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应用题专题复习讲解(教案解析完整版)

高中数学应用题专题复习讲解(教案解析完整版)

高中数学应用题专题复习讲解(教案解析完整版)
高中数学应用题专题复习讲解(教案解析完整版)

专题:高中数学应用题

所谓应用题是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非数学领域中的问题。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因而应用题的非数学背景是多种多样的,解应用题往往需要在陌生的情景中去理解、分析给出的有关问题,并舍弃与数学无关的非本质因素,通过抽象转化成相应的数学问题。

解应用题的一般思路:首先要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经过去粗取精、抽象概况、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再利用数学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数学结论,然后再把数学结论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在解决时要做到“读、建、解、答”四步。

数学应用性问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主要题型之一,也是考生失分较多的一种题型。高考中一般编制一道解答题和两道选择填空题。解答这类问题的要害是深刻理解题意,学会文字语言向数学的符号语言的翻译转化,这就需要建立恰当的数学模

型,这当中,函数函数,,数列数列,,不等式,排列组合、概率是较为常见的模型,而三角三角,

,立几立几,

,解几,统计,算法等模型也应在复习时引起重视。下面谈谈解决应用题突破口种种,供参考。

一、突破口之一突破口之一——————学会数学建模分析的步骤

学会数学建模分析的步骤高考应用性问题的热门话题是增减比率型和方案优化型,另外,估测计算型和信息迁移型也时有出现。当然,数学高考应用性问题关注当前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紧扣时代的主旋律,凸显了学科综合的特色。求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审题:抓住问题中关键词,弄清问题的情景和变化过程,使问题数学化。

2、建模:注意问题涉及知识点或新概念、新原理,分析数量关系,运用数学符号语言、图象语言,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

3、解题:根据数学模型,选择恰当的数学工具与方法,求得未知数或未知关系,获得问题的数学解。

4、检验:通过检验选择符合实际的解。

5、写答案:写出问题的实际解。

二、突破口之二突破口之二——————掌握数学建模分析的具体方法

掌握数学建模分析的具体方法1、关系分析法关系分析法。

。即通过寻找关键词和关键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方法来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方法。

例1、(1996年全国高考题)某地现有耕地10000公顷,规划10年后粮食单产比现有增加22%,人均粮食产量比现在提高10%,如果人口年增长率为1%,那么耕地每年至多只能减少多少公顷(精确到1公顷)?(粮食单产=总产量耕地面积;人均粮食产量=总产量总人口数

)分析:此题以关系国计民生的耕地、人口、粮食为背景,给出两组数据,要求考生从两条线索抽象数列模型,然后进行比较与决策。

解:1。读题:问题涉及耕地面积、粮食单产、人均粮食占有量、总人口数及三个百分率,其中人均粮食占有量P =粮食单产×耕地面积总人口数

,主要关系是:P 实际≥P 规划。2。建模:设耕地面积平均每年至多减少x 公顷,现在粮食单产为a 吨/公顷,

现在人口数为m ,则现在占有量为a m

×104

,10年后粮食单产为a(1+0。22),人口数为m(1+0。01)10,耕地面积为(104-10x )。∴a x m (.)()(.)

102210101001410+?+≥a m ×104

(1+0。1)即1。22(104-10x )≥1。1×104×(1+0。01)10

3。求解:x ≤103-

11122..×103×(1+0。01)10∵

(1+0。01)10=1+C 101×0。01+C 102×0。012+C 103×0。013+…≈…≈11。1046∴x ≤103-995。9≈4(公顷)

4。评价:答案x ≤4公顷符合控制耕地减少的国情,又验算无误,故可作答。(答略)

另解:1。读题:粮食总产量=单产×耕地面积;

粮食总占有量=人均占有量×

总人口数;

而主要关系是:粮食总产量≥粮食总占有量

2。建模:设耕地面积平均每年至多减少x 公顷,现在粮食单产为a 吨/公顷,现在人口数为m ,则现在占有量为a m

×104

,10年后粮食单产为a(1+0。22),人口数为m(1+0。01)10,耕地面积为(104-10x )。

∴a(1+0。22)22)××(1O 4-10x)10x)≥≥a m

×104×(1+0。1)1)××m(1+0。01)103。求解:x ≤103-

11122..×103×(1+0。01)10∵

(1+0。01)10=1+C 101×0。01+C 102×0。012+C 103×0。013+…≈…≈11。1046∴x ≤103-995。9≈4(公顷)

4。评价:答案x ≤4公顷符合控制耕地减少的国情,又验算无误,故可作答。(答略)

说明:本题主要是抓住各量之间的关系,注重3个百分率。其中耕地面积为等差数列,总人口数为等比数列模型,问题用不等式模型求解。本题两种解法,虽都是建立不等式模型,但建立时所用的意义不同,这要求灵活掌握,还要求对指数函数、不等式、增长率、二项式定理应用于近似计算等知识熟练。此种解法可以解决有关统筹安排、最佳决策、最优化等问题。此种题型属于不等式模型,也可以把它作为数列模型,相比之下,主要求解过程是建立不等式模型后解出不等式。

在解答应用问题时,我们强调“评价”这一步不可少!它是解题者的自我调节,比如本题求解过程中若令1。0110≈1,算得结果为x ≤98公顷,自然会问:耕地减少

这么多,符合国家保持耕地的政策吗?于是进行调控,检查发现是错在1。0110的近似计算上。

2、作图分析法。即通过作图的方式探索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方法。

例2、在一很大的湖岸边(可视湖岸为直线)停放着一只小船,由于缆绳突然断开,小船被风刮跑,其方向与湖岸成15°角,速度为2。5km/h ,同时岸边有一人,从同一地点开始追赶小船,已知他在岸上跑的速度为4km/h ,在水中游的速度为2km/h 。,问此人能否追上小船。若小船速度改变,则小船能被人追上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读懂题目:由于人在水中游的速度小于船的速度,人只有先沿湖岸跑一段路后再游水追赶,当人沿岸跑的轨迹和人游水的轨迹以及船在水中漂流的轨迹组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时,人才能追上小船。

建立数学模型:

解:不妨画一个图形,将文字语言翻译为图形语言,进而想法建立数学模型。

设船速为v ,显然h km v /4≥时人是不可能追上小船,当20≤≤v km/h 时,人不必在岸上跑,而只要立即从同一地点直接下水就可以追上小船,因此只要考虑42<

时间为t ,人在岸上跑的时间为)10(<

为t k )1(?,人要追上小船,则人船运动的路线满足如图所示的三角形。

,||,)1(2||,4||vt OB t k AB kt OA ?==∵由余弦是理得

°???+=15cos ||||2||||||222OB OA OB OA AB 即42

64.2)()4()1(42222+???+=?vt kt vt kt t k 整理得04]8)26(2[1222=?+?+?v k v k 。

O

A

B v t 2(1-k )t 4k t 15°

要使上式在(0,1)范围内有实数解,则有

112402

0)4(124]8)26(2[22≥?????+=?v v 解得h km v v /22,222max =≤<即。故当船速在]22,2(内时,人船运动路线可物成三角形,即人能追上小船,船能使人追上的最大速度为h km /22,由此可见当船速为2。

5km/h 时,人可以追上小船。3、图像分析法。即通过对图像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来建立问题数学模型的方法。例3、(西红柿种植与销售问题)某蔬菜基地种植西红柿,由历年市场行情得知,从二月一日起的300天内,西红柿市场售价与上市时间的关系用图1的一条折线表示;西红柿的种植成本与上市时间的关系用图2的抛物线段表示,

(1)、写出图1表示的市场售价与时间的函

数关系式P f t =();

图1

写出图2表示的种植成本与时间的函数

关系Q g t =();

(2)、认定市场售价减去种植成本为纯收益,问何时上市的西红柿纯收益最大?(注:市场售价和种植成本的单位:元/102kg ,时间单位:天)

读懂题目:(1)观察图像求出市场售价函数P f t =()和种植成本函数Q g t =();(2)由“市场售价减去种植成本为纯收益”建立纯收益函数

h t f t g t ()()()

=?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t 图2

解题思路:(1)由图1可得市场售价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

f t t t t t ()=?≤≤?<≤???30002002300200300

由图2可得种植成本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

g t t t ()()/=?+≤≤150200100

0300

2(2)解略。

4、图表分析法。即通过对图表中给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处理来建立问题数学模型的方法。

例4、已知某海滨浴场的海浪高度y (米)是时间t(0≤t≤24,单位小时)的函数,记作y=f(t),下表是某日各时的浪高数据t (时)03691215182124

y (米)1。51。00。51。01。491

0。510。99

1。5经长期观测y=f(t)的曲线可近似地看成函数y=Acosωt+b 。

(1)、根据以上数据,求出函数y=Acosωt+b 的最小正周期T ,振幅A 及函数表达式;

(2)、依据规定,当海浪高度高于1米时才对冲浪爱好者开放,请依据(1)的结论,判断一天内的上午8:00至晚上20:00之间,有多少时间可供冲浪者进行运动。

读懂题目:(1)观察图表中给出的数据结合函数y =A cos cosω

ωt +b 的类型需对表中的数据进行适当处理。1.49 1.5,0.510.5,0.991≈≈≈。(2)理解“当海浪高度高于1米时才对冲浪爱好者开放”建立不等式。

解:(1)由表中数据,知T =12,ω=

62ππ=T 。由t =0,y =1。5得A +b =1。5。

由t =3,y =1。0,得b =1。0。所以,A =0。5,b =1。振幅A =2

1,

∴y =16

cos 21+t π(2)由题意知,当y >1时,才可对冲浪者开放。∴16cos 21+t π>1,t 6

cos π>0。∴2k π–

2

262ππππ+<

t ≤24。∴在规定时间内有6个小时可供冲浪者运动即上午9:00至下午15:00。

三、突破口之三突破口之三——————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数学应用题的求解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运算题,有人比喻它是数学中的小作文,因此解数学应用题要做到“有头有尾”,把问题中的普通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引入变量与字母,画出图形,将数学建模的过程详细地写出来,建立数学模型后,要准确地求解,并注意计量单位的一致,最后对于所得数据不仅要思考或检验是否与实际吻合,而且要给出完整的答案。

高中数学应用题的常见高中数学应用题的常见模型

模型一、函数模型

函数的性质及其图象是高中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高考命题中既重点考查函数性质及其图象的有关基础知识,因此以函数为背景的应用性问题也是命题热点之一,解这类题的方法是对问题的审读和理解,掌握用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建立两个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同时从题中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常涉及物价、路程、产值、环保、土地等实际问题,也常常涉及角度、长度、面积、造价、利润等最优化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一般要利用数量关系,列出有关解析式,然后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等有关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尤其对函数最值、均值定理用得较多。

例1、某商品进货单价为40元,若按50元一个销售,则能卖出50个;若销售单价每涨1元,则销售量就减少一个。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则该商品的最佳售价为元.

1、答案:70

例2、汽车在隧道内行驶时,安全车距()d m 正比于车速(/)v km h 的平方与车身长(m )的积,且安全车距不得小于半个身长,假设车身长约为4m ,车速为60km/h ,安全车距为1。44个车身长.写出d 与v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答案:2

2,0.625v d v v ?<

①、把y 表示成x 的函数,并求出其定义域;②、如何定价,该旅馆每天净收入最多?

3、解:①依题意*N x ∈,575100>x ,所以6≥x ,当106≤≤x 时,575100?=x y ;10>x 时,由575)]10(3100[>??x x 和*N x ∈,解得38≤x ,当3810≤

综上所述,???≤<∈?+?≤≤∈?==.

3810 *, , 5751303,106 *, , 575100)(2x N x x x x N x x x f y .②二次函数57513032?+?=x x y 的对称轴3

65)3(2130=?×?=x ,因为*N x ∈,直接计算知425)10(=f ,832)21(=f ,833)22(=f ,比较得,每床每天的租金为22元时,该旅馆每天净收入最多.

例4、某森林出现火灾,火势正以每分钟2m 100的速度顺风蔓延,消防站接到警报立即派消防队员前去,在火灾发生后5分钟到达救火现场,已知消防队员在现场平均每人每分钟灭火2m 50,所消耗的灭火材料、劳务津贴等费用为每人每分钟125元,

另附加每次救火所耗损的车辆、器械和装备等费用平均每人100元,而烧毁一平方米森林损失费为60元.

(1)设派x 名消防队员前去救火,用t 分钟将火扑灭,试建立t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问应该派多少名消防队员前去救火,才能使总损失最少?

(总损失=灭火材料、劳务津贴等费用+车辆、器械和装备费用+森林损失费)4、解:(1)210100501005?=?×=x x t (5)

5分(2)总损失为y ,则y =灭火劳务津贴+车辆、器械和装备费+森林损失费

y =125125tx tx +100100x x +60(500+100100t

t )……………………99分=2

6000030000100210125?+++??

?x x x x ……………………1010分=2

600030000)22(1002221250?+++?+?+??x x x x =262500)2(10031450?+?+x x ……………………1111分36450

62500100231450=×+≥……………………1212分当且仅当262500)2(100?=

?x x ,即x =27时,y 有最小值36450.……………………1313分答:略

……………………1414分二、不等式(组)模型

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许多现实问题很难确定(有时也不需要确定)具体的数值。但可以求出或确定这一问题中某个量的变化范围(趋势),从而对所有研究问题的面貌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中,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大多是要求出某个量的取值范围或极端可能性,它们涉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列不等式时要从题意出发,设好未知量之后,用心体会题目所规定的实际情境,从中找出不等关系。

例1、如图,一份印刷品的排版面积(矩形)为A ,它的两边

都留有宽为a 的空白,顶部和底部都留有宽为b 的空白。如何选

择纸张的尺寸,才能使纸的用量最少?

1、解:设排版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x y ,则xy A =纸张的面积为:

(2)(2)224S x a x b xy bx ay ab =++=++

+2

4xy ab ≥+=+当且仅当22bx ay =

,即x y ==S 有最小值2,此时纸

张的长和宽分别为22a b ++。

答:当纸张的长和宽分别为

22a b +时,纸张的用量最少例2、某开发鱼塘项目,该项目准备购置一块占地1800平方

米的矩形地块,中间挖成三个矩形池塘养鱼,挖出的泥土

堆在池塘四周形成基围(阴影部分所示)种植桑树,鱼塘周围

的基围宽均为2米,如图所示,池塘所占面积为S 平方米,

其中:1:2a b =。

(Ⅰ)试用,x y 表示S ;

(Ⅱ)若要使S 最大,则,x y 的值各为多少?

2、解:(Ⅰ)由题可得:1800,2xy b a ==,

则636y a b a =++=+………………………………………………………………22分6(4)(6)(316)(316)

3y S x a x b x a x ?=?+?×=?=?16183263

x y =??………………66分(Ⅱ)方法一:16183261832183248013523S x y =??

≤?=?=………………1111分当且仅当1663

x y =,即40,45x y ==时,S 取得最大值1352。………………1414分

方法二:161800960018006321832(63S x x x x

=??×+=?+

183218324801352≤?=?=……………………1111分当且仅当96006x x

=,即40x =时取等号,S 取得最大值。此时180045y x

==。………………1414分方法三:设9600()1832(6)S f x x x

==?+

(0)x >………………………………………………………………………………88分2296006(40)(40)()6x x f x x x ?+′=?=…………………………………………………………99分令()0f x ′=得40

x =当040x <<时,()0f x ′>,当40x >时,()0f x ′<。

∴当40x =时,S 取得最大值。此时45y =。 (14)

14分例3、甲、乙两公司同时开发同一种新产品,经测算,对于函数f(x),g(x)以及任意的0x ≥,当甲公司投入x 万元作宣传时,若乙公司投入的宣传费小于f(x)万元,则乙公司对这一新产品的开发有失败的风险,否则没有失败的风险;当乙公司投入x 万元作宣传时,若甲公司投入的宣传费小于g(x)万元,则甲公司对这一新产品的开发有失败的风险,否则没有失败的风险。

(Ⅰ)试解释f(0)=10,g(0)=20的实际意义;

(Ⅱ)设f(x)=14

x+10,20+,甲、乙两公司为了避免恶性竞争,经过协商,同意在双方均无失败风险的情况下尽可能少地投入宣传费用,问甲、乙两公司各应投入多少宣传费?

3、解:(Ⅰ)f(0)=10表示当甲公司不投入宣传费时,乙公司要避免新产品的开发有

失败的风险,至少要投入10万元宣传费。

g(0)=20表示当乙公司不投入宣传费时,甲公司要避免新产品的开发有失败

的风险,至少要投入20万元宣传费。 (3)

3分(Ⅱ)设甲公司投入宣传费x 万元,乙公司投入宣传费y 万元, (4)

4分

依题意,当且仅当

(1)(2)1()104()20y f x x x g y ?≥=+???≥=?????时,双方均无失败的风险。 (8)

8分由(1)、(2)得120)104

y ≥++………………………………1010分

即4600

y ≥

左边因式分解得:15)0

?

≥0150

≥∴>

416

y ≥∴

≥2042024

x ∴≥≥+=min min 24,16.x y ∴==………………………………………

………………………………………1212分答:在双方均无失败风险的情况下,甲公司至少要投入24万元,乙公司至少要投入

16万元。 (13)

13分例4、随着机构改革工作的深入进行,各单位要减员增效,有一家公司现有职员a 2人(140

每人每年b 4.0万元的生活费,并且该公司正常运转所需人数不得小于现有职员的4

3,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应裁员多少人?

4、讲解设裁员x 人,可获得的经济效益为y 万元,则bx

bx b x a y 4.0)01.0)(2(?+?==ab x a x b 2])70(2[100

2+???

依题意x a ?2≥a 24

3?∴0

a 。又140

70

a ,即702a ,即140

a x =,y 取到最大值;综上所述,当70

a 人。在多字母的数学问题当中,分类求解时需要搞清:为什么分类?对谁分类?如何分类?

例5、有一座大桥既是交通拥挤地段,又是事故多发地段,为了保证安全,交通部门

规定。大桥上的车距d(m)与车速v(km/h)和车长l(m)的关系满足:l l kv d 2

12+=(k 为正的常数),假定车身长为4m ,当车速为60(km/h)时,车距为2.66个车身长。

(1)写出车距d 关于车速v 的函数关系式;

(2)应规定怎样的车速,才能使大桥上每小时通过的车辆最多?

5、⑴因为当60v =时,l d 66.2=,所以0006.060

16.2602166.222==?=l l l k ,............44分∴20.00242d v =+ (6)

6分⑵设每小时通过的车辆为Q ,则10004=

+v Q d .即Q 2100010006

0.002460.0024v v v v ==++…………1212分

∵60.00240.24

v v += ∴1000125000.243Q =≤,当且仅当60.0024v v =,即50v =时,Q 取最大值125003.答:当()50v =km /h 时,大桥每小时通过的车辆最多. (16)

16分

三、数列模型

与数列有关的问题:

常涉及到产量、产值、繁殖、利息、物价、增长率、植树造林、土地沙化等有关的实际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常构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无穷递增等比数列),利用其公式解决或通过递推归纳得到结论,再利用数列知识求解。

例1、一个梯形两底边的长分别是12cm 与22cm,将梯形的一条腰10等分,过每个分点画平行于梯形底边的直线,求这些直线夹在梯形两腰间的线段的长度的和。

1、解: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等腰梯形的上下底与夹在两腰之间的线段长度成等差数列

∵a 1=12,a 11=22∴公差d =11

11111=??a a ∴所求的线段长度的和为a 2+a 3+…+a 10=1532)2113(929)(102=+=×+a a 例2、画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再以这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为边画第2个正方形,

以第2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为边画第3(1)、第10个正方形的面积

(2)、这10个正方形的面积的和

2、解:(1)设{a n }表示各正方形的面积

∵a 1=22=4,a 2=(22)2,a 3=42=8

∴{a n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第10个正方形的面积a 10=a 1q 9=4×29=2048(厘米2)

(2)这10个正方形的面积和40922

1)21(41)1(1010110=??=??=q q a S (厘米2)例3、一个球从100米高处自由落下,每次着地后又回到原高度的一半再落下.当它

第10次着地时,共经过了多少米?

3、解:设球落下的高度依次为a 1,a 2,…,a 10.

∵a 1=100,a 2=50,a 3=25∴{a n }是公比为2

1的等比数列则球第10次落下时落下的路程为20012825575211]1(1[1001010

≈=??=S ∴本球共经过的路程为S =2S 10?100≈300(米)

例4、一个水池有若干出水相同的水龙头,如果所有的水龙头同时放水,那么24分钟可注满水池,如果开始时全部开放以后隔相等时间关闭一个水龙头,到最后一个水龙头关闭时,恰好注满水池,而且关闭最后一个水龙头放水的时间恰好是关闭前一个水龙头放水时间的5倍,问最后关闭的这个水龙头放水多少时间?

4、解:设每个水龙头放水时间依次为x 1,x 2,…x n ,

由已知x 2─x 1=x 3─x 2=x 4─x 3=…=x n ─x n ─1,

∴{x n }为等差数列,又每个水龙头每分钟放水时间是1/(24n),

∴1)(24121=+++n x x x n

??x 1+x 2+…+x n =24n;即n(x 1+x n )/2=24n ?x 1+x n =48,又x n =5x 1,

∴x n =40即最后一个水龙头放水时间是40分钟

例5、国家助学贷款是由财政贴息的信用贷款,旨在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每一年度申请总额不超过6000元。某大学2010届毕业生凌霄在本科期间共申请了24000元助学贷款,并承诺在毕业后3年内(按36个月计)全部还清。

签约的单位提供的工资标准为第一年内每月1500元,第13个月开始,每月工资比前一个月增加5%直到4000元。凌霄同学计划前12个月每个月还款额为500,第13个月开始,每月还款额比前一月多x 元。

(Ⅰ)若凌霄恰好在第36个月(即毕业后三年)还清贷款,求x 的值;

(Ⅱ)当50x =时,凌霄同学将在第几个月还清最后一笔贷款?他当月工资的余

额是否能满足每月3000元的基本生活费?

(参考数据:181920211.05 2.406,1.05 2.526,1.05 2.653,1.05 2.786====)

5、解:(Ⅰ)依题意,从第13个月开始,每个月的还款额为n a 构成等差数列,其中1500a x =+,公差为x 。

从而,到第36个月,凌霄共还款

124(241)12500242a x ×?×++?令24(241)12500(500)24240002

x x ×?×++×+?=,解之得20x =(元)。即要使在三年全部还清,第13个月起每个月必须比上一个月多还20元。

(Ⅱ)设凌霄第n 个月还清,则应有

(12)(121)12500(50050)(12)50240002

n n n ?×??×++×?+?≥

整理可得238280n n ??≥,解之得30n ≥

>,取31n =。即凌霄工作31个月就可以还清贷款。这个月凌霄的还款额为

(3012)(30121)24000[12500(50050)(3012)50]4502

?×???×++×?+?=元第31个月凌霄的工资为191500 1.051500 2.5263789×=×=元。

因此,凌霄的剩余工资为37894503339?=,能够满足当月的基本生活需求。例6、甲、乙两容器中分别盛有浓度为10%,20%的某种溶液500ml ,同时..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取出100ml 溶液,将其倒入对方的容器搅匀,这称为一次调和.记110%a =,120%b =,经1(2)n n ?≥次调和后甲、乙两个容器的溶液浓度为n a ,n b (I )试用1n a ?,1n b ?表示n a ,n b ;

(II )求证:数列{n a -n b }是等比数列,数列{n a +n b }是常数列;

(III )求出数列{n a },{n b }的通项公式.

6、(1)11114001004150055

n n n n n a b a a b ????+==+11114001004150055

n n n n n b a b b a ????+==+(2)两式相减113()5n n n n a b a b ???=?110a b ?≠所以等比

两式相加

11n n n n a b a b ??+=+=………….

.=1130%a b +=所以常数列;

(3)1

310%(5

n n n a b ??=?11335%()15%,5%()15%55

n n n n a b ??=?+=+例7、某城市2001年末汽车保有量为30万辆,预计此后每年报废上一年末汽车保有量的6%,并且每年新增汽车数量相等。为保护城市环境,要求该城市汽车保有量不超过60万辆,那么每年新增汽车数量不应超过多少辆?

7、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等比数列、数列求和解不等式等知识以及极限思想方法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数列极限、等比数列、解不等式。

错解分析:①不能读懂题意,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②写出b n +1与x 的关系后,不能进一步转化为极限问题;③运算出错,得不到准确结果。

技巧与方法:建立第n 年的汽车保有量与每年新增汽车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关键、尽管本题入手容易,但解题过程中的准确性要求较高。

解:设2001年末的汽车保有量为b 1万辆,以后各年汽车保有量依次为b 2万辆,b 3万辆,……每年新增汽车x 万辆,则

b 1=30,b 2=b 1×0。94+94+x

x ,…对于n >1,有b n +1=b n ×0。94+94+x x =b n –1×0。942+(1+0。94)94)x

x ,…所以b n +1=b 1×0。94n +x (1+0。94+0。942+…+0。94n –1)

=b 1×0。94n +n n x x x 94.006.030(06.006.094.01×?+=??。当06

.030x ?

≥0,即x ≤1。8时,b n +1≤b n ≤…≤≤…≤b b 1=30当06.030x ?<0,即x >1。8时,06

.0]94.0)06.030(06.0[lim 1x x x n n =×?+?∞→并且数列{b n }逐项递增,可以任意靠近06

.0x 。因此如果要求汽车保有量不超过60万辆,即b n ≤60(60(n

n =1,2,…)则有06

.0x ≤60,所以x ≤3。6综上,每年新增汽车不应超过3。6万辆。例8、某铁路指挥部接到预报,24小时后将有一场超历史记录的大暴雨,为确保万无一失,指挥部决定在24小时内筑一道归时堤坝以防山洪淹没正在紧张施工的遂道工程。经测算,其工程量除现有施工人员连续奋战外,还需要20辆翻斗车同时作业24小时。但是,除了有一辆车可以立即投入施工外,其余车辆需要从各处紧急抽调,每隔20分钟有一辆车到达并投入施工,而指挥部最多可组织25辆车。问24小时内能否完成防洪堤坝工程?并说明理由。

8、讲解:引入字母,构建等差数列和不等式模型。

由20辆车同时工作24小时可完成全部工程可知,每辆车,每小时的工作效率为480

1,设从第一辆车投入施工算起,各车的工作时间为a 1,a 2,…,a 25小时,依题意它们组成公差3

1?=d (小时)的等差数列,且48025)(21,1480480480,2425125211≥?+≥+++≤a a a a a a 即则有?,化简可得5

192821≥?a 。解得245123,5

1231<≥由于a 。可见a 1的工作时间可以满足要求,即工程可以在24小时内完成。

学习数学就需要这种将旧模式中的方法迁移为解答新题的有用工具,这要求你不断的联想,力求寻找恰当的解题方案。

四、排列、组合、概率模型,

与排列、组合、概率有关的问题,运用排列、组合、概率等知识解决

例1、(2008年全国Ⅱ理6)从20名男同学,10名女同学中任选3名参加体能测试,则选到的3名同学中既有男同学又有女同学的概率为(

)A .9

29B .10

29C .19

29D .20

29

1、【解析】2920330110220210120=+=C C C C C P ;

答案D 例2、某游戏中,一个珠子从如图所示的通道由上至下滑下,

从最大面的六个出口出来,规定猜中出口者为胜.如果你

在该游戏中,猜得珠子从出口3出来,那么你取胜的概率为

(

) A.165 B.325 C.61

D.以上都不对

2、讲解:A. 珠子从出口1出来有C 05种方法,从出口2出来有C 15种方法,依次从出

口i(1i(1≤≤i ≤6)有 C 15?i 种方法,故取胜的概率为16

555453525150525

=+++++C C C C C C C .例3、从1、2、3、4、5、8、9这7个数中任取三个数,共有35种不同的取法(两种取法不同,指的是一种取法中至少有一个数与另一种取法中的三个数都不相同)。

(1)、求取出的三个数能够组成等比数列的概率;

(2)、求取出的三个数的乘积能被2整除的概率。

3、解:(1)从1、2、3、

4、

5、8、9这7个数中任取三个数,每一种不同的取法为

一个基本事件,由题意可知共有35个基本事件。 (1)

1分设取出的三个数能组成等比数列的事件为A ,A 包含(1,2,4)、(2,4,8)、

(1,3,9)共3个基本事件。 (6)

6分

由于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11642104()15C C P A A ?==211116644621013()15A C C C C P B A +?+?==所以,P (A )=353

(7)

7分(2)设取出的三个数的乘积能被2整除的事件为B ,其对立事件为C ,C 包含

(1,3,5)、(1,3,9)、(1,5,9)、(3,5,9)共4个基本事件。 (9)

9分由于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所以,P (C )=354

(11)

11分所以,P (B )=1-P (C )=1-

354=3531………………………………………………………………1212分例4、甲、乙两人参加普法知识竞赛,共设有10个不同的题目,其中选择题6个,判断题4个,

(1)、若甲、乙二人依次各抽一题,计算:

①甲抽到判断题,乙抽到选择题的概率是多少?

②甲、乙二人中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的概率是多少?

(2)、若甲从中随机抽取5个题目,其中判断题的个数为ξ,求ξ的分布列和期望.

4、解:(Ⅰ)①甲抽到选择题,乙抽到判断题的概率为

------------------------------3分

②甲、乙二人中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的概率

-----------------------------6分

(Ⅱ)ξ可取4

3210 42

1)0(5100456=?==C C C P ξ;215)1(5101446=?==C C C P ξ;2110)2(5102436=?==C C C P ξ;21

5)3(5103426=?==C C C P ξ;

高中数学:应用题练习

高中数学:应用题练习 1.某单位将举办庆典活动,要在广场上竖立一形状为等腰梯形的彩门BADC (如图).设计要求彩门的面积为S (单位:m 2),高为h (单位:m)(S ,h 为常数).彩门的下底BC 固定在广场底面上,上底和两腰由不锈钢支架组成,设腰和下底的夹底为α,不锈钢支架的长度之和记为l . (1)请将l 表示成关于α的函数l =f (α); (2)问:当α为何值时l 最小,并求最小值. 解 (1)过D 作DH ⊥BC 于点H ,则∠DCB =α? ? ???0<α<π2,DH =h ,设AD =x . 则DC = h sin α ,CH = h tan α ,BC =x + 2h tan α . 因为S =12? ? ???x +x + 2h tan α·h , 则x =S h -h tan α, 则l =f (α)=2DC +AD =S h +h ? ????2 sin α-1tan α? ????0<α<π2. (2)f ′(α)=h ·? ????-2cos αsin 2 α--1sin 2α=h ·1-2cos αsin 2α, 令f ′(α)=h · 1-2cos αsin 2α=0,得α=π3 . 当α变化时,f ′(α),f (α)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α ? ? ???0,π3 π 3 ? ????π3 ,π2

f ′(α) - 0 + f (α) ↘ 极小值 ↗ 所以l min =f ? ???? π3=3h +S h . 答 当α= π3时,l 取最小值3h +S h (m). 2.某宾馆在装修时,为了美观,欲将客户的窗户设计成半径为1 m 的圆形,并用四根木条将圆分成如图所示的9个区域,其中四边形ABCD 为中心在圆心的矩形,现计划将矩形ABCD 区域设计为可推拉的窗口. (1)若窗口ABCD 为正方形,且面积大于14 m 2 (木条宽度忽略不计),求四根木条总长的取值范围; (2)若四根木条总长为6 m,求窗口ABCD 面积的最大值. 解 (1)设一根木条长为x m, 则正方形的边长为2 1-? ?? ?? x 22=4-x 2 m. 因为S 四边形ABCD >14,所以4-x 2>14,即x <15 2. 又因为四根木条将圆分成9个区域,所以x >2, 所以42<4x <215. 答 四根木条总长的取值范围为(42,215). (2)方法一 设AB 所在的木条长为a m,则BC 所在的木条长为(3-a )m. 因为a ∈(0,2),3-a ∈(0,2),所以a ∈(1,2). 窗口ABCD 的面积S =41-a 2 4 · 1-(3-a )24 4-a 2·4-(3-a )2 a 4-6a 3+a 2+24a -20, 设f (a )=a 4-6a 3+a 2+24a -20,

高中数学简单逻辑专题解析(精编版)

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简单逻辑 1.(安徽理科第7题)命题“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偶数”的否定.. 是( ) (A )所有不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偶数 (B )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都不是偶数 (C )存在一个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 (D )存在一个不能被2整除的数不是偶数 解析: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选D 2.(北京文科第4题)若p 是真命题,q 是假命题,则( ) (A )p q ∧是真命题 (B)p q ∨是假命题 (C)p ?是真命题 (D)q ?是真命题 答案: D 3.(福建理科第2题)若R a ∈,则2=a 是0)2)(1(=--a a 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A 4.(福建文科3)若a ∈R ,则“a=1”是“|a|=1”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A 5.(湖北理科9、文科10)若实数b a ,满足0,0≥≥b a ,且0=ab ,则称a 与b 互补,记()b a b a b a --+=22,?,那么()0,=b a ?是a 与b 互补( ) A.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 答案:C 解析:若实数b a ,满足0,0≥≥b a ,且0=ab ,则a 与b 至少有一个为0,不妨设0=b ,则()0,2=-=-=a a a a b a ?,反之,若()0,22=--+=b a b a b a ? 则022≥+=+b a b a ,两边平方得ab b a b a 22222++=+0=?ab ,则a 与b 互补,故选C. 6.(湖南理科2)设{1,2}M =,2{}N a =,则“1a =”是“N M ?”则(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四 全册教案

按住Ctrl 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1.1.1 任意角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始边 终边 顶点 A O B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 ⑵ 120°; ⑶ 240°; ⑷ 300°; ⑸ 420°; ⑹ 480°; 答:分别为1、2、3、4、1、2象限角. 3.探究:教材P3面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 β | β = α + k ·360 ° , 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 ⑴ k ∈Z ⑵ α是任一角; ⑶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 360°的整数倍; ⑷ 角α + k ·720 °与角α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所有角. 例3.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⑴-120°;⑵640 °;⑶-950°12'. 答:⑴240°,第三象限角;⑵280°,第四象限角;⑶129°48',第二象限角; 例4.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 . 解:{α | α = 90°+ n ·180°,n ∈Z}. 例5.写出终边在x y =上的角的集合S,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写出来. 4.课堂小结 ①角的定义; ②角的分类: ③象限角; ④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 5.课后作业: ①阅读教材P 2-P 5; ②教材P 5练习第1-5题; ③教材P .9习题1.1第1、2、3题 思考题:已知α角是第三象限角,则2α,2 α 各是第几象限角? 解:α 角属于第三象限,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高中数学应用题汇总

高中数学应用题汇总 1.两县城A和B相距20km,现计划在两县城外以AB为直径的半圆弧上选择一点C建造垃圾处理厂,其对城市的影响度与所选地点到城市的的距离有关,对城A和城B的总影响度为城A与城B的影响度之和,记C点到城A的距离为x km,建在C处的垃圾处理厂对城A和城B 的总影响度为y,统计调查表明:垃圾处理厂对城A的影响度与所选地点到城A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比例系数为4;对城B的影响度与所选地点到城B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比例系数为k ,当垃圾处理厂建在的中点时,对城A和城B的总影响度为0.065. (1)将y表示成x的函数; (11)讨论(1)中函数的单调性,并判断弧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建在此处的垃圾处理厂对城A和城B的总影响度最小?若存在,求出该点到城A的距离;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如图,由题意知AC⊥BC,, 其中当时,y=0.065,所以k=9 所以y表示成x的函数为 (2)令得所以即当时,即所以函数为单调减函数,当时, ,即所以函数为单调增函数.所以当时, 即当C点到城A的距离为时, 函数 有最小值 (注:该题可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

2.某化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每件产品的生产成本是3元,根据市场调查,预计每件产品的出厂价为x元(7≤x≤10)时,一年的产量为(11-x)2万件;若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售,则称该企业正常生产;但为了保护环境,用于污染治理的费用与产量成正比,比例系数为常数k (1≤k≤3)。 (1)求该企业正常生产一年的利润F(x)与出厂价x的函数关系式;(2)当每件产品的出厂价定为多少元时,企业一年的利润最大,并求最大利润. (1)依题意,F(x)=(x-3)(11-x)2-k(11-x)2=(x-3-k)(11-x)2,x∈[7,10]. (2)因为F′(x)=(11-x)2-2(x-3-k)(11-x)=(11-x)(11-x -2x+6+2k) =(x-11)[3x-(17+2k)]. 由F′(x)=0,得x=11(舍去)或x=.(6分) 因为1≤k≤3,所以≤≤. ①当≤≤7,即1≤k≤2时,F′(x)在[7,10]上恒为负,则F(x)在[7,10]上为减函数,所以[F(x)]max=F(7)=16(4-k).(9分) ②当7<≤,即2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专题之椭圆汇总解析版

圆锥曲线第1讲 椭圆 【知识要点】 一、椭圆的定义 1. 椭圆的第一定义: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a 2( 2 12F F a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 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注1:在椭圆的定义中,必须强调: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记作a 2)大于这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 2 1F F (记作c 2),否则点的轨迹就不是一个椭圆。具体情形如下: (ⅰ)当c a 22>时,点的轨迹是椭圆; (ⅱ)当c a 22=时,点的轨迹是线段21F F ; (ⅲ)当c a 22<时,点的轨迹不存在。 注2:若用M 表示动点,则椭圆轨迹的几何描述法为 a MF MF 221=+(c a 22>, c F F 221=),即 2 121F F MF MF >+. 注3:凡是有关椭圆上的点与焦点的距离问题,通常可利用椭圆的第一定义求解,即隐含条件: a MF MF 221=+千万不可忘记。 2. 椭圆的第二定义: 平面内到某一定点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e (10<>b a ); (2)焦点在y 轴、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122 22=+b x a y (0>>b a ).

注1:若题目已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那其焦点究竟是在x 轴还是在y 轴,主要看长半轴跟谁走。长半轴跟x 走,椭圆的焦点在x 轴;长半轴跟y 走,椭圆的焦点在y 轴。 (1)注2:求椭圆的方程通常采用待定系数法。若题目已指明椭圆的焦点的位置,则可设 其方程为12222=+b y a x (0>>b a )或122 22=+b x a y (0>>b a );若题目未指明椭圆的焦 点究竟是在x 轴上还是y 轴上,则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的方程可设为 12 2=+ny mx (0>m ,0>n ,且n m ≠). 三、椭圆的性质 以标准方程122 22=+b y a x (0>>b a )为例,其他形式的方程可用同样的方法得到相关结论。 (1)范围:a x a ≤≤-,b y b ≤≤-; (2)对称性:关于x 轴、y 轴轴对称,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 (3)顶点:左右顶点分别为)0,(1a A -,)0,(2a A ;上下顶点分别为),0(1b B ,),0(2b B -; (4)长轴长为a 2,短轴长为b 2,焦距为c 2; (5)长半轴a 、短半轴b 、半焦距c 之间的关系为2 2 2 c b a +=; (6)准线方程:c a x 2 ± =; (7)焦准距:c b 2 ; (8)离心率: a c e = 且10<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第一讲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能力与与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 置机器运动的轨迹。 情境2: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常常有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其中不断变化的背景图案是由看台上座位排列整齐的人群不断翻动手中的一本画布构成的。要出现正确的背景 图案,需要缺点不同的画布所在的位置。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创建坐标系? 二、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 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需要设定一个参照系 1、数轴它使直线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x确定 2、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使平面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确定 3、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它使空间上任一点P 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z)确定 三、讲解新课: 1、建立坐标系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因此,在所建的坐标系中应满足: 任意一点都有确定的坐标与其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高中数学应用题

函数、不等式型 1、某商场销售某种商品的经验表明,该商品每日的销售量y (单位:千克)与销售价格x (单位:元/千克)满足关系式210(6)3 a y x x = +--,其中3

高中数学经典解题技巧和方法平面向量

高中数学经典解题技巧:平面向量 一、向量的有关概念及运算 解题技巧:向量的有关概念及运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相反向量、单位向量、零向量等基本概念,如有遗漏,则会出现错误。 (2)正确理解平面向量的运算律,一定要牢固掌握、理解深刻 (3)用已知向量表示另外一些向量,是用向量解题的基础,除了用向量的加减法、实数与向量乘积外,还要充分利用平面几何的一些定理,充分联系其他知识。 例1:(2010·山东高考理科·T12)定义平面向量之间的一种运算“⊙”如下,对任意的a=(m,n),b p,q)= (,令a ⊙b mq np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若a 与b 共线,则a ⊙b 0= B. a ⊙b = b ⊙a C.对任意的R λ∈,有()a λ⊙b = (a λ⊙)b D. (a ⊙b )2222()a b a b +?= 【命题立意】本题在平面向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属创新题型,考查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路点拨】根据所给定义逐个验证. 【规范解答】选B ,若a 与b 共线,则有a ⊙b 0mq np =-=,故A 正确;因为b ⊙a pn qm =-,,而a ⊙b mq np =-,所以有a ⊙b ≠ b ⊙a ,故选项B 错误,故选B. 【方法技巧】自定义型信息题 1、基本特点:该类问题的特点是背景新颖,信息量大,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题型. 2、基本对策:解答这类问题时,要通过联想类比,仔细分析题目中所提供的命题,找出其中的相似性和一致性 二、与平面向量数量积有关的问题 解题技巧:与平面向量数量积有关的问题 1.解决垂直问题:121200,a b a b x x y y a b ⊥?=?+=其中、均为非零向量。这一条件不能忽视。 2.求长度问题:2||a a a =,特别地1122(,),(,),||(A x y B x y AB x =则 3.求夹角问题:求两非零向量夹角的依据 2 22 222cos(,).||||a b a b a b x x y ==++ 例2:1.(2010·湖南高考理科·T4)在Rt ABC ?中,C ∠=90°AC=4,则AB AC ?uu u r uuu r 等于( )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word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word 1.1集合的概念 ................................................ ...... 1 1.2集合的运算 ................................................ ...... 3 1.3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 6 1.4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91.5简易逻辑 ................................................ ...... 12 1.6充要条件 ................................................ ...... 15 1.7数学巩固练习.............................................. 18.1函数的概念 ................................................ .... 21.2函数的解析式及定义域 ........................................ 24.3函数的值域 ................................................ .... 28.4函数的奇偶

性................................................. ...2.5函数的单调性.................................................. 37.6反函数 ................................................ ..........1.7二次函数 ................................................ ........2.8指数式与对数式 ................................................ .2.9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0.1 0函数的图象 ................................................ .....2.11函数的最值 ................................................ .....2.12函数的应用 ................................................ .....1.13数学巩固练习 .. (4) .1数列的有关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3等差数列、

人教版高中数学_全册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第一章课文目录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知识结构: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 (2)锥 棱锥:一般的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底面是三角锥、四边锥、五边锥……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旋转轴为圆锥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形成的面叫做圆锥的底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 (3)台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棱台也有侧面、侧棱、顶点。 圆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原圆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圆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圆台也有侧面、母线、轴。 圆台和棱台统称为台体。 (4)球 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简称为球;

半圆的圆心叫做球的球心,半圆的半径叫做球的半径,半圆的直径叫做球的直径。 (5)组合体 由柱、锥、台、球等几何体组成的复杂的几何体叫组合体。 几种常凸多面体间的关系 名称棱柱直棱柱正棱柱 图形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 行,而其余每相 邻两个面的交线 都互相平行的多 面体 侧棱垂直于底面 的棱柱 底面是正多边形的 直棱柱 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且相等平行且相等侧面的形状平行四边形矩形全等的矩形对角面的形状平行四边形矩形矩形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 的形状与底面全等的多 边形 与底面全等的多 边形 与底面全等的正多 边形 名称棱锥正棱锥棱台正棱台图形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 边形,其余各面 底面是正多边 形,且顶点在底 用一个平行于 棱锥底面的平 由正棱锥截得 的棱台

高中数学选择题技巧讲解

专题一数学客观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专题一I 选择题的解法 高考数学试题中,选择题注重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综合,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以考查“三基”为重点的导向,能否在选择题上获取高分,对高考数学成绩影响重大.解答选择题的基本要求是四个字—准确、迅速.选择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基本计算的准确、基本方法的运用、考虑问题的严谨、解题速度的快捷等方面. 选择题具有题小、量大、基础、快捷、灵活的特点,是高考中的重点题型.在高考试卷中数量最大,占分比例高.全国卷的选择题占60分.因此,正确的解好选择题已成为高考中夺取高分的必要条件. 选择题从难度上讲是比其他类型题目降低了,但知识覆盖面广,要求解题熟练、准确、灵活、快捷.应“多一点想的,少一点算的”,该算不算,巧判断.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答过程.在对照选项的同时,多方考虑间接解法,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的选择巧法,以便快速智取. 选择题的巧解说到底就是要充分利用选项提供的信息,发挥选项的作用.能力稍差的学生解选择题仅仅顾及题干,然后像解答题那样解下去,选项只取了核对的作用.本来像选择题这样的小题应当“小题小作”,但却做成了解答题.至少做成了填空题.这样就“小题大作”了,导致后面的解答题没有充裕的时间思考,这是不划算的. 由于选择题结构特殊,不要求反映过程,再加上解答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灵活多变,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选择题的解题思想,渊源于选择题与常规题的联系与区别,它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常规题的某些痕迹;而另一方面,选择题在结构上具有自己的特点,即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或合适的.因此,可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排除迷惑支的干扰,正确、合理、迅速地从选择支中选出正确支;选择题中的错误支具有双重性,既有干扰的一面,也有可利用的一面.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才能揭露其潜在的暗示作用,从而从反面提供信息,迅速做出判断. 1.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解题的基本策略是:充分地利用题干和选择支的两方面条件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先定性后定量,先特殊后推理;先间接后直解,先排除后求解. 一般地,解答选择题的策略是: ①熟练掌握各种基本题型的一般解法; ②结合高考单项选择题的结构(由“四选一”的指令、题干和选择项所构成)和不要求书写解题过程的特点,灵活运用特例法、筛选法、图解法等选择题的常用解法与技巧;

高中数学 抛物线知识点归纳总结与经典习题

抛物线经典结论和例题

方程 1.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 ,抛物线 , ,消y 得: (1)当k=0时,直线l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有一个交点; (2)当k ≠0时, Δ>0,直线l 与抛物线相交,两个不同交点; Δ=0, 直线l 与抛物线相切,一个切点; Δ<0,直线l 与抛物线相离,无公共点。 (3)若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直线与抛物线必相切吗?(不一定) 2. 关于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问题常用处理方法 直线l :b kx y += 抛物线 ,)0(φp ① 联立方程法: ???=+=px y b kx y 22 ?0)(2222=+-+b x p kb x k 设交点坐标为),(11y x A ,),(22y x B ,则有0φ?,以及2121,x x x x +,还可进一步求出 b x x k b kx b kx y y 2)(212121++=+++=+,

2212122121)())((b x x kb x x k b kx b kx y y +++=++= 在涉及弦长,中点,对称,面积等问题时,常用此法,比如 a. 相交弦AB 的弦长 2122122124)(11x x x x k x x k AB -++=-+=a k ?+=2 1 或 2122122124)(1111y y y y k y y k AB -++=-+ =a k ?+=2 1 b. 中点),(00y x M , 2210x x x += , 2 2 10y y y += ② 点差法: 设交点坐标为),(11y x A ,),(22y x B ,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1212px y = 22 22px y = 将两式相减,可得 )(2))((212121x x p y y y y -=+-所以 2 121212y y p x x y y += -- a. 在涉及斜率问题时,2 12y y p k AB += b. 在涉及中点轨迹问题时,设线段AB 的中点为),(00y x M , 021*******y p y p y y p x x y y ==+=--,即0y p k AB =, 同理,对于抛物线)0(22≠=p py x ,若直线l 与抛物线相交于B A 、两点,点 ),(00y x M 是弦AB 的中点,则有p x p x p x x k AB 0 021222==+= (注意能用这个公式的条件:1)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2)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等于零) 一、抛物线的定义及其应用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讲解 全套名师教学资料

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讲解 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讲解(集锦) 专题一:抽象函数常见题型解法 总章——抽象函数的考察范围及类型 抽象函数是指没有给出函数的具体解析式,只给出了一些体现函数特征的式子的一类函数。由于抽象函数表现形式的抽象性,使得这类问题成为函数内容的难点之一.抽象性较强,灵活性大,解抽象函数重要的一点要抓住函数中的某些性质,通过局部性质或图象的局部特征,利用常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法、数形结合法等),这样就能突破“抽象”带来的困难,做到胸有成竹.另外还要通过对题目的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类比和联想,寻找具体的函数模型,再由具体函数模型的图象和性质来指导我们解决抽象函数问题的方法。常见的特殊模型:

一.定义域问题 --------多为简单函数与复合函数的定义域互求。 例1.若函数y = f (x )的定义域是[-2,2],则函数y = f (x+1)+f (x -1)的定义域为 11≤≤-x 。 解:f(x)的定义域是[]2,2-,意思是凡被f 作用的对象都在[]2,2- 中。 评析:已知f(x)的定义域是A ,求()()x f ?的定义域问题,相当于解内函数()x ?的不等式问题。 练习: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2,1- ,求函数()? ?? ? ??-x f 3log 21 的定义域。 例2:已知函数()x f 3log 的定义域为[3,11],求函数f(x)的定义域 。[]11log ,13 评析: 已知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A ,求函数f(x)的定义域。相当于求内函数()x ?的值域。 练习:定义在(]8,3上的函数f(x)的值域为[]2,2-,若它的反函数为f -1(x),则y=f -1(2-3x)的定义域为 ,值域为 。(]8,3,34,0?? ??? ?

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2.1函数的概念 §1.2.2映射 §1.2.2函数的表示法 §1.3.1函数的单调性 §1.3.1函数的最大(小)值 §1.3.2函数的奇偶性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2) §2.1.1指数(3)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2)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二课时)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三课时)§2.3幂函数 §第2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1)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2)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3)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 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 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 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 . 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

高中数学九大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九大解题技巧 1、配法通过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解决数学问题的,叫配。配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它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待定系数法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

高中数学全套教案(新人教A版)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1.1任意角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推广角的概念、引入大于360? 角和负角;(2)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3)理解任意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4)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5)树立运动变化观点,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6)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7)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转体720? ,逆(顺)时针旋转”,角有大于360? 角、零角和旋转方向不同所形成的角等,引入正角、负角和零角的概念;角的概念得到推广以后,将角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象限角、非象限角的概念及象限角的判定方法;列出几个终边相同的角,画出终边所在的位置,找出它们的关系,探索具有相同终边的角的表示;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情态与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角的概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即有正角、负角和零角之分.角的概念推广以后,知道角之间的关系.理解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法. 难点: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之前的学习使我们知道最大的角是周角,最小的角是零角.通过回忆和观察日常生活中实际例子,把对角的理解进行了推广.把角放入坐标系环境中以后,了解象限角的概念.通过角终边的旋转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我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要弄清楚角的表示符号,以及正负角的表示.另外还有相同终边角的集合的表示等.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机、三角板 四、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 思考: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 小时,你应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针转了多少度? [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校正过程中分针需要正向或反向旋转,有时转不到一周,有时转一周以上,这就是说角已不仅仅局限于0360? ? ~之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任意角. 【探究新知】 1.初中时,我们已学习了0360? ?~角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 [展示投影]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如图1.1-1,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 ,绕着它的端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OB ,就形成角α.旋转开始时的射线OA 叫做角的始边,OB 叫终边,射线的端点O 叫做叫α的顶点. 2.如上述情境中所说的校准时钟问题以及在体操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术语:“转体720? ” (即转体2周),“转体1080? ”(即转体3周)等,都是遇到大于360? 的角以及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同学们思考一下:能否再举出几个现实生活中“大于360? 的角或按不同方向旋转而成的角”的例子,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又该如何区分和表示这些角呢?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哈四中李颖健 作为一个在高中数学任教多年的数学教师,针对高中数学教育的问题一直很困惑,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使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很受触动,也很受鼓舞。它直接影响着普通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促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多样学习方式、形成理性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我省自2007年正式进入新课程至今,已在教学中逐步适应了数学课程的转变,特别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不断尝试着各种教学方式,力图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有如下分析与感受: 一、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特点 较为突出的有以下五方面内容:一是为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而规定数学基础课程;二是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数学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数学课程标准之中;三是精选为学生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四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五是评价建议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建议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1.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

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 2.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二)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选择,既能为不喜爱数学的学生减轻数学负担,使他们在其他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更能为喜爱数学的学生提供更充足的数学食粮,使他们尽早接受现代数学基础的熏陶,更快地走向数学研究的前沿。至于那些有愿望、有能力在众多方面都具有较高素养的学生,具有选择的课程也必将为他们提供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三)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进一步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