L为洛伦兹曲线,a为OA与L之间夹的面积,B为OBA与L之间夹的面积,下列关于基尼系数计算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基尼系数=(a-b) B 基尼系数= 1/(a+b) C 基尼系数= a/(a+b) D 基尼系数= b/(a+b) 2、为了缓解我国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我国鼓励相关人才从事技术工人的工作,促使大家消除“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这反映在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市场均衡上上是( C )。(假设其他因素不变) A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量减少 B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量减少 C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量增加 D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量增加 3、下列不属于宏观财政政策的是(D ) A政府购买 B 转移支付 C 税收D公开市场业务 4、实际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B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先成正比后成反比 5.人力资本投资是劳动力市场的(A ) A供给机制B需求机制 C 保障机制D调节机制 6、我国实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是(D )。 A.统一数额的最低工资标准 B.不同行业中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C.只在某些部门中实行最低工资标准 D.按地区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7、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B )来支付。 A.企业B.员工 C.政府D 8、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A)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A.西奥多·舒尔茨B.马歇尔 C.加里·贝克尔D.卢卡斯 9、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充分和必要条件(B)。 A.农业发达B.农业剩余 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D.工业化 10、技术进步对( B ) A.熟练工B.非熟练工 C.技工D.女工 1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1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1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1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劳动经济学案例作业

劳动经济学案例作业 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浅析 一、现状分析 30年来,在农民工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农民工队伍的结构特征也已经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已经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性的群体,从性别年龄结构到受教育水平,从流动时间到流动距离,从就业领域到社会保障需求,农民工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分化。在这些变化中,一个新生的群体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第二代农民工。 近年来,研究者对第二代农民工越来越重视,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对于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更好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更好地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展服务,无疑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1. 定义解析 新生代农民工:参考已有研究对第二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同时根据本文所依据之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本身的特点,我们将第二代农民工定义为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具有以下基本特性:第一,仍然保留农村户籍而不具有城市户口;第二,大部分时间已脱离农业生产,主要在城镇务工经商以赚取工资性收入。相比之下,将1980年以前出生的农民工称为第一代农民工。(摘自《人口研究》) 2. 现状特征 研究表明,第二代农民工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就业取向、价值目标等方面更接近于市民,尽管身份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但是他们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多了自主和自觉意识,具有强烈的市民化意愿。更愿意成为市民。因此,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

程中,第二代农民工是市民化意愿最强、市民化过程最为迫切,同时也是比较容易融入城市被市民化的群体(刘传江、程建林,2007)。 另外,研究表明第二代农民工有如下各项主要特征: (1) 在第二代农民工中,女性比例较高;在女性农民工中,第二代农民工所占比例较大; (2) 绝大部分第二代农民工处于未婚状态,已婚比例低; (3) 第二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高; (4) 第二代农民工就业层次仍然较低,但在行业上更加向制造业集中; (5) 第二代农民工的职业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为主; (6) 第二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时间尚短; (7) 第二代农民工更多地跨省流动; (8) 近八成跨省流动的二代农民工流入东部地区,其中半数流入广东省; (9) 第二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很低。 二、问题提出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第二代农民工已经占到全体农民工总数的 34. 6%。当前,城市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仍在持续增加,农民工的总规模将继续扩大。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代农民工的规模增长速度将更快,他们在全部农民工中所占份额将越来越高。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便是对这类人群问题的聚睛。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他们,而城市能否也相应的对他们进行回馈,占了农民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且呈现增长趋势的新生代农民工,该何去何从, 三、问题分析 1 1. 劳动需求及供给 首先,从市场劳动需求上看,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还在前进,而城市化的过程离不开这些相对人力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况且城市化是个很长的过程,这个过程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及其结果进 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作为需 求方的雇主和作为供给方的员工对于工资等货币 因素以及雇佣关系中的非货币因素等所作出的反 应。 2、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相对的,是 指在大型企业组织内部存在的,由一系列规则和 程序指导组织内部的雇佣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有序 的内部人力资源机构。 3、优等劳动力市场:与次等劳动力市场相对的,就 业条件好,工资福利水平高、工作环境良好、职 业保障性强的一种劳动力市场。 4、人力资本:劳动者所具有的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 性资本储备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等的存量总和。 其价值取决于内含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在劳动 力市场上所能够得到的报酬数量。 5、特殊培训:仅能导致受训者在提供培训的企业中 提高生产率的人力资本投资。 6、竞争性工资差别:指的是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可 以充分流动的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所存在的 工资差别。 7、职业歧视:是指对具有相同的受教育水平和其他 生产率特征的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加以区别对待, 将其中某一类或者某些类别的劳动者有意安排到 那些低工资的职业当中,或者是有意让这类劳动 者去承担工作责任要求较低的工作,而把那些高 工资岗位留给某些特定类型的劳动者。 8、工资歧视:是指雇主针对既定的生产率特征支付 的价格因劳动者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呈现系统 性的差别。 二、简答 1、悲观性劳动参与率假说的内容:悲观性劳动参与 率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 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 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 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 做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 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 降。 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是在衰退时期出现的, 一些本来可以找到工作的劳动者由于对在某一可 行的市场工资率水平下找到工作变得悲观,因而 停止寻找工作,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的情况。 2、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律:若其他条件相同, 则劳动力需求在以下四种情况时会具有较高的自 身工资弹性:①消费者对于此类劳动力所生产出 的产品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②可以很容易 用其他生产要素来替代此类劳动力③其他生产要 素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④此类劳动力的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3、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A点为未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的均衡点 最低工资W1﹥W0,劳动力供大于求E2﹥E1 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富有弹性,劳动者整体福利水平下降,相反则福利改善。 实施最低工资立法的结果:在受到影响的劳动者中形成了一部分劳动者以另一部分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被牺牲为代价换取工资上涨的局面,者导致这些劳动者中能够继续就业的那部分人获得了最低工资制度所带来的利益,但是另一部分人却会因此失去工作,这就在同一类劳动者中造成了更大的两级分化。 4、计算题(第二章): ①劳动力参与率 LFPR =实际劳动力/潜在劳动力×100% =(就业人口+失业人口)/16岁以上人口总人数×100% 潜在劳动力指16岁以上非被监管人口(罪犯、 精神病院人员等)。 实际劳动力是指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经 济活动人口)。 ②工资率 W'=△Y /△H (工作时间的变化值与闲暇时间的变化值在绝对值上是相等的,工时增加1小时,闲 暇时间就减少1小时)。 ③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工资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1.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实证研究方法(实证分析):认识客观现象,说明现象是什么。用于预测人们的行为选择。两个基本前提:稀缺性;人是有理性的 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3.派生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4.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5.工资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调整的两个效应 替代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上,则会采用增加资本,减少劳动的生产方法。 规模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的劳动数量下降。 6.劳动力: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7.家庭生产:家庭起着双重作用,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家庭生产的实质: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唯一的区别是物品和时间通过家庭生产商品而间接提供效用。 8.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9.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10.补偿性工资:为了吸引工人,它所必须支付的额外工资称为补偿性工资差别。 11.劳动力市场歧视:指在现行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相同生产率的劳动力,由于在一些非经济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如种族、性别、信仰、区域、年龄等方面不同,而影响了他们获得同等报酬或获取同等就业机会。 12.雇主歧视:雇主是有歧视偏好的,雇主对具有某种特征的雇员有偏见,他为了达到与这部分人保持距离的目的而宁愿支付费用或放弃某种收入。 雇员歧视:占优势地位的雇员可能会避开那些使他们不得不以一种自己不喜欢的方式与另一类成员打交道的工作。 顾客歧视:指在有些场合下,顾客可能偏好于让某类劳动力来提供服务,在有些场合则偏好让另一类来提供服务。 13.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在某些情况也叫劳动力迁移,一般包括多重含义,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流动。

劳动经济学总结(加强版)

xc1、单选(50题)50分想知识点(结论和概念) 2、论述题(1题)20分直截了当回答问题1、2、 3、 4、5…… 3、案例题(1题)30分看清题干,就事论事,不用讲理论 绪论 1、劳动经济学研究什么——稀缺的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问题 劳动经济学是以研究如何实现劳动(或者说劳动力)这一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主要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市场和政府 2、劳动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标志是什么——布卢姆《劳动经济学》(第一本劳动经济学教科书) 3、实证、规范分析法 实证多:讲事实,无建议;规范少:有价值判断 第一章 1、失业率如何计算,什么是失业率,具体场景下的失业率如何计算 失业率是失业人员在劳动力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率。 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潜在劳动力人口之间的比率。 就业率+失业率≠1

2、劳动参与率概念,为什么要有劳动参与率(其作用) 劳动参与率可以表示为(实际)劳动力人口在潜在劳动力人口之中的比率。 实际劳动力人口= 就业人口+ 在积极找工作的失业人口 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因智力或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服刑人员。实际计算中,使用劳动年龄人口替代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参与率>总人口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与总人口参与率差距大: 若劳动力储备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好; 若老龄化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危险。

3、总薪酬概念——总薪酬是含税的(图) 4、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就业量、市场出清工资率在两曲线左右移动下的 变化(如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此时就业量减少) 需求曲线右移(需求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增加; 需求曲线左移(需求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减少; 供给曲线右移(供给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增加; 供给曲线左移(供给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减少。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word版本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 答案

《劳动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C ) A.供给的增加B.供给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D.需求的下降 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A ) A.工资率B.生产技术 C.货币资本规模D.企业的性质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 增加,将使( A ) A.劳动供给增加B.劳动供给减少 C.劳动需求增加D.劳动需求减少 5.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A.收入效应B.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6.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 )A.无弹性B.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D.富有弹性 7.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C )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8.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B )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 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9.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 ) 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10.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 D ) A.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 B.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 C.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 D.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11.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劳动经济学重点

劳动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 1.劳动力的概念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2. 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并分析。 3. 完全竞争市场下,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4.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递减、总的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5.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有递减倾向。 6. 长期生产下,最优的要素投入的组合条件

7.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等价于企业生产的均衡条件: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价格之比。 8. 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工资的变化:上升、下降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 规模效应: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替代效应 规模效应 9. 需求工资弹性、需求交叉工资弹性(计算题) 第二章 1.劳动力供给的概念 从本质上说,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 精品资料

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丛雇用个体到国家)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劳动力参与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比率。 3. 男女的劳动参与率 4.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简答) ?教育制度与教育规模 ?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工资水平 ?个人非劳动收入 ?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社会保障制度 ?宏观经济状况 ?其它因素 5. 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一种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是否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 6. 收入约束线

劳动经济学B答案

绝密★启用前 华南师范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相沟通2013年7月 委考课程《劳动经济学》试卷 (课程代码:03323)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B 2.C 3.C 4.A 5.A 6.C 7.B 8.A 9.A 10.B 11.C l2.A l3.C l4.C l5.A 16.C l7.C l8.C l9.A 20.A 2l.B 22.C 23.A 24.A 25.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6.ABCD 27.ABCDE 28.ABC 29.ABD 30.CDE 3l.ACE 32.ABCDE 33.ABCDE 34.ABC 35.ABCD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 36. 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又称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37. 相对工资:工资水平决定于维持工人自身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总价值或价格。 38.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39. 洛伦茨曲线:为了描述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茨提出了判断分配均等程度的方法,以发明者命名,称为洛伦茨曲线。 40. 周期性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失业,是指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的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波动而形成的失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长期劳动力需求则是指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不论是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平缓,这也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需求弹性大。当工资率提高时,长期和短期比较,劳动力需求下降得更多;反之,工资率下降时,长期与短期比较,劳动力需求增加得更多。 42、左右当事者做出就业与否、转换工作与否、退休与否的经济性动机是什么? 人们在选择就业单位时,除了要考虑自己的工作兴趣之外,就是工资、劳动时间、劳保福利等雇用(劳动)条件。此时考虑的劳动条件不仅是当时的状态,还包括未来是什么样子,即准备去就业的企业将来会怎么样,自己升职、升薪的可能性等。 43.人力资本的特点是什么? 1、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人力资本通常是以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技能、资历和工作经验与熟练程度表现出来的,即表现为劳动者的生产能力。 2、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具备转让或继承的属性。 44.劳动力市场制度结构包括哪些要素?

17春《劳动经济学》作业3

17春《劳动经济学》作业_3 交卷时间:2017-08-29 10:13:20 一、单选题 1. (5分)源于经济总量失衡的失业是() ? A. 摩擦性失业 ? B. 结构性失业 ? C. 周期性失业 ? D. 隐性失业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7.2 失业类型与成因,7.就业与失业 2. (5分)反映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量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什么样的曲线() ? A. 从右下向左上倾斜的曲线 ? B. 水平线 ?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 D. 垂直线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劳动力需求,1.1 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3. (5分)效率工资理论是劳动经济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其新的启示是() ? A. 保持适度失业率是必要的 ? B. 市场上出现了真正的“待业者” ? C. 其可以为工资刚性理论提供另一个理论解释 ? D. 以上均是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2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4. (5分)集体谈判工资理论认为,工资的决定取决于什么() ? A. 劳动者的工作量 ? B. 企业的工资制度 ? C. 政府 ? D. 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的力量对比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2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 (5分)工资形式是指计量劳动与支付相应报酬的具体方式和方法,指()

? A. 基本工资 ? B. 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 C. 福利及利润分配制度 ? D. 以上均是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5.1 工资形式与工资职能 6. (5分)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是什么() ? A. 周期性失业 ? B. 隐性失业 ? C. 结构性失业 ? D. 摩擦性失业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7.就业与失业,7.2 失业类型与成因 7. (5分)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A. 正相关 ? B. 负相关 ? C. 成正比

劳动经济学(鲍哈斯版)重点复习题总结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总结(自) 第二章 1.当非劳动收入减少时,工作时数会发生什么变化?(P68) 答:(P38-39) 在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形下,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称为收入效应。 (1)如果闲暇是一种正常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预算线下移,预算线和效用曲线交点右移,闲暇减少,导致工作时数增加; (2)如果闲暇是一种低档商品,那么非劳动收入减少,导致对闲暇需求增大,工作时间反而减少。 2.为什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提高的幅度如此之大?(P68) 答:(P54-55) (1)女性真实工资的明显提高; (2)生育行为的变化:①生育观念变化(不愿生);②市场工资的提高也使得抚养孩子成为一种昂贵的家庭活动,因而成为家中孩子数减少的原因之一——③致使妇女的保留工资的下降,更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 家庭生产过程中技术变革的影响。①生产家庭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数量被大幅度削减,解放女性劳动力;②缩小夫妻之间边际产品的差距,减缓对专业分工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 第三章 1.什么是新增工作者效应?什么是受阻工作者效应?(P107) 答: (1)新增工作者效应:指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家中主要劳动力失去工作(家庭收入下降),次级劳动者不得不寻找工作弥补家庭收入损失。因此新增工作者效应意味着次级劳动力参与率具有一种逆(反)周期趋势。

(2)受阻工作者效应:a.指很多失业者在衰退时期感觉找不到工作,于是干脆放弃了(暂时退出);b.隐性失业者——存在受阻工作者效应的结果是劳动参与率具有一种顺应周期趋势。 2.中国老年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素?如何解决老龄化?(P107) 答:(P86-89) Ⅰ.影响因素: (1)法定退休年龄; (2)继续工作的工资率; (3)退休的福利水平 ①高工资的工作者其替代效应占据优势,他会将退休生活的时期长度削减;②养老金福利的增加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这两种效应会沿同一方向变化发生作用,养老金福利的增加确定无疑会导致持续时间更长的退休生活。 Ⅱ.老龄化的解决: ①延迟退休(具体对策如雇佣老年人单位给予减税优惠等);②提高生育率;③纳入移民 3.为什么说马尔萨斯有关:“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会生育更多的孩子”的预测是错误的?/影响女性生育孩子的因素?(P108) 答:(P102-104) (1)假定孩子是正常商品: A.如家庭收入的增加,使得预算线向上移动,孩子数量也会增加; B.但,生育孩子的价格(成本)的增加也导致家庭想生育的孩子数的减少——拥有孩子的成本有:①尿布、奶粉价格;②住房价格;③教育价格等。这些成本的加总使得生育孩子尤其昂贵,远超收入增加部分。

《劳动经济学》作业集

《劳动经济学》作业集--

————————————————————————————————作者:————————————————————————————————日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 劳动经济学习题集 (试用) 康锋编写 ???????????? ??????????????? ?????????????? ?????????????? ?????????????? ???????????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劳动经济管理系 二〇〇六年九月五日编写 二〇〇七年九月五日修订 二〇一〇年九月五日修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修订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

编写说明 1、本习题集是为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版)课程的教学而编写的配套教学资料。 2、本习题集有两个用途:一是供学员作业之用,即通过本习题集的练习,达到消化课程内容,明确学习重点,保证教学效果之目的;二是为本课程的考试提供命题的基本范围和依据。 3、本习题集按教学单元顺序编写。教学中按知识单元布置作业,并按知识单元进行检查与考核。 第一章导论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_________现象及________运行规律的科学。 2、劳动经济学的对象可以初步定义为研究稀缺的________配置的科学。 3、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和______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4、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稀缺性,这是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 5、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任何经济行为、任何经济决策都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资源用以满足_________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_______需要和愿望的满足。 6、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_________的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________的最大化。 7、我们把劳动力市场理解为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运动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8、在劳动力市场,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的__________,按照一定的_________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劳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 9、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_________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_________和获得的工资量。 10、劳动力具有的三个特点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