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骆建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骆建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题目中国电视综艺节目

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姓名杨三郎

学号 20070700314 所在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年级专业 2007级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刘海玲职称副教授

完成时间 2011 年 4 月 6 日

综合评定成绩:指导教师评语(可另附A4纸):

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答辩小组意见(可另附A4纸):

评定成绩:

答辩小组长签名:日期: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骆建锋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2007级汉语言文学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综艺节目获得了其存在和发展的土壤,顺应了时代的要求而诞生。然而,由于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发展尚不成熟。只有掌握综艺节目发展的内在规律,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才能扫清迷茫,取得质的突破。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策略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V variety Shows in China

Luo Jianfeng Facult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 and domestic economy, the variety shows occur and then get rapid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But now, the TV variety shows are just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and still far away from maturity. If we can grasp the inherent laws of the TV variety shows, we can clearing away obstacles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variety shows by leaps and bounds.

Key words:TV Variety Shows;Development;Strategy

目录

摘要 (Ⅰ)

A bstract (Ⅱ)

绪论 (1)

一、综艺节目发展的概况 (1)

二、综艺节目兴起的原因 (2)

(一)经济因素 (2)

(二)政治因素 (3)

(三)思想因素 (3)

三、综艺节目发展的缺失 (4)

(一)立意不高 (4)

(二)模仿成风 (5)

(三)解构效应 (5)

(四)大众化陷阱 (5)

四、综艺节目的发展策略 (6)

(一)把握发展规律 (7)

1、自律性 (7)

2、他律性 (7)

(二)注重内外统一 (8)

(三)致力品牌建设 (8)

(四)发挥引导作用 (9)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绪论

近年来,我国综艺类节目发展的势头迅猛,《星光大道》、《超级女声》、《天天向上》等节目名操一时,赚足眼球。随着一些综艺节目迅速在全国热播,各电视台争先向综艺类节目领域进军,以期分得一杯羹。由此,也带动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等地方省级电视台迅速在全国走红,省级电台首次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综艺节目的发展,一方面为各电视台创造了可观收入,促进了电视传媒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我国消费者对大众文化的需求,丰富了人民的生活。但是,在综艺节目日益昌盛的同时,各种不足也慢慢暴露出来:综艺节目总体格调不高、低俗化、表面化等问题突出;各种节目雷同度高,抄袭现象严重;综艺节目行业的发展主要受市场的驱使,各类节目为吸引观众怪招迭出。由于目前我国大多综艺节目处于盲目竞争、恶性竞争之中,其发展大多立足于短期利益,虽然盛极一时,但形成自己品牌的、有核心竞争力的节目缺乏。电视综艺节目目前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急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持。本文主要探讨综艺节目的现状,窥探其发展的得失,并试图从理论上对综艺节目发展的得失和前景进行总结。

一、综艺节目发展的概况

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一直都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综艺”一词是从日语中引进,属于外来词。另一种理解是,“综艺”就是“综合艺术”的简称。然而,即使是外来词,综艺节目的定义仍然要从其所陈述的内容去理解,只有从其内在规定性去把握,才是科学的。“电视综艺节目形态,也即电视综合文艺节目形态,是指融歌舞、曲艺、小品、杂技、和魔术等多种舞台表演文艺节目元素为一体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 ”。可见,综艺节目是一种集艺术娱乐一体的节目形态。综艺节目首先出现在美国,最初只是一些小品、魔术、体育、舞蹈等比较传统的艺术的表演,主要是融合了艺术性和娱乐性而独立出来的电视节目。然而今天,综艺节目的发展已经大大的超越了其前身,其内容多样,把各种游戏类节目和舞台

艺术表演结合起来。形式方面也更为新颖,由录播转播逐渐变成了现场表演、嘉宾观众互动等形式。并且,综艺节目的娱乐性已经明显地取代了艺术性,逐渐向电视娱乐节目转变,去“艺术”化以成为综艺节目发展的趋势。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综艺节目传入了中国。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是就是年代初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时代。主要有《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曲苑杂谈》等。这一阶段的综艺节目的特点是艺术和表演相辅相成,各得其所。第二阶段是九十年代后期开始知道现在,各地方电视台逐渐兴起的各种以娱乐大众为主的游艺类节目。《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百万富翁》、《星光大道》、《非诚勿扰》等节目层出不穷,遍地开花。这一阶段的综艺节目主要特征是:以表演和娱乐大众为主,现场参与和即兴表演成为主要特征。由此看出,综艺节目由艺术性到娱乐性的转变已成潮流。

二、综艺节目兴起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综艺节目得以蓬勃发展是有着深刻的原因,其发展变化也会深深刻上时代的烙印。“随着中国一元化政治文化的分化和人文主义启蒙文化的衰落,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革过程的深入,随着大众从文化学习到文化消费的心理变化,中国的娱乐文化也开始逐渐成为主流。无论是国家意识形态文化或是启蒙主义的知识分子文化,也无论是现实主义或是浪漫主义、现代主义,都悄然退出或被挤出了文化舞台中央 ”,中国娱乐文化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多方面发展的结果。

(一)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打破了传统的“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逐渐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方式方面,根据经济发展规律,逐渐建立起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国家经济改革使得经济主体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国家主导模式,这就为打破国家主导的单一的文化生活确立了经济基础。由于经济生活的多样化,打破了以国家和集体为核心的单级

经济生产方式,建立起在以国家和集体为基础之上的多极生产方式。也就是说,在国家一元为主导、多样性结合的新的经济生活方式的建立,必然要求文化生活的多样化与之相适应。经济生活的共性被打破的改革,必然成为文化生活个性彰显的前提与。而分配的多样化就为文化需求的多样化的实现创造了可能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适合大众多样化需求的综艺节目在中国兴盛起来。

(二)政治因素

建国初期,由于我们在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等问题上认识出现偏差,文化建设一直处于狭隘的牢笼中。受政治意思形态和国际局势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化建设一直处于敏感的位置,传统的主流文化牢牢占据统治地位,其它各种文化形态失去生存的空间。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深入,邓小平在南巡期间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出了全面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4]”。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提出,廓清了困扰人民多年的迷雾,打破了文化建设的政治禁区。从此,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起来。而老少咸宜,雅儒共享的综艺节目,在打破文化建设的政治障碍之后也如日中天,迅速繁荣起来。

(三)思想因素

思想文化方面。建国初期,处于政治因素的考虑,国家对思想文化的管制非常严格,思想界万马齐喑,文化建设极为匮乏。文化发展的禁锢被打破之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艺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西方、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世界各地的文化开始涌进中国大陆。在电视节目方面,由于综艺节目具有视野开阔,内容不限,形式新颖等特点,很快取代了传统的带有说教性质的文艺节目,在中国大陆这块长期遭受思想禁锢的大地流行起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电视台也慢慢变为市场主体,利益主体,为了生存发展,创造收益,综艺节目板块成为了各电视台提高收视率的主要节目之一。

三、综艺节目发展的缺失

综艺节目的蓬勃发展,是建立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特殊政治经济环境之上,其发展也就必然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现阶段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除了具有一般综艺节目自身的特征之外,还具有在中国特殊历史条件发展起来所烙下的时代特征。综艺节目在中国具有阶段性。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发展起来的综艺节目,尚处于探索时期,还未找到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文化的发展,必然和经济、政治的发展结合起来,并反作用与经济和政治。由于目前中国经济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繁杂突出,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在经济社会的转型和政治改革阶段,新兴文艺形式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难于把握时代的脉搏和自身发展的方向。并且,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社会矛盾的复杂性,新兴文艺形式由于缺少理论基础,尚处于幼稚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会倾向于对处于转型期的社会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选择多元化、矛盾复杂化等问题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这也是中国新兴综艺节目在其发展初期的必经的特定阶段。换句话说,综艺节目由艺术性到娱乐性只是历史的潮流,而并非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特殊历史环境的产物而不是其发展的一般形态。

目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陷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各类综艺节目得到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却又后继乏力。之所以处于这种尴尬的境地,既是行业自身发展的缺失,也和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大环境的变迁有关。其发展既有“先天”的不足,也有“后天”畸形的特点。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饱受社会各界诟病。

(一)立意不高

综艺文化属于大众文化范畴,“所谓大众文化,就是普通老百姓容易接受与掌握的,主要给人们提供消遣和娱乐的通俗文化形态 ”。综艺节目应该向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发展,但是,节目通俗并不等同节目立意低下,格调低俗。比如小沈阳的一些小品,很多时候都是以扭曲常态来博得观众欢心。通过改变过变声、不正常的肢体动作、混乱的逻辑等手段换取现场气氛。其作品缺乏深意,没有思想,更缺乏艺术,立意低下,主题低俗。还有《天天向上》中的一些节目,用小孩子的幼稚的言行等来博取观众的关注,用主持人的相互调侃、

低俗的玩笑来当作笑料。某些节目为了经济利益更不惜以出位的言行去挑战社会的价值观,希望以此来引起人们关注。这类节目,脱离作品的内在价值,仅仅关注观众的浅层次的娱乐需求和好奇心,以期凭借这些低俗出位的手段提高收视率,获取利益。

(二)模仿成风

大多节目只注重形式,整个综艺行业相互模仿,这是中国目前综艺节目发展的严重弊端之一。一种模式的成功,总会引来众多的模仿者。实际上,节目模式的模仿,已经成为综艺行业的普遍做法。比如,国外非常流行的婚恋节目,江苏卫视模仿创办了《非诚勿扰》,获得了巨大成功。然而,紧接着,湖南卫视推出了《我们约会吧》,山东推出了《爱情来敲门》,上海推出《相约星期六》等等,一时间相亲类节目泛滥成灾。一方面,以形式的新颖来吸引观众这种做法无可厚非,然而,仅寄希望于一种模式而不增强节目的核心竞争力,这并不是一种长久的做法,更不是一个品牌的经营策略。另一方面,综艺行业只注重形式,相互模仿,换汤不换药,节目雷同度高,导致了各电视台之间,各节目之间进行恶性竞争,同时也浪费了资源。更进一步,高度雷同的节目形式,不注重内容的创新,缺乏优良的品质,没有节目自身的独特性,容易导致观众审美疲劳。这也是中国现阶段综艺节目兴也快,衰也快的主要原因。

(三) 解构效应

综艺节目具有解构的作用,但不具有重塑的功能。综艺节目以其通俗性、娱乐性对舞台艺术、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等进行解构。然而,综艺节目形式化,娱乐化、缺乏内在精神的特点导致了其对各种传统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进行解构之后,却不能的树立起全新的适合时代发展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相反,节目本身庸俗、低俗的观念往往得到了宣扬。

(四)大众化陷阱

综艺节目既有流行性,又具备了大众性,这种性质导致了传统的大众文化的失落。目前看来,综艺节目发展趋势是使娱乐性和其艺术性、教化功能相分离。节目的娱乐性取代了艺术性,寓教于乐将彻底遭到抛弃。“这些大众文化的文本放弃了对终极意义、绝对价值、生命本质的孜孜以求,也不再把文化当作济世救

民、普渡众生的神赐的法宝,不再用艺术来显示知识分子的精神优越和智力优越,来张扬那种普罗米修斯的人格力量和悲剧精神。它们仅仅只是一些无深度无景深但却轻松流畅的故事、情节和场景,一种令人兴奋而又晕眩的视听时空[6]”。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分离,大众文化进一步和其社会功能分离,使得大众文化慢慢陷进了文化发展的泥潭里。虽然综艺节目并没有自觉地发挥其社会功能,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方式,它对社会的反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形式化、娱乐化的、利益化的综艺节目会以其庸俗甚至低俗的题材和内容影响大众。也就是说,观众对娱乐化、低俗、庸俗化的综艺节目的需求,会促使综艺节目异化为一种对立的力量,进而使观众审美庸俗化、文化需求低俗化。显然,这是大众文化发展的一个陷阱,也是文化市场化的一个陷阱。

四、综艺节目发展的策略

电视综艺节目作为新兴的大众文化形式,依托电视和互联网,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无论是从形式或是从内容上看,电视综艺节目比传统的各种节目有着更为广阔的群众基础和更强的吸引力。并且,电视综艺节目可以很好地和现代电子传媒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最新科技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把现代科技和传统艺术、娱乐节目结合起来,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具有更为深厚的发展潜力。目前,中国的传媒领域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新兴综艺节目的发展亦受到了传媒发展水平的限制。“媒介在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 如何能够保证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 如何创造民族的认同平台和公共意识, 如何维护或者建构主流的伦理秩序和社会规范, 如何保持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 如何维护社会的大众群体和小众群体、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中心群体和边缘群体之间的话语平等, 如何建设一种公正的舆论环境等等这样一些与媒介的发展方向、道理、出发点相关的重大问题, 我们的传媒研究应该说都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研究, 传媒的话题完全成为了一个经济学话题[7]”。显然,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缺失和中国整个传媒行业发展的缺失相比较,两者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一方面,电视综艺节目是依托电视传媒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综艺节目发展历史较短,在其整个发展历程中,都受到了中国大众传媒发展状况和理论水平的制约。那么,综

艺节目的出路究竟何在?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发展状况能不能转变过来?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性,只要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结合电视综艺节目自身的特点,综艺节目完全可以脱离大众文化发展的泥潭和市场化经营的缺失,走上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发展之路。

(一)把握发展规律

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要符合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艺术的发展,应该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作为一种新兴文艺形式,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也应该遵循这一艺术发展规律。

1、自律性

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要遵循其内在的规定性——自律性。电视综艺节目有自身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它的发展,应该遵循其内在的变化规律。作为在中国特殊环境下发展起来的电视节目,文艺发展的自律性这一特殊文艺发展规律必然要求电视综艺节目担当时代道义,积极利用综艺节目本身在多变的形式、丰富的内容等优势去应对各种社会矛盾。文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终归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又由于政治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层建筑中的特殊地位,对文艺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揭示了文艺发展的内在规律:文艺要取得正确的发展方向,必须以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科学发展为前提。所以,文艺要科学发展,首先要对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发展进行规范。也就是说,文艺要发挥规范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的功能。“艺术只有具备抵抗社会的力量时才会得以生存。如果艺术拒绝将自己对象化,那么它就成为了一种商品。它奉献给社会的不是某种直接可以沟通的内容,而是某种非常间接的东西,即抵抗或抵制。从审美上讲抵制导致社会的发展,而不直接模仿社会发展。激进的现代主义之所以保留着艺术的固有稟性,就是它让社会进入自己的境域,但只是借用一种隐蔽的形式,就好像是一场梦。倘若艺术拒绝这样做,那它就会自掘坟墓,走向灭忙 ”。显然,这一结论也适合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综艺节目抛弃了自律性,背离其应有的社会性,致使艺术变成商品、成为收视率的奴隶的同时,也就是它遭到社会抛弃的开端,电视综艺节目的繁荣也即将走到了尽头。

2、他律性

电视综艺节目要遵循其外在的规定性——他律性。电视综艺节目根本上说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根据马克思的唯物论,不存在“纯粹的、孤立的电视综艺节目”。综艺节目的形式和内容都是来自客观现实世界,和各种现象联系在一起,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他律性这一发展规律,必然要求电视综艺节目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并且要反映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现象,并和各种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联系起来。脱离社会发展、文艺发展,以空洞的视觉、听觉和形式化的游戏等来满足观众的一些低层次的需求,是不符合文艺的发展规律,也和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方向背离。而认为电视节目不具有表现社会的功能,只是“单纯的游戏娱乐”的发展观,更会把电视综艺节目推进泥潭而不能自拔。

(二)注重内外统一

如果说,掌握综艺节目的发展规律性,就是掌握其发展的命脉;那么,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就是电视综艺节目的活力所在。自律和他律的统一,是从理论的高度进行的概括。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则是发展电视综艺节目的具体要求。综艺节目之所以能取迅速的发展,除了各种社会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形式的新奇、内容的丰富。作为一种大众文艺,电视综艺节目应该以通俗的形式去表达各种内容。然而,通俗不等于低俗,也不等于平淡。通俗的形式,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是和社会日常生活相统一的形式。内容是形式的承担者,是节目内在精神、核心思想的承载者,是综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电视综艺节目重视形式、轻视内容的现象相当严重。在短时间内,凭借新颖的形式虽然能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和获得可观的收益;然而,长期来看,缺乏内容的电视综艺节目是不可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这种形式化的电视综艺节目,“短寿”就是它的归宿。重视内容建设,是综艺节目获得发展的基础的要求。因为社会现象的丰富性,并且接近群众生活,综艺节目的内容,应更多地取材于各类社会现象,并且和适当的形式结合起来。只有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综艺节目才具有长期发展的土壤。

(三)致力品牌建设

“电视品牌首先指的是在电视的竞争中具有较为稳定的品质、鲜明的特征、有较强的竞争力及核心理念、有较大影响力、广受欢迎的那些节目、栏目等产品,后延伸到电视媒体、及电视节目、栏目的经营者、生产者、制作者……电视品牌

具有稀缺性、优质性、独特性、极致性等特征[9]”。作为一种电视节目,其品牌的物质载体是其形式、内容、主题立意,还可伸展到生产者、制作者等。从近年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情况来看,缺乏创新,模仿成风,品牌建设遭到忽视等问题相当突出。然而,作为品牌的形式、内容、甚至是主题都是可以模仿的,甚至连主持人风格等都是可以模仿的,这是不是意味着电视综艺节目的品牌建设是无法进行的呢?作为品牌,实际上它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排它性;二是发展性。作为品牌,一旦建立起来,就产生了特有的排他性。这种排他性使得该品牌的支持者对于同类节目产生抗拒。另外,作为一种节目品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的不断发展的,无论是形式或是其立意,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这也就是说,各种形式的电视综艺节目虽然可以被模仿,但是,如果某种形式的节目能够率先建立起其特有的品牌,并且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那么,它的发展就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始终置于领先地位,不会被同类节目超越。

(四)发挥引导作用

电视综艺节目既要注重满足观众的现实需求,更要发挥节目的引导作用,创造更高需求,提升观众品味,提高节目价值。目前,综艺节目“寓教于乐”的功能基本已经被抛弃。然而,“寓教于乐”的丧失,将会导致观众的审美水平、娱乐层次的停滞。这不但会成为综艺节目发展的局限性,使节目发展走进了观众封闭性需求的死胡同,更会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和观众流失。因此,电视综艺节目“寓教于乐”的功能应该保留下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观众,不断提升观众的各种需求,提升观众忠诚感,从而也就为节目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走出节目发展的需求死胡同。

结语

“艺术的本质是双重的:在一方面,艺术本身割断了与经验现实和功能综合体(也就是社会)的关系;在另一方面,它又属于那种现实和那种社会综合体[10]”。综艺节目即使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归根结底仍然是属于艺术范畴,也

有着艺术的双重性质。这种性质,决定了电视综艺节目既超脱了现实社会,有着自身的独立性,又受现实社会的制约。这也是电视综艺节目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的发展规律的反映。而综艺节目本身的大众性,必然要求其发展的形式的通俗性。也就是说,综艺节目要取得革命性发展,就要更好的把形式的通俗性、内容的普遍性与趣味性、立意的高远性结合起来。唯有这样,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才符合其内在的规律性。当然,时代在发展,电视艺术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综艺节目的发展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综艺节目必然会随着实践的推进、理论革新、拍摄技术、表演方法等手段的发展而不断取得突破。然而,电视综艺节目无论怎么变,如果脱离了其发展的规律性,即使繁荣一时,但最终也难逃衰落的命运。只有把握其发展的内在规定性,把节目发展和时代结合起来,不断改革创新,这才是电视综艺节目的最终出路。

[1]孙国宝.《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学》[M].新华出版社,2009年:第107页

[2]尹鸿,冉儒学,陆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第33-34页

[3]《邓小平年谱》(1975-1997)[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1342页

[4]《邓小平年谱》(1975-1997)[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1343页

[5]高鑫.《荧屏艺谭——高鑫自选集》[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88页

[6]尹鸿.为人文精神的守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批评导论[J].《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第78页

[7]尹鸿.专业化、人文化、多样化[J].《现代传播》,2002年第1期:第2页

[8]阿多诺.《美学理论》[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87页

[9]胡智锋.《电视的观念——胡智锋自选集》[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213-215页

[10]阿多诺.《美学理论》[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30-431页

致谢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刘海玲导师的悉心指导,谨在此向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刘海玲导师专业知识丰富,治学严谨,从论文选题到论文定稿,给了我很多宝贵意见。

大学即将结束,感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这里有浓郁的学习氛围,有学贯中西、德才兼备的老师。四年来,耳濡目染,还有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在道德素养、思变能力、批判精神、专业知识等方面受益匪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学术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它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设计)。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设计)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一、我国电视的诞生 电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1953年2月,日本NHK电视台首播,同年8月NTV商业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亚洲第一个商业电视台。1958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成为中国大陆电视的诞生日,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 二、我国电视的发展探索阶段 20世纪50年代国际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1958年4月上海市政府下达研制任务,上海广播器材厂不分昼夜进行研制,并于同年7月24日完成,收到"中心发射台"发射的多种几何图形组成的表格。测定表明,其质量和稳定度超过了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日本"通用牌"和前苏联的"红宝石牌"电视。现在,"中国第一代电视机"已经入藏历史博物馆,这就是上海牌101 型43 厘

米(17寸)电子管。 1958年,被命名为“红光”牌35SX的我国第一只35厘米黑白显象管在成都诞生。 起步阶段 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数字化阶段 在我国国庆50周年的日子里,数字电视试播成功。之后,深圳、常州等地也进行了小规模数字电视试播。作为与北京、深圳同步试验发展数字电视的上海,则在2000年开通了数字电视,其中增补27频道的一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频率:379MHZ、符号率:6835 、调制方式:16QAM );并实验其他频道的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 2001年的APEC期间,上海主要宾馆开通数字电视节目。 2002年元月,上海开通数字有线电视节目频道,此时上海电视台的数字化程度已达45%,并计划两年内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两年后实现无磁带化硬盘播出。

电视综艺节目问卷

1 您的性别() A男B女 2 您的年级() A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3 您平时看综艺节目吗() A 看 B 不看 4 您看节目的频率大概是( ) A 每天都看 B 一周一两次 C 一个月一两次 D 很少看 5 您更喜欢看哪里的综艺节目( ) A 大陆B港台 C 海外 6 选出以下你看过的综艺节目( )并写出你最爱的综艺节目( )(可以是这里没有的)A快乐大本营B 天天向上C康熙来了D我们约会吧E非诚勿扰F娱乐现场G我们结婚了H超级奖门人I鲁豫有约J欧普拉访谈录 7 按在您心中喜爱的程度给以下节目排序( ) A新闻类节目B综艺类节目C财经类节目D电视剧 E社会类节目F法制类节目 8 请您给综艺节目的类别排个序,按您喜爱的程度( ) A谈话类B相亲类C选秀类D游戏类E综合类 9 您对综艺节目的态度是( ) A很好笑,纯娱乐性质B寓教于乐,有一定的意义 C 很无聊,没意思D其他 10您觉得综艺节目的尺度是() A很大,各种色情暴力兼有B还好,只是为了节目效果 C一般,没什么过激的玩笑D 很小,没意思不过瘾 11 给以下综艺节目主持人和综艺节目打分 康熙来了()蔡康永()徐熙娣()快乐大本营()何炅()谢娜()李湘()天天向上()汪涵()欧弟()非诚勿扰()孟非()鲁豫有约()陈鲁豫() 12 您觉得中国内地的综艺节目怎么样() A一片和谐,歌歌舞升平B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C 缺乏创新,互相抄袭D发展迅速,可圈可点E(您的其他观点) 13 您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态度是() A充满希望B看好但是前进曲折C不是很看好D视为垃圾E不关你事 当代大学生对于电视综艺节目的态度 其实作为一个电视综艺节目的爱好者,我一直想知道同龄人是否和我有着一样的兴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与出路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与出路 —以《中国好声音》为案例 目录 中英文摘要 (1) 引言 (1) 一、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与文化背景 (3) (一)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界定 (3) (二)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 (4) (三)大众选秀类娱乐节目的兴盛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 (4) (四)综艺娱乐节目发展存在的问题 (5) 二、《中国好声音》异军突起 (7) (一)《中国好声音》背景介绍 (7) (二)《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原因分析 (7) 1.原版引进 (7) 2.创意核心-评委盲选 (8) 3.顶尖阵容打造 (8) 4.清晰的定位 (8) 5.节目制作:制播分离 (8) 6.品牌持续性开发 (9) 7.全产业链运营 (9) 8.全方位推广策略 (10) 三、从《中国好声音》的成功看中国综艺节目发展之路 (11) (一)节目模式设计创新,对外来节目进行“本土化”变革 (11) (二)打造品牌化战略,不断创新挖掘新的娱乐元素 (11) (三)合理满足受众娱乐需求、增强娱乐节目的互动性 (12) (四)提高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体现社会责任 (12)

(五)利用各种渠道全方位推广,促进品牌化经营 (13) 结束语 (13) 注释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辞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与出路 —以《中国好声音》为案例 【摘要】《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音乐选秀类综艺节目,开播第二期,以6.93%的收视份额独占收视鳌头,到第十三期《中国好声音》收视份额一路飙升到17.40%,总决赛巅峰一夜最高收视份额达到29.47%。在综艺节目出现诟病连连,收视每况愈下的情况下,《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无疑是一道闪电划亮了天际,也惊起了一场关于综艺节目发展的自省与反思,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当下,探索综艺节目发展的时代趋势与应对之策已是当务之急,本文笔者通过分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因素,来寻找未来综艺节目发展和运作的出路。 【关键词】综艺节目发展问题趋势中国好声音 【作者简介】 The wa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variety show ——As a case in 《the Voice of China》【Abstract】“The V oice of China”is a large music talent class variety show, which is produced by zhejiang TV united star's shimmering stars media company . When it started The second phase, The audience rating rise to a exclusive share of 6.93%, Then to The thirteenth issue the ratings of “The V oice of China” soared to 17.40%. On the highest peak night of the final the audience rating share rises up to 29.47%. With the variety show being criticized and audience rating getting worse, the success of “The Voice of China” is a flash of lightning scratching the sky, it also brings a introspection and reflec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variety show. In the intense competi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exploring the era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solution in the variety show and is imperativ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hrough analyzing the success of “The Voice of China”to find the wa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variety show in the future. 【Key words】variety show develop issue trend The V oice of China 【Author Information】 引言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概念一直没有明确,在内地研究综艺节目的各类专著中,综艺节目、娱乐节目、游戏节目之间存在交集,没有明晰的分界。如2001年出版的《电视文艺》一书的“电视综合文艺类节目”叙述对象为各类晚会和游戏益智类节目,在2004年出版的《电视审美文化论》讨论的是游戏娱乐节目和晚会节目。而在高鑫、高文曦所著的《电视艺术:多元与重构》的书中则作了详尽的概括,她指出:综艺节目是借助于电子技术手段,运用独特的电视表现手段,如声光效果、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及走向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走向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走向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走向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走向事业属性与产业属性 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是一个兼行政、事业和产业为一体的混合体,既不是行政单位,也不是事业单位。事业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新闻媒体不能像其他企业那样自由地出入市场,不能自定方针,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企业管理意味着经济上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这种模糊的体制长期影响制约了广播电视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通过改革建立一个新的体制,促进广播电视生产力的发展是必由之路。 一、我国广播电视的性质与体制任何一个社会机构的体制都是由其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的国体就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属性,即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共产党及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因此,广播电视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阵地,它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又是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这也同时决定了宣传和引导舆论是我国广播电视的首要任务。经济上由政府全额拨款,以政治宣传为中心任务,发展规模、办台宗旨都是由上级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决定。政府在管理方式上,完全采用的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片面强调广播电视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属性,忽视了广播电视作为文化消费品的商品属性。改革开放20 多年来,广播电视事业经过以“广播电视事业”为基本特征的初期发展阶段和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为基本特征的探索发展阶段后,目前已进入大整合、大汇流的全新产业化发展时期,并成为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具体体现:1、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市场与政府展开广播电视资源配置权的争夺。2、广播电视局(台)已经形成拥有相对独立利益的经济个体,渴望拥有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权,呼吁政事(政企)分开。3、政府传统的管理体制与广播电视改革实践发生摩擦与冲撞。 二、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政府应转变其管理广播电视的职能和角色。实现两个转变:1、由传统型行政管理体制向过渡型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2、由过渡型行政管理体制向成熟型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设想:党委、政府经营综合频道,对分众化频道实行商业经营。综合频道保证了对主流思想方向的把握,商业分众化频道保证了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并有利于频道专业化的形成,又能对综合频道形成竞争而促进其不断发展。而广告上也可以根据产品的特征和频道受众的特征选择投放点,从而促进电视业的良性循环。所有的改革措施都不能违背我国广播电视业的性质,即坚持社会主义路线不变,坚持党管媒体不变,坚持喉舌功能不变。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的国家产业政策,在完善的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政府才能实施对广播电视业变革的宏观调控和有效主导,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也才能获得健康发展。 广播电视产业化的现状与困境关于“产业化” 一、关于“产业化”的概念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解释,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产业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一个产业可以由多个企业的同类经济活动组成,一个企业也可以不只是从事单一经济类型活动,可能从事多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即从事多产业经营(跨行业经营)。因此,从宏观角度来说,

你不得不知道的中国电视机历史

你不得不知道的中国电视机历史 从中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以来,我国的电视机发展从未停止过脚步,至今为止,国产电视机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前只有少部分人才能使用的奢侈品大件,到如今家家必备的大众小件;从以前的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到如今高智能的激光影视机,无一不证明了我国电视机行业的发展。 电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 1958年,中国的天津无线电厂试制小组参照苏联旗帜牌14英寸电子管电视机,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为了纪念这台电视机的诞生,它被命名为“北京”,现摆在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我国第一台电视机出 而就在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国营无线电厂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之后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0年10月22日,中国第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在天津无线电厂建成,并举行试生产开工仪式。这条彩电生产线是从日本胜利公司引进,并参照中国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这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大批量生产彩色电视机的开始。 1985年~1993年,我国电视机市场实现了大规模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升级换代。

1985年,中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但由于我国电视机市场受结构、价格、消费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电视机普及率还很低,城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量分别只有17.2台和0.8台。 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934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从1953年3月制造出中国第一台电视机到电视机产量世界第一,中国人仅用了29年便实现了这一伟大壮举。 1993年,TCL在上半年就开始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电,29英寸彩电的市场价格再6000元左右,到年底已经售出10多万台。 1996年3月,长虹向全国发布了第一次大规模降价的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至18%,两个月后,康佳随后跟进,打响了彩电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价格战。当年4月,长虹的销售额跃居市场第一,国产品牌通过价格战将国外品牌大量的市场份额夺在了受众。这场降价战后来也导致整个中国彩电业的大洗牌,几十家彩电生产商从此退出。 1999年,消费级等离子彩电出现在国内商场。当时40英寸等离子彩电的价格再十几万元。 2001年,中国彩电业大面积亏损,康佳、厦华、高路华亏损,长虹每股赢利只有一分钱,这种局面知道2002年才通过技术才得以扭转。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及未来

一前言 综艺节目是一种综艺性的节目形式,通常包含了许多性质的演出,例如音乐与搞笑等类型,而且通常只在电视上播出。大部分的综艺节目会邀请现场观众参加录影,但也有现场实况播出的节目。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的电视综艺类节目的发展做好了技术准备。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要求的不断变化,综艺节目从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以它独特的综艺性、多样性、兼容性及参与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 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电视综艺类节目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与国外的同类节目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二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的综艺节目在大众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它在我国一直呈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它的不断发展,综艺节目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其吸引力也在下降。目前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如下:(一)数量多且泛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各类综艺节目数以千计,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级省市电视台,纷纷把举办综艺节目作为显示自己力量的重要手段。不仅电视台竭尽全力举行,社会各界也纷纷参与,有的与电视台联合举办,有的部门则直接将节目录制完成立后,送电视台播出,扩大本行业的社会影响。这样全社会的参与,使电视综艺节目蔚然大观。电视强大的传播功能把各行各业的喜怒哀乐传递给社会,促进了相互了解,也促进了各行业的文艺发展。从横向上看,同一类的综艺节目如相亲类节目就有《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爱情连连看》、《窈窕蜀女》等;从纵向上看,同一个电视台就有不同类型的综艺节目如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百变大咖秀》、《平民英雄》等。 这些电视综艺节目在为观众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呈现出泛滥之势。特别是各大电视台都想靠综艺节目吸引观众,造成了综艺节目数量大大失控,似乎只要有钱,有点子,有编导,就可以组合出一台综艺节目。这类综艺节目往往又占据了电视台有限的黄金时间,本是丰富观众文化的综艺节目,因为数量的无限膨胀和播出时间的相对集中,反而给观众带来观赏的单一乏味,久而久之,观众对这类综艺节目形成冷漠态度,就毫不为奇。 (二)创新多但杂乱 由于电视本身的特性,使得电视综艺节目在吸收其它艺术门类时,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兼容性,使其它艺术通过与电视技术综合之后,形成电视综艺节目这一新的独特的表现方式。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摘要:这几年来,中国的电影文化业正在改进和提高,电影正在成为社会文化舆论的中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方面都越来越好,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现状的阐述,分析现今中国电影的优势和危机,然后据此引出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正文: 一.中国电影的现状简介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走得颇为艰辛,但毕竟还是很有价值的。从1905年中国电影的诞生,到第一代电影人的长成;从第二代的东方美学电影,到第三代电影人对民族电影的艰苦探索;从“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笼罩下的第四代电影人,到横空出世雄心勃勃地扛起家国重担的第五代,再到如今关注个体自我的第六代电影人,他们所做出的努力都经过了时间与人们挑剔的评价,得到了公众的认同。 这几年,大家可以明显感觉到,电影正越来越多,电影市场也越来越“热”。近十年来中国电影频频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亮相,让国际电影人和各国观众逐渐从知道中国电影到了解中国电影,再到关注中国电影,到现在喜欢中国电影。这些明显而迅速的变化,说明了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从近期几部电影的高票房也可看出电影市场的火热,从创下最高票房纪录12.6亿的《泰囧》到同样突破12亿票房的《西游降魔》,再到这两天票房持续增长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人不禁惊呼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迅速。来自中国国家新闻

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今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超过81亿元,同比增长39%。这些数据无疑给业界打了一剂强心针,现在国产电影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大量资本正往里涌。 (二)现今中国电影的危机 首先是电影题材缺乏创意,喜欢翻拍和跟风。近年来,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掀起了一场翻拍狂潮。这其中就形成出了“翻拍成败两重天”的局面。比如成功翻拍的《画皮》,其取材于《聊斋志异》,多次被搬上大屏幕,有分悦版的、温情恐怖版的,题材虽好但是看多了不免感到乏味。除此之外,中国电影还喜欢跟风拍摄,有一个题材的电影大热之后便一窝蜂的出现好多质量上良莠不齐的相同题材的电影,比如去年的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引发观影热潮后,今年电影市场上便出现许多类似的爱情题材的小清新的电影,就像最近上映的《分手合约》便是其中之一。 其次是中国电影畸形的商业化。人们说中国电影的现状是商业片庸俗化,艺术片低调话。现今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导演都开始拍摄商业大片,植入的广告日益泛滥,这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反感。2002年创下205亿票房的《英雄》拉开了当下国产大片营销产业的序幕。为了争取高票房,越来越多的导演选择用明星来造势,用宏大的场景来吸引观众,而忽略了电影的本身。除了各种叫座不叫好的商业大片之外,影片中越来越多的广告植入也让人诟病。实际上和好莱坞的广告产业相比,中国电影的植入广告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场份额,都是小巫见大巫。但即使这种“小巫”,观众认为中国电影过度商业化,拼命追求经济效益,置观众于不顾的感受,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但实际上这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恰好说明,中国电影看上去很商业化,其实离真正成熟的商业化还差得很远。 最后便是中国的电影渐渐的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现在的中国电影的一个趋势,就是西化严重,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电影是一门离不开科技更新的艺术,对于西方发达的科技,我们应该借鉴。可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我们引用的是他们的科技,借鉴的是他们的技术和方法,我们的电影故事还应该是我们自己的故事。中国大地上的故事,需要中国电影人们用影像抒写的还很多,又何必非得要中国人穿上西方人的外套像个小丑似的扮演他们的悲欢离合呢?中国电影更多面向的是中国观众,所以应该选择中国人的审美、娱乐取向,而不是一味讨好西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推动了中国广播电. .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摘要:今日电视娱乐节目热度和地位直线上升,其理论学习和研究也在不断升温,学习和研究的视界、角度、方法都有了较大的拓宽和延伸,在许多电视节目中,电视娱乐节目变成了一个重要的节目方法。自90年代以来,电视娱乐节目变成了荧屏“主力军”。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影响力日益增大。论文深化学习和研究了电视综艺节目特质及发展现状,分析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不足,并据此提出了电视综艺节目解决对策。 关键字:中国;电视娱乐;现状;趋势;受众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n National TV variety show Abstract:Today, the heat and the status of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straight up, its theoretical study and research are rising, learning and research horizon, angle, approach has a greater broaden and extend in many television programs,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becomes an important program method. Since the 1990s, the television screen entertainment into a "main force." Chinese TV entertainment through more than twenty years of development influence is increasing. Deepen the study and research papers television variety show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analyzing the shortcomings of China's TV variety show, and puts forward a TV variety show Solutions. Key words:China;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status quo; trends; Audience

中国现代电影发展现状

现代电影的发展 ——电影基础设施支持增长前景乐观: 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都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在市场。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在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中国居民在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影播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众多大型购物中心,而这些也都建了许多多剧场影剧院。为了提高观众的体验效果,这些新建的电影院一般都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放映设施。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多剧场影剧院数目已由2005年的838家增加至2013年的3,000家。电影院和银幕的数目也分别由2005年的1,243和2,668增加至2014年的将近20,000。 ——有利的监管环境: 中国政府一直都支持电影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参与者获益。这些政策包括私人资本投资,电影院数字化,金融机构参与电影融资及电影的出口等。而对电影产业实施的税收减免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电影公司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及进口税方面的负担。此外,政府还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来保护版权内容,其中就包括在

网络内容共享方面的政策。除了这些政策,政府也在实现电影产业逐步开放方面一直作不懈努力。从2000年初的私人电影公司放行授权政策到增加电影出口配额,在过去20几年中,中国政府不断简化电影审查程序,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影制作包含所有在电影制作有关的活动,如电影素材选取,电影融资,制作团队和演员选取,拍摄,后期制作及获取监管部门的批准。 近几年,中国国内电影制作板块变得尤为活跃。根据资料显示,从2005年到2014年期间,中国电影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4.9%。2012年国产产量总量达到最高745部,2013年共产出近638部电影。进入门槛低和从非电影公司和金融机构获取的融资不断增加使得电影制作市场出现高度分散,现在全国范围类总共拥有约300个电影制片厂。 总的来说,一部成功的电影包含以下关键因素:优秀的电影制作团队和演员,电影剧情的市场化,获得一家有实力的电影发行公司的支持。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电影巨星频频亮相国际市场,电影制作成本,特别是演员成本,未来将不断出现攀升。 近年来,电影制片人通过不同渠道来获得电影融资,其中包括电影制片厂,电影业之外的投资者,电视台,海外预售发行权,电影植入广告和政府支持等。此外,凭借票房和版权以及个人信誉担保,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参与电影融资领域。一些电影制片厂也能够通过向公共和私人发行股票来融资。 通过建立中外电影制片商的合作不仅给了外国电影制片商更好地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使得外国电影不受进口配合的限制可以在中国放映。《十月围城》就是通过香港电影制片商和中国内陆投资者合作创造出的佳作。 ——电影发行 电影发行对电影商业化运作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发行商通过在各大院线安排电影的放映和媒体宣传来创造公共利益。电影发行商主要负责制作

中国综艺节目发展变迁及其困境

中国综艺节目发展变迁及其困境 作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副教授 郝俊慧叶昌前 2005-06-19 17:10 10月8日,各大媒体都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第三套节目)今起正式改版,对原有34个栏目进行了调整,减至22个。开创了中国综艺节目先河的央视名牌栏目《综艺大观》成为首批被淘汰的栏目之一。”这档融相声、小品、歌舞、杂技、魔术等为一体,有着14年历史的综艺节目,在捧红倪萍、周涛等多个主持人后,终于成了昨日黄花。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的是10月24日落下帷幕的《非常6+1》特别节目——《梦想中国》,在经过三个多月的全国选秀之后,来自上海的王思思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大奖——金蝶奖,同时环球唱片将把她全新包装推向市场,至此,又一个由全国电视观众实时投票推选出“全民偶像”诞生了,这种新生代互动全民造星式综艺节目也达到了一个高潮。由这两个内容形式截然不同的综艺节目之命运来看中国综艺节目十四年变迁,我们发现,在内部元素、形式形态、运作方式、经营理念上综艺节目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已经不仅仅是“综合才艺”的表演,其外延已经扩大到了整个综合娱乐节目,可以说现在我们经常讨论的具有娱乐性、消遣性和趣味性电视娱乐节目就是综艺节目发展的新形式。 综艺节目从大的类型方面来讲有现场晚会型和栏目型两种,小的内容形式方面包括歌舞表演、游戏、曲艺、访谈、速配、真人秀等等,凡娱乐艺术的内容无所不包。如果我们从这个概念范畴出发来看这十几年综艺节目的发展,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年《综艺大观》的开播,这是大陆电视综艺节目的鼻祖,标志着电视“晚会时代”的开始;第二阶段是96年起风靡一时的《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让人们初次接触到游戏娱乐综艺节目;新旧世纪交替之际,综艺节目逐渐由以前的嘉宾表演型向全民互动型转变,98年开播的《幸运52》通过竞猜加奖品,掀起了一番益智类节目的高潮,也开创了综艺节目的第三阶段——益智时代;第四阶段出现在近两年,像《欢乐英雄》和《非常6+1》这样全民参与的互动性节目逐渐成了荧屏的主角。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综艺节目在短短的十几年出现如此快速的转变呢? 1、时代的变迁带来受众需求的转变 电视节目的兴衰是与整个大时代背景相契合,90年代初,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尚未全面拉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还是相对落后,对电视节目没有太高的要求,贫乏的频道资源和节目资源使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成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所以当集曲艺、音乐、舞蹈等于一体的《综艺大观》出现在人们面前时,的确以“小春节晚会”的姿态吸引了不少观众。然而接下来的十年是中国改革开放逐渐走向高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十年,也是新闻媒介改革最重要的十年,电视技术迅速发展,有线、无线的同城之争开始上演,卫星传播技术打破了电视的传播界限,频道越来越多,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很难再固定在一个台上,传统的小晚会已经不是唯一的娱乐选择。 国家开始推行双休日,一年当中,国民有1/3的时间在休假,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进行电视消费,因此满足观众休闲时光对电视的消遣需求,最大化的占有一周当中的收视份额,成为了很多卫视的周末战略核心。尤其是到了90年代后期,商品市场逐渐细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消费行为的变化使电视的受众出现了分化的趋势,开始从“大众”走向“分众”。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爱好的受众对电视内容有了不同的需求。于是,晚会类综艺节目开始分化,由以前大而全的综合型节目根据内容分化为不同的类型节目,比如《同一首歌》和《周末喜相逢》,同时人们的生存压

中国综艺节目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中国综艺节目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XXXX中国综艺节目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中国市场研究在线 中国市场研究在线XXXX中国综艺节目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专业行业研究报告,重点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和经济运行情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是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系统、完整的行业调查和分析。决策者阅读行业研究报告后,可以清楚地了解行业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确保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市场研究在线https://www.doczj.com/doc/6d9515143.html,基于多年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行业的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市场研究在线中国综艺节目产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XXXX 中国综艺节目产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XXXX

报告否。:601359 市场价格:纸质7800元,电子8000元,纸质+电子8XXXX中国综艺节目产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电视综艺节目作为电视市场中极具竞争力的内容产品之一,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看电视综艺节目已经成为人们闲暇时间的主要娱乐形式之一。与其他电视节目相比,综艺节目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扩大频道的影响力,并迅速提高收视率。根据中国市场研究网发布的《XXXX中国综艺节目产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近年来,生活类综艺节目全面崛起,成为电视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内容产品之一。综艺节目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表现为题材的多样化和类型的日益丰富。与传统电视节目相比,综艺节目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扩大频道影响力,迅速提高收视率。综艺节目收视率从XXXX的73%上升到XXXX的92%。与广播的比例相比,综艺节目以53%的比例获得了近两倍的收视市场 目前中国电视播出的综艺娱乐节目比例明显偏低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中国主要电视频道播放娱乐节目的比例分别为15%-42%,明显高于中国内地的65%而内地娱乐和综艺节目的比例达到了114%尽管综艺娱乐节目播出时间较短,但它们的收视率较高,表明综艺娱乐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具有较高的广告价值。未来,更多的综艺节目将在中国播出,从而为综艺节目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受“一戏两星”政策影响。XXXX综艺节目市场处于“井喷”状态根据

浅析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

浅析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 摘要:电影产业化的观念和制度并没有真正确立、国产电影的数量和质量与电影市场要求不相适应、电影市场现状与市场潜力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进口影片与国产影片、市场"大片"与普通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票房份额严重失衡,特别是发行业、放映业与制片业利益冲突日益激化,则说明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发展和调整时期,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关键词:中国电影电影产业好莱坞电影发展现状 第一、电影产业体制的改革阵痛。中国电影的"体制改革"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的,电影业在市场压力下逐渐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这一过渡首先是制片方式的转变。电影制作机构的增扩,电影出品权的逐渐放开,部分地分散了电影生产的垄断性,为电影作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可能性。因而,10多年来,不仅国家或者电影企业投资生产影片,而且还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国营和民营、电影企业与非电影企业、大陆与港台、中国与外国联合拍摄的影片,各种社会资金注入电影企业,使国产影片的投资规模年增长幅度从90年代以来达到了10%以上,国产电影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也引进了这些资金所代表的运作机制、文化观念、以及市场竞争意识,这为提高电影的创作、制作水平和艺术、技术质量提供了经济前提。其次是发行方式的转变。90年代初期,一直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统购统销、垄断经营的电影发行体制解体,多种机制、多种形式的发行放映模式并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制作、发行、放映业的积极性;扩大引进发行外国电影特别是从1994年开始引进世界"流行"影片,在刺激电影市场的同时也影响到本土电影的制作策略和影片风格。 (一)近年来电影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发行业和制片业的相互渗透和参与趋势仍在增加,许多地区和机构已经建立或者正在酝酿建立制作、发行甚至放映

浅谈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浅谈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有了 长足进步,促进了广电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对传统意义上的广电行业造成了巨大冲 击,也带来无限潜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现状,对其未来发展 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现状;趋势 一、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蓬勃多元的良好势头 广播电视的产生使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深度得 到了空前发展。中国的无线电广播始于 1923 年,虽然较世界同期水平较晚,但自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深入贯彻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共同发展的战略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广播 电视建设的积极性。经过几十年的开拓与发展,我国广播电 视行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卫星直播、有线、无线网络为一身的现代电子传播媒介,并深刻影响大众的生 活。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广电行业自身的一些弊端也日益显现,这就要求广播电视 行业不断优化和调整自身,开拓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化广播电视发展道路。 广播电视行业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助力,具

有宣传教育、传递信息、导向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众多功 能。 21 世纪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取得了显著发展,建 设了立体、高覆盖率的广播电视网络。在高清互动电视方面, 先进电视技术的推广使用使电视节目质量和观众体验不断升级。与此同时,我国还形成了有线网络城乡无缝覆盖,确保我国广播电视网络走上高效和高质覆盖的道路。国家为了推动广播电视行业更好更健康发展,还在监测网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财力与技术人员支持,在全国县级以上网络机房安装了“安全播出预警系统” ,构建了全方位的广播电 视监管系统,有力保证了电视网络传输的安全和质量。 (二)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迅猛,但在快速发展的势头之下,许多弊病也日益展现。例如: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规模与技术实力在国际水平中还处于落后位置,广播电视 技术在地区间还存在较大差异;广播电视技术专业人才不足,过于重视传统媒体技术,忽略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受传统媒体观念影响,广播电视行业与新兴的媒体行业融 合不足;政策不完善导致广电行业及网络新媒体行业缺乏有力监管,消极事件时有发 生等等。 二、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越来越深入,多面化发展,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国家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一、我国电视的诞生 电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1953年2月,日本NHK电视台首播,同年8月NTV商业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亚洲第一个商业电视台。1958 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成为中国大陆电视的诞生日,同 年9月2日正式播出。 二、我国电视的发展探索阶段 20世纪50年代国际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1958年4月上海市政府下达研制任务,上海广播器材厂不分昼夜进行研制,并于同年 7月24日完成,收到"中心发射台"发射的多种几何图形组成的表格。测定表明,其质量和稳定度超过了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日本"通用牌"和前苏联的"红宝石牌"电视。现在,"中国 第一代电视机"已经入藏历史博物馆,这就是上海牌 101 型 43 厘米(17寸)电子管。 1958年,被命名为“红光”牌35SX的我国第一只35厘米黑白显象管在成都诞生。 起步阶段 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 色电视节目。 数字化阶段 在我国国庆50周年的日子里,数字电视试播成功。之后,深圳、常州等地也进行了 小规模数字电视试播。作为与北京、深圳同步试验发展数字电视的上海,则在2000年开 通了数字电视,其中增补27频道的一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频率:379MHZ、符号率:6835 、调制方式:16QAM );并实验其他频道的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 2001年的APEC期间,上海主要宾馆开通数字电视节目。 2002年元月,上海开通数字有线电视节目频道,此时上海电视台的数字化程度已达45%,并计划两年内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两年后实现无磁带化硬盘播出。 2002年9月28日,上海试播30套数字电视节目(全国第一)。(实际可收44套视 音频节目及气象、股票、新闻等;2019年起开始收费,每月37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