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丙酮

丙酮

丙酮
丙酮

丙酮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丙酮的相对密度为0.8,熔点为-94.6℃,沸点为56.5℃,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丙酮是易燃品,建规火险分级为甲级。其闪点为-20℃,自燃温度为465℃,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丙酮可通过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等途径危害健康。急性中毒,丙酮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丙酮的相对密度为0.8,熔点为-94.6℃,沸点为56.5℃,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丙酮是易燃品,建规火险分级为甲级。其闪点为-20℃,自燃温度为465℃,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丙酮可通过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等途径危害健康。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容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丙酮在包装与储运中应该注意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火种和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避免光照,保持容器密封。同时,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该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的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应有降温措施。灌装时应注意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储运时注意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的损坏。出现丙酮中毒及泄漏时,皮肤接触者应脱去污染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吸入中毒者应将其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急救;误服者应大量饮水并催吐。同时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并切断火源

丙酮的理化性质、毒性及安全防护

丙酮 CH

3COCH

3

1、别名·英文名

二甲基甲酮、阿西通、醋酮;Acetone、Dimethyl ketone、Propanone。

2、用途

用于有机溶剂、醋酐、氯仿、染料、石腊的精炼、橡胶、润滑油的制造。

3、制法

(1)通过玉米发酵法分馏制得。

(2)石油裂解法制得。

(3)木材干馏。

(4)醋酸钙加热。

(5)异丙醉催化脱氢。

4、现化性质

分子量: 58.08

熔点:一94.6℃

沸点: 56.48℃

液体密度(15℃): 797.2kg/m3

气体密度: 2.00kg/m3

压缩系数(14.2℃,90L 79~3699.38kPa):0.00011l

临界温度: 236.5℃

临界压力: 4782.54kPa

临界密度: 278kg/m3

气化热(0℃): 563.79kJ/kg

比热容(气体,26~110℃,101.325kPa): Cp=1452.37J/(kg·K)

蒸气压(39.5℃): 53.33kPa

(25℃): 30.17kPa

粘度(气体,0℃): 0.00725mPa·s

(液体,0℃): 0.4013mPa·s 表面张力(丙酮一空气或蒸气,0℃): 26.2mN/m

导热系数(0℃,气体): 0.0096338W/(m·K)

(0℃,液体): 0.177702W/(m·K)折射率: 1.3585

闪点:一17.78℃

燃点:465℃

爆炸界限: 2.6%一12.8%

最大爆炸压力: 872。79kPa

产生最大爆炸压力的浓度: 6.3%

最易引燃浓度: 4.5

燃烧热(液体,25℃): 1791. 62kJ/mo1

毒性级别: 1

易燃性级别: 3

易爆性级别: 0

丙酮在常温压下为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易挥发性无色透明液体。易燃烧,其蒸气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或高热易引起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其液体比水轻。能与水、酒精、乙醚、氯仿、乙炔、油类及碳氢化合物相互溶解,能溶解油脂和橡胶。丙酮蒸气有麻醉效应。

丙酮与一些物质混合接触时的危险性如下表所示。

5、毒性

兔一经口 LD50:5300mg/㎏

最高容许浓度:1000ppm(2400mg/㎏)

丙酮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经皮肤吸收缓慢,量少,主要是驼过前两个途径。由于丙酮的水溶性强,它易溶解和吸收入血液中,很快分布于全身。丙酮属微毒类,其毒性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基蒸气对粘膜有中等程度的刺激作用。丙酮对皮肤无致敏作用,但有轻度刺激作用。

吸信蒸气急性中毒后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麻醉状态。最初出现管乏力、恶心、头痛、头晕、容易激动。严重时可出现呕吐、气急、痉挛以及昏迷。液体能刺激眼睛。吞服反能刺激消化系统,产生麻醉与错迷等症状。

6、安全防护

丙酮要用玻璃羡慕或金属桶盛装。灌装时控制流速不可过快,防止产生静电。库内存放丙酮时,不应把库房堆满,在墙边,离顶栅、离柱子应留出一定的通道,以便进行防火检查及发生火灾时有效地进行消防施救。

发生火灾时可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化学干粉、黄砂灭火。用水灭火可能无效,但可用来冷却火场中的容器,驱散蒸气,稀释和赶走流出的液体,保护去堵漏的人员。

丙酮流出时,首先要切断所有火原,穿戴好防毒面具、手套防护服等,用水冲洗,洗水经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丙酮是什么,两个方面告诉你

丙酮是什么,两个方面告诉你 所谓的丙酮是最简单的饱和酮,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含有特殊的辛辣气味。容易溶于水中和甲醇、乙醇等等的有机溶剂中。属于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易燃也容易挥发。 一、.化学性质 1.丙酮球棍模型丙酮是脂肪族酮类具有代表性的的化合物,具有酮类的典型反应。例如:与亚硫酸氢钠形成无色结晶的加成物。与氰化氢反应生成丙酮氰醇。在还原剂的作用下生成异丙酮与频哪醇。丙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在室温下不会被硝酸氧化。用酸性高锰酸钾强氧化剂做氧化剂时,生成乙酸、二氧化碳和水。在碱存在下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双丙酮醇。2mol丙酮在各种酸性催化剂(盐酸,氯化锌或硫酸)存在下生成亚异丙基丙酮,再与1mol丙酮加成,生成佛尔酮(二亚异丙基丙酮)。3mol丙酮在浓硫酸作用下,脱3mol水生成1,3,5-三甲苯。

2.石灰。醇钠或氨基钠存在下,缩合生成异佛尔酮(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在酸或碱存在下,与醛或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酮醇、不饱和酮及树脂状物质。与苯酚在酸性条件下,缩合成双酚-A。丙酮的α-氢原子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α-卤代丙酮。与次卤酸钠或卤素的碱溶液作用生成卤仿。丙酮与Grignard试剂发生加成作用,加成产物水解得到叔醇。丙酮与氨及其衍生物如羟氨、肼、苯肼等也能发生缩合反应。此外,丙酮在500~1000℃时发生裂解,生成乙烯酮。在170~260℃通过硅-铝催化剂,生成异丁烯和乙醛;300~350℃时生成异丁烯和乙酸等。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但可催化加氢生成醇。 3.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异丙醇法、异丙苯法、发酵法、乙炔水合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丙酮是制备苯酚的副产品,是异丙苯氧化后的产物之一。

工业丙酮国家标准.docx

工业丙酮 GB/T6026-1998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 - 10- 19 批准 ????1999- 04- 01 实施 ? 前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 ASTMD329— 1995 标准,对 GB/T6026—1989 进行了修订。主要项目的设置与 ASTMD329 相同。由于我国丙酮产品均偏酸性;高锰酸钾时间试验包括了醛及国内用户对醛没有特殊要求;气味是定 性指标易产生争议,所以碱度、醛、气味项目未列入标准。根据国内丙酮生产工艺情况,保留了 GB/T6026-1989 标准中醇含量测试项目。 与 GB/T6026-1989 相比,此次修订增加了水混溶性和纯度两个测试项目。高锰酸钾时间试验方法等同 采用了 ASTM D329规定的方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6026-1989 。 本标准的附录 A 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分会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二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凤玲、时安敏、袁秀芳、吴炳印。 本标准于1985 年首次发布,1989 年进行修订。 本标准委托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分会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丙酮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异丙苯法和发酵法制得的丙酮。该产品主要用作有机溶剂及有机合成的原料。 分子式:( CH3)2CO 相对分子质量:(按1995 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 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601— 1988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603— 1988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1250— 1989 极限数值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3143— 1982 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Hazen 单位一铂 - 钻号) GB/T4472— 1984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 GB/— 1986 挥发性有机液体水浴上蒸发后干残渣测定的通用方法(eqv ISO759 :1981 ) GB/T6678— 1986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0— 1986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6682— 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7534— 1987 工业用挥发性有机液体沸程的测定(eqv ISO918 : 1983) 3 要求 外观:透明一体。 工业丙酮应符合表 1 要求。 4 试验方法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使用符合现行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 中实验室用三级蒸馏水或相应纯度的水。

丙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丙酮(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丙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丙酮 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on 中文名称:阿西通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249 CAS No.:67-64-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丙酮 67-64-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因足量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 1 -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

MSDS_丙酮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丙酮 化学品英文名:Acetone 企业名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企业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桓公路15号 邮编: 255408 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国家应急电话:0532-8 技术说明书编码:橡胶厂104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塑料制造、涂料的溶剂,是生产双酚A、丙酮氰醇MMA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重要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农药、石油炼制和化工领域。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低闪点易燃液体,危险化学品分类为 3.1;急性毒毒:LD50:5800mg/kg (大鼠经口);20000mg/kg(兔经皮);刺激性:家兔经眼:3950Ug,重度 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395mg,轻度刺激。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度易燃液体。对眼睛产生严重的刺激。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 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 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灼烧感。后出现口 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 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 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明火、热源,禁止吸烟。保持容器密闭。采取防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使用防爆电器、通风和照明 设备。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

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操作。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 装备。避免吸入蒸气、烟气或喷雾。操作后彻底清洗。操作现 场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事故响应:火灾时,使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用水 灭火无效。如果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 底冲洗皮肤,就医。如果眼睛出现刺激症状:,立即翻开上下眼 睑,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如果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 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禁止催吐。如果发生呕吐,让病人前倾或左侧位躺下(头部保持低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呕吐物。仔细观察病情。禁止给有 嗜睡症状或知觉降低即正在失去知觉的病人服用液体。意识清 醒者可用水漱口,然后尽量多饮水。就医。 安全储存:保持容器密闭。储存在阴凉通风处。 废弃处置:用焚烧法处置。 物理化学危险: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 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 险。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 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 迷、酸中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 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在有氧及无氧状态下,均会迅速生物分解,在高浓度下对微生物有毒。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危险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CAS No. 丙酮分析纯≥99.5% 67-64-1

苯酚和丙酮的生产

编号:No.28 课题:苯酚和丙酮的生产 授课内容: ●苯酚和丙酮生产反应原理 ●苯酚和丙酮生产工艺流程 知识目标: ●了解苯酚和丙酮的主要用途 ●掌握以丙烯和苯为原料生产苯酚和丙酮反应原理 ●掌握以丙烯和苯为原料生产苯酚和丙酮工艺流程 能力目标: ●分析以丙烯和苯为原料生产苯酚和丙酮反应模式 ●分析和判断主副反应程度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苯酚和丙酮生产过程所用催化剂组成和特点 ●影响苯酚和丙酮生产反应过程的主要因素 ●苯酚和丙酮生产工艺流程的构成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二节苯酚和丙酮的生产 一、概述 1.苯酚、丙酮的性质和用途 苯酚俗名石炭酸,为无色针状或白色块状有芳香味的晶体。当接触光或暴露在空气中时,有逐步转为红色的趋势,如有碱性物质存在时,可加速这一转化过程。苯酚溶解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中,在室温下稍溶于水,几乎不溶于石油醚,65.5℃时,苯酚和水可以任意比例互溶。苯酚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类,对各种细胞有直接损害,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腐蚀作用,工作场所苯酚最高允许浓度为5ppm。 苯酚是生产染料、医药、炸药、塑料等的重要原料。 丙酮是无色、透明、易燃、易挥发的液体,具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略甜。与水、乙醇、二甲基甲酰胺、氯仿、乙醚及大多数油品互溶。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 2.56~13%,空气中允许浓度0.40mg/L。 丙酮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同时又是表面活性剂、药物、有机玻璃、环氧树脂的原料。 2.苯酚、丙酮的生产方法 条件下分解成苯酚和丙酮,此法是当前工业上生产苯酚和丙酮的主要方法。 二、苯酚、丙酮的生产原理 由异丙苯氧化生成苯酚、丙酮分两步完成,首先由异丙苯氧化生成过氧化氢异丙苯,然后经分解即得苯酚、丙酮。 (一)过氧化氢异丙苯的生成 1.主、副反应 主反应:

丙酮项目初步方案

丙酮项目初步方案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摘要说明— 丙酮,英文名是acetone,分子式为C3H6O,又名二甲基酮,为最简单的饱和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 该丙酮项目计划总投资15467.1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861.7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0.22%;流动资金4605.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78%。 达产年营业收入37829.00万元,总成本费用29558.69万元,税金及附加282.83万元,利润总额8270.31万元,利税总额9693.87万元,税后净利润6202.7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491.1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3.47%,投资利税率62.67%,投资回报率40.10%,全部投资回收期3.99年,提供就业职位705个。 报告内容:项目基本信息、投资背景及必要性分析、市场调研分析、项目规划方案、项目建设地方案、土建工程、项目工艺说明、项目环保分析、安全规范管理、项目风险概况、项目节能概况、计划安排、项目投资规划、经济收益分析、项目综合结论等。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丙酮项目初步方案目录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第二章投资背景及必要性分析第三章项目规划方案 第四章项目建设地方案 第五章土建工程 第六章项目工艺说明 第七章项目环保分析 第八章安全规范管理 第九章项目风险概况 第十章项目节能概况 第十一章计划安排 第十二章项目投资规划 第十三章经济收益分析 第十四章招标方案 第十五章项目综合结论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有限责任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产品提供商。我们在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坚持围绕 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厚积薄发,合作共赢。公司坚持 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 宾客至上服务理念,将一整套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完善的服务方案。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形成了完 整的内控制度。公司根据市场调研,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在大力发展 相关产业的同时,积极实施以“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清洁生产”为重点 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将 以全国性的销售网络、现代化的物流运作、科学的管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客户双赢的经营方针,努力把公司发展成为国内综合实力较强的相关行 业领军企业之一。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中心,在品 牌建设方面不断努力。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荣。 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与服务创新为根本, 以持续研发投入为保障,以规范管理为基础,继续在细分领域内稳步发展,

废丙酮废物料安全资料表

废丙酮废物料安全资料 表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废丙酮废物料安全资料表 一、名称:废丙酮 二、危害成分:丙酮 三、物理性质: 外观: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四、化学性质: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五、操作与贮存: 保持密封.避免泄漏和严防入口\入眼\或接触伤口.

用镀锌铁桶包装,每桶160KG.最大贮槽容积为2000立方米.按易燃有毒化 学品规定贮运. 六、毒性: 属低毒类。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然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接触可致皮炎。 七、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

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八、个人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九、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丙酮的生产工艺

xx学院 课程论文 课题丙酮的生产工艺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定稿日期:2013 年1月15日

摘要 丙酮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制造醋酸纤维素胶片薄膜、塑料和涂料溶剂。丙酮可与氢氰酸反应生产制得丙酮氰醇,该应用占丙酮总消费量的1/4以上,其中丙酮氰醇是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有机玻璃)的原料。在医药、农药方面,除作为维生素C的原料外,还可以用作各种微生物与激素的萃取剂等等。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由异丙醇法、异丙苯法、发酵法、乙炔水合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约占93.2%),即用石油工业产品异丙苯在硫酸的催化下被空气氧化重排成丙酮,副产物苯酚。该方法产率高,产生的废品很少,而且同时能得到苯酚这一副产品,因此被称为“一箭双雕”法。我选择的生产方法就是异丙苯法。 关键词:丙酮,异丙苯,苯酚

目录 1前言 (1) 2原料、产品、副产品等物理化学性质 (2) 2.1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2) 2.2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3) 2.3副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4) 3生产工艺技术 (8) 3.1生产工艺简述 (8) 3.2影响因素 (11) 3.3国内外的最新的变化 (12) 4催化剂的应用 (16) 5安全与环境 (17) 5.1安全 (17) 5.2环境 (19)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1前言 丙酮亦称二甲基酮,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溶剂, 其化学性质较活泼, 能进行卤代、加成、缩合、还原等反应。以丙酮为原料制得甲基丙烯酸酯是有机玻璃单体。双酚A是合成材料单体, 丙酮亦可制醋酐、双丙酮醇、基化氧.异亚丙基丙酮、甲基异丁基丙酮、己烯二醇和异佛尔酮等。丙酮还可热解为乙烯M esityl oxide酮。 1595 年L ibavins 等第一次制得丙酮, 在工业上最早是用木材干馏得到的木焦酸为原料制取乙酸钙, 再干馏得丙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由于对丙酮的需求激增, 开始利用 1919 年W ezm ann 提出的发酵法生产丙酮, 碳水化合物或糖密在特定的杆菌作用下, 发酵生产丙酮、丁醇和乙醇。此法首先在英国建成投产。后来虽然出现了从乙醇或乙炔制取乙酸, 再经乙酸钙干馏制取丙酮的几种方法, 但均不能与发酵法相竞争, 无工业化生产。三十年代末石油工业开始发展, 由于发酵法生产丙酮消耗大量粮食, 此法逐渐被以石油为原料的方法所代替; 首先发展的是异丙醇脱氢法, 50 年代异丙苯法生产苯酚、丙酮问世, 丙酮工业生产又转向此法。并成为目前世界上生产丙酮的主要方法。此外, 三十年代美国曾由液化石油气生产丙酮, 但由于产品是复杂混合物, 分离困难, 导致流程复杂, 现已停产。 丙烯直接氧化法制丙酮, 工业上称W acker 法, 是在乙烯直接氧化生产乙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日本建有三个工厂, 总生产能力 10^5t/a左右, 由于设备腐蚀问题, 未获得大规模发展。 目前世界上丙酮生产方法主要是异丙苯法、异丙醇脱氢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 发酵法在发展中国家仍有一定比重。

简述苯酚丙酮

简述苯酚丙酮 1.1概述 1.1.1设计基础 苯酚和丙酮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我国,今年来的苯酚,丙酮市场相当活跃。 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苯酚的用途相当广泛。它主要用于制造酚醛树脂,双酚A,环氧树脂,苯胺胶,烷基酚等,同时也广泛用于医药,染料,农药,合成洗涤剂等行业。丙酮既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广泛用于油脂,油漆,火药,树脂,橡胶,照相软片等,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用于生产有机玻璃,异丙醇,溶剂,甲氨基丙烯酸甲酯,丙酮氰醇,双酚等。 近年来,受电子通讯工业,汽车工业和建筑业发展的驱动,我国苯酚-丙酮市场相当活跃。苯酚-丙酮的下游产品迅速发展,需求强劲增加。 异丙苯法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苯酚-丙酮生产方法,其生产能力约占世界苯酚生产能力的90%以上。异丙苯法生产苯酚丙酮的工艺以苯和丙烯为原料,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异丙苯,然后将异丙苯氧化为过氧化氢异丙苯(CHP),再由过氧化氢异丙苯分解生成苯酚和丙酮。 1.1.2生产规模 年产苯酚-丙酮20万吨,其中丙酮37%(7.4万吨),苯酚63%(12.6万吨)1.1.3设计方案确定 原理:异丙苯法生产苯酚丙酮的工艺以苯和丙烯为原料,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异丙苯,然后将异丙苯氧化为过氧化氢异丙苯(CHP),再由过氧化氢异丙苯分解生成苯酚和丙酮。另外,流程还有反烃化,生成二异三异产物的副反应发生。 其涉及的主要反应:

工艺流程说明: 苯酚丙酮装置的精制单元由丙酮精制系统和苯酚精制系统组成。此外,还包括丙酮汽提塔,苯酚回收塔和酚处理器等设备。在送来的分解液中除含有苯酚,丙酮,异丙苯,溶解水以外,还有少量乙醛,苯乙酮等酮类、а—甲基苯乙烯(AMS)等烃类及高沸物。分解液精粗丙酮塔进行切割分离,富含丙酮的轻组分自塔顶采出,进入丙酮精制塔进行丙酮精制,并在侧线得到产品丙酮;而富含苯酚的重组分自粗丙酮塔塔底采出,经粗苯酚塔,脱烃塔和苯酚精制塔得到产品苯酚。 1.1.4工艺技术路线 该设计主要要求得到年产量为7.4万吨的丙酮产品。 所以,丙酮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A.丙酮精制 精馏进料首先从初丙酮塔塔顶丙酮、水和比苯酚轻的组分作为精丙酮塔的进料,精丙酮塔用苛性钠处理除去醛类等低沸物,塔顶馏出物作为分解用的丙酮,侧线采出产品丙酮,塔釜液送回回收工段回收其有效成分。 其简要流程图:

购买丙酮流程和所需资料

基本信息 办事程序:申请、受理、审批、备案 项目依据:国务院(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公安部《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办法》 许可条件:注册登记在本区的合法使用、生产、经营企业 申报资料 1、易制毒化学品单位首次登记表 2、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单位承诺书 3、易制毒化学品生产工艺流程图或使用说明; 4、易制毒化学品购买申请表(正表交于禁毒部门、附表派出所受理签注意见、盖章并一式二份交于禁毒部门和辖区派出所);必需 5、企业年检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必需 6、申请单位介绍信;必需 7、经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必需 8、购销合同;必需 9、销售单位营业执照、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备案证明(安监局出具);必需 10、合法使用需要证明(注明拟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的品种、数量和用途等,并盖章);必需 11、公安禁毒部门认为申请单位有必要提供的其它材料; 12、上次开具的购买备案证明(销售单位单位签注一栏必须填写实际购买数量、经办人签名、日期、公章)。 注:首次办理需提供“1--11”的材料。 将以上材料准备充分,至当地公安局禁毒科办理《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 以下是灞桥区的办理第二、三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所需手续,看似比较麻烦。具体的流程我想学校应该有的。 办理第二、三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所需手续 2010-08-04 10:09 缉毒大队(点击次数:50)

一、购买单位介绍信 二、购买申请表 三、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申请报告(说明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的用途) 四、购买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五、购买单位法人组织代码证 六、购买单位税务登记证 七、购买单位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制度 八、购销合同 九、销售方法人营业执照 十、销售方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十一、购买方法人的委托书 十二、购买方法人和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十三、所有的材料需加盖公章、经法人签字

最新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丙酮;二甲(基)酮;阿西通;2-丙酮 化学品英文名:acetone;Dimethyl ketone 推荐用途:是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 限制用途:无资料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CAS No. 67-64-1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2,皮肤腐蚀/刺激-2,急性毒性-经口-4,对水环境的危害-长期4,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皮肤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工作场所禁止吸烟。 事故响应: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

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泡沫、二氧化 碳、干粉、砂土灭火。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 废弃处置:用焚烧法处置,把倒空的容器归还厂商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 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 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 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丙酮99.5%67-64-1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完整word版)化学基团缩写以及基团中英文大全

a electron-pair acceptor site 电子对-接受体位置 Ac acetyl(e.g.AcOH=acetic acid) 乙酰基(如AcOH乙酸) Acac acetylacetonate 乙酰丙酮酸酯 Addn addition 加入 AIBN α,α’-azobisisobutyroniytile α,α’-偶氮双异丁腈 Am amyl=pentyl 戊基 anh anhydrous 无水的 aq aqueous 水性的/含水的 Ar aryl,heteroaryl 芳基,杂芳基 az dist azeotropic distilation 共沸精馏 9-BBN 9-borobicyclo[3.3.1]nonane 9-硼双环[3.3.1]壬烷 BINAP (R)-(+)-2,2’-bis(diphenylphosphino) (R)-(+)2,2’-二(二苯基膦)-1,1’-二萘 -1,1’-binaphthyl Boc t-butoxycarbonyl 叔丁基羰基 Bu butyl 丁基 t-Bu t-butyl 叔丁基 t-BuOOH tert-butyl hudroperoxide 叔丁基过氧醇 n-BuOTS n-butyl tosylate 对甲苯磺酸正丁酯 Bz benzoyl 苯甲酰基 Bzl benzyl 苄基 Bz2O2 dibenzoyl peroxide 过氧化苯甲酰 CAN cerium ammonirm nitrate 硝酸铈铵 Cat catalyst 催化剂 Cb Cbz benzoxycarbonyl 苄氧羰基 CC column chromatography 柱色谱(法) CDI N,N’-carbonyldiimidazole N,N’-碳酰(羰基)二咪唑 Cet cetyl=hexadecyl 十六烷基 Ch cyclohexyl 环己烷基 CHPCA cyclohexaneperoxycarboxylic acid 环己基过氧酸 conc concentrated 浓的 Cp cyclopentyl,cyclopentadienyl 环戊基,环戊二烯基 CTEAB cetyltriethylammonium bromide 溴代十六烷基三乙基铵 CTEAB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uomide 溴代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d extrorotatory 右旋的 electron-pair donor site 电子队-供体位置 reflux,hea 回流/加热 DABCO 1,4-diazabicyclo[2.2.2]octane 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 DBN 1,5-diazabicyclo[4.3.0]non-5-ene 1,5-二氮杂二环[4.3.0]壬烯-5 DBPO dibenzoyl peroxide 过氧化二苯甲酰 DBU 1,5-dizzabicyclo[5.4.0]undecen-5-ene 1,5-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烯-5 o-DCB ortho dichlorobenzene 邻二氯苯 DCC dicyclohexyl carbodiimide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DCE 1,2-dichloroethane 1,2-二氯乙烷

苯酚丙酮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

苯酚丙酮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图文) 2011-09-27 08:06:05 浏览:1697 一、装置简介 (一)装置发展及类型 1.装置发展 异丙苯法制备苯酚、丙酮是目前世界上获得苯酚、丙酮的主要技术路线,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工业化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约90%的苯酚来自该路线,在世界苯酚工业中占主导地位,2002年世界苯酚产能约为720X104t/a,其中91%采用异丙苯法。 我国采用异丙苯法制备苯酚、丙酮始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内第一套万吨级异丙苯法苯酚丙酮装置于1970年在燕化公司建成投产,1986年国内首套引进技术8X104t/a异丙苯( 法苯酚丙酮装置在燕化公司建成投产,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苯酚丙酮生产装置。目前国内苯酚丙酮主要生产厂家有燕山石化、高桥石化、华字石化、吉林石化、广州建涛集团,所采用的工艺路线都是异丙苯法制备苯酚、丙酮。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苯酚丙酮装置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国内单套装置最大产能为燕化公司16X104t/a苯酚丙酮装置,国内正在筹建的单套装置最大产能为20X104t/a。德国Ineos苯酚有限公司以生产能力为a为世界之最。 随着催化剂和生产工艺的发展,大多数生产装置制取异丙苯工艺已从传统的AlCl3法转为固体磷酸或沸石催化法,我国四大生产厂家和正在筹建的生产装置皆采用后者。目前较先进的异丙苯制备苯酚工艺是Allied/UOP工

艺,由美国UOP公司和美国联合化学公司共同开发,全球已有11家苯酚生产厂家采用该工艺。 目前,世界许多生产厂家纷纷对苯酚的生产技术进行改进和开发新的生产工艺。通过对成熟的异丙苯制备苯酚工艺中催化剂和CHP分解、苯酚精制两个工艺的研究,朝着工艺路线更短,经济效益更好的方向发展。 2.装置的主要类型 异丙苯制备苯酚工艺分为三步: (1)苯和丙烯反应生成异丙苯,传统工艺为A1C13法,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沸石催化法,可采用气—液相法和液相法。 (2)异丙苯经氧气或空气氧化,生成过氧化氢异丙苯(CHP)。设备有塔式反应器和槽式反应器2种。 (3)CHP分解,生成苯酚和丙酮。反应工艺有一步分解和二步分解,又可有正压分解和负压分解。 典型的烃化单元特点见表3—73。 典型的氧化单元特点见表3—74。 典型的分解单元特点见表3—75。 (二)装置工序组成与工艺流程 1,装置工序组成 异丙苯法制备苯酚丙酮装置的基本工序为:烃化工序、氧化工序、精制工序、回收工序。 (1)烃化工序

最新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

最新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丙酮;二甲(基)酮;阿西通;2-丙酮 化学品英文名:acetone;Dimethyl ketone 推荐用途:是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 限制用途:无资料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CAS No.67-64-1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2,皮肤腐蚀/刺激-2,急性毒性-经口-4,对水环境的危害-长期4,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皮肤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工作场所禁止吸烟。 事故响应: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 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 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 上撤离。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灭火。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 废弃处置:用焚烧法处置,把倒空的容器归还厂商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 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 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 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丙酮99.5%67-64-1

余氯的危害

余氯的危害 饮用水中机污染物的来源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大气污染、城市与农田径流。我国污水处理率很低,加上现有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不高,使约80%左右的污水未经妥善处理即被排放到附近水体。据统计,我国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我国的主要水域,如海河、辽河、淮河、巢湖、滇池、太湖等污染更为严重。大气污染造成的水源污染问题近些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汽车尾气排放的碳氢类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生成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污染,随着降雨等途径进入到地表水体中。城市地表径流使一些有机污染物进入到水体,农田径流将农药和化肥等成分引入到水体中。虽然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很低(一般在ng/L~μg/L范围),仅占水中有机物总量的很少一部分(一般<10%,以总有机碳或高锰酸盐指数等综合指标计),但种类繁多、对人体危害较大,具有较高的致突变活性。据统计,在我国的七大水系中,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约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水源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水厂仍采用传统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以溶解状态存在的微量有机污染物,致使一些有害物质,包括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微量有机污染物残留在饮用水中。 水中有机物浓度高使混凝剂药耗增大、制水成本升高。由于我国多数水厂采用的是铝混凝剂,造成出厂水中铝离子浓度过高,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据报道,过量摄取铝导致神经纤维缠结的病变,也可抑制胃液和胃酸的分泌,使胃蛋白酶活性下降)。 美国威斯康幸州医院研究人员发现:自来水中的游离余氯及衍生物“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致癌、致突变物”,除了饮用从口中进入人体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人们洗脸、洗手、漱口、从皮肤、毛孔、毛发进入人体。 氯化消毒是我国沿用多年且仍然在给水处理中普通采用的消毒技术。但近二十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在氯化消毒的同时与水中某些有机和无机成分反应,生成一系列卤代有机副产物,其中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危胁。特别是传统的预氯化工艺,高浓度的氯与原水中较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直接反应,生成的氯化副产物的浓度会更高,因而氯化消毒副产物是影响饮用水水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挥发性三卤甲烷(THMs)和难挥发性卤乙酸(HAAs)被认为是两大类主要氯化消毒副产物,其在水中生成量取决于有机前驱物质的种类和浓度、投氯量、氯化时间、水的pH、温度、氨氮及溴化物浓度等。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的前驱物质主要是腐殖酸、富里酸、藻类和一些具有活性碳原子的小分子有机物。随着pH升高,三卤甲烷生成量增大,但卤乙酸生成量降低。当有氨氮存在时,在氯化曲线折点之前,三卤甲烷产率最低,当水中含有自由性余氯时三卤甲烷的生成量明显增加。近年来人们发现溴代三卤甲烷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更大。当水中有溴化物存在时,溴离子(Br-)被次氯酸(HOCI)氧化成次溴酸(HOBr),后者比次氯酸更容易与前驱物质作用,生成溴代三卤甲烷和溴代卤乙酸。水中溴代三卤甲烷和溴代卤乙酸生成量一般随着初始状态下的[Br-]/[HOCI]摩尔比和[Br-]/[DOC]比值升高而增加。由于过滤后水中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低于原水,而其中的溴离子浓度基本没有变化,因而滤后水的[Br-]/[DOC]比值高于原水,氯化后溴代三卤甲烷和溴代卤乙酸成分会增多。 三卤甲烷和卤乙酸是潜在的致癌物质。现行的关于水中THMs的水质标准,

丙酮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改日期:2016/09/01 产品名称:丙酮 第一部分化学品基本信息 化学品中文名:丙酮 化学品英文名:acetone|pro pan one|di m ethyl ketone 化学品别名:二甲基酮 C A S N o.:67-64-1 E C N o.:200-662-2 分子式:C3H6O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液体。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气体可能会引起头晕或窒息。 |G H S 危险性类别 根据 GB 30000-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液体,类别 2;眼损伤/眼刺激,类别 2A;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麻醉效应,类别 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造成严重眼刺激,可能造成昏睡或眩晕。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禁止吸烟。保持容器密闭。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和等势联接。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作业后彻底清洗。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求医/就诊。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保持低温。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危害描述 物理化学危险 高度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 吸入蒸气可能引起瞌睡和头昏眼花,可能伴随嗜睡、警惕性下降、反射作用消失、失去协调性并感到眩晕。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本品能造成严重眼刺激。眼睛直接接触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炎症并伴随有疼痛。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 请参阅 S DS 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危险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C A S N o. 丙酮>= 99.0 67-64-1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 S DS 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立即就医。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清除所有火源,增强通风。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吸入蒸气。使用防护装备,包括呼吸面具。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根据出现的症状进行针对性处理。注意症状可能会出现延迟。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漏出内容物,从而增加火势和/或蒸气的浓度。蒸气可能会移动到着火源并回闪。液体和蒸气易燃。加热时,容器可能爆炸。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漏出内容物。受热或接触火焰可能会产生膨胀或爆炸性分解。 |灭火方法与灭火剂 合适的灭火介质:干粉、二氧化碳或耐醇泡沫。

苯酚丙酮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最新版)

苯酚丙酮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63

苯酚丙酮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最 新版) 一、装置简介 (一)装置发展及类型 1.装置发展 异丙苯法制备苯酚、丙酮是目前世界上获得苯酚、丙酮的主要技术路线,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工业化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约90%的苯酚来自该路线,在世界苯酚工业中占主导地位,2002年世界苯酚产能约为720X104t/a,其中91%采用异丙苯法。 我国采用异丙苯法制备苯酚、丙酮始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内第一套万吨级异丙苯法苯酚丙酮装置于1970年在燕化公司建成投产,1986年国内首套引进技术8X104t/a异丙苯

法苯酚丙酮装置在燕化公司建成投产,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苯酚丙酮生产装置。目前国内苯酚丙酮主要生产厂家有燕山石化、高桥石化、华字石化、吉林石化、广州建涛集团,所采用的工艺路线都是异丙苯法制备苯酚、丙酮。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苯酚丙酮装置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国内单套装置最大产能为燕化公司16X104t/a苯酚丙酮装置,国内正在筹建的单套装置最大产能为20X104t/a。德国Ineos苯酚有限公司以生产能力为62.0X104t/a 为世界之最。 随着催化剂和生产工艺的发展,大多数生产装置制取异丙苯工艺已从传统的AlCl3法转为固体磷酸或沸石催化法,我国四大生产厂家和正在筹建的生产装置皆采用后者。目前较先进的异丙苯制备苯酚工艺是Allied/UOP工艺,由美国UOP公司和美国联合化学公司共同开发,全球已有11家苯酚生产厂家采用该工艺。 目前,世界许多生产厂家纷纷对苯酚的生产技术进行改进和开发新的生产工艺。通过对成熟的异丙苯制备苯酚工艺中催化剂和CHP 分解、苯酚精制两个工艺的研究,朝着工艺路线更短,经济效益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