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度科技工作总结

年度科技工作总结

年度科技工作总结
年度科技工作总结

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度科技工作总结

2009年度学校科技工作认真贯彻学校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的战略部署和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体要求,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将科学发展观贯穿各项科技工作的始终,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全体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与辛勤工作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学校科技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在重大科研项目立项、科研平台建设运行、科技成果产出、产学研合作、科教兴农和科技管理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学校的科技实力和学术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科研项目与经费

2009年学校科技部门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围绕学校科技资源的挖掘与整合,一方面继续以申报重大、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加强科技资源调配力度,充分发挥学校的科研竞争实力;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学科交叉,鼓励科技创新,加强项目集成,注重点面结合,精心组织各种渠道科研项目的申报。一年来,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纵向项目886项,获准立项资助324项(不包括校基金62项),立项资助经费2.94 亿元。截止2009年12月31日纵向科研到位经费3.17亿元。

重大项目申报获得新突破。本年度,我校获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项,立项总经费超过1.0亿元;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主持承担3项、参加11项,立项资助经费超过1.0亿元。基金项目资助数稳中有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申报319项,获资助项目数84项,资助总经费2621万元,资助率26.3%,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平均资助率;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共申请81项,获资助36项,资助率44.4%;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40项,获资助13项,立项总经费105万元。

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立项取得突破。钟甫宁教授为首席专家投标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与政策选择研究”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文立项,资助经费50万元;褚保金教授主持申报的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招标课题《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研究》获立项资助,资助经费20万元;曲福田教授主持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土地和矿产资源有效供给与高效配置机制研究”本年度公示结束,即将正式发文。2009年我校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9项,资助经费55万元,组织申报江苏省软科学计划项目17项,立项资助9项,资助经费18万元。

江苏省各类科技项目申报取得可喜成绩。2009年在组织好国家科技项目申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省科技厅、教育厅、农林厅、环保厅、发改委、资源开发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省内各主管部门的沟通,主动争取更多的项目申报机会。共组织申报江苏省各类计划项目313项,获立项资助107项,资助经费1549.6万元,其中,省科技厅各类计划立项52项,资助经费921万元;省农林厅项目立项4项,资助经费172万元;省资源开发局综合开发等项目立项13项,资助经费189万元。

二、科研条件建设与运行管理

1、科研条件平台培育建设:2009年度组织申报了各类各级条件平台建设项目14项,其中“园艺作物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得批准立项建设;组织申报的

“江苏省动物源食品生产与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药学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智能化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三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获得江苏省教育厅立项建设,资助建设经费150万元;“水产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获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的渔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的认定。协助申报的在苏州大福外贸食品有限公司建设的“企业院士工作站”获准挂牌,并已启动建设。我校“中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心”申报首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通过论证,已正式授牌成立,获资助经费150万元,中心的成立促进了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为全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锦上添花。本年度积极申报江苏省技术转移中心项目并获立项,资助经费50万元,技术转移中心将以独立企业法人的方式运行,设立专门工作场所,积极围绕我校作物育种、食品加工以及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医(兽)药、信息农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开展工作。

根据学校“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的战略部署,本年度学校启动了农业生物灾害领域、有机类肥料领域、人文社科领域三个重大科研基地项目的培育工作。依据国家级科研基地建设要求,分别召开了协调会,成立领导小组和材料小组,协助做好申报材料的组织起草工作,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沟通汇报我校筹建国家级科研基地已具备的资源条件和前期建设进展情况。

本年度组织相关学院整合科技资源,联合申报了江苏省科技厅“食品安全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南京兽药检测与评价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农业有机物污染微生物修复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果树品种改良与种苗繁育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项目,并积极跟踪评审进展。经校领导审批发文成立了“物联网与现代农业研究所”、“土壤有机污染控制与修复研究所”、“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信息工程中心”、“羊业科学研究所”五个校级科研机构。

此外,认真参与教育部服务新农村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围绕农业创新成果转化与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完成了大田作物育种试验站、园艺作物育种试验站、生物肥料试验站、生物源农药试验站、动物疫苗试验站、农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试验站等六个试验站申报材料的撰写与立项工作;经过充分调研与遴选,启动服务新农村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子项目科教兴农基地与成果推广服务15个专家工作站的组织建设,为进一步整合学校现有科技创新资源,构建面向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促进我校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的中试、转化和应用的科研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白马实验基地前期建设工作取得进展。根据学校白马实验基地建设总体要求,经过多次研讨,撰写了白马实验基地建设方案等材料;组织我校农业园区规划专家,经过深入调研和实地考察,完成了白马基地概念性规划;组织申报并获得教育部基地建设专项基金2000万元,为白马实验基地建设提供条件支持。

2、科技平台运行管理:本年度着力加强已立项的科研条件平台项目的建设管理,认真做好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验收工作。本年度共有“教育部资源节约型肥料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转基因大豆检测与监测中心(南方)”、“教育部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通过专家验收。2009年全面完成校内温网室向牌楼实验基地的迁移建设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科学设计的原则,在充分利用原温室材料的基础上,建设了2530平方米温室以及锅炉

房、道路、供排水和供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严格遵循正规工程建设程序和标准,深入现场,从严把关,高质量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现已全面投入使用。至此,牌楼实验基地温室总面积已达7300平方米,初步解决了多年来温室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基本满足我校师生的科研实验需求。

本年度,积极探索以共享为核心,按项目方式推动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点整改项目—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工作。在各学院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经专家组评审,遴选出“作物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建设”等8个项目,作为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项目,每个项目学校给予3-5万元的经费资助,共计资助经费32万元。严格按照《南京农业大学大件、大宗物品采购规定》的要求,全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大宗物品和大件仪器设备采购前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努力提高科研设备购置经费的使用效率。本年度新增仪器设备6555台件,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130台件;完成进口仪器采购免税共562台件,计640万美元。通过招标、谈判等方式,为学校节约设备购置费200多万元。通过创新工作方法,规范设备管理,着力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等优质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科研设备条件,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成果奖励与科技产出

2009年度学校组织申报各类科技成果奖及人物奖30项,18项获奖,其中省部级奖17项。万建民教授主持完成的“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成果和刘兆普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效滨海盐土农业技术体系集成与推广应用”成果分别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周光宏教授主持完成的“冷却猪肉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沈其荣教授主持完成的“一种能防除连作作物枯萎病的拮抗菌及其微生物有机肥料”获得第六届江苏省专利奖金奖,周明国教授主持完成的“油菜菌核病菌抗药性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开发”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董明盛教授主持完成的“乳酸菌发酵剂制造核心技术创新及应用”获得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陶建敏教授荣获“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等。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分析研究中心发布的年度检索报告,我校2008年国内“学术榜”收录科技论文1570篇,位列全国高校第50位,国内被引用9116次,在全国高校中排第19位,较去年提升了7位,显示出我校发表的科技论文正从数量提升转为论文质量的显著提高。2009年度我校有685篇科技论文被SCIE、SSCI、EI、ISTP收录,比去年增加121篇,增长幅度十分明显,其中:SCI收录510篇、SSCI收录5篇、EI收录130篇、ISTP收录40篇,SCI收录论文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有11篇,其中我校章文华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在《The Plant Cell》刊物发表,影响因子为9.296。2009年度我校被CSTPCD(学术榜)收录论文1371篇。

我校周光宏教授等发表的关于金华火腿加工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Secrets of the Jinhua ham”论文2009年11月被“Nature China”评为中国最新研究亮点326篇之2007年度十强,并在十强中排名第二。2009年江苏省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中有五条政策建议引起中央领导重视并被国家相关部门采纳,我校有两条被采纳,分别为钟甫宁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施情况调查分析及相关建议》;吴群教授主持完成的《耕地保护的体制与政策研究》,上述政策建议为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颁布与实施,通过认真学习知识产权管理文件精神,组织、鼓励、指导师生申请专利,我校以发明专利为主的专利申报数稳步上升,批准数持续增长。2009年申请发明专利128件,品种权8件,软件著作权 16项,并指导本科生申请专利 4 件。截止12月31日,获授权发明专利46件,品种权13件,软件著作权18件。本年度组织了12件专利作品参加南京市科技局、南京市知识产权局2009年南京大学生专利成果展,经专家评审,食品科技学院刘昆仑博士完成的“一种大麦嫩苗粉咀嚼片的生产工艺及其产品”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吕斯达硕士完成的“PVC三色按摩浴室拖鞋”两项专利获优秀奖。

四、产学研合作与科教兴农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合作。本年度,我校积极同地方政府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在常州产学研合作办公室的基础上,我校同高邮市、宿迁市、张家港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并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并依托该平台开展了大量工作,如积极组建专家教授团队参加常州农业科技推进会、百名博士高邮行、宿迁生态农业展示会及相关政府部门组织的科技洽谈会,并就达成的合作项目进行深入交流和跟踪。同时组织专家对各地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及指导,联合申报科技项目,筹建联合研究机构等。本年度学校筹办了“2009年毕业生双选会暨科技成果展示洽谈会”,成功组织了常州、宿迁、高邮三地62家企业共计100余人来我校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及科技项目对接。

加大科技成果宣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学校积极参加国家、省(部)市县各级政府举办的科技成果洽谈会、发布会。2009年组织科技人员200多人次先后应邀参加陕西、山东、福建、浙江、上海、常州、如皋等省市地方政府组织的产学研合作交流会及科技成果洽谈会50余场次,展出各类展板及实物展品600余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3000余份,达成意向合作项目100余项,其中,在上海工业博览会上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并在上海建立了永久性的科技成果展示平台。2009年我校科技开发部荣获第四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先进集体奖。沈其荣教授主持完成的“有机(类)肥料产品研发和推广”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优秀项目奖。2009年征集筛选了市场潜力较好、企业咨询较多的科技成果80余项,编印报纸和图册万余份。本年度签订了“W013水稻新品种”独占实施许可、“南农油1号”油菜品种、黄瓜新品种使用权实施许可、五味子种质资源及其GAP生产工艺技术、水蛭人工驯化及繁育技术使用权转让、“爱尔乐”(ALA)高效生物氨基酸肥料技术、利用新鲜奶牛粪生产有机肥技术、徐州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研发等“四技”合同118项,合同金额2198.15万元,到位经费1020.67万元。

科教兴农工作取得新进展。1、开展以成立和建设“专家工作站”,“百名教授兴百村工程”、“科技大篷车”、下派科技副乡镇长(书记)活动等形式参加江苏省“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和“万名专家兴农富民工程”活动。本年度组织专家400余人次30多次赴江苏省各站、园、社、企、户等基地现场考察,帮助县乡村策划、规划和指导生产,通过帮助农户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果。我校获江苏省“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科技富民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2009年度省“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和南京市“百名专家进百村”先进集体等称号。2、开展科技特派员行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分别组织我校农学、园艺、动科、动医、食品加工等专业的专家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成效显著。3、创新思路与做法,推进专家工作站建设。共筛选14个项目,分别对接江苏省射阳和灌云的“2县10村”,

工作站专家为农村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开设集中讲座和培训、进行个别咨询与现场指导等。我校专家工作站项目均通过了江苏省农委的验收并获得验收专家组的较高评价,农民日报、新华日报等新闻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在7月召开的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推进会上,我校成立专家工作站的做法得到省委常委黄莉新副省长的充分肯定与好评。4、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研究与科技入户工程进展顺利。继续在淮安、启东、南京江心州、高淳和温氏基地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把“科技大篷车”活动与“专家工作站”日常工作相结合,同时将“农村信息化工程”与“农民田间学校”等新型农技推广模式相结合,初步探索了高校开展农技推广的新思路。

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根据学校党委《南京农业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和具体要求,科技部门各党支部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全体党员研读学习有关文件,准确把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目标、任务要求和基本原则,紧密围绕学校提出的“破解难题促发展,着力内涵创一流”实践载体,引导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谋划发展、破解难题、推动工作、提升水平的重要机遇,进一步增强科技管理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上来,以“加强个人修养,改进工作作风,促进管理服务上水平”为主题,重点解决思想认识、党性修养、工作作风、管理举措、运行机制、服务效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服务机关、效率机关、责任机关”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基础上,科技部门领导班子通过认真思考、深刻剖析、相互交心、总结反思,并结合科技创新大讨论提出的问题和近期学校科技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回顾总结“十五”以来学校科技工作的实践经验,深入查找学校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努力方向,围绕学校内涵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在谋划、推动和实现学校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凝聚了新的共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工作举措,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整改落实方案。

六、创新管理制度与推进高校科协工作

科技创新,制度先行。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阶段,着重推进科技管理制度创新,强化整改方案的落实。经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先后颁布了《南京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试行)》、《南京农业大学学术规范条例(暂行)》、《南京农业大学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暂行办法》、《南京农业大学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制管理试行办法》、《南京农业大学重大科研项目聘用科研助理调整经费预算暂行办法》、《南京农业大学科技督导组工作办法》,《南京农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暂行办法》、《南京农业大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协助人事处制定《南京农业大学科研工作量补贴实施细则》,启动2009年度科研工作量补助工作。修订完善了《南京农业大学相关学科高水平期刊目录》、《南京农业大学学术分委员会工作规则》等科技管理文件,成立了学校第四届科技督导组,组织开展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委员调整工作,完成了科技网站升级改版,不断提升学校科技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水平。经江苏省教育厅组织评审并公示,我校被授予“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称号,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我校已连续两次获此殊荣。

2009年度学校科协在组织制度、学术交流、科普活动、技能竞赛、科技服务“三农”等各

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对校内的科协组织如大学生科协、老年科协以及挂靠校内的学会团体加强了组织管理和协调指导,规范了学术交流等职能的工作程序,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管理,印制发放了“南京农业大学学术海报”,在科技网站设立了学术交流栏目,初步倡导并建立了学院层面的学术交流报告登记制度。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落实完成各级科协主管部门布置的工作任务,组织开展了相关学术活动和校内外科普活动、科技服务“三农”、举荐科技人才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我校科协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2009年度高校科协工作先进单位奖,这是我校科协连续六年荣膺该奖项。

七、学报工作再创佳绩

在学报编委会的指导下,学报编辑部全体成员坚持正确的办刊导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编辑工作流程,圆满完成了本年度的收稿、审稿、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南京农业大学学报》依托学校一流的学术水平、强大的科研实力,经过不断打造和积淀,使学报质量和声誉逐年提升。2009年学报收到稿件761篇,刊发稿件136篇,平均发表周期为461天。学报全文检索数据库在学校图书馆电子期刊库的全年访问量达到17340次,学报网站访问量33958次。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的1868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统计结果,2009年学报影响因子为0.643。在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组织开展的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的评比中,学报获得“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并在江苏省期刊协会开展的江苏期刊“明珠奖”特色栏目评选中获得江苏期刊特色栏目“明珠奖”。

学报(社科版)全年收到来稿1360篇,刊用稿件79篇,用稿率为5.8%;刊用校内稿件34篇,刊用率为24.5%,用稿周期约为88天。学报(社科版)全文数据库全年点击量为69000多次。2009年12月学报(社科版)再次以较大的优势入选2010-2012年的CSSCI来源期刊,在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70家CSSCI来源刊中排名第26位,在江苏省高校社科学报中位列第3,在全国农业高校中名列第1。

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收关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科技部门将充分利用学校科技工作发展的机遇和条件,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为导向,以提高学校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制度和机制创新为保障,围绕学校“高水平、有特色”的建设目标,进一步推进“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的战略举措,以人才团队、项目平台、成果产出应用作为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三要素,逐步建立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科技管理政策和制度体系,充分调动全校教师开展科技工作的积极性,使我校的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能力迈上新的台阶。

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度科技工作总结

2008年学校科技工作按照校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的部署,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通过开展科技创新大讨论活动,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找出了差距,坚定了信心,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全体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与辛勤工作下,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重大成果获取、科技成

果转化与科技管理服务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和新跨越,学校的科技实力和科技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认真组织,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大讨论

根据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将作为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本年度学校启动并开展了“科技创新大讨论”,发动全校教师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提问题,找差距,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汇聚全校教师的科研力量,完善和创新学校的科技政策,积极探索科技管理创新途径,营造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人文环境,力争形成学校科技发展合力。大讨论期间编印了有关国家科技政策、文件的学习材料2册,编辑科技创新大讨论简报6期,组织各学院、学科组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科技大讨论活动60余场,开辟了“科技创新大讨论”专栏,通过校报、校园网、科技处网站对科技创新大讨论活动进行全面报道,及时传达学校科技创新大讨论活动的部署和要求,营造了科技创新大讨论的氛围,在学校师生和领导之间建立了实时沟通的桥梁。此外邀请了农业部科教司、教育部科技司、浙江大学科技研究院等领导来校做报告,使广大教师了解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要求,学习兄弟院校在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于引导大讨论向纵深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大讨论期间针对科研工作校、院一体化管理,院级科研管理的责、权、利和考核机制,科研工作绩效评价、科研工作量认定、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等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初步建议,为适应研究型大学建设,循序渐进实施科研管理制度创新奠定了基础。在全面总结科技创新大讨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4个科技管理物化文件,其中两个文件已由校长办公会讨论原则通过,即将颁布实施。

二、科研项目与经费

2008年学校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学科交叉,鼓励科技创新,加强项目集成,坚持重点突破,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精心组织各种渠道科研项目的申报。一年来,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计932项,获准立项资助324项(不含校基金86项),立项资助经费突破3亿元,纵向科研到位经费超过2亿元。

重大项目获得新突破,国家重大专项、行业专项资助超亿元。2008年度,随着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启动,我校获得重大项目立项主持3项,子课题主持7项,立项总经费过亿元;在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中,主持承担4项、参加16项,立项资助经费近亿元。

基金类项目质量兼顾,立项资助稳中有升。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申报269项,获资助74项,资助总经费2665万元,其中国际合作重大项目1项,资助经费100万元,面上项目68项,资助经费1920万,资助率27.4%,重点项目4项,资助经费625万元,资助率33.3%,均高于全国平均资助率;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共申请82项,获资助22项,资助率26.8%;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获资助18项,

立项总经费427万元,其中创新学者攀登计划3项,面上项目15项,本年度我校科研基础性研究立项情况体现了以质取胜,注重内涵发展的总体思路。

项目立项学科领域有新拓展,人文社科类大项目日趋增多。2008年,公管学院曲福田教授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管理研究” 和信息学院侯汉清教授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文化典籍整理与开发的智能技术研究”分别获得立项资助,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零的突破,也为全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锦上添花。

省级各类科技项目申报取得可喜成绩。2008年在组织好国家科技项目申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与江苏省科技厅、教育厅、农林厅、环保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开发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省内各主管部门的沟通,主动争取更多的项目申报机会。全年共组织申报江苏省各类项目267项,获立项资助97项,立项经费1426万元,其中,江苏省科技厅各类计划32项,资助经费999万元;江苏省农林厅项目11项,资助经费258万元。

强化科研项目的全程管理,不断提高我校科研信誉和科技储备。本年度科技工作遵循学校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思路,强调科研的“顶天立地”意识,根据科技部、教育部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我校的科技资源力量,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主动服务,积极参与各级相关部门的项目前瞻性规划与指南制订,通过各种方式推荐教师参与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的科研规划、立项建议和指南撰写。同时认真做好各类计划合同的签订,及时下达科技计划任务,督促项目实施。充分发挥科技督导组的作用,做好项目的监理工作。加强科研质量意识,加大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各类科技计划的申报书、进展报告及结题报告的审核评议,提高了我校承担项目的完成质量,提升了我校科研信誉。校基金和“南农-中农两校开放基金”是学校资助青年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也是年轻教师科研起步的一个支点,2008年度强化了学校青年科技创新基金和两校开放基金项目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加强了对承担校基金项目的青年科研人员的指导与帮助,有效地增强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储备。

三、科技成果产出

成果奖励:2008年度我校申报各类科技成果奖29项,18项获奖,其中国家奖1项,省部级奖16项,科技人物奖1项。曹卫星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模型的作物生长预测与精确管理技术”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实现了我校连续4年获得国家奖6项的历史性突破;“中国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与模型研究”和“菊花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分别获得2008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农用地质量等级评价与地价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证”成果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多中心治理与现实应用”(论文)获江苏省高校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陈发棣教授荣获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称号。

国际论文:2007年度SCI收录我校论文301篇,同比增长67篇,全国高校排名第47位,EI收录83篇,SCI(E)收录科技论文被引用228篇577次,全国高校排名第48位,我校科技论文被收录及引用篇次首次进入前50名行列,并连续两年跃居农林类高校排名第2位。2007年度我校CSTPCD(学术榜)收录论文1518篇,全国高校排名第46位,被引7194次,全国高校排名第26位。Nature China2007 最新研究亮点以题为“Secrets of the Jinhua ham”报道了我校周光宏教授等发表的关于金华火腿加工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一文;“Genetic mapping of two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enes in einkorn (Triticum monococcum L.) accessions,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7,114 (2): 351-358”论文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的国际学术论文。

2008年度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作者单位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核心版)、ISTP、SSCI收录的共计564篇,其中:SCI收录390篇(第一通讯作者单位收录339篇)、EI收录95篇、ISTP收录75篇、SSCI收录4篇,SCI论文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有5篇。我校张绍玲教授和沈文彪教授课题组分别发表一篇高水平研究论文:《S-RNase triggers mitochondrial alteration and DNA degradation in the incompatible pollen tube of Pyrus pyrifolia in vitro》(doi: 10.1111/j.1365-313X.2008.03681.x)发表在《The Plant Journal》上(影响因子6.751);《The heme oxygenase/carbon monoxide system is involved in the auxin-induced cucumber adventitious rooting process》(148 (2): 881-893 OCT 2008)发表在《Plant Physiology》上(影响因子6.367)。

专利与品种审定: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我校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组织、鼓励、指导老师和学生申请专利,使我校以发明专利为主的专利申报数稳步上升。本年度组织申请专利、品种权、软件著作权共计129件,其中专利110件(发明专利99件),品种权6件,软件著作权13项,我校年度专利申请数首次突破百件。此外,指导本科生申请专利4件。授权专利、品种权、软件著作权计63件,其中发明专利39件。本年度审定品种6个,棉花品种“南农10号”、大豆品种“南农31”和“南农32”、水稻品种“新两优6380”分别通过国家级审定品种,刷新了我校年度国家级审定品种不超过2个的历史记录。鉴定成果2项,其中我校近10年来取得的首个动物品种选育成果获得省农林厅组织的认定。

四、科研条件建设与管理

条件建设:实现了国家级工程中心建设的重大突破。经江苏省科技厅推荐,2008年成功申报了“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已获科技部批准建设;我校组织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联合申报的首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机构“江苏省农村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基地”获得挂牌并立项建设,实现了我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省部级基地建设的重大突破;我

校组织申报了12项第五轮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建设项目获批7项,新增“农业部南方蔬菜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申报的“江苏省生物源农药创制工程中心”获得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培育启动了江苏省工程中心申报项目“南京市农业有机物污染微生物修复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项目已获得南京市审批挂牌,培育目标为申报省级工程中心;组织申报了农业部野外台站项目“南京农作物种质资源重点野外观测试验站”、“南京有害生物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南京农业大学稻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试验站”和“南京农业大学稻麦连作田杂草动态野外观测站”等4项,推荐“园艺作物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申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平台运行管理:结合科技创新大讨论,广泛听取广大师生对学校科技条件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拟定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共享平台与基地建设工作意见及《南京农业大学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办法》,规范科技平台运行管理,以促进学校教学科研与科技创新工作的又好又快开展;参加编制校“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组织“211工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工作,为“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经费的高效使用与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校院两级共享实验平台建设,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同位素实验平台等三个校级平台对外开放共用、资源共享,提升优质科技资源的辐射效率;积极鼓励学院建设院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现已有6个学院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验平台,初步形成了由校、院两级共享实验平台体系;创新管理运行机制,结合校管理信息化评估和网站更新工作,组建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网络共享平台,统计汇总全校2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信息,并在网络共享平台上公布,着力推动学校2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用与资源共享,显著提高这些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五、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服务社会

联合组建产学研办公室:2008年学校和常州市政府(常州科技局)、无锡锡山(科技局)等部门,联合组建产学研办公室,通过选择和整合有关农业科技资源,为地方政府及企业在科技、人才等方面的需求提供服务。产学研办公室多次组织专家与地方企业进行项目对接,成功签署“萝卜系列产品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生物有机肥料生产技术”、“发芽糙米生产技术”、“新农村建设科技信息技术”、“农村科技干部培训”等合作项目10余项,有效解决地方企业的技术难题,同时地方企业也进一步了解我校科技成果研发情况,使双方的合作更加深入和全面,形成可持续性的、紧密性的校地合作模式,推动了校地互动,促进优势互补,达到双赢乃至多赢。依托我校的科技优势以及人才优势,实现官产学研四方资源共享,与句容市、东方集团共同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园区建设,开创了一条由企业投资、政府服务、技术集成、人才培养培训新模式。

加大科技成果宣传,促进成果转化:学校积极参加国家、省(部)市县各级政府举办的科技成果洽谈会、发布会,2008年组织教授专家等科技人员100多人次举办科技成果展示暨合作洽谈会,先后应邀参加了山东、连云港等省市地方政府组织的产学研合作交流会及科技成果洽谈会20余场,展出各类展板及实物展品400余次,发放资料千余份,受到农户和企业的热烈欢迎。本年度有针对性的搜集整理具有市场开发潜力,前景良好的技术成果130余项,现已汇编成册。充分发挥“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网”的宣传功能,该平台年点击已达万余人次,在展示我校科技成果,促进产学研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本年度签订了中熟中粳新品种W008(暂定名)生产经营独占许可权转让、“南农10号”杂交棉花、中药材(丹生菊花等)规范化生产技术、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泰兴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R98株)技术、夏枯草高产栽培技术等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合同97项,合同金额2632万元,到位经费1556万。

科教兴农持续深入:在“双百工程”的基础上,在总结高校培育农民技术合作社推进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高校科技入户的新思路。2008年继续在江苏淮阴、南京江心州、高淳和温氏基地等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与地方共同建设专家工作站,继续发挥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大篷车的作用,把大篷车活动与专家工作站日常工作相结合,主要开展的工作:苏南—简便快捷肉鸡饲养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苏中—葡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应用和推广;苏北—苏淮猪瘦肉系的扩繁与推广。本年度开展“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30多次,组织专家400余人次赴江苏省各地现场考察。积极参加南京、连云港、南通、泰州等地兴农富民工程活动;为六合马集农民送去肥料、蔬菜等新品种;帮助江宁横溪克服瓜菜生产中遇到的土传病发生的难题;为江宁农户建立葡萄标准示范田;组织专家赴连云港百名教授兴百村基地指导和调研,为地方产业发展献计献策;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开展科技帮促、脱贫攻坚、年轻教师挂职双百工程基地等活动。本年度我校科教兴农服务社会工作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表彰,在2008年“江苏省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推进会议”上颁发的表彰名单中,我校成为唯一获优秀组织奖的高校。

六、组织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2008年度成立了新一届学校科学技术协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同时参与江苏省农学会组织的部分学术工作。本年度认真谋划,精心筹备,分别承办了第二届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年会—“农业科学与社会进步”分论坛、2008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经济·管理”学科专场和江苏地区国家自然基金联络网培训会暨2009年度管理工作会议等大型学术活动,从工作预案、论文征集与评审、邀请专家、会务安排到编辑论文集等,都做了精心安排,使会议均取得圆满成功,成为全省农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以及基金工作的学术研讨交流盛会,会议

增进了我校与全省科研院所的交流和联系,提升了我校的声誉和学术影响力,同时对合理利用校内外优质智力资源,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校建设和学科发展,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在200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上,我校科协被授予江苏省第二十届科普宣传周活动先进集体。

七、学报工作再创佳绩

在学报编委会的指导下,学报编辑部全体成员坚持正确的办刊导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编辑工作流程,圆满完成了本年度的收稿、审稿、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南京农业大学学报》依托学校一流的学术水平、强大的科研实力,经过不断打造和积累,办成了精品并获得多项荣誉。2008年先后荣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六次荣获“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也荣获“2008年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称号。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的1765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统计结果,2008年学报影响因子为0.693(去年0.641)。《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在彰显办刊特色、打造精品栏目、提高办刊质量和编辑队伍知识结构优化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学报(社科版)全年收到来稿1355篇,其中校外稿1190篇,刊用稿件75篇,用稿率为5.7%,校内外用稿比接近0.875∶1,来稿量的大幅度增加和校外稿件质量的提高,显示学报(社科版)的学术影响力逐年提升。2008年学报(社科版)顺利通过了省新闻出版局的年度核检。

八、2009年科技工作要点

2009年是完成“十一五”科技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综合分析科技工作发展的机遇和条件,科技创新工作对学校整体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为此2009年学校科技工作将继续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为导向,以提高学校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制度和机制创新为保障,确立“重点突破”的战略思想,以人才团队、项目平台、成果产出作为提升学校创新能力的三要素,逐步建立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科技管理政策和制度体系,充分调动全校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使我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

1、项目管理工作从追求数量扩张向数量与质量相结合、以质量提升为重点的转变,着力凝炼研究方向,精心组织大项目(如973计划、国家转基因专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使科技立项经费继续以20%以上比例递增。

2、围绕当前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积极加强前期策划和主动设计,加强先期培育和组织,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做好2009年国家、部省级科技奖的推荐和申报工作,力争获得高水平、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如国家、部省级科技奖励成果,促进科技成果产出,确保 SCI、EI论文的持续高质量增长。

3、积极关注各级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动态,强化平台运行管理。围绕新农村

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以产业链为导向,积极推进自然科学学科和人文社科学科的交叉,通过有效组织和政策引导,积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国家基地的立项建设,争取在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条件建设方面实现零的突破。

4、力促形成校—企产学研战略联盟。建立和健全高校、企业、政府三位一体互动共赢的合作机制,走“官、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促进我校与政府、企业形成长期、稳定和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校—企产学研战略联盟。创新产学研“联姻”模式,倡导企业以委托研发等方式与高校开展合作,鼓励教师以技术入股引进投资者成立企业和促进企业与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等。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管理模式,从政策上调动从事科技服务、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5、进一步完善规范机关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物化“科技创新大讨论”成果,在细化学校科研工作量核定和计算、科研业绩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科技大项目组织实施办法等方面逐步形成适应学校研究型大学科技发展的政策文件,从而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对学校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6、有效开展学术交流、科技普及活动,使学校科协工作再创新局面;继续做好学报各项工作,坚决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新闻、出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把提高学术质量放在首位,打造学报精品工程。

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度科技工作总结

日期:2009-04-29 来源:未知作者:科技处

2007年是国家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一年,学校科技工作以研究型大学建设为己任,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为指导,围绕国家地方科技需求和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确定的科技工作目标和任务,踏实勤奋,创新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怀下,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技立项和成果产出、科研条件建设、科教兴农与科技管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现

总结如下:

一、各类计划项目立项取得可喜成绩

1、全面细致组织项目申报,国家基金等项目资助稳中有升

围绕学校科技资源的挖掘与整合,精心组织各类渠道科研项目的申报,继续以申报重大、重点项目为突破口,以服务科研人员为中心,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细致组织科研项目申报,切实提高申报质量,充分发挥我校的科研竞争实力,全年申报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各类计划研究项目729项,批准立项资助251项(不包括校基金61项),资助经费11579万元;立项资助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申报249项,获资助项目数68项,资助总经费2292万元,资助率达27.3%,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平均资助率10个百分点。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申请24项,获资助经费增幅较大,首次达343.8万元,列基金委受资助单位第六,进入前15位。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资助4项,资助经费4818万元;科技部863计划获资助14项共942万元;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获资助19项,资助率达34%,其中新教师基金10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获资助24项,立项经费262.5万元,资助数排全省第三位。为促进联

合攻关和科研合作,增强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首次启动了南京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青年教师开放科研基金项目资助,共立项7项,资助总经费50万元,标志着两校在科研方面进入了实质性的合作阶段。

2、人文社科项目有所突破

2007年,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开展科学研究的学科增多、研究课题增多、发表文章质量提高、对国家政策影响力增大。国家社科基金获3项资助;经济管理学院周应恒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申请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资助,资助经费50万元,这是经济管理学院近年来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突破,也为全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展锦上添花。

3、持续开展项目全程质量管理

积极参与项目主管部门的项目规划与指南制订工作,及时发布各类项目申报信息,保证项目申报的数量和质量。对涉及面广、申报数量大的项目类型提前进行动员和培训。2007年除了基金工作开展全校性的申报动员之外,对主要研究计划项目的申报事项亦召开专题会做说明,并深入各学院进行指导或参与初审。对国家基金申请受理推出一站式服务,主动上门受理申请,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对于各类限额申报

的科技计划,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原则,确定遴选方案和程序,如组织了教育部科技重大项目、新世纪人才计划等计划的校内遴选,择优推荐。主动跟踪项目评审,积极组织各类项目的答辩预演,如组织了省青年创新人才计划等项目校内答辩会,为申请者提供实战机会。在充分征求学院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成立了学校第三届科技督导组,继续加强科技管理督促检查工作,稳步推进做好项目全程质量管理。

二、科技成果、条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1、科技成果获奖

2007年度我校申报各类科技成果奖53项,18项获奖,1项成果获国家奖,4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陆承平教授主持的成果“猪链球菌病研究及防控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重要植物病原生物快速分子检测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和“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成果获2007年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农地非农化与农地资源保护:从两难到双赢”成果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2、科技论文与专利

通过检索,按月公布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作者单位

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EI(核心版)收录的情况,2007年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作者单位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EI(核心版)收录共计420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收录275篇,EI收录61篇;非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 收录84篇。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结果,我校2006年度被CSTPCD(学术榜)收录论文1581篇,比2005年1228篇增长29%,在全国高校中位列44位,比2005年前移了2个位次。我校2006年度SCI收录论文215篇,比2005年144篇增长49.3%,在全国高校中升至59位,比2005年前移了15个位次。值得一提的是《Nature China》最新研究亮点以题为“Secrets of the Jinhua ham”报道了我校周光宏教授等关于金华火腿加工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研究成果,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关于水稻土固碳与温室气体释放的研究论文被收录于《Nature China》。2007年申请专利69件,品种权3件,实用新型5件,申报软件著作权7项;授权专利33件(其中发明专利23件,品种权2件,软件著作权8项)。

3、科研条件建设

我校第二个教育部批建的“杂交棉创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通过教育部立项批准建设,建设期为

二年。“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分别获得江苏省科技厅、教育厅批准建设并获得经费支持。2007年积极组织12个实验室申报了第五轮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建设项目;组织推荐“作物分子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 申报2007年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组织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联合申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拟承建江苏省土地问题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人文社科基地。

三、科教兴农服务社会探索新模式

2007年我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拓创新,一方面积极宣传学校科技成果,推广实用技术,开创了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工作的新局面;另一方面推进百名教授兴百村工程和大篷车送科技下乡活动深入开展,积极推动建立专家工作站,探索科教兴农新模式。2007年我校科教兴农工作力求加强部门合作,更加注重科技服务社会,主要体现为: 1、积极探索农业院校科技入户新模式—攻坚战,积极组织专家争取国家农业部、科技部及江苏省有关科教兴农项目、科技入户经费50万元,特派员项目经费50万元等经费。科技入户工程经过一年的努力,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2、继续推进开展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二期工程—阵地战,组织专家先后赴连云港基地现场指导、培训、咨询达400余人次,在连云港建立了“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专家工作站”,我校专家担任首席专家,经常驻地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

使技术服务更具时效性,创新了科教兴农工作机制。3、坚持不懈开动大篷车送科技下乡—运动战,共组织食品、园艺、植保、动科等35个专业专家560人次参加江苏省“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千村万户帮扶工程”和南京市“城乡统筹帮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名专家进百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工程”和南通市“百千万建设新农村”等活动,实施了多项科技富民项目,在与农村结合、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2007年科技处获得全国科技活动周暨江苏省第十九届科普宣传周先进集体称号。

四、学报工作再创佳绩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依托学校一流的学术水平、强大的科研实力,经过不断打造和积累,办成了精品并获得多项荣誉。2007年《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影响因子上升为0.641,荣获第六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7年获此奖项的全国高校学报共10个,江苏省学报仅2个,《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已5次获此殊荣,实属不易。在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举办的第六届江苏省期刊质量评估分级及优秀期刊评选中,《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荣获第六届江苏省“双十佳”期刊。2007年度,《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在彰显办刊特色、打造精品栏目、提高办刊质量方面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学报(社科版)入选“省直重点社科理论期刊”,并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专项资金的

资助;学报(社科版)“农村?农民?农业研究”栏目获得全省理论宣传优秀栏目(期刊组)二等奖;2007年度学报(社科版)通过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评选,成为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来源期刊,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公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其影响因子为

0.514,比去年提高了10.5个百分点。

五、注重服务,管理规范公正

1、根据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规范国家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监管的文件精神,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起草并颁布实施了《南京农业大学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学校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制管理,规范科研项目到账经费中管理费、科研劳务费的提取办法,同时将统一格式的《科研劳务费申请表》发布在科技处网站上,便于教师下载填写。

2、认真及时完成了各类统计年报工作,如全国高校理、工、农、医等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R&D资源年度科技统计年报工作,提交本科教学评估所需的统计材料及完成本科教学评估自评报告有关科技数据材料的审核,此外还完成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报表和江苏高校面向应用的

2017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个人通用版)

2017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个人通用版) 1996年7月,我顺利完成了学业,从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城市给水排水专业毕业,并于同年分配到原XXXX市XXXX局工作。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XXX与管理工作,1999年8月,我取得了助理工程师的资格,并于同月被聘用至今。下面就从专业技术角度,对我这8年来的工作做一次全面总结: 一、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岗位技能。 本人于1996年7月正式参加工作,当时我被分配至原XXXX市XXX局XX室从事XX 工作。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实际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了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的要求,我努力学习XX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在短短的半年内,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同事的帮助,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较复杂的XXXX等日常事务工作。 二、政治思想方面 在政治上,我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尤其注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工作上以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新的岗位上摆正位置,把XXXX的事业、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道正派,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作风踏实,不推诿扯皮,讲求效率。工作中注意调查研究,勤于思考,工作思路清晰,能把科研管理的一般理论同科研工作实际相结合,积极为本系统制订符合实际的科研发展目标和科研发展措施献计献策。在大是大非和原则面前做到毫不含糊,在XXX事业发展与改革中较好地发挥了一个干部应有的表率作用。 三、组织协调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注意学习现代科研管理知识,较好地掌握了人文社科科研管理的一般规律。作为一名兼职的XXX管理工作者,能协助部门负责人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在工作中既充分相信、放手使用分管的科级干部,又注意对他们进行培养,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作用。 四、业务能力方面 从参加工作以来,努力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重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并根据XXX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业余时间以不同形式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通过多年的努力,本人的专业技术和驾驭工作的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评

科技服务年度工作总结

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过去了,回顾一年的工作,总结工作中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现汇报如下. 一、工作总结 围绕中心工作,对照相关标准,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按年初本部门工作规划,主要是农业培训项目及与九鼎公司合作的农业资讯项目的实施,兴农网网站的管理与服务,政府网站农高盛会及科技示范栏目的数据添加。全年共讲培训13场,1573人(不含农高会讲座),组织专家在苗交会、农高会接待群众咨询7万余人次,赠送农民科技资料3000余份;与九鼎公司合作制作数据3769条;兴农网网站信息添加4300条,企业建站3用家,注册企业会员70家,个人会员230人,杨凌公众信息网科技示范区、农高会及农民创业论坛栏目信息添加共计1409条;全年创收近5万元。本年度还了领导安排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及办公室阶段性工作。 1、农业数据服务工作 2007年元月份与九鼎公司签定了合作协议,之后我们一紧密联系,积极宣传,终于在四月份开始了项目的具体实施,在项目中,我部门主要任务是制作农业数据,通过九鼎的通讯平台将数据发送到农户手中,这项工作对于本部门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项新的工作,虽然我们过去的工作学习与本项工作专业偏离较远,又没有专门的专家予以指导,但没有一个同志不是爽快的接受,大家不惜劳苦制作数据,薛主任亲自把关,侯总工更条条细审,使我们一批批数据顺利的通过九鼎公司的审核,没有耽误过一次数据的发送。4月至

8月份共计传送数据25次,共计3705条,有效数据3769,重复数据6条,为管理方便每次信息发送到公司后我将各人数据、每次发送数据、各类数据都做了细致的统计,科学的管理,以备今后数据的管理留档与再运用。我们严格按合同的要求工作,6月份收到九鼎转账30500元服务费。但由于各种原因九鼎公司未按合同进行工作,致使我们这项工作没有延续下去,影响了本部门的收入。 2、农业培训工作 农业培训工及农业数据信息服务对于咨询培训部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来讲都是一件新的业务,过去都是做计算机培训,现在不是去讲课而是在组织培训参与农民阶级培训的管理,一开始真是茫然,但经过我们与领导及专家们一个阶段的沟通,又经过几次乡锻炼,大家都找到了感觉,进入了角色,目前部门的每位同志都能够独立的组织培训并进入现场进行服务与咨询,并按照培训时间、地点、培训数量、教师、资料、学员签名、支出等多项指标制作了详细档案。本部门全年共讲培训13场,1573人(不含农高会讲座),涉及杨凌、周至、乾县、宜川、华县等地。苗交会、农高会接待群众咨询6万余人次,赠送农民科技资料近20000余份(其中3000余份有档案);我们走到哪里就把信息中心的宣、示范区的宣传带到哪里,虽然是星星之火,却以燎原之势力推动农业科技的推广。农民培训让我们更加的了解农村、农民,做为农业示范区农业信息服务的单位,走出去做培训是我们的自豪。 3、苗交会工作 3月6日至9日杨凌苗交会,虽为每一次做这项工作,却也较以往有些创新。苗交会前侯总工与电视电、展览局及专家紧密联系,在以住的培训及咨询的基础开展了“苗交会专家览宝”,活动场面热烈而有创新;在苗交会周至现

公司技术部年终工作总结

公司技术部年终工作总结 年终总结是对一年内所有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下面就是YJBYS为大家整理的公司技术部年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公司技术部年终工作总结 XX年我从事了技术质量处的管理工作,这个岗位对我又是一个新的工作起点。技术管理岗位是对各施工项目的全面的技术质量管理并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它包括了以下工作内容:组织贯彻执行国家、地区、部门关于技术质量方面的法规、标准、文件;负责工程项目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借鉴同行业先进的施工方法或自创独特的施工方法在本企业中推广实施,不断改进施工方法和提高管理水平;根据企业现状和长远发展规划搞好技术培训工作。因此就此部门的工作,我做了以下工作:技术管理方面实施了看板管理工作。实施看板管理是我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通过实施看板管理拉开了分配档次,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按劳分配原则,提高功效。实施过程中依据看板管理相关实施方案和规定,按照通用的工序向班组及作业组下达任务书,任务书中明确了施工要求,领料、用料施工程序和计件工日,项目部按作业组任务书完成情况

进行检查核实计件工资。期间,供应部门、技术管理部 门等相关处室人员要相互配合,通力合作,保证了各工 程按期、高质、安全完成。石油化工行业个人年终/年度工作总结 我公司多年来技术管理方面基础扎实、各项制度健全,但我认为针对现在技术力量年轻化现象,应尤其加 强施工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施工总结的科学性、实用性。对与我们施工过的每项工程我总结出完整的施 工特点、程序和方法。作为技术积累,必要时可以按同 类整理出系统资料。既可指导以后施工,又可为投标提 供基础资料。在编制方案交底上我们实行了下发作业指 导书的办法在,整理出一套实用于化工炼油系统的竣工 资料编制说明,为刚参加工作的技术员在整理竣工资料 上提供了方便。 作为技术质量处的管理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 将以百倍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继续完善技术发展体系,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以高、大、精、尖为核心竞争 力的技术差别竞争优势,逐步建立完整高效的技术发展 体系,形成各项目统一技术管理,分级实施,目标考核,相互支持,资源共享的技术管理体系。 篇二:公司技术部年终工作总结 弹指一挥间,跌宕起伏的xxxx年已经翻了过去。在

专业技术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专业技术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篇一】 本人95年7月毕业于*****,所学专业为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后分配至文秘部落,96年8月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几年来在身边师傅同事及领导的帮助下做了一些专业技术工作,现做如下介绍: 一、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10kV及以下) 96年9月至97年担负分公司10kV配电线路(含电容器)、10kV 用户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由于分公司原来没有整定人员,但自从开展工作以来建立了继电保护整定档案资料,如系统阻抗表、分线路阻抗图、系统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用户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并将定值单用微机打印以规范管理,还包括各重新整定定值的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定值整定计算的管理资料。近两年时间内完成新建贯庄35kV变电站出线定值整定工作和审核工作。未出现误整定现象,且通过对系统短路容量的计算为配电线路开关等设备的选择提供了依据。97年底由于机构设置变化,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开展定值整定工作并顺利完成工作交接。 二、线损专业管理工作 96年至98年9月,作为分公司线损专责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

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编制“xx”降损规划,96-98各年度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年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贯庄、大毕庄等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98年关于无功降损节电的论文获市电力企协论文三等奖,荣获市电力公司线损管理工作第二名。参与华北电力集团在天津市电力公司试点,733#线路降损示范工程的改造工作并撰写论文。 三、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 98年3月至98年11月,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编制《东丽区1998-20xx年电网发展规划及20xx年远景设想》工作,该规划涉及如下内容:电网规划编制原则、东丽区概况、东丽区经济发展论述、电网现状、电网存在问题、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负荷预测、35kV及以上电网发展规划、10kV配网规划、投资估算、预期社会经济效益、20xx 年远景设想等几大部分。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依据,较好地指导了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并将规划利用微机制成演示片加以演示,获得了市电力公司专业部室的好评。 四、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96年3月至现在参加了军粮城、驯海路35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作,军粮城、驯海路、小马场更换10kV真空开关工作,参加了贯庄35kV变电站(96年底送电)、东丽湖35kV变电站(98年12月送电)、小马场35kV变电站(99年11月送电),易地新建工作,新建大毕庄35kV 变电站(99年12月送电、20xx年4月带负荷)、先锋路35kV变电站(20xx

2019年科技工作总结

2019年科技工作总结 1、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一是落实科技创新激励政策。落实《XX县帮扶工业企业十条》,对新认定高企的,一次性奖励企业10万元,对企业升级改造的,当年新增设备投资额达到300万元以上(含300万元,且剔除各级财政补助部分)的,按新增设备投资额的2%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新修订《XX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明确申请发明专利和取得发明专利证书的分别奖励3000元,对获得科技推新奖的,奖励企业5000元;落实支持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联合税务部门开展高企税收优惠政策调研,指导规范企业账务处理,落实高企所得税减免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用活高新产业发展和企业科技创新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2017年全县兑现各类科技创新奖励扶持资金205万元。 二是主动服务对接企业科技创新。一方面积极开展企业科技创新调研。以高成长型企业培育为重点,采取到企业走访和企业座谈的形式,了解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瓶颈问题,积极为其寻找技术合作伙伴,指导企业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机构,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主动对接重点项目。与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航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帮助企业搞好项目对接,促成产学研协同创新,今年来,安塑环保与湖南文理学院,中泰公司与湖南林科大,中航精工与中航究研究所已达成合作意向,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项。

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方面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正润创服公司对接,签订营运服务协议,以三大高性能纤维研究中心为技术支撑,致力打造XX新材料产业创新孵化基地;另一方面引导和帮助重点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安福环保与湖南文理学院化工学院合作,创建常德市塑料循环利用重点创新团队,中航精工与中航所合作,建立饱和蒸汽洗应用工程技术中心。 2、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绩效考核达标。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指标数据指导督促力度。联合县统计局,举办全县工业统计培训班,邀请市统计局业务科长来XX讲课,进一步提高企业统计员业务统计和报表认知的能力;同时加强与乡镇、企业上报数据的衔接工作,对R&D经费支出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采取分月调度,分季调度的方式进行督促,及时掌握上报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督促;与省、市科技、统计部门对接,新增26家规企纳入高新统计范围,2017年全县全社会科研投入达3.2亿元,同比增长77%,高新技术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78%,高新技术增加值17.2元,同比增长68%。 二是切实加大专利申请与保护工作力度。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全年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4次,进园区,下企业、学校、社区宣传讲解专利知识,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认识度和保护意识;突出重点企业申请发明专利,以重点企业重点支持为目标,积极帮助奔骥环保、中航精工、祥民制药等企业申报实施省级重大专项,带动专利申请和成果转化,全年完成专利申请

年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

2016年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 青少年科普教育是国民科普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紧紧围绕“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利用科学兴趣小组、科技节等形式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我校不断加大科技教育的力度,从资金投入、科技教师队伍建设、科技教育优势项目的培育等方面来提高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提升中学生的科技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效显著。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健全体制,建设队伍,强化管理 1、健全体制抓落实 健全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建设一支事业心强、业务好、热爱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是确保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有序、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校建立了由学校分管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科技辅导员组成的学校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的管理体制,每学期制定学校科技教育的工作计划,通过教研组或年级组进行操作落实、检查评估,学期期末进行活动评比反馈和期末工作总结,每次的计划和总结都通过主管校长和教导主任,并存档。 2、队伍建设抓管理 一支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是科技教育成效好坏的关键。我们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电视讲座,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科技水平,在每年的开始,召集辅导员会议,明确分工,落实任务,达到目标,保障活动经费,做到心中有数。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各自制定好活动的计划、措施等,确保活动的顺利展开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科技辅导员负责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实施及协调,在校领导的支持和科技辅导教师的配合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及时反馈、互相沟通的作用。学校的科技辅导教师则根据自己的特长,开展学校的特色项目活动,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思想发动,营造氛围,巩固阵地 1、加强校内科普阵地建设。 我们利用班会课、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大屏幕播放等形式,不断地宣传科技,加强对学生的科技教育,提高科技素质的重要性,使每个学生意识到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人才的需要,是发展每

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三篇

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三篇 篇一 20XX年的工作已经结束,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我对自己的工作做出分析评定,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方法,以便自己在今后 的工作中扬长避短,为今后持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我来五公司已有3个年头了,在这3年里我参建了各种各样的工程,能够说对建筑行业的大体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作为一名技 术人员,我将工作定位为协助好技术负责人的工作和持续的自我学习 充实,在参与建设的工程中,在完成工程的材料计划和基本的施工测 量放线的同时,还协助技术负责人编制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并负责 工程技术资料的指导与编制,和施工员一起实行现场质量检查,以及 协助安全员落实、督促、检查施工现场安全工作。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一直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在从事的各项工作中,都能尽职尽责,以求圆满的完成工作任务。 “不要急于出成绩,埋下头来干工作”,是领导教会我的工作态度, 从而提醒自己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多干实事,在实践中检验 自己的知识并获得施工现场的经验累积。 一、积累经验,落实到底 施工现场工作更使我深深明白,自己翻看规范、规程学习到的知 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落实到底,不能有一点迁就的意向。拿除盐 水站室内外水沟防腐一事来说,对我就是一个莫大的经验教训,因为 是新工艺,不单单对我,对我们整个项目部来说,此项工程也是头一遭,在学习过相关规范规程之后,对耐酸转的做法以及施工时耐酸转 对温度、湿度、养护时间、粘贴工艺和呋喃胶泥的配比有了较为清楚 的理解之后,我们便即刻组织了相关人员实行施工,因为选择的队伍

仅仅粘贴普通面砖的人员,我们认为只要在配比上严把质量关,应该 没有问题,再加上当时工期紧,没有时间联系专业的防腐队伍,再加 上当时天气寒冷,而耐酸砖粘贴时要求的温度在150C以上,我们也没 有采取相对应的保温措施,养护时间不低于14天,甲方在7天后就投 入到了使用当中,以至于造成所有耐酸砖在不到一个月之内大面积脱落,后来全部返工处理。若当时我们坚持原则,给甲方签订书面协议,我们的损失会减少到最低限度,我作为当时负责除盐水站工程的技术员,有一定的责任,像这样以公司的效益为自己买的施工经验对我来 说太重了,必须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来要求自己,技术含量上不能掺杂 任何侥幸成分,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站稳。 二、技术交底不容忽视 技术交底作为施工班组的作业指导书,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在 施工工序开始之前做好,这个点我没有做好,像钢筋、模板、砼浇筑 这些常见的施工工序在基础都快施工完了我还没有去做,只注意那些 有特殊要求的施工工序,不过随着工作中持续的学习和理解,我对技 术交底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就技术交底工作来说,并不是简单的把 交底写完交给施工队签字就完成工作了。而是在书面交底工作完成后,还要在工人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跟踪、检查,发现未按或未完全按技术 交底施工的工人,要耐心的给予讲解和指导,也就是我们公司所要求 的“保持过程受控”的质量方针之一,无形中又和质量检查员联系到 了一体,从而充分体会到了建筑施工过程中各项专业人员“既分工又 合作”这种无形的团队精神,这个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是我必须要改进的,也是我一定能做到的。 三、增强管理水平,协助安全生产 一幕幕血的事实,一行行触目惊心的数据,把建筑行业中的安全 生产推向了巅峰,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工作并单是专职安全员的 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绷紧安全生产的神经,特别是技术人员,在 编写安全技术交底的时候,不能因为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玩忽懈怠,要认真编写,积极配合安全员管理工作,增大管理力度,众所周知,

企业年度科技工作总结

企业年度科技工作总结 篇一:企业年度科技工作总结 20xx年,是***科技公司走入低谷的一年。在工作重心发生重大转移、经营下滑的背景下,我们本着求实的工作作风,提出控制费用预算、节约开支、增加效益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和董事会下达的经营目标,在客户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在***科技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基本得以顺利完成。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加强各项制度的落实。 20xx年初,公司根据实际经营情况的需要,对公司机构和人事进行了调整,今年的工作主要是市局系统维护及零星硬件、耗材销售。因此,我们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稳固现有客户,努力拓展新客户和新业务的基础上。经过一年的努力,20xx年实现营业收入***万元,营业成本***万元,费用***万元,实现税金**万元,利润为**万元。根据20xx年1月17日签订的《经济目标责任书》及《经营预算》的要求,公司本年营业收入预算为***万元,实际实现收入***万元,超额完成收入***万元,增长幅度高达***;成本预算***万元,实际成本***万元,因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成本***万元;营业毛利预算为***万元,实际毛利***万元,较预算增加了***万元,增长幅度为***;销售毛利预算为***万元,实际为***万元,增加

了***万元,销售毛利率为***,在市场需求不足,行业内部竞争加剧情况下,比计划毛利率***增长了***,增长幅度达到***;期间费用预算为***万元,实际费用为***万元(其中上缴管理费为***万元),增加了***万元,增加幅度为,低于收入增加水平,预算中费用率为***,实际费用率为***,费用率水平比预算低***;利润预算为***万元,实际利润为***万元,实际实现利润***万元,比计划增加***万元,增长幅度高达***,确保了集团公司下达的目标任务保证目标:持平;力争目标***万元的顺利完成。上述工作业绩的取得,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工作。 1、抓财务制度的规范。企业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因为财务是反映一个企业经济运行好坏的风向标,它提示给经营管理者的不仅是经营成果的真实反映,同时还能发现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20xx年我司根据集团公司的有关财务管理规定,针对IT行业的特点,结合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对相关的财务制度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并在公司内部多次组织员工学习及熟悉财务制度。特别是针对20xx年费用预算的执行,我们将客户服务部的费用实行了包干使用的规定,财务根据这一新的情况,对相应的审核报销工作作了新的规定,明确财务借支及报销工作流程。这样,公司内部形成了财务管理是核心,但他又适时地配合经营管理工作流程的调整,真正起到了财务

《科技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科技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xx公司处处本着以人为本,精细管理。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目的,狠抓人员,稳定管理,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从人员出勤,规范操作,劳动效率。细化责任,量化考核,达到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的目的,运用评选优秀员工,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积极主动性。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气氛。向员工宣传文化理念的精神,全力打造操作过硬,勇于拼搏的员工队伍。 质量管理不断完善,产品安全可靠,赢得市场的最终保证,积极查找不足,针对市场反馈及时调整。加大力度,控制与监控明确各个环节质量责任,加大质量体系文件的学习。增强质量规范意识,提高过程,操作后严肃性,以标准指导人的操作,以考核约束个人的行为确保质量的稳定性提高。 设备管理创新,安全生产稳定,一是加强设备,监查,尤其是做好水、电、气、等成本资源的管理和超耗控制,做浪费惩罚,使节约部门中体观,齐抓管理,形成合力。二是做好设备的日常检查监督有效实施。 实现挖潜增效,创造最佳效率,合理实现产品效转化,合理控制物料耗费加强废弃物品回收利用,防止产品流失控制副品率,同时,以目标管理为动力。找准原材料生产加工各环节的效益挖潜点。以规范管理为切入点,树立成本意识,加强对成品合格率,把关控制实现最佳效率。 辉煌成就的一年,将成为xx成长的历史,即将迎来不可预料的

工作压力。将会更加繁重,为此我们将更要勤奋好学,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技能。适用于公司发展共同成长,创造辉煌的xx让我们继续相约xx.。 第二篇:终公司新员工工作总结·时光飞逝,伴随着比较紧凑又略显紧张的工作节奏,xx年就这样快接近尾声,虽然我来公司时间还不太长,但是时间的脚步依然没有放慢它前行的脚步,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有很多所感所悟,现总结如下: 对于工作这个词,是潜移默化的接受的,作为一名从高校毕业时间很短的学生来说,社会经验、工作经验都很缺乏,所以在平时我要多学多问,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终公司新员工工作总结。在公司里面我深切的感受到的是领导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同事们团结奋发、互帮互助的干劲,工作中认真务实的作风,这对走上工作岗位时间短的我来说是受益匪浅的,为我迈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没有太多宏伟的高瞻远瞩,也没有过于细腻的深切体会,只是在工作的当中的一些琐碎的想法和话语,分为几方面总结: 一、学习业务知识,作好本职工作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对工程资料方面几乎是零的开始,所以初期就很盲目,给自己的岗位学习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后来经过领导和同事的及时引导,加上自我深入的感性认识和学习,逐渐的对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有了良好的适应,万事开头难,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我相信以后的工作会进行的很顺利,自己的

专业技术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专业技术年度工作总结范文Annual work summary model of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专业技术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在20xx年8月进入电力实业公司参加工作至今。我先后在电力实业公司的线路班、变电班、生技股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就从专业技术角度对我这五年来的工作做一次全面总结: 电力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需要职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我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其特点,了解全地区的配电网运行情况,同时能根据各类电气设备的需要,掌握相关的电工基础、电工材料、高压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能根据现场电气设备运行情况选择运行方式及经济运行方法,根据实际运行经验,正确处理电气系统的设备故障以及系统

突发性事故,初步了解班组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提高岗位劳动技能 从20xx年参加工作,领导为了让我尽快转变角色,熟悉工作环境,适应生产要求,我先后被分配至电力实业公司的线路班和变电班从事线路架设、电缆敷设、高压试验、继保及变电检修等工作。 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生产实际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此我努力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劳动技能,在短短的一年内,我主动吸收老师傅们的工作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掌握了线路和变电运行的生产程序及各种一、二次设备的规范、参数。 二、从事施工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20xx年年底,我被分配到电力实业公司生技股,主要负责输配电线路的设计和施工。此时,正是农网改造初期,工作量十分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我边工作边学习,很快就步入了正规。 首先跟随老师傅们勤下现场,并对照自己原有的各项知识使自

职称专业技术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职称专业技术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xx年职称专业技术年终个人总结报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已在教坛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回顾近十几年的工作,我感慨万千。这十几年,是我默默耕耘的十几年,也是我努力探索的十几年,更是我迅速成长的十几年。天道酬勤,一份耕耘也有一份收获。但我深深知道,我取得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领导的信任、栽培和老师们的鼓励与支持。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知识面,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不断努力,现对近年来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在工作中,德高为师在我心中根深蒂固,为人师表是我的行动指南,并时刻以《师德规范》这面镜子来要求自己。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

科技创新委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科技创新委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一、今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科技创新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深圳质量”为标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了科技创新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惠民生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 更加突出对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的支持,更加突出对创业环境、民生领域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更加突出科技资金的整体性和前瞻性。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4%,提前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约为1.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为9.3%;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约4650亿元,同比增长约为11.8%。 (二)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 着手制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协调组织召开超材料、超多维裸眼3d等技术产业化座谈会,加快推进核心技术产业化进程。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全年国家立项项目数量达到56个,获得国家资助金额7.08亿元,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7个。 (三)加快推动创新载体建设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曙光6000超级计算系统运行稳定,累计发展企

业用户1500多家,个人用户约100万个,科技管理云服务系统在国家省市区的多个单位得到应用,承担17个国家地方课题项目,参与编写2个云计算相关国家标准。我市全年新增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176家,累计达955家。各级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级项目1372项,累计经费15.5亿元;各级工程中心累计申请专利1806件,其中发明专利1110件,承担国家级项目59项,获得国家级大奖28项。 (四)推进深圳高新区转型升级 加快建设人文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三态融合”;园区、校区和社区“三区融合”;智慧、智力和智能“三智融合”;土地资本、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三资融合”的新型高科技园区,积极集聚科技创新资源,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打造自主创新核心区域。今年,深圳高新区工业总产值5363.23亿元,同比增长12.49%;总收入5106.41亿元,同比增长8.45%;出口创汇213.64亿美元,同比增长12.02%;净利润377.84元,同比增长13.83%;税收总额297.82亿元,同比增长10.18%。在科技部组织的全国105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定中,深圳高新区排名第二。 (五)加强基础研究工作 组织召开今年度深圳市基础研究发展研讨会、973计划项目启动会和座谈会,进一步推动我市基础研究工作,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主动布局全市基础研究工作,重点扶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原创性

年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年度本人担任梯调室通讯技术专工。一年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工作水平。充分利用杂志报刊、电脑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领会党代会精神,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强化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工作中,始终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在业余时间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努力适应不断提高的技术设备水平和要求,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努力,不畏艰难,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然奉献。遵守管理人员职责,努力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认真学习工作业务知识,在学习方法上做到在重点中找重点,抓住重点,并结合自己在通讯知识、网络知识和电脑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设备维护能力。为了能更好的运用电脑,结合自己工作实际特点,选择性地开展学习。 “爱岗、敬业、踏实、勤奋”这是我工作的原则,因为我相信天上不会白掉馅饼,年初配合各科室完成了厂一年一度的春季检修工作,在春季检修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担任检修工作中,每天早出晚归,风吹日赛,有时还要遭受雨淋。在整个春季检修过程中本人按时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保证了按时完成维修任务。 年中配合科室的其他同志完成了全厂通信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全厂广播电视网络的维护维修;全厂视频监视系统的维护维修;全厂微机监控系统的维护和维修。保证了全厂各通讯设备的安全运行,为全厂的安全发电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取得了新的进步,但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新形势下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创新意识还亟待加强。针对存在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本职工作,从自身查找原因,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

科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部署

技工作总结与下一年工作部署 2019年,按照年初工作部署,围绕“持续优化、创新发展”的主题,科技工作板块完成了年度工作计划,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第一部分2019年科技工作总结 2019年,按照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持续发挥科技对司主营业务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科技工作主要从增强科技平台与品牌建设、提高科技研发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总结与转化、提高科技管理与服务水平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1、着力增强科技平台与品牌建设 一、完成“两站一中心”的考核工作。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河南省绿色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司重要的研发平台,承载着科技研发、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今年,技术中心认真落实主管部门的考核,组织相关检查工作,圆满完成了“两站一中心”的考核,彰显出科技体系建设逐渐成熟和完善。 二、联合组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再认证工作。组织各单位梳理了近三年的技术创新活动,为高新企业的复审考核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成功举办首届院士行活动。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土木建筑学部10位院士组成的院士团队莅临我司指导科技工作,增强了我司行业地位与科技影响力。 四、获批郑州市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善了我司的科技研发平台体系,提升了我司建筑工业化的知名度,为我司建筑工业化的研发和推广提供更广阔坚实的平台。

五、持续引进高端人才。成功引进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1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各1名,充实了我司科技研发实力,为我司“十三五”科技工作奠定基础。 2、着力提高科技研发创新能力 一、国家级课题实现突破,省部级课题多元化发展,承借国家政策支持,我司科研课题取得多元化、全方位的进展。2019年,我司立项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其中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参与子课题4项,国拨经费共计795万元,实现了我司在国家科研课题方面的零突破。 二、省部级科研课题共获批18项,其中,首次获批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项目,使我司成为河南省唯一获得重点专项和专项科研基金的建筑企业;牵头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课题,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等课题研究以及《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修编工作。同时,我司联合中国建研院、徐州重工等21家单位,牵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已经通过预评审,目前处于正式申报阶段。 3、着力推进科技成果总结与转化 一、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实现突破。参与完成的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司首次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实现了国家级科技奖项的零突破。后续结合“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研究,我司牵头的《装配式建造技术》有望冲击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突破,省部级科技奖数量和质量均有提升。今年,我司一项成果获2019年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司首次获得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关于年度科技工作总结锦集9篇

关于年度科技工作总结锦集9篇 关于年度科技工作总结锦集9篇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 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年度科技工作总结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科技振兴农业一系列具体措施。以培育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抓手,以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创新工作为动力,以科普活动服务群众需求为载体,深入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全面完成了年度科技兴农的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增加农业科技发展资金投入,做大做强传统产业,整合科技力量,扶持农业专家大院建设,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以各产业带头人牵头,以技术人员为骨干,重点扶持茶叶、猕猴桃、中药材、特色养殖及“一竹三笋”等产业发展。一是完成尧塘村、姜河村新增茶叶基地500亩,抱儿山、尧塘、汤店村完成改造低产茶园品质提升3000亩,新增汤店200亩露天蔬菜基地。二是推进板栗品种更新,加快姜

河老板栗园改造500亩,完成550亩毛竹造林任务及新建“竹笋两用林”示范基地20xx亩。三是稳步发展生态养殖,进一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新增黑毛猪养殖6000头、山羊5000头、土鸡25000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四是提升优势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要求,大力发展茶叶、生态养殖、“一竹三笋”、猕猴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全年完成低产茶园改造3000亩,建成尧塘200亩猕猴桃基地、南山500亩“一竹三笋”示范基地、茅坪黑毛猪生态养殖基地、抱儿山生态茶叶基地、汤店石斛基地,依托美好乡村示范点,六安西茶谷建设,打造“青山在、人未老”旅游品牌。五是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年完XX县下达整合涉农资金573万元,全部用于产业发展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通过招商引资,安徽汇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南山金竹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兴农农业三个项目顺利落户青山,已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为我镇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镇成立科技特派员“232”创新示范工程领导组,有效利用科技特派员融资平台,新建茶叶基地1个,完成引进新品种黄金茶150亩,推广“一竹三笋”新技术,依托毛竹科技园,新建笋竹两用林20xx 亩,依托美好乡村示范点、茅坪茶叶科技示范园、尧塘毛竹科技园、培育2名科技特派员带头人,从事农产品加工及养殖业,完成500亩“一竹三笋”示范园,200亩瓜蒌示范园,共完成产值300万,打造“青山在、人未老”旅游品牌,争创科技特派员示范镇。

2018年科技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2018年科技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一、生产经营情况 公司在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个职能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圆满的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这些建设成果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生产经营中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方面: (一)规范管理制度,严把质量关 企业要发展,品牌要树立,产品要竞争,必须规范管理,严把质量关,我公司始终把它作为一件重要工作和大事来抓。一是抓规范管理工作,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从抓管理、讲质量、降成本、优服务的实际入手,不断规范生产过程,要求每一位员工都必须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流程进行生产操作。二是抓人文管理工作,在生成过程中,公司始终以“人文管理”为第一要素,质量意识不但体现在公司最高决策层的岗位工作中,更体现在每一位员工的岗位工作中,确保了公司质量目标得以稳定提高。三是抓监管工作,公司设立了具体的监管要求和监管目标,做到目标强化、责任细化、考核量化,确保产品质量监管职责在公司的各个层面到岗、到人,确保重点监管对象的监管有效性。对密切关注对象,通过专项检查、日常巡查等管理工作和各类专题、主题活动强化质量责任的落实,根据职能要求,着眼于产品质量监管全覆盖,通过纳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及相关工作,体现公司主体责任,确保质量安全底线。

(二)理论指导实际,确保公司和谐发展 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工作,根据各车间生产场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听取全体职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梳理,解放思想,引导企业全体员工加强管理、开拓市场、壮大企业发展。结合做优做强年达炉业科技有限公司,确保公司科学、持续、均衡、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适应新时期行业全业务竞争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实实在在地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落到实处,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现状,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二、公司管理工作 (一)管理人员跟踪生产现场。公司派遣业务素质强、思想道德健全、知识水平高的负责人到各个部门上任,以带动公司整体业务的飞速发展。因为如果生产现场无人监管的话,公司不仅不能及时的了解此生产的进展情况,而且在生产进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能及时的得到处理,延误工期造成损失。 (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在公司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还存在着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等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公司分别制定了《生产部分配考核办法》、《技术部分配考核办法》和《电器人员分配考核办法》,以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制度有效调动了全体职员的工作热情,为公司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年度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年度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在过去的xx至xx学年度的科研工作,我们继续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以课题研究为牵动,以全面落实新课改为中心工作,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学习型团队建设为重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课题研究管理工作 1.本学期结合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实际,继续完善、健全教育科研工作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严格教育科研课题的各项管理工作。课题管理做到了有要求、有考核、有总结。2.完成了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个人研究档案建立工作。试验教师定期完成案例反思和阶段小结。 3.为加强参与课题研究教师间的交流与互动,本学期召开了课题研究案例反思交流会。 4.针对课题研究中发现的新问题,本学期做好课题变更的准备工作。 二、培训工作及队伍建设 1.本学期重点加强学习团队建设,继续以学习小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主要建立以数学、语文、英语三学科为主的学习团队,定期组织活动。 2.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本学期围绕课题进行了“有效教学”专题培训和测试。以及对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认识和能力的培训以及有关多元智能理论有关知识的学习。 3.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形成骨干教师培养和评选的相关制度。以校级骨干为基础,初步形成骨干教师梯队。本学期内选送了两名教师参加省骨干培训。 三、课题研究实践 1.继续坚持科研小组内研究课制度,注重发挥团队优势,组织跨学年的研讨活动,提高研究课的质量。做到以问题为牵动,注重课后的评析与反思。本学期加强了课堂教学工作的研究,开学初布置了本学期的研究课任务,每个教研组40岁以下的老师每学期上三节有研究价值的课,要有教案、有评课。有一个反思。本学期共上研究课78节,这更促进了研究课的实效性,一课多讲、多人共备一节课成为研究课主要形式,甚至打破了学年组,备课组的界限,好多教师都觉得收益很大,从而更加喜欢上研究课了。也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教师,英语组更是在主任的带领下开电工小学教研课的先河。 2.总结课改经验,科研教改一体化,开展课题研讨课活动,老师讲了《丰碑》一课,课后组织听课教师研讨,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针对这节课提问题和改进意见,教者本人积极反思,有的教师觉得上的不过瘾,主动请缨在自己班上,到别人班再上这节课。极大的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研究家学的热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