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仓储技术和库存理论》课程考试大纲(3)

《仓储技术和库存理论》课程考试大纲(3)

《仓储技术和库存理论》课程考试大纲(3)
《仓储技术和库存理论》课程考试大纲(3)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仓储技术和库存理论》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7729)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仓库与仓储物流规划

第一节仓储概论

第二节仓库的基本组成

第三节仓储物流规划原则

第二章仓储货物的集装单元化技术

第一节物流标准化

第二节包装与包装尺寸标准化

第三节物流容器与物流容器标准化

第四节托盘(Pallet)与托盘标准化

第五节仓储货物的集装单元化

第六节集装箱

第三章通用仓储机械

第一节仓储机械的选用

第二节搬运车辆

第三节单元负载式输送机

第四节垂直提升机械

第五节仓储机械化系统评估的量化分析方法

第六节仓储作业的工属具

第四章输送系统的分、合流节点及通过率

(不作考核要求)

第五章货架

第一节货架系统概述

第二节固定货架

第三节移动货架

第四节回转货架

第五节特殊货架

第六章分拣系统与设备

第一节分拣作业

第二节分拣方法及分拣技术

第三节分拣系统

第四节自动分拣设备

第五节日本POLA西物流中心分拣作业系统(不作考核要求)

第七章有轨巷道式堆垛机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有轨巷道式堆垛机的基本组成

第三节安全保护装置与措施

第四节电气控制系统

第八章自动仓储控制系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信息识别与检测技术

第三节仓储控制算法与程序(不作考核要求)

第四节仓储控制系统实例

第九章高架仓库

第一节高架仓库概述

第二节储货能力优化与存取作业周期(不作考核要求)

第三节高架仓库的总体设计(仓库设计的系统仿真不作要求)

第十章仓储管理的信息技术

第一节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不作考核要求)

第三节仓储资源的编码方法

第四节基于射频识别的信息技术

第十一章仓储系统设计实例

第一节简易仓储系统设计

第二节“人到货”方式分拣的仓库设计

第三节药品配送中心设计

第四节饮料仓库设计

第五节配送中心输送系统优化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仓储技术和库存理论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仓储技术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仓储技术管理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科学方法,对物资仓储的整个技术作业过程和有关部门的经济活动加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力求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结合我国物流仓储的实际情况,学习仓储技术管理基本知识、仓储设施、仓储业务管理及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任务、功能及结构,提高仓储技术管理的能力和素质。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以物流学、管理学为基础,主要讲授仓储技术和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国内外仓储技术和库存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以及技术。指定教材共11章内容,其中第2、3、6、7、8、10、11章是考核重点章,第5章是考核次重点章,第1、9章是考核一般章。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仓库与仓储物流规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仓库的功能及分类、仓库的基本组成;理解仓库的功能及分类、仓储的战略决策;掌握仓储ABC分析、仓储物流规划。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仓储概论

第二节仓库的基本组成

第三节仓储物流规划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

1. 仓库的功能及分类、仓储的战略决策。

2. 仓库的基本组成。

3. 仓储ABC分析、仓储物流规划。

四、考核要求

识记:仓库的功能及分类、。

领会:配送中心与仓库的关系、仓库的基本组成。

简单应用:仓储的战略决策。

综合应用:仓储ABC分析、仓储物流规划。

第二章仓储货物的集装单元化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物流标准化的基点及重点、托盘的类型;理解物流模数与物流标准化方法、包装与包装尺寸标准化、物流容器与物流容器标准化、仓储货物的集装单元化;掌握物流容器分类、仓储货物的集装单元化、货物单元集装化设备、无托盘的货物集装单元化。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物流标准化

第二节包装与包装尺寸标准化

第三节物流容器与物流容器标准化

第四节托盘(Pallet)与托盘标准化

第五节仓储货物的集装单元化

第六节集装箱

三、考核知识点

1. 物流标准化的基点及重点、物流模数与物流标准化方法。

2. 包装与包装尺寸标准化、物流容器分类。

3. 物流容器与物流容器标准化、物流容器分类

4. 托盘的类型

5. 仓储货物的集装单元化、货物单元集装化设备、无托盘的货物集装单元化、托盘的共用体系

6. 集装箱的运用。

四、考核要求

识记:物流标准化的基点及重点、托盘的类型。

领会:物流模数与物流标准化方法、包装与包装尺寸标准化、物流容器与物流容器标准化、仓储货物的集装单元化。

简单应用:物流容器分类、仓储货物的集装单元化、货物单元集装化设备、无托盘的货物集装单元化。

综合应用:托盘的共用体系、集装箱的运用。

第三章通用仓储机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搬运车辆的种类;理解仓储作业的工作、仓储机械的选用原则;掌握仓储作业的工属具、单元负载式输送机、垂直提升机械、仓储机械化系统评估的量化分析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仓储机械的选用

第二节搬运车辆

第三节单元负载式输送机

第四节垂直提升机械

第五节仓储机械化系统评估的量化分析方法

第六节仓储作业的工属具

三、考核知识点

1. 仓储机械的选用原则。

2. 搬运车辆的种类。

3. 单元负载式输送。。

4. 垂直提升机械。

5. 仓储机械化系统评估的量化分析方法。

6. 仓储作业的工属具、单元负载式输送机。

四、考核要求

识记:搬运车辆的种类。

领会:仓储作业的工作、仓储机械的选用原则。

简单应用:仓储作业的工属具、单元负载式输送机、垂直提升机械。

综合应用:仓储机械化系统评估的量化分析方法。

第四章输送系统的分、合流节点及通过率

(不作考核要求)

第五章货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货架的作用与分类;理解影响货架选型的重要因素;掌握各种货架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货架系统概述

第二节固定货架

第三节移动货架

第四节回转货架

第五节特殊货架

三、考核知识点

1货架的作用与分类、影响货架选型的重要因素.。

2. 种货架的特点。

四、考核要求

识记:货架的作用与分类。

领会:影响货架选型的重要因素。

简单应用:各种货架(固定货架、移动货架、回转货架、自动货柜、24小时塔、高速巷道小车货架)的特点。

第六章分拣系统与设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分拣作业及其管理;理解分拣方法及分拣技术;掌握分拣系统、自动分拣设备。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分拣作业

第二节分拣方法及分拣技术

第三节分拣系统

第四节自动分拣设备

第五节日本POLA西物流中心分拣作业系统(不作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

1. 分拣作业及其管理。

2. 分拣方法及分拣技术。

3. 分拣系统、自动分拣设备

四、考核要求

识记:分拣作业及其管理。

领会:分拣方法及分拣技术。

简单应用:分拣系统、自动分拣设备。

第七章有轨巷道式堆垛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有轨巷道式堆垛机的特点、类型、性能参数;理解有轨巷道式堆垛机的基本组成;掌握有轨巷道式堆垛机系统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有轨巷道式堆垛机的基本组成

第三节安全保护装置与措施

第四节电气控制系统

三、考核知识点

1. 有轨巷道式堆垛机的特点、类型、性能参数。

2. 有轨巷道式堆垛机的基本组成、安全保护装置与措施、电气控制系统。

四、考核要求

识记:有轨巷道式堆垛机的特点、类型、性能参数。

领会:有轨巷道式堆垛机的基本组成、安全保护装置与措施、电气控制系统。

综合应用:有轨巷道式堆垛机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八章自动仓储控制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仓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拓扑结构;理解常用仓储控制系统拓扑结构、信息识别方法、常用检测与识别元件;掌握仓储控制系统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信息识别与检测技术

第三节仓储控制算法与程序(不作要求)

第四节仓储控制系统实例

三、考核知识点

1. 仓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拓扑结构。

2. 信息识别的作用和意义、信息识别方法、常用检测与识别元件。

3. 信息融合技术。

四、考核要求

识记:仓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拓扑结构、信息识别的作用和意义。

领会:常用仓储控制系统拓扑结构、信息识别方法、常用检测与识别元件、仓储控制系统实例。

综合应用:信息融合技术。

第九章高架仓库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高架仓库的类型、构成及优缺点;掌握高架仓库的总体设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高架仓库概述

第二节储货能力优化与存取作业周期(不作要求)

第三节高架仓库的总体设计(仓库设计的系统仿真不作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

1. 高架仓库的类型、构成及优缺点。

2. 高架仓库的总体设计。

四、考核要求

识记:高架仓库的类型、构成及优缺点。

综合应用:高架仓库的总体设计(仓库设计的系统仿真不作要求)。

第十章仓储管理的信息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物流条码及射频标签、货物的识别和跟踪。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不作要求)

第三节仓储资源的编码方法

第四节基于射频识别的信息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

1. 货物的识别和跟踪。

2. 物流条码

3. 射频标签。

四、考核要求

识记:物流条码及射频标签、货物的识别和跟踪。

综合应用:基于射频识别的信息技术。

第十一章仓储系统设计实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仓储系统的设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简易仓储系统设计

第二节“人到货”方式分拣的仓库设计

第三节药品配送中心设计

第四节饮料仓库设计

第五节配送中心输送系统优化

三、考核知识点

1.各类仓储系统设计方法、流程。

四、考核要求

综合应用:简易仓储系统设计、仓库设计、配送中心设计、配送中心输送系统优化。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特对相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仓储技术和库存理论》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的。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试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的媒介,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

(三)关于自学教材

指定教材:《现代仓储物流技术与装备(第二版)》,张晓川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7月第2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1.自学要求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2.自学方法的指导

自学考试主要是通过个人自学、教师辅导、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来考核应考者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应考者应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应考者在自学时尚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依据本大纲,学习好本课程

本大纲是本课程考试命题、教师辅导、自学成才和社会助学的依据,应考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要求和范围,认真地系统地学习好指定的教材。指定教材中每篇的开头都附有“本篇导读”,可以帮助读者把握篇内各章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清学习思路;篇尾还附有案例,可以帮助读者强化所学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正确处理好全面和重点的关系

一方面要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内容、切忌猜题、押题。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才能发现重点、理解重点和掌握重点。否则,若孤立地去猜重点、背重点,不了解重点的来龙去脉,就不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应考者不可能取得好成绩。另一方面要上好辅导课,课后要认真复习,只有这样才能把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记忆好理解透。

(3)正确处理好识记与理解的关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本书涉及很多名词或概念,除了少数特别重要的以外,大多数都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有重点地理解掌握各种分类关系,死记硬背所有定义是没有必要的。

(4)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应用的关系。

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仓储技术和库存理论》的课程内容也十分丰富,横向上涉及物流的各个基本功能要素,纵向上涉及“整合”、“服务”和“系统化”等诸多概念。因此,学习本课程必须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广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通过理论验证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好本课程的最好方法。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 社会助学者应首先研究大纲的各项要求和说明,领会大纲的精神;然后根据大纲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研究指定的教材,明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

2. 引导自学应考者正确处理大纲中所规定的“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各层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较好地把各层次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要特别注意把综合应用和简单应用的各知识点联系起来。

3. 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但作为对本课程的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因此,要求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4. 《仓储技术和库存理论》课程内容介绍和阐述的多,分析和探讨的少,案例教学的效果不如管理类课程明显。因此,指定教材并没有在每章的后面都附加案例,但在教材中穿插了一些实例,任课教师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加以利用。

章节内容建议学时数

第一章仓库与仓储物流规划第1、2、3

仓储概论、仓库的基本组成、仓储物流规划原则 6

第二章仓储货物的集装单元化技术第1、2、3、

4、5、6节

物流标准化、包装与包装尺寸标准化、物流容器与物流容器标

准化、托盘(Pallet)与托盘标准化、仓储货物的集装单元化、

集装箱

12

第三章通用仓储机械第1、2、3、

4、5、6节

仓储机械的选用、搬运车辆、单元负载式输送机、垂直提升机

械、仓储机械化系统评估的量化分析方法、仓储作业的工属具

12

第五章货架第1、2、3、

4、5节

货架系统概述、固定货架、移动货架、回转货架特殊货架10

第六章分拣系统与设备第1、2、3、

4节

分拣作业、分拣方法及分拣技术、分拣系统、自动分拣设备8

第七章有轨巷道式堆垛机第1、2、3、

4节

概述、有轨巷道式堆垛机的基本组成、安全保护装置与措施、

电气控制系统

8

第八章自动仓储控制系统第1、2、4

概述、信息识别与检测技术、仓储控制系统实例 6

第九章高架仓库第1、3节高架仓库概述、高架仓库的总体设计(仓库设计的系统仿真不

作要求)

3

第十章仓储管理的信息技术第1、3、4

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第三节仓储资源的编码方法、基于

射频识别的信息技术

5

第十一章仓储系统设计实例第1、2、3、

4、5节

简易仓储系统设计、“人到货”方式分拣的仓库设计、药品配

送中心设计、饮料仓库设计、配送中心输送系统优化

10

合计:80

(六)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 基本要求:指考生对考试范围内的各章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应该熟记,达到牢固掌握的程度。为使考生更好地把握各章节的基本要求,本大纲在下面“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做出具体规定。

2. 考核知识点:指各章中需要考核的部分。在本大纲中,对于各章节的内容规定了若干个考核知识点。

3. 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指考生应该把握知识点的程度,它是本课程进行命题时的基本依据。本大纲结合课程的特点,在“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提出了4个不同认知层次的具体要求:(1)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2)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3)简单应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4)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4个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是层级递进的关系,后一层次的认知能力,包含了前面所有层次的能力要求。都是考核必须注意的内容范围。

(七) 关于本课程考试的几个规定

1. 本课程考试的方法是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时携带黑色钢笔即可,无须计算器以及圆规、三角板等绘图工具。

2.本课程考试评分采取“百分制”,60分及格。

3.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设计题等。

4. 本大纲各章节中的所有考核知识点都属于考核的内容,命题不会出现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

5.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6.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4类题目,各占分数的20%、30%、30%、20%。

7.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按照工业与商业不同的用途划分,货架可以分为超市货架和[ ]

A. 组合式货架

B.焊接式货架

C. 仓储货架

D.高层货架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4分,共20分)

1.物资仓库非保管面积包括 [ ]

A 料(货)架

B 通道

C 墙间距

D 收发料区

E 仓库人员办公地点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将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物资管理ABC分类法中,A类物资是数量最多的物资。 [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物资活性指数

2.物资保管周期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对物资仓库指标分析可以达到什么目的?

六、论述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述高层仓库的优缺点。

七、设计题

1.试设计一完成XXX功能的多层立体仓库。

最新天津自考“经济应用数学”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2012年自考“经济应用数学”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经济应用数学课 程代码:3093 编写弁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或其它学业证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开考专业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当前,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处于发展时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对调整教育结构、广开成才之路,对普及义务教育、提高教育整体效益,对促进素质教育、增强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活跃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掌握专业知识、成熟技术和管理规范,具有完成职业任务能力的应用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密切结合,强调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等素质的整合及其在具体工作环境中的应用。其课程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在以职业为导向的整合能力本位思想指导下开发的。高等职业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大纲)是职业活动、学科知识和学习经验的综合反映,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内容的构造方式上,具有针对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1999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批准天津市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技术专业的试点工作。尔后,又批准了应用电子技术等十二个职业技术专业的专业考试计划。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关于天津市开展高教自学考试职业技术专业试点的批复》(考委[1999]7号)、《关于天津市申请开设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高职专业的批复》(考委[1999]24号)的意见和《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技术专业课程考试大纲编写要求》组织编制了试点专业有关课程的考试大纲。这些课程考试大纲尽力体现了前述特点。今后,还将继续修订,以臻完善。 《经济应用数学自学考试大纲》由刘光旭教授、张效成副教授、俞钟祺教授、王鹏涛教授、周禄新副教授及杜瑞文高级讲师等参加编写,刘光旭教授执笔。 《经济应用数学自学考试大纲》经专业委员会审定,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批准,自1999年9月1日起试行。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1999年8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 《经济应用数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其设置目的是为了使已具备高中(包括中等专业和职业高中)文化程度的自学应考者掌握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素质,培养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接受继续教育打下较好的数学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经济应用数学》的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是让自学应考者掌握一元微积分和线性代数

《项目管理》教学大纲

《项目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项目管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项目管理就世界而言不但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项目管理在发达国家的国防工程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20世纪80年进入了现代项目管理阶段,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管理学科,理论与实践都有很大进步,它所涉及的已不再是传统的以工程建设项目为主的项目管理,而是适应现代社会中各种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作为现代管理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在欧美等知识经济发达的国家开设后发展和普及。项目管理是以项目及其资源为对象,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以实现项目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项目无处不在,项目管理是帮助制造企业实现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个性化等指标,并保持经济的研发和制造成本的有效管理手段。在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项目化管理是成功的关键,在全球性的市场变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事实上,通过学习和应用项目管理知识,企业能够提高控制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朝共同目标迈进的能力,个人也能学会有效融入团队的方法以及协作的技巧。 对同学的具体要求是能够掌握和熟练应用以下知识: 1.从项目生命期的角度掌握项目每个生命期项目管理相关知识。 2.掌握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和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

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 3.掌握和熟练应用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工具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1章项目概述 1.1项目的定义 1.2项目的基本特征 1.3项目干系人 1.4项目生命期 1.4.1什么是项目生命期 1.4.2项目生命期的特征 1.5里程碑和可交付成果 1.5.1里程碑 1.5.2可交付成果 重点: ●项目的含义 ●项目的基本特征 ●项目干系人 ●项目和日常运作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生命期 ●项目生命期的基本特征 ●里程碑的含义 ●可交付成果的含义 第2章项目管理概述 2.1项目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2.1.1 国外项目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2.1.2我国项目管理的研究和应用 2.2项目管理的定义、特征及要素 2.2.1项目管理的定义 2.2.2项目管理的特征 2.2.3项目管理的要素 2.3项目管理工作过程 2.3.1启动工作过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规划工作过程 2.3.3执行工作过程 2.3.4监控工作过程 2.3.5收尾工作过程 2.3.6项目生命期阶段与项目管理工作过程的关系

项目管理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项目管理》是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课程,该课程围绕项目管理的五大工作过程以及涉及的九大知识领域,结合丰富的案例,讲授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以及项目采购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2.设计思路: 该课程首先介绍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项目、项目管理的概念,项目管理的工作过程等,在此基础上围绕PMBOK对项目管理九大知识领域的划分,分别详细讲授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包括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以及项目采购管理等,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及课堂练习,强化学生对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的掌握。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市场营销》与《财务管理》是该课程的先修课程,另外《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原理》等课程也是该课程的重要支撑。 - 3 -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项目管理的技能和按照项目方法管理某些工作的技能。具体目标有:讲授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工具和方法,使学生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过程和内容;掌握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以及项目采购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能。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四、教学进度 - 3 -

2018年自学考试《生物化学及生化技术》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生物化学及生化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固氮 2.氨的同化 3.转氨基作用 4.必需氨基酸 5.尿素循环 6.生酮氨基酸 7.生糖氨基酸 8.脱氨基作用 9.联合脱氨基作用10.非必需氨基酸11.半必需氨基酸12.一碳单位13.蛋白的腐败作用 二、填空题 1.生物固氮是将空气中的( )转化为的( )作用,生物固氮的特点是( )和( )。 2.固氮酶是由( )和( )两种蛋白质组成;固氮酶要求的反应条件是( )和( )。氢代谢是伴随着( )发生的,固氮酶是一种多功能氧化还原酶,除了还原N2外,还能与许多( )作用,还原( )而放个H2。 3.植物吸收硝酸盐后经( )酶和( )酶作用生成( ) 后,植物才能利用 4.氨的同化途径有( )和( )。 5.真核生物细胞的谷氨酸脱氢酶大都存在于( )中,它的辅酶有两种,即( )和( )。 6.生物体内的氨甲酰磷酸是( ) 、( )和( )合成的。 7.由无机态的氨转变为氨基酸,主要是先形成( )氨酸,然后再由它通过( )作用形成其它氨基酸。 8.联合脱氨基作用有两个内容:氨基酸的α-氨基先借助( ) 作用转移到( )分子上,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 );后者在( )酶的催化下,脱氨基生( ),同时释放出氨。 9.硫酸盐还原大致可分为( )和( )两大阶段,第一阶段需要( )形成

APS(或PAPS),第二阶段需要( )载体,最终产物是( )。此产物被认为是从( )转变成( )的重要通路。 10.尿素合成过程中产生的两种氨基酸( )和( )不参与人体蛋白质的合成。 11.在尿素循环途径中,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存在于( )中,精氨酸酶存在于( )中。 12.根据碳架来源不同,氨基酸可分为: ①谷氨酸族,包括( )、( )、( )、( ) ,共同碳架是( ) ; ②天冬氨酸族,包括( )、( )、( )、( ) 、( )、( ),共同碳架是( ); ③丙氨酸族,包括( )、( ) 、( ),碳架来源是( ); ④丝氨酸族,包括( )、( )、( ),碳架来源主要是( ); ⑤芳香族氨基酸,包括( )、( )、( ) ,合成途径叫( )。其碳架物质来自于EMP途径的( )和PPP途径的( )。 ⑥组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比较复杂,主要碳架来自于( ) 。 13.氨基酸降解的主要方式有( )作用、( )作用和( ) 作用。 14.由L--Phe生成反式肉桂酸( CH--CH--C~,…)属氨基酸( )降解方式,它由( )酶催化。 15.氨的去路有( )、( ) 、( );酰胺形成的生理作用是( )和( )。 16.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起始于( )、( )和( )途径的中间代谢物。 17.体内氨基酸主要来源于( )和( )。 18.谷氨酸脱羧后生成( ) ,它是脑组织中具有( )作用的神经递质。 19.组氨酸脱羧后生成( ),色氨酸经羟化,脱羧后生成( ) ,它们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室内陈设艺术设计课程代码:1009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术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之一。《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教材含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概说,设计范围,设计构成,设计欣赏,从本质上说明了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就是要重视“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其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室内陈设艺术,分清与室内装潢,室内装饰,室内布置,室内摆设这些同一实质不同名词概念,内涵和目的的认识。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是室内设计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许多室内设计课程,如灯具,家具,绿化,装饰面料一样,共同解决室内空间形象设计和室内装修中的装饰问题。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概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是室内设计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1、陈设艺术设计与室内设计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枝叶与大树的关系。 2、室内“精神建设”是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重点,它是以精神品质,性灵和视觉传递方式的生活内涵为基本领域。 第二章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分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对室内陈设艺术的主要类别有基本的,正确的认识,学会在繁杂的陈设品中对其有一个基本的归纳和认识,方便在设计中熟练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室内陈设艺术按风格样式分类主要有几种。 2、室内陈设艺术按陈设方式分类主要有几种。 3、室内陈设艺术按使用功能分类主要有几种。 第三章室内陈设艺术设计范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室内陈设艺术门类和配置方法很多,品质更是繁杂。本章通过对设计范围的归纳,使学生学习的更有条理和明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室内织物陈设主要有几种。 2、室内家具陈设主要有几种。 3、室内绿叶陈设主要有几种。 第四章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任何艺术设计都有其规律性和美学特点,是前人对客观世界美学认识的经验总结,室内陈设设计同样通过空间,造型,色彩,光影,材质等要素来塑造。

项目质量管理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独立本科段)专业证书课程 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项目质量管理课程代码:05062 2015年4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体系(IPMP)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独立本科段)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证书课程之一,它既是一门项目管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以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为依据的认证考试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兼具的课程。 本课程根据质量管理的一般原理,针对项目的特殊性,围绕着项目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与技术,就项目质量形成全过程、影响项目质量的全因素、项目质量管理的全要素进行全面介绍。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质量管理概念、原则及基本原理,项目质量规划,项目质量数据,项目质量保证,项目质量控制,项目形成过程管理,项目质量经济,项目质量精益管理。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考生能够熟练掌握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能够运用所学项目质量管理理论知识对项目质量进行全面、有效管理,提高项目质量保证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掌握: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项目质量规划的基本理论,项目质量数据的分析方法,项目质量保证的基本原理,项目质量控制及项目质量形成过程管理的方法与技术。熟悉项目质量经济及项目精益管理的基本原理。 本课程要求重点掌握下列章节的内容:第1章第1、2、3、4节;第2章第1、2、3、4节;第3章第1、2、3、4节;第4章第1、2、3节;第5章第1、2、3节;第6章第1、2节;第7章第2、3节;第8章第1节。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它与本专业的其他相关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工程经济学》、《系统工程》是本课程的先期课程,本课程与《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风险管理》等课程互相衔接配合。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项目质量管理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质量管理概念及质量管理发展史概略;理解项目质量的概念;深刻

2018年自考医学类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医学类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 1.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pI分别为4.6、5.0、5.3、 6.7、 7.3。电泳时欲使其中4种泳向正极,缓冲液的pH应该是(D) A.5.0 B.4.0 C.6.0 D.7.0 E.8.0 2.下列蛋白质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柱时最先被洗脱的是(B) A.血清清蛋白(分子量68 500) B.马肝过氧化物酶(分子量247 500) C.肌红蛋白(分子量16 900) D.牛胰岛素(分子量5 700) E.牛β乳球蛋白(分子量35000) 3.蛋白质分子引起280nm光吸收的最主要成分是(D) A.肽键 B.半胱氨酸的-SH基 C.苯丙氨酸的苯环 D.色氨酸的吲哚环 E.组氨酸的咪唑环 4.含芳香环的氨基酸是(B) A.Lys B.Tyr C.Val D.Ile E.Asp 5.下列各类氨基酸中不含必需氨基酸的是(A) A.酸性氨基酸 B.含硫氨基酸 C.支链氨基酸 D.芳香族氨基酸 E.碱性氨基 6.变性蛋白质的特点是(B)

A.黏度下降 B.丧失原有的生物活性 C.颜色反应减弱 D.溶解度增加 E.不易被胃蛋白酶水解 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B) A.蛋白质一级结构改变 B.蛋白质空间构象的改变 C.辅基的脱落 D.蛋白质水解 E.以上都不是 8.以下哪一种氨基酸不具备不对称碳原子(A) A.甘氨酸 B.丝氨酸 C.半胱氨酸 D.苏氨酸 E.丙氨酸 9.下列有关蛋白质β折叠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E) A.β折叠结构为二级结构 B.肽单元折叠成锯齿状 C.β折叠结构的肽链较伸展 D.若干肽链骨架平行或反平行排列,链间靠氢键维系 E.以上都正确 10.可用于蛋白质定量的测定方法有(B) A.盐析法 B.紫外吸收法 C.层析法 D.透析法 E.以上都可以 11.镰状红细胞贫血病患者未发生改变的是(E) A.Hb的一级结构 B.Hb的基因 C.Hb的空间结构

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药事管理学课程代码:0747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是药学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以药学、法学、管理学等为主要基础的药学类边缘学科,具有社会科学性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药事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与原理以及药事管理的最新进展;从“保证药品质量”的角度,重点掌握影响药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及各个环节,以及对它们进行的管理与规范。培养学生辩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进行药事管理学方面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药事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影响药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及各个环节及其管理的原理及方法,掌握我国药品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 (2)熟知主要药事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熟悉药事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原理; (3)了解药事管理的有关实践活动和最新进展; (4)具备运用药事管理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与中药学的其他专业课(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等)同等重要。可以与中药学的其他专业课先后或同时学习。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熟知药事、药事管理的概念、基本内容,以及药事管理学科的有关内容和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药事管理概述(重点) 识记:药事与药事管理的含义 理解:药事管理的重要性 (二)药事管理学科的发展、性质和定义(次重点) 识记:药事管理学科发展概况、定义 理解:药事管理学科的性质 (三)药事管理学课程概述(一般) 理解:学习药事管理学的目的和意义 (四)药事管理学研究(一般) 理解:药事管理研究特征与方法 第二章药品监督管理

最新应用数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应用数学课程自学考 试大纲

应用数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1042 使用教材:《微积分》(第三版)赵树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本大纲供应用数学课程使用。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第一章函数 第一节集合 了解:集合的概念、集合的关系和运算。 第二节实数集 掌握:区间、邻域的概念。 第三节函数关系 掌握: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及函数值。 第四节分段函数 掌握:掌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的概念以及分段函数的图像的做法 第五节建立函数关系的例题 了解:函数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节函数的几种简单的性质 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会判断所给函数的类别。 第七节反函数与复合函数

掌握:函数)(x f y =与其反函数)(1x f y -=之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图象),以及单调函数的反函数。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 重点掌握: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 第八节 初等函数 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简单性质及其图象。 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第一节 数列的极限 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定义中“ε-N ”、“ε-δ”、“ε-M ”的描述不作要求),能根据极限概念了解函数的变化趋势。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重点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左极限与右极限,以及函数在一点处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第三节 变量的极限 了解:变量极限的定义、有界变量的定义。 第四节 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 掌握: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 重点掌握: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会进行无穷小量阶的比较(高阶、低阶、同阶和等价)。 第五节 极限的运算法则 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第六节 两个重要的极限

广东省自学考试06087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考试大纲汇编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代码:06087)课程考试大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1章工程项目管理概论 1.1项目 1.2工程项目 1.3工程项目管理 1.4工程项目管理的原则与模式 1.5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第2章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 2.1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概述 2.2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 2.3工程项目经理 第3章工程项目前期决策管理 3.1工程项目前期策划 3.2工程项目建议书 3.3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3.4工程项目管理规划 第4章工程项目目标控制 4.1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4.2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4.3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第5章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5.1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概述 5.2工程项目施工合同订立与管理 5.3工程项目施工索赔管理 5.4FIDIC合同条件下的施工管理 第6章工程项目生产要素管理 6.1工程项目生产要素管理概述

6.2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6.3工程项目材料管理 6.4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 6.5工程项目技术管理 6.6工程项目资金管理 第7章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7.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7.2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7.3工程项目风险评估 7.4风险应对与监控 第8章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8.1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8.2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 8.3工程项目环境管理 第9章工程项目信息管理 9.1概述 9.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9.3工程项目技术文件档案管理 9.4项目管理软件 第10章工程项目后期管理 10.1工程项目竣工验收 10.2工程项目竣工结算 10.3工程项目产品回访与保修 10.4工程项目考核评价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02634生物化学大纲

02634生物化学大纲 02634生物化学(二) 江南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生物化学(二)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与食品有关的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类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调节方式,同时及时反映国内外有关生物化学的先进理论和成就。本课程在加强基础理论的同时,又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借助于生物化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今后在生产实践、科研中所遇到的问题。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从外界取得物质和能量。人经口摄入体内的含有营养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水分等)的物料统称为食物或食料。绝大多数的人类食物都是经过加工以后才食用的。经过加工以后的食物称为食品。人是生物体,人类的食物也主要来源于其它生物。食品科学是一门以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为主要基础的综合学科。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和适应人体的生理特点,食品资源的开发、加工手段与方法的研究等都必须建立在对人及其食品的化学组成、性质和生物体在内、外各种条件下的化学变化规律了解的基础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生物化学涉及的范围很广,学科分支越来越多。根据研究的生物对象之不同,可分为动物生物化学、植物生物化学、微生物生化、昆虫生化等等。随着生化向纵深发展,学科本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常常被作为独立的分科,如蛋白质生化、糖的生化、核酸、酶学、能量代谢、代谢调控等等。按照生物化学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工业生化、农业生物化学、医学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应用生物化学之一。概括地说,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就是人及其食品体系的化学及化学过程。食品生物化学不仅涵盖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内容,而且还包括再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与食品营养和感官质量有关的化学及生物化学知识。 本课程选用国内最具权威的生化教材(生物化学,王镜岩等主编,第三版),全书有40章,教材篇幅很大,为便于自学考生学习,首先说明考生不要求掌握的章节,但括号内的内容要求掌握: 第六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结构特点) 第十五章核酸的研究方法 第十六章抗生素

课程论考试大纲

课程论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了解而和掌握西方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掌握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及建国后我国中小学课程发展变化的基本轨迹。为本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和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课程论主要教学内容为课程的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基础,影响最大的几种课程理论流派。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整个编制过程的分析与反思及建国后我国中小学课程发展变化的轨迹。由于课时的限制,课程的未来问题在大纲中没有提及,可安排学生在课外自学。 第二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试要求的说明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考纲在列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更有目的地自学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在考核要求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要 求。其中“应用”层次,还可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个层次。三个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其中“简单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二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是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关于命题考试的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考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确定考试范围和考试要求,不得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 要求。考核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 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15%,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5%,综合应用占20%。 3.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代码:04112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工科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课程中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是研究机械制造过程及其系统的专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灵活性强的专业技术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习完本课程要求学生: 1、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并能用于各种切削参数和刀具几何参数的合 理选择,对加工质量进行正确的分析与控制。 2、掌握常用机械加工方法的工作原理、工艺特点、保证措施、以及常用机 床和刀具的性能、加工范围、主要结构。并能合理选用机床和刀具。 3、掌握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器装配工艺规程和 设计专用夹具的基本知识。具有拟定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专用夹具的能力。 4、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现 场工艺问题的能力。 5、对机械制造技术的新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需先学习?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基础课程。学生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对各种机械零件和标准件常用件均能识别和熟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基本知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工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基本特性,即零件的加工表面及成形方法和所需运动:用于切削加工零件表面的机床和刀具的基本知识;零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和夹紧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机械零件加工表面的形成;金属切削刀具;机床夹具

识记:工件表面的成形方法;表面成形运动;切削运动;辅助运动;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常用刀具材料;机床夹具的分类及组成;对夹紧装置的基本要求;夹紧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选择; 理解:机床的传动联系与传动原理图;工件的定位原理;夹紧力的估算 (二)金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 识记:机床的分类与型号编制;数控机床原理与结构; 理解:刀具的几何参数; 第二章金属切削过程及控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主动的加以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保证加工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金属切削的切削要素;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应用;合理切削条件的选择 识记: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屑的种类;影响切削变形的主要因素;切削温度及其影响因素;积屑瘤对切屑过程的影响及防止措施;切屑的控制;影响刀具寿命的因素; (二)合理切削条件的选择 识记:切削力的来源及分解;切屑热的产生与传散;刀具的磨损及寿命;工件材料的性能对可加工性的影响及改善工件材料可加工性的途径、难加工材料的可加工性改善措施;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刀具材料的选择;切削液的选择 第三章车削加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普通车床及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各自的结构组成;车削加工及车削用刀具;车床夹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车床;车削及车削刀具; 识记:,车床及数控车床的组成、结构、运动及工艺范围;车削用量及其确定 理解:CA6140运动传动系统、 (二)车床夹具 识记:车床夹具设计要点 理解:典型车床夹具的结构 (三)、车削刀具 识记:车刀的分类及常用车刀的结构及应用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苏伟伦主编:《项目策划与运用》,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 [美]詹姆斯.刘易斯:《项目经理案头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戚安邦主编:《项目管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Five steps to Risk Assessment, UK, 1999。 [5] [美]Harold Kerzner 著:《应用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6] [美]罗伯特.威索基等著:《有效的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7]PMI Standard Committee,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I, 2004. [8]白思俊主编:《现代项目管理》上中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9] [美]斯坦利.波特尼著:《如何做好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10]PMI Standard Committee, Project Management Book, PMI, 2000. [11]韩力军,张灿,从管理理论看管理的发展趋势,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 [12] [美] Mike Peterson:《步步为“赢”管理项目》,世界商业评论杂志,2005。 [13]白思俊主编:《项目管理案例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4] [美]米尔顿.罗西瑙著:《成功的项目管理》(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5]邱菀华杨敏著:《项目价值管理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 刘曼红,风险投资探析,金融研究,1998.10:39-46 [2] 刘志迎,汪莹,风险投资理论研究综述,中国科技产业,2001.12:53-56 [3] 张志军,杨利红,我国风险投资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科技创业月 刊,2007.11 [4] 谢胜强,陈盈盈,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科学管理 研究,2007.25(6):69-72 [5] 熊晓鸽,20%投资为何失败团队是最大风险,投资与营销:4-5 [6] 刘曼红,风险投资的第三要素---人,人,人,中国科技信息,2000.19:24-34 [7] 周晓,风险投资项目团队气氛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学位论文],广州, 暨南大学 [8] 王鸿杰,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团队的绩效评价研究,[学位论文],天津,天津 商学院

2016 PMP项目管理师考试大纲

2016PMP项目管理师考试大纲发布,2016年3月考试内容将受影响 为了让项目管理专业人士(PMP)适应专业发展的变化,PMI将在2016年1月12日 对PMP考试的内容进行变化。这些变化将在中国区2016年3月PMP考试中体现。2015 年12月考试不受影响。 之前PMI网站上公布了考试大纲的修改内容,但均为英文版本。 以下为考试大纳最新版本内容: 第一单元项目启动 1.基于现有的可用信息,以往项目的经验教训总结和访谈相关干系人,来实施项目 评审,以便于在给定的假设条件和/或制约因素下支持新的产品或服务的可行性评估。 2.识别基于业务需求的关键可交付成果,以管理客户的期望和指导项目目标的实现。 3.应用合适的工具和技术进行干系人分析,以调整干系人期望并获得干系人对项目 的支持。 4.根据当前的事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历史数据和专家判断,来识别项目的 高层级风险、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以便实施组织战略计划。 5.通过整合和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参与项目章程的制定,以保证项目干系人对项目 章程内容达成一致意见。

6.通过获取发起人对项目章程的审批,来对项目经理进行正式授权,获得承诺并使其接受项目。 7.与干系人(包括发起人、客户和主题专家)进行效益分析,以验证项目定位与组织战略和预期的商业价值的一致性。 8.通知批准项目章程的相关干系人,以确保对关键可交付成果、关键里程碑和干系人角色职责达成共识。 第二单元项目规划 1.根据项目章程和以往项目的经验教训总结,使用需求收集技术,审查和评估详细的项目需求、制约因素与假设条件,以建立详细的项目可交付成果。 2.基于批准的项目范围,使用范围管理技术制定项目范围管理计划文件,用来指导定义、维护和管理项目的范围。 3.根据项目的范围、进度、资源、批准的项目章程和其他有用信息,制定项目成本管理计划,使用估算技术来管理项目成本。 4.基于批准的项目可交付成果、总体里程碑进度计划、范围和资源管理计划,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以管理项目按时完成。 5.通过定义项目角色和人员职责来制定一份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以创建项目组织机构图和指导有关资源将被如何分配和管理。

02634生物化学(二)大纲

XX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2634生物化学(二) 江南大学编XX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生物化学(二)是XX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与食品有关的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类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调节方式,同时及时反映国内外有关生物化学的先进理论和成就。本课程在加强基础理论的同时,又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借助于生物化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今后在生产实践、科研中所遇到的问题。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从外界取得物质和能量。人经口摄入体内的含有营养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水分等)的物料统称为食物或食料。绝大多数的人类食物都是经过加工以后才食用的。经过加工以后的食物称为食品。人是生物体,人类的食物也主要来源于其它生物。食品科学是一门以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为主要基础的综合学科。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和适应人体的生理特点,食品资源的开发、加工手段与方法的研究等都必须建立在对人及其食品的化学组成、性质和生物体在内、外各种条件下的化学变化规律了解的基础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生物化学涉及的X围很广,学科分支越来越多。根据研究的生物对象之不同,可分为动物生物化学、植物生物化学、微生物生化、昆虫生化等等。随着生化向纵深发展,学科本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常常被作为独立的分科,如蛋白质生化、糖的生化、核酸、酶学、能量代谢、代谢调控等等。按照生物化学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工业生化、农业生物化学、医学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应用生物化学之一。概括地说,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与X围就是人及其食品体系的化学及化学过程。食品生物化学不仅涵盖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内容,而且还包括再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与食品营养和感官质量有关的化学及生物化学知识。 本课程选用国内最具权威的生化教材(生物化学,王镜岩等主编,第三版),全书有40章,教材篇幅很大,为便于自学考生学习,首先说明考生不要求掌握的章节,但括号内的内容要求掌握: 第六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结构特点) 第十五章核酸的研究方法 第十六章抗生素

广东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课程代码:10737)考试大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基本半导体器件 第一节半导体 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节半导体三极管 第四节场效应管 第二章基本放大单元电路 第一节基本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偏置与电流源 第三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第四节差动放大电路 第五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第六节多极放大电路与通频带 第七节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第三章集成功率放大器 第一节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第三节集成功放电路及其应用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集成运放的基本电路 第三节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 第四节集成运放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章正弦波振荡器 第一节正弦波振荡器 第二节RC正弦波振荡器 第三节石英晶体振荡器 第六章直流电源 第一节单相整流滤波电路 第二节基本稳压电路 第三节集成稳压器 第七章数字电路基础 第一节数制及编码 第二节逻辑代数及其应用 第三节卡诺图及其应用 第八章集成逻辑门与组合逻辑电路 第一节集成逻辑门 第二节组合逻辑电路

第三节数据选择器 第四节数码显示及译码与编码器 第九章集成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 第一节集成触发器 第二节计数器概述 第三节集成计数器 第四节集成寄存器 第十章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 第一节555集成定时器 第二节集成方波产生电路 第三节集成施密特触发器与单稳态触发器 第十一章集成D/A 和A/D转换器 第一节集成D/A转换器 第二节集成A/D转换器 第十二章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 第一节读写存储器 第二节只读存储器 第三节可编程逻辑器件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电子技术基础是“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专科)自学考试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工程科学。本课程以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理论为主,并同时强调动手实践的能力,重点讨论如何在模拟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过程中运用工程近似思想,并学习如何利用卡诺图、状态表、状态图和时序图进行数字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电子电路有较系统的认识,达到理解并熟练掌握电子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设计方法,具有初步解决工程相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今后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内容有十二章,基本内容分为四大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模拟电子电路工程近似分析的方法,掌握数字电子电路的卡诺图、状态表、状态图与时序图的分析方法,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基本要求如下: 1.领会半导体材料和基本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领会它们的外特性,识记它们的主要参数,这是学好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基础。 2. 领会电子电路的基本单元,如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MOS 管的共源发大电路、逻辑门、触发器等基本电路的组成、特点、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能综合应用电子电路的基本单元,这些是学好集成电路的基础。 3. 领会各种集成电子器件的应用,如模拟电路中的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功率放大器、集成稳压器,和数字电路中的集成逻辑门、集成触发器、集成计数

项目管理复习提纲戚安邦版

课程内容顺序: 1.项目管理概论 2.项目过程和管理过程 3.项目范围管理 4.项目时间管理 5.项目成本管理 6.项目质量管理 7.项目集成管理 8.项目风险管理 9.项目沟通管理10.项目组织管理11.项目人力资源管理12.项目采购管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项目的基本概念 一.项目的定义与概念 一般认为: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资源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一种具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工作。 二、项目的特性 1.目的性---任何项目都是为实现特定的组织目标服务的。 2.独特性---项目的产品或服务都具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3.一次性---项目有自己明确的时间起点和终点,是有始有终的,而不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 4.制约性---指每个项目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最主要的制约是资源的制约。 5.其它特性---包括项目的不确定性、项目的风险性、项目的渐进性、项目成果的不可挽回性、项目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等等。 三、项目的分类 1.封闭性项目和开放式项目 2.业务项目和自我开发项目 3.企业项目、政府项目和非盈利机构的项目 4.盈利性项目和非盈利性项目 5.项目组合、项目群、项目和子项目 Project Portfolio、Program、Project和Sub-project。 第二节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项目管理的定义 1.项目管理是使用各种管理方法、技术和知识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对项目各项活动所开展的管理工作。 2.项目管理涉及到对于项目或项目阶段的起始、计划、组织、控制和结束这样五个具体的管理过程(或内容)。 二、项目管理的基本特性 1.普遍性---我们现有各种文明成果最初先是通过项目实现的,一般都是先有项目后又日常运营。 2.目的性---项目管理活动都是为“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这一目的服务的。 3.独特性---它不同于一般的生产运营管理,不同于常规的行政管理,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活动。 4.集成性---它要求充分强调集成管理,对项目各要素和项目各阶段的集成管理等。 5.创新性---它是对于创新的管理,项目管理本省需要创新,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方法。 第三节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一. 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定义 1.它是在现代项目管理中所使用的各种理论、方法和工具等的总称。 2.它是项目管理的圣经。PMI从1984年开始推出,1996年出版正式版本,2000年和2004年新版修订的。PMI和IPMA都是国际性的项目管理协会。 二、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