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孝感市2017年高考物理一模试卷_word版含解析-(高三)AKlAwA

湖北省孝感市2017年高考物理一模试卷_word版含解析-(高三)AKlAwA

湖北省孝感市2017年高考物理一模试卷_word版含解析-(高三)AKlAwA
湖北省孝感市2017年高考物理一模试卷_word版含解析-(高三)AKlAwA

2017年湖北省孝感市高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

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发展史和物理方法,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

B.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规律,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牛顿发现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过程中,得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表达式后推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表达式,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论证步骤,这一步骤采用的论证方法是类比法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精确的计算得出万有引力常量

2.如图所示,甲是某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乙是另一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关于这两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图甲可知,质点做曲线运动,且速度逐渐增大

B.由图甲可知,质点在前10s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4m/s

C.由图乙可知,质点在第4s内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D.由图乙可知,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最大值为7.5m/s2

3.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制成的,用其指针张角的大小来定性显示器金属球与外壳之间的电势差大小,如图所示,A、B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金属板,G为静电计,开始时开关S闭合,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为了使指针张开的角度减小些,下列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

A.断开开关S后,将A、B两极板分开些

B.断开开关S后,增大A、B两极板的正对面积

C.保持开关S闭合,将A、B两极板拉近些

D.保持开关S闭合,将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右移动

4.在一半径为R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N个带电小球(可视为质点)无间隙排列,其中A点的小球带电荷量为+3q,其余小球带电荷量为+q,此时圆心O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现仅撤去A点的小球,则O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A.E B.C.D.

5.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将与天宫二号空间站进行对接,对接成功后,二者组成的整体在距地面的高度为R(R为地球半径)的地方绕地球做周期为T的圆周运动,则()

A.神舟十一号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可能等于80分钟

B.成功对接后,宇航员不动时宇航员处于平衡状态

C.成功对接后,空间站所处位置的重力加速度为0

D.可求得地球质量为()3

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a、b连接,两轻绳的另一端竖直杆的A、B两点上,当两轻绳伸直时,a绳与杆的夹角为30°,b绳水平,已知a绳长为2L,当竖直杆以自己为轴转动,角速度ω从零开始缓慢增大过程中(不同ω对应的轨迹可当成温度的圆周运动轨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开始至b绳伸直但不提供拉力时,绳a对小球做功为0

B.从开始至b绳伸直但不提供拉力时,小球的机械能增加了mgL

C.从开始至b绳伸直但不提供拉力时,绳a对小球做功为mgL(2﹣)

D.当ω=时,b绳未伸直

7.2016年7月18日,我国空军组织了航空兵赴南海战斗巡航,此次赴南海例行性战斗巡航,紧贴使命任务和实战准备,轰﹣6K和歼击机、侦察机、空中加油机等遂行战巡任务,以空中侦察、对抗空战和岛礁巡航为主要样式组织行动,达成了战斗巡航目的,如图所示,假若以速度v1在高空水平匀速直线飞行的轰炸机,追击黄岩岛附近某处敌舰以速度v2同向匀速航行的敌舰,第一次投弹时,在敌舰的前方爆炸,若再次处在相同的相对位置,欲投弹击中敌舰,你认为应作出的合理调整为(不计空气阻力)()

A.适当减小轰炸机初速度,抛出点高度不变

B.适当增大轰炸机初速度,抛出点高度不变

C.轰炸机初速度不变,适当降低投弹的高度

D.轰炸机初速度不变,适当提高投弹的高度

8.用一挡板P使一木板C静止于竖直的墙壁和水平地面之间,墙壁和地面皆光滑,在木板C上放有一斜面B,开始时斜面B的上表面恰好水平,B上放有一小物体A,如图所示,现将挡板P缓慢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整个过程中A与B、B与C没有相对滑动,则()

A.A始终不受摩擦力作用 B.A所受摩擦力增大

C.C对B的作用力保持不变D.C对B的支持力减小

9.如图甲所示,一根粗绳AB,其质量均匀分布,绳右端B置于水平光滑桌面边沿,现扰动粗绳右端B,使绳沿桌面边沿作加速运动,当B端向下运动x时,如图乙所示,距B端x处的张力T与x的关系满足T=5x ﹣x2,一切摩擦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10m/s2)()

A.可求得粗绳的总质量

B.不可求得粗绳的总质量

C.可求得粗绳的总长度

D.可求得当x=1m时粗绳的加速度大小

10.如图所示,在水平传送带的右端Q点固定有一竖直光滑圆弧轨道,轨道的入口与传动带在Q点相切,以传送带的左端点为坐标原点O,沿水平传送带上表面建立x坐标轴,已知传送带长L=6m,匀速运动的速度v0=5m/s,已知圆弧轨道半径R=0.5m,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10m/s2,若将小物块轻放在传动带上的某些位置,小物块滑上圆弧后均不会脱离圆弧轨道,则传动带上这些释放物体的位置的横坐标的范围可能为()

A.0≤x≤4m B.0≤x≤3.5m C.3.5m≤x≤6m D.5m≤x≤6m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0分)

11.“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重物通过跨过滑轮的细线拉小车.

(1)该同学在实验中打出了一条纸带,纸带上A、B、C、D、E这些点的间距如图乙中标示,其中每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根据测量结果计算:①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m/s;②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若该同学平衡好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根据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来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此实验操作(“能”或“不能”)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12.某同学设计出如图甲所示的测量弹簧弹性势能和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装置,实验过程如下:

(1)用重锤确定水平地面上桌面边沿投影的位置O;

(2)将弹簧一端固定在桌面边沿的墙面上;

(3)用滑块把弹簧压缩到某一位置,释放滑块,测出滑块落地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x;再通过在滑块上增减码来改变滑块的质量m,重复上述操作,每次压缩到同一位置,得出一系列滑块质量m与水平距离x的

值.根据这些数值,作出x2﹣图象如图乙所示.

(4)除了滑块的质量和滑块落地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x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A.弹簧的原长L0B.弹簧压缩后滑块到桌面边沿的距离L 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D.弹簧压缩前滑块到桌面边沿的距离L1

(5)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由图象可知,每次弹簧被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大小是.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用图象中的a、b及步骤(4)中所选物理量符号字母表示)

13.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即攻方队员带球沿边线前进,到底线附近进行传中,某足球场长90m、宽60m,如图所示,攻方前锋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

在地面上做初速度为8m/s的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m/s2,试求:

(1)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底线需要多长时间;

(2)足球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同时,该前锋队员在边线中点处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他的启动过程可以视为从静止出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6m/s,并能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该前锋队员要在足球越过底线前追上足球,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14.如图所示,用遥控器控制小车,使小车从静止开始沿倾角为α=37°的斜面向上运动,该过程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牵引力F大小为25N,运动x距离时出现故障,此后小车牵引力消失,再经过3s小车刚好达到最高点,且小车在减速过程中最后2s内的位移为20m,已知小车的质量为1kg,g=10m/s2(已知sin37°=0.6,cos37°=0.8)求:

(1)小车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2)求匀加速运动过程中的位移x.

15.光滑的长轨道形状如图所示,下部分为半圆形,半径为R=0.3m,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质量分别为m、2m的两小环A、B用长为R的轻杆连接在一起,套在轨道上,A环距轨道底部高为R,现将A、B两

环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已知sin37°=0.6,cos37°=0.8),求:

(1)运动过程中A环距轨道底部的最大高度;

(2)A环到达轨道底部时,两环速度的大小.

16.在xoy直角坐标系中,三个边长都为2m的正方形如图所示排列,第一象限正方形区域ABOC中有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0,在第二象限正方形COED的对角线CE左侧CED区域内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三角形OEC区域内无电场,正方形DENM区域内无电场,现有一带电量为+q、质量为m 的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从AB边上的A点静止释放,恰好能通过E点.

(1)求CED区域内的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E1;

(2)保持第(1)问中电场强度不变,若在正方形区域ABOC中某些点静止释放与上述相同的带电粒子,要使所有粒子都经过E点,则释放点的坐标值x、y间应满足什么关系;

(3)若CDE区域内的电场强度大小变为E2=E0,方向不变,其他条件都不变,则在正方形区域ABOC

中某些点静止释放与上述相同的带电粒子,要使所有粒子都经过N点,则释放点的坐标值x、y间又应满足什么关系.

2017年湖北省孝感市高考物理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

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发展史和物理方法,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

B.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规律,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牛顿发现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过程中,得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表达式后推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表达式,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论证步骤,这一步骤采用的论证方法是类比法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精确的计算得出万有引力常量

【考点】物理学史.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明确人类有关天体运动的研究历程即可解答.

【解答】解:A、托勒密是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故A错误;

B、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规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B错误;

C、牛顿发现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过程中,得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表达式后推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表达式,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论证步骤,这一步骤采用的论证方法是类比法,故C正确;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并通过实验算得出万有引力常量,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甲是某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乙是另一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关于这两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图甲可知,质点做曲线运动,且速度逐渐增大

B.由图甲可知,质点在前10s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4m/s

C.由图乙可知,质点在第4s内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D.由图乙可知,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最大值为7.5m/s2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s﹣t图线与v﹣t图线只能描述直线运动,s﹣t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的正和负分别表示物体沿正方向和负方向运动.v﹣t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解答】解:A、运动图象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不是运动轨迹,无论速度时间图象还是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1)可知,质点在前10s内的位移x=20﹣0=20m,所以平均速度,故B错误;

C、由图(2)可知,质点在第4s内加速度和速度都为负,方向相同,故C正确;

D、v﹣t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由图(2)可知,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最大值出现在2﹣4s内,最大加速度大小为a=,故D错误.

故选:C

3.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制成的,用其指针张角的大小来定性显示器金属球与外壳之间的电势差大小,如图所示,A、B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金属板,G为静电计,开始时开关S闭合,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为了使指针张开的角度减小些,下列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

A.断开开关S后,将A、B两极板分开些

B.断开开关S后,增大A、B两极板的正对面积

C.保持开关S闭合,将A、B两极板拉近些

D.保持开关S闭合,将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右移动

【考点】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分析】静电计测量的是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断开电键,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不变,根据电容的变化判断电势差的变化.闭合电键,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解答】解:A、断开开关,电容器带电量Q不变,将AB分开一些,则d增大,根据C=知,电容C减小,根据C=知,电势差增大,指针张角增大,故A错误.

B、断开开关,电容器带电量Q不变,增大正对面积,根据C=知,电容C增大,根据C=知,电

势差U减小,指针张角减小.故B正确.

CD、保持开关闭合,不论使A、B两板靠近些,还是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右移动,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总不变,则指针张角不变.故C、D错误.

故选:B.

4.在一半径为R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N个带电小球(可视为质点)无间隙排列,其中A点的小球带电荷量为+3q,其余小球带电荷量为+q,此时圆心O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现仅撤去A点的小球,则O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A.E B.C.D.

【考点】电场强度.

【分析】采用假设法,若圆周上均匀分布的都是电荷量为+q的小球,由于圆周的对称性,圆心O处场强为0,再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确定O点的电场强度大小.

【解答】解:假设圆周上均匀分布的都是电荷量为+q的小球,由于圆周的对称性,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知,圆心O处场强为0,所以圆心O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等效于A点处电荷量为+2q的小球在O点产生的场强,

则有E=k

A处+q在圆心O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1=k,方向水平向左,

设其余小球带电荷量为+q的所有小球在O点处产生的合场强为E2=E﹣E1=k=,所以仅撤去A

点的小球,则O点的电场强度等于E2=.

故选:B

5.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将与天宫二号空间站进行对接,对接成功后,二者组成的整体在

距地面的高度为R(R为地球半径)的地方绕地球做周期为T的圆周运动,则()

A.神舟十一号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可能等于80分钟

B.成功对接后,宇航员不动时宇航员处于平衡状态

C.成功对接后,空间站所处位置的重力加速度为0

D.可求得地球质量为()3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飞船的最小周期确定神舟十一号的周期大小.飞船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重力加速度不为零.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结合轨道半径和周期求出地球的质量.【解答】解:A、当飞船绕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时,周期最小,大约80分钟,椭圆的轨道的半长轴大于地球的半径,则运动的周期大于80分钟,故A错误.

B、成功对接后,二者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不是平衡状态,故B错误.

C、成功对接后,空间站所处位置的重力加速度不为零,故C错误.

D、根据,r=知地球的质量为:M=()3,故D正确.

故选:D.

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a、b连接,两轻绳的另一端竖直杆的A、B两点上,当两轻绳伸直时,a绳与杆的夹角为30°,b绳水平,已知a绳长为2L,当竖直杆以自己为轴转动,角速度ω从零开始缓慢增大过程中(不同ω对应的轨迹可当成温度的圆周运动轨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开始至b绳伸直但不提供拉力时,绳a对小球做功为0

B.从开始至b绳伸直但不提供拉力时,小球的机械能增加了mgL

C.从开始至b绳伸直但不提供拉力时,绳a对小球做功为mgL(2﹣)

D.当ω=时,b绳未伸直

【考点】功能关系;向心力.

【分析】从开始至b绳伸直但不提供拉力时,绳a对小球要做功,使小球的机械能增加.根据向心力公式求出b刚要伸直时的速度,从而求得小球的机械能增加量,由动能定理求得绳a对小球做功.根据角速度

与速度的关系分析b刚伸直时小球的角速度,从而分析出当ω=时绳b是否伸直.

【解答】解:ABC、当b绳刚要伸直时,对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得:

水平方向有:F a sin30°=m,

竖直方向有:F a cos30°=mg

解得v=

小球的机械能增加量为△E=mg?2L(1﹣cos30°)+=mgL(2﹣),由功能关系可知,从开始至b 绳伸直但不提供拉力时,绳a对小球做功为W=△E=mgL(2﹣),故AB错误,C正确.

D、b绳刚好伸直无拉力时,小球的角速度为ω==

当ω=>,所以b绳已经伸直,故D错误.

故选:C

7.2016年7月18日,我国空军组织了航空兵赴南海战斗巡航,此次赴南海例行性战斗巡航,紧贴使命任务和实战准备,轰﹣6K和歼击机、侦察机、空中加油机等遂行战巡任务,以空中侦察、对抗空战和岛礁巡航为主要样式组织行动,达成了战斗巡航目的,如图所示,假若以速度v1在高空水平匀速直线飞行的轰炸机,追击黄岩岛附近某处敌舰以速度v2同向匀速航行的敌舰,第一次投弹时,在敌舰的前方爆炸,若再次处在相同的相对位置,欲投弹击中敌舰,你认为应作出的合理调整为(不计空气阻力)()

A.适当减小轰炸机初速度,抛出点高度不变

B.适当增大轰炸机初速度,抛出点高度不变

C.轰炸机初速度不变,适当降低投弹的高度

D.轰炸机初速度不变,适当提高投弹的高度

【考点】平抛运动.

【分析】炸弹投出后做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高度决定平抛运动的时间,抓住炮弹的水平位移和敌舰的位移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解:炸弹被射出后,做平抛运动,假设敌舰不动,则炸弹水平初速度为v0=v1﹣v2,

竖直方向有,由h=得:t=,水平方向位移x=v0t=(v1﹣v2)

投弹时,在敌舰的前方爆炸,说明炸弹相对敌舰的水平位移x偏大,则:

A、适当减小轰炸机的初速度,抛出点的高度不变,炸弹飞行时间不变,由上式知,炸弹相对敌舰的水平位移x减小,可击中敌舰,故A正确;

B、适当增大轰炸机的初速度,抛出点的高度不变,炸弹飞行时间不变,由上式知,则炸弹相对敌舰的水平位移x更大,还在敌舰前方爆炸,故B错误;

C、轰炸机的初速度不变,适当降低投弹的高度,则炸弹相对敌舰的水平位移x变小,可以击中敌舰,故C 正确;

D、轰炸机的速度不变,适当提高投弹的高度,炸弹飞行时间增大,则炸弹相对敌舰的水平位移x更大,还是在敌舰的前方爆炸,故D错误;

故选:AC

8.用一挡板P使一木板C静止于竖直的墙壁和水平地面之间,墙壁和地面皆光滑,在木板C上放有一斜面B,开始时斜面B的上表面恰好水平,B上放有一小物体A,如图所示,现将挡板P缓慢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整个过程中A与B、B与C没有相对滑动,则()

A.A始终不受摩擦力作用 B.A所受摩擦力增大

C.C对B的作用力保持不变D.C对B的支持力减小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分析】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分析板对B的支持力如何变化.板对B的作用力等于AB的总重力,保持不变.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所受摩擦力变化.

【解答】解:设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α.

A、以A为研究对象,A原来不受摩擦力,当将P往右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后,A受力情况如图2,A受到摩擦力,则A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故A错误,B正确;

B、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1:总重力G AB、板的支持力N1和摩擦力f1,板对B的作用力是支持力N1和摩擦力f1的合力.

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板对B的作用力大小与总重力大小相等,保持不变.N1=G AB cosα,

f1=G AB sinα,α减小,N1增大,f1减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9.如图甲所示,一根粗绳AB,其质量均匀分布,绳右端B置于水平光滑桌面边沿,现扰动粗绳右端B,使绳沿桌面边沿作加速运动,当B端向下运动x时,如图乙所示,距B端x处的张力T与x的关系满足T=5x ﹣x2,一切摩擦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10m/s2)()

A.可求得粗绳的总质量

B.不可求得粗绳的总质量

C.可求得粗绳的总长度

D.可求得当x=1m时粗绳的加速度大小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设绳子的质量为m,长度为l,求出x段的绳子的质量,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绳子的加速度以及拉力T的表达式,结合题目给出的T=5x﹣x2,分析即可.

【解答】解:A、设绳子的质量为m,长度为l,则桌面以下的x段的绳子的质量,桌面以上的部分:

桌面以下的x段的绳子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则:m x g﹣T=m x a

桌面以上的部分:T=m′a

联立得:T=

又:T=5x﹣x2

即:5x﹣x2=

可得:m=1kg,l=2m.故AC正确,B错误;

D、当x=1m时粗绳的桌面以上的部分与桌面以下的部分长度相等,则两部分的质量相等,都是0.5m,所以:a=.故D正确.

故选:ACD

10.如图所示,在水平传送带的右端Q点固定有一竖直光滑圆弧轨道,轨道的入口与传动带在Q点相切,以传送带的左端点为坐标原点O,沿水平传送带上表面建立x坐标轴,已知传送带长L=6m,匀速运动的速度v0=5m/s,已知圆弧轨道半径R=0.5m,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10m/s2,若将小物块轻放在传动带上的某些位置,小物块滑上圆弧后均不会脱离圆弧轨道,则传动带上这些释放物体的位置的横坐标的范围可能为()

A.0≤x≤4m B.0≤x≤3.5m C.3.5m≤x≤6m D.5m≤x≤6m

【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出Q 点的速度;在N点,重力恰好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最后联立方程得到圆弧轨道的半径,滑块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加速,加速距离不同,冲上圆弧轨道的初速度就不同,求出恰好到达圆心右侧M点、圆心右侧等高点、圆心左侧M点的临界加速距离,从而得到传送带上这些位置的横坐标的范围.【解答】解: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运动,对小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解得:a=5m/s2

小物块与传送带共速时,所用的时间t==s=1s,

运动的位移:s=t==2.5m

故小物块与传送带达到相同速度后以v0=5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到Q,然后冲上光滑圆弧轨道恰好到达N点.在N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

从Q到N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v02=mg?2R+mv N2,

解得:R=0.5m;

当物块从x1=L﹣s=3.5m处释放时,物块到达Q点时恰好与皮带速度相等,

物块恰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则当x≤x1=3.5m时,物块不会脱离圆轨道;

设在坐标为x1处将小物块轻放在传送带上,若刚能到达与圆心等高位置,从释放点到圆心等高位置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μmg(L﹣x2)﹣mgR=0﹣0,解得:x2=5m,当x≥5m时,物块不会脱离轨道;

故小物块放在传送带上的位置坐标范围为:0≤x≤3.5m和5m≤x<6m;故BD正确,AC错误;

故选:BD.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0分)

11.“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重物通过跨过滑轮的细线拉小车.

(1)该同学在实验中打出了一条纸带,纸带上A、B、C、D、E这些点的间距如图乙中标示,其中每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根据测量结果计算:①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0.479m/s;②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0.810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若该同学平衡好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根据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来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此实验操作不能(“能”或“不能”)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要保证合外力不变,即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不变

【解答】解:(1)每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得:v C===0.479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

a===

(2)要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必须保证合外力一定,即盘中砝码的重力不变,所以此操作不能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故答案为:(1)0.479 0.810 (2)不能

12.某同学设计出如图甲所示的测量弹簧弹性势能和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装置,实验过程如下:

(1)用重锤确定水平地面上桌面边沿投影的位置O;

(2)将弹簧一端固定在桌面边沿的墙面上;

(3)用滑块把弹簧压缩到某一位置,释放滑块,测出滑块落地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x;再通过在滑块上增减码来改变滑块的质量m,重复上述操作,每次压缩到同一位置,得出一系列滑块质量m与水平距离x的

值.根据这些数值,作出x2﹣图象如图乙所示.

(4)除了滑块的质量和滑块落地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x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BC.

A.弹簧的原长L0B.弹簧压缩后滑块到桌面边沿的距离L 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D.弹簧压缩前滑块到桌面边沿的距离L1

(5)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由图象可知,每次弹簧被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大小是.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用图象中的a、b及步骤(4)中所选物理量符号字母表示)

【考点】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分析】应用能量守恒定律与平抛运动规律求出图象的函数表达式,根据图象的函数表达式确定实验需要测量的量;

根据图示图象结合图象的函数表达式求出弹簧的弹性势能,求出动摩擦因数.

【解答】解:(4)释放弹簧后弹簧对滑块做功,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滑块的动能,

从释放滑块到滑块到达桌面边缘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 P=μmgL+mv2,

滑块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x=vt,竖直方向:H=gt2,

整理得:x2=﹣4μHL,实验除了测出m、x外还需要测出:

弹簧压缩后滑块到桌面边沿的距离L与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故选BC;

(5)由x2=﹣4μHL可知,x2﹣图象的斜率:k==,

图象的横轴截距:a=4μHL,解得:E P=,动摩擦因数:μ=;

故答案为:(4)BC;(5);.

13.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即攻方队员带球沿边线前进,到底线附近进行传中,某足球场长90m、宽60m,如图所示,攻方前锋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

在地面上做初速度为8m/s的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m/s2,试求:

(1)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底线需要多长时间;

(2)足球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同时,该前锋队员在边线中点处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他的启动过程可以视为从静止出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6m/s,并能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该前锋队员要在足球越过底线前追上足球,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求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底线的时间;

(2)前锋队员恰好在底线追上足球,加速过程中加速度为a,若前锋队员一直匀加速运动,则其平均速度,即v=5m/s;而前锋队员的最大速度为6m/s,故前锋队员应该先加速后匀速,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和位移时间关系列式即可求出加速度;

【解答】解:(1)设所用时间为t,则,x=45m

解得t=9s

(2)设前锋对员恰好在底线追上足球,加速过程中加速度为a,若前锋队员一直匀加速运动,则其平均速度,即v=5m/s;而前锋队员的最大速度为6m/s,故前锋队员应该先加速后匀速

设加速过程中用时为,则

匀加速运动的位移

解得

匀速运动的位移,即

解得

故该队员要在球出底线前追上足球,加速度应该大于或等于2

答:(1)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底线需要9s时间;

(2)足球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同时,该前锋队员在边线中点处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他的启动过程可以视为从静止出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6m/s,并能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该前锋队员

要在足球越过底线前追上足球,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应满足条件大于或等于2

14.如图所示,用遥控器控制小车,使小车从静止开始沿倾角为α=37°的斜面向上运动,该过程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牵引力F大小为25N,运动x距离时出现故障,此后小车牵引力消失,再经过3s小车刚好达到最高点,且小车在减速过程中最后2s内的位移为20m,已知小车的质量为1kg,g=10m/s2(已知sin37°=0.6,cos37°=0.8)求:

(1)小车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2)求匀加速运动过程中的位移x.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小车牵引力消失后做匀减速运动,已知时间、位移和末速度,将其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由位移公式求得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动摩擦因数.

(2)由速度公式求得牵引力刚消失时小车的速度.再对匀加速运动过程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最后由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求位移x.

【解答】解:(1)设小车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最后2s内的位移为x,可将匀减速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

x=

代入数据解得:a=10m/s2.

小车的受力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α+μmgcosα=ma

代入数据解得:μ=0.5

(2)设牵引力消失时小车的速度为v,即为匀减速过程的初速度,在匀减速运动过程中,得:

v=at=10×3=30m/s

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设加速度大小为a′,小车的受力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sinα﹣μmgcosα=ma′

代入数据解得:a′=15m/s2.

由v2=2a′x得:x===30m

答:(1)小车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5;

(2)匀加速运动过程中的位移x是30m.

15.光滑的长轨道形状如图所示,下部分为半圆形,半径为R=0.3m,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质量分别为m、

2m的两小环A、B用长为R的轻杆连接在一起,套在轨道上,A环距轨道底部高为R,现将A、B两环

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已知sin37°=0.6,cos37°=0.8),求:

(1)运动过程中A环距轨道底部的最大高度;

(2)A环到达轨道底部时,两环速度的大小.

【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1)对AB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求得运动过程中A环距轨道底部的最大高度;(2)由几何关系可明确对应的夹角大小,再根据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规律分析速度关系,再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求得速度大小.

【解答】解:(1)设A环距轨道底部的最大高度为h,

以AB为研究对象,以轨道最底点为零势能面,依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R+2mg(+)=mgh+2mg(h﹣)

解得:h=m;

(2)由于杆的长度为,故当到达底部时B还在竖直轨道上,如图所示;

此时杆与竖直方向夹角sinθ=,即sinθ=,可知θ=37°

由图可知

v A sin37°=v B cos37°,即v B=v A

以AB作为研究对象,依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2mg(R+﹣R)=mv A2﹣v B2

解得:v A=4m/s,v B=3m/s.

答:(1)运动过程中A环距轨道底部的最大高度为m;

(2)A环到达轨道底部时,两环速度的大小为4m/s和3m/s.

16.在xoy直角坐标系中,三个边长都为2m的正方形如图所示排列,第一象限正方形区域ABOC中有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0,在第二象限正方形COED的对角线CE左侧CED区域内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三角形OEC区域内无电场,正方形DENM区域内无电场,现有一带电量为+q、质量为m 的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从AB边上的A点静止释放,恰好能通过E点.

(1)求CED区域内的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E1;

(2)保持第(1)问中电场强度不变,若在正方形区域ABOC中某些点静止释放与上述相同的带电粒子,要使所有粒子都经过E点,则释放点的坐标值x、y间应满足什么关系;

(3)若CDE区域内的电场强度大小变为E2=E0,方向不变,其他条件都不变,则在正方形区域ABOC

中某些点静止释放与上述相同的带电粒子,要使所有粒子都经过N点,则释放点的坐标值x、y间又应满足什么关系.

【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动能定理的应用.

【分析】(1)根据动能定理求出粒子出第一象限时的速度,进入第二象限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竖直位移,因为过E点,结合几何关系求出CED区域内的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2)设释放点坐标为(x、y),在第一象限电场中加速时,依动能定理得出第一象限电场时的速度,要使粒子过E点,在第二象限电场中偏转时,竖直方向位移为y,水平方向位移也为y,由运动学公式求出水平位移,联立方程即可求得y与x的关系;

(3)粒子在第一象限电场做加速运动,进入第二象限电场做类平抛运动,离开电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动能定理得粒子出第一象限电场的速度,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在第二象限电场中的偏移量,根据几何关系列辅助方程,综合即可求解

【解答】解:(1)设粒子出第一象限电场时速度为v

在第一象限中加速时,依动能定理得,其中x=2m

要使粒子过E点,在第二象限电场中偏转时,竖直方向位移为y,设水平方向位移为

因∠CEO=45°,即

解得

(2)设坐标为(x,y),通过第一象限电场过程中,出电场时速度为

在第一象限电场中加速时,依动能定理得

同上,要使粒子过E点,在第二象限电场中偏转时,竖直方向位移为y,水平方向位移也为y

解得y=x

(3)如图所示为其中一条轨迹图,从DE出电场时与DE交于Q,进入CDE电场后,初速度延长线与DE 交于G,出电场时速度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交于P点,设在第一象限出发点的坐标为(x、y)

由图可知,在CED中带电粒子的水平位移为y,设偏转位移为y′

其中,NE=2m

在第一象限加速过程中,

解得:y=3x﹣4

答:(1)CED区域内的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2)保持第(1)问中电场强度不变,若在正方形区域ABOC中某些点静止释放与上述相同的带电粒子,要使所有粒子都经过E点,则释放点的坐标值x、y间应满足关系y=x;

(3)若CDE区域内的电场强度大小变为E2=E0,方向不变,其他条件都不变,则在正方形区域ABOC

中某些点静止释放与上述相同的带电粒子,要使所有粒子都经过N点,则释放点的坐标值x、y间又应满足关系y=3x﹣4.

2017年1月11日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1)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分)将质量为1.00kg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g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m/s 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 A.30kg?m/s B.5.7×102kg?m/s C.6.0×102kg?m/s D.6.3×102kg?m/s 2.(3分)发球机从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忽略空气的影响).速度较大的球越过球网,速度度较小的球没有越过球网;其原因是() A.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 B.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 C.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 D.速度较大的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 3.(3分)如图,空间某区域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与纸面平行),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三个带正电的微粒a,b,c电荷量相等,质量分别为m a,m b,m c.已知在该区域内,a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b在纸面内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纸面内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m a>m b>m c B.m b>m a>m c C.m c>m a>m b D.m c>m b>m a 4.(3分)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 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H+H→He+n,已知H的质量为2.0136u,He

2017年高考北京理综试题及答案解析(物理)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13)【2017年北京,13,6分】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答案】C 【解析】水流速度是机械运动速度,不能反映热运动情况,A错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错误; 水的温度升高,水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并非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增大,D错误;选项C说法正确,故选C。 【点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但单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单个分子在高温时速率可能较小。 (14)【2017年北京,14,6分】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变为a、b两束单色光。 如果光束b是蓝光,则光束a可能是() (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作出完整光路图,如图所示,光进入玻璃砖时光线偏折角较大,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玻璃砖对光的折射率较大,因此光的频率应高于光,故选D。 【点评】由教材中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色散的演示实验可知,光线在进入棱镜前后偏折角越大 , 棱镜对该光的折射率越大,该光的频率越大。 (15)【2017年北京,15,6分】某弹簧振子沿x轴的简谐振动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t=1s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B)t=2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C)t=3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D)t=4s时,振子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答案】A 【解析】在和时,振子偏离平衡位置最远,速度为零,回复力最大,加速度最大 ,方向指向平衡位置, A正确,C错误;在和时,振子位于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回复力和加速度均为零,B、D 错误,故选A。 【点评】根据振动图像判断质点振动方向的方法:沿着时间轴看去,上坡段质点向上振动,下坡段质点向下振动。 (16)【2017年北京,16,6分】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的负载电阻,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电流表、电 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B)电流表的读数为 (C)电压表的读数为(D)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为 【答案】B 【解析】电表的读数均为有效值,原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为,由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电压与线圈匝 数成正比,可知副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为,C错误;流过电阻的电流为,可知负载消耗的公 率为,根据能量守恒可知,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A错误;由可知,电流表的读数为,B正确,由交变电压瞬时值表达式可知,,周期,D错误,故选B。【点评】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电压、电流、功率与匝数的关系需注意因果关系,电压由原线圈决定副线圈,电流与功率则由副线圈决定原线圈。 (17)【2017年北京,17,6分】利用引力常量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 ..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A)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 (B)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答案】D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物理 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填空题,第三部分为综台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三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40分。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12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由放射性元素放出的氦核流被称为( ) (A )阴极射线 (B )α射线 (C )β射线 (D )γ射线 2.光子的能量与其( ) (A )频率成正比 (B )波长成正比 (C )速度成正比 (D )速度平方成正比 3.在同位素氢、氘,氚的核内具有相同的( ) (A )核子数 (B )电子数 (C )中子数 (D )质子数 4.用单色光照射位于竖直平面内的肥皂液薄膜,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为( ) 5.如图,在匀强电场中,悬线一端固定于地面,另一端拉住一个带电小球,使之处于静止状态。忽略空气阻力,当悬线断裂后,小球将做( ) (A ) (B ) (C ) (D )

(A )曲线运动 (B )匀速直线运动 (C )匀加速直线运动 (D )变加速直线运动 6.一碗水置于火车车厢内的水平桌面上。当火车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时,水面形状接近于图( ) 7.从大型加速器射出的电子束总能量约为500GeV (1GeV =1.6×10-10J ),此能量最接近( ) (A )一只爬行的蜗牛的动能 (B )一个奔跑的孩子的动能 (C )一辆行驶的轿车的动能 (D )一架飞行的客机的动能 8.一个密闭容器由固定导热板分隔为体积相同的两部分,分别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气体。当两部分气体稳定后,它们的( ) (A )密度相同 (B )分子数相同 (C )分子平均速率相同 (D )分子间平均距离相同 9.将四个定值电阻a 、b 、c 、d 分别接入电路,测得相应的电流、电压值如图所示。其中阻值最接近的两个电阻是( ) (A )a 和b (B )b 和d (C )a 和c (D )c 和d 10.做简谐运动的单摆,其摆长不变,若摆球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9 4 倍,摆球经过 平衡位置的速度减为原来的2 3 ,则单摆振动的( ) (A )周期不变,振幅不变 (B )周期不变,振幅变小 (C )周期改变,振幅不变 (D )周期改变,振幅变大 11.如图,一导体棒ab 静止在U 型铁芯的两臂之间。电键闭合后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方向( ) (A )向上 (B )向下 (C )向左 (D )向右 (A ) (B ) (C ) (D ) O I U a · d · b · c ·

2017年高考全国1卷物理试题(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理科綜合能力測試 二、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6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の四個選項中,第14~17題只有一項符 合題目要求,第18~21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の得6分,選對但不全の得3分,有選錯の得0分。 14.將質量為1.00kg の模型火箭點火升空,50g 燃燒の燃氣以大小為600 m/s の速度從火箭噴口在很短時間 內噴出。在燃氣噴出後の瞬間,火箭の動量大小為(噴出過程中重力和空氣阻力可忽略) A .30kg m/s ? B .5.7×102kg m/s ? C .6.0×102kg m/s ? D .6.3×102kg m/s ? 15.發球機從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兩個速度不同の乒乓球(忽略空氣の影響)。速度較大の球越 過球網,速度較小の球沒有越過球網,其原因是 A .速度較小の球下降相同距離所用の時間較多 B .速度較小の球在下降相同距離時在豎直方向上の速度較大 C .速度較大の球通過同一水平距離所用の時間較少 D .速度較大の球在相同時間間隔內下降の距離較大 16.如圖,空間某區域存在勻強電場和勻強磁場,電場方向豎直向上(與紙面平行),磁場方向垂直於紙面 向裏,三個帶正電の微粒a ,b ,c 電荷量相等,質量分別為m a ,m b ,m c ,已知在該區域內,a 在紙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b 在紙面內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c 在紙面內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選項正確の是 A .a b c m m m >> B .b a c m m m >> C .a c b m m m >> D .c b a m m m >> 17.大科學工程“人造太陽”主要是將氚核聚變反應釋放の能量用來發電,氚核聚變反應方程是 2 2311 120H H He n ++→,已知21H の質量為2.0136u ,32He の質量為3.0150u ,10n の質量為1.0087u ,1u =931MeV/c 2。氚核聚變反應中釋放の核能約為 A .3.7MeV B .3.3MeV C .2.7MeV D .0.93MeV

2017年高考北京理综试题及答案解析(物理)

2017年高考北京理综试题及答案解析(物理)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13)【2017年北京,13,6分】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 【答案】C 【解析】水流速度是机械运动速度,不能反映热运动情况,A错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错误;水的温度升高,水分子的平均速率 增大,并非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增 大,D错误;选项C说法正确,故选C。 【点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但单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单个分子在高温时速率可能较小。(14)【2017年北京,14,6分】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变为a、b两束单色光。如果光束 b是蓝光,则光束a可能是() (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作出完整光路图,如图所示,a光 进入玻璃砖时光线偏折角较大,根据光的折射 定律可知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因此a 光的频率应高于b光,故选D。

【点评】由教材中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色散的演示实验可知,光线在进入棱镜前后偏折角越大, 棱镜对该光的折射率越大,该光的频率越大。(15)【2017年北京,15,6分】某弹簧振子沿x轴的简谐振动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t=1s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负的最大值 (B)t=2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 正的最大值 (C)t=3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D)t=4s时,振子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答案】A 【解析】在1s t=时,振子偏离平衡位置最远,速度为零,t=和3s 回复力最大,加速度最大,方向指向平衡位置, A正确,C错误;在2s t=时,振子位于平衡位 t=和4s 置,速度最大,回复力和加速度均为零,B、D 错误,故选A。 【点评】根据振动图像判断质点振动方向的方法:沿着时间轴看去,上坡段质点向上振动,下坡段质点向下振动。(16)【2017年北京,16,6分】如图所示,理想 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2202sin(V) =π的交 u t 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55 R=Ω的负载电阻, 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电流表、电 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完整版)2017年全国高考物理3试卷及答案

2017·全国卷Ⅲ(物理) 14.D5、E2[2017·全国卷Ⅲ] 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 A .周期变大 B .速率变大 C .动能变大 D .向心加速度变大 14.C [解析] 由天体知识可知T =2πR R GM ,v =GM R ,a =GM R 2,半径不变,周期T 、速率v 、加速度a 的大小均不变,故A 、B 、D 错误.速率v 不变,组合体质量m 变大,故动能E k =1 2 m v 2变大,C 正确. 15.L1[2017·全国卷Ⅲ] 如图所示,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有一U 形金属导轨,导轨平面与磁场垂直.金属杆PQ 置于导轨上并与导轨形成闭合回路PQRS ,一圆环形金属线框T 位于回路围成的区域内,线框与导轨共面.现让金属杆PQ 突然向右运动,在运动开始的瞬间,关于感应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 .PQRS 中沿顺时针方向,T 中沿逆时针方向 B .PQRS 中沿顺时针方向,T 中沿顺时针方向 C .PQRS 中沿逆时针方向,T 中沿逆时针方向 D .PQRS 中沿逆时针方向,T 中沿顺时针方向 15.D [解析] 金属杆PQ 突然向右运动,则其速度v 方向向右,由右手定则可得,金属杆PQ 中的感应电流方向由Q 到P ,则PQRS 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PQRS 中感应电流产生垂直纸面向外的磁场,故环形金属线框T 中为阻碍此变化,会产生垂直纸面向里的磁场,则T 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D 正确. 16.E1、E2[2017·全国卷Ⅲ]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均匀柔软细绳PQ 竖直悬挂.用外力将绳的下端Q 缓慢地竖直向上拉起至M 点,M 点与绳的上端P 相距1 3l .重力加 速度大小为g .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 )

2018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试卷

2018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试卷 关于这篇2013上海市高考物理试卷,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好好感受,勤于思考,多读多练,从中吸取精华。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电磁波与机械波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都是横波(B)都能传输能量 (C)都能在真空中传播(D)都具有恒定的波速 2.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锌板时,产生了光电效应,这时 (A)锌板带负电(B)有正离子从锌板逸出 (C)有电子从锌板逸出(D)锌板会吸附空气中的正离子 3.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

(A)传播速度不同(B)强度不同(C)振动方向不同(D)频率不同 4.做简谐振动的物体,当它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可能不同的物理量是 (A)位移(B)速度(C)加速度(D)回复力 5.液体与固体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A)都具有确定的形状(B)体积都不易被压缩 (C)物质分子的位置都确定(D)物质分子都在固定位置附近振动 6.秋千的吊绳有些磨损。在摆动过程中,吊绳最容易断裂的时候是秋千 (A)在下摆过程中(B)在上摆过程中 (C)摆到最高点时(D)摆到最低点时

7.在一个原子核衰变为一个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衰变的次数为 (A)6次(B)10次(C)22次(D)32次 8.如图,质量mAm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 的受力示意图是 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9.小行星绕恒星运动,恒星均匀地向四周辐射能量,质量缓慢减小,可认为小行星在绕恒星运动一周的过程中近似做圆周运动。则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小行星运动的 (A)半径变大(B)速率变大(C)角速度变大(D)加速度变大 10.两异种点电荷电场中的部分等势面如图所示,已知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若位于a、b处点电荷的电荷量大小分别为qa和qb,则

2017年高考物理试卷(全国二卷)(含超级详细解答)

2017年高考物理试卷(全国二卷) 一.选择题(共5小题) 第1题第3题第4题第5题 1.如图,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它的作用力() A.一直不做功B.一直做正功 C.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D.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 2.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α粒子的动能 B.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 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 D.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 3.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F 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2﹣B.C.D. 4.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v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为g)() A. B.C.D. 5.如图,虚线所示的圆形区域内存在一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P为磁场边界

上的一点,大量相同的带电粒子以相同的速率经过P点,在纸面内沿不同方向射入磁场,若粒子射入的速率为v1,这些粒子在磁场边界的出射点分布在六分之一圆周上;若粒子射入速率为v2,相应的出射点分布在三分之一圆周上,不计重力及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v2:v1为() A.:2 B.:1 C.:1 D.3: 二.多选题(共5小题) 6.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为近日点,Q为远日点,M,N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T0,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经M,Q到N的运动过程中() A.从P到M所用的时间等于B.从Q到N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C.从P到Q阶段,速率逐渐变小 D.从M到N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7.两条平行虚线间存在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与纸面垂直.边长为0.1m、总电阻为0.005Ω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位于纸面内,cd边与磁场边界平行,如图(a)所示.已知导线框一直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d边于t=0时刻进入磁场.线框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b)所示(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时,感应电动势取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6题第7题 A.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0.5 T B.导线框运动速度的大小为0.5m/s C.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D.在t=0.4s至t=0.6s这段时间内,导线框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0.1N 8.某同学自制的简易电动机示意图如图所示.矩形线圈由一根漆包线绕制而成,漆包线的两端分别从线圈的一组对边的中间位置引出,并作为线圈的转轴.将线圈架在两个金属支架之间,线圈平面位于竖直面内,永磁铁置于线圈下方.为了使电池与两金属支架连接后线圈能连续转动起来,该同学应将()

2017北京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7高考物理(北京卷) 13.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 14.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变为a、b两束单色光.如果光束b是蓝光,则光束a可能 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15.某弹簧振子沿x轴的简谐运动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t=1 s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B.t=2 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C.t=3 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D.t=4 s时,振子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16.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u=2202sin 100πt(V)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R=55 Ω的负载电阻,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220 2 W B.电流表的读数为1 A C.电压表的读数为110 2 V D.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为50 s 17.利用引力常量G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A.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 B.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18. 2017年年初,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在100 nm(1 nm =10-9m)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激光脉冲.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电离一个分子,但又不会把分子打碎.据此判断,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约为(取普朗克常量h=6.6×10-34 J·s,真空光速c=3×108 m/s)( )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2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 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2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 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 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和蛋白质 C. 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 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 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绝密★启用前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C

4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 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5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6. 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 i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 : 3 : 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 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A. AABBDDaaBBdc,或AAbbD K aabbdd B. aaBBD K aabbdd,或AAbbD K aaBBDD C. aabbDD< aabbdd,或AAbbD K aabbdd D. AAbbD区aaBBdc,或AABBDD aabbdd

2017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高考真题)

2017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 一、本部分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6分)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 2.(6分)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变为a、b两束单色光.如果光束b是蓝光,则光束a可能是() 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 3.(6分)某弹簧振子沿x轴的简谐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t=1s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B.t=2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C.t=3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D.t=4s时,振子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4.(6分)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u=220sinπt(V)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R=55Ω的负载电阻,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电流表、电

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220W B.电流表的读数为1A C.电压表的读数为110V D.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为50s 5.(6分)利用引力常量G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A.地球的半径及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B.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6.(6分)2017年年初,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在100nm(1nm=10﹣9m)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首个最强的极紫外激光脉冲,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电离一个分子,但又不会把分子打碎。据此判断,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约为(取普朗克常量h=6.6×10﹣34J?s,真空光速c=3×108m/s)() A.10﹣21J B.10﹣18J C.10﹣15J D.10﹣12J 7.(6分)图1和图2是教材中演示自感现象的两个电路图,L1和L2为电感线圈。实验时,断开开关S1瞬间,灯A1突然闪亮,随后逐渐变暗;闭合开关S2,灯A2逐渐变亮,而另一个相同的灯A3立即变亮,最终A2与A3的亮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7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7·全国卷Ⅱ(物理)
14.O2[2017·全国卷Ⅱ] 如图,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 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 圆环对它的作用力( )
图1 A.一直不做功 B.一直做正功 C.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 D.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 14.A [解析] 光滑大圆环对小环的作用力只有弹力,而弹力总跟接触面垂直,且小环
的速度总是沿大圆环切线方向,故弹力一直不做功,A 正确,B 错误;当小环处于最高点和
最低点时,大圆环对小环的作用力均竖直向上,C、D 错误.
15.D4[2017·全国卷Ⅱ] 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 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23982U→23940 Th+4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α 粒子的动能 B.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 粒子的动量大小 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 粒子所经历的时间 D.衰变后α 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 15.B [解析] 衰变过程动量守恒,生成的钍核的动量与α粒子的动量等大反向,根据 p2 Ek=2m,可知衰变后钍核的动能小于α粒子的动能,所以 B 正确,A 错误;半衰期是一半数 量的铀核衰变需要的时间,C 错误;衰变过程放出能量,质量发生亏损,D 错误. 16.B7[2017·全国卷Ⅱ] 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 动.若保持 F 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 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与 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图1

(完整版)2017上海高考物理试卷及解答

2017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 本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包括六大题,第一、二大题为单项选择题,第三大题为多项选择题,第四大题为填空题,第五大题为实验题,第六大题为计算题。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贴在指定的位置上。 2.第一、第二和第三大题的作答必须用2B 铅笔涂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第四、第五和第六大题的作答必须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作图可用铅笔). 3.第30、31、32、33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中,不能得分。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題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 )A , (A )频率 (B )强度 (C )照射时间 (D )光子数目 2.下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 )B , (A )甲为紫光 的干涉图样 (B )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C )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D )丁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3.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C , (A )电离现象 (B )光电效应现象 (C )天然放射现象 (D )α粒子散射现象 4.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 )B , (A )“光子说”本质就是牛顿的“微粒说” (B )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小 (C )一束单色光的能量可以连续变化 (D )只有光子数很多时,光才具有粒子性 5.在轧制钢板时需要动态地监测钢板厚度,其检测装 置由放射源、探测器等构成,如图所示。该装置中探测器接收到的是( )D , (A )X 射线 (B )α射线 (C )β射线 (D )γ射线 6.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50N ,分力F 1的方向与合力F 的方向成30?角,分力F 2的大小为30N 。则( )C , (A )F 1的大小是唯一的 (B )F 2的方向是唯一的 (C )F 2有两个可能的方向 (D )F 2可取任意方向 7.如图,低电位报警器由两个基本的门电路与蜂鸣器组成,该报警器只有当输入电压过低时蜂鸣器才会发出警报。其中( )B , (A )甲是“与”门,乙是“非”门 (B )甲是“或”门,乙是“非”门 (C )甲是“与”门,乙是“或”门 (A ) (B ) ( C ) ( D )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试卷(三卷)-理综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S 32 K39 Cr 52 Mn 55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 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2017上海高考物理考试及解答

2017上海高考物理考试及解答

————————————————————————————————作者:————————————————————————————————日期:

U 蜂鸣器 甲 乙 轧辊 放射源 探测器 2017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 本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包括六大题,第一、二大题为单项选择题,第三大题为多项选择题,第四大题为填空题,第五大题为实验题,第六大题为计算题。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贴在指定的位置上。 2.第一、第二和第三大题的作答必须用2B 铅笔涂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第四、第五和第六大题的作答必须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作图可用铅笔). 3.第30、31、32、33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中,不能得分。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題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 )A , (A )频率 (B )强度 (C )照射时间 (D )光子数目 2.下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 )B , (A )甲为紫 光的干涉图样 (B )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C )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D )丁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3.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C , (A )电离现象 (B )光电效应现象 (C )天然放射现象 (D )α粒子散射现象 4.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 )B , (A )“光子说”本质就是牛顿的“微粒说” (B )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小 (C )一束单色光的能量可以连续变化 (D )只有光子数很多时,光才具有粒子性 5.在轧制钢板时需要动态地监测钢板厚度,其检测装 置由放射源、探测器等构成,如图所示。该装置中探测器接收到的是 ( )D , (A )X 射线 (B )α射线 (C )β射线 (D )γ射线 6.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50N ,分力F 1的方向与合力F 的方向成30?角,分力F 2的大小为 30N 。则( )C , (A )F 1的大小是唯一的 (B )F 2的方向是唯一的 (C )F 2有两个可能的方向 (D )F 2可取任意方向 7.如图,低电位报警器由两个基本的门电路与蜂鸣器组成,该报警器只有当输入电压过低时蜂鸣器才会发出警报。其中( )B , (A )甲是“与”门,乙是“非”门 (B )甲是“或”门,乙是“非”门 (C )甲是“与”门,乙是“或”门 (A ) (B ) (C ) (D )

2017年北京市朝阳高三二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 理科综合测试物理试题 2017.5 13.根据玻尔的原子模型,一个氢原子从n =3能级跃迁到n =1能级时,该氢原子 A .吸收光子,能量减小 B .放出光子,能量减小 C .放出光子,核外电子动能减小 D .吸收光子,核外电子动能不变 14.如图所示,ABC 是一个用折射率n 的透明介质做成的棱镜,其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现有一束光从图示位置垂直入射到棱镜的AB 面上,则该光束 A .能从AC 面射出 B .能从BC 面射出 C .进入棱镜后速度不变 D .进入棱镜后波长变长 15.一列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a 、b 、c 为波上的三个质点,质 点a 此时向上运动。由此可知 A .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B .质点b 振动的周期比质点c 振动的周期小 C .该时刻质点b 振动的速度比质点c 振动的速度小 D .从该时刻起质点b 比质点c 先到达平衡位置 16.某家用电热壶铭牌如图所示,其正常工作时电流的最大值是 A .0.2A B . C .5A D . 17.如图所示,带正电的绝缘滑块从固定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滑至底端时的速度为v ;若 在整个空间加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滑块仍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滑至底端时的速度为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斜面光滑,则v ′= v B .若斜面粗糙,则v ′> v C .若斜面光滑,则滑块下滑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滑块机械能的增加量 D .若斜面粗糙,则滑块下滑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滑块动能的增加量 18 .牛顿曾设想:从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就一次比一次远,如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物理试题解析 14.将质量为1.00 kg 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 g 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 m/s 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 短时间内喷出。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 A .30kg m/s ? B .5.7×102kg m/s ? C .6.0×102kg m/s ? D .6.3×102kg m/s ? 【答案】A 考点:动量、动量守恒 15.发球机从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忽略空气的影响)。速度较大的球 越过球网,速度较小的球没有越过球网;其原因是 A .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 B .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 C .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 D .速度较大的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 【答案】C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速度大的球先过球网,即同样的时间速度大的球水平位移大,或者同样的水平距离

速度大的球用时少,故C 正确,ABD 错误。 考点:平抛运动 16.如图,空间某区域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与纸面平行),磁场方向垂直于纸 面向里,三个带正电的微粒a 、b 、c 电荷量相等,质量分别为m a 、m b 、m c 。已知在该区域内,a 在 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b 在纸面内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 在纸面内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选 项正确的是 A .a b c m m m >> B .b a c m m m >> C .a c b m m m >> D .c b a m m m >> 【答案】B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m a g =qE ,m b g =qE +Bqv ,m c g +Bqv =qE ,所以b a c m m m >>,故B 正确,ACD 错误。 考点: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17.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

2017年北京高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7·北京卷(物理) 13.H1、H3[2017·北京卷] 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 13.C[解析] 水流速度大小决定了机械能大小,和内能无关,所以A错误.水结成冰以后,从液态变为固态,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相对减小,但热运动不会停止,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所以B错误.水的温度升高,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水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但是不代表每一个水分子的速率都增大,所以选项D错误. 14.N1[2017·北京卷] 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变为a、b两束单色光.如果光束b是蓝光,则光束a可能是() 图1 A.红光B.黄光 C.绿光D.紫光 14.D[解析] 由图可知a光偏折程度比b光偏折程度大,所以a光的折射率大于b光的折射率.选项中只有紫光的折射率大于蓝光的折射率,所以选项D正确. 15.G1[2017·北京卷] 某弹簧振子沿x轴的简谐运动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图1 A.t=1 s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B.t=2 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C.t=3 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D.t=4 s时,振子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15.A[解析] 由振动图像特点可以判断,t=1 s时,振子处于正向最大位移处,速度

为零,由a =-kx m 可知,加速度为负向最大值,选项A 正确.t =2 s 时,振子处于平衡位置,速度为负向最大值,加速度为零,选项B 错误.t =3 s 时,振子处于负向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向最大值,选项C 错误.t =4 s 时,振子处于平衡位置,速度为正向最大值,加速度为零,选项D 错误. 16.M1、M2[2017·北京卷]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u =2202sin 100πt (V)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R =55 Ω的负载电阻,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1 A .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220 2 W B .电流表的读数为1 A C .电压表的读数为110 2 V D .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为50 s 16.B [解析] 原线圈输入电压的有效值是220 V ,由U 1U 2=n 1n 2 ,可得U 2=110 V ,则电压表读数应为110 V ,选项C 错误.由欧姆定律可得I 2=U 2R =2 A ,由I 1I 2=n 2n 1 ,可得I 1=1 A ,选项B 正确.由功率P 1=U 1I 1可知,P 1=220 W ,选项A 错误.由电源电压瞬时值表达式u =2202sin 100πt (V),可知ω=100π rad/s ,由T =2πω 可知,T =0.02 s ,选项D 错误. 17.D5[2017·北京卷] 利用引力常量G 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 A .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 B .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 .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 .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17.D [解析] 由mg =G Mm R 2,可得M =gR 2G ,由选项A 中数据可以求出地球质量.由G Mm R 2=m ? ?? ??2πT 2R ,可得M =4π2R 3GT 2,其中R 表示地球半径,又知2πR =v T ,由选项B 中数据可以求出地球质量.由G Mm r 2=m ? ?? ??2πT 2r ,可得M =4π2r 3GT 2,其中r 表示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由选项C 中数据可以求出地球质量.由选项D 中数据不能求出地球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