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权证市场的发展

中国权证市场的发展

中国权证市场的发展
中国权证市场的发展

有关期货和权证市场的

发展分析

课程名称:金融工程:产品与创新II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中国权证市场的发展

权证,英文名warrant,是发行人与持有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其发行人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持有大量上市公司股票的第三者,如其非流通股股东。权证允许持有人在约定的时间(行权时间),可以用约定的价格(行权价格)购买或卖出权证所对应的资产,这些资产可以是个股,也可以是一篮子股票、指数、商品或其他衍生产品。

1.引言

权证包括认股权证、配股权证、备兑权证和可转换债权证等。认股权证又分为认购、认沽两种。通俗地讲,认购权证类似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行车票、电视机票,持票可以用现金购买相应的商品。如果商品紧俏,价格不断上涨,票也暴涨。相反,如果商品供应充裕,价格不断下跌,票就如同废纸。至于认沽权证是出售的票证,在现实生活中老百姓较难接触到,但道理类似。因此,权证投资价值的体现,完全基于所对应股票价格走势的预期上。股票看涨,认购权证就上涨,认沽权证就下跌。股票看跌,认购权证就下跌,认沽权证就上涨。只不过,权证的波动性较强,具有以小博大的特点,投机性介于股票和期货之间。

2.权证市场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我国证券市场第一次发行权证是在1992年6月,中国大陆第一只权证——大飞乐的配股权证推出,出现暴涨暴跌,最终于1996年6月权证交易被叫停。1992年10月30日深宝安向老股东发行了中国大陆第一张中长期(一年)认股权证:宝安93认股权证,发行总量为2640万张。2005年8月,权证作为股改对价的一种方式重新回到证券市场。1995、1996年深沪两市推出A2配股权证。1996年6月底证监会终止了权证交易。2005年8月22日第一只股改权证、第一只备兑权证——宝钢认购权证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5年11月23日第一只认沽权证——武钢认沽权证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5年11月交易所允许券商无限创设,11月28日,11.27亿份创设权证上市,其中遭遇创设的武钢认沽权证更全天跌停。2007年6月22日,钾肥认沽权证到期不归零,成为轰动一时的“肥姑奇案”。2007年6月第一只以现金行权的股改权证南航JTP1上市。2008年6月累积创设123亿份的南航权证被券商全部注销。2008年6月13日南航权证正式终结交易,认沽权证暂时从股市消失。目前我国权证市场就剩长虹CWB1硕果仅存了。权证市场从日均成交量最高峰时超过千亿,一个板块的成交额超过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额的总和,到现在一天的成交量不足2亿元,让人不禁发出末路英雄的感慨。

3 我国权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权证发行环节出现的问题

发行环节主要出现的问题有认股价的定价风险和权证发行价格的定价风险。对于备兑权证的发行人来讲不是由证券交易所而是由第三方,抑或为大股东。如就认股权证来讲,当认股价和权证发行价格的定价水平不合理时,将会影响到权证的吸引力和认股的成功率。正股价格操纵成本增高,风险相对降低。权证的认股价是以正股市价为基础制定的,因此,发行人为了提高权证认股价,有可能在权证发行时抬高正股价格。然而,与目前配股、增发过程中类似的股价操纵相比,由于权证的执行是在未来时间发生的,发行人将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其操纵股价的成本也更高。因此相对于增发、配股的证券发行,认股权证还降低了此类风险。

3.2 权证交易环节中遇到的问题

交易环节出现的问题可以表现为价格的扭曲以及价格被操纵,但其原因可以来自于多方面。如果从理论上来分析,投资者在权证和正股之间的组合投资会影响正股股价的运行,例如标的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者可能放弃股票而购买权证,从而减弱股价的上升趋势。因此,权证交易可能增加正股的波动性。

3.2.1 通过操纵正股价格来操纵权证价格

权证本身是具有杠杆作用的投资品种、其价格依赖于标的股票价格,因此不法参与者有可能通过操纵正股价格来操纵权证价格,已达到获取暴利的目的。即通过拉高正股价格使权证的内在价值增大,从而以权证市场的获利弥补拉高正股价格的成本。如果行权方式为美式权证,当操纵着将正股价格拉升到一定水平时,投资者可以马上行使认股权并抛售股票,而我国发行的权证当中没有一张是美式的,而是欧式和百慕大式的。所以这就更增加了行权的风险,最终导致交易期间大多数人的疯狂投机。

3.2.2 投资者非理性投机导致暴涨暴跌

由于权证的杠杆效应,参与权证交易的投资者大多都放弃了权证的基本功能: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而是采取了投机的方式以获取盈利。由于《权证暂行管理办法》规定权证采取T+0交易方式,这就造成在权证市场中,大多数人都采取频繁交易,增加换手率。

3.2.3 市场交易规模太小容易受到操纵

由于认股权证市值较小,并且在现阶段缺乏合理的定价机制,因此价格极易受到操纵,有可能大幅度偏离合理区间。国际实证研究表明,股票权证的交易流通确实对标的股价会产生影响,权证对价格更加敏感,相对于标的股票,权证的杠杆效应会使得权证价格更容易被操纵。机构既可以操纵权证价格,又可通

过操纵权证价格来打压标的股票价格,这对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都没有好处,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3.3 权证行权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权证市场而言,投机交易占到主流,所以行权期进行行权的人寥寥无几。由于我国第二次权证市场发展是在上市公司股权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上市公司对流通股股东实行的是对价制,即为了防止非流通股上市后对流通股的价格进行冲击而采取的对流通股股东进行补偿的方式。而作为理性经纪人的上市公司来讲,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是其目的,他会通过利益关联方来进行操纵,导致权证发现价格为无效价格,进而导致流通股股东补偿不足。而且非流通股股东为了实现尽可能减少对流通股股东补偿的目标,非流通股股东就要在过渡期尽量维护股票价格。而非流通股股东维护股票价格最好的手段就是在过渡期尽量不买股票,待过渡期结束。非流通股股东解除义务后,便可放心抛售股票了。这就意味着,股权分置带给流通股的风险与损失在过渡期并没有充分释放或体现,可以预期,过渡期结束后股价必然继续大跌,流通股补偿不足。流通股将会发现其实际损失远远超出其得到的补偿。

国内权证市场发展状况.doc

1中国权证市场发展现状 1996 年 6 月 ~2005 年 7 月,整整 9 年时间,中国的证券市场经历了从熊市到牛市再到熊市的 过程。国有股全流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股市。非流通股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怎样使国有股非流 通股上市流通成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005 年 4 月 29 日通过的《证监会关于股权分置改革 试点问题的通知》指出,试点上市公司股东自主决定股权分置问题解决方案。2005年 8月 23日通过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发表意见》中指出,股权分置改革要坚持统一组织、实行分散决策。这说明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证监会只立规矩,具体的试点方案由上市公司自己决定,主要方案有送股方案、缩股方案、权证组合方案。这其中权证组合方案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了三个 思路供参考。 向流通股方案一:分批送配认股权证方案。①非流通股股东以希望流通的非流通股为标的, 股东免费发送对应数量的认购权证; ②行权得到的标的股票上市流通; ③所有非流通股的流通权 须通过向流通股股东送配权证,权证持有人行权获得股票的方式获得 ; ④非流通股股东不得交易其 发行的权证。 方案二:一次送配认股权证方案。①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股东免费发送一定数量的认股权证, 权证标的为对应数量的非流通股股份 ; ②权证上市后,所有非流通获得流通权。非流通股股份的流通 遵照《通知》的相关规定 ; ③当权证价格低于某约定值时,权证持有人可将权证回售给非流 通股股东。 方案三:认沽权证方案。基本思路为:①非流通股股东或其他机构免费向每位流通股股东发 送与其持有的流通股数相同的认沽权证 ; ②权证的行权价为标的股票过去一段时间(如一年 )的均价; ③权证行使时,按行权价与当时股价的差额结算现金,或按差价与当时股价之比折算成股份 送给流通股股东 ; ④权证上市后全部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 ; ⑤为保护非流通股股东,可设置结算的股价的下限,如净资产值。在方案三中,关键是在于比例以及认沽价格的确定。 从 2005 年 9 月 5 日开始的三一重工( 股票代码 600031) 股权改置正式开始,由此拉开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改置的序幕。据统计,截止到2006 年 10 月底,我国上市公司1393 家上市公司拥有总股本数为 12369.15 亿股,其中已流通股份为 3313.62 亿股。流通股股份只占总股本的27%。当然这其中有两支被誉为股市巨无霸的两支国有商业银行股,其中中国银行总股本为2538.39 亿股,流通股股份为 43.32 亿股 ; 中国工商银行总股本为3320.69 亿股,流通股股份为68.31 亿股。如果除去这两支股票的话,总股本数为6509.91 亿股,其中流通股股数为3201.99 亿股,总流通股股数就占市场总股本的49.2%。相比较 2005 年 5 月股权分置改革以前总流通股股数只占 市场总股本的 32.6%而言,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还算是比较成功的。 2我国权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权证发行环节出现的问题 发行环节主要出现的问题有认股价的定价风险和权证发行价格的定价风险。对于备兑权证的 发行人来讲不是由证券交易所而是由第三方,抑或为大股东。如就认股权证来讲,当认股价和权证发行价格的定价水平不合理时,将会影响到权证的吸引力和认股的成功率。正股价格操纵成本 增高,风险相对降低。权证的认股价是以正股市价为基础制定的,因此,发行人为了提高权证认股价, 有可能在权证发行时抬高正股价格。然而,与目前配股、增发过程中类似的股价操纵相比,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 我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1998年国家停止福利分房实行住房货币化后,房地产业开始真正发展起来。90年代发展壮大,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占GDP 比例逐渐增加。21世纪随着城镇居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购房需求不断增长,房地产业得到飞速发展,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城市达到20平方米,农村达到25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到70%。住宅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市达4%,城乡合计达7.5%,房地产业己上升到支柱产业的地位。近两年来住宅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1.5个百分点左右。关键词:市场发展 (一)房地产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 第一,房地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年增加。199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4010.17亿元,到2004年达到13158.25亿元,房地产投资额平均每年增长100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第二,开发规模快速增长。2004年全国房地产施工面积从1999年的56858万平方米上升到140451万平方米,增加了83593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长25 %,房地产开发规模逐步扩大。房地产开发的各项指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最高接近30%,近几年增长的更快。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第一,房地产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存在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①无论是房屋施工面积还是房屋竣工面积,东部都占有很大比例。这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早所致。②中部的增长速度(除了销售额)基本处于领先水平,并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偏紧,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和竞争激烈,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房地产的地区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中部经济的发展,中部的各项指标(除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其他两部。③地区间差距正逐步缩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西部的房屋销售面积占全国销售面积的比例都较前有所增加,且中、西部居民个人购买商品住宅在全国的份额也在增加,由2002年的13.6%,21.7%上升到15.7%,24.3%,中、西部居民购买商品住宅的增长比例较大,均高于全国平均的增长比例。可以看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地区间正逐步缩小差距。 第二,城镇居民居住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在中国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人均建筑面积仍在增长,反映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因各地区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从表3-4可以看出:从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绝对数量上来看,东部地区24.91 >西部地区23.25>中部地区22.06。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房地产市场比较活跃,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西部地区虽然房地产发展不完善,但人口密度较小,相对来说居住面积较为宽松,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又不很发达,所以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最小;从其增长速度来看,西部地区5.1%>中部地区4.6%>东部地区3.6%。 (三)房价居高不下 近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三高”,房价高、居民购房热情高和居民可支配收入高。2004年全国商品房价格大幅攀升,达到了2714元/平方米,比2003年增长了355元,远大于19982003年年平均售价的增长,其中上海、北京、深圳的商品房均价分别达到8627元/平方米、6232元/平方米、6037元/平方米,与之对应的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分别为16683元、15638元和27596元。

中国权证市场发展问题研究-最新范文

中国权证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中国的权证市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6月。之后,中国权证市场经历了4年的大起大落,于1996年6月退出证券市场。在这4年间,权证市场达到相当的规模;同期,权证的炒作也非常突出,并造成极为不好的后果及影响。时隔9年,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工具之一的权证,再次被唤醒。这一次出现将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将是一场惊喜,还是再一次的痛苦,文章对中国权证市场发展的问题作以研究。 1中国权证市场发展现状 1996年6月~2005年7月,整整9年时间,中国的证券市场经历了从熊市到牛市再到熊市的过程。国有股全流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股市。非流通股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怎样使国有股非流通股上市流通成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005年4月29日通过的《证监会关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问题的通知》指出,试点上市公司股东自主决定股权分置问题解决方案。2005年8月23日通过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股权分置改革要坚持统一组织、实行分散决策。这说明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证监会只立规矩,具体的试点方案由上市公司自己决定,主要方案有送股方案、缩股方案、权证组合方案。这其中权证组合方案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了三个思路供参考。 方案一:分批送配认股权证方案。①非流通股股东以希望流通的非流通股为标的,向流通股股东免费发送对应数量的认购权证;②行

权得到的标的股票上市流通;③所有非流通股的流通权须通过向流通股股东送配权证,权证持有人行权获得股票的方式获得;④非流通股股东不得交易其发行的权证。 方案二:一次送配认股权证方案。①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股东免费发送一定数量的认股权证,权证标的为对应数量的非流通股股份;②权证上市后,所有非流通获得流通权。非流通股股份的流通遵照《通知》的相关规定;③当权证价格低于某约定值时,权证持有人可将权证回售给非流通股股东。 方案三:认沽权证方案。基本思路为:①非流通股股东或其他机构免费向每位流通股股东发送与其持有的流通股数相同的认沽权证;②权证的行权价为标的股票过去一段时间(如一年)的均价;③权证行使时,按行权价与当时股价的差额结算现金,或按差价与当时股价之比折算成股份送给流通股股东;④权证上市后全部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⑤为保护非流通股股东,可设置结算的股价的下限,如净资产值。在方案三中,关键是在于比例以及认沽价格的确定。 从2005年9月5日开始的三一重工(股票代码xxxx)股权改置正式开始,由此拉开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改置的序幕。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10月底,我国上市公司1393家上市公司拥有总股本数为12369.15亿股,其中已流通股份为3313.62亿股。流通股股份只占总股本的27%。当然这其中有两支被誉为股市巨无霸的两支国有商业银行股,其中中国银行总股本为2538.39亿股,流通股股份为43.32亿股;中国工商银行总股本为3320.69亿股,流通股股份为68.31亿股。如

中国房地产各阶段发展史(非常详细)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 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 1981年,在深圳、广州开始搞商品房开发试点,在此之前,国内只有房地产开发,没有商品房开发,事业单位或是企业单位造房子主要是用于内部职工福利分配。 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 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 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 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7年)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视察后发现特区市场经济之后变化很大,其中房地产开发相当成功,认为开发区的经验值得全国推广,于是他吹响了中国发地产开发号角,沿海城市一带开始展开,特别在海南、北海、广州、深圳等。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 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1992年后,房地产业急剧快速增长,月投资最高增幅曾高达146.9%。房地产市场在局部地区一度呈现混乱局面,在个别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1993年朱镕基总理到海南视察,发现海南的房地产市场是已经失控,主要是土地市场形成了严重泡沫。于是下令停止银行贷款。政府开始第一轮紧缩性宏观调控,房地产泡沫破裂,造成了大量的烂尾楼和银行呆坏账。 1993年底紧缩性的调控政策落实,经济过热势头放缓,处在通货紧缩通道中,亚洲金融(行情,资讯,评论)危机爆发,日本、香港等地房地产泡沫破裂。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8至2003年)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998年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是关键之年,分水岭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很多开发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纷纷卖掉退出市场。但是到了1998年下半年,在6月份左右,政策面开始发生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主要一个是取消福利分房,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这种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内爆发,并大幅快速上升。还有价格政策,在这之前商品房的价格受到物价局的管制,不能随便涨价,是限价的。但是在这时候取消了这些管制,为后来开发商涨价提供可能,这以后开发商自己喜欢怎么定就怎么定,开始乱涨价。1998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1998 里程碑 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倡导贷款买房。 7月3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停止住房收入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被确定为基本方向。

我国房地产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末我国居民的住房一直是按福利分房的政策来解决。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按照分配住房的时间、数量和地点考虑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 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设想,指出改革的方向是住房商品化。首先改革围绕“三三”制补给出售新建住房政策进行试点。按照这个政策,个人购买住房的房价款,由个人、单位和政府各承担1/3,即个人只需支付房价款的1/3,就可以买到住房,其余房价款由单位和政府补贴。1987年9月,深圳经济特区率先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随后,福州、厦门、广州、上海等城市也开始试行。1988年4月,规定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从而使房地产市场有了法律上的保障。1989年,由于政治形势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1991年5月,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发展,加上浦东开发的带动作用,1991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回升趋势。 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从1992年兴起的。1992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而此前的“房改”、“地改”始终步履维艰。房地产业在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得到了迅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兴起,交易活跃。其重要标志是1992年前几个月社会各界普遍公认的一个社会新热点----“房地产热”的出现:全国前四个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8.3%,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6%,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 14.6%,而商品房完成投资却增长78%,商品房销额增长63.3%.1992年下半年:膨胀.1992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迅速膨胀.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比1991年底增长175%,新开工面积增长78.1%,利用外资增长228%,全年商品房销售额比1991年增长80%,房地产公司增加2倍. 1993年上半年达到顶峰.这期间,全国商品房完成开发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43.5%新开工面积增长136%;新增开发公司6000余家,至此,全国房地产开发公司已达19000多家. 1993年下半年----1994年3月:受挫折相持.1993年7月起,政府开始对房地产业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相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心态上看,很多人认为宏观调控是暂时 的,“年底将出现新一轮高潮”;二是从实际价格上看,很多大城市基本不见降价,“有价无市”的局面非常明显;三是完成的投资增速比上半年有所下降,但仍比1992年高.这种局面大致持续到1993年3月. 1994年3月至1995年:房地产进入理性回落、平稳发展阶段。1994年3月“两会”之后,房地产市场开始理性回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9%的经济增长速度和13000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计划,逐渐平静了社会上期望房地产市场出现新一轮高潮的心态。1995年是国家宏观调控继续深化的一年,在房地产领域,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房地产市场步入平稳发展阶段。住宅、办公用房、商业服务业用房等商品房的投资比重更趋于市场需求结构;地区差异有所缩小;用于炒作的资金和投机性的投资明显减少;中介咨询、物业管理也获相应的重视和发展。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1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我国房地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国内的投资速度放缓,但是消费需求依然旺盛,供给结构不合理,导致房价虚高,空置率居高不下。虽然我国房地产投资额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房地产销售额也以每年超出27%的速度增长,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却是:中国房价总体已高得离谱。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房地产蓝皮书》来看,中国的房地产的增幅一直保持在20%以上,同时房地产价格一直呈显著上升的趋势。 2 房地产市场中博弈行为分析 2.1 房地产市场的内涵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很复杂的市场,是整个房地产产权交易的集合。房地产的交易过程就是房地产博弈过程,同时房地产的价格也是市场上主体之间博弈行为的结果。随着产权的受让方以一定的价格获取房地产产权,产权让渡方让渡房地产产权以获得相应的资金回报,交易的价格由此形成。 2.2 房地产市场的博弈主体 房地产市场中的博弈主体有很多,一般包括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房地产的消费者、房地产相关专业人员、政府以及其他的金融机构。但是从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博弈主体还是开发商、政府和消费者。他们之间既有相互之间的博弈,也有同类主体之间的博弈,最终决定了房地产的价格。 3 博弈模型与博弈分析 3.1 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博弈分析 首先我们通过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曲线来看一下土地价格为什么会如此高? 通过图形可以看出,土地的稀缺性,房屋开发量不足决定了房地产商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由demand1曲线向右移动变成demand2曲线),如今房地产商不惜投入大笔的资金进行土地的储备,大势“攻城掠地”的行为已经证明了他们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与此同时,政府也把有限的土地资源拿到市场上进行拍卖和抛售,说明了土地的供给在不断减少,而政府对于农村郊区土地的开发和强制征用也证实了可用作开发的土地在减少,这样土地的供给曲线就会向左移(supply1曲线向左移动变成supply2曲线)。经过曲线的移动后,两条曲线的均衡点也由E1变成了E2,很容易得到土地的价格升高了。 模型分析:首先对于某一块土地,假设当地政府和开发商是信息完全的,双方都知道对于这个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收益为多少,双方博弈的焦点就在于如何分配这个收益E。作为政府,这块土地的成本就是基本的行政费用,而作为房地产商,他的整个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地价、建安费、销售费用等等。假设土地市场的逆需求函数为p=a-b×Q(p),土地的固定成本为C,那么政府的收益函数为

2008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

2008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整体趋稳房价理性回调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政府以审慎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基本上保持了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而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则更体现了这种审慎灵活性。2008年上半年,在国家调控政策主导下,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渐由2007年的过热转向理性回归,各项指标高位调整,过度需求泡沫得到有效的抑制;但2008年第三季度,市场开始快速下行,并显现出加速下滑的趋势。在国家“保增长”政策的主导以及各方面努力下,第四季度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整体市场基本保持了理性回归并稳定发展的态势。 1、2007年的投资过热,导致2008年整体市场供给压力大 1.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上半年在30%上高位运行,下半年涨幅出现回调 受2007年房地产投资过热的影响,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延续了去年略高于30%的同比增长幅度,而整体市场处于理性回归的态势,宏观调控起到了明显成效。下半年,国际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由于“抑制过热”政策叠加、住房保障制度的推进,以及经济进入调整期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涨幅下降的趋势。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长从1-6月的33.5%一路下滑到1-11月的22.72%。尽管下半年涨幅回调明显,但涨幅的绝对值仍超过了20%以上,可见在国家“保增长”政策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并没有出现过大的波动,仍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指数研究院 1.2、自1998年以来,土地购置未开发面积近12亿平方米,市场潜在供给能力强 与2007年疯狂抢地以及“地王”不断涌现相比,2008年,中国土地市场开始恢复理性。土地购置面积和开发面积增幅基本趋势是逐月下降。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由1-2月的34.7%,到年中(1-6月)的7.6%,1-11月的-5.9%,除1-5月外,增幅都是逐月在下降;而土地开发面积同比增幅也是由1-2月的20.2%,一路回落到1-11月的-2.7%,除1-6月外,也是逐月下降。2007年狂热的土地市场降温明显。但2008年1-11月土地购置未开发面积仍达1.12亿平方米,可见开发商囤积土地的意愿并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

中国大陆市场权证遭遇疯狂炒作

案例编号003 中国大陆市场权证遭遇“疯狂炒作” 权证(warrants)是指标的证券发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发行的,约定在规定期间内或特定到期日,持有人有权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或出售标的证券,或以现金结算方式收取结算差价的有价证券。 认股权证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在特定的时间内能按特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该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凭证。当认股权证行权时,市场价格一般高于其行权价格。认股权证在其有效期内具有价值。认股权证的价值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和时间价值(time value)。一份认股权证的价值等于其内在价值与时间价值之和。 认股权证的内在价值是指权证持有者执行权证时可以获得的收益,它等于认购差价乘以行权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认股权证的内在价值(普通股市价行权价格)行权比例(0.1) =-? 当标的资产的市场价格低于行权价格时,认股权证持有者不会执行权证,因此权证的内在价值大于等于0。 认股权证的时间价值是指在权证有效期内标的资产价格波动为权证持有者带来收益的可能性隐含的价值,它等于认股权证的价值减去其内在价值。 利用Black-Scholes 模型求解出来的期权价格仅仅是完美的理论价格,它与现实价格存在一定偏差。在此我们利用Black-Scholes 模型求解出港中行法兴二零三购(中国银行认购证)的期权理论价格,并把它与实际价格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偏离(见图1)。

图1:中国银行认购证(13849.HK))的理论价格和实际价格 然而,考察我国大陆市场的权证定价,则出现严重偏差状态。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启动权证市场以来,在“T+0”和涨跌幅限制的交易制度下,大陆资本市场的权证交易一直处于严重投机状态(2006年中国的权证市场在交易量和成交额上跃居全球首位),权证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严重偏离。 宝钢权证(代码:580000)是我国2005年股改后发的第一只权证。宝钢权证的基本条款如表1所示。 2005年8月22日,宝钢权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宝钢权证的开盘参考价定为0.688元,但集合竞价一开出,宝钢权证就被拉到1.263元,涨幅83.58%,开盘就被封在涨停板位上。而宝钢股份当天的收盘价为4.62元,故该权证的内在价值=4.62-4.50=0.12元,而时间价值为0.688-0.12=0.568元,而

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分析报告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2003-05 市场供给基本平衡 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状况 从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长速度来看,我国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规模与全行业的发展步调是一致的。1992年~1993年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高峰时期,1994年以后随着全行业步入调整时期,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呈现出增速减缓的态势,1998年房地产逐步走向复苏后,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增长率也走向回升,200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额6245.5亿元,同比增长25.3%,至2002年前11月,全国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同比增长达到28.2%。 从房地产业的投资结构来看,1996年开始,我国房地产业投资结构开始向住宅转移,住宅投资占房地产业的投资比重逐渐上升,2001年住宅投资占房地产业的投资比例为68.5%,2002年1~11月,这一比例已上升为70.7%,办公楼投资稍有上升,商业用房投资的比重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投资结构的这种变化基本符合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 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分析 2002年,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都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1年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都有较快增长,新开工面积比去年同期增长27.2%,施工面积增速21.5%。今年1~11月份,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80730万平方米,增长22.6%,本年新开工面积3676万平方米,增长19.1%。考虑到新开工面积的较高增速,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内施工面积还会出现较快的增长。从竣工面积来看,1998年以来,房地产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开始回升,受工程建设工期较长的影响,商品房的竣工面积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2002年1~11月,全国房地产竣工面积16271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8.3%。 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分析 住宅、办公楼、商业用房是房地产市场供给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住宅市场在房地产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商业用房市场次之,办公楼市场所占的比重最校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存在着以下特点: 住宅供给平稳增长,住宅供给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其中别墅和高档公寓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安居工程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根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高档物业在房地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在5%~10%比较合适,因此近几年我国政府严格控制高档物业的投资,高档物业在房地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已降低到10%以下,普通住宅的投资比例开始上升,2002年1~11月,住宅投资占房地产行业总投资的比例已达70.7%以上,比去年同期增长29.6%。

中国权证市场的发展

有关期货和权证市场的 发展分析 课程名称:金融工程:产品与创新II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中国权证市场的发展 权证,英文名warrant,是发行人与持有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其发行人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持有大量上市公司股票的第三者,如其非流通股股东。权证允许持有人在约定的时间(行权时间),可以用约定的价格(行权价格)购买或卖出权证所对应的资产,这些资产可以是个股,也可以是一篮子股票、指数、商品或其他衍生产品。 1.引言 权证包括认股权证、配股权证、备兑权证和可转换债权证等。认股权证又分为认购、认沽两种。通俗地讲,认购权证类似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行车票、电视机票,持票可以用现金购买相应的商品。如果商品紧俏,价格不断上涨,票也暴涨。相反,如果商品供应充裕,价格不断下跌,票就如同废纸。至于认沽权证是出售的票证,在现实生活中老百姓较难接触到,但道理类似。因此,权证投资价值的体现,完全基于所对应股票价格走势的预期上。股票看涨,认购权证就上涨,认沽权证就下跌。股票看跌,认购权证就下跌,认沽权证就上涨。只不过,权证的波动性较强,具有以小博大的特点,投机性介于股票和期货之间。 2.权证市场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我国证券市场第一次发行权证是在1992年6月,中国大陆第一只权证——大飞乐的配股权证推出,出现暴涨暴跌,最终于1996年6月权证交易被叫停。1992年10月30日深宝安向老股东发行了中国大陆第一张中长期(一年)认股权证:宝安93认股权证,发行总量为2640万张。2005年8月,权证作为股改对价的一种方式重新回到证券市场。1995、1996年深沪两市推出A2配股权证。1996年6月底证监会终止了权证交易。2005年8月22日第一只股改权证、第一只备兑权证——宝钢认购权证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5年11月23日第一只认沽权证——武钢认沽权证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5年11月交易所允许券商无限创设,11月28日,11.27亿份创设权证上市,其中遭遇创设的武钢认沽权证更全天跌停。2007年6月22日,钾肥认沽权证到期不归零,成为轰动一时的“肥姑奇案”。2007年6月第一只以现金行权的股改权证南航JTP1上市。2008年6月累积创设123亿份的南航权证被券商全部注销。2008年6月13日南航权证正式终结交易,认沽权证暂时从股市消失。目前我国权证市场就剩长虹CWB1硕果仅存了。权证市场从日均成交量最高峰时超过千亿,一个板块的成交额超过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额的总和,到现在一天的成交量不足2亿元,让人不禁发出末路英雄的感慨。

浅谈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

288浅谈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汤超 唐山市国文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远古时期,人类主要依靠天然洞穴,野外群居,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了钻木取火,学会了种植作物,伴随着文明的不断进化,人类懂得了如何搭建房屋遮风避雨,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中国社会逐渐出现了大量房屋建设,宫殿林立,统治阶级的产生注定了权力的私有化,物质的私有制,所以渐渐地出现了房屋买卖和占有。 关键词:房地产;发展历程;买卖;私有制 我国房地产行业源于人类文明的初始,到西汉时期才产生比较正规的房屋买卖,当时人们并不怎么在意这个行业,但这却是一个萌芽的开端,封建社会制度转为专制,到了唐宋时期房屋买卖才得到比较广泛的发展,许多达官显贵开始通过自己占有房屋的面积大小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以致出现现今残存的所谓古代庄园,现在的庄园其实都是古代达官显贵的府邸。近代社会以后,常年战乱不断,以致房地产行业几近灭绝,因为战乱年代无法保障资金的财产,更多的商人和官员将眼光转移到金银和首饰之上,新中国建国以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巩固,领导阶级幻想创造一个公有制的国家,人人均等,人人平均,在新建的律法之中,严格规定废除房地产私有制,严禁个人买卖房屋或者对外租赁,所以房地产行业在法律制度下逐渐消失,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中介行业渐渐苏醒,有了复苏的迹象,目前我国房地产中介行业已达到快速发展的阶段,接下来我简单描述一下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 1 房地产中介(经纪)公司的产生 房地产中介公司其实就是在房屋买卖过程中的一个枢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房地产行业中起到了提高市场交易效率,降低房屋交易过程中的成本,使房屋买卖更加有保障性,从而维护了买卖双方的共同利益,所以房产中介公司才可以在房地产市场中存活下来,房地产交易过程中包含房屋买卖、租赁、互换、抵押物品等多种交易,房屋买卖伴随着房地产中介的产生,两者相伴而生,相辅相成。 2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几个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将近 30 多年的岁月里城,在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改建、乡镇改造的国内大形势下,我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分别为经济复苏、房地产初步发展、房地产行业初具规模、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等四个阶段。 2.1 房地产行业的复苏 建国以后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人民经济得到很大改善,1980 年以后,国家对于居民城镇住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家开始允许个人房屋自由买卖,但是土地依旧公有制,政府正式出台了土地有偿使用、个人建房、房地产建设综合开发等政策,中共十三大《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这明确宣告了从此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诞生。 自从法律制度健全以后,全国 80% 以上的房屋所有人基本颁发了房产所有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为房地产市场中出现不正当交易创造了条件,做好了铺垫。 2.2 房地产的初步发展 房地产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为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产生和民间个人交易的形成。初步发展时期的房地产中介服务主要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政府各个事业部门事业单位性质建立的房屋交换站、房屋交易所和民间房地产交易市场,这类官方承办的房地产公司机构承担了当时社会人民交易服务的职责,人们手里多余的房产可以通过正当渠道自由买卖了,第二类是工商部门批准的房产中介企业,90 年代中后期,全国各大城市均出现大大小小的房地产中介,第三类是民间自由买卖房屋的个人,这类人或许以前从事过房地产行业,熟知房屋信息,懂得房屋交易过程中的相关法律,但是他们的基本文化不高,所以常常遭到同行人士的蔑视,通常被人称为“房纤手”、“房虫子”,虽然在房地产市场中挣到了一些钱,但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大的发展。 2.3 房地产市场初具规模 随着少数人群的房屋自由买卖,渐渐地房地产中介公司被人们所接受,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前,房屋买卖并不被允许,但现今却成为一种模式,随着国家经济制度的改革,经济活动的权限也被慢慢房款,随之社会上便出现一部分经济条件好的人群开始以个人名义购买多套房屋,等待房屋价格上涨之时,以高价卖出,巨大的利润诱惑了太多的人,这时房地产行业已初具规模。 2.4 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 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民经济较之国外还是有很大差距,人民依旧是将自己的钱存至银行,每年只是吃利息,从而导致货币流通不畅,国内消费水平低下,政府为了鼓励国民消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分析.doc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市场供给基本平衡 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状况 从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长速度来看,我国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规模与全行业的发展步调是一致的。1992年~1993年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高峰时期,1994年以后随着全行业步入调整时期,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呈现出增速减缓的态势,1998年房地产逐步走向复苏后,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增长率也走向回升,200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额6245.5亿元,同比增长25.3%,至2002年前11月,全国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同比增长达到28.2%。 从房地产业的投资结构来看,1996年开始,我国房地产业投资结构开始向住宅转移,住宅投资占房地产业的投资比重逐渐上升,2001年住宅投资占房地产业的投资比例为68.5%,2002年1~11月,这一比例已上升为70.7%,办公楼投资稍有上升,商业用房投资的比重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投资结构的这种变化基本符合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 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分析 2002年,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都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1年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都有较快增长,新开工面积比去年同期增长27.2%,施工面积增速21.5%。今年1~11月份,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80730万平方米,增长22.6%,本年新开工面积3676万平方米,增长19.1%。考虑到新开工面积的较高增速,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内施工面积还会出现较快的增长。从竣工面积来看,1998年以来,房地产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开始回升,受工程建设工期较长的影响,商品房的竣工面积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2002年1~11月,全国房地产竣工面积16271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8.3%。 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分析 住宅、办公楼、商业用房是房地产市场供给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住宅市场在房地产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商业用房市场次之,办公楼市场所占的比重最校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存在着以下特点: 住宅供给平稳增长,住宅供给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其中别墅和高档公寓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安居工程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根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高档物业在房地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在5%~10%比较合适,因此近几年我国政府严格控制高档物业的投资,高档物业在房地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已降低到10%以下,普通住宅的投资比例开始上升,2002年1~11月,住宅投资占房地产行业总投资的比例已达70.7%以上,比去年同期增长29.6%。 办公楼市场供给有所增加

香港权证市场发展给我国的启示

香港权证市场发展给我国的启示 权证是一种特定的契约。持有人有权利在契约到期日或到期日前的任何一个交易日,以约定的价格一行使价向发行人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标的资产。权证的买方有权利决定是否执行履约,获得的是一个行使权利而不是义务,即选择执行与否。而权证的卖方仅有被执行的义务。因此,为获得这项权利,权证的投资者需付出一定的代价一权利金。 权证按发行人不同,可分为股本权证与备兑权证两类。从权证发展的历史看,首先出现的是股本权证,但发展较快,目前在国际资本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却是备兑权证。而且权证发展最快的地区是我国的香港。 一、香港权证市场概况 香港权证市场发展始于1973年,最初由大型上市公司附债券发行。20世纪80年代初,权证逐渐在香港股市流行,最初也是股本权证,且多作为大型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时的赠品送给投资人。当时的市场规模小、不够规范,与此同时,由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发行的备兑权证却得到了市场的认可。20世纪90年代末,权证发展进入加速期,并发展成为全球权证交易金额最大的市场。从数据上看,1998年香港权证市场上,公司权证交易金额为25亿港元,备兑权证交易金额101.6亿港元。上市权证数量上,1995年的244个,2005年的1304个,2006年5月达1475个(如图-1所示)。2004年香港交易所认股权证的交易额为673.37亿美元,2005年权证交易金额市场占比已突破20%,达

20.98%,认股权证交易金额列全球第一(如图-2所示)。 另外,在香港权证市场上,备兑权证产品比公司权证更被投资者接受,公司权证占市场权证交易金额的比例由1992年的约50%下降到2005年的不足1%。2005年,备兑权证与公司权证在香港的交易额之比为375:1。 二、香港权证市场的交易特点 1.以备兑权证为主的市场结构。股本权证与备兑权证可谓权证最基本的产品品种。股本权证是由上市公司发行的一种认股权证,持有人有权在约定时间按约定价格向上市公司认购股票,上市公司则必须向权证持有人发行股票。而备兑权证是由上市公司之外的中介机构发行的一种权证,持有人有权在约定的时间内按约定价格购买发行人持有的股票。所以备兑权证是以已发行股票为标的,不是新发行股票。由于备兑权证与股本权证相比,流动性好,期限相对短,最短的仅有6个月,也不需发行新股。权证性质上除了认购权证之外,还有认沽权证和其他类型。所以得到香港权证市场的一致认可。近年来,虽然公司权证和备兑权证的上市数量相差无几,但在交易金额上,备兑权证占有绝对主导地位,从图-2所列数据也可清晰地看出。 2.市场监管制度完善,监管手段严密。权证市场在香港主要受到香港联交所、期交所和结算所组成的香港交易所的监管,采取自律型监管模式。监管所依据的主要法律是《证券条例》、《保障投资者条例》、《证券(内幕交易)条例》等。其相关规定十分细密。如为了防止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定:标的证券发行在外的市值不少于10亿元,且发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昨天在查阅中国房地产历史文献的时候,冷不丁得看到上面一段话,感触颇深。二十年前的一句话也似乎正在映射现在我们的住房情况。 如果你知道这是什么的话,你就会明白,二十多年前ZF就不准备让所有人都买得起房。如果你买不起房,那么商品房和你是无关的。至于未来如何,也决不能让你露宿街头。 纵观长达三十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你还会发现很多很有趣的事情。 例如“中国人是有买房传统的”,“政府每次放水都是为了拉动经济发展”,“任何调控都可以控制房地产市场”,这些其实都是伪命题。 “周易八卦,五行占卜”,中国人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算命。同样,购房者咨询我最多的问题就是:未来房价到底怎样?我该如何选择购房时机。 其实这个答案完全可以用历史证明。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翻开中国30年来的房产历史卷轴,让大家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历史漫长但有其韵味,也可直接翻阅至底部) 一、中国房地产市场诞生

1980年是中国房地产的元年,这一年邓老把房子定义为商品。房改和土改同时被推动,中国房地产正式成为了一个产业,开始缓慢的种子发芽阶段。 不过当时很多人担忧文革重袭,不敢拥有私产,而且也期盼单位免费分房,房地产业的规模很小。 1984年,邓老肯定了房地产行业的意义,排除了杂音,地产的黄金10年到来。 1987年,深圳进行了首次的公开土地拍卖,催化全国房地产加速发展。 所以,1987年才是中国地产开始进入商业化的时间点。 二、中国第一个房地产泡沫破裂 1988年,海南脱离广东独立建省成立海南省,大批的人来到海南淘金,这些人里就有潘石屹,冯仑,易小迪等人。中国第一批房地产获利者正是这些人。 1991年,国务院进行24个省份的房改,全国房地产进入起飞阶段,同时中国地产的首个泡沫开始蓄积。 1988年房地产平均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则猛增至5000元/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257%。 地产泡沫时期,当时流传着“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

2020中国房地产市场

2020中国房地产市场 2017年我们对于一二线城市市场的整体判断是量价进入调整阶段,但是不同的城市仍存在市场机会。一线城市步入存量房时代, 新房开发建设的市场空间不断被压缩,城市产业升级带来的存量土 地和存量物业盘活将是未来的主题,租房市场也有望成为行业新机遇。二线过热城市房价空间被透支,“量价回调”成大概率事件, 但具备产业和人口支撑的城市,将成为下一个发展的新风口,天津、武汉和郑州受益于城市群发展,城市潜力逐渐显现,量价进入平稳 增长周期;西部节点型城市发展有望进入新阶段,房价尚属相对洼地,如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此外,位于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或自 身产业优势显著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仍具备潜力。 市场展望:宏观趋稳,调控深化,市场量价将回调 在此背景下,根据“中国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动态模型”分析,预计2017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销售量价回调,新开工小幅下降,投资低速增长”的特点。需求方面,2017年是本轮房地产周期 的末期,商品房销售面积受到政策、货币环境的影响,将出现回调,预计全年降幅将达到12.8%~14.8%,其中一线及二线城市销售面积 将呈现下降,二线城市降幅较为显著,三四线城市市场波动平缓。 供应方面,鉴于一二线城市销售回落,新开工意愿也不足,而前期 土地成交处于低位,将使全国新开工出现小幅下降,预计全年降幅 在 3.0%以内。但预计2017年企业补仓意愿加强,拿地将有所增加,推动投资增长,我们测算房地产投资增速在2.5%~4.5%之间。价格 方面,需求回调导致价格有所下跌,预计全年跌幅在1.9%到3.9%之间。 价值城市标尺重塑,掘金存量、抢占洼地 市场表现仍将持续分化,预计2017年一二线城市销售面积将下降,三四线趋稳。具体来看,2017年,我们预计一线城市的调整幅 度将弱于二线。主要源于一线城市此前限购政策并未放开,此轮需

权证市场发展研究论文

权证市场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中国的权证市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6月。之后,中国权证市场经历了4年的大起大落,于1996年6月退出证券市场。在这4年间,权证市场达到相当的规模;同期,权证的炒作也非常突出,并造成极为不好的后果及影响。时隔9年,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工具之一的权证,再次被唤醒。这一次出现将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将是一场惊喜,还是再一次的痛苦,文章对中国权证市场发展的问题作以研究。 关键词权证标的正股发展问题 1中国权证市场发展现状 1996年6月~2005年7月,整整9年时间,中国的证券市场经历了从熊市到牛市再到熊市的过程。国有股全流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股市。非流通股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怎样使国有股非流通股上市流通成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005年4月29日通过的《证监会关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问题的通知》指出,试点上市公司股东自主决定股权分置问题解决方案。2005年8月23日通过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股权分置改革要坚持统一组织、实行分散决策。这说明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证监会只立规矩,具体的试点方案由上市公司自己决定,主要方案有送股方案、缩股方案、权证组合方案。这其中权证组合方案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了三个思路供参考。 方案一:分批送配认股权证方案。①非流通股股东以希望流通的非流通股为标的,向流通股股东免费发送对应数量的认购权证;②行权得到的标的股票上市流通;③所有非流通股的流通权须通过向流通股股东送配权证,权证持有人行权获得股票的方式获得;④非流通股股东不得交易其发行的权证。 方案二:一次送配认股权证方案。①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股东免费发送一定数量的认股权证,权证标的为对应数量的非流通股股份;②权证上市后,所有非流通获得流通权。非流通股股份的流通遵照《通知》的相关规定;③当权证价格低于某约定值时,权证持有人可将权证回售给非流通股股东。 方案三:认沽权证方案。基本思路为:①非流通股股东或其他机构免费向每位流通股股东发送与其持有的流通股数相同的认沽权证;②权证的行权价为标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