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建筑-宫廷

中国古代建筑-宫廷

中国古代建筑-宫廷

中国古代建筑-宫廷-6

中文:

数字九在古代中国有特殊的含义。人们认为奇数代表阳(yang)而偶数表阴(yin)。因为九是十以下最大的奇数,它被认为是及其幸运的数字,所以,皇帝们喜欢独占这个数字,用它来象征他们的高高在上。和九有关的设计几乎出现在每座皇家(imperial)建筑上,比如说,在紫荆城(the Forbidden City)的大门上,有81个镀金铜饰钉(gold-plated bronze studs)排成九行九列。古宫殿经常被设计为九重建筑群(complex)。基于相同的原因,和皇家建筑有关的数字经常等于九或九的倍数。

语言要点:

odd number; even number; symbolize; superiority; related to; based on; multiple

译文:

The number nine carried a special meaning in ancient China. It was believed that odd numbers represent yang while even numbers yin. Since nine is the largest odd number under ten, it was regarded as an extremely lucky number. So emperors like to dominate it to symbolize their superiority. Designs related to nine appeared almost on every imperial structure. For example, on the gate of the Forbidden City, there are 81 gold-plated bronze studs which were arranged in nine columns and nine rows. Ancient palaces usually were designed to be nine-section architectural complexes. Based on the same reasoning, numbers related to imperial architecture often equaled or were multiples of nine.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研究的理论著作。主编刘敦桢。1965年书稿完成,1980年由建筑工程出版社出版。该书简要而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建筑各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成就,旁征博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于考证我国古代建筑具有重要的研究作用。全书共64万字,图片487幅。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理论著作,简要而系统地叙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成就,并引证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记录。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遗产。中国古建筑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书简要而系统地叙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成就,引证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记录,文字简要,叙事详明,资料图片丰富,附图质量较好,有不少资料是过去未曾发表的,在目前同类书和资料中是较好的一部,对建筑历史研究工作和建筑教学工作都具有参考价值。 中国建筑是世界上传统延续最长的建筑体系。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特别长,社会变化缓慢,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地理环境比较封闭,周边有大海、高山、沙漠的阻隔,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很少受到很大的外来影响。更因为中国的文化一般地高于相邻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即使某些外来因素传人中国,也会很自然地融人,而成为中国自己的东西。 中国建筑自其萌芽,直到今世,一脉相承,可以说是具有很大的

稳定性,与历史上西欧建筑的剧烈变化大不相同。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国画、民乐等相似,有中国自己特有的传统,是延续数千年的独特体系。从都城的规划建设,到建筑的设计施工,乃至于装修装饰,都有自己的理论与方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有着很卓越的成就。它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认真加以研究总结,还可以为当今的建设提供可贵的借鉴。

中国戏曲之我见

中国戏曲之我见 可能是生活在河南的缘故,我从小接触最多是戏曲就是豫剧,记得小时候,每当社区附近有豫剧演出,妈妈都会带我去,我虽然听不懂甚至不喜欢台上演员们依依呀呀的哼唱,但他们色彩缤纷的戏服、头饰、脸谱着实吸引着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戏曲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生活在城市的我,目睹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今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社区内的老建筑被一一拆除,代之而来的是一排排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偶尔会有周围新开业的商场举行的戏曲演出,经过的时候我也会看两眼,戏曲还是原来的戏曲,历经时代变迁依旧不变,但我不会因此而放慢脚步。 这个学期我选修了这门音乐欣赏课,虽然每个星期只有一次课,但我却如痴如醉的喜欢上了它,喜欢上了这美妙的音乐,课上完了,收获颇丰,意犹未尽!直到半个月前,老师讲到的中国戏曲,听了几种戏曲段子,一下子勾起乐我童年的回忆,感触颇深。 有句俗语,叫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戏曲,我是个外行,大家都说听戏,而我停留在看戏的阶段,一个小孩子,怎么参透这种伟大艺术的灵魂。但是今天我要说说我的一些拙见。 中国的地方戏曲众多,我知知甚少,但我知道有些戏曲中存在反串这样一种戏曲形式,我个人颇为反感。试想当剧中的青年女子在台上或婆娑起舞而楚楚动人或低吟浅唱而哀婉动人的情节,作为男性观众谁不生出怜香惜玉之心?而一旦想到那个扮演“东方古典美人”的演员原是一男子,难保不会不感到兴味索然吧。更有甚者,当他年事渐高、身体发福,他的作为老男人的外貌和嗓音与所饰演的角色之间的反差进一步拉大时,还勉为其难地在台上为模拟妙龄女子而装嫩和发嗲,这对演员和观众都是一件更使人觉得难堪的“反串”吧。 因此我认为从阴阳错位的男人演女人、女人演男人,到回归自然的男人演男人、女人演女人,无疑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大多数戏曲给人的感觉总有些脱离生活,他们展现的往往是古代人的恩怨情仇,生离死别,我常常想能否让演员们穿着现代人的服装,或西装革履,或一身迷彩展现一下现代生活中的人和事呢? 能够保留到现在的戏曲,都是非常优秀的东西,经过的几百年的沉淀啊,时间是最好的沙漏,所有的糟粕都随着时间的流长而消失了。当然戏曲是前辈艺术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保护好这份遗产,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保留她的原有风貌。 但戏曲这种艺术形式能否表现近现代人的生活?我想这是吸引当代青年、延续发展我国的艺术文化遗产的必经的之路。 放眼望去,现在的电视剧也好,歌曲也好。让人感觉的无所适从,除了爱还是爱,这个世界上,难道就没有值得讨论的其他话题吗?至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在这里一直是缺席的。我想,将这些元素加入到戏曲中应该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反响。 交响乐和歌剧其实也就相当于中国的戏曲,为什么其他的国家能把传统的艺术保存发扬的那样好,而中国却不能。如果现在我说我去听歌剧,大家肯定觉得我有品位。如果我告诉大家我去听戏,大家会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多么老土啊,又不是老头老太太,听什么戏阿?现在的家长会让孩子去学钢琴,小提琴一类的西洋乐器,又有几个家长能让孩子去拉二胡去学戏曲? 期待中国的戏曲能够走出困境,将中国的艺术瑰宝发扬光大!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章节题目(含答案)

智慧树20XX年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章节题目(含答案) ?名称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百分制 ?题目数 5 ?总分数 10 说明: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 ? 1 【多选题】(2分) 建筑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与绘画、雕塑有何不同? A. 建筑艺术不能表现场景 B. 建筑艺术不能表现人物 C. 建筑艺术不能表现具体情节 2 【多选题】(2分) 建筑形象的塑造决定于下列哪些因素: A. 结构方式 B. 所用材料 C. 实用功能

【多选题】(2分) 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建筑之不同处主要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A. 色彩 B. 对建筑形象的追求 C. 所用材料 4 【多选题】(2分) 木料比石料的优点表现在哪几方面: A. 价格便宜 B. 采集较易 C. 加工较易 D. 运输方便 5 【多选题】(2分) 中国工匠对建筑哪些部分都进行了美的加工: A. 台基 B. 天花 C. 梁枋 D.

E. 门窗 ?名称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 ?对应章节第二章 ?成绩类型百分制 ?题目数 7 ?总分数 14 说明: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第1部分 ?总题数:7 ? 1 【多选题】(2分) 中国古代宫殿具有哪两方面的功能? A. 具有艺术上的表现功能 B. 具有艺术上的实用功能 C. 具有物质上的表现功能 D. 具有物质上的实用功能 2 【多选题】(2分) 从陕西西安唐代大明宫遗址的发掘看,唐代宫殿造型上的特点是: A. 色彩不绚丽 B.

色彩鲜丽 C. 气势恢宏 3 【多选题】(2分) 北京紫禁城建成于何时?花了多少时间? A. 10年 B. 清朝 C. 13年 D. 明朝 4 【多选题】(2分) 午门中央门洞除皇帝外还允许什么人出入? A. 考中状元 B. 皇后完婚 C. 出征武将 5 【单选题】(2分) 太和殿前陈设铜龟、铜鹤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国家长治久安 B. 国家统一 C.

中国古代建筑之我见

中国古代建筑之我见 梁思成先生说过:“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奠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漫不可信的变迁。”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艺术创造能力,更是人类征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同时,不同时期的建筑与当时的政治制度、时代精神息息相关。 高中读《阿房宫赋》的时候,我曾试图在脑中幻构一个文章中描写的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到底是怎样宏伟雄壮的建筑,才能让人有彩虹驾于高空,蛟龙卧于长波的幻象?而阿房宫是否真的存在过? 直到大学,经过几周的学习,我对中国古代建筑有了些许更加专业性的理解。此时再看彼时之文,“负栋之柱”、“架梁之椽”、“直栏横槛”等等关于建筑结构的细微之处也在脑中更加明晰,木材料的大量运用,让我对于“蜀山兀,阿房出”顿悟,也更哀叹于“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凄凉并具有强烈性对比的景象背后的合理性。 中国建筑的特征就是“立在砖石基座上的木骨架即木框架,上面带有挑檐的坡屋顶”。中国传统建筑中独特的构筑体系在中华千年文明进化的同时形成与不断发展,不同于西方惯用石料作为建筑原料,中国古人选择了木材质。木结构的梁柱体系负责承重,墙则仅用于隔断空间与采光通风。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结构便是斗拱,在建筑中起到荷载上的传递作用。屋顶作为其特有外部特征,与内部结构相适应,为中国传统建筑外观增色不少。 结构之外,中国古代建筑更有独特艺术特质。雕刻、色彩等装饰的运用,将生活现实与自然现象反应于建筑之上,使得建筑本身满足了居住功能的同时兼有可观赏之质。比例、尺度、均衡、对称、材质的高度综合性,更使得传统建筑有了有别于西方诸国建筑的奇特节奏与韵律。 中国古代建筑精神充分体现了礼制重要,“天人合一”的永恒主题处处体现,封建社会淡于宗教,浓于伦理的思想于皇家建筑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其次,中国建筑存在院落的群体组合,但同时倾向于封闭内向,体现含蓄自守,不同于西方, 经过几周的中国古代建学习,我初初窥得其貌:榫卯、栽柱暗础的木构技术,石楔、斧、凿、锯等木作工具,规矩、匠工、准绳的数理逻辑基础工具,样式雷图档与姚域图的图学发展,层叠、连架的架构思维,宴席的尺度性,以明堂辟雍为例的择方与中正取向,体现在夯土、重楼的尊为与崇高取向,瓦作、漆作的装饰与审美。 佛光寺,赵州桥,应县塔,我们循着古代建筑的纹理去触摸那曾经存在的历史,去缅怀故去的先人。对古建筑的思考与研究也是对时代的省思与回望,时代在发展,旧建筑是否要保存,传统的精神需要保留,我们又要怎样的跟上城市步伐与创新。现如今,各种新兴材料被发现并运用,人们对各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愈加了解,木材料早已不是最适合的建筑原料,它的耐久性安全性问题更加突出,人们对力学原理更加了解,木框架也被框架结构代替。 中国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问题也迫在眉睫,城市的发展,一些古建被迫搬离,即使存留,有的也与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而愈显矛盾与不合理,如同当年朝天宫之于其旁的希尔顿大酒店,如同现今鸡鸣寺之于其边的古生物博物馆。古建筑要拆么,新建筑要建么,两者又能合理相处么? 不论古建筑的未来发展如何,我们都希望可以尽量在城市规划的同时尽量保留些历史的遗迹,供后人瞻仰先辈遗德,也加紧发展中国建筑史的研究,使其更加成熟,将本民族的审美发展下去。

中国古代楼阁

中国古代楼阁 赏景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蓬莱阁、昆明大观楼、贵阳甲秀楼、永济鹳雀楼 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承德文津阁、沈阳文溯阁、宁波天一阁 报时楼:北京钟楼、鼓楼、西安钟楼 防御:北京正阳门(前门楼)、德胜门楼 供佛:颐和园佛香阁、天津独乐寺观音阁 演戏:颐和园小戏楼、大戏楼 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始建于三国时期。是天下三大名楼之一。楼共五层,高50.4 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 岳阳楼: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 岳阳楼始建 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 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 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 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 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 岳阳楼的建筑构制独特,风格奇异。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 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 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啄,金碧辉煌.远远而了,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因初唐才子王勃作 《滕王阁序》让其在三楼中最早天下扬名,故又被誉为“江南三大名 楼”之首。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今天的滕王阁为宋式建筑。歇 山顶。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宋代的楼 阁建筑极窈窕多姿,建筑艺术造型达到极高成就。1942年,古建大 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宫廷画《滕王 阁》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 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章节答案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章节答案 历史上在长安建都的朝代不包括()C、宋朝 曾在建都的朝代有()个A、3 在中国古建筑中同样有门当户对的说法。(错) 雨果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对) 天心阁的古城墙是()时期修筑的。D、清朝 新挖掘的宋代城墙上有()的明文。C、飞虎军 大礼堂是在()年被拆的。D、1996年 新挖掘的宋代城墙大约有120多米。(对) 梁思成是解放前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错) 日本历史上最有名的两座古城是()。D、镰仓、大阪 第一部中国建筑史是由()写的C、伊东忠太 古建筑的价值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对) 《营造法式》是一部宋代的著作。(对) 常被用在园林建筑中间的屋顶是()。B、悬山 中国古建筑艺术形象的特点是由()决定。B、屋顶式样 世界六大文明地不包括()。D、古代南美洲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以()为主的建筑的特点。C、木结构庑殿顶的式样通常会见于皇帝住的宫殿。(对) 猫弓背的风火墙造型是()特有的。C、 封火墙造型属于下列屋顶式样的()。D、硬山 南方封火墙造型较多的主要原因是()。B、房屋密集

北方的封火墙造型多是成人字形。(对) 县谷英村的建筑平面是()字形的。A、丰 中国古建筑的概念“进”是以()来说的。C、建筑数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古代庭院组成建筑群的最典型的代表是()。D、谷英村的建筑 与西方现代建筑相比,中世纪的建筑多是属于单栋建筑。(错) 的城市规划平面是成()字形。D、凸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第一个时代是()。C、宋朝 在城的规划平面中位于东边的是()。D、日坛 在天安门的右边是皇帝祭祖的太庙。(对) 中国古代的城市管理施行的是里坊制。(对) 中国古代的工官制度是()。B、世袭制 中国古代的文庙建筑颜色是红墙()瓦。C、黄 据研究,世界上只有中国是严格按照人的等级来划分建筑的等级。(对) 目前国最高等级的建筑开间是九开间。(错) 古建筑上旋子彩画的等级要低于和玺彩画。(对) 北方的建筑起源可归结为一个字()。D、土 ()建筑又俗称“吊脚楼”。 B、干栏式 岳麓书院始建于宋朝,但目前人们所能看到的建筑是建于清朝。(对)北方最早的人类是穴居野处。(对) “鬼神文化”是()文化的基本特征。C、商朝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练习题

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 一、判断题(正确答案用“A”标注,错误答案用“B”标注) 1.北京故宫内廷有三座花园,即宁寿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和御花园。() 2.清代帝王陵全部集中在辽宁和河北两省境内。() 3.歇山顶是庑殿顶和悬山顶的结合,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线脊组成,故又称为九脊顶。() 4.在古建筑中,建筑物迎面的间数称为“面阔间数”,建筑物的纵深间数称为“进深”。() 5.南京古城的聚宝门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堡垒瓮城。() 6.天坛南边围墙左右两角呈弧形,北边围墙左右两角呈方形,以象征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 7.我国古城的城垣一般有两重,外面的称城,里面的称郭。() 8.文溯阁是雍正时期在沈阳故宫西路营造的建筑。() 9.自产生灵魂观念以来,人们有了筑坟的念头。大约从商代开始,出现“封土为坟”的做法。() 10.帝王陵的地面建筑主要由祭祀建筑区、神道和护陵监三部分组成。() 11.我国古代的墓室结构依次经历了土穴墓、砖石墓和木椁墓三个发展阶段。() 12.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辅以砖瓦。() 13.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 14.社稷坛以五色土覆盖坛面,以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并祈求全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5.我国古代建筑的彩画共有三种,按等级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和玺彩画、苏式彩画和旋子彩画。() 16.祭天、地、日、月等活动都在郊外进行,统称郊祭。() 17.安济桥坐落在北京的永定河上。() 18.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北宋陵位于河南开封。() 19.居庸关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其得名始自汉代。() 20.汉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兴平县,周围有霍去病、卫青等20余个陪葬墓。() 二、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我国古代崇拜“中”的意识与古代人们对()的崇拜有关。 A.北极星 B.泰山 C.皇帝 D.祖先 2.故宫太和殿的屋顶形式是()。 A.重檐庑殿顶 B.重檐攒尖顶 C.悬山顶 D.硬山顶 3.下列古桥中,建筑年代最早的是()。 A.河北赵州桥 B.北京卢沟桥 C.江苏宝带桥 D.福建洛阳桥 4.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的木构架结构形式是()。 A.穿斗式 B.井干式 C.抬梁式 D.混合式 5.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的是()。 A.庑殿顶 B.歇山顶 C.悬山顶 D.硬山顶 6.为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皇帝必须亲自去天坛祭天。祭天在京城南郊,时间在()。 A.冬至日 B.夏至日 C.春分日 D.秋分日 7.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屋面在顶部交会于一点,形成锥形的是()。

中国古代楼阁备课讲稿

中国古代楼阁

中国古代楼阁 赏景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蓬莱阁、昆明大观楼、贵阳甲秀楼、永济鹳雀楼 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承德文津阁、沈阳文溯阁、宁波天一阁 报时楼:北京钟楼、鼓楼、西安钟楼 防御:北京正阳门(前门楼)、德胜门楼 供佛:颐和园佛香阁、天津独乐寺观音阁 演戏:颐和园小戏楼、大戏楼 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始建于三国时期。是天下三大名楼之一。楼共 五层,高50.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 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 岳阳楼: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 岳 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 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 楼”。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

岳阳楼的建筑构制独特,风格奇异。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啄,金碧辉煌.远远而了,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因初唐 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让其在三楼中最早天下扬名,故 又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 今天的滕王阁为宋式建筑。歇山顶。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宋代的楼阁建筑极窈窕多姿,建筑艺术造型达到极高成就。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宫廷画《滕王阁》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 蓬莱阁: 蓬莱阁同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武昌黄鹤楼齐 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蓬莱阁在蓬莱市区西北的 丹崖山上,蓬莱阁包括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

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

全国导游资格统一考试知识点 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 陵墓 汉茂陵: ①汉武帝刘彻的陵墓 ②位于陕西兴平市 ③时53年才修成,是汉兴厚葬的典型 ④茂陵周围有霍去病、卫青等20余个陪葬墓 ⑤西汉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秦始皇陵: 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 ②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陵墓 ③1974年春在此发现 ④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 ⑤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 北宋陵:位于河南巩义市 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 清代帝王陵墓主要集中在: ①辽宁新宾(永陵) ②辽宁沈阳(努尔哈赤的福陵、皇太极的昭陵) ③河北遵化(清东陵) ④河北易县(清西陵) 封土(陵寝): 秦汉、宋:方上明清:宝城宝顶唐代:以山为陵周朝:封土为坟帝王陵墓的地面建筑主要由祭祀建筑区、神道、护陵监三部分组成。 木椁墓:湖南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墓 古城、古镇古村、古长城 南京古城: ①明太祖朱元璋经过3年准备,历经21年建成; ②原有城门13座,其中聚宝(中华)、石城、神策、清凉四门保存至今 ③聚宝门规模最大,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堡垒瓮城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西北部,始建于南宋末年,未受中原建城礼制影响,城中道路网不规则,没有森严城墙 平遥古城:城中街道、市楼、商店等均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明代县城建制实物资料的古城 古城的城垣一般分两重,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 春秋时期楚国最早修筑长城数百里,称“方城” 八达岭长城:明长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 嘉峪关:建于明洪武年间,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名 居庸关: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其得名始自秦代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秦、燕、赵三国北方长城作为基础,修缮增筑 汉长城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长城 朱雀门指的是南门

《中国古建筑赏析》期末复习题

《中国古建筑赏析》期末复习题(一) 一、单选题 1、下面哪种对建筑的需求在古代十分突出,在现代比较少见?( B ) A 居住 B 祭祀 C 通行 D 购物 2、下面哪那座古建筑属于木结构?( A ) A北京天坛祈年殿 B曲阜孔庙棂星门 C河北赵县赵州桥 D希腊帕特农神庙 3、下面不属于木结构优点的是:( D ) A抗震性能好 B造价低 C易于施工 D耐水火 4、图0_1中的屋顶属于( B ) A庑殿式 B歇山式 C悬山式 D硬山式 5、图0_2中的屋顶属于( D ) A庑殿式 B歇山式 C悬山式 D硬山式 6、图0_3中的屋顶属于( C ) A庑殿式

B歇山式 C悬山式 D硬山式 7、图0_4中的屋顶属于( A ) A庑殿式 B歇山式 C悬山式 D硬山式 8、下图中属于攒尖顶的是C A、0_6 B、0_7 C、0_8 D、0_9 9、0_10中的建筑构件是( B ) A斗栱 B牛腿 C撑栱 D榫卯 10、下面有关斗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为中国古建筑所特有 B可以将屋顶支撑到更远的地方 C费工费料,装饰意义大于实用意义 D多见于悬山顶和硬山顶房屋 11、0_11中圆圈部分所示为( C) A台基 B夯土 C柱础 D阶条石 12、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三部分?A A台基、柱子、屋顶 B台基、墙面、屋顶

C柱子、墙面、屋顶 D台基、柱子、墙面 13、中国古建筑的建造顺序从先到后依次为:B A台基→柱子→墙面→屋顶 B台基→柱子→屋顶→墙面 C屋顶→台基→柱子→墙面 D屋顶→柱子→墙面→台基 14、0_12中所示的建筑构件是( B ) A梁 B枋 C瓜柱 D椽子 15、长城最早修建于什么时期?B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 16、下面哪个朝代几乎没有修建过长城?C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7、现在保留下来长城,基本是哪个朝代修建的?C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8、图1_1中,哪个是汉长城? A 19、图1_2中所示的部分是? D A券门

中国古建筑的精神文化内涵

浅析中国楼阁建筑中的文化内涵 ————以滕王阁为例 【摘要】中国楼阁的建筑,历史悠久,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是不仅仅是建筑风格上的独特,更重要的是这种建筑风格之中融合了文化交融产生的精华。 【关键词】楼阁文化内涵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处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的传统的楼阁建筑亦是如此。 从整个传统建筑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建筑风格是一直与物质基础和精神文化基础紧密相连的,并且伴随着着两者的改变在不停的发生着新的变化,包含进去许多新的传统思想文化。这种变化便能够反映传统文化演变的进程。 一、传统建筑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首先,传统建筑体现出传统的伦理观念。从庶民的宅院到帝王的宫殿,都是有严格的布局、井然的秩序。这是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中人的关系与地位的差异。 其次,中国传统建筑很重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在自然环境中揉入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 再次,中国传统建筑还体现出传统文化追求多样性统一的特点,即所谓“和而不同”、奇偶结合。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群体的组合,重视空间序列的安排,善于将功能多样、风格迥异的建筑单体根据使用要求组织起来,基友实用价值,又能取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二、中国楼阁建筑体现的文化内涵 首先,对于传统建筑中的传统伦理观念,在楼阁建筑完全体现不出来。虽然楼阁建筑也遵从了严格的布局,但是从楼阁的选址可以明显的看出,包含两种观念:一是打破传统的人文观念,而是民间对于某种信仰的渴望。 其次,“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楼阁建筑中的刀淋漓尽致的体现,从楼阁建筑的线条,整体布局,文化底蕴等方面,完全可以看出。但是不仅仅是包含道家“天人合一”思想,还包含了佛教与儒家的思想。佛教讲究因果轮回,建楼阁的原因包括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儒家讲究入世,因而才会有大批文人墨客支持建楼阁并

《中国古建筑赏析》综合测试

《中国古建筑赏析》综合测试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北京城里,下面哪两座建筑是沿中轴线左右对称的?( ) (2分) A.太庙——社稷坛 B.天坛——地坛 C.钟楼——鼓楼 D.西直门——广渠门 ☆答案:A 2. 关于程阳桥的结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2分) A.桥墩和桥身皆为石结构 B.桥墩和桥身皆为木结构 C.桥墩为石结构,桥身为木结构 D.桥墩为木结构,桥身为石结构 ☆答案:B 3. 下面关于佛塔与佛寺的位置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2分) A.佛像出现之前,由于佛舍利是镇寺之宝,因此埋有舍利的佛塔一般位于寺院中央位置 B.佛像出现后,由于比舍利更直观、便于祭拜,因此供奉佛像的大殿逐渐取代佛塔,位于寺院中央位置 C.有些寺庙最初的规划中并没有塔,后来募集到资金或者得到捐助得以修建,便建在角落或寺外 D.由于佛塔具有登高望远、观察敌情的功能,因此多建在寺院旁的山顶或江边 ☆答案:D 4. 关于故宫,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2分) A.故宫中有建筑8000余座 B.故宫中有建筑8000余间 C.故宫中有建筑9999座 D.故宫中有建筑9999间 ☆答案:B 5. “坛”一般用来祭祀哪种对象?( ) (2分) A.自然神 B.佛教中的神 C.道教中的神 D.祖先 ☆答案:A 6. 关于秦始皇陵,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2分) A.秦始皇陵从始皇即位时一直修到其去世,历时38年,征用了70万劳力 B.秦始皇陵被项羽破坏殆尽,现存仅为复原的遗址 C.《史记》中记载秦始皇陵中灌有水银,这一点已被现代探测手段初步证实 D.秦始皇陵有若干陪葬坑被挖掘出来,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兵马俑 ☆答案:B 7. “客家人”指的是:.( ) (2分) A.东南沿海一个少数民族,待客极热情,故名 B.客州人的又称 C.从中原迁徙至东南沿海地区的民系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中国古代 建筑概述 一、中圈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从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或构木为巢。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我们的祖先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以后逐步发展到地面上。南方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官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很多以官市为中心的城市。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高台建筑仍然盛行,多层建筑逐步增加。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阙和石墓。秦汉时期还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高;砖结构被大

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石工的雕琢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隋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其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城市。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墓、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在建筑技术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木构架的做法已经相当正确地运用了材料性能,出现了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从而使构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趋向定型化,并出现了专门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施工的都料匠。建筑与雕刻装饰进一步融合、提高,创造出了统一和谐的风格。唐朝的住宅,根据主人不同的等级,其门厅的大小、间数、架数以及装饰,色彩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一时期遗存下来的殿堂、陵墓、石窟、塔、桥及城市宫殿的遗址,无论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尤为精美,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的高峰。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的实物仅有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其建筑特点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 宋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宋朝建筑的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章节简介】 绪论 第一节自然条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1、为了抵御严寒,北方的房屋朝向采取南向,以便冬季阳光射入室内。在温暖潮湿的南方,房屋多采取南向或东南向,以接受夏季凉爽的海风,或在房屋下架空干阑式构造,流通空气减少潮湿。;森林地区往往则采用井干式壁体。为了防止野兽也有采用干阑式构造。 第二节中国建筑发展的几个阶段 1、商朝已经有了成熟的夯土技术。 2、北宋随着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该拜年了汉以来历代都城采用的封闭式里坊制度,改为沿街设店。 第三节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结构 1、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木结构主要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其中抬梁式使用范围最广。 2、斗栱是在方形坐斗上用若干方形小斗与若干弓形的栱,层叠装配。斗栱最初用于承托梁头、枋头,还用于外檐支撑出檐的

重量,后来才用于构架的节点上,而出檐的深度越大,斗拱的层数也越多。 3、斗栱的发展商末已有,到汉朝大量使用,到唐朝斗栱样式逐渐统一,并用栱的高度作为梁坊比例的基本尺度。后来这种基本尺度发展成模数制,即是“材”。“材”的大小共有八等,而“材”又分为十五分,以十分为宽。这种做法简化了设计手续,可预制加工,提高了施工速度。 4、宋朝以后随着柱身加高,房屋空间的扩大,木构架节点上使用的斗栱越来越少,这种由复杂趋向去简练的过程到明清两代更为显著。 5、穿斗式也是沿着房屋进深方向立柱,但间距小,柱直接承受檩的重量,不用架空的抬梁,而以数层“穿”贯通各柱。其主要特点是用较小的柱与“穿”,做成相当大的架构。这汇总架构在汉朝已经相当成熟。 6、井干式使用天然圆木或者方形矩形断面木料层层累叠,商朝后期的陵墓已使用井干式木椁。 7、古代木架构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优点:a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类似于框架结构,建筑物灵活性极大;b便于适应不同气候条件;c又减少地震危害可能性;d材料供应方便。 8、周初有了瓦,战国时代出现花纹砖和大块空心砖,汉代已经有预制配装的空心砖坟墓,且出现了各种花纹的贴面砖(类似瓷砖装饰)。而砖拱结构用于地面早起仅见于塔的局部,至元朝开始

中国古代建筑 楼阁篇

xx古代建筑楼阁篇 中国古代建筑楼阁篇来源/茶香飘万里的收藏复制·编辑/塞上齐翁黄鹤楼湖北武汉武昌楼: “楼者,重屋也。”楼是供人居住的房屋,在园林建筑中多为两层,个别也有三层的。楼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当时主要用于观敌瞭阵,后来发展成为供人居住的住宅,主要用于居住女眷。严格一点说,楼只在一面或两面设窗,供人们凭窗观景之用。这有点类似今天的楼房,通常是南北屋,南北开窗。 也有挑出平座的,但仅限于一面设有可走出室外凭栏观景的平座,有点类似现今楼房的阳台。楼的造型有多种多样,但园林中的造型是一层为厅堂式建筑,外部设有立柱,用以支撑上层建筑,并形成一种外廊。楼的二层设有窗。若楼与楼之间的二层相通,称之为“串楼”,楼内有廊相通,可绕行一圈的,称为“走马楼”等等。阁: “重屋为楼,四敞为阁”这是楼与阁的重要区分点。通常我们很难区分哪座建筑是楼,哪座建筑是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将楼与阁混为一谈,连楼阁一词也是混在一块使用的。但在古时楼与阁是有严格区分的。楼与阁的相同点是二者均为“重屋”,也就是说楼与阁都是两层或以上建筑。但阁四面皆有窗,且也设有门,四周还都设有挑出的平座,供人环阁漫步、观景。平座设有美人靠(一种类似凉椅式的坐椅),供人休息,凭栏观景。如: 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登高可观看颐和园全景。但在中国楼阁建筑中也有名与实不太相符的。严格地说,岳阳楼为楼,而黄鹤楼则是阁。但也有特例,那就是外形不是“重屋”的水阁。如: 苏州网师园的濯缨水阁,就是一座临水而建的单层建筑。以下为楼阁的图片: 超然楼xx天下第一xx风景区大明xx 黄鹤楼湖北武汉武昌蛇山之巅江西省赣州古城楼 xx古楼xxxx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2019版本一尔雅100分

。。。。。。。。。。。。。。。。。。。。。。。。。。。。。。。。。。。。。。。。。。。。。。。。。。。。。。。。。。。。。。。。。。。。。。。。。。。。。。。。。。。。。。。。。。。。。。。。。。。。。。。。。。。。。。。。。。。。。。。。。。。。。。。。。。。。。。。。。。。。。。。。。。。。。。。。。。 学习中国古建筑欣赏课程的目的 1 曾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A)个。 A、3 B、6 C、9 D、12 2 历史上在长安建都的朝代不包括(C)。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秦朝

3 雨果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4 古建筑门口的门簪是用来承受牌匾的重量。(√)5 在中国古建筑中同样有门当户对的说法。(×) 要自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上) 1 长沙天心阁的古城墙是(D)时期修筑的。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 中山大礼堂是在(D)年被拆的。 A、1966年 B、1976年 C、1986年 D、1996年

长沙新挖掘的宋代城墙上有(C)的明文。 A、玄甲军 B、虎贲军 C、飞虎军 D、背嵬军 4 岳麓书院曾在长沙的城市保卫战中被彻底毁坏。(√)5 梁思成是解放前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6 长沙新挖掘的宋代城墙大约有120多米。(√) 要自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下) 1 日本历史上最有名的两座古城是(B)。 A、镰仓、京都 B、京都、奈良 C、大阪、奈良 D、镰仓、大阪 2

在美国(D)年以上的建筑即可列为文物不能随意拆迁。 A、120 B、100 C、70 D、50 3 第一部中国建筑史是由(C)写的。 A、梁思成 B、伊东丰雄 C、伊东忠太 D、丹下健三 4 《营造法式》是一部宋代的著作。(√) 5 古建筑的价值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 中国古建筑的材料和结构 1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以(C)为主的建筑的特点。 A、石头结构 B、砖结构

智慧树《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教学大纲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教学大纲 第一章匠心独具——中国古建筑特征 中国古建筑因其具有鲜明的特征而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建筑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建筑为人们提供劳动、工作、生活、娱乐等的活动空间,这是它的物质功能;同时建筑又是一种构筑物、实体。因此产生了形象好看与否的问题,所以建筑与绘画雕塑一样同属造型艺术的一个种类,只是表现方式不同,建筑不能表现出人物形象和具体的场景。中国古代建筑如果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所用材料不同,中国古代用木材,而西方古代用石材建造房屋,因而使建筑有了不同的外部形象。例如同为陵墓,古埃及完全用石料筑造的金字塔和中国皇陵用木料建造的陵寝建筑具有完全不同的形象。二是表现在对建筑形象的追求上,西方古代讲求建筑个体形象之高大、宏伟;而中国则讲求建筑群体形象之恢宏。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既有技术的原因,也有文化上的原因。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它的优点在于木材在采集、运输、加工、建造上都比石材方便、省工、省时。同时由于木结构采用的是榫卯接口即属韧性连接,它能够承受突然性的冲击,所以木结构的防地震性能好,而石结构属钢性连接,遇地震很多易毁坏。但木结构也有缺点即怕火、怕潮湿、怕小虫的侵蚀,历史上多少古建筑被火烧毁,所以中国早期建筑保留至今的很少,不如石结构建筑那样坚固耐久。中国古代工匠选择了木结构,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出木结构的完整体系,并且对房屋从屋顶、梁架到门窗、台基都进行了美的加工,可以说将木材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 建筑艺术的特征 建筑艺术与绘画、雕塑在造型上不同,画家、雕刻家可以做任意创作出不同的人物与场景,而建筑师不能任意创作出房屋形象,建筑形象首先决定于它的实用功能、所用材料和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建筑比较 中国与西方古代建筑在用木材与石材不同选择上也有文化上的原因。在西方神权大于皇权,对神庙、教堂要求宏伟、永久,代代相传;在中国皇权大于神权,皇权朝代更替,毁旧立新,对建筑不求永久。 中国独特的木结构建筑 中国古代工匠将木材的应用发挥到极致,他们对房屋的木构件梁枋、檩、天花、藻井,对门、窗、格扇几乎所有的木材构件都进行了美的加工,使它们具有了结构和装饰两方面的作用。第二章巍巍殿堂——中国古代宫殿 宫殿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它既有物质功能,即为皇帝提供理政、学习、宗教、生活、娱乐等活动的场所,所以功能多、规模大;同时又具有精神上的功能,即要表现出皇权集中,一统天下的气势,要求宏伟、恢雄。帝王掌握着全国的人力与财力,所以会应用最好的材料,采取最精良的技艺,调集最优秀的工匠来建造宫殿,从而使宫殿成为一个时代在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都是最高水平的代表。从秦、汉、唐、宋几个主要朝代看,都在长安、汴梁等老城兴建了规模很大的宫殿建筑群,这些宫殿都有前朝、后宫及后苑几个部分,前者为皇帝理政处,后者为皇帝及其皇族生活游乐之所。可惜这些宫殿都已经毁坏无存,今人只能从文献记录和考古发掘的遗址去相像当年的辉煌了。现存的最完整的宫殿建筑是北京的紫禁城,它是明、清两代皇朝的宫城,自公元1403年至1420年经13年建成,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大小建筑数百座,组合成大大小小的四合院。紫禁城继承历代宫城的传统,分为前朝与后宫两大部分,将主要殿堂置于南北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左右对称布置,规模严整,井然有序。前朝有三大殿,其中太和殿为帝王上大朝之地,凡帝王登基、完婚、重大节日接见文武百官均在这里举行盛大礼仪。根据中国礼制,太和殿在紫禁城各座殿堂中面积最大,面阔开间最多达11开间,屋顶最高,位居紫禁城中心位置,可称宫城中第一大殿。后宫除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就是源远流长得独立发展得体系。该体系大约在3000多年前得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 一、巧妙而科学得建筑结构 这就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得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就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得框架,屋顶与房檐得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得作用,而不就是承担房屋重量得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得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得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与生产所提出得千变万化得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得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得灵活性。在所有得建造结构中,抬梁式与穿斗式就是最具科学得。 1,抬梁式,就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得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上,在最上层得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得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广,特别就是北方用得更多。 2,穿斗式,这种结构得特点就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得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

在我国南方使用很普遍。由于就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以]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得统一。在皇家建筑与重要得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支撑在柱头、屋檐间,使得建筑出檐深远,保护木结构得屋身。在这里,斗拱-方面就是结构构件,另-方面也成为建筑上得装饰物,即以结构构件为装饰物,形式反映了功能,结构真实,功能合理,也就是种真善美得统一。但不论就是何种建筑,结构上得基、柱、梁、檩、椽、斜撑等部分大都外露,形状上地加工成装饰构件,结构、构件间用榫卯结合,不施钉子。外观上与其它国家得许多建筑一样,分台基、屋身与屋顶部分,但中国传统建筑得屋顶就其大,有时几乎与屋身同高,且每个部分都有一定得比例及标准做法。 木构件主要指柱、梁之外得悬挑受力构件斗拱,古老得斗拱系与檐口平行。迄今所发现得古建筑异型木构件中有十分精美得拱形构件。木构件得制作主要指构造结合得榫卯技术,其本身不用一钉一卯,完全插接构成。源出于南方古老得干阑式建筑中得榫卯构造,为古建筑所承袭发展,不但系列完备,而且技术先进。在承重结构过渡为装饰构件得过程中,无论从技术角度还就是从审美角度都将两种功能结合得天衣无缝。终于成为其独特得南国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由于采用木柱、木梁组成房屋得基本框架,木梁与木柱承受来自屋顶与楼面得重量,建筑得墙壁实际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