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第二节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第二节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第二节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第二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第二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联系实际说明,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日益广泛,并得以贯彻。

【教学重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学难点】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导入新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关于国家机构的基本知识,国家机

构是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国家的活动虽然是一定阶级意志的体现与维护,但任何国家的活动都必须有本国公民参与,国家与公民之间要形成一定的法律关系,那么,国家与公民之间,形成怎样的关系?

从法律上说,国家对公民应实施哪些责任?公民对国家应履行哪些义务?这是本节我们将要研究的问题。

法治的进程,就是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和逐步确实法律权威的过程。法律没有完全赋予公民应有的权利,不是好法律;法律的规定没有完全被落实,算不上法治。所以,作为公民,不仅要努力争取应有的合法权利,同时也要学会充分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公民们必须明白:法律赋予公民权利的规定如果成了空,既是公民的悲哀,也是法律的悲哀;“用足”自己的权利,不仅可以实现个人的愿望,同时也能促进法治的进程。

事实证明,法律规定的那些公民权利并不是纸上空。如果法律没有赋予公民应有的权利,那是法律的问题;而如果法律赋予了公民某项权利而公民不去行使,那首先是公民自己的问题。尽管法律上有了规定并不等于马上就能落实,但公民的尝试和争取是落实权利的前提。这就需要公民首先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利,同时还要有行使权利的勇气。

一、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板书)

请同学们一起研究和讨论二组概念:公民与人民;权力与权利。

公民的含义。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见,国籍是一个人作为某一个国家公民的资格。公民在有的国家也称为国民。

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民是个法律概念。一个人取得了某一国家的国籍,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他就可以享有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如果他侨居在国外,他也受所属国家外交机构的保护。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人民的范围不包括敌人在内。使用人民这个概念,便于在政治上划分敌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有不同的内容。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其中,人民占绝大多数,专政对象只占极少数。被专政的敌人虽然也包括在公民范围之内,但并不能享有人民的全部基本权利,也不能履行人民的某些义务。

权利与权利:权力,一般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总是和服从联结在一起。任何国家,都要有一定的权力,同时,也必须有一定的服从。权力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宗教权力等。我们使用的权力一般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利和利益。权利的行使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新型关系。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

〈1〉含义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2〉主要内容

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

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板书)

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我们选举***为班长是否在行使选举权?这是广泛的选举权,我国宪法规定的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即人民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即人民代表的权利。

哪些人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呢?

2)选举权获得的法律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年限、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没有选举权资格的人:1、外国人2、未满18周岁的人3、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4、精神病人

有选举权资格的人:1、中国人2、年满18周岁的人3、正在服刑但

没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例题: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人员中,有资格参与选举的是()

A、在中国上海开办企业的加拿大人

B、西北师大二附中初三(1)班的同学

、因违法犯罪被判死刑的人

D、除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除外国人;除未满18周岁的人;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在我国,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附加刑罚。凡主刑服刑期间,均被剥夺政治权利,都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主刑刑满释放后,仍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也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当然这是极少数。

3)选民的权利(板书)

选民,即依法享有选举权的公民。选民对人民代表的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也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选民,也可以弃权;选民有权对所选代表依法实行监督;选民还有权依照法定程序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代表。比如候选人的确定,有人说那些候选人都不是我想选举的人,有人则为未能成为候选人当不上人大代表而不满,其实,选民完全可以不投候选人的票而另选他人,不是候选人也可以当选,这是法律早已赋予公民的权利

4)我国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及选举程序。(板书)

直接选举:县级(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镇(乡、民族乡、镇)

间接选举: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自治州、设区的市)任期年

说一说下列人大代表的选举应该是哪种选举方式?:

甘肃省人大代表安宁区人大代表

实行直接选举的程序:A,划分选区;B,选民登记;,提出和确定候选人;D,投票与宣布选举结果。

设疑:假如你是一个选民,你认为应该选什么样的人当人大代表?

)正确认识和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板书)

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参与管理国家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所以要珍惜这一项政治权利。应该选举那些政治素质、化素质高,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的人作为人民代表。这样的代表,才能真正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权力,并代表人民参政议政。

明年我们大部分同学年满18周岁,将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们应该珍惜自己拥有的政治权利。当然,尽管我们大部分同学现在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我们拥有另一项政治权利:政治自由。

②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六项政治自由权利是公民关心国家大事,表达自己见解和愿望的一种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民主权利。凡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都不能享有这六

项政治自由权利。

1)言论自由(板书)

言论自由是公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语言形式,表达和宣传自己的各种思想见解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言论自由的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该国民主程度。我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党和国家提倡解放思想,广开言路,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学术和艺术上坚持“双百”方针,鼓励人们畅所欲言,因而形成了人民思想空前活跃的政治局面。

当然,自由只能做法律所允许的事情,任何自由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同样以不危害国家、社会安宁、不损害他人的人格和尊严为原则。

2)出版自由(板书)

出版自由,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通过报刊、杂志、书籍、音响等出版物,系统表达和宣传自己的各种思想见解的自由。它与言论自由的区别在于它是以出版物的形式表达思想和见解的。

为了保障公民的出版自由,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著作权法》,从而保证公民的出版自由。

言论出版自由不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言论出版自由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正确行使。国务院颁发的关于严禁淫秽物品的规定,目的就是为了限制和剥夺少数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淫秽书刊毒害人们的思想,败坏社会风气。这个规定是净化环境,保证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3)结社自由(板书)

结社自由,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为一定的宗旨而组织或者参加某种社会团体的自由。这是言论自由的发展和补充。为了保障公民结社自由,早在190年中央人民政府就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1990年国务院颁布了新的社会管理法规《社会团体管理条例》。从而保证公民充分享有结社自由,保护社会团体的合法权益。从社会现实看,我国公民真正享有结社自由。

我国在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但有8个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它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同时,各行各业的社会

力量和爱国力量,都分别成立自己的团体组织。公民的结社,因目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盈利为目的结社,如商业结社中的公司、集团、中心商会等;另一类是以非盈利为目的的结社,其中有政治性结社,如: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妇联、职工代表大会等。非政治性结社是指各种协会、联谊会、促进会、各种学术性团体、宗教团体等,如欧美同学会、归国华侨联合会等等。

近几年,我国有全国性各种学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1100多个,地方性社会团体有10万多个,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体卫生到联络友谊以及各类学科互相渗透,相互融合的社会团体体系,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集会自由(板书)

集会自由,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聚集在一定场所,研究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发表意见或举行某种活动的自由。集会和结社都是多数人聚集在一起讨论问题,表达意愿的活动,但两者是有区别的。集会是临时性的聚集,结社是长期性的结合,并且有固定的组织、程和制度。

)游行自由(板书)

游行自由,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持标语、旗帜等标志,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示某种庆祝、纪念或抗议、声讨等强烈的共同意愿的自由。

6)示威自由。(板书)

示威自由,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聚集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某种抗议、义愤的情绪,并表示自己的力量和决心的自由。

为了保护公民依法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1989年10月3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集会游行示威法》,1992年6月国务院又颁布了《集会游行示威条例》。公民必须依法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权利。具体规定如下:

A.内容上的限制:反对宪法确认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煽动民族分裂的集会、游行、示威、不予许可;

B.方式上的限制:集会、游行、示威必须和平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否则主管机关对申请不予许可;

.时间、区域上的限制:为了保持社会正常秩序,集会、游行、示威的时间,限于早6时到晚10时。但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除外。主管机关可在集会、游行、示威举行或经过的国家机关、军事机关、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国驻华使、领馆等单位附近设置临时警戒线,未经人民警察许可,任何人不得逾越。另外《集会游行示威法》还规定,公民不得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

以上分析说明,我国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权利都写入我国宪法,说明公民行使这些权利有法律的保证。同时也说明,我国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都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我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贯彻民主政治是我国最基本的法治原则,应该说公民享有上述一系列政治权利正是贯彻民主政治的体现。

问答题:材料一:据统计,“法轮功”组织在全国各地连续策划和制造围攻党政机关和新闻机构的事300多起。

材料二:李洪志组织利用“法轮大法研究会”及其操纵的“法轮功”

组织,未经依法登记,进行非法活动,宣扬歪理邪说,蒙骗群众,致人死亡, 并非法组织策划集会、示威等活动, 聚众扰乱公共秩序。据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依法认定“ 法轮大法研究会”及其操纵的“法轮功” 组织为非法组织。决定予以取缔, 公安部以涉嫌扰乱公共秩序罪通缉李洪志。

材料三:2001年元旦前后, 少数“法轮功”顽固分子, 在李洪志及其“法轮功” 邪教组织的煽动蛊惑下,以“护法” 、“弘法” 为借口, 到北京天安门广场打横幅、喊口号、撒传单, 聚集闹事。1月23日,几名“法轮功”痴迷者在李洪志“升天圆满”妖言的蛊惑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自焚事。

问:李洪志及其追随者是在依法行使政治自由权利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1) 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言论自由、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这六项自由是我国公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表达意愿、参加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基本自由权利。在我国,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能行使这些自由权利。

(2)我国公民享有政治自由, 但并不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公民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

任。

(3)李洪志未经社团管理机关注册登记擅自创立“法轮大法研究会”, 并以社团名义在社会上公开进行非法活动,宣扬歪理邪说,非法出版书刊, 蒙骗群众, 致人死亡,并非法组织策划集会、示威等活动,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破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局面。

(4)“法轮功”顽固分子的所作所为, 超越了法律许可的范围,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扰乱了社会秩序, 是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们必须认识到,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要允许人民表达自己的意愿,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敢于讲真话,敢于讲真话,这也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公民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因为公民的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受任何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是相对的,政治自由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和法律是统一的。

③监督权

监督权包括对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即人民代表的监督和对国家机

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监督的对象:各级人民代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监督的基本方式:提出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对于违法失职的人民代表可以依法随时罢免。

批评和建议,即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缺点提出批评,对改进工作提出建议。

申诉,即公民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停职或开除公职等)、诉讼判决不服,或者受到压制、歧视等不公正的待遇时,有权依法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或诉讼,请求免除、减轻处理或予以平反,给予公正待遇。

控告,即公民因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害,有权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指控、告发,要求依法处理。

检举,即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揭发、举报,要求依法处理。

若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应向哪

些国家机关指控、告发、举报?

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纪行为,可向各级纪委反映情况或控告、检举。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可向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揭发、举报。

为了保护检举人,我国刑法第138条规定:“严禁用任何方法、手段诬告陷害干部、群众。”对检举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要严加惩处。

案例:

河南舞钢市八台镇常务副镇长吕净一1996年1月因对市长李长河集资修路,加重农民负担提出批评,并予以抵制而被免职。6月遭逮捕,并被判刑一年。

1999年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吕净一无罪,他继续举报李长河的违纪行为。

1999年6月18日深夜,李长河雇凶手潜入吕净一家中,致使吕净一身受重伤,他的妻子当场身亡。

请问:吕净一在行使什么权?

你如何看待吕净一的行为?(学生讨论并回答。)

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而正是由于公民在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时候,经常会遭到报复,因此,国家要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立法方面: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执法方面:制裁和惩罚侵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为。

总结:这节我们从原因、内容和措施三个方面学习了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和其它权利,这是法律对国家的约束。

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应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各项义务,这是法律对公民的约束。公民如何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各项义务呢?请同学们

预习第二框题: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最后我们以波士顿市政厅前的一座纪念碑的碑结束这一节: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

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继续不说话;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再也没有人站起为我说话了。

二、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俄罗斯人质危机

2004年9月1日上午,一伙头戴面罩、身份不明的武装分子突然闯入俄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将刚参加完开学典礼的大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赶进学校体育馆劫为人质。┅┅救援人员已经在该中学的体育馆废墟下找到322具尸体,其中包括1名儿童,700多人受伤。

绑架者提出的条是要求俄罗斯军队撤离车臣,并允许车臣脱离俄罗斯独立。

俄罗斯人民的遭遇对你有什么启示?

国家内部的团结和稳定何等重要。我国作为一个有6个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不仅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基本保证。所以,每个公民都必须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高三政治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二)

高三政治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第二课第二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在国家机关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学习公民与国家的 关系。因为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反映到法律关系上就是公民的 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节讲我国公民和国家的关系。公民和 国家的关系是国家制度的具体内容,它体现为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义务。第一框国家机构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说明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第二框讲述了公 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因为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在讲述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第三框讲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 和义务。这是对权利与义务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又是对第一、二框的必然结论。这里要注意矛盾的对立统一。国家的权力 就成为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而公民的权利就成为国家的义务。 二、基本概念、观点 1、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我国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2、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 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3、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4、我们的国家以捍卫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为自己的根本使命。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5、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 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6、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应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 律平等的原则、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和 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重点、难点分析 1、正确理解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即选 举人民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被选举为 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即当选为人民代表的权利。它们是公 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因为: 在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用于人民,但具体到每个 公民本身,事实上不可能都能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任何 国家都是如此),因而,宪法赋予公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公民就可以通过选举挑选自己满意和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最 高权力机关,将自己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让渡给这些自己选 出的、能够代表自己意愿的代表,让他们代表自己行使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由于我国宪法有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的规定,是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公民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关于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基本知识。⑴、识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自由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⑵、选举权是公民重要的政治权利,公民享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的监督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统一的。 2、能力目标:通过社会走访、调查或探究性学习等形式,逐步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理论联系实际,相关知识和实际的相互转换的能力。(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关系的能力。(3)在探究现实社会国家机构以及国家与公民关系问题上的初步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过程目标:通过涉及诸多社会调查、资料收集、典型事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熟悉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各方面全方位的活动能力。 2、方法目标: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调查研究法,练习写作简单的调查研究报告,掌握基本的资料收集程序、途径和方法,学会辩证的、历史的、比较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情感目标:⑴、帮助学生增强国家观念,增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情感; 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2、态度目标:(1)、增强学生正确的民主权利与民主义务意识;(2)、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3)、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观念,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法制观念、义务观念,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 3、价值目标:明确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应具备国家观念和爱国的情感,应该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信念。特别是要树立正确对待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观念,做一个奉献于社会的高素质公民。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高一政治教学案2----8 单元单元复习 知识一: 知识梳理 错题再现 一、国家性质是什么? ①最大特点和本质: ②民主的特点及表现人民民主专政 决③专政的对象和意义: 定④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二、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新关系的表现: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力和自由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第二: 第三: 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二: 第三: 第四: 注意:㈠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㈡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请你判断并修正: XX年1月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产生,农民工的“政治性崛起”表明人民民主有物质保障 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权利 国家制定的法律越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越受限制请你探究1: XX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五大洲的21个城市,境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被一些不和谐因素所干扰。高位截肢的残疾人金晶用残弱的身躯奋力保护。在旧金山华人自费租飞机拉了一个“x藏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横幅,跟随这奥运圣火,令10多亿中华儿女心潮澎湃。中华儿女的行为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知识二:公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知识梳理 错题再现 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主要内容: 2.参与政治生活方式:

四种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或渠道: 原因理论原因: 意义:公民而言: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表达意愿,维护自己合法利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热情,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社会、国家而言:社会和谐,国家安定,有利于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政府机关工作效率,丰富民主形式,文明祥和的新社区创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二: 两者关系: 正确处理:第三: ①为什么? ②如何做?二、.中学生积极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请你判断并说明理由: 到烈士陵园扫墓,纪念革命先烈是我们参与民主实践的活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最根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IC卡公民身份证系统设计方案

IC卡公民系统设计方案 基本需求 (1)每位公民持有一IC卡公民,电子信息记录公民、性别、民族、日、籍贯、出生地、血型、公民、彩色照片等个人特征信息,以及发证机关及证件有效期限。 (2)公安机关有一套管理发证子系统 (3)有一个全国性的开放的信息中心供机构或个人查询 (4)验证设备供机构或个人使用,可以准确验证公民的真伪。 (5)要防止复制、克隆,保证卡的安全。 (6)保证寻求验证者到验证中心的网络传输的安全性。 2004年度“嵌入式系统分析”课程论文 税控收款机系统设计方案 背景:对任何社会来说,税收都是极其重要的问题。中国即将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全面公布税控收款机技术标准,并强制推广使 用税控收款机。 说明:本课题纯属学术研究,只要求系统设计基本符合一般性科学技术原理即可,与实际采用的方式无关。 需求:(1)依法具有纳税义务的经营单位使用税控收款机向付款人开具发票。 (2)税务机关管理税控收款机的发放。 (3)税务机关,单位和消费者个人可以准确验证发票的真伪。 (4)以技术手段保证经营单位无法偷税漏税。

(5)为税务稽查人员提供在经营单位现场稽查的技术手段。课程论文要求: (1)设计税控收款机系统的总体技术方案,该方案必须以信息 电子技术实现税收控制的目标。 (2)进一步设计主要子系统的技术方案。 (3)方案符合一般性的科学和技术原理,且至少包括: a.对需求的分析 b. 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税控收款机的发放,开具发 票,验证发票,现场稽查等主要过程中防止偷税漏税的技术原 理。 c. 硬件结构框图,并说明设计的依据 d.软件结构和主要功能模块。 (4)希望进一步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经营单位,设计性能价格合理的税控收款机。尤其是已经使用收款机的经营单位,如何以较低成本改造为税控收款机。 2005年度“嵌入式系统分析”课程论文 户外实时交通信息播报系统 论文至少包含以下容: 1、产品功能与市场定位

公民教育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公民教育简介 第一节西欧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 西欧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近代以来,它曾长期居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因此,西欧文明,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在整个世界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西欧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可以说传统丰厚。历史证明,各个历史时期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不遗余力地把本阶级的政治思想及价值观念,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灌输给社会成员,创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以及诸多有效的方式、方法、渠道和途径。 一、古代西欧的思想政治教育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上溯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前8-前4世纪的古代希腊。这是有文字记载的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开端。古代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历经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中世纪,为后世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石。 1、古希腊时期 众所周知,古希腊是西欧文明的发祥地。史料表明,在当时形成的许多奴隶制城邦国家内,奴隶主阶级都以自己的方式开展着思想政治教育。在几个最强大的国家里,奴隶主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发展到相当完善的程度。这里我们将只讨论斯巴达和雅典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斯巴达是一个军事贵族专政的国家,出于对内镇压奴隶暴动和对外争夺地区霸权的双重目的,它在统治阶级范围内统一实施“战士教育”。斯巴达人独有的教育制度和生活方式只有一个目的,即培养合格的、能够献身国家的公民和军人。由于斯巴达公民都是职业军人,所以,他们把对军人的要求诉诸团结、服从、尚武、吃苦、禁欲、牺牲精神,贯彻到公民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斯巴达,(1)所有7~30岁的贵族子弟都被组织起来,按年龄编进若干层次的训练团(一种半军营、半学校性质的机构),由国家委任的官员负责把他们培养成“真正的战士”。战士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军事体育训练,它还包括严格的政治道德灌输。为此,负责战士教育的官员经常向青少年讲解奴隶制国家的政治、法律、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生活准则,并让他们直接参加各项实际活动,如祭神、竞技、执政者的就职庆典等仪式,以巩固学习的成果。(2)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国王和长老,还亲自找青少年进行“政治道德谈话”,要求他们能迅速而准确地答出某人是好公民还是坏公民,某事是好事还是坏事,否则就给予惩罚。(3)诗歌艺术的全部价值几乎就在于灌输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思想感情。斯巴达的“战士教育”在实现公民内部统一和培养优秀军人方面确实获得了巨大成功。它

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

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 介绍 2007年6月,人民银行会同公安部建成运行了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联网核查系统),连接了全国17万个银行机构网点。银行机构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的规定需要核对相关自然人居民身份证的,可通过该系统核查相关个人的姓名、公民身份号码、照片信息,从而方便、快捷地验证客户出示的居民身份证件的真实性。联网核查的基本方法是,银行机构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时,向联网核查系统提交相关个人的姓名和公民身份号码。当系统核对一致时,反馈核对一致的提示以及相关个人的身份证照片;当公民身份号码存在但与姓名不匹配或者公民身份号码不存在时,系统进行相应的提示。 意义和作用 银行账户实名制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制度安排,执行银行账户实名制是我国银行机构的一项法定义务。长期以来,由于银行机构普遍缺乏识别个人身份证件真伪的有效手段,难以对个人身份证件进行核查,因此不法分子利用虚假居民身份证骗取开立假名账户、假贷款等现象还时有发生。 建设和运行联网核查系统,是人民银行和公安部推动银行账户实名制切实落实的一项重要举措,得到广大银行机构的真诚欢迎和积极响应,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是有利于进一步落实银

行账户实名制,规范经济社会秩序。联网核查系统为银行机构识别客户身份、辨别身份证件信息真伪提供了一种权威、有效的手段,客观上将对不法分子骗取开立假名账户产生巨大的威慑和预防作用。二是有利于减少因账户假名或匿名造成的经济纠纷,遏制金融欺诈特别是针对普通百姓的金融诈骗,保护社会公众的资金安全和银行机构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三是有利于银行机构完善基础管理制度,健全内控机制,降低经营风险,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健康发展。 开展情况 自2007年6月联网核查工作开展以来,联网核查工作得到了广大银行机构的欢迎以及社会公众的理解和配合。联网核查对不法分子伪造、变造身份证件办理银行业务起到了巨大的威慑作用,成功堵截了大量持假证开立账户、大额取现、挂失骗取存款、假名或冒名贷款等行为;银行账户实名制,使一些不法分子留下痕迹,使其在发现、打击和遏制金融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社会公众和银行资金安全,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4月底,全国共发生联网核查业务约17亿笔,日均业务量达到400万笔。银行通过该系统发现客户出示虚假居民身份证的案例共12万起,其中4460多起具有违法犯罪嫌疑的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身份信息可疑的相关个人自动放弃办理业务的事件近110万人次。

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全国信息系统录入说明]

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全国信息系统录入说明] 总体说明: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加快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__决定启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职工的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职工“一人一号”,为每一名教职工建立电子档案。 请各教师如实填写、实事求是。所录入数据将被作为了解教师个 人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以便将来在系统现有基础上开发更多的功能,比如职称评审材料审核、岗位聘用情况查询、培训名额分配等等。 说明1:标注星号的项目为 __要求必填项目。如未按照要求填写,系统内将无法生成正确的个人信息档案,会影响日后职称晋升、人事调动、离退休等一系列手续办理,望慎重对待。 说明2:本系统分必填表和选填表。带星号“*”的为必须填写的选项。为减少集中采集次数,山东省规定,非必填项目也全部采集,请如实填写。 说明3:所填信息一经报送,无法自行修改。如出现信息有误, 必须由个人提交申请经学校、教育局层层审批方能修正。

(请各位老师仔细填写,避免错误,一旦出错,请及时联系学校管理员)。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录入信息 一、登录网址 .wendangku./doc/66eda01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10 .html :8081 点击:“教师自助子系统” 显示输入账号与密码 用户名:个人 __号 密码:学校管理员分发的初始密码 登录时初始密码注意数字“0”与字母“O”,数字“1”与字母"l"的区别。连续输入三次错误,账号会被临时锁定,大约五分钟。

登录成功后,要求修改个人密码。如图: 新密码要求: 数字、小写字母、大写字母或特殊字符在内的至少3种以上组合组成。注意牢记自己的密码。 登录成功后界面如下图:左边各项内容由教师本人依据证件及文件精神如实、准确填写。 二、信息填写 首先点击右上角的“修改”按钮。填写“基本信息”,有很多选项可以下拉选择,其中“*”内容为必填项。 有些下拉选项要分级选择。如“婚姻状况”下图中可点击"已婚“选项前的”+“号。出现下级选项,如下图,然后再进行选择。 ”基本信息“填写完毕可点击右上方的”保存“按钮。必输选项会提示。 第二项“学习经历”。点击“添加”按钮。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关于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基本知识。 ⑴、识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自由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⑵、选举权是公民重要的政治权利,公民享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的监督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统一的。 2、能力目标: 通过社会走访、调查或探究性学习等形式,逐步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理论联系实际,相关知识和实际的相互转换的能力。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关系的能力。 (3)在探究现实社会国家机构以及国家与公民关系问题上的初步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

通过涉及诸多社会调查、资料收集、典型事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熟悉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各方面全方位的活动能力。 2、方法目标: 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调查研究法,练习写作简单的调查研究报告,掌握基本的资料收集程序、途径和方法,学会辩证的、历史的、比较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情感目标: ⑴、帮助学生增强国家观念,增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情感; 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2、态度目标: (1)、增强学生正确的民主权利与民主义务意识; (2)、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 (3)、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观念,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法制观念、义务观念,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 3、价值目标: 明确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应具备国家观念和爱国的情感,应该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信念。特别是要树立正确对待公民权利和

美国公民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浅谈美国公民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公民教育在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和促进美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的公民教育中很少有强迫和灌输而注重推理和引导,其教育模式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特点。我国几十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任存在着许多问题,因而充分认识美国的公民教育, 借鉴其中的合理成分, 可以为我们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关键词:美国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启示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所特有的概念。美国学校和社会虽然没有明确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美国政府、美国社会到美国学校,都十分重视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美国一般把“思想政治教育”称为“公民教育”, 其实质等同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美国通过公民教育、爱国教育、道德教育、宗教信仰、历史教育等,使美国人的公民意识不断增强。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的大国,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对美国公民教育的研究,我们可以和本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区别,借鉴其精华,去除其糟粕。第一、美国公民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美国公民教育,是指美国国家的一种教育形式,是美国所有的合法公民有权享有的一种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权利,具有目的的隐蔽性、内容的渗透性和方式的实践性等显著特征。公民教育是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美国公民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公民教育是指一个美国采取多元的途径,培养国民具有效忠国家的意识,获得有效参与公民生活必需的知识、态度和技能,进而发挥其责任心和荣誉感,成为良好的公民。狭义的公民教育,是指美国各级学校中强化与公民教育相关课程,以及训育活动等;在美国庞大的教育体系中,我们很难看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字眼,因为自美国成立以来,从社会到政府再到学校,一直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公民教育”。美国公民教育注重培养有积极性、有影响力的公民。然而,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意识形态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都不尽相同,但思想政治教育在功能上都是一致的,即服务于不同阶级、组织的统治者。纵观美国的公民教育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其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实施方式等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身份证验证

彩色影像扫描仪 全国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比对服务 操作手册 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 2010年7月

目录 1功能介绍 (1) 1.1关于彩色影像扫描仪 (1) 1.2关于全国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比对服务 (1) 1.2.1服务定义 (1) 1.2.2核查比对结果 (2) 2建议配置 (3) 3扫描仪驱动安装 (4) 3.1硬件驱动程序安装 (4) 3.2扫描仪核心软件安装 (4) 4登录系统 (7) 5安装控件 (8) 5.1添加“可信站点” (8) 5.2“可信站点”自定义设置 (9) 5.3选择服务\安装控件 (10) 6扫描并核查比对 (12) 6.1正确放入证件 (12) 6.2选择证件类型 (12) 6.3扫描并核查比对 (13) 6.4反馈核查比对结果 (14) 6.5手工修改 (14) 7客户服务 (16) 8常见问题解答 (17) 8.1系统登录问题 (17) 8.2扫描仪没有响应 (17) 8.3页面错误导致无法提交 (18) 9特别声明 (20)

感谢您使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提供的身份信息核查比对服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防范欺诈风险是你我共同的责任。 1功能介绍 1.1 关于彩色影像扫描仪 此彩色影像扫描仪是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监制的一款集扫描、识别、录入、核查比对为一体的专用扫描设备。扫描、识别、录入与我们的核查比对服务绑定在一起一键集成,为客户简化手工录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1.2 关于全国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比对服务 1.2.1服务定义 全国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比对服务是指公民个人在进行社会和经济活动时,向有关机构主动提交身份证件,有关机构工作人员将公民主动提交的身份号码、姓名等信息传送至“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进行比对,系统将提供的数据与存储的数据进行比对后,返回被核查人公民身份号码、姓名与系统存储数据是否一致的结果。在核查比对结果为“一致”的前提下,如果系统存有该被核查人照片,则可以进一步比对照片,不提供任何其他信息。

怎样理解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怎样理解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伴随着我国法制化的加快发展,如何在新的基础上处理好国家和公民的关系逐渐变得重要起来。两者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成功与否,甚至是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振兴的关键。本文就是针这个问题展开的。 谈到这个问题,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高中课本上关于两者关系的叙述,。现摘录如下: (1)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反映在法律上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从公民的权利来看:第一: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具体表现在国家权力机关由公民选举产生、公民对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监督权、公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二,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具体表现在: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政治自由和监督权。国家保证人民的主人地位,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从公民的义务来看,我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2)我国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关系具体要求是:第一,从国家方面看,国家要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和其他权利。其主要表现在: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公民权利和制裁惩罚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第二,从公民方面看,我国公民应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第三,从公民

与国家双方来看,都应坚持以下三原则,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我国公民与国家之所以能形成和谐统一关系,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民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总结上面的的意思就是:我国公民拥有广泛的权利还有必须履行的义务;而国家必须保护广大公民的权利。只有两者各司其职,才能达到公民与国家关系真正的和谐统一。 下面让我们观察一下现实中的关系真的处理的这样好吗?? 首先从公民的最基本权利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来看。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凡年龄满18周岁者都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依法剥夺政治权利者除外),但是公民的这个权利的行使不容乐观。据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报导,南方某工厂在进行人民代表选举时,只进行了选民登记,经过广泛的、酝酿提出两名候选人的名单。在投票那天,没有按照选举法的规定,让工人自愿投票,而是由工厂的一位工作人员,根据厂领导的旨意代为投票。这就是一起明目张胆的侵犯公民权利的案件,公民的权利如果经常被侵犯,他们就会形成一种惯性即官老爷就是发,维权也没用。如果这种思想蔓延下去,后果的严重性史不言而喻的。 近年来比较热的强拆事件,食品安全事件无一不表现出国家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的不作为。生民健康权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如果的不到保障,就更别提其他的权利了。官老爷们的法治思想还停留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分析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分析 公民教育是西方国家实现政治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从逻辑的角度看,它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相当的交叉,又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探究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看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从产生条件、传输的理念、教育方式和效果四个方面的不同。 标签: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分析 公民教育是一个舶来之物,它是西方国家实现政治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从逻辑的角度看,它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相当的交叉,又有本质的区别。探讨公民教育并将它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对提高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民及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 公民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涵义也不尽相同。公民一词最早使用于古希腊,后被古罗马所沿用。这时的“公民”主要指在法律上享有特权的一小部分自由民。进入中世纪以后,西方受到宗教势力和封建君主专制的束缚,整个社会陷入长时间的停滞。教会和封建君主成为国家和人民的主宰,个人是上帝的子民和封建君主的臣仆。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公民才被明确赋予特定内涵并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当中。西方学者对“公民”的含义给出了狭义和广义两种界定。狭义方面将公民认定为一个政治的概念,而且将其落归到一套特定的政治制度和价值上,强调公民身份与政治自由的关系。广义方面的界定则是把“公民”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在狭义理解的基础上扩大了公民概念的外延。“一方面,公民的身份几乎被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个意义上,每当个人做出决定或者采取行动,不论是直接的或间接的、有意的或无意的,都是作为公民在行动。另一方面,公民的身份又超出了国家事务的范围。个人是许多团体的成员,是家庭、学校、宗教机构、工作场所以至世界的公民。”〔1〕由此可见,在西方,公民首先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民主政治原则向其他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延伸。在我国,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2〕这也仅是从法律层面来界定的,在政治层面对公民这一概念还没有比较明确的界定。虽然在1953年的选举法中开始使用“公民”的概念,并且1954年制定的第一步宪法中就确定了公民的法律地位,但是随后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应用和发展。笔者认为,公民首先是一个社会人及政治人,他的身份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就意味着在这个国家的社会公共生活中享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公民应是一个个性自由独立发展的人,他具有强烈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负责意识,富有社会批判和建设精神。 公民教育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与公民概念相伴而生的。有些学者认为,最早提出“公民教育”(civileducation)并论证公民教育理论的是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他认为国家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造就公民。公民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为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培养合格的公民。由于人们在公民教育概念的理解上和使用

中国公民个人信息授权共享系统 20110908平台倡导提案

中国公民个人信息授权共享系统 全称 中国公民个人信息、授权共享、 采集录入、查询更改、提取统计、核实监控系统 建立具有人像、指纹、DNA认证识别功能的 三码合一的居民身份信息授权共享系统 公民身份证号码持有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阅个人如信誉财务等各类信息实名制银行账号持有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设定汇入汇出密码、额度、人群实名制通讯号码持有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设定通话呼入、短信接受人群三码合一(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通讯号码) 立个人信息安全法 授权共享个人信息 个人隐私绝不泄露 绝不允许匿名存在 投入一千亿的专用资金 建设信息授权共享系统 挽回一万亿的流失资金 减少地球资源人为消耗 增加十万人的就业机会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一个超级伟大的利国利民的构想! 一个人的一生只需一个唯一的个人ID身份证号码和指纹密钥 即可处理绝大多数事务 中国公民个人信息授权共享系统 (含计划生育管理等……所有公民个人信息,系统为各部门、单位、组织提供信息接入接口) 系统效能: 抑制预防各类诈骗犯罪制假贩假偷抢弃婴拐卖人口非法收入逃漏税腐败贪污垃圾短信电话骚扰应用于:终身的个人档案公积金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税务管理缴费管理消费管理医疗管理公益捐款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出入境审查反恐工作寻找离散亲人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素质普查健康普查公共安全管理法规宣传发布社会诚信体系稳定物价等 具体实施步骤建议 为什么政府信息网络化进程缓慢 因为一但信息化建设完成即最大程度的公开/公平/公正官员的隐性收入完全暴露无疑 信息化如果落实到位牵涉到很多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利益 现在的政府网站没有做到公开财务资金的详细收支老百姓无从知晓老百姓很难参政议政 限期豁免制度 为了更快更顺利的落实系统给予尚未查处的人员豁免期限在期限里上交不良资产和资金(专用账户)不予追究否则信息共享系统一实施贪污腐败、逃漏税收等不良的资产通过信息授权共享系统立即呈现整个家族和亲友的资产情况(房、车、银行资金等信息) 方案实施步骤(实施前提身份证必须是个人活体指纹认证和人像识别,DNA最佳) 1、成立信息平台建设筹划组 2、采购招标吸纳人才 3、编程制作、服务器、终端架设信息系统平台模拟测试 4、办证铺点授权操作员 5、信息采集维护 6、自行统计汇总 7、媒体宣传 所需时间: 三年(出台相关匹配法规系统程序设计设备生产开展运用) 系统协作: 系统为各部门、单位、组织提供信息接入接口

卢梭的国家教育及公民教育

卢梭的国家教育、公民教育 卢梭在《爱弥儿》中实际上谈到的都是私人的家庭教育而非学校教育,尤其不是由国家设置和管理的公共学校教育。卢梭认为,培养公民对国家的整体道德认同感是关乎共同体成败的关键。 在1772年写的《关于波兰政府机构的几点设想》有关教育的一章中,卢梭表明了自己关于国家教育和公民教育的观点: 1.反对天主教会控制教育; 2.由国家制定教育制度,领导管理公共教育,考核校长和教师的工作; 3.公民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4.实施免费教育,或尽量降低收费标准,以保障贫苦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权; 5.共和国的教育目的是将儿童培养成爱国者,而培养波兰爱国者的教育由波兰人承担教师; 6.教育内容须以国家法律形式予以确定。 7.培养爱国的波兰人 公民教育思想的三大核心: 1.自然人教育思想: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协调发展、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2.道德教育思想: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与与其政治哲学是密切相关的。他主张通过社会契约建立一个社会秩序良好的国家,这一切前提是培养良好品质的公民。 3.自由公民教育思想:主张国家主权至上,国家主权体现人们的意志。 “自由”是卢梭思想的核心概念。卢梭所强调的是一种理性的自由,并不是有欲望所主导的。他高度看重自由,呐喊出“人是生而自由的”时代强音。卢梭认为自由乃是人性的一个部分,他说:“放弃自由,就是放弃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己的义务。”卢梭把人的自由抬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卢梭认为教育是要培养忠诚的爱国者,爱国教育应从一个人诞生的时候开始,他主张从儿童能够阅读开始就看关于本国知识的书籍,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理解国家的物产,省区以及城市,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个国家,学习本国历史法规,

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业务处理规定

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业务处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业务处理,进一步落实银行账户实名制,促进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和反洗钱工作开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业务处理规定(试行)〉及〈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关于切实做好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存量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及代理人公民身份信息真实性核实工作的通知》等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以下简称联网核查),是指通过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联网核查系统)核对或查询相关个人的公民身份信息,以验证相关个人的居民身份证(以下简称身份证)所记载的姓名、公民身份号码、照片及发证机关等信息真实性的行为。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三条联网核查的方式: (一)在核心业务系统使用相关交易进行联网核查; (二)直接登录联网核查系统进行联网核查; (三)通过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或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系统链接登录联网核查系统进行联网核查。 第四条联网核查的业务范围: 在办理以下银行业务时,如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规定需要核对相关个人出示的身份证,则应进行联网核查: (一)银行账户业务: 1、建立客户信息或修改重要客户信息(包括变更姓名或名称、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种类、身份证件号码、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授权代理人等)。 2、开立或变更单位银行结算账户。 3、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包括开立信用卡账户、理财账户、基金账户、代发工资账户等)。 4、开立个人储蓄账户(对于使用一本通的个人存款账户,只需在开立一本通账户时进行联网核查)等。

浅谈公民教育的发展-最新教育资料

浅谈公民教育的发展 一、公民教育的概念界定 (一)公民概念的梳理 公民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 公民”这一概念不仅历史渊源较长,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社 会条件下,被赋予了不尽相同的含义。 公民概念最早产生于古代希腊,古希腊的“公民”(polites) 一词来源于“城邦”(polis),原意是“属于城邦的人”。公 民是“参加司法实务和职权机构的人”,是城邦中的少数。 拥有参政权,对国家、社会的形成承担公共作用和责任,这一 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概念形成于15世纪前后。现代意义上的公民 概念,已完全超越了其最初的内涵,现在意义上的公民是指: 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 等公共事务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二)现代公民教育的概念界定 由于研究者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界定的公民教育概念

也自然不同。但根据概念形成基本的逻辑要求,我们认为公民教育概念中应包括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第一点,要明确公民教育的主体。第二点,要确定公民教育的目标。第三点,要区分公民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第四点,要表明公民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位置。第五点,要说明公民教育与公民教育课程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公民教育概念表述为:是社会通过培养使公民成为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责权主体,成为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有效成员的过程。公民教育具有基础教育、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性质。 (三)公民教育的目标 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公民教育实践所要达到的目的。公民教育体系是其教育实践的基本框架。公民教育目标的确立和体系的建构,是公民教育实践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 一般认为,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的权责意识,使其具备思考个人与家庭、集体、社会、国家乃至世界关系的能力,培养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态度、实践能力和价值观念,使其在实践中成为权责主体的有效公民。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关键词:公民权利公民义务国家利益 [例题]2007年,国家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对铜冶炼、煤炭、水泥、电石等11个行业进行结构调整,遏制高耗能产业投资过快增长,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等带来的严重影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2007年9月16日开始,为期一周的“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宣传活动在全国掀起绿色出行“风暴”。据测算,开展“无车日”活动一天,仅民用轿车即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城市污染排放总量约90%,也减少了交通事故对人们的伤害。 结合材料,从国家与公民关系的角度,说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家和公民负有的重要责任。 [参考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我国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的。②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有关部门应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对人民负责,担负起经济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积极促进节能减排工作。③在我国,国家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既维护了自身的利益,也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公民应自觉履行义务,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活动。 [解题思路]第一,要抓住题目的知识要求,即“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以这个知识为依托进行分析。第二,分析的问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家和公民负有的重要责任”,也就是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家履行职责要求对人民负责,公民所履行的责任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整个国家。第三,答题的基本思路是,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国家行使职能与公民履行义务是这一关系的要求——国家和公民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具体责任。这一思路有明显的“三段论”色彩。 [考点解析]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1.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反映在法律上,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1)从公民的权利来看:第一,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具体表现在:国家权力机关由公民选举的人民代表组成;公民对人民代表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监督权;公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二,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具体表现在: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政治自由和监督权。国家保证人民的主人地位,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从公民的义务来看: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第一,我们的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国家,国家利益实际上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 第二,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因此,公民应该在这些方面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2.我国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关系具体要求是: 第一,从国家方面看,国家要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和其他权利。其主要表现在: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公民权利,制裁惩罚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 第二,从公民方面看,我国公民应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第三,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应坚持以下三原则,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

公民与公民教育

公民与公民教育辨析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高德胜李松梅 近年来,公民教育又成了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之一,但对公民涵义的理解还存在诸多歧义,导致对要进行哪种公民教育并不明确。实际上,对公民起码可作民主公民、国民、公共人三种理解,相应的就有民主公民教育、国民教育、公共人培养等三种公民教育形态。既然如此,就不能笼统地倡导公民教育,而应有一个清醒的选择,并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独特道路。 近些年来,公民教育的呼声此起彼伏,表现在政府文件予以认可,学者研究给予论证,学校实践加以探索。但仔细斟酌,各人所用,词虽一个,所指却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公民概念,在我国没有文化传统根基,是一个地道的西方舶来语。即使在来源处的西方,“公民”这一词汇的歧义也很多,比如用词上“civic”与“civil”的细微差异,已经透露出理论渊源、背景、立场和价值预设的不同,而我们则一概以“公民”转译,恰好淹没了这种微妙而重要的差异。因此,在呼吁、倡导公民教育之前,很有必要静下心来想想:你说的公民是什么含义?你要进行的是哪种公民教育? 一、何谓公民? 诚如舒克所说,当代学术研究领域和教育实践领域对“公民”一词的使用非常宽泛,“差不多将它当作了一个空的容器,使用者们可以随意往里灌注他们自己的社会和政治理念”。[1]但仔细琢磨,无论里面装了什么理念,都脱不了政治权利人、国民资格、社会之公共人等三种模型。也就是说,我们起码可以区分出在三种不同意义上的公民概念。 1.民主公民 公民思想与实践的源头在古希腊。如果一个人只能臣服于他人或外在的机构,那他就是一个被统治的臣民;反之,一个人只是使别人臣服,那他就是统治者。这两种人其实都不是公民。只有在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亚里士多德语)时,他才是公民。因此,公民最古老的意义,其实就是政治上的自我治理。虽然经过历史的风尘,公民概念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不同时代的“颜色”,但这一核心意义仍然存在。正如史密斯所说,无论公民概念附丽再多其他因素,其核心意义依然是指在一个某种形式的民主政体下有权以某种方式参与政治的人。[2]只不过,“政治上的自我治理”已经转化为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体制及对这一体制的影响与参与。 因此,理解这一意义上的公民概念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统治(政治)的体制(公民产生、生存的政治条件),一个是参与这种体制的权利。克罗斯利认为,“公民身份仅存在于具有分化的、合理的政治体制的社会中”,[3]而这样的政治体制,在很多人那里,不言而喻就是指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多党竞争、司法独立、言论自由等制度。公民(参与)政治权利包括主动的影响政治运行的权利和免受政治压迫的权利。前者包括诸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组织参与政党、集会等,后者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以及批评、反对政治决策等权利。马歇尔将这两项权利区别开来,将主动参与政治的权利视为“政治的要素”,将免受政治压迫的权利视为“公民的要素”(civil element),[4]影响甚广,实际上,这些要素反映的都是公民的政治权利。斯金纳认为,个人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能力(power)采取行动,一是不存在依附、不存在干涉、能够自我实现,[5]说法不同,其实表达的

第二节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第二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第二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联系实际说明,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日益广泛,并得以贯彻。 【教学重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学难点】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导入新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关于国家机构的基本知识,国家机

构是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国家的活动虽然是一定阶级意志的体现与维护,但任何国家的活动都必须有本国公民参与,国家与公民之间要形成一定的法律关系,那么,国家与公民之间,形成怎样的关系? 从法律上说,国家对公民应实施哪些责任?公民对国家应履行哪些义务?这是本节我们将要研究的问题。 法治的进程,就是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和逐步确实法律权威的过程。法律没有完全赋予公民应有的权利,不是好法律;法律的规定没有完全被落实,算不上法治。所以,作为公民,不仅要努力争取应有的合法权利,同时也要学会充分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公民们必须明白:法律赋予公民权利的规定如果成了空,既是公民的悲哀,也是法律的悲哀;“用足”自己的权利,不仅可以实现个人的愿望,同时也能促进法治的进程。 事实证明,法律规定的那些公民权利并不是纸上空。如果法律没有赋予公民应有的权利,那是法律的问题;而如果法律赋予了公民某项权利而公民不去行使,那首先是公民自己的问题。尽管法律上有了规定并不等于马上就能落实,但公民的尝试和争取是落实权利的前提。这就需要公民首先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利,同时还要有行使权利的勇气。

一、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板书) 请同学们一起研究和讨论二组概念:公民与人民;权力与权利。 公民的含义。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见,国籍是一个人作为某一个国家公民的资格。公民在有的国家也称为国民。 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民是个法律概念。一个人取得了某一国家的国籍,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他就可以享有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如果他侨居在国外,他也受所属国家外交机构的保护。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人民的范围不包括敌人在内。使用人民这个概念,便于在政治上划分敌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有不同的内容。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其中,人民占绝大多数,专政对象只占极少数。被专政的敌人虽然也包括在公民范围之内,但并不能享有人民的全部基本权利,也不能履行人民的某些义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