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版)

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版)

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版)
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液化石油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efied petroleum gas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代码:

产品推荐用途: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亦用作乙烯或制氢原料、化工原料。

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底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造成低温,引起皮肤冻伤。

环境危害:是空气污染物质。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液态气体。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1、密闭操作,注意通风。防止皮肤接触。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

2、避免接触眼睛、皮肤。

3、避免吸入气体。

4、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5、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护服,戴劳保手套。

6、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

7、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8、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事故响应:

1、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2、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换不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就医。

3、眼睛接触:不适用。

4、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5、食入:不适用。

安全储存: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2、远离火种、热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3、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

4、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废弃处置: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危险组分浓度 CAS No

丙烷 67.3% 74-98-6

丁烷 28.1% 106-97-8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换不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就医。

眼睛接触:不适用。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不适用。

接触该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对健康的影响:本品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造成低温,引起皮肤冻伤。

对施救者的忠告: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

及时的医疗护理和特殊的治疗:及时输氧或包扎接触部位。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灾扑灭。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特别危险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底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特殊灭火方法:无

保护消防人员的防护装备: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清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

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环境保护措施:使用合适的防扩散措施,以免污染环境。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可以用锅炉车或蒸汽带对准泄漏点送气,用来冲散可燃气体;用中倍数泡沫或干粉覆盖泄漏的液相,减少液化气蒸发;用喷雾水(或强制通风)转移蒸气云飘逸的方向,使其在安全地方扩散掉。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远离着火源,防止发生爆炸。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PC-TWA:100mg/m3;PC-STEL:150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生物限值:无资料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方法:推荐使用可减少危险接触的工程方法进行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工艺条件,泄漏检测以及其他过程修改,生产过程密闭操作,装置区通风充足,足以控制气体浓度。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特殊防护措施: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和携带火种(打火机、手机等)以及接打手机。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气味:特殊臭味

pH值: 无资料熔点/凝固点 (℃): -176.6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40~-0.5 闪点(℃):-82

爆炸下限[%(V/V)]: 1.94 爆炸上限[%(V/V)]: 9.11

蒸汽压(KPa):无资料蒸气密度(空气=1):1.6~2.1 相对密度 (水=1): 0.5~0.6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辛醇/水分配系数:2.36-2.89 自燃温度(℃):380

分解温度(℃):无资料气温阈值:无资料

蒸汽速率:无资料易燃性: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在正常环境温度下储存和使用,本品稳定。

危险反应: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底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应避免条件:避免容器受热、光照、碰撞。

不相容的物质:氧化剂、卤素等。

危险的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预期用途: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亦用作乙烯或制氢原料、化工原料

可预见的错误用途: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LD50:19000ppm立即致死。若气体浓度过高,会引起窒息,液体会引起皮肤及眼睛冻伤。LC50:658g/m3/4hr(大鼠,吸入),680 g/m3/2hr (老鼠,吸入)

皮肤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生殖毒性: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

吸入危害:吸入有毒,有麻醉作用

毒代动力学、代谢和分布信息: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该物质对空气有污染。

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残余废弃物: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或以掩埋法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废弃注意事项:防止废弃物与身体器官接触,若可能回收容器或在经认可的掩埋场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1075

联合国运输名称:液化石油气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2.1

包装标志:易燃气体

包装类别:无资料

包装方法: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海洋污染物(是/否):是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

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标准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对本化学品的管理,本说明书按照下列法规、标准编制: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5号)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 16483-200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 15258-2009)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GB 20576~GB20599、GB 20601、GB206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提示:运输方、购买使用方等下游用户应注意遵守当地的使用、废弃处置法规,按规定使用、处置。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其他说明:本SDS按照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 16483-2008)编制;由于目前国家尚未颁布化学品GHS分类目录,本SDS中化学品的GHS分类是企业根据国家标准《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系列标准(GB 20576~20602-2006,不包括GB 20600-2006)自行进行的分类,待国家化学品GHS分类目录颁布后再进行相应调整。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样本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 书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理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盐酸化学品俗名:氢氯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hydrochloric acid 英文名称:

chlorohydric acid 技术说明书编码:995 CAS No.: 7647-01-0 生产企业名称:地址: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CAS No. 含量 盐酸7647-01-0 3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 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 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 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 症及皮肤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 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能够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版)

修订日期:2013-7-1生效日期:2013-7 -1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液化石油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efiedpetroleumgas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代码: 产品推荐用途: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亦用作乙烯或制氢原料、化工原料。 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底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造成低温,引起皮肤冻伤。 第1页共10页

修订日期:2013-7-1生效日期:2013-7 -1环境危害:是空气污染物质。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 (类别1);加压气体–液态气体。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1、密闭操作,注意通风。防止皮肤接触。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 2、避免接触眼睛、皮肤。 3、避免吸入气体。 4、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5、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护服,戴劳保手套。 6、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 7、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8、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事故响应: 第2页共10页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

亚硝酸钠安全技术说明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山东海化华龙硝铵有限公司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03) 亚 硝 酸 钠 山东海化华龙硝铵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七月 亚硝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03)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硝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nitrite 企业名称:山东海化华龙硝铵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符山镇 邮编:261055 电子邮件地址:

传真号码:(0536)8119922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号:03 产品推荐用途:生产染料、和其它;的染色和;;作实验室中的抗剂;作金属涂层中的添加剂;生产。它的10%水溶液也被用于。 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特性:助燃、具氧化性。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爆炸,并放出可燃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发生爆炸。加热或与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周围血管,形成高血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发现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环境危害:无资料 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

于类别3的氧化性固体、急性毒性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3、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眼睛刺激性类别2B的物质。 标签要素 警示词:警告。 象形图: 危险信息:氧化剂,可加剧燃烧;吞咽会中毒(经口);引起皮肤轻微刺激;引起眼睛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有机物、可燃物、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倒净的包装袋内可能残留有害物。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吸烟。泄漏物禁止排入环境。 应急响应: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

亚硝基铁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硝基铁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硝普钠 化学品俗名:亚硝基铁氰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nitroprusside;sodium nitroprussiate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 CAS No.: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前苏联MAC(mg/m3): TLVTN: TLVWN: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手防护: 其他防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其二水化合物为鲜红色透明晶体。 pH: 熔点(℃): 相对密度(水=1):1.72 沸点(℃):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分子式: 分子量: 主要成分: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爆炸上限%(V/V): 引燃温度(℃): 爆炸下限%(V/V): 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醇。 主要用途:用作化学试剂,供测定酮、醛、碱金属硫化物、锌、二氧化硫等,也用于色 谱分析。可适用于高血压危重患者,并可在各种外科手术麻醉时,用其产生 控制性低血压。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得患者亦有一定的疗效。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工业盐安全技术说明书

编号:MSDS-020产品名称:氯化钠 产品用途: 一、化学品 化学品中文名称:氯化钠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工业盐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chloride 二、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氯化钠 CAS No. 7647-14-5 分子量:58.44 分子式:NaCl 三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 危害:大量食入会有反胃,呕吐症状。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五、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器。 六、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采用安全的方法将泄漏物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根据化学品性质进一步处置。清理污染区,洗液排入废水处理池。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无特殊要求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八、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化学品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及时换洗工作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九、理化特性

版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2016-2 SDS编号:LBPC-M-003产品名称:液化石油气版本:LBPC-M(2)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液化石油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efied petroleum gas 企业名称:日照岚桥港口石化有限公司 ; 地址: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潘家村西首 邮编:276808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LBPC-M-003 | 产品推荐用途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制氢原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等,也可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或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点火源会着火回燃。健康危害: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液化气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咳嗽、食欲减退、乏力、失眠等;重者失去知觉、小便失禁、呼吸变浅变慢。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可对水体、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2,吸入危害-4,皮肤腐蚀/刺激-3,水生环境危害-4。

【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液体。吸入有害,皮肤接触有害,对水生生物有害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工作场所严禁烟火,应远离热源、火花、明火。采取防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装置,防止静电的积聚。使用防爆电机、通风、照明等设备,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操作现场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预防措施:生产、储存、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车间及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建议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储罐等设置紧急切断装置。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

亚硝酸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硝酸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硝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nitrit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597 CAS No.:7632-00-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

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碘酸钠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五)碘酸钠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碘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iodate 技术说明书编码:518 CAS No.:7681-55-2 分子式:NaIO3 分子量:197.9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碘酸钠 7681-55-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眼睛、上呼吸道、粘膜和皮肤有刺激性。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能与铝、砷、铜、碳、金属硫化物、有机物、磷、硒、硫剧烈反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碘化氢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砂土。在火场中与可燃物混合会爆炸,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包装密封。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氯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技术说明 书 MSDS)

氯化钠

第一部分 成分 /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氯化钠 化 学品分子式: NaCl 分子量: 58.44 第二部分 有害物成分 氯化钠 含量 1 0 0 % CAS 号 7647-14- 5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 别: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无资料。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 几乎不燃。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 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感到不适, 食大量入: 10 分 钟。 如感不适,就 医。 消防措施 几乎不燃。 第五部分 危险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及 灭火剂: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器。 灭火注 意事项:防止化学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环境保护措施: 化学品未经处理不允许向环境排放。 清洁 /吸收措施: 采用安全的方法将 泄漏物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品性质进一步处置。清理污染 区,洗液排入废水处理池。 根据化学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 项:无特殊要求。 储存注意事项:干 燥,密封。按常温储存。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 MAC(mg/m3) :无资料。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 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 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 护。

身体防护:穿防化学品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第九 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固体 熔点 沸点 :1461 (1013 hPa) 密度: 2.17 g/cm3(20 °C) 燃点 爆炸限度: 下限:无资料 热分解: > 500 °C 溶解性:水 358 g/l (20 °C) 乙醇 0.51 g/l (25 ° C)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条件: 禁忌物:碱性金属 危险分解产物:无资料 聚合危害:不能发生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oral, rat): 3000 mg/kg. LD50 (dermal, rabbit): >10000 mg/kg. 其他资料: 吸入后:无中毒症状。 皮肤接触后:轻微刺激 眼接触后:轻微刺激物料 食入大量后:反胃,呕吐 小心处理产品不会出现产生危害。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效应:鱼毒性: P.promelas LC50: 7650 mg/l /96 h; L.macrochirus LC50: 9675 mg/l /96 h ( 在硬水中 ) 水蚤毒性:水蚤 magna EC50: 1000 mg/l /48 h. 其他生态数据:小心处理产品不会出现生态问题。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方法: 对化学品残存物的处置没有统一的国家法规。 化学残存物一般作特殊废物。 处置 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我们建议您联系相关机构或认可的废物处置公司, 他们会 建议您如何处置特殊废物。 包装: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用外理污染物一样的 方法来处理污染的包装。 如果没有特别规定, 末污染的包装可作家庭废物对待或再循环使用。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 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 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 不倒塌、 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 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 年 2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 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 [1992] 677 号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 劳部发 423 号 )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 规定。 pH 值: 4.5-7.0 (100 g/l H2O , 20 °C) :801 休积密度: ~ 1140 kg/m3 :无资料 闪点:无资料 上限:无资料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氰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 sodium cyanide 企业名称: 此处填写贵公司名称 企业地址: 此处填写贵公司地址 传真: 此处填写贵公司传真 联系电话: 此处填写贵公司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此处填写贵公司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可能腐蚀金属。吞咽致命。皮肤接触致命。吸入致命。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GHS危险性类别: 金属腐蚀物类别 1 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1 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 1 急性吸入毒性类别 1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 1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 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性说明: H290 可能腐蚀金属。 H300 吞咽致命。 H310 皮肤接触致命。 H330 吸入致命。 H372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H40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34 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2 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84 [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 戴呼吸防护装置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P390 吸收溢出物,防止材料损坏。 ?P301+P310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21 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P330 漱口。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61+P364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20 紧急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P314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P391 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 ?P406 贮存于抗腐蚀带抗腐蚀衬里的容器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P403+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 可能腐蚀金属。 健康危害: 吞咽致命。皮肤接触致命。吸入致命。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环境危害: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盐酸

产品名称:盐酸 第2部分 危险性概述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按照 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 编制日期:2019年9月10日 SDS 编号:2019 版本:1.1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盐酸 化学品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 编: 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染料、 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 紧急情况概述: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 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对环境有害。 GHS 危险性类别: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一次接触可能至呼吸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有毒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 避免吸入粉尘或烟雾。 ——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事故响应 ——食入:漱口,不要催吐。 ――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水冲洗皮肤、淋浴。污染的衣服须洗净后方可重新使用。 ――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眼睛接触:用水细心地冲洗数分钟。如带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 则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禁止排入环境。。 ?安全储存: ---- 上锁保管。 ?废弃处置: ――本品、容器的处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执行。

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液化石油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efied petroleum gas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代码: 产品推荐用途: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亦用作乙烯或制氢原料、化工原料。 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底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造成低温,引起皮肤冻伤。

环境危害:是空气污染物质。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液态气体。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1、密闭操作,注意通风。防止皮肤接触。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 2、避免接触眼睛、皮肤。 3、避免吸入气体。 4、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5、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护服,戴劳保手套。 6、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 7、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8、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事故响应:

剧毒品从业人员上岗证培训考试题库

义乌市剧毒品从业人员上岗证培训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 1、劳动防护用品应由从业人员自行购买。(错) 2、国家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 3、职业病防治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对) 4、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用人单位可以适当收取保管费用。(错) 5、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对) 6、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经营销售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经营销售危险化学品。(对) 7、可以通过铁路、公路、内湖、内河进行剧毒化学品的运输。(错) 8、有毒化学品致死量越大,其毒性越大。(错) 9、安全技术说明书采用“一个品种一卡”的方式编写,同类物的技术说明书可替代使用。(错) 1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泄漏应急处理内容包括化学品泄漏后现场可采用的简单有效的应急措施、注意事项和消除方法,包括:应急行动、应急人员、环保措施、消除方法等。(对) 11、遇酸碱能分解、燃烧、爆炸的物质要严禁与酸碱接触。(对) 12、灭火用的泡沫是一种体积细小、表面补液体围成的气泡群,主要用于扑救固体、易燃液体火灾。(错) 13、干粉灭火剂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和少量的防潮剂硬脂酸镁及滑石粉等组成。(对) 14、氧化反应接触器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内部填装有催化剂。一般多采用卧式,因为这种形式催化剂装卸方便,而且安全。(错) 15、触电事故是电流的能量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按照能量施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击和电伤。(错) 16、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造成的伤害。(对) 17、触电事故按造成事故的原因来分,可分为直接接触触电和间接触电事故。(错) 18、防爆电气选型应根据运行安全、维修便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等原则,进行综合分析、科学选定。(对) 19、带电灭火不可使用普通直流水枪和泡沫灭火器,以防扑救人员触电。(对) 20、扑救带电电气设备的火灾时,应该注意现场周围可能存在着较高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对) 21、接地主要用来消除导电体上的静电,不宜用来消除绝缘体上的静电。(对) 22、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电流效应对人体造成的局部伤害,包括电弧烧伤、烫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眼等不同形式的伤害。(错) 23、电击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局部伤害。(错) 24、遇水燃烧物品及有毒物品,可用小型帆船、小木船和水泥船运输。(错)

最新版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范文

最新版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 -2 SDS编号:LBPC-M-003 产品名称:液化石油气版本:LBPC-M(2)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液化石油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efied petroleum gas 企业名称:日照岚桥港口石化有限公司 地址: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潘家村西首 邮编: 276808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LBPC-M-003 产品推荐用途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制氢原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等,也可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或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点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液化气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昏、头

痛、咳嗽、食欲减退、乏力、失眠等;重者失去知觉、小便失禁、呼吸变浅变慢。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可对水体、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2,吸入危害-4,皮肤腐蚀/刺激-3,水生环境危害-4。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液体。吸入有害,皮肤接触有害,对水生生物有害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工作场所严禁烟火,应远离热源、火花、明火。采取防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装置,防止静电的积聚。使用防爆电机、通风、照明等设备,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操作现场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预防措施:生产、储存、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车间及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建议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储罐等设置紧急切断装置。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生产、储存

氯化钠(盐)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氯化钠

第一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氯化钠 化学品分子式:NaCl 分子量:58.44 第二部分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号 氯化钠 1 0 0 % 7647-14-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无资料。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几乎不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感到不适, 食大量入:如感不适,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几乎不燃。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器。 灭火注意事项:防止化学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环境保护措施:化学品未经处理不允许向环境排放。 清洁/吸收措施:采用安全的方法将泄漏物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根据化学品性质进一步处置。清理污染区,洗液排入废水处理池。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无特殊要求。 储存注意事项:干燥,密封。按常温储存。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g/m3):无资料。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化学品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固体 pH值:4.5-7.0 (100 g/l H2O,20 °C) 熔点:801 休积密度:~ 1140 kg/m3 沸点:1461 (1013 hPa) 密度: 2.17 g/cm3(20 °C) 燃点:无资料闪点:无资料 爆炸限度:上限:无资料 下限:无资料 热分解:> 500 °C 溶解性:水358 g/l (20 °C) 乙醇0.51 g/l (25 °C)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条件: 禁忌物:碱性金属 危险分解产物:无资料 聚合危害:不能发生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 (oral, rat): 3000 mg/kg. LD50 (dermal, rabbit): >10000 mg/kg. 其他资料: 吸入后:无中毒症状。 皮肤接触后:轻微刺激 眼接触后:轻微刺激物料 食入大量后:反胃,呕吐 小心处理产品不会出现产生危害。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效应:鱼毒性:P.promelas LC50: 7650 mg/l /96 h; L.macrochirus LC50: 9675 mg/l /96 h (在硬水中) 水蚤毒性:水蚤magna EC50: 1000 mg/l /48 h. 其他生态数据:小心处理产品不会出现生态问题。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方法:对化学品残存物的处置没有统一的国家法规。化学残存物一般作特殊废物。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我们建议您联系相关机构或认可的废物处置公司,他们会建议您如何处置特殊废物。包装: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外理污染物一样的方法来处理污染的包装。如果没有特别规定,末污染的包装可作家庭废物对待或再循环使用。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版

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液化石油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efied petroleum gas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代码: 产品推荐用途: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亦用作乙烯或制氢原料、化工原料。 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底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

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造成低温,引起皮肤冻伤。 环境危害:是空气污染物质。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液态气体。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1、密闭操作,注意通风。防止皮肤接触。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 2、避免接触眼睛、皮肤。 3、避免吸入气体。 4、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5、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护服,戴劳保手套。 6、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 7、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8、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事故响应: 1、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2、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换不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就医。 3、眼睛接触:不适用。 4、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 难, 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5、食入:不适用。 安全储存: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2、远离火种、热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3、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 4、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废弃处理:处理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2018

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氰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yanid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传真: 联系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提炼金、银等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染料等有机合成工业。: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不燃。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2013),该产品属于急性毒性-经口,类别2急性毒性-经皮,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A生殖毒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吞咽致命、皮肤接触致命、怀疑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气体、烟雾、蒸汽、喷雾;避免接触眼睛、皮肤或衣服;操作后彻底清洗;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禁止排入环境。事故响应: 食入: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水和水轻轻地清洗。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立即脱去所有被污染的衣服。被污染的衣服须经洗净后方可重新使用。如发生皮肤刺激,就医。 如眼镜接触:用水细心地冲洗数分钟。如带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则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如果眼睛刺激持续:就医。 如果接触或有担心,就医。如感觉不适,就医。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 CAS No.: 71-55-6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1,1-三氯乙烷≥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0 TLVTN: 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 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一级≥95.0%; 二级≥91.0%; 三级≥90.0%。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pH: 熔点(℃): -32.5 沸点(℃): 7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