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教学设计

《狼》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结合注释、图片,疏通文意,梳理故事情节,复述课文内容。

2.通过默读,勾画描写狼和屠户的词句,进行赏析交流,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文词性活用知识,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3.品读作者的议论句,理解小说讽喻现实的用意,懂得邪不压正,除恶务尽的道理。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梳理故事情节,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主旨,联系生活体验,就屠户杀狼的故事积极发表见解。

教学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起狼你会有什么感觉?(凶残、狡诈、毛骨悚然……)当人遭遇了凶残的狼,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电影《战狼》斗狼视频片段。)刚才,我们观看了英勇的特种兵大战狼群的精彩视频。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讲述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短篇小说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设计意图】用人狼恶战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动、直观地感受狼的凶狠,人的英勇。人的胜利,先入为主的显示了人的勇敢智慧,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著名文学家,早年曾多次参加科举,但均失利,后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完成了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异,即记录奇异之事。传说蒲松龄常年在家门口摆个茶摊,请别人给他讲一些奇异鬼怪之事,之后进行加工,最终形成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神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郭沫若曾为蒲氏故居题联,赞其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生平及《聊斋志异》的创作,有助于学生理解小说讽喻现实的用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5位学生试读课文,每人读一段,听读学生注意纠正错误。(教师提示字音、断句,引导把握语速、语气。)

①提示朗读要求。

②提示字音。

③提示断句。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发现生成,通过正音、提示句读,指导学生读正确。

2.配合故事情节图片,播放课文配乐范读音频。

【设计意图】通过营造气氛和情境,让学生感受课文语气和故事大意。

3.学生自由朗读。

【设计意图】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初读培养语感,为理解文意,

体会文章的情味做铺垫。

4.同桌合作,结合课文注释,不懂的字句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及词语的基本意思猜一猜,口头翻译课文。

【设计意图】讲解文义、积累文言知识是必要的,但切忌繁琐地串讲,也不必“字字落实,聚聚清楚”求确解。主要让学生借助注释和根据上下文自行领悟,教师在赏析文句时,相机引导、点拨。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两句话概括。

(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四、赏析描写,分析形象

1.默读课文,在文中分别画出描写“狼”和“屠户”遇到狼后的表现的词句。

(描写“狼”的词句在文中画“”线,描写“屠户”遇到狼后的表

现的词句在文中画“~~~”线。)

【设计意图】落实本单元语文能力训练点: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

要语句。)

2.根据以上词句,文中的狼具有什么特点?屠户的心理、行为是怎样变化的?由此可以看出屠户是个怎样的人?

(此环节中,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品味文言实词“缀”“驱”“眈眈”“瞑”“暇”“顾”“奔倚”“弛”“持”等,理解“狼不敢前.”“犬.坐于前”“洞.其中”“隧.

入以攻其后也”文言文词性活用。)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描写“狼”和“屠户”的词句,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积累、理解文言知识——这也是学生前面自行领悟文义的展示;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认清狼的本性,感受屠户的勇敢机智,在人狼的对比中,小说寓意将显而易见。

五、齐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1.根据故事情节为课文拟定小标题。

()狼——()狼——()狼——()狼

(小结:屠户与狼的较量经过为课文叙事线索,遇狼后有三次交锋。)

【设计意图】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2.结合图片和小标题,复述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结合故事情节图片和小标题,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探究主旨,获得启示

1.品读最后一段,探究: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有什么用意?

(文章中心句:点名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

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真是“邪不压正”,人定胜狼!)

2.从屠户杀狼的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设计意图】理解小说讽喻现实的用意和主旨,受到有益启示。

七、课堂小结

《狼》是篇文言文小说,故事非常离奇,可以说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今天我们重读这个故事,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对付野兽必须如此,对付敌人也必须如此。面对邪恶势力,决不能像东郭先生一样心慈手软,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除恶务尽。

八、布置作业

1.书面翻译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蒲松龄

杀狼

御狼

惧狼

遇狼

邪不压正人定胜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