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定穴速查表

特定穴速查表

特定穴速查表
特定穴速查表

特定穴速查表

十二原穴的临床应用

十二原穴的临床应用 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有一原穴。《难经·六十六难》阐述原穴的意义说:“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气)。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上焦、中焦、下焦),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穴)也。”这是指原穴关系到原气,原气来自“脐下肾间”,通过三焦散布于四肢,当其驻留的部位就称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一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在矣。”近代对经络的研究,也常以原穴作为本经的代表穴。 《灵枢·九针十原》所说的十二原,是指两侧阴经(五脏)的原穴再加上腹部“膏之原”(原称“膈之原”)鸠尾和“肓之原”气海(脖映)。至《难经》以后,才列举十二经的全部原穴。其中阴经的原穴与五腧穴中的“输”穴相同,阳经则另有专穴。 动力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Yuan-primary point),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中的腧穴之后,既另置一原。 穴位 胆经——丘墟;肝经——太冲;小肠经——腕谷;心经——神门;胃经——冲阳;脾经——太白;大肠经——合谷;肺经——太渊;膀胱经——京骨;肾经——太溪;三焦经——阳池;心包络同属丁——大陵。 原理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原输穴相配治疗本经疾病;原合穴相配,治疗脏腑间相关疾病等。 应用 原穴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脏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当脏腑发生病变时,会在原穴表现出来,根据原穴部位出现的异常变化,可以推测判断脏腑功能的盛衰、气血盈亏的变化。临床取用原穴能使三焦通达,从而激发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主要用来调整脏腑经络的虚实病变。 "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在临床上,原穴有祛邪和扶正补虚的功能。取用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从而激发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临床主要用来治疗五脏的病变。 原穴在具体应用时,还可与其他腧穴相配伍。常用的配伍方法有脏、腑原穴相配,原、络相配,原、俞相配,原、合相配等。具体如下:

简单的excel表格制作

?????表格制作及应用 、新建一个?????文件:在桌面或任何磁盘里右键——新建——?????。 、打开文件如下: 、在打开的?????里点第一格,写表头,写完表头后再在第二行依次写你需要的项目: 在写这些项目时,不要管它格子大小,只要依次在每一个格子里写就可以了。 、用鼠标选定第二行你所需要的格子,然后往下拖,拖到你想要的行数。

这时,所需要的表格颜色改变,一般为蓝色。 、鼠标移到工具栏: 点开中的三角,这时会出现许多选项,点击“田”字格,这时就会看到表格发生变化:

这时,把鼠标指向表格最上端?、 之间,鼠标会出现双向箭头,按左键,把格子拖到你需要的大小, 再选中第二行一下的所有表格,鼠标点击工具栏 中这时表格中所有字就会居中了。 、鼠标选定第一行到表格的最后一格,然后点击工具栏中合并居中。 右键第一行,点击设置单元格格式,

点对齐,把水平对齐和垂直对齐都选为剧中,再确定。这时,表格基本上制作完成。 、在表格的序号下面第一格写 ,第二个写 ,鼠标选中 、 ,这时把鼠标移到 的右下角,出现一个加号,按左键往下拖,这时序号就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编辑表格了,写入你要写的数据等。当你写入身份证号码时,会出现如下:

把鼠标移到 处,出现向下的一个箭头,点击,这时 列的所有表格将被选中,右键——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字——数值。这时把小数位数设为 , 确定即可。 这时,身份证号就出来了。写完出勤天数和月工资,但有的不是满勤,所以工资就不是那么多了,点合计下的那一格(不要双击),输入“ ”,鼠标点击月工资下的那一格(如本表格 ???,直接写 ???也行),再输入“ ”(也就是除以,在键盘右下角,也就是“、”号,但这时必须用切换键把它切换成“ ”。按一次 ????键即可。)再输入本月天数(如 ?),再输入“?”(也就是 ????键加数字 ),再点出勤天数那一格(如本表中的 ?,

原穴络穴合穴等重要穴位

经络穴位库 1、12原穴 原穴是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阴经的原穴即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原穴在临床上,可以治疗各自所属脏、腑病变,也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测脏腑功能的盛衰。 原穴的动力、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 十二原穴 2、15络穴 是络脉在本经分出部位的腧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 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治疗。 ②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因此,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 ③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④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3、12募穴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front Mu point),又称为"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针灸学 名词解释

经络:是指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 奇经八脉:是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任冲带阴阳维跷脉。 一源三歧:是指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为“一源三歧”。 血海:由于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其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 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乃头、胸、腹、胫。 四海:是指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骨空。 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该类腧穴具有治疗本经和相应脏腑病证的共同作用,又简称“经穴”。 奇穴:是指即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末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又称“经外奇穴”。 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 特定穴: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10类。 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称为五输穴,简称“五输”。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原穴:是指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止于十二经脉四支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 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阳维跷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为郄穴。郄穴共有16个,除胃经的梁丘穴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背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与背腰部的腧穴,简称“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主治脏之虚证。 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主治腑之实证。 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精气会聚的8个腧穴。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骨会大杼血膈俞,气膻中兮脉太渊 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8个腧穴。均位于碗踝部上下。 公孙冲脉心胸胃,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隔喉咙。 骨度折量定位法: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经穴定位的方法。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横指同身寸: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又名“一夫法”。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使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谓之得气;医者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患者针下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可沿着一定的部位向一定的方向扩散传导。 行针: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

原穴12、络穴15个要记牢原络配穴法 一、原穴,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十二经在人体的腕、踝关节处各有一个原穴,又称:十二原。 阴经的原穴,就是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另有穴位。 原,根源。先天之气与遗传之气,为原气。导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丹田(关元穴),是人体活动的原动力,也是十二经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人身的十二经脉与三百六十五穴,接受五脏之气的灌溉与滋润,五脏的原穴乃五脏的原气集中与汇聚之处,所以各经的原穴,对各经的脏腑乃具有重要作用。 选穴时选用原穴,可以激发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从而调整脏腑经络的虚实病变。如:咳嗽取肺之原穴太渊、心痛心悸取心包之原穴大陵,都有很好的效果。人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邪气首先在其所属本经上流溢,当邪气不断增多,本经容纳不下时,邪气就会通过络穴流向与本经相表里的经脉。 1、太渊穴为肺经腧穴。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该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地,动脉搏动处(中医在此把脉)。功能为止咳化痰,扶正祛邪,通调血脉。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喉肿痛,无脉症,手腕痛。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肺炎。 冲阳穴,针灸穴位名,乃是足阳明胃经的原穴。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冲阳。冲,穴内物质运动之状。阳,阳气。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行天部。功用:和胃化痰,通络宁神。主治: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眩晕;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足扭伤;牙痛等。 2、太白穴:脾经上的原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指压太白穴可治疗湿疹。 公孙:脾经的络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即太白穴的下一个穴位。主治呕吐,胃痛腹痛,泄泻痢疾。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酸过多、胃痛。 3、腕骨穴:简便取穴法:沿后溪穴赤白肉际向上推,有高骨挡住,凹陷中即是。主治: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目翳,肩臂疼痛麻木,腕痛,指挛,胁痛,热病汗不出,口腔炎,黄疸,消渴,糖尿病,瘛疭,惊风,疟疾。 支正:小肠经络穴,位于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主治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 4、京骨:膀胱经之原穴。位置在足外侧,第5跖(zhi)骨粗隆下缘赤白肉际处。取法: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足跗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处取穴。功用:清热止痉,明目舒筋。主治: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痛。 5、大陵: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位于手掌的太渊和神门之间,腕掌横纹的中点处。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 6、阳池(三焦经原穴):在腕背横纹中,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腕痛;消渴、疟疾;女性手脚冰凉。 7、丘墟:胆经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丘墟据历代针灸文献记载,丘墟穴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等。 光明穴:胆经的络穴,光明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编辑本段解剖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编辑本段主治疾病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 8、偏历:大肠经络穴,两手虎口交叉,当中指尽处是穴。主治:鼻衄,耳聋,耳鸣,目赤,齿痛,咽

针灸学 重点穴位,特殊穴位总结

督脉 1. 取穴要点 长强---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 腰阳关---第4腰椎棘突下 命门---第2腰椎棘突下 至阳---第7胸椎棘突下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 哑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百会---两耳尖直上连线的中点,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水沟---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 2. 主治 腰阳关---虚证实证皆可 命门---虚证为主 至阳---治疗黄疸、呃逆等 大椎---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清热解表,治疗感冒,头项强痛配哑门、风府哑门---暴喑配廉泉,注意操作方法(平天柱) 风府---注意操作方法(平风池) 百会---治疗中气下陷,头痛配头维、神庭、印堂、风池,失眠配四神聪 水沟---急救要穴 印堂---疏风解表配迎香 3. 督脉的经脉循行路线(包括交会穴) 任脉 1. 重点穴位 中极(治疗实证、膀胱募) 关元(治疗虚证、小肠募)补元气虚(比较:气海补气虚) 神阙 下脘 中脘(胃募、腑会)关注:配足三里;配丰隆;配上脘、鸠尾(胸三针) 膻中(心包募、气会)关注“宗气” 天突(主要作用:降气)关注具体针刺操作方法 廉泉(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承浆(流口水)

手太阴肺经 1. 经脉循行(见课件) 2. 重点穴位 中府 尺泽(与太渊比较) 孔最 列缺 太渊 少商 3. 特定穴 五输穴: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原穴:太渊 络穴:列缺 郄穴:孔最 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任脉) 八会穴:太渊(脉会) 募穴:中府(肺) 手阳明大肠经 1. 经脉循行(见课件) 2. 重点穴位 商阳 合谷(与复溜/太冲/风池等配穴使用的病症) 阳溪 手三里 曲池(三种体位的取穴方法,对于血证的治疗,对于热证的治疗)臂臑 肩髃(两种取穴方法) 迎香 3. 特定穴 五输穴: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原穴:合谷 络穴:偏历 郄穴:温溜

原穴

原穴 一、原穴是脏腑的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阴经的原穴即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阴经五脏之原穴,即五输穴中的输穴,所谓“阴经之输并于原”(《类经图翼》) 。《难经·六十二难》指出:“三焦行诸阳,故置一输名曰原。”意思是说,三焦散布原气运行于外部,阳经的脉气较阴经盛长,且阴经原穴与输穴两者功能相似,故于阴经原穴与腧穴同穴。阳经的原穴不像阴经那样“输”和“原”同是一穴,六阳经皆有出井、溜荥、注腧、过原、行经、入合,然阴经则无“所过为原”之文,是因阳经经气较长,较盛,在“输”穴之后,另立一原穴,提示阳经原穴是原气所过之处,阳经也就有了“六输”,六腑原穴为六腑原气所过,对六腑虚实的反应不如五脏原穴。在五输穴之中,输、经穴的阳气最盛,是脉气盛大之处,故阴经的原穴与输穴相合,而阳经的原穴则位于五输之输、经穴之间, 其意即是以阳气最盛之处为原穴。五脏与六腑原穴虽位置不同,但都位于阳气盛大之处。五脏原穴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本脏病症,六腑原穴则多用以主治外经病【体表肢节的病证称为外经病】)原穴在临床上,可以治疗各自所属脏、腑病变,也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测脏腑功能的盛衰。【针灸原穴, 可以和内调外, 宣上导下, 通达一身之元气, 调节脏腑的各种机能, 使阴阳平衡】二、一般认为,阴经原穴主要用于诊治本脏病证,阳经原穴主要用于诊疗外经病证。 1、五脏原穴诊断和治疗本脏病证 《灵枢·九针十二原》总结了五脏原穴具有诊断和治疗五脏病证的

作用,指出“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通过三焦,温养脏腑经络,留于原穴,是本经代表穴,故阴经原穴具有诊断和治疗本脏病证的作用,如临床上常在原穴上找反应点,以此作为诊断内脏疾病的依据,又以原穴作为主要治疗穴治疗内脏疾病。如咳嗽、气喘可取用肺经原穴太渊;肠鸣、泄泻可取用脾经原穴太白等;黄疸、胁痛用肝经原穴太冲;遗精、阳痿、小便频数可取用肾经原穴太溪;惊悸、怔忡用心经原穴神门。 2、六腑原穴主治外经病 阳经的原穴是原气经过之处,对六腑虚实的诊断治疗作用不如阴经原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六腑原穴多以治外经病为主,如热病无汗、头痛项强、臂痛用小肠经原穴腕骨;头面五官、寒热、痛、痹可用大肠经原穴合谷;耳聋、寒热、疟疾及经脉病可用三焦经原穴阳池;癫狂、寒热、经脉病可用膀胱经京骨;寒热、汗、经脉病可取胃经原穴冲阳;目赤肿痛、疟疾、疝、经脉病可取胆经原穴丘墟。至于六腑的病症,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指出:“合治内腑”(这里的合是指下合穴[为什么不是五腧穴的合穴呢?]) 。还迚一步阐述“大肠病者??取巨虚上廉??膀胱病者??取委中央。胆病者??取阳陵泉。”因此,临床上六腑病症多用下合穴主治。】 例1: 方某某, 女, 50岁, 心烦失眠2年余。伴手足心热, 心悸,时有耳鸣, 腰背酸痛, 健忘。查: 神疲乏力, 舌尖红、苔薄白而干,脉细数。 此为阴虚火旺, 心肾不交。治宜交通心肾, 滋阴降火。取穴以右侧神门、内关, 左侧太溪、太冲, 双侧涌泉、安眠、百会等穴。各穴手法行平补平泻, 留针20~ 30分钟, 每天1次, 5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每晚可以安睡8小时, 经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未复发。

【基础】中医助理-针灸学-特定穴练习题

第五单元特定穴 一、A1 1、治疗腑病多选用 A、背俞穴 B、五输穴 C、原穴 D、募穴 E、郄穴 2、以下哪穴不是募穴 A、中极 B、关元 C、神阙 D、中脘 E、膻中 3、中极穴是以下哪个脏腑之募穴 A、大肠 B、小肠 C、膀胱 D、肾 E、肝 4、八脉交会穴中通于阴维脉的腧穴是 A、列缺 B、内关 C、照海 D、公孙 E、大陵 5、八脉交会穴中通于阳跷脉的是 A、昆仑 B、申脉 C、后溪 D、外关 E、足临泣 6、下列郄穴所属经脉错误的是 A、阳交—阳跷脉 B、交信—阴跷脉 C、阴郄—心经 D、郄门—心包经 E、中都—肝经

7、大肠的下合穴是 A、合谷 B、曲池 C、天枢 D、上巨虚 E、下巨虚 8、大肠的募穴是 A、下脘 B、中脘 C、梁门 D、水道 E、天枢 9、下列腧穴中,治疗急性胃病应首选 A、梁门 B、梁丘 C、内庭 D、上巨虚 E、下巨虚 10、以下哪穴不是足太阴脾经的五输穴 A、大都 B、地机 C、商丘 D、太白 E、隐白 11、心的募穴是 A、极泉 B、膻中 C、巨阙 D、鸠尾 E、天池 12、下列腧穴中,小肠的募穴是 A、中极 B、关元 C、气海 D、神阙 E、中脘 13、手太阳小肠经的郄穴是 A、后溪

D、小海 E、阴郄 14、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是 A、阴郄 B、郄门 C、孔最 D、温溜 E、间使 15、以下腧穴中,哪穴是胆的募穴 A、胆俞 B、阳陵泉 C、章门 D、期门 E、日月 16、以下腧穴中,哪穴是肝的募穴 A、章门 B、期门 C、京门 D、液门 E、郄门 17、下列特定穴中,除哪项外均位于肘膝关节以下 A、原穴 B、络穴 C、下合穴 D、五输穴 E、八会穴 18、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 A、原穴 B、络穴 C、募穴 D、五输穴 E、八会穴 19、下列五输穴中,属于肝经子穴的是 A、大都 B、中渚 C、行间

怎么看懂鲁班尺

怎么看懂鲁班尺 鲁班尺分为上下两层,上面叫做门公尺,下面叫做丁兰尺。门公尺是用来阳宅建筑用 的,用于活人的房屋用具丈量。上面有财、病、离、义、官、劫、害、本八个字。八个字为一个循环,一个循环长度按照现在的尺寸是一尺二寸八分半,大约43厘米。每个字有分别占四个星,分别是: 财:代表吉,指钱财、才能。

财德:指在财、德善、功德方面有表现。宝库:比喻可得或储藏珍贵物品。 六合:合和美满。六合为天地四方。迎福:迎接福。福为幸福、利益。 病:代表凶。指伤灾病患及不利等。 退财:损财、破财之意。公事:多指因公家的事如贪污受贿及桉件官司等。 牢执:指牢狱之灾。孤寡:指有孤独寡居的行为。 离:代表凶,指六亲离散分开。 长库:古有监狱之说。劫财:破耗及耗损财。 官鬼:指有官煞引起之事。失脱:物品失落、人离散之意。义:代表吉。指符合正义及道德规范,或有募捐行善等行为。 添丁:古时生男孩叫添丁。益利:增加了财资利禄。 贵子:日后能显贵的子嗣。大吉:吉祥吉利。 官:代表吉,指有官运。 顺科:顺利通过考试而获中。横财:意外之财。 进益:收益进益。富贵:有财有势。 劫:代表凶,意指遭抢夺、胁迫。 死别:即永别。退口:指有孝服之事。 离乡:背井离乡。财失:财物损失或丢失。

害:代表凶,祸患之意。 灾至:灾殃祸患到。死绝:死得乾乾净净。 病临:疾病来临。口舌:争执争吵。 本:代表吉,事物的本位或本体。 财至:即财到。登科:考试被录取。 进宝:招财进宝。兴旺:兴盛旺盛。 一般丈量东西时候都要选择吉祥的字上。 【财头、本尾,抓内不抓外】。财本之间的红字,怎麽用都不会错。【抓内不抓外】的意思则是门框尺寸以门坎内层为主。惟须留意红字里有些字不能乱用。要注意的是住宅的大门只装本门与财门两个字,义门是寺院、道观、学校等聚义的地方用,住宅大门用义字反会有灾祸临门,比如家里面人不和气等,官门是政府部门用的,住宅的大门用的话会有官司诉讼甚至牢狱。神位和佛具也是用门公尺丈量,多取财或者本字。 做生意一般取财字,不能用【义】字,太讲义气,生意无利可图。只适用于道上兄弟或宗教庙宇。一般阳宅取用如能阴阳两利(即门公尺、丁兰尺皆吉)当然最好,但大体取【财】与【本】之间的红字为准。【财】指财库,本指本源,也意味源源不断,通常取用尺法有如下规矩:百姓居家:取【大吉】字最好。生意场合:取【财】字最佳。 宗教庙宇:取【义】字。公家单位、警察机关(包含检调单位):取【官】字。

针灸学重点总结

精选文档 1、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2、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内经》 3、又称《针经》的是:《灵枢》 4、针灸第一次总结:《内经》;第二次总结:皇普谧《针灸甲乙经》;第三次总结:杨继洲《针灸大成》 5、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针灸甲乙经》 6、孙思邈在《千金方》首载阿是穴和指寸法;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唐代孙思邈绘制的“明堂三人 7、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静脉并称十四经:元代滑寿编撰的《十四经发挥》 8、李学川《针灸逢源》列出361个穴位 9、最早的针具是砭石,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10、四海:髓海,脑(百会,风府);血海冲脉(大杼,上下巨虚);气海膻中(大椎,人迎);水谷之海胃(气冲,足三里)。 第一章经络总论 1、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经脉一上下纵行为主。系经络的主体部分;络脉是从经脉中分出侧行,系经络的细小部分。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包括经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十五络脉(十四经脉之络、脾之大络)和浮络、孙络等。 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3、经络的作用: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4、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太阴,少阴,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5、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顺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交胆肝续。 6、十二经脉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⑴表里的阴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①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端(商阳) ②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交接于足大趾内端(隐白) ③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于小指端(少冲、少泽) ④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交接于小趾端(至阴) ⑤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于无名指端(关冲) ⑥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交接于大趾外端(大敦) ⑵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①手足阳明经交接于鼻旁(迎香)②手足太阳经交接于目内眦(睛明) ③手足少阳经交接于目外眦(瞳子髎) ⑶相互衔接的阴经在胸中交接:

各家针灸学说总结

流派 1经学派:杨上善,杨玄操,王冰,滑寿,张介宾,马莳,张志聪(内经) 2经穴考订派:王熙,巢元方,杨上善,王焘,王惟一,王执中,朱震亨,滑寿,李时珍,张介宾,李学川 3穴法派:王熙,孙思邈,王执中,张元素,李杲,何若愚,窦默,王好古,王国瑞,徐凤,高武,李梴,杨继洲 4手法派:何若愚,窦默,王国瑞,席弘,刘纯,徐凤,李梴,杨继洲,朱震亨,汪机 5重灸派:张机,葛洪,陈延之,王执中,闻人耆年,刘完素,罗天益,朱震亨,李梴,张介宾,龚居中,吴亦鼎,王焘,庄绰,窦材,许叔微 6重针派:涪翁,甄权,许希,席弘,窦默,刘瑾凌云王国瑞刘纯 7刺络放血: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罗天益,朱震亨,薛己,郭志邃,王世雄,夏云 8针灸药相须派:吴崑,张机,孙思邈,杨上善,王执中,杨继洲,李学川 9外科针灸派:徐梦牟刘涓子,胡元庆(元),汪机,薛己,陈实功,李学川 10内科针灸派:张机许叔微刘完素张元素郭志邃 11急症针灸派秦越人《五十二病方》《内经》葛洪 12痨病针灸唐崔知悌庄绰龚居中 13眼科张璐《内经》《甲乙经》《千金方》《太平圣惠方》 1《甲乙经》晋代皇甫谧现存最早系统针灸学专著最突出:腧穴学理论 成就:a记载349穴分布划线排列经穴发展归经理论补充经穴取法和部位 记载经穴别名首创郄穴理论完善五输穴理论论述交会穴理论b具体记载针灸刺激量首记载灸疮发泡的方法 处方特点a单穴处方多b多提及取具体穴位,较少程某经脉c较少提及用针或用灸,用补或用泻d处方多先述近取穴,后远取穴,前者多 2刘完素放血治疗适应症;a高热不退,以八关大刺(刺十宣出血),退热效果明显b目疾口唇痛,此症多为风热上攻玄府闭塞所致c疮疡,红丝疔一类皮肤病,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针刺以泻血除热d太阳伤寒证,表现为身热无汗恶寒,针太阳至阴出血e对邪阻血脉,经气不通引起的腰痛及百节疼痛等病症 3经穴数目:a《内经》160个左右b《针灸甲乙经》349 c《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54 d 《针灸大成》359 e《针灸逢源》361 4经穴归经,排列a《甲乙经》分部划线(四肢部经穴向心性排列)b《外台秘要》352穴归属十二经(四肢部经穴向心性排列)c《铜人》354穴归属十四经(十二经向心,任督脉自上而下)d《十四经发挥》354穴归十四经(按经脉循行排列)e《针灸逢源》361归十四经5《帛书经脉》理论a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b现存最早经络文献,论述十一经脉循行走向(缺臂厥阴脉的记载;经脉向心性循环为主;无经脉循环流注;主要循行为体表,无属络脏腑)c记载有关病症的灸治方法d论述十一经脉病候(足臂:病候描述简单而原始,阴阳:最早记载“是动病”“所产病”病候记载渐趋详细) 6古代医家刺血:a刘完素:“热宜砭射”“八大关刺”刺十宣出血b张从正:运用(钅非)针多c李杲:三棱针d罗天益:“血实者宜决之”三棱针,砭刺治咽喉肿痛,(火番)针开泄脓液,锐针开泄邪气e朱震亨:三棱针毫针,火针f薛己:碎瓷片g郭志邃:治痧症,银针h王世雄i夏云:三棱针,毫针等,精喉症

针灸学复习资料

针灸 经络: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是静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其中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副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有十五络、浮络、孙络等。 腧穴: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与体表的部位。腧与输通,有传输的含义,“穴”即孔穴的意思。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腧穴的治疗作用:1、近治作用: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2、远治作用: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3、特殊作用: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性对的特异性(双向调节:针刺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起着双向两性调整作用。)。归纳:本经腧穴能治本经病,表里经腧穴能相互治疗表里两经病,临近经穴能配合治疗局部病。各经腧穴的主治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其共同性。 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一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 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亦称针感,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直接关系针刺的疗效,而且可以借此窥测疾病的预后。),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行施的各种针刺手法。 八会穴: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聚会的八个腧穴。 八会穴的应用:八会穴每个穴均可治疗有关的组织脏腑的病症。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隔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膻膈阳大绝预渊章中) 下合穴: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 经络的生理功能:1、具有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用;2、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 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阴脾经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太阳 下巨虚 少阳 委阳 阳明 上巨虚 太阳 委中 少阳 阳陵泉 阳明 足三里 下合穴

人体十二原穴

人体十二经络的原穴。原穴,在人体所有穴位中非常重要,人体的五脏六腑和三焦各有一个原穴对应着,所以人体一共有12个原穴,原穴是脏腑经络的开关,中医讲求就是气血经络的通畅,而只有经络脏腑的开关打开了,人体才会健康.如果人体健康的话,在相对应的原穴上的皮肤是完好的。如果出现了红晕、苍白、青紫等色泽变化和瘀斑、丘疹、凹陷等形态异常反映,说明相对应的脏腑有疾病的症状。如果按压的穴区出现胀痛、灼热、针刺、触电样感觉等,一般有急性或炎性病变,酸麻感多属慢性病,麻木则为顽固性疾病,形态异常如条索状、结节状等一般多属慢性病。 1、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太渊穴。点压时会感觉的酸、麻、胀、痛。轻微的酸胀是正常的,说明人体的脏腑功能还是比较协调的,如果是感觉非常胀痛或者放射痛的话,通常是肺的功能出现问题的一种表现,也可能是大肠功能出现问题的一种表现,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肺和大肠是相表里的,他们会相互的影响,就像我们很多慢性咽炎的人一样,他们也特别出现大便失调或者是有宿便的现象。平时有容易感冒、咳嗽、慢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容易上火、或者是便秘、拉肚子和便秘交替发作、大便干、大便粘腻不爽等,如果有这些现象的话,说明肺和大肠已经出现功能性问题了,不要小看这些问题,往往我们身体的大问题都是有这些小问题累积出来的。那就需要多疏通一下肺经和大肠经。经络畅通了,身体自然就健康。 2、手厥阴心包经的原穴------大陵穴,这个穴位关系到我们心脏的健康,心包就是包裹在心脏外面的一层膜,她是保护心脏的,很多人出现心脏的毛病都可以归纳为心包经的病。如果平时心脏跳得特别的厉害,那就是心包受邪了,先是心怦怦地跳,然后毛病就沿着心包经一直走下,越来越严重,最后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心脏病。医学上,肾可以换,但是心脏却是不可以换的。年龄到了五十岁以上的话,心脏会因为你的血管的弹性下降了而加重负担,所以上了年纪的人都特别容易出现心脏不舒服的现象,因为心主血脉麻,人体所有的血管都是心脏在管理的。 3、手少阴心经的------神门穴,有很多人在按压这个穴位出现痛甚至是放射痛,有些还感觉好像整条手臂有胀痛活动不灵的现象,如果在下午二三点又出现脸红,心跳这样的问题,实际上代表你心脏的问题开始显现了,因为脸红就是一个心火外散的现象。这个穴位会把你心脏的问题直接的反应出来。因为心和小肠是相表里的,有时候小肠的问题也会从这个穴位表现出来。 4、手太阳小肠经------腕骨穴,如果感觉按压这个穴位不舒服的话一定要注意一下平时的小肠的功能和心脏的功能,小肠在人体里面是主吸收的,我们很多人有这种现象,怎么吃都不胖,这是人体吸收不好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保证吃进去的东西要吸收,如果吸收不好的话,就会在人体形成垃圾。比如说有些人长了蝴蝶斑,这就是典型的小肠的病,就是吸收不好,垃圾没有代谢出去,慢慢地堆积,这靠美容是没有用的,这是小肠的毛病,必须要疏通经络,保证经络畅通是保证人体营养吸收的一个前提条件。所以,人不是说能够吃进去东西就可以的,一定还要保证吃进去的东西要能够吸收并被人体利用才是人体健康的保证。 5、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阳池,三焦就是人体的身体部分,分别是上焦、中焦和下焦,其中,上焦指得到是心肺,中焦是脾胃,下焦是肝肾。那么三焦就是连着心肝脾胃肾的那几个部分就是叫做三焦。可想而知我们这条三焦经原穴的重要性了,他会直接关联到我们的五脏六腑的。所以但凡这个原穴有不舒服的感觉出现的时候,都有可能反应我们的某个脏腑出

针灸学-特定穴

第五单元特定穴 将三十单元治疗总论细目五特定穴的临床应用并于此讲解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10类。 (一)五输穴 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 由于每条经有5个穴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60个。 1.分布特点与组成 五输穴五行配属 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还配属五行,《灵枢·本输》指出阴经井穴属木,阳经井穴属金,“阴井木、 2.五输穴的临床运用 (1)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 《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 理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 选穴:按五输穴五行属性以“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虚证用母穴,实证用子穴。 补母泻子法: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 (建议:记忆五输穴歌诀结合其五行属性表学习此内容) 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3)按时选用 ①季节:“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 ②每日时辰:根据一日之中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开合的时间,而选用不同的五输穴,——“子午流注”。例题 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根为井 B.所溜为荥

蚌埠市市级三级医院诊察费、护理费、部分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表

附件3 蚌埠市市级三级医院诊察费、护理费、部分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表

项目编码项目 名称 项目内涵 除 外 内 容 计 价 单 位 价 格 (元) 计价说明 AAAG0005知名专 家门诊 中医辨 证论治 指由知名专家在中医专家门诊提供的诊疗服务。通过望闻问 切收集中医四诊信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析病因、 病位、病性及病机转化,作出证候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含 挂号费。 次53 指享受国 务院津贴、 省政府津 贴和江淮 名医、省学 术带头人、 省名中医 和省国医 名师。每半 日诊察不 超过20人 次。其中省 国医名师 每人次100 元。 AAAG0004国医大 师门诊 中医辨 证论治 指由国家授予“国医大师”称号的专家在中医专家门诊提供 的诊疗服务。通过望闻问切收集中医四诊信息,依据中医理 论进行辨证,分析病因、病位、病性及病机转化,作出证候 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含挂号费。 次260复诊200 AAAH0001急诊中 医辨证 论治 指由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提供的24小时急诊急 救中医诊疗服务。通过望闻问切收集中医四诊信息,依据中 医理论进行辨证,分析病因、病位、病性及病机转化,作出 证候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含挂号费。 次18 AAAJ0001门/急诊 留观中 医辨证 论治 指由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对急诊留观患者提供的中医 诊疗服务。通过望闻问切收集中医四诊信息,依据中医理论 进行辨证,分析病因、病位、病性及病机转化,作出证候诊 断,提出治疗方案。含挂号费。 日18 AAAK0001住院中 医辨证 论治 指由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对住院患者提供的中医诊疗 服务。通过望闻问切收集中医四诊信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 辨证,分析病因、病位、病性及病机转化,作出证候诊断, 提出治疗方案。 日23

针灸学笔记整理

针灸学笔记 第一部分 一、针灸发展简史 1、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2、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内经》 3、又称《针经》的是:《灵枢》 4、针灸第一次总结:《内经》;第二次总结:《针灸甲乙经》;第三次总结:《针灸大成》 5、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针灸甲乙经》 6、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唐代孙思邈绘制的“明堂三人图” 7、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静脉并称十四经:元代滑寿编撰的《十四经发挥》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手三阴经:太厥少。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 2、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3、十二经脉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⑴表里的阴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①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端(商阳) ②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交接于足大趾内端(隐白) ③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于小指端(少冲、少泽) ④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交接于小趾端(至阴) ⑤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于无名指端(关冲) ⑥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交接于大趾外端(大敦) ⑵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①手足阳明经交接于鼻旁(迎香) ②手足太阳经交接于目内眦(睛明) ③手足少阳经交接于目外眦(瞳子髎) ⑶相互衔接的阴经在胸中交接: ①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②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 ③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4、奇经八脉: 督脉: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 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 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阳涩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 5、十五络脉:十二经脉、任督二脉、脾之大络。加强表里两经的外部联系,补充十二经脉循行之不足。任脉的别络名鸠尾,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沟通腹部经气。 督脉的别络名长强,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沟通背部经气。 脾之大络名大包,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部。沟通全身经气。 6、十二经别:十二经别从肘膝关节附近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体表的阳经经脉(合)。 7、十二经筋: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主要作用: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 足三阳经筋走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贲(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三、经络的作用

柳州市小儿推拿培训班课程表

对于家长们来说小儿推拿既能养生又能防止生病,对宝宝是一种极好的养生保健方法,那么小儿推拿培训班课程有那些呢?小编综合比较市场上几家正规的、专业的机构。在全面性与正规性中,金职伟业小儿推拿培训班是其中的佼佼者。 金职伟业柳州市小儿推拿培训班课程表分为四大板块,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初级技能、高级技能。成为小儿推拿师职业素养,中医理论知识,初级手法,进阶的高级手法。全面的课程让学员简单入难,由浅入深的渗入小儿推拿课程中。

职业素养: 职业的产生与发展、职业的概念和性质、小儿推拿师服务的职业道德、职业礼仪基本知识和规范、职业技术服务规程、小儿推拿师务前的准备、小儿推拿师沟通基本技巧、职业规划和心理、情绪调节 理论知识: 人体解剖学概论、体表标志与定位、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腧穴基础、儿科基础知识 初级技能: 小儿推拿常用单式手法、小儿推拿常用复式手法、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常用小儿推拿保健方法、小儿推拿治疗八法、发热推拿手法、咳嗽推拿手法、哮喘推拿手法等 高级技能: 百日咳推拿手法、腹痛推拿手法、腹泻推拿手法、便秘推拿手法、呕吐推拿手法、厌食推拿手法、夜啼推拿手法、疳积推拿手法等 知识分享 戴眼镜眼睛变形怎么办 长期戴眼镜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摘了眼镜之后,会觉得很不自然,整个眼睛好像凹进去了,非常难看,所以很多近视朋友平时都不敢摘掉眼镜,除非是在睡觉的时候,才可以轻松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眼睛变形的呢?又怎么恢复呢?

1、近视眼手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近视眼手术越来越完善,手术的安全性越来越得到认可。激光近视手术进入我国20年来不断得到患者的青睐,由于工作,美观等的需要纷纷加入到摘镜的队伍当中。 2、无框眼镜:我们发现很多人配戴的是很轻的无框眼镜,镜片与眼眶部不接触,而鼻托虽以鼻梁接触,但因镜架很轻,压力很小,就算长时间配戴也不会让人觉得变形了。上面所说的“变形”其实是可逆的,当长时间不戴眼镜由于人体肌肤本身的柔韧性是会让眼框部的轮廓逐渐恢复过来的。 3、隐形眼镜:框架眼镜受框架的限制,而隐形眼镜不受任何遮挡与限制,因而隐形眼镜比框架眼镜的视野更宽阔。隐形眼镜并没有镜框的阻碍,没有重量,对配戴者的外观并无影响,爱美的人士,尤其是女性甚为适合。没有眼镜框架的障碍,及框架眼镜片可能碎裂的风险,隐形眼镜也为运动人士带来更大的方便。 怎样预防眼睛变形 长期戴眼镜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摘了眼镜之后,会觉得很不自然,整个眼睛好像凹进去了,非常难看,所以很多近视朋友平时都不敢摘掉眼镜,除非是在睡觉的时候,才可以轻松一下。变形后的眼睛实在太难看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眼睛变形的呢? 长期戴眼镜,眼眶至鼻梁两边一定范围被压陷而显得扁平,脱掉眼镜后让人觉得整个眼部范围没有了这部分应有的轮廓,甚至可能相当难看,我们就会觉得眼睛好像凹进去了,特别难看。很多不敢摘掉眼镜的近视患者都会说:“我眼睛变形了,不戴眼镜都不行。”其实这种变形不是不可逆转的,当长时间不戴眼镜由于人体肌肤本身的柔韧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