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意】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

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注评】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及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属山西)人。唐代大诗人。注有《白氏长庆集》。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2、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5、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6、行不足:百游不厌。阴:同“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是在公元 822 年(长庆二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时候创作的。下面 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 ,欢迎阅读。 题解: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全诗作者以“行”字为线索, 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 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 受。 原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 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 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 785~ 804 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 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 湖面景色。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

禽鸟。 8、暖树:向阳的树。 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 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 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厌。 11、阴:同“荫”,指树阴。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 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13、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14、没(mò):隐没。 15、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6、不足:不够。 译文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 白云重重叠叠, 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 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 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 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赏析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 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 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 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 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 欣赏的感受和判断, 这就使客观的自 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 使读者受到感染。 前代诗人谢灵 运“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 )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 受到激赏, 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 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 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 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 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 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 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 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

初中语文文言文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

《钱塘湖春行》的翻译

《钱塘湖春行》的翻译 导语:白居易 的作品《钱塘湖春行 》,各位都来学习一下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钱塘湖春行》翻译,供各位 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钱塘湖春行》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翻译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 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 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 欣赏得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 的断桥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注释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 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 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 785~ 804 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 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 湖面景色。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
1 / 11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一册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节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秋水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 谏太宗十思疏 腾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伶官传序 石钟山记 项脊轩志 五人墓碑记 登泰山记 病梅馆记 第三册 卫风·氓 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并序) 迢迢牵牛星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 山居秋暝 登高 蜀相 书愤 虞美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声声慢 陈情表 祭十二郎文 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 促织 柳毅传(节选) 第五册 蜀道难 将进酒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 登岳阳楼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 奕秋 第六册 报任安书(节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经典诗词赏析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注释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

(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译文及注释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译文及注释 《》 朝代:唐代 作者: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 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9.乱花:纷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白堤全长1000米。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课文《庄暴见孟子》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被其文言文的句式难住了,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带来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一起来学习一下。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 《孟子》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 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之音,举

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庄暴见孟子【翻译】: 庄暴来见孟子,(他对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什么话用可来回答。”庄暴又问:“爱好音乐,那怎么样呢?”孟子说:“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 有一天,孟子被齐宣王接见,(孟子向宣王)说:“君王曾经把(您)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暴,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色说:“我不是能爱好古代圣王的雅乐,只是爱好世俗一般流行的音乐罢了。”(孟子)说:“只要君王(果真)很爱音乐,那么齐国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当今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宣王)说:“(这个道理)可以说来听听吗?”(孟子)问道:“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说:“(自己欣赏音乐)不如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又)问:“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而快乐,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回答:“不如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于是孟子又)说:“请让我给君王谈谈关于欣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作文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鉴赏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 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 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 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 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 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 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 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

古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

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有一个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你指出来并说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爱(最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___ 2.“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答:这两句诗写早莺和新燕,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等词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

13.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 答案: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4.试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西湖早春的美景。 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15.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 这首诗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湖青山绿,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作者通过对早春湖光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钱塘湖初春美景的喜爱及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B. 黄莺抢占“暖树”,生怕赶不上,新燕正啄“新泥”,忙碌而兴奋。 C.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体现钱塘湖早春生意盎然的美丽景象。 D.首联写出了春行的地点和钱塘湖早春的远景,尾联详细地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16.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本诗的第一、第二句,写诗人来到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表达了诗人对春日钱塘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表现了黄莺在春天里歌唱,燕子在飞进飞出地搭窝。黄莺、燕子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在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使人们倍感生命的美好。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钱塘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有关钱塘湖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勃勃。 17.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 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 19、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如:“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 20、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准确地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1.“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全诗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县)人,中唐大诗人。他出身于寒素的小官僚家庭,早年南北飘流,了解到民间疾苦,后为官,历德宗、宪宗到武宗六朝。晚年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经过精心整理的《钱塘湖春行》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广大读者阅读和参考,更多相关资料尽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1.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 2.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3.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4.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5.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6.暖树:向阳的树。

7.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8.没(mò):隐没。 9.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赏析: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

《钱塘湖春行》课文翻译

《钱塘湖春行》课文翻译 《钱塘湖春行 》 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 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 风景的喜爱, 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下面, 小编为大家分享 《钱 塘湖春行》课文 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 贾公亭西, 暂且歇脚, 举目远眺, 但见水面平涨, 白云低垂, 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鉴赏 白居易 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 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 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 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 波澜连成一片, 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 莺在歌, 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 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 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1/7

“谁家”二字的疑问, 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 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 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 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 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 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 欣赏的感受和判断, 这就使客观的自然 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 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两联细致地描 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 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 以 “乱”“浅”“渐欲”“才能”, 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 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 给人以清新之感。 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 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 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 《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 相类, 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白堤中贯钱塘湖, 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 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 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 阑。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 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 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 了叫后人敬仰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 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 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 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 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 的心态和盘托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 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 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据《唐语林》卷六载,贾公亭建于贞 元年间, 未五六十年后废。 白居易写此诗时, 其亭尚在, 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 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冬水荡漾, 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冬日里西湖的一 种特有的感受。 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 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 不少, 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 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 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 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 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 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 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 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 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
2/7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全文)

[标签:标题] 篇一:高中文言文全部课文原文与翻译高中文言文翻译 ~~~~~~~~~~~~~~~~~~~~~~~~~~目录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 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勾践灭吴(节选邹忌讽齐王纳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秋水过秦论鸿门宴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腾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伶官传序石钟山记项脊轩志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 第三册卫风〃氓xx风〃无衣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归园田居并序)迢迢牵牛星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山居秋暝登高蜀相书愤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声声慢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促织xx(节选) 第五册蜀道难将进酒兵车行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其三)阁夜登岳阳楼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奕秋妾第六册 ) (节选报xx书 )(节选xxxx列传 ) (节选屈原列传 )节选信陵君窃符救赵(《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译文《左传》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xx夜缒而出。见xx曰: 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不知;不仁;失其所与,因人之力而敝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公曰:“不可。子犯请击之。 ”亦去之。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 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 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烛之武答应了。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 贵国使臣来往经过,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供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

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 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通过课文《庄暴见孟子》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不少的语文知识。今天小编还给大家准备了“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同学们可以动手写一写,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 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弃之为数,小数也。不 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 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台子上》)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如有萌 焉何哉(萌芽,此处喻苗头)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技艺) B.通国 ..之善弈者也(全国)使弈秋诲二人弈.(下围棋)

C.思援弓缴 而射之(收缴)虽与之俱 .学(一起) D.使弈秋诲 .二人弈(教导,指导)思援 .弓缴而射之(取过来)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C.通国之善弈者也 D.为是其智弗若与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弗若之矣”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B.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C.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D.虽与.之俱学 4.下列各句中的解释或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弈秋”是当时的围棋高手。“秋”是他的名 字,因善下围棋,所以叫“弈秋”。这是古人称名的习惯。 B.文中“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后概括为成语“一曝十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 钱塘湖春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逐步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

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 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 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 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 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 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逐步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 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 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孟子 三则 原文与翻译

《孟子》三则 春秋 孟子 (一)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1)得兼:同时获得。(2)苟得:苟且取得。(3)患:祸患,灾难。(4)辟:通“避”,躲避。(5)如使:假如,假使。(6)不为:不愿意这样做。(7)勿丧:不丢掉。(8)蹴:用脚踢。(9)何加:有什么益处。(10)奉:侍奉。(11)本心:天性,天良。 导读:作者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进而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要经受得住各种考验。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所以有的祸患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 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

《钱塘湖春行》的翻译

《钱塘湖春行》的翻译 导语:白居易 的作品《钱塘湖春行 》,各位都来学习一下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钱塘湖春行》翻译,供各位 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钱塘湖春行》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翻译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注释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 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 湖面景色。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 1 / 11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歌鉴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歌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

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上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 “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

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 《孟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课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循循导入,刻意对比,语言生动形象等高明的论辩艺术。 2、加强朗读,把握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 情感目标: 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理解“与民同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1、文意的梳理。 2、学习文中的一些文言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常见词语、古今异义现象等,并注意摘录整理。 3、了解孟子的思想,理解本文表达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1、对孟子高明的论辩艺术讨论和学习。 2、对孟子思想的当时和现实意义的理解。 3、音乐和古时君王治国之联系。 【教学方法】 用探究学习的方法,看透其内部结构,把文章切分为若干小段,在完成局部理解之后,完成对全文的理

解,加深对孟子思想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对文章反复朗读,力求做到熟读成诵,从而进一步理解孟子的政治思想。 【课时安排】二课时。 【板书设计】 庄暴见孟子 态度结果 不与民同乐闻王钟鼓之声举疾首蹙额对 与民同乐闻王钟鼓之声举欣欣然有喜色比 观点今王与百姓同乐,可王矣。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产生过驰骋其想像,自由其意识,生发其学说,论辩其观念的诸子百家。孟子,以其思想的博大,政治的精通,现实精神的坚强和滔滔的雄辩口才,雄居“亚圣”之位,使儒学得以发展,“孔孟之道”不仅成为儒学的代名词,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旗帜,他的文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孟子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儒家学者。姬姓,孟孙氏,名孟轲,字子舆。鲁国邹(山东邹县东南)人。早年丧父,母仇氏为求良好的学习环境,三迁其居而居于学宫之旁,让孟子学习俎豆之事,后又在子思之门人那里学习。学成,游学于宋、鲁、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或合纵、或连横、以攻伐为事,他则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行仁政、省刑罚,反对兼并战争。不合时宜,晚年回到邹,课徒讲学。著书立说。其主要言论见于《孟子》。《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中篇,今存七篇,由孟子与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他是孔子儒学的嫡系正传,后世尊为“亚圣”。 三、《孟子》简介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书中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由孟子及其门徒共同完成。宋代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跟《论语》一样,《孟子》也是用语录体写的,但体式有所不同.有些章节论述当代的某些重要问题,篇幅比较长,论证也很充分,已经具有议论文的规模,不过仍在章首冠以“孟子曰”一语,《鱼我所欲也》即属于这一类;对话体也有很大的发展,增加了反复辩难的内容,《庄暴见孟子》则属于这一类。 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大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