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干部在线学习考试统筹城乡与城镇化发展(下)100分

贵州省干部在线学习考试统筹城乡与城镇化发展(下)100分

贵州省干部在线学习考试统筹城乡与城镇化发展(下)100分
贵州省干部在线学习考试统筹城乡与城镇化发展(下)100分

统筹城乡与城镇化发展(下)

第1部分:判断题

(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

1、金融体系需要进行改革完善,完全可以搞成商业银行“嫌贫爱富、锦上添花”的模式。(2.5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2、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个历史发展的过程。(2.5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3、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2.5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4、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支持微型企业创业。(2.5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5、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平衡器和安全网。(2.5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6、投资的指导思想和体制机制存在调整改革问题。(2.5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7、当前我国应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发展壮大县城经济。(2.5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8、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是实现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条件。(2.5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9、统筹城乡与资源配置调整改革,要收入分配适当向城乡居民倾斜。(2.5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10、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2.5分) 得分:

正确

错误

第2部分:单选题

(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

1、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2.5分) 得分:

农民

税费改革制度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农产品市场体系

2、1954年,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刘易斯在()一文中首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二元结构的理论模型。(2.5分) 得分:

《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国际经济秩序之演化》

《经济成长面面观》

《经济成长理论》

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党中央要求“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主要是为了()。(2.5分) 得分:

实现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劳动者的思想素质

4、2004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主要用于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粮农直接补贴、发展农村科教文卫事业。其目的是为了()。(2.5分) 得分:

深化农村的经济改革

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强化政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发挥市场对财政投向的决定作用

5、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2.5分) 得分: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

6、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工业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2.5分) 得分: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华东地区

西南地区

7、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是()。(2.5分) 得分:

增加就业岗位

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经济效益

扩大经济规模

8、国外学者讨论城镇化发展问题最初是围绕农村城市化这个线索展开研究的,早期的有重农主义学者鲍泰罗德()。(2.5分) 得分:

《城市论:论城市伟大之原因》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北美:人口、资源、发展及其为农业、工业、商业地区大陆的发展前景》

《资本论》

9、党的()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5分) 得分:

党的十三大

党的十五大

党的十六大

党的十七大

10、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2.5分) 得分:

农民

税费改革制度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农产品市场体系

第3部分:多选题

(共10题,共50.0分; 默认单题0.0分)

1、统筹城乡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主要是()。(5.0分) 得分:

2、从经济常识角度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的振兴体现了()。(5.0分) 得分:

3、2004年1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人若干政策的意见》,强调农民增加收人问题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农民增加收入()。(5.0分) 得分:

4、下列属于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内容的有()。(5.0分) 得分:

5、经验表明,()是城乡统筹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证,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

(5.0分) 得分:

6、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5.0分) 得分:

7、统筹城乡与资源配置调整改革,要收入分配适当向城乡居民倾斜:()。(5.0分) 得分:

8、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平衡器和安全网。基本形成包含()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覆盖面不断扩大。(5.0分) 得分:

9、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言的,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统筹城乡()。(5.0分) 得分:

10、学术界在探讨国家和地区发展问题时,特别注重寻找影响乃至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最根本因素,产生较大影响的有()等。(5.0分) 得分: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 【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 【发文字号】黔府发[1999]40号 【发布部门】贵州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9.09.01 【实施日期】1999.09.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部分规范性文件和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1979年—2010年)的决定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 (黔府发〔1999〕40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城镇化进程,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城镇化是我省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动力。城镇化是国民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和

社会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和技术进步的产物,也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人口素质,发展第三产业,培育统一市场,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途径。我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滞后,不仅影响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制约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使之成为推动我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二)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成立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由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省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省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对城镇化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具体工作由省建设厅负责。各地、州、市政府(行署)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县(市、区)政府要成立实施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 建立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省、地(州、市)、县(市、区)、乡(镇)政府(行署)逐级签订城镇化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为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目标管理的重要考核内容。省人民政府责成省建设厅会同计划、体改、统计、财政、国土、公安、教育、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组成考核小组,每年对城镇化进展情况逐级进行考核。对工作完成好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城镇化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城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国内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具体考核办法由省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制订。 (三)制定全省城镇化进程的目标。以小城镇规划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现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发展完善城镇商品市场,增大城镇人口容量和市场容量,加速培植优势产业,合理转移、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面推进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力争到2002年,规划建设好100个万人以上规模的小城镇,其中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明星镇10个;建制市综合实力

(完整版)贵州经济发展状况与策略研讨

贵州经济发展状况与策略研讨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1]。对于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县域经济在扩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统筹城乡建设、有效化解“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环境保护、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一、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经济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县域经济也不断壮大,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目前贵州省县域共计78个县,县域面积达万Km2占贵州总面积的%,县域人口3552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9%[2]。根据贵州省统计局统计资料,2009年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18亿元,增长13%,占全省生产总值亿元的%,其中突破100亿的县有4个;县级财力进一步增强,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1亿元,增长%,占全省总量亿元的%,

其中突破5亿元的县有4个;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891亿元,增长%,高出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个百分点;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贵州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稳步上升,根据贵州省统计局统计资料,200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与1999年的::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4个和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增长是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为一、二产业提供更多有效的服务,对促进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根据贵州省统计局统计资料,2009年贵州县域城镇固定资产投入达到亿元,增长%,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入的%。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突破4400亿元。2009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2562Km,公路里程密度达/100Km2,是1999年的倍,实现县县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高速公路由2000年的258Km增加到1189Km;铁路由1340Km增加到2117Km;通航里程达到3322Km;通讯、网络覆盖全省县域;建设了一大批大中小型水利工程;

湖北省干部在线学习 专题考试标准答案

湖北省干部在线学习专题考试答案

————————————————————————————————作者:————————————————————————————————日期: 2

湖北省干部在线培训中心专题考试答案 ?1. 我国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根本目的是(B )。(单选 2 分) [A] 使我国经济尽快与世界经济接轨 [B] 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C] 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D]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分享新技术革命的成果 ?2. 建设项目管理机制要由政府、企业决策向( D)转变。(单选 2 分) [A] 公众决策 [B] 政府、公众决策 [C] 企业、公众决策 [D]政府、企业、公众互动决策 ?3. 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城镇化发展主要面临着( C)的外部挑战。(单选 2 分) [A] 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 [B] 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加剧 [C] 产业转型升级和消化严重过剩产能 [D]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 ?4. 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多种多样,富于特色,该特色与其( BCD)相关联。 (多选 2 分) [A] 人口数量 [B] 地理区位

[C] 人文历史 [D]资源秉赋 ?5.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利用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力图发挥后发优势,追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主要说明(B )。(单选 2 分) [A] 经济全球化体现了“平等、公平、双赢”的宗旨 [B] 发展中国家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有效地发展本国经济 [C] 发达国家在科技上占优势,使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安全受到了威 胁 [D]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必将使发展中国家超越发 达国家 ?6. 一国经济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BD ),但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多选 2 分) [A] 低成本优势逐步凸显 [B] 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 [C] 在低端市场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具有优势 [D]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低收入国家竞争 ?7. 到2020年左右,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将基本完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单选 2 分) [A] 工业占GDP的比重也将稳中趋升 [B]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显著下降 [C] 届时经济增长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将会提高 [D]第一产业比重将有所提升

2020年干部履历表自传范文

篇一 姓名:高x;性别:男;民族:汉族;文化程度:本科;籍贯:湖南省x市;家庭出身:干部,1987年05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x市。现工作于湖南省武冈职业中专。服装设计专业教师。 一、本人简历1992年9月-19xx年7月年在湖南省武冈师范附小读小学。1998年9月-2001年7月在湖南省武冈市第二中学读初中。1999年5月加入共青团组织。2001年9月-2004年7月在湖南省武冈市第二中学读高中。2004年9月-2008年7月在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读本科。2009年3月我在武冈蓝深职业技术学校参加工作。2009年6月-20xx年8月在厦门唯学培训学校学习。2010年1月至今在湖南省武冈市职业中专从事服装设计教学工作。期间完成了市人事局的新进人员的转正考试。 二、家庭及家庭成员情况:家庭及家庭成员情况本人尚未成家,独生,和父母有着一家三口的美满生活。父亲:高汉武,汉族,1963年10月出生,小学教师,文化程度:大专,中国*党员,现任武冈市师范附小。母亲:张东霞,汉族,1961年10月出生,小学教师,文化程度:大专,现任武冈市东方红小学。 三、成长经历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教师家庭,从小得到了来自社会和家庭的良好教育,在党的关怀教育下健康成长,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我,从小到大见证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飞跃发展,以及父母从小的言传身教使我懂得:没有*,就没有新中国。1992年至1998年,我在武冈市师范附小完成了小学学习任务。从小,父母就言传身教,教导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正直的人。党、国家、人民给了我良好的环境让我成长,我也必须尽全力去回报他们。我在小学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党的基本知识,让我很早就知道伟大的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都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关于党的最初印象。但那时毕竟年纪还小,对党的认识也还很朦胧,只觉得党员是个光荣的称号,党是进步的人所组成的,要求上进的我也想参加这样一支进步的队伍,发挥自己的一份作用。1998年至2004年我在武冈市第二中学校完成了中学的学业。我团结同学,刻苦学习,在老师家长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加入了共青团。随着年纪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我的思想的逐渐成熟。2004年至2008年我考入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完成了服装设计专业四年本科的学习。在参加工作后,我又有了新的工作和奋斗目标。人民教师这个光荣而艰巨的职业不断考验着我锻炼着我。 2009年3月我在x市x职业技术学校参加工作。工作期间,我努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的意见 各市( 州) 、县( 市、区) 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互动发展,是科学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从我省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作出的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抉择。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重大意义 工业化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一主、三化、三加强”基本思路,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开创了我省加快发展的新局面。但是,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总体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性不够。从发展阶段看,我省刚进入工业化中期,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只有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以下简称“两化”) ,促进互动发展,才能加快缩小我省与全国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才能有效避免工业化城镇化不同步、不协调造成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顺利实现现代化目标。新型工业化

是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和开放合作;新型城镇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内在动力,推动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产业支撑、城镇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就是要做到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结合。 当前,我省正处于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攻坚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面临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扩大内需发展战略、启动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国内外产业向西部大规模转移等重大机遇。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是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遵循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规律、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是把握我省发展阶段性特征、重塑“四川经济版图”的战略举措。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加快推“两化”互动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统筹兼顾、大力推进,努力保持“两化”快速推进势头,不断提升我省在西部和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

(完整版)贵州城镇化发展分析

贵州城镇化发展情况分析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2010年以来,在经济发展带动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一、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城镇规模明显扩大,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一是城镇人口迅速增加。2014年全省城镇人口为1403.57万人,比2010年增加227.32万人,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3.81%提高到2014年的40.01%,2011-2014年年均提高1.55个百分点。二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973平方公里增加到2014年的13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比重由0.55%提高到0.78%。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2014年全省城市人均道路面积9.3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3.07平方米;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由2010年的352万立方米/日增加到2014年的371万立方米/日;燃气普及率由2010年的54.5%提高到2014年的60.3%;城市电话用户由2010年的248.24万户增加到2014年的261.36万户,占全省电话用户的77.07%。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城镇环境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支撑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2014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03.86亿元,是2010年的4.11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由2010年的556.69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187.67亿元。城市环境和城镇面貌明显改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5.33平方米增加到7.9平方米;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由2010年的170万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196万立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10年的45.4%上升为2014年的72.6%;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由2010年的27.42平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36.58平方米。 (三)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就业拉动作用明显。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4142.74元增加到2014年的22548.21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从2010年的10058.29元增加到2014年的15254.64元。城镇就业增长明显。全省城镇就业人员从2010年的525.76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690.28万人。全社会就业人口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2010年的68.3%下降至61.32%,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2010年的11.49%和20.21%分别上升至2014年的15.26%和23.42%。

辽宁干部在线学习考试题(专业技术人才)

1、团队执行力的保障是() A 责任 B 沟通 C 反馈 D 决心 2、现代企业执行力文化的建设不应从()进行 A 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 B 进行财务改革 C 提升管理者的执行力D 建立赏罚分明的执行评价制度 3、认知法则中一种重要的交流信息的技巧,是沟通的前提() A 认识自己 B 倾听 C 情感资源 D 诉说 4、企业对外要讲信用,“信”就是() A 企业凝聚力的保障 B 有型资产 C 客户的忠诚度 D 领导权威 5、为了研究某个问题或进行某项决策而设立的属于() A 长期团队 B 中期团队 C 短期团队 D 周期团队 6、根据贝尔宾对团队一般角色的定义和划分,资源调查者属于() A 理智的角色 B 行动取向的角色 C 面向人的角色 D 非正式角色 7、“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说明团队文化建设要() A 加强成员培训 B 选择优秀的团队领导 C 加强团队管理 D 鼓动全员参与 8、作为一个集体,员工的组成、知识结构、工作经验都参差不齐,说明团队文化建设要() A 加强成员培训 B 选择优秀的团队领导 C 加强团队管理 D 鼓动全员参与 9、只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工作能力是可以逐渐培养的,因此在团队作风建设中() A 把握好思想作风建设着力点 B 强调责任胜于能力 C 要形成作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D 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10、过度聪明往往会自我意识膨胀,喜欢好大喜功,这提醒在团队建设中要() A 增强领导才能 B 听取员工的意见 C 为员工提供深造的机会 D 充分发挥领导的沟通和协调作用 11、各个阶层要能

对其他部门熟悉、了解,并能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否则制定的战略、战术只能是单独战斗,根本无法让其他部门实施运作。这说明在团队建设中要关注() A 设计高效团队 B 为员工提供深造的机会 C 团队分工与协同合作 D 支持员工的创造 12、不属于被迫型合作的特征的是() A 权利比较小的人被权力大的管理者所控制 B 合作程度较高 C 团队成员的可监督的、可控制的行为是合作的 D 潜藏着人际冲突和矛盾 13、当奖则奖,该罚就罚,这是进行激励时的什么技巧() A 先教后用激励技巧 B 公平激励技巧 C 适度激励技巧D 适时激励技巧14、从激励的对象分团队激励方式包括()A 效率型 B 奖励型 C 发展型 D 安全型 15、许多老板不知道如何对一个员工顺口说一句“你做的不错”,他们认为这没有奖金来得实在。这是忽略了何种激励行为() A 言语激励 B 安全激励 C 参与激励 D 发展激励 16、团队建设的三大基本任务是() A 创建团队 B 养成团队品质 C 加强团队关系 D 保持和增强团队优秀品质————————————————————————————————————————————— 17、创建团队首先要明确哪些基本问题()(以下多选) A 团队目标 B 团队类型 C 团队成员结构 D 团队将存在多久 18、团队培训形式包括() A 公司内部培训 B 向外聘请培训讲师C 为员工提供脱产学习的机会 D 对员工因自费而取得的劳动资格证给予一定的补贴19、不属于全员性的规章制度的是()

干部履历表填表说明图文稿

干部履历表填表说明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干部履历表》填表说明 2015-05-27 15:31 1.表内所列项目,由本人实事求是地填写,没有内容填写的一律写“无”。书写时一律使用碳素或蓝黑墨水或签字笔,字迹要端正、清楚。个别项目填写不下时,可加 附页(附页请用16K或B5纸)。 2.表内的年、月、日一律用公历和阿拉伯数字。填写时,年份一律用4位数字表示,月、日一律用2位数字表示,如:“2004年06月08日”或“”。 3.“照片”一律用近期2寸正面半身免冠彩色照片。 4.“姓名”(包括少数民族译名)栏,应填写户籍登记所用的名字,用字要固定,不能用同音字代替。“曾用名”(包括笔名)应填写使用较多、影响较大的。 5.“民族”,要填写全称。如:“维吾尔族”、“汉族”。 6.“出生日期”,按公历填写到日。 7.“籍贯”,填写本人的祖居地(指祖父的长期居住地)。“出生地”,填写本人出生的地方。“籍贯”和“出生地”按现行政区域填写,要求填写省、市或县的名称,如“辽宁大连”、“贵州遵义”。直辖市直接填写市名,如“上海市”、“重庆市”等。 8.“学历”,应填写接受国家承认学历的国民教育的最高学历和接受党校教育的最高学历。各类成人高等院校毕业生,应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认可的部门、单位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接受党校教育的,以各级党校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不能随意填写“相当××学历”。填写的具体要求是: (1)研究生 普通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或没有学位的研究生,“学历”栏中填写“研究生”。结业或肄业的,应填写为“研究生结业”或“研究生肄业”。 (2)大学本科 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学历”栏中填写“大学”。结业或肄业的,应填写为“大学结业”或“大学肄业”。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三大特点分析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三大特点分析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指数研究院共同发布《2013年三季度中国房地产政策评估报告》,报告主题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业走势专题分析》。报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镇化道路进行回顾,总结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三大特点。 回顾历史,国内外形势决定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人口规模由1949年的不足6000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近7亿人,城镇化率由10.6%上升至52.6%,城镇化道路经历了起步——调整——快速——加速的曲折过程。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旧模式下的城镇化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1)城市建成区规模快速增长,而城镇人口的增速相对较低,土地城镇化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若以户籍人口计算,人口城镇化的速度还要更低。2)旧城镇化实行城市偏向政策,甚至不惜牺牲农村、农民利益发展城市,导致发达的城市与凋敝的乡村并存,城乡差距日益明显,城乡间产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失衡。3)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采取了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但从30余年的发展结果来看,由沿海地区发展来带动中西部地区梯次发展的所谓“雁行发展模式”或“梯度发展模式”未能如愿出现,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日益拉大。 三大特点,新型城镇化战略应运而生 自2003年十六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到十八大明确“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新型城镇化思路逐渐明晰。 特点一:以人为本,重质量轻速度。为解决城镇化中人口迁移所面临的问题,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此战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实现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提升转变,扩大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二是如何从粗放型的扩张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解决城市发展模式的调整。在此其中,以人为本是最为核心的内容。 特点二:一体化统筹,缩小城乡差距。“不均衡”是旧城镇化的诟病,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巨大差距,以及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差异。新型城镇化注重区域间协调发展,并“坚持城乡统筹,把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湖北省干部在线学习专题考试答案

湖北省干部在线培训中心专题考试答案 ?1. 我国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根本目的是(B )。(单选 2 分) [A] 使我国经济尽快与世界经济接轨 [B] 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C] 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D]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分享新技术革命的成果 ?2. 建设项目管理机制要由政府、企业决策向( D)转变。(单选 2 分) [A] 公众决策 [B] 政府、公众决策 [C] 企业、公众决策 [D]政府、企业、公众互动决策 ?3. 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城镇化发展主要面临着( C)的外部挑战。(单选 2 分) [A] 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 [B] 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加剧 [C] 产业转型升级和消化严重过剩产能

[D]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 ?4. 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多种多样,富于特色,该特色与其( BCD)相关联。 (多选 2 分) [A] 人口数量 [B] 地理区位 [C] 人文历史 [D]资源秉赋 ?5.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利用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力图发挥后发优势,追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主要说明(B )。(单选 2 分) [A] 经济全球化体现了“平等、公平、双赢”的宗旨 [B] 发展中国家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有效地发展本国经济 [C] 发达国家在科技上占优势,使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安全受到了威 胁 [D]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必将使发展中国家超越发 达国家 ?6. 一国经济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BD ),但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多选 2 分)

干部履历表自传怎么写【三篇】

干部履历表自传怎么写【三篇】 篇一 姓名:高x;性别:男;*族:汉族;文化水准:本科;籍贯:湖南省 x市;家庭出身:干部,1987年05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x市。现工作 于湖南省武冈职业中专。服装设计专业教师。 一、本人简历1992年9月-19xx年7月年在湖南省武冈师范附小读小学。1998年9月-2001年7月在湖南省武冈市第二中学读初中。1999年5月加入共青团组织。2001年9月-2004年7月在湖南省武冈 市第二中学读高中。2004年9月-2008年7月在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读 本科。2009年3月我在武冈蓝深职业技术学校参加工作。2009年6月 -20xx年8月在厦门唯学培训学校学习。2010年1月至今在湖南省武 冈市职业中专从事服装设计教学工作。期间完成了市人事局的新进人 员的转正考试。 二、家庭及家庭成员情况:家庭及家庭成员情况本人尚未成家, 独生,和父母有着一家三口的美满生活。父亲:高汉武,汉族,1963 年10月出生,小学教师,文化水准:大专,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武 冈市师范附小。母亲:张东霞,汉族,1961年10月出生,小学教师,文化水准:大专,现任武冈市东方红小学。 三、成长经历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教师家庭,从小得到了来 自社会和家庭的良好教育,在党的关怀教育下健康成长,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我,从小到大见证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持续飞跃发展,以及父母从小的言传身教使我懂得:没有 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992年至1998年,我在武冈市师范附小完成了小学学习任务。从小,父母就言传身教,教导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正直的人。党、国家、人*给了我良好的环境让我成长,我 也必须尽全力去回报他们。我在小学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解了一些 党的基本知识,让我很早就知道伟大的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代表着全国各族人*的根本利益。这些都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关于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减缩版)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减缩版) “一轴三带、四群一区”城镇化发展格局示意图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为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结合四川实际,编制《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本规划是引领四川省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略)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法推进,坚持质量与速度并重,以落实国家“三个1亿人”城镇化工作部署为

切入点,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水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通过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走符合四川实际的“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动“两个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公平共享。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二)优化布局,集约高效。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和功能定位,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提高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效率。 (三)四化同步,城乡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强化产业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四)生态文明,传承文化。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五)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城镇化成为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成为政府引导、科学发展的过程。 三、发展目标 适应经济新常态,构建以四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到2020年,我省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是: (一)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改造约470万人居住的城镇危旧房和棚户区。 (二)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更加优化。优化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城镇布局,以四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基本形成结构更加完善、定位更加清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的“一轴三带、四群一区”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三)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城镇发展模式和用地布局结构更加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更加协调。开展以县为单位的多规合一规划,全域空间实现有序利用。小城镇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新村建设水平大幅提高。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十大经典案例目录 1.辽宁省铁岭市: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案例1 以人为本绿色低碳 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铁岭市人民政府 凡河新城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铁岭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机遇。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以凡河新城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在建设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绿色低碳、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一、背景与起因

第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需要。2005年初,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到铁岭调研时指出,铁岭30万人口的城市太小了,要向大城市发展,建设自己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以城带乡。按照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一个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应该占全地区的30%左右,打造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才能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而当时,铁岭中心城区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只占全市的10%左右,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拉动作用不强。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铁岭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国内外知名规划专家,对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以及产业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提出通过建设凡河新城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正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具体举措。 第二,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区、实现沈铁同城化发展的需要。铁岭南部地区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毗邻,可以充分接受沈阳的辐射。尤其是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铁岭作为沈阳经济区八个成员市之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城市向南发展、向沈阳靠拢,是实施沈阳经济区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沈铁一体化、实现沈铁同城化的必然选择。 第三,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让更多农民过上城里人生活的需要。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将更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性措施。2005年,铁岭的城镇化率只有30%左右,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市区东部受山地限制,加之高速公路、输油管线分割零乱,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西部由于靠近辽河,地势低洼,城市防洪、排污问题很难解决。北部受交通干线、河流和城市防洪的制约,发展空间非常狭窄。如果按照传统“摊大饼”式的发展思路,势必重蹈交叉污染、交通拥堵等弊端。我们秉承组团式的先进发展理念,规划建设凡河新城,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实践证明,正是由于规划建设了凡河新城,极大地推进了全市的城镇化进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城镇化率可提高到52%。 第四,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为沈铁工业走廊提供城市支撑、实现产城互动的需要。2003年开始,我市顺应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趋势,主动承接沈阳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沿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等交通大动脉,规划建设了南起沈阳与铁岭交界、北到吉林省界、总面积3313平方公里的沈铁工业走廊。目前,沈铁工业走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837家,产业工人发展到15.1万人,成为铁岭最大、最靓的一张经济名片,被写入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沈铁工业走廊特别是铁岭南部先导区的快速崛起,迫切需要有一个新的城市作为支撑,以实现产城互动、一体发展。规划建设的凡河新城,正处在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核心地带,区域位置适中,能够为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发展提供城市支撑与配套,有利于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 第五,凡河新城选址在凡河镇,具有优越的区位和生态优势,有利于打造特色城市。一是交通便捷。京哈铁路、哈大高速公路、102国道、哈大高速铁路和沈环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同时,与老城区距离适中,有利于组团式发展。二是环境优美。北有莲花湖湿地,东有蟠龙山森林公园,辽河从西侧环绕,凡河从镇区穿过,山水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良。三是水资源丰富。上游有榛子岭水库,下游是辽河,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十分丰富,有利于打造“中国北方水城”。 二、做法与经过 2006年初,铁岭市在“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建设凡河新城的构想。2007年1月16日,铁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凡河新城总体规划,使凡河新城规划建设上升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凡河新城总体规划由同济大学规划院、复旦大学共同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景观规划由清华大学规划院完成;城市设计由美国RRM建筑事务所等4家著名规划设计机构完成。2007年1月,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准了包括凡河新城在内的《铁岭市城市总体规划》,从此拉开了凡河新城建设的序幕。主要在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 第一,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所谓单户城镇化,就是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户以户为单位,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保留原有耕地承包经营权,用农村住宅和宅基地置换凡河新城的楼房,同时,通过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制度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进城农民真正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让他们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生活得更好,避免农民“被上楼”。做到“五个相结合”:1、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制定好规划、政策和标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百姓得实惠,充分让利于民,使农民真正变为市民。2、产城一体、城乡一体、建管一体相结合,实现统筹规划、协调推进。3、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方式,加快土地流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城的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留下来的农民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4、单户城镇化和整村、整屯城镇化相结合,按照单户为主、整村优先的原则,强化制度设计,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优惠政策。5、期房和现房安置相结合,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启动期房建设,同时组织现有房源,为农民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2013年9月25日,在铁岭县3个乡镇率先启动了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真心欢迎。10月14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铁岭县全域14个乡镇范围内启动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目前,已经有6257户农户报名,1588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学术 汇报笔记 主讲:王茂强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 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就是说,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包括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贵州旅游从无到有、从不发展到发展,逐步深人的体验性活动内容;逐步深人的学习型活动内容;接受环境教育、开展生态环境补偿方面的活动内容。旅游内容进一步得到充实和丰富。贵州蕴藏着丰富悠久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价值,且拥有秀丽的自然景色、特的环境特征和自然特征的乡村地区,是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理想之地。当前,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国上下正以饱满的热情,精准扶贫,久久为功。因此,加快贵州的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贵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由于自然环境的局限性,旅游发展相对滞后,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贵州旅游条件对于促进经济改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乡村旅游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旅游市场发展业已成熟,旅游需求已经表现为多极化发展,乡村旅游动机同时包括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方面的因素, 其内容是“观光一休闲一专项”旅游的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风光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贵州省多山,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是我国惟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是一座山奇水秀的“绿色喀斯特王国”,分布在奇山秀水中的农村自然村寨中, 数民族村寨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众多的民族村寨因地处偏远、山水相隔, 塞成就了保留,造就了丰厚的、原生态的多民族文化,成为贵州历史文化积淀最为厚重的地方之一。在这些民族村寨中,处于原生状态的文化遗产与原生状态的乡村自然环境往往相辅相成,对游客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在这些区域开展旅游活动,可以客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根据贵州省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应着重一下几点: 第一,依托城市的城郊型农家乐产品系列。深人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保持其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打造农家乐精品。 第二,依托大型景区的乡村观光与体验型系列产品。要依托成熟景区的知名度,精精心设计文化旅游内容,将文化旅游活动和环境旅游活动紧密结合。

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与发展战略思考

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与发展战略思考 宁越敏 杨传开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new urbanization in China Ning Yuemin Yang Chuankai (The Center for Modern Chinese City Studi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As China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urbanization, a series of problems are gradually emerging. With the combination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domestic development, the transition of urbaniz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So, the concept of new urbanization is put forward, and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hot topic and focus of attention. The paper reviewed the evolu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policy in China, and then analyzed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new urbanization. Last,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four strategic focus of new urbanization. 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 social integr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new industrialization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传统城镇化道路逐渐显露出一系列的弊端,在国际形势与国内发展的推动下,城镇化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而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并日益成为新时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回顾了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然后从国内外形势变化的角度探讨中国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背景,最后就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若干思路。未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应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城镇化发展新动力;以人为本,促进社会融合建设包容性城市,推进以国民为对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推进体制创新,关注小城镇发展,提升小城镇发展活力。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社会融合;生态文明;新型工业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相辅相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作者简介:宁越敏、杨传开,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看法与观点1.

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看法与观点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发展的现状要求我们不断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单一发展路径,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的一条新型的发展路径。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历史意义 我认为简介一下城镇化的基本涵义有助于对它的理解。所谓城镇化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以及城市的数量的地曾加,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表现。简言之,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第二,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第三,农业劳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反映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的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 新型城镇化是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乡互促共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单纯从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城镇化,就是指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到大至都市,小到农户的产销、合作、互动、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我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科学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多,地域辽阔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中国不能照搬国外模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走自己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关键在于资源节约和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 那城镇化建设是怎么提出的呢?城镇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性潮流。想要了解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要了解它的提出过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我国实施城镇化战略,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