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报告:测量温度

实验报告:测量温度

实验报告:测量温度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并掌握测量温度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使用温度

计测量温度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材料与仪器

- 温度计

- 温水、冷水

- 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与仪器。

2. 在实验中倒入适量的温水。

3. 将温度计放入温水中,确保温度计的测量刻度完全浸入水中,不接触底部或侧壁。

4. 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温度计的指示稳定在一个数值上。

5. 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读数。

6. 将温度计取出并清洁干净,备用。

7. 重复步骤2至6,使用冷水测量温度。

8. 完成所有实验后,关掉水源,清理实验。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步骤中测量得到的温度读数,可以得出温水和冷水的温度。根据温度计的刻度,可以确定温度的单位。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前,确保温度计刻度清晰可读。

2. 使用温水和冷水时,注意安全,避免烫伤或冻伤。

3. 操作温度计时,避免碰撞或摔落,以免损坏。

4. 温度计读数应准确记录,避免误差。

5. 实验完成后,注意清理实验,关闭水源。

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操作,我们学会了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和技巧,并获得了温水和冷水的温度读数。这将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准确测量温度的需求。

(完整版)红外测温实验报告

红外测温方法 1.温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温度是度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国际单位之中的基本物理量之一。从能量角度来看,温度是描述系统不同自由度的能量发布状况的物理量。从热平衡角度来看,温度是描述热平衡系统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从微观上看,温度温度标志着系统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温度低的无题分子平均动能小。早期人们凭感觉出发,凭感觉到的冷热程度来区别温度的高低,这样的出来的结果不准确。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物质性质都与温度有关。例如尺寸,体积,密度,硬度,弹性模量,破坏强度,电导率,导磁率,光辐射强度等。利用这些性质及其随温度变化规律可进行温度测量。也就是说,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征来间接测量。而用来测量温度的尺标称为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的较多的是华氏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和国际实用温标。 2. 红外测温原理,方法和适用范围 2.1红外测温原理 物体处于绝对温度零度以上时,因为其内部带电粒子的运动,以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波长涉及紫外,可见,红外光区。物体的红外辐射量的大小几千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物体自身红外辐射能量便能准确的确定其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应用的原理。 2.2红外测温仪结构 红外测温仪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汇聚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视场的大小由测温仪的光学零件及其位置确定。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并按照仪器内置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环境温度补偿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除此之外还应考虑目标和测温仪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气压,污染和干扰等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和修正方法。 2.3红外测温仪器的种类 红外测温仪对于原理可分为单色测温仪和双色测温仪。对于单色测温仪,在例行测温时,检测目标面积应充满测温仪视场。建议被测目标尺寸超过视场大小的50%为好。如果目标尺寸小于视场,背景辐射能量就会进入测温仪的视场干扰测温读数,造成误差。相反,如果目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1、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

实验中我们发现食盐在水中(消失)了,而面粉、 沙在水中没有(消失),也就是说物质在水中有的 能溶解,有的不能溶解。 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 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 (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4、 实验名称:溶解的快慢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1根、热水、冷水、相同克数的食盐4份. 实验步骤: 将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将剩余的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实验结果:用搅拌棒搅拌的那杯溶解的快一些;热水的那杯溶解的快一些。5、

6、 7、实验名称:听声音 实验目的: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器材:大、小音叉各一个,音叉锤一个。实验步骤:

1、取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描述这个音叉发出的不同声音。 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力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8、实验名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目的:用力拨动钢尺,按压与敲打锣鼓,拉伸与拨动橡皮筋,在这些活动中体会使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 材料准备:钢尺、橡皮筋、锣鼓 实验过程: 结论: 一个物体(比如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声音是由物体(震动)而产生的 9、实验名称:探究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目的: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实验器材:钢尺 实验步骤: 1、确定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4厘米、8厘米、12厘米、16厘米)。 2、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伸出桌面部分的顶端。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听到的音高。 3、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尺子越短,振动的速度越快,发出的音高高;尺子越长,振动的速度越慢,发出的音高低。 10、实验名称: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实验器材:1米长的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音叉、音叉锤。 实验步骤: 1、找一位同学在材料的另一端倾听,一位同学在一端敲击抵住材料的音叉。2、仔细倾听和感受音叉的振动,比较铝箔、棉线、尼龙绳、

温度测量实验报告

温度测量实验报告 温度测量实验报告 引言: 温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物理量之一。无论是烹饪、天气预报还是科学研究,我们都需要准确地测量温度。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不同的温度测量设备,比较它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探究温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材料和方法: 1. 温度计:我们选用了普通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和红外线温度计作为实验材料。 2. 校准器: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我们使用了校准器对温度计进行了校准。 3. 实验环境:为了保证实验的可比性,我们在同一实验室中进行了实验,并控制了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实验过程: 1. 水银温度计:我们首先使用水银温度计对实验室的温度进行测量。将温度计插入温度计槽中,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水银柱稳定在一个温度上。然后,读取温度计上的刻度,记录下来。 2. 电子温度计:接下来,我们使用电子温度计对实验室的温度进行测量。将电子温度计放置在实验室中,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显示屏上的温度稳定。然后,记录下电子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数值。 3. 红外线温度计:最后,我们使用红外线温度计对实验室的温度进行测量。将红外线温度计对准实验室中的物体,按下测量按钮,等待一段时间,直到红外线温度计显示出稳定的温度数值。然后,记录下该数值。

实验结果: 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1. 水银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的测量结果相对准确,但需要一段时间来达到稳定 状态。它是一种传统的温度测量设备,可以在各种环境下使用。 2. 电子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的测量结果准确且响应速度较快。它可以直接显示 温度数值,非常方便使用。然而,它对环境的湿度和电磁干扰比较敏感,需要 定期校准。 3. 红外线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可以远距离测量物体的温度,非接触式测量使 其在特定场景下非常有用。然而,它对物体表面的反射和发射率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注意使用条件。 讨论与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温度测量设备在准确性、响应速度和使用便捷性 方面存在差异。水银温度计在准确性方面表现良好,但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达到 稳定状态。电子温度计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但对环境条件较为敏感。红外线温度计则适用于特定的非接触式测量场景。综合考虑,我们可以根据实 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测量设备。 总之,温度测量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实验,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来确保测量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本实验,我们对不同温度测量设备的优缺点有了 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温度测量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温度检测与控制实验报告

实验三十二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实验 1.了解温度传感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温度控制的基本原理 3.掌握一线总线接口的使用 这是一个综合硬件实验,分两大功能:温度的测量和温度的控制。 1.DALLAS 最新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 DS18B20 简介 Dallas 半导体公司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 DS1820 是世界上第一片支持“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适合于恶劣环境的现场温度测量,如:环境控制、设备或者过程控制、测温类消费电子产品等。与前一代产品不同,新的产品支持3V~5.5V 的电压范围,使系统设计更灵便、方便。 DS18B20 测量温度范围为 -55°C~+125°C,在-10~+85°C 范围内,精度为±0.5°C。 DS18B20 可以程序设定 9~12 位的分辨率,及用户设定的报警温度存储在EEPROM 中, 掉电后依然保存。 DS18B20 内部结构 DS18B20 内部结构主要由四部份组成: 64 位光刻ROM、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 TH 和 TL、配置寄存器。 DS18B20 的管脚罗列如下: DQ 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 GND 为电源地; VDD 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在寄生电源接线方式时接地)。 光刻ROM 中的 64位序列号是出厂前被光刻好的,它可以看做是该DS18B20 的地址序列码。 64 位光刻 ROM 的罗列是:开始 8 位(28H)是产品类 型标号,接着的 48 位是该 DS18B20 自身的序列号,最后 8 位是前面 56 位的循环 冗余校验码(CRC=X8+X5+X4+1)。光刻 ROM 的作用是使每一个 DS18B20 都各不相同,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根总线上挂接多个DS18B20 的目的。 DS18B20 中的温度传感器可完成对温度的测量,以 12 位转化为例:用 16 位符号扩展的二进制补码读数形式提供,以 0.0625℃/LSB 形式表达,其中 S 为符 号位。 LS Byte: Bit7 23 MS Byte: Bit15 S Bit6 22 Bit14 S Bit5 21 Bit13 S Bit4 20 Bit12 S Bit3 2-1 Bit11 S Bit2 2-2 Bit10 26 Bit1 2-3 Bit9 25 Bit0 2-4 Bit8 24 这是 12 位转化后得到的 12 位数据,存储在 18B20 的两个 8 比特的 RAM 中,二进制中的前面 5 位是符号位,如果测得的温度大于 0,这 5 位为 0,只要将测到的数值乘于 0.0625 即可得到实际温度;如果温度小于 0,这 5 位为 1,测到的数值需要取反加 1 再乘于 0.0625 即可得到实际温度。 例如+125℃的数字输出为 07D0H,+25.0625℃的数字输出为 0191H,-25.0625℃的数字

温度计实验报告

温度计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了解温度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和技巧。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温度计 •温度计试验台 •温水(温度在20-50摄氏度范围内) •冰水(摄氏度接近0度) 3. 实验原理 温度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等。 以水银温度计为例,其工作原理基于物质的热胀冷缩特性。温度计由一个长而细的玻璃管构成,管内注入汞水,管内形成一根细长的汞柱。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汞柱上下运动,通过一个刻度尺来读取温度的数值。 4. 实验步骤 4.1 前期准备 •将温度计插入温度计试验台的卡槽内。 •将温度计试验台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 •准备温水和冰水。 4.2 测量室温 •将温度计放置于室内几分钟,使其与周围环境达到热平衡。 •将温度计放平,并读取温度计上的温度数值。 4.3 测量冰水温度 •将温度计插入冰水中,注意不要碰触容器底部。 •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温度计读数稳定。 •读取温度计上的温度数值。 4.4 测量温水温度 •将温度计插入温水中,注意不要碰触容器底部。

•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温度计读数稳定。 •读取温度计上的温度数值。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格显示了测量得到的温度数据: 测量物体温度(摄氏度) 室温xx.x 冰水xx.x 温水xx.x 根据实验测量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温度计能准确测量室温,冰水温度和温水温度。 •温水温度高于冰水温度,低于室温。 6. 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实验的操作,我们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温度计时,保持温度计竖直放置,避免过度倾斜和摇动。 •读取温度计数值时,要与眼睛垂直对齐,以减少视角偏差。 •温度计应定期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使我们更加了解了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和工作提供了基础。 注意:本实验涉及玻璃仪器和温度控制,操作时需谨慎小心,以免发生意外。

体温测定的实验报告

体温测定的实验报告 体温测定的实验报告 引言: 体温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人体的代谢状态和免疫功能。因此,准确测量体温对于诊断疾病和监控健康非常重要。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测 温方法对体温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比较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设计: 我们选择了三种常见的测温方法进行比较:口腔测温、额温和腋下测温。实验 对象为20名健康的成年人,他们在实验前一个小时内未进行剧烈运动或进食。实验进行时,实验室的温度保持稳定,以确保测温环境一致。 实验过程: 首先,我们要求实验对象在实验开始前休息片刻,以确保他们的体温稳定。然后,我们使用三种不同的测温方法依次测量他们的体温。 口腔测温:实验对象将口温计放入口腔下舌根处,闭上嘴唇,保持2分钟。然后,我们读取口温计上的体温。 额温:实验对象将额温计对准额头,按下测温按钮,等待几秒钟,然后读取额 温计上的体温。 腋下测温:实验对象将腋温计放入腋下,将手臂紧贴身体,保持2分钟。然后,我们读取腋温计上的体温。 实验结果: 通过对20名实验对象进行测温,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口腔测温的平均体温为36.8摄氏度,额温的平均体温为36.9摄氏度,腋下测温的平均体温为36.7摄

氏度。 讨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口腔测温和额温的测温结果相对较接近,而腋下测温的结果略低。这可能是因为腋下测温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容易产生误差。另外,额温的测温速度较快,适合于大规模测温,但其准确性相对较低。口腔测温虽然稍微麻烦一些,但准确性较高,适合于个体测温。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测温过程中,个体差异也会对测温结果产生影响。有些人可能会因为紧张或焦虑而导致体温升高,而有些人可能会因为疲劳或疾病而导致体温降低。因此,在进行体温测定时,考虑到个体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 综上所述,口腔测温是目前最为准确和可靠的体温测定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个体差异和操作技巧。额温是一种便捷的测温方法,适合于大规模测温,但其准确性相对较低。腋下测温虽然简单,但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不适合作为准确测温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Smith, J. et al. (2010). Comparison of oral, axillary, and rectal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re they interchangeable? Pediatric Nursing, 36(5), 250-254. 2. Jones, R. et al. (2015). Comparison of temporal artery, oral and axillar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4(5-6), 815-822.

体温的测定实验报告

体温的测定实验报告 体温的测定实验报告 引言: 体温是人体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诊断疾病和评估身体健康状态具有 重要意义。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部位的体温,探究不同部位的体温差异,并了解体温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不同部位的体温,了解不同部位的体温差异,并探 究体温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 体温计 - 清洁酒精棉球 - 记录表格 2. 实验方法: 1)实验前准备: - 确保实验室环境温度稳定 - 将体温计放置在室温下10分钟,以使其温度与环境温度相等 - 用清洁酒精棉球擦拭体温计的探头部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测量腋下体温: - 患者坐直,将体温计的探头放置在腋下 - 确保探头与腋下皮肤充分接触

- 等待3-5分钟,直到体温计发出响声 - 记录测得的体温 3)测量口腔体温: - 患者坐直,将体温计的探头放置在口腔下舌根部 - 确保探头与口腔黏膜充分接触 - 等待3-5分钟,直到体温计发出响声 - 记录测得的体温 4)测量额头体温: - 患者坐直,将体温计的探头放置在额头中央 - 确保探头与额头皮肤充分接触 - 等待3-5分钟,直到体温计发出响声 - 记录测得的体温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测量,我们得到了不同部位的体温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1. 腋下体温:36.5°C 2. 口腔体温:37.0°C 3. 额头体温:36.8°C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部位的体温存在一定的差异。口腔体温相对较高,腋下体温相对较低,额头体温居中。这是因为口腔内部有较多的血管,体温相对较高;腋下部位则相对较为隔离,体温相对较低;额头体温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小,体温相对较稳定。 四、实验结论

生理测量体温实验报告

生理测量体温实验报告 生理测量体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了解体温的测量方法,掌握正确的体温测量技巧,探究不同测量方法的差异。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温度计、手机APP体温测量仪。 三、实验原理:体温是人体基本生理特征之一,正常体温范围在36.5℃~37.5℃之间。体温的准确测量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 的意义。常用的体温测量方法有口温、腋温、耳温、额温等。 四、实验步骤: 1. 将温度计放置在干净的地方,等待温度计的温度下降到最低。温度计刻度必须清晰可见。 2. 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如腋下、口腔、耳朵、额头等。 3. 测量前注意保持安静、舒适,不要剧烈运动。 4. 选择合适测量时间,最好是早晨起床后或午饭前。 5. 进行测量。 1) 口温:将温度计放入口中,尽量靠近舌根,嘴唇紧闭,不 要说话,保持3分钟。 2) 腋温:将温度计插入腋窝处,完全封闭腋窝,保持5分钟。 3) 耳温:插入耳道,松开耳朵不要使温度计连接器与外耳相碰。 4) 额温:将温度计放在额头中央,靠近眉毛根部,点击开始 测量。 6. 记录测量数值。

五、实验结果: 手机APP体温测量仪得到的数据如下: 1) 口温:37.2℃ 2) 腋温:37.1℃ 3) 耳温:37.3℃ 4) 额温:37.4℃ 六、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来看,不同测量方法得到的体温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并不大。 七、实验结论:体温测量的方法有多种,口温、腋温、耳温、额温等多种测量方法都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结果。但要注意使用测量仪器的正确方法和测量时间、测量位置的选择。 八、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体温的测量方法,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和手机APP体温测量仪。在实验过 程中,我注意到每种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结合其他体征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这次实验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更加了解了体温的重要性。

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报告

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报告 一热电偶的工作原理,补偿方法及其应用 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1)概况:热电偶是一种感温元件,热电偶的工作原理这就要从热电偶测温原理说起。一次仪表,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温度。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材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此时两端之间就存在Seebeck电动势—热电动势,这就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为工作端,温度较低的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制成热电偶分度表;分度表是自由端温度在0℃时的条件下得到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资料时,只要该资料两个接点的温度相同,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将坚持不变,即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因此,热电偶测温时,可接入测量仪表,测得热电动势后,即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 B热电偶工作原理: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称为热电偶丝材或热电极)两端接合成回路,当接合点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发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而这种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热电偶就是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温度丈量的其中,直接用作丈量介质温度的一端叫做工作端(也称为丈量端)另一端叫做冷端(也称为弥补端)冷端与显示仪表或配套仪表连接,显示仪表会指出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热电偶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用所产生的热电势测量温度 (2)分类:(S型热电偶)铂铑10-铂热电偶 铂铑10-铂热电偶(S型热电偶)为贵金属热电偶。偶丝直径规定为0.5mm,允许偏差-0.015mm,其正极(SP)的名义化学成分为铂铑合金,其中含铑为10%,含铂为90%,负极(SN)为纯铂,故俗称单铂铑热电偶。该热电偶长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300℃,短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600℃。 S型热电偶在热电偶系列中具有准确度最高,稳定性最好,测温温区宽,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