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

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

附件3

“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

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主要经济作物(包括园艺作物、热带作物、特色经济林以及大田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生态位互补。启动实施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着力突破制约主要经济作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提高经济作物产量、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对于满足人民多元化需求、农产品有效供给,以及实现精准扶贫和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均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启动实施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该专项以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提质增效”为目标,围绕“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集成与示范”全创新链进行系统部署。专项的实施将通过创新优质高产、提质增效的理论和方法,提升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研发高效快速的育种新技术,结合常规改良途径,创制一批性状优

—1—

良的新种质,选育若干适合机械化生产、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突破性新品种;通过集成良种繁育、轻简高效栽培、产品加工增值、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建立全产业链的示范模式,最终实现主要经济作物产业提质增效,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专项围绕总目标,系统部署33个任务方向。基础研究部署9个任务方向,解决重要经济性状形成与调控、经济作物对环境的响应机制及优质丰产生理基础等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部署12个任务方向,解决高效育种技术研发与品种创制、无病毒苗木繁育和设施生产关键技术研发、灾害风险预警及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发等技术问题。技术集成与示范部署12个任务方向,进行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和产业链一体化示范,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示范模式。

根据重点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链条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基础研究周期长和对整个专项实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2018年度指南发布多年生园艺作物无性系变异和繁殖的基础与调控、果树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果树抗性机制与调控、花卉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热带作物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特色经济林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杂粮作物抗逆和品质形成与调控、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对设施环境的响应机制与调控、大田经济作物优质丰产的生理基础与调控等9个任—2—

务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3.71亿元。项目实施周期为5年。

一、基础研究

1. 多年生园艺作物无性系变异和繁殖的基础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柑橘、苹果、梨、葡萄、桃、香蕉、荔枝、草莓、猕猴桃等多年生园艺作物的体细胞变异、嫁接繁殖、离体快繁、无性生殖、自花结实与自交不亲和、开花与果实发育等生殖和繁殖的关键科学问题,解析芽变(体细胞变异)的基因组基础及变异性状形成和调控机制;研究离体繁殖过程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规律和分子基础;挖掘控制无性生殖的关键基因并解析其调控机制;解析嫁接(砧穗互作)影响产量、品质和抗性的生理和分子基础,以及自花结实与自交不亲和的分子基础和调控网络;针对错开果实成熟期的产业需求,解析开花与果实发育的分子基础与调控机制。

考核指标:发掘重要经济性状的体细胞突变基因以及调控无性生殖和繁殖的关键基因20~30个;构建无性生殖和繁殖以及自花结实的遗传调控网络1~2个;建立田间体细胞变异和离体无性系变异的快速检测技术2~3套;研发提高无性繁殖效率和自花结实率等调控技术3~5项;阐明多年生园艺作物无性系变异和繁殖的分子基础与调控机制,授权基因发掘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多年生园艺作物种苗高效繁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撑。

—3—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 果树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苹果、柑橘、梨、葡萄、桃、香蕉、荔枝、草莓、猕猴桃等果树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果实色泽、香气、风味、苦涩味和质地等重要品质的物质基础,揭示关键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品质物质在果实中的积累特点,挖掘其合成、代谢和运输的关键结构基因和调控因子,鉴定其生物学功能并阐明其作用机理,解析关键品质物质的调控机制;研究重要品质成分在果实成熟及品质保持过程中的代谢规律,解析其保持机制;研究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子调控果实品质的机制和措施。

考核指标:挖掘鉴定控制果实品质性状的优异基因15~20个;构建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子影响果实品质形成的调控网络2~3个;明确重要品质物质形成与调控的关键环节,研发提高果实品质的原创性调控技术3~5项;阐明果树果实品质形成的分子基础与调控机制,申请基因发掘、品质提升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果树品质改良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 果树抗性机制与调控

—4—

研究内容:针对苹果、柑橘、葡萄、梨、桃、香蕉、荔枝、草莓、猕猴桃等果树逆境应答的生物学基础与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果树应答非生物(干旱、盐碱、低温、高温、营养失调等)或生物(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等)逆境的生理与代谢基础,鉴定在抗性中发挥作用的代谢途径和关键代谢产物;阐明果树逆境抗性形成的遗传基础,解析抗性调控的分子机制;挖掘具有抗性功能的关键基因及调控元件,鉴定重要调控蛋白,解析其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解析果树逆境应答的信号传导途径,构建基因调控网络,建立抗逆调控技术。

考核指标:鉴定参与抗性应答的重要代谢物3~5个;挖掘介导抗性的关键基因及调控元件10~15个;鉴定果树抗性材料100份,研发提升果树抗性的调控技术3~5项;阐明主要果树逆境应答的生理、代谢和分子机制,揭示其抗性调控机理和调控网络,授权抗性评价、基因利用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果树抗性改良和抗逆栽培调控技术突破提供理论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 花卉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月季、菊花、梅花、百合、牡丹、兰花等花卉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发掘我国原产野生花卉特异品质和抗性性状的优异基因资源,揭示其遗传调控机制;研

—5—

究成花诱导、花器官决定和花型发育的遗传和生理基础,揭示其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花色和花香等次生代谢过程的物质基础,揭示其合成和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花卉作物应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信号转导途径,阐明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花卉产品采后品质形成与保持的遗传和生理基础,揭示其调控的分子生理机制。

考核指标:挖掘具有高产优质高抗育种价值的关键基因10~15个;发掘具有特异和高抗性状的野生花卉资源50份以上;研发提高花卉观赏品质和抗性的调控技术3~5项;阐明花卉特异观赏性状、抗性性状以及采后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和遗传调控机理,授权基因利用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花卉高效育种、栽培调控和采后处理提供理论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 热带作物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木薯、橡胶树、甘蔗、杧果、菠萝产量形成与环境适应等关键科学问题,以木薯为热带模式作物,研究光合产物形成、运输与积累的分子调控机制,耐旱、耐寒与养分高效利用的调控网络与关键基因,解析重要基因功能,通过分子设计创制新种质;围绕天然橡胶产量形成因素,解析乳管分化的分子调控网络,橡胶粒子蛋白复合体活性调节,乳管堵塞成因及排胶—6—

调节机制,研究橡胶幼态自根无性系高产生理、细胞及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挖掘关键功能基因及分子标记;研究甘蔗糖分运输与积累及抗逆的分子调控机制,杧果糖酸代谢与品质调控,菠萝体细胞胚高频再生与成花、果实糖分积累机制,构建主要热带作物基因组及分子育种数据库系统。

考核指标:挖掘热带作物产量性状形成和抗逆的上游调控基因及优异等位基因15~20个;创制优异新种质20份以上;建立数据库1个;研发产量与品质调控技术2~3项;阐明木薯、橡胶树等热带作物产量性状形成与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和遗传调控网络,获得基因发掘、调控技术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热带作物高效育种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 特色经济林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茶、桑、油茶、核桃、板栗、枣、柿、杏、枸杞、花椒、油橄榄等特色经济林重要性状形成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其花器官形成、性别分化、叶片和果实发育以及自交不亲和性的规律与调控机制;研究多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健康功能因子等重要品质物质的形成与调控机制;研究光合产物积累、养分运输分配等与经济产量有关的性状形成的生理和分子基础,克隆关键基因和调控因子,解析其调控机制;研究特色经济林树种在

—7—

生物和非生物逆境条件下的适应与防御机制。

考核指标:创建特色经济林树种功能基因研究体系3~5套;建立产量、品质、抗性等基因的调控网络,筛选关键调控因子20个以上,并解析其功能;研发提高特色经济林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技术3~5项;阐明特色经济林树种重要性状形成和调控机制,授权基因发掘、品质调控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特色经济林高效育种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7. 杂粮作物抗逆和品质形成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谷子、高粱、青稞、荞麦、甘薯和食用豆等杂粮作物抗逆和品质形成与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其基因组和泛基因组图谱,发掘杂粮作物抗病虫害等生物胁迫及抗旱耐盐等非生物胁迫、养分高效利用、营养与食味品质、株型和穗部发育、块根膨大、C4高效光合作用等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效数量性状位点(QTL)控制位点;克隆参与抗逆和品质性状形成的关键基因并鉴定其功能,解析杂粮作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养分高效利用、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及调控网络;构建突变体库、高效遗传转化等材料技术平台和基因数据库与网络平台;发掘有育种利用价值的优异等位变异,研发其高效利用技术。

—8—

考核指标:构建杂粮作物高质量基因组及泛基因组2~3个;发掘和鉴定抗旱、耐逆、抗病虫、品质及关键产量性状的主效基因位点20~30个;克隆并精细解码抗旱、耐逆、抗病虫、品质、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关键基因8~10个;创制杂粮作物突变体库3~5个;研发提高杂粮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遗传改良技术1~2项;获得有育种利用价值的优异等位基因10个以上;创建高效遗传转化、数据库和分子育种平台2~3个;阐明主要杂粮作物抗逆和品质性状调控机制,授权基因功能、遗传利用评价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杂粮作物高效育种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支持年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8. 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对设施环境的响应机制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西甜瓜、典型根茎叶菜和葡萄等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对低温弱光、高温高湿、次生盐渍化、低CO2等亚适宜设施生长环境的响应机制与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设施光温条件对重要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设施特殊生境与作物光合作用能量代谢、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研究园艺作物对设施环境因子的感知与适应机制、设施作物抗逆信号网络与激素调控、设施作物抗逆反应中的器官互作机制;研究设施作物连作障碍发生的根际生物学机制及其可持续生产的生态调控

—9—

途径,挖掘利用设施作物抗逆、高产和优质相关的关键调控基因,创新设施作物生长发育和抗逆调控途径和方法。

考核指标:鉴定抗逆、高产和优质相关功能基因10~15个,揭示与设施环境下作物抗逆、高产和优质相关的信号调控途径2~3条,突破设施作物抗逆、高产、优质和高效生产的调控方法5~8项;解析主要园艺作物对设施环境的应答与适应机制及其与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申请基因功能、调控方法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园艺作物设施生产关键调控技术突破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9. 大田经济作物优质丰产的生理基础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油菜、大豆、花生和棉花优质丰产生理基础及其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各主产区开展多年多点试验,从生长进程、个体群体光合、干物质累积转化、激素调控、产量和品质形成等方面开展研究,利用栽培生理基本原理、关键代谢产物形成过程,揭示产量和关键品质形成规律及其生理生化基础,明确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机制及关键参数指标,建立简易快速评价体系;从群体个体、组织器官、代谢组和分子水平,研究栽培措施与资源配置对土壤—根系互作的影响机制,阐明根系与冠层结构协同发育及高效调控机制;解析典型高产、大面积丰产和平—10—

均产量等产量差的形成机制,以及光、温、水、肥利用效率的差异形成机制;研究主要逆境因子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规律与反馈机制;构建大田经济作物优质丰产关键栽培和调控措施。

考核指标:创建大田经济作物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精准快速评价体系3~4套;挖掘环境因子利用与栽培调控互作潜力,构建大田经济作物优质丰产动态高效调控网络6~8套;建立产量提高10%~15%、品质提高5%~10%、增效20%以上的关键栽培调控技术4套;阐明油菜、大豆、花生、棉花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申请相关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大田经济作物优质丰产栽培调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1—

申报要求

1.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2. 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7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30家。

3. 鼓励基础研究类项目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相结合开展相关研究。

—12—

“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

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

申报指南编制专家组名单

序号姓名工作单位职称

1 邓秀新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2 郭旺珍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

3 喻景权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

4 彭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5 孙日飞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

6 杨亚军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

7 刁现民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8 裴东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

9 谭晓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教授

10 田志喜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11 周广胜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2 霍治国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3 李绍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14 郝小明中粮集团营养健康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15 韦霄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16 魏建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17 尚晓冬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

18 张福跃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研究员

19 张正竹安徽农业大学教授

20 吴茂玉济南果品研究院研究员

21 周会广西农科院研究员

—13—

“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

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

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申报项目须符合以下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 推荐程序和填写要求

(1)由指南规定的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推荐函。

(2)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3)项目申报书(包括预申报书和正式申报书,下同)内容与申报的指南方向基本相符。

(4)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按格式要求填写完整。

2. 申报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1)项目及下设课题负责人应为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2)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提供全职受聘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受聘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14—

(3)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4)特邀咨评委委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得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5)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6)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3. 申报单位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1)在中国大陆境内登记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法人单位。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

(2)注册时间在2017年6月30日前。

(3)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

—15—

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4. 本重点专项指南规定的其他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7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30家。

本专项形式审查责任人:李华峰李董

—16—

动物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问题

动物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问题 王双山(兽医博士学位班) 摘要:本文介绍动物科技创新对实现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动物科技的核心是动物生物技术,阐明其内涵、现状、创新趋势。以及我国动物生物技术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动物科技;创新;产业化 自从进入上世纪80年以后的30年,我国畜牧业每年一直保持着8%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农业生产总值中占的比例接近40%。但这与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国畜牧业要想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速度,出路在于动物科技创新。动物科技中对畜牧业贡献最大的应该算是动物生物技术,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怎样更好的吸收和应用好动物生物技术并形成产业化,使我国的畜牧业获得更大的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动物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发展最快的高技术领域之一。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与生物技术的结合,也必将成为本世纪中国畜牧兽医事业创新的先导和现代动物生物技术的生长点,为培育新的高产、优质、抗逆的畜禽品种、丰富动物产品种类、有效保护动物遗传资源、促进动物快繁技术的产业化和为动物疫病防治等方面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和技术储备。当前,集中优势力量发展动物生物技术,对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畜牧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点发展的动物生物技术包括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组研究与分子标记育种技术及基因工程标记疫苗与诊断技术等。 1 动物生物技术 1.1 动物克隆技术 通常所说的动物克隆就是指细胞核移植。细胞核移植是指通过显微操作,电融合等实验室手段将发育到一定阶段的核供体及相应发育阶段的核受体进行体外重构,通过重构胚的胚胎移植,达到大量生产遗传同质哺乳动物的一种生物工程技术。根据核供体不同可将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即胚胎细胞移植阶段和体细胞核移植阶段。这两个阶段以1997年2月,在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用成年母羊乳腺上皮细胞作为核供体克隆的世界首例体细胞核移植后代“多莉”的诞生为分界线。目前我们通常所说的动物克隆常指后者。 1.2 动物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动物指染色体基因组中整合有外源基因,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自1982年美国科学家Palmiter等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获得转基因“超级鼠”以来,转基因动物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中一个发展最快、最热门的领域。转基因体系打破了自然情况下的种系隔离,使基因能在种系遥远的机体间流动,既可加快家畜品种的改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及产品品质,又可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珍稀药用蛋白及其它稀有的有用物质。1.3 动物基因组研究及分子育种技术 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传统动物育种科学的结合催生了新型的分子育种学。以动物基因组研究、基因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为重点的分子育种技术近年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动物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 1.4 畜禽基因工程标记疫苗及诊断技术 标记疫苗及其相应鉴别诊断是国际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的前沿技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开发新型基因工程标记疫苗并辅以鉴别诊断技术以取代现用的常规疫苗已是发展的必然趋

最新整理公司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情况汇报.docx

最新整理公司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情况汇报 一、企业基本情况 联创电声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是原第四机械。工业部于1966年从七三四厂搬迁部分生产能力在组建的三线军工企业国营红声器材厂改制而成,专业从事电声器件和防护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是国内军工防护、电声产品的骨干企业,20xx年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金6000万元,员工200余人,其中科研人员37人。主要产品为轻型保护头盔、通信帽和送受话器组,已在海、陆、空各军种,中航613所、昌飞公司,武汉中元公司、xxx海格公司、北方联创通信公司等国内主要通信设备制造商得到广泛运用,作为通信、防护设备的配套电声器件。 公司于1997年通过了GJB546军标线认证,20xx年获得三级保密证书;20xx年获得军工电子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20xx年首批通过军用电子元器件承研承制单位资格审查;20xx年通过GJB9001B-20xx认证;20xx年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20xx年获得载人航天工程科研生产单位资格证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公司管理体系。 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发展,近三年获得省重点新产品计划15项,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2项,吉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县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申请专利9项,已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6项。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公司十分重视科研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及科研经费的支持,近三年共投入研发经费1825万元,引进高端科技人才3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1人次,现有研发人员37名,占职工总数的18.41%,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本科学历11人。 在研发机构建设上,公司建立了研发中心,设有产品设计部、工艺工程部、项目管理部、新品试制部,配备有多物理场仿真系统、电声测试仪、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用于研发;先后与南昌大学、师范大学等院校进行合作,缩短了企业的研发周期;在人才培养上,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每年都招聘一批大学生充实技术队伍,同时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都会邀请行业专家来公司举办专题技术讲座,让技术人员了解行业内最新技术动态和知识。 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情况

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

附件 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3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国办发〔2017〕4号)等的决策部署,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新模式,在战略性领域建立若干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是整合联合行业内的创新资源、构建高效协作创新网络的重要载体,是特定战略性领域颠覆性技术创新、先进适用产业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研发供给、高成长型科技企业投资孵化的重要平台,是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 1

第三条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一)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打造“政产学研资”紧密合作的创新生态; (二)深化与国内外创新主体合作,整合联合国家和地方创新平台,构建长期稳定的协同创新网络; (三)开展实验室技术熟化、产业前沿技术研发和竞争前商品试制,创制产业技术标准,推动产业技术变革; (四)开展知识产权集中运营,整合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的专利技术,综合集成为系统解决方案; (五)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扩散新技术、新模式,培育新业态、新产业,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发展; (六)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成果转化、人才激励、科技金融等改革举措; (七)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前沿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 第四条国家根据战略性领域创新发展的需要,结合地方产业转型和集聚发展的需求,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组建若干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发挥其引领带动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制定并发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有关政策文件,研究领域布局,指导建设和评估工作。 各地方发展改革委、中央管理企业是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管 2

最新科技创新奖励细则资料

附件1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经营业绩 考核奖励细则(试行) 为引导、鼓励中央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中央企业做强做优、科学发展,依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2号),制定本细则。 一、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经营业绩考核期内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 果(含中央企业所属单位及控股公司的成果),需要给予考核奖励的中央企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专指: (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央企业为项目完成人所属企业,原则上为获奖职务发明的权利人)一等奖、二等奖。 (二)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授予的中国专利金奖。 (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发布的国际标准。 结合实际对军工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予以实事求是的 考虑。 二、奖励原则 (一)公开、公正、公平。

(二) 突出重点,有据可依。 (三) 年度考核加分奖励和任期考核特别奖励相结合。 三、奖励方式 (一) 中央企业在考核年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国家 技术发明奖,国资委在年度业绩考核中给予加分奖励。 具体加分方法: 1?中央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奖特 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考核综合得分每项加 分;获得国 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 奖考核综合得 分每项加0.4分。 2?中央企业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奖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考核综合得分每项加 分;获 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 奖考核综 合得分每项加0.2分。 3?中央企业虽然不是第一、第二完成单位,但除政府部 门以外为第一、第二完成单位的,视同第一、第二完成单位 加 分。 (二) 中央企业在考核年度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国资委 在年度业绩考核中给予加分奖励,考核综合得分每项加 分。 (三) 中央企业在考核年度主导制定或联合主导制定了 由国0.6 0.3 0.3

沈阳科技创新产业园规划

一、建设沈阳科技创新产业园的目的和意义 1、建设科技创新城市的发展需要。目前沈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沈阳建设国家创新性城市的发展目标,创新性城市首先在于技术创新,而目前先进制造在内的技术创新无一不是在IT技术的支撑下得到发展的。正因如此,IT技术和产业以其极强的行业渗透性和技术扩展性,而被深圳等国内科技创新发达城市列为首选的主导产业。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以IT和先进制造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出现两大趋势,一是从发达国家向次发达国家转移,二是从国内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转移。沈阳IT先进制造产业主要集中在浑南,由于浑南发展空间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因此,抓住国际国内IT和先进制造产业转移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利用沈北高校集中和空间资源优势,为沈阳的IT和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使沈阳IT和先进制造产业形成南北呼应发展的新局面,推动“十一五”期间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3、蒲河新城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IT和先进制造产业,对构建具有蒲河新城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蒲河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体系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空间产出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二是改善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三是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化水平。四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通过3-5年建设,将沈阳科技创新产业园建设和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最具吸引力的科技创新园区、国际化水平的IT产业园区、IT 企业和人才孵化园区和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产业园区。引进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国际知名IT和先进制造企业30-50家;国内知名IT和先进制造企业150-200家;引进、扶持和培育中小科技企业300-500家;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以上,力争到2010年,园区实现产值达到300-500亿元。 三、产业定位及重点发展领域 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产业和电子信息(IT)产业。 1、先进制造产业 充分发挥沈北地区在装备制造、自动化、电子信息等技术和产业的综合优势,围绕汽车零部件、激光设备、输变电设备、通用机械等新型制造业,开展先进装备研制和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发展区域产业共性技术,加快培育、引进一批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形成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 2、电子信息产业 充分发挥新城一流的软硬件环境优势,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软件外包、数字视听、通讯增值软件、IC工艺设计等产业,大力引进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产品的集成创新与应用,提高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构建东北亚IT产业基地,形成新城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企业技术进步及创新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创新能力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申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共完成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项目27个,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7件;取得省市级科技创新进步奖项工11项;产学研合作企业95家。 二、存在问题 1)是开展产学研工作的企业面还不够广。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开展产学研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是科技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政府科技投入较少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两个方面。受财政现状影响,政府实际科技投入受限。 3)是技术合作渠道不多,产学研结合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形成。目前全县企业的技术来源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还是靠自主开发或以乡情、亲情为主要纽带的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技术合作的渠道、范围和领域受到严重制约,产学研有机结合不够深入,新产品的开发受到影响。技术合作的平台还没有真正搭建起来,部分企业信息不灵,不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找不到与高校、科研单位技术结合点。 4)是创新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经营者缺乏相关的科技知识,在经营实践中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缺乏敏锐感,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 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都要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同时加强区域互动、内外联动,突出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联合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力争到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家以上,每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至少与一家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新产品开发达60个以上,开发国家级新产品2-3个,省级新产品15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主导产业装备总体达到国内中等以上水平。 四、主要推进措施 1)是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平台。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大力提倡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鼓励支持企业在高校院所设立研发机构或重点实验室,支持高校院所在合作企业设立科研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 2)是搭建校企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层次高、规模大的产学研展洽会等展会,动员组织企业参加,寻求合作机缘,让企业走出去。同时,在县域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把高校、科研院所请进来。 3)是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探索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寻求资金支持,通过吸收风险资金、社会资金、银行贷款等多元化多渠道融资引资,提高企业创新投入能力。 4)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引进和培养

聚焦产业科技创新 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d18845666.html, 聚焦产业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作者: 来源:《科学导报》2020年第15期 科学导报讯记者王家隆日前,据记者获悉,山西省以问题为导向,调动创新资源,发布了重点产业集群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研发攻关专项指南,旨在聚焦重点产业科技创新,真刀真枪解决制约产业发展难题。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专项指南涉及半导体、炭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能源、轨道交通、信息技术应用、大数据产业、煤机智能制造和通用航空领域。每个项目都是制约山西产业发展重大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 半导体领域,山西省将开展第三代半导体表面/亚表面微缺陷快速检测设备研制、高纯石墨高温纯化技术研究、高纯半绝缘SiC单晶衬底材料高速高质量生长工艺与规模化制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炭基新材料领域,集中攻克国产高强高模高韧碳纤维工程化制备技术开发,逐步掌握 T800S级高性能低成本碳纤维产业化、国产M60J石墨纤维工程化技术开发、大容量超级电容器关键电极材料与器件规模化制备的关键技术。 特种金属材料领域,解决镁合金大型复杂截面型材成形技术及装备、高性能铝/镁合金结构件铸锻复合成形开发与应用中的技术难题,开展高端镍基合金焊材关键工艺技术开发、刮板运输机用长寿命新型耐磨及耐蚀钢关键技术研究、高性能软磁复合材料研发。 能源领域,努力实现焦化清洁生产智能监测、控制一体化系统研制与产业化。 轨道交通领域,掌握先进城市轨道交通用轮轴系统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开展牵引电机用轴承及绝缘材料研究应用、轨道交通轻量化基础材料及工艺体系研究、车轴径锻生产线装备的研制。 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开展工控系统可信安全环境构建关键技术、基于PCIE3.0的高性能服务器交换芯片、基于龙芯2K1000构架的国产计算机图形处理芯片关键技术、数据安全协同应用产品体系攻关研究。 大数据产业领域,开展智能搬运机器人(AGV)车载控制和调度系统研发、能源互联网一体化智能数据管理與决策支持平台、智慧矿山安全生产管控一体化平台等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

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中央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时间最长、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一类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央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等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归纳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典型央企的成功做法 为充分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等10多家典型央企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依据对典型央企的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1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

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核心,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重点,确定年度计划,并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思路,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公司科技战略规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企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支撑公司科技决策。以航天科工为例,公司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图1)。公司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

全国科技产业和科技创新的动态与形势

全国科技产业和科技创新的动态与形势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能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战略基点。2006年,美国发布“美国竞争力计划”,大幅增加对研发与创新的投入,促进知识增长,以保障美国在各科技领域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保障美国的强大与安全。2006年,日本组织实施“第三期科学技术五年计划”,重点投资基础研究、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纳米和材料、能源、制造技术、社会基础技术、尖端技术等九个领域。2007年,欧盟启动第七框架计划,投入规模比第六框架计划几乎翻番,通过集成优先研发领域、整合欧洲研发机构、强化研发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健康、生物、信息、纳米、能源、环境和气候、空间和安全等主题、应对全球竞争。 2006年,我国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旨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国家科技创新的总体部署 (一)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

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若干重要方面的目标:一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三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四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五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六是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七是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

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言稿: 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江苏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产业的深化融合,既是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产业,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需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新兴产业。在?十二五?到来之际,加强关键领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是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苏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总体看来,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产业规模、技术水平,还是市场份额、竞争实力等方面,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还存有差距。我们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加强科技创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新兴产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联系着,只有创新,产业才有连续发展的活力、产品才有持续推动的市场、产出才有陆续突破的效益。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社会、政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努力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型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江苏省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主体地

位。政府要为企业充分提供创新因子,加快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重点在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等产业实现迅速突破,壮大和培养一批省内创新型龙头企业。 二是要积极推进政产学研联盟的建设。加快组建一支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单位组成的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支持与鼓励省内龙头企业与国际、国内知名科研机构、高校学府合作,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运行高效有序的科技创新体制。 三是加紧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政府组织成立能够尽快形成产业化能力的科技重大专项,重点支持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催生新兴战略型产业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使用。在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催生新兴战略性产业,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完善体制机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必须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才能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体制改革与进步的过程,我们要逐步建立起能够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制和体制。 一是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以市场引导需求、以市场规范竞争,建立有序的产业进入和退出的机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发展。同时也要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险防范工作机制,形成成熟的市场化发展和盈利模式。

漫谈以管理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漫谈以管理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摘要:本文结合科技成果产业化理念,从科技成果管理机制、科技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及科技项目管理等方面加以创新管理,从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关键词:科技管理;科技成果;产业化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比较低、速度比较慢、科技成果转化比较难的现状,严重影响着高科技成果对传统产业改造的进程。 1创新科技成果目标管理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管理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成果验收(鉴定)、登记、建档、申报、评审、奖励、成果推广等项内容。重视和做好科研成果的目标管理工作,有利于正确评价和肯定科技人员的辛勤劳动、保护其合法权益,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使科技人员在“发展新产业”的科研竞争中固有优势、保持持续发展的后劲,从而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创新科技成果目标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科技成果目标管理主体。目前,我国科技队伍主力军在高校和科研单位,科技力量游离于企业之外。而企业是科学技术创新的主体,更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执行者。因此,在进一步的改革中,应创新加强对企业这一主体的科技成果管理。首先,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当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其次,企业科技经费的投入,应重点用于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项目,要加大对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最后,积极鼓励科研院所进入企业,建立一批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解决产业集成创新中的科技、工程和装备问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创新以成果转化为核心的成果管理目标。科技成果管理工作要以促进成果转化为核心目标,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建立健全成果管理的规章制度,用法律手段规范登记工作,掌握和提供科技成果信息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交流与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建立多种科技成果评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的详细文章,这里给大家。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企业技术进步及创新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创新能力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申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其中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共完成省级及以 上技术创新项目27个,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7件;取得省市级科技创 新进步奖项工11项;产学研合作企业95家。 二、存在问题 1)是开展产学研工作的企业面还不够广。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开 展产学研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是科技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政府科技投入较少和企业研发 经费投入不足两个方面。受财政现状影响,政府实际科技投入受限。 3)是技术合作渠道不多,产学研结合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形成。

目前全县企业的技术来源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还是靠自主开发或以 乡情、亲情为主要纽带的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技术合作的渠道、范 围和领域受到严重制约,产学研有机结合不够深入,范文TOP100新产品的开发受 到影响。技术合作的平台还没有真正搭建起来,部分企业信息不灵, 不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找不到与高校、科研单位技术结合点。 4)是创新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经营者缺乏 相关的科技知识,在经营实践中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缺乏敏锐感, 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 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 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动 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都要成立技术研

沈阳科技创新产业园规划

沈阳科技创新产业园规 划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建设沈阳科技创新产业园的目的和意义 1、建设科技创新城市的发展需要。目前沈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沈阳建设国家创新性城市的发展目标,创新性城市首先在于技术创新,而目前先进制造在内的技术创新无一不是在IT技术的支撑下得到发展的。正因如此,IT技术和产业以其极强的行业渗透性和技术扩展性,而被深圳等国内科技创新发达城市列为首选的主导产业。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以IT和先进制造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出现两大趋势,一是从发达国家向次发达国家转移,二是从国内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转移。沈阳IT 先进制造产业主要集中在浑南,由于浑南发展空间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因此,抓住国际国内IT和先进制造产业转移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利用沈北高校集中和空间资源优势,为沈阳的IT和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使沈阳IT和先进制造产业形成南北呼应发展的新局面,推动“十一五”期间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3、蒲河新城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IT和先进制造产业,对构建具有蒲河新城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蒲河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体系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空间产出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二是改善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三是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化水平。四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通过3-5年建设,将沈阳科技创新产业园建设和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最具吸引力的科技创新园区、国际化水平的IT产业园区、IT企业和人才孵化园区和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产业园区。引进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国际知名IT和先进制造企业30-50家;国内知名IT 和先进制造企业150-200家;引进、扶持和培育中小科技企业300-500家;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以上,力争到2010年,园区实现产值达到300-500亿元。

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意见 沪委发【2009】9号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绿色青浦”建设,着眼于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服务民生关注点,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现就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提出如下若干意见。 一、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 (一)聚焦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贯彻实施市高新技术产业化规划,围绕本区产业发展重点,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五大产业领域,择机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先进重大装备、民用航空制造业及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本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责任部门:区经委、区科委、区发改委等) (二)建立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建立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区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加强决策和协调。明确项目推进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建立责权统一的责任机制。(责任部门:区经委、区科委、区发改委等) (三)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力度。设立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带动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企业、政府、社会共同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良好机制。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统筹和管理,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聚焦投入。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评估。(责任部门: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经委、区科委等) (四)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根据重大项目技术路线图,制定并实施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强前瞻布局,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发挥技术标准在企业中的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制定和修订。(责任部门:区科委、区经委、区发改委、区质监局等) (五)完善产业配套政策。围绕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根据产业化要求,研究

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执行情况报告(重大科技创新计划科技成果转化类、科技产业化类项目)

附件3 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 执行情况报告 (重大科技创新计划科技成果转化类、科技产业化类项目) 计划类别: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承担单位:(公章) 执行期:年月至年月 填报日期:年月日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二○一七年制

编写提纲 一、项目概述 简述项目立项的来源、依据、主要研究内容、解决的关键技术、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采取的技术方案、技术路线以及使用效果和效益等内容。 二、项目合同指标的完成情况 1、主要建设任务、目标完成情况 2、主要研发任务及技术、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3、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目标完成情况 4、其它任务、目标完成情况 5、项目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简表 三、项目资金预算与使用执行情况 1、项目资金预算、到位及使用的基本情况(表2、表3)。 2、项目资金预算说明。 3、项目资金支出情况说明。 4、项目资金预算调整说明(如存在的话)。 5、项目资金未及时、足额到位(如存在的话)及其对项目影响的情况说明。

表2 项目经费预算及到位情况 单位:万元 表3 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单位:万元 四、项目组织实施 1、组织机构 包括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及结构、职责划分等 2、项目实施管理 重点说明项目承担单位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所建立的有关制度和措施。 3、财务管理 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情况,以及保证项目资金按规定专款专用、合规使用所采取的有关措施等。 五、项目取得的成效

项目实施对促进和带动行业技术进步、新兴产业培育及社会进步、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意义,研究成果的应用,获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其中经济效益需要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出口创汇收入、技术服务收入总利润、交税的种类及其数额、减免税的种类及其数额、净利润总额等)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七、其它需要说明的有关情况 八、附件材料 1、省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 2、经中介机构审计的项目资金专项审计报告 3、企业近三年年度财务审计报告 4、能反映项目任务、目标完成情况的有关证明材料(包括与项目相关的专利证书或专利受理通知书、新药证书、奖励证书、技术标准、成果证明、资金证明、销售合同、产学研合作协议等)。 5、其它能够支撑项目执行情况报告的有关材料。

科技创新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国家科技中心

2012年新疆创新工程师(TRIZ理论) 培训班结业总结 2012年11月6日至11月21日,2012年新疆创新工程师(TRIZ 理论)培训班圆满结束,在十五天的时间里,学员们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创新方法的实际应用,不同程度的掌握了创新方法(TRIZ理论)的重点内容,领悟到TRIZ理论在企业研发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培训班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班基本情况 1.总体情况 本期创新工程师(TRIZ理论)培训班为期15天,来自我区创新型企业、科研院所研发部门的总工、技术骨干,共计31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其中企业27人、科研院所2人、其他单位2人。通过集中培训,学员们完成了规定的培训内容,共解决了技术难题30个,产生出516个难题解决方法,专利意向84项。 2. 课程安排情况 本期培训班在课程安排上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着重培养学员运用创新方法(TRIZ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授课内容包括:TRIZ理论概述、克服思维惯性的方法,功能分析方法、因果与资源分析方法、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概念、如何以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来描述工程问题、创新原理、矛盾矩阵、分离法则、矛盾的转化以及应用、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物场分析方法、专利申请及规避等。课程中结合大量实例来介绍创新的概念和方法,同时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Pro/I对自身的技术难题进行实际演

练,在实战中不断体会与理解如何实现有效创新。经过15天180课时的学习,学员们基本达到运用TRIZ工具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培训形式 培训班采取全封闭式教学模式,使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有奖提问的授课方式,同时结合分组讨论、课后练习、晚自习辅导等形式,教学效果显著。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携带本单位、本企业在技术研发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参加培训,在学习过程中,将技术难题与TRIZ理论、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软件结合起来,随着学习进度的推进,技术难题得到逐步的分解和深入的分析,得出备选解决方案,再根据实际情况,筛选出最佳解决方案。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员们学习和应用TRIZ理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热情。 二、培训班特点 1. 准备工作充分,是培训成功的关键 本次培训班旨在为新疆企业、科研院所培养创新工程师,使其熟练掌握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的科学思维、创新方法和发明工具,形成创新型思维模式,掌握创新技能,迅速解决研发中的问题和矛盾,以此提高新疆企业、科研院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效率。为达到上述目标,在培训筹备初期,在课程设置上,科技厅与培训中心、亿维讯公司三方面,就如何提高新疆企事业单位运用技术创新方法,学习TRIZ理论,进行多次沟通,在培训课程设计、技术难题征集、培训时间、培训步骤、培训教材、师资配备等进行了细致的交流分析与安排布置,形成了适合新疆实际的培训实施方案。同时,培训中心面向各企业、科研院所发放了培训通知,并对报名的学员进行了

精选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策划方案

精选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策划方案 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全市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市科委研究制定了《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一、功能定位 技术创新中心以我市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按功能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大科技任务,以需求为导向,依托大型骨干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实施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工程化、产业化的一体化推进,打造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创新高地、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众创平台。 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开展产业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艺试验和各类规范标准制定,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产业化。加强对现有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评估考核和多渠道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技术创新中心等管理。 二、建设目标和原则 (一)主要目标 在若干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满足我市产业创新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网络,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催生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越。2018年启动建设1-2家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至2020年,全市布局建设3-5家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150家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二)建设原则 --聚焦产业。围绕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部署,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形成技术持续供给能力,支撑实体经济质量提升。 --企业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牵头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加强创新成果的对外扩散,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强化对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改革牵引。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治理结构、组织运营、研发投入、人才集聚、支持政策等方面改革创新,为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的运行提供支撑保障。 --开放协同。建立技术、人才、项目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链接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创新力量,形成面向全球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 --有序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启动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熟一个,建设一个”;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主要通过对现有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评估考核,以撤并转方式建立。逐步积累经验,循序渐进新建一批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中央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们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中央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围绕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中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依托,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将国家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统筹创新布局,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引领和骨干作用。 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要把握企业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加强科技规划导向,确保组织机构落实、科技投入增长和重要研发平台建设。要努力突破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激发科技创新体系中各要素的创新活力,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 坚持立足当前和谋划长远相结合。要围绕主导产业,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确定科技创新方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满足企业当前发展需要。要结合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着眼提升长远竞争力,注重前瞻性、战略性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储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维扬区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区委办公室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践证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结构升级。近期,我们对全区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进行了调研,就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做了初步思考。 一、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近年来,我区把科技创新作为富民强区的关键来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引进培育创新载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1、抓住生命线,政府重视催生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环境是推进发展的生命线。我区始终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力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催生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出台了《关于鼓励培植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实施重大项目和工业技术创新、企业二次创业的实施办法》、《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工作奖励办法》、《维扬区“双创”、“三重”考核奖励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科技政策、法规,落实了创新创优行动计划,设立“创新创业奖”,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二是考核奖励促动。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财政科技投入资金逐年增长,对企业争创品牌、技术改造、建设研发机构、创各类科技计划等方面奖励力度不断加大,每年的科技创新奖金总额300万元以上。三是积极争取扶持。着力用足用好政策,从信息、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扶持,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近几年,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经费2000多万元,企业创新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2、添加助燃剂,创新平台推进了科技与产业有机融合 创新平台建设能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是科技经济有效的结合纽带,是经济腾飞的助燃剂。一是培育创新孵化平台。不断提升创业园的科技孵化功能,维扬经济开发区已成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霖昶科技、杨杰电子等企业已成为全区科技创新战线的黑马。二是技术研发平台。2008年全区建成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太阳能光伏、制氢设备、电缆等领域的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是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维扬区与南理工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成果转化中心,为企业壮大提供人才、技术支撑。据统计,全区已有近50家企业与中科院半导体所、西安交大、西安重机所等高校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协议,开展了60多项技术难题攻关项目,产学研合作大大拓宽了基础创新的源头。 3、启动强引擎,创新型企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是维扬近年来科技工作的重点。一方面,围绕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的力度,进一步激发了传统产业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围绕产业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