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数学 奥数讲座 时间的认识(上)

二年级数学 奥数讲座 时间的认识(上)

二年级数学 奥数讲座 时间的认识(上)
二年级数学 奥数讲座 时间的认识(上)

二年级时间的认识(上)

张萌的生活习惯好,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学习、锻炼和休息。

计算时间的工具是钟表。

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和12个数码。短针叫做时针,长针叫做分针,另有一个细长针叫做秒针。

钟表的圆周被12个数码分成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5个相等的小格。这样,钟面上的圆周共分成了60个相等的小格。

时针走1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个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个小格是1秒。

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

当时针走过一个数字时,分针就走了一圈。于是:

当分针走一小格时,秒针就走一圈。于是:

通常15分钟叫做一刻钟。于是:

这样认识钟表:

当分针指着12的时候,时针指着数码几就是几点钟。

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点。再看分钟从数12起,顺时针走过多少小格就是几点零多少分。

4点45分又叫做4点3刻(因为1刻=15分钟,45分钟里有3个15分钟。)

12点15分钟又叫做12点1刻。

9点30分钟又叫做9点半。

例1 写出每个钟表盘上所指的时间。

解:图3-5中各钟表盘上所指的时间分别是:

(1)1点;(2)5点;(3)12点;

(4)3点45分;(5)12点30分;(6)6点。

例2 你能看出图3-6中各种钟表盘上所指的时间吗?解:图3-6中各种钟表盘上所指的时间分别是:(1)10点30分或10点半;

(2)5点15分或5点1刻;

(3)7点45分或7点3刻;

(4)12点35分20秒;

(5)11点50分15秒;

(6)2点25分45秒。

(完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奥数题精选

二年级奥数题姓名:

1.一道除法题,除数是9,龙龙把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看颠倒了,结果商是7。这道题正确的商应该是几? 2. 小明在计算一道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35看成了53,结果得到的商是6,余数是5。正确的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3.小丽从第一棵树跑到第9棵树,一共跑了48米。每相邻的两棵树之间平均相距多少米? 4.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64÷8=8,12-8=4 综合算式: (2)36+9=45,45÷9=5 综合算式: 5.想一想,每个□里应填什么数? (1)8×□-40=16 □=() (2)78-(□+21)=0 □=() 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一个数加上8,乘以8,减去8,除以8,结果还是8。求这个数。 8.把写着1到100,这100个号码的牌子,像下面这样一次分给四个人,你知道73号牌子会落在谁的手里吗? 9.大雷、二雷、小雷去称体重,大雷和小雷一起称是50千克,小雷和二雷一起称是49千克,三个人一起称是76千克。小雷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0.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按照这样的方式,在100天内打鱼的天数是多少天? 11.81位同学排成9行9列的方阵表演体操,小红的方阵中,正左边有2个同学,正前方有3个同学。这时整个方阵的同学向右转,则小红的正前方有几个同学,正右边有几个同学?

12.有一个老妈妈,她有三个男孩,每个男孩又都有一个妹妹,问这一家共有几口人? 13.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小玲和小军的成绩加起来是195分,小玲和小方的成绩加起来是198分,小军和小方的成绩加起来是193分。问他们三人各得多少分? 14.20只小动物排一排,从左往右数第16只是小兔,从右往左数第10只是小鹿。求从小鹿数到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15.两个父亲和两个儿子一起上山捕猎,每人都捉到一只野兔。拿回去数一数一共有兔3只。为什么? 16.下面的方框里应该画几个白球和几个黑球?应该怎样排列?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 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24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第24讲和倍应用题 小学数学中有各种各样的应用题。根据它们的结构形式和数量关系,形成了一些用特定方法解答的典型应用题。比如,和倍应用题、差倍应用题、和差应用题等等。 和倍应用题的基本“数学格式”是: 已知大、小二数的“和”,又知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求大、小二数各是多少。 上面的问题中有“和”,有“倍数”,所以叫做和倍应用题。为了清楚地表示和倍问题中大、小二数的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如下: 从线段图知,“和”是小数的(倍数+1)倍,所以, 小数=和÷(倍数+1)。 上式称为和倍公式。由此得到 大数=和-小数, 或大数=小数×倍数。 例如,大、小二数的和是265,大数是小数的4倍,则 小数=265÷(4+1)=53, 大数=265-53=212或53×4=212。 例1甲、乙两仓库共存粮264吨,甲仓库存粮是乙仓库存粮的10倍。甲、乙两仓库各存粮多少吨? 分析:把甲仓库存粮数看成“大数”,乙仓库存粮数看成“小数”,此例则是典型的和倍应用题。根据和倍公式即可求解。

解:乙仓库存粮 264÷(10+1)=24(吨),甲仓库存粮 264-24=240(吨), 或 24×10=240(吨)。 答:乙仓库存粮24吨,甲仓库存粮240吨。 例2甲、乙两辆汽车在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甲、乙两辆汽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分析: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所以“1倍”数是乙车的速度。现只需知道甲、乙汽车的速度和,就可用“和倍公式”了。由题意知两辆车 2时共行 360千米,故1时共行 360÷2=180(千米),这就是两辆车的速度和。 解:乙车的速度为 (360÷2)÷(2+1)= 60(千米/时), 甲车的速度为 60×2=20(千米/时),或180-60=120(千米/时)。 答:甲车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时行60千米。 从上面两道例题看出,用“和倍公式”的关键是确定“1倍”数(即小数)是谁,“和”是谁。例1、例2的“1倍”数与“和”极为明显,其中例2中虽未直接给出“和”,但也很容易求出。下面我们讲几个“1倍”数不太明显的例子。 例3甲队有45人,乙队有75人。甲队要调入乙队多少人,乙队人数才是甲队人数的3倍? 分析:容易求得“二数之和”为 45+75=120(人)。如果从“乙队人数才是甲队人数的3倍”推出“1倍”数(即小数)是“甲队人数”那就错了,从75不是45的3倍也知是错的。这个“1倍”数是谁?根据题意,应是调动后甲队的剩余人数。倍数关系也是调动后的人数关系,即“调入人后的乙队人数”是“调走人后甲队剩余的人数”的3倍。由此画出线段图如下: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奥数题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奥数题 1、找一找前面几个数的排列规律,并填出括号里的数. (1)1,2,4,7,(),(),() (2)1,27,3,26,5,25,(),() 2、校庆要摆花,一共摆了5排花,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盆,最后一排有10盆,问一共摆了()盆花? 3、20个和尚分20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分3个馒头,小和尚3人分1个馒头,恰好分完.问大和尚、小和尚各()人? 4、一只猫吃一只老鼠,用5分钟吃完;5只猫同时吃5只同样大小的老鼠,要()分钟吃完? 5、"六一"儿童节,妈妈给小华、小明、小刚买了3种不同的礼品,分别是:魔方、智力拼图、洋娃娃。现在知道小刚拿的不是智力拼图,小明拿的不是洋娃娃,也不是智力拼图,想一想,他们每人拿的是什么礼物? 6、老奶奶家养了20只鸡,分别装在5个笼子里,每只笼子里鸡的只数都不相同。老奶奶是怎样把20只鸡装进5只笼子的呢?

7、明明写作业,写语文作业用去规定时间的一半,写数学作业用去剩下时间的一半,最后剩5分钟读书,明明完成全部作业一共用多长时间? 8、学校小会议室,第一排有4个座位,以后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18个座位,这个会议室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一、填空题。 1、把7、8、9、10、11、12填在下面括号里,使等式成立。()+()=()+()=()+() 2、妈妈买来一些糖,比10多,比20少。把它们平均分,分的份数和每一份的个数同样多。妈妈买来()粒糖。 3、有100名运动员参加长跑比赛,他们身上贴有1~100不同的。在上数字“6”共出现()次。 4、29支笔,每个小朋友分3支,还剩2支,分给了()个小朋友。 5、小路上栽了一排树,每两棵之间距离是8米,从第一棵到第八棵树的距离是()米。 6、有9个形状相同的乒乓球,其中有一个次品重量轻一点,用一架天平最少称()次能把次品找出来。 7、爸爸买了一些苹果,吃了7个,剩下的是吃了的2倍,爸爸买了( )个苹果。

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精选

第一讲观察法 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 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适于二年级程度) 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解:观察6、16、26这三个数可发现,6、16、26的排列规律是:16比6大10,26比16大10,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10。 观察9、18、27这三个数可发现,9、18、27的排列规律是:18比9大9,27比18大9,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9。 观察80、73、66这三个数可发现,80、73、66的排列规律是:73比80小7,66比73小7,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小7。 这样可得到本题的答案是: 6、16、26、36、46、56、66。 9、18、27、36、45、54、63。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17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操作问题 所谓操作问题,实际上是对某个事物按一定要求进行的一种变换,这种变换可以具体执行。例如,对任意一个自然数,是奇数就加1,是偶数就除以2。这就是一次操作,是可以具体执行的。操作问题往往是求连续进行这种操作后可能得到的结果。 例1 对于任意一个自然数 n,当 n为奇数时,加上121;当n为偶数时,除以2。这算一次操作。现在对231连续进行这种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是否可能出现100?为什么? 讨论:同学们碰到这种题,可能会“具体操作”一下,得到 这个过程还可以继续下去,虽然一直没有得到100,但也不能肯定得不到100。当然,连续操作下去会发现,数字一旦重复出现后,这一过程就进入循环,这时就可以肯定不会出现100。因为这一过程很长,所以这不是好方法。 解:因为231和121都是11的倍数,2不是11的倍数,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数也应当是11的倍数。100不是11的倍数,所以不可能出现。 由例1看出,操作问题不要一味地去“操作”,而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窍门。 例2对任意两个不同的自然数,将其中较大的数换成这两数之差,称为一次变换。如对18和42可进行这样的连续变换: 18, 42—→ 18, 24—→ 18, 6—→ 12, 6—→ 6, 6。直到两数相同为止。问:对12345和54321进行这样的连续变换,最后得到的两个相同的数是几?

分析与解: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a,那么这两个数之差与这两个数中的任何一个的最大公约数也是a。因此在每次变换的过程中,所得两数的最大公约数始终不变,所以最后得到的两个相同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因为12345和54321的最大公约数是3,所以最后得到的两个相同的数是3。 注:这个变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两数最大公约数的辗转相除法。 例3右图是一个圆盘,中心轴固定在黑板上。开始时,圆盘上每个数字所对应的黑板处均写着0。然后转动圆盘,每次可以转动90°的任意整数倍,圆盘上的四个数将分别正对着黑板上写数的位置,将圆盘上的数加到黑板上对应位置的数上。问:经过若干次后,黑板上的四个数是否可能都是999? 解:不可能。因为每次加上的数之和是 1+2+3+4=10,所以黑板上的四个数之和永远是10的整数倍。 999×4=3996,不是10的倍数,所以黑板上的四个数不可都是999。 例4在左下图中,对任意相邻的上下或左右两格中的数字同时加1或减1,这算作一次操作。经过若干次操作后,左下图变为右下图。问:右下图中A格中的数字是几? 分析与解:每次操作都是在相邻的两格,我们将相邻的两格染上不同的颜色(见右图)。因为每次操作总是一个黑格与一个白格的数字同时加1或减1,所以所有黑格内的数字之和与所有白格内的数字之和的差保持不变。因为原题左图的这个差是13,所以原题右图的这个差也是13。由(A+12)-12=13解得 A=13。 例5 将1~10十个数随意排成一排。如果相邻两个数中,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那么就交换它们的位置。如此操作下去,直到前面的数都小于后面的数为止。当1~10十个数如下排列时,需交换多少次? 8,5,2,6,10,7,9,1,4,3。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奥数题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奥 数题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奥数题姓名: 1、1、找一找前面几个数的排列规律,并填出括号里的数. (1)1,2,4,7,(),(),() (2)1,27,3,26,5,25,(),() 1、校庆要摆花,一共摆了5排花,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盆,最后一排有10 盆,问一共摆了()盆花 2、20个和尚分20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分3个馒头,小和尚3人分1个馒头, 恰好分完.问大和尚、小和尚各()人 3、一只猫吃一只老鼠,用5分钟吃完;5只猫同时吃5只同样大小的老鼠, 要()分钟吃完 4、"六一"儿童节,妈妈给小华、小明、小刚买了3种不同的礼品,分别是:魔 方、智力拼图、洋娃娃。现在知道小刚拿的不是智力拼图,小明拿的不是洋娃娃,也不是智力拼图,想一想,他们每人拿的是什么礼物 5、老奶奶家养了20只鸡,分别装在5个笼子里,每只笼子里鸡的只数都不 相同。老奶奶是怎样吧20只鸡装进5只笼子的呢 6、明明写作业,写语文作业用去规定时间的一半,写数学作业用去剩下时间的 一半,最后剩5分钟读书,明明完成全部作业一共用多长时间 7、学校小会议室,第一排有4个座位,以后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18个座位,这个会议室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奥赛试题(二) 一、填空题。

1、把7、8、9、10、11、12填在下面括号里,使等式成立。 ()+()=()+()=()+() 2、妈妈买来一些糖,比10多,比20少。把它们平均分,分的份数和每一份的个数同样多。妈妈买来()粒糖。 3、有100名运动员参加长跑比赛,他们身上贴有1~100不同的号码。在号码上数字“6”共出现()次。 4、29支笔,每个小朋友分3支,还剩2支,分给了()个小朋友。 5、小路上栽了一排树,每两棵之间距离是8米,从第一棵到第八棵树的距离是()米。 6、有9个形状相同的乒乓球,其中有一个次品重量轻一点,用一架天平最少称()次能把次品找出来。 7、爸爸买了一些苹果,吃了7个,剩下的是吃了的2倍,爸爸买了( )个苹果。

(完整版)小学奥数数学公式集汇总

小学奥数知识总结手册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 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 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设定1头牛1天吃草量为1份。 (1)草每天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 (2)草的原有量=(牛头数-草每天的生长量)×吃的天数; (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一草每天的生长速度); (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每天的生长速度。 平均数 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基本算法: 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 ②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②

最新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图形的分割与拼接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 图形的分割与拼接 怎样把一个图形按照要求分割成若干部分?怎样把一个图形分割成若干部分后,再按要求拼接成另一个图形?这就是本讲要解决的问题。 例1请将一个任意三角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分析与解:本题要求分成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因此可以利用“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性质来分割。 方法一:将某一边等分成四份,连结各分点与顶点(见左下图)。 方法二:画出某一边的中线,然后将中线二等分,连结分点与另两个顶点(见右上图)。 方法三:找出三条边上的中点,然后如左下图所示连结。 方法四:将三条边上的中点两两连结(见右上图)。 前三种方法可以看成先将三角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然后分别将每部分再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本题还有更多的分割方法。 例2将右图分割成五个大小相等的图形。

分析与解:因为图中共有15个小正方形,所以分割成的图形的面积应该等于15÷5=3(个)小正方形的面积。3个小正方形有和 两种形式,于是可得到很多种分割方法,下图是其中的三种。 例3右图是一个4×4的方格纸,请在保持每个小方格完整的情况下,将它分割成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两部分。 分析与解:因为分割成完全相同的两块,所以每块有8个小方格,并且这两块关于中心点对称。下面是六种分割方法。 例4将下图分割成两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 分析与解:图形的面积等于16个小方格,如果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那么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应是4。因为题图是缺角长方形,长为6宽为3,所以分割成两块后,右边的一块应向上平移1(原来宽为3,向上平移1使宽为4),向左平移2(原来长为6,向左平移2使长为4)。考虑到缺角这一特点,可做下图所示的分割和拼接。

[二年级数学]二年级奥数上册

[二年级数学]二年级奥数上册 1 二年级奥数上册: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凑整”先算 1.计算:(1)24+44+56 (2)53+36+47 解:(1)24+44+56=24+(44+56) =24+100=124 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 =(53+47)+36=100+36=136 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2)52+69 解:(1)96+15=96+(4+11) =(96+4)+11=100+11=111 2 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 (2)52+69=(21+31)+69 =21+(31+69)=21+100=121 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31+69=100凑整先算. 3.计算:(1)63+18+19

(2)28+28+28 解:(1)63+18+19 =60+2+1+18+19 =60+(2+18)+(1+19) =60+20+20=100 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 (2)28+28+28 =(28+2)+(28+2)+(28+2)-6 3 =30+30+30-6=90-6=84 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 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计算:(1)45-18+19 (2)45+18-19 解:(1)45-18+19=45+19-18 =45+(19-18)=45+1=46 这样想: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 (2)45+18-19=45+(18-19) =45-1=44 这样想: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 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 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 4 1,2,3,4,5,6,7,8,9

整数裂项,小学奥数整数裂项公式方法 讲解

整数裂项,小学奥数整数裂项公式方法讲解 在小学奥数中有一些非常长的整数算式,仅仅用一般的运算法 则满足不了计算要求,这时候我们要找式子中各乘式之间的规律, 把各乘式裂项,前后抵消,从而简化计算。规律和之前G老师讲过的分数裂项法十分类似。 先看一道整数裂项的经典例题: 【例1】1x2+2x3+3x4+4x5+……98x99+99x100 分析:题中计算式共有99个乘法式子相加,如果一个一个计算下来,恐怕一个下午就过去了,G老师告诉同学们,遇见这种复杂的计算式,一定是有规律的,数学重点考查的是思维。 能不能想办法把乘法式子换成两个数的差,再让其中一些项抵 消掉,就像分数裂项的形式,最后只剩下头和尾呢? 1x2=(1x2x3-0x1x2)÷3; 2x3=(2x3x4-1x2x3)÷3; 3x4=(3x4x5-2x3x4)÷3; ……

99x100=(99x100x101-98x99x100)÷3; 规律是不是找着了? 原式=(1x2x3-0x1x2+2x3x4-1x2x3+3x4x5- 2x3x4+……+99x100x101-98x99x100)÷3 =99x100x101÷3 =333300 整数裂项法就是将整数乘积化成两个乘积差的形式,这个差也 不是随便乘一个数,而是要根据题目中各项数字公差来确定的。 比如在例1中,1x2和2x3这两项,1与2,2与3的的差都是1,我们就在1x2这一项乘以(2+1),再减去(1-1)x1x2;2x3这一项,也化成[2x3x(3+1)-(2-1)x2x3]……这样就刚好可以前后项互相抵消,然后再除以后延与前伸的差[(3+1)-(2-1)]。 整数裂项法应用: 式中各项数字成等差数列,将各项后延一位,减去前伸一位, 再除以后延与前伸的差。 【例2】1x3+3x5+5x7+……+95x97+97x99

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40讲(二)

第十一讲份数法 ————————————————老师数学乐园 岳池文国 把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份数关系,并确定某一个已知数或未知数为1份数,然后先求出这个1份数,再以1份数为基础,求出所要求的未知数的解题方法,叫做份数法。 (一)以份数法解和倍应用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倍应用题。 例1某林厂有树和槐树共320棵,其中树的棵数是槐树棵数的3倍。求树、槐树各有多少棵?(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把槐树的棵数看作1份数,则树的棵数就是3份数,320棵树就是(3+ 1)份数。 因此,得: 320÷(3+1)=80(棵)…………………槐树 80×3=240(棵)…………………树 答略。 例2 甲、乙两个煤场共存煤490吨,已知甲煤场存煤数量比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少10吨。甲、乙两个煤场各存煤多少吨?(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题中已经给出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甲煤场存煤数量比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少10吨。因此可将乙煤场的存煤数量看作1份数,甲煤场的存煤数量就相当于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份)数少10吨,两个煤场所存的煤490吨就是(1+4)份数少10吨,(490+10)吨就正好是(1+4)份数。 所以乙场存煤: (490+10)÷(1+4) =500÷5

=100(吨) 甲场存煤: 490-100=390(吨) 答略。 例3 妈妈给了平10.80元钱,正好可买4瓶啤酒,3瓶香槟酒。平错买成3瓶啤酒,4瓶香槟酒,剩下0.60元。求每瓶啤酒、香槟酒各是多少钱?(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因为平用买一瓶啤酒的钱买了一瓶香槟酒,结果剩下0.60元,这说明每瓶啤酒比每瓶香槟酒贵0.60元。把每瓶香槟酒的价钱看作1份数,则4瓶啤酒、3瓶香槟酒的10.80元钱就是(4+3)份数多(0.60×4)元,(10.80-0.60×4)元就正好是(4+3)份数。 每瓶香槟酒的价钱是: (10.80-0.60×4)÷(4+3) =8.4÷7 =1.2(元) 每瓶啤酒的价钱是: 1.2+0.60=1.80(元) 答略。 (二)以份数法解差倍应用题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差倍应用题。 例1 三湾村原有的水田比旱田多230亩,今年把35亩旱田改为水田,这样今年水田的亩数正好是旱田的3倍。该村原有旱田多少亩?(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该村原有的水田比旱田多230亩(图11-1),今年把35亩旱田改为水田,则今年水田比旱田多出230+35×2= 300(亩)。根据今年水田的亩数正好是旱田的3倍,以今年旱田的亩数为1份数,则水田比旱田多出的300亩就正好是2份数(图11-2)。

最新二年级上册100道奥数题

100道二年级数学奥数题 1、用0、1、 2、3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2、小华参加数学竞赛,共有10道赛题。规定答对一题给十分,答错一题扣五分。小华十题全部答完,得了85分。小华答对了几题? 3、2,3,5,8,12,( ),( ) 4、1,3,7,15,( ),63,( ) 5、1,5,2,10,3,15,4,( ),( ) 6、○、△、☆分别代表什么数? (1)、○+○+○=18 (2)、△+○=14 (3)、☆+☆+☆+☆=20 ○=( ) △=( ) ☆=( ) 7、△+○=9 △+△+○+○+○=25 △=( ) ○=( ) 8、有35颗糖,按淘气-笑笑-丁丁-冬冬的顺序,每人每次发一颗,想一想,谁分到最后一颗?

9、淘气有300元钱,买书用去56元,买文具用去128元,淘气剩下的钱比原来少多少元? 10、5只猫吃5只老鼠用5分钟,20只猫吃20只老鼠用多少分钟? 11.修花坛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计算) 12.王老师买来一条绳子,长20米剪下5米修理球网,剩下多少米? 1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人多少棵? 14、小红有41元钱,在文具店买了3支钢笔,每支6元钱,还剩多少元? 15、二(1)班从书店买来了89本书,第一组同学借了25本,第二组同学借了38本,还剩多少本? 16、果园里有桃树6颗,是梨树棵数的3倍,果园里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 17、1+2+3+4+5+6+7+8+9+10=( ) 18、11+12+13+14+15+16+17+18+19=( )

小学数学奥数题100题附答案

小学数学奥数题100题附答案 1.765×213÷27+765×327÷27 解:原式=765÷27×(213+327)= 765÷27×540=765×20=15300 2.(9999+9997+...+9001)-(1+3+ (999) 解:原式=(9999-999)+(9997-997)+(9995-995)+……+(9001-1) =9000+9000+…….+9000(500个9000) =4500000 3.19981999×19991998-19981998×19991999 解:(19981998+1)×19991998-19981998×19991999 =19981998×19991998-19981998×19991999+19991998 =19991998-19981998 =10000 4.(873×477-198)÷(476×874+199) 解:873×477-198=476×874+199 因此原式=1

5.2000×1999-1999×1998+1998×1997-1997×1996+…+2×1 解:原式=1999×(2000-1998)+1997×(1998-1996)+… +3×(4-2)+2×1 =(1999+1997+…+3+1)×2=2000000。 6.297+293+289+…+209 解:(209+297)*23/2=5819 7.计算: 解:原式=(3/2)*(4/3)*(5/4)*…*(100/99)*(1/2)*(2/3)*(3/4)*…*(98/99) =50*(1/99)=50/99 8. 解:原式=(1*2*3)/(2*3*4)=1/4 9.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掉一个数后,剩下的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解:7*18-6*19=126-114=12 6*19-5*20=114-100=14 去掉的两个数是12和14它们的乘积是12*14=168

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40讲(四)

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40讲(四) 一块正方体木块,体积是1331立方厘米。这块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多少厘米?(适于六年级程度)解:把1331分解质因数:1331=111111答:这块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11厘米。例2 一个数的平方等于324,求这个数。(适于六年级程度)解:把324分解质因数:324=223333=(233)(233)=1818答:这个数是18。例3 相邻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462,求这两个数。(适于六年级程度)解:把462分解质因数:462=23711=(37)(211) =2122答:这两个数是21和22。*例4 ABCD=1673,在这个乘法算式中, A、 B、 C、D代表不同的数字,ABC是一个三位数。求ABC代表什么数?(适于六年级程度)解:因为ABCD=1673,ABC是一个三位数,所以可把1673分解质因数,然后把质因数组合成一个三位数与另一个数相乘的形式,这个三位数就是ABC所代表的数。 1673=2397答:ABC代表239。例5 一块正方形田地,面积是2304平方米,这块田地的周长是多少米?(适于六年级程度)解:先把2304分解质因数,并把分解后所得的质因数分成积相同的两组质因数,每组质因数的积就是正方形的边长。2304=2222222233=(22223)(22223)=4848正方形的边长是48米。这块田地的周

长是:484=192(米)答略。*例6 有3250个桔子,平均分给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剩下10个。已知每一名小朋友分得的桔子数接近40个。求这个幼儿园有多少名小朋友?(适于六年级程度)解:3250-10=3240(个)把3240分解质因数:3240=23345接近40的数有 36、 37、 38、39这些数中36=2232,所以只有36是3240的约数。23345(2232)=2325=90答:这个幼儿园有90名小朋友。*例7105的约数共有几个?(适于六年级程度)解:求一个给定的自然数的约数的个数,可先将这个数分解质因数,然后按一个质数、两个质数、三个质数的乘积……逐一由小到大写出,再求出它的个数即可。因为,105=357,所以,含有一个质数的约数有 1、3、5、7共4个;含有两个质数的乘积的约数有 35、 37、57共3个;含有三个质数的乘积的约数有357共1个。所以,105的约数共有4+3+1=8个。答略。*例8 把 15、 22、 30、 35、 39、

二年级上学期奥数题20道

2010——2011年上学期小学数学二年级奥数题 第一周8.22—8.27 小红和小明一起去朋友家,每张车票5元,来回车票一共用多少元? 第二周8.30—9.3 一根绳子,对折2次后,长是4米,这根绳子原来有多长? 第三周9.6—9.10 (1) 3+3+6=( )×( ) (2) 3+3+3+3+3+4+2=( ) ×( ) (3) 4+4+4+4+8=( )×( ) 第四周9.13—9.17 有6只小鸡,2只兔子,它们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 请你想一想,它们共有几个头?几条腿? 第五周9.19—9.21 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锯成均匀的8段,每锯一次需要3分钟, 一共需要用多少分钟? 第六周9.25—9.30 爷爷家在五楼,每上一层楼需要2分钟, 爷爷从1楼走上5楼,需要()分钟。 第八周10.8—10.14 有一盘樱桃,比10个多,比20个少,3个3个地数,刚好数完,5个5个地数, 也刚好数完,这盘樱桃有()个。

第九周10.18—10.22 想一想,填一填。 换 1头猪2只羊 换 1只羊4只兔 换 2只羊()只兔 换 1头猪()只兔 第十周—10.29 下面的和各等于多少?请动动脑筋! = 18 = 14 = ()= ()第十一周11.1—11.5 学校计划在54米长的星光大道两旁栽种松树, 从头到尾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需要种多少棵? 第十二周11.8—11.12 淘气5岁时,爸爸的岁数正好是淘气的7倍。 爸爸今年正好37岁了,淘气今年多少岁?

第十三周11.15—11.19 孙悟空有24个桃子,猪八戒有10个桃子, 孙悟空给猪八戒几个桃子后两人的桃子一样多? 第十四周11.22—11.26 7×6+ = 8×6 = 8×5+ = ()= () 第十五周11.29—12.3 小明参加乒乓球比赛,他与其他运动员一一握手,共握了13次,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一共有()人。 第十六周12.6—12.10 (? ) 第十七周12.13—12.17 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 长针短针成一线,请问此刻是()时。

二年级上奥数题

题:93+92+88+89+90+86+91+87 同步训练题:100 500-82-18-83-17-86-14-85-15 2、知识点:画图解趣题 题:晨晨和天天一起去买练习本,晨晨买的是描红本,天天买的是数学本,已知天 天买的数学本数量是晨晨买的描红本数量的2倍,而一本描红本的价格是一本数 学本价格的2倍,他们俩谁用的钱多? 同步训练题:7 有一本《趣味数学》,小聪和贝贝都想买,小聪少带了4元,贝贝少带了3元,如果两人的钱合在一起,刚好够买这本书,这本《趣味数学》要多少元? 3、知识点:分步解应用题 题:二班有学生25人,比三班少4人,三班比四班多3人,3个班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 同步训练题:(126筐) 苹果有30筐,香蕉比苹果多12筐,比芒果少12筐,三种水果一共多少筐? 4、知识点:单数与双数 题:电灯按第1次开了,按第2次关了,按第3次又开了,按第4次又关了,…,按第100次是开还是关?第199次呢? 同步训练题:(不亮) 学校走廊有一盏灯,一天晚上,因为停电,这盏灯的开关被7个人各按过一次,后来又被3个人各按过一次.假如这盏灯原来是关着的,那么早晨电来了,这盏灯是亮着吗? 5、知识点:画图解题 题:有一批水果,第一天卖出一半,第二天卖出剩下的一半,这时还剩4箱水果,这 批水果一共有几箱? 同步训练题:(20个) 玩具店有一些卡通玩具,第一天卖出一半,第二天卖出剩下的一半,这时玩具店还有5个卡通玩具,请你算一算,玩具店里原来共有多少个卡通玩具?

题:有3个数,它们的和是12,第一个数比第二个数少1,第三个数比第二个数多1,这3个数分别是多少? 同步训练题:(2、7、10) 有3个数的和是21,第二个数比第一个数多3,第一个数比第三个数少6,这3个数分别是多少? 7、知识点:认识时间 题:星期六下午,亮亮去公园游玩,出门的时候看了一下钟,时针在2和3之间,分针指向6.回来的时候,时针在6和7之间,分针还是指向6.亮亮一共外出了几小时? 同步训练题:(2小时30分) 星期日上午,洋洋去学习书法,开始上课的时候,钟面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12.下课时,时针在11和12之间,分针指向6.洋洋一共学习了多长时间? 8、知识点:最大 题:从1,2,3,…,99,100中选取两个数□、△,那么,(□+△)-(□-△)的结果最大是多少? 同步训练题:(71) 从1,2,3,…,8,9中选取两个数□,△,□×△-(□-△)的结果最大是多少? 九、知识点:长方形 题: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同步训练题:(18个) 数一数,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10、知识点:乘法口诀 题:把0,1,2,3,4,5,6,7,8,9这10个数填在下面的○里,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5个式子都正确.

小学奥数裂项公式汇总

裂项运算常用公式 一、分数“裂差”型运算 (1) 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b a ?1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 a < b ,那么有: (2) 对于分母上为 3 个或 4 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有: 二、分数“裂和”型运算 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 a b b a b b a a b a b a 1 1 +=?+?=?+ (2)a b b a b a b b a a b a b a +=?+?=?+2 2 2 2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 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先裂再碎,掐头去尾” 分数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裂和:抵消,或 凑整 三、整数裂项基本公式 (1))1()1(31 )1(......433221+-=?-++?+?+?n n n n n (2) )1()1)(2(41 )1()2(......543432321+--=?-?-++??+??+??n n n n n n n (3) )1()1(31 )2)(1(31)1(+--++=+n n n n n n n n (4) )2)(1()1(41 )3)(2)(1(41 )2)(1(++--+++=++n n n n n n n n n n n (5) !)!1(!n n n n -+=? 裂项求和部分基本公式 1.求和: 1)1(1 (541) 431 321 211+=+++?+?+?+?=n n n n S n 证:111 1)111()5141()4131()3121()211(+=+-=+-++-+-+-+-=n n n n n S n

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40讲(二)之欧阳光明创编

第十一讲份数法 欧阳光明(2021.03.07) ————————————————姚老师数学乐园 广安岳池姚文国 把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份数关系,并确定某一个已知数或未知数为1份数,然后先求出这个1份数,再以1份数为基础,求出所要求的未知数的解题方法,叫做份数法。 (一)以份数法解和倍应用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倍应用题。 例1某林厂有杨树和槐树共320棵,其中杨树的棵数是槐树棵数的3倍。求杨树、槐树各有多少棵?(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把槐树的棵数看作1份数,则杨树的棵数就是3份数,320棵树就是(3+1)份数。 因此,得: 320÷(3+1)=80(棵)…………………槐树 80×3=240(棵)…………………杨树 答略。 例2 甲、乙两个煤场共存煤490吨,已知甲煤场存煤数量比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少10吨。甲、乙两个煤场各存煤多少吨?(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题中已经给出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甲煤场存煤数量比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少10吨。因此可将乙煤场的存煤数量看作1份数,甲煤场的存煤数量就相当于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

(份)数少10吨,两个煤场所存的煤490吨就是(1+4)份数少10吨,(490+10)吨就正好是(1+4)份数。 所以乙场存煤: (490+10)÷(1+4) =500÷5 =100(吨) 甲场存煤: 490-100=390(吨) 答略。 例3 妈妈给了李平10.80元钱,正好可买4瓶啤酒,3瓶香槟酒。李平错买成3瓶啤酒,4瓶香槟酒,剩下0.60元。求每瓶啤酒、香槟酒各是多少钱?(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因为李平用买一瓶啤酒的钱买了一瓶香槟酒,结果剩下0.60元,这说明每瓶啤酒比每瓶香槟酒贵0.60元。把每瓶香槟酒的价钱看作1份数,则4瓶啤酒、3瓶香槟酒的10.80元钱就是 (4+3)份数多(0.60×4)元,(10.80-0.60×4)元就正好是 (4+3)份数。 每瓶香槟酒的价钱是: (10.80-0.60×4)÷(4+3) =8.4÷7 =1.2(元) 每瓶啤酒的价钱是: 1.2+0.60=1.80(元) 答略。 (二)以份数法解差倍应用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