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概述

诗经概述

诗经概述

《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11篇(内有6首笙诗)。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经,初字为“坙”,始见于周代一些铜器,盂鼎、克鼎、毛公鼎、克钟上均有“坙”。“坙”,即使丝,线也。

古代典籍写在二尺四寸(汉制尺,约20cm)长的竹简或木牍上,用丝绳串起来;当时这是最大号的;表示其重要。这些典籍叫“经”。解释这些经典文字写在小竹简上,长八寸或六寸,叫“传”。“经”,在古代具有无上的权威。《汉书· 艺文志》以“五经”为“五常”之道。

《文心雕龙·宗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章太炎《国故论衡·文学总略》:“经者,编系缀属之称,异于百名以下用版者,亦犹浮屠书称修多罗,修多罗,直译为线,译义为经。”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七经:多《论语》、《孝经》

九经:《易》、《诗》、《书》、《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十二经:《易》、《书》、《诗》、《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

十三经:再加《孟子》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卷耳》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卷耳》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卷耳》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卷耳》《诗经国风周南卷耳》原文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诗经国风周南卷耳》注释 ⑴采采:毛传作采摘解,朱熹《诗集传》云:非一采也。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则认为是状野草盛多之貌。卷耳:又名苍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呈枣核形,上有钩刺,名苍耳子,可做药用。嫩苗可食。 ⑵顷筐:浅而易盈的竹筐。一说斜口筐。 ⑶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 ⑷寘(zh 至):搁置。周行(h ng杭):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 ⑸陟:升;登。彼:指示代名词。崔嵬(w i 违):山高不平。 ⑹虺隤(huītu 灰颓):疲极而病。 ⑺姑:姑且。罍(l i 雷):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⑻永怀:长久。 ⑼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

⑽兕觥(s gōng 四公):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⑾永伤:长久思念。 ⑿砠(jū居):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⒀瘏(t 途):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⒁痡(pū扑):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⒂云:语助词。云何:奈何,奈之何。吁(xū虚):忧愁。 《诗经国风周南卷耳》译文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诗经国风周南卷耳》赏析 《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我国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出对《卷耳》

有关诗经10首

有关诗经10首 《郑风·将仲子》所表现的,便正是一位青年女子在春秋时期社会舆论压迫下的畏惧、矛盾心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卷耳 [先秦] 诗经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1]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2]。 我姑酌彼金罍[3],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4]矣,我马瘏[5]矣。 我仆痡[6]矣,云何吁矣! 葛覃 [先秦] 诗经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

父母。 摽有梅 [先秦] 诗经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鹿鸣 [先秦] 诗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伯兮 [先秦] 诗经

伯兮朅[1]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2]。 抑 [先秦] 诗经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诗经六义分别是什么

诗经六义分别是什么 《》是汉族史上第一部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郑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具见《通志序》) 【风】 即国风,是各地的汉族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蒹葭》、《桃夭》、《定之方中》、《柏舟》、《君子偕老》、《伐檀》、《鼠》、《伐柯》、《东山》、《鸿雁》、《灵台》、《氓》、《七月》等。 【雅】 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常见的篇目如《》、《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颂】 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分别为31、4、5篇。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赋】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与子成说(shuō):和你立下誓言。此处“说”并不通“悦”字。 【比】 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 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即是用鸠鸟在河中叫起兴。《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论 《诗经》所收集的'诗,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语言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处境及思想意识、审美观念,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深刻认识。“国风”的语言朴素、鲜明,富于形象性,多处,用双声、叠韵、叠字等,表达准确优美。形式上多是四言成句,隔句用韵,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同时多处出现章节的复叠,有一唱三叹的艺术美感,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 颂有形容的意思,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雅诗的内容多描写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常用在宴会歌舞中。 颂诗的内容多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祭祀宗庙时演出。 雅诗和颂诗都是统治者在特定场合演出的乐歌,但雅诗的篇幅较长,分章分节,句法整齐,流畅通顺,有些还偏重于抒情,加上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颂诗具有极为浓厚的宗教文学色彩,形式较为古板呆滞,诗歌语言也显得典雅沉重。雅诗分为“大雅”和“小雅”,颂许则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卷耳诗经讲解及翻译

卷耳诗经讲解及翻译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卷耳诗经讲解及翻译》的内容,具体内容:《卷耳》为我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一支——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卷耳采采卷耳... 《卷耳》为我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一支——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卷耳诗经【讲解】 《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我国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出对《卷耳》篇章佳妙布局认识不足的缺陷。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

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诗人坚决地隐去了"女曰"、"士曰"一类的提示词,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让男女主人公"思怀"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通向远方的大路的一旁。顺着女子的呼唤,备受辛苦的男子满怀愁思地出现;对应着"周行",他正行进在崔嵬的山间。一、二两章的句式结构也因此呈现着明显的对比和反差。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带有变化的复沓是《诗经》中最常见的章法结构特征,这种复沓可以想象为是一种合唱或重唱,它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开拓补充了意境,稳定地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第四章从内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但与二、三章相差很大。我把这类《诗经》中经常用的手法称为单行章断,比如《召南采蘩》、《行露》,《周南葛覃》、《汉广》、《汝坟》等诗中都有此类手法。这类手法是合唱形式的遗存,可以想像这是幕后回荡的男声合唱。其作用是渲染烘托诗篇的气氛,增强表演的效果。《卷耳》的语言是优美自然的。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当时的民谣套语。《周易归妹三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女承筐,无实"正与《卷耳》首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对应。把民谣用作套语,像一个套子一样放在诗章句首,为诗奠定韵脚、句式的基础和情感思绪的习惯性暗示,这是《诗经》的起兴手法的一例。诗人善于用实境描画来衬托情感。旅途的艰难是通过对山的险阻的描摹直接反映出来的:诗人用了"崔嵬"、"高冈"、"砠"等词语。而旅途的痛苦则是通过对马的神情的刻画间接表现出来的:诗人用了"虺隤"、"玄黄"、"瘏矣"等词语。而描摹山、刻画马都

《诗经》常识

关于诗经的基本常识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3、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诗经的表现手法,一个最显着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但写的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2、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 3、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还有《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如:《七月》、《氓》、《东山》等,都是以描写细节冗长的着名诗篇。以上都是长篇的作品,但在《诗经》中短小的诗也富有比较丰富的细节。如:《齐风十亩之间》中:“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经》中大部分诗是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刻画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感情,都应了“以我现物,物皆看我之色彩”这句话。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但也有一些作品句子长短变化很活,语气很自然。如:《邶风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诗经》中有许多作品,质备章词句四旋。有的只换几个字,使诗歌赋予音乐感,便于吟咏,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风充良》。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诗经封面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诗经》表

诗经周南卷耳原文鉴赏

诗经周南卷耳原文鉴赏 【作品介绍】 《卷耳》是《诗经 》里面的一首古诗 。 这首诗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 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 章结构上。而且《卷耳》这首诗的语言优美自然。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当时的民 谣套语。《卷耳》为我国诗歌 长河中蔚为壮观的一支——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 这是女子怀念征夫的诗。 她在采卷耳的时候想起了远行的丈夫, 幻想他在上 山了,过冈了,马病了,人疲了,又幻想他在饮酒自宽。第一章写思妇,二至四 章写征夫。 【原文】 采采卷耳[1],不盈顷筐[2]。嗟我怀人[3],寘彼周行[4]。 陟彼崔嵬[5],我马虺隤[6]。我姑酌彼金罍[7],维以不永怀[8]。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9]。我姑酌彼兕觥[10],维以不永伤[11]。 陟彼砠矣[12],我马瘏矣[13],我仆痡矣,云何吁矣[14]。 【注释】 [1]采采:采了又采。采者是一个正怀念着远人的女子。卷耳:菊科植物, 又叫做“苍耳”或“枲(xǐ)耳”,嫩苗可以吃。 [2]顷筐:斜口的筐子,后高前低,簸箕之类。这种筐是容易满的,卷耳又 是不难得的,现在采来采去装不满,可见采者心不在焉。 [3]嗟:叹词。我:采者自称。怀:思念。 [4]寘(zhì):即“置”,搁。彼:指那盛着卷耳的顷筐。周行(háng): 大路。她因为怀人之故本没心思采卷耳,索性放下顷筐,搁在大路上。 [5]陟(zhì):登。“陟彼”的“彼”字是指示形容词,与下文“酌彼”的 “彼”字同。崔嵬(wéi):高处。这一句写思妇想象行人正登上高山。 [6]虺隤(huītuí):又作“瘣(huī)颓”,就是腿软。这是思妇设想行人 在说。自此以下的“我”都是思妇代行人自称。 [7]姑:且。金罍(léi):盛酒之器。 [8]维:发语词,无实义。永怀:犹言“长相思”。思妇想象行人用酒宽慰 自己,使自己不至于老想家。

最新诗经里清新淡雅的句子

0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02、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0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04、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05、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06、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07、子不思我,岂无他人? 08、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09、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10、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11、宁为秋霜,勿为犬羊。 12、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13、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1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6、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17、得妻若此,夫复何求。 18、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9、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20、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2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2、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23、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2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5、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26、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27、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28、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29、心之忧矣,其毒大苦。 30、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31、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32、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33、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4、夫妻好合,如鼓琴瑟。 35、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36、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37、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38、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39、维以不永伤,维以不永怀。 40、一之日觱发,二之日粟烈。 41、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 42、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43、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

44、君子于役,不知其明,曷至哉。 45、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46、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 47、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4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49、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50、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5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5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5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5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5、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56、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57、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58、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5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60、桃之夭夭,烁烁其华,之子与归,易其室家。 61、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62、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63、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64、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65、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诗经》二首优秀教案

《诗经》二首 《诗经》概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_诗歌305总集。 内容:风雅颂 形式:赋比兴(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手法: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收入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民间乐歌 宫廷乐歌 宗庙乐歌和舞歌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风民间乐歌 雅宫廷乐歌 颂宗庙乐歌和舞歌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木兰辞》中用“赋”的句子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比是以彼物写此物,分为比喻和比拟。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兴:即起兴,在文章的开头先说其他事物作为开端,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后来发展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的意义) 鱼靠水,箭靠弓,打仗要靠毛泽东; 鸟靠林,树靠根,打仗要靠新四军; 船靠舵,屋靠梁,百姓要靠共产党。

氓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 2 .诵读课文,体会感情。 3.分析把握诗歌中妇女的形象。 教学过程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通假字: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非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吁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 通假字 古今异义 将子无怒愿,请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财物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多年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过错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没有标准 言既遂矣助词,无实义 静言思之助词,无实义 总角之宴快乐 (一)结合课文注释,带着问题认真朗读《卫风·氓》。 1、《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单概括情节。 2、《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 梳理结构情节感情基调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恋爱热情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幸福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婚变沉痛.怨恨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决绝清醒刚强3、综观全诗,你认为男、女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女婚前:生活幸福热情、温柔、纯真 主 人 公 婚后:受尽屈辱勤劳、刚烈、坚强 男婚后“二三其德”心情急切、热烈 “至于暴矣” 主 人 公婚前“氓之蚩蚩”用情不专、暴虐

诗经六义的理解

一、诗经六义的理解 (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二)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具见《通志序》)《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1)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其语言朴素、鲜明,富于形象性,形式上多是四言成句,隔句用韵,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同时多处出现章节的复叠,有一唱三叹的艺术美感,是《诗经》的精华部分。(2)“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釐陈戒之辞也。辞气不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3)“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4)“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5)“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6)“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兴”,有的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有的“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三)风、雅、颂与赋、比、兴被统称为《诗经》的“六义”,成为《诗经》最具代表性的六个特点。“风雅”和“比兴”更成为《诗经》中所体现出来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代称。 二、孟子的文学理论主张 (一)孟子是儒门亚圣,他的思想是上承孔子、下启荀子的先秦儒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他的“仁政思想”和“性善论”等对后世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孟子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孟子》一书中。 (二)文学理论主张 1、“知言”“养气”说 引自“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

【古典文献汇编】《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称为《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方称《诗经》。因其书为毛公所传,又称《毛诗》。其创作年代,距今约二千五百年左右,大体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它是奴隶制时代的诗歌,为我国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我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共三百零五首,简称“诗三百”。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风”乃风土之曲,即民间歌谣,共一百六十篇,总称为十五国风。“雅”乃朝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共一百零五篇,分为《大雅》和《小雅》。“颂”乃庙堂之音,是王侯举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专用的乐歌,共四十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对于《诗经》的解释,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有的很难达成共识,甚至古今名家也“不知所谓”。为了文学爱好者阅读方便,这里只是博采众长,作一般性的简释和介绍。对于生僻和古今异读的字,由于种种限制,不能详细诠释,但尽可能地注音。 愚之见,《诗经》不宜翻译,任何译文都不如原文;同样,也不宜对其进行评说,任何评说都难免主观色彩。对于《诗经》的理解,因人因时因环境之不同而迥然有异,这正是《诗经》的妙处。如果仅从字面理解,一览无余,那就没有什么味道了。读《诗经》,重在读、贵在读、趣在读。在注音注释的帮助下,流畅地熟读,在诵读的同时去理解、去感悟,这是学习《诗经》最好、最聪明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与人交流,或者本着“百家争鸣”的科学态度进行学术上的探讨,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但是绝不能以己之见为终结性的。对于《诗经》,是不会有终结性的理解的。 做这个注释,旨在为喜欢读《诗经》的朋友们提供帮助,也是自己的一次再学习。由于编辑、打字等工作量很大,故只能隔一天续一次(有时候或许会耽搁几日),每次四篇(偶尔三篇)。但是不论怎样,一定会全部完成,不至于半途而废。 其间,难免会有错误疏漏之处,恳请各位不吝赐教,予以指正,以便及时更正,以免缪传误人。 但愿这件事能对朋友们有所益处,至少,可以为大家省去查阅辞典和打字的时间吧。这样,我所耗费的时间就显得很有价值了。 【F-001】-【F-160】、【Y-161】-【Y-265】、【S-266】-【S-305】分别表示风、雅、颂的篇目。余冠英注释的《诗经选》106首穿插其中,为了区分,在篇目后面标有(必读)字样,例如:【F-001】关雎(必读)。 国风周南 国风:也单称风,是采自各地的民间歌谣。朱熹《诗集传》:“国者,诸侯所封之域;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共计一百六十篇。大部分是东周的诗,小部分是西周后期的诗。 周南:西周初期,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誓shì)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周公旦居东都洛邑,统治东方诸侯。《周南》当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意为南国之诗,或以为用南国乐调写的诗。共计十一篇。《周南》、《召南》合称二南。 【F-001】关雎(必读)

《诗经》的文学常识-1

《诗经》的文学常识 导读:一、诗经内容简介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二、诗经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9]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传承历史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诗经·周南·卷耳》全诗翻译赏析

《诗经·周南·卷耳》全诗翻译赏析 《诗经·周南·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诗经名句“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出自《诗经·周南·卷耳》,意思是:让我姑且饮酒作乐吧,只有这样才不会永远伤悲。 译文: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作品赏析: 《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

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我国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出对《卷耳》篇章佳妙布局认识不足的缺陷。《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诗人坚决地隐去了“女曰”、“士曰”一类的提示词,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让男女主人公“思怀”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通向远方的大路的一旁。顺着女子的呼唤,备受辛苦的男子满怀愁思地出现;对应着“周行”,他正行进在崔嵬的山间。一、二两章的句式结构也因此呈现着明显的对比和反差。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带有变化的复沓是《诗经》中最常见的章法结构特征,这种复沓可以想象为是一种合唱或重唱,它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开拓补充了意境,稳定地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第四章从内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但与二、三章相差很大。这类《诗经》中经常用的手法称为单行章断,比如《召南·采蘩》、《召南·行露》,《周南·葛覃》、《周南·汉广》、《周南·汝坟》等诗中都有此类手法。这类手法是合唱形式的遗存,可以想像这是幕后回荡的男声合唱。其作用是渲染烘托诗篇的气氛,增强表演的效果。 《卷耳》的语言是优美自然的。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当时的民谣套语。《周易·归妹三·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女承

诗经:《卷耳》的译文及注释

诗经:《卷耳》的译文及注释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译文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注释 ⑴采采:采了又采。卷耳:苍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药。 ⑵盈:满。顷筐:斜口筐子,后高前低。一说斜口筐。这句说采了又采都采不满浅筐子,心思不在这上头。 ⑶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怀:怀想。 ⑷寘(zhì):同“置”,放,搁置。周行(háng):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

⑸陟:升;登。彼:指示代名词。崔嵬(wéi):山高不平。 ⑹我:想象中丈夫的自称。虺隤(huītuí):疲极而病。 ⑺姑:姑且。酌:斟酒。金罍(léi):金罍,青铜做的罍。罍,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⑻维:发语词,无实义。永怀:长久思念。 ⑼玄黄:黑色毛与*毛相掺杂的颜色。朱熹说“玄马而黄,病极 而变色也”,就是本是黑马,病久而出现黄斑。 ⑽兕觥(sìgōng):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 的牛形酒器。 ⑾永伤:长久思念。 ⑿砠(jū):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⒀瘏(tú):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⒁痡(pū):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⒂云:语助词,无实义。云何:奈何,奈之何。吁(xū):忧伤 而叹。 赏析 《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 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 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中国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出对《卷耳》篇章 佳妙布局理解不足的缺陷。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 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犹如一场表

《诗经》里的唯美古诗词赏析

《诗经》里的唯美古诗词赏析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赏析: 本诗采用设问的结构,提出“式微,式微,胡不归”这个问题。接着作者表明自己为了君王才如此辛苦,天晚了还待在露水中、泥浆中。但他究竟是甘心如此,还是被逼无奈,这个点诗中没有明确给出答案,但我们猜想,恐怕是不得归家的怨怼居多。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赏析: 这首诗歌一句一个动作:采摘芣苢,将其拿在手中,从地上捡起已经掉落的芣苢,从枝头上捋下芣苢,提起衣襟收集采到的芣苢,将衣襟边缘塞进腰带,使其中的芣苢不会掉落,满载而归。妇女一边唱着歌儿,一边采摘芣苢,随着歌唱,一句一个动作,直至最后满载而归。 《卷耳》

佚名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赏析: 采卷耳菜啊,采卷耳菜,采了半天都没有装满筐。叹息远行的人,将竹筐放置在大路旁边。攀登那高高的山顶,我的马儿已经十分疲惫。我将那铜杯装满酒水,使我不在伤怀。登上那高高的山岗,我的马儿 已经十分疲倦,将那犀角杯斟满,希望自己不在悲伤。登上那山顶, 我的马儿已经寸步难行,我的批人已经病倒,这是如此的令人忧愁啊。 《诗经·国风·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赏析: 美丽温柔的美女,约我在墙角相见。她故意隐藏起来不见面,急 的我踌躇徘徊。美丽的姑娘是如此的娴静,她送给我红管草。红管草 美丽鲜艳,那姑娘比红管草还要美丽鲜艳。送给我那野地中的勺药花,美丽又奇妙,并不是那芽草自身的美丽,而是愿于没人的馈赠。

诗经 文学常识简介

复习提问 文学常识: 1、《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自()。 2、《战国策》是()末年()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 )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策。 3、《战国策》是一部()体史书。 答案 1、《战国策.齐策一》 2、西汉刘向三十三篇十二策 3、国别体

文学常识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共305篇(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诗经》中“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2风 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3雅 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4颂 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分别为31、4、5篇。 5赋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6比 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7兴

卷耳

卷耳 先秦:佚名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寘通:置)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译文 采那繁盛的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注释 采采:形容词,繁盛貌。卷耳:苍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药。 盈:满。顷筐:斜口筐子,后高前低。一说斜口筐。这句说采了又采都采不满浅筐子,心思不在这上头。

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怀:怀想。 寘(zhì):同“置”,放,搁置。周行(háng):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陟(zhì):升;登。彼:指示代名词。崔嵬(wéi):山高不平。 我:想象中丈夫的自称。虺隤(huītuí):疲极而病。 姑:姑且。酌:斟酒。金罍(léi):金罍,青铜做的罍。罍,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维:发语词,无实义。永怀:长久思念。 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朱熹说“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也”,就是本是黑马,病久而出现黄斑。 兕觥(sìgōng):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永伤:长久思念。 砠(jū):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瘏(tú):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痡(pū):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云:语助词,无实义。云何:奈何,奈之何。吁(xū):忧伤而叹。赏析 《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

诗经)

关于《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多用四言,内容广泛,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 关于《诗经》——诗经六义 风-民间歌谣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即陈述铺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譬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开头) 关于《诗经》——内容 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了他们的不满,以至于深刻的仇恨和愤怒的反抗情绪。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反映人们的爱情生活和婚姻问题。《周南·关睢》《静女》《卫风·氓》 反映爱国思想。如《秦风·无衣》 关于《诗经》——艺术技巧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句来表达思想感情,使诗歌在音律上和修辞上都收到美的效果。还运用叠字、双声(两个字或几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两个字或几个字的韵母相同)等修辞手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或《诗300》。 内容:风雅颂 手法:赋比兴 形式:四言为主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关于《诗经》——编集过程 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法。统治阶级采诗的目的: ①教育自己的子弟 ②娱乐 主要③是为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其政治效果,进一步巩固统治。所谓:“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靶向式批注 1《氓》字里行间,充满血泪,让人动容,让人心碎,哪些地方是令人动容和心碎的血泪之言? 2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作用是什么?(暗示着什么?) 3 对“氓”的称谓有多种变化,蕴含着女子怎样的情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