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1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1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1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1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十分严重。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对于企业规避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合理利用并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具有重大意义。我国于2006 年初正式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并准备于2007 年1 月1 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出台,是我国会计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大举措,为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资产减值是现代会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的实施,在这场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中,资产减值准备变革理所当然成为了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通过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困境进行解剖,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困境;成因;对策

1 绪论 (1)

2 资产减值准备概述 (2)

2.1选题背景、意义 (2)

2.2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 (2)

3 资产减值准备所面临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3)

3.1资产减值准备所面临的困境 (3)

3.2成因分析 (4)

3.2.1资产减值确认标准的多重性 (4)

3.2.2资产减值确认方法的多样性 (5)

3.2.3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 (5)

3.2.4会计制度的不合理性 (5)

3.2.5会计处理的复杂性 (6)

3.2.6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程度不高 (6)

3.3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6)

4 资产减值准备的对策建议 (8)

4.1建立完善的企业效绩考评体系 (8)

4.2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8)

4.3提高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 (8)

4.4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 (8)

4.5强化资产减值会计的统一性和明晰性 (9)

4.6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10)

5 结论 (11)

谢辞 (12)

参考文献 (13)

1 绪论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会计准则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资产减值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为了真实反映企业长期资产的价值,各国相继出台了有关长期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因此,企业通过确认资产价值,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同时,通过确认资产减值还可使企业减少当期应纳税款,增加自身积累,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而另一方面近几年年报显示,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成为某些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制造利润的主要手段,成为上市公司扭亏、亏损公司避亏以及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法宝。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了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的处理、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以及有关资产减值的披露等具体问题,由此资产减值问题再次引起了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请求,合理地预计各项可能产生的丧失,对可能产生的各项资产丧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该规定无疑对企业避免不良资产,进步资产质量,从而进步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宏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规定也为企业在必定领域内把持会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本文着重分析资产减值准备所面临的困境、成因及对策。

2 资产减值准备概述

2.1选题背景、意义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单纯的历史成本核算已不能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状况。顺应这种情况,资产减值会计应运而生,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但是,对于理论和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作为确认、计量和报告经济活动的规范手段,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模式的变迁,不断做出动态调整和完善。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从1998年开始,要求上市公司计提“四项准备”,2001年进一步升格为“八项准备”,又于今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在此次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则是最复杂的准则之一,它更加细化和明确了资产减值中的一些问题,增强了企业会计人员的可操作性,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些制度和准则背后蕴含着重要的会计思想,即只有夯实资产和负债,才能使会计报表上报告的利润真实可靠。但是,在资产减值会计方法的具体运用上还有很多不完善不规范之处,比如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备操控利润,发布虚假的会计信息,其报表信息缺乏可信度,致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能做出正确决策等问题。基于上述考虑,我选择资产减值准备若干问题研究为题,拟就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对新颁布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进行评价进而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对我国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有所借鉴。

2.2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

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帐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企业的固定资产可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可收回金额须以相关技术、管理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提供的内部或外部独立鉴定报告,作为判断依据。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里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3 资产减值准备所面临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3.1资产减值准备所面临的困境

资产减值准备是对可能产生的资产丧失计提的,这种“可能”赋予企业较多的职业断定权利,易随管应当局的意图而变动,为企业的盈余管理或违法行动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的问题。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新准则规定,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然而,要合理确认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一是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二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入账后,由于技术更新、市价下跌等原因,会发生价值贬值,对其确认和计量远远超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多个部门协同认定,甚至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能认定。不仅难度大,

而且时间往往滞后于会计信息披露时间。同时,存货可变现净值、短期投资市价、长期投资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等资料是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

(2)关于引入资产组的问题。对于一些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在操作上有困难的情况,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就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看,资产组属于全新概念,引入资产组的概念将面临一系列困难。首先,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划分方法不同,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准备应否计提及计提多少等问题,容易诱发盈余管理行为。其二,我国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中小企业居多,在辨认资产组时仍然会面临诸多实际困难。

(3)现金流量难预测,折现率难选择。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非常困难,尤其是当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五年时,其未来现金流量更难预测。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应该以合理的、可支持的假设、推测为依据,而所有可得到的依据都应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中考虑到,并且对依据的依赖程度应与依据可被客观验证的程度相一致。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 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反映了当前资本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的风险,而在确定折现率时, 如何反映这

种特定风险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4)关于资产减值转回的问题尽管财政部三令五申禁止企业为调节利润的目的秘密计提减值准备,但在利益驱动和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仍有不少企业明知故犯。准则中的做法恐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从防范公司舞弊的目的来看,此项规定尚可理解,但从会计的角度来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使调整后的资产价值更符合客观实际,但如果减值恢复时不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就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

(5)为了掩盖以往年度的不真实,通过“八项准备”进行巨额冲销。如以前年度断定了虚伪的收入或收入的确认违背了有关规定而导致应收款项的长期挂账,现通过“坏账准备”进行冲销。又如以前年度控股企业为了给上市公司输送利润,向上市公司高价购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等,现又通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等对这些不实的高价资产进行巨额冲销。

(6)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公允性难以衡量,确认缺乏权威性。短期投资市价、存货可变现净值、长期资可收回金额、应收款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等资料是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其中“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依据相关的估计数据确定“可变现净值”,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会因人而异。“可收回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更具有不确定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使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客观地讲,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资产性态、使用价值知之甚少。因此,注册会计师、证券监督管理机关、审计机关等部门对企业确认的减值进行再确认缺乏权威性。

3.2成因分析

通过以上所列举的情况可看出,资产减值准备已成为新的会计造假工具,它严重地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侵害了宽大投资人的利益。追其根源,既有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的缺点,亦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3.2.1资产减值确认标准的多重性

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干条文中可看出,八项资产减值确认采用了三种不

同的断定标准,即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采用了永久性标准,应收款项、长期投资和在建工程采用了可能性标准,只有短期投资和委托贷款采用了经济性标准(即请求对资产负债日产生的任何资产减值进行确认)。由于永久性标准和可能性标准利用中很难断定哪些是永久性减值,哪些是暂时性减值,对会计人员的断定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请求,给企业管应当局粉饰财务状态和经营成果供给了可能。

3.2.2资产减值确认方法的多样性

资产减值的确认方法,可以按单个资产、资产类别、全部资产、现金产单位等方法进行。资产减值的确认方法不同,其成果也不同。国内外现行会计实务中,也常给企业必定的选择权,如在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收款项、短期投资的减值确认就既可按单个资产计提、也可按资产类别计提、亦可按全部资产计提;对存货的减值确认,可按单个资产计提、也可按类别计提,也可按现金产出单位的方法计提。由于确认方法的多样性,主观因素和不断定因素较大,企业管应当局就可以通过机会主义的会计政策选择,供给虚伪不实的财务信息,误导应用者。

3.2.3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

会计核算方法不同,其所计提的准备也会不同。比如,在计提坏帐准备时,有些采用帐龄分析法,有些采用应收帐款余额法(百分比法),有些企业采用销售额百分比法,即使对于雷同的期末应收款项余额,不同的方法计提的坏帐准备差别是比较大的。又如,存货价值的核算,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落后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而在原材料价格趋涨、且比重较大的生产企业,存货采用落后先出法,其影响就可能会比采用其他方法受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影响要小一些。因此,管应当局可通过对会计政策的合理选择进行利润把持。

3.2.4会计制度的不合理性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法定资产重估增值应作为‘资本公积’处理;对资产减值一律作为费用或丧失确认”。这不符合国际惯例的请求,亦容易让企业通过资产重估价增值、减值等业务把持进行盈余管理。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60条指出:“重估价资产的减值丧失应在损益表中确认为一项费用。但是,在重估价资产减值丧失没有超过该资产的重估价准备的领域内,减值丧失直接冲减重估价准备”。可见,国际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确认问题上,考虑了资产的账面价值为重估价值这一特别情况,避免了企业的利润把持。

3.2.5会计处理的复杂性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涉及大部分资产项目,如应收款项、存货、长期投资、短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且其明细种类繁多,金额宏大;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核销等会计处理复杂,错记、漏记的概率较大。

3.2.6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程度不高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职业断定能力,对资产减值的会计业务不熟悉,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核销等会计处理上容易产生主观上或客观上的毛病,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容易受权势和利益的驱动,不能真实地反响企业的财务状态和经营成果。

3.3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从以往八项准备的计提实践来看,上市公司通常倾向于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操纵,面对《资产减值》准则中“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新规定,上市公司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如何在07年及以后年报中反映其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在实施新准则后如何作出计提资产减值的决策,都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极大的关注。

本文已深交所60多家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以下是抽取案例加以分析:

表1 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分析表

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减值准备中使用了商誉减值准备,该减值是新准则中所使用新减值,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不仅仅是在10年对其进行了使用,同时也将其减值追溯调整2009年的报表,体现了对于新准则和新减值的应用。

4 资产减值准备的对策建议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减值准备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主观随意性,而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

4.1建立完善的企业效绩考评体系

企业运用各种手段进行会计报表粉饰的内在动因主要来自于外界对其经营业绩的考评要求。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效绩考评体系,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考核结合起来,改变以往只重视结果(如利润),而不重视考察形成结果的程序和过程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目前利润操纵的严重问题,并有助于引导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4.2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会计控制不仅具有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财政部在2001年6月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除了对“货币资金”有细则规定外,对其他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仅就方法和检查做了基本规定,使法律制度出现了真空段。

4.3提高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会计职业行为规范。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胜任工作,更重要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现实的会计实务中,业务素质、本位利益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会计人员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可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自律性管理迫在眉睫。4.4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

由于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具有内容特别、金额较大、性质敏感、情况复杂等特点,在该特别项目标审计实务过程中,应由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执业经验较为丰富的注册会计师编制审计打算及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并加强该项的本质性测试工作,具体如下: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TYGG股份有限公司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加强TYGG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各项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管理、促进公司的规范运作,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及其应用指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TYGG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全资及控股子公司。 第三条定义 1、资产减值是指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 2、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准备主要包括: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应收款项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 3、公司财务部门为资产减值准备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在依据充分、流程合规的前提下,合理预计潜在损失并核实相关数据,同时研判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损失,做好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及处理工作。 第二章资产减值准备确认、计量 第四条公司及下属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应当对相关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

则》以及公司执行的会计政策相关规定确定是否需要计提相关资产减值准备,并按照规定进行审批及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五条应收款项坏账准备 一、应收款项包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二、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标准和计提方法如下: 1、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 1)单项金额重大的判断依据或金额标准:应收款项账面余额10%以上的款项。 2)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经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应收款项组合中计提坏账准备,具体方法见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2、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公司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账龄分析法。 1) 电工器械制造产业与通风装备制造产业 2) 环境综合产业

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研究

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研究 【摘要】近些年,证监会披露的会计信息舞弊案件中有一些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降低会计信息质量,扰乱证券市场秩序。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规范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标准,抑制企业操纵利润的行为。基于此,首先分析企业操纵利润的目的,然后研究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常见方式及其不良影响,最后根据前面的研究结果针对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完善现有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利润操纵 一、引言 1992年实行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首次提出了计提坏账准备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不断完善。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进一步明确了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规范了计算方法,提出了“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的概念等,不断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原来的会计准则相比,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行为。但由于管理人员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法律法规不健全

等原因,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虚假的会计信息,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产生了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分析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现象,探讨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抑制这一行为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二、企业操纵利润的目的 企业操纵利润的目的依据其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总结近些年来证监会披露的一些违规企业的利润操纵的动机,主要有高级管理人员过度追求自身利益、完成计划的利润目标、获得配股资格、避免被摘牌等。 (一)高级管理人员过度追求自身利益 在很多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分红取决于业绩,而这里的业绩大多数情况指的是公司的净利润。为达到自身权益的最大化,高级管理人员往往倾向于利用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性,随意变更会计政策,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而资产减值准备正是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利润操纵的有力工具。 (二)完成计划的利润目标 对于一些公司特别是非上市公司而言,操纵利润的主要目的是完成计划利润的指标、偷逃税款、为下一年完成企业经营目标创造轻松环境。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会利用企业的利润作为自己的政绩,“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企业被迫为达到指标不惜人为操控利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这也是

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思考

逐项判断其是否发生减值,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工作量相当大,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几乎不可能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减值判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 —资产减值》第五条的规定,准则列出了七种迹象用来判断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这七种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利用可量化的标准,如市价、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利用有关人员的判断或相关证据,如对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市场的判断;对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的判断;对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的判断,以及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的企业内部报告等。对于利用可量化的标准来判断固定资产减值与否,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信息透明度也较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会计信息的不对称。而对于利用有关人员的判断或相关证据来判断固定资产减值与否,则对企业的管理层,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企业操纵利润留下了空间。 2.确认和计量的难度较大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固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然而,合理的确定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因为从我国目前的市场发展来看,市场经济尚处于发育阶段,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不十分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这样就使企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等难以确定。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如何确定的问题 合理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需要准确判断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而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准确判断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涉及以下两个因素: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两个因素确认与计量的难度较大,成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应用难点。 ①公允价值的计量难度大 “公允价值(Fair value)”一词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 )第32号公告中是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由熟悉情况并自 。”在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7号概念公告中是指“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自愿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价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最大的特点是在公平交易的市场,参与市场交易的双方在理性地考虑了市场信息之后对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所达成的共识,本质是交易双方基于市场信息而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 —资产减值》第八条的规定可以看出资产公允价值可以按照以下顺序确定A.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B.资产的市场价格。对于固定资产而言,这两个价格的取得都要求相关固定资产活跃市场的存在,而从我国的现状来看,生产资料市场,以及固定资产市场并不成熟,价格难以真正反映其价值,绝大多数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获取,这与国际财务报告所依托的“成熟市场经济”的环境并不相符。其次,在会计实务中到底选择公允价值的哪种表现形式,除了准则的界定和指引外,很大程度上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因为会计准则只是一个会计信息的技术规范,它解决的是“该如何办”的问题,而对于会计准则的恶意误用则属于准则实施中“人”的问题。 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难度大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 —资产减值》第九条规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可见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确定需要正确计量以下两个因素: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合理的折现率。 A.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计量难度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 —资产减值》第十一条的规定,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取得是需要企业管理层在合理和有依据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整个经济状况进行最佳估计,其中预计的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固定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如销售量,以及售价的预测;为实现固定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飞 40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核销管理制度

XX有限公司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核销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各项资产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维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为了准确计量公司各项资产的价值,确保财务状况的客观性、真实性,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资产减值,是指资产(或资产组,下同)的未来现金流量净值、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第三条公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检查、测试各项资产,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减值的迹象,如有客观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发生减值的,根据后述的方法提取减值准备。 第四条资产减值准备提取范围包括金融资产、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等。 第五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或因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了当期损益,不属于本制度规范范围。 第二章资产减值认定的一般原则 第六条存在下列迹象的,表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应进行减值测试:

(一)资产的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二)公司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三)市场利率或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公司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四)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五)该项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计划提前处置。 (六)公司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 (七)金融资产的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八)金融资产的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九)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或因其他原因难以收回投资成本。 (十)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第三章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依据 第七条公司进行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应当在对资产损失组织认真清理调查的基础上,取得合法证据,具体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证据,社会中介机构的法律签证或公证证明以及特定事项的企

资产减值论文

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问题及对策 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 一、资产减值准备概括介绍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2页 二、为何上市公司可以利用减值操纵利润-----------------------------------------4页(一)企业盈利目的的驱使-----------------------------------------------------4页(二)制度为利润操纵提供机会-------------------------------------------------4页三、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方式---------------------------------------------------5页(一)逃避亏损公司该提不提---------------------------------------------------5页(二)亏损公司巨额计提-------------------------------------------------------6页(三)扭亏公司巨额冲回-------------------------------------------------------6页(四)盈利公司加速计提-------------------------------------------------------6页(五)企业利用存货跌价准备操纵利润-------------------------------------------6页四、防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思考-------------------------------6页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 【摘要】:当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和企业内部的各种原因,常常引起资产减值,导致资产的可收回价值低于账面价值,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价值不再具有决策相关性。文章对我国现行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资产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建议及对策 绪论 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帐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企业的固定资产可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可收回金额须以相关技术、管理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提供的内部或外部独立鉴定报告,作为判断依据。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里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一、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一)坏账准备 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二)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应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三)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应在期末对各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对期末按照成本与市价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计量,将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四)长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应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定期地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投资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较高者。其中,出售净价是指资产的出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发生的损失,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五)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企业应当对委托贷款本金进行定期检查,并按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委托贷款本金的差额,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六)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

浅谈资产减值对企业当期及未来利润的影响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我国企业界特别是上市公司为了追求业绩,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因此,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夯实企业资产价值,提高资产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同时,通过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资产减值,可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资产已得到优化,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资产减值,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里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一、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以及相关准则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力地保证了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资产,进一步挤干了,企业的业绩水分。但是,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能够平抑各年度间的利润波动。创造良好的业绩形象,因此也被少数企业大加利用,成为一些企业操纵企业利润的“新宠”。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仿佛“水龙头”,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相机行事,时而拧紧些,时而又放松点。紧的时候遵循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松的时候又提出各自的理由。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给国家和投资者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无疑从另一个角度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2006年2月16日,财政部第一次将资产减值作为准则予以公布,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该准则与原《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相比,首先明确了进行减值测试的前提和按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其次规定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方法,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适用于新准则,并且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最后,准则对处置费用、公允价值等分别作了详细的操作指南,使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新颁布的准则也体香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性。 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 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 增加资产, 从而虚增当期利润。尽管企业已经普遍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但是由于制度、准则对具体情况界定得不明晰, 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其中频繁被部分企业当作调节企

累计折旧和资产减值准备区别

一、两者的性质目的不同 两者在性质上是不同的,目的也不完全一样。 累计折旧是“资产价值损耗的计量”,它把固定资产的价值按照一定标准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的期限内,以实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属于成本的分配手段或分摊过程。折旧表示的固定资产价值的减损,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而形成的价值转移,它可以从商品销售中得到补偿。 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实质上是从“资产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可收回金额与帐面价值进行定期比较。当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时,确认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要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整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以使帐面价值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价值。固定资产减值所表示的价值减损,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或内部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与生产经营的关系不大,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计提折旧是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分摊,并不表示固定资产价值的实际减少。折旧不能及时反映与调整可收回金额与帐面价值的偏差; 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正是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基础上,以一种更灵活、更及时的方式,确保固定资产现时价值计量信息的有用与相关。 因此,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历史成本的修正,反映固定资产当前价值,是一种计价手段。 二、两者的核算范围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帐的土地。”

而计提减值准备的核算范围则规定:“企业应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发现存在下列情况,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1)固定资产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并且预计在近期内不可能恢复;(2)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或者产品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3)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度提高,进而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并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4)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时;(5)固定资产预计使用方式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企业计划终止或重组该资产所属的经营业务、提前处置资产等情形,从而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6)其他有可能表明资产已发生减值的情况。” 同时,《企业会计制度》第59条还规定了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形:(1)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2)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3)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资产;(4)已遭毁损,以致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5)其他实质上已经不能再该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可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比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范围要大得多。 三、两者的核算时间不同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是按月进行的,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的成本或当期费用,属于因正常时间推移在不同会计期间的成本或费用,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通常是在年末或指定的核算期末根据实际情况来进

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论文

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论文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注册会计师受托实施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往往会遇到两种偏向:一是被审计单位为了粉饰经营业绩、夸大当年利润或少报当年亏损,不提或者少提按规定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二是被审计单位为了调节年度利润和均衡股利分配,计提的减值准备高于预计损失数,也就是所谓计提秘密准备。这两种偏向的结果都使报表不实、会计信息虚假。为了保证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注册会计师必须对企业年终计提或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以下简称减值准备)实施重点检查;同时,审计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的正确性。 一、减值准备计提的审计。 减值准备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经营者依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实施审计工作。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专家工作,比如请专家对关键设备、成套设备和重要建筑物的销售净价或使用价值进行鉴定等。以下就审计中几个关键概念的把握阐述笔者的观点。 1、关于可收回金额。 “可收回金额”,是对减值准备计提数进行审计认定的前提,只要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的帐面价值,其差额就是减值准备的应提金额。

可收回金额,《企业会计制度》解释为:“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中称为“使用价值”,本文为叙述方便,也将其简称为“使用价值”。 对于如何处理可收回金额中销售净价与使用价值的关系,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提出的一些主张,可以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可收回金额时的参考: (l)“如果资产的销售净价与其使用价值中的任何一项超过其帐面金额,资产没有减值,因而没有必要估计其他金额”。 (2)“如果没有理由相信资产的使用价值远远超过其销售净价,则资产的销售净价可视为其可收回金额”。 (3)“有时候不可能确定资产的销售净价,……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的使用价值可视为其可收回金额”。 同时,除销售净价和使用价值外,“可收回现金净流量现值”也是可收回金额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应收款项、委托贷款、长期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一般不宜用销售净价或使用价值表述,而以“可收回现金净流量现值”表述为宜。 对于可收回金额与应计提减值准备的认定,根据《制度》规定和会计惯例,可按下列原则处理: (1)短期投资以市价作为可收回金额计提跌价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及其认定

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里的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年限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其中,销售净价是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处置资产所发生的相关税费后的余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以判定固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企业在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时,如发现下列情况,则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 1. 固定资产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并且预计在近期内不可能恢复; 2.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或者产品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3.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度提高,进而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并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4.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等; 5.固定资产预计使用方式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企业计划终止或重组该资产所属的经营业务、提前处置资产等情形,从而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6.其他有可能表明资产已发生减值的情况。 在上面的情形出现后,经过计算的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如果低于其账面 价值,企业则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但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对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有时,企业的固定资产实际上已毫无价值,按照规定应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准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判断的条件如下: 1.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2.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 3.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资产; 4.已遭毁损,以至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5.其他实际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如果有证据表明,企业的在建工程已经发生了减值,也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当在建工程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可以认为已经发生了减值: 1.长期停建并且预计在未来两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 2.所建项目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并且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其他足以证明在建工程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资产减值准备的总结

资产减值准备 一.定义 所谓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减值准备金额。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其分别是: 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 对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等长期投资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除了货币资金、应收票据、预付账款、长期待摊费用等外的资产均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 二.计量方法 1、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在期末对各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时,要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对期末按照成本与市价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计量,将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并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坏账准备 企业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并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计提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

定。 3、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时,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4、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企业应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定期地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投资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较高者。其中,出售净价是指资产的出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发生的损失,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应定期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并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同上)进行估计,将无形资产的账面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规定对企业利润操控影响

封面 作者:ZHANGJIAN 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规定对企业利润操控地影响摘要:2007年新会计准则地实施,意味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体系已经建立,新地资产减值规定是否有效地遏制了上市公司对利润地操纵?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新准则中资产减值规定地变化及其中存在地问题,进而提出相应地措施来防止企业对利润地操控行为.这对于进一步规范我国资本市场,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有着重大地意义. 关键词:减值准备利润操控新会计准则 1 概述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地快速发展,公司财务报告地透明度越来越受到重视,会计盈余信息已成为影响企业价值地一个重要因素.从以往地实践来看,许多企业存在强烈地动机通过会计准则地制度缺陷来粉饰会计报表,进而达到自己地目地,其中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控是一个主要方面.2007年新会计准则地实施是否能有效遏制企业地利润操纵行为?如何才能尽可能地缩小企业进行利润操纵地空间? 2 新资产减值规定对企业利润地影响极其存在地问题 2.1 新准则较旧准则地变化

在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地基础上,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地一整套新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针对资产减值制定了新规定,借此防范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新地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到现在,所有大中型国有企业都已经执行新会计准则.那么,新会计准则相比旧会计准则,到底有什么样地变化呢? 资产减值,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2006)地定义,是指资产(含单项资产和资产组)地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只有当资产地账面价值高于其可回收金额时才进行减值调整,届时将该资产地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确认所减记地金额为减值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地资产减值准备,并且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地规定如下表所示. 旧准则规定,以前年度计提地减值准备可以在以后年度转回,从而为企业进行利润操控提供了机会.新准则减少了企业在执行会计准则时地选择余地,具体来说,新准则相对于旧准则有以下几方面地变化: 2.1.1 新准则对资产进行了限定,引入了资产组组合以及总部资产地概念.资产组组合,是指由若干个资产组组成地最小地组合单位.总部资产,是针对企业集团而言,包括企业集团或者事业部地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等资产.

资产减值准备的利弊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经营的利弊 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帐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为何要对没有发生只是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作确认呢?因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制度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确保资产的真实,符合资产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要求。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尽管企业已经普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开始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但是由于准则对具体情况界定的不明晰,在计提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序,因此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现举实例说明如下: 1、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企业利润 TCL通讯(000542)于2003年3月29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对公司200 0年度会计报表所反映问题整改报告》的公告,公告显示了TCL通讯2000年虚增利润4952万元的情况。其中包括少计坏帐准备4392万元,少计存货跌价准备2813万元,少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685万元。TCL对此事件仅解释为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以及会计信息传递不及时、不真实等原因造成的,而有关专业人员却有不同看法。 但是“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就有蓄意作假之嫌。不计或少计资产减值准备不仅与与会计谨慎性原则背道而驰,还反映出上市公司依然难以摆脱年末粉饰报表的情结。而且在当时给投资者造成的重大误导,也已经构成虚假陈述。 2、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利润 当然每到年报公布时,也会出现一些形形色色的亏损企业,亏损的原因亦是多种多样。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企业资产“缩水”形成的损失。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设置秘密准备造成的。 ST天鹅(000418)2002年年报显示公司中期的每股收益由0.04元到年末的-1.15元,净利润也从中期近1628万元的盈利到年末的-4.18亿元巨额亏损。大量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是导致2002年亏损的重要原因。

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几点思考(精)

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几点思考 2001年起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首次规定固定资产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2年起实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又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并在股份有限公司中首先得到执行。从这两年的执行效果来看,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于夯实企业资产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挤走了一些上市公司业绩水分,使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趋向于真实。但由于准则仅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些原则性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对于何时计提、如何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如何确定等操作细节均未作出具体规定,这样给了上市公司运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时较大的选择空间。上市公司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均根据自己的理解及需要实施,在计提与否的判断标准、计提比例等诸多方面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上市公司报表的可比性。如2001年度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中,由于首次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追溯调整,所以据统计有70%以上的上市公司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但2002年度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比例就远少于2001年。因此,准则制定部门应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出台做进一步的规定或相关解释,以规范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笔者下面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以供探讨。 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两种确定方法之间的联系 根据固定资产准则,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以下简称“未来现金流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由于未来现金流现值的计算难度较大,目前可收回金额一般采用销售净价的方法来确定,但实际上两种方法是有内在联系的。固定资产的销售净价总体上是与固定资产未来可能形成的现金流量是正相关的,这一点也可以从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的定义得到证实。某项固定资产未来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大,表明其对于企业的价值高;当固定资产价格与其价值一致时,则该固定资产的销售净价也高。若固定资产的价格偏离其对企业的价格时,则销售净价与现金流量不一定能成正相关关系。 如何理解并应用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现值 目前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通常采用销售净价的方法,而很少考虑其未来现金流现值,若固定资产的销售净价低于其账面价值则判断固定资产已发生减值,上述做法是不全面的。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经营并且期望未来不断产生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是为了用于出售而获取差价。故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不能光考虑其销售净价,而是首先要考虑该固定资产对企业未来收益的影响。由于要计算出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现值的具体

资产减值准备处理原则解析

资产减值准备处理原则解析 年底是企业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新会计小王愁眉苦脸地拿着账本和新准则找会计主管张姐请教:"张姐,提取资产减值准备时到底应该遵循哪项具体准则啊?一些专门的具体准则,比如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生物性资产和一些金融资产等等都有相关规定,同时又出了一个专门的资产减值准则。同样是对资产减值损失的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七条明确说'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中又说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看起来很矛盾。我按哪项规定做账啊?" 张姐笑笑,翻开准则说:"你肯定没有系统学习各项具体准则。每一项具体准则都有一个适用范围,对一些例外也作出了具体规定。你看,《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三条中就说存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企业会计

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8号准则主要规范的是企业非流动资产的减值问题,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及相关设施以及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等。新准则针对不同资产的不同情况,对减值的处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在使用新准则对某项资产的减值问题进行会计处理时,一定要进行具体分析。" 小王看看准则,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我总觉得准则前面的内容像聋子的耳朵--摆设,没有特别注意,以为具体的会计处理规定才是重要的,闷着头想有时能把自己给弄晕了,干脆请大姐给我再讲讲资产减值处理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吧。" 张姐考虑了一下说:"咱们企业属于一般企业,资产构成不是特别复杂,应该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主要包括准则中的一部分,比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比较简单的单项资产。处理这种减值业务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下面几个主要方面:首先是最复杂的问题--减值的计算问题。不同的资产减值具体计算有些差别,比如适用8号准则规定的资产,当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相比取较高者,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该数值之间的差额就是需要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金额是该金融资产的账面

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会计本科《浅谈资产会计减值》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会计本科《浅谈资产会计减值》论 文 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浅谈资产会计减值 作者: 学校: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老师: 答辩日期: 成绩: 内容提要 当今,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企业普遍存在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财务报告中

的资产泡沫严重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降低了公司的可信度,同时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为了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向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资产减值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资产减值会计成为当前各国会计的热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资产减值滞后原因问题对策会计准则 目录一、资产减值会计 1 (一)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理论起点。 1 (二)相关性原则资产减值会计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 (三)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 3 (四)资产减值会计实务。 3 二、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滞后的原因 5 (一)资产减值是否就意味着国有资产流失? 5 (二)在“浮夸”的理念下,不关心资产的真实价值。 6 (三)可靠性与相关性之争。 6 (四)加速折旧等会计方法可承担资产减值会计的任务。 6 三、新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7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基础难以确定 7 (二)关于资产减值转回的问

题 7 (三)较大的专业判断范围影响了信息的可靠性 8 四、新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8 (一)进一步健全信息市场和资产价格市场 8 (二)完善市场机制和管理制度 9 (三)发展资产评估业,建立全国性的资产专业评估体系 9 (四)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 10 (五)适时披露资产减值会计 10 五、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2 浅谈资产会计减值一、资产减值会计

新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减值相关规定

新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减值相关规定 2006-11-9 8:39何瑛李多顺【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新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限制,大大收缩了“资产减值转回”虚增利润的弹性空间,将会使报表信息更加客观真实 由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未明确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导致在会计实务中可操作性较差。2006年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又进行了一些新的修订。下面笔者就新旧会计准则有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与探讨。 一、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分析比较 2000年《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底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没有对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做出具体规定。2002年《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也未明确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导致在会计实务中可操作性较差。 而2006年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这些迹象包括:1.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降,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2.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

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3.市场利率或者其它市场投资回报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4.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5.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6.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实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损失)远远低于(或高于)预计金额等;7.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通过对这几条判断资产减值标准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资产减值的三种确认标准:1.永久性标准,即对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能恢复的资产减值给予确认,这个标准虽然避免了确认暂时价值波动形成的损失,但需要会计人员对暂时减值与永久减值进行判断;2.经济性标准,即在资产负债表日若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可回收金额则确认其减值,它能如实反映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价值,避开了采用职业判断区分资产减值类型的难题,便于操作;3.可能性标准,即要求对可能的资产减值予以确认,其目的主要在于与历史成本保持一致,避免对不必要减值损失的确认。 二、固定资产减值计量的分析比较 对于计提多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实质是固定资产减值的计量问题。而确定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是正确选择资产减值计量属性、合理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因素。2002年实行的《企业会计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