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蹒跚(pán)愧怍(zuò )吊唁(yàn)罄竹难书(qìnɡ)
B.嶙峋(xún)两栖(xī)老妪(yù )风雪载途(zài)
C.荒谬(miù)热忱(ch?n)阻遏(ya)毛骨悚然(sǒnɡ)
D.尴尬(ɡān)潮汐(xī)藩篱(pān)别出心裁(cá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鞠躬遗骸无动于中张皇失措
B.狼藉烦躁荡然无存消声匿迹
C.轩榭谦逊惟妙惟肖因地制宜
D.归咎喷嚏铸剑为犁穿流不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锐不可当
....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同学的缺点总是一针见血
....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天衣无缝
....。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巧妙绝伦
....,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4、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3分)
哈尔滨日报讯(哈尔滨新闻网记者李杨报道)日前,哈尔滨亚运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圆满完成了亚运志愿服务工作,载誉归来。在12天的志愿服务中,志愿者充分展示了哈尔滨青年的风采,得到了团中央、亚组委、各国运动员、国内外来宾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受团中央和亚组委的委托于今年8月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拔招募了10名亚运会赛会志愿者,14日组织志愿者服务队集体赴广州参加亚运志愿服务工作。
标题:。
5.默写。(8分)
①其间千二百里,,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②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③,老木苍波无限悲。(陈与义《登岳阳楼》)
④夜阑卧听风吹雨,。(陆游《十一四日风雨大作》)
⑤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⑥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⑦王维的《使至塞上》中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一)(13分)中国石拱桥(节选)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
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③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6.石拱桥总的特征是什么?(3分)
7.上面几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1分)
8.第②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
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分)
9.第③段“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0.选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3分)
句子:
说明方法及作用:
(二)(12分)手比头高
陈兆庆
①常记起父亲发脾气的样子:眼睛直直地瞪着你,高声数落。在我顶嘴拒不认错的
时候,他甚至会粗鲁地攥紧老拳,连眉毛都竖起来,样子可怕极了。
○2记得刚参加工作的那些日子,面对盛怒的父亲,我伤心又沮丧。我默不作声,心里却在说:不要再像小孩子一样管着我!那时对生活、对工作都有许多自以为得意的想法。我讨厌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对父亲给予我的“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之类的评价嗤之以鼻。我迫不及待地告诉家人,我拥有许多听众,我的同学、同事和新交的朋友都愿意听我演讲。我眉飞色舞地对家人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演讲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艺术,拥有听众就拥有成功。”父亲朝我一瞟:“这么说,你的知音可多了?”我愈发得意起来:“那还用说,当然啦!”我忘情地等待着父亲更热烈的赞扬。
③可是我想错了,我抬头看见坐在我对面的父亲正一脸怒气地盯着我。他眉头拧起来,脸绷得紧紧的,把筷子放到一边。我感到惊愕,避开父亲的目光,自言自语地轻声说:“我哪儿说错了吗?”“你以为你很对?”父亲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你对个屁!
④我忍不住叫了起来:“不,我是对的。不对的是你这么粗鲁,这么简单,这么不理解人。你真让我受够了!
⑤“闭嘴!”父亲的手似乎有些颤抖,他腾地站起来,挥着胳膊大声命令我:“把手举起来!”我无法理解他,觉得他非常可笑。家人都不知怎么回事,只有母亲附和着
也叫我把手举起来。我再也咽不下这口气,拔腿走出房间。
⑥父亲在身后高喊:“给我回来!
⑦可我没听,我想以出走迫使他明白自己过分了。
⑧然而,没等我跨出房门,就被父亲一把抓住了。他紧紧握着我的胳膊,使劲让我转身。我看见父亲已鬓发花白,愤怒使他的脸涨得紫红紫红的。我从对峙中软下来,让他把我拽回餐桌旁。
⑨他把我按到椅子上坐下,口气严厉地说:“叫你举手,不服气?你把手举起来,我要你好好看看,手比头高!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无论什么时候,干总是第一重要的。不管你想得多好,讲得多好,你都要干,要动手干!夸夸其谈,只能一事无成,你
难道想作那样的人?”父亲一口气说下来,在他的眼中我看到有泪花闪动。
⑩“手比头高!”父亲的这一席话如同掠过平岗的疾风,一下子启开了我的心智。我终于悟出了自己的浮躁与浅薄。望着父亲因激动而泪光盈盈的眼,我感受到了他急切却深沉的期盼。那是父亲对儿子才会有的期盼!我浑身一热,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可话
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几年过去了,当时最想对父亲说的那句话一直在心头:“父亲,错怪您了,我不知错怪了您多少回!
11.第②段中加点词“眉飞色舞”暴露了我的缺点,“瞟”这一动作表现了父亲的态度。(2分)
12.面对我的“拔腿走出房间”,父亲为何表现得异常愤怒和激动?(2分)
13.请赏析第⑩段中划线的句子。(3分)
父亲的这一席话如同掠过平岗的疾风,一下子启开了我的心智。
14.想一想父亲为什么要大声命令我把手举起来?(2分)
1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手比头高”的理解。(3分)
(三)(22分)《背影》阅读
(一)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a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1)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6.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2分)
蹒跚
..
17.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3分)18.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
第二次。(4分)
19.在文中空白处填上相应词语。(3分)
20.概括本段内容。(3分)
21.品味语言。(4分)
(1)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2)“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22.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样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心的。(3分)
(四)(15分)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⑨……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11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
12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
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13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
....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
来也没有
....留意。
○14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15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16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2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
24.第⑨段开头的处省略号处“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3分)
25.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
26、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27、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
四、古诗文阅读。(11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蕃: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
2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0.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2分
31.本文赞扬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则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看?请简述理
由。(3分)
五、作文。(任选其一,60分)
题目一:请以“期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600字左右;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题目二:有一首歌唱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 她在精心的耕作中,她在知识的
宝库里。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600字左右;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
人的姓名、校名。
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例子准确1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
三.11.浮躁、浅薄(意对即可)不屑(意对即可)
12.因为我不尊重(不理解或顶撞)父亲,一直夸夸其谈,而他对我有着急切却深沉的期盼。
13.作者将父亲的话比作疾风,形象的写出了父亲的话迅速让我明白了自己的缺点。
14.“我”做事浮躁、浅薄,喜欢夸夸其谈。父亲想通过这一看似幼稚的举动教育“我”,
让“我”明白做比说重要的道理。
(2)关心儿子旅途是否平安
22、略
23、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 (一句l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24.示例:“我妈妈特别爱唠叨”“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搞卫生”“我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让我看,说我浪费时间……”“我妈妈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 (联系上下文,用叙述的语言写出“七嘴八舌”的内容也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