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 快乐农场------运算律 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 快乐农场------运算律 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 快乐农场------运算律 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 快乐农场------运算律 青岛版

说课设计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时《乘法分配律》小学数学青岛版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重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过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数范围内的基本运算律,而且有利于他们更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通过用两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列出的两道算式,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照例子列举出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特点,并用字母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教材有意识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掌握乘法分配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符号感,进一步感受数学表达的严谨与简练。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通过教师的一系列的设疑、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边想、边学、边练,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明白、了解乘法分配律的书写过程。因为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等等一系列达到简算的公式学下了,学生蒙了,不知何时该用什么,何时不该用什么,所以我想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认识、学会乘法分配律的书写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来做好引领者,虽然这样一节课下来,部分老师会认为很被动,可教学效果比教师在上面演练,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做的效果要好。最后我们再把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加以运用,巩固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记忆。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乘法和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大量运算中的一类特殊的积、和运算进行概括,使学生的计算在积累一定经验之后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发展数与代数的运算能力。由于该班是我刚接下的新班级,任课几周我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及其各方面的能力还不是太了解,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所以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设定为“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全过程让学生自主尝试”,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指导学生探索、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学生会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5)教法、学法

教法: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1.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始终要参与教学活动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出示了与我们生活情景有关例题,让学生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乘法分配律。2.合作交流,体会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以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提升思维品质,发展创新意识。

(6)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提问:什么是乘法交换律?什么是乘法结合律?分别用字母怎样表示?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有时在运算中用上这些定律,便可以使计算较为简便。今天我们大家还要再来一起学习有关乘法的一个定律。

揭示并板书:乘法分配律

(二)学习新知

1.大屏幕出示例题:商场正在开展服装促销活动。一件短袖衫32元,一条裤子45元,一件夹克衫65元。王老师买 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多少元?(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2)通过读题,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指名学生发言)

(3)指出:这里有一个多余条件,是哪个?

2.学生尝试解题

(1)你会解答这道题吗?试试看。

(2)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解答,教师巡视。

(3)、请两名用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述,教师相机板书:

(65+45)×5 65×5+45×5

=110×5 =325+225

=550(元) =550(元)

3.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1)谈话:以上两位同学分别说出了他们的计算方法,你能看得懂他们分别

是怎么想的吗?

(2)比较最后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什么了?

(3)这两道算式可以写成一个等式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65+45)×5=65×5+45×5

4.寻找等号两边算式的联系,提出猜想

(1)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你觉得有联系吗?有什么联系?(鼓励学生自由

发表意见)

(2)根据刚才的观察以及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猜想呢?你能再写几组这样的

算式吗?试试看。

学生举例验证。教师将学生列举的等式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具体地说出等

式两边的得数,切实体会等式两边的得数是相等的。

5.发现规律,揭示规律

(1)观察黑板上的每一个等式,说说你发现什么了?(与同桌交流交流)(2)引导:像黑板上这样的式子还能再列举出一些吗?能举得完吗?

(3)大家想想,把我们发现的这些等式的规律用语言、文字等方式来表达,

该怎样表达呢?(在小组内说说,再在班内交流)

(4)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这样的三个数,这样的规律又该怎样表示呢?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a+b)×c=a×c+b×c

引导学生小结:两个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同另一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

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大屏幕出示以上内容,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理解并掌握规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

指出:第2、3题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②集体交流。说说第3组为什么相等,第4组为什么不相等,怎么改一下就能使他们相等?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65+45)×5 65×5+45×5

=110×5 =325+225

=550(元) =550(元)

(65+45)×5=65×5+45×5

……

(a+b)×c=a×c+b×c

设计意图:把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和应用板书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数学思想。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基本步骤与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如:

1、参与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

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

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3、教学目

的的确定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

3、理论与实际要

有机统一。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例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

2、针对性强大。

3、准备充分。

4、评说准确。

四、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在说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为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计算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计算练习题 1、口算。 1.3-0.8= 630÷90= 6-0.37= 100+100×0= 60×0= 2.73+0.27= 0.75+0.3= 5×2+3= 4.3÷1000= 0.69+1.1= 300×18= 6+6×4= 25×8= 720÷9= 410-23= 500+20= 26-0×5= 25×9×4= 46-25+17= 28÷(4×7) 24-8+10= 56+7×5= 46-(29+17)= 28÷7×4= 2、脱式计算 49×102-2×49 125×76×8 8.33-2.43-4.57 99×32 6.7+2.63+4.3 41000÷(41×5) 5824÷8×(85-78) 840÷28+70×18 27.3+73.2+72.7 43.25-10.4-3.25 3.8+1.37+6.2+12.63 76.8-27.4-12.6 5.85+1.89-2.85 3.9+0.1-3.9+0.1

197-12×9+61 38+160÷(40-30) (234-195)×12÷26 (25+40)×4 135-135÷15 (35+270)÷(30-25) 276+28+172+224 164-83-17 25×67×4 87000÷8÷125 66×39+39×34 125×56 3、列式计算 (1)36乘15的积加上80除5760的商,和是多少? (2)8.7与7.8的和比一个数多1.4,求这个数. 4.单位换算。(8分) 2.1元=()元()分 3.08千米=()米 8米6厘米=()厘米 0.4平方米=()平方厘米 2吨20千克=()吨 0.5公顷=()平方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4)想一想:离起点东偏北30°的方向上有山、建筑物等,怎样才能精确的找到1号点位置呢?学生各抒己见,发现要知道距离。课件配合演示起点到1号点是1千米。最后学生说出1号点的确切位置。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归纳出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师板书(方向距离)。 (三)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活动一:知识城堡 首先完成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学生先观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经过交流,重点分析给定的400米线段的意义,得出每个小段表示的距离,知道其他建筑物到小明家的距离。接着学生独立完成书中练习,同组学生互相检查。教师对完成好的学生提出表扬。 活动二:生活乐园 课件呈现小动物家的分布图,练习时,引导学生感受到位置就在身边,所有的物体都有位置。 活动三:“海上空间” 课件显示海上雷达站情景。教师发放练习图表,学生根据相关的描述,将驱逐舰、护卫舰等实物图形摆在相对应的位置。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建立空间观念。 雷达站发现了护卫舰、驱逐舰、巡洋舰、潜水艇。你能帮着在图中找到这些舰艇的位置吗?请你动手摆一摆。 1、护卫舰在雷达站北偏东600的方向上,距离是6千米。 2、驱逐舰在雷达站北偏西200的方向上,距离是5千米。 3、巡洋舰在雷达站南偏西450的方向上,距离是4千米。 4、潜水艇在雷达站东偏南300的方向上,距离是6千米 活动四:体验天地 5人1组开展站位置的活动。1人在中间站立,其余4人的位置根据课件上的提示或自定。学生通过游戏切身感知位置,体验数学应用的乐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号大约在我的东偏南450的方向距离2米的位置上。 5号大约在我的北偏西300的方向上。 3号大约在我的西偏南600的方向距离1米的位置上。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运算定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运算定律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简便计算(连减的简便计算)。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与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与乘法。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与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与应用。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与认识运算定律。 3.本单元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与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 建议用7课时教学。 教案A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17页例1、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总结

运算律知识点总结 姓名: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例1.1:填上适当的数。 81+ =62+81 184+168+32=184+(+32) 练习1.2: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①41+37+13=41+(37+13)②x+y=y+x ③35+(b+65)=(35+65)+b ④a+b+c=a+c+b ⑤32+45+55=32+(45+55)⑥m+n+t=n+(m+t) 只应用加法交换律的是()。 只应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既应用加法交换律,又应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知识点二: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加计算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干的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交换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例2.1:69+75+25 78+(47+22)387+98 (多加要减)387+102 (少加要加)387-98 (多减要加)387-102 (少减要减) 练习2.2:99+124+201 380+345+120 9321 +4523+972+679+5477+28 知识点三:减法的运算性质 减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和里每个加数。 用字母表示:a-(b+c)=a-b-c 例3.1:324- -58-42 670-25-75 159-(59+37)268-(35+68) 加减的规律:(1)先加后减等于先减后加。(2)先减后加等于先加后减。 练习2.6:325+41-25 268+45- 68 268- 45+32 325 - 41+75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合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合集 第一类:加 65+73+135 357+288+143 272+68+28 129+235+171+165 17+145+23+35 999+99+9+3 6+7+8+102+103+104 9998+3+99+998+3+9 第二类:减 400-256-44 517-53-47 284-159-41 258-42-16 545-167-145 478-47-178 344-(144+37) 236-(177+36) 第三类:乘 45×4×5 23×5×2 25×9×4 8×(125×13)(250×125)×(4×8) 88×125 72×125 125×64×25 42×125×8×5 25×4×88×125 第四类:乘 (12+50)×40 125×(40-4)76×103 18×125 25×44 42×25 99×9 99×78 第五类:乘 45×37+37×55 28×21+28×79 17×23-23×7 38×46+64×38 99×32+32 46+46×59 167×2+167×3+167×5 39×8+6×39-39×4

28×225-2×225-6×225 (42+25)×125+(18+15)×125 23×2×4+25×4×2+27×1×8+25×8×1 99×22+33×34 第六类:除 360÷4÷9 250÷5÷2 600÷12÷5 800÷5÷8 480÷5÷48 240÷5÷12 420÷35 2400÷25 7800÷125 第七类:加减 92+99 197+102 354-108 405-99 127-98 323+189-123 248-86+48 672-36+64 (6467-832)+(1832-1467)1530+(592-530)-192(2+4+6+……+98+100)-(1+3+5+……+97+99) 第八类:乘除 960×46÷48 99000÷121×11 3702×38÷1234 640÷(16÷4)1000÷(125÷4) 第九类:加减乘除 (98+147)÷49 (230-23)÷23 (250-25)÷25 1736÷28+1064÷28 125×(860+240÷12) 700+612÷12×4 (37+15)×85+1360 2005×20062006-2006×20052005

(完整)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魏凤禄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小数的加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的第四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以表格、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使鲜活的体育活动和看似机械演练的小数运算融为一体,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知道当得数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小数的书写更简洁。 (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弄清“小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 二、说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 生的行动,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2、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 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3、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调动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本堂课我通过谈话、结合图片多次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 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提问的意识。 2、合作探究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教 学难点“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我准备组织两次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计算方法。 3、质疑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素材,根据素材给出的若干 信息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寻找解决办法。 四、说学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律

数学整理与复习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 例: 81 +( )= 62 + 81 184 + 168 + 32 = 184 +( + 32 ) 知识点二: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交换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例: 69+75+25 78+(47+22) 387+98(多加要减) 387+102(少加要加) 387﹣98(多减要加)387﹣102(少减要减) 知识点三:减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和里每个加数。 例: 324-58-42 670-25-75 159﹣(59+37) 268﹣(35+68)加减的规律:(1)先加后减等于先减后加。(2)先减后加等于先加后减。 例:325+41﹣25 268+45﹣68 268﹣45+32 325﹣41+75 知识点四: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例:16×19=19×( ) 35×8×4= ( )×( )× 8 知识点五: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乘计算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乘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例: 24×15×2 25×78×4 35×7×2 5×49×2 运用分解的方法,将某个乘数拆分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使其中的乘数与其他乘数的乘积“凑整”。 练习简算:56×125 125×32 125×25×32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200道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 1、125+25×6 2、120-60÷5×5 3、1024÷16×3 4、(135+415)÷5+16 5、164-13×5+85 6、330÷(65-50) 7、128-6×8÷16 8、64×(12+65÷13) 9、5940÷45×(798-616) 10、(315×40-364)÷7 11、(2010-906)×(65+15) 12、(20+120÷24)×8 13、40×20-200 14、288÷[(26-14)×8]

15、500×6-(50×2-80) 16、(105×12-635)÷25 17、(845-15×3)÷16 18、95÷(64-45) 19、178-145÷5×6+42 20、(58+37)÷(64-9×5) 21、106×9-76×9 22、117÷13+37×(65+35)23、540-(148+47)÷13 24、(308—308÷28)×11 25、(238+7560÷90)÷14 26、21×(230-192÷4) 27、19×96-962÷74 28、10000-(59+66)×64 29、5940÷45×(798-616) 30、(315×40-364)÷7

31、735×(700-400÷25) 32、1520-(1070+28×2) 33、9405-2940÷28×21 34、920-1680÷40÷7 35、690+47×52-398 36、148+3328÷64-75 37、360×24÷32+730 38、2100-94+48×54 39、51+(2304-2042)×23 40、4215+(4361-716)÷81 41、(247+18)×27÷25 42、36-720÷(360÷18) 43、1080÷(63-54)×80 44、(528+912)×5-6178 45、(10+120÷24)×5 46、2800÷100+789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梯形的认识

精心整理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梯形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的抽

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 四、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动机原则、阶段渐进原则及直观性原则。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分类比较,初步认识梯形 平行 形的物体?(PHOTOSTORY演示) 引导观察比较,激发探索动机,培养发现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结合生活画面引入新课,并通过两次递进式分类比较(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直逼梯形的本质属性: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形成梯形特征认知的基础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思维共振,培养发现能力 吗?() 学生先小组说,再指名2—3名学生回答)。 4、说出梯形各部分梯形的名称。(引导自学课本第47页,教学梯形各部分名称指明:上底、下底、腰、高。)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律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律》测试题 一、填空题.(28分) 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结果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为()。 2.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再和()相加;或者先把()相加,再和()相加,它们的结果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为()。 3.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结果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为()。 4.三个数相乘,先把()相乘,再和()相乘;或者先把()相乘,再和()相乘,它们的结果不变,这叫做()。用字母表示为()。 5.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 6.如果A+B=500,那么A+(B+20)=();如果A×B=40,那么(A×5)×B=()。7.在计算32+45+55时,要想计算简便,可以用加法()律,先算()。8.450比105多(),比680少()。 9.菜场运来一批黄瓜,每筐装20千克,要装50筐,现在每筐装25千克,要装()筐。10.28千克蜂蜜正好装7罐。照这样计算,140千克蜂蜜可以装()罐。 11.(36+△)+☆=36+(△+☆),如果△是167,要使计算简便,☆可能是()。 二、把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10分) 72×13+13×7248×(99+1) 58+137+63+42 54×100-54×2 8×17×12572×13×2

48×99+48 (58+42)+(137+63) 54×98(125×8)×17 三、判断:(6分) 1、196×25+4×96=25×4×96。() 2、口算23×3,先算20×3,再算3×3,然后把两个积相加,这是应用了乘法分配律。()3.25×4÷25×4=100÷100=1。()4.99×15=(100-1)×15=100×15-1。()5.根据乘法分配律,63×99=99×63。()6.(a-b)×c=a×c-b×c。()四、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4分) 1.125+65+75=67+(125+75)应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56+56×4与()相等。 A、56×(4+1) B、56×4+1 C、4×(56+1) 3.347-98用简便方法计算是()。 A、347-100-2 B、347-(100+2) C、347-100+2 4.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A、a×b=b×a B、(a×b)×c=a×(b×c) C、(a+b)×c=a×c+b×c 五、直接写出得数:(8分) 32×3=16×4=48×2=37+54= 16×60=63÷21=53-38=102×8= 六、填上合适的数和运算符号使其等式成立。(8分)

四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 一、填空。 ⒈62 =□×□=()a+a =□×□=() ⒉(a+b)+□ =a+(□+c) ⒊ a+□=25+□ 38+□=b+□ ⒋ a+73+27=□+(73+27) 160+(□+a)=(□+40)+□ ⒌36×□=a×□ a×65×87=□×(65×87) ⒍45×□=b×□ 24×(□×b)=(□×18)×□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⒈25×(a+b)=25×a+25×b () ⒉(a+b)·c = a+(b·c)() ⒊ 12×4×4×13=4×(12+13)() ⒋ 78×101=78×100+78 () ⒌ 120÷5÷4=120÷(4×5)() ⒍ 59×80=59×8×10 ()三、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1234+600+400 26+(89+74) 350+195+105+850 147+89+53+11 724+435+565+1076 11+13+15+17+19 432-123-77 721-303 900-405 369-142-58 435-(135+189) 435-49-11-40 23×25×4 8×33×125 40×13×25 2000÷125 35×4×5×20 50×26×4×2 15×12×25 56×67+56×33 (25+11)×40 48×25 600÷25 45×102 264×8+8×36 85×199+85 56×(20-3) 164×9-64×9 98×34 (80-8)×25 1235+800+200 36+(79+64) 875-143-357 家长签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全册优秀说课稿 1 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学内容为第4、5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计算的试题,并能够进行同一类型题的简单口算,本节课把理解同级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解决问题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真正含义。同时体会到同级四则运算规定的必要性、合理性,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同级四则运算的方法并进行应用。让学生学到系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计算的能力,也为往后进一步学习复杂的四则运算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题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

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说重、难点分析: 1、重点:理解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并能够进行应用。 2、难点: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通过多媒体资源的展示,能很好的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实现了数到量之间的过渡,突破了知识的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以创设情境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发现有关数学信息,进而提出相对应的数学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认知与思维层次。进而整理出四则运算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熟练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展示观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整体教学思路,符合了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同时情境的创设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本着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在体验中获得新知的思想指导下,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谈话引入主题图。问学生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再个别回答。这环节体现了课堂的开放对话与动态生成,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及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利用主题图探讨、解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算式的运算顺序。这个环节的教学,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试卷得分姓名 一、填空

是加法交换律1.用字母表示);( 是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乘。)( 是律结合用字母表示加法)。( 是换律母表示乘法交用字。)( 是律示乘法分配用字母表)。( 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6厘米,宽是102为列式可),还以以可列式为( 平),面积都等于()( 方厘米。算合律先,以+55时,可运用加法结32.3在计算+45 )简便。( 上填上合适的数。.根据运算律在下面的4

38 =+ 25 ;+ ×35 = ×96)(+ 159 118++182= ) 46×25×4 = 46×(× +159 ; );89×(49+1+) 77×77+77=77×( + =89× 5.450比105多(),比680少()。 6.学校一节课是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早晨8:00上课钟声响,上第一节课。照这样计算,第三节上课的钟声应该在(:)

响起。 7.把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铁丝框沿着一条边剪开,拉成一条线段,那么这条线段长是()。要把这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是8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应该是(),它的面积是 ()。 二.判断 1. m+n=n+m 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 2. 78+43+22 = (78+22)+43 () 3. 146-98 = 146-100+ 2 () 4.两个数相乘,一个数扩大4倍,另一个数缩小4倍,他们的积不变。()

三.选择 1. 125×7×8 = 7×(125×8)这是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和结 合律 2.与451-51-49相等的算式是()。 A、451-(51+49) B、(451+49)-51 C、451-49+51 3.在公园停车场停车,前两小时共需付款3元,以后每小时2元。 王叔叔停了4小时,他应该付款()。 A、9元 B、8元 C、7元 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面积()。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律练习精华版

精品文档 数学整理与复习 姓名:家长签字: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 例1.1:填上适当的数。 81 + = 62 + 81 184 + 168 + 32 = 184 +( + 32 ) a+b+c=a+ +b 练习1.2: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①41+37+13=41+(37+13)②x+y=y+x ③35+(b+65)=(35+65)+b ④a+b+c=a+c+b ⑤32+45+55=32+(45+55) ⑥m+n+t=n+(m+t) 只应用加法交换律的是()。 只应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既应用加法交换律,又应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知识点二: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加计算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交换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例2.1: 69+75+25 78+(47+22) 387+98(多加要减) 387+102(少加要加) 387﹣98(多减要加) 387﹣102(少减要减) 练习2.2:99+124+201 380+345+120 9321+4523+972+679+5477+28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知识点三:减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 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和里每个加数。 例3.1: 324-58-42 670-25-75 159﹣(59+37) 268 ﹣(35+68) 加减的规律:(1)先加后减等于先减后加。(2)先减后加等于先加后减。 练习2.6:325+41﹣25 268+45﹣68 268﹣45+32 325﹣ 41+75 知识点四: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 b=b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 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例4.1:填上适当的数。 8×4= ×××8 16×19=19× 35 a × 56 × b = (×)× 56 16 × 4 × 25 = 16 ×(×) 练习4.2:下面的计算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在括号里填一填。 76 × 40 × 25 = 76 ×(40 × 25) () 125 × 67 × 8 = 67 ×(125 × 8) () 知识点五: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乘计算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乘法 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例5.1:24×15×2 25×78×4 35×7×2 5×49×2

四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

368+649+351 327-(96+127)772-398 442-103-142 72×125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 9000÷125÷8 420÷35 25×28 3600÷25÷4 103+278 768-102 25×32×125 125×64 3000-999 238-43-57-38 498+397 502-399 463-45-55+137 25×56 85×201-85

(25+22)×40 301×35 75×299 568-203 852-198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二 42×199+42 563-165+137 354-158+146-242 483+398 (40-8)×125 班级姓名 562+(368-162) 214―99+86 173+56+44+27 631―398 366×13-226×13 家长签字 (125+11) ×8 228+449+372 575-(96+175) 972-198 745-106-145

24×125 900÷(30×6)270÷45 25×48 8000÷25÷4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三 201+78 24×51 25×32×125 19×45 (125-15)×8 班级姓名 536-147-53-36 197+242 536-298 563-157-43+37 125×41 家长签字 46×201-46 (25+22)×40 201×36 26×39 768-302

452-199 63×99+63 563-268+137 354-158+146-242 24×98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四 (80-4)×25 956+(368-256) 29×75 673-56-144 (80―25)×4 班级姓名 75×12-57×12 (125+50) ×8 23×5×2 6×(17×5) 4×51×25 家长签字 2×13×5×3 125×24 12×25 380÷5÷2 540÷45÷2

小学数学说课稿大全(四年级下册)

小学数学说课稿大全(四年级下册) 目录一、三角形的特性........................................................................................................ ...................2三、三角形内角和........................................................................................... ..............................10四、图形的拼组.................................................................................. ...........................................13五、《小数加法和减法》 一 ....................................................................................................16六、《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 ....................................................................................................17七、折线统计图....... ......................................................................................................................19八、植树问题.................................................................................................................................21九、围棋中的数学问题............................................................................................................ .....23十、四则混合运算....................................................................................................... ..................26十一、加法的运算定律.................................................................................. ...............................30十二、简便计算................................................................................. ............................................32十三、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34十四、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37十五、小数的性质...................................... ...................................................................................39十六、小数大小的比较................. ................................................................................................42十七、小数点移动............ .............................................................................................................45十八、小数点搬家.........................................................................................................................46十九、生活中的小数 (4) 9二十、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51 1 一、三角形的特性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 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四)教具准备:三角板、课件、数学用具盒、幻灯片 (五)学具准备:三角尺、数学用具盒、图纸。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我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探索,再让学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概念的自主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2、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练习题

运算定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102×99 52×102 125×81 25×41 62×(100+l)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382×101-382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89×9+89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64+278+376=278+(264+376)应用的运算定律是()。 ①、加法交换律②加法结合律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643―318―82的简便计算是()。 ①、643―(318―82)②、643―(318+82)③、(643―82)―318 3、下面算式计算时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的是() ①、76×34+75×66 ②、182+364+218 ③、83×101 4、下面的等式成立的是()。 ①、46×18+54×18=(46+54)×8 ②、2000―178―322=2000-(178―322)③、(37+125)×8=37×125×8 3、学校买来45盒彩色粉笔和155盒白粉笔,每盒40枝,一共有多少枝粉笔?(用两种方法解答) 4、张华在新华书店买了2本《故事大王》和2盒磁带,共用去36元,每盒磁带8元,那么每本《故事大王》多少元?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教材地位与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认,而本单元则是在以前学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单元是在小学阶段对整数学习的最后一课。对以后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大数,并计算大数奠定了知识基础,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数目。 3、教材的编排特点:a.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b.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对数认识的一次扩展,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能加强学生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这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会做一些课前准备,一是准备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课件;二是准备计数器、游戏卡片等教具。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2、掌握亿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级个级、万级、亿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