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原理课件

管理学原理课件

管理学原理课件
管理学原理课件

辅导一

第一章管理和管理学上一层下一页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

第一、管理的概念、性质;

第二、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第三、管理的职能。

管理对每个人都有影响。也许有人会说,我将来不准备当管理人员,学了管理又有何用?但只要你在一个组织中工作,你不是一个管理人员,就是一个受他人管理的人。研究管理将有助于你洞察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内部运作的情况。即使你将来当一名自由职业者,作为一个顾问或一个合伙人,而非一名雇员。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在自我发展上更需采取主动,进行终生学习,并管理好自己和自己的行为。学习管理将提供你新的视野和理解力,这对你的未来同样是有价值的。非管理专业的学生,应明白也许有一天你会成为你专业领域中的管理者,对管理过程的理解,将为你以后发展管理技能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的概念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确实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说: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的办法去干。”

法约尔说:“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

霍德盖茨说:“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

书上说:“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

1.管理具有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科学指规律或理论的,有客观性、普遍性、重复性。

艺术:主观的、普遍的、单一的。

三、组织外部环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社会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民族构成和特性、生活习惯、道德风尚以及国家的历史和历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

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以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规定等。

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速度,国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国家的经济法令和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人民的生活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等。

科学技术环境,它主要包括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利用。

文化教育环境,主要包括人们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各种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等。

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等。

四.管理的基本职能

计划计划就是对未来行为所做的安排。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首先,计划从明确目标着手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了保障。其次,计划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最后,计划通过规划、政策、程序等的制定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决策决策就是针对预期目标,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从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并付诸实施。决策在管理各职能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贯穿管理的全过程。

组织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其主要内容是:根据组织目标,在任务分工的基础上设置组织部门;根据各部门的任务性质和管理要求,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人事是指组织根据任务需要,通过选拔、培训、开发等活动为组织各部门、各岗位配备合适人选的活动。

领导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还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指导人们的行为,沟通信息,增强相互理解,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管理的领导职能是一门艺术,它贯彻在整个管理活动中。

激励激励是人的需要和动机得到强化的心理状态,其作用在于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使人们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控制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协调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

第一、古典管理理论

第二、行为科学理论

第三、现代管理理论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在美国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有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在德国有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20年代以后出现了行为科学。二战以来,管理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并形成了众多的学派,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古典管理理论

1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1856-1915)简介:美国人,普通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车床前的工人”

主要著作:《计件工资制度》(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2)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四条原则和三大实验

指导思想: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存在重大的精神变革。

第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馅饼理论”把生产率看作是取得较高工资和较高利润的保证。科学管理的思想:合作。

第二,用科学代替经验。

四条原则:一是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二是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改变过去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各自可能进行自我培训的情况;三是与工人们亲密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忆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四是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改变过去几乎把所有工作和职责都推到工人身上的情况。

三大实验:搬运生铁试验,通过搬运生铁试验,摸索出工人的日合理工作量,从而显实行定额管理奠定了基础。通过铲具试验,探索出铁锹多大铲物效率最高,从而为实行工具标准化奠定了基础。金属切削试验前后共花了26年的时间,15万美元的费用,写出了3万多

份试验报告,仅形成的切屑就过80万镑,最后取得了丰富资料,为制定各种机床进行高速切削和精密加工的操作规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主要内容(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4)泰罗兵团:普及和推广。亨利?甘特(时间和成本在计划和控制的重要性——甘特图、弗兰克?吉尔布雷思和莉莲?吉尔布雷思夫妇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法约尔(1841~1925):法国人、“办公桌前的总经理”曾长期担任大企业的总经理。

主要著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

(2)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职能,管理只是其中之一项。这六项职能是技术职能(指生产、制造、加工);商业职能(指购买、销售、交换);财务职能(指资金的筹集和运用);安全职能(指维护设备与保护职工安全);会计职能(包括存货盘点,资产负债表的制作、核算、统计等;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处于核心地位。

(3)法约尔的14条原则。

a.分工。

b.权力与责任。

c.纪律。

d.统计指挥。

e.统计领导。

f.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g.人员报酬。

h.集中。

i.等级链。

j.秩序。

k.公平。

l.人员的稳定。

m.首创精神。

n.团体精神。

“组织管理理论”以企业整体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管理的职能作用、企业内部的协调、探求管理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等问题。也适用于企业以外的其他组织。

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1)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2)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指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他所讲的“理想的”并不是指最合乎需要的,而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

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只有权力,才能变混乱为秩序。存在三种纯粹形式的权力:理性-合法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

特点:a.明确的分工;

b.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c.人员的使用;

d.职业管理人员;

e.遵守规则和纪律;

f.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霍桑实验,而真正发展却在20世纪50年代。

1.梅奥及霍桑实验:八年霍桑试验得出人非“经济人”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1924年-193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1)试验的四个阶段:

a.工厂照明试验;

b.继电器装配试验;

c.谈话研究;

d.观察试验。

(2)发现以下现象:

a.工人们之间似乎有一个“合理的日工作量”;

b.“树大招风”;

c.在工人中形成的一些非正式团体,

(3)得出三条结论:

a.人是社会人;

b.企业中不但存在着正式组织,而且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鼓舞职工的士气。

这三条结论构成了早期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也是后期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

2.人际关系学说: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新思想。主要内容是:a.职工是“社会人”。b.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c.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情感的逻辑为重要标准。相互依存,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不中。同时,人际关系学说也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人际关系学说(或人群关系学说)为主要内容,从20世纪30年代梅奥的霍桑试验开始,到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的概念止。在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大学科学家参加的会议上,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是为行为科学研究时期。

行为科学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

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已经公认的行为科学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等等。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进入60年代,为了避免同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专指管理学中行为科学。目前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小涉及的范围来看,可分成三个层次,即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1)个体行为理论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A.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方面的理论,可分为三类:

a.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激励理论等。

b.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包括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等。

B.有关企业中的人性理论。主要包括X——Y理论、不成熟——成熟理论。

(2)团体行为理论

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松散团体、合作团体和集体团体等。

主要是研究团体发展动向的各种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团体的目标、团体的结构、团体的规模、团体的规范心脏信息沟通和团体意见冲突理论等。

(3)组织行为理论

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领导理论又包括三大类,即领导性格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等。

三、现代管理理论

1.管理过程学派:创始人:亨利·法约尔。

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经验学派:代表人物:德鲁克和戴尔。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即指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就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以有助于学生或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来学习和理解管理学理论,使他们更有效地从事管理工作。

3.系统管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卡斯特和落森茨。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

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织。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4.决策理论学派:主要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

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西蒙将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放在非程序性化决策方面,提倡用电子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和解决决策问题。

5.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求出最佳方案,实现企业目标;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6.权变理论学派:

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见得绝对的有效,也不见得绝对的无效,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四、管理理论新发展

1.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是有关企业长远和企业全局发展的谋划和策略。70年代是企业战略盛行时期。80年代,企业战略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企业管理进入了战略管理时期。

2.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科学理论丛林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理论。企业文化理论发源于美国,而企业文化的实践却首先在日本得到较快的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1)企业精神。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

(2)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反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

(3)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

3.学习型组织

1990年,美国麻省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他的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轰动管理界。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

(1)系统思考。一要系统的观点;二要动态的观点。

(2)超越自我。

(3)改变心智模式。

(4)建立共同愿景。

(5)团队学习。

4.企业再造

又称业务流程重组,简称BPR。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的又一新理论。1993年,迈克尔·海默与杰姆斯·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阐述了生产流程、组织流程在企业决胜于市场竞争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应对市场变化的新方法——企业流程再造成。

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实施方法: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辅导二

第三章计划上一页下一页

本章需要掌握的问题:

第一、计划工作的概念、特征

第二、计划的种类

第三、计划工作的程序

第四、编制计划的方法

一、计划的概念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计划,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组织自身的能力,通过科学地预测,确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可以通俗、扼要地将计划工作的内容概括为六个方面(5 W 1 H):

“做什么?”即明确一个时期的具体任务和要求。例如,生产计划要确定生产那些产品,生产多少,生产进度,等等。

“为什么做?”即明确计划的原因和目的,或者说是宗旨、目标、战略。

“何时做?”即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起始时间和完成时间。

“何地做?”即规定计划的实施地点,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和限制条件。

“谁去做?”即明确实施计划的部门或人员。例如,新产品开发,既要确定主要部门,又要确定协助部门,等等。

“如何做?”即明确实现计划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政策和规则,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的预算、分配和使用,等等。

二、计划的种类

按照计划的表现形式来看,计划可分为以下种类:

1、宗旨

2、目标

3、策略

4、政策

5、程序

6、规则

7、规划

8、预算

三、计划工作的程序

1、估量机会。

估量机会是指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或预示的机会进行初步分析;同时,对可能取得的成果,进行机会成本分析。估量机会是计划工作的起点。

2、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要说明基本的方针和要达到的目标,说明制定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的任务,指出工作的重点。

一个组织(企业)往往有许多目标,有经济方面的,有的可能还涉及到社会、环境、政治方面的。德鲁克认为,凡是经营成功的企业,都会在市场、生产力、发明创造、物力和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利润、管理人员的行为表现及培养发展、工人的行为表现及社会责任等等方面,有自己的目标。

3、确定计划的前提。

所谓计划的前提,就是计划的假设条件,或者说,是计划实施时的预期环境。这需要进行预测:多大的市场?价格怎么样?成本是多少?政治和社会环境如何?等等。

4、制订可供选择的方案。

一个计划往往有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人说:“如果某一事物只有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大半是错误的方法。”

5、评价各种方案。

评价各种备选方案,就是比较各个方案的利弊,根据组织的目标对方案进行评估。

6、选择方案。

这是关键的一步:确定采用的方案。同时确定后备方案。

7、制订派生计划。

派生计划是总计划下的分计划,总计划要靠派生计划来保证,派生计划是总计划的基础。

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最后一项是把计划转化为预算,使之数字化,用数字反映计划。预算的实质是资源的分配,它是汇总各项计划的工具,也是衡量计划完成进度的标准。

四、编制计划的方法

1、滚动计划法

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计划的方法,它是在编制出计划的基础上,每经过一段时期(一年,一个季度),就根据变化了的环境和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对原计划进行调整,保持原计划期限不变,将计划期限顺次向前推进一个时期,使计划不断滚动、延伸。比如,年度计划每一个季度编制一次,每次向后滚动一次;五年计划每年编制一次,每年向后滚动一年。

2、网络计划技术

网络计划技术,又称为关键路线法、统筹法,它是利用网络技术制订计划,并对计划进行评价、审定的技术方法。首先,应用网络图表达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其次,通过计算找出计划中关键工序和关键路线;然后,通过不断改善网络图的方法,选择最优方案;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网络计划的优化,就是通过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在满足即定的条件下,获得周期最短、成本最低、对资源最有效利用的方案。

3、线性规划

在目标已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来确定计划。首先是确定一个目标,比如:利润最大、成本最小、产量最大,等等,这个目标就是目标函数;其次,确定可用资源,比如,多少台设备、多少原料、多少劳动工时?然后,根据各种产品的资源消耗定额和产量定额,确定约束条件;最后,把目标函数、资源条件、产量定额、资源消耗定额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方程式表示,就形成了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

第四章目标管理

本章需要掌握的问题:

1、目标的含义和特征

2、目标管理的含义

3、目标管理的实施、应用

目标管理(MBO)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后来的行为科学(其中的参与管理)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凭借这种制度,可以使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对于员工的工作成果,由于有明确的目标作为考核标准,从而使对员工的评价和奖励做到更客观、更合理,因而可以大大激发员工为完成目标而努力。这种管理制度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称之为“管理中的管理”。

一、目标和目标管理

1、目标的概念

目标是一个组织各项管理活动所指向的终点,每一个组织都应有自己的目标。尽管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目标,但有一点共同的,那就是追求效率。如果一个组织不能始终做到这一点,就会逐渐丧失自己的存在价值。

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或宗旨的具体化。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效的标准。

企业目标如何定位,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传统的企业目标定位在“利润最大化”。

现代企业由于普遍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注重在企业的稳定发展中寻求“长期稳定的利润”,或如有些学者提出的“适当的利润”、“满意的利润”。

二战以后,顾客至上的企业目标日益普及。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他认为,只强调利润会使企业迷失方向,以至于危及企业的生存,因为企业可能为了今天的利润而危害了明天。所谓“创造顾客”,意味着企业管理应着眼于有效的调动资源,满足顾客对企业的不同要求,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和发展。

目前,企业目标已融入了社会责任的内容。比如,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等。

2、目标管理的产生

20世纪50年代,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思想,他强调,在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所有方面都必须建立目标,在目标管理中要实行自我控制。

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科学管理理论重视工作的效率,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行为科学则偏重于对职工思想和行为的研究。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是将“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这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他认为,任何企业都是一个协作体,要把个人的努力凝结成为集体共同的努力。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化为目标,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此来达到总目标。

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思想,得到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强烈反响。目标管理在很多企业得到了推广。

3、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具体而言,目标管理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考核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的基本特点,是通过目标体系的建立与对职工的充分授权,来保证一个企业拥有自我管理的工作环境。它通过激励职工去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在工作中自我发展、自我控制,在享受个人成就感的同时,保证企业的高效率,或者说,是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二、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目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与考核四个阶段。

1、目标建立。

目标建立是目标管理实施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要做的事情就是目标的建立和分解。建立企业目标首先要明确企业的使命宗旨,并结合企业内外环境决定一定期限内的工作具体目标。

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单向的,由上级给下级设定目标,即由企业领导者设定,然后分解成各级目标,最后落实到个人目标。现代管理学提倡参与制目标设定法,要求企业员工参与目标的设立。常用的有自上而下的目标制定法和自下而上的目标制定法。

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目标要略高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2)目标要保证质与量的有机结合,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

确保目标审核的准确性。(3)目标期限要适中。(4)目标数量要适中。

2、目标分解。

把企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分目标和个人目标。要使所有员工都乐于接受企业的目标,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在目标分解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目标体系要逻辑严密,纵横成网络,体现出由上到下目标越来越具体的特点。(2)目标要突出重点,与企业总目标无关的其他工作不必列入各级分目标。(3)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尽可能把目标分解中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4)目标一旦分解完毕,要进行严格的审批。

3、目标控制。

为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者必须进行目标控制,随时了解目标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助解决。必要时,也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对目标进行一定的修正。积极的自我控制与有利的领导控制相结合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

目标控制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发挥职工自我控制能力,必须将领导的信任与完善的自检制度相结合,保证企业具有进行自我控制的积极性与制度保障。(2)建立目标控制中心,结合企业均衡生产的特点保证企业生产的动态平衡。(3)保证信息反馈渠道畅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目标的必要修正。(4)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形成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

4、目标评定与考核。

目标管理注重结果,对部门及个人目标的完成情况必须进行自我评定、群众评议、领导评审。通过评价活动,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目标执行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完善下一个目标管理过程。

目标评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进行自我评定。(2)上级评定要全面、公正。(3)目标评定与人事管理相结合。(4)及时反馈信息是提高目标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第五章预测

本章需要掌握的问题:

1、预测的含义、类型

2、预测的程序、方法

孟子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和目标给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未来是不确定的,这就需要预测,通过预测,把那些不确定因素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趋势尽可能地确定下来。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人们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进行预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预测为计划和决策提供依据,也是计划和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预测的步骤

预测过程包括六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预测目标

根据社会需求、一般情报和创造性的直觉,按照计划和决策需要,提出预测的项目,确定预测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预测的内容、预测期限,提出基本假设,拟订预测提纲。

第二步,调查、收集、整理资料

获得资料是预测的第二步工作,有些资料可能是现成的二手资料,但更多的可能需要通过调查。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采用适当的调查方法,设计好调查样本和调查表,保证调查资料全面、可靠。

第三步,选择预测方法

应根据不同的预测项目,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比如,定性的或定量的;短期的或中长期的;技术预测或经济预测;等等。并要注意各种方法综合使用,相互印证。

第四步,进行预测。

第五步,分析、评价预测结果

第六步,写出预测报告,提交决策者

二、预测的方法

预测方法有很多种,60年代以来已研究出150多种,常用的有十几种。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有时可以用几种方法来预测同一个对象,以提高精确度。按方法本身的性质划分,可以将预测方法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大类。

第一类:定性预测法。

定性预测方法主要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这类方法一般适用于缺乏或难以获

取足够数据资料的场合。常见的定性预测方法有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管理人员判断预测法、群众评议法。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采用开调查会的形式,将有关专家召集到一起,向他们提出要预测的题目,让他们通过讨论作出判断。它通过有关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引起思维共振,产生组合效应,从而导致创造性思维。

2、特尔菲法

这是由美国兰德公司发展的一种新型专家预测方法。它通过寄发调查表的形式征求专家的意见:专家在提出意见后以不记名的方式反馈回来;组织者将得到的初步结果进行综合整理,然后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重新考虑后再次提出意见;经过几轮的匿名反馈过程,专家意见基本趋向一致;组织者依此得出预测结果。

3、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

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是组织者召集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对顾客的购买量、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竞争对手动向等问题进行预测,然后对预测结果进行综合的预测方法。

4、管理人员判断预测法

5、群众评议法

第二类:定量预测法。

定量预测法是指运用数学模型预测未来的方法。当能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料时,定量预测是更可取的。常见的定量预测方法有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计量经济学模型、投入产出法、替代效应模型,等等。

1、时间序列法

时间序列法是根据历史统计资料的时间序列,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时间序列法主要用于短期预测。常用的有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1)简单平均法

它是依据简单平均数的原理,将预测对象过去各个时期的数据平均,以这个平均数作为预测值。这个方法只适用于没有明显波动或较大增减变化的事件的预测。

(2)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是不断向前移动的、n个数据的平均的方法,它通过引进越来越近的新数据,不断修改平均值作为预测值,这样就可以反映数值的变化趋势。这里我们介绍一次移动平均法。

(3)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是根据本期的实际值和过去对本期的预测值,预测下一期数值,它反映了最近时期事件的数值对预测值的影响。这是一种在移动平均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殊的加权平均法。

2、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是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对变量的一种预测方法。因果关系普遍存在,比如,收入对商品销售的影响,降雨量对农产品生产的影响,等等。

3、计量经济学模型

计量经济学模型是在回归方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将多个回归方程联立求解的分析方法。

4、投入产出法

由列昂惕夫创立。

5、替代效应模型

用于预测一种新技术或新产品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如何去取代现有的技术或产品。

第六章决策

本章需要掌握的问题:

1、决策的含义、作用、类型、原则

2、决策程序

3、决策方法

一、决策的含义及作用

决策,就是“作出决定”,“拍板”。当然不是盲目地拍板。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西蒙说:“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也就是说,他认为决策是管理的唯一。决策对于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着组织行为的成败。正确的决策,能指导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合理的路线前进;错误的决策,就会使组织走上错误的道路,可能导致组织的失败、消亡。

二、决策的类型

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

2、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的可靠程度:可分为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决策。

三、决策程序

决策者要作出正确的决策,除要掌握决策原则外,还必须遵循正确的决策程序。决策程序应包括四个步骤:

1、确定决策目标。

只有明确了决策目标,才能避免决策的失误。所以,确定决策目标是决策的首要环节。根据决策目标在决策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序,一般将其分为三类:即必须达到的目标、希望完成的目标和不予重视的目标。

2、拟定备选方案。

拟定备选方案,第一步是分析和研究目标实现的外部因素和内部条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以及决策事物未来的运动趋势和发展状况;

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各种有利或不利条件,同决策事物未来趋势和发展状况的各种估计进行排列组合,拟定出适量的实现目标的方案;

第三步是将这些方案同目标要求进行粗略的分析对比,从中选择出若干个利多弊少的可行方案,供进一步评估和抉择。由于所拟定的方案是为了实现相同的目标,相互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性,存在着利于或不利于目标实现的因素,因此,在决策过程中,往往是对众方案进行取长补短的重新组合,形成两个以上新的备选方案。

3、评价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拟定以后,随之便是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是看哪一个方案最有利于达到决策目标。评价的步骤一般分三步:

第一步是看备选方案是否满足必须达到的目标要求;

第二步是按希望完成的目标要求,对保留下来的方案进行评估;

第三步是按方案在必须完成的目标和希望完成的方案进行评估中的满意程序,对各方案进行全面权衡,从中选择出最满意的方案。

4、选择方案。

选择方案就是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总体权衡后,由组织决策者挑选一个最好的方案。方案的选择方式,依决策事物的重要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重要的决策方案,首先要将方案印发给有关人员,准备意见;其次是召开会议,由专家小组报告方案评估过程和结论;最后是决策者集体进行充分的讨论,选择出满意的方案。

5、实施方案

四、决策方法

决策方法包括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两大类:

第一类:定性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在把握事物内在本质联系基础上进行决策的方法。定性决策方法有下述几种: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也叫思维共振法,即通过有关专家之前的信息交流,引起思维共振,产生组合效应,从而导致创造思维。

2、特尔菲法

特尔菲法是由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首创并用于预测和决策的方法,该方法是以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的意见,组织预测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后作为参考再发给各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以提出新的论证。几轮反复后,专家意见渐趋一致,最后供决策者进行决策。

3、哥顿法

“哥顿法”是美国人哥顿于1964年提出的决策方法。该法与头脑风暴法相似,由会议主持人先把决策问题向会议成员作笼的介绍,然后由会议成员(即专家成员)讨论解决方案;当会议进行到适当时机,决策者将决策的具体问题展示给小组成员,使小组成员的讨论进一步深化,最后由决策者吸收讨论结果进行决策。

4、淘汰法

它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对全部备选的方案筛选一遍,淘汰达不到要求的方案,缩小选择的范围。

5、环比法

它是在所有方案中进行两两比较,优者得1分,劣者得0分,最后以各方案得分多少为标准选择方案。

第二类:定量决策方法

定量决策方法,是指利用数学模型进行优选决策方案的决策方法。

根据数学模型涉及的问题的性质(或者说根据所选方案结果的可靠性),定量决策方法一般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方法三种。

1、确定型决策方法(盈亏平衡分析)。

确定型决策方法的特点是只有一种选择,决策没有风险,只要满足数学模型的前提条件,数学模型就会给出特定的结果。属于确定型决策方法的主要有盈亏平衡分析模型和经济批量模型。

2、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

有时我们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决策方案对应几个相互排斥的可能状态,每一种状态都以一定的可能性(概率0-1)出现,并对应特定结果,这时的决策就被称为风险型决策。风险型决策的目的是如何使收益期望值最大,或者损失期望值最小。期望值是一种方案的损益值与相应概率的乘积之和。下面我们用决策树来说明风险型决策方法。

决策树就是用数枝分叉形态表示各种方案的期望值,剪掉期望值小的方案枝,剩下的最后的方案即是最佳方案。决策树由决策结点、方案枝、状态结点、概率枝四个要素组成。

例如:某企业在下年度有甲、乙两种产品方案可供选择,每种方案都面临滞销、一般和畅销三种市场状态,各种状态的概率和损益值如下表所示:

试用决策树法选择最佳方案。

依据已知条件,绘制决策树

辅导三

第七章组织概述上一页下一页

本章需要掌握的问题:

第一、组织的含义

第二、组织的作用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题库均为研究生院出,答案为历年学长提供,仅供学员参考*)
一、名词解释 A 类 MA1 差别化 在满足顾客全部需求过程中,确定在哪些环节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竞争优势。 MA2 动机 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个人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 MA3 多种经营战略 多种经营又叫多角化经营战略,就是指把新产品开发经营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战略。 在经营战略中与市场渗透、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同属产品----市场战略,即与企业从事经营 的产品领域的配合有关的经营战略。多种经营是新产品和新市场相配合,即增加新产品和增 加新市场两者同时并进的战略。多种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范围经济和分散风险。 MA4 非正式组织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MA5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适应和处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 MA6 风险识别 即在损失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一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 MA7 负强化 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包括批评、惩罚、降 职降薪等。 MA8 个人惯性 个人惯性是指个人在长期的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观念、准则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 MA9 管理
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管理行为是一种分解和综合、 协调其他行为的一般职能,是组织的一部分职能,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离开组织或协作行为,
不存在管理。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 MA10 管理制度 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 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它是用来约束集体性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主要针对 集体而非个人。 MA11 激励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激发和加强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 向预定目标的作用。一般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一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 人的激励。激励与人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有助 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导向现实企业目的轨道;有助于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MA12 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范和安排。计划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MA13 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映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 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是经济活动中心须予以尊重的。P163
第 1 页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篇一: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目标管理 预测 决策 人员配备 激励 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

A.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7.()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D.成本预算 8.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这体现了目标的() A.差异性B.层次性 c.时间性D.先进性 9.某企业制造并销售单一成品,固定成本总额为60万元,产品售价为每件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该企业的盈亏平衡时的产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西湖公司的控制系统 西湖公司是由李先生靠3000元创建起来的一家化妆品公司。开始只是经营指甲油,后来逐步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化妆品公司,资产已达6000万元。李先生于1994年发现自己患上癌症后,对公司的发展采取了两个重要措施:(1)制定公司要向科学医疗卫生方面发展的目标;(2)高薪聘请雷先生接替自己的职位,担任董事长。 雷先生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李先生为公司制定的进入医疗卫生行业的计划:在特殊医疗卫生业方面开辟一个新行业,同时开设一个凭处方配药的药店,并开辟上述两个新部门所需产品的货源、运输渠道。与此同时,他在全公司内建立了一条严格的控制措施:要求各部门制定出每月的预算报告,要求每个部门在每月初都要对本部门的问题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每月定期举行一次由各部门经理和顾客代表参加的管理会议,要求各部门经理在会上提出自己本部门在当月的主要工作目标和经济往来数目。同时他特别注意资产回收率、销售边际及生产成本等经济动向,他也注意人事、财务收入和降低成本费用方面的工作。 由于实行了上述措施,改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到20世纪年代末期,年销售量提高24%,到2000年达到20亿元。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该公司逐渐出现了问题:2 002年出现了公司有史以来第一次收入下降、产品滞销、价格下跌。主要原因有:(1)化妆品市场的销售量已达到饱和状态;(2)该公司制造的高级香水一直未打开市场,销售情况没有预测的那样乐观;(3)国外公司挤占了本国市场;(4)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问题,推销员的冒进得罪经销商,公司形象没有很好地树立等等。 雷先生也意识到公司存在的问题,准备采取有力措施以改变公司目前的处境。他计划要对国际市场方面进行总结和调整,公司开始研制新产品。他相信用了大量资金研制的医疗卫生工业品不久可以进入市场。 问题: 1、雷先生在西湖公司里采取了哪些控制方法? 2、假设西湖公司原来没有严格的控制系统,雷先生在短期内推行这么多控制措施,其他管理人员会有什么反应? ?3、就西湖公司的目前状况而言,怎样健全控制系统? 答案提示: (1)雷先生在西湖公司里采取了哪些控制方法? 雷先生采取了预算控制方法和成本控制方法。 (2)假设西湖公司原来没有严格的控制系统,雷先生在短期内推行这么多控制措施,其他管理人员会有什么反应? 措施实施初期,有些管理人员会有不同意见;随着措施的成功,大家会拥护新措施,并不断创新。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73075

《管理学原理》试卷 学号:姓名:专业层次: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现代管理学派不包括( A )。 A.科学管理学派 B.决策理论学派 C.系统管理理论学派 D.管理程序学派 2.( C )是按计划对象划分的计划类型? A.战略计划 B.管理计划 C.项目计划 D.作业计划 3.事业部制结构的最高管理当局可以不保持( D )方面的决策权? A.事业发展的决策部 B.有关资金分配的决策权 C.人事安排权 D.日常行政事务 4.如果最低层有16人,当管理跨度为4时,需要( B )个管理层次? A.1 B.2 C.3 D.4 5.( D )不是按照控制源进行的控制类型的划分? A.正式组织控制 B.群体控制 C.自我控制 D.预算控制 6.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是相等的,这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 C )。 A.双因素理论 B.效用理论 C.公平理论 D.强化理论 7.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当下属的成熟度处于不成熟阶段应采取的领导方式是( A )。 A.低关系高工作 B.命令式 C.参与式 D.低工作低关系 8.如果你是公司的总经理,发现公司存在许多小团体时,你的态度是( D )。 A.立即宣布这些小团体为非法,予以取缔 B.深入调查,找出小团体的领导人,向他们提出警告,不要再搞小团体 C.只要小团体的存在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可以对其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D.正视小团体的客观存在性,允许乃至鼓励其存在,对其行为加以积极引导 9.下列关于“有效的管理冲突”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对工作中的协调问题不断的进行修正,努力避免因日常琐事产生冲突 B.采取回避和平息的策略,尽量避免冲突的产生 C.为了得到好的策略和解决方法,管理者应维持团体间的建设性冲突,以迫使管理者面对过去一直忽略的问题,并导致革新 D.管理者应密切注意激励措施引起的“输赢”冲突。在很多情形下,组织的激励制度诱使组织成员之间发生冲突 10.( C )不是亚洲四小龙的企业管理特色?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00054 1.[答案] (2P37) (1)矿冶工程师们对法约尔所说的管理重要性应是十分有认同感的。管理的职能不同于企业的职能,在一个企业里,下属人员的主要能力是具有企业特点的职业能力,但随着地位的上升,管理也越重要,最上层的人员主要能力就是管理能力。而技术、财务、供销仅是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也不能代表管理。 (2)法约尔在演说中对管理职能侧重于管理中的计划、组织、向通,而法约尔后来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在演说中的管理职能则没有强调指挥、协调、控制的作用。 (3)同意。管理是普遍的、重要的,但不同时期的管理的重点不同。 2.[答案] (3P73) 此案例说明了认识管理与环境互动关系的重要性。现代管理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受环境影响,同时也影响环境,它在环境相互影响中达到动态平衡。但是,森达服装厂厂长金东鑫集权式的领导方式,使得该厂既没有注意国家采取紧缩性政策这种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生产服装的影响,又没有注意市场变化这种微观经济环境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最终使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 3.[答案] (3P81) (l)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企业的社会责任涉及诸多方面,如提供就业机会、资助社会公益事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等。此外,企业还要对股东、媒介、社区、政府、交易伙伴、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负有特定的责任。

(2)过去企业负担过多,是指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企不分,企业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职能,导致企业应有的经济职能无法充分发挥,使得企业没有活力。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独立法人和市场竞争的主饨,保证了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所应有的经济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4)赚钱是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首要目标,但并非惟一目标。 (5)按照社会责任的概念和涉及的内容,不能说赚钱就是企业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因此,案例中该 管理者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4.[答案] (5P100) (l)梅总经主的目标主要错在这几方面:①没有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调查,目标缺乏依据; ②有的目标太容易,注有激励作用,有的目标太高,又难于实现;③目标之间相互矛盾。 (2)实行目标管理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组织内部上下左右各自都应有具体目标。在目标体系中,目标应有主次轻重之分,要注意目标之间的协调,避免相互脱节。目标既可以由上级部门提出,又可由下级自行提出,但要上下协商。目标不直过多,尽量使目标具体化、定量化,便于检查和考核。 1 5.[答案] (3P107-110)

管理学原理案例及分析

网商残梦....QQ535901625........... 1 一、管理学原理案例及分析 案例:升任公司总裁后的思考 郭宁最近被一家生产机电产品的公司聘为总裁。在他准备去接任的前一天晚上,他浮想联翩,回忆起他在该公司工作的20多年的情况。 他在大学时学的是工业管理,大学毕业获得学位后就到该公司工作,最初担任液压装配单位的助理监督。当时他感到真不知道如何工作,因为他对液压装配所知甚少。在管理工作上也没有实际经验。他感到几乎都手忙脚乱。可是他非常认真好学。一方面,他仔细阅读该单位所订的工作手册,并努力学习有关的技术书刊;另一方面,监督长也主动对他指点,使他渐渐摆脱了困境,胜任了工作。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他已有能力独担液压装配的监督长工作。可是,当时公司没有提升他为监督长,而是直接提升他为装配部经理,负责包括液压装配在内的四个装配单位的领导工作。 在他当助理监督时,他主要关心的是每日的作业管理,技术性很强。而当他担任装配部经理时,他发现自己不能只关心当天的装配工作情况。他还得做出此后数周乃至数月的规划,还有完成许多报告和参加许多会议。他没有多少时间去从事他过去喜欢的技术职责。当上装配部经理不久,他就发现原有的装配工作手册已经基本过时,因为公司已安装了许多新的设备,吸收了一些新的技术,这令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去修订工作手册,使之切合实际。在修订手册过程中,他发现要让装配工作与整个公司的生产作业协调起来是需要很多讲究的。他主动到几个工厂去访问,学到了许多新的工作方法,他把这些吸收来也写到修订的工作手册中去。由于该公司的生产工艺频繁发生变化,工作手册也不得不经常修订,郭宁对此都完成得很出色。他工作了几年后,不但自己学会了这些工作,而且还学会如何把这些工作交给助手去做,教他们如何做好,这样,他可以滕出更多时间用于规划工作和帮助他的下属工作得更好,以及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会议、批阅报告和完成自己向上级的工作汇报。 当他担任装配部经理6年之后,正好该公司负责规划工作的副总裁辞职应聘于其他公司,郭宁便主动申请担任此职务。在同另外5名竞争者较量之后,他被正式提升为此职务。他自信拥有担任此新职位的能力,但由于此高级职务工作的复杂性,使他在刚担任时碰到不少麻烦。例如,他感到很难预测1年之后的产品需求情况。可是一个新工厂的开工,乃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附件五 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业综合评价课程综合测验 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业综合评价课程综合测验试卷(期中□期末□ 姓名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 课程适用_____年___月考期测验时间____年___月 ____日(上午、下午、晚上 测验得分__________ 阅卷人:___________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 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 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2.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 A.甘特 B.泰罗

C.维纳 D.穆登 3.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改变现状 D.实现创新 4.管理的主体是(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5.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6.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德鲁克 7.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A.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C.职能型 D.事业部制 8.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的因素 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9.利克特的管理模式认为,极有成就的管理者一般采用的管理方法是( A.利用—命令 B.温和—命令 C.集体参与 D.商议式 10.管理的核心是(

00054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题 00054 1.以下是法国矿冶工程师法约尔1900年6月23日在国际采矿和冶金大会闭幕会上演说的一部分。“先生们,我强调技术这一词是因为事实上在这次大会上宣读的论文在性质上几乎 尽是有关技术问题。我们没有听到有关供销、财务和管理责任等方面的响应,但是这次大会 的成员中有不少在这三方面是特别突出的。这无疑是一件遗憾的事情……”“现在我必须谈 谈管理问题。这是我想引起你们注意的问题,因为在我看来,我们工作中在技术方面行之有 效的互相学习同样可以应用在管理方面。”“一个企业的技术和供销的职能是有明确规定的, 而管理职能却不是这样。很少有人熟悉管理的结构和力量,我们意识不到它怎样工作,看不 到它在建造还是在铸造,在买还是在卖。然而我们都知道,如果管理不当,事业就处于失败 的危险中。”“管理职能有很多责任。它必须预见并做好准备去应付创办和经营公司的财务、 供销和技术的状况;它要处理有关职工的组织、选拔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它是事业的各个部分同外界沟通联络的手段等等。尽管列举的这些是不完全的,去F向我们指出了管理职能重要性的思想。即以管理干部这一项,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职能,因为大家都知道, 一家公司即使有完善的机器设备和制造过程,如果由一批效率低下的干部去经营,还是注定要失败的。”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听众中的矿冶工程师们对法约尔的演说可能有什么反应? (2)法约尔在演说中对管理职能的解释同他后来提出的管理职能,有什么不同? (3)你同意法约尔对管理职能重要性的论述吗? 1.[答案] (2P37) (1)矿冶工程师们对法约尔所说的管理重要性应是十分有认同感的。管理的职能不同于企 业的职能,在一个企业里,下属人员的主要能力是具有企业特点的职业能力,但随着地位的 上升,管理也越重要,最上层的人员主要能力就是管理能力。而技术、财务、供销仅是企业 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也不能代表管理。 (2)法约尔在演说中对管理职能侧重于管理中的计划、组织、向通,而法约尔后来提出的 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在演说中的管理职能则没有强调指挥、协调、 控制的作用。 (3)同意。管理是普遍的、重要的,但不同时期的管理的重点不同。 2.森达服装厂成立于1986年, 1990年之前,全厂固定资产净值只有13万元,全部自有资金46万元,年利润3万元, 1990年开始,在厂长金东鑫的带领下,服装厂进行了第一次全 面改革。他们立足国内市场,陆续开发了"燕飞"男女衬衫、"森达"高档西服、"唐人"内衣三个名牌。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大,服装厂的生产也实现了专业化、现代化。到1998年,该厂已拥有固定资产净值1080万元,全厂工业产值达1.24亿元,实现利润437万元,比建厂之初增加了100多倍,一跃成为行业的佼佼者。2000 年初,随着国内服装市场的竞争激烈,森达服 装厂的市场份额出现了首次下降,然而,厂长金东鑫并没有意识到企业的生存危机。而与此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31055

A. 确定型决策法 B. 风险型决策法 C. 非确定型决策法 D. 追踪决策法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20分) 1.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法治”中的“常法”是指 ( 2. 美国学者肯尼迪和迪尔认为,企业文化除了价值 观、 A.组织结构 B.领导方式 C.礼仪和庆典 D.企业行为 3. 在管理学中,定义为“影响力”的权力除“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外,还包括 A.随机处置权 B.制度权 C.奖惩权 D.任免权 4. 持续控制的方法包括有自我控制、集体控制和 ( C ) A. 管理信息系统 B. 预算控制 C. 政策程序控制 D. 个人观察 5. 群体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明显的阶段,它们是 6. 所谓的“火炉法则”包括以下步骤 ( B ) 即时处理、相同后果 D. 预先警告、身为表率、即时处理、普适执行 7. 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 8. 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可以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 ( A. 没有历史包袱 B. 能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C. 可以迅速开展工作 D. 具有广告效应 9. 人员配备的工作包括 ( B ) A. 制定工作规范,选配、培训组织成员 B. 确定人员需用量、选配、培训组织成员 C. 确定人员结构、选配、培训组织成员 D. 确定人员需用量、选配、考核、晋升组织成员 10. 所谓授权,是指 ( C ) A. 在组织设计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 B. 在组织调整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 C. 领导者将部分处理问题的权委派给某些下属 D. 委托代理关系 11. ( A ) 假设事物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状况对未来的影响程度是相同的。 A. 简单平均法 B. 移动平均法 C. 指数平滑法 D. 因果关系分析法 12. 按控制的时机分类,可把控制方法分为 13. 霍桑试验表明 ( D A. 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害的 B. 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 C. 企业应采取一切措施来取缔非正式组织 D. 企业应该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决策者虽无法事先确定究竟呈现何种状态,但可判断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 A. 要保持法的稳定性 B. 要制定统一的法律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要使法律固定不变 英雄人物、文化网络因素外,还包括 A. 初创、动荡、有序、衰亡 B. 形成、动荡、 规范、表现 C. 形成、有序、规范、成熟 D. 形成、动荡、规范、成熟 A.预先警告、即时处理、违者必究、普适执行 B. 预先警告、即时处理、相同后果、普适执行 C. 预先警告、身为表率、 A. 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 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 C. 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 D. 有效性、正确性、及时性 B) A. 预先控制、 持续控制、 现场控制 B. 预先控制、 持续控制、 结果控制 C. 预先控制、 现场控制、 结果控制 D .持续控制、 现场控制、 结果控制 14.( B ) 面对未能可能呈现的多种状态,

管理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05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 A.人与物的关系 B.财与物的关系 C.物与物的关系 D.人际关系 2.人口密度、年龄结构属于下列哪种宏观环境因素? A.社会文化环境 B.政治法律环境 C.经济环境 D.科技环境 3.一般而言,长期计划往往是 A.战术性计划 B.战略性计划 C.年度计划 D.作业计划 4.甲玩具公司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发现某种儿童玩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公司又有能力研发和生产该产品,决定进军该市场。这体现了计划工作的哪一步? A.估量机会 B.确定目标 C.选择方案 D.确定前提条件 5.随着数码相机的广泛应用,某胶卷生产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压缩生产规模,逐渐从胶卷市场撤离。该做法属于 A.内部增长战略 B.多元化战略 C.收缩战略 D.稳定战略 6.对程序化决策描述正确的是 A.重复出现的、例行性决策 B.非重复性的、例外决策 C.非重复性的、例行性决策 D.重复出现的、例外决策 7.通过对追加的支出与收入进行对比分析的决策方法是 A.期望值法 B.效用法 C.概率法 D.边际分析法

管理学原理案例题

案例分析题一 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20分,计40分) 案例一:温特图书公司组织改革 温特图书公司原是美国一家地方性的图书公司。近10年来,这个公司从一个中部小镇的书店发展成为一个跨越7个地区,拥有47家分店的图书公司。多年来,公司的经营管理基本上是成功的。下属各分店,除7个处于市镇的闹区外,其余分店都位于僻静的地区。除了少数分店也兼营一些其他商品外,绝大多数的分店都专营图书。每个分店的年销售量为26万美元,纯盈利达2万美元。但是近3年来,公司的利润开始下降。 2个月前,公司新聘苏珊任该图书公司的总经理。经过一段时间对公司历史和现状的调查了解,苏珊与公司的3位副总经理和6个地区经理共同讨论公司的形势。 苏珊认为,她首先要做的是对公司的组织进行改革。就目前来说,公司的6个地区经理都全权负责各自地区内的所有分店,并且掌握有关资金的借贷、各分店经理的任免、广告宣传和投资等权力。在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后,苏珊便提出了改组组织的问题。 一位副总经理说道:“我同意你改组的意见。但是,我认为我们需要的是分权而不是集权。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们虽聘任了各分店的经理,但是我们却没有给他们进行控制指挥的权力,我们应该使他成为一个有职有权,名副其实的经理,而不是有名无实,只有经理的虚名,实际上却做销售员的工作。” 另一位副总经理抢着发言:“你们认为应该对组织结构进行改革,这是对的。但是,在如何改的问题上,我认为你的看法是错误的。我认为,我们不需要设什么分店的业务经理。我们所需要的是更多的集权。我们公司的规模这么大,应该建立管理资讯系统。我们可以透过资讯系统在总部进行统一的控制指挥,广告工作也应由公司统一规划,而不是让各分店自行处理。如果统一集中的话。就用不着花这么多工夫去聘请这么多的分店经理了。” “你们两位该不是忘记我们了吧?”一位地区经理插话说:“如果我们采用第一种计划,那么所有的工作都推到了分店经理的身上;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案,那么总部就要包揽一切。我认为,如果不设立一些地区性的部门,要管理好这么多的分店是不可能的。”“我们并不是要让你们失业。”苏珊插话说:“我们只是想把公司的工作做得更好。我要对组织进行改革,并不是要增加人手或是裁员。我只是认为,如果公司某些部门的组织能安排得更好,工作的效率就会提高。” 请根据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哪些?(8分)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题

1.某企业一直生产A产品,市场销路很好.2012年以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A产 品出现滞销,销售收入明显下降,员工积极性受到影响.谊厂厂长认为环保产品市场销 路不错,于是果断决定转产该类产品.经过一年的努力,企业经营状况没有明显好转. 2014年以来,市场形势又发生了变化,A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原有用户纷纷来电 希望该企业能尽快恢复A产品的生产。与此同时,环保产品的销路出现下滑。在这种情 况下,厂长又自作主张决定重新生产A产品,但A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无法在短时间 达到理想水平,销售也受到影响。员工对这种状况议论纷纷,厂长感到压力很大。 问题: (1)该厂长的决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结合案例简要说明。 一、环境因素: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环保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二、时间因素:2012-2014年不同时间,产品市场需求有变化;三、个人因素:长征个人战略眼光、工作作风和个性特征的影响。 (2)结合案例阐述决策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信息原则;二、预测原则;三、可行性原则;四、系统原则、五、对比择优原则;六、反馈原则 2.王平是H公司的副总经理,在业务上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对生产极为关心,注重 工作成果。同时,他待人热情,关心下属;对工作不够主动的员工,不会横加指责和批评,而是主动引导,并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一切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认可。员工们在王平的影响下,士气高昂,工作积极主动,注重团队协作,能够圆满完成公司的各项任务。 问题: (1)依据管理方格理论,王平采取了哪种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团队型领导方式,特点:对职工和生产极为关心,注意使职工了解组织的目标,关心工作成果,努力使职工个人的需要和组织的目标最有效地结合起来。 (2)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有哪些?王平影响力的来源是什么? 来源:法定权;奖赏权;强制权;专长权;个人影响权。王平:都有 3.H公司是一家零售企业,拥有50家连锁店。近年来,公司从外部招聘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大约50%不符合岗位要求,工作绩效明显低于从内部提拔起来的管理人员。两年来,外聘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已有8人自动离职或被解聘.针对这种情况,人力资源部对公司的外部招聘和录用进行了分析,发现:(1)公司是通过职业介绍所或媒体刊登的招聘广告来获得职位候选人;(2)通过对人员申请表的审核、智力测试、性格测试和有限的简历筛选以及必要的面试进行选择。在招聘时强调人员的性格与能力,而并不重视应聘者过去在零售业方面的工作经历;(3)大部分被录用的人员

2017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7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7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就是一个过程,就是让别人与自己一同去实现既定得目标,就是一切有组织得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得要素。 2、保健因素 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诸如本组织得政策与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如果得到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她把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3、反馈控制: 这类控制主要就是分析工作得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得偏差,分析其原因与对未来得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发生或防止其今后再度发生。 4、命令一致 原理命令一致原理,就是指主管人员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得各种命令越就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得责任感也就越大. 5、商议式得管理方 法利克特得四种管理方法中得一种。主管人员在做决策时征求、接受与采用下属建议;试图去酌情利用下属得想法与

意见,运用奖赏并偶尔兼作处罚得办法让职工参与管理.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得就是(c ) 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2、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得人就是(A ) A、甘特B、泰罗 C、维纳 D、穆登 3、管理控制工作得基本目得就是(A ) A、维持现状B、打破现状 C、改变现状 D、实现创新 4、管理得主体就是(D ) A、企业家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5、利用过去得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得方法就是(B )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D、头脑风暴法 6、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得创始人就是(D ) A、泰罗B、法约尔 C、韦伯 D、德鲁克 7、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D) A、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管理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2.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B )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 3.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A ) A.科学管理理论B 行政组织理论C.行为科学理论D.权变理论 4.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B ) A.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B.没有必要按职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C.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中型组织D.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大型组织 5.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D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 C.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6.专业化管理程度高,但部门之间协调性比较差,并存在多头领导现象.这是哪类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B) A.直线制 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D.事业部制E.矩阵制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权变理论是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提出来的. (×) 2.需求层次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理论。( √) 3.决策最终选择的一般只是满意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 √) 4.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指挥下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应该适当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 √) 5.冲突对组织都是有害的,冲突管理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冲突. (×) 6.管理的效益原理认为:管理工作都应该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和消耗,获取最大的收益. ( √) 7.最小后悔值决策方法中的后悔值就是机会损失值. ( √) 8.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公平感觉取决于其每次的投入与报酬之间是否对等. (×) 9.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更加倾向于坦率的和直接的交流方式(×) 10. “胡萝卜加大棒”是泰勒制的管理信条。( √) 三、多选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AD ) A.自然属性 B.艺术性 C. 科学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2.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 ABEF ) A.计划 B.组织 C.指挥 D.协调 E.领导 F.控制 3.管理的主要技能包括( ACD ) A.人际 B.诊断 C.概念 D.技术 4.电子会议决策方法的主要优点有( ACD )

管理学原理A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 《管理学原理》试卷(A卷) 注意事项: 1.试题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2. 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无错别字;考生必须将“学生姓名”和“学号”完整、准确、清楚地填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否则视为废卷。 3.考生必须在签到表上签到,否则若出现遗漏,后果自负。 一、字词翻 译题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职能或要素是() A.计划、组织、决策、领导、控制 B.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C.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 D.计划、组织、决策、指挥、控制 2.从管理学的发展过程来看,除了管理实践推动之外,大量地借鉴,应用其他学科,如系统理论、信息科学、数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新成果、这体现了管理学的()特性。 A.综合性 B.社会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3.“科学管理之父”是指()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欧文 4.()把管理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A.泰罗 B.法约尔 C.孔茨 D.梅奥 5.计划工作的核心是() A.决策 B.预测 C.计划 D.构思 6.狭义的计划指的是() A.计划准备 B.制订计划 C.执行计划 D.检查计划 7.计划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A.控制 B.指导与领导 C.人员配备 D.组织 8.“第十个五年计划”是()计划 A.短期 B.专项 C.长期 D.中期 9.()原理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是对等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是有效。 A.责权一致 B.管理宽度 C.分工协作 D.目标统一

管理学原理试题(含答案)

管理学原理》模拟题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管理的两重性是指管理具有和。 2.泰勒被后人称为之父,被后人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3.计划的任务就是、和部署。 4.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决策可分为决策、决策和业务决策。 5.实现权力分散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二是。 6.企业集团是由、紧密层、半紧密层和组成。 7.组织文化有三个层次,即精神层、和。 8.领导方式按领导活动侧重点划分,可分为和的两种领导方式。 9.控制是按标准衡量所取得的成果,并及时纠正所发生的偏差,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10.沟通的四个基本要素是信息源、信息内容、信息接受者和。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1.山川旅行社刘总经理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惊险性旅游项目与40~45岁男性消费者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旅游路线与项目。因为涉及到与管理、保险、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新项目正式批准的时间比预期的晚了整整一年,由此丧失了市场机会。你认为以下哪种说法能概括刘总的管理技能状况? A.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技能都弱。 B.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技能都强。 C.技术技能和人际关系技能强但概念技能弱。 D.技术技能和概念技能强但人际关系技能弱。 1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Y理论假设的内容 A.人们不喜欢负责任,甘愿服从别人领导。 B.外在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使人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途径。 C.人们视工作如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D.人们在解决组织的各种问题时有较高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13.泰勒认为:实行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B.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C.提高工作效率 D.满足工人心理需要 14.环境要素多,要素间彼此不相似但单个要素基本维持不变,未来可以预测,对要素了解的知识要求高。上述环境为下面哪一种? A.稳定且简单的环境 B.动荡但简单的环境 C.稳定但复杂的环境 D.动荡又复杂的环境 15.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请问该决策的类型是什么?加入何种信息,该决策将变成一个风险决策? A.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B.风险性决策;不需要加其他信息 C.不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D.不确定性决策;购买该奖券的人数 16.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是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下列说法,你最

《管理学原理》复习题 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复习题 一、名称解释 1、管理学 2、领导 3、管理者 4、计划: 5、决策: 6、控制 7、决策: 8、组织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 1.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 )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20世纪30年 代 C. 20世纪40年代 D.19世纪初期 2. 20世纪60年代管理的核心是(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3. 管理的主体是( )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4. 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 ( ) A.因果法 B. 头脑风暴法 C.德尔菲法 D. 外推法

5. 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D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德鲁克 6. .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 的因素 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D.自然因素和 社会因素 7. 控制活动应该( ) A.与计划工作同时进行 B.先于计划 工作进行 C. 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 D. 在计划工 作之后进行 8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科学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理论 9. 选拔主管人员的方式,既可以考虑从内部提 升,也可以考虑从外部招聘,但无论从内部 提升,还是从外部招聘,都要鼓励( ) A. 公开竞争 B.毛遂自荐 C.尽展所能 D. 首先搞好群众关系

10. 一般说来,组织越稳定,管理宽度应该 ( ) A.越小 B.越大 C.无法判断 D.无影响 11、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的出现, 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 A 西蒙 B 梅奥 C 法约尔 D 泰勒 12、管理对象分为动态和静态的,属于静态管理 的是( ) A 人财物权 B 目标组织物 C 人信息物 D 目标组织信息 技术 13、《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是作者是 ()? A、泰勒 B、法约尔 C、西蒙 D、 孔慈 14、由上级组织赋予并由法律、制度明文规定的 影响力是领导权力的() A 组织影响力 B 正式权力 C 非正式权力 D 个人魅力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主管人员在领导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时,下达的各种命令越一致,领导和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职责感也就越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决定题 1、主管人员在领导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时,下达的各种命令越一致,领导和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职责感也就越大。(√) 2、所谓管理,其实质就是组织中的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实施影响的过程。(×)

3、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务必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 4、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是按照 5、由于管理职能过于专业化,导致综合性的管理人才难以选取训练和培养,这是按产品划分部门方法的局限性。(×) 6、对于组织活动而言,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此刻对组织成员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7、非正式沟通是组织之外的沟通,对组织有害无利。(×) 8、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得到多数人

的认同。(×) 9、主管人员所处管理层次越高,概念技能要求越低。(×) 10、民主型领导方式是比专制型领导方式更有效的领导方式。(×) 11、按职能划分部门的方法是指遵循专业化的原则,以工作或任务的性质为基础划分部门。(√) 12、权变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巴纳德。(×) 13、对于组织活动而言,组织的目标就是组织的计划。(×)

14、非正式组织只存在与个别组织内。(×) 15、作为一种现代组织结构形式,事业部制的主要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16、由上层管理人员制定的,涉及组织长远发展方向和资源分配方针和方案的计划是战略计划。(√) 17、科学决策追求的并不是最优最好方案。(√) 18、目的或任务是指社会赋予一个组织的基本职能,它要回答组织是干什么的和就应干什么的问题。(√) 19、统一指挥原则要求每个下属应当而且只能由一个上级主管直接负责。(√)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8 年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2018 年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大 家一起来看看试题及答案有哪些吧,相信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有需要的 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决定题 1、主管人员在领导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时,下达的 各种命令越一致,领导和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职责感也就越大。 单选题 1、企业中管理者的管理幅度,是指他__A 名词解释 1、企业文化 答: 企业文化主要是由企业有最高目标或宗旨共同价 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构成。它是种以价值言核心的对全职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 2、主观决策法 答: 主观决策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决策都根据已掌 握的状况和现有的资料,直接利用专家们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决策目标和实施目标,并作出评价和选取的方法。 3、直线职权

答: 直线职权即指挥权,是指管理者指挥其下属工作的 权力。 4、职能制组织结构 答: 职能制组织结构也称为多线性组织结构。职能制的特点是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制的全能管理者。 5、管理幅度 答: 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有效地监管,管理其直接下 属的人数。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简答题 1、人员配备工作的基本原理。 人员配备工作的基本原理有:论述题 1、有人认为“人力资本=热情X潜力”。请运用领导和 激励的有关理论评述上述公式。 参考答案:该公式是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翻版。期望理 论认为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到达某个目标的状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到达这个目标。即 M=V< E。个人工作业绩的大小,不仅仅取决于个人潜力的大 小,而且也取决于工作中的激励程度。作为领导者,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应用激励手段来充分调动部下的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