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显微镜分类及显微镜发展史

显微镜分类及显微镜发展史

显微镜分类及显微镜发展史
显微镜分类及显微镜发展史

显微镜分类及显微镜发展史

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它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杨森父子所首创。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5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2微米。光学显微镜的种类很多,除一般的外,主要有暗视野显微镜一种具有暗视野聚光镜,从而使照明的光束不从中央部分射入,而从四周射向标本的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以紫外线为光源,使被照射的物体发出荧光的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它是在1931年在德国柏林由克诺尔和哈罗斯卡首先装配完成的。这种显微镜用高速电子束代替光束。由于电子流的波长比光波短得多,所以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80万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2纳米。1963年开始使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更可使人看到物体表面的微小结构。

虎克时代的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亦称为“扫描穿隧式显微镜”、“隧道扫描显微镜”,是一种利用量子理论中的隧道效应探测物质表面结构的仪器。它于1981年由格尔德·宾宁(G.Binning)及海因里希·罗雷尔(H.Rohrer)在IBM位于瑞士苏黎世的苏黎世实验室发明,两位发明者因此与恩斯特·鲁斯卡分享了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它作为一种扫描探针显微术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让科学家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类原子力显微镜更加高的分辨率。此外,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低温下(4K)可以利用探针尖端精确操纵原子,因此它在纳米科技既是重要的测量工具又是加工工具。

STM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

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化性质,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仪器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

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

1611年

Kepler(克卜勒):提议复合式显微镜的制作方

式。

1655年

Hooke(虎克):「细胞」名词的由来便由虎克利

虎克时代的显微镜

用复合式显微镜观察软木塞上某区域中的微小气孔

而得来的。

1674年

Leeuwenhoek(李文赫克):发现原生动物学的报导问世,并于九年后成为首位发现「细菌」存在的人。

1833年

Brown(布朗):在显微镜下观察紫罗兰,随后发表他对细胞核的详细论述。

1838年

Schlieden and Schwann(雪莱敦及史汪):皆提倡细胞学原理,其主旨即为「有核细胞是所有动植物的组织及功能之基本元素」。

1857年

Kolliker(寇利克):发现肌肉细胞中之粒线体。

1876年

Abbe(阿比):剖析影像在显微镜中成像时所产生的绕射作用,试图设计出最理想的显微镜。

1879年

Flrmming(佛莱明):发现了当动物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其染色体的活动是清晰可见的。

1881年

Retziue(芮祖):动物组织报告问世,此项发表在当世尚无人能凌驾逾越。然而在20年后,却有以Cajal(卡嘉尔)为首的一群组织学家发展出显微镜染色观察法,此举为日后的显微解剖学立下了基础。

1882年

Koch(寇克):利用苯安染料将微生物组织进行染色,由此他发现了霍乱及结核杆菌。往后20年间,其它的细菌学家,像是Klebs and Pasteur(克莱柏和帕斯特)则是藉由显微镜下检视染色药品而证实许多疾病的病因。

1886年

Zeiss(蔡氏):打破一般可见光理论上的极限,他的发明--阿比式及其它一系列的镜头为显微学者另辟一新的解像天地。

1898年

Golgi(高尔基):首位发现细菌中高尔基体的显微学家。他将细胞用硝酸银染色而成就了人类细胞研究上的一大步。

1924年

Lacassagne(兰卡辛):与其实验工作伙伴共同发展出放射线照相法,这项发明便是利用放射性钋元素来探查生物标本。

1930年

Lebedeff(莱比戴卫):设计并搭配第一架干涉显微镜。另外由Zernicke(卓尼柯)在1932年发明出相位差显微镜,两人将传统光学显微镜延伸发展出来的相位差观察使生物学家得以观察染色活细胞上的种种细节。

1941年

Coons(昆氏):将抗体加上萤光染剂用以侦测细胞抗原。

1952年

Nomarski(诺马斯基):发明干涉相位差光学系统。此项发明不仅享有专利权并以发明者本人命名之。

1981年

Allen and Inoue(艾伦及艾纽):将光学显微原理上的影像增强对比,发展趋于完美境界。

1988年

Confocal(共轭焦)扫瞄显微镜在市场上被广为使用。

当代运动训练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向体育运动领域不断渗 透,竞技体育出现日益现代化的趋势。现代体育的燃起时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杜会生活的需硬,体育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 l、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 1.I基本特点.(l)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 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6) 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1.2根据未来社会的特征,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 (l)国际化一一现代体育已经成为现代国际社会的普遍现象,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动下,竞技体育的国际规模日益扩大,在竞技体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趋向: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实力发展不平衡。奥运会向职业运动员敞开大门。体育的国际化还在于国际体育学术交流日益加强,国际体育学术活动日趋频繁:一鞋主要学科.如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休育哲学体育史学休育社会学、体育教育学、体育情报学和比较体育学等均有国家组织;<2)社会化—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当代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在田径运动训练的体现。 2、重新划分训练周期 众所周如,中国田径过去大部分都是学习和沿袭了前苏联的训练体系,全年分三个大周期,即准备期、比赛期和调整期,现在这个模式已经被打破,全年都可以安排比赛,高水平运动员全年比赛可达几十次。 3、训练负荷的变化 3.1长期大量的低强度的训练容易造成疲劳。长期大量的低强度的训练容易造成疲劳,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疲劳,而神经系统和机体的疲劳会造成整个训练质量的下降,使运动员在很多时候处在失控的状态下进行机械、被动的训练,而不是主动的、能够发挥和调动自己最大能力的训练,阻碍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 3.2低强度的训练不会对专项形成有效地刺撇。低强度的训练不符合不是的需更。因为在比赛中一动一动神经系统是兴奋度应该是最高的,肌肉系统的紧张度和内分泌的浓度也应该是最高的。如果平时训练都是低强度,没有足够的刺激,没有平时的锻炼和积累,运动员到了比赛中不可能突然一下子达到高的兴奋性和紧张度,因此,低负荷、低强度的训练,不会提高项目所需求的专项机能和专项能力,当然也不会负荷和满足你说的需求。 4、强化专项训练 现代训练疗法最讲究的就是效应,所有的训练都要以专项为中心,这也是当今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一个趋势。这并不是说每天都要练技术才是专项,而是应该着眼于练习手段的目的是不是和专项有关系,是否对促进专项成绩有帮助等等。另外,同样非常重要需要着重考虑的一点就是,所有的训练都结台运动员自身的特点来考虑。 5、重视恢复训练 5.1准备活动与恢复.现在的准备活动与过去比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过去式相置训练汁划、慢跑、拉韧带,而且经常是一边聊天一边拉.再接着是专门练习。我们现在先是做1-2圈慢跑,接着就是快跑或者叫大步跑,这个做法的依据是什么呢?当一个人兴奋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所做的事情有兴趣,才会全力以赴地完成这个事情,这一点仅靠慢跑是绝对无法达到的,大步跑后,运动员的神经系统会马上动员起来,达到兴奋性提高的程度后,再接下来进行拉肌肉等其它内容。为什么要把准备活动放到恢复这一块呢?以前那种准备活动,运动员一般都是慢慢地进入状态,往往到了兴奋性最高点才跑出好成绩,而此时训练也

新版泸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教案(2018新教材)

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现在人们常用计算器来计算,既快捷,又精准,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方便。但是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式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放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为红和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运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它计算数目较大的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算盘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计算器的主要结构特征。例如,拨动算珠,也就是向算盘输入数据,这时算盘起着“储存器”的作用;运算时,珠算口诀起着“运算指令”的作用,而算盘则起着“运算器”的作用。当然,算珠毕竟要靠人的手来拨动,而且也根本谈不上“自动运算”。 除中国外,其它中古的国家亦有各式各样的计算工具发明,例如罗马人的「算盘」,古希腊人的「算板」,印度人的「沙盘」,及英国人的「刻齿本片」等。这些计算工具的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同样是透过某种具体的物体来代表数,并利用对物件的机械操作来进行运算。 比例规:伽利略发明了「比例规」,它的外形像圆规,两脚上各有刻度,可任意开合,是利用比例的原理进行乘除比例等计算的工具。纳皮尔筹:15世纪后,「格子算法」通行于中亚细亚及欧洲,纳皮

尔筹便是根据了「格子算法」的原理,但与格子算法不同的是它把格子和数字刻在「筹」﹝长条竹片或木片﹞上,这便可根据需要拼凑起来计算。 计算尺:在1614年,对数被发明以后,乘除运算可以化为加减运算,对数计算尺便是依据这一特点来设计。1620年,E?冈特最先利用对数计算尺来计算乘除。1632年,奥特雷德发明了有滑尺的计算尺,并制成了圆形计算尺。1652年,R?比萨克制成了有固定尺身和滑尺的计算尺。1850年,V?曼南在计算尺上装上游标,因此而受到当时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广泛采用。 机械计算机:机械式计算机是与计算尺同时出现的,是计算工具上的一大发明。席卡德﹝1623﹞是最早构思出机械式计算机,他在给天文学家J?开普勒的信﹝1623,1624﹞上描述了他发明的四则计算机,但并没有成功制成。而能成功创制第一部能计算加减法的计算机是 B?帕斯卡﹝1642﹞,在1671年,G?W?莱布尼茨发明了一种能作四则运算的手摇计算机,是长1米的大盒子。自此以后,经过人们在这方面多年的研究,特别是经过L?H?托马斯,W?奥德内尔等人的改良后,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手摇计算机,并风行全世界。于17世纪末,这种计算机传入了中国,并由中国人制造了12位数的手摇计算机,独创出一种算筹式手摇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一种能依照一定的「程序」自动控制的计算机。19世纪初,法国的J?M?雅卡尔发明了用穿孔卡片来控制的纺织机,1822年,英国的C?巴贝奇便根据同一原理制成了一部能执行计算程序的差分机,并于1834年,设计了一部完全程序控制的分析机,可惜碍于当时的机械技术所限制而没有制成,但已包含了现代计算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

跑步机发展史

跑步机发展史 跑步机是家庭及健身房常备的器材,而且是当今家庭健身器材中最简单的一种,是家庭健身器的最佳选择。 世界上第一台跑步机诞生于1875年,发明人是美国东部农村的一位机械师。这台机器其实是一台便携式农机设备,以牲畜作为动力来源。1866年,纽约州通过了美国第一部禁止虐待动物的法律,用鞭子打牲口被视为非法行为。“美国反对虐待动物组织”指责那些爬楼式的动力装置伤害了动物的膝关节,给动物造成了心理压力。于是有人发明了水平跑步机,其传送带和地面平行,动物走在上面就像平时散步一样自然。 现代意义上的跑步机从80年代流行至今,已发展到第四代产品,第一代产品机械跑步机,是用圆形滚筒组合排列而成的跑台,在两个滚筒中间加装塑胶跑带及跑板,主要运动方式是依靠跑步者脚与跑步带的摩擦力带动来运行从而达到跑步及走步的效果.第二代跑步机模拟电动跑步机,是在原有第一代的基础上增加电机传动装置和升降装置,以及一些电脑控制程序和传感器,通过传感器传输和接收马达的工作信号,用电脑控制程序达到调节跑步机速度、坡度、距离等功能,第三代跑步机数字跑步机,在原有第二代跑步机的基础上去除了传感器,以单片机的数据控制马达的工作状态,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从而使跑步机运动更稳定、更安全。第四代跑步机是采用的数字变频技术,采用HK变频调速器和交流马达组成跑步机的动力系统,因为交流电机结构中没有碳刷,所以终生不需要维护,所以第四代变频跑步机具有更安全、更耐用、更安静、更节能、更稳定5大优点,使跑步机运动在真正意义上超越了传统室外跑步运动. 第一代:机械跑步机 1、原理: 机械跑步机的传动系统是由一个传送带套子,里面两端两根固定轴把传送带拉紧,有一个轴和滚轴连接,一个可调式开关和一个固定架构成,主要是依靠跑步者脚与跑步带的摩擦力带动来运行的;机械跑步机费力,不方便所以也不容易坚持。 2、健康安全性 机械跑步机可以说是一种主动跑步的器械。它的动力来源是使用者通过自身臂部、膝部、踝关节及相关肌肉产生向后的推力,推动跑步机产生运动。使用这种方式在跑步机锻炼,产生的运动伤害却比在大自然中跑步产生的运动伤害要大数倍,运动医学专家称:马路上跑步,每跑一千米,每只脚就得撞击地面约1000次左右,脚踝部、膝部和臀部都受到震荡,容易导致肌肉扭伤或韧带拉伤,而在机械跑步机上跑步,人体除自身重量产生的震荡外,脚踝部、膝部和臀部,特别是肌腱,还要承担额外向后的扭力来确保跑带向后运动,这种额外的扭力就是产生运动伤害的根源。 3、功能和效果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一、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 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1610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国的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的同时,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的显微镜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遂纷纷从事显微镜的制造、推广和改进。 17世纪中叶,英国的胡克和荷兰的列文胡克,都对显微镜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665年前后,胡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的工作台。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 1673~1677年期间,列文胡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高倍显微镜,其中九台保存至今。胡克和列文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动、植物机体微观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 19世纪,高质量消色差浸液物镜的出现,使显微镜观察微细结构的能力大为提高。1827年阿米奇第一个采用了浸液物镜。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阿贝奠定了显微镜成像的古

典理论基础。这些都促进了显微镜制造和显微观察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为19世纪后半叶包括科赫、巴斯德等在内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发现细菌和微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显微镜本身结构发展的同时,显微观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1850年出现了偏光显微术;1893年出现了干涉显微术;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泽尔尼克创造了相衬显微术,他为此在195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古典的光学显微镜只是光学元件和精密机械元件的组合,它以人眼作为接收器来观察放大的像。后来在显微镜中加入了摄影装置,以感光胶片作为可以记录和存储的接收器。现代又普遍采用光电元件、电视摄像管和电荷耦合器等作为显微镜的接收器,配以微型电子计算机后构成完整的图像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 2014年8月26日

计算工具发展简史

计算工具发展简史 张郭男北大哲学系2010级---1192772452@https://www.doczj.com/doc/6d2386412.html, 从最早有实物见证的计算工具-----算筹,到现在以快速,高效,智能,大容量存储,多媒体再现,网络共享和自动化处理为特点的功能强大的现代计算机的出现,计算工具已由人类手的延伸发展到脑的延伸,人类的信息处理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一个个激动人心的里程碑耸立在路旁,标记着当时人们的成就。 最早有实物见证的计算工具是诞生于中国的算筹,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竹制小棍子,可以看做是它的硬件,而它的摆法便是其软件了。由于它在运算时使用十进位制,又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软件运算系统,这个传统在相当程度上使中国古代的数学水平长期领先于其他民族。后来算盘也被发明,成为西方计算工具传入前中国人计数的主要工具,两千余年的实践中算盘的计算口诀也发展到极成熟的地步,乃至一个熟练的使用算盘的会计有时可以在速度上击败使用计算器的工人,也就是说通过操纵者的熟练可以使运算速度达到惊人的水平。这样的优

势使中国的计算工具长期没有向西方的自动计算的,现代的方向发展,而是近于停滞不前。 而到了1642年,西方在计算工具方面取得了进展,第一台机械计算器-------加法器由19岁的帕斯卡制作成功。加分器是对中国算盘式的主要凭借操纵者素质提高来提高运算速度的计算机模式的一个突破,它第一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对加法器加以改良,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人类的计算工具开始趋向于自动化,现代计算机的出现于是具有了可能。但加法器和乘法器的出现只是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中国算盘的思路,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计算机还需时日。 下一个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历史上留下痕迹的,是巴贝奇设计的差分机。1822年差分机的模型出现,"这台机器不论在可能完成的计算范围、简便程度以及可靠性与精确度方面,或者是计算时完全不用人参与这方面,都超过了以前的机器。"这句话道出了差分机的先进性。它第一次引进了程序控制的思想,“它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旨意,自动处理不同函数的计算过程”,这是个了不起的进步。1834年,野心勃勃的巴贝奇在1822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的改进,并取名为分析机。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分析机仅仅停

显微镜的发展史

显微镜的发明 显微镜是人类各个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在它发明出来之前,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 新的” 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上图:这是17 世纪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的显微镜。它有一根内装透镜的简易皮管,安放在一个可调整的架子上。灌满水的玻璃球用来把光聚焦到物体上。 最早的显微镜是16 世纪末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发明者可能是一个叫做札恰里亚斯·詹森的荷兰眼镜商,或者另一位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他们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但并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 后来有两个人开始在科学上使用显微镜。第一个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他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种昆虫后,第一次对它的复眼进行了描述。第二个是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安东尼·凡·列文虎克(1632 年-1723 年),他自己学会了磨制透镜。他第一次描述了许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 1931 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1986 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显微镜的发展史

显微镜的演绎史 1611 年 Kepler( 克卜勒 ) :提议复合式显微镜的制作方式。 1655 年 Hooke( 虎克 ) :「细胞」名词的由来便由虎克利用复合式显微镜观察软木塞上某区域中的微小气孔而得来的。 1674 年 Leeuwenhoek( 李文赫克 ) :发现原生动物学的报导问世,并于九年后成为首位发现「细菌」存在的人。 1833 年 Brown( 布朗 ) :在显微镜下观察紫罗兰,随后发表他对细胞核的详细论述。 R. 虎克在 17 世纪中期 制做的复式显微 19 世纪中期的显微镜 20 世纪初期的显微镜 带自动照相机 的光学显微镜 装有场发射枪的 扫描电子显微镜 超高压透射电子显微镜

激光技术的发展历史

73 2006 NO.9&10 记录媒体技术激 光的发明是20世纪中期一项划时代的成就,对人类社会文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人们把 激光和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列在一起,称为20世纪的“新四大发明”。激光的出现不但引起了光学革命性的发展,冲击了整个物理学,并且对其它学科如化学、生物学和技术及应用学科如电机工程学、材料科学、医学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像蒸汽机、发电机和电动机、晶体管、计算机这些创新一样,激光是一项通用技术,它提供了可以在大量实际领域应用的技术能力。对光盘存储而言,激光的发明是光盘存储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它为光盘存储提供了一个有足够功率并且能够汇聚成很小光斑(微米级或亚微米级)的光源。可以说,没有激光的发明,就没有后来的光盘的发明。本文主要为光盘技术人员介绍激光技术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一、激光的发明和发展 所谓激光就是受激发射的光,是被其它辐射感应而激发的辐射。激光的英文名词为Laser ,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的词首字母构成的新词,其原意是受激辐射光放大器。早期在我国曾被翻译成“莱塞”、“雷射”、“光激射器”、“光受激辐射放大器”等。直到1964年,由钱学森院士提议取名为“激光”,它既反映了“受激辐射”的科学内涵,又表明了它是一种很强烈的新光源。钱学森院士的提议得到国内学术界的一致认同,在中国大陆激光这个新名词就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我们知道,物质的发光过程有两种:一种称为自发辐射,另一种称为受激辐射。自发辐射是在没有外来光子情况下,原子自发地、独立地从高能级E 2向低能级E 1的跃迁。自发辐射是随机过程,跃迁时发出的光在相位、偏振态和传播方向上都彼此无关。受激辐射是处于高能级E 2的原子,在受到能量为hv = E 2-E 1的外来光子的激励时,跃迁到低能级E 1,并辐射一个与外来光子的频率、相位、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的光子。 1916年,爱因斯坦根据物质发光和吸收必须符合能量守恒的基本原则,预言除了大量的自发辐射以外还必然存在着少量的受激辐射,并且这种受激辐射还 激光技术的发展历史 ◇顾 颖 会进一步引发同类的受激辐射,因此可以获得受激辐射被增强的效应。爱因斯坦的论断为激光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 图1 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 图2 爱因斯坦 此后,科学家们多次企图在原子发光实验中验证受激辐射的存在,但是要从大量的自发辐射中区分出只含万分之几的受激辐射确实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始终未能获得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军事上雷达技术的需要,微波辐射和分子光谱学得到迅速发展,研究前沿向更短的波长领域推进,以达到更高分辨率的目标。战争结束后,美国军方对毫米级波谱学的研究工作保持着强烈的兴趣,因为其方便的部件可以用于减少导弹的重量、设计安装在坦克和潜水艇上的轻量级短波雷达、以及用于提高短波通讯的安全性。科学家们在军方的资助下能够利用战后剩余的微波设备继续微波辐射研究。195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汤斯(Charles Townes)开始了“受激辐射微波放大器”(Microwave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MASER ,译作脉塞)的研究。1954年,汤斯和他的学生古尔德(Gordon Gou)合作制成了第一台脉塞,他成功地隔离了激发态氨(Ammonia)分子并实现了粒子数反转(上能级分子数分布大于下能级分子),把一束受激的氨分子束瞄准进入谐振腔,使腔内激发态氨分子受激跃迁产生24千兆赫频率的辐射信号。第一个脉塞辐射的波长略大于1厘米,功率只有几十毫微 瓦,但是能量集中在很窄的谱线内。同年,苏联科学

运动生物力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运动生物力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1、运动生物力学的历史回顾 1.1运动生物力学的概念: 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运动力学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所进行的各种体育动作,以及在各种不同条件下,人体产生运动和运动状态改变的力学和生物学原因。 1.2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起源和形成: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形成时间并不长,但是人类注意、观察、分析、研究人体和生物的运动的历史却非常悠久。运动生物力学史上3个特别重要的事件是:1)1877年美国摄影师麦布里奇(Muybridge)用24架照像机拍摄了马奔跑动作的连续照片,其后又拍摄了人体走、跑等动作的连续照片,从而奠定了影像测量与分析的方法基础。2)20世纪初德国解剖学家布拉温(B ne)、菲舍尔(Fischer)采用尸体解剖测量了人体环节惯性参数,并基于此建立了第1个人体质量分布模型,从而奠定了人体运动定量分析的基础。3)20世纪30年代英国生理学家希尔(Hil1)测量了肌肉收缩张力与速度的关系,并基于热力学原理建立了与实验结果相当一致的希尔方程。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公元前384—322) 就已关注人和动物运动。曾经作过将“物理学”与生物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的著名演说。加仑( C. Galenus, 公元前 131-200, 古罗马解剖学家) 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了由脑发出冲动, 肌肉紧张收缩产生关节运动, 区分了原动肌和对抗肌, 使用了动关节与不动关节的术语。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是著名的画家, 也是数学家、力学家和医生, 他从解剖学和力学的角度对人体姿态进行过详细的分析。鲍列利(A. Borelli,1608-1679, 意大利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进一步研究了人和动物运动。著有《论动物的运动》, 他曾探索各种肌肉发力的数值, 利用杠杆原理测量人体重心的实验方案, 指出了人体重心的位置, 提出肌肉的作用符合数学、力学原理的论点, 并将人体在空间的主动位移动作分为3种主要运动方式, 即:蹬离支点(走、跑、跳)、推离他体(划行, 如游泳)、拉引(如攀登)。 18世纪人们发现了电现象,不久“生物电”的概念便被用来解释人体运动的调节功能。伽伐尼(Luigi Galvani,1737~1798,意大利医学家)发现电刺激会引起肌肉收缩,完成了著名的论文《关于电对肌肉运动的作用》(1791),并得出了动物电与机器电完全一致的重要结论。1841年,雷蒙德(Emil Du Bois Reymond, 1818-1896,德国生理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肌电测量的方法。生物电的研究导致肌电图仪的发明。肌电图目前已经广泛用来研究运动员运动时肌肉的工作状况。 19世纪初韦伯兄弟(Wihelm Weber, Eduard Weber,德国物理学家和解剖学家)用1/60s 的发条时钟计时法, 在研究走的实验中测量了躯干的倾斜以及垂直运动, 得出提高走速必须减少双支撑时间的结论。著有《人体运动的力学》(1836)1871年麦布里奇( Eadweard Muybridge)用24台固定照相机, 拍摄了一匹马的奔跑状态并测量出马的步长, 四足腾空的现象,其后又拍摄了人的走, 跑等动作的连续照片。1901年, 麦布里奇发表了《运动中的人体的图像集》, 从而奠定了运动生物力学参数摄影分析测量的方法基础。为了纪念他对生物力学的贡献, 从1987年第11届生物力学大会开始设立了“麦布里奇杰出贡献奖”以表彰在生物力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 20世纪初, 布拉温(C. W. Braune) 和菲舍尔(O. Fischer) 用实验方法测定了人体各环节相对重量和人体重心等惯性参数, 这些材料时至今日仍被生物力学理论和实践广泛采用。1916年,阿玛尔(Amar,法国) 研制了第一台可以测定垂直、水平力的二维测力台,为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 杨拓拓 (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00) 1基本原理 显微镜成像原理及视角放大率 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体AB 在物镜前焦面稍前处,经物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A'B',它位于目镜前焦面或稍后处,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该像位于无穷远或明视距离处。 图1-1显微镜系统光路图 牛顿放大率公式: f f x x ''= 'x 是像点到像方焦点的距离,x 是物点到物方焦点的距离。 根据牛顿放大率公式可得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 '1'1'11--f f x ?== β 目镜的视觉放大率为: '22250 f =Γ 组合系统的放大率为 '1f

'2'121250f f ? -=Γ=Γβ 显微镜系统的像方焦距 ?-=/'2'1'f f f '250 f = Γ 显微镜系统成倒像轴向放大率 '2'1'2'1/f f x x =β 若物点A 沿光轴移动很小的距离,则通过显微镜系统的像点'2A 将移动很大的距离,且移动 方向相同。 显微系统的角放大率 '2'1'2'1/x x f f =γ 即入射于物镜为大孔径光束,而由目镜射出为小孔径光束。 显微镜的孔径光阑 单组低倍显微物镜,镜框是孔径光阑。 复杂物镜一般以最后一组透镜的镜框作为孔径光阑。 对于测量显微镜,孔阑在物镜的象方焦面上,构成物方远心光路。 显微镜的视场光阑和视场 在显微物镜的象平面上设置了视场光阑来限制视场。由于显微物镜的视场很小,而且要求象面上有均匀的照度,故不设渐晕光阑。 显微镜是小视场大孔径成像,为获得大孔径并保证轴上点成像质量,显微镜线视场不超过物镜的1/20,线视场要求: 1'120202β?=≤f y

显微镜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正置显微镜 1、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使镜体保持直立.桌面要清洁、平稳,要选择临窗或光线充足的地方.单筒的一般放在左侧,距离桌边3~4厘米处. 2、清洁 检查显微镜是否有毛病,是否清洁,镜身机械部分可用干净软布擦拭.透镜要用擦镜纸擦拭,如有胶或粘污,可用少量二甲苯清洁之. 3、对光 镜筒升至距载物台1~2厘米处,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反光镜要用双手转动. 若使用的为带有光源的显微镜,可省去次步骤,但需要调节光亮度的旋钮. 4、安装标本 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注意有盖玻片的一面一定朝上.用弹簧夹将玻片固定,转动平台移动器的旋钮,使要观察的材料对准通光孔中央. 5、调焦 调焦时,先旋转粗调焦旋钮慢慢降低镜筒,并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物镜贴近玻片标本,然后左眼自目镜观察,左手旋转粗调焦旋钮抬升镜筒,直到看清标本物像时停止,再用细调焦旋钮回调清晰. 操作注意:不应在高倍镜下直接调焦;镜筒下降时,应从侧面观察镜筒和标本间的间距;要了解物距的临界值. 若使用双筒显微镜,如观察者双眼视度有差异,可靠视度调节圈调节.另外双筒可相对平移以适应操作者两眼间距. 6、观察 若使用单筒显微镜,两眼自然张开,左眼观察标本,右眼观察记录及绘图,同时左手调节焦距,使物象清晰并移动标本视野.右手记录、绘图. 镜检时应将标本按一定方向移动视野,直至整个标本观察完毕,以便不漏检,不重复. 光强的调节:一般情况下,染色标本光线宜强,无色或未染色标本光线宜弱;低倍镜观察光线宜弱,高倍镜观察光线宜强.除调节反光镜或光源灯以外,虹彩光圈的调节也十分重要. (1)低倍镜观察 观察任何标本时,都必须先使用低倍镜,因为其视野大,易发现目标和确定要观察的部位. (2)高倍镜观察 从低倍镜转至高倍时,只需略微调动细调焦旋钮,即可使物像清晰. 使用高倍镜时切勿使用粗调焦旋钮,否则易压碎盖玻片并损伤镜头. 转动物镜转换器时,不可用手指直接推转物镜,这样容易使物镜的光轴发生偏斜,转换器螺纹受力不均匀而破坏,最后导致转换器就会报废.

体育史名词解释

1、古希腊五项运动:投枪、铁饼、跳跃、角力、赛跑 2、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希腊最盛大的民族和宗教庆典。 3、奥林匹克亚德:有记载的奥林匹克竞技从公元776年开始举行,以后每四年一届 4、蒙古族三项竞技:摔跤,骑射和赛马 5、贵由赤:元代统治者建立了一支专门的禁军,叫“贵由赤”(意为快跑者),长跑是该军训练的主要内容。 6、瓦舍:是专门为市民与军摔门提供休息的娱乐之处,是宋代出现的综合游艺场。 7、武术是通过攻防格斗等社会团体运动练习,来改善和发展人体体能,增强人类体质的一项体育运动,他以套路和技击两种形式存在,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 8、教头:宋代专门的军事学校 9、教法格:宋代军队训练使用了统一的训练操典,对不同兵种的训练内容,时间,方式。器械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成为训练的法典10、相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角力运动11、击鞠:又称“击球“或”打球“是中国古代马球运动12、武举制:武则天与公元702年设置了“武举科”,开始把将校的选练纳入科举轨迹,用考试的方式选拔武艺人才。13、行气:是一种自我控制的内循环运动14、百戏:是由先秦时“讲武之礼”发展而来,内容极为庞杂,包括歌舞、乐奏、运动技能、杂技幻术等多种表演形式15、格斗:是从春秋战国斗剑之风和讲武之礼发这来的表演活动16、斗兽:把捕获的凶兽圈养起来,让人与兽斗17、蹴鞠:又名:“踏鞠”是我国古代一种“足球”游戏18、角力“是一种力量型训练和比赛19、武舞:主要是适应阵战而进行的队列的训练20、田猎:是纳身体、技术、战术训练位一体的军事活动21、《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一直施行到1911年,清政府覆灭时为止,民国初年仍大体沿用。按照《奏定学堂章程》均要开设“体操科”22、自然体育思想:“五四”时期,美国的使用主义教育学说在“反对专制主义”教育的旗号下,通过杜威及胡适等人传入中国。与此同时,自然体育思想也被介绍到我国,20年代以后他逐步成为影响我国体育的重要理论之一23、设计模仿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模仿事先“设计”好大某一职业动作(如捕鱼、伐木等等)以此代替体育活动。 24、旧全运会“旧”全运会“从1910年到1948年共举行了7届,而在1927—1937年的10年,就举行了三届。旧中国运动竞赛最高纪录很多试着三届创下来的。25、新民主主义体育:即中国共产党领带下的近代中国队体育26、“文明病“:即运动不足和身体某些部位过分劳累带来的种种疾病27、集权型:指将国家统一管理全社会体育事务的体制,直接领导和管理体育运动的各个方面28、分权型:制国家对体育一般不直接干预,各种体育事务分别有各种体育与团体管理29、竞赛制度:《中国人民共和国运动竞赛制度的暂行规定》30、史前体育:是指史前时期原始文化共同体中带有身体锻炼和生存技能学习性质的活动31、夸美纽斯:是学校体育冲破贵族的狭小天地,从而奠定近代学校基础的,是宗教改革时期捷克伟大教育家。他提出了“适应自然”的原则,在他的教学计划中,体育首次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32、卢俊:使法国著名教育家,他继承了夸美纽斯和洛克服从自然地思想,并使之成为其教学说的核心33、菲斯泰洛齐:生于瑞士苏黎也,它是启蒙时代博爱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但反对把儿童本性理想化而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34、德式体操:德式体操的形成体操经历了杨氏体操和施氏体操两个阶段。杨氏体操的创始者是F;L;杨。35、瑞士体操:瑞士体操的创始者是P’H’林。瑞士体操分为四类(1)教育体操(2)兵式体操(3)医疗体操(4)健美体操36、新体育思想:是19世纪末以来美国教育和体育发展中的科学运动,发展主义教育运动和社会化教育运动发展产物,其代表人物是伍德、赫塞林顿和威廉姆斯37、德绍五项:即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重38、集权病:指国家统一管理社会体育事务的体制,直接领导和管理体育运动的各个方面39、三权分立:指国家体育一般不直接干预,各种体育事务分别由各种体育团体管理40、太极操由太极拳简化而来,曾在旧中国全运会上作团体操表演。41、杨秀琼:旧中国(1)的著名女游泳(2)运动员,参加过届奥运会(1)。42、古奥五项:指古奥运会的短跑(1)、标枪(1)、铁饼(1)、跳远和角力(1)。43、李森: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女子短跑运动员(3),曾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1)。44、骑士七技:欧洲中世纪骑士教育中的七种技能(2),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下棋、吟诗(2)。45、刘长春: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短跑运动员(3),曾单人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1)。46、干戚——干为是盾,戚是斧,干戚舞是训练战伐用的舞”,称武舞”47、击壤——击壤起源于尧舜时代。古代称为“飞堶”。晋周处《风土记》对此有详细记载:“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四寸,阔三寸,其形如履。将戏,先列一壤于地,遥于三四十步,以手中壤敲之,中者为吉。”民间的打瓦、打台、打尺子击钱均是击壤遗俗。48、踏鞠(蹴鞠)——古时踢足球称“踏鞠”、“蹴球”,都是踢球的意思。49、陶唐氏之舞——唐尧或者唐帝所创,“消肿舞”50、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百兽率舞”一词源出《尚书·尧典》,原文大意是说,舜的乐官夔典掌音乐,使得八音协谐,神人相和,音乐感及兽类,故敲击石磬时,“百兽率舞”。51、辟雍——商代的官学机构,辟雍是专为皇帝(天子)讲学而建学校52、泮官——商代的官学机构,地方储侯设立的为“泮官”53、春菟——商代狩猎

显微镜发展史

一滴水中的世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从古至今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类显微镜的特点以及研究领域,特别是对于显微镜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就目前显微镜的发展状况以及将来的发展局势,结合实际特点的情况下提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设想,文章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的方法。关键词:光学显微镜人机交互隧道扫描 一、显微镜的发展历程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即是再微小的事物也有其内部的一片天地。从三千大千世界到微观原子。许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已然展现了对微观世界不断探究的萌动。从西方先哲到中方佛陀,从球面放大规律,到隧道扫描的精妙。人类对微观世界的不懈探究造就了一代又一代革命性的研究成果,无论是细胞学说的建立,DNA双螺旋横空出世,还是如今原子级别的探究,显微镜正以其先驱者的形象不断开拓着人类的视野,架起了宏观到微观的桥梁。 就其历史而言,最早的显微镜是16世纪末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发明者可能是一个叫做札恰里亚斯·詹森的荷兰眼镜商。1590年,在天朗气清的清晨,享受玩乐的詹森恰好将两片凸玻璃片装到一个金属管子里,无意间发现通过这个管子看到的事物要比平时大很多,于是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的父亲,不过由于当时纯粹是好玩,并没有将之运用到科学领域。再加上其放大倍数不高,被称作“跳蚤镜”。紧接着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了复合式显微镜的制作方法,但并没有付诸实践。后来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610年前后,他通过显微镜对于一种昆虫的复眼进行了描述。1665 年,胡克制作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显微,他用一个半球形单透镜作为物镜,一个平凸透镜作为目镜。镜筒是完全可以拉伸的,整个长度达到了6英寸。镜底有一个带有球形聚光器的照明灯,可以在昏暗条件下仍旧进行观测,已经初具现代显微镜的形态。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安东尼·凡·列文虎克通过自己亲手磨制的透镜观察到了很多前所未见的微小生物。1673 ~1677 年期间,列文胡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高倍显微镜,其中九台保存至今。九年后,他成为首位发现“细菌”的人。之后的布朗,施莱登和施旺,寇利克等人都借助于显微镜在细胞学说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不久以后,恩斯特·卡尔·阿贝以显微镜为中心,提出两个重要理论:①几何光学中的正弦条件,确定

运动兴奋剂的演变历程及反兴奋剂发展趋势探讨

127 -阻断剂),国际上对禁用药 物仍习惯沿用兴奋剂的称谓。因此,如今通常所说的兴奋剂 不再是单指那些起兴奋作用的药物,而实际上是对体育运动 中禁用药物和禁用方法的统称——运动兴奋剂。 2.2使用兴奋剂的定义 使用兴奋剂或兴奋剂的使用(英文词‘Doping’),是兴奋 剂走出其光荣的历史舞台以后,随着反兴奋剂的发展而发展 起来的针对反兴奋剂而言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在不同的 发展时期,国际体育组织和反兴奋剂机构对其赋予的内涵就 不同:最早被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认可的“使用兴奋剂” 的定义是1963年由欧洲体育联合会提出,于1964年在东京 召开的国际运动医学会的国际兴奋剂会议上被采纳的。其定 义为“参加竞赛的运动员使用任何异体物质,或以不正当的方 式提高其在竞赛中的运动成绩的行为。”1999年以前国际奥委 会对使用兴奋剂概念的阐述是“竞技运动员使用任何形式的 药物或非正常量,以及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理物质,企图以 人为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竞赛能力,即被认为使用了 兴奋剂”。②“使用兴奋剂”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凡是违背奥林 匹克反兴奋剂条例,使用了条例上列明的违禁药物或方法,都 应该被视为使用了兴奋剂;第二,条例上没有作具体规定的, 但是只要运动员使用的药物或者采取的方法对身体健康造成 潜在损害,或者同时又提高比赛成绩,也应被视为使用了兴奋 剂。经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审定批准的“使用兴 奋剂”定义为:“使用了对运动员的健康具有潜在危害和(或)能 提高运动成绩的物质和方法;或者在运动员体内查出了,或有 证据表明使用了《奥林匹克运动反兴奋剂条例》禁用清单中的 禁用物质,或者有证据表明使用了该条例禁用清单中的禁用 方法”。③ 3运动兴奋剂的演变历程 3.1运动兴奋剂使用的源起 有资料表明,大约在公元前776年就有在竞技比赛中有 人使用刺激剂的记载,公元前3世纪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 也曾有运动员试图食用从毒蘑菇中提取的致幻剂来提高运动 成绩的报告。随后在战争中广泛使用一些致幻剂来提高战士 们的连续作战能力,到19世纪末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 体育的发展,人类对生理、药理、生化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 以及竞技体育的逐步社会化、政治化和商业化,运动兴奋剂就 与竞技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兴奋剂的 使用被认为是一种科学的手段,不但不被禁止,一些政府和教 练还鼓励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直到1960年丹麦自行车选手詹社会科学学科研究体育学研究 2010年1月(中)

新一代电子显微镜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新一代电子显微镜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特点 微观结构专业组 新一代电子显微镜的发展趋势及应用特点 一、高性能场发射枪电子显微镜日趋普及和应用。 场发射枪透射电镜能够提供高亮度、高相干性的电子光源。因而能在原子--纳米尺度上对材料的原子排列和种类进行综合分析。九十年代中期,全世界只有几十台;现在已猛增至上千台。我国目前也有上百台以上场发射枪透射电子显微镜。 常规的热钨灯丝(电子)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率最高只能达到 3.0nm;新一代的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率可以优于 1.0nm;超高分辨率的扫描电镜,其分辨率高达0.5nm-0.4nm。其中环境描电子显微镜可以做到:真正的“环境”条件,样品可在100%的湿度条件下观察;生物样品和非导电样品不要镀膜,可以直接上机进行动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一机三用”。高真空、低真空和“环境”三种工作模式。 二、努力发展新一代单色器、球差校正器,以进一步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 球差系数:常规的透射电镜的球差系数Cs约为mm级;现在的透射电镜的球差系数已降低到Cs<0.05mm.色差系数:常规的透射电镜的色差系数约为0.7;现在的透射电镜的色差系数已减小到0.1。 场发射透射电镜、STEM技术、能量过滤电镜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甚至生物医学必不可少的分析手段和工具. 物镜球差校正器把场发射透射电镜分辨率提高到信息分辨率.即从0.19nm 提高到0.12nm甚至于小于0.1nm.

利用单色器,能量分辨率将小于0.1eV.但单色器的束流只有不加单色器时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利用单色器的同时,也要同时考虑单色器的束流的减少问题。 聚光镜球差校正器把STEM的分辨率提高到小于0.1nm的同时,聚光镜球差校正器把束流提高了至少10倍,非常有利于提高空间分辨率。 在球差校正的同时,色差大约增大了30%左右.因此,校正球差的同时,也要同时考虑校正色差. 三、电子显微镜分析工作迈向计算机化和网络化。 在仪器设备方面,目前扫描电镜的操作系统已经使用了全新的操作界面。用户只须按动鼠标,就可以实现电镜镜筒和电气部分的控制以及各类参数的自动记忆和调节。 不同地区之间,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演示如样品的移动,成像模式的改变,电镜参数的调整等。以实现对电镜的遥控作用. 四、电子显微镜在纳米材料研究中的重要应用。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分析精度逼近原子尺度,所以利用场发射枪透射电镜,用直径为0.13nm的电子束,不仅可以采集到单个原子的Z-衬度像,而且还可采集到单个原子的电子能量损失谱。即电子显微镜可以在原子尺度上可同时获得材料的原子和电子结构信息。观察样品中的单个原子像,始终是科学界长期追求的目标。一个原子的直径约为1千万分之 2-3mm。所以,要分辩出每个原子的位置,需要0.1nm左右的分辨率的电镜,并把它放大约1千万倍才行。人们预测,当材料的尺度减少到纳米尺度时,其材料的光、电等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可能具有独特性。因此,纳米颗粒、纳米管、纳米丝等纳米材料的制备,以 及其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研究热点。 利用电子显微镜,一般要在200KV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显微镜使用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显微镜使用 引导语:初中的生物课我们就开始接触显微镜,怎么使用呢? 以下是收集的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观察前的准备 (1)置显微镜于平稳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为一寸左右。镜检者姿势要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右眼便于绘图或记录,两眼必须同时睁开,以减少疲劳,亦可练习左右眼均能观察。显微镜构造见右图。 (2)显微镜是光学精密仪器,在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使用前要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和性能,检查各总零件是否完好无损。镜身有无灰尘,镜头是否清洁,做好必要的清洁和调整工作。 (3)调节光源对光时应避免直射光源,因直射光源影响物像的清晰,损坏光源装置和镜头,并刺激眼睛。晴天可直接用窗外的散射光,如明暗天气,可用8-30W日光灯或显微镜灯照明 调节光源及光照的一般步骤: 将低倍物镜旋至镜筒下方,旋转粗调节轮,使镜头和载物台距离约为0.5cm左右。 上升聚光器,使与载物台表面同样高。否则使用油镜时光线较暗。 左眼看目镜,调节反光镜镜面角度(反光镜有凹平两面,光线较强自然光源,宜用平面镜;光线较弱的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宜用凹

面镜。)对光使全视野内为均匀的明亮度。凡检查染色标本时,光线应强;检查未染色标本时,光线不宜太强。可通过扩大或缩小光圈、升降聚光器、旋转反光镜调节光线. 2.低倍镜观察。 检查的标本须先用低信镜观察,因为低倍镜视野较大,易发现目标和确定检查的位置。 (1)先将标本玻片置于载物台上,并将标本部位处于物镜的正下方,转动粗调节轮,下降物镜或上升载物台使物镜至标本0.5cm处。 (2)左眼看目镜,同时反时针方向慢慢旋转粗调节轮,当在视野内出现物象后,改用细调节轮,上下微微转动,直至视野内获得清晰的物象。然后认真观察标本各部位,确定并将需进一步要观察的部位移视野中央,准备用高倍镜观察。 3.高倍镜观察; 将高倍镜转正至正下方,在转换接物镜时,需用眼睛在侧面观察,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然后由接目镜观察,再仔细调节光圈和聚光镜,使光线的明亮度适宜,同时再仔细正反两方向微转动细调节轮,直至获得清晰的物象后为止,找到最适宜于观察的部位。需进一步要观察的部位移视野中央,准备用油镜观察。 4.油镜观察: (1)上升聚光器,全开虹彩光圈 (2)用粗调节轮提起镜筒或下降载物台,转动转换器将油镜转至镜筒正下方。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滴上一滴香柏油。右手顺时针方

9.《运动医学》朱俊英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运动医学是用医学来研究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医学问题的学科,主要内容与任务运动医务监督、运动型疾病防治、运动营养学、运动创伤防治、体疗康复。 Sports medicine is a discipline that uses medicine to study the medic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exercise. Its main contents and tasks include exercise medical supervision, exercis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exercise nutrition, exercise trauma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nd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2.设计思路: 运动医学是为竞技体育及全民健身运动服务的一种职业化和科学化的领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注重理论与运动项目、运动人群的结合,使 学生掌握运动医务监督的理论与技能。 - 1 -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运动生理学、解剖学是先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医务监督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对各种人群的体育运动进行医务监督的能力;具有分析、预防和处理运动性病症和运动损伤的能力,具有按摩的基本动手能力;具备指导人们从事科学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学习要求 本课程内容多,学时量大,学生需要在课前做好预习、课中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运动医学课程中包含了实验课,需要学生分组实验,做好课前的实验准备,实验文档填写,实验课后仪器归位、卫生打扫等工作。每位同学需要在实验课后撰写实验报告。 四、教学进度 - 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