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膨化食品行业发展建议与对策研究报告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膨化食品行业发展建议与对策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19-2025年中国膨化食品行业发展建议与对策研究报告

【完整版】

决策精品报告洞悉行业变化

专业˙权威˙平价˙优质

报告目录

第一章2019年中国膨化食品行业PEST环境分析 (7)

第一节我国膨化食品产业发展面临形势 (7)

一、国际食品产业面临形势 (7)

二、国内食品产业面临形势 (7)

第二节政策发展变化形势分析 (8)

一、2018年我国宏观政策思路 (8)

二、膨化食品行业监管体制与主管机构 (9)

三、膨化食品行业的主要监管政策 (9)

四、膨化食品对行业促进政策 (11)

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18)

第三节经济发展变化形势分析 (19)

一、2018年国际经济形势 (19)

二、2018年国内经济形势 (19)

三、中国经济趋势展望 (20)

第四节膨化食品行业社会发展变化形势分析 (22)

一、人口结构和人口红利的变化 (22)

二、收入分配的变化 (25)

三、品位/生活风格、生活方式的改变 (27)

四、消费习惯的变化 (27)

五、中国人口大迁移趋势 (29)

第五节膨化食品行业技术发展变化形势分析 (30)

一、国内行业技术水平 (30)

二、食品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31)

三、“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33)

第二章2019年中国膨化食品行业发展现状、特征、阶段研究 (49)

第一节中国膨化食品行业发展规律特征分析 (49)

第二节我国休闲食品产业整体发展概况 (49)

一、我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分析 (49)

二、我国休闲食品市场格局分析 (49)

三、进口休闲食品抢占国内市场 (49)

四、连锁经营模式逐年增加 (50)

五、休闲食品市场有极大发展空间 (50)

六、国内休闲食品发展的问题 (52)

第三节2018年中国膨化食品行业发展研究 (55)

一、中国膨化食品的风味和种类 (55)

二、膨化食品的优缺点分析 (59)

三、国内膨化食品发展概况 (60)

四、休闲膨化食品发展趋势 (61)

五、我国膨化食品消费市场顾客推荐品牌排名情况 (63)

第四节2018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发展研究 (65)

一、2018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 (65)

二、2018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细分品类市场规模 (66)

三、2018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竞争格局 (66)

四、2018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消费呈上升趋势 (67)

五、2018年中国休闲食品企业与资本市场共舞 (68)

六、2018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向品质化和健康化升级 (71)

七、2018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创新产品更新速度快 (72)

八、2018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72)

九、2018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零售市场的基本情况 (72)

十、2018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零售采用连锁经营模式将更具竞争优势 (73)

第五节2018年中国膨化食品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74)

一、休闲食品发展趋势 (74)

二、休闲食品“第四餐化”趋势明显 (75)

三、休闲食品迈向功能化时代 (76)

四、2018年全球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78)

五、2018年食品饮食产品、推广、消费风潮等趋势 (82)

六、品牌化的增强使产品档次向中高端发展 (85)

七、部分产品逐步向中西部地区与二三线城市扩张 (85)

八、休闲食品的口感与品质仍居首位 (86)

九、专用装备加速创新尚需从自动化迈向智能化 (86)

第六节全球休闲食品创新趋势 (86)

一、健康意识加速休闲食品升级 (86)

二、兼具保健功能的健康休闲食品 (87)

三、趣味产品展示厅 (89)

第七节我国食品“休闲化”分析 (89)

一、成功休闲食品的特性 (89)

二、健康、营养——未来发展方向 (90)

三、口感——吸引重复购买 (90)

四、市场细分——成功的本质 (90)

五、趣味性——提高产品亲和力 (90)

六、销售渠道与消费者 (91)

七、电子商务——休闲食品“新大陆” (91)

第八节休闲食品的趣味化发展路径思考 (92)

一、趣味化发展路径,是休闲食品的不二法门 (92)

二、单一要素的趣味化竞争促使休闲食品行业过度成熟 (93)

三、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消费需求的变化新趋势 (94)

四、未来休闲食品的四化发展方向 (94)

第九节我国休闲食品市场特征及策略 (96)

一、休闲食品消费的四大特点 (96)

二、休闲食品发展的三大核心瓶颈 (98)

三、休闲食品创新的五大路径 (99)

第十节2018年我国膨化食品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00)

一、食品安全 (100)

二、全球化 (102)

三、电子商务 (103)

五、加速整合 (104)

六、品类结构升级 (105)

七、品质升级突出 (105)

八、商业模式转型 (105)

九、产业链一体化 (105)

十、行业研发能力 (106)

第十一节现膨化食品行业发展阶段判断 (106)

一、膨化食品工业发展进入新常态 (106)

二、膨化食品生命周期及应对策略 (107)

第三章2019年中国膨化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挑战、瓶颈 (109)

第一节2019年中国膨化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109)

一、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加工度较低 (109)

二、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竞争力弱、效益欠佳 (109)

三、企业研发力量薄弱,技术创新不足 (110)

四、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治理监管缺乏长效机制 (110)

五、食品工业与上下游产业衔接不力,食品工业竞争力提升受限 (111)

六、不同行业品牌成熟度差距大,城乡市场的开发力度失衡 (111)

七、管理机构多而散,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 (112)

八、食品工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升级难度大 (112)

九、中国食品安全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3)

第二节2019年中国膨化食品行业面临的挑战 (114)

一、来自社会对食品安全认知的挑战 (114)

二、我国食品产业公信力直面挑战 (114)

三、食品健康新需求的挑战 (114)

四、科学技术是一大挑战 (115)

五、环境与经济发展方式的挑战 (115)

六、监管方式的挑战 (115)

七、自媒体时代高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115)

八、法规体系不完善带来的挑战 (116)

九、食品安全问题治理与监管创新的挑战 (116)

第三节2019年中国膨化食品行业存在的瓶颈 (116)

一、多小散乱的行业秩序 (116)

二、战略能力亟待提升 (117)

三、品牌塑造滞后 (118)

四、食品安全-行业头上的一把利剑 (118)

五、滞后的食品人才培育 (119)

六、高品质食品有效供给不足 (119)

七、企业组织结构亟需优化 (119)

八、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120)

九、行业技术水平较低 (120)

十、管理、技术人才缺乏 (120)

第四章2019-2025年中国膨化食品行业发展建议及对策 (121)

第一节我国食品行业发展思路与方向 (121)

二、基本思路 (121)

三、发展方向 (124)

四、科技创新的思路 (125)

五、政策措施 (128)

六、保障措施 (130)

第二节2019年中国膨化食品行业发展建议分析 (132)

一、强化食品质量安全 (132)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32)

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132)

四、实施“三品”战略。 (133)

五、延长食品产业链条 (133)

六、加速推进两化融合 (133)

七、建立低温冷链体系 (134)

第三节2019年中国膨化食品行业企业发展对策分析 (134)

一、质量变革 (134)

二、效率变革 (134)

三、动力变革 (134)

四、加速产业链整合 (135)

五、协同创新发展,进行系统变革 (135)

七、重构供应链,推进商业模式转型 (136)

八、创新商业模式,打造智慧膨化食品业 (136)

九、加快技术创新来驱动膨化食品的数字化转型 (137)

十、激发出新技术的真正效能 (137)

第四节2019年中国膨化食品行业安全形势及治理对策 (137)

一、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法规日臻完善 (137)

二、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不断优化 (138)

三、食品安全风险治理面临六大挑战 (139)

四、六条路径强化食品安全风险治理 (140)

五、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应措施 (142)

第五章盛世华研总结 (144)

第一节企业失败的原因及提高胜率的策略 (144)

一、企业失败的原因 (144)

二、提高胜率的策略 (145)

第二节盛世华研独创五大决策研究体系及两大方法论 (146)

一、华研五大决策体系 (146)

(一)一切皆产业 (146)

(二)一切皆周期 (146)

(三)一切皆人性 (146)

(四)一切皆变化 (147)

(五)一切皆趋势 (147)

二、华研两大方法论 (147)

(一)一切皆认知 (147)

(二)一切皆行动 (148)

第三节致读者:商业自是有胜算 (149)

第一章 2019年中国膨化食品行业PEST环境分析

第一节我国膨化食品产业发展面临形势

一、国际食品产业面临形势

全球食品产业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绿色有机精深加工食品、功能保健食品和营养方便食品等新业态,推动食品消费从生存型消费加速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方向转变,食品消费市场将从保障供给逐渐转向个性化、功能化、时尚化的方向发展;不断促进食品产业向着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引导食品格局向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方向前进。工业4.0与互联网+的全球化历史机遇,有助于食品产业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与社会价值实现模式。

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性基本公共卫生问题,食品产业链的全球化导致食品安全保障的难度较大,主要是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较低;欧美经济复苏动力不强、消费不振、需求疲软,对外向型食品企业的生存压力持续加大。

二、国内食品产业面临形势

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战略的提出,为食品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的理念推动食品工业健康发展,国内食品工业面临重大机遇。一是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者对食品的方便性、营养化和安全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人口老龄化加剧,健康营养、功能保健食品的市场需求扩容,从而为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二是“千禧一代”正成为电商消费的主力群体,线上平台发展迅速,多维营销模式同步发展,食品消费模式将更加便捷高效;三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食品企业加快“走出去”提供了有利条件,食品产业加快走向国际市场的时机日趋成熟。

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新常态下中国食品产业发展增速预期放缓;二是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更加关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要求更高;三是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加剧,对生产过程中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要求更严。

综上,食品工业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为我国食品工业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提升国际化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三角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和“皖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等发展战略的同步实施,为我省食品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食品工业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提升动力依然强劲,需求趋势依然向好。

第二节政策发展变化形势分析

一、2018年我国宏观政策思路

7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传达出很多信息。会议首先对宏观经济形势做出新的判断——当前经

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在此基础上,会议对下半年工作做出部署,提出六项要求。从中可以看出政策思路的细微调整。

其一,针对坊间热议的积极财政问题,会议指出“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可见,总体而言还是要适度关好货币水龙头,让财政政策担当更重要角色。毕竟,在去杠杆挤泡沫的进程中,放水无疑将对冲已经取得的成效,更可能形成新的杠杆和泡沫。而此间,财政部最新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财政数据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331亿元,同比增长10.6%。为财政政策提供了更大的可作为空间。减税将成为可预期的积极财政政策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其二,补短板,由三去一降一补的最后一位提到了重点强调的位置。会议提出“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业成本”。这与积极财政政策思路是连贯的,更明确指出积极的方向,一是基础设施领域,一是创新领域,还有降企业成本。沿着这一思路,后续各种专项基金、专项债、PPP项目或将活跃。

同时,会议提出“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表明去杠杆的方向仍将坚持,但是力度和节奏会比前期有所调整,防止因为去杠杆用力过猛放大风险,或制造新的风险。“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意味着政策决策将吸取此前的经验,更注重多部门的协调配合,统筹兼顾,形成合力,降低制度成本,以免对经济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希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三,“推进改革开放”是当前应对外部风险的重要措施。会议除了明确的“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精心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些具体方向,还提出“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这一点留给市场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具体到资本市场而言,比如官方表态中一直提到的年内将开通的“沪伦通”。“沪伦通”最近一次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是7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英国外交大臣亨特时强调,以年内开通“沪伦通”项目为契机,积极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更好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这次会议对房地产虽然着墨颇多,除了提出“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外,并没有更多创新性表达,政策基调与此前没有什么变化,不需要过度解读。依笔者所见,“房地产市场问题”所指内容更宽泛,涉及供求平衡,合理预期,市场秩序以及价格,更重要的是长效机制,而

且,对于房价走势,房地产行业前景的预期也是会议中提到的“六稳”中“稳预期”的一个重要部分。

总体而言,会议明确了对当前经济内外环境的认识,并就此对相关政策做出微调,强调“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以“稳”字当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二、膨化食品行业监管体制与主管机构

目前食品制造业和餐饮业基本上遵循市场化发展模式,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产业宏观调控,行业协会进行自律规范。行业准入标准、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主要由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制定。行业内企业由各地工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主管部门等直接管理。行业自律组织主要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行业协会主要职能是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参与本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等文件的制定工作;受政府委托开展行业质量检验和评价以及产品认证、质量管理、卫生管理等工作;健全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等。

三、膨化食品行业的主要监管政策

本文盘点2017年食品领域最重要、最关键的政策、举措。这些政策、举措分别有什么背景,又将会对食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政策不仅影响了整个2017年,还可能关系着下一年,甚至更长远的行业变化趋势。

总局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成立

四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内部发文,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正式成立,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这三类产品从此有了新“婆婆”。

特殊食品司的成立,让这三类食品的注册工作驶入快车道,也宣告了整个2017年,甚至未来几年特殊食品都将是行业焦点,虽然这类产品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目前看起来已经是“一步一个脚印”了。

国务院再次发文治理“地沟油”

四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发布。国务院层面专门针对某一单点的食品问题发布较为少见,以往这是“婴配奶粉”才享有的待遇。

国家层面重视“地沟油”整治,主要是因为“地沟油”在食品安全舆论中具有符号意义,此举能彰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不过,如此动作与“地沟油”的真实严重程度、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存在一定偏差,其得失有待商榷。

第一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命名

六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命名了第一批15个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城试点工作于2014年启动,三年来共有67个城市参加。

从国家的食品安全战略来说,“创城”是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一部分,也是国家将食品安全治理的责任从中央逐步往地方政府迁移的体现,是地方上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抓手。

国务院部署食品虚假宣传集中整治工作

七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个部门共同制定和发布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此后全国各食品监管单位密集行动,迎来了又一轮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集中整治工作,而该项工作将持续到2018年6月底。

国民营养计划发布

七月:国务院公办厅发布《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这是食品业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未来14年营养工作的目标、策略、方法、重要行动,对于食品业、营养从业者有重要的指引意义。

其中提出的研究制定老年人群营养食品通则、培养和重新认定营养师、扩充药食同源名单会扩充等工作已经在推进中。

国务院重拳打击食品谣言

七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10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打击食品谣言的一系列举措,并要求新闻媒体应“自查自纠,抵制谣言”。

其中还很罕见地将食品谣言进行了定义,即“凡没有事实根据或者缺乏科学依据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均可判定为食品安全谣言。”这一定义为具体执行层面如何判定食品谣言提供了依据,期待未来能融入相关法律。

首批婴配奶粉注册名单公布

八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第一批“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目录信息”,包括22家企业的89个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第一批名单出炉后,婴配奶粉注册目录的公布成为常态,至年底已公布20多批名单。

名单的顺利公布,让行业内外都松了口气,也宣告中国的婴配奶粉正式进入注册制时代,奶粉业开始又一轮洗牌。

网络餐饮监管办法出台

十一月:国家食药监管总局正式公布《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虽然《办法》中的条款总体上并不出人意料,很多工作企业已经在执行,且相关草案此前已经被行业关注过,所以正式出台后并未必引起很大的讨论。但也说明,网络餐饮无论从行业发展和监管来说,都已迈入正轨。

四、膨化食品对行业促进政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休闲食品市场不断发展成熟,市场规模及覆盖消费者群体不断扩大。休闲食品乃至整个食品工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市场空间持续扩大、高新技术应用加速、新兴食品行业孕育成长等重大机遇,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对休闲食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改产业〔2017〕19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食品工业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传统民生产业,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在关键期,小康社会建设处在决胜阶段,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食品行业发展,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升级,满足城乡居民安全、多

样、健康、营养、方便的食品消费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现提出“十三五”期间食品工业发展意见。

一、现状与形势

“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支柱地位不断提升。2015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3964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5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87.3%,年均增长13.4%;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从2010年的8.7%提升到10.3%。二是标准法规体系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保持较好水平。修订了《食品安全法》,发布了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501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效显著,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和保障水平逐步提升。2015年,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达96.8%。三是科技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技术装备水平持续提高。在食品非热加工、包装材料、在线监控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屠宰加工、饮料灌装、乳制品加工等重点领域装备技术进步加快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四是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东部地区继续处于领先和优势地位,中部地区利用农业资源禀赋推动食品工业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食品工业增加值比重增加。食品工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

但是,食品工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期望尚存差距。源头污染问题突出,部分食用农产品存在超标使用农兽药和滥用添加剂现象,食品冷链物流建设滞后,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二是高品质食品有效供给不足。随着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消费者对食品的方便性、营养化和安全水平更加关注,但高品质食品供应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难以很好适应消费变化,消费者信赖的自主知名品牌不多。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食品工业基础研究薄弱,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加工技术储备不足。重大技术和高端装备依赖进口,自主研发水平较低。四是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部分行业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不高,部分产品单位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仍然较高,节能减排压力加大。

今后一个时期,食品工业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食品跨国集团加快全球布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对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和挑战。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各种国际贸易协定的签订,对外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有利于我国食品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方面增长预期放缓,人力、土地、环境资源保护等综合成本不断上升,食品工业保持高速发展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食品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与健康要求更高,品牌意识不断增强,食品工业发展模式将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不断升级的安全、多样、健康、营养、方便食品消费需求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升级、膳食消费结构改善,满足小康社会城乡居民更高层次的食品需求。

(二)基本原则

诚信为本、安全为基。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食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管理,健全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制度。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提高食品监管能力。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强化食品品牌建设,培育国际品牌。

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着力推进食品工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及创新示范,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集约高效、绿色循环。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培育先进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促进食品制造绿色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食品工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协调推进、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食品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管理水平。健全食品产业链,推进食品工业转型升级与关联产业交融互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内外统筹、开放合作。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构建渠道多元、供给稳定的进口保障体系,支持食品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形成互惠互利格局,提升食品工业开放发展水平。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食品工业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

显著提高。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期年均增长7%左右;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突出成效,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下降。

三、主要任务

(一)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

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推进传统主食及中式菜肴工业化、规模化生产,深入发掘地方特色食品和中华传统食品。开展食品健康功效评价,加快发展婴幼儿配方食品、老年食品和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支持发展养生保健食品,研究开发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纤维、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脂、益生菌类、生物活性肽等保健和健康食品,并开展应用示范。

提升产品品质。进一步健全标准体系,加快推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清理整合,开展重点品种和领域的标准制(修)订,推动食品添加剂等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鼓励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完善地方特色食品标准,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标准自我声明制度。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推动建立自身食品安全制度规范。引导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搭建基于标识解析等技术的质量追溯信息化平台,形成上下游产业食品质量安全可查询可控制可追究的追溯体系和责任机制。鼓励企业按照良好生产经营规范组织生产,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制度,探索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档案,引导食品工业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强化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鼓励食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软实力,打造百年食品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加强与大型电商品牌对接,拓宽销售渠道。推动中华老字号及地方老字号食品传承升级,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产品。鼓励知名食品品牌企业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建设海外营销渠道,支持品牌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展销,开拓海外市场。积极挖掘新的品牌资源,逐步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的产品和知名企业。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

完善产业组织体系。支持大型企业做优做强,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建立海外原料和加工基地,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食品工业企业集团;引导中小型企业做优做精,鼓励小型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形成大型骨干企业支撑力强、中小型企业特色鲜明的协调发展格局。

优化区域布局。推动东部地区食品工业加快转型升级,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更好满足食品消费升级需求。鼓励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巩固食品工业支柱产业地位。支持东北地区

食品工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优质食品,打造成为支持新一轮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支柱产业。

推动特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在原料资源富集地区,选择一批已初具规模、地方特色突出的食品产业园区,以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为引领,开展集食品研发创新、检测认证、包装印刷、冷链物流、人才培训、工业旅游、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等为一体的现代食品工业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使关联企业集聚发展、土地集约使用、产品质量集中监管,促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绿色制造。探索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支持食品加工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引导企业建设绿色工厂,加快应用节水、节能、节粮等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强化资源循环利用,鼓励企业加强副产物二次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严格落实国家“去产能”有关政策,依法加快淘汰污染严重、能耗水耗超标的落后产能。

加强产业链建设。支持骨干食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环节融合发展。鼓励食品企业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原料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生产,建立稳定的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健全食品冷链物流建设和运行标准,提高冷链物流效率和水平。

(三)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两化”融合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突出食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食品领军企业。健全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资助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高水平研发机构,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提高协同创新水平。

推动产业科技发展。重点围绕食品加工制造、机械装备、质量安全、冷链物流、营养健康等主要领域,通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从基础前沿、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到应用示范全链条创新设计,强化原始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创新推动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围绕食品基础研究、重大技术应用、关键装备自主化、创新成果产业化开发等,加强技术攻关,加快突破食品制造、流通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构建以国家级创新平台为龙头,以地方和企业等各类食品技术创新中心为基础的资源共享、开放合作创新平台体系。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食品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完善食品工业创业创新服务体系。搭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创新服务平台,打造创业创新服务与投资相结合的开放式服务载体。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工业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食品工业研发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