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承德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情况介绍

承德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情况介绍

承德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情况介绍
承德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情况介绍

承德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情况介绍

为加速融入全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和承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发展大局,做大做强金山岭长城休闲旅游板块,提升“金山岭”旅游文化品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工作布局,滦平县委、县政府对金山岭长城及其周边区域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确定了打造承德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的战略。

承德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现为市级文化旅游经济区,涵盖滦平南部两镇三乡,规划总面积789平方公里,区域内长城历史文化、御路皇家文化、潮河生态文化积淀深厚,独具地域特色,亟待发掘整理;白草洼森林公园、碧霞山、观星台等景区景点分布在周边,形成了旅游文化资源的聚集效应。

一、发展定位

以长城御道文化和自然生态为主题资源的国家4S级生态文化旅游区,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上的生态休闲区,景区型旅游目的地。以文化旅游、生态农业、有机食品为主导方向的特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滦平南部的生长极,滦平产业结构转型和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区和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将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区打造成为国家5A级精品旅游景区、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首都世界城市和承德国际旅游城市皇冠上的“靓丽明珠”。

改变两镇三乡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局面,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区成为滦平县的新经济增长点。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区生产总值高于滦平县平均水平,约占滦平县30%。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功能和带动作用,将旅游业培育成为两镇三乡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5年游客年接待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5亿元;2020年游客接待量达到2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20亿元;2030年游客接待量将达到4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将达到80亿元。

2、品牌目标

国际5A级旅游景区;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国家级景区型旅游目的地;

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处:巴克什营镇、两间房镇;

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3个:红石砬、缸房、偏桥;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付营子、长山峪各一处。

3、社会、文化与环境目标

推动农民增收和素质提高,建设文明、好客、安全、游客满意度高的旅游地。依托旅游发展促进社会就业,富民强

县。旅游业带动星级酒店就业约8千人,旅游产业直接社会就业约达1.7万人,旅游业带动间接就业人数约达6.8万人。

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特色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的挖掘、继承与发展。形成滦平县的特色旅游文化。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实现依托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以旅游产业支持生态涵养投入的良性循环。建设环境友好、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区、低碳区、宜居区。

三、发展重点和发展举措

全面实施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区“升级转型”发展战略,通过区域性旅游服务平台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创建,旅游与相关产业联动,多层级区域旅游协作,将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区建成景区型旅游目的地。

1、打造景区型旅游目的地

转变观念,将旅游开发重点从单一景区开发转型到目的地建设上来,开发主题化的特色旅游吸引物体系,以金山岭品牌为主线,以资源和环境基础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以长城、御道、生态、民俗为主题的旅游吸引物体系。重点塑造“登金山长城,探绿野皇踪”的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与营销组织资源,建设高效市场化营销网络系统。

2、做实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内涵

严格保护与有效利用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区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生态

环境、自然元素与旅游产品的相互交融和时尚包装,融合现代时尚旅游文化,强势打造参与性、体验性强的旅游项目,展现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区多元文化和多样生态的魅力与活力。

3、旅游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精细开发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推动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形成旅游与第一产业的互促和互动;围绕土特产品加工、旅游商品制作等特色产业强化手工制造业;立足产业融合,重点强化旅游与会展、文化、体育、医疗等服务业的互融与联动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

4、营造与构建和谐发展的区域旅游空间网络

围绕旅游总体定位,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形成独立性、共享性和融入性三类旅游功能空间,重点发展规模化的旅游产业集聚区,通过旅游交通与线路的连接构筑旅游空间网络,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对接区域旅游线路,纳入旅游竞争与合作体系,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

5、转型升级旅游产业的运行体制和管理体制

要进一步通过改革和开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旅游资源集约和配置上的基础性的作用,尽快通过市场的力量形成旅游产业发展要素的配备;管理体制上,在“大产业——强政府”的模式下强化政府对旅游产业的主导作用。建设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公共基础设施,培育旅游经济主体或企业主体,培育旅游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的人力资源队伍。

四、发展现状

按照高水平、高标准编制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的要求,已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区规划文本,县领导、承德市政协领导及专家顾问对规划文本共同研究探讨,又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完成了旅游区的总体规划成果,目前已达到审批条件,待专家论证通过。同时,该区域的开发企业也同中规院进行了全面对接,指导分片区域内相关规划的编制,加快了规划等前期工作的进度。

该区域范围内现有入区企业7家,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等项目投资共计约5亿元,完成土地收储1200亩。2012年开工建设的亿元以上项目中:续建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111.5亿元,新开工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259亿元,通过开工建设侯营至偏桥隧道工程、潮河治理、东川河滨河景观、101国道景观整治、皇家御道、滦涝线百里画廊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和行宫酒店、国际企业会所、偏桥御花园、健康生态谷、凤凰谷生态农业休闲庄园、滦阳溪谷滑雪场、金山岭全球候鸟文化旅游产业园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使园区2012年投资总额达到20亿元以上。

四、近期开发的文化产业项目

1、“行宫八旗”舞台演出项目:该项目拟选址在滦平县两间房乡,计划总投资1.5亿元,占地200亩,以皇帝驾临行宫的各类歌舞、军事活动为主题,以类似音乐剧的形式展开,融合舞蹈、戏剧、歌曲等多种艺术形式,采用量身打造的舞台灯光布景,视频影像与舞美相结合,打造演出效果

堪比梦幻的舞台艺术巨作。项目建成运营后年可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0万元。

2、“紫塞长城〃金山岭”文化演艺项目:该项目拟选址在滦平县巴克什营镇,计划总投资2.5亿元,占地300亩,坐落于长城脚下,并以长城为主题的大型山地实景演出,以现代音画的形式表现长城深厚与雄浑的历史,是大制作、大场面、高科技的长城文化演艺项目。项目建成运营后年可接待游客约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6000万元。

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培育并发展旅游产业集聚区是当下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区域旅游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途径。《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重点培育河南包括郑州新区、登封嵩山、焦作云台山、洛阳龙门、驻马店嵖岈山、南阳卧龙岗、信阳鸡公山、许昌鄢陵、永城芒砀山和平顶山尧山-大佛在内的十大旅游集聚区。 1河南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1.1在地理、文化空间上的集聚性 1.1.1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都分布在旅游发达区域 河南打造的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大部分都分布在城市或地区的旅游发达地带,为当地旅游发展的排头兵或是重心区域。如龙门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是洛阳旅游发展的核心,高A级景区集中,各类旅行社、酒店、购物店、旅游交通众多,该地汇集洛阳地区的旅游信息流、游客流、资金流,拉动搞活整个洛阳地区的各类旅游活动。

1.1.2各集聚区所依托的旅游发达区域都集中在一个地理区域或文化范围 河南的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都是分布在特定文化范围或地理区域,具有地理上集中性和文化上一致性。如郑州新区旅游集聚区是以集中现代化的商务、信息、资金、技术的郑州东区为立足点,以郑州东区具有复合型新城区的特点为优势,挖掘文化内涵,添加文化符号,发展本地区文化创意,会展,购物、美食、娱乐休闲,信息商务和金融服务,集聚并发展各类新型旅游要素,发展并培育成能综合都市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商务会展、美食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城市旅游集聚区。 1.2功能划分上具有区域特色性和互补性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既集中了河南的优势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也不局限于某一个地域或文化,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和地域间的互补性。文化资源上涵盖了嵩山儒释道文化、洛阳龙门文化、南阳卧龙文化;自然资源上囊括了登封嵩山、驻马店嵖岈山、平顶山尧山、信阳鸡公山、焦作云台山等河南名山。在地域分布上,河南中部的有郑州新区和登封嵩山旅游集聚区;东部有永城芒砀山旅游集聚区;西部有龙门文化旅游集聚区;北部有云台山旅游集聚区;南部有信阳鸡公山、平顶山尧山-大佛、许昌鄢陵、驻马店嵖

黄果树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

黄果树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 一、项目名称 黄果树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 二、地理位置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西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处,大瀑布地理方位为东经105°41′,北纬25°55′;距省会贵阳市137公里。 三、项目类型 核心旅游产品 四、用地面积及建设规模 总用地面积36.83km2。

五、项目级别建议 国家级重点项目 六、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一)区位条件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西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处,大瀑布地理方位为东经105°41′,北纬25°55′;距省会贵阳市137公里,可通过贵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直达景区,另可通过320国道、贵昆铁路与全国各地取得联系。风景名胜区距云南省会昆明市499公里,是贵州西线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省乃至全国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 (二)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较好,具备一定的接待设施及接待能力。 (三)资源条件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以水为主体,两条主要河流白水河、坝陵河由北至南流经风景区,围绕黄果树大瀑布形成一系列景物景观。白水河上游桂家河与可布河交汇处有石头寨布依民族村、天星桥瀑布、者斗洞,顺流而下有陡坡溏瀑布、黄果树大瀑布及石笋山石碑林、滑石哨布依民族村,在白水河下游距大瀑布6公里三岔河谷,有天星桥石林,石林下游约500米的河滩中有独具特色的水上石林,东岸有天星洞。坝陵河上游段与丙午河交汇处有滴水滩瀑布以及大树跨岩瀑布,坝陵河中段断桥处有古驿道、红崖碑等一系列人文景物。此外,在滇黔古道上有石鸡晓唱,白水河下游有郎宫村,风景区北部有上垌溶洞群,这一系列的景物景观成为风景区的基础。 (四)市场条件 市场范围覆盖全国,甚至全世界。 (五)项目环境评价

生态文化发展三年工作计划

生态文化发展三年工作计划 一、洪雅生态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区域统筹、城乡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大文化大发展的工作部署,以建设生态文化旅游、生态经济强县,打造眉山市著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为目标,以县城为中心,以瓦屋山景区为依托,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紧紧抓住和谐社会发展重大机遇,做强“生态洪雅,绿色洪雅”文化旅游品牌,着力实施“景点带乡村,乡村带农户”的“带动”工程,全面推进生态文化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化是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认识的精神成果,是指一种文化观念,是人们对于自然以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各种思想观念,包括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文学、生态价值观等观念和思想。生态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1)关于人类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还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事物的认识;(2)关于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影响的性质的认识,出现了自然支配人类的思想和人类支配自然的思想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平衡共进的思想;(3)关于人类要生存而如何利用自然的认识;(4)关于在自然面前人类如何处理那边相互关系的认识。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是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的四大体系之一,这也充分说明了,如果没有生态文化引导,生态县建设就有可能成效不大,或美中不足,或半途而废。只有建立起一套符合洪雅实际的先进生态文化,将个体的动物人、经济人改造成群体的生态人,才能形成全民珍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与氛围,生态县建设才能顺利实施,生态县建设成果才能获得保障。生态文化作为生态县建设作用力的源泉,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生态文化工程是统帅我县“生态工程”的灵魂。 二、洪雅生态文化发展的奋斗目标: 总体目标-----推动我县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三个转变”(由单一的景点观光旅游向生态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转变,由单一的旅游景点开发向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转变,由单一追求门票消费向提高社会综合环境保护消费转变),完成“四个提升”(提升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效力,提升生态旅游行业经济效力,提升生态旅游市场扩张力,提升生态文化与旅游产业支撑力),把生态文化旅游业建设成为全县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一)总体产业定位和阶段性目标 总体发展定位: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打造川西南地区著

承德避暑山庄自助游攻略

承德避暑山庄简介 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山庄的建造主要是为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抵御沙俄的扩张。它是清帝每年北巡的重要行宫之一。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 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承德实在是个不大的城市,光是避暑山庄就又占了大半个承德,我们住的 地方叫火神庙,主要的大街上有一个大 广场,中间是康熙大帝的雕像,这里,就是承德市最中心的地方。“避暑山庄”不愧是最大的皇家园林,浓缩了各地建筑的精华。 从丽正门进入宫殿区,避暑山庄四个大字是康熙亲笔题写。 进门之后首先是澹泊敬诚殿,后面还有几个大殿,是皇帝处理公务的地方。 紧接着游览了山区,山区在山庄中占很大部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乘坐了山区观光游览车,总行程大概将近一个小时,中间停了三战,在山上面,可以俯瞰整个承德市,还可以远望外八庙、棒槌山等景点。 从车上下来直接转入湖区,在湖边漫步,真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如意湖和如意洲,名字好景色也好 · 要生娃· 安全上网不怕木马· 大渝网健身美容俱乐· 协和妇产· TT 3.15

湖边还有好多仿造的江南有名的建筑,仿镇江金山寺的,仿杭州苏堤白堤的,仿嘉兴南湖烟雨楼的…… 湖区游览完毕,我的避暑山庄也就游览完了,北方的园林虽不及江南的精巧细致,但也别有一番豪迈的气概! 有朋友说:“避暑山庄,其实不是很避暑,大家都被它的名字骗了。”个人感觉是:是否避暑要从两点来看,第一,避暑山庄相对北京,从古到近温度都要差几度;第二,从本地来说,山庄主要的避暑地在山区。当然,相对于我们挑剔的眼光,在烈日下避暑山庄当然不会达到井水与气温那样的温差呀。说避暑山庄,不过是皇帝选择此地来避暑而起的名。 是否路上走着都能见到小鹿?我没有随时见到,但是在驯鹿坡确实有鹿群,还有在院子东部。 游览攻略 避暑山庄在城市中心以北,大部分公交车都能到达山庄正门(丽正门)。普宁寺6路公车到达,出租车如果从山庄正门起步最多10块。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118路(也叫18路)可到,出租车如果从山庄正门起步最多也是10块,两庙和普宁寺之间出租车5块。磬锤峰安远庙普乐寺10路可到,出租车如果从山庄正门起步5至10块,与普宁寺普陀宗乘之间出租车5块。 游玩时时间安排:避暑山庄封山期,半天可游完(湖区平原区),坐车上山一个小时左右(分别在四面云山,广元宫,清枫绿屿下车观赏),推荐徒步上山,如果想大致在山上玩一圈需要半天,如果时间和体力不润许,可登南山积雪亭,走走松云峡。外八庙一般半天可游玩两座,推荐普宁寺和普陀宗乘之庙。推荐爬爬磬锤峰,可坐索道,也可走山路,时间半天足以。

宗教旅游案例分析之无锡灵山胜境

文化与艺术、信仰与科技造就的神奇――灵山。作为一尊高达88米、国内最大的青铜佛像,灵山大佛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宗教、历史和文化上,还体现在旅游上,灵山担负着带动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重任。大佛、大庙、大景区,浓郁的佛教气息,无处不在的信仰精神和感化力量--这是灵山大佛景区的宏伟蓝图。灵山大佛景区于1997年建成,占地面积约30公顷,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江南佛教文化的代表性丛林。使灵山在国内的旅游行业中取得了重要地位。 一期工程——灵山大佛(1994-1997年) 【主要项目设计】 建造项目——天下第一掌 天下第一掌为灵山大佛右手的复制件,它与灵山大佛右手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以1:1的比例复制而成。手掌高达11.7米,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宽5.5米,手指直径就达1米,总重量达13吨,由此可见大佛的雄伟高大了。佛掌的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令众生无畏无惧。 建造项目——百子戏弥勒

大型青铜艺术珍品名为“百子戏弥勒”,它高3米,宽7.8米,重9吨。斜倚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在弥勒硕大的身体上,塑有整整一百个正在嬉戏耍闹的小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 建造项目——祥符禅寺 始建于唐代、且几度兴废的千年古刹祥符禅寺。内有钟楼里设置有“江南第一钟”。重12.8吨,高3.5米,下口直径2.5米。 建造项目——灵山大佛(核心项目) 灵山大佛高88米,连同三层石头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乐山大佛还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 灵山大佛佛体由1560块铸造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如果加上莲花座的440块,就刚好2000块。其中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其他每块铜壁板的展开面积平均4—6平方米,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平方米。总共耗用铜725吨,焊接它们的焊缝总长度达35公里。壁厚为6-8毫米。大佛的莲花座,共有四层莲花瓣组成,每层22瓣,共88瓣。凡捐资满人民币100万元的,可在一片莲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千古流芳。

承德御宴酒业历史文化

承德御宴酒业历史文化 一、御宴酒历史文化脉络 (一)【酒史丰碑】 琼浆御宴飘香千年 ①晋相后人始酿美酒玉浆春 佳酿之始,总有故事! 打开御宴酒的千年酒史,聆听隆化故地的一段美酒传说…… 御宴酒,古之玉浆春酒。 传为晋朝宰相王导之后一一王大顺首酿。 春日阳光下,酒质更显玲珑剔透,犹如玉液琼浆,故名玉浆春酒。 美酒初成,异香扑鼻, 历经千年岁月陈酿,始成今日御宴酒。 ②八仙地畔玉浆春酒醉八仙 美酒飘香,总惹仙班!出自酒仙妙手的玉浆春酒,还有一段香溢九霄醉八仙的美传…… 相传八仙云游至大顺烧锅酒坊上头, 顿觉异香扑鼻直上云霄, 遂化凡讨饮直到日落,贪恋酒香,欲罢不能。 王大顺更是因为喝倒八仙,而被奉为“酒仙”! ③酒成国礼御酒互置醉辽宋 珍馐佳酿,从来都蒙皇家偏爱。 1005年,宋辽达成“瀆渊之盟”,自此宋辽百年友好!据《华阳集》记载: 玉浆春酒因其卓越品质被奉为古辽国皇家待客专用酒, 且作为首选“互置酒”,两国使臣互访,必饮玉浆春!“奉使群才笑拍肩,玉浆春酒已酡然” 多少邦交佳话都付诸“玉友”中..... ④佳酿传奇樽酒谈笑定江山 生而不凡,自有王道风范! 1690年,葛尔丹南犯…… 乌兰布通一战,康熙帝亲自坐镇博罗河屯; 苦战之时,得皇姑屯王玉春、王江春兄弟献玉浆春酒,助士气、长兵威, 终使沙俄罢手,葛尔丹兵消! 樽酒谈笑间,乾坤鼎定,北疆始安! ⑤康乾御赐“御宴酒”名扬天下 酒建奇功,尽显国风,得帝赐! 庆功宴上康熙帝亲名玉浆春酒为御宴酒, 称天下第一美酒, 凡有战功者,皆赐饮之, 琼浆御宴,名播天下。 自康熙辟围场以来,皇室多次行木兰秋狝以猎养兵,以彰国威, 秋围之时,随行王公大臣齐聚筵宴,畅饮御宴酒。 ⑥承王者风范书御宴新篇章 御宴尊荣,天下慕之!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基于创意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Hawkins,2001)和产业聚集区的叠加效应(Porter, 1990),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通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些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文化创意企业间的资源共享,能够形成产业规模效益、技术溢出效应等,推动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特点 通过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整体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也逐步提升。 表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功能和影响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文化创意网的资料整理。 1. 集聚区空间分布逐渐合理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继2006年12月,北京市确认了第一批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会议于2008年3月28日认定了第二批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至此,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累计达到21个。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分布地域、核心功能和影响行业具体参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6年确认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城八区及通州、大兴、怀柔等三个郊区,存在数量有限,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2008年北京市确认的第二批分布区域基本上覆

盖了北京市的城八区及所有远郊区县。在崇文、宣武、顺义、丰台、房山等区分别设立了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琉璃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会展创意产业将集聚区、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等。 2. 集聚区产业功能配置逐步优化 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2006年所确认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区仅覆盖了九个大类中的七个大类。而且,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原有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也不能完整地反映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在2006年确认的10个文化产业集聚区中,没有专门的广告、会展产业集聚区、没有专门的旅游、休闲娱乐产业集聚区。 2008年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解决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中的产业功能配臵不尽科学的问题。至此,北京确认的21个文化产业集聚区比较全面地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门类,而且更加重视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学引导。主要表现在:一是北京新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加大了对工业设计、软件等行业的资源配臵力度,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和软件服务行业,通过产业的软实力,带动整个工业的发展,提高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新确认的清华科技园与中关村科技园、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共同构成北京工业设计、软件服务的产业集聚区。二是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对北京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通过北京欢乐谷生态文化园、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和前门传统文化产业集聚

兴洲历史文化

兴洲历史文化 京城北行百余公里,即为河北省滦平县城。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康熙皇帝曾以“土肥水甘,泉清峰秀,三庚无暑,六月生风,地脉宜谷,气清少病,诚为佳景”形容此地。大清皇庄所在地大屯乡兴洲村,就坐落在这天然美景之中。 兴洲位于滦平县城北偏东十公里处,地处兴洲河西岸。春秋时为东胡地,战国时为燕国地。秦属渔阳郡。西汉为渔阳郡白檀县,北魏属安州广阳郡广兴县,西境为御夷镇地;后并入厍莫奚。隋唐因之,属饶乐都督府辖。辽为中京道北安州兴化县地,西境为奚王府地。金为北京路兴州兴化县、宜兴县地。据《钦定热河志》载:“宜兴故城,在滦平县(今承德市滦河镇治所)西北七十五里,金初,为兴化县白檀镇,泰和三年(1203年)置宜兴县属兴州。元初因之,致和元年升为宜兴州,以旧有兴州,故俗称此为小兴州。”由此可知,金、元时所说的小兴州,即今日的兴洲。“州”字演化为“洲”字。 历史上的秦汉时期,现今的小城子村就是白檀县县治之所在。史料记载,汉代名将飞将军李广镇守渔阳时曾弥节白檀。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踏查古濡水,亦曾就白檀故城、兴州河(古称大要水)有过详细注疏。从北魏到元明,几百年间兴洲村所在,一直处在城镇核心位置。先后为‘兴化县’‘宜兴县’‘宜兴州’‘兴州卫’的县府、州府、卫治所在地,古城遗址尚存。明朝初年进行的19次大移民。其中从古北口外宜兴州所辖范围内先后向保定、良乡一带移民3次,6万户,到了明成祖朱棣时的永乐朝,出于防御的需要又将长城以外

宜兴州所辖各卫所10万众,悉数迁入长城以内。长城之外‘欧脱地’自此形成。同时也成为了明代大移民时期的著名移民集散地。如今‘古北口外小兴州’已成为与山西洪洞齐名的“十大寻根问祖地”之一。清朝于当时的滦平境内修建了八座行宫,其中只有兴州行宫至今犹存,在兴州行宫,有御赐红白牡丹各一株,历经300多年至今仍逢春盛开。兴洲“牡丹梦”——康熙皇帝与村姑的爱情故事,至今仍被传为佳话。顺治皇帝敕封的兴洲皇庄,是大清皇宫内务府直管的专属御用皇粮供应基地,并敕令设皇粮庄头管理。 兴洲行宫位始建于清朝顺治八年,历经康熙、乾隆年间两次扩建,包括宫殿区、贞节牌坊、观音茶三部分,总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一座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群,兴洲行宫是古北口外唯一幸存的清代早期行宫,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是研究大避暑山庄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1年被省政府定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熙皇帝北上围场狩猎,曾两次下榻于此。大屯乡兴洲村内有兴洲城古城遗址,兴洲河西岸,距滦平县城约15公里,海拔高度475米,承丰公路贯穿南北。 清顺治七年,顺治皇帝巡典滦平,敕命设立兴洲等23个皇庄,直属皇宫内务府,负责为宫廷生产御用粮米、畜禽、蛋奶等食材。随后,兴洲行宫开始肇建。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北巡木兰围场,曾90次巡典滦平并多次驻跸兴洲行宫。在这里,康熙皇帝策马射猎、读书理政、沐浴和风暖阳,品味天然美馔,留下了道不尽的历史故事,“兴洲牡丹”就是皇帝与村姑的爱情见证,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专项规划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专项规划----【2009--2020】----

目录 第一章规划依据与编制特点 (1) 第一节规划编制依据 (1) (一)主要法律法规 (1) (二)主要行政文件 (2) (三)主要规划依据 (2) 第二节规划编制范围与期限 (2) (一)规划范围 (2) (二)规划期限 (3) 第三节规划编制特点 (3) (一)工作特点:多部门分工协作 (3) (二)技术特点:整合引导型规划 (3) 第二章资源状况与生态环境评价 (4) 第一节圈域概况 (4) (一)自然地理概况 (4) (二)社会经济概况 (5) 第二节资源特征 (7) (一)森林资源 (7) (二)动植物资源 (7) (三)水资源 (7) (四)农业资源 (8) (五)矿产资源 (8) (六)文化旅游资源 (9) 第三节生态环境总体评价 (9) (一)生态价值总体评价 (9) (二)环境质量总体评价 (10) (三)重点旅游集散地及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 (10) 第四节生态环境主要问题 (11) 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17) 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 (17) 第二节规划目标 (18) (一)总体目标 (18) (二)阶段目标 (18) 第三节规划任务 (19) 第四节控制指标 (20)

第四章生态空间格局与功能构建 (23) 第一节整体生态格局 (23) 第二节生态功能构建 (24) (一)秦巴山地北亚热带常绿一落叶阔叶林生态区生态功能构建 (25) (二)长江三峡水库生态区生态功能构建 (27) (三)武陵山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区生态功能构建 (28) (四)鄂中北丘陵岗地农林生态区生态功能构建 (30) (五)长江中游平原湿地生态区生态功能构建 (31) (六)鄂东北低山丘陵森林生态区生态功能构建 (33) 第三节生态利用区划 (34) 第五章生态文化旅游支撑与保障 (37) 第一节旅游资源开发管制 (37) 第二节生态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41) (一)生态旅游发展的意义 (41) (二)生态旅游发展的目标 (42) (三)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则 (43) (四)生态旅游发展的策略 (44) 第三节主要集散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47) (一)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48) (二)旅游住宿、餐饮等接待设施建设 (49) (三)旅游服务 (49) 第四节重点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50) (一)“一江两山”区 (50) (二)清江土(家)苗民俗生态旅游区 (53) (三)荆楚文化旅游区 (54) 第六章生态保护与建设统筹规划 (57) 第一节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策略 (57) 第二节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 (59)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 (59) (二)森林资源保护 (60) (三)森林生态修复 (61) (四)生态景观林建设 (62) (五)生态林业建设项目 (62) 第三节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 (62) (一)生态农业布局 (63) (二)农业生态资源保护 (64)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64) (四)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65) (五)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65)

北京到承德避暑山庄两天半(或三日)纯自由行旅游攻略

北京至承德避暑山庄两天半自由行旅游攻略 一、基本信息 (一)票价:1、避暑山庄(含博物馆):145元; 2、普陀宗乘之庙(即“小布达拉宫”):80元; 3、普宁寺(最大木雕千手观音):80元。 4、大型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最便宜的票198元(位 置相对不好)、258元(位置中间靠前)及以上。 (二)住宿:1、7天、速8等均可在网上预订,价格:平时150元左右,五一国情等期间均350元以上。 2、火车站附近的一般招待所相对便宜,节假日期间为100元~150 元左右。如:铁道宾馆(普通招待所)的普通标间带厕的为130元。(三)吃喝:承德市餐饮消费比较便宜。 1、主要是吃饺子(推荐猪肉大葱),找一家环境干净的餐馆即可,费用15元一份(22个)。 2、当地有名的大清花饺子,个人感觉一般,特点仅此是饺子的面皮比较多样化,饺子馅都差不多。 3、其他吃的,就是面食、红烧肉(舔的)、鱼之类的,南方人或川渝等地人肯定吃不惯。 (四)交通 1、跨市交通 ①汽车在四惠坐(1号线四惠站下A口出,街对面就是汽车站),票价88元,3个半小时全高速。在承德市汽车东站下。 ②火车在北京站坐,票价40元,最快了一趟火车一天只有一个班次为4个半小时,其他多数是在5个半小时。 2、承德市内交通(准备多些1元零钱,公交都是1元或2元的) 景点都在市区或市区附近,坐公交很方便,也可看市容市貌;白天主要路段较堵)。在火车站附近住宿:①火车站旁就有5、15、29、2路车直达避暑山庄(约30分钟)。②5路或15路转118路(约35分钟)可到小布达拉宫。③在小布达拉宫坐118路一站后,步行1公里即到。④坐25、15、5路直达“元宝山”站下,街对面即是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售票和演出的地方。

旅游文化案例分析

关于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的思考 —以四川阆中古城为例 一、前言 人类自存在旅游活动以来,文化也在不断地改变,如何将商业旅游融入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保护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至今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以四川阆中古城为例,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旨在和众多旅游研究者进行讨论和分享,为旅游学的发展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二、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是一处被嘉陵江所环绕的风水宝地阆中古城。建成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四川保存最完好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齐名,名列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复原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镇、个办事处,人口万,其中城区人口万。 阆中以风水奇特见长。古城处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交汇处,水绕三方,整个嘉陵江是呈“”形化绕着古城,呈龙腾虎跃之势,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还有建筑学、地理学各个方面等因素,风水文化无处不在,因而阆中古城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阆中天下稀”等美誉。同时,由于阆中在古代时盛行对风水文化的研究,所以阆中古城也被誉为最大的“风水古城”。 、交通状况

阆中古城距离四川省会成都大约公里,国道线和省道线穿境而过,并交叉呈十字型辐射全市。成南高速、渝南高速的贯通和即将启动的广元—南充高速已列入阆中的“十一五”规划;嘉陵江环城而流,国家二级民用机场正在建设之中;兰渝铁路也在阆中设立二级站。 、旅游资源 阆中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战国中期为巴国国都。阆中作为由秦入蜀的交通要道和陕、甘、鄂、广、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以其险要的地势,便捷的交通,丰饶的物产而成为川北经济、军事重镇。清朝初年,阆中为四川临时省会达年。是历代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阆中至今仍保存着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街古巷,处精致的古院落。多处人文景观,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国家级文物余件。主要景点有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张飞庙;有唐代大佛、大象精舍、黄家亭子、状元洞、紫薇亭将相堂、明代白塔组成的东山园林。修筑阆中古城之时,颇讲风水,其选址、布局均契合中国古老的风水理论,是龙、砂、穴、水、向等各种因素的结合,棋盘式的古城格局,是融合了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 四川常说巴蜀文化,而阆中则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在漫长的历史中,阆中逐步形成了遐迩闻名的华夏本源文化;风水文化;以落下宏为代表的天文文化;以汉恒侯祠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清代考棚为代表的科举文化;以巴巴寺、大佛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巴

承德传统民族文化的抢救

承德传统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和开发 摘要:本文阐述了承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揭示了传统民族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抢救、保护与开发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形成与发展;问题;对策 承德南临北京,北倚内蒙古,东部与辽宁省毗邻。全市共有358万人口,其中满、蒙古、回、朝鲜等44个少数民族共143万人,设有丰宁、围场、宽城3个民族自治县,隆化、滦平、平泉3个民族县。古代这里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山戎、东胡、匈奴、鲜卑、柔然、乌恒、契丹、女真、蒙古、满、回等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千百年来,勤劳的承德各族人民,在这奇异的土地上劳动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承德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纷呈多彩,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至今仍能使人感受到这种古老文明的深刻影响。今天,我们研究承德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使世人更清楚地了解少数民族对承德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这必然会增强承德各少数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感情和团结,促进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和弘扬。这对目前我们建设承德、繁荣承德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一、承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 民族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的地域性是区域的物质环境与社会结构交相作用的结果。承德的地理环境有丘陵、高原、山地、盆地四种类型。从气候看,属温带地区,雨水适中,故河流众多,森林茂盛,禽兽繁多,多种地貌和温暖的气候,产生了畜牧、狩猎和农业,影响着这里人们的劳动和生活方式,使这里的民族既有游牧文化的刚毅、粗犷,又有农耕文化的谦和,具有刚毅相济的特点。 承德地区的社会结构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征战和交融形成的。公元前八世纪,牧猎于滦河、潮河流域的山戎族败退,部分族众与炎帝族融合。公元前七世纪,燕昭王派大将秦开率燕军袭破东胡,承德一带并入燕国,在今丰宁、围场县的北部建起数百公里的燕长城,展示了胡汉文化的进一步交融,至此,农耕文明在这里形成和发展。辽代,承德为契丹族、奚族的发祥地,“儿童能走马,妇女亦弯弓”,“旃裘人鲜佩纯绵,貂锦羊裘擅物华”,这是他们经济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辽神册元年(916年),太祖耶律阿保机从蔚县等中原地区俘掠一大批汉族人,安置在北安州(今隆化县)、泽州(今平泉县)。内地的汉族迁至此地,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先进的文化,“农夫耕凿遍奚疆,部落连山复枕岗,田畴高下如织布,牛马纵横似谷量”。汉人与奚人、契丹人杂居,“汉人削顶垂发以从其俗,并佃奚土”。此时承德的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在文化方面,契丹族依据汉字创制了契丹文字。还利用汉族的工匠在承德境内建起了北安州、泽州两处古城。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承德境内相继建起了木兰围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康熙、乾隆、嘉庆皇帝每年都有半年时间在这里处理政务,这里便成了清代的第二个政治中心。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过重要作用,山庄外的寺庙群融汇了汉、藏、蒙古等多民族的文化和建筑艺术,山庄园林凝聚了我国南北园林艺术之大成。 这样,团结统一、文明和进步的承德民族文化由此而产生和形成了。 承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征主要有二:其一是多民族多元性。承德世居的各个民族都有特定的民族个性。这里的民族文化由多元文化构成,以语言系属为例,蒙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满语虽也属阿尔泰语系,但和蒙语发音和语意截然不同,回族则通用汉语。蒙古族文化主要为游牧文化,满族则以牧猎和农耕文化并举,回族以饮食文化为主。其二是多样融汇吸收兼容性。这是由这里的各民族长时期杂居相处,多元文化相互交流,互相影响形成的,各个民族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环境多角度、多方位地吸收其它民族的文化精华,使少数民族文化中有汉族文化的成分,汉族文化中也有少数民族文化成分。 二、承德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集聚区实施方案

篇一: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方案 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方案 中共栾川县委党校张丁一 一、机构功能与定位 栾川县旅游产业集聚区是依托栾川丰富的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商品研发销售,旅游企业生产观光,旅游服务设施配备等相关产业进行整合,融入资本、信息、技术、经营管理等生产要素,导入外部经济势能,从而形成一个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经济综合体。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经济高效,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的区域经济体。 而旅游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扮演了“管理者+服务者”的双重角色,作为政府利益和市民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必须兼有宏观调控“管理”和微观协调“服务”的双重职能。处理各种矛盾,平衡多边利益,保证生产要素最优配置,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整体思路 “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管理者对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也必须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整体规划。 旅游产业集聚区要发挥集聚优势,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其他地方低;生产应达到一定的规模,使产品不仅能满足自身而且能大量外销,满足其他地区需要;产品的运销合理,应是商品的成本加上运到消费地的运费,仍然低于消费地生产同类商品的成本。对此,管理者应该理清制约集聚区发展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一)、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一时的积累,生态环境是万世的财富。生态环境脆弱性,生态恢复的长期性决定了违背自然规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发展。 “中国最美丽小城”、“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一连串荣誉的背后,既是对栾川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的赞誉,也是栾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肯定。同时,旅游产业集聚区以展示栾川秀美,做强栾川旅游,提升栾川经济为目的,更不能以牺牲青山绿水换取一时发展。 因此,旅游产业集聚区必须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严格执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实施产业规划,切不可舍本逐末,遗恨万年。 (二)、正确判断生产需要与建设规模的关系 旅游产业集聚区应以市场为主导,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根据需求结构确定生产结构,根据生产结构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避免不按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产业集聚区前期工作应引导企业在注重生产要素投入同时做长产业链条,实现外延式增长,建设规模与

立足生态文化 打造旅游强县

立足生态文化打造旅游强县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是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婺源历史悠久,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一直以来,婺源以其五彩缤纷的田园风光、敦朴厚重的古村文化、诗境画意的山水风情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被广大游客评为人一生50个不可不去的地方、中国四大花海(油菜花)、中国十大踏青的好去处、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等。2007年,婺源县还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15个旅游强县之一。 婺源旅游业起步于1993年,当年接待游客2.6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3.4万元。1998年达6.88万人次,487.08万元。2003年尽管受到“非典”冲击,旅游接待量依然上升到138.04万人次,同比增长46%,旅游综合收入为18,740万元,同比增长89.9%。经过十几年发展,婺源旅游业已从规模小、起步低的起步阶段走入高速增长阶段。 婺源凭借本土浓绿山水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打出了“绿色婺源”的旅游品牌,吸引了八方游客。婺源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婺源经济的跨越式的发展。 (一)、悠久的徽文化和优越的生态是婺源建设旅游强县的基础婺源建县的历史大约有1200多年,自古属安徽管辖。

据婺源旧县志记载,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洪真谋反,以安徽的休宁县回玉乡鸡笼山为营寨,聚众活动于歙、衢、睦边境之遂安、开化、休宁等县400余平方公里地区。朝廷发兵经三年讨平。为便于统治,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唐玄宗决定,于正月初八设置婺源县,将安徽休宁县的回玉乡和江西乐平县的怀金乡划归婺源县管辖,县城设在清华镇,到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县城迁至弦高(今县城紫阳镇)。建县时,婺源隶歙州。 婺源在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县一样,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宋代宣和三年,朝廷改歙州为徽州,辖歙县、绩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六县。 徽文化的形成,主要得力于外来移民,这些移民来源于为躲避战乱而迁徙来到徽州的难民,也包括在这里做官或喜爱这里山水的人。外来移民带来了比山里居民更为丰富的儒家文化,更为先进的文明。 徽文化正是以历史上的古徽州府为核心,并扩展辐射到其他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现象。 徽文化既是地域文化、移民文化、儒家文化,又反映着中华儒家文化的特性,具有典型性和标本价值。 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沿袭了中原文化的精髓,成长鼎盛于安徽,延绵古今,影响播散于海内外,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主流文化特征,对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

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分析解析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姓名: 学号: 院(系、部):地理系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2010级1班 指导教师:杨印书 完成时间: 2014 年 4 月

承德市是河北省主要的旅游城市之一。2009年承德市提出“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将承德市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吸引力、聚集力和知名度的旅游城市。这个决策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考虑到承德市发展的实际,有利于宣传承德市,提高承德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如何发挥历史文化优势,深层次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承德市经济发展,需要深入研究探讨。本文概括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和程序,论述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并通过资料收集法、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集中探讨了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找出问题,探究原因,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承德市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承德市;旅游资源;影响因素

Chengde City, Hebe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ain tourist cities. Chengde City in 2009 that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tourist city," the goal, and strive to 2020, playing in Chengde city with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ttraction, gathering strength and visibility of the tourist city. This decision times,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Chengde, Chengde City in favor of propaganda, raise Chengde City'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competitiveness. So, how to play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dvantages, in-depth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engde city, need further study to explore.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concepts and procedur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discusses the type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literature and field surveys and other methods focused on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Chengd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identify problems, explore the reason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health tourism Chengde City orderly development. Keywords: Chengde City; tourism resource; influence factor

文化产业园区:旅游园区

文化产业园区:旅游园区 河南省柏崖山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开封大龙亭主题园区、南阳市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等。也有一些新兴文化产业项目,例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此次签约了两个项目,分别是大河投资基金、河南空间信息应用产业园。 郑州市有新密古县衙开发项目和大鸿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项目,其中,新密古县衙项目投资50亿元,对新密古城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整治、修复,整理,优化古城环境,修复城门及部分城墙,开发文化遗产观光等旅游产品;大鸿山生态文化项目投资120亿元。 开封共有大龙亭主题园区、开封宋古都文化旅游核心区等4个项目签约,总签约金额为156亿元。其中,大龙亭主题园区总面积约1501亩,签约金额120亿元;开封宋古都文化旅游核心区项目签约金额25亿元,目的是整体打造宋古都文化旅游核心区,打造开封旅游新名片。 许昌三国文化产业园是许昌市围绕三国文化打造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由三国文化产业综合体和三国大剧院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1139亩,总投资约66亿元,是一个集文化演艺、旅游休闲、时尚商业、大型游乐、购物等多元业态为一体的综合项目。 此外,洛阳白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分区合作开发项目、汝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新乡市石牌坊历史文化街区、濮阳县澶州古城项目等也是本次文化产业专题招商会上的亮点。 洛阳天香文化旅游产业创意产业园项目、高新区项目服务和经济发展局与红太阳演艺集团合作的投资额19亿元的洛阳中国文化休闲(婚礼)产业园项目、洛阳市隋唐里坊区文化遗址保护展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与深圳(国际)杂技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投资额20亿元的洛阳隋唐百戏城(杂技演艺产业园)项目等 钧瓷、开封官瓷、汝瓷、唐三彩、绞胎瓷、登封窑瓷、郑商瓷等精彩纷呈;此外,还有极富地方文化色彩的鲁山花瓷、沁阳黑陶、淮阳黑陶、鹿邑黑陶、三门峡仰韶彩陶和商丘刻瓷等,堪称是各种陶瓷艺术的大荟萃。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意见》提出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 业内专家认为,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旅游业与我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发展背景是紧密联系的,是未来保持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的突破点,目标的提出将对旅游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9月29日表示,下一步国家旅游局将进一步抓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实施,推出一批有特色、有市场吸引力的旅

娄山关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发展规划

依托娄山关红色旅游景区及现有乡村避暑品牌,以高品质休闲度假为核心的集避暑度假、康体养生、商务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西部知名的综合型避暑旅游目的地。 委托客户:遵义市红色旅游集团 项目区位:北扼巴蜀,紧控川黔咽喉,沟通南北,贯穿东西的交通要冲,川渝黔金三角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规模:涉及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娄山关风景名胜区),一个省级森林公园(娄山关省级森林公园)和3个乡镇(遵义市汇川区泗渡镇、板桥镇,桐梓县娄山关镇),规划面积约128平方公里。 完成时间:2014年 核心资源:垄断性红色资源;娄山关风景名胜区;颐养型避暑气候;典型性田园乡村。 项目类型: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之一(建设发展规划) 规划成效:重塑了娄山关形象;项目进入投资开发起步阶段。

发展目标: 本项目涉及旅游发展、小城镇建设、产业融合,所以目标定位也从这四个方面展开。旅游层面: 国家5A旅游景区 国家级避暑疗养旅游区 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产业层面: 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 文化层面:

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 城镇建设层面: 旅游驱动型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总体定位: 依托娄山关红色旅游景区及现有乡村避暑品牌,以大项目为抓手,构建以红色旅游为基础,以乡村避暑为特色,以高品质休闲度假为核心的集避暑度假、康体养生、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商务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西部知名的综合型避暑旅游目的地。 由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的综合产业区。 形象口号: 漫道娄山关自在休闲地

核心思路 联动借势成就红色经典:将娄山关与遵义其它三大红色景点联动,共同塑造遵义精神,成就红色经典; 多元体验打造区域休闲胜地:配套度假产品,瞄准专项休闲市场形成休闲消费集聚区; 高端引领树立区域度假标杆:产业补给之需——乡村旅游初期以避暑旅游为导向,以中低档产品占领市场,配套相关服务产业导入。但过分依赖“凉爽”气候牌,产业的系统构建不强、缺乏配套及相关,辐射带动性较弱;后起借势之需——乡村避暑度假品牌已逐渐打响,产品档次先起大众,后指高端,需弥补中高端市场空白。针对遵义和重庆市场,大力发展旅游地产、旅游商贸,满足度假与商务会议等需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