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息肉切除术后护理

胃息肉切除术后护理

胃息肉切除术后护理

胃息肉切除术后护理

一、胃息肉术后护理有哪些二、胃息肉的检查三、胃息肉手术严重吗

胃息肉术后护理有哪些1、胃息肉术后护理有哪些

注意饮食:预防胃息肉注意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饮食上要有规律,不能饱一顿饥一顿,也不能暴饮暴食,最好就是要少食多餐;对于食物不要吃一些生冷酸辣的食物,不要食用过热的食物,也不要吃一些过于粗糙的食物;不要偏食挑食,要保证身体营养的需求。

不要吸烟饮酒:据有关统计显示嗜烟酒者胃息肉的发病率要高于正常人,所以想要预防胃息肉的发生戒烟酒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预防胃息肉不要和浓茶也不要经常喝咖啡等。

防感染:很多胃息肉患者之所以会患有胃息肉主要是因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所以说如果预防胃息肉一定要防止感染幽门螺杆菌,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尽量不要吃一些路边摊等。

2、胃息肉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术后禁食,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后当天可少量饮水,每次4~5汤匙,2小时一次。如无不适反应,次日可给适量清流质饮食,50ml~80ml/次。

第3日给全量流质,每次100~150ml。每日6~7餐。

3、胃息肉手术后的饮食原则

饮食原则为:食物无刺激性,呈液性,少食多餐,每2~3小时进食一次,宜选不宜胀气,不过甜的食物,如鸡蛋汤、米汤、菜汤、藕粉等。餐后宜平卧20~30分钟。若术后恢复正常,术后两周后可进食低脂半流质饮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潜血; (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 (6)凝血功能; (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等); (2)超声内镜; (3)结肠镜检查。 (七)内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消化道息肉切除术护理常规完整版

消化道息肉切除术护理 常规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内镜下胃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 一、术前准备 1、术前应详细了解病情,询问有无出血性疾病病史,常规测定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年龄大于60岁或原有心脏病患者应作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2、按常规做好胃肠道的清洁准备,禁食禁饮8~12h。胃息肉治疗者,前一日晚进清淡饮食,行肠息肉治疗者,术前3天进无渣半流质,术前1天进流质;术日晨口服芒硝。肠道准备充分无粪水残留可使视野清晰,利于操作的成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进行腹部检查,向病人说明操作过程,消除顾虑,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4、仔细查看患者上次检查报告,根据息肉类型,具体情况做好仪器及附件的准备,选用合适的胃(肠)镜,高频电发生器、微波手术器,圈套器及氩离子凝固器导管等。术前妥善连接各导线,测试性能完好。 5、术前用药。胃息肉者,口服达克罗宁胶浆10ML,肠息肉者,术前30min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654-2 10mg,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术前针的应用、咽部充分麻醉可使胃肠蠕动减慢,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二、术中配合 1、术中配合要默契,特别是收圈时要慢慢收紧,用力均匀,切忌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而引起机械切割导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除与息肉的大小、形态,选择的治疗方法是否得当、还与操作者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2、按常规行内镜检查,发现息肉后,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和蒂的长短采用不同的摘除方法。有蒂、亚蒂和分叶状息肉宜用圈套器电凝电切。在合适的时机、部位放圈、收圈,和医生密切配合。在收圈过程中要逐步收紧,切忌用暴力和操之过急,同时要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反应。 3、息肉摘除后,对残蒂观察数分钟,若出血,找准出血点,从血管侧面以肽夹夹住阻断血管以彻底止血,。宽蒂的息肉宜采取微波灼除。将微波探头先行预热,再接触到息肉组织,通电使表层组织发生凝固坏死。创面观察直到无出血为止,对于广基无蒂,直径小于者,经内镜活检孔插入氩离子凝固器导管,使导管头端距离病灶上方~,启动脚踏开关进行氩离子凝固治疗,每次1~3s。效果较好。密切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若息肉数量多,可分次进行治疗。必要时可开放静脉通道补液支持。 三、术后护理 1、术后密切观察病人情况,有无呕血、便血、腹痛等症状,对于一般情况好,创伤小的患者平稳后方可离开,必要时留院观察1~3天。注意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出血和穿孔。如有发生,应进行对症处理。 2、胃肠道息肉套切后,患者术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年老体弱及创伤较大者,卧床休息时间应保持2天~3天,一月内避免长时间用力下蹲或做屏气动作。不做重体力劳动。 3、饮食与休息:术后合理的饮食与休息是预防迟发出血的关键。息肉切除后一般先禁食24小时,其后24小时内给予温凉流质,随后根据大便情况逐渐改为半流质或少渣饮食,肠息肉套切后无渣饮食1周,以后过渡到普食。少量多餐,3周内患者饮食仍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缓泻剂,并避免剧烈活动。

肠息肉护理常规

肠息肉的护理 【定义】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临床表现】 根据息肉生长的部位、大小、数量多少,临床表现不同。 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息肉较大时可引致肠套叠;息肉巨大或多发者可发生肠梗阻;长蒂且位置近肛门者息肉可脱出肛门。 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3.伴发出血者可出现贫血,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休克状态。 【禁忌症】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休克及精神病患者; 2、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腔脏器穿孔、多次腹腔手术、腹内广泛粘连及大量腹水者; 3、肛门、直肠严重狭窄者; 4、急性重症结肠炎; 5、妊娠妇女; 6、极度虚弱,不能支持术前肠道准备者。 【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向病人详细讲解检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解除其顾虑,取得配合。 2、嘱病人治疗前3天进食无渣或少渣半流质饮食,检查前1天进流质饮食,禁食牛奶及乳制品,术前1日禁烟。 3、做好肠道准备:3盒恒康正清+3000ml水,常规2小时内喝完,直至大便拉至清水样。 4、术前用药:阿托品、地西泮、丁溴、力蒙新、NS(遵医嘱)。 5、穿合适病号服,家属陪同 二:术后护理 1 、心理护理 术后积极关心病人及家属,消除紧张情绪。 2、饮食护理 手术日常规禁食禁饮。24小时后进食流质,观察有无腹痛、黑便情况,再逐渐过渡至半流质。 3、观察病情变化

胃大部切除术后护理.

胃大部切除术后护理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参加人: 胃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是目前我国应用于治疗胃溃疡和早期胃癌最普遍的手术方法;传统的切除范围是胃的远侧2/3~3/4,包括胃体大部、胃窦部、幽门和部分十二指肠球部;胃大部切除后胃肠道的重建有毕氏Ⅰ式和毕氏Ⅱ式. 护理措施: 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接受胃大部分切除病人,对接受大型手术常顾虑重重, 必须耐心给病人及家属解释手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其顾虑,调动病人和家属的积极性,争取得到他们的密切配合,圆满完成术前各种检查治疗 2.饮食和营养择期手术病人饮食宜少食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热 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 3.消化道准备术前3天给予少渣饮食,术前晚灌肠以清洁肠道, 在手术当日术前留置胃肠减压同时留置胃空肠营养管1枚,这样既避免了反复留置胃管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又方便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调整胃空肠营养管的位置,术前置保留尿管。 4.贫血的护理遵医嘱予输血、输液;多吃红小豆,红枣等补血食

物。 护理诊断: 1.切开疼痛:由手术损失引起 2.恐惧、焦虑:由于不了解病情而恐惧手术引起,了解病情者因器 官缺损、损形而引起 3.知识缺乏:由于未接受专门教育及文化程度有限引起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减少或消化吸收障碍有关 5.潜在并发症:胃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 术后梗阻、倾倒综合征、吻合口溃疡、碱性反流性胃炎、营养障碍、贫血、感染 预期目标: 1.病人能够认识疼痛的原因,病人能够采用放松技术有效的缓解疼 痛 2.病人对残胃癌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勇敢面对 3.给予术前宣教,使患者理解主动配合完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 术后的治疗 4.病人住院期间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5.病人住院期间并发症得到预防、及时发现与处理 术后护理 进行监护,全麻未清醒前,按全麻常规护理,专人陪护,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常规氧气吸入(3升/分)。清醒后,取30度斜坡位,利于腹腔渗出液低位引流,腹部上腹带,这不仅有利于病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d9633545.html,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护理 作者:姚红柳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26期 【摘要】目的对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50例行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人数为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8.00%;对照组中,并发症发生人数为7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00%,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6..01 患者肠粘膜表面向肠腔内发生突出的隆起性病变中,主要包括的是腺瘤、儿童型息肉、息肉病以及炎症息肉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能够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对大肠癌进行预防的关键,所以患者一经确诊,即应尽早接受治疗[1]。目前临床上给予 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就是行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良好的护理有利于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2]。将我院50例行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患者,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分别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50例行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设为研究对象,我院收治时间为2018年4月~2018年7月,全部患者均具有行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适应症,同时,全部患者对于我院本 次研究已经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通过对随机数字表法的应用,将50例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占比56.00%,女性患者占比为44.00%,患者年龄在34岁~74岁之间,平均为(54.7±4.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占比为52.00%,女性患者占比为48.00%,患者年龄在35岁~73岁之间,平均(55.2±3.9)岁。我院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进行本次研究,并且全部研究对象各方面资料P0.05,可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

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的饮食护理

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的饮食护理 李同玲,黄小燕,关波 【摘要】 胃切除术后的饮食护理十分重要,科学的饮食护理主要包括:供给机体足够的营养以促进创口愈合,帮助 机体尽快恢复;增加餐次以增加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机会;改变食物的加工方法和有意识地添加一些营养物质以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关键词】胃切除;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lR656.611【文献标识码】B 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它参与人类所吃食物的贮存和消化,是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脏器。胃的功能如何,对机体的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发生胃肿瘤、胃溃疡大出血,以及较为严重的幽门梗阻时,临床上可能会采取胃切除手术。胃切除手术后,胃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往往出现胃纳不佳、餐后饱胀、消化吸收功能紊乱等症状,所以胃切除术后的病人,由于创伤或不能正常进食而 则是切除胃溃疡或肿瘤的高发部位——胃窦部、胃 体部和十二指肠球部等区域,切除部分约占原胃的3/5,仍保留医学上称之为残胃的小部分胃腔,因此 手术后还具有一部分贮存食物和机械性搅拌食物的 消化功能。加之人类吃进的食物主要在小肠上段(即空肠)被吸收,所以胃大部分切除后按常理应该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只是具体吃法还有些学问。

因此,胃切除术后的饮食护理十分重要,科学的饮食护理主要包括:供给机体足够的营养以促进创121愈合,帮助机体尽快恢复;增加餐次以增加机体吸 消耗了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等,也往往会导致体重下 降。有的病人不但不能保持原有体重,还可能发生一些维生素缺乏症及胃切除术后的其他并发证。 1 收营养物质的机会;改变食物的加工方法和有意识地添加一些营养物质以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 收。较长时间的自我饮食护理既能弥补手术前疾病的慢性消耗,又可弥补手术创伤所造成的损失,同时对机体的恢复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饮食护理的重要性外科临床所做的传统式胃大部 分切除手术,原 【作者单位】武汉市普爱医院,湖北武汉,430034 【作者简介】李同玲,女,1957年生,大专,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高自身思想素质与业务水平,提高交流、沟通技巧,加强与临床人员间的理解和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 将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参考文献 [1]唐立飒.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J].国外医学?社会医 学分册,1998,15(4):180—181. [2]戴青梅,刘素美,刘洁云,等.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状况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潜血; (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 (6)凝血功能; (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等); (2)超声内镜; (3)结肠镜检查。 (七)内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胃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可使用镇静或麻醉药: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

全胃切除术后的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全胃切除术后的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保证病人足够的营养摄入,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早日痊愈。方法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我科2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经鼻胃空肠营养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液主要选用费森尤斯公司的能全力。结果 27例病例治愈出院,1例因心肌梗死死亡。结论全胃切除后经鼻胃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主要是让病人快速恢复体力,患者平均体重较术前相比无减少,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平均住院费降低20%~30%。所以说全胃切除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是使患者早日达到康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肠内营养 营养是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细心照料病人的饮食,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对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前对于全胃切除术病人,一般均采用肠外营养,也就是静脉输入营养液,但是长期禁食或肠外营养支持会使肠道处于无负荷的休眠状态,缺乏食物刺激会使肠蠕动受到抑制,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从而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肠外营养一般费用都较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为避免肠外营养的不足,我们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以帮助病人尽早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4年1月~2005年3月28例在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在手术当日术前留置胃肠减压同时留置胃空肠营养管1枚,这样既避免了反复留置胃管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又方便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调整胃空肠营养管的位置,使其放置至蔡氏(Treitz)韧带下20cm,然后用胶布在病人面颊部固定好。 肠内营养输注开始时间一般在术后12h,首先给予5%葡萄糖盐溶液,开始时缓慢滴注,每小时20~40ml,24h维持输注,术后24~36h 如病人肠道得以适应,无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后,给予要素饮食能全力(能全力为500ml/瓶,费森尤斯公司生产),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经鼻胃营养管缓慢滴注,速度为由20ml/h逐渐增至100ml/h,滴入量由每日500ml逐渐增至每日1500ml,维持5~7日。滴注过程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污染。肠内营养液的温度可视病人习惯而定,一般以接近体温为宜。过热可灼伤肠黏膜,过冷可刺激肠道,引起痉挛或腹泻。 2 结果 本组全胃切除术后病人采用鼻胃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方法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27例病人痊愈出院,1例因高龄在术后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死亡。患者医疗费用平均下降20%~30%,平均住院日为13天,出院时体重与入院时无明显减轻。 3 讨论 病人术后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既往这些病人无营养支持或依靠胃肠外营养,但胃肠外营养有许多并发症。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以及操作简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镜学》(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外临床、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胃镜发现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镜学》(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外临床、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

编码。 2.符合胃息肉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潜血; (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 (6)凝血功能; (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等); (2)超声镜; (3)结肠镜检查 (4)胃放大染色镜。 (七)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胃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可使用镇静或麻醉药: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潜血; (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 (6)凝血功能; (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 等); (2)超声内镜; (3)结肠镜检查。

护理查房胃息肉

护理查房胃息肉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2015年11月教学查房时间:2015年11月16日 地点:护士办公室 主持人:于林琳 主讲人:李明 查房题目:胃息肉的相关知识及护理 查房目的: 1. 了解胃息肉的定义 2. 熟悉胃息肉的分类及诊断 3. 掌握胃息肉的临床表现 4. 掌握胃息肉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参加人员: 内容: 于林琳(主管护师、科护士长): 各位同事中午好,今天我们利用中午的时间进行11月份的教学查房。今天教学查房的题目是胃息肉的相关知识及护理,由李明同志为大家讲解胃息肉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并踊跃发言,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查房。 侯庆(护师): 各位同事中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能给我这次和大家共同学习的机会,今天我为大家阐述胃息肉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希望各位同事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这次教学查房的教学目标分为四个1. 了解胃息肉的定义2. 熟悉胃息肉的分类及诊断 3. 掌握胃息肉的临床表现4. 掌握胃息肉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今天我们进行的

是11月份的教学查房。我们今天选择的病历消化科、姓名:周士荣,男性,51岁。入院诊断:腹痛待查,是一位自觉上腹不适2周入院的病人。 李明(护士):您好,我叫李明,是负责您这次检查的护士。今天想了解一下您的病情,希望你能配合,以便更好地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请问您的姓名 周士荣(病人):很高兴见到您,我叫周士荣 李明(护士):周先生,现在我想了解一下您的病情,请您告诉我,今天,您感觉哪儿不舒服 周士荣(病人):我老觉得胃不舒服,吃不下饭,恶心 李明(护士):您第一次有这种症状是什么时间 周士荣(病人):从2周前开始,现在逐渐加重。 李明(护士):请告诉我,您还有其他地方有无不适吗 周士荣(病人):没有。 李明(护士):您过去曾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周士荣(病人):没有。 李明(护士):您能想起引起这样症状的一些原因吗 周士荣(病人):不记得了。 李明(护士):您的饮食情况怎么样 周士荣(病人):现在吃的很少。 李明(护士):您的睡眠怎么样 周士荣(病人):还好 李明(护士):您对有些事感到过担心吗到医院看过吗

胃大部切除病人的术后护理

胃大部切除病人的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09-06-23T14:32:43.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3月第6卷第9期供稿作者:司桂芳薛煜萍[导读]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极为常见的疾病,绝大部分属于内科治疗范围,一小部分需要外科治疗。其目的是:治愈溃疡、消灭症状,防止复发。 胃大部切除病人的术后护理 司桂芳薛煜萍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省龙江 1611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9-0170-01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极为常见的疾病,绝大部分属于内科治疗范围,一小部分需要外科治疗。其目的是:治愈溃疡、消灭症状,防止复发。我科2008年收治十二指肠溃疡18例,其中手术治疗14例,均采用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浅淡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施行手术的14例病人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3例,胃溃疡恶变3例,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1例。其中女性3例、男性11例,年龄30-68岁。 2 护理体会 2.1常规护理 2.1.1术后回病房后取平卧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尿量和腹部体征。血压脉搏平稳后取半卧位。保持胃肠减压管道通畅、减轻腹胀,有利于吻合口的愈合。胃管在肛门排气后方可拔除,拔管当日给少量饮水,第二日给少量流质饮食,以后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原则是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2.1.2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观察并记录每日引流液的性状和数量,并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2.1.3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褥疮。 2.2术后并发症护理 2.2.1吻合口出血一般在手术后24小时内可从胃管吸出少量暗红色血液。如果术后从胃管持续流出或呕吐出多量鲜红色血液,则为手术中止血不彻底所造成,如胃肠道内层缝合太稀,缝线没有拉紧或胃残端未行粘膜下血管结扎所致。处理方法:输血,应用止血剂,如果血压逐渐下降,甚至发生出血性休克,应再次手术止血。 2.2.2十二指肠残端瘘一般在术后5-7天发生,表现为右上腹突然发生剧烈疼痛和腹膜刺激症状。一旦发生破裂,立即修补缝合,常因肠壁水肿、肠腔内压高很难成功。最好是用“T”形乳胶管或导尿管放入破裂处,做十二指肠残端造瘘,保持连负压吸入,同时引流残端周围的腹腔,术后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补充水份和电解质,应用抗生素抗感染。 2.2.3吻合口梗阻表现为术后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因为吻合口过小或胃肠壁内翻过多,如果是机械性(X线显示)梗阻常需再次手术,如果是由于水肿炎性引起的暂时性狭窄,经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口服强的松治疗后,几天后能缓解。 2.2.4倾倒综合征本组病例就有一病人在进食10分钟后出现上腹饱胀、心悸、出汗、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我们立即指导病人平卧,症状逐渐消失。原因是吻合口过大胃内容排空过快,高渗食物丑恶进入空肠后,在短时间内大量液体渗出,致使血容量暂时减少。处理:术后少食多餐,使胃肠逐渐适应,饭后平卧20-30分钟,避免过甜、过热的流食。 2.3康复指导 2.3.1适当运动以病人不出现疲劳为度。 2.3.2饮食结构合理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有利于伤口愈合,掌握少食多餐原则,禁忌刺激性食物。 2.3.3定期复诊如出现伤口部位红肿或异常疼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应及时复诊。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潜血; (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 (6)凝血功能; (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得检查项目: (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等); (2)超声内镜; (3)结肠镜检查. (七)内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胃镜检查与治疗同意书。 2、可使用镇静或麻醉药: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

胃切除术护理常规

胃切除术护理常规(部分及全部切除术)按外科疾病一般护理、手术及麻醉后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健康史,既往有无疾病,了解其职业、饮食习惯及用药史。 2、评估疾病相关症状及腹部体征。溃疡并发穿孔者,观察有无感染或休克发生。 3、了解患者胃镜、消化道钡餐、血常规等检查结果。 4、患者对手术的接受、认知程度及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择期手术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饮食,少量多餐。 (2)急性穿孔者,给予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等处理。 (3)合并出血者,观察呕血及便血情况。 (4)幽门梗阻者禁食、洗胃、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5)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如出现上腹部突然剧痛、出冷汗、脉细速、呕血或解柏油样便等,提示溃疡穿孔并休克,立即通知医师,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6)给予术前指导及心理护理。 2、术后护理

(1)术后取平卧位,6小时后取低半坐卧位。 (2)测血压、脉搏、呼吸每1小时1次,连续6小时,病情平稳后延长测量间隔时间。 (3)妥善固定胃管,保持胃管通畅.定时抽吸胃内容物,观察并记录色量.术后3~4天,肠蠕动恢复后即可拔除胃管. (4)胃管拔除后,少量饮水,无不适者逐渐进食流质。宜少量多餐,以进易消化、无刺激、高营养饮食为宜。 (5)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6)注意观察有无倾倒综合症、胃出血、胃排空延迟等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指导】 1、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规律,少食多餐,避免粗糙、干硬、过热、辛辣食物,戒烟、酒。 3、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 4、向患者讲解手术后期并发症的表现及防治方法,若有不适及时就诊。

肠息肉切除术后临床路径

肠息肉切除术后临床路径 肠息肉切除术后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肠息肉切除术后(ICD-10: K63.582/287.121/K63.501/K63.58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2015版)。 1临床表现:肠镜下息肉切除后(可出现腹痛、排便性状改变、大便带血) 2电子结肠镜:已进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 (三)进入路径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2015版)。 1.内科治疗 结肠息肉切除后禁食水6小时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给予抗感染、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必要时) 2.内镜治疗:如有术后出血,内镜下电凝、喷洒止血药物或APC止血,或夹止血。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凝血 肝功能、肾功能、离子、血糖、 心电图、腹部彩超、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肿瘤标记物筛查(CEA、AFP、CA199) 息肉切除病理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抗感染治疗(乳酸左氧氟沙星及奥硝唑)(必要时) 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整肠生、双歧杆菌)(必要时) 补液:补液维持水电解平衡。 (八)手术日。无 (十)出院标准。 可进食,无腹痛、腹胀、无发热 便常规+潜血正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患者继发感染,退出本路径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之欧阳光明创编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欧阳光明(2021.03.07) (2011年版) 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潜血; (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 (6)凝血功能; (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等); (2)超声内镜; (3)结肠镜检查。 (七)内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胃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可使用镇静或麻醉药: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后返回病房。 3.按顺序进行常规胃镜检查。

胃息肉资料

胃息肉资料 一、胃息肉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目前病因不明。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病变。 (二)发病机制 胃息肉一般多发生于胃窦,少数也可见于胃体上部、贲门和胃底。病理上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1.增生性息肉此型息肉约占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物,并非真正的肿瘤。息肉较小,一般直径小于1.5cm,呈圆形或橄榄形,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可伴有糜烂。组织学上可见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和增生的固有层腺体,上皮分化良好,核分裂象少见,固有层见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息肉伴有肠化生。少数增生性息肉可发生异型增生或腺瘤性变而产生恶变,但其癌变率一般不超过1%~2%。 2.腺瘤性息肉系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肿瘤,约占胃息肉的10%~25%。一般体积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数无蒂,表面光滑,少数呈扁平状、条状或分叶状。组织学上主要由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体增生形成。上皮分化不成熟,核分裂象多见,可分为管状、绒毛状及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显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息肉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黏膜

肌层无明显增生,肌纤维无分散现象。本型息肉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直径大于2cm、绒毛状腺瘤、异型增生Ⅲ度者恶变率更高。 二、既然我们知道了病因,那胃息肉怎么预防? 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疼痛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疼痛。黑便便血或黑便可称为黑便、便后滴血或鲜血便,血可与粪便混或不混,主要视出血部位高低、出血量多少而定。黑便提示出血部位较高(离肛门远)。不论哪一种出血,都说明病变处血管有破裂,轻者为痔核、肛裂或黏膜损伤,重者可能是息肉、炎症、溃疡或肿瘤。腹痛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复杂,多数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息肉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 胃息肉早期症状有哪些?临床表现 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 诊断: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一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了倾倒综合征以下处理的重点

1.一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了倾倒综合征,以下哪项处理是错误的: ( B ) A.少食多餐 B.低脂肪饮食 C.控制甜食 D.餐后平卧10~20分钟 2.对阴阳偏衰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是 ( D )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实者泻之 D.虚者补之 E.阴阳互补 3.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 A ) A.病毒 B.细菌 C.支原体 D.衣原体 4.肝昏迷早期膳食应 ( C ) A.禁食豆类 B.禁食鱼类 C.低蛋白膳食 D.低钾膳食 E.低钠膳食 5.消化道大出血是指患者数小时内失去循环血容量的多少以上: ( C ) A.10% B.15% C.20% D.40% 6.一患者青霉素皮试为阴性,静脉滴注青霉素溶液约10分钟后出现胸闷、气促、面色苍白、血压下降。下列哪项护理措施是错误的 ( E ) A.停止滴注青霉素,立即皮下注射0.1%的盐酸肾上腺素 B.患者平卧就地抢救 C.给予氧气吸入 D.遵医嘱给予升压药 E.立即将患者搬入抢救室进行抢救 7.现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有几个标准: (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 ( B ) A.长期卧床 B.留置导尿管 C.膀胱内注药 D.膀胱冲洗

E.膀胱镜检查 9.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最首要的措施是 ( A ) A.迅速脱离中毒现场 B.静脉滴注ATP、辅酶A等 C.预防脑水肿 D.吸氧、纠正缺氧 E.休克时纠正休克 10.测体温时患者不慎咬破玻璃水银体温计,首先应 ( A ) A.立即服大量蛋白水或牛奶 B.立即服大量蛋清 C.立即服泻药 D.立即服大量的韭菜 E.及时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 11.下列哪项不是处理放射治疗时鼻出血患者的方法 ( B ) A.2%麻黄碱滴鼻 B.切忌颈外静脉结扎 C.配血、备血 D.前鼻腔填塞 E.后鼻孔填塞 12.输入血制品前不需要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的是 ( D ) A.浓集红细胞 B.红细胞悬液 C.洗涤红细胞 D.血浆 E.全血 13.正常的舌色为 ( D ) A.淡白舌 B.紫舌 C.红舌 D.淡红舌 E.绛舌 14.下列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错误的是: ( C ) A.适当运动,减轻体重 B.定时门诊复查,根据血压调整用药 C.血压降至正常,便可停药 D.突发高血压时,应静卧,全身放松 15.外耳道疖的叙述及处理哪项正确 ( E ) A.软骨部毛囊皮脂腺化脓性感染 B.用鱼石脂甘油滴耳 C.疖肿成熟应切开引流 D.早期全身选用抗生素治疗 E.热敷治疗 16.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是 ( B ) A.邪气致病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的护理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的护理 【摘要】目的:对1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自2004年1月~2010年12月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不同程度胃瘫的14例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一对一地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进行细致完备的护理,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疏导、术后及时止吐、持续胃肠减压、洗胃、营养支持、观察不良反应等。结果:14例患者经住院治疗全部康复出院,其中住院时间最长的43d,最短的22d。结论:做好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的护理工作对于保证术后临床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护理 胃瘫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直接影响术后疗效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存在0.2%~6.0%的发病率。我院自2004年1月~2010年12月行胃大部切除术310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胃瘫14例,发病率为4.5%。通过对这14例患者护理资料的分析整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选取的14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43~77岁。原发疾病:消化性溃疡出血2例,溃疡穿孔1例,胃癌11例。手术方式:胃大部切除术毕Ⅰ式吻合术4例,毕Ⅱ式吻合术11例。 1.1.1 诊断标准(1)患者拔除胃管后频繁的呕吐恶心,经多项检查提示排除机械性梗阻因素;(2)患者每日胃液引流量大于800ml,持续10d以上;(3)患者无较为明显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失衡;(4)无其他可导致胃瘫的疾病;(5)未应用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类药物。 1.1.2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是上腹部胀满不舒、恶心、呕吐,呕吐物大部分为混杂胆汁的胃液,肛门无排便及排气。查体可及上腹部胀满,胃脘部振振有水声,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 1.2 护理禁食、洗胃、持续胃肠减压、促进胃动力药物的应用、中医疗法及营养支持。 1.2.1心理疏导在经历了自身疾病的困扰和手术病痛的折磨之后,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降至最低点,加之不能进食、频繁呕吐、胃管重置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的心理负担进一步加重,共同的心理表现为:焦躁、多虑、易怒、逆反等。护理人员应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一对一地对胃瘫患者进行完备的护理。每位病人配备一名其信赖的护理人员,通过每日与患者进行倾听、交流、安慰及鼓励等行为方式,着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且在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对患者较为通俗地讲解该病的发生原因、发展规律、治疗方式及预后等,帮助患者树立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讲课稿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潜血; (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 (6)凝血功能; (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 等); (2)超声内镜; (3)结肠镜检查。 (七)内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