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形多样教案

地形多样教案

第二课自然环境地形多样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几种地形的主要特点,知道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

2、了解亚洲地形的特点和地形类型的分布情况,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分析辨别各种地形,熟悉世界重要地形单元,提高学生对世界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地形图中分层设色的读解。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世界地形多样性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从而提高

学生对世界的归属感及兴趣。

二、教学重点

1、五种不同类型的地形特征

2、亚洲地形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三、教学难点了解相关地形区的特点和亚洲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情况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三种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那么什么是地形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看的同时思考一下什么是地形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地形是形容地表的形态,并找出图片的山脉、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不同的地形

【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说明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形,地形可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二)比一比,图片中的五种不同的地形,有什么差异和特点【评价点拨】学生讨论后,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举例讲解五种地形的概念。山地:海拔在500 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长条状延伸,形成山脉。它排列有序,脉络分明,仿佛是“大地的骨架”。世界上着名的山脉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这些山脉,说明山脉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在陆地上排列有序,脉络清晰,像大陆的骨架)

高原:高原海拔一般在500 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边缘陡峭。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是我国的青藏高原。(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巴西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青藏高原)

丘陵:地形起伏和缓,海拔500 米以下。我国着名的丘陵有: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江南丘陵。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 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平原地区。(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世界上着名的平原: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亚洲的西伯利亚平原、欧洲的东欧平原。)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世界上着名的盆地有:非洲的刚果盆地;我国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画一画):由老师画出山地的示意图并标上相应的高度数据,然后让同学们自己画出其他四中地形图的示意图。

(三八亚洲的地形

1承转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上几种基本地形,下面我们把范围缩小,看看我们所在的亚洲,有哪些主要地形想一想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回答,教师总结: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一般可以从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等方面来描述。课本P32页,找出亚洲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和最低点死海,算出相对高度,说明亚洲地表起伏很大。

(1)、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很大。

(2)、亚洲地形多样,五种基本地形都有。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3)、地势好象一朵怒放的鲜花,从中部向四周辐射延伸,中间高,四周低。

并分别通过亚洲高原分布图、亚洲平原分布图、亚洲河流分布图,使同学们更加直观的观察到亚洲以山地、高原为主,且山地和高原集中在亚洲中部,地势呈中间咼四周低的特点。

六、小结

1、五种基本地形及其概念。

2、从亚洲地表起伏的特点、亚洲地形种类的特点、亚洲地势的特点等方面分析亚洲地形的特点。

七、练习与作业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根据下面所描述的地形形态,判断它们分别是哪二种地形:

1?地面有起伏,但是海拔较低,坡度又比较和缓的地形,称为 ___________ .

2?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的广大地区,称为__

3?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的地形,称为___________ .

4、看图填出相应的地形名称。

八、板书设计

地形多样

地形海拔高度主要特征

山地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高原5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峭

盆地海拔不定四周被群山所环绕的低地

丘陵多500米以下坡度和缓,连绵起伏

九、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 2_3 世界的地形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和海底地形特征。 (3)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并学会阅读地形图。 (4)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采用对比分析,认识各种地形图,进而学会阅读地形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等高线稠密、稀疏与坡陡、坡缓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出示图片:人的五官有凹凸起伏,表情丰富,形态不一。地球上有海洋、有陆地、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地图上反映出来呢?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二、新课学习 (一)陆地地形 播放图片,学生结合地图册上的各种地表形态,让学生说说这些图片分别是什么地形。 明确:地形概念——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地形。陆地表面的地形虽然多种多样,但基本类型有五种,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出示五种基本地形图片,整体感知。 师:说到地形,当然离不开高度。高度有海拔和相对高度,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呢? 出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 提问:海拔与相对高度有什么区别?(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海拔是指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乙地的海拔是500米;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提问: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呢?(学生回答:1000米) 强调:海拔是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小组讨论: 将全班分成五个大组,每个组以一种地形的名称命名,以第一人称展开“自述”,要求全面细致地说出自己代表的地形特征。各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汇报展示。 明确:列表比较,熟悉各种地形特征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1课时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 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 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 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环节教师活动知识点学生活动 图

导入新课 新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播放《亚洲 雄风》歌曲 提问 复习地形 图的阅读 方法 过渡:要了 解一个大 洲的自然 环境,除地 理位置外, 还需认识 它的地形、 湖泊、河流 及气候等 方面。 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 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 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 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 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 种? 一、展示图片(1)“亚洲地形图” 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 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1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 主峰 2组:帕米尔高原、蒙古 高原 3组:西西伯利亚平原、 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 原、伊朗高原 4组:阿拉伯半 岛、马来半岛 二、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 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 总结: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听歌曲 谈感受 看图 抢答 学生查图 讨论回答 出各地的 地理位 置,海拔 高度 不同组的 学生展开 竞赛,抢 答,活跃 气氛 通过观 察、比 较,培 养学生 的动手 操作、 动眼观 察能 力。

世界地形学案

世界地形学案 一、世界地形 1、世界陆地地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基本的地形类型有、、、 和。 2、世界地形的分布格局是受制约的。大地构造运动对地形分布的影响最显著的指示物是,这也是地形分布的“骨架”。 3、板块构造运动与世界地形 在下图中填写六大板块 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板块和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 阿尔卑斯山脉::板块和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 安第斯山脉:板块和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 落基山脉::板块和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 在世界众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中,有两条巨大的山系::山系和 山系。 世界的火山地震带大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的地壳活跃区,主要集中在: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 二、七个大洲的地形特征 亚洲: 在地图册中找到 山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秦岭、天山、阿尔泰山、兴都库什山脉、高加索山脉 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德干高原、阿拉伯高原、安娜托利亚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及中国境内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及中国境内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后归纳亚洲地形特点: 亚洲地形特点是,平均海拔为950米,是世界海拔第高的大洲。 欧洲: 在地图册中找到 平原:东欧平原、中欧平原(波德平原)、西欧平原 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 读图后归纳欧洲地形特点: 欧洲地形特点是,山脉主要分布在大陆的,平均海拔34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的大洲。 非洲: 在地图册中找到 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 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 读图后归纳非洲地形特点: 非洲地形特点是,平均海拔750米。 北美洲: 在地图册中找到 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 读图后归纳北美洲地形特点: 北美洲地形特点是,即西部;东部;中部是。 南美洲: 安第斯山脉、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拉布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读图后归纳南美洲地形特点: 南美洲地形特点:西部是东部是。 澳大利亚大陆: 在地图册中找到 大分水岭、西部高原、中部大自流盆地, 可见澳大利亚大陆地形特点:,即西部;东部;中部是。 南极洲: 是一个冰雪高原,平均海拔为2350米以上,是世界海拔最的大洲。

地形多样(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二课自然环境地形多样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几种地形的主要特点,知道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 2、了解亚洲地形的特点和地形类型的分布情况,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分析辨别各种地形,熟悉世界重要地形单元,提高学生对世界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地形图中分层设色的读解。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世界地形多样性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世界的归属感及兴趣。 二、教学重点 1、五种不同类型的地形特征 2、亚洲地形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三、教学难点 了解相关地形区的特点和亚洲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情况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三种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那么什么是地形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看的同时思考一下什么是地形?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地形是形容地表的形态,并找出图片的山脉、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不同的地形 【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说明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形,地形可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二)比一比,图片中的五种不同的地形,有什么差异和特点? 【评价点拨】学生讨论后,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举例讲解五种地形的概念。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长条状延伸,形成山脉。它排列有序,脉络分明,仿佛是“大地的骨架”。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这些山脉,说明山脉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在陆地上排列有序,脉络清晰,像大陆的骨架) 高原: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边缘陡峭。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是我国的青藏高原。(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巴西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青藏高原) 丘陵:地形起伏和缓,海拔500米以下。我国著名的丘陵有: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江南丘陵。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平原地区。(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世界上著名的平原: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亚洲的西伯利亚平原、欧洲的东欧平原。)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陆地上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 3、了解海底地形的结构,学会看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来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 4、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 5、通过指导学生看地形图,培养学生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及辨别地表形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会看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难点 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分析地势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谷、山脊、悬崖、鞍部等地形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教学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陆地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各异。你认为我们这儿的地表起伏如何?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为什么? 一、陆地地形 首先向学生讲解和地形相关的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而后结合板图理解 展示五种地形景观图 设问: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地形吗? (过渡)从地表景观来看,五种地形的地表形态的起伏各有差异,那么,我们应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征呢? (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方面) 展示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地形类型主要特征 共同点 海拔高低地面起伏状况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大组,并将每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基本地形名称。而后展开自述,全面细致的说出自己的特征。并设问:学校所在地以什么地形为主? 学生观察地图册P13-14,结合P28文字,思考:世界上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分别是由哪些山脉组成? 引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熟悉主要山脉的位置,并强调: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高大的山脉 引导学生熟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的位置。 (过渡)了解了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的样子吗? 二、海底地形 学生阅读图2-37,回答海底地形的种类,教师重点讲述大陆架、大洋中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识别大陆架。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重点,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用橡皮泥自制五种基本地形模型 第2课时 (复习导入)陆地地形有哪些种类?海底地形有哪些种类? (过渡)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地表起伏状况,在地图上是如何反映出来的呢? 一、学看地形图 学生阅读地图册上的“地形鸟瞰图”,提问:你能从这幅地图中看到哪些地理事物?你能读出这些地理事物所谓海拔高度吗?能看到各地的坡度起伏吗? 继续阅读图2-45,并和图2-46比较,讨论:这幅图与上幅图相比,有什么明显不足?(过渡)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地形的地表起伏变化表示在平面上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先讲解等高线的含义,而后结合板图加深理解,强调: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各条等高线不相交;等高线上的所有点海拔都相等,相对高度都是0 学生回答P39活动第1题 (过渡)等高线地形图不但能反映各地的海拔高度,而且能反映出地表的坡度起伏 学生观察图2-50 思考: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排列的疏密有什么关系?(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学生口答P9活动2

地势和地形优秀教案

一、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二、课时:第一课时。 三、教案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 能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特点 2. 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学习主要地形区时,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给同学们以美的享受,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2.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四、教材分析: (一)知识点与特点: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内容包括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二)教案重点: 1. 运用地图分辨各种地形 (三)教案难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五、教案准备: (一)教具准备:《中国地形图》挂图,学生用空白中国轮廓图一张多媒体 六、学案导学: (一)导学提纲: 1、读中国地形图,通过颜色的变化,分析我国地势的特征明确:学会读图例,找出颜色与海拔 高度的关系,明确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西高东低。 2、读图总结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及各阶梯的海拔高度。明确:根据颜色的变化,明确我国地势变化不是由西向东逐渐降低,而是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为4000M,第二级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为1000~ 2000M ,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多在500M 以下。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而形成的地形是大陆架。我国的大陆架非常宽广。 3、在空白图上绘制我国三级阶梯 明确:在地图上明确我国地形三级阶梯的划分界限。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为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4、我国这种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状况会对其他地理要素,如气候、河流、交通产生哪些影响? 明确: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发源于第一级阶梯,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在阶梯与阶梯的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修建水利工程。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自西向东的河流沟通了我国东西部的交通,但是高大山脉也成了我国东

2.3世界的地形 学案(七年级湘教版上册)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共同点海拔高低地面起伏 高原较高小地面起伏小 平原一般200米以下小 丘陵一般500米以下较大地面起伏不平 山地多在500米以上大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3.两大山脉带: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肥厚西北部的山脉带。 4.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5.学看地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等的各个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 等高线数值小——海拔低。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二、友情提醒 1.五种地形简易剖面示意图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2.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是山谷,等高线集中断裂处是陡崖,两个闭合等高线之间是鞍部。河流一般分布在山谷处。 三、中考必会—夯实基础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湖面为—400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A 8448.13米 B 9244.43米 C 8848.13米 D 8808.13米 2.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 A、安第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3.环太平洋沿岸的山脉带包括 A 阿特拉斯山脉 B 阿尔卑斯山脉 C 喜马拉雅山脉 D 科迪勒拉山系 4.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所在的大洲是 A南美洲B北美洲C非洲D亚洲 5.绘制等高线地图时,选择的“高度”是 A 海拔B相对高度 C 两地间的高度差 D 相对高差 6.在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周围是一片较深的黄颜色,中间有一片绿颜色,据此我们可以判断中间地区的地形是 A 山地 B 高原C丘陵D盆地 7.在分层设色地图上,表示海洋的颜色一般是()

湘教版中学地理教案《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开始上课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情感目标: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 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 讲授新课: 一.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 引出高度,并比较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 二.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总结作业情况 利用身边常识引 入,帮助学生理解 利用教具吸引学 生注意力 提出疑问,启发学 生 绘制简单示意图, 表明海拔和相对 高度的意义及不 同 列举熟悉的地形 ——五种陆地常 见地形 通过读图分析 巩固 积极思考 尝试用以有的 知识自主解决 问题 阅读课文,初步 理解海拔、相对 高度的定义。 通过举例、板图 理解海拔、相对 高度的含义,区 分它们的差别, 熟练巩固 利用身边知识 举例

(七年级地理教案)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1课时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知识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新授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播放《亚洲雄风》歌曲 提问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一、展示图片(1)“亚洲地形图”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1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2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3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4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二、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 总结: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听歌曲 谈感受 看图 抢答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能力。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展示图片(2)“亚洲大地形与河流分布图 引导学生读图回答读书“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三、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n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导学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编制人:xxxx 审核人:xxxx 课时安排:2课时 使用班级:高二文科组 班别: 姓名: 学号: 学习小组: 【学习目标】 1.记住世界海、陆所占百分比及海陆分布大势。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概念;记住世界主要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名称、轮廓特征和地理位置。 3.记住大陆上的洲际界线和各大洲的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4.能够在一般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中辨识五种基本地形,能概括其特点并记住其典型代表。 5.能够根据经纬网和轮廓特征对世界主要的大陆、半岛、岛屿、河湖、洋、海、海峡进行空间定位。 课前预习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 %,陆地占 %。 分布特点:◆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 (注意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海陆分布情况) 请在下面三图中分别填出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图1 二、世界陆地 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概念 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一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 ,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___________。 世界最大岛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群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 图2

世界最大半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大洲及其分界线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地球上的陆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 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 半球,南极洲跨 半球 亚、欧—— 山脉、 河、 山脉、 海峡 亚、非—— 运河、 海、 海峡 南、北美—— 运河 亚、北美—— 海峡 南美、南极—— 海峡 欧、非—— 海峡、 海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单位:万平方千米) 请在下面各图中分别填出大洲或大陆的名称和重要经纬线的度数: 图3 3.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地形 特 点 备 注 练一练 分布 界线 大洲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 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能力目标:11、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2、 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 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 缓。 3、 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 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扌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1、 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2、 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 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 作出来的。 教学难点: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 图是怎样制作出来 的。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地形剖面示意图、 各种教具使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兴趣, 有利于这节课的学习。 地形图是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气温图、降水量图的基础,必须扎实。山地的各个部分较抽象,需 要下工夫理解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1、 学看地形图 2、 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制作原理、着色规律、优点、缺点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1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 ?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 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 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教学难点:11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 ?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 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 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3.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 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学情分析:学生自小学以来的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只知道记忆、背诵老师教的、抄写的。没有自主学习的意 识,方法的掌握对以后 的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读图的方法,在地理课的学习中必须掌握。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3节 世界的地形教案 (新版)湘教版

第3节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地图上找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位置。 4、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和“学看地形图”三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教学重点】: 1、辨别五大基本地形,能够熟练判断所属地形 2、在地图上找到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学会看地图 【教学难点】: 能在地形图中根据五种地形类型特点识别它们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提纲】: 一、陆地地形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五种地形类型 (1)平原与高原:地表起伏小;平原海拔较低,高原海拔较高,边缘陡峭 (2)山地和丘陵:地表崎岖不平;山地较高,坡度较陡,丘陵坡度较低,相对高度不大

(3)盆地:中间低、四面高 3、世界著名地形 (1)两大山脉带 (2)著名高原与平原 二、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大洋中脊、海沟 【教学过程】: 一、陆地地形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教学导入 呈现几张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让学生观察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从而引出地形的概念(地球表面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2、直接设问:利用什么来表示地形的高低?----海拔vs相对高度 3、教学活动----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不同 活动1:先观察图2-38,直观上理解海拔(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和相对高度(两点之间的高度差)的概念。再请两个同学上台,分别说出自己的身高,让大家一起说出他们的高度差,类比“海拔”和“相对高度”。 活动2:完成书上活动的两个问题 活动3: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有人说珠穆朗玛峰高度有8844.43M,但有人站在山脚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只有4000M左右。你恩那个解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吗? 时间:10分钟 (二)五种地形类型 1、阅读教材P34-35,参考P34页的图片,完成五种地形类型的对比表格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案 课程标准 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势地形、土壤植被、主要气候类型、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等;人文环境特征,包括人口数量与分布、乡村与城市、少数民族分布、交通运输状况等。我国是一个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人文荟萃的国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描述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能够分析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与劣势。(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地图,培养观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并通过从地图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为指导现实生活,分析、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打好基础。(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培养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同时能够对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我国的主要山脉和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位置,我国地势特点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难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1.直观教学法:通过运用地图、展示图片等方式, 为学生呈现出直观、形象的地理课堂。 2.启发教学法:通过对学生提出启发式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以得出结论,掌握相应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问──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共同讨论,相互补充,解决问题,体现“集体思维过程”的教学。 4.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种类型的教学地图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根据课标要求,历史与社会是以历史和地理为基础,整合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本课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社会这门文科综合课程的特点,突显出人文精神与地理的综合视野。注意加强地理教学内容的纵向联系和横向拓展,融合渗透了地理、历史这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知识,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2.败笔之处

世界的地形(一)学案

世界的地形(一)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地形、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2、掌握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及区别。 3、说出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高山带及组成,并能在图上找到。 4、了解海底地形的组成及分布。 [学习过程] 一、自主演练,各个击破 1、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 (1)定义:地形:总称地形。 类型:、、、、五种基本地形。(2)高度的表示的方法:和。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距离。如右图中,甲处的 海拔为米,乙处的海拔为 米。海拔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 点的距离, 即两个地点之间。 的。甲、乙两处的相对 高度为:。 地面的高低一般用来表示,地面的起伏 大小一般用来表示。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可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类型。 2、读P27-P28课本及五幅地形图,分别说出五种地形的海拔高低和地表起伏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下面的表格: 3、世界主要山脉、山系 (1)明确定义: 山脉:呈带状分布,沿着一定方向延伸的山叫山脉。 山系:由若干平等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体称山系。 世界上有两条巨大山系:一是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东岸的科迪勒拉山系,纵贯南北美洲西部(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由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组成。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即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读图练习 读P32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以下山脉、平原、高原和盆地的位置,说出各自分布在哪个大洲上,完成填空。 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在________洲,喜马拉雅山脉在________洲,安第斯山脉(最长的山脉)在_____________洲。 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平原)在__________洲,东欧平原在 ___________洲。 高原:青藏高原(最高的高原)在_________洲。 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在___________洲。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海沟。 4、海底地形

亚洲与欧洲地形教案

《亚洲与欧洲的地形》教学设计 惠农中学张红玲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课标和教学建议的要求,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并由此掌握分析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来学习欧洲地形的特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坚定不移地开展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发现。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严格按照“先老师引方法,再学生用方法”的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最后,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1、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认真讨论、合作、交流、探究、总结和归纳等方法来完成学习。 2、以地图教学贯穿始末。教学内容的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学生读图、用图,析图、辩图、比图的方法,据图总结、依图问答,充分体现地图在地理课中的重要性,通过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建立地理空间分析概念,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3、运用多样的、灵活发的小标题设为教学的小环节,引导学生来完成学习的内容,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想一想”、“做一做”、“比一比”、“归纳”、“考考你”等活动环节的设计,开展

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并得出结论的方法,之后学以致用地去学习和理解欧洲地形特点,交给了学生学习的多种方法,留给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课内外延伸。课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图片,课堂上大量展示,课后鼓励学生多联系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扩大知识面,认识到地理不仅有用,而且有趣。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亚洲与欧洲地理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欧洲地形。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内容标准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为下面学习亚洲与欧洲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也为后面有关区域地理的学习做好铺垫。重点是要引导好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学以致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用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缘故,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了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能自己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会读地图,已经掌握了大洲大洋及各种地形地貌的基本概念。而且上一学期《世界的地形》一节中已学过有关地形基础知识,对于地形和地势知识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上课前简单地做以复习提问即可。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很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在

地形多样(好)教案

第二课自然环境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三种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那么什么是地形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看的同时思考一下什么是地形?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地形是形容地表的形态,并找出图片的山脉、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不同的地形 【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说明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形,地形可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二)比一比,图片中的五种不同的地形,有什么差异和特点? 【评价点拨】学生讨论后,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举例讲解五种地形的概念。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长条状延伸,形成山脉。它排列有序,脉络分明,仿佛是“大地的骨架”。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这些山脉,说明山脉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在陆地上排列有序,脉络清晰,像大陆的骨架) 高原: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边缘陡峭。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是我国的青藏高原。(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巴西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青藏高原) 丘陵:地形起伏和缓,海拔500米以下。我国著名的丘陵有: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江南丘陵。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平原地区。(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世界上著名的平原: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亚洲的西伯利亚平原、欧洲的东欧平原。) 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世界上著名的盆地有:非洲的刚果盆地;我国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画一画):由老师画出山地的示意图并标上相应的高度数据,然后让同学们自己画出其他四中地形图的示意图。 (三)、亚洲的地形 1、承转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上几种基本地形,下面我们把范围缩小,看看我们所在的亚洲,有哪些主要地形?想一想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回答,教师总结: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一般可以从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等方面来描述。课本P32页,找出亚洲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和最低点死海,算出相对高度,说明亚洲地表起伏很大。 (1)、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很大。 (2)、亚洲地形多样,五种基本地形都有。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3)、地势好象一朵怒放的鲜花,从中部向四周辐射延伸,中间高,四周低。并分别通过亚洲高原分布图、亚洲平原分布图、亚洲河流分布图,使同学们更加直观的观察到亚洲以山地、高原为主,且山地和高原集中在亚洲中部,地势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

2021湘教版七上《世界的地形》word学案

2021湘教版七上《世界的地形》word学案 教师寄语:期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参与! 学习目标: 1、明白得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 2、记住陆地五种地势、其特点及相应的世界之最、 重点:1、会运算相对高度 2、会判定五种地势 难点:各地势对应的世界之最、本节课以读图和比较为要紧学习方式。 前置测评:确立目标(教师问学生主动回答)5分钟 复习提问上节课的有关知识、教师口述目标 自主探究:(让学生阅读课本27——28的文字知识、图画、10分钟的时刻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地势、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举例: 甲海拔900米、乙海拔100米、甲乙的相 对高度是。 2、五种陆地地势分别是、、 、、 3、五种差不多地势中、地面起伏小的是 和、地面坎坷不平的是和 中部低四周高的是、〔(海拔 较低、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的是(平 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者起伏不大、 边缘比较陡峻的是(高原)、四周高、中间低、周围有山地或高原围绕的是(盆地)〕 4、两大山脉带、分别分布在、。 5、纵贯美洲西部的山系、它要紧有北美洲的和南美洲的山 脉组成。 6、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最大的平原是、最大的盆地是、 7、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大的平原和最大的高原都分布在洲、位于(东西)半 球。 8、海底5种地势是?其中陆地向海洋延伸的部分是?主体部分是? 合作交流:组长派发言人说出自己的答案,记录员记录意见不统一题目,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发言人展现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仍不能解决的,教师给予答复(5分钟)题组训练:(让学生背诵本节课的要紧知识、组内相互提问,教师抽查、10分钟) 归纳总结:让学生归纳本节的知识点(2分钟) 轻松测试:(让学生用6分钟的时刻,独立完成,三、四个人上台做,教师抽查两三个组,公布答案,其余学生互评互改、最后教师讲解出错误的问题) 1、地球表面最高的地点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最低的地点是死海海拔-400米、相对 高度是。在同一山坡上、A地比B地高100米、B地的海拔是200米、A地的海拔是。

《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地形是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它因素的制约又严重影响别的要素,所以,认识我国地形特征,对以后地理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教材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要表现为: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形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2、我国的主要山脉。因为山脉是地形的基本骨架,其他地形的分布多以山脉为分界线,所以教材利用图文结合进行重点讲述。3、中国主要的地形单元以阅读材料形式出现,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教材增加了课堂练习。本节教材充分运用地图和景观图片,增强了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各级阶梯分界线,主要山脉名称和走向,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国的地势特征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中国地形图沿32°N纬线横切,形成沿32°N纬线中国地势剖面图。然后将地形图和地势剖面图对比,由学生归纳总结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然后超链接播放视频——《中国的地形及地势特征》,引导学生讨论:a.我国地势可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是多少千米?b.各级阶梯分别有哪些地形单元?c.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河流有何影响?然后课件呈现中国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用表格的形式对比第一、二、三级阶梯的平均海拔和主要地形单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促进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又在阶梯交界处提供巨大的水能。 二、中国主要山脉 根据山脉走向,将我国山脉划分为五种类型。 1、东西走向山脉(超链接到幻灯片37,利用空白中国地形图,运用多媒体技术由北至南依次展现三列东西走向山脉:靠北的一列是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部分教案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地、高 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能用等高线图上表示 它们的形态。 2、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特征的学习,掌握描述地形特征的方 法。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山系的分布 4、掌握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3、通过读图和画等高线图,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 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 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及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 难点: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法、读图提问法、作图法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前一节的学习,我们清楚了地球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那陆地表面和海底表面形态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些疑惑。 2、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投影片】(40°N贯穿地区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发现这里的地表并不平坦,而是有高低起伏。因起伏的程度和形态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总结出,地形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

【板书】一、陆地地形 1、五种基本的地形形态特征 【板图】教师一边展示五种地形的图片一边地逐一把五种基本地形用素描手法画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特征。 【总结】教师把五种地形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归纳 【板书】 1.山地海拔较高,高于500米 起伏大,坡度陡峻 2.丘陵海拔较低,低于500米 坡度和缓 3.高原海拔较高,高于500米 地面坦荡,边缘陡峭 4.平原海拔较低,低于200米 地面平坦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四周被山岭环绕 (讲解完毕,板图画好) 【作图】教师示范山地的等高线图,其余的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 【提问】我们在分析地形时要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总结】 1.海拔、地势起伏 2.地形的种类和分布 (请学生分析40°N贯穿地区的地形剖面图的地形特征) 【承转】陆地地形多种多样,海底地形怎样呢? 【板书】二、海底地形 【讲解时边讲边板书】讲解大陆架概念,作用及富含的资源,大陆坡、洋盆、海沟、海岭等的形态。(教师画出海底地形图) 【提问】陆地地形用等高线来表示,那海底地形呢?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和海底地形,重点是陆地的5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及地形特点的描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