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期末考试满分试卷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期末考试满分试卷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期末考试满分试卷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期末考试满分试卷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期末考试满分试卷

选择题50道,每题一分

判断题50到,每题一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达芬奇认为诗是理性哲学,()是自然哲学。(1.0分)

?A、音乐

?B、绘画

?C、散文

?D、建筑

正确答案:B

2中国文化注重感性与理性的()。(1.0分)

?A、合一

?B、对立

?C、相吸

?D、相斥

正确答案:A

3与基督教相比,儒家最大的特点是()。(1.0分)

?A、阶级性与整体性

?B、阶级性与独立性

?C、合群性与整体性

?D、合群性与独立性

正确答案:C

4孟德斯鸠提出,有一个根本理性存在着,()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1.0分)

?A、德

?B、人

?C、法

?D、理

正确答案:C

5下列流派中,()更注重文本。(1.0分)

?A、解释学

?B、接受美学

?C、读者反映批评

?D、现象学批评

正确答案:D

6下列人物中,()不是孟子最为推崇的人物。(1.0分)

?A、尧

?B、禹

?C、周文王

?D、周武王

正确答案:D

7西方文化中,关于人、神和自然的地位关系为()。(1.0分)

?A、人高于神,神高于自然

?B、人高于自然,自然高于神

?C、神高于自然,自然高于人

?D、神高于人,人高于自然

正确答案:D

8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了大量的民主的因素。(1.0分)

1.0分

?A、《论语》

?B、《庄子》

?C、《道德经》

?D、《孟子》

正确答案:D

9()将《赵氏孤儿》改编成了一个成吉思汗入主中原后,孔子道德战胜野蛮的故事。(1.0分)

?A、雨果

?B、卢梭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

正确答案:D

10()的形象更能代表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1.0分)

?A、太阳

?B、月亮

?C、北斗星

?D、银河

正确答案:B

11徐光启等人被基督教归化后,认为基督教可以()。(1.0分)?A、易道补儒

?B、易佛补儒

?C、易道替儒

?D、易佛替儒

正确答案:B

12克尔凯戈尔把人类文化性的生存方式分为三种,其中不包括()。(1.0分)?A、政治的

?B、审美的

?C、伦理的

?D、宗教的

正确答案:A

13庄子哲学的伦理趋向是()。(1.0分)

?A、礼

?B、法

?C、合

?D、分

正确答案:C

14相较于西方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不包括()。(1.0分)?A、力度较弱

?B、较为阴柔

?C、乐器简单

?D、合奏较多

正确答案:D

15()将中国文化中反对不知餍足的追求极端化了。(1.0分)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正确答案:D

16()之后,西方文化分裂为科学哲学与人本的艺术哲学两个部分。(1.0分)0.0分

?A、维特根斯坦

?B、尼采

?C、黑格尔

?D、康德

正确答案:C

17西方的绘画可以体现出西方诗作的转向,其中转折点是出现了()。(1.0分)?A、表现主义

?B、写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抽象主义

正确答案:C

18从已有的文化成果来看,中国文化偏于()的性格。(1.0分)?A、阴柔

?B、阳刚

?C、刚柔并济

?D、刚柔之间

正确答案:A

19理学家邵雍在《皇极经世》中提出社会的黄金时代是()。(1.0分)?A、尧

?B、周

?C、汉

?D、未来

正确答案:A

20关于柏拉图的观点,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

?A、理念是世界的本体

?B、现象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

?C、艺术是对现象世界的模仿

?D、艺术具有理性和认识价值

21关于法律和人情,孔子认为()。(1.0分)

?A、人情高于法律

?B、法律高于人情

?C、人情与法律地位相等

?D、人情与法律毫无关系

正确答案:A

22()将审美放到介于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的桥梁位置,以情感、自由和创造界定艺术。(1.0分)

?A、康德

?B、黑格尔

?C、海德格尔

?D、笛卡尔

正确答案:A

23中国吟咏太阳的诗歌大量出现于()以后。(1.0分)

?A、宋词兴起

?B、满清入关

?C、鸦片战争

?D、五四运动

正确答案: D

24宗教最大的功能是()。(1.0分)

?A、超越死亡

?B、慰藉个体的孤独情怀

?C、寻找希望

?D、提供帮助

正确答案:A

25()认为尼采是西方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1.0分)

?A、萨特

?B、海德格尔

?C、胡塞尔

?D、德里达

正确答案:B

26荣格认为,每个民族后来的发展都蕴含在这个民族的()之中。(1.0分)?A、地理环境

?B、社会阶层

?C、崇拜图腾

?D、神话

正确答案:D

27黑格尔以后西方哲学分裂为两部分。以下哲学中与其他三项不是同一部分的是()。(1.0分)

?A、人本哲学

?B、存在哲学

?C、科学哲学

?D、生命哲学

28黑格尔的历史观是从()的角度来重视历史的。(1.0分)

?A、认知

?B、实用

?C、理论

?D、逻辑

正确答案:A

29()提出世界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1.0分)

?A、海德格尔

?B、笛卡尔

?C、黑格尔

?D、康德

正确答案:C

30西方文学的发展,更多的是摄取()文学的营养。(1.0分)?A、官方

?B、民间

?C、古典

?D、异域

正确答案:D

31儒家的伦理体系构建是由()开始的。(1.0分)

?A、诗

?B、书

?C、礼

?D、乐

正确答案:A

32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中国月亮文学最典型的代表是()。(1.0分)?A、《西游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正确答案:C

33中国文学侧重于在()当中求发展。(1.0分)

?A、批判与否定

?B、批判与肯定

?C、继承与复古

?D、继承与创新

正确答案:C

34关于中国戏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A、虚拟的

?B、弹性

?C、严谨性

?D、模糊性

正确答案:C

35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缺憾》中提到,不存在缺憾的文明是()。(1.0分)

?A、中国文明

?B、西方文明

?C、古代文明

?D、不存在的

正确答案:D

36儒家经典如《尚书》中出现的“上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分)?A、与西方的概念类似

?B、是无限绝对的主宰

?C、是天人合一的文化表现

?D、指代人间实际的统治者

正确答案:C

37西方的诗作的转变是()。(1.0分)

?A、抒情诗转向史诗

?B、史诗转向抒情诗

?C、格律诗转向自由诗

?D、自由诗转向格律诗

正确答案:B

38孟德斯鸠认为法是真正()的产物。(1.0分)

?A、逻辑

?B、抽象

?C、感性

?D、理性

正确答案:D

39孔子认为管仲()。(1.0分)

?A、不知仁

?B、不知善

?C、不知礼

?D、不知德

正确答案:C

40中国古代戏剧是()。(1.0分)

?A、悲剧

?B、喜剧

?C、悲喜和合局

?D、混合剧

正确答案:C

41关于中国文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A、特别讲究形式美

?B、理性和情感内容一般不突破感性形式

?C、长于直抒胸臆

?D、将情感积淀在景物上

正确答案:

42关于道教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分)

?A、无限肯定感性的现世

?B、无限肯定理性的现世

?C、无限肯定感性的来世

?D、无限肯定理性的来世

正确答案:A

43西方的文学批评一般不强调()。(1.0分)

?A、理性

?B、真理的价值

?C、认识性

?D、模糊性

正确答案:

44()认为德性就是力量。(1.0分)

?A、尼采

?B、黑格尔

?C、康德

?D、歌德

正确答案:C

45人伦上的和合导致中国传统社会的分工()。(1.0分)

?A、非常发达

?B、非常不发达

?C、进步迅速

?D、退步迅速

正确答案:B

46中国的理性是一种具有()的伦理理性。(1.0分)

?A、理论特征

?B、实用特征

?C、分析特征

?D、逻辑特征

正确答案:B

47根据《淮南子·外八篇》,()派羿去射日。(1.0分)

?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

正确答案:C

48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到的“精气神”,其中()是构成一切组织器官与营养人体的基本物质。(1.0分)

?A、精

?B、气

?C、神

?D、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B

49世界文化可以分为()三部分。(1.0分)

?A、西方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

?B、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

?C、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宗教文化

?D、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其他文化

正确答案:B

50下列任务中,对基督教进行了更为严厉批判的是()。(1.0分)?A、拜伦

?B、雪莱

?C、雨果

?D、尼采

正确答案:D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1在西方文化中,宗教、哲学与科学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1.0分)

正确答案:√

2鲁迅更加推崇西方的文学与文化,认为中国文学使人沉静,不适合社会环境。()(1.0分)

正确答案:√

3后世的中国文人往往都是儒道分裂的结构,在儒学和道学的艺术追求上有较为明显的分立。()(1.0分)

正确答案:×

4《文心雕龙》、《文赋》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采用了大量以诗论诗的方法。()(1.0分)

正确答案:×

5在西方基督教的文化背景之下,西方文学首先关注的是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1.0分)

正确答案:√

6儒家伦理执着于现世,有一种现世现报的倾向。()(1.0分)

正确答案:√

7相较于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更侧重于审美性。()(1.0分)

正确答案:×

8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不承认完全脱离肉体的灵魂的。()(1.0分)

正确答案:√

9明朝出现的公安派与西方近代的现实主义思想有很大的类似之处。()(1.0分)正确答案:×

10孔子认为使千差万别的事物达到中和的方法就是中庸之道。()(1.0分)

正确答案:√

11夏志清认为,中国的文学理念缺乏一种宗教信仰的阐释,使中国文学缺乏深度。()(1.0分)

正确答案:×

12中国文化可以说是充分发展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对立统一。()(1.0分)正确答案:×

13中国传统英雄以小不忍则乱大谋、大丈夫能屈能伸、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为美德。()(1.0分)

正确答案:√

14西方文化中“天”主要指代自然,而中国文化中“天”主要指代主宰。()(1.0分)正确答案:×

15中国古人并不关注美的本质问题。()(1.0分)

16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上层社会主要受审美和伦理的影响,宗教的因素很少。()(1.0分)

正确答案:√

17儒家和道家认为人和神或圣人是没有绝对的区别的,任何人都可以称为神或圣人。()(1.0分)

正确答案:√

18中国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模糊。()(1.0分)

正确答案:√

19中国的中和精神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1.0分)

正确答案:√

20萨特认为他人即地狱。()(1.0分)

正确答案:√

21西方文学是在感性与理性、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对立中发展起来的。()(1.0分)

正确答案:√

22中国儒家和道家的和谐相处正是中国中和精神的反映。()(1.0分)

正确答案:√

23亚里士多德运用大量文学性的词汇对世界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1.0分)正确答案:×

24西方传统派小说注重物理性的时空,现代派小说注重主观心灵。()(1.0分)正确答案:√

25从世界文化视野着眼,阴柔与阳刚并不代表价值的优劣。()(1.0分)

正确答案:√

26马克思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不断动态变化的文化形态。()(1.0分)

正确答案:×

27鲁迅的《奔月》中,羿是被自己的弟子逢蒙射死的。()(1.0分)

正确答案:×

28法国哲学家、美学家鮑姆嘉通被誉为“美学之父”。()(1.0分)

正确答案:×

29道家希望将艺术和合到自然之中。()(1.0分)

正确答案:√

30西方文化早在希伯来文明时期就意识到文化的成熟,并竭力防止其衰亡,使得文化果然没有衰亡,并且达到了超稳定的状态。(1.0分)

正确答案:×

31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提出一个中国法官并不能把法律看作一个可变通的量,而一定要把它看作一个抽象体。()(1.0分)

正确答案:×

32儒家构建了中国的伦理框架,而人的具体的言行与理论实践在很大意义上是老子教育出来的。()(1.0分)

正确答案:√

33斯宾格勒将西方文化分为希腊文化、希伯来文化和浮士德文化。()(1.0分)正确答案:×

34老子认为动优于静。()(1.0分)

35根据《论语》的记载,孔子认为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舌端,下士杀人怀石盘。()(1.0分)

正确答案:×

36恩格斯将生物重演律转化到思维和文化层面上。()(1.0分)

正确答案:√

37在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中,相似的文学现象在不同文化结构当中尽管位置不同,它的价值和作用是类似的。()(1.0分)

正确答案:×

38任何一种文明都包含了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1.0分)

正确答案:√

39中国文学注重文辞之美,很少对心灵或文化进行入木三分的分析。()(1.0分)正确答案:√

40

儒家的教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宗教的作用。()(1.0分)

正确答案:√

41墨家的伦理强调爱人若爱其身。()(1.0分)

正确答案:×

42中国传统文学中,勇猛刚健的武将常常对温柔敦厚的领导人忠心耿耿,主要是领导人能够做到以柔克刚。()(1.0分)

正确答案:√

43亚里士多德在感性中看到了理性,从而肯定了艺术。()(1.0分)

正确答案:√

44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是所有六书的基础。()(1.0分)

正确答案:√

45尼采将希腊人感性与理性的分化称为梦与罪的对立统一。(1.0分)

正确答案:×

46《浮士德》和《罪与罚》等作品主要表现了西方文化中内在心灵的激荡。()(1.0分)

正确答案:×

47莱布尼茨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感性认识和混乱的理性认识。()(1.0分)正确答案:×

48鲁迅笔下的阿Q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力维护者。()(1.0分)正确答案:√

49托马斯·阿奎那主要用柏拉图的哲学来解释宗教。()(1.0分)

正确答案:×

50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哲学家、战士和艺术家持肯定态度。()(1.0分)

正确答案:×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5分×3、填空2分×12、简答7分×3、材料分析10分×1、论述15分×2 1.真正最早使Comparative Literature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 1886,他以此为书名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p5) 2.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p10) 3.教堂山会议:1958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举行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 第二届年会,(会上韦勒克宣读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以韦勒克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学者对法国学派的“定义”发起了大胆的挑战。韦勒克指出“‘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之间的人为界限应当废除,‘比较’文学已经成为一个确认的术语,指的是超越国别文学局限的文学研究。”(p12) 4.有人认为,是美国学派提出了比较文学的“比较”——平行研究。(p10) 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本特色是跨文明研究。(p20) 6.苏联学者日尔蒙斯基提出了历史类型学的观点与方法。(p27) 7.中国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p27) 8.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 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p30) 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p31-p32) (一)同源性,在法国学派的理论体系里,影响研究的对象是存在着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其理论支柱是媒介学、流传学和渊源学。它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清理“影响”得以发生的“经过路线”,寻找两种或多种文学间的同源性关系,同源性成为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体系可比性的基础。在线路的清理中,其源头是相同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就是同源性。 (二)变异性,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鱼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了“他国化” 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变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三)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

尔雅2015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 1 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 ?A、 环境 ?B、 语言文字 ?C、 社会 ?D、 人口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关于地理环境与名族心态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互动互构 ?B、 互补互彰 ?C、 互起作用 ?D、 互相转化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辜正坤认为,万物的发展有一种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补充、()的趋势。 ?A、 自我完善 ?B、 自我适应 ?C、 自我淘汰 ?D、 自我进化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 下列哪一项不是儒家的民主思想: ?A、 民贵君轻 ?B、 民治主义 ?C、

?D、 民为邦本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5 中国语音: ?A、 为闭音节 ?B、 为多音节 ?C、 每字有韵调 ?D、 音义象构性弱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马克思主义学派属于: ?A、 国粹派 ?B、 理想西化派 ?C、 现实西化派 ?D、 都不属于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 属于中国民主内涵的是: ?A、 恶欲协调 ?B、 迫不得已 ?C、 因势制宜 ?D、 宗法式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不包括:?A、

?B、 能指和所指 ?C、 任意性和必然性 ?D、 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 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权力斗争主要集中在权力的: ?A、 天赋和人赋 ?B、 瓜分与分享 ?C、 集中和分散 ?D、 下放和收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在黑格尔看来,中国的天子在发号施令上: ?A、 比较自由 ?B、 可以随心所欲 ?C、 不能锁心所欲 ?D、 有严格程序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 中西方人对世界的看法是(),程度不同的。 ?A、 殊途同归 ?B、 迥然不同 ?C、 异曲同工 ?D、 错综复杂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R软件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期末考试专项复习 #一、矩阵与数据框 #1.生成特定的矩阵与数据框 #矩阵 #方法一 a=array(1:10,dim=c(2,5)) rownames(a)=1:2 colnames(a)=c("one","two","three","four","five") a dimnames(a)=list(1:2,c("one","two","three","four","five")) nrow=nrow(a) ncol=ncol(a) dim(a) #方法二 a=matrix(1:10,nrow=2,byrow=F) rownames(a)=1:2 colnames(a)=c("one","two","three","four","five")

a=matrix(1:10,nrow=2,byrow=F, dimnames=list(1:2,c("one","two","three","four","five")) ) #数据框的生成 df=data.frame( Name=c("Alice","Becka","James","Jeffrey","John"), Sex=c("F","F","M","M","M"), Age=c(13,13,12,13,12), Height=c(56.5,65.3,57.3,62.5,59.0), Weight=c(84.0,98.0,83.0,84.0,99.5) );df Lst=list(Name=c("Alice","Becka","James","Jeffrey","John"), Sex=c("F","F","M","M","M"), Age=c(13,13,12,13,12), Height=c(56.5,65.3,57.3,62.5,59.0), Weight=c(84.0,98.0,83.0,84.0,99.5)) Lst Lst[["Name"]] Lst["Name"] Lst[1] Lst[[1]] Lst$Name

外国文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古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流,文学史上称为“二希”传统。 2、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 3、(古希腊)、(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4、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度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 5、(宙斯)是雷电神,(赫拉)是天后。 6、(波赛东)是海洋神,(得墨忒耳)是农神。 7、(阿波罗)是太阳神,(阿瑞斯)是战神, 8、赫淮斯托斯是(火神),(赫耳墨斯)是神使。 9、(雅典娜)是女战神,(阿佛洛狄忒)是爱神。 10、阿耳忒弥斯是(月神),(赫斯提亚)是家神。 11、英雄传说中的英雄都是神和人所生的后代,是(半神半人式)的英雄。 12、以某一英雄为中心,形成一个个传说系列,如俄狄浦斯传说系列,(赫拉克勒斯传说)系列,(奥德修斯传说)系列等等。 13、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1、(想象力极强)2、(故事性极强)3、(哲理性极强) 14、(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15、(《埃涅阿斯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16、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古希腊三连剧是(《俄瑞斯忒亚》),这个三部曲的基 本主题是反映(父权制)对母权制的斗争和胜利。 17、(埃斯库罗斯)被誉为“悲剧之父”。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 18、(教会文学)在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其文学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 19、(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是流传迄今的欧洲最完整的一部史诗,共3100余行。 20、骑士抒情诗种类很多,其中以(《破晓歌》)最为有名。

比较文学期末考查试卷

比较文学期末考查试卷 中西方悲剧比较 “悲剧”这个词,在我们中国古代的戏剧中,往往表现为内容情节的悲苦,文人们把它称作“哀曲”、“怨情”。“苦”、“哀”、“怨”这三个字,充分道出了我们中国古典悲剧的特质。西方则不然,在西方文学悲剧意识最初发端的古希腊,悲剧一般具有深远的历史、宗教和人文背景,主要探讨形而上学的问题,把探索的触角指向伦理观的终端,考查生活的意义,把人的生存看作是对智能和意志的挑战。 中西方的悲剧,从表现形态上来看,有着三方面的不同。 首先,作为中西方悲剧的主人公,其身份地位不同。在西方,古希腊悲剧的主角差不多都是皇家贵族或英雄豪杰。这一点在得以幸存的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33部作品里,得以充分的展现:埃斯库罗斯笔下有为人类盗取天火而常年忍受老鹰啄食心脏之苦的英雄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索福克勒斯笔下有与邪恶命运努力抗争、具有勇敢坚强的斗争精神的俄底浦斯王的形象,欧里庇得斯笔下又有“酷对敌人,善待朋友”具有原始特点的泼辣女性美狄亚的形象。除此以外,还有我们熟悉的西方剧作家莎士比亚笔下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形象等等,这些人物或者是英雄,或者是贵族阶级,可见,作家利用他们的身份和际遇所形成的强烈对比,以此给读者以深刻的震慑力。 与西方不同的是,在我国的古典戏剧里,悲剧的主人公往往是柔弱善良、无辜被害而又无力反抗的社会下层人物的形象,其中又以女子居多,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关汉卿的《窦娥冤》,作为悲剧主角的窦娥,自小就深受丧母之苦,为了供父考取功名,7岁就被卖到蔡婆家里做媳妇,其后又遭到了一系列的不幸,最终因孝道甘愿忍受冤屈死于非命。如窦娥一般的女子在我国古典戏剧中比比皆是:高明《琵琶记》里的赵五娘、《汉宫秋》里的王昭君、还有杜十娘、秦香莲等等,我们从她们身上看到的悲剧美,并不因其身份、地位,而是从她们的善良本性和悲剧结局的反差中感到同情和怜悯。 其次,中西方悲剧所表现的冲突不同。《俄底浦斯王》的悲剧之所以被称为“命运悲剧”,是因为在这部悲剧中,“命运”被描写成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像一个魔影一般,一步步牵引着主人公走向罪恶的深渊,在作者的笔下,命运是神秘莫测的,不可抗拒的,也是无法解释的,可是纵然如此,俄底浦斯在命运面前所表现出的是一种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姿态,他敢于面对现实,敢于自我惩处,即便依旧逃脱不了“杀父娶母”的宿命安排,但在读者心里,他的这一形象却仍旧是一个响当当的英雄形象。再者,从《哈姆雷特》《人民公敌》以及《威尼斯商人》等众多作品中,我们都会看到西方悲剧的主人公积极抗争的一面,他们的抗争使得悲剧的冲突总是在针锋相对的斗争里达到高潮,由此可见,西方悲剧所表现的是人和他所无法制服的异己力量的矛盾冲突。 在中国,古典悲剧通常着重描写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叙事情节比较多,由于主人公的内心常常被一些封建教条所占据,加上低下的社会地位,他们的抗争往往显得被动而没有力度,窦娥因感念孝道而代替蔡婆走向死亡,即便死前发了三桩誓愿,但也只有死后凭借虚无的上天的公正得以昭雪;赵五娘历经磨难,也只因着夫妻之道等等,这样的悲剧冲突带着强烈的伦理批判性质,它告诉人们何为该、何为不该,而中国的悲剧主人公在不合理的境遇面前通常采取容忍的态度,反对矛盾冲突,使读者在悲剧氛围中达到教化作用。 第三,中西方悲剧的结局不同。西方的英雄式的主人公在悲剧的结尾通常以死亡来体现其自身价值,似乎没有死亡,就不能称其为真正的英雄。哈姆雷特用一种毫不后悔的自我牺牲精神来证明斗争的彻底性,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因斗争而得到升华,电影《勇敢的心》中的主人公华莱士为了自由而战,这样的英雄最终也在断头台上高呼着“自由”而逝,他们用生命证明着斗争的必要性及它所反应出的重大意义,这一点,又与中国悲剧不同。 在中国戏剧中,通常存在四种消解因素,即:仙、自然、酒、梦。朱光潜先生指出:“随

语言学期终考试复习提纲

1.INTRODUCTION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The major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are: (1)Phonetics: it studies the sounds used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2)Phonology: it studies how sounds are put together and used to convey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 (3)Morphology: it studies the way in which linguistic symbols representing sounds are arranged and combined to form words; (4)Syntax: it studies the rules which govern how words are combined to form grammatically permissible sentences in languages; (5)Semantics: it studies meaning conveyed by language; (6)Pragmatics: it studies the meaning in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use. ?If a linguistic study aim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it is said to be descriptive. If the linguistic study aims to lay down rules for “correct and standard”, it is said to be prescriptive. Modern linguistics is mostly descriptive.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t some point of time in history is a synchronic study.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s it changes through time is a diachronic study. In modern linguistics, a synchronic approach seems to enjoy priority over a diachronic one. ?Speech and writing are the two major media of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Langu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Parole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e in actual use. Langue: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the set of conventions and rules; abstract; stable. Parole: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e in actual use; concrete use of the conven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ules; concrete;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from situation to situation. ?Competence as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Performance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Saussure took a sociological view of language. Chomsky looks at language from a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Modern linguistics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grammar in several basic ways. (1)Linguistics is descriptive while traditional grammar is prescriptive. (2)Modern linguistics regards the spoken language as primary, not the written. (3)Modern linguistics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grammar also in that it does not force languages into a Latin-based framework.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Design features: arbitrariness, productivity, duality, displacement, cultural transmission.

外国文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外国文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古代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古希腊最早的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是(A )。 A.《工作与时日》 B .《胜利颂》 C .《神谱》 D .《牧歌》 2 .古希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是(B A .《长征记》B.《神谱》 C .《工作与时日》 D .《胜利颂》 3 .古希腊古典时期文学成就最大的是( D)。 A .抒情诗 B .散文 C .寓言D.戏剧 4 .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诗人是( C)。 A .维吉尔 B .贺拉斯C.萨福 D .奥维德 5 .《伊索寓言》主要反映的是(C )。 A .个人情感 B .贵族与奴隶主的情趣 C .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D .市民的思想感情

6 .古希腊被称为“历史之父”的作家是(A )。 A .希罗多德 B .修昔底德 C .色诺芬 D .苏格拉底 7 .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是( A)。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西塞罗 D .卢克莱修 8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代表作品是(C )。 A .《理想国》 B .《伊安篇》 C .《诗学》 D .《诗艺》 9 .“希腊化时期”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是( A)。 A .米南德 B .阿里斯托芬 C .普劳图斯 D .泰伦斯 10 .泰伦斯的代表作品是(C )。 A .《双生子》 B .《一罐黄金》 C .《婆母》 D .《恨世者》 11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被称为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部(A )史诗。 A .文人 B .英雄 C .民族 D .悲剧

12 .贺拉斯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是( B)。 A .《诗学》 B .《诗艺》 C .《讽刺诗》 D .《颂歌集》 13 .奥维德的代表作品是(B )。 A .《爱经》 B .《变形记》 C .《讽刺诗》 D .《颂歌集》 14 .《伊利昂纪》是一部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开篇写的是(A )。 A .阿喀琉斯的愤怒 B .希腊联军节节败退 C .阿喀琉斯重上战场 D .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 15 .《奥德修纪》是一部( B)。 A .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 B .反映氏族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对自然和社会斗争的史诗 C .悲剧史诗 D .英雄传说 16 .奥德修斯的形象是一个(A )。 A .被理性化了的早期奴隶主的形象 B .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形象 C .战胜自然的形象 D .漂泊者 17 .被称为“古希腊悲剧之父”的是( C)。

比较文学_期末整理

一、名词解释: 渊源学: 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属于影响研究的畴。从接受者的角度,即从作为“终点”的接受者出发,往往是在起点不明确或不清楚之时,由终点出发去探求作为“出发点”的放送者,细密地考察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所曾吸取和改造的外来因素,揭示出接收者和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和研究。在西方被普遍使用,且成就很大。例: 悟空、十四行诗、西来东去的“志怪”和“加帆车”。影响研究: 影响是指一国文学在另一国文学中的传播,接收并产生某种结果(积极或消极) 朗松《试论影响的概念》中关于“影响”的定义: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的突变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的情状。 (北大资料版)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最早的研究方法。它奠定了比较文学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主要采用历时性的考证法考察国际文学之间文学交流中的事实。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发现文学联系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联系,并将分析的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得出更为普遍的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作为研究的中心。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它以实证主义的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探究文学现象之间事实上的联系。 (ppt版)影响研究的定义: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例:元杂剧《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美国意象派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拜伦在中国、村上春树在中国、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文类学: 文类学就是研究文学的种类和类型,也就是研究文学的题材,它可以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共同规律和特点,也可以研究某些文学类型,产生于一个民族文学之中,又流传到其他民族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它以跨越性的宏阔视野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文类是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结果;文类学(Genology)是专门针对文学的类别及其风格、体式与形制等进行的研究。而在比较文学畴,文学类型学则是针对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进行的研究。 文类学是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文类学的研究围和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文学的分类研究;二是文学体裁研究;三是文类理论批评;四是文类实用批评;五是文学风格的研究。 套话: 美国学者瓦尔特·利普曼在《公众舆论》分析套话是“是我们头脑中存在的形象”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 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如西方文

2017尔雅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20) 35' 44'' 题量: 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7-12-15 23:59 一、单选题 1 《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 天地 ? ?B、 阴阳 ? ?C、 男女 ? ?D、 日月 ? 我的答案:D 2

从气候角度来说,中原一带的肥厚土壤主要是受到()的影响。 ?A、 太平洋暖湿气流 ? ?B、 副热带高压带 ? ?C、 西伯利亚冷气流 ? ?D、 温带季风 ? 我的答案:C 3 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是()。 ?A、 笛卡尔 ? ?B、 霍布斯

? ?C、 洛克 ? ?D、 斯宾诺莎 ? 我的答案:C 4 西方产生了帮主制主要是为了约束太强的()。 ?A、 理性主义 ? ?B、 唯物思想 ? ?C、 专制心态 ? ?D、 共和意识 ? 我的答案:C

5 乔姆斯基认为,所有的句子具有()。 ?A、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 ?B、 表义结构和表形结构 ? ?C、 文化结构和环境结构 ? ?D、 主观结构和客观结构 ? 我的答案:A 6 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于()。 ?A、 第二冰期结束 ? ?B、

第三冰期结束 ? ?C、 第四冰期结束 ? ?D、 第五冰期结束 ? 我的答案:C 7 地球上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位于()之间。 ?A、 北纬30°-40° ? ?B、 南纬30°-40° ? ?C、 北纬40°-50° ? ?D、 南纬40°-50° ?

我的答案:A 8 索绪尔的()主要强调的是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变化。 ?A、 历时语言学 ? ?B、 短暂语言学 ? ?C、 共时语言学 ? ?D、 纵向语言学 ? 我的答案:C 9 关于阴谋诡计,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不存在大量阴谋诡计的现象 ?

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期末复习大纲 一,总论 1,中西方文化的基本差别 从文化地理环境上,,西方文化源于多山环海的贫瘠之地—古希腊,以航海、商贸为主要生产劳动方式,逐步形成了开放性的海洋文化和外向 型的民族性格,造就了一种长于逻辑思维、崇尚科学、热衷于知识、权力、 法治,以及追求物质生活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的源头主要是黄河流域 的广袤平原沃土,宗族血缘关系得到较完整的保留,逐步塑造了一种内向 型的民族性格、自悟式的思维方式以及伦理道德与社会和谐相统一的心理 特征。 从本质上讲,西方传统文化是一种崇尚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文化,注重自我价值和追求法治的“智性”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崇尚人文 精神、伦理道德和中庸和谐的“价值理性”文化,强的集体主义的“德性” 文化。 2,如何理解管理学界中所说的“商道即人道”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崇尚人文精神、伦理道德的价值理性文化,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尽管不同,但对管理的本质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认为管 理学是一门“以人为本”的修己正人之学。中国管理哲学的原则、模式和 手段都是建立在“人学”基础之上,强调管理是始于“正己”而终于“正 人”的过程。 与西方管理哲学相比,包括儒道释在内的中国管理哲学,都强调管理主体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强调首先要管好自己然后在管理他人,做人 是做事的根本道理。这是东西方管理哲学的一个本质性的差别。 3,中国管理哲学的基本理论架构 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按照“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的理论架构,中国管理哲学的理论架构分五个层次:人性假设—管理主体—立身行事— 管理模式—管理境界。这是一个由主体向客体的逐步推展过程。 4,在构建中国管理体系时,怎么处理好东西模式综合的难题。 中国企业管理的理论目前大多来自于西方学学界,容易造成两种后果:一,重艺不重道,即把管理简单归结为制度化、定量化,不注重管理者的 自我修养;二,只知哈佛不知老祖宗,即只讲西方管理思想和案例分析,对中国管理艺术知之甚少。 正确的态度,是必须摒弃“全盘细化移植”的思路,走综合创新之路,即“以我为主、会通中西、熔铸古今、自成一家”。 “以我为主”,就是要从中国现在的国情、民情出发,尽快地构建适合于 中国国情、民情的中国管理哲学体系。 “汇通中西、熔铸古今”,构建中国管理哲学体系,除了丰富的社会管理 实践外,还必须认真地从西方和中国古代文化中吸取文化管理资源,根据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原则,有辨别地吸收消化创新。 “自成一家”,走“综合创新”之路,在丰富的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努力 寻找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管理的结合点。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1、比较文学的定义: ①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研究对象: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 ③研究理论和方法:具有比较自觉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④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2、比较文学三派及其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作 在20世纪50年代,法美两派论战 法国学派:主影响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国际间、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的作家与作品间相互影响的文体史实。 (就是探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寻找一种文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 关系。) ③强调事实联系的实据考证的方法。 ④观点不足: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研究视域较小 ⑤法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巴尔登斯伯格: 法国派第一位代表人物,作品《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向》; b梵第根:法国第一个系统、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作品《比较文学论》 (1937戴望舒中译本) c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梵第根的理论并确立法国学派体系, 卡雷代表作《歌德在英国》 基亚代表作《比较文学》 ⑥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2)严谨的定 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 密的方法体系。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派:主平行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②研究围是超一国围之的,多国的 ③采用大规模结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 ④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与法 最大不同:跨学科) ⑤美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韦勒克《文学理论》(与沃伦合著)、《比较文学的概念》、《比较文学的名称 和实质》,教堂山会议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论文,揭开两个学 派论战,被看做美国学派的宣言。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b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c列文对“主题学”的界定和实践 ⑥缺点:1)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2)跨学科比 较有可能使思想史、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最终使比较文学的 独立性消亡。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双向阐发研究。最先由我国学者提出,包括用外来的(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和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现象。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

《中西文化比较》题库答案教程文件

《中西方文化比较》题库答案 1.首先,文化可以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它可以涵 盖人类有史以来所进行的全部社会性活动及成果,既包含人类所有的历史遗产,也包括还在不断演化和创造中的整个文化进程。从形态入手对文化加以划分,可以将它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等几大块。 倘若从意义层面对文化进行剖析,又可以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现象和深层文化要素。无论对文化作怎样的阐述和分类,我们仍然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其次,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第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它可以依靠明确外显的规范(如法律、制度、习俗及文化产品等)或隐含的形式(如思维模式、心理惯性、价值系统等)来引导或约束个人行为,促使某种既定的行为准则得到特定社会中大多数成员的自觉遵从。第四,文化是历史继承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 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2.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往往强烈地体现着此种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而思 维方式因人而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其差异更为明显。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重直觉与崇尚逻辑。“天人合一”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体现,它将世界视为独立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不重视对客体一般本质的抽象及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而讲究结合理智、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制来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进行体验。此种体验中虽然包含认知的因素,但更多采用的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无需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程序和思维规律,即一种直觉思维。西方哲学既遵循“主客二分”模式,相应地就需要主体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借助理性,从感性、现象、个别的材料中抽取本质、一般的东西,从而越过客体之现象,抵达现象背后的本质、本体,也即普遍真理。第二,重模糊与尚精确。与直觉思维方式相关,中国哲学在把握客观世界是表现出瞬息而现、灵活多样的特点,注重定性而非定量分析,也即运用的是模糊思维。相比之下,西方人崇尚科学和理性,注重思维活动的严格性、明晰性和确定性,注重思维方式的数学化、形式化、公式化、符号化和语言的逻辑性,思维方式也必然带有精确性。第三,重整体与尚个体。中国的“天人合一”既不把世界看作独立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也不抛弃对象的感性及个别存在,同时也不停留或执著

2020高等数学期末考试大纲

高等数学(理学、工学类专业Ⅱ)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机制、物理、电子、自动化、交通运输、 计算机、通讯工程、物管、物联、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工程、无机材料、食品等许多理工科专业 的重要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运用微积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因此,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第六章微分方程 1、考试内容: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一阶微分方程;二阶微分方程。 2、考试要求: (1)掌握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阶、解、特解,通解的概念。 (2)掌握一阶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和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3)掌握可降阶的特殊二阶微分方程的解法;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解法,了解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

解法。 第七章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 1、考试内容:空间直角坐标;向量及其运算;空间的平面和直线方程,基本二次曲面。 2、考试要求: (1)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及其运算。 (2)掌握空间平面方程、直线方程,点到平面、点到直线的距离。 (3)平面、直线之间的夹角,相互关系。 (4)掌握几个常见的二次曲面。 第八章多元函数的微分学 1、考试内容:多元函数基本概念;二元函数的极限和连续;偏导数、全微分;多元复合函数与隐 函数的导数;多元函数的极值、最值问题。 1、考试要求: (1)掌握多元函数,二元函数的极限、连续、偏导数、全微分概念; (2)能熟练计算偏导数,复合函数求导和隐函数求导; (3)掌握多元函数极值的求法,二元函数求最值问题。 第九章微分法的应用及方向导数 1、考试内容: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空间曲面的切平面与发线;方向导数与梯度。 2、考试要求: (1)掌握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的求法;

外国文学史期末试题

1、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2、大学才子派:在莎士比亚之前,“大学才子”是对当时活跃于英国戏剧界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统称,以马洛为首、包括格林、基德、李雷在内的人文主义诗剧派别。他们大多受过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精通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文学,对戏剧颇有创新,他们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其中马洛是莎士比亚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一:莎士比亚戏剧擅长用内心独白手法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之从而发掘生活的自然真实面目推动剧情发展,为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起了关键作用,并且剧作中的人物不是单一平面的形象,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人格。如《哈姆莱特》里的主人公哈姆莱特既是个脱离群众的封建王子,又是个满怀抱负的人文主义者。莎剧还善于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主人公性格,如哈姆莱特与霍拉旭同样都是人文主义者,但是遭遇不同、地位不同,霍拉旭理智冷静,哈姆莱特热情深沉,更加反衬出哈姆莱特精神世界的深刻性。 第二:莎士比亚戏剧打破了古希腊古罗马悲喜剧的严格界限,不受古典戏剧“三一律”的束缚,使得戏剧情节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特

点,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反映错综复杂的社会画面,增强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往往在剧本里特意设计和安排了两个以上的故事情节或平行发展或曲折交错,彼此对照互相补充。如莎剧《哈姆雷特》矛盾复杂,仅以复仇而言,就有三条线索: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而展开的同封建王权的代麦克劳狄斯之间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小福丁布拉斯和雷欧提斯为泄私愤、报私仇分别所进行的复仇盲举。其中,以前者为主线,后者为副线,副线从属于主线,推动主要情节的发展。 第三:莎翁戏剧人物人物都是活动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典型环境之中,即为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典型环境,使得戏剧显示出特殊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时代色彩(典型的人物形象是指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典型环境是指人物所处的广阔的社会背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物借舞台背景而生存行动,舞台背景依赖人物而洋溢生气活力。 第四:莎翁是语言大师,他的戏剧语言词汇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的语言特点。据统计他剧中用到的词汇量达29000个,远远超过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使之闻其声若见其人,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做到哲理性和抒情性的交融,从而描绘更加广阔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 第五:莎翁戏剧坚持探索勇于创新,如莎翁剧本所写大部分虽是陈旧题材,但经改造创作,加工变革推陈出新,就变成带有深刻莎土比亚印记的作品,展现浓郁的时代风貌。另外莎翁认为戏剧创作必须正视现实面向人生,与时代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正是他长期坚持现实

比较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试题 梁锋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比较文学”一语中的“文学”一词的含义实际上只是()的意思。 A. 文学作品 B. 文学创作 C.文学研究 2、“诗学”概念起源于() A.古罗马 B.古希腊 C.古埃及 3、我国文学史上将诗歌和科学完美结合的杰作《天问》的作者是()。 A.屈原 B.李白 C.苏轼 4、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最大的外来宗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5、《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A.刘勰 B.钟嵘 C.司空图 6、“五四”时期,我国的文学翻译把哪国文学放在第一位() A.美国 B.俄罗斯 C.英国 7、下列套话中,哪个不是中国人用来描绘日本人的() A.倭寇 B.小日本 C.鹰钩鼻 8、杨贵妃和“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两个文学形象可作()研究 A.阐发 B.接受 C.平行 9、古希腊的悲剧大多属于()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形而上悲剧 10、《管锥编》的作者是()。 A、钱仲书 B、鲁迅 C、郭沫若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15分) 11、既从事文学创作,又对佛学有精湛研究的代表性文人包括() A.王维 B.谢灵运 C.李白 D.杜甫 E.白居易 12、古代中国涉及文学分类的着作有() A.《典论论文》 B.《昭明文选》 C.《文章辨体序说》 D.《文体明辨序说》 E.《文章流别论》 13、“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这句话提到的两位词人是() A.辛弃疾 B.柳永 C.李清照 D.苏轼 E.陆游 14、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有() A、开放性 B、综合性 C、跨越性 D、讽刺性 E、赞扬性 15、西方悲剧大致可分为哪几类()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社会悲剧 D.形而上悲剧 E.悲喜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6、形象学17、平行研究18、母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9、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20、简述主题与母题的关系。 五、论述题(30分) 21、怎样对待“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

尔雅课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哪一项是关于中原文化取向的:1.0 分 A、 大帮择主 B、 强化王权 C、 帮派主义 D、 契约分权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中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会采用()的形式。1.0 分 A、 以礼规范 B、 以道规范 C、 礼法结合 D、 道法结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西方文化中的征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1.0 分A、 制造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 D、 军事工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释迦摩尼提出的五蕴是()。1.0 分 A、 色、受、想、行、智 B、 色、受、智、行、识 C、 色、受、想、行、识 D、 色、智、想、行、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相较于中国的唯心主义,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强调的是()。1.0 分 A、 思维

原型 C、 理论 D、 精神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6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0.0 分 A、 环境 B、 语言文字 C、 社会 D、 人口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7《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1.0 分 A、 天地 B、 阴阳 C、 男女 D、 日月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道家作为验证真理的工具的是()。1.0 分 A、 社会的反应 B、 流行的理论 C、 自己的身体 D、 外部的环境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提出学道者须先明了万物与我为一体之理,不重视观察外物的是()。1.0 分A、 程颢 B、 杨时 C、 陆九渊

张载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0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1.0 分 A、 礼 B、 和 C、 衷 D、 孝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1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资源,哪种文化形式成了中华民族必然的选择:1.0 分A、 农耕文化 B、 工业文化 C、 商业文化 D、 产业文化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2印欧语系在语义上的特点是()。1.0 分 A、 一音多义,多分类义 B、 多义字少,模糊义多 C、 字义简洁,多综合义 D、 多清晰义,可选择的音节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3受到语法的影响,印欧语系语言具有()的特点。1.0 分 A、 活用功能,词达理清 B、 直观综合,一语中的 C、 定位功能,比类条分 D、 用词严谨,使用灵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4关于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