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网设计(主要)

通信网设计(主要)

通信网设计(主要)
通信网设计(主要)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设计与仿真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信04-6班 姓名:朱明录 学号: 0402020608 指导教师:赵金宪 教师职称:教授

摘要 : SystemView 仿真软件可以实现多层次的通信系统仿真。脉冲编码调制(PCM )是现 代语音通信中数字化的重要编码方式。利用SystemView 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仿真,可以为硬件电路实现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仿真展示了PCM 编码实现的设计思路及具体过程,并加以进行分析。 关键词: PCM 编译码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信号的用于通信系统的动态仿真软件SystemView 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满足从底层到高层不同层次的设计、分析使用,并且提供了嵌入式的模块分析方法,形成多层系统,使系统设计更加简洁明了,便于完成复杂系统的设计。 SystemView 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通过分析窗口和示波器模拟等方法,提供了一个可视的仿真过程,不仅在工程上得到应用,在教学领域也得到认可,尤其在信号分析、通信系统等领域。其可以实现复杂的模拟、数字及数模混合电路及各种速率系统,并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基本库和专业库。 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利用SystemView 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 )。系统的实现通过模块分层实现,模块主要由PCM 编码模块、PCM 译码模块、及逻辑时钟控制信号构成。通过仿真设计电路,分析电路仿真结果,为最终硬件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2、系统介绍 PCM 即脉冲编码调制,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PCM 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根据CCITT 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 律和μ律方式,我国采用了A 律方式,由于A 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 13 折线法编码,采用非均匀量化PCM 编码示意图见图1。 图1 PCM 原理框图 下面将介绍PCM 编码中抽样、量化及编码的原理: (a) 抽样 所谓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 (b) 量化 从数学上来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度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离散幅度值的有限数集合。如图2所示,量化器Q 输出L 个量化值k y ,k=1,2,3,…,L 。k y 常称为重建电

手机通信网络技术简介

手机通信网络技术简介 一、手机及网络的发展历史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的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泊。当时他还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197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确定了陆地移动电话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为移动电话投入商用做好了准备。 1979年,日本开放了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网。 1982年欧洲成立了GSM(移动通信特别组) 。 1985年,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可以商用的移动电话诞生。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例子里,重量达3公斤。 与现代形状接近的手机,则诞生于1987年。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象一块大砖头。 此后,手机的"瘦身"越来越迅速。1991年,手机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为100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 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最先研制出大哥大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Cooper博士。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很多人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 第二代手机(2G)指的是GSM网络。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 ※手机网络在中国的发展 1987年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开始运行900MHz模拟移动电话业务,也就开始了手机在中国的发展之路。摩托罗拉3200便是那个时代的急先锋,无论在重量还是体积,都胜人一筹,当现在我们再重温它的相貌时,恐怕第一个想到的功能便是防身了。摩托罗拉8900,模拟时代的亮点,也是第一款翻盖手机,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设计:小型校园网的组建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设计:小型校园网的组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名称: 计应1001、计软1001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设计题目: 小型校园网的组建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 2015年6月23日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任务分配表 表1 任务分配表 第 * 组学号姓名负责部分成绩 代码、画图 Word档、界面 写感想、查找资料 排版、资料查找 I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的建设是学校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校园网网络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为现代化教学、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送给各个系统。而校园网工程建设中主要应用了网络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局域网技术来建设与管理的,因此本课程设计课题将主要以校园局域网络建设过程可能用到的各种技术及实施方案为设计方向,为校园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局域网,Internet II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目录 任务分配 表 ..................................................................... ..................................................I 摘 要 ..................................................................... ..........................................................II 第1章引言...................................................................... (1) 1.1 课程设计目的及要 求 ..................................................................... . (1) 1.2 问题陈 述 .....................................................................

通信网设计

如 春 大 学 校 园 网 络 规 划 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1302班 项目成员:XXX201310329 XXX201310331 XXX2013103215

项目要求 某学校校园网组建,该学校在同城设有两个校区,每个校区均设有二级学院(后均称为A校区与B校区),学校总部设于A校区,A校区有5个二级学院,B 校区有3个二级学院。各学院均采用AS方式组建各自的网络。学校的信息中心(对外的接口)设于A校区,B校区也是通过信息中心与A区互连(A、B之间没有建立专用网络)。所有二级学院网络接入点数不超过230个,校办公大楼内设7个部门,网络接口总数为600个,部门间没有VLAN。A、B均可接入互联网,但对安全均有要求。 1.试根据要求画出整个学校网络的拓扑(要求按AS划分,并说明协议使用情况)。 2.根据连通性要求划分IP地址。 3.A、B间要求较高可靠性联通,应如何设置网络连通图。 4.教务处下设5个子网,并相互独立,各部门主机数均为30台,试分析如何在教务处下设置子网掩码及IP地址。 5.各二级学院的教务系统和学生系统均与校办公大楼内的相关处室实现信息共享,试做出符合要求的相应配置(不要求用命令配置,但要说明配置原理并画出网络组网图)。 6.注:所需线路、设置,协议,可按要求自行添加。 部门网络接口数 校办 50 教务处 150 研究生处 100 财务处 50 科技处 100 学生处 100 人事处 50

通信网大作业考核表 工程实践项目名称:校园网组网方案班级:通信1302班团队成员: 考核评分表

能力确,满足设计 要求本正确,满足 设计要求 本正确,部分 满足设计要 求 在错误,部分 满足设计要 求 本不正确 4、教务处下设5个子网,并相互独立,各部门主机数均为30台,试分析如何在教务处内设置子网及IP地址 考察能力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 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能够利用所 学知识按照 要求准确解 决工程问题 能够利用所 学知识按要 求基本准确 解决工程问 题 能够利用所 学知识按要 求部分解决 工程问题 理论知识掌 握基本准确 未能按要求 解决工程问 题 理论知识运 用不合理,没 能解决工程 问题 5、各二级学院的教务系统和学生系统均与校办公大楼内的相关处室信息共享,是做出符合要求的配置并画出网图 考察能力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 网络调试配置能力能够利用工 程方法准确 解决网络搭 建的工程问 题 能够利用工 程方法基本 准确地解决 网络搭建的 工程问题 能够利用工 程方法解决 部分网络搭 建的工程问 题 会使用工程 方法进行网 络配置,但未 按要求完成 不会使用工 程方法解决 网络配置、调 试的工程问 题 6、团队合作能力考察 考察能力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 团队意识分工合理性考察分工合理,各 部分设计衔 接准确 分工较合理, 各部分设计 衔接准确无 误 分工较合理, 各部分设计 衔接基本准 确 分工较不合 理,各部分设 计衔接存在 错误 分工不合理, 各部分设计 衔接存在明 显错误 7、沟通能力考察 考察能力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 沟通能力 考察能够准确描 述所承担的 项目的原理 及设计思想, 语言表达清 晰简洁 能够较准确 描述所承担 的项目的原 理及设计思 想,语言表达 较清晰简洁 能够描述所 承担的项目 的原理及设 计思想,语言 表达较清晰 语言逻辑性 不强 不能准确描 述所承担的 项目的原理 及设计思想, 语言表达较 不清晰,语言 缺乏逻辑性 不能描述所 承担的项目 的原理及设 计思想,语言 表达不清晰, 语言无逻辑 性 8、社会、法律、职业道德考察 考察能力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 社会、法律、职业道德考察网络设计中 较全面的考 虑网络安全 问题,并体现 在设计中 网络设计中 考虑了网络 安全问题,并 体现在设计 中 网络设计中 考虑了网络 安全问题,并 未完全体现 在设计中 网络设计中 考虑了网络 安全问题,并 未体现在设 计中 网络设计中 未考虑了网 络安全问题 合计得分: 百分化得分():

数据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 课程设计 目录一....................................................................... 课程设计目的.. (3) 二....................................................................... 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3) 2.1 课程设计题目 2.2课程设计要求 三....................................................................... 设计内容 (4) 3.1 设计方案的选定与说明 3.2 系统总体框图 3.3论述方案的各部分工作原理; 3.4 设计说明书 四....................................................................... 设

计总结 (11) 参考书目 (11)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实现两台西门子1200PLC之间的通信,利用PLC1发 送指令给PLC2 PLC2接到指令后控制电动机的启停,主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以下能 力: (1).查阅资料:搜集与本设计有关的资料(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或者通过网络 交流平台搜集)的能力; (2).软件使用:了解并掌握西门子S7-1200软件的使用,明白网络通信实现的机 理与过程; (3).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2.1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当一台S7-1200上发出一个启停信号时,另一台S7-1200收到信号,并启停一台电动机 1)主要软硬件配置 一套Step7 Basic v10.5(或以上版本),一根网线,2台CPU 1214C 2)相关指令:TSEND_C (发送数据指令),TRCV_C(接受数据指令) 3)硬件组态与编程 新建工程--- 添加硬件--- 用子网连接两个cpu ----- 编写主控cpu程序----- 调整主控cpu连接参数 --- 编写另一台cpu程序----- 调整另一台cpu连接参数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第一部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要求)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性质:独立设课 目的和任务: 1、掌握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 2、掌握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设计、分析和实现方法 3、提高学生编制网络通信程序、网络应用服务程序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基本内容:网络数据通信的基本方法及实现。 基本要求:根据选定的项目,课题小组成员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出设计方案,老师参与,进行讨论和分析,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合理分工,协同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现,最后完成课程设计的报告撰写。

注:一、滑动窗口协议的模拟 1 关于滑动窗口,请阅读网络教材(实现—选择性重发); 2 运行时启动两个线程client 和server。其中sever 初始应该为监听状态; 3 可指定滑动窗口数目m(m=2n,n为大于1的整数)和要发送的帧总数,停等的超时时间间隔以及发送类型(正常发送,即没有缺帧和错序发送帧的现象),发送速率等参数; 4 client向server发起连接,成功则转入5; 5 client端发出帧,帧的内容可同序号或者为“111”“222”…“aaa”“bbb”…或者是一段文章中的部分内容; 6 选择发送类型为“缺帧”,模拟因网络拥塞造成丢帧的情况,开始发送情况同“正常发送”的情况。不同的是在帧x发送前用户可以选择丢失,则客户端继续接收帧x+1,x+2…并且对帧x+1,x+2…发出确认并缓存该帧; 7 服务器端等待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超时),重发帧x; 8 选择发送类型为“错序发送”。将一组待发送的帧按照指定(错序)顺序发送。具体实现同“缺帧”情况; 9 以上各种情况下,client和server窗口中应实时显示帧的发送和接受情况,包括序号,到达时间,内容等。以及窗口的填充和清空情况; 10 使用socket编程; 11 本实验要求实现的是一个简化了许多的滑动窗口协议。对于所有包,在生成序列号后进行发送。接收方为每个包设定一个定时器,记录包的到达情况。如发送方发送速度过快,或某包定时器超时,则发送方应重发。接受方窗口满时,接受到的包应被拷贝至硬盘(以下部分可以自由设计,仅做参考)。 12 主要的数据结构: 包: class packet{ protect: int num;//数据包的序号 cstring content;//数据包内容 …… //method …… } 消息: class message{ protect: int no;//消息的序号 cstring content;//消息内容 int id;//消息的方向 //method …… }

(建筑工程设计)铁路数据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

铁路数据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 (送审稿) 编制说明 2008年5月北京

一、编制依据 本规范是根据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关于委托编制2006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的通知(经规标准【2006】45号),的要求,进行编制的。 二、铁路数据网现状及规范铁路数据网建设的必要性 1、目前铁路数据网现状 铁道部在1992年开始,先后建设了X.25、帧中继网络、ATM 网络。其网络规模覆盖全国各铁路局及铁路站段,地理位置主要在铁路沿线。 X.25网络原来主要承载铁路各种MIS系统的业务,为其提供低速数据通道,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业务通道需要的带宽逐渐增大,由于X.25网络提供的通道带宽较小(在2M以下),因此,X.25网络原有业务基本上导入帧中继或ATM网络上,X.25网络目前不再使用。 帧中继、ATM网络,主要为铁路各MIS系统提供通道。网络中继带宽大多采用2M或N×2M速率,少数链路采用STM-1速率。 ATM/帧中继网络在铁通成立后,已移交铁通,铁路仅为铁通ATM/帧中继网络的大客户,铁通为铁路的各MIS系统提供ATM/帧中继通道。 2007年4月铁路进行了第六次提速,列车行驶速度增加到每小时200公里,随着列车行驶速度的加快,将需要更多的、准确的信息,辅以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证列车的行车安全。 目前铁路的各种数据业务,基本上都是IP数据业务,铁路信息化

的发展需求,也正向IP需求集中,同时,由于IP网络能承载数据、语音、图像,因此,从数据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上看,正向IP技术这一种数据网络形式集中。 目前铁路既有的IP数据网,是铁路为TMIS、CTC/TDCS、客票、公安系统等分别独立建设的IP数据承载网络,网络带宽很低(基本为2M或n*2M等的连接),设备等级也较低,不能满足铁路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各种与资金往来、安全生产无关的业务都独立建设IP 数据网,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因此,急需为铁路信息化需求建设一个承载与资金往来、安全生产无关业务的共用IP数据网络。 我国铁路正快速跨越式的发展,我国目前及今后几年,将建设多条300Km/h的客运专线铁路及200m/h客货混运铁路。随着这些铁路的建设,也同期建设着为本铁路数据业务服务的共用IP数据网络。京津客运专线铁路数据网正在建设中。 既有铁路的各铁路局,如北京局、西安局、呼和局、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上海局、南昌局及胶济线等,为适应铁路的发展,更好的为铁路生产指挥服务,由于5T业务需求的迫切性及视频监控、动力环境监控、视频会议等业务需求已提出建设铁路IP数据网络的要求。 2、规范铁路IP数据网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300Km/h的客运专线铁路及200m/h客货混运铁路的建设及既有铁路的提速,为保证铁路安全运营及生产指挥,必须为铁路各部门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因此,铁路信息化数据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新建线及既有线铁路的IP数据网建设也纷纷开始或即将开始。 铁路各种信息业务根据其服务对象及对服务质量要求的不同,主要由两种IP数据网来承载信息:专用IP数据网和综合IP数据网。涉及铁路运输安全控制、财务往来等业务,使用专用IP数据网;对于不

基于UDP网络通信系统的服务端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 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分析

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分析 1、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概况 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是指通信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和其他专业技术服务提供商在通信运营商网络建设前、建设中及建设后提供的各类通信设备和技术服务,具体包括:建网前为网络规划、站址协调提供咨询服务;建网中为通信运营商提供设备供应及工程服务;建网后为通信运营商提供包括网络维护服务。 2、国内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现状 (1)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投资高速增长 通信网络技术服务市场的发展直接受益于通信运营商的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通信运营商近年来3G/4G网络投资的迅猛增长,我国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2013年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754亿元,2014年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992亿元,2015年1-4月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668亿元。在十二五期间,电信业固定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的规模,较十一五期间增长36%。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国家对通信网络发展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国目前的通信网络规模水平、服务能力都与上述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通信网络建设在未来将会保持较高的投资规模。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d51723.html,

(2)国家宏观政策持续支持 2013年8月1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3〕31号)》。通知要求:到2015年,固定宽带用户超过2.7亿户,城市和农村家庭固定宽带普及率分别达到65%和30%。3G/LTE用户超过4.5亿户,用户普及率达到32.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5%。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服务便捷、高速畅通、技术先进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固定宽带用户达到4亿户,家庭普及率达到70%,光纤网络覆盖城市家庭。3G/LTE 用户超过12亿户,用户普及率达到8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8%,并采用多种技术方式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 2015年0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1号)》。意见指出: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全光纤网络城市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建设,2015年网络建设投资超过4300亿元,2016—2017年累计投资不低于7000亿元。推进光纤到户进程,2015年完成4.5万个铜缆接入小区的光纤化改造,新建光纤到户家庭超过8000万户。完善电信普遍服务,开展宽带乡村工程,开展宽带乡村工程,加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力度,2015年新增1.4万个行政村通宽带,在1万个行政村实施光纤到村建设,着力缩小―数字鸿沟‖。扩大移动通信覆盖范围,鼓励移动用户向4G迁移,提升移动宽带速率。 (3)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 中国铁塔是按照中央和国务院有关要求,在国资委、工信部联合组成的铁塔公司协调组的直接领导和协调推动下,于2014年7月18日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三家电信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大型通信设施综合服务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主要从事通信铁塔等基站配套设施和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维护和运营。有鉴于此,公司的主营业务中,铁塔和机房销售及安装、美化灯杆天线的销售及安装、土建基础、室内分布等业务由原通信运营商逐步转移到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 3、行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通信行业的行业组织是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及各地方协会。以下是从2000年至今和公司有关的国家主要政策和法规:

通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专业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现技术相结合,使学生体会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和内容 课程设计要求: 1、正确理解题意; 2、具有良好的编程规范和适当的注释; 3、有详细的文档,文档中应包括设计题目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思路、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设计中待解决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4、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工具书、参考文献,寻找解决方案。 评分标准: 1.是否有正确的运行结果; 2.是否有良好的编程规范和适当的注释; 3.文档是否完备。 课程设计内容即参考题目:(任选下列一题或自行另选设计题目): 1、发送和接收TCP数据包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TCP协议工作在网络层IP协议的基础上。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个发送和接收TCP数据包的程序,其功能是填充一个TCP数据包,发送给目的主机,并在目的主机接收此TCP数据包,将数据字段显示显示在标准输出上。

2、发现网络中的活动主机 利用ICMP数据包,通过使用ICMP的回送和回送响应消息来确定当前网络中处于活动状态的主机,即ping消息的请求和应答,将发送的ICMP的数据包类型设置为回送请求(类型号为8),并显示在标准输出上。 3、监控IP包流量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熟悉IP包格式和加深对IP协议的理解。要求编制程序,监控网络,捕获一段时间内网络上的 IP数据包,按IP数据包的源地址统计出该源地址在该时间段内发出的IP包的个数,将其写入日志文件中或用图形表示出来(建议用图形表示出统计结果)。 4、解析IP数据包 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个解析IP数据包的程序,并根据这个程序,说明IP数据包的结构及IP协议的相关问题,从而对IP层的工作原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本设计的目标是捕获网络中的IP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5、模拟Ethernet帧的发送过程 目前,Ethernet是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因此,学习Ethernet技术对深入掌握局域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模拟Ethernet帧的发送过程,使读者熟悉Ethernet帧的数据发送流程,即CSMA/CD32作流程。编写程序模拟Ethernet节点的数据发送流程。 6、解析ARP数据包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对网络上的ARP数据包进行分析,从而熟悉ARP数据包的结构,对ARP协议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要求编写一程序,获取网络中的ARP 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7、UDP服务器的设计 UDP是TCP/IP协议族为传输层设计的两个协议之一,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协议。由于UDP采取了无连接的方式,因此协议简单,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协议运行效率高。UDP适合一些实时的应用,如IP电话、视频会议,它们要求源主机以恒定的速率发送数据,并且在网络出现拥塞时,可以丢失一些数据,但是延迟不能太大。基于这些特点,流式多媒体通信、多播等应用在传输层采用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doc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3G网络规划与优化 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运用在《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基本掌握通信网络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设计能力,为今后开发和应用通信网络打下基础。 设计任务要求 当前3G移动通信设备越来越普及,人们对3G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实现3G移动通信功能的网络系统包括无线通信网络、通信传输网络及核心网络。通信用户希望网络容量大、覆盖区域广、覆盖概率大、信道阻塞率及掉话率低,通信服务提供商则希望以最低的成本建造符合用户需求的移动通信网络。这是一对矛盾。因此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通过规划设计3G通信网络,以便学生在寻求通信质量和投入成本之间的合理折中时,已经掌握了规划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基本规划和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的能力。 设计内容 设计报告内容包括3G无线网络、3G传输网和3G核心网的 1 网络规划基础 2 网络规划流程 3 网络详细规划 4 网络优化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题目——3G网络规划与优化 一、课程设计报告基本内容及格式 第1章移动通信网概述 1.1 简介 1.2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 1.3 第三代移动网 1.3.1 无线接入网(RAN) 1.3.2 核心网(CN) 第2章 3G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2.1无线网络规划的基础 2.1.1 无线网络规划的范围 2.1.2 系统需求 2.1.3 WCDMA无线基础 2.1.4 WCDMA无线网络中的元素 2.2 无线接口协议结构 2.2.1 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UTRAN)的协议结构 2.2.2 WCDMA无线网络中的信道配置 2.3 扩频现象 2.3.1 符号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设计:小型校园网的组建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名称:计应1001、计软100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设计题目:小型校园网的组建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2015年6月23日

任务分配表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的建设是学校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校园网网络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为现代化教学、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送给各个系统。而校园网工程建设中主要应用了网络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局域网技术来建设与管理的,因此本课程设计课题将主要以校园局域网络建设过程可能用到的各种技术及实施方案为设计方向,为校园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局域网,Internet

目录 任务分配表....................................................................................................................................... I 摘要 ............................................................................................................................................... II 第1章引言.. (1) 1.1 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1) 1.2 问题陈述 (1) 第2章需求分析及设计原则 (2) 2.1 需求分析 (2) 2.2 设计原则: (2) 2.2.1 实用性和经济性 (2) 2.2.2 先进性和成熟性 (3) 2.2.3 可靠性和稳定性 (3) 2.2.4 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3) 第3章课程设计的内容 (4) 3.1 拓扑结构图 (4) 3.2 详细步骤: (4) 3.2.1 设备选型 (4) 3.2.2 VLAN及IP地址规划如下 (5) 3.2.3 服务器等设备的IP地址分配如下 (5) 3.3 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的代码: (5) 3.3.1 三层交换机 (5) 3.3.2 二层交换机 (9) 3.3.3 接入路由器 (10) 3.3.4 校园服务器的IP配置 (11) 3.3.5 外网服务器的IP配置 (12) 第4章校园网络安全 (13) 4.1 网络安全的概念 (13) 4.2 网络安全的脆弱性及面临的威胁 (13) 4.3 网络安全防范的内容 (13) 4.4 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14) 第5章系统测试的结果 (15) 5.1 学生ping教师 (15) 5.2 教师ping学生 (15) 5.3 学生ping实验中心 (16) 5.4 实验中心ping外网服务器 (16) 第6章课程设计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计算机网络抓包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题目:网络流量解析程序的实现学号: 姓名:

一、任务描述 (3) 二、windump的安装和使用 (3) 三、windump文件格式 (3) 四、程序实现 (6) (1)算法() (6) (2)编码中的关键问题 (6) (3)头文件 (6) (4)源文件 (7) 五、总结 (10)

一、任务描述 编写一个网络流量解析程序 输入:由“Windump –W ”抓取的二进制流量文件 输出:文件中所有IP 报文主要字段的信息 时间戳 源IP 目的IP 高层协议 总长度 二、windump 的安装和使用 (一)找到windump 官方网站 (二)下载同一版本的winpcap 和windump (三) 先安装windump 动态链接库 (四)Windump 是个命令行程序 三、windump 文件格式 数据包头 链路层数据 数据包头 链路层数据 文件头 24字节,并且前4个字节是“A1 B2 C3 D4”或“D4 C3 B2 A1”,用来标识数据包头中的多字节整数的读取顺序是顺着读或倒着读。 数据包头 链路层数据 数据包头 链路层数据 文件头

抓取的每个链路层帧都被附加16字节的数据包头,其中8~11是帧在文件中的存储长度或抓取长度,12~15则是该帧的实际长度(按照编程的习惯,从0开始数)。由于抓取的时候可能发生截取,两个值可能不一致,使用“-s 0”抓取的话,两个值相同。 假设第一个数据包头的8~11字节是60 00 00 00(十六进制),当读取顺序为“D4 C3 B2 A1”时,表示整数值0X00 00 00 60,即十进制数96。则意味着从40字节开始的96个字节是第一个帧的抓取。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时分解复用原理 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使多路已抽样的信号组合起来沿同一信道传输而互相不干扰,称时分多路复用。时分复用的解调过程称为时分解复用。目前采用较多的是频分多路解复用和时分多路解复用。频分多路解复用用于模拟通信,而时分多路解复用用于数字通信。为了实现TDM传输,要把传输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隙,在每个时隙内传输一路信号,将若干个原始的脉冲调制信号在时间上进行交错排列,从而形成一个复合脉冲串,该脉冲串扰码后经信道传输到达接收端。时分解复用通信,是把各路信号在同一信道上占有不同时间间隙进行通信分离出原来的模拟信号。由抽样定理可知,将时间上离散的信号变成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其在信道上占用时间的有限性,为多路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提供了条件。时分解复用是建立在抽样定理的基础上的,因为抽样定理连续的基带信号由可能被在时间上离散出现的抽样脉冲所代替.具体说,就是把时间分成一些均匀的时间间隙,将各路信号的传输时间分配在不同的时间间隙,以达到互相分开,互不干扰的目的。抽样脉冲占据时间一般较短,在抽样脉冲之间就留出间隙.利用这些空隙便可以传输其他信号的抽样,因此,就可能用一条信道同时传送若干个基带信号,并且每一个抽

样值占用的时间越短,能够传输的数据也就越多.时分解复用信号在接收端只要在时间上恰当地进行分离,各个信号就能分别互相分开,互不干扰并不失真地还原出原来的模拟信号。 在通信系统中,同步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通信系统能否具有有效、可靠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有无良好的同步系统。同步可分为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和网同步几大类型。他们在通信系统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时分解复用通信中的同步技术包括位同步和帧同步,这是数字通信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时分解复用的电路原理就是先通过帧同步信号和位同步信号把各路信号数据分开,然后通过移位寄存器构成的并/串转换电路输出串行的数据,把时分复用的调制信号不失真的分离出来。 位同步 位同步的目的是确定数字通信中的个码元的抽样时刻,即把每个码元加以区分,使接受端得到一连串的码元序列,这一连串的码元列代表一定的信息。位同步是最基本的同步,是实现帧同步的前提。位同步的基本含义是收、发两端机的时钟频率必须同频、同相,这样接收端才能正确接收和判决发送端送来的每一个码元。因此,接收端必须提供一个确定抽样判决时刻的定时脉冲序列.

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组建校园局域网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2012年9月5日

组建校园局域网 针对组建校园局域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用户需求分析,基于需求分析进行网络规划,详细描叙组网过程,并进行相关的安全维护。 确保网络安全运行。 关键字:校园网局域网拓扑图维护安全 ? 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校园网的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校园网不仅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而且为学校未来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之能够适合信息时代的要求。校园网络的建设及其与Internet的互联,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假设学校有100台计算机,请规划各个部门,便于管理。 我们暂且设定学校有四个部门: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办公楼、教学楼。各部门的计算机分配如表:

二:需求分析 该方案涉及路由技术、交换技术。路由技术主要应用在OSI模型的第三层,它的作用是在通信子网中转发数据包。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发生在OSI模型的第二层。现代的交换技术已经实现三层交换和多层交换。假设该单位有两个大部门组成,每个部门分别包含两个下属二级部门。所以,现需划分四个子网,每个部门独自成一个子网,在各二级部门内部有一个交换机充当集线器,部门的所有pc机都直接连到交换机上,此为接入层;两个大部门使用两个路由器,分别为部门内部的两个子网分配地址段,此为分布层;最后,核心层由一个核心路由器作为单位的网络核心。该单位从电信部门申请到一个C类的ip,它的范围是192.168.1.0-192.168.7.0,要求该单位和划分子网,实现不同的局域网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在同一个局域网中需实现打印共享。具体需求如下: 1、为了满足各部门现有的主机使用,以及各部门将来有可能的扩展需要,必须进行可变长的子网划分。 2、为了单位发展,单位内部需要配置相应的服务器 3、为了单位内部信息的安全,单位内部主机的ip不能像外透露。 4、为了网络管理人员的管理的方便须在核心层及分布层的路由器采用相关的rip协议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模板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3G网络规划与优化 设计目的 经过课程设计, 巩固和运用在《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基本掌握通信网络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 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设计能力, 为今后开发和应用通信网络打下基础。 设计任务要求 当前3G移动通信设备越来越普及, 人们对3G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实现3G移动通信功能的网络系统包括无线通信网络、通信传输网络及核心网络。通信用户希望网络容量大、覆盖区域广、覆盖概率大、信道阻塞率及掉话率低, 通信服务提供商则希望以最低的成本建造符合用户需求的移动通信网络。这是一对矛盾。因此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经过规划设计3 G通信网络, 以便学生在寻求通信质量和投入成本之间的合理折中时, 已经掌握了规划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知识, 培养了基本规划和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的能力。 设计内容 设计报告内容包括3G无线网络、 3G传输网和3G核心网的 1 网络规划基础 2 网络规划流程 3 网络详细规划 4 网络优化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题目——3G网络规划与优化 一、课程设计报告基本内容及格式 第1章移动通信网概述 1.1 简介 1.2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 1.3 第三代移动网 1.3.1 无线接入网(RAN) 1.3.2 核心网(CN) 第2章 3G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2.1无线网络规划的基础 2.1.1 无线网络规划的范围 2.1.2 系统需求 2.1.3 WCDMA无线基础 2.1.4 WCDMA无线网络中的元素 2.2 无线接口协议结构 2.2.1 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UTRAN)的协议结构2.2.2 WCDMA无线网络中的信道配置 2.3 扩频现象 2.3.1 符号 2.3.2 速率匹配

网络编程聊天程序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TCP/IP协议及网络编程技术课程设计子课题:实现简化功能的客户机和服务器聊天程序 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学生姓名:hshengxue 学号:200900402022 指导教师:周坚和 2012年 6 月22 日

目录 摘要 (3) 引言 (3)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3)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3) 三、课程设计所需了解的相关内容和技术 (4) (一)、套接口 (4) (1)套接口的概念 (4) (2)套接口的分类 (5) (3) Socket工作模式 (6) (二)、所用的关键技术 (6) (三)Winsock API的使用 (7) 四、课程设计过程 (7) (一)设计思路 (7) (1)服务器的主要工作流程 (7) (2)客户机的工作流程.............................................8. (3)服务器的工作流程 (8) 五、编程实现 (9) (一)服务器端的实现 (9) (二)客户端的实现 (11) 六、小结 (15) 七、参考文献 (16)

摘要: 网络应用程序是通过网络使用通信协议实现进程间的通信;本项目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综合运用网络程序设计,以visual c++6.0作为系统前台应用程序开发工具。此局域网聊天工具采用客户端/服务端(C/S)模式和UDP连接。它由两个程序组成:服务器(Server)和客户端(Client),首先需要登录服务器,再登录客户端,需要指定服务器IP地址以便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登录后,客户可以在自己的界面上与另一指的定的客户端进行聊天。服务器模块主要用来维护网络用户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IP地址,聊天内容;聊天客户端模块主要包括用户连接,发送信息,接收信息。是一套用于Internet网络使用的网络聊天工具,其操作简单,灵活性好,运用也比较稳定。 关键词:网络,聊天程序,客户端/服务端,UDP传输控制协议。 0、引言 网络应用程序是通过网络使用通信协议实现进程间的通信,UDP 是TCP/IP协议族为传输层设计的两个协议之一,UDP提供的是无连接、不可靠的网络传输协议,在进行网络应用程序设计时,TCP/IP 协议的核心内容被封装在操作系统中。网络应用程序要使用UDP协议来实现自己的功能,只能通过由系统提供给用户的UDP协议编程接口来实现。因此,可以说设计网络应用程序就是利用网络编程接口(API)进行程序设计的过程。在Windows环境下的网络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