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培优氧化还原反应辅导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

【化学】培优氧化还原反应辅导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

【化学】培优氧化还原反应辅导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
【化学】培优氧化还原反应辅导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工业上处理含苯酚废水的过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Ⅰ.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 测定原理:

+3Br 2→↓+3HBr 测定步骤:

步骤1:准确量取25.00mL 待测废水于250mL 锥形瓶中。

步骤2:将5.00mL 1amol L -?浓溴水(量)迅速加入到锥形瓶中,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3:打开瓶塞,向锥形瓶中迅速加入bmL 10.10mol L -?KI 溶液(过量),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4:滴入2~3滴指示剂,再用10.010mol L -?223Na S O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223Na S O 溶液1V mL (反应原理:2223246I 2Na S O 2NaI Na S O +=+)。待测废水换为蒸馏水,重复上述步骤(即进行空白实验),消耗223Na S O 溶液2V mL 。

(1)“步骤1”量取待测废水所用仪器是________。

(2)为了防止溴的挥发,上述步骤中采取的措施包括迅速加入试剂和________。

(3)“步骤4”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

(4)该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________1mg L -?(用含1V 、2V 的代数式表示)。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2”忘记塞紧瓶塞,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4”滴定至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________。

Ⅱ.处理废水。采用Ti 基2PbO 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含苯酚的废水为电解液,通过电解,阳极上产生羟基(·OH ),阴极上产生22H O 。通过交排列的阴阳两极的协同作用,在各自区域将苯酚深度氧化为2CO 和2H O 。

(5)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6)写出苯酚在阴极附近被22H O 深度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酸式)滴定管 塞紧瓶塞 滴入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 ()2194V -V 15

偏低 偏低 2H O e OH H -+-=?+ 652222C H OH 14H O 6CO 17H O +=↑+

【解析】

【分析】

向呈有待测废水加入浓溴水反应后得到三溴苯酚的沉淀,再加入KI 溶液与剩下的Br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I 2,方程式为Br 2+2I -===I 2+2Br -,再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I 2,可根据消耗的Na 2S 2O 3标准溶液的体积和浓度算出溶液中剩余的Br 2的物质的量,再设置一个空白实

验测出浓溴水的物质的量,用Br 2总的物质的量-剩余Br 2的物质的量即可得出与苯酚反应的Br 2的物质的量,再结合反应方程式得到苯酚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废水中苯酚的含量,结合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解答问题。

【详解】

(1)由于苯酚显酸性,因此含苯酚的废水为酸性,“步骤1”中准确量取废水时所用的仪器可选用酸式滴定管,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

(2)由于溴单质易挥发,因此可采用塞进瓶塞、迅速加入试剂等方法防止其挥发,故答案为:塞紧瓶塞;

(3)用0.01mol/L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由于Na 2S 2O 3标准溶液会反应I 2,加入的淀粉遇I 2变成蓝色,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故答案为:滴入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

(4)根据反应方程式可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关系式:

2

22231

122Br ~2KI ~I ~2Na S O 0.005V 0.01V 0.005V 0.01V

剩下的浓溴水中Br 2的物质的量为0.005V 1 mmol ,将待测废液换成蒸馏水时,5mL amol/L 的浓溴水中Br 2的物质的量为0.005V 2 mmol ,则与苯酚参与反应的Br 2的物质的量为0.005(V 2-V 1) mmol ,根据方程式+3Br 2→↓+3HBr 可得苯酚的物质的量为()210.005V -V 3 mmol ,质量为()21940.005V -V 3

?mg ,则该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2121-13940.005V -V mg 94V -V 3mg L 251015

L -?=?g ,若步骤2中忘记塞进瓶塞,溴单质挥发,导致最终消耗的Na 2S 2O 3的体积偏小,则测得苯酚的含量偏低,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4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读得的体积偏小,则消耗的Na 2S 2O 3的体积偏小,使测得苯酚的含量偏低,故答案为:()2194V -V 15

;偏低;偏低; (5)由题干信息可知,Ti 基PbO 2为阳极,则阳极H 2O 失去电子产生·OH ,电极反应式为H 2O-e -===H ++·OH ,故答案为:H 2O-e -===H ++·OH ;

(6)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苯酚被阴极产生的H 2O 2深度氧化产生CO 2和H 2O ,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得到其反应方程式式为C 6H 5OH+14H 2O 2===6CO 2↑+17H 2O ,故答案为:

C 6H 5OH+14H 2O 2===6CO 2↑+17H 2O 。

2.高氯酸铵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常用作火箭发射的推进剂。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已知:①高氯酸铵受热分解为N 2、Cl 2、O 2和H 2O;②Mg 3N 2易水解;③Cu 与N 2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不反应。

(1)写出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Mg3N2的电子式为

________。

(2)现有23.5g NH4ClO4分解,用下列装置设计实验,验证其分解产物并计算分解率。(注:①装置中空气已除尽;②装置可重复使用;③B~F装置中的试剂均过量且能与相应物质反应完全。)

①用E装置质量的增加来验证生成的气体产物之一,则E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

②请按气流由左至右的方向连接装置:A →E→D →B→______→_____→_______→E (选择B~F 装置,并用B~F字母填空)。

③证明产物中有Cl2的实验现象:________。

④反应结束后,若C装置质量增加了2.38g,则NH4ClO4的分解率是:________%。

(3)样品中NH4ClO4的含量(杂质中不含NH4+)还可用蒸馏法测定(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准确称取样品a g(不超过0.5g)于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50mL 水溶解。

步骤2:准确量取40.00mL 约0.1mol/L H2SO4于锥形瓶中。

步骤3:向蒸馏烧瓶中加入20mL 3mol/L NaOH溶液;加热蒸馏使NH3全部挥发。

步骤4:用新煮沸过的水冲洗冷凝装置2~3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

步骤5:向锥形瓶中加2~3滴甲基橙,用c 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标准溶液V1 mL。

步骤6:重复实验2~3次。

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2中,准确量取40.00ml H2SO4溶液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____。

②为获得样品中NH4ClO4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_____。

【答案】2NH 4ClO 42O 2↑+N 2↑+Cl 2↑+4H 2O↑ 浓硫酸 E F C D 裝置中颜色由无色变为橙色 85.0或85 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 用NaOH 标准溶液标定硫酸溶液的浓度

【解析】

【分析】

(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Mg 3N 2是离子化合物;(2)A 是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装置;B 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氯气;C 中盛放Mg 粉,可以检验氮气;D 中溴化钾可以检验氯气;F 中铜粉可以检验氧气;E 中盛放液体,根据E 装置质量的增加来验证生成的水,所以E 中盛浓硫酸;

(3)①根据硫酸体积的精度是0.01mL 选择仪器;②要计算NH 4ClO 4的含量,需要知道硫酸溶液的浓度。

【详解】

(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H 4ClO 42O 2↑+N 2↑+Cl 2↑+4H 2O↑;Mg 3N 2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是

(2)①A 是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装置;B 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氯气;C 中盛放Mg 粉,可以检验氮气;D 中溴化钾可以检验氯气;F 中铜粉可以检验氧气;E 中盛放液体,根据E 装置质量的增加来验证生成的水,所以E 中盛浓硫酸;

②根据以上分析,按气流由左至右的方向连接装置:A →E→D →B→E→F→C→E ; ③D 中溴化钾可以与氯气反应,方程式是2KBr+Cl 2=2KCl+Br 2,溴水为橙色,所以D 裝置中颜色由无色变为橙色可以证明产物中有Cl 2;

④C 中盛放Mg 粉,可以与氮气反应生成Mg 3N 2,若C 装置质量增加了2.38g ,说明反应生

成氮气2.38g ,则NH 4ClO 4

的分解率是 2.38100%85%1423.5117.5

g g ?=?; (3)①根据硫酸体积的精度是0.01mL ,准确量取40.00mLH 2SO 4 溶液的玻璃仪器是酸式滴定管;

②为获得样品中NH 4ClO 4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是用NaOH 标准溶液标定硫酸溶液的浓度。

3.实验室用酸性蚀刻废液(含Cu 2+、H +、CuC 24l -、Cl -等)和碱性蚀刻废液[N 4H +

、Cu(NH 324)+、NH 3·H 2O 等]制备CuI(白色固体)的实验流程如下:

(1)步骤Ⅰ中发生了多个反应,其中Cu(NH 324)+

与盐酸反应生成Cu(OH)Cl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步骤Ⅳ需控制pH 为1~2,80 ℃下进行,合适的加热方式是______。

(3)步骤Ⅴ的具体步骤是蒸发浓缩、______、____。

(4)步骤Ⅵ在下列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已省略)中进行。

①装置a 中盛装浓硫酸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②用装置d 中的溶液洗涤制得的CuI 的目的是____,然后再用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___。

【答案】Cu(NH 324)++3H ++Cl -+H 2O

Cu(OH)Cl↓+4N 4H + 热水浴 冷却结晶 过滤(洗涤) 分液漏斗 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可防止CuI 被空气中的O 2氧化 使固体快速干燥并溶解表面可能混有的I 2

【解析】

【分析】

由流程图可知,酸性蚀刻废液和碱性蚀刻废液混合反应得到Cu(OH)Cl 悬浊液,过滤,将Cu(OH)Cl 加水、过浆后,与浓硫酸水浴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粗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洗涤得到硫酸铜晶体,硫酸铜晶体与碘、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碘化亚铜白色固体。

【详解】

(1)步骤Ⅰ中Cu(NH 3)42+与盐酸反应生成Cu(OH)Cl 沉淀和氯化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NH 3)42++3H ++Cl -+H 2O=Cu(OH)Cl↓+4NH 4+,故答案为:Cu(NH 3)42++3H ++Cl -

+H 2O=Cu(OH )Cl↓+4NH 4+;

(2)步骤Ⅳ为Cu(OH)Cl 加水、过浆后,与浓硫酸在制pH 为1~2,80 ℃下水浴加热反应反应生成硫酸铜,故答案为:热水浴;

(3)步骤Ⅴ为硫酸铜粗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洗涤得到硫酸铜晶体,故答案为: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4)①装置a 中盛装浓硫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圆底烧瓶中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Cu+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 ②装置d 中的溶液为二氧化硫的饱和水溶液,碘化亚铜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用二氧化硫水的饱和水溶液洗涤碘化亚铜,可以防止碘化亚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再用无水乙醇洗涤可以溶解除去碘化亚铜表面可能混有的单质碘,并能使固体快速干燥,故答案为:可防止CuI 被空气中的O 2氧化;使固体快速干燥并溶解表面可能混有的I 2。

4.硫酰氯(SO 2Cl 2)和亚硫酰氯(SOCl 2)都是重要的化工试剂,均易水解。

(1)甲同学在实验室利用SO 2和Cl 2在活性炭催化作用下制取SO 2Cl 2,装置如图所示。

①B装置中冷凝管进水口是___。(填“m”或“n”),B中干燥管盛有的物质是___。

②欲制取少量SO2Cl2,选择图中的装置(可以重复选用),其连接顺序为:a、___、h。

③去除C装置会降低SO2和Cl2的利用率,可能的原因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SOCl2水解后无残留物,较SO2Cl2是更好的脱水剂。乙同学设计实验利用SOCl2和ZnCl2?xH2O制取无水ZnCl2。

①解释SOCl2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写出两点)。

②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SOCl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3)乙同学认为SOCl2还可用作由FeCl3?6H2O制取无水FeCl3的脱水剂,但丙同学认为该实验可能发生副反应使产品不纯。

①可能发生的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②两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判断该反应的可能性:取少量SOCl2和FeCl3?6H2O反应后的混合物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将溶液平分至五支试管,分别进行以下实验,其中能得出合理结论的是___。

A.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几滴AgNO3溶液

B.加入少量稀HNO3,再滴加几滴BaCl2溶液

C.滴加几滴BaCl2溶液

D.滴加几滴酸性KMnO4溶液

E.滴加几滴KSCN溶液后,再滴加几滴氯水

【答案】m 碱石灰 fgdebced SO2+Cl2+2H2O=H2SO4+2HCl SOCl2作脱水剂,与水反应生成HCl可以抑制氯化锌的水解 SOCl2+4OH-=SO32-+2Cl-+2H2O

SOCl2+2FeCl3?6H2O=FeSO4+6HCl+FeCl2+9H2O BCD

【解析】

【分析】

冷凝管中冷凝水的流向要对流,下进上出;干燥管中根据要求一般填装碱石灰或无水氯化钙,碱石灰同时具有干燥和吸收酸性气体功能,无水氯化钙只有吸水性。

【详解】

(1)①B装置中冷凝管进水口是m,B中干燥管盛有的物质是吸收剩余二氧化硫、氯气的碱石灰;故答案为:m;碱石灰;

②装置A制备氯气,氯气含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装置D除去氯化氢,通过装置C吸收水蒸气,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连接装置B的b进入三颈烧瓶,装置E制备二氧化硫气体,通过装置C除去水蒸气,连接装置B的c,欲制取少量SO2Cl2,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可以重复选用),其连接顺序为:a、f、g、d、e、b、c、e、d、h;故答案为:fgdebced;

③去除C装置会降低SO2和Cl2的利用率,是二氧化硫和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氯化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Cl2+2H2O=H2SO4+2HCl;故答案为:SO2+Cl2+2H2O=H2SO4+2HCl;(2)①氯化锌会水解,SOCl2作脱水剂,与水反应生成HCl可以抑制氯化锌的水解,SOCl2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SOCl2作脱水剂,与水反应生成HCl可以抑制氯化锌的水解;故答案为:SOCl2作脱水剂,与水反应生成HCl可以抑制氯化锌的水解;

②用NaOH溶液吸收SOCl2,有Na2SO3和NaCl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Cl2+4OH-=SO32-+2Cl-+2H2O;故答案为:SOCl2+4OH-=SO32-+2Cl-+2H2O;

(3)①SOCl2具有还原性,三价铁具有氧化性,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亚铁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Cl2+2FeCl3?6H2O=FeSO4+6HCl+FeCl2+9H2O,故答案为:SOCl2+2FeCl3?6H2O=FeSO4+6HCl+FeCl2+9H2O;

②SOCl2和FeCl3?6H2O反应后的混合物的主要成分是FeCl3,若发生副反应,还有FeSO4和FeCl2。由于SOCl2为液体,所以在固体混合物中没有SOCl2。取少量SOCl2和FeCl3?6H2O反应后的混合物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溶液中一定有FeCl3,还可能有FeSO4和FeCl2,若要证明有副反应发生,只需证明溶液中有Fe2+或SO42-即可。

A.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几滴AgNO3溶液是检验氯离子存在,不能证明副反应是否进行,故A错误;

B.加入少量稀HNO3,再滴加几滴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有SO42-,能证明有副反应发生,故B正确;

C.滴加几滴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产物中含硫酸根离子,证明发生了副反应,故C正确;

D.滴加几滴酸性KMnO4溶液,Fe2+具有还原性,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证明发生了副反应,故D正确;

E.滴加几滴KSCN溶液后,由于溶液中有Fe3+,溶液会变红,无法证明Fe2+的存在,故E 错误;

故答案为:BCD。

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氯气的性质并模拟工业制备漂白粉,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已知:①A中反应为 KClO3+6HCl(浓)=KCl+3Cl2↑+3H2O;

②石灰乳的主要成分为Ca(OH)2,其他杂质不参与反应。

(1)B装置作用____。实验结束后,立即将 B 中溶液滴几滴在紫色石蕊试纸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II、III 处依次放入的物

质正确的是___(填编号)。

(3)待E中物质完全反应后,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得到漂白粉样品,其主要成份为___(填化学式)

(4)F装置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

(5)为测定(3)中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份含量。称取ag漂白粉样品溶解,往所得溶液中通入 CO2至产生沉淀最大值时,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为bmol,则该漂白粉中有效成份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含a、b的式子表示)。

【答案】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试纸变红不褪色 C CaCl2、Ca(ClO)2 Cl2+2NaOH

==NaCl+ NaClO+H2O CO2+H2O+Ca(ClO)2 == CaCO3↓+2HClO 143b

a

【解析】

【分析】

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用浓盐酸与氯酸钾反应制备氯气,盛有饱和食盐水的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盛有浓硫酸的装置D的作用是干燥氯气,盛有石灰乳的装置E的作用是制备漂白粉,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尾气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

(1)盛有饱和食盐水的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实验结束后,因饱和食盐水吸收氯化氢气体,使溶液呈酸性,滴在紫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色,由于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溶液中没有次氯酸,不能使试纸褪色,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试纸变红不褪色;

(2)氯气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有色布条褪色,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则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时,C中I、II、III处依次放入的物质湿润的有色布条、浓硫酸、干燥的有色布条,C

正确,故答案为:C;

(3)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则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故答案为:CaCl2、Ca(ClO)2;

(4)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尾气氯气,过量的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 ==NaCl+ NaClO+H2O,故答案为:Cl2+2NaOH ==NaCl+ NaClO+H2O;

(5)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漂白粉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次氯酸钙反应

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Ca(ClO)2 == CaCO3↓+2HClO;由题意可知,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bmol,则有效成分次氯酸钙的质量为

bmol×143g/mol=143bg,该漂白粉中有效成份的质量分数为143b

,故答案为:

a

CO2+H2O+Ca(ClO)2 == CaCO3↓+2HClO;143b

a

【点睛】

氯气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有色布条褪色,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设计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实验方案的依据,也是解答试题的关键。

6.现有一份含有FeCl3和FeCl2固体混合物,为测定各成分的含量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1:① 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将样品溶解;

② 向溶解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产生沉淀;

③ 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固体17.22 g。

实验2:① 称取与实验1中相同质量的样品,将样品溶解;

② 向溶解后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

③ 再向②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

④ 将沉淀过滤、洗涤后,加热灼烧,到质量不再减少,得到固体物质4g。

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过程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保存FeCl2溶液时通常会向其中加入少量试剂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3)实验2通入足量Cl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涉及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述实验2的步骤④中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5)加热FeCl3溶液,并将溶液蒸干时,通常不能得到FeCl3固体,请以平衡的观点解释其原因(方程式与文字相结合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6)FeCl3溶液可以用于止血,主要是因为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沉,这涉及胶体的特性。以下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B.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C.向Fe(OH)3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CuSO4溶液、水等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向Fe(OH)3胶体中滴加硫酸,会先出现红褐色沉淀,随后沉淀消失

E.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稀的CuSO4溶液,可使蛋白质盐析

(7)通过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固体样品中FeCl3和Fe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答案】(1)烧杯、玻璃棒

(2)稀盐酸铁粉

(3)将Fe2+全部转化为Fe3+2Fe2++Cl2=2Fe3++2Cl-

(4)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溶液滴加少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如未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已洗净

(5)FeCl3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FeCl3+3H2O Fe(OH)3+3HCl,在加热条件下,由于HCl易挥发,生成物浓度减小,导致平衡不断向右移动,故最后不能得到FeCl3固体

(6)E(7)2:3

【解析】

试题分析:(1)溶解所用到的仪器为烧杯、玻璃棒;(2)FeCl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Cl3,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使FeCl3重新转化为FeCl2;为了防止FeCl2溶液水解,常加入盐酸,抑制其水解,防止其变质;(3)Cl2将FeCl2氧化生成FeCl3:Cl2+2FeCl2=2FeCl3,实质为2Fe2++ Cl2= 2Fe3++ 2Cl-;(4)解答此问时,首先要明确沉淀吸附了什么杂质,由于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因此沉淀吸附的杂质是Na+、Cl-,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只要检验洗涤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Na+、Cl-中的一种就可以,如果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仍然有氯化钠,加入硝酸银溶液就会出现沉淀,反之,说明溶液中没有氯化钠;(5)因为FeCl3易水解,且HCl易挥发,加热促进了FeCl3水解及HCl的挥发,所以不能得到FeCl3固体;(6)A、胶体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因此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A正确;B、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因此在电场作用下会移向阴极或阳极,产生电泳现象,B正确;C、向Fe(OH)3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CuSO4溶液、水等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正确;D、,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的酸、碱、盐,会中和胶体所带的电荷,使胶体发生聚沉,所以向Fe(OH)3胶体中滴加硫酸,会先出现红褐色Fe(OH)3沉淀,但过量的硫酸还会和Fe(OH)3沉淀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D正确;E、CuSO4属于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而非盐析,E不正确;

(7)先由m

M

计算实验①所得AgCl的n为

17.22

143.5

mol = 0.12mol,实验②所得Fe2O3的n

4

160

mol = 0.025mol,设FeCl3和FeCl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依据Cl、Fe守恒

3x mol+2y mol="0.12" mol,x mol+y mol="0.025" mol×2,解得x = 0.02,y = 0.03,则固体样品中FeCl3和Fe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为2∶3。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及转化、盐类水解、化学计算等。

【名师点睛】(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考查的角度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的能力。(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多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考查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等相关物理量的转化关系,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或产物的产率的计算,同时还可以融入多种化学解题思想,比如极值法、差量法、守恒法、讨论法、特殊值法等,是历来高考的重点内容。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以便快速准确作答,题目难度中等。

7.将28.8g铜投入100mL浓硝酸中,最后铜有剩余,其NO3- 离子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

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反应时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 。

(2)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考虑NO 2与N 2O 4的平衡)为_____L 。

(3)硝酸完全反应后消耗铜的物质的量n(Cu)是______mol 。

(4)应再往此反应体系中滴加_________L 2 mol/L 的硫酸才能使剩余的铜恰好完全溶解。已知此过程中NO 3-的还原产物为NO 。

(5)a g 铜全部溶于一定量的浓硝酸中,测得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考虑NO 2与N 2O 4的平衡)为b L ,为消除污染,将生成的气体通入NaOH 溶液中,气体被完全吸收。已知:NO + NO 2 +2NaOH →2NaNO 2 + H 2O 2NO 2 +2NaOH → NaNO 3 +NaNO 2 + H 2O 如果NO 、NO 2混合气体用NO x 表示,被NaOH 溶液完全吸收时,x 的取值范围______;生成NaNO 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mol ;NaNO 3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mol 。

(6)在常温下,把NO 气体压缩到1.01×107Pa ,再加热到500C ,发现气体的压强迅速下降,压强降至略小于原压强的2/3,然后压强就不再改变。已知其中一种产物为N 2O ,则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 ,则M 的取值范围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8.96 0.3 100 1.5x<2? a mol 64 b a -mol 22.464?? ???

223NO=N O NO 十;2242NO N O ? 45g/mol

【解析】

【分析】

(1)根据开始时硝酸根的物质的量计算硝酸的浓度;

(2)利用氮元素守恒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nV m 计算二氧化氮的体积; (3)反应结束,溶液中溶质为硝酸铜,根据硝酸根计算消耗n (Cu );

(4)发生反应:-+2+323Cu+2NO +8H =3Cu +2NO +4H O ↑,据此计算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需要硫酸的体积;

(5)由方程式22322NO +2NaOH=NaNO +NaNO +H O 和

222NO+NO +2NaOH=2NaNO +H O 可知,NO 单独不能被吸收,NO 和NO 2混合气体被NaOH 溶液被完全吸收,满足2n NO n NO 1():()≥,当n (NO 2):n (NO )=1时x 值最小,计算x 的最小值,因为混有NO ,所以x 最大值<2,据此确定x 取值范围;纵观整个过程,Cu 失去的电子等于硝酸生成亚硝酸钠时获得的电子,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n

(NaNO 2),根据N 元素守恒计算n (NaNO 3);

(6)在常温下,把NO 气体压缩到1.01×107Pa ,再加热到50℃,发现气体的压强迅速下降,压强降至略小于原压强的23

,然后压强就不再改变.已知其中一种产物为N 2O ,依据原子个数守恒可知该反应为:3NO=N 2O 十NO 2,因为存在2242NO N O ?

,即生成的NO 2又双聚成N 2O 4,导致气体分子数减少,压强降至略小于原压强的23

;若只发生反应:3NO=N 2O 十NO 2,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最小,若二氧化氮完全转化为四氧化二氮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最大,据此计算解答。

【详解】

(1)由图可知,开始时n(NO 3?)=1.0mol ,则n(HNO 3)=n(NO 3?)=1.0mol ,则

()3 1.0mol c HNO =

=10mol/L 0.1L

, 故答案为:10; (2)由图可知,反应结束时,溶液中NO 3?为0.6mol ,根据氮元素守恒,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0mol?0.6mol=0.4mol ,标况下二氧化氮的体积为0.4mol 22.4L/mol=8.96L ?, 故答案为:8.96;

(3)溶液中溶质为硝酸铜,由图可知,反应结束时,溶液中NO 3?为0.6mol ,故消耗n(Cu)=n(硝酸铜)=0.6mol2=0.3mol ,

故答案为:0.3;

(4)28.8g 铜的物质的量为28.8g =0.45mol 64g/mol

,故剩余Cu 为0.45mol?0.3mol=0.15mol ,由方程式-+2+323Cu+2NO +8H =3Cu +2NO +4H O ↑可知

()+8n H =0.15mol =0.4mol 3

? ,故n(H 2SO 4)=0.2mol ,则需要硫酸体积为n 0.2mol V=

==0.1L=100mL c 2mol/L

, 故答案为:100; (5)由方程式可知,NO 单独不能被吸收,NO 和NO2混合气体被NaOH 溶液被完全吸收,满

足2n NO n NO 1():()≥,当2n NO n NO =1():()

时x 值最小,x 最小值为2+12=1.5,因为混有NO ,所以x 最大值<2,故x 的取值范围为1.5x<2?;

纵观整个过程,Cu 失去的电子等于硝酸生成亚硝酸钠时获得的电子,根据电子转移守恒,()()2ag a n NaNO =n Cu ==mol 64g/mol 64

,根据N 元素守恒,可知()3bL a b a n NaNO =n()=-=-mol 22.4L/mol 64mol 22.464气体?? ???

故答案为:1.5x<2?;a mol 64;b a -mol 22.464?? ???

; (6)在常温下,把NO 气体压缩到1.01×107Pa ,再加热到50℃,发现气体的压强迅速下降,压强降至略小于原压强的23,然后压强就不再改变。已知其中一种产物为N 2O ,依据原子个数守恒可知该反应为:223NO=N O NO 十,因为存在2242NO N O ?

,即生成的NO 2又双聚成N 2O 4,导致气体分子数减少,压强降至略小于原压强的23

, 若只发生反应:223NO=N O NO 十,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最小,此时

30g/mol M=3=45g/mol 2

?

,若二氧化氮完全转化为四氧化二氮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最大,1molNO 2得到0.5mol N 2O 4, 则此时1mol 44g/mol+0.5mol 92g/mol M==60g/mol 1mol+0.5mol

?? , 综上分析,可知45g/mol

;45g/mol

8.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 2(OH )2CO 3(含少量FeO 、Fe 2O 3、SiO 2)。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胆矾,并测定所得胆矾中结晶水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提供试剂:NaOH 溶液、 H 2O 2溶液、 CuO 、Na 2CO 3)

完成下列填空:

(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按试剂加入顺序,w 所代表的试剂依次为__________。沉淀B 的成分为_______。 (3)a 操作依次为:加热蒸发、_______、过滤、洗涤、__________。除烧杯、漏斗之外过滤还需要另一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4)欲检验溶液A 中Fe 2+的试剂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如果测定Fe 2+的含量,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请简述配制中“定容”的操作:_____。

a NaOH (aq )

b Na 2CO 3(aq )

c 淀粉KI (aq )

d 酸性KMnO 4(aq )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 4·xH 2O )中结晶水x 值的实验过程中,若测定结果的实验误差为1.5%,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a 加热温度过高

b 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 加热胆矾晶体时有晶体从坩埚中溅出

(6)该小组一位同学根据实验结果求出样品中孔雀石的质量分数为: 21

m 2222502m ,另一位同学不同意,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Cu 2(OH )2CO 3+4H +→2Cu 2++3H 2O +CO 2↑ H 2O 2溶液、 CuO Fe (OH )3、 CuO 冷却结晶 自然干燥 引流 d 加水到离刻度线2~3cm 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线与刻度线相平 a 、d 在除杂过程中加入了CuO ,会使结果偏大

【解析】

【分析】

m 1g 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 2(OH )2CO 3(含少量FeO 、Fe 2O 3、SiO 2),加入稀硫酸过滤得到滤渣二氧化硅和溶液A 为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铁,加入W 为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加入氧化铜调节溶液的pH 沉淀铁离子,过滤得到沉淀B 为氢氧化铁和过量的氧化铜,溶液B 为硫酸铜溶液,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铜晶体m 2g ,受热失去结晶水得到硫酸铜固体m 3g 。据此解答。

【详解】

(1)碱式碳酸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 2(OH )2CO 3+4H +=2Cu 2++3H 2O +CO 2↑,故答案为:Cu 2(OH )2CO 3+4H +=2Cu 2++3H 2O +CO 2↑; (2)按试剂加入顺序,w 所代表的试剂依次为加入氧化剂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不引入其他杂志离子,加入氧化铜调节溶液pH 使铁离子全部沉淀,过滤得到沉淀B 为Fe (OH )3、CuO ,故答案为:H 2O 2溶液、CuO ;Fe (OH )3、CuO ;

(3)从溶液B 中获得硫酸铜晶体,直接加热蒸干会导致硫酸铜失去结晶水,应该采用的操作方法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除烧杯、漏斗之外过滤还需要另一玻璃仪器为玻璃棒,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引流,故答案为:冷却结晶,自然干燥;引流;

(4)溶液A 中含亚铁离子和铁离子:a .NaOH 溶液,向Fe 2+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后,

Fe 2+与OH -反应生成Fe (OH )2,Fe 2++2OH -=Fe (OH )2↓,Fe (OH )2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为Fe (OH )3,4Fe (OH )2+O 2+2H 2O =4Fe (OH )3,白色的Fe (OH )2沉淀变成红褐色Fe

(OH )3,向Fe 2+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后,观察到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

变成红褐色;Fe 3+与OH -反应Fe 3++3OH -=Fe (OH )3↓,生成红褐色Fe (OH )3,两者反应现象干扰,不能检验该溶液中存在Fe 2+

,故a 错误;

b .Na 2CO 3(aq )和亚铁离子生成沉淀,和铁离子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二氧化碳,溶液浑浊不能检验亚铁离子,故b 错误;

c .淀粉KI (aq )和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和亚铁离子,溶液颜色相近不能鉴别亚铁离子,故c 错误;

d .酸性KMnO 4(aq ),因为F

e 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Fe 3+不能,故能够用酸性KMnO 4溶液鉴别Fe 2+和Fe 3+,故d 正确;

如果测定Fe 2+的含量,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加水到离刻度线2~3cm 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线与刻度线相平,故答案为:d ;加水到离刻度线2~3cm 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线与刻度线相平;

(5)测定所得胆矾(CuSO 4?xH 2O )中结晶水x 值,应称量坩埚的质量,坩埚和晶体的质

量,加热后坩埚的质量,加热后再称量一次坩埚的质量,判断质量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及两次值是否相差不超过0.1g,所以至少称量4次;

a.加热温度过高,会导致硫酸铜分解,质量变化较大,导致结果偏大,a正确;

b.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会导致晶体解热分解不完全,质量变化偏小,结果偏小,b错误;

c.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会吸收空气中的水重新形成晶体,导致测定结果偏小,c错误;

d.加热胆矾晶体时有晶体从坩埚中溅出,导致测定的结晶水的质量偏大,测定的x值偏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6)向溶液中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沉淀Ⅱ为Fe(OH)3,所以胆矾中的铜元素不是都来自样品,因此该小组一位同学根据实验结果求出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偏大,故答案为:在除杂过程中加入了CuO,会使结果偏大。

9.元素锰(Mn)在溶液中主要以Mn2+(近无色)、MnO4-(紫红色)、MnO42-(绿色)等形式存在,MnO2(棕黑色)、MnCO3(白色)为难溶于水的固体。回答下列问题:(1)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推算。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MnO2(s)+CO(g)=MnO(s)+CO2(g) ?H=﹣150.6kJ/mol

②Mn3O4(s)+CO(g)=3MnO(s)+CO2(g) ?H=﹣54.4kJ/mol

③3Mn2O3v+CO(g)=2Mn3O4(s)+CO2(g) ?H=﹣142.3kJ/mol

写出CO气体还原MnO2固体得到Mn2O3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2)①一定温度下,在5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足量碳酸锰(固体所占体积忽略不计)发生反应:MnCO 3(s)MnO(s)+CO2(g),若前2min 内生成MnO的质量为7.1 g,则该段时间内v(CO2)=____________mol·L-1·min-1。

②保持温度不变,若t0时刻达到平衡时,CO2浓度为cmol/L;t1时刻,将容器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并固定不变,在t2时刻再次达到平衡,则下列图像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3)已知Fe3+、Al3+、Mn2+的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及沉淀完全时的pH如下表所示,当Al3+完全沉淀时,若要使Mn2+不沉淀,则Mn2+的最大浓度为_______________。(已知:

K sp[Mn(OH)2] = 1.9×10?13)

氢氧化物Fe(OH)3Al(OH)3Mn(OH)2

开始沉淀pH 1.8 4.18.3

完全沉淀pH 3.2 5.09.8

(4)高锰酸钾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MnO4-+5e-+8H+==Mn2++4H2O

MnO4-+3e-+2H2O==MnO2↓+4OH-;

MnO4-+e-==MnO42-

①从上述三个半反应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②将SO2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5)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草酸溶液,开始时反应缓慢,稍后一段时间产生气体速率迅速加快。产生气体速率迅速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MnO2(s)+CO(g)=Mn2O3(s)+CO2(g) ?H=-217.5kJ/mol 0.01 B 1.9×105mol/L 溶液的酸性越强,高锰酸钾被还原的价态越低(或溶液的酸性越强,高锰酸钾的氧化性越强。)高锰酸钾紫红色褪去反应产生的Mn2+起到催化作用 2MnO4-

+6H++5H2C2O4=2Mn2++10CO2↑+8H2O

【解析】

【分析】

(1)依据盖斯定律,①×2-②×2

3

-③×

1

3

,可推出CO气体还原MnO2固体得到Mn2O3固体

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①根据前2min 内生成MnO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前2min内生成CO2的物质的量,故可以计算出前2min内CO2的反应速率;

②将容器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的瞬间,二氧化碳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之后平衡向左移动,二氧化碳浓度减小,由于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所以再次平衡时,二氧化碳浓度与第1次平衡时相等。

(3)当Al3+完全沉淀时,此时溶液中的pH=5,即c(OH-)=1×10-9 mol/L,若要使Mn2+不沉淀,根据Q c<K sp,即:c(Mn2+)×c2(OH-)<1.9×10-13;

(4)①根据三个半反应可以看出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的产物受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②SO2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溶液的紫色褪去;

(5)开始反应缓慢,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迅速加快,这是由于反应生成的Mn2+的浓度增大了,Mn2+对反应起到催化作用,才使反应速率迅速加快。

【详解】

(1)?H = ①×2-②×2/3-③×1/3=(-150.6×2)-(-54.4×2

3

)-(-142.3×

1

3

)=-217.5(kJ/mol),所以热化

学方程式为:2MnO2(s)+CO(g)=Mn2O3(s)+CO2(g) ?H=-217.5kJ/mol;

(2)①n(MnO)=

7.1g

71g/mol

=0.1mol,则n(CO2)=0.1mol,c(CO2)=

0.1mol

5L

=

0.02mol/L, v(CO2)=0.02mol/L

2min

=0.01mol·L-1·min-1。

②将容器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的瞬间,二氧化碳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之后平衡向左移

动,二氧化碳浓度减小,由于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所以再次平衡时,二氧化碳浓度与第1次平衡时相等。故答案选B;

(3)当Al3+完全沉淀时,此时溶液中的pH=5,即c(OH-)=1×10-9 mol/L,若要使Mn2+不沉淀,根据Q c<K sp,即:c(Mn2+)×c2(OH-)<1.9×10-13,可得:c(Mn2+)<1.9×105mol/L;

(4)①根据三个半反应可以看出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的产物受溶液酸碱性的影响,且酸性越强,被还原产物中锰元素的价态越低;

②SO2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显酸性,SO2作还原剂,KMnO4作氧化剂,被还原为

Mn2+,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接近无色;

(5)开始反应缓慢,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迅速加快,这是由于发生反应2MnO4-

+6H++5H2C2O4=2Mn2++10CO2↑+8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Mn2+的浓度增大了,Mn2+对反应起到催化作用,才使反应速率迅速加快。

【点睛】

认真读懂题中所给的信息、认真分析图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然后进行作答。

10.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常用做分析试剂及显影剂等。下图是将一定质量的草酸亚铁在氩气气氛中进行热重分析示意图(TG%表示残留固体质量占原样品总质量的百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l)B处时残留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A→C整个反应过程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取上述分解得到的600℃时的固体放在空气中继续加热时其质量增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由此说明上述FeC2O4·2H2O在氩气气氛中进行热重分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4)若将分解得到的600℃时的固体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将溶液浓缩、冷却,有带7个结晶水的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该晶体与草酸亚铁晶体分解有类似,得到四种氧化物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1:1:14,则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FeC2O4 FeC2O4·2H2O Δ

FeO +CO↑+CO2↑+2H2O 6FeO+O2

Δ

2Fe3O4防止FeO在加

热过程中被空中的氧气氧化 FeSO4·7H2O 2FeSO4·7H2O Δ

Fe2O3+SO2↑+SO3↑+14H2O

【解析】【详解】

(1)FeC 2O 4·2H 2O 中H 2O%=

218180

=20%,刚好在B 点的TG%=80%,则B 点表示所有的结晶水都完全失去,得到的固体成分为FeC 2O 4;故答案为:FeC 2O 4; (2)当TG%=40%时,得到应该是铁的氧化物,则有x (FeO )180

M =0.4,x=1,则变化过程中铁的化合价没改变,只有碳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A→C 整个反应过程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 2O 4·2H 2O ΔFeO +CO↑+CO 2↑+2H 2O ;故答案为:FeC 2O 4·2H 2O ΔFeO

+CO↑+CO 2↑+2H 2O ;

(3)当分解得到的600℃时的固体FeO 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得到稳定的Fe 3O 4,因此FeC 2O 4·2H 2O 在氩气气氛中进行热重分析的原因防止FeO 在加热过程中被空中的氧气氧化;故答案为:6FeO+O 2Δ2Fe 3O 4;防止FeO 在加热过程中被空中的氧气氧化;

(4)FeO 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的是FeSO 4,为了防止其Fe 2+水解和Fe 2+被氧化,要加适量

的硫酸和铁粉,才能得到FeSO 4·

7H 2O ,晶体与草酸亚铁晶体分解有类似,得到四种氧化物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1:1:14,则有Fe 2O 3、SO 2、SO 3、H 2O ;故答案为:FeSO 4·

7H 2O ;2FeSO 4·7H 2O ΔFe 2O 3+SO 2↑+SO 3↑+14H 2O 。

11.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是防止水体污染、改善水质的主要措施之一。 (1)硫酸厂的酸性废水中砷(As)元素(主要以 H 3AsO 3 形式存在)含量极高,为控制砷的排放, 某工厂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含砷废水。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已知砷是氮的同族元素,比氮原子多 2 个电子层,砷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_____。 ②工业上采用硫化法(通常用硫化钠)去除废水中的砷,生成物为难溶性的三硫化二砷,该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2)电镀厂的废水中含有的 CN -有剧毒,需要处理加以排放。处理含 CN -废水的方法之一是在 微生物的作用下,CN -被氧气氧化成 HCO 3- ,同时生成 NH 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3)电渗析法处理厨房垃极发酵液,同时得到乳酸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HA”表示乳酸分子, A ―表示乳酸根离子):

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②电解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可控制阳极室的 pH 约为 6~8,此时进入浓缩室的 OH-可忽略不计。400 mL 10 g·L-1乳酸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浓度上升为 145 g/L(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阴极上产生的 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_____L (已知:乳酸的摩尔质量为 90 g/mol)。

【答案】第四周期ⅤA族 2H3AsO3+3S2-+6H+=As2S3↓+6H2O 4H2O+2CN-+O2=2HCO3-+2NH3

4OH--4e-═2H2O+O2↑或2H2O-4e-═O2↑+4H+ 6.72

【解析】

【分析】

(1)①由砷是氮的同族元素,比氮原子多2个电子层可知,砷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4个电子层;

②根据题给信息可知,酸性条件下,硫化钠与和废水中的砷酸反应,生成难溶性的三硫化二砷和水;

(2)由题意可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CN-被氧气氧化成HCO3-,同时生成NH3,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氮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

(3)①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在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呈酸性;

②由电极反应式和生成HA的化学方程式可得:2HA—2 H+—H2,由此计算可得。

【详解】

(1)①由砷是氮的同族元素,比氮原子多2个电子层可知,砷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4个电子层,则砷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ⅤA族,故答案为:第四周期ⅤA族;

②根据题给信息可知,酸性条件下,硫化钠与和废水中的砷酸反应,生成难溶性的三硫化二砷和水,反应中硫化钠做还原剂,砷酸做氧化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3AsO3+3S2-

+6H+=As2S3↓+6H2O,故答案为:2H3AsO3+3S2-+6H+=As2S3↓+6H2O;

(2)由题意可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CN-被氧气氧化成HCO3-,同时生成NH3,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氮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2O+2CN-

+O2=2HCO3-+2NH3,故答案为:4H2O+2CN-+O2=2HCO3-+2NH3;

(3)①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在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呈酸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电极反应式为4OH-或2H2O-4e-═O2↑+4H+,故答案为:4OH--4e-═2H2O+O2↑或2H2O-4e-═O2↑+4H+;

②由电极反应式和生成HA的化学方程式可得:2HA—2 H+—H2,电解过程中生成HA的质

量为(145 g/L ×0.4L —10 g/L ×0.4L )=54g ,则由HA 和氢气的关系式可知阴极上产生的 H 2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5490/g

g mol ×12

×22.4L/mol=6.72L ,故答案为:6.72。 【点睛】

电渗析法处理厨房垃极发酵液时,阳极上水电离出的氢氧根放电,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氢离子从阳极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浓缩室,阴极上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使溶液中氢氧根浓度增大,溶液中A -通过阴离子交换膜从阴极进入浓缩室,发生反应H ++A -═HA ,导致乳酸浓度增大是理解的关键,也是解答关键。

12.消除含氮化合物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

(1)已知反应8NH 3+6NO 2=7N 2+12H 2O ,请分析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2)水体中过量氨氮(以NH 3表示)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①用次氯酸钠除去氨氮的原理如题图所示。写出该图示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该反应需控制温度,温度过高时氨氮去除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

②取一定量的含氨氮废水,改变加入次氯酸钠用量,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氨氮去除率、总氮(溶液中所有可溶性的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的总量)去除率以及剩余次氯酸钠的含量随m(NaCIO)m(NH 3)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当m( NaCIO):m(NH 3)>7.6时,水体中总氮去除率反而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

【答案】4:3 2NH 3+ 3NaClO= N 2+ 3NaCl+ 3H 2O 温度过高,HClO 发生分解,氨氮去除率随之降低 有部分NH 3被氧化成NO 2-或NO 3-

【解析】

【分析】

(1)该反应中NH 3中N 由-3价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得产物为氧化产物;NO 2中N 由+4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得产物为还原产物;因此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6=4:3;

(2)①根据图示判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书写化学方程式;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但是温度过高,HClO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②当m( NaCIO):m(NH 3)>7.6时,NaCIO 加入的量越多会将氨氮氧化为NO 3-等高价态物质。

【详解】

(1)该反应中NH 3中N 由-3价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所得为氧化产物;NO 2中N 由+4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所得为还原产物;因此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6=4:3;

(2)①由图转化过程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为NH 3和NaClO ,生成物为N 2、NaCl 2和H 2O ,因

(完整)高中化学专题复习之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之—— 氧化还原反应 一、基本概念 概念定义注意点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被氧化元素失去电子的过程元素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被还原元素得到电子的过程元素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 氧化产物通过发生氧化反应所 得的生成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种产物, 也可以是不同产物,还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物。如 反应4FeS 2 +11O 2 =2Fe 2 O 3 +8SO 2 中,Fe 2 O 3 和SO 2 均既为氧化产 物,又为还原产物。 还原产物 通过发生还原反应所得的生成物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常见氧化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 2 )、O 2 、 S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3)高价或较高价 含氧化合物;如MnO 2 、浓H 2 SO 4 、HNO 3 、KMnO 4 等(4)过氧化 物;如Na 2 O 2 、H 2 O 2 等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常见还原剂: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Z n 、Fe 等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 2 、C、Si等③较低态的化合物; CO、SO 2 、H 2 S、Na 2 SO 3 、FeSO 4 氧化性得到电子的能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电子能力有关,与 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还原性失去电子的能力 ⑵.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氧化剂有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有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例1、制备氰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HCN = Ca(CN)2 + CO↑+ H2↑+ CO2↑,在反应中() A. 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 B. 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Ca(CN)2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 D. CO为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CaCO3+ 2HCN = Ca(CN)2 + CO↑+ H2↑+ CO2↑(注意生成物中CO2碳元素来自CaCO3,它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即氢元素化合价降低,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故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a(CN)2 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答案:B、C。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 1. 将木炭与氧化铜的粉未混合加热,可得到红色的铜。试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其中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并考虑它们的关系。 思路解析:C+2CuO 2Cu+CO2↑,从反应过程来看,氧化铜失去氧原子被还原为铜,炭得到氧原子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前者为还原反应,后者为氧化反应,两者在一个反应中同时进行,氧原子在两个反应中进行传递。 答案:氧化铜失去氧原子被还原为铜,炭得到氧原子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前者为还原反应,后者为氧化反应,两者在一个反应中同时进行,氧原子在两个反应中进行传递 2. 生活中有很多氧化反应,如金属腐蚀、细胞老化。请你总结氧化反应的本质,然后再在你的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是氧化反应。 思路解析:金属腐蚀是金属的化合价升高,细胞老化可能是得到了氧原子或失去了氢原子,其实质还是化合价升高。生活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燃烧反应,燃烧的物质总是得到氧原子化合价被氧化。 答案:实质是化合价升高。燃烧也是氧化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 根据以下几种常见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出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趋势。 氢氧氖钠镁氯 思路解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电子层数越少,得电子能力越强。 答案:氧和氯主要得电子,钠和镁主要失电子,氢得失电子能力都不强;氖则既不易得电子,又不易失电子。 4. 比较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总结其区别与联系。 思路解析:分析氯化钠和氯化氢形成过程中电子的得失或转移、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答案:氯元素的原子在氯化钠和氯化氢形成的过程中化合价都降低了,被还原,发生的是还原反应;钠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氢元素虽然不能得到电子,但它与氯原子共用的电子对偏离氢原子,氢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 (2004 全国春季高考理综)在下图所表示的粒子中,氧化性的是( ) A. B. C. D. 思路解析:氧化性的本质是物质得电子的能力,从粒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很清 楚地知道:最容易得电子的是 B 项中粒子。 答案:B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 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C. 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 D. 含有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思路解析: A 项正确,一般金属用还原其相应化合物的方法获得,非金属用氧化其相应化合物的方法获得;B 项将得电子能力与得电子多少混为一谈,实际上氧化性只与得电子能力有对应关系;C 项绝对化,也有阳离子如Fe2+可以继续被氧化,作还原剂;D 项正确,如H2O 中H 元素就是价,但它只有极弱的氧化性。 答案:AD 3. 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①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 应; ④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 应。 从数学集合角度考虑: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基本概念 . 2.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氧化剂 有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得电子 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 有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失电子 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例1]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制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的反应为: aTiO2+ bCl2+ cC aTiCl4+ c CO ……反应① TiCl4+2Mg Ti + 2MgCl2 ……反应② 关于反应①、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TiCl4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剂; ②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 ③在反应①、②中Mg的还原性大于C,C的还原性大于TiCl4; ④a=1,b=c=2; ⑤每生成19.2 g Ti,反应①、②中共转移4.8 mol e-。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⑤ 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单线桥法) ①单线桥法。从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电子数目,不需注明得失。例: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双线桥法。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注明得失及电子数。例: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两类特殊的化学反应 ①歧化反应,同种元素同价态在反应中部分原子化合价升高,部分原子化合价降低。例: 3Cl2+6KOH KClO3+5KCl+3H2O ②归中反应。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趋于中间价态,解此类题最好将该元素的不同价态用数轴标出,变化的区域只靠拢,不重叠。例: 得2e-—— 2e- 失2e-— — 失5e 得5×e

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锂离子电池能够实现千余次充放电,但长时间使用后电池会失效,其中的化学试剂排放至环境中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实验室模拟回收锂离子电池中的Co、Ni、Li的流程如图。 已知:LiCoO2难溶于水,易溶于酸。回答下列问题: (1)LiCoO2中Co的化合价是__。 (2)LiCoO2在浸出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 (3)浸出剂除了H2O2外,也可以选择Na2S2O3,比较二者的还原效率H2O2__(填“>”或“<”)Na2S2O3(还原效率:还原等物质的量的氧化剂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 (4)提高浸出效率的方法有__。 (5)利用Cyanex272萃取时,pH对钴、镍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如图。从图中数据可知,用Cyanex272萃取分离时,最佳pH是__。 (6)反萃取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R2=Co2++2HR,则反萃取剂的最佳选择是__。 (7)常温下,若水相中的Ni2+的质量浓度为1.18g·L-1,则pH=__时,Ni2+开始沉淀。 [K sp(Ni(OH)2=2×10-15] (8)参照题中流程图的表达,结合信息设计完成从水相中分离Ni和Li的实验流程图(如图)___。 已知: 提供的无机试剂:NaOH、Na2CO3、NaF。 【答案】+3 2LiCoO2+6H++H2O2=2Co2++O2↑+2Li++4H2O < 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加H2SO4浓度 5.5 H2SO4 7.5 ①NaOH ②Ni(OH)2 ③NaF

【解析】 【分析】 (1)通过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计算; (2)由流程图中有机相反萃取得到CoSO4,可知LiCoO2与H2O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写出化学方程式; (3)根据等物质的量H2O2和Na2S2O3作为还原剂转移电子的多少进行判断; (4)提高浸出效率即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5)分离Co2+和Ni2+时,由于Co2+进入有机相,Ni进入水相,因此,应该选择钴的萃取率高而镍的萃取率低的pH范围; (6)将钴洗脱进入水相中时,应该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7)根据K sp(Ni(OH)2的表达式进行计算; (8)根据表格中所给物质溶解度信息,调节pH应该用碱性物质,但要考虑分离Ni和Li元素不能使Ni和Li元素同时沉淀。 【详解】 (1)LiCoO2中O元素为-2价,Li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计算得Co的化合价为+3价; (2)由流程图中有机相反萃取得到CoSO4,可知LiCoO2与H2O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LiCoO2+6H++H2O2=2Co2++O2↑+2Li++4H2O; (3)1molH2O2作为还原剂转移2mol电子,1molNa2S2O3作为还原剂转移8mol电子,则 Na2S2O3的还原效率更高; (4)提高浸出效率可以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加H2SO4浓度等; (5)分离Co2+和Ni2+时,由于Co2+进入有机相,Ni进入水相,因此,应该选择钴的萃取率高而镍的萃取率低的pH范围,所以最佳pH是5.5; (6)将钴洗脱进入水相中时,应该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为不引入新杂质,反萃取剂最好选择H2SO4; (7)c(Ni2+)=1.18 59 mol/L=0.02mol/L,则开始沉淀时,c(OH-)= -6.5mol/L,则pH=14-6.5=7.5; (8)根据表格中所给物质溶解度信息,调节pH应该用碱性物质,但要考虑分离Ni和Li元素不能使Ni和Li元素同时沉淀,所以选用NaOH,则Ni(OH)2先沉淀,过滤后滤液中加入NaF生成LiF沉淀。 【点睛】 本题(5)选择合适的pH时,注意读懂图中信息,要根据实验的具体操作情况来分析。 2.根据当地资源等情况,硫酸工业常用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作为原料。完成下列填空: (1)将0.050mol SO2(g) 和0.030mol O2(g) 充入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Q。经2分钟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SO3)=0.040mol,则O2的平

(完整版)氧化还原反应习题及答案详解

精心整理 氧化还原反应 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B.物质在变化中失去了电子,此物质中的某一元素化合价降低 C.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D.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解析 2 A.Fe2 B.NH4 C. D.CuO 答案 解析 3 A B C D 答案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者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下列变化中只有通过还原反应才能实现的是() A.Fe3+―→Fe2+B.Mn2+―→MnO C.Cl-―→Cl2D.N2O3―→HNO2 答案 A 解析发生还原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降低。B中锰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7价,C中氯元

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D中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 5.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2(OH)2CO3] B.充有氢气的气球遇明火爆炸 C.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铁质菜刀生锈 答案 C 解析A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2价;B中氢气爆炸后生成水,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 +1 6 A.Zn B.2H2 C.H2+ D.2H2 答案 解析A中+2价Cu 7 A. B.2Fe2 C. D.Na2 答案 解析 8.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A.图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反应物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者失去氧,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定是同时发生的; 2、从化合价升降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时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注: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氧的得失; 3、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①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分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②从共用电子对角度分析,非金属原子间不易得失电子形成化合物,它们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到8(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电子对常偏向其吸引力较强的原子(显负价),而偏离其吸引力较弱的原子;注: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应; 氧化反应的本质:元素失去电子或者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应; 还原反应的本质:元素得到电子或者共用电子对偏向的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化合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注: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氧气在放电的情况下可以生成臭氧; 5、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

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则物质的氧化性就越强;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失电子能力越容易,则物质的还原性就越强; 氧化产物:物质失电子被氧化的生成物,具有得电子的性质(氧化性); 还原产物:物质得电子被还原的生成物,具有失电子的性质(还原性); 注:还原剂:有还原性,被氧化,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转化成氧化产物 氧化剂:有氧化性,被还原,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转化成还原产物 6、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2,Cl2,Br2,I2②高价金属阳离子:Fe3+,Cu2+,Ag+ ③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MnO2、KMnO4、K2Cr2O7、HNO3、H2SO4、KClO3④其他:H2O2,Na2O2; 常见的还原剂:①活泼或较活泼金属:K,Na,Ca,Mg,Al,Zn,Fe;②某些非金属单质:C,H2;③低价金属阳离子:Cu+,Fe2+;④非金属阴离子:S2-,I-,Br-,Cl-; ⑤较低价化合物:CO,SO2,H2S,NH3; 注:若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则只表现氧化性,作氧化剂;若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则只表现还原性,作还原剂;若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则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7、氧化剂、还原剂强弱的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判断: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从左到右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氧化还原反应-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归纳训练

专题05 氧化还原反应 1.(2019北京)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答案】B 【解析】A.FeCl 3与Fe反应生成FeCl 2,FeCl3+Fe=2FeCl2,此过程中Fe 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到了氧化还原法应,故A不符合题意;B.MgCl2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MgCl2+2NaOH=M(g OH)2 +2NaCl ,过量的NaOH溶液可用HCl 除去HCl+NaOH=NaCl+2HO ,此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 符合题意;C.部分氯气与H2O 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反应过程中氯元素化合价变化,涉及到了氧化还原法应,故C不符合题意;D.NO2 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反应过程中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到了氧化还原法应,故D 不符合题意。 2.(2019浙江4月选考)反应8NH3+3Cl 2 N2+6NH4Cl ,被氧化的NH3与被还原的Cl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3 B.8∶3 C.6∶3 D.3∶2 【答案】A 【解析】该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表示为,可知实际升价的N原子为2 个,所以2个NH3被氧化,同时Cl 2全部被还原,观察计量数,Cl2为3个,因而被氧化的NH3与被还原的Cl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3.(2018北京)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答案】C 解析】A 项,NaOH溶液滴入FeSO4 溶液中产生白色Fe(OH) 2 沉淀,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时的反应为 4Fe(OH)2+O2+2H2O=4Fe(OH)3,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B 项,氯水中存在反应 Cl 2+H2O HCl+HClO,由于氯水呈酸性,石蕊溶液滴入后溶液先变红,红色褪色是HClO表现强氧化性,与 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 项,白色沉淀变为黑色时的反应为2AgCl+Na2S=Ag2S+2NaCl,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Cu与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NO气体和H2O,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时的反应为2NO+O2=2NO2,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C 项,答案选C。 4.(2017浙江4月选考)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NaHCO3 Na2CO3+CO2↑+H2O B.Na2O+H2O 2NaOH C.2KI+Br 2 2KBr+I 2 D.MgO+2HCl MgCl2+H2O 【答案】C 【解析】凡是有元素化合物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A. 2NaHCO3 Na2CO3+CO2↑+H2O 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 Na2O+H2O 2NaOH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是非氧化还原 反应,B错误;C. 2KI+Br 2 2KBr+I 2中I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Br 元素化合价降低,非氧化还原反应,C 正确;D. MgO+2HCl MgCl2+H2O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D 错误。 5.(2017北京)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B.氯气使KBr 溶液变黄 C.乙烯使Br 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氨气使AlCl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发生反应2CO2+2Na2O2=O2+2Na2CO3,CO2 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过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精选课件)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 1、准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1 氧化还原反应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1)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 (2)反应物: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表现氧化性 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表现还原性 (3)产物: 氧化产物:失电子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具有氧化性 还原产物:得电子被还原后得到的产物-—---具有还原性(4)物质性质: 氧化性:氧化剂所表现出得电子的性质 还原性:还原剂所表现出失电子的性质 注意:a.氧化剂还原剂可以是不同物质,也可以是同种物质 b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不同物质,也可以是同种物质 C。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是指物质得到(或失去)电子的能力,与物质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5)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1。2 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1)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作为还原剂,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化合价。 ①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它的原子只能得到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氧化剂,如+7价的Mn和+6价的S ②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它的原子随反应条件不同,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因此该元素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如0价的S和+4价的S...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③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它的原子则只能失去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还原剂,如-2价的S (2)重要的氧化剂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F2、Cl2、Br2、O2等。 ②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高价含氧酸及高价含氧化酸盐等,如MnO2,NO2;浓H2SO4,HNO3;KMnO4,KClO3,FeCl3等。...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③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3)重要的还原剂 ①金属单质,如Na,K,Zn,Fe等.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 ③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

专题04 氧化还原反应

1.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 A .二氧化碳使Na 2O 2固体变白 B .氯气使KBr 溶液变黄 C .乙烯使Br 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氨气使AlCl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 .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 B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C .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D .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3.向含amolNaClO 的溶液通入bmolSO 2充分反应(不考虑二氧化硫与水之间的反应以及次氯酸的分 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0Cu 2+>Fe 2+ 。若在氯化铁 溶液蚀刻铜印刷电路板后所得的溶液里加入过量锌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精选练习题

强电解质: 1、强酸:HCl 盐酸 H 2SO 4 硫酸 HNO 3 硝酸 HBr氢溴酸 HI氢碘酸 HCLO 4 高氯酸 2、强碱:NaOH KOH Ba(OH) 2 Ca(OH) 2 3、绝大多数盐:高中见到的盐全部是强的电解质 金属化合物:a、氧化物:氧化钙CaO 氧化钠NaCl 氧化镁MgO 氧化Al 2O 3 氧化锌 ZnO 氧化盐铁FeO 氧化铁Fe 2 O 3 氧化铜CuO 氧化汞HgO 氧化银AgCl b、过氧化合物:过氧化钠Na 2O 2 c、金属碳化物:碳化钙CaC 2 d、金属硫化物:硫化钙CaS 2二硫化亚铁FeS 2 弱电解质: 1、弱酸:碳酸H 2CO 3 亚硫酸H 2 SO 3 醋酸CH 3 COOH 氢硫酸H 2 S 氢氟酸HF 硅酸H 2SiO3 原硅酸H 3 SiO 4 所有的有机酸 2、弱碱:一水合氨NH3.H2O 所有的除强碱的氢氧化金属R(OH) 3、水H2O也是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1、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三氧化硫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 2、大多数有机物:甲烷乙醇蔗糖(有机酸和有机盐除外) 3、非金属化合物:氨气 (1)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的反应。 (2)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 )的反应。 (3)氧化剂(被还原 ):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 (4)还原剂(被氧化 ):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 (5)氧化产物: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后的对应产物(包含化合价升高

的元素的产物)。 (6)还原产物: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后的对应产物(包含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的产物)。 (7)强氧化剂与强还原性相遇时,一般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H2SO4(浓)与金属、H2S、S2-、HI、I-、HBr、Br-、Fe2+、P等。 Cl 2与金属、H 2 S、S 2 -、HI、I-、HBr、Br-、Fe 2 +、H 2 、SO2、、H2SO3等。 HNO3与金属、H2S、S2-、HI、I-、HBr、Br-、Fe2+、P、SO2、、H2SO3等。 (8).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在反应中只作还原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在反应中化合价既可升高又可降低,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性。 练习题 1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2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得电子 D.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电子被还原 3已知下列反应: 2FeCl3+2KI===2FeCl2+2KCl+I2① 2FeCl2+Cl2===2FeCl3② I2+SO2+2H2O===H2SO4+2HI③

高中化学 氧化还原专题练习题 (答案)

高三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练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C-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硒是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补充适量的硒还可以延缓衰老。中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能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下面有关Na2SeO3在该反应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 A.该反应中是还原剂B.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反应过程中Se的化合价从+2→+4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2.氢化亚铜(CuH)是一种难溶的物质,可用CuSO4溶液和“另一种物质”在40oC~50oC时反应来制备,CuH不稳定,它既能与HCl反应产生气体,又能在氯气中燃烧,以下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D)A.CuH既可做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 B.另一种物质一定具有还原性 C.CuH跟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H+2HCl=CuCl2+2H2↑+Cu D.CuH在Cl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uH+Cl2 CuCl+HCl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失电子越多的还原剂,其还原性就越强 C.阳离子只能得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 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还原性的强弱与失电子多少无关,B错,Fe2+有还原性,C错,NaCl没有强氧化性,D错 4.据广州日报:2008年2月23日深圳市龙岗宝龙工业区小食店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经调查该事件已正式确定为食品或水受到亚硝酸盐污染而引起的中毒事件。为了食品安全,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实验,定量检测NaNO 2的含量:NO2-+MnO4-+H+NO3-+Mn2++H2O(未配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C A.滴定过程中不需加入指示剂 B.滴定实验后溶液的pH增大 C.滴定实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D.1molKMnO4参加反应时消耗2.5molNaNO2 根据溶液颜色变化,可以确定滴定终点,不需加入指示剂,A对;该反应中消耗H+,滴定实验后pH增大,B对;高锰酸钾溶液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下端的橡胶部分,C错;该反应中亚硝酸钠作还原剂,KM nO 4 作氧化剂, A对;MnO 4-Mn2+,NO 2 -NO 3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1molKMnO 4 参加反应时消耗

高中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练习(带答案)上课讲义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练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C-23 一、选择题 1.硒是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补充适量的硒还可以延缓衰老。中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能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下面有关Na2SeO3在该反应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是还原剂B.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反应过程中Se的化合价从+2→+4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2.氢化亚铜(CuH)是一种难溶的物质,可用CuSO4溶液和“另一种物质”在40oC~50oC时反应来制备,CuH 不稳定,它既能与HCl反应产生气体,又能在氯气中燃烧,以下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CuH既可做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 B.另一种物质一定具有还原性 C.CuH跟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H+2HCl=CuCl2+2H2↑+Cu D.CuH在Cl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uH+Cl2 CuCl+HCl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失电子越多的还原剂,其还原性就越强 C.阳离子只能得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 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4.据广州日报:2008年2月23日深圳市龙岗宝龙工业区小食店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经调查该事件已正式确定为食品或水受到亚硝酸盐污染而引起的中毒事件。为了食品安全,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实验,定量检测NaNO2的含量:NO2-+MnO4-+H+NO3-+Mn2++H2O(未配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滴定过程中不需加入指示剂 B.滴定实验后溶液的pH增大 C.滴定实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D.1molKMnO4参加反应时消耗2.5molNaNO2 5.在一定条件下,硫酸铵的分解反应为:4(NH4)2SO4=N2↑+6NH3↑+3SO2↑+SO3↑+7H2O,当有n mol电子转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缺项配平知识点及习题

氧化还原反应 一、考点、热点回顾 二、典型例题+拓展训练 缺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例】Cu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 和Cu 2+。白色的亚铜化合物[Cu(NH 4)SO 3]难溶于水,若与足量的10 mol /L 的硫酸溶液混合并微热,生成铜、 二氧化硫和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 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__ Cu(NH 4)SO 3+__ H 2SO 4 __Cu +__ SO 2+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 H 2O (2) 按上述反应,生成单质铜的最高产率为___________。 【例】多硫化物离子S x 2- 在碱性溶液里被BrO 3-氧化为SO 42-,BrO 3-被还原为Br - ,在反应中 消耗BrO 3-和OH -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3,则x 的值为_________,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已知反应:AgF +Cl 2+H 2O = AgCl +AgClO 3+HF +O 2(未配平),配平后,若Cl 2的系数为a ,则AgF 的系数为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AgClO 3的系数是b ,O 2的系数为C ,则AgCl 的系数为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Fe 3P 与稀HNO 3反应生成Fe(NO 3)3、NO 、H 3PO 4和H 2O 。 (1)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上述反应中,当生成1.8 mol Fe 3+时,放出NO 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是__________L ,

高一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氧化還原反應 1、概念 定義: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の反應就叫做氧化還原反應。 判斷の依據:化合價是否有變化 本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 反應歷程:氧化還原反應前後,元素の氧化數發生變化。根據氧化數の升高或降低,可以將氧化還原反應拆分成兩個半反應:氧化數升高の半反應,稱為氧化反應;氧化數降低の反應,稱為還原反應。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是相互依存の,不能獨立存在,它們共同組成氧化還原反應。 例1.下麵有關氧化還原反應の敘述正確の是 ( ) A.在反應中不一定所有元素の化合價都發生變化 B.肯定有一種元素被氧化,另一種元素被還原 C. 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の反應是還原反應 D.某元素從化合態變為游離態時,該元素一定被還原 【鞏固】判斷下列化學反應哪些是屬於氧化還原反應。 ⑴2Mg+O2点燃2MgO CaO+H2O=Ca(OH)2 ⑵2KMnO4△ K2MnO4+MnO2+O2↑Cu(OH)2△CuO+H2O ⑶C+2CuO高温2Cu+CO2Zn+H2SO4=ZnSO4+H2↑ ⑷2HCl+CaCO3=CaCl2+CO2↑+H2O KCl+AgNO3=AgCl↓+KNO3 ⑸3NO2+H2O=2HNO3+NO2H2S+SO2=3S+2H2O 氧化性:是指物質得電子の能力。處於高價態の物質一般具有氧化性。 還原性:是指物質失電子の能力,一般低價態の物質具有還原性。

【練習】1、指出下列氧化還原反應中の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⑴4P+5O2点燃2P2O5⑵2KClO3催化剂 △ 2KCl+3O2 ⑶2KMnO4△K2MnO4+MnO2+O2↑⑷S+2KNO3+3C△2S+3CO2↑+N2↑⑸2H2S+SO2=3S+2H2O ⑹3NO2+H2O=2HNO3+NO ⑺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 ⑻Zn+2HCl=ZnCl2+H2↑MnO2+4HCl(濃)△MnCl2+Cl2↑+2H2O ⑼3Cu+8HNO3 (稀)=3Cu(NO3)2+2NO↑+4H2O 2.已知下列反應:①2Na+2H2O=2NaOH+H2↑②2F2+2H2O=4HF+O2 ③Cl2+H2O=HCl+HclO ④2NaCl+2H2O 电解 2NaOH+H2↑+Cl2↑⑤CaO+H2O=Ca(OH)2 ⑥CaCO3+H2O=Ca(HCO3)2 (1)其中水在反應中作氧化劑の反應是(填代號下同) . (2)其中水在反應中作還原劑の反應是 . (3)其中水在反應中既不作氧化劑也不作還原劑の反應是. 3.在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反應中,是氧化劑;是還原劑;元素被氧化;元素被還原;是氧化產物;是還原產物;電子轉移の總數是 . 3、氧化還原反應實質の表示方法 (1)雙線橋法 a、兩條線橋從反應物指向生成物,且對準同種元素 b、要標明"得"、"失"電子,且數目要相等。 c、箭頭不代表電子轉移の方向。 舉例: (2)電子轉移法即單線橋法 a、一條線橋表示不同元素原子得失電子の情況。 b、不需標明"得"、"失"電子,只標明電子轉移の數目。 c、箭頭表示電子轉移の方向。 d、單線橋箭頭從還原劑指向氧化劑。 舉例: 【鞏固】分別用雙線橋和單線橋表示下列氧化還原反應電子の轉移。 ⑴2Mg+O2点燃2MgO ⑵2KClO3MnO2 △ 2KCl+3O2 ⑶C+2CuO高温2Cu+CO2⑷Zn+H2SO4=ZnSO4+H2↑ 4、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の關係 (1)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2化合反應不都是氧化還原反應。有單質參加の化合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3分解反應不都是氧化還原反應,有單質生成の分解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还原反应经典练习题目

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下列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3CuS+8HNO3=3Cu(NO3)2+2NO↑+3S↓+4H2O B.3Cl2+6KOH =5KCl+KClO3+3H2O C.3H2O2+2KCrO2+2KOH =2K2CrO4+4H2O D.3CCl4+K2Cr2O7=2CrO2Cl2+3COCl2+2KCl (COCl2碳酰氯) 3.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既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4.根据以下几个反应: ①Cl2+2KI ==== 2KCl+I2 ②2FeCl2+Cl2 ==== 2FeCl3 ③2FeCl3+2KI ==== 2FeCl2+2KCl+I2判断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Cl2>I2>Fe3+B.Cl2>Fe3+>I2 C. Fe3+>I2>Cl2 D.Fe3+>I2>Cl2 5.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肯定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某元素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C.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6.下列变化过程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HCl→MgCl2 B.Na→Na+ C.CO→CO2 D. Fe3+→Fe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化合价发生变化 B.有单质产生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氧化剂在同一反应中既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D.还原剂在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 8.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1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一、概念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参加 C、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Fe+CuSO4=FeSO4+Cu B.3CO+Fe2O 3高温2Fe+3CO2 C.AgNO3+NaCl=AgCl↓+NaNO3 D.2KMnO 4△ K2MnO4+MnO2+O2↑ 3.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 + O 2CO2B.CH4 + 2O2CO2+ 2H2O C.CaO + H2O = Ca(OH)2 D .CuO + H2Cu + H2O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B.含氧酸可作氧化剂而无氧酸则不能C.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就强 D.氯气分子可作氧化剂,但也可被其他氧化剂所氧化 5.下列反应中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B.2NaHCO3Na2CO3+H2O+CO2↑ C. Cl2+SO2+2H2O = H2SO4+2HCl D.2Na+2H2O = 2NaOH + H2↑ 6.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实验室在硫酸亚铁中加少量铁粉B.医药上用小苏打治辽胃酸过多 C.工业上利用黄铁矿炼铁D.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7.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8.制备单质硅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①SiO2+2C i+2CO↑ ②Si+2Cl2 SiCl4③SiCl4+2H2Si+4HCl 下列对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①③为置换反应B.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中硅元素均被氧化 D.①是工业上制粗硅的反应,②③是粗硅提纯的反应9.利用盐酸具有氧化性的反应是() A、与NH3反应制NH4Cl B、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C、与MnO2反应制Cl2 D、除去钢铁表面的铁锈 10.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 ...的是() A.2Na2O2+2H2O=4NaOH+O2↑ B.2Al+2NaOH+2H2O=2NaAlO2+3H2↑ C.3NO2+2H2O=3HNO3+NO D.4Fe(OH)2+O2+2H2O=4Fe(OH)3 11.吸入人体內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內的活性氧,由此推断Na2SeO3的作用是() A.作还原剂 B.作氧化剂 C.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1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uO+H2SO4= CuSO4+H2O B.FeC13+3NaOH=Fe(OH)3↓+3NaCl C .Fe+2FeC13=3FeC12D.2Al(OH)3A12O3+3H2O 1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A.Cl2+2KBr==Br2+2KCl B.2NaHCO3 Na2CO3+H2O+CO2↑ C.4Fe(OH)2+O2+2H2O==4Fe(OH)3 D.2Na2O2+2CO2==2Na2CO3+O2 14.下列做法中用到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B.纯碱除去油污C.臭氧消毒餐具D.食醋清洗水垢15.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作用时,其中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而反应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氟与水反应B.Na与水反应C.铝与强碱液作用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16.氰氨基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制备CaCN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N===CaCN2+CO↑+H2↑+CO2↑。在该反应中( ) A.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B.HCN是氧化剂 C.CaCN2是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D.CO为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 17.相等物质的量的KClO3分别发生下述反应:①有MnO2催化剂存在时,受热分解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