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8例糖尿病足治疗与护理体会

68例糖尿病足治疗与护理体会

68例糖尿病足治疗与护理体会
68例糖尿病足治疗与护理体会

68例糖尿病足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68例糖尿病足的治疗经验与护理体会。方法进行全身综合和局部治疗、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结果68例糖尿病足患者中43例痊愈;22例足部溃疡干燥结痂,疮面缩小;3例截肢。结论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有效提高了糖尿病足的治愈率,降低了截肢率,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满意度。

【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护理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的患病率高达49.5%[2]。糖尿病足在临床上存在的问题是:感染进展较快,早期不容易引起患者重视,导致溃疡迁延不愈,甚至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不得不选择截肢;疗程长,花费高,病情反复,使许多患者苦不堪言。其主要表现为:足局部缺血,神经营养障碍,经久不愈且合并感染,致残率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3]。近年来,本科通过对收住的68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自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59~72岁,平均年龄65岁,糖尿病病程均超过10年,均为2型糖尿

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缺陷而导致以慢性血葡萄糖(即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正不断增加。临床上以多尿、多食、多饮、消瘦为表现,除了碳水化合物外,还有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器官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本研究对不同层次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饮食、心理、药物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来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8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42~80岁,平均61岁。发病时间1~10年不 等,均经空腹血糖及餐后2h 血糖检查确诊。 2护理 2.1 饮食护理控制饮食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合适的饮食 有利于减轻体质量,病情较轻型及肥胖的老年患者通过控制饮食可明显降低血糖,减少降糖药的用量,还可避免低血糖的发生[1]。如果不合理控制饮食,相应地就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从而就更难以达到血糖的理想目标。因此,一定要告知患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并且要患者长期严格执行饮食治疗。要吃低糖、低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提倡用粗糙米、面和一定的杂粮。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糖类占总热量的50%~60%,脂肪占30%,蛋白质占15%。先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算出患者的理想体质量,再根据理想体质量算出每日所需的总热量,每餐热量按1/3、1/3、1/3,1/5、2/5、2/5分配或按四餐 1/7、2/7、2/7、2/7。治疗过程中,按患者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 治疗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饮食治疗中的注意事项:(1)按时进食,每日食量要相对固定,不要盲目节食;(2)保持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1种食物时应同时减去另外1种食物,如果患者出现易饥,要增加含糖少的蔬菜;(3)严格限制各种零食,体质量过重者要禁忌吃煎炸食物;(4)戒烟、限酒;(5)每周测量体质量1次,衣服重量要相同,并用同一磅秤。 2.2适当的运动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患者不可缺少的基本治疗 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韩中贤(遵义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贵州遵义563003)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 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8-1244-02 中图法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 B

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一类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患[1]。主要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溃疡及肢端坏疽。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并发肢端坏疽率占2.8%~14.5%,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生,现将取得的一点经验介绍如下。 1 糖尿病足坏疽的病因及特点 1.1 糖尿病足坏疽的病因糖尿病足坏疽的主要诱因是高血糖状态下,糖蛋白含量增加,相继引起下肢血管基膜增厚,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此三者均使下肢组织因供氧减少而受损伤,长此以往,下肢的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增生血管收缩,同时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不良,毛细血管基膜增生,都安置糖尿病性动脉硬化,从而使血管官腔变窄,血管功能异常,血糖黏滞度增高,

血栓生成。引起组织细胞代谢障碍,造成低氧或无氧细胞坏死,糖尿病足逐渐形成。 1.2 糖尿病足坏疽的特点创面愈合缓慢,甚至无皮肤生长为主要特点[2]。诱因为自发溃疡,水疱破溃,穿鞋不当致伤,肢体烫伤或足癣。好发部位以足趾与足跟多见,好发人群为50岁以上病程较长,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足部疼痛,足部分或全足红肿,溢脓,皮肤缺损,或足的部分或全去变黑坏死。 2 糖尿病足坏疽的足疗 2.1 全身治疗(1)控制血糖到达理想水平,准确监测血糖,尿糖。使空腹血糖维持在6.7 mmol/L左右,过分严格控制血糖会使足部血流和灌注减少,反而不利[3]。(2)抗感染治疗:定期采集破溃处渗出 物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有效的抗生素。(3)应用活血化瘀药物,静点丹参、血栓通、洲帮等,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2.2 局部治疗(1)糖尿病无足感染的患者,用糖尿病足中药浸泡方(大黄、金银花、红花、菊花等)加水500 ml煮沸15 min,凉至40℃左右浸泡双足,每日2次,每次30 min。此方法有清热祛瘀、凉血、解毒活血的作用[4]。(2)足部破溃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30°左右,在床上做适量的肢体伸屈活动。及时清创换药,清创勿超出创面边缘,可将“生肌散”直接撒布于清洁的创面,而后用无菌纱布敷盖包扎,每日换药一次。 2.3 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坏疽久治不易愈合的原因多是因为

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研究进展 曾逸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14级12班学号:2014A111240 摘要:本文综述了老年糖尿病患者自理水平较低,患者对足部护理的认知缺乏。阐述了我国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认知程度。分析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有重要的作用。提出了责任制护理、延续性护理、教导对谈法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护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10年我国糖尿病成人患病率为9.7%,糖尿病患者已超过9 000万人口[1]。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现状不理想,其中遵医嘱服药最好,血糖监测最差。患者的年龄、性别、自我效能、糖尿病知识是主要影响因素[2]。现将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自我护理的研究现状 1.1老年糖尿病患者自理能力水平较低。研究显示,18.5%~21.2%的老年糖尿病病人具有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且不同自我护理项目的执行能力存在差异,各护理项目的执行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用药护理、饮食护理、规律运动、足部护理、高血糖与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血糖监测[3-4]。可能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动能力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作为医务工作这我们因加强糖尿病有关护理技巧的宣传教育,提高老年糖尿病的自我护理能力。 1.2糖尿病病人对足部护理认知缺乏。研究表明72 .2 %的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概念并不清楚对糖尿病足的危害缺乏清醒的认识76 .7 %的病人不了解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对各项防护知识掌握程度与要求相比有较大差距[5]。从未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患者,他们的足溃疡导致截肢率增加两倍。成功的足部护理可减少80%的截肢费用[6].可能是防护知识了解过少,造成大部分的糖尿患者不能及时的预防糖尿病足。医务工作者因加强对糖尿病糖尿病足的宣传工作,及时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2、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重要性 2.1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有益于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通过健康教育;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及药物治疗,患者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达到血糖、血脂、血压、体重长期稳定在理想水平,避免、减少和延缓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他们与健康人一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7]。糖尿病患者焦虑、失望改善好转,患者能够及时做到自我调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8]。可能食物,运动及情绪等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病况。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自己的饮食,加强锻炼,以及情绪的调节,提高生活质量。 2.2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有关。据报道多达40%~80%的糖尿病患者属糖尿病足高危人群[9-10]。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50%的患者不发生足溃疡或截肢,而预防的关键是提高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11]。良好有效的教育将使患者认识到正确 足部自我护理的重要性,早期进行自我预防性护理,从而降低DF的发生率和致残率,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12]。医务工作者因加强糖尿病患者自我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控制血糖是医疗与护理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只要合理用药、精心护理、控制饮食,就能良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标签: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因胰岛素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脂肪、蛋白质、糖和继发性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其重要临床特征为高血糖。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较长者可导致其它系统的损伤,重症或应激时引起酮症酸中毒或者其它代谢紊乱。 1分类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青少年多见、起病较急、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非常明显,有发生酸中毒倾向,须依赖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起病较慢。症状比较轻,一般无酮症酸中毒倾向,可不依赖胰岛素治疗,但若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或存在并发症时,需应用胰岛素。 2护理 糖尿病患者在遵医嘱药物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饮食护理: 2.1.1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的目的和意义①纠正代谢紊乱,使血脂、血糖达到或者接近正常值并消除症状。②维持标准体重,肥胖者减少摄入的热量,使体重减轻以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增加摄入的热量,以增加体重,从而使抵抗力和体力增强。③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使血脂、尿糖、血糖达到或者接近正常值,延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④维持健康,使成年人糖尿病患者可以从事正常的生理活动。使青少年和儿童患者能够正常发育并能参加较强的体力活动。 2.1.2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分配每日总热量摄入的原则①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标准体重、实际体重、体力活动状况以及有无并发症而定。②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标准体重(单位为Kg)=身高(单位为cm)-110;肥胖程度/消瘦程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注: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10为超重,超过1/5为肥胖,超过1/3为重度肥胖,而低于标准体重1/10为体重不足,低于1/5为消瘦)。③成人热量计算(按标准体重计算)休息时:20~25cal/dkg;

浅谈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浅谈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作者: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通过糖尿病人足部护理及足溃疡面的预防教育,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11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糖尿病足42例,男23例、女19例。发病年龄60岁8例,60岁34例。 1.2 临床特点:①发病部位:足趾、踝部、跖骨31例,足跟4例,足底4例,足背3例。②诱发因素:抓破(瘙痒症)7例,挑胼胝10例,穿鞋压迫12例。烫伤(热水袋、热水洗脚)6例,趾间霉菌感染7例。 1.3 治疗与转归:经胰岛素控制血糖,局部采用清创、引流、湿敷、积极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方法,治愈13例,好转17例,截肢(趾)12 例。

2 预防护理 2.1 预防:长期良好的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轻者可控制饮食, 适当运动,较重者在控制饮食运动的基础上,口服降糖药物或加用胰岛素,使血糖保持稳定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此外,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黏血症等疾病,消除引起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的各种因素。 2.2 护理 221 —般护理:配合医生,积极协助病人做好饮食、运动和药 物治疗,控制好血糖、血脂、和体重等工作。 2.2.2 心理护理:糖尿病足患者大多已有多年糖尿病史、缺乏治疗信心。因此、做好心理疏导很重要。护理人员和家属要多安慰、多劝导。告知患有糖尿病足愈合缓慢,应当有信心,不要因短期不见效就灰心丧气。对焦虑、恐惧的患者告诉他们积极的治疗糖尿病。注意足部卫生,防止足部受伤,糖尿病足是可以预防的,即使发生了糖尿病足,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因此,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情绪状态、性格特点,加强心理护理,有利于治疗顺利进行,加速患者康复。 2.2.3 饮食护理: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应严格、长期执行饮食计划,给予病人低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适量脂肪的饮食;同时定餐、定时、定量,每周监测体重,制订总热量,定时对病人的饮食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糖尿病疾病知识及相关护理常规

糖尿病疾病知识及相关护理常规 谭茶玲 概念:糖尿病(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长期的高血糖及伴随的蛋白、脂肪代谢异常,会引起心、脑、肾、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甚至会造成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流行病学:发病率较高:80年我国30万人口调查发现,DM发病率为6.09‰;目前我国有患者三千多万,居世界第二位。男女患病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患病率与年龄和体重超重却显著相关。(北京:40岁以下DM患病率为1-2%,40岁以上者为3-4%,个别报告退休干部可达12%);体重越超重,DM患病率越高。 糖尿病的分型(Classification): DM主要分为四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一、1型糖尿病:约占5%DM病人,发病与胰岛素(Ins)分泌绝对不足、免疫介导有关。相对特征: 青少年起病 起病急,症状典型,有自发酮症倾向 对Ins敏感 有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血清中胰岛素、C肽水平低 二、2型糖尿病:约占90%--95%DM病,发病与胰岛素(Ins)抵抗和(Ins)分泌不足 有关。 相对特征: 多有肥胖或肥胖前病史 多成年发病(40岁以后发病) 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无酮症倾向 无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血清中胰岛素、C肽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对胰岛素不敏感 (三)妊娠糖尿病(Gestation Diabetic Mellitus. GDM) 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的IGT或DM均为GDM,已有糖尿病的女病人以后妊娠不包括在内。这些妇女在产后5~10年有发生糖尿病的高度危险性。 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 (一)1型糖尿病: 与某些HLA有关,有家族遗传史;当病毒感染时可激活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胰岛细胞自身抗体,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以致胰岛素不足,发生1型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摘要: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长期坚持规范治疗是最重要的,包括:控制饮食,坚持适量运动锻炼,合理用药。当前医学专家则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饮食;锻炼,合理用药。 前言 "糖尿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积过多的疾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继发型糖尿病。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动态血糖检测技术,以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了结日间及日内血糖波动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检测方法所探测的高血糖和低血糖,观察药物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水平的的优劣,评价糖尿病并发症情况,调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危害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等优势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成熟。[1]本文就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概述如下。

材料与方法 1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方法-糖尿病的强化疗法 糖尿病的强化疗法强调强化降糖,广义上指应用胰岛素或其他降血糖药物,结合全天多次血糖监测,在短时间内将血糖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消除葡萄糖毒性,改善胰岛细胞功能,预防及延缓各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出现。[2] 2 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补充铬、镁和抗氧化剂实例 糖尿病治疗中的替代疗法几乎是文化选择和个人情况的反应因此,保健工作者必须考虑这些情况,从而使他们的患者达到最好的代谢控制。铬、镁和抗氧化剂是胰岛素作用和能量代谢中的必须的元素,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由于必需微量营养素可被胰岛素增强。故在糖尿病治疗中为达到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口服补充策略可能有特别的意义。[3] 3 临床情况 3.1 一般资料 96例患者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36-38岁;96例患者中均属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均属非胰岛素依赖型。 3.2 治疗方法以健脾疏肝,固本涵木为治则,自拟降糖饮,方药组成:黄芪、生山药、玄参,知母、苍术、茯苓、黄连、僵蚕、甘草、葛根、偏肥胖痰湿偏盛者加陈皮、半夏:急躁易怒、肝气不舒者加川楝子,佛手:口干多饮者加石膏、麦门冬、天花粉。 4 结果 临床疗效本组病例服药25天为一个疗程,用药均为1个疗程以上。显

#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第四次内分泌护理学术会议 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增加并逐年递增。目前,我国现患糖尿病大约有4000万,有很多糖尿病人由于工作压力、劳累、失眠、感染、饮食控制不佳、情态失调等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病情的进一步复杂化,并发心、脑、眼、肾、神经、皮肤等多系统的疾病。作为一种综合性、终身性、慢性疾病它已经成为社区护理进行健康教育的重点。因此,给糖尿病患者正确的指导,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水平,是让糖尿病患者延缓和防治并发症、保证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 自我护理 1 加强糖尿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2 糖尿病人应保持良好的心态 3 糖尿病人要科学正确的控制饮食 3.1糖尿病膳食的治疗目的 3.2 膳食要求 3.3 饮食治疗的原则控制总热量,使病人保持或达到标准体重。 3.4 控制饮食的注意事项 4 糖尿病人应加强体育运动 4.1 运动的意义 4.2 运动原则 5 糖尿病人要注意加强个人保健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口腔粘膜卫生,勤洗脸,勤洗澡,加强皮肤及肢端的护理。 6 糖尿病人要学会自我监测 7 糖尿病人要预防低血糖 第四次内分泌护理学术会议 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摄影;旅游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

变,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增加并逐年递增。目前,我国现患糖尿病大约有4000万,有很多糖尿病人由于工作压力、劳累、失眠、感染、饮食控制不佳、情态失调等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病情的进一步复杂化,并发心、脑、眼、肾、神经、皮肤等多系统的疾病。作为一种综合性、终身性、慢性疾病它已经成为社区护理进行健康教育的重点。因此,给糖尿病患者正确的指导,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水平,是让糖尿病患者延缓和防治并发症、保证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 自我护理 1 加强糖尿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高血糖的症状随人而异,就是对同一个人也是随时间而改变,一般会出现以下症状:①平时感觉更易饥饿和口渴。 ②小便次数增多可达10~20余次,夜尿次数也增多。③在食欲良好体力活动未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体重下降、以上即称为“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消瘦)。④精神欠佳、感觉疲倦、或想睡觉。⑤视力模糊。如果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立即进行血糖测定,患者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应很好地接受有关糖尿病知识的教育,了解糖尿病其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糖尿病患者第一是糖代谢紊乱,由于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肝糖原合成减少,分解增多、糖异生增多

糖尿病足20例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和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足坏疽的占0.9% ~1.7%,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并发足坏疽的占2.8%~14.5%。糖尿病足的发生是内因(局部缺血,神经病变)和外因(创伤和感染)反复作用的结果,大多糖尿病足均有局部缺血、神经病变和感染,其中最主要的是缺血。糖尿病患者全身及局部防御机能减退,容易发生感染、烫伤、擦伤、挤压伤,甚至本身重力作用都可能使局部皮肤损伤造成感染,而感染一旦发生常经久不愈,当感染难以控制时不得不采取截肢术,因此,感染的预防和处理是决定愈后的关键,也是护理的难点。本院收治20例糖尿病足患者,通过综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2011年,本院收治糖尿病足患者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44~70岁,平均56.5岁。糖尿病史5~25年,平均17.5年。周围神经病变12例,表现为深浅感觉减退,缺血性溃疡7例,坏疽1例。 2结果 本组20例中有不同程度感染,经积极全身及局部抗感染治疗,治愈18例,转上级医院1例,因感染灶扩散截肢1例。 3护理 3.1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易引起食欲下降、失眠、血糖波动,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很重要。本研究通过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进行糖尿病足知识的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参与治疗方案,支持家属陪伴,每次换药时将创面恢复好的消息告诉患者及家属,消除不良情绪,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3.2饮食护理正确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措施。根据患者体质量、年龄及活动量计算每日饮食量,以达到热量摄入与能量消耗间的平衡,指导患者有规律地进食。原则上进食要定时定量,早中晚适量分配各1/3或1/5、2/5、2/5,避免饱餐,忌烟、酒。糖尿病足部坏死患者因感染消耗大,应适当增加10.0%~20.0%的热量。方巍[1]认为,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应该积极控制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2h 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据患者饮食习惯,少量进食一些患者喜欢的食品,对患者心理也有安慰作用。饮食控制不能一步到位,这并不是叫人感到不适、饥饿和忍耐,而是循序渐进地逐步接近或达到要求。检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及降糖药物用量,疾病好转有利于局部病变的恢复。 3.3足部皮肤护理每日检查足部,注意足部皮肤是否有水泡、裂口和擦伤,局部皮肤是否红肿,检查皮肤色泽及湿度,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和弹性。如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发凉,皮肤逐渐变白或由暗红色转为暗紫色,甚至紫黑色,足背动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失,提示局部缺氧缺血,容易出现溃疡病以致形成坏疽。由于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皮肤微循环障碍,皮肤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皮肤护理至关重要。皮肤护理包括:(1)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日用39~40℃温水泡脚20min,用软皂洗脚,洗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足部皮肤,包括足趾缝间,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以免造成皮肤擦伤。足部龟裂不贴胶布,在洗干净后可涂护肤油、膏、露,不要涂抹于指缝间。(2)每日检查足部,可用镜子检查足底,患者有视物不清时家属代劳,仔细清洗脚趾间,足冷时应穿袜子,不要用热水袋和取暖器,以防烫伤。注意保暖,尤其在冬天,要穿棉袜,棉鞋,防止冻伤,新鞋袜一定要宽松、舒适,避免过紧。(3)糖尿病患者应每天穿清洁、干燥的袜子,足汗多时不宜用爽身粉吸水,以防毛孔堵塞而感染,不宜穿不透风的尼绒涤纶袜,宜穿棉纱袜或羊毛袜,每日换洗,不要穿有补丁和破洞的袜子。(4)不要赤脚走路,穿舒适的圆头、厚底面料、透气好的软底鞋或糖尿病足专用治疗鞋,不要光脚穿鞋,不宜穿尖头鞋、高跟鞋、暴露足趾足跟或夹趾凉鞋,切忌穿拖鞋外出。最好有2双鞋子更换,以便鞋内保持干燥,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砂粒、钉子等杂物,以免脚底出现破溃,尽量避免足部损伤,将损伤的危险因素降至最低。(5)皮肤瘙痒或脚癣者切勿挠抓,应及时治疗。不要随意使用足锉,鸡眼膏、鸡眼水、刀片来自己修剪脚上的鸡眼或结痂,应请专业医生治疗。不要剪破或刺破角化组织或胼胝,教会患者胼胝的护理方法;切勿用刀剪等锐器修剪,可换鞋减轻压力,用磨脚石处理凸起胼胝;注意修剪趾甲时平剪,不宜剪太深,以免损 糖尿病足20例护理体会 张学芳(费县人民医院外七科,山东费县273400) 【关键词】糖尿病足;足部溃疡与坏疽;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5-0776-02中图法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

糖尿病足的护理及健康宣教

目录 摘要............................................................... I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临床资料 (1) 2.1 一般资料 (1) 2.2治疗 (1) 第三章糖尿病足患者护理 (2) 3.1 足部护理 (2) 3.1.1 按摩 (2) 3.1.2 运动疗法 (2) 3.1.3中药治疗 (2) 3.1.4 观察局部皮肤 (2) 3.1.5 局部皮肤护理 (2) 3.1.6 艾灸保健 (3) 3.2 治疗方法 (3) 3.2.1 严格控制血糖 (3) 3.2.2 控制感染 (3) 3.2.3 改善血液循环 (3) 3.2.4 改善末稍神经功能障碍 (3) 3.3护理措施 (3) 第四章糖尿病足患者的健康教育 (4) 4.1 饮食指导 (4) 4.2 积极预防 (4) 4.3 强化保健 (4) 4.4 糖尿病足病分层管理 (5) 4.5 心理护理 (5) 4.6 提高专科医护人员对糖尿病足预防护理的重视 (5) 4.7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病危险因素筛查及其重要性 (6) 4.8 糖尿病足护理要坚持四项原则 (7) 第五章结果 (7) 第六章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体会,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11例糖尿病足的防治、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体会,采用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监测、控制血糖、血脂和体重、全身治疗和局部清创处理及抗生素、胰岛素、重组人表皮因子等的交替换药,以及患者心理、饮食和局部皮肤护理、健康教育。结果:11例糖尿病足患者中,痊愈10例,1例因感染坏疽严重截肢。结论:防治糖尿病足,除了积极控制血糖和创面感染,局部创面的处理及正确的预防、足部护理、健康教育等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糖尿病足的截肢率。 关键词:糖尿病足;健康教育;护理

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丁利利王永峰刘润兵杜美芳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体会 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部溃疡,肢端坏死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良好的足部护理能避免糖尿病病人发生足部溃疡以及防止下肢截肢的几率明显会降低。因此,做好糖尿病病人的足部护理及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现将我科30例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9月-2011-7月年我科共收治糖尿病足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5岁~70岁,平时血糖控不佳,均有不同程度足部水肿、疼痛、皮肤温度高,可见有多处溃疡和糜烂,经治疗与护理,治愈25例,好转5例。通过我科健康宣教和换药处理,基本一周—两周能治愈。 1.2方法嘱咐病人用38℃左右的温水泡脚,泡治时间不超过20

分钟。 用柔软透气好的毛巾搽干脚趾及趾缝;打开无菌换药包,用生理盐水棉球檫拭一遍;然后用无菌持物钳把脚趾周围硬茧外层拔掉,再用碘敷由里向外涂抹破溃处一遍,一天三次,用无菌纱布隔开两足趾,以保持干燥,有利于溃疡的愈合。其他干燥有硬结的脚趾可用温水棉球擦拭,再用中性肥皂轻柔的清洗。病人的床单与病人的皮肤要保持清洁。 2护理及健康教育 2.1严格控制血糖首先向病人讲解血糖控制不好和反复损伤是糖尿病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指导病人定时进行空腹及三餐前后的血糖测定,教会病人胰岛素注射及血糖监测的方法。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从而控制糖尿病,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2.2饮食指导向患者讲解正确合理的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指导病人及家属制定1份饮食计划,控制每日总热量,按比例摄入营养物质,定时定量进食,一日三餐按1/5、2/5、2/5或各1/3分配,并给予低盐、低脂肪、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鼓励患者坚持糖尿病饮食,食谱应多样化,以达到热量摄入与能量消耗间的平衡,必要时加餐。禁止饱餐。禁含糖类及高胆固醇食物,绝对禁烟酒。 2.3足部护理的重要性1)足部检查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检查足部的方法,每日检查足部有无损伤,擦伤,水泡,肿胀,溃疡,感染,等,同时检查皮肤的温度,颜色,趾甲有无异常。指导患者禁

糖尿病足的治疗与护理

糖尿病足的治疗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3-07-23T17:08:12.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颜英玲唐知音[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由此所致的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颜英玲唐知音(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 545006) 【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6例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治疗与护理。结果除一例截肢外,其余患者均达到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有效地护理是防止发生严重足部病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关键词】糖尿病足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268-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由此所致的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间断性跛行,足部疼痛,神经性水肿,皮肤溃疡,皮温减低,足背脉搏微弱。其病理变化是糖尿病病人因合并神经病变致使足部感觉障碍,或因合并周围血管病变致使下肢缺血失去活力,严重者在此基础上因足部外伤合并感染可导致溃疡,坏疽甚至截肢,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的逐渐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及早进行护理干预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减少截肢率。糖尿病足的治疗是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降低伤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2月自2007年9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足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3岁,符合WHO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①应用胰岛素或适宜的降糖药,尽量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②糖尿病足皮肤水泡的处理:糖尿病足的皮肤水泡易诱发感染及坏疽,要积极处理,保持水泡清洁,避免受压,微循环改善后可自行吸收。对紧张性大的水泡应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渗液③糖尿病足溃疡面的处理:入院当日使用抗生素之前,取病灶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有效的抗生素,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局部坏死组织表浅分泌物少的患者,应用生理盐水250毫升+庆大霉素8万u+胰岛素4u 湿敷、清洗,将坏死组织予以清除,深部脓肿在低位处切开引流。局部坏死恶臭且分泌物多的患者可用2%的双氧水清洗创面,采取蚕食的办法清除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250毫升+庆大霉素8万u +胰岛素4u 清洗,用烤灯进行烘烤20分钟以减少渗出,促进创面干燥,用生肌膏祛腐生肌敷在伤口表面,每日换药1到2次。④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扩张外周血管:应用红花注射液、前列腺素E1、丹参注射液等药物,应用B族维生素,弥可保等药物营养神经,促进周围神经的恢复。⑤按摩足部可以改善微循环并可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波动、弹性及皮肤温度。足部按摩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30min,动作轻柔,从趾间开始向上按摩,血液循环明显改善,有利于糖尿病的恢复,患者行动不便可以让家属协助按摩。适当作下肢运动如甩腿运动,提脚跟、脚尖、下蹲运动。⑥若发现足部皮肤变红、疼痛、肿胀、水泡、磨伤、甲沟炎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感染扩散。⑦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吸烟会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足部的血液供应,并延缓足部伤口愈合。⑨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饮食和适当增加运动量,注意监测血糖,及时根据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2 护理 2.1健康教育精心护理足部皮肤①每天仔细检查双脚,特别是检查所有脚趾之间的部位,水肿和感染会在脚趾间的部位开始。②每晚用温水(20-40°C)洗脚,每次泡脚的时间不宜过长,10-20分钟即可,洗完脚后立刻擦干,轻轻擦干所有脚趾间的部位,另外糖尿病神经病变会造成患者下肢干燥,可以抹一些软膏或者是油类,比如鱼肝油软膏。③修剪趾甲不要过短,趾甲剪成直线以防止趾甲两侧往内长。并且用锉刀以垂直方向把趾甲磨平。④选择一双鞋头宽大,透气性好的鞋子。不要穿过紧过小的鞋子,以免与脚部产生摩擦。袜子应选择纯棉制品,每日更换。对待鸡眼和老茧要轻柔,不要自行用刀片切刮或鸡眼膏治疗⑤寒冷时注意足部保暖,冬天睡觉可用棉织护脚套,不要使用热水袋或热水瓶暖脚,以免烫伤足部。对任何小的损伤都要重视,及时对症处理[2]。⑥按摩足部可以改善微循环并可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波动、弹性及皮肤温度。足部按摩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30min,动作轻柔,从趾间开始向上按摩,血液循环明显改善,有利于糖尿病的恢复,患者行动不便可以让家属协助按摩。适当作下肢运动如甩腿运动,提脚跟、脚尖、下蹲运动。⑦若发现足部皮肤变红、疼痛、肿胀、水泡、磨伤、甲沟炎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感染扩散。⑧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吸烟会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足部的血液供应,并延缓足部伤口愈合。⑨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饮食和适当增加运动量,注意监测血糖,及时根据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2.2心理护理糖尿病为慢性终生疾病,糖尿病足患者因经济压力和面对截肢的危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心理,糖尿病足感染坏疽,伴有恶臭,使患者自尊心下降,对其实施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很重要。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以及其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就如何来控制或消除这些危险因素,护士应与患者及家属加强沟通,耐心解释病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3 讨论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足防治知识教育[3]是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明白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平时严格控制饮食,坚持用药,定期测血糖的变化,防此或延缓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降低糖尿病足的致残率,病死率,减轻经济和社会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定要让病人相信的是糖尿病足是可以防治的,严格控制血糖,是避免糖尿病足发生的关键,而局部的创面处理及心理护理也至关重要,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糖尿病足的治疗成效,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护理素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才能做好此项护理。参考文献 [1]张红妹,陈育群.糖尿病足患者延误就医原因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1,18(2B):25—27. [2]刘志明.高锰酸钾热水足浴为主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0,3(1):43. [3]周佩如.58例糖尿病足护理体会[J].现代医院,2002,2(2):28.

浅谈糖尿病足护理体会

浅谈糖尿病足护理体会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_ )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的破坏〔1〕。它是糖尿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其引发的截肢占非创伤性截肢总数的50%〔2〕。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护理工作十分重要〔3〕。通过护理,让糖尿病患者认识糖尿病足的危险性,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防护。近几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足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其主要表现为:足部麻木变凉,出现肿胀或紫色,感觉减退、疼痛、溃疡及坏疽,抗感染力下降,伤口愈合缓慢,有时甚至无法愈合而截肢〔4〕,因此足部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积极控制糖尿病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措施。原则上进食要定时定量,早中晚食量分配各1/3,应避免饱餐。糖尿病足部坏死的患者因感染消耗大,应适当增强热量10%-20%,据患者饮食习惯,使食谱多样化。

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疾病好转有利于局部病变的恢复。 2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1观察皮肤表现每日检查足部。注意足部皮肤是否有水泡、 擦伤、裂口、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皮肤色泽及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弹性。如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变凉,皮肤逐渐变白或由暗红色转为暗紫色,甚至紫黑色,足背动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矢,提示局部缺血缺氧严重,容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疽。 2.2局部皮肤护理保持足部干净干燥,每天用软皂、温水 39-40 C泡脚20分钟洗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足部皮肤,不要用力揉搓。脚汗多的人可在足趾间抹些爽身粉;而特别干燥者适当抹护肤品,涂于足部表面皮肤(不能涂于脚趾间)。皮肤瘙痒或脚癣切忌挠抓;足部按摩每日数次,动作轻柔,应从趾尖开始向上按摩,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嘱病人鞋袜应宽松、舒适。寒冷时注意肢端保暖,但忌用热水袋保暖热敷以防烫伤起泡。足部感染者可用中药泡脚,取温阳益气、活血通脉、解毒的中药文火煮沸20分钟,待温度降至50 C 左右时泡脚。 2.3皮肤水泡的护理糖尿病性水泡病是诱发肢端坏疽的危险因素,好发于四肢末端及循环不良的部位,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处理不当易合并感染。如有水泡和足癣病人可用 1 : 5000高锰酸钾液泡脚,每日3次,不超过1周。保持水泡部清洁,对紧张性水泡避免切开,在无菌操作下抽取渗液,预防继发感染。对小水泡一般不

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与人体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终身性疾病,是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糖尿病人群易发生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失明、肢端坏疽等严重并发症,且易使病人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照顾和护理病人时,有针对性地向病人提出宣教方案,有效引导病人实行自我护理,控制疾病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长期进行,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应注意观察血糖、尿糖变化和药物治疗效果,要警惕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发生的可能性,定期查EKG,注意尿量的变化。病人多出现焦虑、恐惧和失望的心理,对病人应加强心理护理,疏导病人,深入浅出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使病人熟知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适宜的体育锻炼及药物治疗,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 饮食的护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按病人的性别、年龄、身高等计算理想体重,然后参照理想体重和活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早、中、晚餐的进食量,与胰岛素注射要配合,否则可引起低血糖或高血糖。病人有饥饿感时,可食用含糖低的维生素蔬菜。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病情控制较差者应注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补充。 指导病人进行体育锻炼: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它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减轻胰岛的负担,使血糖下降,为本病有效疗法之一[1]。运动疗法应根据年龄、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指导病人进行长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锻炼的方法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健身操等运动,运动时间宜安排在餐后1小时,活动量要适度,时间15~30分钟,最好有人陪同。活动时应注意周围环境是否安全,避免受损伤,并携带甜点及写有姓名、家庭地址、亲人电话号码等信息的卡片和病情卡以应急需[2]。但在血糖控制不稳定、糖尿病人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时,不宜进行体育锻炼。 降糖药物的护理:饮食和运动疗法不能控制病情者,则需要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或停服。普通胰岛素要在饭前30分钟应用,血糖高者,需注意缓慢降低,以防病人不适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磺脲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食欲减退、恶心等胃肠道反应为双胍类药物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后应采取相应措施。 并发症的护理 感染的护理:糖尿病人易合并感染,通过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注射胰岛素时皮肤严格消毒来预防感染,如果发生感染及早选用合理的抗生素。 1

浅谈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论文

单位代码:007 分类号: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专业:护理学 姓名: 学号:1047234002 指导教师: 职称: 毕业时间:2014年6月

浅谈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足的防治的临床经验,探讨提高糖尿病足治疗效果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年7月到2014年4月46例糖尿病足的临床资料,对46例糖尿病足病人的护理经验进行分析,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采取了将已溶的坏死组织锐性剥离去除,锐性剥痂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外涂包扎,促进痂皮自溶,有利于创面早期愈合。结果:46例糖尿病足44例痊愈,1例出院时创面结痂干燥,1人行局部足趾切除。结论:早期干预、对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正确的足部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达到了增进健康、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的好处。 关键词:糖尿病足;血糖;防治;护理

目录 绪论 (3) 1临床资料 (4) 2.护理方法 (4) 2.1心理护理 (4) 2.2皮肤护理 (4) 2.3局部溃疡护理 (5) 2.4适当锻炼 (5) 2.5健康宣教 (5) 2.5.1严格控制血糖 (5) 2.5.2饮食护理 (6) 2.5.3足外伤的预防 (6) 3.护理效果 (6) 4.讨论 (6) 4.1教育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是自我保护的关键 (6) 4.2控制血糖是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保证 (7) 4.3加强对足部皮肤的护理,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尤为重要 (7) 5.结论 (7) 参考文献 (8)

绪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和血管的病变,皮肤、组织极易受到外伤,而且由于供血不足,免疫力低下,伤口易感染,形成溃疡难以愈合,若治疗护理不当或不及时,最终导致坏疽或截肢。所以,加强对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非常重要。

浅谈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浅谈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摘要】通过糖尿病人足部护理及足溃疡面的预防教育,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 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 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501-01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11年6月~2011 年8月收治糖尿病足 42例,男 23 例、女19例。发病年龄<60 岁 8 例,>60 岁 34 例。 1.2 临床特点:①发病部位:足趾、踝部、跖骨31 例,足跟 4 例,足底 4例,足背3 例。②诱发因素:抓破(瘙痒症)7例,挑胼胝10例,穿鞋压迫12 例。烫伤(热水袋、热水洗脚)6例,趾间霉菌感染7例。 1.3 治疗与转归:经胰岛素控制血糖,局部采用清创、引流、湿敷、积极 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方法,治愈13 例,好转17例,截肢(趾)12 例。 2预防护理 2.1 预防: 长期良好的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轻者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较重者在控制饮食运动的基础上,口服降糖药物或加用胰岛素,使血糖保持稳定 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此外,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黏血症等疾病,消 除引起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的各种因素。 2.2 护理 2.2.1 一般护理:配合医生,积极协助病人做好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控制 好血糖、血脂、和体重等工作。 2.2.2 心理护理:糖尿病足患者大多已有多年糖尿病史、缺乏治疗信心。因此、做好心理疏导很重要。护理人员和家属要多安慰、多劝导。告知患有糖尿病足愈 合缓慢,应当有信心,不要因短期不见效就灰心丧气。对焦虑、恐惧的患者告诉 他们积极的治疗糖尿病。注意足部卫生,防止足部受伤,糖尿病足是可以预防的,即使发生了糖尿病足,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因此,掌握患者的 心理变化、情绪状态、性格特点,加强心理护理,有利于治疗顺利进行,加速患 者康复。 2.2.3 饮食护理: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应严格、长期执行饮食 计划,给予病人低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适量脂肪的饮食;同时定餐、定时、 定量,每周监测体重,制订总热量,定时对病人的饮食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2.2.4 创面护理:皮肤破溃未感染创面可以用碘消毒每天3~4次,时常保持创 面清洁,抬高患肢,伸直肢体,避免受压及重负荷,可用红外线照射以促进肢端 血液回流。浅表感染创面可以采用抗菌药控制局部感染[1],一般全身静脉滴 注抗菌药,局部用生理盐水10ml、胰岛素10U加敏感抗菌药混合液,浸湿敷料 敷于创面,每日用注射器抽取上述混合液,将纱布滴湿2~3次,在肉芽组织生长 并有治愈倾向时停止使用。此外,给予患者营养丰富并易于消化的膳食,以增强 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2.2.5健康指导:①加强检查:由于足部感觉迟钝或障碍,患者对疼痛、冷热、压迫感等不能清楚感知,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养成每天检查足部的习惯,注意有无 水泡,胼胝和皮肤擦损等,定期到医院进行足部全面检查以及在糖尿病就诊时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