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学复习提纲

人口学复习提纲

人口学复习提纲
人口学复习提纲

人口学复习资料

1、 人口: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

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

基础。

2、 人口社会学: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

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他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

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3、 人口的生物属性: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

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

周期等。

4、 人口的社会属性:社会生产方式,社会文化,政治制度。

5、 人口过程: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6、 人口结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

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

社会结构。

7、 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

即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塑造着社会变迁,又深刻的受到社

会变迁的影响,包括结构性变迁和突发性变迁。

8、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过程:第一,提出人口社会学的问题;第

二,收集资料;第三,提出研究假设,建立理论模型,进行

社会学的分析

9、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1)时代背景:英国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殖民地独立运动

(2)构建人口理论的两个前提

食物(食物为人类所必需)

性欲(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

(3)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

积极性抑制(增加人口死亡率减少现存人口,手段包括战争,瘟疫饥荒和各种疾病)

预防性抑制(限制出生人数而控制人口增长,手段包括晚婚,避孕,流产,杀婴等)

(4)人口理论的两个级数:人口的增值力级数、土地的生产力级数(详情在教材P4)

(5)人口波动理论:详情在教材P4-P5

(6)其理论不成立:他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造成的劳动群众的

贫困和失业说成是适用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基于人性的普

遍的人口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反过来用这个所谓的人口规律,

来证明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是永恒的的人口规律发生作用而形

成的最好的制度,认为只有这种制度才能是人口增加收到自然的

限制,才能是人口和生活资料保持平衡。这是完全错误的。10、生育模式:生育模式是指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经济条件下存在

的、具有明显差异的生育类型。

(一)传统农业社会的生育模式

第一,传统农业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紧密,生育行为直接受

到生物因素的影响。

第二,农业社会的各种经济影响着生育模式。

第三,农业社会的生产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

小农经济和组织生产的方式深入的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观念。

第四,农业社会的政治制度普遍具有封建专制的特征,存在着阶

级间生存境遇的巨大差别和极度的不平等。

(二)工业社会的生育模式

第一,死亡率导向下的生育模式消失,在低死亡率的状况下,生

育率明显下降,如欧美型、瑞典型、日本型。

第二,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是以机械替代人力的工业化过程,它

改变了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人类的生育由自然型走向了

人为的控制型。

(三)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模式

第一,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模式表现为死亡率和出生率的非同步变化。

第二,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稳定下来,一些

国家开始出现下降的态势。

第三,与传统高生育率相关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仍然存

在,成为生育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第四,发展中国家对高生育率的控制主要依赖于政府行政力量的作用。

(四)不同时期的生育模式特点:农业:高出生高死亡;工业:

低出生低死亡;发展中国家:高出生低死亡。

11、生育力:是指妇女生育能力和潜能。

12、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

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13、生育率计算:是生育测量的主要指标,其目的是描述一个地区或一

个国家的整体生

育水平。

生育率测量:1.粗出生率=某地某年活产数/同期该地区平均人口数×1000‰

2.一般生育率=一年内出生人数/同期育龄妇女人

数×1000‰

3.年龄别生育率=一年内某年龄组妇女生育的活产数/

同年该年龄组妇女数×1000‰

4.总和生育率=年龄别生育率之和

15、生育制度:是与人类生育过程相关的生育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

化设备等一整套生育规则和文化,有求偶制度,婚姻制度,家庭制

度。

16、影响生育率的经济因素

第一、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生育模式的最基本因素。

第二、经济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带有综合性色彩,贝克尔的消

费者选择理论和时间分配理论,依斯特林的嗜好偏好理论。

第三、经济发展水平与生育率之间具有逆相关关系。

17、死亡模式:死亡模式指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具有明显差异的死

亡类型。从古至今,人类的死亡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死亡率从

集中于低龄人口向高龄人口转变,从传染性疾病所致的高死亡率向

退行性疾病所致的低死亡率转变。

18、传统农业社会的死亡模式特点

(1)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极高,能活到成年的比例不足一半;

(2)过高的婴幼儿死亡率导致极低的预期寿命;

(3)死亡率变化很大;

(4)传统农业社会的死亡率模式呈现出由自然力孔子的高婴幼

儿死亡率、低的预期寿命和死亡率的大幅波动的特征。

19、工业社会的死亡模式特点:18世纪中叶后,随着工业革命成果的

逐渐普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死亡率逐渐下降,20世纪中叶后,

基本形成了死亡率多集中于高龄人口的死亡模式

20、中国的人口死亡模式特点

(1)中国是个高死亡率的国家。

(2)人口预期寿命低。

(3)死亡率的高低与社会政治动荡高度相关。

(4)死亡率深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21、死亡率差异分析

(一)死亡率的年龄格局

(1)工业革命前,年龄格局主要是U型

(2)工业革命后,年龄格局主要是J型

(3)婴儿死亡率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巨大差异,这说

明个人有机体与社会生活水平之间的整合关系

(二)死亡率的性别格局

死亡率的性别格局是女性在生物意义上具有的存活优势

一是男性生活环境更具危险性,不利于身体健康;

二是高水平的雌激素可以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从而延长寿命。

三是女性是凭借其遗传优势才比男性活得更长;从人类进化发展

的角度来看,女性必须照看小孩,为了孩子,女性才不会轻易被

疾病击垮

(三)死亡率的阶层分化

(1)最基本和可测量的阶层指标包括职业、文化水平和收入状

况。一般我们通过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来分析死亡率的

阶层差异。

(2)死亡率阶层差异的本质是不同阶层的人具有的社会经济生活水平差异和生活方式差异,它通过营养状况、工作条件、居住环

境、医疗服务以及生理和心理健康等表现出来。

(4) 死亡率的地区差异

死亡率的地区差异反应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状况

的差别以及受其影响的医疗保健服务的差别。

22、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

上)的改变,包括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23、人口迁入/迁出

(1)迁入率是指某一地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迁入该地区的人数,反映了迁入强度

迁入率=该地该年迁入人口数/该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2)迁出率是指某一地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迁出该地区的人数,反映了迁出强度

迁出率=该地该年迁出人口数/该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3)总迁移率是指某地区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内迁入人数与迁出人数之和

(4)净迁移率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内每1000人

口中迁入与迁出该地区的人数之差

24、人口迁移的社会功能

第一、人口迁移带动社会发展;

第二、人口迁移影响劳动力的合理分布;

第三、人口迁移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传播。

25、国际人口迁移的结构性特征

第一,国际人口迁移具有地区性结构特征;

第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国际人口

迁移的原因具有明显的经济结构特征;

第三,当代国际人口迁移具有政治性结构特征;

第四,难民和非法移民人口增加;第五,女性移民有增多趋

势;第六,高素质移民再增加。

26、人口再生产模式

定义:指某一特定时期,由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所构成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稳定状况。

(1)原始传统型人口再生产模式

表现为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两者相抵形成了稳定的较低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要存在于前工业社会时期。

(2)过渡型人口再生产模式

表现为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而导致的较高的人口自然增

长率。一是工业革命后的欧洲,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

发展中国家。

(3)现代型人口再生产模式

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27、人口老龄化问题

(1)定义: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的比重逐渐增

加的过程,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

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

(2)研究人口老龄化的意义

第一 人口老龄化深深的影响人类的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

第二 福利制度受到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第三 社会资源分配和供给矛盾重重;

第四 人口老龄化会引发新的老年贫困人口的出现;

第五 人口老龄化可能会重塑社会文化、社会秩序和代际关系。

(3)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

1.中国人口老龄化来势凶猛;

2.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3.在时间上的不规则性和累进性;

4.人口老龄化存在地区差异;

5.人口老龄化有阶段性。

(4)是社会问题,该如何应对(来源于百度百科)

1、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 实现老年人与其他人共同享

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 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老

年社会福利、老年社会救济。

3、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 老年福利服务、生活照

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的硬件和软

件建设。

4、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规体系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5、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家庭保障安全网,社区

养老服务安全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居家养老

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养老机制。

6、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营造健康老龄化的环境。

工作思路:三个意识 三个体系 两只队伍

工作目标: 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战略目标: 促进健康老龄化,实现人人享有健康,老年人健康长寿。

28、性别分层

第一、性别分层是性别规范和社会角色为基础的文化构建;

第二、性别分层表现为社会存在着普遍的等级性别关系秩序;

第三、性别分层是一个不断被构建的动态过程;

第四、性别分层有时表现为有形的性别不平等,有时表现为

无形的性别差异,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第五、性别分层是可以改变的。

29、性别分层的表现形式

1、观念领域的性别分层:表现为社会已经建构并不断再生

产着一系列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两性价值观念和意识

形态,形成了一整套表达性别差异的象征和符号;

2、公共领域的性别分层:表现为两性社会劳动分工和政治

参与、权力关系上的不平等

第一、社会意识形态把男性划归公共领域

第二、社会劳动领域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第三、公共领域的两性社会差异表现为政治参与和权力关系中的差异

3、私人领域性别的社会差异

私人领域性别的社会差异表现为家庭内部的两性分工

30、贫困人口的测量

(1)市场菜篮法

用这种方法确定贫困线,首先要根据当地维持最低生活所需

的物品和服务,列出一份清单,包括物品和服务的种类和数

量;然后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出拥有这些物品和服务,需要

多少现金,这样确定的现金金额也就是贫困线。

(2)恩格尔系数法

以一个家庭用于食品消费的绝对支出,除以已知的恩格尔系

数,求出所需的消费支出,也就是贫困线。这也是一种收入

比例法,缘自于“恩格尔定律”。

(3)国际贫困线标准或收入比例

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60%,作为

该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也就是最低生活保障线。

(4)生活形态法

它首先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等“生活形态”入手,提

出一系列有关家庭生活形态的问题;然后选择若干剥夺指

标,即在某种生活形态中舍弃某种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再

根据这些剥夺指标和被调查者的实际生活状况,确定哪些人

属于贫困者;再分析他们被剥夺的需求和消费以及收入,从

而计算出贫困线。

31、婚姻制度

婚姻是男女两性依据一定的法律、伦理和风俗的规定建立起

来的夫妇关系,它是家庭成立的标志和基础。

婚姻制度是指有关婚姻的各种行为规范所构成的一种社会制

度。

32、家庭制度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

位,家庭是婚姻的结果,也是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

家庭制度是关于家庭的性质、关系、功能、权力和义务的一

整套规范体系,是整个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33、人口政策的种类

第一,从人口政策的实施方式来看,可分为直接人口政

策、间接人口政策和隐含人口政策

(1)直接人口政策也叫狭义人口政策,包括公共健康和安全政策、控制生育政策、人口迁移政策。

(2)间接人口政策也叫广义人口政策,是指哪些目标并不是为了影响人口规范和结构,但实施结果却对人口规范和结构造成影响

的政策。

(3)隐含的人口政策是指一项政策表面是指向一个单一目标,但事实上他是指向人目标的。

第二、根据人口政策的实施目标可分为内部人口政策和外部人口政策

(1)内部人口政策是一国制定的影响本国人口的政策。

(2)外部人口政策是一国制定的影响他国或其他群体的政策。

第三、根据人口政策的内容可分限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和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

34、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城市化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从动态角度

看,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二是从静态角度看,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活在城市的人口比例;三是从结构的角度看,城市化是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人口的分布。

35、悲观主义理论

(1)人口环境容量悲观论是对人口环境容量的看法,与乐观论

相对的学术观点。以极端的生态保护主义和西方绿色和平运动

中的政治学家和学者为代表的悲观派认为,当前地球上现有人

口已经过多,人满为患,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其观点的

主要依据是:①人口规模超过环境容量的基本表现是整个环境

内生态系统的退化,如污染、毁林、草原减退、沙漠化、土壤

侵蚀以及能源、食物和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气候变异,灾害

频繁等;②即使现有的人口规模不再增长,但人均消费水平还

会继续以相当快的速度上升,资源的耗用量仍会不断扩大;③

人类只是地球上生物种群的一种,人类不能只是保证自身的生

存、发展和幸福,还必须为其他生物保留和创造适合于他们生

存和维持某种程度繁荣的条件。

(2)所谓的创新发明,只不过是一种陷阱,人口增长与经济发

展已超出了地球在稳定状态下所能承担的能力。

(3)与前工业社会的技术相比,当今技术具有更强的破坏性

(4)不断增长的“生活水平”意味着更高的物质消费和环境破坏

(5)与前工业社会的废弃物相比,当今人类活动的垃圾量要大得多

36、乐观主义理论

谨慎的乐观主义认为,地球是一个不断增大的馅饼,依赖技

术进步和创新,资源是足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主张人口和经

济的不断发展,纯粹的乐观主义认为,人类若组织得当,人

口数量不存在增长的极限,地球潜在的资源非常多,地球是

一个无限的馅饼。

37、适度人口理论

适度人口理论的概念最早由18世纪的重商主义者坎迪伦提

出,是指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恰好能够最充分的利用本国可

获得的资源时的人口,或当某国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最高生活

水平时的人口。

李国语

2011-6-19祝考试顺利过关,并且高分居榜首!

人口学论文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十世纪里,人口寿命发生了巨大变化。平均预期寿命从1950年延长了 20年,达到66岁,预计到2050年将再延长10年。人口结构方面的这一长足 进展以及二十一世纪上半叶人口的迅速增长意味着60岁以上的人口将从2000 年的大约6亿增加到2050年的将近20亿,预计全球划定为老年的人口所占的 比率将从1998年的10%增加到2025年的15%。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 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 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即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生产力的停滞,甚至 一定程度的倒退,干活的人少了,吃饭的人多了,国家的压力增大,而且这一 切又是发生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富裕起来的时候。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学者合和专家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更有国外媒体称中国正在经历“银发浪潮”。对此,我国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先生表示,我国现在人口问题面临情况就是 “国尚未富,人却先老”。而以他的观点认为,只用通过经济方法才能解决老龄化这个社会问题。 郎教授在分析我国老龄化问题时提到:要解决老龄化问题,就必须藏富于民!以美国为例,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不断通过政府的影响力以及压力,让那些大家族慢慢的退出了股票市场,这就使得美国现阶段的股票市场是大众的 股票市场。这个大众股票市场的意义就在于透过股票市场的财富重分配,把全 美的财富通过这种方式,分给全美的民众,并且这种财富是可持续的,这就是“藏富于民”的基本道理。这就使得美国几乎不怎么担心所谓老龄化问题,因 为他们的养老金体制以及股票市场政策足够使得他们在老年的时候供养自己。 诚然,中国现在的养老金政策看起来很美,国家拿一点儿,企业出一点,个人 交一点儿,作为养老的储备基金,然而这一切却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因为, 我们的养老金缺乏稳定而持续增长的投资渠道,我们不像美国,他们可以保证 自己的股市年盈利平均8%,这就保证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存入一万,那么 他退休后就可以取得47万的财富,足够养老。而中国并非如此,中国的养老金无法依托股市升值,因为中国的股市太过动荡,而又没有其他有效的投资途径。

1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

1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考试焦虑症的案例分析报告 李春雷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 摘要:详细介绍了一例考试焦虑症的咨询过程,包括个人一般资料、主述和个人陈述、咨询师观察、评估与诊断、咨询目标的制定、咨询方案的制定、咨询过程以及咨询效果评估八个部分。来访者为大二女生,考试焦虑症状已影响其正常的学习与生活。采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和音乐治疗进行咨询后,来访者修正了非理性观念,考试焦虑症状基本消除,较好达到咨询的预期目标。 焦虑症;理性情绪行为疗法;音乐治疗关键词:考试 1一般资料 来访者刘某,女性,19岁,未婚,大二学生,独生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亲工作较忙,母亲是某市一名教师,对她要求很严。自幼身体较弱,无严重疾病史。性格较内向,不爱说话,专注于学习较少参加活动,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交流也较少。从小成绩优良,上大学后学习虽很努力但只能维持中游水平,上学期甚至出现考试不及格的情况,因此每逢考试都会紧张、焦虑。在较重要的考试之前会出现胸闷、失眠甚至感冒、胃痛等生理反应,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尤其最近一周,因为担心12月的大学四级英语考试,情绪低落,身体虚弱,经常失眠,学习和生活受到极大干扰,心里非常苦恼。 心理测验结果: EPQ艾森克人格成人问卷测验结果:标准分E:35分;P:59分;N:62分。 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T分85,超过标准分35分。 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T分57分,超过标准分4分。

2主诉和个人陈述 2.1主诉 进入大学后,每逢重要考试前,都会精神焦虑,伴随身体不适。考试时心慌、出汗、思维混乱,影响正常考试发挥。 2.2个人陈述 每逢考试的前几天我就已经不能像平常一样专心看书,总是害怕考试那天到来,晚上总是睡不着。有时还会有感冒或胃痛的症状,甚至还想找理由不参加考试。到了考试当天的早上醒来就感到心发闷,不想吃东西。走在去考场的路上时心里异常紧张,手脚发凉,心跳加快。在考试过程中非常害怕监考老师说话或在自己身边来回的走动,如果自己在还没答完的情况下,有人开始翻卷,这时就会有些发慌,影响正常答题。答题时脑中一片空白,原本记得很牢的东西,当看见考试题目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而且有紧张、头晕、微颤、尿急的体验。最近一周,情绪低落,身体虚弱,经常失眠,担心考试的到来,怕通不过考试同学嘲笑、父母失望。 3咨询师观察 来访者着装整洁,神情稍有紧张,情绪低落,语言表达较清晰,声音较低,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强烈的求助意愿。 4评估与诊断 4.1诊断结果:考试焦虑症 4.2诊断依据 根据郭念锋正常与异常心理学三项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医,并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紊乱。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为焦虑、害怕、且持续时间在一年以

(完整版)人口学名词解释.doc

1、人口规模:是指人口数量所涵盖的范围和所体现的数量与格局。 2、人口质量:指人口总体上的质的规定性,实际考察的,是一定时间和地域的总体人口的 素质。人口素质最根本的是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教育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3、生育健康:指的是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一切事宜上身体、精神和社会幸福等 方面的一种健康状态。 4、生活质量指数概念:指的是人们综合生活状况的优劣程度,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指标。 5、人口结构或构成: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按一定得质的规定性来划分的组合人口总体 内部的比例关系,各个组成部分的量上的比例关系。 6、人口自然变动:指由出生、死亡引起的人口数量上增减,以及年龄、性别上的变动。 7、人口迁移变动:指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移动,包括永久性和暂时以变更居住地为标志 的移动。 8、人口社会变动:指人口在一定的社会里从一个社会群体转入另一个社会群体的运动。 9、人口过程:指人口生存、变动与发展过程,是这一过程的概括。 10、人口规律:指人口变动与发展过程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以及由这些内在联系决定的必然 趋势。 11、人口再生产:并不单指新一代人的生命的生产,而是指人口世代更替的整个过程,包括 原有一代衰老、死亡和新一代出生、成长的世代更替过程。 12、人口转变:是指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以人口出生、死亡、自然增长的不 同状态为标志的自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13、出生率:又称粗生率,是指某一人口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 1 年)活产婴儿数与同期总 人口的生存人年数之比一般用千分比表示。 14、一般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出生人数与同期内15~49 岁全部育龄妇女 生存人年数之比。 15、已婚妇女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的出生人数与同期已婚育龄妇女的生存人年数之比。 16、分年龄组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特定年龄组育龄妇女生育的活产婴儿人数与同期 同一年龄组育龄妇女人数之比。 17、分年龄组已婚妇女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特定年龄组育龄妇女生育的活产婴儿数 与同期同一年龄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之比。 18、分年龄孩次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特定年龄组育龄妇女生育的某个孩次的出生婴 儿人数与同期该年龄组育龄妇女人数之比。 19、总和生育率:是同一批妇女按照当年的分年龄生育渡过整个育龄期并且在整个育龄期内 无一死亡,总和生育率的值就是该批妇女终身平均生育的子女数。 20、终身生育率:是指已经经历整个生育期的同时出生的一批妇女平均每人一生生育的子女 数,即这批妇女各年龄生育率之和,用于反映该批妇女一生的真实生育水平。 21、孩子的需求:是指在节制生育为免费或廉价的条件下,父母向往的存活孩子的数量。 22、孩子的供给:是指夫妇在没有采取任何限制家庭规模或者节制生育措施的条件下,一对 夫妇可能会有的存活孩子数量。 23、节育成本:是指一对夫妇采取各种节制生育、限制家庭规模的措施所付出的代价和费用。 24、内生因素:是指直接影响供给与需求,与孩子的生育、抚养本身有关的变量,如父母 的收入、孩子的相对价格、父母生理和心理条件等。 25、外生因素:是指间接影响孩子供给和需求的社会经济变量。 26、粗死亡率:一定时期内全部死亡人数与同期内该地区平均人口总数之比。 27、粗死因别死亡率:是该地区某时刻内死于某种特定死因的人数。 28、分年龄死亡率:为某地区某时期内某一年龄段的死亡人数与该年龄段平均人数之比。

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性检验

SAVE OUTFILE='D:\(研究生论文)\江永\数据录入(修正).sav' /COMPRESSED. T-TEST GROUPS=性别(1 0) /MISSING=ANALYSIS /VARIABLES=组织公平组织认同员工敬业度 /CRITERIA=CI(.95). T-Test Notes Output Created 18-三月-2012 10时09分50秒Comments Input Data D:\(研究生论文)\江永\数据录入(修正).sav Active Dataset DataSet1 Filter Weight Split File N of Rows in Working Data File 278 Missing Value Handling Definition of Missing User defined missing values are treated as missing. Cases Used Statistics for each analysis are based on the cases with no missing or out-of-range data for any variable in the analysis. Syntax T-TEST GROUPS=性别(1 0) /MISSING=ANALYSIS /VARIABLES=组织公平组织认同员工 敬业度 /CRITERIA=CI(.95). Resources Processor Time 00:00:00.000 Elapsed Time 00:00:00.015 [DataSet1] D:\(研究生论文)\江永\数据录入(修正).sav

问卷调查适用于调查

用户研究——问卷设计的注意事项 用户研究的几个常用方法 1、可用性测试 特定的用户在特定的场景下,有用、有效率、满意的使用产品达到特定的目标; 可用性测试是让用户在特定的场景下使用产品,由可用性工程师对用户的操作过程,操作习惯等进行观察、记录和测量,以此来评估产品的可用性问题, 2、焦点小组 3、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适用于调查:用户的使用目的、使用行为习惯、态度和观点、人口学信息;不适合探索用户新的、模糊的需求。 用户研究——问卷设计的注意事项 1.指示性说明 社会调查类的教科书里通常要求我们写上长长的一大段说明文字,但在互联网上有多少人会认真看一大坨文字?非必要信息不得出现在问卷的指示性说明中。 需要提及的核心信息无非就这几个: A.目的:帮助改进XX,也欢迎非XX用户作答 B.时间:3-5分钟 C. 匿名和保密 D.有奖:通过质量检核的完整答卷可参与抽奖 2.题目设置需注意的细节 1) 简洁、明确:有时这两者是个矛盾,但尽量做到平衡。 【例子】您使用XX的历史多久?——简洁 您第一次使用XX是什么时候?——简洁、通俗 您第一次使用XX(不一定是目前最常用的这个)是什么时候?——稍微牺牲了“简洁”,但是更“明确”! 2) 态度中立、无诱导性

【例子】您对目前常用的XX满意吗? 您对目前常用XX的满意程度为? 4.选项设置需注意的细节 1) 选项互斥 【例子】您平时上网较常浏览的内容为? A.热点/头条新闻 B.娱乐八卦 C.时事政治 D.游戏/动漫…… 选项A原本是为了对应于“每天都会看新闻头条、但对于内容领域没有特别偏好”的这样一部分人的行为;但A选项与后面选项存在着重叠,尤其A与C重叠的程度非常高。于是,删除C选项,把A选项改为“时事新闻”。 2) 包含所有的可能 能否做到这一点,就反映出准备阶段的工作是否充分。当怀疑选项设置可能不全时,可以再去找产品、设计、运营人员探讨、核对。 此外,可以设置【其它________】选项,以确保用户始终可以作出选择;同时,选择【其它_______】选项的比例高低也反映了选项设置是否全面。 3) 用户易理解 【例子】询问用户使用的手机操作系统时,选项“iOS(iPhone)、symbian(塞班)”就比“iOS、symbian”更容易理解,虽然前一种表达貌似不伦不类。 4) 变量的测量类型 实际工作中,只大体区分为“类别变量”和“连续变量”两大类。就统计测量层次上来说,“连续变量”比“类别变量”级别高,包含信息丰富,也可以使用稍高级的统计方法。所以,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让选项“变为连续变量”。 【例子】想了解用户平时分享站外内容的情况,两种选项设置(后一种更好): A.分享 B.不分享 A.频繁 B.经常 C.一般 D.很少 E.从不 5) 态度中立、无诱导性 【例子】选项“时事政治”改为“时事新闻”;“愤青”改为“热衷点评时政的普通人” 5.建立不同问题、选项间的呼应 一方面,可以互相印证,提升问卷的信度(当然,没必要仅仅为此而增加题量——得不偿失)。另一方面,便于在统计分析时采用交叉分析/列联表的方法——这会为你的调查报告在“丰

区域人口学刍议

区域人口学刍议 摘要:区域人口学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一些学者常将区域人口学与人口地理学混淆,其学科名称、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需要进一步规范,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特别是与人口地理学之间的关系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注重区域人口学,加强区域人口问题的研究,才能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人口发展规划,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标签:区域人口学;区域学;人口地理学 区域人口学是人口学研究的新方向,但在理论上还不够成熟,与人口地理学的关系还没有区分清楚。笔者认为,区域人口学应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一门新的学科,就要改变对过去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看法,打破旧的学科分类体系。本文的观点只是一种理论的尝试,希望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对这一理论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有助于区域人口学的发展。 一、区域人口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区域人口学,是人口学的新兴分支学科,目前笔者还没有见到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一般认为区域人口学是研究特定地区人口规律的学科,也称为区域人口统计学,或地区人口学、人口地区学。如苏联学者瓦连捷伊的《人口学体系》中称为“地区人口学”,认为:“地区人口学研究的直接客体是个千姿百态的过程,其中每个过程都带有普遍性,可用统计指标说明。这里包括出生率,结婚率,死亡率,人口健康状况,地区常住人口和常备劳动资源形成的情况,新老住户潜在的和实际的迁移活动,各经济部门间劳动资源的分配状况,人口地理分布以及其他许多现象。”[1]笔者认为,区域人口学存在多种类型,主要是以人口空间分布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有的场合,它可以被视为人口地理学的新名称。 第一,研究对象。区域人口学的研究对象与普通人口学是相同的,即人口发展的过程,包括人口现象在时间上的演化规律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区域人口学通过对特定区域人口过程的研究,总结地区人口的特殊规律,使其既是地方人口决策的主要依据,也为一般人口研究提供范例。 第二,研究范围。就时间范围而言,区域人口学不仅研究区域的现阶段人口状况,还要研究该地区各历史时期的人口状况以及对区域人口前景作出预测。或者说可以按其研究的时段和任务不同分为三大门类:区域历史人口学、区域现代人口学、区域人口预测学。就广义的空间范围而言,大到整个世界、各个大洲、各个国家都可称为区域;而按照通常的狭义理解,区域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一地区,如一省、一州、一府、一县,或某一民族聚居区等,区域人口学研究的空间范围一般就指国家内部这些地区。 第三,研究内容。区域人口学研究的学科范围与中国人口学是相同的,两者的区别只是空间范围的不同,其他方面应完全一致。目前公认的人口学研究内容主

人口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人口思想主要见于其名著《理想国》和《法律论》。他主张一个国家的人口应该适当。 近代人口学的奠基人约翰·格兰特《关于死亡证书的自然的和政治的观察》,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张生命表 英国格兰特的名言则是:“人口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研究了人口与财富的关系,强调人口增张就意味着财富增长。 配第研究了人口与财富的关系,强调人口增张就意味着财富增长。 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1711—1776年)认为,幸福和人口兴旺两者互为依存条件,是任何社会的“普遍规则”。 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也说:“国家繁荣最明确的标志,就是居民人数的增加”。(《国富论》) 1885年,法国人口学者顾拉特在他的书中提出了“人口学”一词,同时提出了人口学的研究方法。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必将永远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而且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一个永恒的自然规律。 1)人口 人口,就是指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人口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1.2.2 人口变动 1)人口的自然变动:就是指由出生和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2)人口的迁移变动是指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一切移动,不管是改变定居地点的永久性移动,还是暂时的移动都是人口的迁移变动。 3)人口的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动。 三种人口变动的关系: 1、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2、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会引起人口社会变动; 3、人口社会变动也会制约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 归根到底,人口变动都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人口作为总体而言,总是同一定的时间、地点相连,是一定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的人口。 1.4.2 人口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统计分析的方法 统计分析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实地调查登记。第二步是统计汇总。第三布,分析研究。 2)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静态分析使用的指标主要有人口总数、人口构成等等。动态分析使用的指标主要有人口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等等。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Durklieim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学术界对社会关系与健康的关系已有了很长时间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法国社会学家Durklieim就发现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自杀有关。本世纪以来,社会流行学研究表明社会隔离或社会结合的紧密程度低的个体身心健康的水平较低,而死亡率则较高。在各年龄组,缺乏稳定婚姻关系和社会关系较孤立的个体易患结核病、意外事故和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且死亡率高于有稳定婚姻关系者。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研究发现,与正常人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面较窄,一般仅限于自己的亲人,而神经症患者社交活动少,社会关系松散。老年人如果有较密切的密切的社会关系,则可以有效地减少抑郁症状。七十年代初,精神病学文献中引人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概念,社会学和医学用定量评定的方法,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大量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劣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供评定社会支持的工具,肖水源于1986年设计了一个十条的《社会支持评量表》并在小范围内试用,1990年又根据使用情况进行了小规模修订,现对该量表设计的理论基础、使用方法和实际使用情况作一些简单介绍。 一、量表设计的理论基础 到目前为止,社会支持一词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在早期的一些研究主要以社会结构因素(如婚姻关系)来衡量社会关系,近年来则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趋向于分析不同来源和不同性质的支持与健康关系。 一般认为,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后者是指稳定的婚姻(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等)或不稳定的社会联系如非正式团体、暂时性的社会交际等的大小和可获得程度,这类支持独立与个体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另一类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对这两类支持的重要性,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多数学者认为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因为虽然感受到的支持并不是客观现实,但是“被感知到的

城镇居民知晓率调查方案及问卷(1)

太原市2015年大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通过抽样调查,了解城镇和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状况。 二、调查范围、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及定义 城镇居民:居住在城市,年龄在15-60岁之间的常住人口。 农村居民:居住在农村,年龄在15-60岁之间的常住人口。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1、调查内容 (1)一般人口学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上学、就业、居住地等信息。 (2)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情况:通过下列10个问题(详见调查问卷),测量人群的艾滋病、性病、丙肝综合知识知晓率。在10个问题中能正确回答8个即为知晓(正确答案是,1-3题为否定回答,4-10题为肯定回答)。通过1-8题,测量人群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在8个问题中能正确回答6个即为知晓。 2、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调查信息。 3、样本量确定 每个区(市、县)调查两部分人群: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每个人群调查100人,共调查200人。具体调查方法如下: 1、城镇居民:随机抽取两个街道办事处进行入户调查。每个街道抽取城市居民50人(要求15-24岁10人,25-49岁30人、50-59岁10人),男女比例均衡。在抽取的街道办事处中,随机抽取一个居委会,按抽取的居委会的住户登记,随机确定调查的第一户,每户只调查1人,然后,依次按住户登记号码调查下一个住户,直到达到所需的样本人数。

2、农村居民:随机抽取两个乡镇进行入户调查。每个乡镇抽取农村居民50人(要求15-24岁10人,25-49岁30人、50-59岁10人),男女比例均衡。在抽取的乡镇中,随机抽取一个行政村,按抽取的行政村的住户登记,随机确定调查的第一户,每户只调查1人,然后,依次按住户登记号码调查下一个住户,直到达到所需的样本人数。 三、要求 遵循知情自愿、尊重和不评判的伦理学原则,认真组织现场调查,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四、时限要求 每个区(市、县)务必于8月10日前完成现场问卷调查、8月12日前完成分析报告。 五、附件:调查问卷

人口学总复习资料.doc

一、人口学关键概念 1、人口学 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各种变量的现象和过程,研究人口诸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研究人口变量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各种变量的现象和过程,研究人口诸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研究人口变量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狭义人口学 人口自身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具体地说,是对生育、死亡、迁移等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数量、结构和变化进行科学研究。 人口自身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具体地说,是对生育、死亡、迁移等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数量、结构和变化进行科学研究。 广义人口学 研究人口发展过程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发展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及客观规律。 研究人口发展过程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发展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及客观规律。 2、人口规模 人口规模是指人口数量所涵盖的范围和所体现的数量与格局。 人口规模是指人口数量所涵盖的范围和所体现的数量与格局。 3.、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是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教育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人口素质是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教育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4、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人口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量上的比例关系。 人口结构是人口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量上的比例关系。 5、人口变动 人口作为总体而言,总是同一定的时间、地点相连,是一定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的人口。这种历史的人口,因受到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不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动。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人口作为总体而言,总是同一定的时间、地点相连,是一定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的人口。这种历史的人口,因受到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不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动。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1)人口的自然变动 是指由出生、死亡引起的人口数量上增减,以及年龄、性别上的变动。 是指由出生、死亡引起的人口数量上增减,以及年龄、性别上的变动。 (2)人口的迁移变动: 指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移动,包括永久性和暂时以变更居住地为标志的移动。 指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移动,包括永久性和暂时以变更居住地为标志的移动。 (3)人口的社会变动 指人口在一定的社会里从一个社会群体转入另一个社会群体的运动。 指人口在一定的社会里从一个社会群体转入另一个社会群体的运动。 6、人口过程 人口过程泛指人口生存、变动和发展过程。 人口过程泛指人口生存、变动和发展过程。 7、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指人口数量变动过程。人口数量增加,称为正增长;人口数量减少,称为负增长。 人口增长指人口数量变动过程。人口数量增加,称为正增长;人口数量减少,称为负增长。

人口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2010)实施版

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应用复合型) 一、专业简介 人口学(Demography)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按照我国目前学科分类划分,人口学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它是研究人口各种变量的现象和过程,研究人口诸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研究人口变量与社会、文化、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中央民族大学人口学专业设置于2009年,2010年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它的主要取向是在注重加强人口学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学习的基础上,以民族地区及民族人口为主要研究对象,强调在人口学中融入社会学、人类学等交叉学科的视角,重点研究人口与社会、人口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中央民族大学人口学专业现有导师3名,其中1名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名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导师组成员姓名及基本情况(姓名、职称、毕业学校、学位、研究方向) 陈长平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民族人口研究 艾斌副教授,日本首都大学城市学博士,老年人口研究 朴光星副教授,韩国首尔大学社会学博士,流动人口研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能够从事人口学教学、科研、政府机构与非政府组织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人口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人口学研究方法,能对现实的人口及其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掌握一门外国语,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科研和实践操作以及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善于表达、善于沟通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三、研究方向

人口学理论

【马克斯-韦伯----“三位一体”分层理论】1.三重标准:①财富-经济②权利-政治③声望-社会;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2.财富、权力与声望在任何社会都是有价值的和稀缺的,因此,在各种社会中,人们总要追名逐利,争权,社会分层结构就是用等级将上述活动纳入制度化轨道之中。 【帕累托的精英理论】1.所谓精英,是指那些具有特殊才干,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社会成员,在不同领域获得高分的人可以划归一个等级,即精英人物。2.分类:可分为统治精英和非统治精英,那些直接的或间接的在政府中起重要作用的人构成“统治精英”。3.流动性:精英原则上是不能世袭的,那些天赋很高的人,即使始终地位很低,但凭借个人的努力后仍热可以晋升到社会阶层的最上层,反之亦然。4.精英决定论:社会总是处在少数人的统治之下,这些占社会统治地位的少数人即称为“精英”,他们在社会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 【可持续发展理论】1.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森林和土地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树,断子孙路”。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马尔萨斯人口论】1.人物:①最早试图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出系统描述的经济学家。②英国人:1978年出版了《人口原理》。2.两个公理:①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②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而且会几乎保持现状。3.两个级数:①人口会以几何计数率增加。②生活资料只会以算数级数增加。4.三个命题:①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②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③避免人们长期低生活水平或绝对贫困状态的唯一方法是对人们实行“道德约”来限制他们后代人口数。5.人口陷阱:①马尔萨斯把由于维持生存的收入水平客观地制约人口数量的思想称为“低水平均衡人口陷阱”。在这个陷阱中,任何超过最低水平的人均收入的增长,都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②发展中国家要摆脱“人口陷阱”,或是大规模投资,使其超过人口增长速度,或是控制人口增长。③当人均收入提高时,人口增长速度必然随之提高,

人口学复习大纲

人口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人口与人口社会学 1、人口的概念: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领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2、人口的特征:(1)人口的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人口结构:自然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 空间结构:人口密度 社会结构:阶层不同、婚姻状况等 3、人口变动:人口状况受社会、经济和人口自身各方面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动。(自然、机械、社会变动) 4、人口与社会的关系:(1)人口系统对社会的影响: (2)各种社会因素对人口系统的影响: 5、狭义人口学和广义人口学产生的标志: 狭义人口学:指对人口变量、以及人口变量和人口变量相互关系的研究 产生时间:17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 产生标志:英国的约翰·格兰特于1662年发表《一句死亡表所做的自然和政治的观察》广义人口学:含义:用人口学的角度,使用人口学的指标和研究方法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 产生时间: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 产生标志: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人口理论》 6、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重点为马尔萨斯的理论研究)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两个前提:(1)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2)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恒状。 两个级数:人口的增殖力与土地的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不平衡的。在不加抑制的前提下,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 土壤肥力递减规律 三个命题:(1)人口增加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 (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持续不断的增长,除非受到某种有力的抑制。 (3)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两个抑制:积极性的抑制预防性的抑制 7、全球人口增长趋势:(1)世界人口增长不断加快(2)人口增长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国家(3)世界人口分布将发生重大改变(4)人口大国格局重新排序 8、人口平衡公式:年末人口=年初人口+(本年出生人口-本年死亡人口) 净增人口数=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迁移增长 9、年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年初人口)/年平均人口 10、人口自然增长率:表明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年平均人口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口/年平均人口数 人口自然增长=出生人口—死亡人口 11、世界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1)采集狩猎时期人口的增长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增长率的原始的静态人口状态 (2)农业社会时期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增长具有不稳定性。 (3)工业社会时期人口增长特点:第一阶段:欧洲人口膨胀(1650-1950)第二阶段:发展中国家人口膨胀(1950以后) (4)

国外人才流失研究综述

国外人才流失研究综述 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企业人才流失的研究较早,学者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人才流失进行了众多研究,形成了诸多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人才流失理论模型的构建上,较有代表性的有: ①马奇西蒙模型 马奇西蒙模型(1958)最早出现在马奇和西蒙合著的《企业论》中,是关于人才流失模型中影响较大的模型。马奇和西蒙的模型可以被称为“参与者决定”模型他们的模型实际上是有两个模型共同构成,一个模型分析感觉到的从企业流出的合理性,一个模型分析感觉到的从企业流出的容易性。雇员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及其对企业间流动的可能性的估计是这里的两个最重要决定因素。他们研究发现工作满足度是与人才在工作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工作中各种关系的把握以及对工作角色或其他角色的胜任程度等是相一致的,它们的关系如图: 但是人才流失意愿并不等于人才真正流出。在人才感觉到的流出的容易程度的决定因素中,马奇和西蒙特别强调雇员所能够看到的企业的数量、他们胜任的职位的可获得性以及他们愿意接受这些职位的程度。马奇和西蒙模型对人才流出研究的突出贡献在于将劳动力市场和行为变量引人到了对雇员流出过程的研究中,为以后研究人才流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模型缺乏充分的实证和经验性调查研究。

②普莱斯模型 普莱斯是美国对雇员流失问题研究卓有成就的专家,他建立了有关雇员流出的决定因素和干扰变量的模型,如图2.2。普莱斯定义了决定雇员流出的主要因素,它们包括工资水平、融合性(雇员在首属关系和次首属关系中的参与程度)、工具式的交流(直接影响到雇员所担当的角色)、正规交流(通论文下载过正规办公渠道传递信息),以及企业的集权化(权力集中程度)。前四种决定因素与雇员流出呈正相关性;第五个因素, 即企业的集权化与雇员流出呈负相关性。普莱斯模型的积极贡献在于它尝试将企业变量和个人变量结合起来探讨雇员流出问题。它给出了大量的个体人口学变量(如年龄,工龄等) , 这些变量通常与其他决定因素及干扰变量是相互作用的。 ③莫布雷中介链模型 莫布雷(Mobley, 1977)认为,在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中应该研究发生在人才工作满足与实际流出之间的行为和认知过程。他指出人才流出企业的过程如下: 雇员对工作的不满意会导致产生辞职的想法,之后会寻求对这种想法和行动的评价,进而衡量其它可能的选择方案,产生辞职意图,最终决定流出。Mobley 的主要研究理论假设是,认为雇员打算辞职的意图这一变量才是可能立刻导致雇员流出的因素,而不仅仅是对工作的不满足。他强调将流出作为一个选择过程,并对把工作满足与流出的关系直接作为雇员流出的先兆的论点提出了质疑。

人口学真题

人口学专业人口社会学 2003年 一、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50分) 1.女性生存优势 2.总和生育率 3.生殖健康 4.婚姻挤压 5.粗死亡率 6.人口再生产 7.同期群效应 8.出生性别比 9.家庭生命周期 10.贫困人口 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传统农业生育模式与工业生育模式的特点 2.简述人口转变四阶段论的内容 3.简述人口政策的种类 三、详述题(共55分) 1.什么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哪些社会经济问题?(30分) 2.什么是生育意愿?分析我国出生婴儿中男婴偏好的原因(25分) 2004年 一、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50分) 1.人口过程 2.粗死亡率 3.推拉理论 4.柯林斯的性别分层理论 5.可持续发展 6.婚姻策略 7.同期群效应 8.人口推力假说 9.生殖健康 10.人口现代化 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传统农业社会的死亡模式与工业社会的死亡模式的特点 2.试述风险社会与风险社会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3.影响生育率的政治力量主要有哪些? 三、详述题(共55分) 1.什么是计划生育?什么是家庭计划?结合实际分析我国的计划生育与西方国家家庭计划之间的异同(30分)

2.什么是家庭结构?试分析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趋势?(25分) 2005年 一、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50分) 1.人口分布 2.丁克家庭 3.老龄化 4.婚姻挤压 5.人口推力假说 6.可持续发展 7.人口政策 8.人口转变理论 9.生育意愿 10.人力资本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城市化?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2.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模式主要有哪些? 3.简述影响人口性别结构的主要因素 4.试述伊斯特林生育社会学研究模型的主要内容 三、回答题(共60分) 1.试述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基本内容(35分) 2.试述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理论主要的内容(25分) 2007年 一、解释名词 二、简答题 1.影响人口性别结构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职业结构的主要因素(记不清两者考的哪个了,sorry) 2.流行病转变理论的内容 3.雷文斯坦提出的人口迁移法则的内容 三、详述题 1.试述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基本内容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2.什么是人口转变理论?试分析中国人口转变的特点

高职新生无聊倾向性_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_黄时华

高职新生无聊倾向性、时间管理倾向和 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 黄时华1,2* 吴广宁3 钟泳如1 龚文进1,2 (1.广州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广州,510006;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510631; 3.广东省汕尾市城区红草镇人民政府,汕尾,516626) 摘要 目的探讨高职新生无聊倾向性、 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对方便抽取的广东省某2所职业技术学院的527名高职新生进行测查。结果(1)高职新生的无聊倾向性总分在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内部刺激维度上性别和专业的交互作用显著,理科男生在内部刺激上具有更高的无聊倾向性;(2)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总分、时间监控观维度得分和时间效能感维度得分均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文科生高于理科生;(3)学习适应量表的总分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文科生高于理科生,而且在学习态度维度上,农村学生得分高于城市学生,女生得分高于男生;(4)无聊倾向与学习适应呈负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适应呈正相关,无聊倾向在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适应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3.9%。结论时间管理倾向既直接促进高职新生的学习适应,也可以通过降低无聊倾向性而提高学习适应性。 关键词 无聊倾向性 时间管理倾向性 学习适应 高职新生 分类号 B842.3 1 问题提出 无聊(boredom)是人类普遍而常见的一种情绪体验,通常被看作一种不愉快体验、缺乏刺激和低度生理唤醒的情绪状态[1-2] 。与那些具有高度唤醒性的情绪状态(如愤怒或焦虑)不同,无聊显得比较/沉默0和不显眼,因此研究者对无聊的关注远远少得多。目前国外研究几乎都是集中在/无聊倾向性0上,而国内的研究几乎很少单独涉及无聊情绪[3]。但是,无聊的危害性可能并不比其他负性情绪少,人们如果长期处于无聊状态下,健康状况会受到负面影响,有研究[4]指出/无聊0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折寿0因素,甚至可以/致死0。无聊倾向性(boredom proneness)是指相对持久的人格特征中无聊情绪反应和行为上的稳定的个体差异[5]。这种个体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对内外刺激的认知过程及自身调节能力上,一般包含两个基本成分:外部刺激,即对环境刺激的低度感知性;内部刺激,即个体自我创造兴趣活动的能力低下[5-6] 。目前有限的文献资料[2-3,7-9]表明,学生的无聊倾向性与逃学、辍学、网络成瘾、吸烟、赌博等异常行为有显著正相关,和注意力、努力和学业成绩有显著负相关。/无聊0似乎已经 成了大学生的口头禅,成天无所事事,沉迷于逃课、上网、谈恋爱、睡觉,却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不断滋生和快速蔓延的无聊感,就如同瘟疫一般,在不知不觉中吞噬着大学生的时间和青春,已成为日益普遍和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学习适应问题关系到大学生学习质量和身心全面发展[10],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并轨和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日益扩大,已经成为除大学本科教育之外的另一个求知成才的途径。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招生面对人群的特殊性,相比普通高校大学生,高职新生普遍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自我效能感缺失、学习焦虑、学习策略缺乏等学习适应问题[10]。为此,在国家政策及资金等外部环境条件给予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有必要从高职新生的内在心理因素入手,分析高职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为改变当前高职生的学习状况提供依据,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相对于中学生,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学 * 黄时华,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情绪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E-mail:huangshihua@https://www.doczj.com/doc/6d7206447.html, 。 5中国特殊教育62013年第7期(总第157期) 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Monthly) 7th Issue,2013(Serial No.157)

2016年南开大学人口学考研考试科目-考研真题解析-考研参考书

2016年南开大学人口学考研考试科目-考研真题解析-考研参考 书 专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专业研究方向备注拟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030302人口学01人口社会学Y108M55①101思想政 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39社会学理论④ 899人口学理 论 02人口老龄化研究Y108M55①101思想政 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39社会学理论④ 899人口学理 论 03女性人口与性别研究Y108M55①101思想政 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39社会学理论④899人口学理 论 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其实考研不一定要天天都埋头苦干或者从早到晚一直看书,关键的是复习效率。要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有张有弛。具体复习时间则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考生应该做到平均一周有一天的放松时间。 四门课中,专业课(数学也属于专业课)占了300分,是考生考入名校的关键,这300分最能拉开层次。例如,专业课考试中,分值最低的一道名词解释一般也有4分或者更多,而其他专业课大题更是动辄十几分,甚至几十分,所以在时间分配上自然也应该适当地向专业课倾斜。根据我们的经验,专业课的复习应该以四轮复习为最佳,所以考生在备考的时候有必要结合下面的内容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第一轮复习:每年的2月—8月底这段时间是整个专业复习的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这半年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是整个专业复习压力最小、最清闲的时段。考生不必要在这个时期就开始紧张。 很多考生认为这个时间开始复习有些过早,但是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完全可以超越这里提到的复习时间,例如从上一年的10月份就开始。一般来说,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熟悉专业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多看看教材和历年试题。只有自己有了阅读体验,才能真正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有那种很踏实的感觉。暑假期间,在准备公共课或者上辅导班的同时,继续学习专业课教材,扩大知识量。 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专业课教材精读两遍以上,这里精读的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两到三个问题为宜。由于这段时间较长,考生完全可以把专业问题都吃透。事实上,一本专业课的书,并非所有的东西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要的内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考卷中变换着面孔出现。所以,考生在第一遍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题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 第二轮复习:每年的9月—12月中旬这个时段属于专业课的加固阶段。第一轮复习后总会有许多问题沉淀下来,这时最好能够一一解决,以防后患。对于考生来说,这4个月是专业知识急剧累积的阶段,也是最为繁忙劳累的时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