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美术作品欣赏全集

初中美术作品欣赏全集

初中美术作品欣赏全集

初中美术作品欣赏全集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 以下是关于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欣赏作品的分类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裴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它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至关重要。三是同龄小朋友的优秀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呜。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 二、欣赏的角度 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教师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 ·

如《最后的晚餐》画的耶稣和门徒们共进晚餐,当耶酥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时,众门徒的惊异神情动态;1949斗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激动时刻;齐白石的《虾》表现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虾在水中嬉戏争食的情趣。 二是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家采用国画水墨技法,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凡高《阿尔的吊桥》一国,画家采用鲜艳浓烈的色彩,有力的笔触,奔放的线条,使画面给人一种明快跳动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最后的晚餐》画中,画家把人物都安排在桌子的一边,全部面对观众,这种独特的构图法更便于表现众门徒的各种表情。三是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比如在讲达·芬奇的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以及他刻苦研究解剖学、透视学的有趣事例;在欣赏齐白石的画时,可以讲他三十岁学画,为了画好画,在家里养了很多花鸟鱼虫,经常观察写生的例子。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 ·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

第一课美术概说 主讲:方华军 单位:随县万和镇中心学校 课型:单一型 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 、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

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 、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 、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 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高中美术欣赏

高中美术欣赏教案 一、课题名称: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二、教学目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陶瓷艺术的造型与设计和制作者对泥土性能的了解与掌握及制作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可借参考书让学生从陶瓷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理解陶瓷作品设计、制作的特点,从中体会工艺美术的一般规律。陶器的发明使人们可以远离水源、过定居生活。而定居生活又为陶器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陶器的造型、种类、装饰部位的选择都有直接影响。例如:原始社会仰韶文化的先民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开始过农耕生活,饲养业也有一定发展。彩陶的纹样中有一些具有原始宗教的内容,其具体的准确含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类问题不宜讲的太实,以免误导。 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陶器的造型、种类、装饰部位的选择对陶塑艺术的影响 四、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学生刚从初中升学上来活泼好动,但是与初中学生不同的又是他们又多了一份成熟和稳重他们对世间万物都充满了好奇,讲课的时候适当借一些陶器和瓷器来讲解,不一定要文物,只是要让课堂上有个参照物就行,借此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五、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一些古代陶器和瓷器录像带、图片等备用。 (二)教师讲课、学生练习用的多媒体课件,师生均应准备一些画作印刷品、幻灯片或录像等以补充课本内容。 六、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创设情境 下面请随我们的摄像机镜头一起去走近陶器。(录像:陶器欣赏) ▲ 激起学习的欲望,进入情境,作好探究的心理准备。 ★学生产生兴趣,有进一步了解陶器的愿望。 瓷器的造型 ▲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 ★陶器的造型以及用处

(完整版)中学美术欣赏课案例分析

中学美术欣赏课案例分析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始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 这是每一个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从来没有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从目前中学美术欣赏课中,发现教师讲授时间很多,留给学生学的机会很少,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我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 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自己做出决定,对教材作品哪些是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还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要想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领会和感悟到美术作品的娱乐功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我感觉现在的“激情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 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初中美术校本课程

美术校本课程 巧用地方资源活学国家教材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格子的世界巧做窗棂 教师:吕家堡中学谢智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懂得欣赏小街里仿古的各构件(如:门、窗、廊、檐)。2、分析仿古窗格的特点,以及其中的装饰美感。 3、利用折、挖、剪、刻等技巧,能用纸质媒材塑造仿窗棂的平面造型作品。 教学实录: 一、欣赏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有一条小街,与高楼林立的闹市相比,它格外与众不同,总能让我流连忘返。我们一起去看看:那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街? (课件展示) 2、师生欣赏小街,边看边思考:小街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师小结:初次见到小街,你们会被黑瓦灰墙,整齐的石板,古典的六角宫灯所吸引。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千姿百态、造型丰富的木格子,窗面,门板,回廊,前檐,都留下它们的影子。总之,展现了一个多彩的格子世界。 二、探究学习: 1、再赏这些木格构件,留心观察:看到了那些熟悉的形状?学生看后交流。 (课件展示)

师小结:几何图案、文字图案、物象图案 2、分析这些方格的造型特点: 对称式:图案上下、左右、对角一样。 重复式:把一个图案反复出现几次。 自由式:灵活安排图案,自由组合。 3、拓展:窗框的外形也很有趣,除了这常见的方形,也可以用其他形状,如:足球场形、花瓶形、扇形、圆形、菱形等。(展示) 4、试一试:你有什么样的构思?请几位同学在异形的外框李设计窗棂,师生赏析,交流。 三、制作表现: 1、师:小街里的这些棂格,大都采用深色,而且是木制结构,所以它的仿古特色非常和谐、浓郁。看老师是如何用纸质材料表现这些格子世界的?(课件展示) 2、视屏展示制作方法。一种拼贴法:准备外框和等宽的纸条→拼摆造型→粘贴整理 一种剪刻法:构思画图→直接挖剪→整理完成 色彩搭配:可以选择单色、套色,对比强烈,装饰效果好。 强调:外框和图案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制作时,互相连接,不能脱节。3、学生制作,要求:运用纸质材料,选择你喜欢的制作方法,完成窗棂的平面作品。 4、展示作品,评价: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的仿古墙壁上。 四、拓展:古时传统棂格图案。(课件展示)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套教案含教学反思(精品推荐看)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 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 1、美术鉴赏的概念 2、美术的分类 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 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 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 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

分组: 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 形式上对比分析: 《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 《捣练图》:作者张萱,圣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宫廷画师所画人物雍容华贵,丰颊肥体,突破了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拾穗》:作者米勒(法国)站在同情农村贫穷妇女的立场上暗示阶级对立,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 总结:两幅作品国度不同,形式不同,两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不同。 b.《黄山日出》这幅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绘画作品的意境是否相同?摄影的工具是否最重要的? 教师引导: 第一,摄影属于美术的范畴,摄影的意境和绘画的意境有共同的追求。 第二,摄影和绘画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摄影所受时间、空间、工具的限制比较大,比较多的反映现实社会。绘画相对来说限制较小,画家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形式可以更加自由。 第三,摄影工具非常重要,但作品的主题和反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她和绘画作品一样,最终是要和观众进行交流。 结论: 1,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形象。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形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等。 2,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宗教、

初中美术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课题:捏塑造型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就是为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多欣赏优秀作品,多给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在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捏塑造型的乐趣(设计与生活)》选自江西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本课突出介绍了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还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寻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的了解,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 1.本节内容除了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概况以外,还更加让学生能贴近生活、学生能更好增进对雕塑的兴趣。 2.学生能在近似于玩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自由创造的无穷乐趣,在愉快的玩耍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 2.通过对民间彩塑和现代泥塑作品的欣赏,增进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不同艺术类别的比较,使学生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更好地对民间彩塑和现代泥塑作品的欣赏。 难点:使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

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环节 (1).由图片导入新课。由泥塑图片《大阿福》引入。 (2).讲解新课(教师活动) 1. 什么是泥塑 ? 2. 我国五大雕塑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3. 泥塑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应是怎样的? 4. 欣赏并讲解民间彩塑《渔家女》、《三只骑羊猴》、《鲁迅像》等的制作过程. 5. 欣赏并讲解现代泥塑《渔家女》、《三只骑羊猴》、《鲁迅像》等作品。 6. 让学生自己学会动手制作泥塑? 7. 选出学生中较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一起欣赏。学生注意力集中。 (预设学生行为) 1. 学生通过看书从课方中找出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 2. 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一起欣赏泥塑作品,说说作品美的妙处。 3. 能学生区分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 4. 在欣赏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已归纳、概括、合作。

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与学

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与学 莱州汇泉学校穆程远 摘要: 初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一方面为培养美术专业人才奠定基础;但更主要的任务,是为激活广大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独立的创造个性,以促进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格和品质。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学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特别在中学的美术教学中,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目标的,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艺术素质为主要目标。所以,在中学的美术教学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力,引导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启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也是对艺术认识的一种真实回归。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欣赏课的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课教与学 正文: 一: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新课改的今天,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体验艺术人生,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在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有很多成绩,但从具体实施过程来看还是有不尽人意之处。在“教”与“学”

上出现了矛盾与不足。 (一)“教”方面 1、缺少美学理论素养 美术欣赏课,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他们应对美学、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有深厚的了解和掌握,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方能符合教学的要求。这样就存在部分美术教师自身艺术素养的欠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存在不足,在上美术欣赏课时对技能的片面强化或者对美的过分倚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同时,忽视了学生对美术学习动机与兴趣、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性,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使职高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受到影响。 2、缺乏教学艺术手段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长期以来,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即是教师按教材照章教学,以课本为经典将美术作品介绍给学生,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审美品味。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的。同时也有一部分美术教师在从事美术教育时过分强调美术技法的教育,使学生认为学习美术必须具备绘画的天赋,而忽视了审美教育。 在现有的美术欣赏教材中,包含了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

西方美术欣赏2019尔雅答案100分

。。。。。。。。。。。。。。。。。。。。。。。。。。。。。。。。。。。。。。。。。。。。。。。。。。。。。。。。。。。。。。。。。。。。。。。。。。。。。。。。。。。。。。。。。。。。。。。。。。。。。。。。。。。。。。。。。。。。。。。。。。。。。。。。。。。。。。。。。。。。。。。。。。。。。。。。。。 西方美术是怎样的(一) 1 【单选题】中国绘画中()地位最高。A A、山水画 B、人物画 C、花鸟画 D、器物画 2 【单选题】中国最好的砚出自以下哪个省?()C A、山西省 B、安徽省 C、广东省 D、山东省 3【多选题】关于西方绘画说法正确的是()。ACD A、西方绘画更注重精神世界 B、西方绘画注重再现 C、西方绘画注重 D、西方绘画更注重物质世界 4【判断题】中国绘画注重山水和花鸟。() 对 5【判断题】中国绘画讲究明暗色彩。()X 西方美术是怎样的(二) 1

【单选题】 谢赫六法论的第一条是()。C A、写物像物 B、随类赋彩 C、气韵生动 D、传移摸写 2 【单选题】 中国绘画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是()。D A、明暗 B、色彩 C、光影 D、线条 3 【单选题】 中国画家认为轮廓线有什么功能?()C A、抒情和审美 B、描物与审美 C、描物与抒情 D、审美与认知 4【判断题】中国绘画中有一个重要理论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5【判断题】西方绘画最早出现的是教堂壁画。()X 西方美术是怎样的(三) 1

【单选题】中国有句古画叫做喜画(),怒画()。A A、兰、竹 B、兰、梅 C、梅、菊 D、兰、菊 2【多选题】关于陈老莲说法错误的是()。ACD A、陈老莲宋朝著名画家 B、以画人物著称 C、线条粗犷 D、画风豪迈 3【判断题】毛笔在运笔过程中非常讲究顿挫。() 对 4【判断题】谢赫提出的骨法用笔是指对墨的用笔方法。()X 西方美术是怎样的(四) 1 【单选题】按照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A、隶书、篆书、楷书、行楷 B、篆书、隶书、楷书、行草 C、篆书、隶书、行楷、楷书 D、隶书、篆书、行草、楷书 2 【单选题】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期在()。C A、唐朝 B、清朝 C、元代

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探究

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探究 摘要: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指引学生在学习中讨论我们的美术作品中 深层次的意义,经过学习使学生有准确的欣赏艺术的水平。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 学中,美术教师在增强自身美学修养的基础上,要主动应用自身的语言、教态、 知识与各种形象方法,使学生在欣赏课中有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潜 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欣赏水平。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探究 一、初中美术欣赏课的特征教师要了解 初中美术欣赏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推动智力发展与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方法。经过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向学生 传授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优 良的品德、意志,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 象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所以,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上要 主动实施探索,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初中美术教材中的欣赏课内容,基 础是知识,重点是欣赏,充分表现了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审美性与综合性等特征。教材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理、心理特征的现实状况出发,渐渐丰富欣赏内容、 渐渐加深欣赏难度,这对于学生认知构造的产生、建立美术观念,都起到了关键 的作用。 二、美术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改变之前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情况,这种封闭式的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的 思维发展。要打破之前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开放教学”的观念,依据创造性学 习的需要,为学生供应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得到最 大限度地提升,使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都获得充分的发展。在指引学生欣赏美术 作品时,教师的启发起到重要的作用。要实施“对话式”欣赏教学,营造平等的教 学气氛。欣赏教学,要是互动的,是师生之间的一次审美合作,是平等的参加与 交流的过程。对于在欣赏时学生的表现,教师不可以像法官一样予以是与否的判定,不可以“一言堂”、不可以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有教学活动跟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分不开。为了欣赏教学达到理想的 效果,老师要发挥自身指引作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选择学生感兴趣 的欣赏教材,和学生形成共鸣。在欣赏课中学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品中 人物的职业、生活情况学生容易看出来,感受到沉重、压抑的氛围。为了使学生 的学习兴趣提高,老师可以收集伏尔加河的有关图片、收集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 影像资料,使学生在图片与影像资料的帮助下更充分的了解本课的内容。这种教 学方法比简单书本教学效果好的多,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主观 能动性获得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也随之提高。 四、教材的重难点教师要充分把握 面对浩瀚纷繁的艺术作品,如何让学生一直保持求知的欲望是关键,同时为 了使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增加、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但要把课备好、把教案写好,对于美术欣赏作品也必须要把题材内容选好。由于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 处位置不一样,因此备课、授课的侧重点也要不一样,如一些作品最突出美点分 析要侧重于时代背景与历史故事;一些要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一些 要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与画面构图;一些要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等等。

七年级美术上册 14 如何欣赏绘画作品(选修)教案 人美版

14.如何欣赏绘画作品(选修)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欣赏绘画作品。 2、学生在欣赏作品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在欣赏作品中了解作品的产生背景,了解绘画者的创作思维。 【教学重点】 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 解释与评价的正确表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品分析片段,让学生感受一下如何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从而由此进入到课本中来。 二、新授 1、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中的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文字叙述部分,可以点名学生读一下,加深学生对这部文字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绘画作品《筛谷的妇女》,看看书中对此作品是如何景象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 3、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书中内容: 三、描述: 请你仔细观察,你再华中看到了什么? 画家细致的描绘了一个普通的劳动场面,画中有三个人:左边、右边、中间人物都在做什么?学生根据人物动态,来加以描述。 四、分析: 作品中的失误是什么样的? 造型、构图、光线、色彩、空间及方面进行分析。 五、解释: 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通过这样的形式想表达什么观念? 六、评价: 这是一幅好作品吗?为什么? 教师和学生再分析书中几幅作品,采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进行作品的欣赏。

教师小结欣赏作品的方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七、教师指导学生欣赏评述一下《春如线》绘画作品,教师提示学生要运用所学方法进行。 八、学生作业练习,写一篇200字的欣赏短文。教师有效引导写作过程。 九、教师总结: 学生对欣赏作品的方法的掌握程度,能否综合加以运用来分析作品,学生赞誉学习积极性如何?作业阶段,学生作品形成的质量。 【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17-09-26T17:26:39.3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6期作者:邢春莲[导读] 教育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美术欣赏课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能够认识美、理解美、感受美,通过欣赏促使学生的德育发展,更加有利于学生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邢春莲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唐家泊中学265300 摘要:教育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美术欣赏课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能够认识美、理解美、感受美,通过欣赏促使学生的德育发展,更加有利于学生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关键词:美术欣赏德育渗透德育发展 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性为目的者也。” 说明艺术教育是任何其他学科都不能替代的,美术欣赏课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们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精神上、品德上、行为上也能受到滋养,陶冶情操,学会欣赏的同时学会做事、做人。下面简单分析一下如何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德育渗透的关键 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美术教师的个人魅力体现在很多方面:教师的学识、文化底蕴、言行举止、仪表、管理、分析判断、语言表达、机智应变等诸多方面,以及在教学工作中的态度等等。一个教师只要有魅力,学生就愿意与之交往,就愿意聆听其教诲,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因此,教师的个人魅力会对学生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对学生起到终生的榜样作用。在课堂内外,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思维的引导者,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教师在欣赏课中,成功地运用身后的语言功底和文化功底,诙谐生动、旁征博引的讲解,加上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和画面精美的图片实物的展示,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获得愉悦感并接受教育,增强艺术修养。让学生体会创作者高尚的人格魅力,在欣赏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二、发挥美术欣赏课的实用价值,潜移默化地影响道德品质的形成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总目标,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谈到“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通过美术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爱好和审美能力。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验美的东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所以美术欣赏课能潜移默化地影响道德品质的形成。例如,在欣赏《狼牙山五壮士》中,那五位满目仇恨的抗日战士宛如一座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狼牙山之巅,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英雄们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和英勇气概,体会到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与战胜的坚强信心,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树立起革命的远大理想。在欣赏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这幅画时,伴随着教师的讲解,学生们仿佛看到了天安门前那飘扬的五星红旗,听到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那庄严而又洪亮的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又听到了那雄壮的国歌声,震天的礼炮响,亿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的场面好像就展现在眼前,激励着学生们要努力学习,明天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通过对古今中外不同门类美术的优秀作品的介绍与赏析,获得审美的愉悦,受到教育与启迪,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的能力,看到巧夺天工的彩陶艺术、独具匠心的园林艺术、雄伟的长城……不但使学生了解我国先人的伟大创举和高超的技艺,同时也了解广大的劳动人民和那些能工巧匠们所受到的剥削和压迫,从而激起学生们对剥削者、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在欣赏中提高审美能力,形成人的一切美好情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品德思想教育。总之,美术欣赏课,不但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通过欣赏课教学体会作品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的美术,无论建筑、雕刻、绘画、工艺,创作上固各有伟大的贡献,理论上更是发世界所未发,体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非凡的创造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深深地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欣赏课要很好地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让学生们为我中华的艺术家而自豪,为我中华的艺术成就而骄傲。例如学习独树一帜的中国古代名作这节课时,这些中国画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比如《洛神赋图》《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溪山行旅图》等,这些作品很有代表性,能让学生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美术遗产和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史以及著名的画家、作品等,都值得探讨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了中国美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伟大的中华文化,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 总之,美术欣赏教学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能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在美育与德育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中,帮助每个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参考文献 曹冰浅谈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7,02,108-109。

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

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 摘要: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充分了解美术教材并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本文就从初中美术欣赏作品的分类、欣赏的角度和教学时教师的注意点谈谈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 关键词:美术欣赏;欣赏作品;欣赏角度 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到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充分了解美术教材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以下就从初中美术欣赏作品的分类、欣赏的角度和教学时教师的注意点谈谈我的看法。 一、欣赏作品的分类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裴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它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至

关重要。三是同龄小朋友的优秀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呜。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 二、欣赏的角度 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教师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 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如《最后的晚餐》画的耶稣和门徒们共进晚餐,当耶酥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时,众门徒的惊异神情动态;1949斗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激动时刻;齐白石的《虾》表现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虾在水中嬉戏争食的情趣。 二是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家采用国画水墨技法,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凡高《阿尔的吊桥》一国,画家采用鲜艳浓烈的色彩,有力的笔触,奔放的线条,使画面给人一种明快跳动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最后的晚餐》画中,画家把人物都安排在桌子的一边,全部面对观众,这种独特的构图法更便

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一)

初中第五册美术教案 授课教师:李帅 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一)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视(看挂图、纪灯或者说录像)、听(听解说、听音乐)欣赏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视、听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从旧石器时代起各国历代雕 塑、工艺、建筑、绘画等美术发展史概况。从美术的角度初步了解 世界各国民族灿烂的古文化,培养学生对外国传统艺术的鉴赏力。 2、以作品的艺术成就,让学生了解艺术的世界性。 (二)教学重点 介绍埃及金字塔的艺术特征和艺术价值、成就。 (三)教具准备 1、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有关录像片或纪灯片、还可准备一些古曲 磁带。 2、教学挂图及收集到的画报上的有关图片资料。 (四)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解说:(播放相关古典音乐)世界的四大古国,开世界科学之先河,希腊的古文化,创世界之奇迹,难道不是吗?那么请你欣赏世界各国古代先民们智慧的结晶——外国古代美术。 三、新授: 1、胡福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悬挂图片,播放相关音乐) 埃及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埃及是尼罗河赐与的礼物”(希罗多德),

尼罗河由南向北纵贯埃及,在红海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之间滋润出一条狭长的绿洲。在这里产生了古埃及文明。 图片简介:金字塔是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在古埃及人观念中,陵墓是永久的栖身之地,它甚至比宫殿更为重要。王朝初期,埃及国王和贵族的陵墓是长方形的石头建筑,里面放着装有木乃伊的石棺,这种长方形石墓叫“马斯塔巴”。后来,随着陵墓的扩大,原来的一层马斯塔巴变成了由大到小的几层相叠的梯形金字塔。起初是台阶金字塔,到古王国盛期,演变成方锥形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是其主要代表。而《胡福金字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高146.5米,基座四边各长233米,正对东西南北四方,是一座四方尖锥形庞然大物。它由230万块2.5吨重的巨石垒成,石缝间未用任何粘合物,但却非常严密。金字塔内部有入口、走廊和通气管道,中间有石室存放法老的木乃伊。 艺术特点:埃及艺术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奴隶主服务的,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专制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好大喜功,法老不惜用数十万奴隶为自己建造陵墓、庙宇巨像,表现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神化法老和贵族,在题材上和表现方法上又必须严格服从统治者的要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艺术的基本法则和程式,并且迫使艺术家用美化的方法来表现对象。 表现思想:金字塔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它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站在它的脚下,人们会感到自己的渺小。金字塔的外观对称、稳定,它给人以坚不可摧的印象,尤其是它屹立在炎炎烈日之下,象征着法老的威严地位不可动摇。 哈夫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历面像是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它由整块天然岩石雕凿成。雕像身长约57米,面部为5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它头戴菱形巾冠,前额雕刻着圣蛇,两眼直视前方,面部仍保持着哈夫拉

(初中美术教案)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初中美术教案 第一课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开国大典》(1课时) 课型: 单一课 教学方法: 讲述、欣赏与思考。 教学目的 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国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处理及民族绘画与西洋绘画结合的特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大幅《开国大典》印刷品一张,[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笔画和年画各一幅。 2、学具:教材,笔记本。

教学步骤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画、石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出示中国画、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开国大典》(出示油画《开国大典》) 作者介绍: 艺术欣赏: 主题思想: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作品欣赏: 1)《开国大典》概括: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____年至于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 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 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 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 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 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 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 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 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 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

怎样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

怎样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 初中美术课本第一课往往都是欣赏课,作为美术教师怎样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将专业性较强且具有一定难度的艺术理论知识变得易懂好学,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提高,这一直是困惑笔者多年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证明:运用作品比较,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此列举几例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美术欣赏中的音乐与绘画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不是单向地灌输。所以虽然音乐是一种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但音乐同样也是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如在进行中国古代人物技法的欣赏教学时,通过苏州弹词《新木兰辞》地放送,请同学们进行浏览式欣赏两张图片,注意营造一种艺术氛围,利用声音的比拟,使学生接受音乐信息的同时,可以在头脑中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认识我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多样性,如采用工笔重彩人物作品与线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工笔人物与写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的艺术特色,特选了风格迥异的作品进行比较(一般用实物投影或换灯片)。如梁楷的《泼墨仙人》与曾鲸的《李白行吟图》进行比较欣赏,一简一繁,各将其妙。学生从中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线条的多样性、生动性,以及一种韵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美术作品中的对比与和谐 事实上,中外的美术史早已证明“美既不是美术的唯一内涵,又不是美术的中心任务。美术作品中的一切都是有意味的艺术形式存在”。其实,在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这一节中,如果不很好的联系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往往会认识模糊。为此,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中国画家题材内容类似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看看画家是如何来经营画面的。如林凤眠的《静物》中,直力的玻璃水壶和水中的鱼。黑与白,背景上的橙与绿,都存在鲜明的对比,使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潘天寿的《水仙》,花丛方向与造型在整体形式上非常和谐,然而在花丛大小位置,叶的交插与题字上又稍有变化。通过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 三、美术绘画中的制作技法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