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用SI4463射频芯片的无线数传解决方案

采用SI4463射频芯片的无线数传解决方案

采用SI4463射频芯片的无线数传解决方案
采用SI4463射频芯片的无线数传解决方案

深圳市安美通科技有限公司 DVER 1.40 APC320低功耗小功率无线数传模块

APC320模块是高度集成低功耗半

双工小功率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其嵌入

高速低功耗单片机和高性能射频芯片

SI4463,创新的采用高效的循环交织纠

检错编码,抗干扰和灵敏度都大大提高,

APC320模块提供了多个频道的选择,可

在线修改串口速率,收发频率,发射功

率,射频速率等各种参数。

APC320模块工作电压为2.1-3.6V,可定制3.5-5.5V工作电压,在接收状态下仅消耗15mA。APC320模块四种工作模式,各模式之间可任意切换,在1SEC周

应用:

z无线水气热表

z无线传感器

z集装箱信息管理

z自动化数据采集

z工业遥控、遥测

z POS系统,资产管理

z楼宇小区自动化与安防

z机器人控制

z电力高压高温监测

z气象,遥感期轮询唤醒省电模式(Polling mode)下,接收仅仅消耗几十uA,一节3.6V/3.6AH

时的锂亚电池可工作数年,非常适合电池供电的系统。

特点:

z2000米传输距离(1Kbps)

z频率410-440MHz,或868MHz,915MHz

z-121dBm@1Kbps 高灵敏度

z100mW发射功率(可设置)

z多频道可设,双256Bytes数据缓冲区 z零等待唤醒,具有空中唤醒功能

z高效的循环交织纠错编码

z四种工作模式,待机电流2.5uA

z内置watchdog

APC320模块是新一代的多通道嵌入式无线数传模块,可设置多个频道,步进为1KHz,发射功率最大100mW,体积32.1mm x 18.3mm x 7.0mm,很方便客户嵌入系统之内,APC320模块具有较低的功耗,非常适合于电池供电系统。

APC320模块创新的采用了高效的循环交织纠检错编码,其编码增益高达近3dBm,纠错能力和编码效率均达到业内的领先水平,远远高与一般的前向纠错编码,抗突发干扰和灵敏度都较大的改善。同时编码也包含可靠检错能力,能够自动滤除错误及虚假信息,真正实现了透明的连接。所以APC320 模块特别适合与在工业领域等强干扰的恶劣环境中使用。

APC320模块内设双256Bytes大容量缓冲区,在缓冲区为空的状态下,用户可以1 次传输256Bytes 的数据,当设置空中波特率大于串口波特率时,可1次传输无限长度的数据,同时APC320 模块提供标准的UART/TTL 接口,

1200/2400/4800/9600/19200/38400/57600bps 七种速率,和三种接口校验方式。APC320模块外部接口采用透明数据传输传输方式,能适应标准或非标准的用户协议,所收的数据就是所发的数据。

设置模块采用串口设置模块参数,具有丰富便捷的软件编程设置选项,包括频点,空中速率,以及串口速率,校验方式,等都可设置,设置方式有二种方式,一是通过本公司提供的设置软件RF-Magic 利用PC 串口即可,二是动态在线设置,用串口发命令动态修改,具体方法参见APC320 模块的参数设置章节。

引脚定义

APC320模块共有9个接脚,具体定义如下表:

APC320 引脚定义

引脚定义方向说明

1 GND - 地 0V

2 VCC - 2.1V-3.6V,可定制3.5-5.5V

3 SET_A

输入(有弱上拉)参数设置A,上拉电阻约47K

4 RXD 输入(有弱上拉)URAT输入口,TTL电平, 上拉电阻约47K

5 TXD 输出 URAT 输出口,TTL 电平

6 AUX

输出

数据输入输出指示

7 SET_B 输入(极弱上拉)参数设置B ,上拉电阻约10M 8 NC - 接地或悬空 9 NC

-

接地或悬空

表一 APC320 引脚定义表

产品尺寸

图一 产品尺寸图

工作模式

典型的无线收发机编码如下图。 PREAMBLE (前导码)

SYNCWORD (同步码)

DATA + CRC with FEC (数据 + CRC 检错 具有 前向纠错)

前导码为“1010”交替码,其作用是使目的接收机时钟与发射机同步,正常模式下前导码长度一般为40bit即可,如工作在省电模式时序下,前导码还有唤醒接收机的功能,此时发射机必须发送较长的前导码将省电模式下的接收机唤醒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如设置接收机1秒钟唤醒一次,那么接收机每间隔1秒钟唤醒一次搜索前导码(tw),持续长度一般为16bit。而发射机首先发射1秒以上的前导码再发射后面得同步码等,这意味着接收机在唤醒的周期,只要信道中发现前导码,在正常情况下都能够可成功检测到并唤醒接收,示意图见图四。

APC320有四种工作模式,分别为:1)正常模式,2)唤醒模式,3)省电模式,4)休眠模式,这四种工作模式是由SET_A和SET_B的电平决定的。

一)正常模式(模式1):SET_A = 0 ,SET_B = 0 。

A)发送:当模块RXD脚输入第一个字节后,模块置低AUX,并且开始判断SET_B的电平,RXD脚接收完最后一个字节后,等待2-3Bytes时间,如没有数据输入,则模块置高AUX脚并切换到发射状态,然后发送前导码长度为40bit和同步码等,数据发送结束后,并根据SET_A和SET_B的电平转入相应的状态状态。

处于该模式下模块发送数据时并没有发送较长的前导码,所以要求接收方必须处于模式1或模式2,即持续接收状态。

B)接收:串口打开,模块处于持续接收状态,如模块从当前信道中接收到数据后,经过解交织纠错检错确认数据无误时,置低AUX并立刻从串口输出数据,串口发送结束后重新置高AUX。正常模式收发时序,请参见图二。

图二:正常模式收发17Bytes 的收发时序图

有些情况,用户需要连续多包无线发射,空中尽量少得间隔,这时可以利用AUX脚,当RXD脚接收到数据后AUX脚会变低,在开始发射时AUX重新变高,此时用户可以再次通过RXD脚发送第二包数据,模块会在无线发送第一包数据之后,不会等待2-3Bytes时间,而是立刻将缓冲区的数据发走,时序见图三。

图三:正常模式持续多包发射时序图

二)唤醒模式(模式2):SET_A = 0 ,SET_B = 1 。

A)发送:当模块RXD脚输入第一个字节后,模块置低AUX,并且开始判断SET_B的电平,RXD脚接收完最后一个字节后,等待2-3Bytes时间,如没有数据输入,则模块置高AUX脚并切换到发射状态,然后发送前导码长度为一个唤醒周期(如1秒)加40bit和同步码等,发送结束后根据SET_A和SET_B的电平转入相应的状态状态,发射示意图见图四。

处于该模式下模块发送数据时发送了较长的前导码,所以接收方处于模式1,模式2或模式3均能够接收到数据。

B)接收:串口打开,模块处于持续接收状态,如模块从当前信道中接收到数据后,经过解交织纠错检错确认数据无误时,置低AUX并立刻从串口输出数据,发送结束后重新置高AUX。与模式1不同的是模块在模式2状态下接收时,每当接收到一包数据都会在数据的最后不上一个字节接收场强(RSSI),详细说明见应用方式章节。

三)省电模式(模式3):SET_A = 1 ,SET_B = 0 。

串口处于关闭状态,接收机在一个唤醒周期(如1秒)后打开并搜索信道中是否有前导码,如没有则立刻休眠状态等待下一个唤醒周期再被唤醒,如有前导码则继续接收,同时监控前导码并等待同步码到来后,将数据接收收下来。经过解交织纠错检错确认数据无误时,置低AUX以唤醒下位机,等待5ms后打开串口并输出数据。串口输出结束后,关闭串口,置高AUX,如模式设置没有改变则再次进入立刻休眠状态等待下一个唤醒周期。该模式的接收示意图见图四。

图四:发射处于模式2状态,接收处于模式3状态示意图

四)休眠模式(模式4):SET_A = 1 ,SET_B = 1 。

串口处于关闭状态,对外接口电平保持,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此模式下,模块的射频电路,CPU主时钟与外设均被软件关闭,但watchdog和低频时钟仍在工作,并周期唤醒CPU极短的时间,以便清除watchdog定时器和检查模块状态,这种模式下平均耗电仅仅约2.5uA。

此外,模块的设置是休眠模式完成的,具体过程见模块设置的章节。

应用方式

APC320模块的四种模式是通过SET_A,SET_B的高低电平转换的,四种模式可以任意转换,模块与下位机的连接图见图五。APC320的SET_A和SET_B有弱上拉电阻,但在正常工作时不能悬空,必须有明确的电平,否则可能造成模块工作不稳定。

用户的上位机可以直接与APC320相连,但是一定要注意接口电平必须与APC320相近,一般不要误差超过±0.3V,否则会导致有较大的灌电流或拉电流。比如APC320的供电是3.3V,那么用户的MCU供电应该在3.0-3.6V范围内。

图五:模块与下位机的连接图

APC320休眠模式是通过用软件方式实现的,休眠时模块的接口均保持相应的电平,并且能快速切换各种状态,从休眠至唤醒仅仅需要20uS,这意味模块在休眠状态时,置低SET_A脚后20uS就可以通过UART口输入数据至模块。

需注意的是模块在接收或发送过程中,即使设置模块至模式3或4,模块也要将接收或发送过程执行完毕再进入省电模式或休眠模式,利用这个特点,当模块处于模式3或模块4状态,用户在置低SET_A脚使模块唤醒并通过RXD输入数据,模块在接收到第一个字节后,立刻将AUX置低(见图二),并且判断SET_B脚的电平,若高则在发射数据前发送较长的前导码用于唤醒对方的接收机,若低发送正常的前导码。用户如需在发射后将模块休眠,可在AUX为低后,置高SET_A 脚休眠,而不必等到模块将数据无线发送完毕,模块在数据发送结束后会自动检测SET_A脚,如为高则立刻进入休眠状态。

APC320模块具有收发2个256Bytes缓冲区,APC320模块在UART口接收到数

据后,两个条件将促使APC320模块开始无线发送数据:一)RXD脚收到数据后,等待2-3个字节的时间都没有收到数据,例如用9600bps的串口波特率,2-3个字节的时间大约为2-3ms,二)RXD脚收到的数据大与或等于97个字节(用户可定制字节长度),此时APC320模块会将接收缓冲器的97字节的数据立刻编码发送,此时RXD脚依然可以接收串口数据。97字节的数据发送结束后,如接收缓冲器里有数据,APC320模块不管有多少数据,会将余下的数据一起发送。

如前文所述,在APC320发送数据时,SET_A是为低电平的,SET_B的电平决定了是否发送较长的前导码用于唤醒对方的接收机。

在正常接收时,SET_A是为低电平的,而SET_B的电平决定决定是否输出场强,如果SET_B为低,模块正常接收,如SET_B为高,模块将在输出的每一包数据后增加一个字节的场强信息,场强的表示为:

RSSI (in dBm) = (RSSI_value /2) – 130

需特别注意的是,APC320模块对于较大的数据是切包发送的,如接收端输出场强,则会在每个小包后加一个场强字节。

在电池供电的电路中,正常可将从模块(如水气表)设置在模式3上,当主模块(如采集器或收抄机)在模式2下发送数据,从模块唤醒后接收数据,完成后利用AUX脚将下位机MCU唤醒,再将数据输出,MCU接收到数据后,可将从模块切换至模式1,应答主模块。如主模块收到应答后也可被切换至模式1,这时主从模块均处于正常模式下,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如主模块收到应答后,后续无数据交换可将从机再次切换至模式3处于省电模式下,等待下一次的唤醒,而主模块可以切换至模式4休眠状态。

因为省电是通过周期性唤醒休眠再唤醒实现的,所以在省电模式下的功耗与唤醒周期和每次唤醒搜索前导码的时间(tw),以及休眠的静态功耗有关。唤醒周期用户可以在线设置范围是50ms至5s. 每次搜索前导码时间与射频传输的速

率有关,射频传输的速率也是可设的,在10Kbps速率的速率下唤醒搜索前导码时间平均约为3.9ms。

在省电模式下电池的使用寿命可以通过以下公式算出:

使用寿命 =

电池容量mAH

(搜索前导码时间/(唤醒周期+搜索前导码时间))*接收电流+休眠电流

例如:电池是 3.6V/3.6AH ER18505锂亚离子电池,APC320接收电流为15mA ,休眠电流2.5uA.射频传输速率10Kbps,唤醒周期为1SEC,那么电池使用寿命是:

= 3600mAH

(3.9ms/(1000ms+3.9ms))*15.0mA+ 0.0025mA ≈ 59237

Hour ≈ 6.76Year 考虑到电池的自放电

,不同电流下的容量差异,温度以及客户端MCU 的休眠功耗和正常的使用,1节3.6V/3.6AH ER18505锂亚离子电池正常情况下有超过几年的使用寿命。这里要注意,锂亚离子电池虽然有自放电比较低,容量大等优点,但是一般的锂亚离子电池都有钝化现象,表现为在小电流下放电下内阻会逐渐增大,所以必要时需并联低泄漏电流的超级电容(supercapacitor)如0.47F/5V ,以降低内阻,提高瞬间供电能力。

省电模式的工作方式非常适合水气热表,集装箱信息管理,数据采集系统等使用不是太频繁但要求用电池长期工作的场合。

参数设置

APC320模块使用相当的灵活,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不同的选项。

图六: RF-Magic

设置软件

用户可以对串口参数,串口效验,收发频率,空中速率,输出功率进行设置,设置的方法有二种方式。一是本公司开发设置收发模块的软件RF-Magic见图六,通过PC修改。用RF-Magic软件设置是通过模块的UART/TTL口完成的(4,5PIN),所以必须接UART/TTL to RS232接口转换板在连接到PC完成设置,或使用本公司提供的串口转换板和USB转换板,见图七。设置方法是,首先连接好通讯线,打开RF-Magic打开软件,然后打开模块电源,最后插入模块到测试板,此时,软件的状态栏应显示Found Device(发现模块),这时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读写操作。

图七:软件设置接线图

二是通过在线进行修改。在线软件设置也是通过模块的UART/TTL口完成的(4,5PIN)完成的。当模块上电500ms后,模块即可正常工作。设置时,首先应将模块其他模式(如模式1,2,3)切换至模式4,APC320模块进入休眠模式,约10ms 后,可以进行设置。当串口的输入口(RXD)输入设置命令后能将模块重新唤醒,此时无论UART口是何状态,模块自动将UART口转变为9600bps,无效验模式。设置命令如正确则应答响应命令,此后模块自动复位重新初始化,500ms后模块即可在设置的参数上运行。如果输入设置命令有误,模块将不做任何应答,但仍能引起一次复位和重新初始化,用户可以利用特点,在模块长期休眠后或需要重新启动时复位模块。

APC320设置采用HEX码, 波特率为9600,无效验模式,设置命令有二条,格式如下:

1) 读设置命令:0xFF,0x56,0xAE,0x35,0xA9,0x55,0xF0。

应答:0x24,模块型号,版本号,频率,空中速率,发射功率,串口

速率,串口效验,唤醒时间。

2) 写设置命令:0xFF,0x56,0xAE,0x35,0xA9,0x55,0x90频率,空中速率,发射功率,串口速率,串口效验,唤醒时间。

应答:0x24,模块型号,版本号,频率,空中速率,发射功率,串口

速率,串口效验,唤醒时间。

其中参数表示用HEX表示,方法如表二:

参数表示方法

参数字节数说明

模块型号 1 APC320模块型号代码为十进制的10, 模块型号固化在

FLASH内不可设置

版本号 1 当前版本,范围0-255,版本号固化在FLASH内不可设置

频率 3 单位KHz,如433.920MHz用表示为0x06,0x9F,0x00

空中速率 1 1K,2K,5K,10K,20K,40Kbps表示为

0x00,0x01,0x02,0x03,0x04,0x05

发射功率 1 0至7。表示为0x00至0x07.设置每增加1发射功率增加

约3dBm,最大设置为7,发射功率约为20dBm

串口速率 1 1200,2400,4800,9600,19200,38400,57600,115200bps表示为

0x00,0x01,0x02,0x03,0x04,0x05,0x06,0x07

串口效验 1 0x00为无效验, 0x01为奇校验,0x02为偶校验

唤醒时间 1 50ms,100ms,200ms,400ms,600ms,1s,1.5s,2s,2.5s,3s,4s,5s表

示为0x00至0x0b

表二模块的参数设置表

如将模块设置为,频率433.92MHz,空中速率10Kbps,发射功率100mW,串

口速率9600bps,无效验, 唤醒时间1S。

写设置为:0xFF,0x56,0xAE,0x35,0xA9,0x55,0x90, 0x06,0x9F,0x00, 0x03,0x07, 0x03,0x00,0x05

应答:0x24,0x0a,0x01, 0x06,0x9F,0x00, 0x03,0x07,0x03,0x00,0x05

APC320 技术指标:

APC320 技术指标(测试条件:3.3V,25℃±5℃)

工作频率 410-440MHz,855-885 MHz,900 -930 MHz

频率步进 1KHz设置步进

调制 GFSK,18K频偏

发射功率 100mW@3.3V(0-7,

8级可调,每级递增3dBm,最大100mW) 接收灵敏度-121dBm@1Kbps, -111dBm@40Kbps

空中传输速率1K – 40Kbps

接口速率1200 – 57600bps

接口效验方式8N1/8E1/8O1

接口缓冲空间双256Bytes

工作湿度 10%~90% (无冷凝)

工作温度-30℃ - 85℃

电源 2.1 – 3.6V,可定制3.5 – 5.5V

发射电流(典型值)95mA@100mW

持续接收电流VS

接收速率(典型值)

15mA@10Kbps ,16mA@40Kbps

休眠电流 2.5uA@3.3V(典型值),最大4.0uA

唤醒搜索前导码时间 (tw) 20ms@1Kbps ,13ms@2Kbps ,6.1ms@5Kbps ,3.9ms@10Kbps, 2.8ms@20Kbps, 1.8ms@40Kbps平均值)

传输距离 2000米@1Kbps,1500米@10Kbps, (开阔地可视距离) 设置擦写次数300K

尺寸32.1mm x 18.3mm x 7.0mm

天线口阻抗 50欧姆

表三 APC320 技术指标

APC320模块的注意的问题

考虑到空中传输的复杂性,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固有的一些特点,应考虑以

下几个问题。

1)APC320 模块的组网应用

APC320 的通信信道是半双工的,可以完成一点对一点,一点对多点的通讯。这二种方式首先需要设1个主站,其余为从站,所有站点都必须设置一个唯一的地址。通信的协调由主站控制,主站采用带地址码的数据帧发送数据或命令,所有从站全部都接收,并将接收到的地址码与本机地址码比较,地址不同则将数据丢掉,不做响应,若地址码相同,则将接收的数据传送出去。组网必须保证在任何一个瞬间,同一个频点通信网中只有一个电台处于发送状态,以免相互干扰。APC320 可以设置多个频道,所以可以在一个区域实现多个网络并存。

2)无线通信中数据的延迟

由于无线通信发射端是从终端设备接收到一定数量的数据后,或等待一定的时间没有新的数据才开始发射,无线通信发射端到无线通信接收端存在着几十到几百毫秒延迟(具体延迟是由串口速率,空中速率以及数据包的大小决定),另外从无线通信接收端到终端设备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同样的条件下延迟时间是固定的。

3)差错控制

APC320模块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在编码已经包含了强大的纠检错能力。但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或接收地的场强已处于APC320模块接收的临界状态,难免出现接收不到或丢包的状况。此时客户可增加对系统的链路层协议的开发,如增加类似TCP/IP中滑动窗口及丢包重发等功能,可大大提高无线网络的使用可靠性和灵活性。

4)天线的选择

天线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通信系统的指标,用户在选择天线时必须首先注重其性能。一般有两个方面,第一选择天线类型;第二选择天线的电气性能。选择天线类型的意义是:所选天线的方向图是否符合系统设计中电波覆盖的要求;选择天线电气性能的要求是:选择天线的频率带宽、增益、额定功率等电气指标是否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常见问题解答:

常见问题解答

1.两端的通讯参数不一致,如:波特率,校验不一致设备之间不能正常通讯

2.两端的频点,空中波特率不一致

3.不是同一系列产品

4.电源连接不正常

5、模块已损坏

6.模块模式设置错误

7.通讯距离超过范围,或天线接触不良

1.电压超过范围

传输距离近

2.电源纹波过大

3.天线接触不良或天线类型不对

4.天线过与靠近金属表面或模块接地面积太小

5.接收环境恶劣,如建筑物密集,有强干扰源

6.有同频干扰

1.接口设置不当

接收有错误数据

2.接口接触不良

3.接口电缆线过长

4.波特率设置不对

表四 APC320常见问题解答

深圳市安美通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福田区中央西谷大厦1005室TEL:86-755-33370185/186/187/188 FAX:86-755-33370185

Email:appcon@https://www.doczj.com/doc/6d789703.html,

https://www.doczj.com/doc/6d789703.html,

RFID射频技术方案-

RFID在图书管理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概念及介绍 了解RFID:RFID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它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条码等。俗称电子标签或应答器。 RFID的优点:1.除了天线外之所有组件皆己做成芯片,可有效降低成本。 2.使用无线传能,不必使用电池不用担心电池秏尽的问题(Passive Tag)。 3.芯片密码为世界唯一无法复制COPY,安全性高。 4.可制成各种包装类型,以应用在各种不同场合。 5.采近接式读卡,不用和卡片阅读机直接接触、不用刷卡所以不怕接点脏污及磨损,可放于口袋皮包 内,不必取出就能直接辨识 6.卷标数据可重新由卡片阅读机更改,用完可回收再利用。 7.使用寿命长。 RFID的原理: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 是由卡片阅读机(Reader)与电子卷标(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程序数据库计算机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动作原理为由Reader 发射一特定频率之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 er电路将内部之ID Cod e送出,此时Reader 便依序接收解读此ID Cod e,送给应用程序数据库系统做应用。 RFID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把每本图书都贴上标签这样能使RFID能更好的是图书馆的借书、还书方便。当你借到那把书时候别人也能知道这本书以被借走标签还可以反馈信息给管理员现在那本图书缺货。而且RFID的错误率比较低,RFID还可以及时对图书馆的书进行入库。安全门摆放距离更加宽阔,读者进出更加自如。由于RFID安全门不会产生误报,避免了读者与管理人员之间发生不必要争执,融洽了读者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系统的介绍:多年来图书自助借还、快速盘点、查找、乱架图书整理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图书馆的管理及工作人员。西安高歌智能依托强大的RFID技术实力,经过多年研发努力,形成了系列图书馆配套设备,大大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为图书馆应用领域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基于射频的无线通信技术方案

基于射频的无线通信技术方案 在很多场合有线通信技术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比如在野外恶劣环境中作业。使用无线射频通信芯片构建的通信模块,用单片机作为控制部件,配合一定的外围电路就能很好地进行两地空间区域信号对接,实现自由数据通信,解决了无线通信的技术难题。并且其具有硬件构造简单、维护方便、通信速率高、性能稳定等优点,能在电子通信业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的控制部件选用AT89C51型单片机。由于这种芯片只有SPI 通信接口,而目前常用的单片机都没有这种接口,因此需要对该芯片的通信时序进行模拟,所以在控制器里编程时要严格按照芯片工作时序进行。 电路原理 NRF24L01芯片构成的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NRF24L01芯片通信模块电路核心器件NRF24L01 配合网络晶振、解耦电容、偏极电阻一起工作构造稳定射频通信模块。该芯片是贴片结构,模块占用空间少,如图1所示。

图1 由NRF24L01 芯片构成的通信模块电路图。 电源电路设计 电源电路如图2所示,B1 是9 V 蓄电池或者锂电池,能够反复充电。C1, C2 , C3 , C4 都是滤波电容,起到一次与二次滤波作用。D1,D2 是稳压二极管,使输出端的电压稳定在理想的水平电压。芯片7805 是三端稳压集成电路芯片,具有正电压输出。其电路内部还有过流、过热及调整管等保护电路,最终目的把9 V 电源转变成稳定5 V 输出,为后续设备供电。

图2电源电路图 系统通信电路设计 系统通信电路如图3所示。本电路中应用单片机AT89C51作为控制芯片,对NRF24L01 主通信模块的接口时序模拟和对数据的发送与接收进行处理。

最详细解读射频芯片

最详细解读射频芯片 传统来说,一部可支持打电话、发短信、网络服务、APP应用的手机,一般包含五个部分部分:射频部分、基带部分、电源管理、外设、软件。 射频部分:一般是信息发送和接收的部分; 基带部分:一般是信息处理的部分; 电源管理:一般是节电的部分,由于手机是能源有限的设备,所以电源管理十分重要; 外设:一般包括LCD,键盘,机壳等; 软件:一般包括系统、驱动、中间件、应用。 在手机终端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射频芯片负责射频收发、频率合成、功率放大;基带芯片负责信号处理和协议处理。那么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是什么关系? 1. 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的关系 先讲一下历史,射频(Radio Frenquency)和基带(Base Band)皆来自英文直译。其中射频最早的应用就是Radio——无线广播(FM/AM),迄今为止这仍是射频技术乃至无线电领域最经典的应用。 基带则是band中心点在0Hz的信号,所以基带就是最基础的信号。有人也把基带叫做“未调制信号”,曾经这个概念是对的,例如AM为调制信号(无需调制,接收后即可通过发声元器件读取内容)。 但对于现代通信领域而言,基带信号通常都是指经过数字调制的,频谱中心点在0Hz的信号。而且没有明确的概念表明基带必须是模拟或者数字的,这完全看具体的实现机制。 言归正传,基带芯片可以认为是包括调制解调器,但不止于调制解调器,还包括信道编解码、信源编解码,以及一些信令处理。而射频芯片,则可看做是最简单的基带调制信号的上变频和下变频。 所谓调制,就是把需要传输的信号,通过一定的规则调制到载波上面让后通过无线收发器(RF Transceiver)发送出去的工程,解调就是相反的过程。 2.工作原理与电路分析 射频简称RF射频就是射频电流,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为是Radio Frequency的缩写,表示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率,频率范围在300KHz~300GHz之间。每秒变化小于1000次的交流电称为低频电流,大于10000次的称为高频电流,而射频就是这样一种高频电流。高频(大于10K);射频(300K-300G)是高频的较高频段;微波频段(300M-300G)又是射频的较高频段。射频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有线电视系统就是采用射频传输方式。

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

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或称射频识别技术,是从二十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具有精度高、适应环境能力强、抗干扰强、操作快捷等许多优点。例如在汽车发动机装配线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每一块发动机托盘上,都安装有无线射频识别数据码块,而在每一个生产工位上都安装有无线射频处理器和数据传输天线。当发动机缸体在上线工位上线时,上线系统会根据生产计如发动机的型号,序列号,缸体二维条形码等。当操作者确认后,控制系统会将这些数据信息通过RFID系统存入托盘上的数据码块中。而当本发动机运行到某个工位时,本工位的RFID系统首先读取托盘数据码块中的发动机信息,确认发动机的当前状态,从而决定本工位对发动机的操作。当发动机在本工位操作完成后,RFID系统还需要将本工位的相关操作信息存入托盘的数据码块,以便为后续工位及数据采集系统提供必须的信息支持。 Q-DAS系统Q-DAS是一套质量数据统计方面的专业软件,其功能集中体现在对产品及生产过程相关质量信息进行记录,可视化,监控,分析和描

述。其产品具有易用,灵活,分析能力强大等特点,被欧美很多汽车制造业广泛采用,在中国,XX通用,XX大众,一汽大众等整车厂家以及众多的汽车零部件厂家已引进了Q-DAS的概念和技术。 动力总成装配线在很多情况也被要求使用Q-DAS系统来进行产品生产质量的管理和统计分析。装配线的控制系统作为底层设备的主控制器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和Q-DAS系统的接口主要为:拧紧枪的拧紧数据,泄漏测试数据,扭矩测试工位测量数据,凸轮轴孔测量数据等。这些数据都要求传送到Q-DAS系统进行存储,统计和分析。大多情况下动力总成装配线采用数据集中采集的方式,在每个工位不配备独立的电脑,全线只配置了一台电脑来采集数据。为了达到Q-DAS系统的要求,要满足三个必要条件:首先必须有一台Q-DAS服务器,服务器上安装有必须的Q-DAS软件及其组件。其次要求需要接入Q-DAS 系统的设备如拧紧枪,泄漏测试等支持Q-DAS功能。最后需要搭建Q-DAS的以太网络,以满足数据传送的需要。 数据采集和生产监控系统 与动力总成装配系统配套的数据采集系统是一套较为独立的信息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 031130217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射频的话,一般是微波,1-100GHz,适用于短距离识别通信。 RFID读写器也分移动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 一定义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内。 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方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进入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以用来征收收费路段与停车场的费用。 某些射频标签附在衣物、个人财物上,甚至于植入人体之内。由于这项技术可能会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情况下读取个人信息,这项技术也会有侵犯个人隐私忧患。 二概念 从概念上来讲,RFID类似于条码扫描,对于条码技术而言,它是将已编码的条形码附着于目标物并使用专用的扫描读写器利用光信号将信息由条形磁传送到扫描读写器;而RFID则使用专用的RFID读写器及专门的可附着于目标物的RFID标签,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由RFID标签传送至RFID读写器。 结构 从结构上讲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

无线射频技术介绍

无线射频技术介绍

无线射频技术介绍 初识无线射频技术 我们先来看官方的说法。无线射频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无线通信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是部分产品无需重新布线,利用点对点的射频技术,实现对家电和灯光的控制,安装设置都比较方便,主要应用于实现对某些特定电器或灯光的控制,成本适中。这类系统功能比较弱,控制方式比较单一,且易受周围无线设备环境特别是同频及阻碍物干扰和屏蔽;较适用于新装修户和已装修户。 这也就是我们家庭网络中所提到的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区别。无线网络技术在没有布线的情况下也可以搭建家庭局域网。而无线射频技术也就是通过高频的无线频率(315或433.92 MHz)点对点传输,实现灯光、窗帘、家电等的遥控功能。这类技术对于已经装修好了的用户非常适用,无须预先布线,不会破坏原有家居的美观。 使用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产品,就可以将家里所有的电器串成一个网络,我们这里称它为智能家居无线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我们可以随意遥控,让每个冷冰冰的电器都听命于我们。目前,国内使用无线射频技术的厂家有波创、清华同方、百通以及西格等。 如何让家电听命于我们? 家里的电器设备很多,灯光、冰箱、空调、电脑、家庭影院……有些属于本身就带有遥控能力的,比如空调、电视机……有些是不具备遥控功能的,比如热水器、微波炉、电饭煲、冰箱……而不同的遥控设备又带有不同的遥控器,相互间又不能通用,于是家里光遥控器就有四五个。那么如何遥控不具备遥控功能的设备?以及如何让一个遥控器实现多个遥控器的功能呢?从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产品是能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但他们是如何实现的呢? 智能家居无线网络主要包括了一个家庭网关以及若干个无线通讯子节点。在家庭网关上有一个无线发射模块,每个子节点上都接有一个无线网络接收模块,通过这些无线网络收发模块,数据就在网关和子节点之间进行传送。 1.家庭网关 家庭智能网关就是家庭的一个智能化控制中心,带有嵌入式处理器和Arm linux操作系统;具有可触摸的TFT液晶显示屏(5~10英寸);有14路报警点输入和2路报警控制输出,发生警情时可通过网络或电话报警;通过网关上的无线射频模块与网络中各子节点进行通讯,实现家电控制;内置了Web server,通过Web方式实现家电的远程控制。同时家庭网关还具有留影、留言、MP3\MP4播放功能,可方便主人进行温馨留言等。

常用无线射频芯片

常用无线射频芯片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常用无线射频芯片目录 CC1000PWR 超低功率射频收发器 CC1010PAGR 射频收发器和微控制器 CC1020RSSR 射频收发器 CC1021RSSR 射频收发器 CC1050PWR 超低功率射频发送器 CC1070RSQR 射频发送器 CC1100RTKR 多通道射频收发器 CC1101RTKR 低于1GHz射频收发器 CC1110F16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0F32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0F8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1F16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1F32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1F8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50RSTR 多通道射频发送器 CC2400RSUR 多通道射频发送器 CC2420RTCR 射频收发器 CC2420ZRTCR 射频收发器 CC2430F128RTCR ZigBee?芯片 CC2430ZF128RTCR ZigBee?芯片 CC2431RTCR 无线传感器网络芯片 CC2431ZRTCR 无线传感器网络芯片 CC2480A1RTCR 处理器 CC2500RTKR 射频收发器 CC2510F16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0F32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0F8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1F16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1F32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1F8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20RHDR 射频收发器 CC2530F128RHAR 射频收发器 CC2530F256RHAR 射频收发器 CC2530F64RHAR 射频收发器 CC2550RSTR 发送器 CC2590RGVR 射频前端芯片 CC2591RGVR 射频前端芯片 CCZACC06A1RTCR ZigBee芯片 TRF7900APWR 27MHz双路接收器 TRF6900APT 射频收发器 TRF6901PTG4 射频收发器

RFID相关射频芯片基本介绍与应用

RFID相关射频芯片基本介绍与应用 (一)RC530 概述:RC530是NXP 公司出品的应用与13.56MHz非接触式通信中高集成读卡IC系列中的一员,该芯片完全集成了在13.56MHz下所有类型的被动非接触式通信方式和协议。MFRC530支持ISO14443A所有的层。RC530的外围电路入图所示。该电路由接收电路和单片机接口电路两部分组成。由于RC530内部接收部分使用一个受益于副载波双边带的概念装入卡响应的调整。推荐使用内部产生的VMID电势作为RX脚的输入电势。为了提供一个稳定的参考电压,必须在VIMD脚接一个对地的电容C9,RX和VMID必须连接一个分压IC卡将回复自己UID,如果没有碰撞阅读器将收到完整的电路由R9,R10构成,而且天线与分压器间还需要用一个电容C10串接。由于IC卡工作在13.56Mhz下。石英晶体在产生用于驱动RC530和天线的13.56Mhz时钟时,还会产生更高频率的谐波。因此必须加上由 L1,L2,C11,C13组成的低通滤波电路。 (二)MF RC531 概述MF RC531 是应用于13.56MHz 非接触式通信中高集成读写卡芯片系列中的一员。该读写卡芯片系列利用了先进的调制和解调概念,完全集成了在13.56MHz 下所有类型的被动非接触式通信方式和协议。芯片管脚兼容MF RC500、MF RC530 和SL RC400。MF RC531 支持ISO/IEC14443A/B 的所有层和MIFARE? 经典协议,以及与该标准兼容的标准。支持高速MIFARE?非接触式通信波特率。内部的发送器部分不需要增加有源电路就能够直接驱动近操作距离的天线(可达100mm)。接收器部分提供一个坚固而有效的解调和解码电路,用于ISO14443A 兼容的应答器信号。数字部分处理ISO14443A 帧和错误检测(奇偶&CRC)。此外,它还支持快速CRYPTO1 加密算法,用于验证MIFARE 系列产品。与主机通信模式有8 位并行和SPI 模式,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式,这样给读卡器/终端的设计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特性 高集成度的调制解调电路; 采用少量外部器件,即可输出驱动级接至天线; 最大工作距离100mm; 支持ISO/IEC14443 A/B 和MIFARE? 经典协议; 支持非接触式高速通信模式,波特率可达424kb/s; 采用Crypto1 加密算法并含有安全的非易失性内部密匙存储器;? 管脚兼容MF RC500、MF RC530 和SL RC400; 与主机通信的2 种接口:并行接口和SPI,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自动检测微处理器并行接口类型; 灵活的中断处理; 64 字节发送和接收FIFO 缓冲区; 带低功耗的硬件复位; 可编程定时器; 唯一的序列号; 用户可编程初始化配置; 面向位和字节的帧结构; 数字、模拟和发送器部分经独立的引脚分别供电; 内部振荡器缓存器连接13.56MHz 石英晶体;

PL1167中文资料-2.4GHz无线射频收发芯片资料

PL1167 单片低功耗高性能 2.4GHz 无线射频收发芯片 芯片概述: 主要特点: PL1167是一款工作在 2.4~2.5GHz 世界通用 ISM频 段的单片低功耗高性能 2.4GHz无线射频收发芯片。 ψ 低功耗高性能2.4GHz无线射频收 发芯片 ψ 无线速率:1Mbps 该单芯片无线收发器集成包括:频率综合器、功率放 大器、晶体振荡器、调制解调器等模块。ψ 内置硬件链路层 ψ 内置接收强度检测电路输出功率、信道选择与协议等可以通过 SPI或 I2C接 ψ 支持自动应答及自动重发功能 ψ 内置地址及FEC、CRC校验功能 ψ 极短的信道切换时间,可用于跳频 ψ 使用微带线电感和双层PCB板 ψ 低工作电压:1.9~3.6V 口进行灵活配置。 支持跳频以及接收强度检测等功能,抗干扰性能强, 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并达到优异的性能。 内置地址及 FEC、CRC校验功能。 ψ 封装形式:QFN16/TSSOP16 内置自动应答及自动重发功能。 ψ ψ QFN16仅支持SPI接口芯片发射功率最大可以达到 5.5dBm,接收灵敏度可 以达到-88dBm。TSSOP16可支持SPI与I2C接口内置电源管理功能,掉电模式和待机模式下待机电流 可以减小到接近 1uA。 应用: ψ 无线鼠标,键盘,游戏机操纵杆 ψ 无线数据通讯 ψ 无线门禁 管脚分布图: ψ 无线组网 ψ 安防系统 ψ 遥控装置 ψ 遥感勘测 ψ 智能运动设备 ψ 智能家居 ψ 工业传感器 ψ 工业和商用近距离通信 ψ IP电话,无绳电话 ψ 玩具

1概要 性能强,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并达到优异的 性能。 PL1167 是一款工作在 2.4~2.5GHz 世界通 用 ISM 频段的单片低功耗高性能 2.4GHz 无线射 频收发芯片。 内置地址及 FEC 、CRC 校验功能。 该单芯片无线收发器集成包括:频率综合器、 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调制解调器等模块。 内置自动应答及自动重发功能。 芯片发射功率最大可以达到 5.5dBm ,接收 灵敏度可以达到-88dBm 。 输出功率、信道选择与协议等可以通过 SPI 或 I2C 接口进行灵活配置。 内置电源管理功能,掉电模式和待机模式下 待机电流可以减小到接近 1uA 。 支持跳频以及接收强度检测等功能,抗干扰 2特性 ζ 低功耗高性能2.4GHz 无线射频收发芯片 ζ 无线速率:1Mbps ζ 极短的信道切换时间,可用于跳频 ζ 使用微带线电感和双层PCB 板 ζ 低工作电压:1.9~3.6V ζ 内置硬件链路层 ζ 内置接收强度检测电路 ζ 封装形式:QFN16/TSSOP16 ζ 支持自动应答及自动重发功能 ζ 内置地址及FEC 、CRC 校验功能 ζ ζ QFN16仅支持SPI 接口 TSSOP16可支持SPI 与I2C 接口 3快速参考数据 参数 数值 单位 最低工作电压 最大发射功率 数据传输速率 发射模式功耗@0dBm 接收模式功耗 工作温度范围 接收灵敏度 1.9 V dBm Mbps mA 5.5 1 16 17 -40 to +85 -88 mA ℃ dBm uA 掉电模式功耗 1

无线射频技术介绍

无线射频技术介绍 初识无线射频技术 我们先来看官方的说法。无线射频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无线通信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是部分产品无需重新布线,利用点对点的射频技术,实现对家电和灯光的控制,安装设置都比较方便,主要应用于实现对某些特定电器或灯光的控制,成本适中。这类系统功能比较弱,控制方式比较单一,且易受周围无线设备环境特别是同频及阻碍物干扰和屏蔽;较适用于新装修户和已装修户。 这也就是我们家庭网络中所提到的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区别。无线网络技术在没有布线的情况下也可以搭建家庭局域网。而无线射频技术也就是通过高频的无线频率(315或433.92 MHz)点对点传输,实现灯光、窗帘、家电等的遥控功能。这类技术对于已经装修好了的用户非常适用,无须预先布线,不会破坏原有家居的美观。 使用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产品,就可以将家里所有的电器串成一个网络,我们这里称它为智能家居无线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我们可以随意遥控,让每个冷冰冰的电器都听命于我们。目前,国内使用无线射频技术的厂家有波创、清华同方、百通以及西格等。 如何让家电听命于我们? 家里的电器设备很多,灯光、冰箱、空调、电脑、家庭影院……有些属于本身就带有遥控能力的,比如空调、电视机……有些是不具备遥控功能的,比如热水器、微波炉、电饭煲、冰箱……而不同的遥控设备又带有不同的遥控器,相互间又不能通用,于是家里光遥控器就有四五个。那么如何遥控不具备遥控功能的设备?以及如何让一个遥控器实现多个遥控器的功能呢?从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产品是能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但他们是如何实现的呢? 智能家居无线网络主要包括了一个家庭网关以及若干个无线通讯子节点。在家庭网关上有一个无线发射模块,每个子节点上都接有一个无线网络接收模块,通过这些无线网络收发模块,数据就在网关和子节点之间进行传送。 1.家庭网关 家庭智能网关就是家庭的一个智能化控制中心,带有嵌入式处理器和Arm linux操作系统;具有可触摸的TFT液晶显示屏(5~10英寸);有14路报警点输入和2路报警控制输出,发生警情时可通过网络或电话报警;通过网关上的无线射频模块与网络中各子节点进行通讯,实现家电控制;内置了Web server,通过Web方式实现家电的远程控制。同时家庭网关还具有留影、留言、MP3\MP4播放功能,可方便主人进行温馨留言等。 2.无线射频无线通讯子节点

常用无线射频芯片

常用无线射频芯片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常用无线射频芯片目录 CC1000PWR 超低功率射频收发器 CC1010PAGR 射频收发器和微控制器 CC1020RSSR 射频收发器 CC1021RSSR 射频收发器 CC1050PWR 超低功率射频发送器 CC1070RSQR 射频发送器 CC1100RTKR 多通道射频收发器 CC1101RTKR 低于1GHz射频收发器 CC1110F16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0F32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0F8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1F16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1F32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1F8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50RSTR 多通道射频发送器 CC2400RSUR 多通道射频发送器 CC2420RTCR 射频收发器 CC2420ZRTCR 射频收发器 CC2430F128RTCR ZigBee芯片 CC2430ZF128RTCR ZigBee芯片 CC2431RTCR 无线传感器网络芯片 CC2431ZRTCR 无线传感器网络芯片 CC2480A1RTCR 处理器 CC2500RTKR 射频收发器 CC2510F16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0F32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0F8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1F16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1F32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1F8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20RHDR 射频收发器 CC2530F128RHAR 射频收发器 CC2530F256RHAR 射频收发器 CC2530F64RHAR 射频收发器 CC2550RSTR 发送器 CC2590RGVR 射频前端芯片 CC2591RGVR 射频前端芯片 CCZACC06A1RTCR ZigBee芯片 TRF7900APWR 27MHz双路接收器 TRF6900APT 射频收发器 TRF6901PTG4 射频收发器 TRF6901PTRG4 射频收发器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基础知识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基础知识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空间电磁感应(Inductive Coupling)或者电磁传播(Propagation Coupling)来进行通信,以达到自动识别被标识物体的目的。基本工作方法是将无线射频识别标签(Tags)安装在被识别物体上(粘贴、插放、挂佩、植入等),当被标识物体进入无线射频识别系统阅读器(Readers)的阅读范围时,标签和阅读器之间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通讯,标签向阅读器发送自身信息如ID号等,阅读器接收这些信息并进行解码,传输给后台处理计算机,完成整个信息处理过程。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本多门学科多种技术综合利用的应用技术。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大致包括:芯片技术、天线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变换与编码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 一、基本概念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电磁感应或者电磁传播)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图1所示为RFID系统配置示意图。 图1 RFID系统配置示意图 电磁感应,即所谓的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

磁感应定律,如图2所示。电磁感应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m。 图2 电感耦合 电磁传播或者电磁反向散射(Back Scatter)耦合,即所谓的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如图3所示。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超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915MHz、2.45GHz、5.8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3~l0m。 图3 电磁耦合 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电子标签和阅读器。在RFID的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被识别的物体上(表面或者内部),当带有电子标签的被识别物品通过阅读器的可识读区域时,阅读器自动以无接触的方式将电子标签中的约定识别信息取出,从而实现自动识别物品或自动收集物品标识信息的功能。阅读器系统又包括阅读器和天线,有的阅读器是将天线和阅读器模块集成在一个设备单元中的,成为集成式阅读器(Integrated Reader)。 由上可见,为了完成RFID系统的主要功能,RFID系统具有两个基本的构成部

基于射频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解析

基于射频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解析 1 引言在一些通信技术方面,以往使用的单一的通信网路,选择卫星信号通信方式,在一些程序传输和互联网上面的应用居多。但是在设备的使用资源固定,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对于卫星接收信号的使用人数也逐年增加,该网路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不断扩张的需求量,严重的导致网路信号的不理想,甚至出现接收通信信号的瘫痪现象的发生。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要急切的寻找一种代替的无线通信网络,来合理有效的分担现有的卫星通信系统的压力,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信号的通信。基于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选用射频进行通信,可以改善现有的基站通信不足的现象,并且制定一套完整的基站网络连接体系,满足了现有的企业对于机械操作和人工管理的通信需要。 2 射频通信的概况和发展情况在整个地球的大气分布中,有很多不均匀分布的细小介质,这些介质会在物理条件的影响下,形成巨大的载体物质,就如空气中的颗粒聚集起来形成的风,以及还有一些云层,这些自然界的物理现象会对电子通信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在受到了不同的温度、湿度、压强等的变化时,这些空气中的载体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对于单片机的发射就会起到很大的干扰作用,对于无线设备中发出的电磁波会出现严重的干扰现象,严重的时候电磁波信号都无法正常的使用。 其中所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于电磁波的折射传播影响。电磁波的发射是要依靠合理稳定的载体向不同的方向发散出去,通常意义下我们定义这种行为为电磁波的射频,射频过程中的载体称作为射频媒介。当电磁波在发出的过程中,所发散的频率可以满足借助载体的需要,电磁的分布量在对前端的发散中起到了决定作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超视距的无线对接信号的实施,在接收信号的一方可以根据信号的波段和频率来分辨出信号源的变化。对于这种将大气中的介质作为信号传播的载体,以及利用电磁效应进行电磁波的超视距传输模式称作单片机系统的射频通信。 我国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可是对于基于介质传播下的射频基站方面的研究,到了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在之前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具体的射频理论,并且将理论的

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

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或称射频识别技术,是从二十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具有精度高、适应环境能力强、抗干扰强、操作快捷等许多优点。例如在汽车发动机装配线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每一块发动机托盘上,都安装有无线射频识别数据码块,而在每一个生产工位上都安装有无线射频处理器和数据传输天线。当发动机缸体在上线工位上线时,上线系统会根据生产计如发动机的型号,序列号,缸体二维条形码等。当操作者确认后,控制系统会将这些数据信息通过RFID系统存入托盘上的数据码块中。而当本发动机运行到某个工位时,本工位的RFID系统首先读取托盘数据码块中的发动机信息,确认发动机的当前状态,从而决定本工位对发动机的操作。当发动机在本工位操作完成后,RFID系统还需要将本工位的相关操作信息存入托盘的数据码块,以便为后续工位及数据采集系统提供必须的信息支持。 Q-DAS系统 Q-DAS是一套质量数据统计方面的专业软件,其功能集中体现在对产品及生产过程相关质量信息进行记录,可视化,监控,分析和描述。其产品具有易用,灵活,分析能力强大等特点,被欧美很多汽车制造业广泛采用,在中国,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整车厂家以及众多的汽车零部件厂家已引进了 Q-DAS的概念和技术。 动力总成装配线在很多情况也被要求使用Q-DAS系统来进行产品生产质量的管理和统计分析。装配线的控制系统作为底层设备的主控制器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和Q-DAS系统的接口主要为:拧紧枪的拧紧数据,泄漏测试数据,扭矩测试工位测量数据,凸轮轴孔测量数据等。这些数据都要求传送到Q-DAS 系统进行存储,统计和分析。大多情况下动力总成装配线采用数据集中采集的方式,在每个工位不配备独立的电脑,全线只配置了一台电脑来采集数据。为了达到Q-DAS系统的要求,要满足三个必要条件:首先必须有一台Q-DAS服务器,服务器上安装有必须的Q-DAS软件及其组件。其次要求需要接入Q-DAS系统的设备如拧紧枪,泄漏测试等支持Q-DAS功能。最后需要搭建Q-DAS的以太网络,以满足数据传送的需要。

RFID(无线射频识别)标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RFID(无线射频识别)标贴 在媒体的特别关注下,已成为现今国内各业追逐的焦点。应接不暇的话题与争论。模糊了RFID的意义;但有一点能够肯定的是:RFID是全球供应链的〝润滑油″。而敏锐的商家们也纷纷表示如若愿及风险而放奔REID,后果势必是得不偿失。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系统〈AIDC或auto-ID〉, 也是条码技术的新生代产品。同时,低廉成本使得RFID标签对仓储型超市和〝智慧″标签应用系统及产品包装应用方面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 包装印刷 过去,RFID在商业,尤其是零售业中的应用一直因其高昂的成本问题 而难以普及。直到导电油墨的出现,它提供的全面成本瘦身解决方案才使这一窘境有所改善。 至此,RFID技术才开始真正启用于工业的发展。上个夏季,全球最大 的零售商,沃尔玛要求他们前100名的供货商于2005年前,实现所有供货商品的RFID标签粘贴,而其他供应商也只有多出一年的时间来达到这一要求。同年十月,美国国防部也向大约43000家供应商提出了从05年开始,供货商品包装上必须粘贴RFID标签的要求。 无疑,导电油墨的出现为柔印厂商建立起了可拓展的FRID标签市场。 导电油墨,顾名思义,有导电能力的油墨,所以它可以充当电线、电阻或天线。这种油墨中,均匀分布的某些导电粒子或是类似导电聚合物体的物质对柔性和刚性承印物均有导电作用。在RFID标签中,导电油墨充当天线的角色,接受来自RFID电脑中枢系统发出的无线电信息流。这种导电油墨更多的是用于印刷无法使用传统腐蚀方法制作的电路板。另外,使用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1.射频无线 通信系统介绍

1.射频和无线通信系统介绍 概述 This tutorial is part of the National Instruments Measurement Fundamentals series. Each tutorial in this series teaches you a specific topic of common measurement applications by explaining the theory and giving practical examples. This tutorial covers an introduction to RF, wireless, and high-frequency signals and systems. 本教程是测量NI基础系列的一部分。本系列教程中的每一个指南结合理论解释和实际的例子教你常用的测量应用。本教程介绍介绍了射频,无线和高频信号与系统。 For the complete list of tutorials, return to the NI Measurement Fundamentals Main page, or for more RF tutorials, refer to the NI RF Fundamentals Main subpage. 对于教程的完整清单,请返回NI Measurement Fundamentals Main page,或更多的射频教程,请参阅NI RF Fundamentals Main subpage. 目录 1.Marconi and the First Wireless Transmissions 马可尼和第一次无线传输 2.What is RF?射频是什么? 3.Why Operate at Higher Frequencies? 为什么工作在更高的频率? 4.Frequency Shifting through Frequency Mixing通过混频移频 5.Looking for more RF Basics? 寻找更多的射频基础知识? 6.Relevant NI Products 7.Conclusions结论 Marconi and the First Wireless Transmissions Radio Frequency (RF) and wireless have been around for over a century with Alexander Popov and Sir Oliver Lodge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Guglielmo Marconi’s wireless radio developments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n December 1901, Marconi performed his most prominent experiment, where he successfully transmitted Morse code from Cornwall, England, to St John’s, Canada. 在亚历山大波波夫爵士和奥利弗洛奇奠定了20世纪初马可尼无线电台的基础时,射频(RF)和无线已经出现了一个世纪。在1901年12月,马可尼进行他最杰出的实验,在那里他成功从英国康沃尔发送莫尔斯码到加拿大圣约翰。 What is RF? 什么是射频? RF itself has become synonymous with wireless and high-frequency signals, describing anything from AM radio between 535 kHz and 1605 kHz to computer local area networks

常用无线射频芯片[优质文档]

常用无线射频芯片目录 CC1000PWR 超低功率射频收发器 CC1010PAGR 射频收发器和微控制器 CC1020RSSR 射频收发器 CC1021RSSR 射频收发器 CC1050PWR 超低功率射频发送器 CC1070RSQR 射频发送器 CC1100RTKR 多通道射频收发器 CC1101RTKR 低于1GHz射频收发器 CC1110F16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0F32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0F8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1F16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1F32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1F8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50RSTR 多通道射频发送器 CC2400RSUR 多通道射频发送器 CC2420RTCR 2.4GHz射频收发器 CC2420ZRTCR 2.4GHz射频收发器 CC2430F128RTCR ZigBee?芯片 CC2430ZF128RTCR ZigBee?芯片 CC2431RTCR 无线传感器网络芯片 CC2431ZRTCR 无线传感器网络芯片 CC2480A1RTCR 2.4GHzZigBee处理器 CC2500RTKR 2.4GHz射频收发器? CC2510F16RSPR 2.4GHz无线电收发器 CC2510F32RSPR 2.4GHz无线电收发器 CC2510F8RSPR 2.4GHz无线电收发器 CC2511F16RSPR 2.4GHz无线电收发器 CC2511F32RSPR 2.4GHz无线电收发器 CC2511F8RSPR 2.4GHz无线电收发器 CC2520RHDR 射频收发器 CC2530F128RHAR 射频收发器 CC2530F256RHAR 射频收发器 CC2530F64RHAR 射频收发器 CC2550RSTR 2.4GHz发送器 CC2590RGVR 2.4GHz射频前端芯片 CC2591RGVR 2.4GHz射频前端芯片 CCZACC06A1RTCR 2.4GHZ ZigBee芯片 TRF7900APWR 27MHz双路接收器 TRF6900APT 射频收发器 TRF6901PTG4 射频收发器 TRF6901PTRG4 射频收发器

常用无线射频芯片

常用无线射频芯片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常用无线射频芯片目录CC1000PWR 超低功率射频收发器 CC1010PAGR 射频收发器和微控制器 CC1020RSSR 射频收发器 CC1021RSSR 射频收发器 CC1050PWR 超低功率射频发送器 CC1070RSQR 射频发送器 CC1100RTKR 多通道射频收发器 CC1101RTKR 低于1GHz射频收发器 CC1110F16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0F32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0F8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1F16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1F32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11F8RSPR 射频收发片上系统 CC1150RSTR 多通道射频发送器 CC2400RSUR 多通道射频发送器 CC2420RTCR 射频收发器 CC2420ZRTCR 射频收发器 CC2430F128RTCR ZigBee芯片 CC2430ZF128RTCR ZigBee芯片 CC2431RTCR 无线传感器网络芯片

CC2431ZRTCR 无线传感器网络芯片CC2480A1RTCR 处理器 CC2500RTKR 射频收发器 CC2510F16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0F32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0F8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1F16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1F32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11F8RSPR 无线电收发器 CC2520RHDR 射频收发器 CC2530F128RHAR 射频收发器 CC2530F256RHAR 射频收发器 CC2530F64RHAR 射频收发器 CC2550RSTR 发送器 CC2590RGVR 射频前端芯片 CC2591RGVR 射频前端芯片CCZACC06A1RTCR ZigBee芯片TRF7900APWR 27MHz双路接收器TRF6900APT 射频收发器 TRF6901PTG4 射频收发器 TRF6901PTRG4 射频收发器 TRF6903PTG4 射频收发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