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第九章《轴对称》中的重点部分,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节课,由于小学已经有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故此节课应该是在加深对等腰三角形从轴对称角度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定理及其应用,如何从对称角度理解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和旧教材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应该重新认识,把好入门的第一课。

2、等腰三角形是在第八章《多边形》中的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如何利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思路和观点,也是对理解“等腰”这个条件造成的特殊结果的重要之处。

3、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单位,等腰三角形的定理为今后有关几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4、对称是几何图形观察和思维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常用出发点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对加深对称思想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5、例题中的几何运算,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初步体验,如何在几何中结合代数的等量思想是教学中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6、新教材的合情推理是一个创新,如何把握合情推理的书写及重点问题,本课中的例题也进一步做了示范,可以认真研究。

7、本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8、本课内容安排上难度和强度不高,适合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的意识。

学情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效率和平衡。

3、本班为自己任课的班级,平时对学生比较了解,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重点: 1、等腰三角形对称的概念。

2、“等边对等角”的理解和使用。

3、“三线合一”的理解和使用。

难点: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具体应用。

2、等腰三角形图形组合的观察,总结和分析。

主要教学手段及相关准备:

教学手段: 1、使用导学法、讨论法。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学习和讨论。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4、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帮助理解。

准备工作: 1、多媒体课件片断,辅助难点突破。

2、学生课前分小组预习,上课时按小组落座。

3、学生自带剪刀,圆规,直尺等工具。

4、每人得到一张印有“长度为a的线段”的纸片。

教学设计策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在此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的设计思想和策略:

1、回归学生主体,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当堂的反馈程度安排教学过程。

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又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安排问题的难度,体现一些灵活性。

3、教学的形式上注重个体化,充分给予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注重学习的参与性,努力避免以教师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一线两圆法做等腰三角形

一线两圆法做等腰三角形------摘自北京启栋三 人行教育微博 在数学学科中,常有寻找满足条件的图形的探索题,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在此浅谈初中数学中寻点构等腰三角形的这类问题。 问题:数学轴对称图形中,学习了等腰三角形之后,解决这 (1)在正方形ABCC所在的平面上找一点P,使得△ PAB △ PAD都是等腰三角形,符合条件的点P有几个? 答: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和分别以点A B为圆心, AB长为半径的圆上(点P不与线段AB共线),如图(2),图中的点P1 、P2、P3等都能使厶PAB为等腰三角形,点P只能在这样的一线两圆上。 解决:如果让学生探讨了上述研究后再解决数学中的一些问 题,学生做题时就能得心应手了 样的题目,如图 △ PBC △ PCD 研究: 已知一条线段AB,寻找一点P使得 △ PAB为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P在哪儿呢?

例如:问题中的题目如图(1)在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上找一点P,使得△ PAB △ PBC △ PCD △ PAD 都是等腰三角形,符合条件的点P有几个? 分析:大多数甚至是全部学生没有确定的方法去寻找,学生们最新找到的 是对角线的交点,再找其它点就感到困难了,就是能力好的同学可能会多找几个,但是很难找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正确的方法寻找,学生们都是凭感觉找的,就像大海里捞针一样困难。 按照上面研究的方法画出正方形中四条边长的所有一线两圆,如图 (3),共有九个点符合要求,这样做不会漏解,不会错误,而且速度很快。 应用: 例1:如图(4)在等边△ ABC所在的平面上找一点P,使得厶PAB △ PBC △ PAC都是等腰三角形,符合条件的点P有几个? 解:如图(5)很多学生首先找到的是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再找就 难了,但按照画一线两圆的办法画出等边三角形三边的一线两圆就可以快速的找到符合条件的点共有七个。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精选试题附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精选试题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09?呼和浩特)在等腰△ABC中,AB=AC,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7B.11 C.7或11 D.7或10 2.(2006?仙桃)在△ABC中,已知AB=AC,DE垂直平分AC,∠A=50°,则∠DCB的度数是() A.15°B.30°C.50°D.65° 3.(2006?威海)如图,在△ABC中,∠ACB=100°,AC=AE,BC=BD,则∠DCE的度数为() A.20°B.25°C.30°D.40° 4.(2003?青海)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此三角形的底角等于()A.75°B.15°C.75°或15°D.30° 5.(2006?普陀区二模)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 A.顶角的一半B.底角的一半 C.90°减去顶角的一半D.90°减去底角的一半 6.在等腰△ABC中,AB=AC=9,BC=6,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点D、E,则△BDC的周长是() A.6B.9C.12 D.15 7.如图,AB=AC,∠C=70°,AB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D,则∠DBC的度数为() A.10°B.15°C.20°D.30°

8.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0对B.1对C.2对D.3对 9.如图,在△ABC中,∠B=∠C,点F为AC上一点,FD⊥BC于D,过D点作DE⊥AB于E.若∠AFD=158°,则∠EDF的度数为() A.90°B.80°C.68°D.60° 10.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40°,那么∠ACB的外角的度数是() A. 110°B. 140°C. 110°或140°D.以上都不对 11.如图已知∠BAC=100°,AB=AC,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则∠DAE=() A.40°B.30°C.20°D.10° 12.如图,钢架中∠A=16°,焊上等长的钢条P1P2,P2P3,P3P4…来加固钢架,若AP1=P1P2,则这样的钢条至多需要()根. A.4B.5C.6D.7 13.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AC的角平分线,AD=8cm,BC=6cm,点E、F是AD上的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48 B.24 C.12 D.6

培优专题 等腰三角形

培优专题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它比一般三角形应用更加广泛.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为证明两个角相等和两条线段相等提供了依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对于某些含有(或隐含)等腰三角形条件的问题,可以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或构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1 如图1-1,△ABC 中,AB=BC ,M 、N 为BC 边上两点,且∠BAM=∠CAN ,MN=AN ,求∠MAC 的度数. 分析 AB=AC ,MN=AN 可知△ABC 和△AMN 均为等腰三角形,充分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寻找所求角间的关系. 练习1 1.如图,已知△ABC 中,AB=AC ,AD=AE ,∠BAE=30°,则∠DEC 等于( ). A .7.5° B .10° C .12.5° D .15° 2.如图,AA ′、BB ′分别是△ABC 的外角∠EAB 和∠CBD 的平分线,且AA ′=AB=B ′B ,A ′、B 、C 在一直线上,则∠ACB 的度数是多少? 3.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BC ,∠A=20°.D 是AB 边上的点,且AD=BC ,?连结CD ,则∠BDC=________. 例2 如图1-5,D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AB 边延长线上一点,BD?的垂直平分线HE?交AC 延长线于点E ,那么CE 与AD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分析 要说明似乎没有任何关系的两条线段相等,往往需要做一些工作,如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等,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等腰三角形专题复习[1]

等腰三角形专题复习 一、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50,一条边长是12,则另两边分别是__________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64,则底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50,则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4、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B=2BC ,在直线BC 或AC 上取一点P , 使得△PAB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 共有 个。 5、已知0为等边△ABD 边BD 的中点,AB=4,E 、F 分别为射线AB 、DA 上一动点,且∠EOF=120,若AF=1,求BE 的长_____________。 二、构造等腰三角形解题——截长补短法 6、如图,在 △ABC 中,AD 为角平分线,且AC=AB+BD,求证2B C ? . 7、如图,已知120MAN ?,AC 平分∠MAN ,180ABC ADC ??,求证:.AB AD AC += 8、如图,△ABC 为等腰三角形,EC=ED, P 为BD 的中点,求证:AE=2PE.

三、构造等腰三角形解题——引平行线 9、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延长BA到E,使AE=BD,求证:EC=ED. 10、已知△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求证:AF=EF. 11、△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BC上任意一点,∠ADE=600,边ED与∠ACB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E. (1)求证:AD=DE. (2)若点D在CB的延长线上,(1)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请画出图形,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020浅谈中考数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2020浅谈中考数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一、基础知识不扎实。 数学科目的很多知识仍然要求学生熟练记忆,而这往往是学生容易忽视的,认为没有必要记忆,多数学生的基础不扎实与这有很大关系。只有在这些基础都打得非常牢固的前提下,才能在数学学习上争取更大的提高。 二、看题不清,审题不准。 审题是做对题的基础和前提,一旦审错题,后面的工作就白做了,出力不讨好!所以一定要重视审题环节。 建议:读题的过程要慢,不放过任何一个条件,任何

一个字,要将重要的字眼做好标记!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习惯。但做题要快,争取用最少的时间得到更多的分数。 三、考虑不周,漏解的现象较多。 一般情况下,填空题中会有一个题目涉及到多解的情况,后面的大题中也会存在分类讨论的问题,所以要心中有数。凡是题目中涉及到点或者线段的运动,产生线段的相等(如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往往会出现两种甚至多种情况。 四、抄错题的现象也很常见。 有些学生在草稿纸上做的是对的,写在答题纸上就抄

错了;有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上一步是对的,到下一步就抄错了,结果连锁反映,一错到底。 建议:眼睛看准,做出了某一道题时不要太激动。考试时,最好内紧外松,控制心跳速度,始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考试。计算中要注意前后对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算出很复杂的结果时,更要引起注意,很可能是中间过程出错了,这时要自行检查。 五、做综合题缺少思路和方法。 这是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遇到综合题就不知道怎么去分析,找不到切入点,只好说一句“我不会”。 建议:眼、脑、手并用,静下心来,仔细读题,边看

题边画草图,或在原图上标出条件(如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等等),要确实肯动脑去思考,相信自己,勇于探索。但如果在5分钟之内没有任何思路,建议跳过,去思考其它的试题,以防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考试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特定的试题,所以其实每一刻都是在跟时间赛跑,既比速度,又要保证做题准确率,两者同样重要。 以上是我个人对学生所存在问题的一些总结,希望存在以上问题的同学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解决了以上的问题,每个人至少能提高10分,所以每位同学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讲义

初二数学讲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 等边对等角. )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 、底边上的 、底边上的 互相重合。 (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性质3▲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 用几何符号语言表达: 性质1 性质2 注意:△ABC 中,如果AB =AC ,D 在BC 上,那么由条件①∠1=∠2,②AD ⊥AC ,③BD =CD 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推出另外两个.(为了方便记忆可以说成“知一求二” ) 等腰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三个内角的关系 1.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 和6cm ,则它的周长为( ) A .9cm B.12cm C.15cm D.12cm 或15cm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 ,一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则腰长是( ) A .4.8cm B .9.6cm C .2.4cm D .1.2cm 3.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 ) A .50? B.80? C.65?或50? D.50?或80? ∵AB =AC ∴∠B =∠C (等边对等角) ∵AB =AC ,AD ⊥BC , ∴∠1=∠____,BD =_____;(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AB =AC ,∠1=∠2, ∴AD ⊥_____,BD =______;(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AB =AC ,BD =CD , ∴∠1=∠___,AD ⊥_____.(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例1】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已知AB=AC,∠A=3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D,求∠CBD的度数. 【例2】在ABC ?中,AB AC =,BC BD ED EA ===.求A ∠的度数. 【例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求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 【例4】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D、E为BC边上的点,且AD AE =,BD EC =,求证:AB AC =. A B C D E 例题精讲

中考专题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

P y 中考专题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 一、遇角需讨论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5°则其顶角为( A. 30° B. 75° C. 105° D. 30°或75° 二、遇边需讨论 2、(1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5,则它的周长等于_________。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它的周长等于。 3、(1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一边长为10,则另两边长为。 (2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一边长为6,则另两边长为。 三、遇中线需讨论 4、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分周长为9cm 和12cm 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的长。

四、遇高需讨论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所成的夹角为45°,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 5、为美化环境,计划在某小区内用2 30m 的草皮铺设一块一边长为10m 的等腰三角形绿地,请你求出这个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另两边长。 五、遇中垂线需讨论 7、在ΔABC 中,AB=AC ,AB 的中垂线与AC 所在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50°,则底角∠B=____________。 六、动点与等腰三角形(重点,考点 类型之一:三角形中已经有一边确定 8、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A (1,1;在坐标轴上确定一点P ,使ΔAOP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 共有( A 、4个 B 、6个 C 、8个 D 、1个 9、已知:O 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 为矩形,A (10,0,C (0,4,点D 是OA 的中点,点P 在BC 上运动,当ΔODP 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为。 10、如图,直线33+=x y 交x 轴于A 点,交y 轴于B 点,过A 、B 两点的抛物线交x 轴于另一点C (3,0.

浅谈初中生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 永州市第十六中学屈宗清 数学思想方法是新知识拓广的指导思想,是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认识论基础,是解题策略的源泉。分类讨论思想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依据数学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然后对划分的每一类分别进行研究和求解。如果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抓住问题的本质,在解题中进行正确、合理、严谨的分类,这既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几个较为简单的问题来处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发展他们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和完整性。 分类讨论思想是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应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知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反映出不同的层次性。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数学知识应用阶段的教学,更要重视形成阶段的教学,把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始终,充分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将“发现过程中的数学”返璞归真地教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问题的本来面目,回复问题的本源。我想,这才是数学教学追寻的最终目的。(一)在概念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意识和原则 分类讨论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但初中学生常常分类讨论的意识不强,不知道哪些问题需要分类及如何合理的分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创设情景,予于强化,需要区分种种情况进行讨论的问题,启发诱导,揭示分类讨论思想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应用分类讨论的意识。 由于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的定义是分类给出的或是不少概念都有一定的限制,如实数的分类,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中对二次项系数的

限定,平方根中对于被开方数的限定等,完全平方式的意义,绝对值中a的三种情况的分类给出等。涉及到这些概念是就必须按照给出的概念的分类形式进行讨论。 在概念教学中,我总能注重揭示概念的产生的过程,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存在的前提,清楚地理解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尤其对容易出现偏差的、相似的、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教学,对含有补充和规定的概念注意强调,必要时,借助于形与数,进行直观、准确地概念理解。 如对于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中涉及a≠0的规定,教学时,我让学生理解当a=0与a≠0时,方程会有怎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明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m-1)x-2(3m-1)=0中m的限制条件,随后进行了概念的变式,将“一元二次”四字隐去,提出这是个怎样的方程,并如何求解。学生经历了对概念中关键字词及补充条件的理解后,很清晰地就a=0与a≠0两种情况作分类讨论。 在日常教学中的这种有序的、有目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和接受解决问题中的分类讨论的思想,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为什么要分类及分类的基本原则(分类标准要统一,不重复不遗漏),明确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决某些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有用的思想方法,从而在体会分类的完整性和严谨性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目的性。 (二)在法则、定理、公式导出过程中体现分类讨论思想有些数学性质、公式或定理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结论,或是结论在一定限制条件下才成立,这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体现分类讨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应用

等腰三角形专题 基本知识总结: 1、基本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才是等腰三角形,所有的证明需证明至此(如:若知 道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当,则需要使用等角对等边,证明边相等才可) 2、性质:①等边对等角 ②三线合一 3、判定:等角对等边 常见题型: 1、等腰三角形的构造型问题: (1)①角平分线+平行线②角平分线+垂线③利用倍角半角 (2)找点问题 例1:如图,有直线m,n ,m,n 之间的间距为2cm ,在n上取AB 3cm ,在m上取点p , 使得PAB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有几个? m n A B 变式1:若取AB 2cm ,则点p 有几个? 变式2:如图,在Rt ABC 中,ABC 90 ,BAC 30 ,在直线BC或AC上取一点P ,使得PAB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 有几个? 2、三线合一的性质应用(知二即知三) 应用一:证明角度和线段的相等及倍数关系 例1: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AD 于D ,求证:BAC 2 DBC .

例2:△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B=AC,若 D 为BC的中点,过 D 作DM ⊥DN 分别交AB、AC于M、N,求证:DM=DN. 变式1:若DM⊥DN 分别和BA、AC延长线交于M、N。问DM 和DN 有何数量关系。 变式2:如图,在ABC 中, A 90 ,AB AC ,D 是BC 的中点,P 为BC 上任一点,作PE AB ,PF AC ,垂足分别为E、F ,求证:(1)DE DF ;(2)DE DF 应用二:证垂直平分 例3:已知,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DF 分别是ABD 和ACD 的高。求证:AD 垂直平分EF . 例4:已知四边形ABCD 中,ACB ADB 90 ,M、N 分别为AB、CD 的中点,求证:MN 垂直平分CD . 应用三:逆命题:知二即知等腰 ①一边上的高与这边上的中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②一边上的高与这边所对角的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专题训练及标准答案

等腰三角形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计算题: 1.如图,△ABC中,AB=AC,BC=BD,AD=DE=EB 求∠A的度数 2.如图,CA=CB,DF=DB,AE=AD 求∠A的度数 3.如图,△ABC中,AB=AC,D在BC上,DE⊥AB于E,DF⊥BC交AC于点F,若∠EDF=70°,求∠AFD的度数

4. 如图,△ABC 中,AB=AC,BC=BD=ED=EA 求∠A 的度数 5.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BAD=30°,在AC 上取点E ,使AE=AD, 求 ∠EDC 的度数 6. 如图,△ABC 中,∠C=90°,D 为AB 上一点,作DE ⊥BC 于E ,若BE=AC,BD=, DE+BC=1, 求∠ABC 的度数 2 1

7.如图,△ABC中,AD平分∠BAC,若AC=AB+BD 求∠B:∠C的值 二、证明题: 8.如图,△ABC中,∠ABC,∠CAB的平分线交于点P,过点P作DE∥AB,分别交BC、AC于点D、E求证:DE=BD+AE 9.如图,△DEF中,∠EDF=2∠E,FA⊥DE于点A,问:DF、AD、AE间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

10.如图,△ABC中,∠B=60°,角平分线AD、CE交于点O 求证:AE+CD=AC 11.如图,△ABC中,AB=AC,∠A=100°,BD 平分∠ABC,求证:BC=BD+AD 12.如图,△ABC中,AB=AC,D为△ABC外一点, 且∠ABD=∠ACD=60° 求证:CD=AB-BD

13.已知:如图,AB=AC=BD ,CE 为△ABC 中AB 边上的中线 求证:CE=CD 14. 如图,△ABC 中,∠1=∠2,∠EDC=∠BAC 求证:BD=ED 15. 如图,△ABC 中,AB=AC,BE=CF,EF 交BC 于 点D 求证:ED=FD 2 1

初二等腰三角形专题

初二等腰三角形专题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等腰三角形专题复习 一、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50,一条边长是12,则另两边分别是__________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则底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则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4、如图,在RT△ABC中,∠ACB=,AB=2BC,在直线BC或AC上取一点P, 使得△PAB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个。 5、已知0为等边△ABD边BD的中点,AB=4,E、F分别为射线AB、DA上一动 点,且∠EOF=,若AF=1,求BE的长_____________。 二、构造等腰三角形解题——截长补短法 6、如图,在△ABC中,AD为角平分线,且AC=AB+BD,求证. 7、如图,已知,AC平分∠MAN,,求证: 8、如图,△ABC为等腰三角形,EC=ED, P为BD的中点,求证:AE=2PE. 三、构造等腰三角形解题——引平行线 9、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延长BA到E,使AE=BD,求证:EC=ED. 10、已知△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求证:AF=EF. 11、△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BC上任意一点,∠ADE=600,边ED与∠ACB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E. (1)求证:AD=DE. (2)若点D在CB的延长线上,(1)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请画出图形,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2、如图,BD平分∠ABC交AC于点D,E为CD上一点,且AD=DE,EF∥BC交BD 于F,求证:AB=EF. 四、等腰三角形中的“三线合一” (一)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证题 13、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且AE=AC,EF∥BC交AC于点F,求证:EC平分∠DEF. 14、如图所示,∠BAC=∠ABD,AC=BD,点O是AD、BC的交点,点E是AB的中点,试判断OE和AB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浅谈数学知识的良好表征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d8012776.html, 浅谈数学知识的良好表征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 作者:王环环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23期 摘要:“问题解决”是一个包含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最糟糕的情况是学生并没有理解问题就进行演算或作图,从而导致问题难以解决。“问题解决”的现代研究中提出影响解题的较重要的三个因素有知识的良好组织、自我调节与数学观念,知识的良好组织是对问题的整理,即对数学问题的表征。对数学知识的良好表征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对解决数学问题起到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表征问题解决思维习惯 一、数学问题的良好表征在数学解题中的作用 无论是数学家还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要面临着解决问题,数学问题的良好表征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起关键作用。问题解决者能否采用高级、恰当、有效的表征方式是数学问题能否得以成功解决的关键因素。 例:如图(1),在△ABC中,AB=5, AC=3 ,AD 、AE分别为△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过点C作CH⊥AE于点H,并延长交AB于点F,连接DH,线段DH的长度为。 分析:这是初中有关三角形中位线及等腰三角形性质的问题,解决几何综合问题是要找到题中的突破口。对中学生来说,在求线段长度的过程中想到最多的是勾股定理或在直角三角形中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来求解。题中将所求的线段DH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是不可能的,老师应引导学生对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良好的组织,使学生能够有效表征。题中在同一三角形出现角分线对边的垂线段,想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即△ACF为等腰三角形且点H 为边CF的中点,所以AC=AF=3,即BF就等于2,又有AD为△ABC的中线,即点D为BC 的中点,则DH为△BC的中位线,所以DH=1.按照上述对问题表征,该问题不用演算就能解决,实际上很多学生不能很快发现题中的线索,不能对题中的信息进行良好组织,而给予放弃。 好的解题者在具体解题时首先对题中已知信息进行良好组织,从已有知识经验中搜索出与解决该问题有关的知识,再把问题有效地呈现在头脑中,仔细思考。在解题之前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清楚自己到底要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 二、思维习惯影响学生对数学表征方式的选择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问题解决策略课例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问题解决策略 课例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复习提问:(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若△ABC是等腰三角形,则有哪些线段相等,哪些角相等。 2、如何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探究图形的变化规律——等腰三角形的应用(课题) 二、探求等腰三角形分割问题 1、问题提出: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过△ABC的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把△ABC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如果这两个小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问△ABC的各内角度数可能 是多少? 2、问题分析:∵等腰三角形ABC→AB=AC→ ∠B=∠C ∴△ABC的三个内角中只有两个未知量,顶角α、底角β 又∵由三角形三内角和为180°,得α+2β=180 ∴由题意,再找出一个α与β的关系式 3、问题解决方式:(1)动手画图;(2)分组讨论; (3)汇报思考方向 第一种情况:1、过A点画直线交BC于D,则 △ADB与△ADC都是等腰三角形, (1)若AD=DB=DC 则α=2β α+2β=180° 解得α=90° β=45° 设问:△ADB和△ADC是等腰三角形,为什么就有 AD=DB=DC,有没有别的情况?提出问题、 归纳几何表 达式 多媒体显示 问题 分析求解问 题,启发用 方程思想解 决 问题 组织参与讨 论 汇编思考成 果 启发再思考 演示图形变 化,启发思 考 归纳方程组 求得解方法 思考回答 读题,理 解题意 参与思 考,明确 解题方向 画图思考 讨论 汇报思考 成果 观察图形 得α与β 的关系 形 三 知 系 渗 思 养 题 惯 养 操 真 习 理 三 分 通 图 培 能

培优专题等腰三角形含答案

9、等腰三角形【知识精读】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分类解析】 例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 分析:欲证M是BE的中点,已知DM⊥BC,所以想到连结BD,证 1∠ABC,而由CE=CD,BD=ED。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DBE= 2 1∠ACB,所以∠1=∠E,从而问题得证。 又可证∠E= 2 证明:因为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的中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题及答案 若按边(角)是否相等分类,两边(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一类特殊三角形,它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边三角形的各边相等,各角都为60°.解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全等三角形依然是重要的工具,但更多的是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这些性质为角度的计算、线段相等的证明、直线位置关系的证明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因此,重视全等三角形的运用,又不囿于全等三角形,善于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例题求解 【例1】如图AOB是一钢架,且∠AOB=10°,为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根.(山东省聊城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通过角度的计算,确定添加钢管数的最大值. 注角是几何中最活跃的元素,与角相关的知识异常丰富,在三角形中,角又有独特的等量关系,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内外角关系定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利用这些定理可以找到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 随着知识的丰富,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随之增加,因此,在使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时,需要综合与选择. 【例2】如图,若AB=AC,BG=BH,AK=KG,则∠BAC的度数为( ) A.30° D.32° C 36° D.40° (武汉市选拔赛试题) 思路点拨图中有很多相关的角,用∠BAC的代数式表示这些角,建立关于∠BAC的方程. 【例3】如图,在△ABC中,已知∠A=90°,AB=AC,D为AC上一点,AE⊥BD于E,延长AE交BC于F,问:当点D满足什么条件时,∠ADB=∠CDF,请说明理由. (安徽省竞赛题改编题) 思路点拨本例是探索条件的问题,可先假定结论成立,逐步逆推过去,找到相应的条件,若∠ADB=∠CDF,这一结论如何用?因∠ADB与∠CDF对应的三角形不全等,故需构造全等三角形,而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中线)是等腰三角形中一条常用辅助线.

浅谈勾股定理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 论 文)

D A 浅谈勾股定理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 五德中学 曾 朋 摘要: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定理之一,他不仅是解直角三角形的重要依据,还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也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且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勾股定理 应用 一、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 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是初等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定理。这个定理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几乎所有文明古国(希腊、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对此定理都有所研究。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50年首先发现的。但毕达哥拉斯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经失传。著名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巨著《几何原本》(第Ⅰ卷,命题47)中给出一个很好的证明。中国古代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在稍后一点的是《九章算术》。书中的《勾股章》说;“把勾和股分别自乘,然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再进行开方,便可以得到弦”。 中国古代的数学家们不仅很早就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而且很早就尝试对勾股定理作理论的证明。最早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对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贡献和地位。尤其是其中体现出来的“数形统一”的思想方法,更具有科学创新的重大意义。 二、勾股定理的证明

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把它们拼成如图那样的一个多边形,使D 、E 、F 在一条直线上. 过C 作AC 的延长线交DF 于点P. ∵ D 、E 、F 在一条直线上, 且Rt ΔGEF ≌ Rt ΔEBD, ∴ ∠EGF = ∠BED , ∵ ∠EGF + ∠GEF = 90°, ∴ ∠BED + ∠GEF = 90°, ∴ ∠BEG =180o―90o= 90o. 又∵ AB = BE = EG = GA = c , ∴ ABEG 是一个边长为c 的正方形. ∴ ∠ABC + ∠CBE = 90o. ∵ Rt ΔABC ≌ Rt ΔEBD, ∴ ∠ABC = ∠EBD. ∴ ∠EBD + ∠CBE = 90o. 即 ∠CBD= 90o. 又∵ ∠BDE = 90o,∠BCP = 90o, BC = BD = a. ∴ BDPC 是一个边长为a 的正方形. 同理,HPFG 是一个边长为b 的正方形. 设多边形GHCBE 的面积为S ,则 ,21222ab S b a ?+=+ , ∴ 222c b a =+ 三、勾股定理的应用 ab S c 2 1 2 2 ? + =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应用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 质应用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等腰三角形专题 基本知识总结: 1、基本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才是等腰三角形,所有的证明需证明至此(如:若知道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当,则需要使用等角对等边,证明边相等才可) 2、性质:①等边对等角 ②三线合一 3、判定:等角对等边 常见题型: 1、等腰三角形的构造型问题: (1)①角平分线+平行线②角平分线+垂线③利用倍角半角 (2)找点问题 例1:如图,有直线n m ,,n m ,之间的间距为cm 2,在n 上取cm AB 3=,在m 上取点p ,使得PAB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有几个 m n ? ? A B 变式1:若取cm AB 2=,则点p 有几个 变式2:如图,在ABC Rt ?中,?=∠90ABC ,?=∠30BAC ,在直线上或AC BC 取一点P ,使得PAB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 有几个 2、三线合一的性质应用(知二即知三) 应用一:证明角度和线段的相等及倍数关系 例1: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AD BD ⊥于D ,求证: DBC BAC ∠=∠2.

例2:△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B=AC ,若D 为BC 的中点,过D 作DM ⊥DN 分别交AB 、AC 于M 、N ,求证:DM =DN. 变式1:若DM ⊥DN 分别和BA 、AC 延长线交于M 、N 。问DM 和DN 有何数量关系。 变式2:如图,在ABC ?中,?=∠90A ,AC AB =,D 是BC 的中点,P 为BC 上任一点,作AB PE ⊥,AC PF ⊥,垂足分别为F E 、,求证:(1) DF DE =;(2)DF DE ⊥ 应用二:证垂直平分 例3:已知,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F DE 、分别是ABD ?和ACD ?的高。求证:AD 垂直平分EF . 例4:已知四边形ABCD 中,?=∠=∠90ADB ACB ,N M 、分别为CD AB 、的中点,求证:MN 垂直平分CD . 应用三:逆命题:知二即知等腰 ①一边上的高与这边上的中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②一边上的高与这边所对角的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③一边上的中线与这边所对角的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例5:如图,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CD ⊥AB 于D ,BE ⊥AC 于E ,求证:AC=AB. 例6:已知,在△ABC 中,AD 平分∠BAC ,CD ⊥AD,D 为垂足,AB>AC 。求证:∠2=∠1+∠B

培优专题讲解_等腰三角形(含解答)-

等腰三角形专题练习题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它比一般三角形应用更加广泛.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为证明两个角相等和两条线段相等提供了依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对于某些含有(或隐含)等腰三角形条件的问题,可以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或构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1如图1-1,△ABC中,AB=BC,M、N为BC边上两点,且∠BAM=∠CAN,MN=AN,求∠MAC的度数. 练习1 1.如图1-2,已知△ABC中,AB=AC,AD=AE,∠BAE=30°,则∠DEC等于().A.7.5° B.10° C.12.5° D.18° 1-2 2.如图1-3,AA′、BB′分别是△ABC的外角∠EAB和∠CBD的平分线,且AA′=AB=B′B,A′、B、C在一直线上,则∠ACB的度数是多少? 1-3

3.如图1-4,等腰三角形ABC中,AB=BC,∠A=20°.D是AB边上的点,且AD=BC,?连结CD,则∠BDC=________. 1-4 例2 如图1-5,D是等边三角形ABC的AB边延长线上一点,BD?的垂直平分线HE?交AC 延长线于点E,那么CE与A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练习2 1.已知如图1-6,在△ABC中,AB=CD,D是AB上一点,DE⊥BC,E为垂足,ED?的延长线交CA的延长线于点F,判断AD与AF相等吗? 1-6 1-7 1-8 2.如图1-7,△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点D是△ABC内一点,且∠DAC=∠DCA=15°,则BD与BA的大小关系是() A.BD>BA B.BD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一、基础能力平台 1.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与相邻外角的关系是() A.底角大于相邻外角B.底角小于相邻外角 C.底角大于或等于相邻外角D.底角小于或等于相邻外角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00°,则另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A.40°,40°B.100°,20° C.50°,50°D.40°,40°或100°,20° (3)等腰三角形中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50°,50°,80°B.80°,80°,20° C.100°,100°,20°D.50°,50°,80°或80°,80°,20° (4)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比顶角大15°,那么顶角为() A.45°B.40°C.55°D.50°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 A.顶角B.顶角的一半 C.顶角的2倍D.底角的一半 (6)已知:如图1所示,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则∠A 的度数为() A.30°B.45°C.36°D.72°

(1)(2)(3)2.填空题: (1)如图2所示,在△ABC中,①因为AB=AC,所以∠________=∠______; ②因为AB=AC,∠1=∠2,所以BD=_____,_____⊥______. (2)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之和为110°,则顶角的度数为______.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顶角为______. (4)在等腰三角形ABC中,一腰上的高是1cm,这条高与底边的夹角是450,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5)如图3所示,O为△ABC内一点,且OA=OB=OC,∠ABO=20°,∠BCO=30°,则∠CAO=______. 3.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比为4:1,求其各个角的度数. 4.如图,已知线段a和c,用圆规和直尺作等腰三角形ABC,使等腰三角形△ABC?以a和c为两边,这样的三角形能作几个? c a

《抛物线中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及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探讨》

抛物线中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及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探讨 高邮市赞化学校段广猛 (题目来源:高邮市赞化学校九年级寒假检测,即寒假作业4最后一题) 题目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C (0,4),点A 、B 在x 轴上,并且OA =OC =4OB ,动点P 在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上.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是否存在点P ,使得△ACP 是以AC 为底边的等腰三 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点Q 为线段AC 上一点,若四边形OCPQ 为平行四边 形,求点Q 的坐标. 学生解题、教师讲题要做到以下四步:求“解”、求“思”、 求“变”、求“通”,笔者称之为“解题四部曲”. 第一步,求“解”: 对于第(1)问,可利用A、B 坐标设成“交点式” y=a(x+1)(x-4),代入C 点坐标,易求得解析式为 234y x x =-++. 对于第(2)问,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题目强 调“△ACP 是以A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故可作出线段AC 的 垂直平分线,其与抛物线的两个交点即为所求,如图2所示.这 里可以说真是“无巧不成书”,注意到本题中OA=OC=4这个特殊 性,易求得AC 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为y=x,具体可“反其道 而行”,操作如下:过O 作OD ⊥AC 于D,由△AOC 为等腰直角三 角形可证OD 垂直平分AC,从而直线OD 与抛物线的两个交点P 1、 P 2即为所求,而且直线OD 的解析式显然为y=x,将之与抛物线 联立得234y x y x x =??=-++?,解之得1515x y ?=+??=+??或1515 x y ?=-??=-??,从而要求的P 点坐标为(15,15)++或(15,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