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复习资料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第二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第三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目标导航】 1.说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感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1.代表人物 (1)陈独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提出“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口号;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2)李大钊:《新青年》主要撰稿人之一。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3)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代替文言文。 (4)鲁迅:发表《》、《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5)蔡元培:北大校长,实行“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主要内容 (1)前期:提倡与,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 (2)后期: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3.历史评价 (1)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2)进步性:①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突出作用)。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族觉悟、爱国热情空前高涨。③为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3)前期片面性: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 答案要点:1.青年杂志文学革命论白话文狂人日记兼容并包 2.民主科学旧文学3.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 [方法归纳] 1.抓住典型人物,通过其思想和实践理解新文化运动。 2.按“三提倡三反对”掌握新文化运动内容,分前期、后期,积极、消极评价新文化运动。[知识建构] 通读教科书,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体验探究】 一、新文化运动中的“北大三兔” 蔡元培(1868~1940)、陈独秀(1879~1942)、胡适(1891~1962)都生于兔年(生肖都是按阴历算的,蔡元培生于阴历1867年末,属兔),他们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当年胡适曾自豪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从此“北大三兔”不胫而走,传诵一时。下面是中国政法大学龙卫球教授《传统与革新》一文的节录。 不仅那些政治革命,毫无疑问是全盘否定性的反传统运动,而且,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是全盘否定性的反传统运动。回首新文化运动,北大三兔(胡适,陈独秀和蔡元培)中,至少二兔是这种立场。留学过法国和日本的陈独秀,主编了《新青年》,主张从思想上对中国来一个彻底革新,以新思想代替旧思想,这旧思想就是儒家。《新青年》主要以批儒家为重点。《新青年》传播的新思想有限,翻译著作中较有水平的只有关于赫胥黎的科学精神的少数文章,其余基本上都是马列主义。1917年从美国回国的胡适提出全盘的文学改革和文字改革,激进地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主张作文应从社会角度和政治角度出发,而且一代人有一代人自己的文学。 [史料研读] (1)提炼作者的基本观点。 (2)材料涉及教科书中哪些史实? [问题思考] (1)根据材料,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何看法?(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北大三兔”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贡献。 参考答案: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精品课程)上课讲义

岳麓版必修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高二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有进取心,富有激情,感情丰富,爱冲动,爱幻想。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了“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同时,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设计环节】 1.介绍概况:《北大钟声》油画介绍 2.寻找背景:学生读1911——1915年大事年表,提炼信息,填写表格 3.探究内容: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4.讨论影响: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5.课堂小结:新课知识梳理和课堂小测 6.师生朗读,感悟历史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兰花草》 《希望》(又名《兰花草》)作者: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展示图片:油画《北大钟声》) 教师:我们今天的新课学习是从沈嘉蔚1988年创作的一副油画开始,这幅油画的名称是《北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2、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导入新课】 中国人以前是说古文的,之乎者也,很难懂。那么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说容易明白的白话文的呢?导入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自主学习】 一、兴起 1.标志:________年陈独秀在_________创办《_________》(后改称《新青年》)。 2.代表人物:_________、李大钊、_________、鲁迅 3.主要阵地:《_________》杂志 4.__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 二、内容和意义 1.主要内容:提倡_________,反对独裁专制;提倡_________,反对迷信盲从;提倡_________,反对旧道德;提倡_________,反对旧文学。 2.代表作品: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________________和陈独秀的_______________。 3、影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合作探究】 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学生讨论后回答) 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学习历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 【当堂达标】 1.“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 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A.义和团运动兴起B.辛亥革命兴起C.新文化运动兴起D.国民大革命兴起2、胡适说过:“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这三个“兔子”最早发起的运动是() A.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B.一次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 C.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公开课gai)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情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北洋政府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既承接了前面的“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知识点,又为下一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埋下了伏笔。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理性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并进行启发式讨论。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本课将要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和“打倒孔家店”等口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进行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就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2.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二)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便不断地进行抗争与探索。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展开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掀起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但之前所有的尝试都失败了,那时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旧没有改变。政治及思想界更是出现沉闷、彷徨。那么,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前途何在?播放一段《药》的影像资料。这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他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的束缚,要振兴民族,就必须刷新国民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鸦片走私带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财政,加重农民负担;大批官僚、地主、军管、士兵吸食鸦片,事情政府更加腐败,军对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3、林则徐虎门硝烟:时间:1839年6月地点:广州虎门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原因: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鸦片贸易。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道光帝忽战忽和。 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南京条约》的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 附件的内容: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6、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的影响: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原因: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经过:1856年10月,英国首先挑起战争,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再次出兵,攻占天津,进逼北京,10月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3、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五个勘界议定书。 4、太平军大败洋枪队: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1860年8月,李秀成在青浦大败华尔的洋枪队,1862年,在慈溪击毙华尔,1864年在金坛大败洋枪队头目戈登。 第3课收复新疆 1、19世纪60至70年代,控制印度的英国和与新疆接壤的俄国,都想争夺新疆,新疆面临危机。 2、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英俄支持阿古柏伪政权,俄国还直接出兵占领伊犁。 3、1876年左宗棠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痛歼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除伊犁外)。19世纪80年代,中俄签约,中国收复伊犁。 4、1884年,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5、意义:①历史意义: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防。②现实意义: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敌舰同归于尽,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失败后,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马关条约的内容:割辽东半岛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华民族面临着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性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下,在廊坊被义和团围困。 2、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内容: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加上利息共9.8亿两;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拆回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危害: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

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博 学 笃 行 自 强 不 息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小组规则:团结合作,积极参与讨论;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标志、主阵地、代表人物、旗帜;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人物、旗帜、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 由中国梦导入新课——第9课《新文化运动》 (二)前置性作业——计时赛大比拼: 班级展示:把你们组的学习成果拿到讲台上展示。 (三)讲授新课 板书:一、吹响号角 3.主阵地南北齐:阅读教材P40-42,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以及前、后期宣传思想的变化。 1.情景一: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礼仪?探究新文化运动内容的道德方面。 2.情景二:帮助胡适先生拟一份白话文电报?探究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文学方面。 板书:三、永恒旗帜 1.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历史意义 2.新文化运动的感悟—— 四、当堂检测——擂台赛,大比武! 1.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1)民主 (2)自由 (3)平等 (4)科学 A.(1)(2) B.(1)(4) C.(3)(4) D.(1)(2)(3)(4) 3.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4.列举 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5.举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6.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 A.创办《新青年》 B.创办《青年杂志》 C.中华民国的建立 D.十月革命 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 A.《新青年》 B.《青年杂志》 C.《每周评论》 D.《湘江评论》 8.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9.9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颂扬十月革命的两篇文章是( ) (1)《庶民的胜利》 (2) 《孔子与宪法》 (3)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4)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A.(1)(2) B.(2)(3) C.(3)(4) D.(1)(3) 10. 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增加了新的内容,表现为( ) A.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 B.主张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 C.否定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 D.将思想运动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11. 举出1918年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两个刊物名称及创办人 12.从以下内容中你会联想到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13.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有哪四个重大历史事件?性质各是什么?从中你看到中华民族的什么品质? 五、课堂总结: 同学之间相互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反转思路: 知识脉络总结全课!(可以是知识树、历史年表、知识梳理等) 最后在短诗《少年中国说》中激励学生,祝福中国,结束全课!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时间:1839年6月3日 过程: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影响: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P3 2.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发动鸦片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P1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P3 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其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4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时间:1856.10-1860.10 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果: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P6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P8表 3.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1851-1864年 领导者: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过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P9 1862年9月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3课收复新疆 背景:P12 过程:1876年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兵分三路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了新疆。P13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P14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侵华战争。 时间:1894——1895年本在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其内容: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P17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了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P20 侵略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带答案

21.新文化运动 【目标定位】 【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历史背景 1).政治上: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强烈要求 2).经济上:一战期间 3).思想文化上:a、袁世凯倒行逆施 b、西方进一步传入中国 C、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进行思想革命 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后改名为《》 3.代表人物: 4.前期指导思想:西方的,大力宣传 5.活动基地:蔡元培以“”为办学宗旨,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新文化运动前期: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核心内容 ①“德先生”②“赛先生” 【探究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 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②口号: ③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文章有《》《》 【探究二】: 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于今天? 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但是,这个,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这个口号绝对不适用于今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倡导文学革命: ①胡适于1917年发表《》,系统提成了文学改革主张,即提倡,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探究三】 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文学革命呢? 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4、提倡文化平民化 表现: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进步性: ①思想解放: ②政治和思想上 ③它促使人们 ④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3、局限性:(1)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2)没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知识结构梳理】 请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列出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

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课新文化运动(学案) 授课教师:王小光班别:高二(5)班【学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与能力: 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三提倡,三反对”等;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情景表演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 【学习内容】 一、《新青年》的诞生: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纺织工业:1913年前,全国共有231个工厂,资本3254万元,到1920年增至475个工厂,资本达8275万元;纺纱也1913年纱锭比1919年增加180%。1919年厂丝出口额比1913年增加168%。 材料二: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材料三: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文,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 (1)经济根源: (2)政治根源: (3)思想根源: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

第 3 课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和意义;了解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有关建国前后和现在土地改革方面的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分组讨论“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中为什么保护富农经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交流学习体会,培养合作意识,从中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使学生更加热爱共产党。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下列图片 教师: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两千多年以来,广大农民都憧憬着“耕者有其田”这样一个梦想。 当年,李自成高举“均田免粮”的旗帜攻入北京,洪秀全高呼“有田同耕”的口号占据大清半壁江山,孙中山更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试图实现其共和理想。那么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把农民的千秋梦想变为现实呢?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第一篇章:土地梦想——土地改革的原因

教师: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建立起来了,长期被三座大山压迫的中国人民也终于站起来了,翻身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在鞭炮齐鸣、举国欢庆声中,党却清醒的认识到,这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重大的任务还在后面。 展示:材料一:建国初期,国际帝国主义势力在经济上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政 治上进行孤立,军事上进行威胁,企图把新兴的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国民党仍在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 材料二: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 有27 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 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 美元的人均收入。 思考: 1、建国初,国家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新生政权的巩固) 2、面对着这种局面,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呢? 过渡:战争年代,我党就是依靠人民的力量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如今要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我我们仍然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的支持,那么当时中国农村的形势如何呢?我们如何去争取农民的支持呢? 展示: 材料一: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 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分之二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思考: 1、由材料一可知,建国初期的农民阶级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2、由材料二可知,当时的农民阶级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拥有自己的土地)教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理念: 本节内容属于思想史部分,因而教学中要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尤其要强调思想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教学设计中依据“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和思辨学习法。 (二)分析: 学情分析:高一普通班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较弱,但是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学习、思考的能力都较好。老师应该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条理清晰,

内容丰富,但是比较死板,趣味性不强。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红楼之旅”的形式,将次序打乱,再引入一些课外知识,丰富了课堂。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指导意见: 学习 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体会用辩证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说明要把本课内容放在整个专题体系中加以考察,并适当联系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等相关内容,把握近代中国思

想解放进程,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 “青年学生组建进步团体”、“创办新式刊物”等知识点为课外阅读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方法: 结合学案教学,注重减负增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四)教学过程: 前置作业: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 导入:视频《给老师的一封信》 学生看完视频后,回忆其中提到的一些历史信息。如陈独秀、《新青年》、北京大学等。 老师概括:“一份充满激情的杂志,一群激情洋溢的人物,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下面老师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 (道光帝在位)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1、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3、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4、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二)林则徐禁烟 1、背景: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 (1)人物:1838 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2)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 (3)林则徐禁烟措施:①派人暗访密查②缉拿烟贩③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④虎门销烟 (4)虎门销烟: (1)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2)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时间:1840.6~1842.8 2、直接原因(借口、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 3、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4、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 英军封锁珠江口→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第二阶段: 1841年6月---1842年8月 英军占香港、进攻虎门炮台、占四方炮台(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占厦门、定海、宁波、吴松、镇江到南京下关江面(陈化成吴淞之战牺牲)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42年8月29日 2、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注意:最能反映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1843年,《虎门条约》签订: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权利。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美国、法国除了享受英国在华取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时间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时间表 1949——1956 (过渡时期——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1956——如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3——1966 () 1966——1976 (文革十年) 1976——1978 (徘徊时期) 1978——如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P7 筹建新中国——提出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P56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 P2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P3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 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P2 1949年10月2日—— 建立外交关系 P76 新中国建立以后——提出要解放台湾 P65 新中国建立以后——成立了人民空军 P73 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P76 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P76 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P73 1950年——毛泽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P76 1950年—— P12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P7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 P7 1950年冬——土地改革开始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P4 1952年10月——美国侵略军发动上甘岭战役 P9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P12 1952年2月—— 1953年—— P18 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1953年——三大改造开始 P23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P10 1953年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P77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P18 1954年6月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P77 1954年4月至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 P79 1954年起—— 私合营 P24 1954年9月— 民共和国宪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P20 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1955年——周 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P78 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P73 中共八大召开 P27 (文学艺术方面) P102 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辆汽车 P18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P18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的学习,培养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培养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2)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学习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矛头对准孔教?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教材,完成下列题目。 一、填空题: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胡适、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其主要撰稿人。 2、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科学和民主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提倡,反对;提倡新文学,反对。 3、新文化运动是激进的者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攻击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二、材料解析题: 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提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来容中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 (1)上述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哪项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详细版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人教版新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2.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 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 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 ,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 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 、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 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 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 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定 ) 2. 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 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3. 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4. 佛教:?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 只有摆脱欲望 刻苦修行才能拜托苦。 ?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兴盛一时。 ?传播:一个是北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再有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称为北传佛教。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称南传佛教。 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到中国?(西汉末年 公元元年前后) 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公元前1064年,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商建 周,定都镐,史称西周(亡于公元前771年)→公元前772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世 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后一任国王:桀。 3. 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器种类多,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司 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商朝出现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特点: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意义:我国有可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 4. 西周:?分封制:(内容+影响:P12)?礼乐制度:(目的+要求P12) 注:商和西周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西周分封制哪些人受封?(国王亲属、功臣等) 分到什么东西?(土地等) 有什么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 又有什么影响?(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王控制区域) 分封制的基础是什么?(宗法制) 西周的礼乐制度用来干什么的?(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孔子为什么推崇礼乐制度?(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有无消极影响?(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年—公元前476年) 1.春秋五霸:?背景: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征战,争做霸主,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2.齐恒公称霸:?原因:①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②后又采纳管仲的建议,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③.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海,资源丰富。 ?时间:公元前7世纪中期,举行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承认他的霸主地位。 3..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晋国——韩、赵、魏三个国家 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了解相对地理位置P14; 4.社会发展:春秋时期,我国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牛耕,这大大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它方面的变化;春秋晚期,新兴地主和个体农民形成,社会结构发展了深刻的变化。 5.变法运动: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最大影响) 6.商鞅变法: ①背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形势,秦国打出富国强兵的旗号,掀起变法运动。②时间人物:公元前39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③内容+影响:内容: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3.奖励军工,理由军工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4.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影响:与其他各国相比,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是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④性质:一次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⑤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深得秦孝公的重用;?.符合历史潮流;?.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 商鞅“南门立木”在今天的意义:南门立木使商鞅得以取信于民,增强了改革的信度,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对于我们学生的启示:要做诚实的人,不说假话、谎话,说到做到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令出必行, : ?. 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 ?. 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它们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4.古代思想在现在的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