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杜牧,字牧之,唐代杰出的诗人,那么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下面是为你搜集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杜牧是晚唐诗人的代表,出生于书香之家,家中历代从官,长大后的杜牧也毫无悬念地走上了仕途之路。然而生不逢时,怀有治国理想的杜牧并没能受到朝廷的器重。暮年的杜牧住在祖宅樊川别墅,得空的时候写诗会友,直到生病去世。

杜牧的一生起起落落,小时候家庭条件好,没吃过苦,后来家道中落,在朝中为官后,也经历了官场的起伏,最后回到家乡终老。

丰富的人生阅历为杜牧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足够的素材,辗转各地也让他交到很多的朋友,乃至在晚年,也会时常在家中以文会友,交流诗文方面的心得。

由于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历经几个朝代,杜牧在政治上的理念无法得以实现,于是就将自己的主张融入到诗中,以抒发和排解自己的心情。

杜牧的著作在古诗、律诗、绝句、策论、散文等各个方面全面开花,尤其是他的七言绝句,被后世津津乐道。杜牧的主要著作为《樊川文集》,收录了不少诗词,经过了后世的整理并流传到现在。

杜牧的诗文著作主要以当时的政治时弊为切入点,描述了晚唐的国情,并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及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如《感怀诗》、

《早雁》、《赤壁》。杜牧的文章主要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评论,文笔犀利,切中要害,如《阿房宫赋》、《罪言》、《战论》等。

杜牧一生在朝做官,见证了几代统治者的交替,历经沉浮,始终没能在政治上如愿,只能寄情于文字。杜牧向来都是诗人的典型代表,一生当中写了大量的诗,仅流传到现代的就有524首,算是以为高产的诗人。

杜牧的诗杜牧的诗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偏向豪迈,一种偏向香艳,前者杜牧在描绘的时候往往较为伤感,有时是吊古,有时是感怀,表达的思想感情立意奇特。后者多用清新的笔调记录下不同的景物,诗的基调也以赞美为主。

杜牧平生忧国忧民,又有满腔的抱负,再加上他为人细腻情感丰富,也就成就了杜牧的诗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风华流美之致,这在晚唐时期都是无人能及的,甚至在整个唐代都找不出第二位。

杜牧能在日常景观中发现独特的美,而且能找到和眼前基调最切合的意境,并通过画面的描述和情思的寄托,赋予诗歌生的灵性,对自然的歌颂也是杜牧自身抱负抒发的体现,诗中往往也蕴含着杜牧在晚唐真实的感受。

在诗歌的表达上,杜牧多用率真直赋寓理于事,也正因为如此,杜牧的诗又有豪爽俊朗的风格,他的诗歌形象鲜明,极具感染力,这与他擅长用比喻、寄情于景、以景表情活用对比等手法有密切的联系,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把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一派风格通过散文的形式夹杂着议论,杜牧的诗成

为后人学习的目标。

杜牧的绝句,成就非常高,享有盛誉,受人敬仰。世人对他的绝句的评价也很高,杜牧的写景抒情,意境幽美已经超过盛唐时候绝句的水平了,杜牧善于从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中,提炼精华部分,他的绝句情景交融,含蓄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人们喜爱。

诗人杜牧号什么杜牧因为晚年时候居住在长安南樊川别墅内,所以后人多称它为“杜樊川”,杜牧号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樊川,是西安城南的一片平川,在少陵园和神禾园之间。清澈见底的涌河贯穿其中,就像一条绿带向西飘去,河岸两旁时常是百花齐放,光鲜亮丽,绚烂夺目,有阡陌交通绿树成行的秀丽。

随着季节的变化,两岸的风景也让人觉得秀色可餐,鸟语花香加上庄稼特有的成熟气息,醉人心脾。

西边的神禾园丘陵状的地貌,看上去起伏如画;东边的少陵园,有村民在那里安家落户,村舍相连,一派农家风光尽收眼底。两原之间,有古色古香的寺庙坐落,寺庙里的塔高耸入云,直指青天,让人们不由的产生追思之情。

樊川是西汉名将樊哙的封地,杜牧居住在此地,留下了不少传奇的诗歌和故事,杜牧自谓“樊川翁”,还将其的著作命名为《樊川集》。樊川自古就就风景秀丽,加上唐代推广佛学,这里兴建起许多寺庙,后来又在此处修建了杜公祠,让原本美丽的樊川井上添花。

樊川美景四季各异,春季最美,樊川在春天的时候,杨柳刚刚吐绿,麦田的正赶上生长的时节,桃花绽放让整个世界一片绯红,令人

迷醉,流连忘返,也难怪杜牧晚期会选择生活在这里,试想忙碌了一天,有这样的景色陪伴,身边阵阵花香,不觉让人忘记了疲惫,忘记了忧愁。

唐诗赏析-杜牧《清明》原文译文赏析

杜牧《清明》原文|译文|赏析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

(完整版)唐代诗人张九龄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张九龄生平简介 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一名丞相。下面是为你搜集张九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张九龄少有才名,弱冠中进士。13岁时,他的文章就得到了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赏。入仕后,张九龄曾提醒当时有名的宰相宋璟,让他举人唯贤。得到了宋璟的肯定。还上书皇帝,让他任官要消除重内轻外的毛病。 开元四年,张九龄和宰相宋璟闹了矛盾,回家赋闲。在此期间,开辟了大庾岭,开凿梅关古道,贯通了南北交通,造福了当地人民,为广州的贸易发展和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开元九年,张九龄的恩师张说拜相,张九龄也因为政绩突出被屡次提升。十四年,张说被罢免,张九龄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职。十七年,张说被重新启用,但第二年便得了重病。他重病期间多次推荐张九龄为相。 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拜相。当时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要被斩首。张九龄认为他有谋反之相,上书皇帝请求杀了安禄山。唐玄宗没有同意。 在张九龄任宰相期间,大唐王朝虽然处于极盛时期,但同时也隐

藏着许多社会矛盾。对此,张九龄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农业发展,整顿了吏治,使得朝廷面貌焕然一新。 李林甫忌妒张九龄的才能。当时周子谅弹劾牛仙客失败,被流放。李林甫对皇帝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因此,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被罢免后,大唐王朝疾速走向衰落,并最终引发“安史之乱”。 四年后,张九龄回乡探亲,病死于自己家中。死后,唐玄宗赐谥号文献,追封为荆州大都督。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张九龄的话,杀掉安禄山,特地派人来到广州纪念张九龄。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唐代伟大的政治家、诗人张九龄在与当时的大奸臣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失败,遭到诽谤排挤后被罢相,遭贬荆州长史,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千古名作《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作者对着明月思念远方家乡亲人的诗。该诗的第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已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此句起笔意境雄伟,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营造了一种辽阔广大的海上景象。而“天涯共此时”的意思是,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在这个时候也应该和我一样,在遥望着这样一轮明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 第二句紧接上句,以“怨”和“竟夕”两个词表达出诗人的思念

杜牧《清明》原文、译文、赏析

杜牧《清明》原文、译文、赏析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作者简介] 杜牧(803 —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所撰《通典》一书,开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杜牧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江西、宣歙、淮南等地军府任幕僚多年。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 膳部、比部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治所在现在湖北黄冈)、池州(治所在现在安徽贵池)、睦州(治所在现在浙江建德)刺史。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回长安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后曾一度出任湖州(今属浙江)刺史,又回长安任考功郎中、知制诰,官至中书舍人。他所生活的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阿房宫赋》就是他二十三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杜牧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他的诗作和李商隐齐名,他俩又被称为“小李杜”。李商隐比他小约十岁,很欣赏杜牧的为人和诗篇,在给他的一首诗中写到:“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李(商隐《杜司勋》) [注释]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纷纷:形容多。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译诗]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赏析]

杜牧《清明》高考诗歌鉴赏

杜牧《清明》高考诗歌鉴赏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也因此作下了千古名篇《清明》。让我们来鉴赏一下这首诗。清明原文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鉴赏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

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5、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6、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杜牧的诗词大全_唐代诗词鉴赏

杜牧的诗词大全 古典诗词鉴赏之杜牧篇——《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赏析:《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杜牧——《泊秦淮》烟花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释秦淮: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在今东苏西南部。当时穿过金陵的秦淮河两岸,酒楼妓馆林立,一片繁华景象。 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注释:秋夕:秋天的夜晚。银烛:白色而精美的蜡烛。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天街:天庭,即天上。一作“天阶”。 杜牧——《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注释:遣怀:抒发感触甚深的情怀。落魄:漂泊,作游乐解。楚腰:《汉书?马廖传》:“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后称细腰女子为腰。 杜牧——《山行》【年代】:唐【作者】:杜牧——《山行》【内容】: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作者:杜牧斋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大和二1 / 3

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 杜牧——《金谷园》【年代】:唐【作者】:杜牧——《金谷园》【内容】: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作者:○杜牧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年代】:唐【作者】: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内容】: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注释: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句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杜牧——《赤壁》杜牧——《赤壁》【内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赤壁:在今湖北武昌县西南赤矶山,系汉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所在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注释:迢迢:形容遥远。玉人:指韩绰,含赞美之意。赏析:这是一首调笑诗。 杜牧——《旅宿》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注释:凝情:陷于深沉的思虑。悄然:这里是忧郁的意思。断雁:失群之雁。杜牧——《七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注释:银烛:一作红烛。天阶:一作瑶阶。 2 / 3

杜牧的《清明》诗阅读

杜牧的《清明》诗阅读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赏析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不过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因为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这个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不过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 杜牧《清明》及赏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清明》及赏析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 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 《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

《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 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赏析 这个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 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 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 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 “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 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 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不过它又不 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 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 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 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 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 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不过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个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点不是完 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简介

1.“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2. 诗圣”杜甫 在形容自己的诗艺时,杜甫曾说过:“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确,杜甫的七古、五古、七律、五律在唐代都是一流的,古体的七言诗在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在他手里变了格调,在“温柔敦厚”外另开“沉着痛快”一派,五律,杜甫以前用来写艳情、写山水,他却用来写广大的实在的人生,拓宽了诗歌领域。他的五律最多,差不多穷尽了这种体制的变化,七律精于组织,富于变化,七绝虽直抒胸臆,但颇有清新刻画之句。他不大做乐府,但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源于乐府。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也是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对杜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许以最高的地位。两宋诗之冠冕的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宗都以杜甫为祖、金、元、明之诗坛巨擘都是杜甫为之开先。陆游有诗曰:千载《诗》亡不复删 少陵谈笑即追还 尝憎晚辈言“诗史” 《清庙》《生民》伯仲间。 他视人们尊杜诗为诗史为不足,必置于雅、颂之音中犹若诗中之经才好。秦观在《韩愈论》中,将孔子与杜甫同提并论,孔子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总结整理之功可用集大成者来赞,“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虽未直接称圣,实亦许之矣。到了明代,杜甫已经正是被称为诗圣了。 正是因为杜甫推崇儒家思想,再加上其诗歌的影响,才被后世称为诗圣."圣"在古代是对儒家人物的神化评价和称号.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3.“诗佛”王维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

杜牧《清明》诗词 改编

《清明》改编 ——杜牧《清明》七绝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由于《清明》诗具有诱人的思想价值与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人们便以不同的手法与形式来表达对这首诗特有的关注、喜爱与接受情怀:或删缩、或变体、或仿拟、或集句、或制谜、或对联、或用典、或故事、或演唱、或争名,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影响到了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道五彩缤纷又颇为壮观的文学风景线。 (1)删缩。有人以为《清明》诗的语言多含水分,需要挤缩删除。首旬删“清明”二字,是因为诗题《清明》已示意。次句“路上行人”累赘,“路上”二字当删。第三句“酒家何处有”,问意已明,故无需“借问”。末句“遥指”者不必确定为“牧童”,可以泛指,故“牧童”可删。如此一来,七绝则成五绝:时节雨纷纷, 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简则简矣,然氤氲诗中的舒缓情味与牧童形象则荡然无存矣。 有人则更是大刀阔斧,将每句的前四字统统砍光,只留下后面三字,俨然成为一首《清明》“三字经”了。砍后之诗云: 雨纷纷, 欲断魂。 何处有? 杏花村。 如此之诗,还有何意境可言?像这样的删缩法,甭说九泉之下的“小杜”不同意,就连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不予认可。删缩《清明》诗之举是徒劳无益的,但却从反面证明了《清明》诗受人喜爱的魅力所在。 (2)变体。所谓“变体”,即通过增加有关词语或变动标点符号位置,将原来的七绝诗体变成其他的文学样式。如此变体,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与审美旨趣。微型剧本之变体。有人在原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一些提示语与标点符号,则变成了一则微型剧本。 题目仍为《清明》,其内容为: [时间]清明时节。 [布景]雨纷纷。 [地点]路上。 [人物]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戏剧要素一应俱全,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科白,清清楚楚,堪称世界上

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翻译赏析

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翻译赏析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前言】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注释】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翻译】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赏析】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

唐代诗人简介及其代表作

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5、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6、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

杜牧《清明》鉴赏

杜牧《清明》鉴赏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所撰《通典》一书,开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杜牧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江西、宣歙、淮南等地军府任幕僚多年。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比部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治所在现在湖北黄冈)、池州(治所在现在安徽贵池)、睦州(治所在现在浙江建德)刺史。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回长安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后曾一度出任湖州(今属浙江)刺史,又回长安任考功郎中、知制诰,官至中书舍人。他所生活的晚唐,藩

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阿房宫赋》就是他二十三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杜牧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他的诗作和李商隐齐名,他俩又被称为“小李杜”。李商隐比他小约十岁,很欣赏杜牧的为人和诗篇,在给他的一首诗中写到:“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李商隐《杜司勋》) [注释]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纷纷:形容多。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译诗]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

唐代著名诗人

唐代著名诗人 初唐时期(618年--712年) 盛唐时期(612年--7762年) 中唐时期(762年--827年) 晚唐时期(827年--859年)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甫之任蜀川》 陈子昂的边塞诗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 岑参以写边塞诗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 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和杜甫合称“李杜”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王之涣(唐代)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和李白合称“李杜”。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外号“诗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孟浩然,字浩然,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孟浩然(唐代)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中唐: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唐代)

杜牧《清明》古诗带拼音版

杜牧《清明》古诗带拼音版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清明杜牧古诗带拼音版,《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一起学习一下清明杜牧古诗带拼音版,清明杜牧古诗的意思,清明杜牧古诗赏析。 1 古诗带拼音版 qīng míng 清明 qīng míng shí jié yǔ fēn fēn ,lù shàng xíng rén yù duàn hún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ǔ yǒu ,mù tó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 诗的意思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 诗赏析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

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后人学习继承的地方。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唐代诗人王勃简介

唐代诗人王勃简介 据《旧唐书》王勃简介记载,王勃小时候就聪明好学,六岁就能写文章,而且文笔流畅,被誉为“神童”。王勃九岁时,不仅能读颜师古注的《汉书》,还撰写了十卷《指瑕》,指证颜师古的不足和错误,为世人称颂。王勃十六岁就应幽素科试及第,被授职朝 散郎,但王勃恃才傲物,因为写了《斗鸡檄》触怒权贵,被赶出沛王府。遭遇挫折的王勃 游览巴蜀山川景物,三年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文。返回长安后,王勃求补得虢州参军一职, 可后来又因私杀官奴而再次被贬。676年8月,王勃在去交趾县探望父亲返回的路上,不 慎落水后惊悸而死。 在诗人辈出的唐代,王勃以其独有的才华和文学主张为世人和后人所推崇。王勃崇尚 实用文学,抵制魏晋时期虚华无用的文风,在转变风气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王勃在诗词方 面擅长五律和五绝,现存于世的诗有80多首,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 王勃在文学方面最大的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佳品,最为著名的就是他 的《滕王阁序》。 王勃虽然英年早逝,但从王勃简介中可了解到他所撰写的著述却很多,比如《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岁历》若干卷 等等,可惜尽皆失传了。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首大气 磅礴的《滕王阁诗》借凭栏所见抒发“物换星移”的人生感慨,堪称神来之笔,成为盛唐 诗人王勃的代表作,由此,王勃本人也被唐高宗盛赞为“大唐奇才”,一度受到万众瞩目。 在盛唐众多的诗坛圣手中,“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是一位无法忽视的重要人物。 相传王勃自幼聪明好学,文采出众,六岁能作诗,乃是一位天分过人的“神童”,十 四岁便已经应举及第,一度出任虢州参军,被当时的朝廷中人普遍看好,都认为他前途无量,以至于他后来因事被贬,得知内情者,无不叹息。 王勃的诗作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大唐贞观时期尊崇儒学的精神风尚,同时又加以改良, 在原有的精神层面上注入了新时代的气息,壮阔明朗之余又不失慷慨激越,读来令人无限 神往。其作品体裁方面尤擅五律与五绝,他的另一首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尽故 友离别之情,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后世之人所借鉴,相慰勉励间但见意境 之大气开阔,一扫“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幽怨低沉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在王勃的众多作品中,骈文名篇《滕王阁序》绝对称得上巅峰之作。作品以大量文墨 铺叙了滕王阁附近独特的景致与盛宴场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无路请缨”的内心感触,通篇文字对仗工整,辞藻运用华丽,字字珠玑!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一色”更成为千古名句,为后人所称颂。

杜牧《清明》古诗带拼音版

杜牧《清明》古诗带拼音版 清明杜牧古诗 带拼音版,《清明》是唐代文学 家杜牧的诗作。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 余韵邈然,耐人寻味。一起学习一下清明杜牧古诗带拼音版,清明杜牧古诗的意 思,清明杜牧古诗赏析。 1 古诗带拼音版 qīng míng 清明 qīng míng shí jié yǔ fēn fēn , lù shàng xíng rén yù duàn hún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ǔ yǒu , mù tó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 诗的意思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 诗赏析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 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 又境界优美、 兴味隐跃。 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 是顺序的写法。 第一句交代情景、 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 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 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 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 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 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后人 学习继承的地方。



【课外阅读】杜牧诗《清明》赏析

【课外阅读】杜牧诗《清明》赏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2. 借问:请问。 3. 遥指:远远地指着。 译诗如下: “茸毛般的细雨像多情的手/给原野换上了嫩绿的新装/我的心,在清明梦一般的烟雨中荡漾/是谁担簦负笈从我身旁踽踽走过/一声叹息,那么轻/却引起我心魂的激荡/哦,你哼着山歌的牧童小郎/请告诉我,村里可有酒卖/好让我浇一浇胸中的惆怅/想喝酒吗?先生/瞧,那边杏花铺成红云的村庄/清脆的童音刚落/牛背上又响起了短笛/好不悠扬。” 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的诗歌,内容丰富,反映面广。前人评价杜牧诗"俊爽"、"俊迈"、"气俊思活"、"雄姿英发"、"情致豪迈"、"轻倩秀艳"、"豪而艳,宕而丽"等。李商隐曾写诗极表对杜牧的关切和倾倒之意:"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杜司勋》)。含蓄而准确地道出了杜牧诗歌那种把忱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的豪放爽朗、清新俊逸的艺术特征。 杜牧的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几乎都能传世。例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杜牧写清明节的诗句

杜牧写清明节的诗句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我们用来祭拜先祖。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杜 牧写清明节的诗句 ,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2。 借问:请问。 3。 遥指:远远地指着。 赏析 乍看之下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 其实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 和希望。 首先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 绵不绝。 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 (清明前两天是寒日 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 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 照例该家人团聚, 一起上 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 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怎样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 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 一来歇歇脚, 避避雨; 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 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 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 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 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 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 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