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整式的混合运算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整式的混合运算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整式的混合运算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整式的混合运算习题及答案

例 1:先化简再求值:(3x + 2 y)(3x - 2 y) - 5 x ( x - y) - (2 x - y)2

,其中 x = - ,y = -1 .

当 x = - , y = -1 时,

原式 = 9 ? - ? ? (-1) - 5 ? (-1)2 ? ?

整式的混合运算(习题)

? 例题示范

1

3

【过程书写】

解:原式 = (9 x 2 -4 y 2 ) - (5x 2 - 5xy) - (4 x 2 - 4 x y + y 2 )

= 9 x 2 -4 y 2 - 5x 2 + 5xy - 4 x 2 + 4 x y - y 2

= 9 x y - 5 y 2

1

3

? 1 ? ? 3 ?

= 3 - 5 = -2

例 2:若 x m -n = 2 , x n = 2 ,则 x m +n =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

① 观察所求式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x m +n = x m ? x n ,我们需要求出 x m ,x n 的

值;

② 观察已知条件,由 x m -n = x m ÷ x n = 2 , x n = 2 ,可求出 x m = 4 ;

③ 代入,求得 x m ? x n = 8 ,即 x m +n = 8 .

例 3:若 4x 2 + mx + 9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m =________. 【思路分析】

① 完全平方公式是由首平方,尾平方,二倍的乘积组成,观察式子结构,首尾

两项是平方项.

② 将 4 x 2 ,9 写成平方的形式 4 x 2 = (2 x )2 , 9 = 32 ,故 mx 应为二倍的乘积.

③ 对比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完全平方公式有两个.

(a ± b )2 = a 2 ± 2ab + b 2

因此 mx = ± 2 ? 2x ? 3 ,所以 m = ±12 .

? 巩固练习

1. 计算:

① ?(-3a - b )2 - (-3a + b )(3a + b ) ? ÷ 2a - 3b ;

②??(xy+1)(xy-1)-2x2y2+1??÷(-xy)2;

③(1-2a)(2a+1)(4a2+1)-1;

④502-492+482-472+…+22-12;

⑤20162-2016?4028+20142.

2.化简求值:

①(2a+b)(2a-b)-(ab)2?(4ab2-2a2b3)÷(ab4),其中a=1,b=2.

图 2 图2

② (-4 x y 3 + 4 x 2 y 2 ) ÷ (- x y) - ( x - 2 y)2 ,其中 x =2,y =1.

3. 如图 1,在边长为 a 的正方形中挖掉一个边长为 b 的小正方形

( a > b ),剩余部分拼成图 2 的形状,利用这两个图形中面积的等量关系, 能验证一个公式,这个公式是_______________.

b

b

b b

a

a a

4. 若 ( x 2 + 3x + 3)(x

1 - 3x + m ) 的展开式中不含 x

2 项,则 m =_____. 5. 若 (ax

3 - 3x 2 )( x 2 - 2 x - 1) 的展开式中不含 x

4 项,则 a=______. 6. (1)若 3x = 2 ,则 32x = ______;若 3y = 4 ,则 33 y = ______.

(2)若 3x = 2 , 3y = 4 ,则 32 x +3 y = ______, 33 y -2 x = ______.

(3)若 2n = a , 5n = b ,则10n = ___________.

7. 若 x m = 9 , x n = 3 ,则 x m -3n = ________;

9. 要使 4a 2 + ma + 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m =_____.

若 a 2 x + y = 32 , a x = 2 ,则 a y = ___________.

8. 若 3x + 4 y = 4 ,则 27x ? 92 y = _____________;

若 m + 2n = 3 ,则 3m ? 9n = _______.

1

4

10. 要使 4a 2 + ab + mb 2 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m =_____.

11. 实验表明,人体内某种细胞的形状可近似地看作球,它的直径约为 0.000 001

56 米,其中 0.000 001 56 米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米.

思考小结

1. 比较有理数运算与整式运算的异同点:

有理数运算

有理数加法口诀:

同号相加_________, 整式运算

幂的运算法则:

a m ? a n = 运 异号相加_________. a m ÷ a n =

则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____ 这个数的________.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个有理数相乘,同

(a m )n =

(ab)m =

加减运算法则:

合并同类项:

系数_____,字母和字母的指

3;8

号得___,异号得___,数_______.

并把______相乘;任何乘除运算口诀:

数与0相乘,都得单×单:

____;几个有理数相______乘以______,______乘,因数都不为0时,乘以______.

积的符号由_______的单×多:

个数决定,当_____为根据____________,转化为奇数个时积为___,当单×单.

______为偶数个时积多×多:握手原则.

为________,并把单÷单:系数除以系数,字绝对值相乘.母除以字母.

有理数除法法则:多÷单:借用乘法分配律.除以一个数等于_____

这个数的_______.

公①归类组合;①平方差公式:

式②凑整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裂项相消;②完全平方公式:

技④倒序相加;_____________________,巧⑤错位相减.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①9a;②-1;③-16a4;④1275;⑤4

2.①0;②-4

3.a2-b2=(a+b)(a-b)

4.6

5.-3 2

6.(1)4,64(2)256,16(3)ab

7.

1

8.81;27

9.±2

10.1 16

11.1.56?10-6

思考小结

合并,抵消,加上,相反数,正,负,绝对值,0,负因数,负因数,负,负因数,正,乘以,倒数;

a m+n,a m-n,a mn,a m

b m,相加,不变,系数,系数,字母,字母,乘法分

配律,(a+b)(a-b)=a2-b2,(a+b)2=a2+2ab+b2,(a-b)2=a2-2ab+b2

初二数学试题及答案(免费)

初二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每小题4分,共56分,错选、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次数是0 B. y 1是单项式 C. 2 1 是单项式 D. a 5 的系数是5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B.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C.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D.多项式中含字母的单项式的次数即为多项式的次数 3、下列四个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都标上了颜色. 若要求一个正方体两个相对面上的颜色都一样,那么不可能是这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 A . B . C .

4、只含有z y x ,,的三次多项式中,不可能含有的项是 ( ) A.32x B.xyz 5 C.37y - D.yz x 24 1 5、与方程12x x -=的解相同的方程是( ) A 、212x x -=+ B 、21x x =+ C 、21x x =- D 、1 2 x x += 6、把方程112 3 x x --=去分母后,正确的是( ) A 、32(1)1x x --= B 、32(1)6x x --= C 、3226x x --= D 、3226x x +-= 7、某商人在一次买卖中均以120元卖出两件衣服,一件赚25%,一件赔25%,在这次交易中,该商人( ) A 、赚16元 B 、赔16元 C 、不赚不赔 D 、无法确定 8、已知线段长3.现延长到点C ,使3.取线段的中点D , 线段的长为( ) A 、4.5 B 、6 C 、7 D 、7.5. 9、在下列单项式中,不是同类项的是( ) A . 2 12 y 和2 B .-3和0 C .2和2 c D .和-8 10、若都是4次多项式, 则多项式的次数为( ) A.一定是4 B.不超过4. C.不低于4. D.一定是8. 11、方程042=-+a x 的解是2-=x ,则a 等于( )

最新初中数学中考测试题库(含答案)

2019年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试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若关于x 的方程mx 2+ (2m +1)x +m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 14 (B )m >-14 (C )m <14,且m ≠0 (D )m >-1 4 ,且m ≠0 2.若变量y 与x 成正比例,变量x 又与z 成反比例,则y 与z 的关系是( ) A .成反比例 B .成正比例 C .y 与2z 成正比例 D .y 与2 z 成反比例 3.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 A .ab <0 B .ac <0 C .当x <2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当x >2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 D .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ax 2+bx +c =0的根 4.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 A B C D 5.随着微电子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元件的尺寸大幅度缩小,在芯片上某种电子元件 大约只占0.000 000 7 (平方毫米),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 A .6 107-? B .6 107.0-? C .7 107-? D .8 1070-?

人教版初中数学有理数专项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有理数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实数a ,b 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 |+2(a b )-的结果是( ) A .2a+b B .-2a+b C .b D .2a-b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数轴得出0a <,0a b -<,然后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和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 【详解】 解:由数轴可知:0a <,0b >, ∴0a b -<, ∴()()2 2a a b a b a a b -=-+-=-+,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绝对值的性质和二次根式的性质,根据数轴得出0a <,0a b -<是解题的关键. 2.数轴上表示数a 和数b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若a 的相反数为2,则b 为( ) A .4 B .4- C .8- D .4或8-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相反数的性质求出a 的值,再根据两点距离公式求出b 的值即可. 【详解】 ∵a 的相反数为2 ∴20a += 解得2a =- ∵数轴上表示数a 和数b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 ∴6a b -= 解得4b =或8- 故答案为: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上表示的数的问题,掌握相反数的性质、两点距离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3.如果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b < B .a b >- C .2a >- D .b a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数轴可以发现a <b ,且-3<a <-2,1<b <2,由此即可判断以上选项正确与否. 【详解】 ∵-3<a <-2,1<b <2,∴|a|>|b|,∴答案A 错误; ∵a <0<b ,且|a|>|b|,∴a+b <0,∴a <-b ,∴答案B 错误; ∵-3<a <-2,∴答案C 错误; ∵a <0<b ,∴b >a ,∴答案D 正确.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数轴与实数的大小比较等相关内容,会利用数轴比较实数的大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已知实数a ,b ,c ,d ,e ,f ,且a ,b 互为倒数,c ,d 互为相反数,e 的绝对值为2,f 的算术平方根是8,求 23125c d ab e f ++++( ) A .922B .922C .922+922-D .13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相反数,倒数,以及绝对值的意义求出c+d ,ab 及e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 由题意可知:ab=1,c+d=0,2=±e f=64, ∴2222e =±=()33644f ==, ∴ 23125 c d ab e f ++++=11024622 +++=; 故答案为:D 【点睛】 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算术平方根,绝对值,相反数以及倒数和立方根,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完整word版)初三数学函数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函数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函数y =x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 A .x ≥-2 B .x <-2 C .x ≥0 D .x ≠-2 2.已知函数y =?????2x +1(x≥0), 4x (x <0), 当x =2时,函数值y 为(A ) A .5 B .6 C .7 D .8 3.已知点A (2,y 1),B (4,y 2)都在反比例函数y =k x (k <0)的图象上,则y 1,y 2的大小关系为(B ) A .y 1>y 2 B .y 1

初中八年级数学期末综合测试题(二)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分解因式的为( )。 A 、a (x + y) =a x + a y B 、x 2-4x+4=x(x -4)+4 C 、10x 2 -5x=5x(2x -1) D 、x 2 -16+3x=(x -4)(x+4)+3x 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x 3·x 3=x 6 B 、3x 2÷2x=x C 、(x 2)3=x 5 D 、(x+y 2)2=x 2+y 4 3.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4.已知△ ABC 的周长是24,且AB=AC ,又AD ⊥BC ,D 为垂足,若△ABD 的周长是20,则AD 的长为( )。 A 、6 B 、8 C 、10 D 、12 5.8.已知m 6x =,3n x =,则2m n x -的值为( )。 A 、9 B 、 4 3 C 、12 D 、 34 6. 一次函数y =-3x +5的图象经过( ) A 、第一、三、四象限 B 、第二、三、四象限 C 、第一、二、三象限 D 、第一、二、四象限 7.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一边的长为6,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4 B 、16 C 、10 D 、14或16 8.已知m 6x =,3n x =,则2m n x -的值为( )。 A 、9 B 、 4 3 C 、12 D 、 34 9.已知正比例函数y kx = (k ≠0)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一次函数y=x +k 的图象大致是( ). x y O A x y O B x y O C x y O D 10.直线与1y x =-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C 在坐标轴上,若△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最多有( )。 A 、4个 B 、5个 C 、7个 D 、8个 二.填空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当m= _______时,函数y=(m -3)x 2+4x-3是一次函数。 12.一个汽车牌在水中的倒影为 ,则该车牌照号码____________。 13.设a 是9的平方根,b=(3)2,则a 与b 的关系是 。 A B C D

人教版初中数学四边形专项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四边形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选择题 ?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到1.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DC上一点,把ADE ?的位置.若四边形AECF的面积为20,DE=2,则AE的长为() ABF A.4 B.25C.6 D.26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出四边形AECF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进而可求 出正方形的边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答案. 【详解】 Q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到ABF ADE ? ?的位置. ∴四边形AECF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等于20, ∴==, AD DC 25 Q, DE= 2 ∴?中,2226 Rt ADE AE AD DE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正确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出对应 边关系是解题关键. 2.如图,在菱形ABCD中,E是AC的中点,EF∥CB,交AB于点F,如果EF=3,那么菱形ABCD的周长为() A.24 B.18 C.12 D.9 【答案】A 【解析】 【分析】易得BC长为EF长的2倍,那么菱形ABCD的周长=4BC问题得解. 【详解】∵E是AC中点,

∵EF ∥BC ,交AB 于点F , ∴EF 是△ABC 的中位线, ∴BC=2EF=2×3=6, ∴菱形ABCD 的周长是4×6=24,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及菱形的周长公式,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E 在边AD 上,30BE AD BCE ⊥∠=?,.若2AE =,则边BC 的长为( ) A 5 B 6 C 7 D .22【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菱形的性质得出AD ∥BC ,BC=AB=AD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3,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BE 2+22=3)2,解得:2,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D BC BC AB =,∥. ∵BE AD ⊥.∴BE BC ⊥. ∴30BCE ∠=?,∴2EC BE =, ∴223AB BC EC BE BE ==-=. 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3BE BE += , 解得2BE =,∴36BC BE ==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 ,矩形 ABCD 中,AB >AD ,AB =a ,AN 平分∠DAB ,DM ⊥AN 于点 M ,CN ⊥AN 于点 N .则 DM +CN 的值为(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 )

(完整)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练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一次函数测试题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直线x =与x轴交点的坐标是________,与y轴交点的坐标是_______. 9- y3 11个单位,可得到函数__________________. 2.把直线1 3. 4. 5. 6.). 7. 8. 9.立方 .某10.2、3、4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1.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2B.x>-2C.x≤-2D.x<-2 12.一根弹簧原长12cm,它所挂的重量不超过10kg,并且挂重1kg就伸长1.5cm,写 出挂重后弹簧长度y(cm)与挂重x(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A.y =1.5(x+12)(0≤x ≤10)B.y =1.5x+12(0≤x ≤10) C.y =1.5x+10(0≤x)D.y =1.5(x -12)(0≤x ≤10) 13.无论m 为何实数,直线m x y 2+=与4+-=x y 的交点不可能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14.某兴趣小组做实验,将一个装满水的啤酒瓶倒置(如图), 并设法使瓶里的水从瓶中匀速流出.那么该倒置啤酒瓶内水面 高度h 随水流出的时间t 变化的图象大致是() A.B.C.D. 15.已知函数1 22y x =-+,当-1<x ≤1时,y 的取值范围是() A.5 32 2 y -<≤ B.352 2 y << C.352 2 y <≤ D.352 2 y ≤< 16.某学校组织团员举行申奥成功宣传活动,从学校骑车出发,先上坡到达A 地后,宣传8分钟;然后下坡到B 地宣传8分钟返回,行程情况如图.若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保持不变,在A 地仍要宣传8分钟,那么他们从B 地 返回学校用的时间是() B.48分钟 C.46分钟 D.33分钟 三、解答题(第17—20题每题10分,第21题12分,共52分) 17.观察图,先填空,然后回答问题: (1)由上而下第n 行,白球有_______个;黑球有_______个. (2)若第n 行白球与黑球的总数记作y,则请你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y,并指出其中n 的取值范围. 18.已知,直线y=2x+3与直线y=-2x-1. h t O h t O h t O h t O

2016-2017年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卷 (满分:120分 答题时间:90分钟)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交通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2.在△ABC 中,若∠B =∠C=2∠A ,则∠A 的度数为 ( ) A.72° B.45° C.36° D.30° 3.下列命题中:(1)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2)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3)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4.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 ≌△ACD 的是 ( ) A.BD =DC ,AB =AC B.∠ADB =∠ADC ,BD =DC C.∠B =∠C ,∠BAD =∠CAD D.∠B =∠C ,BD =DC 5.如图,DE ⊥AC ,垂足为E ,CE =AE.若AB =12cm ,BC =10cm ,则△BCD 的周长是( ) A.22cm B.16cm C.23cm D.25cm 6.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6,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 A.12 B.15 C.9 D.12或15 第4题 第5题 八年级数学试卷 第1页 (共8页)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7.若点 P(m,m-1)在x 轴上,则点P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8.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6°,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 9.如图,PM ⊥OA ,PN ⊥OB ,垂足分别为M 、N.PM =PN ,若∠BOC =30°,则∠AOB = . 10.如图,在△ABC 和△FED 中,AD =FC ,AB =FE ,当添加条件 时,就可得到 △ABC ≌△FED.(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 11.从长为3cm 、5cm 、7cm 、10cm 的四根木条中选出三根组成三角形,共有 种选法. 12.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则它的底角为 . 13.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AD 为BC 边上的高,E 为AC 边上的一点,且AE=AD ,则 ∠EDC = . 14.如图,在等边△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BC 上.把△BDE 沿直线DE 翻折,使点 B 落在点B ′处,DB ′、EB ′分别与AC 交于点F 、G.若∠ADF =80°,则∠EGC = . 三、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5.如图,两个四边形关于直线 对称,∠C =90°, 试写出a ,b 的长度,并求出∠G 的度数. 第14题 第13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5题 八年级数学试卷 第2页 (共8页)

人教版初中数学实数专题复习

初中数学复习讲学案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数专题复习课 第一部分 知识梳理 1.实数的组成与分类 ???????????????????????????????????????正整数整数零 负整数有理数实数正分数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负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 ?????????????????????????????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实数正分数正无理数实数还可以分为零 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实数负分数负无理数 2.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 3.平方根与立方根 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数a 的平方根记作)0(≥±a 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还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也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零的算术平方根还是零。 开平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则称这个数为a 立方根 。数a 的立方根用3a 表示。 性质:任何数都有立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三次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③正确理解:a 、a -、a ±、3a ④几个性质:a a =2、)0(2≥=a a a 、a a =3、a a =33)( 4.二次根式及其运算 ②乘法法则:)0;0(≥≥= ?b a ab b a 与)0;0(≥≥?=b a b a ab ③除法法则:)0;0(>≥=b a b a b a 与)0;0(>≥=b a b a b a 第二部分 精讲点拨 考点1.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

精选初中数学中考完整题库(标准答案)

2019年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试题(含答案)学校: 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如图1,已知ABC ?周长为1,连结ABC ?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个对角线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03个三角形周长为-------------------------------() (A) 1 2002 (B) 1 2003 (C) 2002 1 2 (D) 2003 1 2 2.函数y=- 1 2 (x+1)2+2的顶点坐标是------------------------------------------------() (A)(1,2) (B)(1,-2) (C )(-1,2) (D)(-1,-2) 3.若 12 ,x x是方程2 2630 x x -+=的两个根,则 12 11 x x +的值为---------------------------( ) (A)2(B)2 -(C) 1 2 图1

(D)9 2 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 ..的是【▲】A.ab<0 B.ac<0 C.当x<2时,y随x增大而增大;当x>2时,y随x增大而减小 D.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ax2+bx+c=0的根5.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6.已知:如图,∠ACB=∠DBC,要使△ABC≌△DCB,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条件). 7.如图,从一张圆形纸板剪出一个小圆形和一个扇形,分别作为圆锥体的底面和侧面,已 ,则这个圆形纸板的半径为▲.

【免费下载】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试卷

初中数学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八年级数学(满分:150分 测试时间:120分钟)一二三总分合分人题号1-89-1819202122232425262728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仅有一个答案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 ) .如图,数轴上所表示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A 、x≤2 B 、-1≤x≤2 C 、-1<x≤2 D 、x >-1.在代数式① ;② ; ③ ;④中,属于分式的有 ( x 25y x +a -211-πx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3),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 k y x =A 、(,3) B 、(,3) C 、(-3,-1) D 、(3,-1)1313-.若=,则的值为 ( a b b -13a b A 、 B 、 C 、 D 、 32233443 题号12345678答案2011.04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

初中数学5.如图所示,点P 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一点,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 k x 如果构成的矩形面积是4,那么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A 、y=- B 、 y= C 、y=- D 、y=2x 2x 4x 4x 6.不等式21x <2的非负整数解有 ( )A 、 4个 B 、 5个 C 、3个 D 、2个7.下列四个三角形,与左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 ) (第7题)A 、B 、C 、D 、8.如果从一卷粗细均匀的电线上截取1米长的电线, 称得它的质量为克,再称a 得剩余电线的质量为克, 那么原来这卷电线的总长度是 ( ) b 、(+1)米 C 、(+1)米 D 、(+1)米b +1b a a +b a a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目中的横线上)9.不等式的解集为 。13x -≥-10.若当x 满足条件___________,分式有意义。121+x 11.点A 在函数的图像上,则点A 的坐标可为 。(写出一个即可)6y x =-12.在比例尺为1︰20000的地图上测得AB 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8cm ,则AB 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为 km 。13.已知反比例函数(x<0),当m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32m y x -=14. 使不等式成立的最小整数解是 。2010x x +>??->?问题,而且可保障中,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况下与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卷安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专题练习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 解下列方程:(每题4分) (1)3(x-2)=2-5(x-2) (2) 2(x+3)-5(1-x)=3(x -1) (3) 3(1)2(2)23x x x +-+=+ (4) 3(2)1(21)x x x -+=-- (5) 2x -13 =x+22 +1 (6) 12131=--x (7) x x -=+3 8 (8) 12542.13-=-x x

(9 ) 310.40.342x x -=+ (10) 3142125 x x -+=- (11) 3125724 3 y y +-=- (12) 57 6132 x x -=-+ (13) 143321=---m m (14) 5 2 221+-=--y y y

(15)12136x x x -+-=- (16) 38 123 x x ---= (17) 12(x-3)=2-12(x-3) (18)35 .012.02=+--x x (19) 301.032.01=+-+x x (20) 223 146 x x +--=

(21)124362x x x -+--= (22) x x 23231423 =?? ? ???-??? ??- (23) 112 [(1)](1)223x x x --=- (24)27(3y+7)=2 - 32y (25)设k 为整数,方程kx=4-x 的解x 为自然数,求k 的值。

7324x x -= 23255x += 70%20% 3.6x x += 312054x ?=? 425%105x += 15%68x x -= X +8 3X =121 5X -3× 21 5 =75 32X ÷41=12 6X +5 =13.4 83 4143=+X 3X=8 3

人教版初中数学总复习

初中数学

目录 专题一有理数与实数 (3) 专题一方程与应用 (12) 专题二函数与图像 (25) 专题三三角形与锐角三角函数 (45) 专题四四边形 (68) 专题五圆 (73)

? 专题一 有理数与实数 一、 有理数 (一) 知识点整理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 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0a (a )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 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初中数学教材教法题库含答案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库1(共十一份) 试题(一) 一填空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括了解或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包括经历或感受、体验或体会、探索。 二、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体目标。(15分)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支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 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简述: (1)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1、要点: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较以前有很大不同。按照新课程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将其称为第三学段,隶属于,具体有六个核心概念。四大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

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初中数学八年级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试卷 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 1.若分式5 -x x 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0 (B )x =5 (C )x≠0 (D )x≠5 2.2019年被称为中国的5G 元年,如果运用5G 技术,下载一个2.4M 的短视频大约只需要 0.000 048秒,将数字0.000 048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A )41048.0-? (B )5108.4-? (C )4108.4-? (D )61048-? 3.下列交通标志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A )4个 (B )3个 (C ) 2个 (D )1个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523m m m m =?? (B )734)(m m = (C ) 2 24)2(m m =- (D )00=m 5.正五边形ABCDE 中,∠BEC 的度数为 (A )18o (B )30o (C ) 36o (D )72o 6.△ABC 中,AB =3,AC =2,BC =a ,下列数轴中表示的a 的取值范围,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7.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 如图, (1)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大于AB 2 1的长为半径作 弧,两弧相交于M ,N 两点; (2)作直线MN 交AB 于点D ; (2)分别以点A ,C 为圆心,大于AC 2 1的长为半径作 弧,两弧相交于H ,L 两点; (3)作直线HL 交AC 于点E ; (4)直线MN 与直线HL 相交于点O ; (5)连接OA ,OB ,OC .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①OB=2OE ; ②AB=2OA ; ③OA=OB=OC ;④∠DOE=120o, 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③④ 8.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在第一象限,B (2,0),∠AOB =60°,∠ABO =90°. 在x 轴上取一点P (m ,0),过点P 作直线l 垂直于直线 OA , 将O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图形记为O ′B ′, 当O ′B ′和过A 点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有交点时, m 的取值范围为 (A )m ≥4 (B )m ≤6 (C )4<m <6 (D )4≤m ≤6 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第9-14题,每小题2分,第15-16题,每小题3分) 9.如图,图中以BC 为边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 (第9题) (第11题) 10.5=x a ,3=y a ,则=-y x a . 11.如图,利用图①和图②的阴影面积相等,写出一个正确的等式 .

八年级数学中考试题

1.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B.C. D. 2.若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A.x≠1 B.x≥0 C.x>0 D.x≥0且x≠1 3.下面的等式总能成立的是() A.=a B.=a2C.?=D.= 4.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D的值可以是() A.1:2:1:2 B.1:2:2:1 C.1:2:3:4 D.1:1:2:2 5.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要使它变为矩形,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A.A B=CD B.A C=BD C.A B=BC D.AD=BC 6.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 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_________ 7.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60°, 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_____ B.24 C.12D.16 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AB,垂 足为F,则EF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 9.计算:(﹣2)3+(﹣1)0=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11.若实数a、b满足,则=____________ 12.当x≤0时,化简|1﹣x|﹣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计算:÷﹣×(2)已知x=﹣2, 求(9+4)x2﹣(+2)x+4的值.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总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1.2有理数1.3有理数和加减法1.4有理数的乘除法1.5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2.2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4.1多姿多彩的图形4.2直线、射线、线段4.3角4.4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纸盒 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5.2平行线5.3平行线的性质5.4平移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6.1平面直角坐标系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3多边形及其内角相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1二元一次方程组8.2消元8.3再深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不等式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统计调查全面调查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7 {0 t; ]9 w- ~( a# ^ 实验与研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 10.2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直方图面积表视频数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 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一次函数 11.1变量与函数11.2一次函数11.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第十二章数居的描述 12.1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12.2用图表描述数据12.3课题学习 k3 }2 G7 t8 Q3 A$ t: B0 W 从数据谈节水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 13.1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3.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十四章轴对称 14.1轴对称14.2轴对称变换14.3等腰三角形 第十五章整式 15.1整式的加减15.2整式的乘法15.3乘法公式15.4整式的除法15.5因式分解 八年级下册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16.2分式的运算16.3分式方程

八年级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八年级数学试卷 注意:本试卷共8页,三道大题,26个小题,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9的算术平方根是 A .3 B .-3 C .3± D .81 2、绝对值最小的实数是 A .-1 B .0 C .1 D .不存在 3、使9-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9≤x B .9x 4、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 .y 2-4y+4 B .9x 2 + 4y 2 C .- x 2-4y 2 D .-4y 2+ x 2 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532x x x =+ B .632x x x =? C .6 2 3)(x x -=- D .5 38x x x =÷ 6、如果a x x +-62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 的值为 A .-3 B .3 C .-9 D .9 7、Rt △ABC 中,∠C=90°,∠A=30°,BC=3cm ,则斜边AB 的长为 A .2cm B .4cm C .6cm D .8cm 8、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平面上任意不重合的两点一定成轴对称 B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能完全重合 C .设点A 、B 关于直线N M 对称,则AB 垂直平分N M D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其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9、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则这两个图形必定是 A .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 B .形状大小均相同 C .大小相同,但形状不同 D .形状大小均不相同 10、在ABC ?中,?=∠90C ,10=AB ,点D 在AB 上,且ADC ?是等边三角形,则AD 的长是 A .4 B .5 C .6 D .7 11、如图,∠AOP=∠BOP=40°,CP 平行OB , CP=4,则OC= A .2 B . 3 C .4 D . 5 12、已知直线65 3 +- =x y 和2-=x y ,则它们与y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A .6 B .10 C .12 D .2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把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 13、因式分解:=+-3 2 2 2y xy y x 。 14、函数6 5 -=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15、(2,-3)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 1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10,则其周长为 。 17、将函数32+=x y 的图像平移,使它经过点(0,7),则平移后的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y 。 18、如右图,已知ABC ?和直线m ,画出与ABC ?关于直线m 对称的图形(不要求写画法,但应保留作图痕迹)。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专题复习-正方形(含答案)

正方形 7. 如图所示,三个边长均为2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O1,O2是其中两个正方形的中心,则阴影部 分的面积是. 8. 如图,将边长为6 cm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点D落在AB边的中点E处,折痕为FH,点C落 在Q处,EQ与BC交于点G,则△EBG的周长是cm. 9. 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点H是AF的中点, 那么CH的长是. 三、解答题(共2小题;共26分) 11. 如图,正方形ABCD中,M为BC上一点,F是AM的中点,EF⊥AM,垂足为F,交AD的延长 线于点E,交DC于点N. (1)求证:△ABM∽△EFA; (2)若AB=12,BM=5,求DE的长. 12. 如图,在Rt△ABC中,∠C=90o,BD是Rt△ABC的一条角平分线,点O,E,F分别在BD, BC,AC上,且四边形OECF是正方形. (1)求证:点O在∠BAC的平分线上; (2)若AC=5,BC=12,求OE的长.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2. C 3. A 4. D 5. C 第二部分 6. 有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 7. 2 8. 12 9. √5 10. 12 第三部分 11. (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AD=∠B=90°,∠DAF+∠FAB=∠BAM+∠AMB=90°,∴∠AMB=∠EAF. 又EF⊥AM, ∴∠AFE=90°, ∴∠B=∠AFE, ∴△ABM∽△EFA. (2)∵∠B=90°,AB=12,BM=5, ∴AM=√122+52=13,AD=12. ∵F是AM的中点, ∴AF=1 2AM=13 2 . ∵△ABM∽△EFA, ∴BM AF =AM AE ,即513 2 =13 AE , ∴AE=16.9, ∴DE=AE?AD=4.9. 12. (1)过点O作OM⊥AB于点M. ∵正方形OECF, ∴OE=EC=CF=OF,OE⊥BC于E,OF⊥AC于F.∵BD平分∠ABC,OM⊥AB于M,OE⊥BC于E. ∴OM=OE=OF. ∴点O在∠BAC的平分线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