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例精选(共5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例精选(共5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例精选(共5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例精选(共5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例精选(共5篇)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素质教育中十分关键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必要环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1篇: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关键在于把语文课程中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教给学生,并使之有所感悟、有所认知、有所升华,既要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更要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情感、体验和理解。基于这一理念,笔者多年来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努力把小学语文的直接教育转变为对学生心灵和情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中较好地实现了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

一、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的是通过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帮助小学生不断认识自己、悦纳自己,逐步提高他们对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开朗、向上、乐学、善思、自信、独立的健康人格。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程总目标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有个人的体验与发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在语文教材中也处处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素,只要任课教师认真研究,就可以实现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无缝对接。例如,在《瑞恩的井》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发言、学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发现瑞恩的善良和真挚的爱心,从而变得更有同情心;《寻找幸运花瓣》一文让学生感受到,心中充满美好的希望并为之努力,是人生中一件幸福的事;《无言的爱》让学生在感受动物之间友爱相处的温暖的同时,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更应该和谐相处。教师要细心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让学生朝着阳光、向上、进取、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

首先,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善于用科学知识、心理常识来调整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微笑是无声的语言,走进课堂前,教师应提醒自己面带微笑;课堂上学生情绪失控时,更是切记要包容他们;当学生不交作业时、考试考得不好时、当面撒谎时,要想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遇到调皮淘气的学生时,要先控制住批评训斥的情绪,在印象中搜寻该生的闪光点,使自己心平气和,再对他们因势利导。这样就能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控制情绪,让学生心悦诚服,使课堂始终处于积极、健康、高效的心理氛围中。

其次,尊重“个性化学习”的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个性、注重差异、因材施教,会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是有尊严、有思想、有潜力的人,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语文学科的内容特点,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注重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发现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闪光点: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经过思考但解答仍有不足的学生,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可以从某方面继续考虑”“如果能再……就更好了”等,而不是轻易地否定他们,浇灭他们思维的火花;对回答内容新颖、简洁的学生,则用“你的回答很精彩”等话语来激励他们,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心理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践行“心智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尽可能多地采用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教学中,可以采用“心智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信任与尊重同在,悦纳与欣赏并存,

支持与帮助共融。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可以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差异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授《蛇与庄稼》一课时,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明晰蛇与庄稼、猫和苜蓿之间的复杂联系,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只有掌握它们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课堂气氛特别活跃,相比教师的灌输,他们更乐意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这种好胜心和合群性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特质,也是他们突破智力局限的有力武器。在教授《伟大的友谊》一课时,将教材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另一部分是学生的情感需求,根据这两部分内容来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受该课内容的影响,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友谊的重要性,而且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更注意自己的言行,协调了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对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搭建学生自信展示的平台

增强学生的自信,是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学习问题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心理,要以问题为导向,将学生个体课前预习、学习小组课前预习汇总、课堂上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点赞作为有效途径,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进行古诗、文言文教学时,把教学内容安排成“教师指导学—学生模仿学—学生自由学”的模式,学生能自觉运用,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满足了“自己学”的心理需求,提高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信心的不断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引导,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技能与自信心,逐步培育其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例如,在进行《坐在最后一排》一课教学时,为了解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通过朗读让他们理解“永远坐在最后一排”不仅指位置坐在最后一个,更是指不思进取、永远落后于他人,在此基础上理解人只有努力追求进步,才不会永远落后于他人的道理。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相较于其他的学科来讲,有更多接近学生内心世界的机会。将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性格的形成、道德观价值观的建立、审美水

平的提高等,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简介】姜建兰,江苏省徐州大屯矿区第一小学(江苏沛县,221611)副校长,高级教师。

第2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品质提升的障碍与应对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品质提升的价值意蕴:从品质说起

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中蓬勃地开展起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质量高低与品質优劣就成为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南京市作为有着近30年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的区域,对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品质的发展轨迹与实践脉络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为本地未来及其他地区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品质提供参考与借鉴。

品质不同于质量。如果从较为简单的角度来认识品质的话,可以认为,品质是在符合某种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被某类文化赋予价值的相关要素,如就课程品质而言,它就不是简单地将学校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产品”来强调其质量,而是更加强调了课程所包含的相关要素,如知识内容、教学行为、评价系统等所表达的人文关怀和育人价值。因此,学校课程品质不仅体现在静态的课程文本或教育结果上,还体现在优秀文化渗透下的知识、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教育过程中,在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等过程中的不断显现。评价课程品质的优劣,除传统地考量课程的设置情况及育人效果之外,还应考虑课程与文化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内在关联。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言,因其并未纳入国家课程的范畴,基本是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出现,而且其对象是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过程,有着较一般文化性课程更为特殊的要求,因此,衡量其课程品质的标准,与学科课程既有共通之处,也有独特的一面。整体而言,大体有如下衡量其品质的维度:一是从课程本体的角度看,科学性和系统性是否并存;二是从课程功能的角度看,预防性和发展性是否共在;三是从课程价值的角度看,人文性和校本性是否兼得。按课程建构的过程来细化,评价课程品质的标准又可分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是否完整和系统,并蕴含着深刻的育人理念和长远的发展价值;课程内容选择是否科学和适宜;课程实施过程是否合理并充满人文关怀;课程的评价是否多元并以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以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课程是否为学校良好心理氛围的形成和校本文化特色的凝聚做出积

极的贡献。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基于实地的调查

笔者先后在2011年、2014年及2017年对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情况进行了阶段性的跟踪调查,调查形式包括问卷调查、学校走访、教材文本分析、网络调研等,对南京市的现状有如下分析和判断。

一是随着大众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程度的加深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设数量逐年增多,但其品质高下与学校整体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特别是与校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解的深度有关。2011年,笔者在南京市13个区县随机抽取小学20所、初中15所、高中10所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调查对象为被抽取学校中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的教师1名,专兼职不限。调查发现,虽然受调研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生和教师的满意度上得分较高,但现实的矛盾同样尖锐,例如:(1)时间有限。受升学影响,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很难有统一、固定的心理课程,也没有时间接受心理咨询。(2)缺乏制度保障。没有

制度的保障,在课时安排、经费投入、心理健康教师工作量认定等方面全凭学校领导者的个人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教师个人能力。(3)观念上的阻抗。学校、教师、家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仍显不足:在学校方面,过分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会转移校领导的视线与精力,导致其对学校心育工作的重视度和投入不够;在家长方面,部分家长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偏重学术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心育工作中配合度低;在教师方面,不少学科教师总是把学生的学科学习放在首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时会与学习时间相冲突,很多时候便放弃心理健康教育而保证学科教学的进行;在学生方面,“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的名称具有一定的标签效应,学生会望而却步,导致心理困惑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到2014年,上述问题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但能够正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学校比例仍然较低,仅占全市学校的10%左右。2017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率显著提高,全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中小学有353所,占调查学校总数(518所)的68%。开课年级多为小学1至6年级、初一年级、高一年级。开课学校中,69%为两周一课时、22%为一周一课时,其余为一周两课时、一月一课时等。教材方面,开课学校中60%使用省编《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其他学校使用自编校本教材或其他自选指导用书。实地访问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工作,但多数是安插在班会课或是晨会课以及一些团体活动之中。从整体而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实地访问的多家学校校长都表示出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的极大兴趣,但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相对较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亟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充分参与。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品质的提升,与学校教育理念的转变及校长心理教育领导力的提升密切相关。

二是经过对已经开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和教材的调研和分析,发现课程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是课程的顶层设计相对缺乏。就调查的50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仅有6家在课程开发之初进行了详细的课程规划,并撰写了校本课程纲要,清楚地描述了本课程的目标、性质、内容、结构及实施计划和评价方法。其余的课程文本材料多数是心理健康教师授课教案的汇编。

其次是课程的系统性不足。鉴于多数课程是心理健康教师的自发行为,基本上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的主题,虽然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应对一些心理困惑和问题,但从整体而言,多数课程只是兼顾了学生的某一部分发展需要,系统而全面的发展性议题相对缺失。例如,心理健康教育

的整体架构为心理发展的多个维度,从自我、情绪、人际、学习、生涯、生命等维度出发探讨心理品质的发展,是对学生作为人类个体对生存、生活和生涯的全面应对,其课程议题应该有广泛而深入的生活基础,而非仅限于某个时刻某个事件的处理。这样宏观而系统的课程视野,不仅需要教师的实践性经验,也需要理论上的系统建构,在这一点上,目前的学校心理教育校本课程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再次是课程的校本特色不突出,与学校主体文化的融合度较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对于这些文化,适应与改造、扬长而避短本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就现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看,其与学校主体文化有三种关系:一是融合其中,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二是与学校文化略有关联,但对学校文化特色的形成贡献度不大;三是游离于学校主体文化之外,自成一体,虽有自己的特点,却与学校的整体教育背景没有太多关联。虽然这三种关系各有优劣,但从课程的实践效果来看,第一种关系显然更适合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中扎根并蓬勃生长,汲取学校的文化营养,获得学校的支持,同时也为学校的文化凝聚有所贡献,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的同时,也形塑了学校的整体文化风貌。在目前已开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中,仅2~3家重视与学校文化的共生关系,能够融合学校教育理念于心理课程建设之中,兼顾了学生普遍心理发展和学校的校本特色文化,具有较高的课程品质。例如南京信息工程大

学附属小学的“心韵”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就与学校的“澄心”课堂教学文化相呼应,不仅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资源,还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行为提供了支持,具有优秀的课程品质。

三是课程的评价仍是瓶颈问题,制约着课程品质的发展。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但一直是困扰学校课程品质提升的瓶颈。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问题,因其课程性质非学科課程,更多地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品质的发展,但这些相对主观和流变的心理状态,很难以自然科学的量化方式加以评估。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了在对学生的发展功能进行评价外,还要引入多元的评价方式,多主体多方位地对课程进行全程和动态地评价。目前的课程评价,多是以教师采集的学生数据和案例的方式展现,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从课程建设来说,还需要更多的评价主体纳入其中,而不仅是教师的观察和评估。例如,家长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学生自我的成长报告等,都是可以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品质提升路径:理论上的基本建构

鉴于上文分析,为了寻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品质的提升,提

出如下可资考虑的发展路径。

1.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品质观。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在观念上确立了“课程的品质需要提升”的基本主张,才能产生进一步的课程改进行为。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其品质的提升需要人们观念的解放和更新。对心理健康教育从误解到认可,从空谈应付到勉力为之再到品质追求,是社会进步与现实需要催生了教育者的观念的转变,虽然艰难而缓慢,但毕竟正在走向更加理性的认识之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品质观应包括如下观念: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是必然趋势,是超越“病理模式”下心理咨询的内在要求,将心理问题的处理提到“预防”的水平,将心理事件的应对提到“发展”的高度。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并非将心理健康教育一味学科化,而是将心理品质发展的议题以更为系统和完整的方式呈现。三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方式始终应具有心理辅导的特点,符合专业伦理要求,并紧密地贴合学生成长的要求,具有教育性和干预性。

2.规范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文本。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未纳入国家或地方课程,因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多将其纳入校本课程的范畴,对于课程文本的规范性要求并不高。如前文所述,很多校本教材都是依据教师的教案汇编而成,缺乏基本的课程框架和系统设计。在对50份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及教材的文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文本能够更好地支撑课程的实施过程,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分析这些文本,有如下值得借鉴的经验:一是有课程的顶层设计,以课程纲要的形式出现,分析了课程实施的校本背景,详细规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各个要素(时间、对象、目标、内容等)、环节、实施方式与评估方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架构和基础文本,指导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进程。二是课程内容有内在的逻辑框架,围绕着学生发展的重要议题加以系统地组织。特别是要重点协调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矛盾,利用学习心理指导,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心理教育的正向影响力;在内容上涵盖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职业规划、青春期教育、厌学心理等学生迫切需要的内容。三是形成完善的课程评价方案。在课程文本中,须明确课程评价的要点、方法、主体以及实施方式。在应用专业心理测评量表时应慎之又慎,对课程评价信息的使用需要遵守心理教育与咨询的伦理规范,避免因评价结果的滥用或误读而导致心理伤害事件的发生。

3.实践以课程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行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蓝图中的一个核心但不唯一的部分,要想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需要建立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中心的整体行动框架。这个架构中,集中教育与个别化辅导相结合,课程教学与团体活动相补充,专业教师与班主任相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支撑,这样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保护学生的心理安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依托课程建设开发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各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方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实践的检验。

四、结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品质的提升,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要求,其内在结构与外在功能也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机制的保障,重要原因之一是没能在学校教育的核心阵地——课程

上占有一席之地。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心理辅导与咨询过度个别化和效率低的不足。有了固定的教学平台,有了高品质的课程设置,学校对学生开展系统、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关注心理健康的学校氛围,就是水到渠成之事。在这个意义上,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品质的价值,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先有数量,再重品质,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引领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入一个更加注重品质与效能的时代。

作者:林静

第3篇: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1空巢老人的界定

空巢是指无子女或者家庭中子女因学习或者工作外出,只剩下老年人独自在家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教授将空巢家庭分为两类,一种是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

空巢家庭;另一种是类空巢家庭,即子女不在身边但身边有其他亲属的空巢家庭。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的单居或者夫妻双居的老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空巢老人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可能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

2临沂市城市退休职工空巢老人的类型及特点

临沂作为比较发达的中小城市,即三线城市,受经济规模和定位的限制,城市发展满足不了许多年轻人的个人发展需求,因此许多空巢家庭的子女选择流向更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逐渐进入老年,并逐渐从原有工作岗位上退休,临沂市城市老年人空巢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主要表现为,子女为了工作在其他城市定居,平时联系方式主要为电话及网络视频。过年时会有短暂团聚,但老人主要的居住方式是夫妻独居,缺乏沟通与家庭关爱。

城市退休职工空巢老人是指城市中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由于其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城市中的退休职工都有退休金,一般可以满足生活与医疗方面的支出。因此,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基本可以得到满足。身体健康及心理需求满足成为这一部分空巢老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城市退休职工中空巢老人的主要心理问题

(1)社会价值缺失感。城市退休职工都是有过几十年的工作经历,有的老人在工作中曾做出过出色的成绩。退休后,老年人在家无所事事,不愿与社会接触,子女又不在身边,感觉自己己经没有了社会价值,因此就会产生深深的挫败感与失落感。

(2)孤独、空虚感。城市退休职工中的空巢老人,物质生活一般有较好的保障,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子女的生活压力通常较大,因此会不经意的忽视与老人的沟通与交流。老年人对子女的个人发展又抱有比较大期望,因此存在不出大问题绝不麻烦子女的心理,因此在与儿女的交流中一直处于被动等待状态。寄希望于儿女主动联系父母。而忙于事业的子女无法主动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这就造

成了空巢老人的孤独空虚感。

(3)缺乏安全感,存在恐惧感。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无法贴身照顾加之高昂的医疗费用,使城市空巢老人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加之年龄增大引起的生理问题,比如对待疾病与死亡的认识,使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比较大的压力,易形成恐惧感。

4影响退休职工中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1)家庭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城市退休职工中的空巢老人,其子女大都是“70”与“80”后。这时期由于国家实行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家庭结构主要呈现“4、2、1”模式。“70后”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中流砥柱,且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压力大的生活状况。巨大的生活压力下,能够抽空去陪伴父母成了奢望,而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就更难与父母见上一面。“80后”面临着就业难与高房价的困顿,其赡养与陪伴父母的能力也极其有限。空巢老人自身也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其年轻时经历的大家庭变为现在的小家庭,居住环境也由过去的大杂院、家属院变为现在连邻居是谁都不清楚的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多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事例,下面就这些进行分析。 案例一: 学生简介:李克,成绩还不错,而且个性比较活泼,在班级人缘关系比较好,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望,篮球也在同龄人中也是打得比较好的.因其好动、活泼及在学生中的威望,在入学时老师也比较器重。 学生不良行为表现:刚开学一个月这几个学生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见到老师很有礼貌的问好;作业能及时、认真的完成;同学之间关系良好,能主动帮助他人;能较快地适应寄宿生活。鉴于他不错的表现,在班干部选举时裴田亮被选为体育委员。 但是没过几个月,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就开始显露出来:主要有:1、上课不认真。有时趴在课桌上睡觉、有时做小动作、有时开小差神游万里。2、因其学习态度不好,老师经常提醒他们,但却引来的是直接与老师顶撞。3、过分热衷于体育运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活跃在篮球场上,有时在学校规定外时间打篮球。 学生不良习惯产生的根源 1、家庭因素。都是家中的独子,因此倍受疼爱。另外家庭经济状况也是比较富裕,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家长总是尽量满足。过多的零用钱使他们有了花钱无度的个性,也是他们对什么都不是很在乎,包括成绩。另一方面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很高,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他们身上,所以对他们来说压力很大,由此产生了逆反心理。 2、个性因素。胆子大,任性,对于别人不敢做的他们敢,做事不考虑后果。听不进规劝,喜欢我行我素。 3、青少年心理因素。精力充沛,总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酷爱标新立异、耍酷、好面子。 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1、意志缺失。这两位同学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进取性,行为自觉性差,需要任课教师、班主任经常提醒才能上课认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在其他任何班级事物上也是同样漠不关心。认为班级与他无关、同学与他无关。

大学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1]

常见情绪困扰 自卑:自我评价过低,导致行为畏缩、瞻前顾后、多愁善感,自尊心极强,过于敏感,严重影响各方面的正常发展。 抑郁: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易怒:一种消极激情,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激动得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甚至动拳脚伤人。 焦虑: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办事效率低下。 情绪调节控制的常用方法: 1、情绪宣泄: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方式,把个体的情绪体验表达出来。 2、注意转移:主观努力把注意力从消极或不良的情绪状态转移到其他事务上。 3、自我安慰:学会找出合乎情理的原因来为自己辩解和解脱。 4、积极暗示:运用内部言语或书面语言以隐含的方式来调节和控制情绪。 5、调整认知:把理想和需要定得切合实际,增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6、创造快乐:善于用微笑迎接困难,善于从身边平凡的琐事中发掘快乐。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调节措施 情绪捆扰是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突出和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卑 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在心理学上又称“自我否定”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由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变,部分大学生由高中时期的“佼佼者”变成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这种“地位”的改变是造成部分大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或自身某些不足而自卑。有自卑感的学生由于自我评价过低,导致行为畏缩、瞻前顾后、多愁善感,自尊心极强,过于敏感,严重影响各方面的正常发展。 2、焦虑 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消极情绪现象,是人们对即将发生的某种事件或情境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过分的焦虑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办事效率低下。引起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有:入学适应困难、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人际交往(如:社交恐惧引起的焦虑)、求职就业问题等。 3、抑郁 抑郁也是极为复杂的情绪障碍,是正常人以温和方式体验到的、已经作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持久的一种情绪情绪状态。当个体感到无法面对外界压力时常常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喜欢所学专业,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而过早“看破红尘”,导致情绪抑郁,他们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4、易怒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情绪反应都是由大脑皮层决定的。但是美国纽约大学的莱克杜斯通过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情绪的发生都要经过大脑皮层的加工整合与评估,他认为“除了情绪通道之外,另有一小络神经元直接自丘脑连接到杏仁核,通过这些狭小通道,杏仁核可直接在大脑皮层尚未作出评价之前抢先作出反应导致有机体的一时冲动”。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衡,内制力较差,容易冲动。易怒是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激情,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

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 申报材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7600 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申报材Application materials for advanced individuals of mental health

工作报告| Work Report 申报材料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王润生,1975年出生,中共党员,中教一级,泰安迎春学校政教处主任。曾获得泰安市优秀教师、泰安市教学新星、泰山区教学能手、区优质课一等奖、区青年先进工作者、区校本研修先进个人、区班主任远程研修优秀班主任、区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因为热爱,所以选择 回首自己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路首先是从XX年担任学校团委书记开始,由于做学生工作的需要,自己在做好校刊《迎春花》心扉信箱栏目的同时,又进一步创办了《心语》小报来拓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XX年担任政教主任以来,又承担了学生思想管理的重任特别是作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一所中学,XX年与小学实现了资源整合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了找到这些学困生形成的背后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XX年暑假期间,我自费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学习,此后又不断地自费进行深造,掌握了做心理咨询工作的初步技术。XX年4月,一次偶然的值班机会,我得知了XX级一名女学生有严重的自杀倾向,对此我表示了高度的关注,找到她的母亲进行了倾心的谈话并建议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咨询,但是由于其害怕支付高昂的咨询费而放弃了咨询。三思之后,一种挽救孩子的责任感使我 第2页

怎样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怎样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大运学校胡志琴 一、基本情况介绍: 杰杰,男孩,小学二年级(4)班学生,在班上成绩较差。杰杰上课时经常开小差,注意力很不集中,有时还故意拿纸团、橡皮砸同学,因违反课堂纪律,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加上作业上很懒惰,本来速度也慢,导致作业经常拖拉。下课后经常在走廊上奔跑,一会在楼梯上跳上跳下,一会死命抱住其他男孩搞恶作剧,一会又挥拳欺负女同学,课间操经常与同学打闹,甚至趁同学不在偷拿同学的东西,有时还跑到其他班级去拿东西,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 杰杰的父母离异,现在是由小姨照顾。与其小姨交谈,小姨也无奈地向我诉苦:“这个孩子我也不知道该如何管教,在家也是怎么说,怎么逼都不写作业,一定要亲自守在旁边用手指一个,写一个,何况我也要上班,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呀!”以上所述原因导致伟伟的成绩很不理想。 二、个案分析 根据杰杰同学的种种表现,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行为习惯不良;学习习惯不良;缺乏自信;缺少关爱。这一切导致其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而这又使上述种种表现日趋加剧。 无视课堂纪律、随意讲话、自由散漫等行为,杰杰不以这种行为为“耻”,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潇洒”,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是因为他长期得不到家长的关怀,且长期处于被同辈群体排斥的地位,这些情况造成他对被接纳的需要的满足受到阻抑,使其心理严重失衡,渴求受人关注。因此他想方设法引起他人的注意。这是由于他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上的某些无知而造成的。这也是其行为习惯不良的具体表现。 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克服个人不合理的欲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力经常转移,“病情”老是“反复”,是伟伟同学意志品质薄弱、自制力差的表现。 不想听课,不愿做作业,设法撒谎蒙混过关,与同学爱打爱闹等,这些都是他失去学习兴趣之后而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辅导策略和效果: 1、消除敌意,建立信任感。爱引人注意的孩子,多半是因为“情感饥渴”,教师要多给他们爱抚。我想首先我要用爱融化他心里的坚冰,消除他的不良情绪。所以,我总是默默地走到他身边去,有意无意地摸摸他的头。随时关注他的行为表现。 2、帮助提高,增强自信心。 (1)辅导功课。他对学习成绩其实挺在意,有一次听写了20个词,他对了十六个,他一整天都格外兴奋,可是他很厌恶做作业。特别是作业较多时就非常的不愿意做,我将他独自留下,一个一个指导他拼音的写法,当他写对了的时候及时肯定鼓励,他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认真,速度也快了许多。并在班里对同学们肯定伟伟的表现。同时每天的课堂作业及时的辅导他完成,他做的全对时给他打上A+加五角星,争取慢慢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增强他的自信心。 (2)心理引导。在上课时只要杰杰听课,读书,我就不断激励、表扬,使他的学习积极、主动意识增强。一点做的好,通过表扬,树立他的自信心,使他有追求更高目标的意愿。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捕捉伟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如我在看到伟伟专心读书时,会情不自禁地鼓励说:…呦,孩子,你读书真专心!以这样的方式读书学习,自己的知识怎能不越来越丰富??;看到杰杰晨朗读不开口时,我会鼓励他说:“教室里最动听的声音就是琅琅的读书声,赶快开口读书吧,外面的人听到,也会被你的琅琅读书声所吸引而驻足观望!?;平时看到他因为我的叮嘱偶尔写好了一次作业,我会真诚地说:…如果你的作业每次都写得这样认真,那该多好啊!”这样的表扬既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孩子有目标可寻,孩子自然不会产生满足感。 (3)与家长沟通。与此同时,我多次与他的小姨沟通,委婉地建议,希望她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我劝导希望杰的妈妈能多和儿子电话沟通,对他的学习多关心,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结课论文——成为更好的自己 刘梦迪教育技术131 学号:1318020109 一、个人经历 首先,我是一个来自于单亲家庭的姑娘,在我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从那之后,就是母亲一个人带着我。虽然我是单亲家庭,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什么,少什么,并且我有着从娘胎里带来的自信。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可以很自信的立于人群中。自信乐观是我最大的特点,无论身处什么环境,这两点我都从来不会丢下。我觉得,人生在世,无论是谁,都是在不断地选择中度过的,当你选择后,就算后来对当初的选择而后悔,也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无论是哪种选择,总会有能够得到的和能够为自己所学习补充的。所以,中国古人崇尚“舍得”的精神。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去的是最开始没有选择的那条路,得到的是终于走上的那条路的沿途的精彩。 在这里,我想把自己的经历分成三个阶段来写,这也是我认为的,比较重要的三个阶段。 1、少不更事 童年的我,没少让母亲操心。在学校带头闹事,和老师作对。那个时候的想法太天真,觉得老师太过于严格古板,扼杀了我们的天性,布置的作业太多,令我们没有时间玩,所以我不听老师的,带头不写作业,并且带着全班同学反对老师,向教务处申请换老师。也许看到这里,一定会觉得不可能,不可思议。但是,真的是这样,而且不仅如此,我还带着男生们逃课跑到工地去玩,等等等等。总而言之,我干了一个女孩不会干的事,更是干了一个男孩也可能不会干的事。现在想想,那些任性幼稚的行为不过是想隐起身边的人的注意,因为单亲的原因,当别的小朋友总是有家长来接回家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只有一个人在大门口等啊等,妈妈因为做生意比较忙,几乎没有时间陪我,所以我也只能经常一个人待在家。在学校也是,想要得到老师的注意,光有成绩不够,我选择了最错误的方法,那就是淘气人性的不遵守规定。结果不言而喻,我成了老师最头疼的学生,要不是那个时候成绩好,我估计我都有肯能被退学。印象最深就是一次班会,我像被批斗一样被要求站在讲台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我的“罪行”,平时的那些“好朋友”一个一个的都在下面笑着看着我,就好像我是世界上最大的笑话一样。在讲台上我想了很多,我了解到我这么做是多么错误,我想要成为闪闪发光的一颗星星,不是用这种方式。个性的倔强让我在讲台上那难堪的境地下没有流一滴眼泪,我在那个时候彻彻底底的明白什么叫做自己做的错事,自己要承担了。还好那个时候快小学毕业了,所以我后来被全班孤立的日子也不很难过。 那些任性幼稚的行为让我也学会了很多,比如说我决心不要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我就要努力在各个方面都很闪光;再比如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要敢作敢当,做错了事不要紧,要紧的是能够从你的过错学到东西,并且能够及时改正。 不知道是天性使然还是我总是能够说服自己去适应现状,但是我很欣慰我能够挺过来,并且能够学会改变,去进步。 2、转折 我以假小子的形象终于成长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刚上初一时,班上一个校田径队的男生,总是穿着纯白色的运动装,迎着阳光在操场上奔跑,他还有着阳关的笑容,温柔的性格。于是,我就喜欢上了他。那种情窦初开的喜欢,纯净而热烈。 他不仅运动好,学习也好,而且还是校主持人队的,唱歌也别好,人长得也帅,当然,不仅我喜欢他,年级里好多女生喜欢他。当时的我,丑小鸭一枚,为了能够追上他的脚步。我开始改变,留长发,轻声细语的说话,好好学习。为了能跟他站在一起,我自告奋勇参加了校田径队,每天3000米的高强度训练我在坚持;为了能跟他站在一起,我报名参加了各种比赛,像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话剧表演;为了能跟他站在一起,我通过层层选拔,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材料.doc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育人贵在育心,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更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一年来,我校本着全员参与、面向全体、矫正预防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让学生学会调试和学会发展为最终目标,重点帮扶与长期关注相结合,充分发挥爱心和同理心作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一、培训引领,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综合素质 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知识是最表

层的,技能是中间层次,素质是最内层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素质,我校心理健康教师参加了三门峡阳光心理学校组织的相关心理培训,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同时,利用业余时间相继参加了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巧英老师组织的“心灵成长”活动、三门峡“爱心之家”的相关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了娴熟与良好的助人技能,提高了心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二、科学建设,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水平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咨询室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专业场所。为更好地规范心理咨询工作,学校专门配备“心语屋”一间,坚持科学性、以生为本、通用性、针对性的原则,配齐了办公桌椅、资料柜、心理图书资料、常用心理调查问卷等,硬件齐全、环境温馨,咨询室制度包括咨询室管理制度、咨询师工作制度、教师工作制度、工作守则等,统一上墙、规范

管理。 三、创新载体,全面促进师生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学校活动的全过程,以引导为主要途径,以活动为主要载体,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一年来,我校结合实际,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传播正能量践行心理宣言 “Smile,smile,smileatlife”是三小人的心理宣言,他们读着,想着,同时也践行在实践中,时刻以微笑自信的姿态面对生活,传播着属于自己的正能量。 2、关注教师健康,发挥“一测、一培、两爱抚”功能,走进心灵家园本着“欲予学生健康的心理,为师者必先心理健康”的观点,我们十分关注并努力让每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常识,并注重培养教师们运用基本的心理常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测”即一次心理测试,每学期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0篇

关注细节成就完美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几点体会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关键字:小学、心理健康、学校、教师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作为学生主要生活环境之一的学校及引领学生成长的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去为他们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值得我们去探讨。

首先,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1、校园主环境建设。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2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2篇 篇一 一.案例介绍 邓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

大敌。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篇1)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 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 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 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 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 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 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 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 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 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 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 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 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 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 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 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 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 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2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育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我们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骨干教师专业引领效能日益彰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科学有效;心理咨询平台逐步规范;学校、家庭、社会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逐步完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管理,完善工作机制 成立了由学校行政任组长,骨干教师任副组长,专兼职教师、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领导小组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主阵地,科学、规范地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为学校心理辅导提供业务咨询服务;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提供服务。 二、实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和谐氛围 我们认为,在学校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一部分,但更是与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密不可分的。因此,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其它工作的整合,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是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我们提出对教师、学生、家长实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的每个过程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契机,提高校园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在教师方面,学校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营造宽松管理氛围的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师德教育和教师培训相结合,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职业,提升职业幸福感(例如:开展教师经典阅读活动等)。让教师缓解了压力,放松了心情,提升教师对集体的归属感,促进了学校和谐心理氛围的形成。 在学生方面,我们本着贴近学生实际和师生共同参与的原则,提出向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质量,给常规活动注入了新的内涵,促进师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家长方面,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我校许多学生都出身平民家庭,大多家境一般,还有部分是外地打工的家庭。家长普遍承受着很大的生存压力,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随着现代社会问题的集中显现,“单亲家庭”数量增加,子女的家庭教育不仅很难保证,有时甚至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我们通过教师家访、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活动日等活动,引导家长学会理解孩子,学会与孩子沟通,学会肯定鼓励孩子,学会与老师配合,赢得家长对学校的支持。 教师、学生、家长,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我们始终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本身就应包括这三者,而我校也正是注重了整合不同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了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取得了工作的成效。 三、打造专业教师队伍,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育者个人不直接作用受教育者,就不可能真正渗入性格的教育。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个性,才能养成个性。”学校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拥有心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着力建设了三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一是建立了一支成熟的心育骨干教师了队伍。学校出资,选派一些热情高、自身心理素质较好、乐于交流沟通的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目前,有心理专业本科生7人,泉州市骨干教师心理培训4人,参加B证考试2人。由他们主要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心理

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危机管控工作的通知 各小班: 近来,我校心理危机事件频发,本学期开学以来到现在,校园内先后发生心理危机案例11起,其中10起经及时处置,成功干预,未酿成后果。有1起因未及时发现,高坠死亡。 面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高发、多发态势,全院师生应高度重视,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管控列入日常工作,形成新常态,常抓不懈。具体要求: 一、在师生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及心理危机常识教育。让全体师生认识到心理问题及心理危机是常见心理现象,只要及时发现,是可以通过咨询、治疗、及时干预等手段予以化解或缓解的。但心理问题、心理危机如未及时发现和排除,则可能会酿成诸如自杀等严重后果,因此应高度重视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 重点对班主任和相关学生干部、小班心理委员、寝室室长等骨干人群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培训和指导,掌握心理危机的相关知识及处置程序、重大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和特征,提高对心理危机现象的敏感性、识别力、反馈度,做到能及时识别问题并合理处置。 二、建立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及机制。各小班要组建一个包括班主任、小班负责人或寝室室长等成员在内的危机预警干预体系,明确小班心理健康工作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负责人,班主任应

为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管控责任人,确定每一个寝室的学生心理健康安全信息员,明确职责和工作要求,务必将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覆盖到每个小班的每个人。 建立完善包括预警、发现、处置和追踪的心理危机应对机制。要更加注重加强班主任与学生的广泛联系,确保感情联通、心灵沟通、信息灵通、渠道畅通。做到能及时发现心理危机学生,合理处置危机事件,有效防范不良后果。班主任应加强对现有重点关注对象的关心、关注,及时掌控相关情况,如遇突发情况应及时上报学院。 三、建立班、院、校(校区)三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月评估制度。各小班每月的最后一周开展一次全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和情况会商,每月最后一周最后一个工作日向学院报告一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结果。 园艺学院团委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王晓琳人的心理成长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有时极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甚至发展成为精神障碍。下面就我工作中发生的一典型案例,怎样做的学生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并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案例分析: 2015年10月中旬,一天下晚自习后,我走进办公室放书准备回家。这时听到有轻轻的敲门声,我打开门一看,原来是我班一名女同学。这名女同学平时性格内向,平时很少与我交流,我让她进来坐下。她很紧张,低着头,欲言又止。我知道她有话要对我说,但又害怕不敢说。就轻轻地说:“你有什么想告诉老师的就说吧,老师经历多,看能否帮你分析一下。”在我的启发下,她终于断断续续说了起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些天来脑海里一直想着他,他是高一年级机械班的同学,我喜欢看他在篮球场矫健的投球,运动场上潇洒的赛跑。上课时脑海里也不由自主地浮现他的身影,夜里睡觉还梦着他。我知道这样会影响学习,我也在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可总是不由自主。越想控制越难以控制,这样太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老师,我从内心里有一种负疚感。老师,我是不是早恋了,我该怎么办呢?” 洪水涨起来的时候,应当及时疏导,而不是围追堵截。否则,一旦水位涨到他们小小的心灵承受不住时,山洪便会一泻而下……最后,我针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1、实属正常,无庸置疑。我告诉她:“你现在所处的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渴望得到爱,这些都是美好的,属正常现象。问题在于你对自己的情形不了解,就认为自己是早恋了。你自认为是不正常的,极力克制,但事与愿违,不仅无法克制淡化,反而更加铭刻于心,以致产生负疚感。青少年期,异性之间的交往大多属健康友谊型和害怕羞怯型,真正意义上的早恋实质上很少,你现在正属于这种情况,切不可陷入无谓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既影响学习,又不利于身心健康。” 2、男女有别,亲疏有度。“异性间正当的友谊当给以保护,不必遮遮掩掩,堂堂正正交往便是。切记:“男女有别,把握分寸,适度保持距离,注意场合,要拘小节,做到自尊自爱。” 3、广泛交友,开阔心胸。“不要把自己封闭在人际交往的框框内,一味地走进某一人或某一小范围,否则会导致交往过密,失去与学生群体接触的机会,无法体会到同学间的纯洁友谊,无益共同进步。我们并不反对个别交往,但更应融入集体,广泛接触,广交朋友。” 4.兴趣广泛,性格乐观。“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论文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也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对象。其实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看似轻松,却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近几年,频频出现大学生自杀犯罪等事件,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多方面,例如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大学生,有的同学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所以能够很好地解决,可是有的同学没有形成好的心态,又缺乏心理上的开导与教育,最后轻则心情抑郁、自暴自弃,重则形成心理障碍甚至酿成惨剧,所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可以让同学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是非常有利于大学生活的和谐美好。 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就成为各高校以及社会目前急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正常的心理状态 正常的心理状态即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大学生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A/B模拟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学生心理健康有两个维度:一是现实适应良好,二是未来发展的潜力。 2.__ 个性___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3.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_ 倒“U”型__曲线关系。 4.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符合我国正在实施的___基础教育课程改革_____的要求。 15、学习困难学生可分为以下四类:暂时性困难、能力型困难、动力型困难、整体型困难。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 D )A.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B.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 C.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 D.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 2.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志是:…………………………………( D ) A.健康、和谐、平和 B.平静、快乐满意 C.平衡、有序、和谐 D.满足、淡然、快乐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为…………………………………………( C ) A.问题学生 B.品德不良的学生 C.正常的学生 D.学习困难的学生 4.素质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 A )A.禀赋 B.天资 C.资质 D.天赋 5.就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是…………………………………………………………………………( A ) A.副目标 B.首级目标 C.主目标 D.第一级目标 三、多项选择题 1.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 以下三个阶段………………………………………………………………(AC)A.调查呼吁阶段 B.尝试推行阶段 C.尝试起步阶段 D.发展推进阶段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注青少年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物质生活一天天丰富,各种腐朽文化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加快了腐蚀青少年的步伐。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指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市中小学生过半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厌学、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等多种现象。有的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娇生惯养、依赖性强、不会劳动、不会自理,缺乏自立意识和生存能力。还有的高中生存在交往障碍,缺乏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1、互联网是诱导部分孩子产生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带有刺激性的网站,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2、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数量急速剧增。由于留守儿童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长期的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出现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自卑、胆怯、缺乏精神寄托等心理问题。3、随着年龄的增长,生

理发育加速,带来心理发育滞后于生理发育的心理半成熟问题。4、在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日趋加重,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此建议: 一、要着力营造青少年健康人格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人文教育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清查学校周围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场所,如网吧、美容院、歌舞厅等不适合青少年的娱乐场所,严格禁止未成年人进入。 二、大力开展师资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指定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并对其进行集中统一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通过专业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三、逐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议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教育预防与咨询治疗并重,切实做好以预防为主,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要加强关注,举办“挫折教育”、“情绪的自我调节”、“人际交往”等专题讲座,有针对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报告

一、个案研究背景 (一)学生基本情况 徐鹏,男,坨里中学学生。学习成绩很差,考试成绩在班上总在最后几名里徘徊。上课爱不发言,而且总是在回避和老师的接触的机会,平时话不多,自卑、不擅长体育、不擅言谈。在学习上一般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二)家庭生活背景 徐鹏的父母都是农民,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平时根本就没有时间,甚至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其唯一的教育方法就是粗暴的打骂,尤其是在学习的问题上。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二、个案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一年来的观察与了解,发现他与人交往的主要心理表现是:严重自卑心理、孤独焦虑心理、胆小压抑心理。形成该心理的原因有: (一)父母对学习要求超过了学生的能力范围 通过家访和与家长的谈心,了解到徐鹏的父母都是吃了没有文化的苦,所以生活比较艰苦,因此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能够出人头地。但是这么多年以来,徐鹏的成绩让他们在村里、邻居、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为此,家长也十分着急。孩子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是性格形成和社会交往方式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非常渴望父母的关心、呵护和指导。此时徐鹏正为自己的学习苦恼。父母的打骂使他形成了严重的胆小、焦虑心理特征,造成了如今自卑、孤独的社会交往现状。 (二)同学的排斥 因为他在班级里成绩一直非常差,每天面对许许多多的错题订正,考试经常

不及格。每次考试,只要老师说有一个人不及格,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说肯定是他。在班级里面他感到非常的不光彩,更加使他不敢和同学平等交往,受到同学欺负也不敢告诉老师,形成了自卑胆小的社会交往心理现状。由于长期不被群体接纳,徐鹏在班级里一直就像一个陌生人,可以想象他内心的孤独、焦虑和无助让他多么痛苦了。 三、疏导帮助矫正措施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一)个人疏导 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我们始终相信,个体内心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自我激励、自我成长,才能真正达到心理的成长,只有发挥他个体的自我力量,他才能真正走出孤单、走出胆怯,树立健康的社会交往心理。 1、发现优点,树立自信心。 人不能主动交往,主要原因是在交往过程中缺乏自信。所以首先就要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应当不为一时的挫折而失去对自己的信任,并且要找到自己的优点,给自己恰如其分的评价。在几次的与他谈心中,我逐渐体会到他那颗孤独、自卑的幼小心灵。他完全默认了所有人对他的指责,承认所有的错误都是因为他。 我就告诉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不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只不过自卑感强的人往往容易忽视自己的优点,夸大自身的弱点,对自己否定过多,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引导他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自暴自弃,意志消沉,自我否定,而要冷静下来,辨证地看待自己,接纳自我。引导他有回忆从小到大的的人生经历,把每一次获得赞扬的内容、过程、和感受记录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