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智慧树,知到《国际关系史》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20
绪论单元测试1.国际关系导论聚焦国际体系、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际发展等主题,呈现国际关系不同维度的历史现实。
()A:对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A:错B:对答案:B2.国际关系始终处于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家所认为的“超越时空的无政府状态”。
()A:对B:错答案:B3.卡尔·多伊奇指出,“既然我们的生活如此深受国际事务的影响,我们对国际事务的反应又如此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就必须增强自己的()。
A:理解能力B:行动能力C:决断能力D:分析能力答案:ACD4.百年变局的特征是()。
A:新型全球化B:东升西降C:美国相对衰落D:大国崛起答案:AB5.整个实证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问题是()。
A:大国兴衰B:合作与冲突C:全球化与逆全球化D:政治实体的兴衰答案:BD第二章测试1.国际体系是由以国家为主的行为体构成的、具有自身的结构特点和运动、发展规律的有机整体。
整体性、联系性和互动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
()A:错B:对答案:B2.现实主义认为,世界体系因无政府而导致的混乱无序,无政府就等于混乱无序。
()A:错B:对答案:B3.华尔兹认为()。
A:结构根据系统的排列原则来界定。
如果一种排列原则被另一种原则所替代,就意味着系统发生了变化。
B:无政府状态是一个空的容器,没有内在的意义。
使无政府状态产生意义的是居于其中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构。
C:结构根据单元间能力的分配来界定。
无论等级制的还是无政府性质的系统,能力分配的变化就是系统的变化D:结构根据不同单元的特定功能来界定。
如果功能的定义和分配发生变化,那么等级系统也随之变化,对于处于无政府状态的系统,这一标准不具意义,因为该系统是由同类单元构成。
答案:ACD4.下面属于“卡普兰六模式”的是()。
A:全球性系统B:单位否决系统C:松散的两极系统D:均势系统答案:ABCD5.下面属于多级体系的是()。
2020智慧树,知到《国际关系史》章节测试【完整答案】2020智慧树,知到《国际关系史》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国际关系史》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国际关系史以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演变为研究对象,不涉及国际社会的其他行为体。
A:对B:错答案: 错2、国际关系史主要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的什么关系?A: 经济关系B:法律关系C:文化关系D: 政治关系答案: 政治关系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支配并决定国际关系走向的主要矛盾是: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北矛盾B: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东西方矛盾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D: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答案: 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东西方矛盾4、对于近代以来国际关系史分期与断代的主要依据是:A:以主要矛盾变化为依据B:以重大国际事件为依据C:以国际体系演变为依据D:以重要国际会议为依据答案: 以主要矛盾变化为依据 ,以国际体系演变为依据5、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国际关系理论?A:现实主义B:凯恩斯主义C:自由主义D:建构主义答案: 现实主义,自由主义 ,建构主义第一章1、三十年战争以法、瑞联盟取得优势告终。
A:对B:错答案: 对2、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问题的先例。
A:对B:错答案: 对3、西班牙在三十年战争中战败,国势渐衰,()乘机于1640年12月宣布脱离西班牙而独立。
A:瑞士B:卢森堡C:葡萄牙D:荷兰答案: 葡萄牙4、三十年战争给()两国带来较大的利益。
A:法国、瑞典B:法国、西班牙C:西班牙、瑞士D:瑞典、荷兰答案: 法国、瑞典5、《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的是()A:重申“教随国定”的原则B:承认德意志各邦诸侯享有内政、外交的自主权C:法国获得阿尔萨斯D:瑞典占西波美拉尼亚和部分东波美拉尼亚等地区答案: 重申“教随国定”的原则,承认德意志各邦诸侯享有内政、外交的自主权,法国获得阿尔萨斯,瑞典占西波美拉尼亚和部分东波美拉尼亚等地区第二章1、法国大革命标志着大众政治登上历史舞台,宣告了民族主义的兴起。
袁明《国际关系史》思考题答案绪论国际关系史:主要指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发展及演变的历史过程。
国际关系体系:指一批独立或较独立的政治实体的集合,这些政治实体相当频繁地、按照大致规则的过程相互作用。
国际体系的结构(或称国际格局):一般最重要的是国际权势的基本分布状况及其重大变化,它们在现代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强国的数目、规模及其事实上的等级排列,连同强国的兴起、衰落及其力量对比更替。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欧洲五强的崛起一、名词解释:三十年战争:发生于1618年至1648年,它是欧洲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跨进,中世纪国际关系转向近代国际关系交替时期在欧洲所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是在神权受到削弱的条件下,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力与财富的集中体现。
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镇压捷克新教徒,“掷出窗外事件”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
战争从德国内部的教派之争逐渐发展到后来的争权夺利、扩疆拓土的混战。
一方以法为首,包括瑞典、丹麦以及德意志新教诸侯;另一方以神圣罗马帝国为首,包括西班牙、奥地利以及德意志天主教诸侯。
战争绵延三十年,历经四个阶段,最后法国、瑞典占优势。
三十年战争的结局,破除了中世纪以来形成的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政治体制,确立了主权平等和独立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状态的政治格局。
《乌得勒支和约》:1700年的西班牙王位结成战争,吸引了欧洲列强的注意力,英荷乘机与法作战,神圣罗马帝国则鼓动德意志诸邦与丹麦瑞典结成反法同盟。
后来由于同盟内部的分歧和法在西班牙地位的稳固各国不得不妥协,终于与1713年4月签订合约。
内容:(1)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得到恢复和加强,继续保持大国地位,发挥重大作用;(2)菲力浦五世保留了西班牙王位,但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法西两国永远不合并;(3)英国在合约中受益最多,保住了海上优势,国际地位逐步上升;(4)法国的霸权不复存在,尽管保住了大陆强国地位,但海上势力被大大削弱了;(5)肯定了普鲁士的存在为日后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奠定了基础。
题目索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编威斯特伐利亚:现代国际关系的缘起第一章现代世界的历史背景名词解释:东亚封贡体系穆斯林世界欧洲秩序尼德兰革命简答题:1、概述1500年前后的世界形势。
2、简述西欧的兴起。
思考题:现代国际关系为何会从欧洲产生?它对国际关系史演进产生了哪些影响?第二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名词解释:“掷出窗外”事件“三十年战争”“七年战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乌得勒支条约》《航海条例》简答题:1、简述三十年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
3、试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历史意义。
4、简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5、试析美国独立后的对外政策。
思考题:1、结合17、18世纪的国际关系史实,理解均势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2、结合史实分析英国在欧洲均势运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试析西班牙、荷兰霸权衰落的原因。
4、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特点。
第二编从维也纳到凡尔赛—华盛顿:“均势”格局的兴衰第三章维也纳体系名词解释:《提尔西特条约》大陆封锁体系《肖蒙条约》和《第一次巴黎和约》《第二次巴黎和约》《最后议定书》神圣同盟四国同盟东方问题路易·波拿巴克里米亚战争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铁血政策”安政五国条约第二次美英战争“门罗宣言”阿拉斯加购买“门户开放”政策“大棒政策”“金元外交”简答题:1简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外交原则。
2试析大陆封锁制度失败的原因。
3试析克里米亚战争对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4简述德国统一的背景和过程。
5试析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思考题:1比较维也纳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异同。
2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形成的动力与原因有那些?3结合第一章的相关内容试述美国对外政策思想的演变。
第四章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名词解释:三皇同盟《地中海协定》《再保险条约》巴格达铁路问题复习题:1、普法战争后的欧洲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2、试述大陆联盟体系得以维持的机制。
智慧树国际关系分析章节答案2018知到国际关系分析答案章测试答案D .双方都坚持不妥协。
冲突本身有升级为军事冲突的危险。
2成功的国际危机管理有哪些要求?a。
挑战者可能会部分放弃已经获得的主要利益。
挑战者永远不会放弃已经获得的主要利益。
在短时间内,有沟通和妥协的渠道和方法d .双方或多方都有解决危机的意愿3在国外决策模式中,理性决策模式的基本假设是()答:国家政策行为是大型组织根据标准行为模式履行职能的结果。
B .国家是具有单一意志的单一行为者,可以由单一个人或群体来代表。
不同决策单位之间竞争激烈。
然而,最高决策层将协调各部门的利益d。
国家的对外决策是一个理性的过程。
通过一种成本核算的方法,它试图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好的结果4根据本章所学,你认为以下是非零和博弈吗()A.囚徒困境游戏b。
科沃德游戏c .智能猪游戏5image,它从两个相反的方向高速驾驶汽车,是人们过去获得的信息的产物。
它不是一般的信息积累,而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信息资本。
在国家领导人的外交决策中,哪些共同的形象会影响他们的基本判断,从而影响他们的外交决策?a .敌人形象b .退化形象c .殖民形象d .帝国主义形象e .盟友形象第10章单元测试1国际军备控制的主要方式是什么?a .限制武器数量b。
c .限制武器的研究、开发和部署d。
禁止或限制武器或武器技术的跨界流动2苏联和美国都已完全销毁和禁止射程在500公里至1 000公里的短程和中程导弹以及射程在1 000公里至5 500公里的中程导弹,今后也不允许试验、生产或拥有这些武器。
冷战期间哪个条约做出了上述规定?a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b .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c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d .中立条约3核武器作用的主要方面是什么?a .核战争,杀伤目标b。
迫使其他国家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也就是核胁迫c .迫使其他国家放弃做某事,也就是核威慑d .迫使其他国家拥有整体的敬畏并获得大国地位。
世界现代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德州学院德州学院第一章测试1.我国学术界一般将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的依据包括A: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 B: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 C: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民主觉悟开始觉醒 D: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时代即将到临 E:新科学革命及由此引发的思想革命答案: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民主觉悟开始觉醒;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时代即将到临;新科学革命及由此引发的思想革命2.以下哪些历史内容发生在20世纪第二个10年_____。
A:共产国际的建立B:鲁尔危机 C:国际联盟的建立 D:十月革命 E:萨拉热窝事件答案:共产国际的建立;十月革命;萨拉热窝事件3.对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划分,我国学术界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将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另一种是将俄国的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A:错 B:对答案:对4.西方学界所说的“Modern Time”一般是指学术界通常所说的“现代”。
A:错 B:对答案:错5.前苏联将十月革命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伴随“五种社会形态”说而出现的。
A:对 B:错答案:对6.揭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_____。
A:德国入侵波兰 B:太平洋战争C:“九一八”事变 D:苏德战争答案:“九一八”事变第二章测试1.以下不属于帝国主义基本特征的选项是A:瓜分世界 B:商品输出 C:资本输出 D:形成垄断答案:瓜分世界;商品输出;资本输出2.亚洲觉醒代表着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是20初亚洲广大地区发生的一系列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和剥削压迫及摆脱传统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以下事件属于亚洲觉醒的是A:伊朗立宪革命B:辛亥革命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印度自主自产运动 E:中国义和团运动 F:青年土耳其革命答案:伊朗立宪革命;辛亥革命;印度自主自产运动;青年土耳其革命3.小说《母亲》和文章《我不能沉默》的内容都与1905年俄国革命密切相关,它们先后出自哪两位作家A: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 B:列夫·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 C:列夫·托尔斯泰;普希金 D:高尔基;列夫·托尔斯泰答案:高尔基;列夫·托尔斯泰4.提拉克曾经说:“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要把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里,我要房子的钥匙!”这段话表明国大党A: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B: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 C:实行暴力革命 D:让印度人参政答案: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5.从20世纪初的新科学革命大大改变了人们对物质、时间、空间、运动、因果性等的基本认知而言,它不失为一场思想革命。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17.18世纪欧洲国际关系(1)威斯特伐体系性质、特点及其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意义答:(1)1644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在德意志的威斯特伐利亚的两个城市召开。
经过争论,各国代表达成了协议,于1648年10月24日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主要内容是:(1)每一个德意志诸侯国都享有主权,可以单独宣战与媾和;(2)阿尔萨斯割让给FaGuo;梅斯、土耳和凡登三个主教区归属FaGuo得到进一步确认。
(3)瑞典得到了波米瑞尼亚等地,从而控制了德意志三条主要河流的入海口。
即瑞典控制了波罗地海与北海沿岸。
(4)FaGuo与瑞典通过领土扩张,可以在任何时候干涉德意志事务。
(5)荷兰与瑞士获得完整的主权,摆脱了神圣罗马帝国而真正独立。
(6)卡尔文教派和路德教派应享有同等的权利。
同时,在帝国法庭上,天主教与新教的法官应人数相等。
欧洲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发展,增强了各国的主权意识,王权进一步代替了神权。
(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妥协的产物,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其签订不但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个体系可以说是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体系,拥有一批实力不等却相互制约的国家,注定它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国际结构。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它的性质是各国相互妥协而建立国际格局,特点是不稳定,从而为以后欧洲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3)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近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其意义在于: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并鸣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经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第四,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东亚封贡体系东亚封贡体系是指1500年左右明代中国凭借本身无以匹敌的实力地位和文化影响与周边国家建立起一种国际关系体系,它与穆斯林世界、欧洲秩序一起成为1500年前后国际关系领域中三大彼此相对隔离而又各具特色、几乎是平行发展的国际关系体系。
东亚封贡体系既不同于现代那种负有条约义务的政治从属关系,又迥异于西方的殖民主义。
在这一体系中,明朝并未出兵占领周边国家,也未干涉其政治,只是对其现存的政治形态予以一种高姿态的认可;而处于依附地位的诸小国反而享受到了馈赠的经济利益和贸易特权。
国家间那种常见的赤裸裸的权力和利益之争,在东亚地区被蒙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伦理面纱。
东亚封贡体系实际上就是以中国为中心,在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基础上经营、完善自己的一种国际关系体系,但处于体系最高点的中国愈来愈闭关自守、走向僵化,最终土崩瓦解。
穆斯林世界穆斯林世界是指在1500年前后由穆斯林国家所构成的神权统治的宗教国家体系,它与东亚封贡体系、欧洲秩序一起成为1500年前后国际关系领域中三大彼此相对隔离而又各具特色、几乎是平行发展的国际关系体系。
当时穆斯林风暴和伊斯兰教星月旗又一次席卷了欧亚大陆,穆斯林国家以伊斯兰教为纽带,创建了一个由所有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所构成穆斯林世界。
当时,世界上存在着三个穆斯林大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波斯的萨非帝国、印度的莫卧儿帝国。
其中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穆斯林世界中地位最为突出。
它不仅建立了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而且始终作为一个异教徒介入欧洲历史,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历史进程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与欧洲的联系广泛而复杂,例如十字军东征和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但是穆斯林世界愈来愈闭关自守、走向僵化,最终土崩瓦解。
欧洲秩序欧洲秩序是指1500年前后欧洲各国所构建的国际关系体系,它与东亚封贡体系、穆斯林世界一起成为1500年前后国际关系领域中三大彼此相对隔离而又各具特色、几乎是平行发展的国际关系体系。
当时的欧洲政治版图名义上是基督教“世界主权”的一统天下,并存着一个“神圣罗马帝国”,但实际上却是宛如一件由一些大小王国、公国、贵族领地和城邦所织补的“百衲衣”,不属于任何一方神圣。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20分)第一部有完整体系的国际法著作是《战争与和平法》,其作者是()A.边沁B.孟德斯鸠C.苏文D.格老秀斯2【单选题】(20分)国际法在西方文献中曾先后使用过“万国法”“国家间的法”等名称,首次使用“国际法”的学者是()A.苏文B.惠顿C.边沁D.格老秀斯3【单选题】(20分)下列关于国际法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国际法是通过特定的权威机关强制各国执行国际法的B.国际法的制定者主要是国家C.国际法是有拘束力的,对国家或其他国际人格者是有强制性的D.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4【多选题】(20分)由于对国际法效力根据的不同认识,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国际法学派,主要有()A.自然法学派B.前苏联法学派C.实在法学派D.格老秀斯法学派5【多选题】(20分)国际法直接调整的法律关系包括()A.国家与跨国公司的关系B.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关系C.国家与外国人的关系D.国家间的关系6【单选题】(1分)现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是()A.俄国十月革命B.资产阶级革命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D.1789年法国大革命7【单选题】(1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侯国之间的交往规则是()A.世界最早的国际法B.中国国际法的起源C.一些国际法因素的萌芽,与现代国际法没有直接的联系D.中国国内法涉外的因素8【单选题】(1分)以下关于国际法效力根据的表述中正确的是哪一项?A.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自然人和国家意志的合一B.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体现各国的协调意志的协议C.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现实的国家意志。
D.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社会连带关系的事实,并由统治阶级把这种连带关系的事实制定成条约或法律的形式。
9【单选题】(1分)关于国际法的特点的描述的是()A.国际法可可以称为“不可裁判的法”、“外交法”B.国际法的主体包括国家、准国家和国际组织C.国际法独立于国际政治并不明显受国际政治的影响D.国际法以平等协助为基础10【单选题】(1分)国际法的阶级性体现为()A.各国统治阶级的意志B.各国统治者的一致理想C.各国统治阶级之间的协议意志D.各国政府的共同意志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20分)国际法渊源是指_______。
2020智慧树,知到《国际关系史》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国际关系史》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国际关系史以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演变为研究对象,不涉及国际社会的其他行为体。
A:对B:错答案: 错2、国际关系史主要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的什么关系?A: 经济关系B:法律关系C:文化关系D: 政治关系答案: 政治关系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支配并决定国际关系走向的主要矛盾是: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北矛盾B: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东西方矛盾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D: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答案: 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东西方矛盾4、对于近代以来国际关系史分期与断代的主要依据是:A:以主要矛盾变化为依据B:以重大国际事件为依据C:以国际体系演变为依据D:以重要国际会议为依据答案: 以主要矛盾变化为依据 ,以国际体系演变为依据5、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国际关系理论?A:现实主义B:凯恩斯主义C:自由主义D:建构主义答案: 现实主义,自由主义 ,建构主义第一章1、三十年战争以法、瑞联盟取得优势告终。
A:对B:错答案: 对2、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问题的先例。
A:对B:错答案: 对3、西班牙在三十年战争中战败,国势渐衰,()乘机于1640年12月宣布脱离西班牙而独立。
A:瑞士B:卢森堡C:葡萄牙D:荷兰答案: 葡萄牙4、三十年战争给()两国带来较大的利益。
A:法国、瑞典B:法国、西班牙C:西班牙、瑞士D:瑞典、荷兰答案: 法国、瑞典5、《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的是()A:重申“教随国定”的原则B:承认德意志各邦诸侯享有内政、外交的自主权C:法国获得阿尔萨斯D:瑞典占西波美拉尼亚和部分东波美拉尼亚等地区答案: 重申“教随国定”的原则,承认德意志各邦诸侯享有内政、外交的自主权,法国获得阿尔萨斯,瑞典占西波美拉尼亚和部分东波美拉尼亚等地区第二章1、法国大革命标志着大众政治登上历史舞台,宣告了民族主义的兴起。
A:对B:错答案: 对2、1848年欧洲革命只有法国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A:对B:错答案: 对3、()年远征俄国的失败决定了拿破仑帝国灭亡的命运。
A:1810B:1812C:1814D:1816答案: 18124、维也纳体系瓦解标志性的事件是()。
A:亚琛会议B:1848欧洲革命C:克里米亚战争D:《肖蒙条约》答案: 1848欧洲革命,克里米亚战争5、东方问题之所以成为影响欧洲均势的主要因素,是因为()。
A:维也纳体系没有对土耳其的领土做出安排和保证B:地缘政治因素C:矿产资源丰富D:维也纳会议确定的补偿原则答案: 维也纳体系没有对土耳其的领土做出安排和保证,地缘政治因素第三章1、俾斯麦体系的主要框架是三皇同盟、德奥同盟、三国同盟、奥塞同盟和奥意同盟。
A:对B:错答案:A2、俾斯麦体系最主要的成果是奥塞同盟和奥意同盟。
A:对B:错答案:B3、1877-1878年俄土战争结束后,俄土签订《圣斯特法诺和约》,使得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大大加强。
A:对答案:A4、俾斯麦体系意在持久压制和孤立()。
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俄国答案:B5、实现德意志统一的三次王朝战争是()。
A:普丹战争B:普奥战争C:普法战争D:奥法战争答案:ABC第四章1、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国际关系的总特征是欧洲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
A:对B:错答案:A2、在对非洲的殖民争夺中,主要是在哪两个国家之间展开?A:英法C:法德D:法俄答案:A3、法绍达危机的结果是A:法国妥协,英国完全控制了埃及;B:德国失败,英国完全控制了埃及;C:英国失败,法国完全控制了埃及;D:英国失败,德国完全控制了埃及。
答案:A4、以下哪些属于列强在中东中亚地区的争夺 A:法意在突尼斯的争夺B:巴格达铁路问题C:英俄在阿富汗的争夺D:三国干涉还辽答案:BC5、美国在拉美加紧侵略和扩张,并先后提出了 A:大棒政策B:金元外交C:门户开放D:贸易自由答案:AB第五章1、1893年的《法俄同盟条约》、1904年的《英法协定》和1907年的《英俄协定》,三个条约把英、法、俄大三国结成了一个反德的军事联盟。
A:对B:错答案:A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离不开哪两国矛盾的加剧?A:英德B:英俄C:俄德D:俄日答案:A3、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强化和巩固了英俄同盟关系,是俄国对德国外交的胜利。
A:对B:错答案:B4、两次巴尔干危机后,巴尔干国家分裂成为两个对立阵营,一方是在俄国控制下的塞尔维亚、希腊、保加利亚等国联盟;另一方是罗马尼亚和土耳其,这两国由于战败投入了德奥同盟国的怀抱。
A:对B:错答案:B5、以下哪些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内容:A:废除秘密外交B:海上航行自由C:消除贸易壁垒D:裁军和限制军备答案:ABCD第六章1、1919年,一战的战胜国和战败国在巴黎举行了和平会议。
( ) A:对B:错答案:B2、《凡尔赛和约》确定了一战后德国的新疆界,德国领土由此减少了八分之一。
( )A:对B:错答案:A3、国际联盟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 )A:对B:错答案:A4、华盛顿会议最主要的目的是( )。
A:解决远东和太平洋问题;B:解决英日同盟问题;C:限制海军军备;D:建立反俄联盟。
答案:C5、《九国公约》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起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
( )A:对B:错答案:A第七章1、1920年7月召开的赔偿委员会会议上,最终确定了协约各国应得的赔款比例,其中英国52%,法国22%。
( )A:对B:错答案:B2、1923年鲁尔危机期间,德国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德国社会和政治发生了动荡。
( )A:对B:错答案:A3、《杨格计划》1929年9月1日生效后顺利实施。
( )A:对B:错答案:B4、《洛迦诺公约》的最大受益国是( )。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答案:C5、《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也叫做( ) A:《非战公约》B:《白里安-凯洛格公约》C:《巴黎公约》D:《日内瓦公约》答案:ABC第八章1、全世界第一个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是( )A:西班牙;B:日本;C:德国;D:意大利。
答案:D2、阿比西尼亚战争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加剧了英国和法国之间的矛盾;B:加剧了英法和意大利之间的矛盾;C:促进了德意的靠拢,使欧洲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变化;D:鼓励了法西斯的侵略。
答案:BCD3、1937年8月30日,国民党政府向国联控诉日本违反( ),对中国发动了新的武装侵略。
A:国联盟约;B:非战公约;C:四国条约;D:九国公约。
答案:ABD4、英法绥靖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避战求和,并利用德国去反苏。
( ) A:对B:错答案:A5、( )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A:《英德海军协定》B:《不干涉协议》C:《慕尼黑协定》D: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答案:C第九章1、大战爆发初期,出现了“奇怪战争”的局面,英法方面的原因是( )A:战前推行绥靖政策,备战不力;B:战争爆发后,英法也没有彻底抛弃绥靖政策;C:德国决定先占领丹麦和挪威;D:英法军队一直没能建立统一的指挥部和联合参谋部。
答案:ABD2、苏联构筑“东方战线”的目的是( )A:征服西面邻国;B:与英法争夺欧洲霸权;C:抵御未来的德国法西斯侵略;D:与美国争夺势力范围。
3、美国1939年《中立法》取消了军火禁运,但仍保留了现金自运的原则。
( )A:对B:错答案:A4、( )的胜利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二战发生根本转折的重要标志。
A:诺曼底战役;B:柏林战役;C:莫斯科保卫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答案:D5、( ),旧金山会议各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A:1945年5月;B:1945年6月;C:1946年5月;D:1946年6月。
答案:B第十章1、1948年7月,凯南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题为《苏联行为的根源》的文章,提出了一整套“遏制”苏联的政策。
B:错答案:B2、苏东国家面临战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任务,需要相互援助。
苏联主张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经济合作组织。
1949年4月,经互会正式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
A:对B:错答案:A3、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委任统治,以色列国当天下午宣告成立。
美苏立即予以承认。
A:对B:错答案:A4、1947年3月5日,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陪同下,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来到富尔顿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名为《和平砥柱》的演说。
A:对B:错答案:B5、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是苏联对西德加入北约的直接反应,华约成为苏联和东欧国家维护安全的军事屏障,也是苏联加强对东欧控制的工具。
A:对B:错答案:B第十一章1、欧洲经济共同体是1958年1月1日成立的。
A:对B:错答案:A2、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标志着中苏两国建立起了军事政治同盟。
A:对B:错答案:A3、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国家是:A:德国B:日本C:英国D:法国答案:B4、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A:亚非会议的召开B:77国集团的成立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中苏关系的破裂答案:ABC5、关于戴高乐实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表述错误的是:A:法国退出北约B: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C:法国主张加强对苏遏制D:法国推动法德和解与合作答案:AC第十二章1、1979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对美国进行了友好访问。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对美国进行访问。
A:对B:错答案:A2、尼克松政府将肯尼迪政府开始执行的“现实威慑战略”调整为“灵活反应战略”。
A:对B:错答案:B3、以下不属于上世纪70年代东西方缓和的事件是:A:1972年和1973年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实现互访;B: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签署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 C:中欧裁军会议的召开;D:苏联入侵阿富汗。
答案:D4、提出“多边自主外交”的日本首相是:A:大平正芳B:福田纠夫C:田中角荣D:三木武夫答案:C5、“勃列日涅夫主义”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有限主权论”B:“国际专政论”C:“国际分工论”D:“大国特殊责任论”答案:ABCD第十三章1、“超越遏制”战略的目标是由遏制苏联扩张转向根本改变苏联制度;强调继续保持美国强大的实力地位。
A:对B:错答案:A2、在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阶段,戈尔巴乔夫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概念。
A:对B:错答案:B3、80年代美苏进入第三次缓和,两国领导人第一次会晤是: A:1985年日内瓦会晤B:1986年雷克雅未克会晤C:1987年华盛顿会晤D:1988年莫斯科会晤答案:A4、1990年5月,两德和四大国举行首次“2+4”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