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向何处去_

我国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向何处去_

我国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向何处去_
我国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向何处去_

2012年地球科学部重点项目指南

2012年地球科学部重点项目指南 地球科学部按“地球科学‘十二五’优先发展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发布重点项目指南,遴选优先发展领域的原则是:①分析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的前沿趋势,吸纳有关战略研究成果,兼顾“十一五”优先发展领域的继承性;②以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③具有良好基础,体现学科发展前景和我国特色,推动学科交叉,促进乃至带动地球科学的发展,提升我国地球科学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④重视与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对社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申请人可根据下述领域中的研究方向,在认真总结国内外过去的工作、明确新的突破点以及如何突破的基础上,自主确定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撰写重点项目申请书时,要求申请人详细论述与本次申请相关的前期工作基础。个人简历一栏中要详细提供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的工作简历和受教育情况、以往获基金资助情况、结题情况、发表相关论文情况。所列论文要求将已发表论文和待发表论文分别列出,对已发表论文,要求列出全部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发表的期刊号、页码等,并要求按论著、论文摘要、会议论文等类别分别列出。另外在提交的纸质申请书后附5篇代表性论著的首页复印件。 填写申请书时,在研究内容中阐明与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的关系及相应的学术贡献。为避免重复资助,应明确论述该项申请与国家和其他部门相关研究项目的联系与区别。 地球科学作为基础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极其复杂的行星地球。基于理解地球系统的过去、现今和未来及其可居住性的研究带来的挑战超出了单一和传统学科的能力范围,学科交叉研究已成为创新思想及源头创新的沃土。我们不仅希望地球科学不同学科的科学家,更希望数理、化学、生命、材料与工程、信息及管理的科学家与相关领域地球科学家联合申请地球科学部的重点项目,并在申请书中注明交叉学科的申请代码。 2011年度地球科学部受理重点项目申请467项,资助67项,资助经费20 100万元。2012年度拟资助重点项目70项左右,平均资助强度约350万元/项,资助强度范围为200万~5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5年。 2012年地理科学一处地理学学科领域拟试行“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的规范化选择。申请人填写申请书简表时,应参考“试点学科领域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一览表”准确选择“申请代码1(D01及其下属申请代码)”及其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内容。该一览表详见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415794478.html,/ )“申请受理”栏目下的“特别关注”。 特别提醒申请人:

2020年地球地理自然科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220题)

范文 2020年地球地理自然科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 1/ 7

220题) 2020 年地球地理自然科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 220 题) 1.三峡不包括下列哪一选项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 D ) A.巫峡 B.瞿塘峡 C.西陵峡 D.三门峡 2.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 C ) A.巢湖 B.太泽湖 C.鄱阳湖 D.洞庭湖 3.人们对火山活动的认识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两千年前的《山海经》 1639 年的《徐霞客游记》清朝吴振臣的《宁古塔记略》等分别对“炎火之山”云南腾冲火山,黑龙江五大连池的火烧山,与老黑山作了详尽的记载于描绘.请问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火山机构?( D ) A.火山锥 B.火山口 C.火山喉管 D.岩浆 4.千岛湖位于( C )省 A.湖南省 B.江苏省 C.浙江省 D.江西省 5.我国第一大咸水湖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 B ) A.乌伦古湖 B.青海湖 C.色林错 D.纳木错 6.每逢农历8 月 18 日,来浙江海宁一带观潮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 这时的岸边,人山人海,万头攒动,人们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不一会儿,忽见人群骚动,只见远处出现一条白线,由远而近;刹那间,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 这真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 ”这就是天下闻名的钱塘江大潮。 汹涌壮观的钱塘潮,历

来被誉为“天下奇观”。 人们通常称这种潮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 涌潮现象,在世界许多河口处也有所见。 如巴西的亚马逊河. 法国的塞纳尔河等。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也是世界著名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壮观的涌潮呢标书最精准的一项是?( D )A.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 B.杭州湾在东海的西岸,而东海的潮差,西岸比东岸大。 太平洋的潮波由东北进入东海之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两岸潮差大于东岸,致使出现大潮。 C.杭州湾处在太平洋潮波东来直冲的地方,是东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独厚,大潮应用而生。 D.以上均是 7.下列选项中不全是出两个花岗岩的山岳是哪一项( A ) A.泰山和黄山 B.九华山和华山 C.太姥山和天柱山 D.碴岈山.千山和平潭岛的将军山 8.风蚀作用往往会构造出极其壮丽的地质现象请问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风蚀作用( D ) A.魔鬼城 B.风窝石 C.石蘑菇 D.新月形沙丘 9.我国已纳入世界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D) A.泰山 B.黄山 C.乐山大佛 D.武夷山; 10.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地区。 3/ 7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指由大气圈、水圈、陆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和生物圈(包括人类)组成的有机整体。地球系统科学就是研究组成地球系统的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运转的机制,地球系统变化的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机理,从而为全球环境变化预测建立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空间范围从地心到地球外层空间,时间尺度从几百年到几百万年。 简介 地球系统科学是从传统的地球科学脱胎而来的。人类的生活要从环境中获取食物、能源,故必然关心所居住的环境,对所立足的地球产生求知欲,于是逐渐形成了地球科学的各分支,如气象学、海洋学、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等。然而,它们是对地球的某一组成部分的分门别类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形成了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和目的。但是,由于地球的空间广域性,形成它的时间悠久性和组成其要素的复杂性,分门别类的研究尽管有的学科已达定量、半定量化的研究水平,但仍不能完整地认识地球,传统地学面临着挑战。用系统的、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观点去研究、认识地球,越来越为有识之士所倡导。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以美国地球系统科学委员会(Earth System Science Committee)在1988年出版的《地球系统科学》一书为标志的“地球系统科学”思想和概念被明确提出。事实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兴起的对自然地理各要素进行综合研究的思想,可以看作是(表层)地球系统科

学的萌芽。只是后者涉及的范围、领域更广,时间更长,系统的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更加先进完善而已。 起源 地球系统科学是应人类面临的根本生存环境危机——全球变化的严峻挑战而兴起,在近年诸多高新技术在地学上的应用研究而促进其发展,它反映了现代人类对人-自然界关系的哲学理念。但是,概念尽管已提出,行动却尚有不少困难。首先就是面对这个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如何能适时地、多周期地获取系统多参数的海量数据?同时,又如何对海量数据进行整合、集成以及选取合适的参数进行数学建模?模型又如何能适时地检验?如何对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地学实验室、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科学研究和获取的宝贵数据能进行共享、交换?这些问题均有待解决。地球系统科学又面临困境。幸运的是,地球系统科学由于现代工程技术科学的参与与支持,将出现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数字地球就是这场技术革命的集中体现,它有望给地球系统科学带来研究方法,手段的革命性变化。 地球系统科学是以全球性、统一性的整体观、系统观和多时空尺度,来研究地球系统的整体行为,使得人类能更好地认识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更有效地防止和控制可能突发的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损害。地球系统科学在现代技术,尤其是空间技术和大型计算机发展后出现,致力于对地球的整体探索。它以地球科学许多分支学科的大跨度交叉渗透,与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数学、信息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为特征。其研究发展的特点为时空尺度大,综合性强,实用空间大,支持有效监测和预测,研究大量采用高新技术,采集、存储、处理的数据量都极其巨大。

地球科学的发展史

地球科学的发展史 谭亲平 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028006514006 1、中国地学发展历程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走遍祖国深山大川。最早的要算北魏的郦道元,他著述的《水经注》是很有名的。这是我国北魏以前最全面的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远在西方出现航海热以前的几十年,我国明朝航海家郑和已“七下西洋”,走了30多个国家,路程为10万多公里。他沿途记载了各国方位和海上暗礁、浅滩,成为研究十六世纪以前西方交通历史的重要资料。 明代徐霞客经过30多年的地理考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不仅考察了名山大川,还专门调查了研究我国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及发育规律。他对石灰岩溶洞的解释和今天的科学原理是一致的。《徐霞客游记》是后人根据他的日记整理而成,书中对他所到之处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都有详细的记载。 清代康熙年间,于公元1708-1718年在全国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地测量,测定了630个经纬点,绘制了著名的全地图《皇舆全览图》。 1755年,清代汪锋辰著《银川小志》,记载了地震发生前井水浑浊、群犬狂吠等前兆,是有关以动物异常预报地震的科学史料。李榕《自流井记》记载,清代四川地区工人已初步掌握了地下岩层的分布规律,并找到了绿豆岩和黄姜岩两个标准层,表明我国已建立起最早的地下地质学。徐松《西域水道记》把新疆分成111个受水体(湖泊),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载了各流域的地质、地貌、新构造运动、矿产、城市等,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全面地叙述新疆地理的著作。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中国正处在从闭关自守到被迫向西方开放的时期,当时出版少量地质文献都是西方地学教材的译本。一些西方学者在中国进行了地质调查和探险,出版了关于中国地质的著作。如美国庞佩利著有《中国、蒙古与日本之地质研究》(1866);德国的李希霍芬著有《中国》,这是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有关中国地质的著作;美国的威利斯著有《中国的研究》。李希霍芬和威利斯的工作为以后中国地质的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此外,还有匈牙利洛茨、瑞典的斯文·海定、俄国的奥布鲁切夫都曾考察研究过中国一些区域的地质情况。在1910年以前,中国学者编写的地质文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

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 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 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地球科学是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 地球科学研究的任务:1、研究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地理环境、人为环境的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2、地球科学的特点: (1)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 (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 (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 (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 (5)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6)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多学科性 3、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 (1)应用各种高科技向纵深、交叉、系统型发展。 (2)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国际性研究计划 (3)由“资源型”转向“社会服务型”、“环境型” (4)从数值模拟向预测发展 4、世界地球日: 4月22 日。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 5、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太阳系共吸引八大行星,2000多颗小行星,600多颗彗星。太阳系共有50颗卫星。 太阳系的特征:太阳系(携带地球)以22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动,旋转一周需2.8亿年。地球以30千米/秒的速度绕太阳公转。 6、太阳系中行星的总体特征: 体积密度卫星表面主要元素 类地行星:小、大、少、固,Fe,Mg,Si,K,Ca,Al,Ti,Ni 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H,He,CH4,氨冰,水冰 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岩石组成 类木行星:木/土/天/海,气体组成 第三章地球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8、陆地表面地形的类型及特征: 山地:是海拔高度在 500m 以上的低山、1000m 以上的中山3500m以上的高山分布地区的总称。线状延伸的山体称山脉,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相邻山脉称山系。 丘陵:是指海拔小于 500m 、顶部浑圆、坡度较缓、坡脚不明显的低矮山丘群 平原:海拔低于 200m 、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如我国的华北平原。 高原:海拔高度在 500m 以上、面积大、顶部较为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 盆地:四周为山地或高原、中央低平的地区 9、海底地形的类型及特征: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由海岸向深海方向,常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有时在大陆边缘出现岛弧与海沟地形。根据发育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大西洋型和太平洋型。

科学(上下册)复习题带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填空题。 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二、判断题。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4、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5、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6、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 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8、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9、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0、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三、选择题。 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A )。 A、乳酸细菌 B、结核杆菌 C、双球菌 2、细菌对人类(C )。 A、有益 B、有害 C、有益和有害 3、“脓”就是死亡的(B )和病菌等的尸体。 A、红血球细胞 B、白细胞 C、神经细胞 4、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A )衰老、死亡引起的。 A、细胞 B、细菌 C、病毒 5、霉有(C )种颜色。 A、1 B、2 C、多 6、生命体大都由(A )构成。 A、细胞 B、细菌 C、霉 四、用线把下面的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连起来。 列文虎克细胞 弗莱明微生物 胡克青霉素

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地球系统科学》(考查) 题 目: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系 (部) 资源管理与环境科学系 学科门类 理学 专 业 地理科学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陈永奇 学 号 200907074084 成 绩 2010年12 月 25日

目录 目录 (1) 摘要 (3) 关键词 (3) 引言 (3) 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3) 2 人类面临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3) 3 地球系统科学 (3) 4 全球化研究 (3) 5 可持续发展 (4) 6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几大体系 (5) 7 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是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理论基础 (5) 8 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推动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实施 (5) 9 全球变化研究为国际环境外交提供科学依据 (6) 10 全球变化与持续发展 (6) 参考文献 (7)

【摘要】针对当今全球性环境危机问题,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只有积极地进行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才能很好地协调自然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地球系统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 GIS) 引言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地球科学面临的严重挑战。当前人口爆炸、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暧、臭氧层的破坏、森林锐减和物种加速灭绝等问题困扰着人们。这些紧迫的环境问题实质上是地球各圈层组成的统一系统即地球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早在10年前,科学家已普遍认识到,必须把地球作为一个由相互作用着的各个圈层或子系统即地球系统来研究,才能回答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种观念性的转变,标示着从传统地球科学向地球系统科学的转变。 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并赖以生存。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生存空间,而且还是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不可再生和可再生物质源泉。因而地球既承受着人类社会物资需要的索取,也承受着人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做的一切改造,特别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怎样使人类社会全环化与可持续发展则是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是人类生存与自然的基本矛盾,是地球科学面临的严重挑战。 2 人类面临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人口爆炸、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与全球增暖、臭氧屏蔽的破坏、森林锐减和物种灭绝、淡水资源短缺等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这些紧迫的环境问题,涉及地球各部分、各层圈的相互作用,涉及到地球作为一颗行星的可居住性问题。有科学家预言地球环境的变化,是世界科学家们面临的严重挑战。[1] 3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指由大气圈、水圈、陆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和生物圈(包括人类)组成的有机整体。地球系统科学就是研究组成地球系统的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运转的机制,地球系统变化的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机理,从而为全球环境变化预测建立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空间范围从地心到地球外层空间,时间尺度从几百年到几百万年。[1] 4 全球化研究 全球变化一词最早出现于20纪 70年代。当时国际社会科学团体使用“全球变化”主要是表达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愈来愈不稳定,特别是国际安全和生活质量逐渐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1.政治学的规范性一般指的是政治哲学,政治学的科学性一般指的是政治科学。 2.政治科学3次发展高峰:a.芝加哥高峰b.行为主义高峰c.理性选择/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高峰。 3.行为主义特征:规律性;可证性;技术性;数量化;系统性;纯科学;整合性。 4.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定性研究:就是指没有具体的数字,从理论角度对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提出对策与建议。如果结合实例,便可做成实证研究。定量研究:是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调查问卷、相关指标的设计,然后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对问卷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统计计量研究或数学模型研究,以根据数据模型的计算结论得出有倾向性的意见。 5.规范研究:规范研究是关于经济目标、经济结果、经济决策、经济制度的合意性的研究,它解决经济过程中“应该是怎样”的问题,旨在对各种经济问题的“好”、“坏”做出判断。 6.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

7.概念的功能:a.分类;b.比较或排列;c.量化;d.设模。 8.概念的评估:a.概念的经验内涵b.概念的系统内涵c.概念的有效性 d.概念的可靠性。 9.政治心理的特性:a.自发性b.社会性c.复杂多样性d.相对稳定性。 10.政治心理学的学科特点:a.从微观的政治心理出发,对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b.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c.更强调科学的方法,以判断数据收集过程的可靠性以及用于验证前提假设的证据之有效性。 11.政治心理分析方法的三种范式:a.心理-政治学派:强调政治心理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和表现形式,注重揭示政治活动的心理规律(伊文、狄伦佐)b.政治-心理学派:重点探究政治过程乃至社会经济过程对个体的影响(华生、托尔曼、斯金纳)c.政治-心理交互作用学派:场心理学:政治过程和心理过程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k.温勒) 12.人格对政治的影响:政治效能感;权威主义;离群和疏远;权利动机;教条主义。 13.理性选择分析方法:运用演绎-推理法则来建立理论。它的方法论具有追求形式和简化的特征,接受个体主义的原则。

地球科学基础

1.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 大气圈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电离层、外逸层(散逸层) 宇宙构成:总星系,恒星系,类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其他星体,星云以及星际物质 2.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A,太阳的地理效应:太阳能是地球表面一切生命活动和物质过程的基础。太阳地理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太阳对地表物质运动和生命过程产生影响。 地球形状和地球与太阳的运动位置关系,使得地球表面不同位置接收太阳辐射能存在差异,岩石受热,膨胀,风化为地表物质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同时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气压梯度和温度梯度,形成大气循环,流水作用,为地表千姿百态的地貌;太阳能是地球生命的源泉,同时它为地球生物进化提供了一个适合的温度环境;并且它还为人类提供现阶段所使用的能源。、 其二是太阳对地球气候过程和生物过程产生影响。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最为剧烈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环境过程;地球磁场和太阳黑子的同步活动作用影响到整个星际环境和地球气候;太阳黑子活动与地球生物某些疾病存在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B,月球的地理效应:月球通过一公里作用使得地球物发生类似于潮汐的周期性弹变,从而影响到地球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 C,其他天体的地理效应:宇宙中众多其他天体的应力作5.人类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1)人类对岩石圈的影响:A.人工地貌过程:包括开矿与建筑等直接的地貌过程和生态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等间接的地貌过程;B.人类沉积物的形成:工业生产制造的水泥,砖等;C.人类对土壤的影响:人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土壤进行改良和施加废料的建设性和不合理利用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盐渍化的破坏性的影响;D.触发地壳运动:对油田,地下水的抽取,工程建设导致地质活动频繁。 A.改变大气成分: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 B.大气污染:生产和生活的粉尘和有机化合物; C.改变下垫面,形成局部环流和营造人工气候环境; (3)人类对水圈的影响: A.改变地表水系,调节水量的空间分布;跨流域调水 B.改变水循环,调节水量的时间分布;影响蒸发过程,影响水汽输送,影响降水过程。影响 径流过程,增加地表水来源。 C.水体污染;工农业化学污染,生活污水排放污染。( 4)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6.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地球能量基本来源为三种,来自太阳的太阳辐射能;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地热能;来自地球以外天体对地表物质和地球对地球对地表物质的引力能 1)太阳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太阳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是通过无机界中能量转换和生物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完成的。

地球科学相关习题及答案

1.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发生的空间分布范畴如何? 2.作为一种自然演化过程,灾害发生之前的孕育期起什么作用? 3.下图中的灾害都是突发性的吗?试作一分类。 4.不同类型的灾害连续发生,原因是什么? 5.地震的发生只能由板块运动、火山喷发、水库蓄水等过程所激发吗? 6.对自然灾害的分类方案包括了哪些不同的分类原则,标准和分类要求? 7.按照降雨量与蒸发量之比的不同,全球可以划为为几大类气候带,标准是什么?8.下图示在地表上空存在着两大环流系统,一是赤道环流系统,一是极地环流系统。试述它们如何控制降雨和季风过程。 题图2 全球大气环流系统 9.下表是各大洲沙漠化面积,其中有无错误。

题表1 世界各大洲沙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 10.除了气候因素外,影响沙漠化进程的其它主要因素有哪些? 11.沙漠化首先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吗? 12.在沙漠化过程中,雨滴如何加速了风蚀作用的进程? 13.洪涝灾害可以根据具体诱发因素作如下的进一步分类,请填写它们各自的主要特征(题表2)。 题表2 洪涝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14.自然条件下的河流洪水发生系统可以如题图3,看作一个由三类子系统组成、并且受四类环境因素制约的复杂系统。请将其填写在下图中。

题图3 自然条件下的河流洪水发生系统 15.气候变化对洪涝形成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上游控制与下游控制两种不同的效应。上游控制主要指由于河道上游来流和河水含沙量变化对河流中、下游地区产生的控制作用。下游控制则等同于侵蚀基准面变化的影响。 16.理想的河床纵剖面应该是一条舒缓平滑、略向上凸的曲线, 17.当来流来沙减少时,河型的变化趋势将由曲流型向分汊型转变,或由分汊型向游荡型转变;当来流来沙增多时,河型的变化趋势就会与之相反,由游荡型向分汊型转变,或由分汊型向曲流型转变。 18.台风也称飓风、热带风暴或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和副热带洋面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的气流涡旋。台风过程是水圈和气圈相互耦合并强烈作用的结果。 19. 25.台风造成灾害时的强度主要与风力和风速有关,故可按其大小作进一步分类(题表13-3)。 题表13-3 世界气象组织提出的台风划分方案 20.台风在全球各地都可能发生,但北大西洋地区是其危害最烈的地区。 21.常见的地质灾害有___ 等。 A.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和地震 B.滑坡,台风,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地裂缝 C.滑坡,泥石流,台风,地震和地裂缝 22.按其自然类别或其与工程的关系,滑坡可以分为___ 四种。 A.自然边坡,岸坡边坡,矿山边坡和路堑边坡 B.黄土边坡,胀缩土边坡,陡坡边坡和缓坡边坡 C.自然边坡,胀缩土边坡,矿山边坡和路堑边坡 D.黄土边坡,胀缩土边坡,自然边坡,人工边坡, 23.滑坡分类的主要依据包括___ 等。

地球科学研究内容及基本原理

?地球科学研究内容及基本原理。 ?太阳系行星分类、轨道特性;撞击作用及其产物,如何确定??地球主要物理性质及其地学的应用。 ?地球内部圈层及其划分依据。地球外部圈层。了解其特征。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克拉克值和丰度)。 ?矿物的概念、判别;类质同相和同质多相;矿物的物理性质及判别。 ?岩石的成因分类;三大类岩石联系及主要区别! ?两种地质时代;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质时代表中五代三十纪(包括代号、先后顺序)。 ?岩浆、岩浆作用及其产物;熟悉典型岩浆岩(典型矿物、结构、构造等);掌握侵入体相对年龄的判断。 ?岩浆的演化(同化混染、结晶分异和混合作用);鲍文反应系列。 ?沉积物的物源有哪些?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熟悉沉积岩特征(结、构和成分);常见沉积岩。 ?变质作用及变质作用类型;引起变质的主要因素;熟悉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两大类要掌握);熟悉典型变质岩和变质矿物。?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风化作用、成岩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构造运动。你所理解的板块构造(发展、证据及基本思想)及其边界类型。威尔逊旋回(演化阶段、力学性质和现代实例)。

?何谓地质构造及其基本类型?地质体的空间位置? ?褶皱构造及其基本形态;褶皱的形态要素有哪些?如何判断背斜和向斜?断裂构造—节理和断层?熟悉断层有哪些形态要素和类型。熟悉断层存在的标志。断层时代的确定! ?地层接触关系! ?地震、震源、地震分类(按震源、成因)。熟悉世界地震带分布及特征。 ?风化作用及产物;了解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了解风的地质作用。 ?河流的侵蚀作用(溶蚀和机械侵蚀;下蚀、侧蚀和溯源侵蚀 ); 河流的沉积作用(冲积物特征,阶地及三角洲)。 ?了解冰川的形成及类型,冰碛物特点。地下水的类型(包气带水、潜水及承压水);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岩溶作用)。 ?海水的性质及运动方式;海洋的剥蚀作用;海洋的沉积作用(滨海、浅海、半深海与深海) 。 ?了解滑坡、泥石流的特征及成因。 ?了解地质资源(如资源量、储量、品位、矿石、分类等)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期末考试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共50题,50分) B 1.法国罗纳河修的水坝落差有几米 A、5.0 B、6.0 C、7.0 D、8.0 D 2.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在哪一年召开? A、1987.0 B、1983.0 C、1981.0 D、1979.0 C中国不怕全球变暖的原因不包括哪条?3. A、北方城市冬季供暖时间缩短,有利节能。 B、青藏高原霜冻期变短,有利农业生产 C、南方城市制冷所需能源加大 D、长江口潮差变化5米/年,大堤高6米。 C 4.地震波中的什么波破坏性大? A、P波 B、压力波 C、面波 D、S波 B超级大陆形成于多少亿年前?5.Rodinia A、8亿年 B、9亿年 C、10亿年 D、12亿年 D物质代谢的原料不包括哪种物质?6. A、二氧化碳 水、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氧气 D、氧化铁

B 一下灾害周期最长的是7. A、地震和特大干旱 B、冰期和间冰期 C、特大洪涝灾害 D、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B 8.()学家认为青藏高原目前处在塌陷期。 A、古生物学家 B、构造地质学家 C、地理学家 D、气象学者 A 9.生物或其他群体居住地段所有的生态因素的总和叫做 A、生境 B、生物圈 C、生态环境 D、以上都不对 A雪球地球事件结束时,火山释放气体使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上升到当今水平的多少倍?10. A、350倍 B、400倍 C、450倍 D、500倍 D南水北调的中线长度为多少?11. A、2000公里 B、1800公里 C、1600公里 D、1400公里 B我国的目前大坝建设主要考虑()12. A、储水 B、发电 C、生态 D、气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13.极端环境不包括() A、高温 B、低温 C、高纬度 D、强酸

(完整版)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 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 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条痕:矿物在 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 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 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 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 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 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 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 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 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 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16.河流的平衡剖面:由河口向上河床逐渐抬高,如果河流的下蚀使河床的每一 段都降低到仅能维持水体流动所需的最小斜度时,此即河流的平衡剖面。17.枢纽:组成褶皱同一层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褶皱:岩层受力变形后产 生的一系列弯曲。轴面:连接褶皱各层的枢纽构成的面。 18.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运动而作用于地球上运动质点的偏向力。南北流 向的河流,北半球侵蚀流向的右岸,南半球侵蚀流向的左岸。 19.标准化石:在地质历史上延续时间短、数量多、分布广、特征显著的生物所 形成的化石,为某一时代的地层所特有。 20.层理构造:岩石性质在垂直方向显示的层状构造,是由于沉积物成分、结构、 颜色等突变或渐变而显示出来的。

地球系统科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地球系统科学 1、如何认识一个系统:1物质组成2系统各部分中的过程3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 2、地球系统科学的定义 地球系统科学:将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它们之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过程,并与人类生活和活动结合起来,借以了解现状和过去,预见未来。从而为全球环境变化预测建立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空间范围从地心到地球外层空间,时间度从几百年到几百万年。 3、地球系统指由大气圈、水圈、陆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冰雪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作为相互作用过程的集合,而不是单个部分的组合。 4、水体:天然或人工聚集的水成为水体。 5、水圈: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水圈中的水以三相存在,分布于地表、地下和大气中。) 6、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有机体及其活动空间的总称。 生物圈占据了包括大气圈对流层下部、几乎整个水圈以及岩石圈表层的薄层范围。其核心部分,即地表面以上100米至水面200以下米之间,集中了绝大部分生物。 7、冰雪圈。冰雪圈的5个组成部分:海冰、大陆冰原、季节性雪盖、永动土和高山冰川。前两者是最重要部分。相对于液态和气态的水而言,冰和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冰雪圈覆盖全球海洋的7%,多年冰覆盖陆地表面的11%,但其覆盖范围可变。 冰雪圈的分布范围对地球表面温度非常敏感。水的冰点恰好位于地球表面最高和最低温度之间约一半之处。 冰、雪和冻土分为常年(多年)性和季节性。 季节性冰、雪和冻土产生的季节影响和年际影响非常显著。 因常年性冰、雪和冻土的分布稳定少变,在十到百年尺度以上,可以产生比较固定的影响过程和影响趋势。 冰雪圈的重要性:(1)稳定的对太阳辐射的高反射率,影响地表能量收支。(2)极地大气-冰-开放海洋的能量交换过程。(3)约占总水量的2%,占有地球上近80%的淡水资源。(海平面) 补充:岩石圈 地球是由一个物质分布不均匀的同心球层构成,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约17公里。上层为花岗岩层,下层为玄武岩层。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加深而增加。经检测,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而地球生成到现在大约已有46亿年了,这说明构成地壳的岩石不是地球的原始壳层,是地壳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形成的。 8、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能够为作物提供生长发育具有肥力的疏松表层,是生物,特别是植物和微生物生活的重要环境,是地表与大气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9、“人类纪”的涵义:人类已经成为地球系统的核心。同组成地球的其他部分相比,人类具有不可比拟的能动作用。人类已经成为地球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地球未来的命运掌握在人类手中。 10、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海洋作为热源,通过海洋表面温度(SST)加热大气,SST及其变化成为调控气候,并进

地球系统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地球系统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人类正面临着哪些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人口爆炸、土地荒漠化、资源趋于枯竭、“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臭氧屏蔽的破坏 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椭圆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面积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这一定律实际揭示了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角动量守恒。 调和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调和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由这一定律不难导出: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这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重要基础。2.臭氧特点、作用、危害、存在范围 臭氧: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气。臭氧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过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主要由于在太阳短波辐射下,通过光化学作用,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后再和另外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有机物的氧化和雷雨闪电的作用也能形成臭氧。 分布:大气中的臭氧随高度、纬度等不同而变化,近地面含量极少。它是在太阳紫外线辐射或闪电作用下,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后再和另外的氧分子结合而成的气体。据观测,臭氧含量随高度的分布很不规则,近地面含量很少,从10km高度开始含量逐渐增加,12-15KM以上含量增加得特别显著,在20-30km高度处达最大值,再往上,含量又逐渐减少,到55km高度就极少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在大气的上层中,太阳短波强度很大,使氧分子解离增多。因此,氧原子与氧分子相遇机会很少;即使臭氧在此处形成由于它吸收一定波长的紫外线,又引起自身分解,因此,在大气上层臭氧的含量不多。到20-30km处,既有足够的氧分子,又有足够的氧原子,这给臭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故称这一层为臭氧层。在低于这一层的空气中,太阳短波紫外线大大减少,臭氧分解也减弱,所以氧原子数量减少,以致臭氧形成减少。 危害:①臭氧层被破坏后,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降低,使得人类接受过量紫外线辐射的机会大大增加了。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的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患呼吸道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大量增加;另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皮肤癌,大多数病例与过量紫外线辐射有关②它会影响农作物的生产。实验表明,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使植物叶片变小,减少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面积,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同时,过量

2020年地球地理自然科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00题)

2020年地球地理自然科学知识竞赛题库及 答案(共100题) 1.银河系大约有多少颗恒星( A ) A.1000多亿颗 B.5000多亿颗 C.500亿颗 D.100亿颗 2.下列选项中,哪一选项都是类地行星?( A ) A.水星.火星 B.水星.土星 C.火星.土星 D.水星.天王星 3.太阳目前的年龄为何?在主序星的状态下还有多少年的寿命?( C ) A.十亿年,五十亿年 B.五十亿年,十亿年 C.五十亿年,五十亿年 D.三十亿年,三十亿年 4.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行星是:( C ) A.地球 B.火星 C.水星 D.海王星 5.在北京,下列哪一选项是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的星座?( C ) A.天琴座 B.狮子座 C.小熊座 D.北冕座 6.1等星比6等星看起来( B ) A.亮度相同 B.亮的多 C.暗的多 7.最早用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的科学家是( B ) A.牛顿 B.伽利略 C.开普勒 8.从地球上观测,下列行星中会发生凌日现象的是( A ) A.金星 B.火星C木星 D.土星 9.从地球上观测,下列行星中会发生冲日现象的是( D )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木星 10.1994年撞击木星的彗星名叫( D ) A.百武彗星 B.哈雷彗星 C.海尔-波普彗星 D.苏梅克-列维9号 11.我们平常看见的太阳盘面,明亮耀眼,是太阳大气层的哪一层?( A ) A.光球 B.色球 C.日冕 D.磁球

12.下列哪一个天体表面温度最高?( B )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木星 13.太阳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周期是( C ) A.33年 B.5年 C.11年 D.20年 14.恒星的周日视运动是地球的什么运动的反映( A ) A.自转 B.公转 C.随太阳绕银河系中心的运动 15.某人在地球上的体重是60千克,假设他到了月球,他的体重大约将变为( A ) A.60千克 B.10千克 C.360千克. 16.下列行星中,卫星最多的是( A ) A.木星 B.土星 C.火星 D.海王星 17.长庚是中国古代对哪一颗行星的称呼? ( B ) A 水星 B.金星 C.火星 18.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 B ) A.阿姆斯特朗 B.加加林 C.查理·杜克 19.中秋节时月亮升起的时间是( D ) A.半夜 B.日出时 C.中午 D.日落时 20.国家天文台的大多数光学望远镜属于( B )。 A.折射式望远镜 B.反射式望远镜 C.折反射式望远镜 D.地平式望远镜 21.我们在地球上一直无法看到月球的背面,是因为( C ) A.月球并不作自转运动 B.月球自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C.月球自转周期与围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 D.以上皆错 22.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它们看上去的大小( A ) A.差不多大 B.太阳比月亮大的多 C.月亮比太阳大的多 D.至少差20%以上 23.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大致是( C )公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