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第四节(1)

第四章 第四节(1)

第四章  第四节(1)
第四章  第四节(1)

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硝酸

课题:氨气课型:新课学习时间:

执笔:鲍蛟审核:

【学习目标】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究

4.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氨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喷泉实验的有关计算

【知识链接】

⒈根据所学知识,氮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但是氮气的性质比较稳定,所以我们需要把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和态的氮,这个过程成为

⒉试着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反应

【知识梳理】

氨气

氨的物理性质:氨是色,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以溶解体积氨气,易液化为,其汽化时吸收热量,可以做剂。氨的水溶液叫做。

思考:实验室如何收集NH3?

【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

课题:氨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4-8: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圆底烧瓶,

形成,烧瓶内液体呈色。

实验结论:氨溶于水,其水溶液呈性。

思考:为什么会形成喷泉?对气体有什么要求?

1.氨气与水的反应:。

氨水不稳定性:。

氨水有性,可以使酚酞溶液变色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色。思考:氨水为什么呈碱性?

实验探究:课本图4-28

2.氨气与酸的反应:

上述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

以此类推:试着写出氨气与硫酸、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结:氨气与酸反应的产物具有相似性,我们把这一类化合物成为

3.氨的催化氧化:

氨气与氧气的反应:。

思考:根据氨的一系列转化,写出各步反应方程式,分析反应中的元素化合价变化,以及每一步反应中,氮元素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O2O2H2O

N2 NH3 NO NO2HNO3

根据氨气的性质,写出工业制备硝酸的原理

【随堂检测】

(一)预习自测

1. 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是

A.H2B.NH3C.O2D.NO

2.在标准状况下,1L水中溶解700LNH3,所得溶液的密度为0.9g/ml,则氨水的浓度为

A.18.4mol /L

B.20.4mol /L

C.37.3﹪

D.38.5﹪

(二)能力提升

1.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

B.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作喷泉实验

C.氨极易溶解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

D.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

2. 下列气体不能用H2SO4干燥的是

A. CO2 B.NH3 C. SO2 D. HC1

3.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空气在雷电作用下所产生NO B.NO和O2生成NO2

C.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2D.NH4Cl与Ca(OH)2反应生成NH3

4.检验氨气可选用()

A.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B.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

C.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5.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了氨气

A.很易液化 B.比空气轻 C.极易溶于水 D.能跟水反应

6.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是

A.H2 B.NH3 C.O2D.NO

7.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A.N2和H2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NH3 B.硝酸工厂用NH3氧化制取NO

C.雷雨时空气中的N2转化为NO D.由NH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氨

8.下列各组气体中,在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有()

A.SO2、O2、N2B.HCl、Cl2、CO2

C.CH4、H2、CO D.SO2、Cl2、O2

【课堂小结】

氮的固定

氨气物理性质

氨气化学性质

用途

【高考链接】

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的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不相符的是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我的收获与反思】

【课后作业】

2、5、11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到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清流一中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生物期末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骆驼的长毛与细毛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西红柿的抗病与易染病 D. 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2、下列能判断具有显、隐性性状的杂交组合是 A.高茎×高茎→高茎 B.矮茎×矮茎→矮茎 C.高茎×矮茎→高茎、矮茎 D.高茎×高茎→高茎、矮茎 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A与b B.Y与y C.E与E D.f与f 4、下列各基因型中,属于纯合体的是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5、下列哪项表示的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 A.Aa B.Aabb C.Ab D.AaBb 6、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以下有关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D.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7、具有下列基因组合的植物体进行自花传粉,其后代能产生性状分离的是 A . AAB B B . aabb C . AAbb D . AABb 8、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则Ttgg与TtGg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数目依次是 A.5和3 B.6和4 C.8和6 D.9和4 9、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10、某种猪的毛色中黑色对白色为显性,两只杂合黑猪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猪是白猪,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猪,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 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11、假如水稻高秆( D )对矮秆( d )为显性,抗病( R )对易感病( r )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A.1 / 8 B.1 / 16 C.3 / 16 D.3 / 8 12、用矮杆迟熟( ddEE )水稻和高杆早熟( DDee )水稻杂交,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如希望得到 200 株矮杆早熟植株纯种,那么 F2在理论上要有多少株 A . 800 B . 1000 C . 1600 D . 3200 13、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F1(全部为黄色圆粒),F1自交得F2,F2中杂合的绿色圆粒豌豆占

人工智能复习大纲

人工智能复习题提纲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意义和目标是什么? 人工智能是那些与人的思维决策问题求解和学习等有关活动的自动化。 近期研究目标:建造智能计算机以代替人类的某些智力活动。 远期目标:用自动机模仿人类的思维活动和智力功能。 2.完整的物理符号系统的基本功能? 输入符号,输出符号,存储符号,复制符号 建立符号结构:通过找出各符号间的关系,在符号系统中形成符号结构 条件性迁移:根据已有符号,继续完成活动过程。 3.人工智能有哪些主要学派?他们的认知观分别是什么? 符号主义认为人工智能源于数理逻辑 连接主义认为人工智能源于仿生学,特别是人脑模型的研究。 行为主义认为人工智能源于控制论。

4.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包括哪些? 问题求解与博弈,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计算智能,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等。 5.什么是图灵测试? 是指测试者在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6.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孕育时期 形成时期 暗淡时期 知识应用时期 集成发展时期 第二章知识表示 1.知识的层次及其概念? 噪声,数据,信息,知识,元知识 数据可以定义为:“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的抽象表示”。

信息:是数据的语义(即数据在特定场合下的具体含义) 知识:在长期的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在科学研究及实验中积累起来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经验。 元知识是有关知识的知识,是知识库中的高层知识。包括怎样使用规则、解释规则、校验规则、解释程序结构等知识。2.知识的属性及引起不确定性的因素? 相对正确性,不确定性(随机性,模糊性,经验,不完全性 引起的不确定性) 可表示性与可利用性 3.知识的分类? 按知识的作用范围:常识性知识,专业性知识。 按知识的作用及表示:事实性,过程性,控制性 按知识的结构及表现形式:逻辑性,形象性 按知识的确定性;确定性,不确定性 4.什么是知识表示?

最新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教师教案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一、氨的性质 颜色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沸点 无色 刺激性气味 小于空气 极易溶于水(常温下, 体积比1∶700) 较低,易液化 3.氨水的性质 ①氨水中含有:H 2O 、NH 3、NH 3·H 2O 、NH +4、OH -、极少量H +。 ②NH 3·H 2O 是一种弱碱,但不要写成NH 4OH 。 ③氨水中氮元素主要以NH 3·H 2O 的形式存在,但氨水的溶质是NH 3而非NH 3·H 2O 。 液氨 氨水 物质成分 纯净物(非电解质) 混合物(NH 3·H 2O 为弱电解质) 粒子种类 NH 3分子 NH 3、NH 3·H 2O 、H 2O 、NH +4、OH -、H + 主要性质 不具有碱性 具有碱的通性 存在条件 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 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1)定义:铵根离子(NH +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3)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NH 4Cl 受热分解:NH 4Cl=====△ NH 3↑+HCl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上方重新凝结成白色固体。 NH 4HCO 3受热分解:NH 4HCO 3=====△ NH 3↑+H 2O +CO 2↑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口有无色液体凝结。 ②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NH 4Cl 溶液与NaOH 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NH 4Cl +NaOH=====△ NaCl +NH 3↑+H 2O 。 通常用强碱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的检验NH +4: 铵盐与碱在溶液中反应,若加热或为浓溶液,生成NH 3和H 2O ,若为稀溶液,生成NH 3·H 2O 。 5、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2NH 4Cl +Ca(OH)2=====△ CaCl 2+2NH 3+2H 2O ②发生装置:固+固――→△ 气 与加热KClO 3和MnO 2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即: ③干燥装置: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 碱石灰又称钠石灰,白色或米黄色粉末,疏松多孔,是氧化钙(CaO ,大约75%),水(H ?O ,大约20%),氢氧化钠(NaOH ,大约3%),和氢氧化钾(KOH ,大约1%)的混合物。 ④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导管应插入试管的底部。 ⑤验满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②用蘸有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 ⑥尾气处理: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氨气不溶在CCl4,所以通入之后NH3会从CCl4层往上走,进到水层后溶解。倒吸的原因是NH3 1:700的溶解比,导致导管内的NH3与水直接接触立刻溶解,导管内压强骤减。现在有CCl4隔着,导管内NH3不会溶解,保持导管内一个较大的压强所以不会倒吸。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章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预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尝试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二、 预习内容 第一课时:遗传信息的转录 1. RNA 的组成、结构及分类 (1)基本单位: ,它是由一分子 、磷酸和碱基组成,组成RNA 的碱基有 。 (2)结构;一般是 链,长度比DNA 短,能通过 ,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 (3)分类:①在翻译过程中起模板作用的是 ; ②起转运作用的是 ; ③参与构成核糖体的是 。 2.转录(1)场所: ⑵模板: ⑶原料: ⑷配对原则: ⑸产物: (主要是mRNA ) ⑹过程:①解旋:________解开。 ②配对:细胞中游离的________与供转录用的DNA 的一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 ③连接:在________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新的分子。 ④脱离:合成的________从DNA 链上释放,而后DNA 双链恢复。 第二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 1.翻译 ①概念:在________中,以________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________的过程。 ②场所: ③模板: ④原料: ⑤运载工具: ⑥产物: 2.密码子 (1)概念:_______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这3个相邻碱基称为_______。 (2)种类:共有_______种,决定氨基酸的有_______种。 3.转运RNA (1)结构:形状像三叶草的叶,一端是携带______的部位,另一端有三个碱基。每个tRNA 的这3个碱基可以与mRNA 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称为______。 (2)种类:______种 小结: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 ( ) ( ) 基因 mRNA 蛋白质 细胞核 细胞质(核糖体)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⑴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⑵理解遗传信息与“密码子”的概念 ⑶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二、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探究活动一:遗传信息的转录 1.为什么RNA 适于作DNA 的信使? 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蛋白质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在两者之间需要一个传递信息的信使——RNA 。能完成此任务的RNA 与其成分和结构有一定的关系。 (1)基因是有_________的_____片段; DNA 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而蛋白质的合成是在_______中进行的。 (2)RNA 一般是____链,比 DNA 短,因此能够通过_______,从________转移到______中。 2.DNA 3.

人工智能习题&答案-第4章-计算智能1-神经计算-模糊计算

第四章计算智能(1):神经计算模糊计算4-1 计算智能的含义是什么?它涉及哪些研究分支? 贝兹德克认为计算智能取决于制造者提供的数值数据,而不依赖于知识。计算智能是智力的低层认知。 主要的研究领域为神经计算,模糊计算,进化计算,人工生命。 4-2 试述计算智能(CI)、人工智能(AI)和生物智能(BI)的关系。 计算智能是智力的低层认知,主要取决于数值数据而不依赖于知识。人工智能是在计算智能的基础上引入知识而产生的智力中层认知。生物智能,尤其是人类智能,则是最高层的智能。即CI包含AI包含BI 4-3 人工神经网络为什么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和潜在的广泛应用领域?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如下至关重要的特性: (1) 并行分布处理 适于实时和动态处理 (2)非线性映射 给处理非线性问题带来新的希望 (3) 通过训练进行学习 一个经过适当训练的神经网络具有归纳全部数据的能力,能够解决那些由数学模型或描述规则难以处理的问题 (4) 适应与集成 神经网络的强适应和信息融合能力使得它可以同时输入大量不同的控制信号,实现信息集成和融合,适于复杂,大规模和多变量系统 (5) 硬件实现 一些超大规模集成是电路实现硬件已经问世,使得神经网络成为具有快速和大规模处理能力的网络。 4-4 简述生物神经元及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和主要学习算法。

生物神经元 大多数神经元由一个细胞体(cell body或soma)和突(process)两部分组成。突分两类,即轴突(axon)和树突(dendrite),轴突是个突出部分,长度可达1m,把本神经元的输出发送至其它相连接的神经元。树突也是突出部分,但一般较短,且分枝很多,与其它神经元的轴突相连,以接收来自其它神经元的生物信号。 轴突的末端与树突进行信号传递的界面称为突触(synapse),通过突触向其它神经元发送信息。对某些突触的刺激促使神经元触发(fire)。只有神经元所有输入的总效应达到阈值电平,它才能开始工作。此时,神经元就产生一个全强度的输出窄脉冲,从细胞体经轴突进入轴突分枝。这时的神经元就称为被触发。突触把经过一个神经元轴突的脉冲转化为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学习就发生在突触附近。 每个人脑大约含有10^11-10^12个神经元,每一神经元又约有10^3-10^4个突触。神经元通过突触形成的网络,传递神经元间的兴奋与抑制。大脑的全部神经元构成极其复杂的拓扑网络群体,用于实现记忆与思维。 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 人工神经网络由神经元模型构成。每个神经元具有单一输出,并且能够与其它神经元连接,存在许多输出连接方法,每种连接方法对应于一个连接权系数。 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分为2类, (1)递归(反馈)网络 有些神经元的输出被反馈至同层或前层神经元。信号能够从正向和反向流通。Hopfield网络,Elmman网络和Jordan网络是代表。 (2) 前馈网络 具有递阶分层结构,由一些同层神经元间不存在互连的层级组成。从输入层至输出层的信号通过单向连接流通,神经元从一层连接至下一层,不存在同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多层感知器(MLP),学习矢量量化网络(LVQ),小脑模型连接控制网络(CMAC)和数据处理方法网络(GMDH)是代表。 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学习算法 (1) 指导式(有师)学习 根据期望和实际的网络输出之间的差来调整神经元连接的强度或权。包括Delta规则,广义Delta规则,反向传播算法及LVQ算法。 (2) 非指导(无导师)学习 训练过程中,神经网络能自动地适应连接权,以便按相似特征把输入模式分组聚集。包括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知识问答归纳

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1、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有: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燃料);社会经济因素有:动力(电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科技。 提示:我们在解答某地发展某工业的区位条件有哪些之类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是从这些因素去分析的。所以我们应该熟记这些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2、哪些工业部门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这些工业部门的区位如何选择?为什么这么选择?答:原料导向型工业有: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这些工业部门应接近原料产地。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这类工业部门的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3、哪些工业部门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这些工业部门的区位如何选择?为什么这么选择?答:市场导向型工业有:啤酒厂、瓶装饮料、家具厂、印刷厂、炼油业、棉布厂。这些工业部门应接近市场。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4、哪些工业部门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这些工业部门的区位如何选择?为什么这么选择?答:动力导向型工业有:有色金属冶炼(如电解铝)、电镀厂、化学等重工业。这类工业应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提示:由于这类工业要消耗大量电力,所以对电价特别敏感。我国一般对这类工业实行差别电价。 5、哪些工业部门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这些工业部门的区位如何选择?为什么这么选择? 答: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有: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伞制鞋、包带、皮革。这类工业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之所以这么选择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提示:这类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对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比较敏感。趋向于具有大量劳动力的地方。这类工业经历了几次产业转移的过程:欧美—日本—亚洲四小龙—马来西亚、泰国—我国。现在有从我国沿海转移到内陆的趋势。 6、哪些工业部门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这些工业部门的区位如何选择?为什么这么选择?答:技术导向型工业有:集成电路、生物制药、飞机、卫星、精密仪表。这类工业应接近高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技术要求高。 提示:以上提到的工业部门,属于哪种导向型,我们应该熟练掌握。当然我们还必须清楚以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教案 第四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案) 课程标准: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自然灾害的概念、危害和中国的洪涝灾害,知识结构清楚,层次分明。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危害是学习基础,核心知识是第三部分—中国的洪涝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自然灾害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2、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3、据表分析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1、据表分析中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 2、运用图表和资料数据,说明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 3、说出洪涝灾害的类型及含义,并能举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成因,初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及防御措施。 4、通过查阅1998年长江流域相关的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原因的探讨,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1、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2、探究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运用读图表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方法等方法来组织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没有上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来了解几张图片,而这些图片关于哪方面的内容,(自然灾害)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影响外,还有哪些类型,以及我们中国的自然灾害又是怎样的,带来哪些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节新课“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过程: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首先来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描述自然灾害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2、据表分析中国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成因。 一、自然灾害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请阅读课本107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有哪些主要特征?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_new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金属的存在:除了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2、金属冶炼的涵义:简单地说,金属的冶炼就是把金属从矿石中提炼出来。金属冶炼的实质是把金属元素从化 合态还原为游离态,即M +n (化合态) M 0 (游离态)。 3、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 (1)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2)冶炼:利用氧化还原 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把金属从其矿石中还原出来,得到金属单质(粗)。(3)精炼:采用一定的方法,提炼纯金属。 4、金属冶炼的方法 (1)电解法:适用于一些非常活泼的金属。 2NaCl (熔融) 电解 2Na +Cl 2↑ MgCl 2(熔融) 电解 Mg +Cl 2↑ 2Al 2O 3(熔融) 电解 4Al +3O 2↑ (2)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 Fe 2O 3+3CO 高温 2Fe +3CO 2↑ WO 3+3H 2 高温 W +3H 2O ZnO +C 高温 Zn +CO ↑ 常用的还原剂:焦炭、CO 、H 2等。一些活泼的金属也可作还原剂,如Al , Fe 2O 3+2Al 高温 2Fe +Al 2O 3(铝热反应) Cr 2O 3+2Al 高温 2Cr +Al 2O 3(铝热反应) (3)热分解法:适用于一些不活泼的金属。 2HgO △ 2Hg +O 2↑ 2Ag 2O △ 4Ag +O 2↑ 5、 (1)回收金属的意义:节约矿物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2)废旧金属的最好处理方法是回收利用。(3)回收金属的实例:废旧钢铁用于炼钢;废铁屑用于制铁盐;从电影业、照相业、科研单位和医院X 光室回收的定影液中,可以提取金属银。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是一个远未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Cl 、Na 、K 、Mg 、Ca 、S 、C 、F 、B 、Br 、Sr 11种元素的含量较高,其余为微量元素。常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在传统海水制盐工业基础上制取镁、钾、溴及其化合物。 2、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蒸馏法的历史最久,蒸馏法的原理是把水加热到水的沸点,液态水变为水蒸气与海水中的盐分离,水蒸气冷凝得淡水。 3、海水提溴 浓缩海水 溴单质 氢溴酸 溴单质 有关反应方程式:①2NaBr +Cl 2=Br 2+2NaCl ②Br 2+SO 2+2H 2O =2HBr +H 2SO 4 ③2HBr +Cl 2=2HCl +Br 2 4、海带提碘 海带中的碘元素主要以I - 的形式存在,提取时用适当的氧化剂将其氧化成I 2,再萃取出来。证明海带中含有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 Mg 、Al Zn 、Fe 、Sn 、 Pb 、(H)、Cu Hg 、Ag Pt 、Au 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 强 弱 金属离子得电子能力 弱 强 主要冶炼方法 电解法 热还原法 热分解法 富集法 还原剂或 特殊措施 强大电流 提供电子 H 2、CO 、C 、 Al 等加热 加热 物理方法或 化学方法 得电子、被还原

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1.氨的性质 基础落实 氨 1.合成氨 (1)工业合成氨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 2NH 3_________________,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在合成氨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氮的固定 将____游离____态的氮转变为氮的_____化合物_____的过程。 2.物理性质 (1)NH 3是___无___色、有___刺激性___气味、极易____溶于水______的气体,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溶解____700____体积的氨气。氨易___液___化,常作制冷剂。 (2)喷泉实验 实验装置 操作及现象 结论 ①打开活塞,并挤压滴管的胶头 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____,瓶内液体呈____色 氨 _____ ___溶 于 水, 水溶 液呈 ____性 3.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NH 3+H 2O ?NH 3·H 2O __________。 ②NH 3·H 2O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NH 3·H 2O=====△ NH 3↑+H 2O 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氨水呈弱碱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NH 3·H 2O ?NH +4+OH -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与酸的反应 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______有白烟生成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 NH 3+HCl===NH 4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的催化氧化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4NH 3+5O 2=====催化剂 △ 4NO +6H 2O______________。 知识点1 氨的物理性质 1.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政府2009年8月6日介绍,赤峰制药集团氨气泄漏事件共有246名药厂工作人员、事故处理人员及周边群众到医院接受治疗。下列说法不正

23第五章第四节价值时点原则及第五节替代原则(2013新版)

一、本讲考点 1.价值时点原则。2011、2008年考点。 2.最高最佳利用原则。2011、2010、2008、2007、2006年考点。 3.谨慎原则。2011、2010、2009、2008年连续四年有考点。 二、内容讲解 第四节价值时点原则 价值时点原则要求估价结果是在由估价目的决定的某一特定时间的价值或价格。这个时间既不是委托人也不是估价师可以随意假定的,而必须根据估价目的来确定。这个由估价目的决定的评估价值所对应的时间,称为价值时点,并一般用公历年、月、日表示。 房地产估价之所以要遵循价值时点原则,是因为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房地产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从而房地产价格和价值是不断变化的 确立价值时点原则的意义在于:价值时点除了说明评估价值对应的时间,还是评估估价对象价值的时间界限。例如,有关房地产的法规、政策和估价标准等的发布、修订、废止和实施日期等,均有可能影响估价对象的价值,因此,在估价时究竟是采用发布、修订、废止和实施日期之前还是之后的,就应根据价值时点来确定。 确定价值时点应在先,得出评估价值应在后。而不是有了“评估价值”之后,再把它定义为某个时间的价值。在实际中,多数估价项目是评估现在的价值,一般将估价作业日期内特别是实地查勘估价对象期间的某个日期(原则上为完成估价对象实地查勘之日)确定为价值时点。 不论是何种估价目的,评估估价对象价值所依据的市场状况始终是价值时点的状况,但估价对象状况不一定是价值时点的状况。不同估价目的的房地产估价,其价值时点与所对应的估价对象状况和房地产市场状况的匹配关系见表5-1。 价值时点、估价对象状况和房地产市场状况的关系表5-1

天天练 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4章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天天练 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4章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单选题 1. 关于RNA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所有RNA中都不含氢键 B.RNA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 C.RNA能在细胞内传递遗传信息,也能携带氨基酸 D.某些RNA能在细胞内催化化学反应 2.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某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为转录,方框A表示的结构为核糖体 B.图示过程需要用到解旋酶 C.合成图中①时,所利用的模板是② D.图示过程所利用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3. 如图表示在人体细胞核中进行的某一生命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仅发生在细胞核内 B.该过程与DNA复制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C.该过程涉及ATP的消耗 D.游离的核糖核苷酸有秩序地与DNA链上的碱基碰撞 4. 在同一生物体内,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DNA分子中,可能含有储存相同遗传信息的基因 B.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 C.不同mRNA分子中,可能含有相同的密码子 D.相同DNA转录出的mRNA也一定相同 5. 某段DNA片段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中腺嘌呤(A)占碱基总数的10%,尿嘧啶(U)占碱基总数的30%,则转录出该mRNA的DNA片段中,腺嘌呤 (A)所占的比例为() A.40%B.30%C.20%D.10% 6. 如图为生物体内转运亮氨酸的转运RNA,对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转运RNA还能识别并转运其他氨基酸 B.亮氨酸只能由该转运RNA转运 C.编码亮氨酸的密码子是AAU D.转运RNA由多个核糖核苷酸构成

第四章 计算智能1 人工智能课程 北京大学

第四章计算智能(1) 教学内容:本章讨论计算智能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计算智能的含义及它与传统的人工智能的区别。介绍人工神经网络的由来、特性、结构、模型和算法;神经网络的表示和推理。简要地介绍模糊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模糊逻辑推理和模糊判决等。 教学重点:计算智能;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模型和算法,以及表示和推理。 教学难点: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算法和推理;模糊数学的运算法则和模糊逻辑推理。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适当提问,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模型和算法,了解计算智能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了解人工神经网络的特性、表示和推理,了解模糊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模糊逻辑推理和模糊判决等。 4.1概述 教学内容:本节介绍计算智能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计算智能的含义及其与传统人工智能的区别。贝兹德克提出的“ABC”,及它与神经网络(NN)、模式识别(PR)和智能(I)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计算智能的含义及其与传统的人工智能的区别。 教学难点:“ABC”及其与神经网络(NN)、模式识别(PR)和智能(I)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教学要求:掌握计算智能的含义,了解计算智能与传统的人工智能有何区别。了解贝兹德克提出的“ABC”及其与神经网络(NN)、模式识别(PR)和智能(I)之间的关系。 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计算智能涉及神经网络、模糊逻辑、进化计算和人工生命等领域,它的研究和发展正是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与集成的重要发展趋势。

把神经网络(NN)归类于人工智能(AI)可能不大合适,而归类于计算智能(CI)更能说明问题实质。进化计算、人工生命和模糊逻辑系统的某些课题,也都归类于计算智能。 计算智能取决于制造者(manufacturers)提供的数值数据,不依赖于知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应用知识精品(knowledge tidbits)。人工神经网络应当称为计算神经网络。 第一个对计算智能的定义是由贝兹德克(Bezdek)于1992年提出的。 尽管计算智能与人工智能的界限并非十分明显,然而讨论它们的区别和关系是有益的。马克斯(Marks)在1993年提到计算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区别,而贝兹德克则关心模式识别(PR与生物神经网络(BNN)、人工神经网络(ANN)和计算神经网络(CNN)的关系,以及模式识别与其它智能的关系。忽视ANN与CNN 的差别可能导致对模式识别中神经网络模型的混淆、误解、误表示和误用。 提问:计算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区别和关系如何。 贝兹德克对这些相关术语给予一定的符号和简要说明或定义。 他给出有趣的ABC: A-Artificial,表示人工的(非生物的),即人造的 B-Biological,表示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 C-Computational,表示数学+计算机 图4.1表示ABC及其与神经网络(NN)、模式识别(PR)和智能(I)之间的关系。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较 硅的化合物的转化 H2SiO3 Na2SiO3 SiO2 H2Si03+2NaOH==Na2SiO3+2H2O Na2SiO3+2HCl==2NaCl+H2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SiO2+Na2CO3高温 Na2SiO3+CO2↑ 2、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 新制氯水变质的原理:H2O+Cl2==HCl+HClO 2HClO==2HCl+O2↑

3、氯气的性质 与金属钠反应方程式2Na+Cl 2点燃 2NaCl 与金属铁反应方程式2Fe+3Cl2 点燃 2FeCl3(常温下,干燥的 铁和Cl2不反应) 与金属铜反应方程式Cu+Cl 2点燃 CuCl2 与氢气反应方程式 H2+Cl22HCl;H2+Cl22HCl 与水反应方程式H2O+Cl2 ==HCl+HClO 制漂白液反应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 制漂白粉反应方程式2Cl2 +2C a(O H)2==CaCl2+C a(C l O)2+2H2O 实验室制法MnO 2+4HCl(浓)△ MnCl2 +Cl2↑+2H2O 氯离子的检验试剂以及反应方程式 AgNO3溶液 Ag++Cl―==AgCl↓ Cl2的检验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Cl2+2KI==2KCl+I2 4、二氧化硫的性质 化学性质酸 性 与水反应方程式SO 2+H2O H2SO3与烧碱反应方程式 SO2+2NaOH==Na2SO3+H2O Na2SO3+SO2+H2O==2NaHSO3 SO2+NaOH==NaHSO3 漂 白 性 漂白原理:由于它能跟某些有色物质生成:无色物质曾学过的具有漂白 性的物质 吸附漂白:活性炭 氧化漂白:HClO、O3、Na2O2 还 原 性 与氧气反应方程式2SO 2 + O2 2SO3 与卤素反应方程式 SO2 + Cl2 +2H2O == H2SO4+2HCl SO2 + Br2 +2H2O == H2SO4+2HBr SO2 + I2 +2H2O == H2SO4+2HI 氧 化 性 与硫化氢反应方程 式 SO2+2H2S == 3S↓+2H2O

生物高中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教学设计1

《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基因的表达》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的内容,包括三节内容分别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和《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对《基因的表达》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主干知识点主要是概述遗传信息转录的的场所、模板和过程,揭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是信使RNA、核糖体和转运RNA三者协同作用的结果,概述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是遗传物质作用原理的核心内容,在必修二的模块学习中占据重要位置,也是后续选修模块必不可少的基础。 二、设计思想: 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是生物教学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生物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组织的,生物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来设计。 本节课程的设计,力求以高中生物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出发点,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又有利于突破难点。由于本节内容不仅微观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因此学生不易理解,同时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都懂,学完了都不懂”的困惑中,尽量采用演示法、比较法、读图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材简析: 本章是在前两章解决了“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后,紧接着来研究“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即基因的表达问题,除了顺理成章外,对于学生理解生物的遗传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学习后续章节不可缺少的基础。 本节内容在编排上采用的是在讲述转录和翻译的主干知识过程中,插入讲解tRNA、密码子等侧枝相关知识。这种逐步展开知识的方法,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旧教材思路基本一致,但不同的主要是以问题为主线,贯穿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种独立成段的问句,有利于启发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同时能够突出转录和翻译的主干过程,保证主线清晰。另外教材强调了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两个层面引导学生认识转录和翻译过程。在本节开头,教材首先从细胞水平引导学生思考位于细胞核中的DNA是如何指导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合成的,然后再将学生引导到分子水平的学习。在从分子水平认识蛋白质的合成后,教材又回归到细胞水平。学生通过转录和翻译的学习,对中心法则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也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本章教材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基因表达概念和DNA与RNA的比较及转录过程和原理的教学,第二课时学习翻译的过程和原理,第三课时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由于第三节《遗传密码的破译》是选学内容,而我校学生基础不太理想,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在高一的教学中没有安排,而把该节内容放在高二生物X科中去学习。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是生物学基础知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生物体遗传物质在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发育与分化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有关“DNA的转录和翻译”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很少的问题,特别是这部分内容中的“DNA转录过程”、“RNA如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等内容比较抽象,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成为本章的难点内容。 关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使学生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了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 -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 2 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教室随堂练习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教室随堂练习 一、填空题 1. 看图回答问题: ①小鸟在小狗的________面。 ②小狗在小老鼠的________面。 ③小老鼠在小狗的________面。 2. 看图回答问题: ①小狗跑在最________面,小象跑在最________面。 ②小象跑在小牛的________面,小狗跑在小兔的________面。 3. 把上、下、左、右填在横线上。

小鸡在小狗的________面。 小兔在小鸡的________面。 猫头鹰在小兔的________面。 4. 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一群小动物排成一列要去春游,小兔排在第一个。小马排在大象的________面,猴子排在猫的________面。熊猫在小鹿的________面。 5. 看图回答问题:

①书本在花盆的________面。 ②地球仪在花盆的________面。 ③电视机在书本的________面。 6. 下面是小芳家的客厅,小芳正在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动画片呢!请你说一说。 ①坐在小芳左边的是________,坐在小芳右边的是________。 ②小芳的前面是________,后面是________。 ③电视放在桌子的________面,桌子的下面是________。 7. 排队时,小丽前面有8人,后面有8人,一共有________人。

8. 与20相邻的两个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9.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① 左边是________,右边是________,上边是________,下边是________ ② 在________的右边,在________的左边。的上边是________,下边是________。 ③上面一共有________种物品。 10. 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