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轮机主蒸汽温度低对机组有什么影响

汽轮机主蒸汽温度低对机组有什么影响

汽轮机主蒸汽温度低对机组有什么影响
汽轮机主蒸汽温度低对机组有什么影响

汽轮机主蒸汽温度低对机组有什么影响

汽轮机的主蒸汽温度过低,除了发电机出力要降低以外,还可能在叶片上出现凝结水,从而对叶片造成汽蚀

危害如下:

1、在维持额定负荷的情况下,主蒸汽流量比原来增加,会造成末级叶片过负荷。

2、末级叶片蒸汽湿度增加,缩短叶片使用寿命。

3、汽机各级反动度增加,轴向推力增加,轴承温度升高。

4、高温部件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和热变形。

5、如果主蒸汽温度剧降50度,则是发生水冲击的征兆,非常危险。

水击和反动度增加

背压式机组排出来的乏汽除厂用汽其余供给热用户,排汽压力必须大于,为使乏汽温度在100度以上,排汽压力设计值一般在以上。由于背压的提高,使汽轮机输出功率有所下降,但乏汽的热能供给热用户热能的利用系数提高了。背压式汽轮机可达

65-70%。其主要优点是热能的利用系数较高投资费用低。主要缺点是以热定电受热用户用汽量的限制。抽凝机组可采用调节抽汽进行热电联产,能同时满足热负荷和电负荷的不同需要,在热电厂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有一部分蒸汽进入凝结器故热能的利用系数较背压式低。【我国现在新建的热电厂几乎全部都是调整抽气

式汽轮机了。

背压式汽轮机没有凝汽器,必须要求有稳定可靠的热负荷,功率完全由热负荷来决定,所以不能满足电厂对发电的要求。为了同时满足热负荷和电负荷的要求,有些老电厂会给背压式汽轮机并列一台凝汽式汽轮机,但这种并列机组的效率比较低。现代也有少量热电厂采用背压式汽轮机和低压凝汽式汽轮机并列运行的,就是把背压式汽轮机的一部分排气送到低压凝汽式汽轮机进行发电,这种机组相对成本不高,效率较高。

现在绝大部分热电厂采用的是调节抽气式汽轮机,因为有凝汽器,可以根据热负荷的大小来决定进入凝汽器的排气流量。在热负荷较高时候,例如供暖为主的冬季,由于调节抽气较多,高低压缸的流量相差较大,发电效率一般较低,但热效率很高。在热负荷低的时候,例如完全没有热负荷的夏季,高低压缸的流量都接近设计值,发电经济性较好,和传统同样功率大小的凝汽式火电机

组效率基本相当。摘抄】

抽凝机组不错!我们是一强背压式,一台抽凝式,调整比较灵活

方便!

抽背机组与背压机组相比,有着一定的优越性,但同样受热负荷的制约,但从目前的大形势来看,上背压或抽背机组较好,但也得根据你所在企业的具体状况来决定。同意沙发的观点。

抽凝机汽耗=机组进汽量*1000/机组发电量,单位:kg/kWh

抽凝机热耗=(机组进汽量*进汽焓-各级抽汽量*各级抽汽焓-排汽量*排汽焓-轴封漏汽量*轴封漏汽焓)*1000/机组发电量,单位:

kj/kWh

抽凝机综合热效率=[机组发电量*+给水流量*(给水温度-除盐水温度)*]/(机组进汽量*进汽焓)*100%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904-2004)》)

1汽轮机技术经济指标

汽轮机主蒸汽流量

汽轮机主蒸汽流量是指进入汽轮机的主蒸汽流量值(kg/h)

汽轮机主蒸汽压力

汽轮机主蒸汽压力是指汽轮机进口的蒸汽压力值(MPa),应取靠近汽轮机自动主汽门前的蒸汽压力。如果有两路主蒸汽管道,取算术平均值。

汽轮机主蒸汽温度

汽轮机主蒸汽温度是指汽轮机进口的蒸汽温度值(℃),应取靠近汽轮机自动主汽门前的蒸汽温度。如果有两路主蒸汽管道,取算术平均值。

最终给水温度

最终给水温度是指汽轮机高压给水加热系统大旁路后的给水温度值(℃)。

最终给水流量

最终给水流量是指汽轮机高压给水加热系统大旁路后主给水管道内的流量(kg/h)。如有两路给水管道,应取两路流量之和。

凝汽器真空度

凝汽器真空度是指汽轮机低压缸排汽端真空占当地大气压的百分数,即

(72)

式中:

ηzk-凝汽器真空度,%;

Pby—汽轮机背压(绝对压力),kPa;

Pdq—当地大气压,kPa。

排汽温度

排汽温度是指通过凝汽器喉部的蒸汽温度值(℃),条件允许时取多点平均值。

真空系统严密性

真空系统严密性是指机组真空系统的严密程度,以真空下降速度表示,即

真空系统下降速度=真空下降值(Pa)/试验时间(min)(73)

试验时,负荷稳定在额度负荷的80%以上,关闭连接抽气器的空气阀(最好停真空泵),30s后

开始每记录机组真空值一次,共记录8min,取其中后5min的真空下降值,平均每分钟应不大于400Pa。

参见DL/T50110

机组的汽耗率、热耗率、热效率

1.9.1机组平均负荷

机组平均负荷是指统计期间汽轮发电机组的发电量与运行小时的比值,即

(74)

式中:

Ppj—机组平均负荷,kW;

Wf—统计期内机组发电量,;

h—统计期内机组运行小时,h。

汽耗率

汽耗率是指汽轮机组统计期内主蒸汽流量累计值与机组发电量的比值,即

(75)

式中:

d一汽耗率,kg/;

DL一统计期内主蒸汽流量累计值,t。

1.9.3热耗量

热耗量是指汽轮发电机组从外部热源所取得的热量。

一般来说,“原因不明”的泄漏量不应超过额定负荷下主蒸汽流量%。

a)非再热机组热耗量的计算公式为

(77)

汽轮机主蒸汽流量计算公式为

(78)

式中:

Dbl—炉侧不明泄漏量(如经不严的阀门漏至热力系统外),kg/h;

Dml—锅炉明漏量(如排污等),kg/h;

Dsl—汽包水位的变化当量,kg/h。

热耗率

热耗率是指汽轮发电机组热耗量与其出线端电功率的比值,即

(80)

式中:

q—热耗率,kJ/(kWh);

Qgr—机组供热量,参见本标准的有关供热指标计算部分,kJ/h;

Pqj—出线端电功率,kW。

1.9.5汽轮发电机组热效率

汽轮发电机组热效率是指汽轮发电机组每千瓦时发电量相当的热量占发电热耗量的百分比,即

(81)

式中:

ηq—汽轮发电机组热效率,%。

2汽轮机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

凝结水泵耗电率

凝结水泵耗电率是指统计期内凝结水泵消耗的电量与机组发电量的百分比,即

(82)

式中:

Lnb–凝结水泵耗电率,%;

Wnb—凝结水泵消耗的电量,。

给水泵

2.2.1给水泵扬程

给水泵扬程是指流经给水泵的单位重量液体从泵进口到泵出口所增加的能量,即

(83)

式中:

H—给水泵扬程,mH20;

P1—给水泵入口压力,Pa;

P2—给水泵出口压力,Pa;

ρ1—给水泵入口给水密度,kg/m';

ρ2—给水泵出口给水密度,kg/m3;

Z1—给水泵入口水平面的垂直高差,如果所指的水

平面在基准面上,Z取正值,反之为负值,m;

Z2—给水泵出口水平面的垂直高差,如果所指的水平面在基准面上,Z取正值,反之为负值,m; g—重力加速度,通常取9.80665m/s2;

v1—给水泵入口给水速度,m/s;

v2—给水泵出口给水速度,m/s。

给水泵的输出功率

给水泵的输出功率是指给水流经给水泵后单位时间内所增加的能量值。具体按GBJT8916测定。

对于有中间抽头的给水泵,其输出功率由两部分组成,即

(84)

式中:

psc—给水泵的输出功率,kW;

Dqgs—给水泵出口的给水质量流量,kg/h; Dcgs—给水泵中间抽头的给水质量流量,kg/h; Hc—给水泵中间抽头的扬程,计算参照给水泵的扬程H,m。

电动给水泵单耗

电动给水泵单耗是指统计期内电动给水泵消耗的电量与电动给水泵出口的流量累计值的比值,即(85)

式中:

bdb—电给水泵单耗,kWh/t;

Wdb—电动给水泵消耗的电量,;

一统计期内电动给水泵出口的流量累计值,t。

电动给水泵耗电率

电动给水泵耗电率是指统计期内电动给水泵消耗的

电量与机组发电量的百分比,即

对于单元制机组,机组发电量为单元机组发电量。

(86)

式中:

Ldb一一电动给水泵耗电率,%。

对于母管制给水系统的机组,机组发电量为共用该母管制给水系统的机组总发电量,即

(87)

循环水泵耗电率

循环水泵耗电率是指统计期内循环水泵耗电量与机组发电量的百分比。

对于母管制循环水系统,机组发电量为共用该母管制循环水系统的机组总发电量,即

(90)

式中:

wxhb—循环水泵耗电率,%;

Wxhb—单台循环水泵耗电量,kWh。

对于单元制循环水系统,机组发电量为单元机组发电量,即

(91)

冷却塔

空冷塔耗电率

空冷塔耗电率是指统计期内单元机组空冷塔(包括各水泵、风机)耗电量与机组发电量的百分比,即(92)

式中:

Lk—空冷塔耗电率,%;

Wkl,-空冷塔耗电量,kWh.

2.4.2机力塔耗电率

机力塔耗电率是指统计期内全厂的机力塔耗电量与统计期内全厂机组发电量的百分比,即

(93)

式中:

Lj1,—机力塔耗电率,%;

Wj1—机力塔耗电量,kWh。

2.4.3冷却塔水温降

冷却塔水温降是指循环水在冷却塔内水温降低的值,即

(94)

式中:

△t1—冷却塔水温降,℃;

ttj—冷却塔入口水温,在塔的进水管或竖井处测取,℃;

ttch—冷却塔出口水温,在塔的回水沟处测取,℃。湿冷塔冷却幅高

湿冷塔冷却幅高是指湿冷塔出口水温高于大气湿球温度T,(理论冷却极限)的值,即

(95)

式中:

△tfg—湿冷冷却塔冷却幅高,℃;

—大气湿球温度,℃。

加热器、凝汽器技术经济指标

加热器上端差

加热器上端差是指加热器进口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

度与水侧出口温度的差值,即

(96)

式中:

△t--加热器上端差,℃;

tbh--进口蒸汽压力下饱和温度,℃;

tcs.加热器的水侧出口温度,℃。

2.5.2加热器下端差

加热器下端差是指加热器疏水温度与水侧进口温度的差值,即

(97)

式中:

△txd—加热器下端差,℃;

tss—加热器疏水温度,℃;

tjs—加热器的水侧进口温度,℃。

2.5.3加热器温升

加热器温升是指被加热的水流经加热器后的温度升高值,即

(98)

式中:

△tns—加热器温升,℃。

2.5.4高压加热器投入率

(99)

循环水温升

循环水温升是指循环水流经凝汽器后温度的升高值,即

(100)

式中:

△txhs—循环水温升,℃;

txhc—凝汽器出口循环水温度,℃:

txbj—凝汽器进口循环水温度。

凝汽器端差

凝汽器端差是指汽轮机背压下饱和温度与凝汽器出口循环水温度的差值,即

(101)

式中:

△tk—凝汽器端差,℃;

tbbh—背压下饱和温度,℃。

凝结水过冷却度

凝结水过冷却度是指汽轮机背压下饱和温度与凝汽器热井水温度的差值,即

饱和蒸汽压力温度对照表

压力(MPa) 温度(℃) 0.001 6.9491 0.002 12.9751 0.002 17.5403 0.003 21.1012 0.003 24.1142 0.004 26.6707 0.004 28.9533 0.005 31.0533 0.005 32.8793 0.006 34.6141 0.006 36.1663 0.007 37.6271 0.007 38.9967 0.008 40.2749 0.008 41.5075 0.009 42.6488 0.009 43.7901 0.010 44.8173 0.010 45.7988 0.011 47.6934 0.012 49.4281 0.013 51.0488 0.014 52.5553 0.015 53.9705 0.016 55.3401 压力(MPa) 温度(℃) 0.017 56.5955 0.018 57.8053 0.019 58.9694 0.020 60.0650 0.021 61.1378 0.022 62.1422 0.023 63.1237 0.024 64.0596 0.025 64.9726 0.026 65.8628 0.027 66.7074 0.028 67.5291 0.029 68.3280 0.030 69.1041 0.032 70.6106 0.034 72.0144 0.036 73.3611 0.038 74.6508 0.040 75.8720 0.045 78.7366 0.050 81.3388 0.055 83.7355 0.060 85.9496 0.065 88.0154 0.070 89.9556 压力(MPa) 温度(℃) 0.075 91.7816 0.080 93.5107 0.085 95.1485 0.090 96.7121 0.095 98.2014 0.100 99.6340 0.110 102.3160 0.120 104.8100 0.130 107.1380 0.140 109.3180 0.150 111.3780 0.160 113.3260 0.170 115.1780 0.180 116.9410 0.190 118.6250 0.200 120.2400 0.210 121.7890 0.220 123.2810 0.230 124.7170 0.240 126.1030 0.250 127.4440 0.260 128.7400 0.270 129.9980 0.280 131.2180 0.290 132.4030 压力(MPa) 温度(℃) 0.300 133.5560 0.310 134.6770 0.320 135.7700 0.330 136.8360 0.340 137.8760 0.350 138.8910 0.360 139.8850 0.370 140.8550 0.380 141.8030 0.390 142.7320 0.400 143.6420 0.410 144.5350 0.420 145.4110 0.430 146.2690 0.440 147.1120 0.450 147.9330 0.460 148.7510 0.470 149.5500 0.480 150.3360 0.490 151.1080 0.500 151.8670 0.520 153.3500 0.540 154.7880 0.560 156.1850 0.580 157.5430 压力(MPa) 温度(℃) 0.600 158.8630 0.620 160.1480 0.640 161.4020 0.660 162.6250 0.680 163.8170 0.700 164.9830 0.720 166.1230 0.740 167.2370 0.760 168.3280 0.780 169.3970 0.800 170.4440 0.820 171.4710 0.840 172.4770 0.860 173.4660 0.880 174.4360 0.900 175.3890 0.920 176.3250 0.940 177.2450 0.960 178.1500 0.980 179.0400 1.000 179.9160 1.050 18 2.0480 1.100 184.1000 1.150 186.0810 1.200 187.9950 压力(MPa) 温度(℃) 1.250 189.8480 1.300 191.6440 1.350 193.3860 1.400 195.0780 1.450 196.7250 1.500 198.3270 1.550 199.8870 1.600 201.4100 1.650 20 2.8950 1.700 204.3460 1.750 205.7640 1.800 207.1510 1.850 208.5080 1.900 209.8380 1.950 211.1400 2.000 212.4170 2.050 21 3.6690 2.100 214.8980 2.150 216.1040 2.200 217.2890 2.250 218.4520 2.300 219.5960 2.350 220.7220 2.400 221.8290 2.450 222.9180 1 / 2

蒸汽消耗理论计算(终)

J线蒸汽耗量计算过程 一、温瓶机蒸汽用量 1吨330ml玻璃瓶装啤酒温瓶所需的 0."6Mpa下饱和蒸汽耗量计算过程,进温瓶机时酒温8℃,出温瓶机酒温49℃,330ml空玻璃瓶重 0.278kg,1吨330ml瓶装啤酒的净盖重约 7."58kg(25kg/万个)设: 温瓶1吨330ml玻璃瓶装啤酒所需总的热量为Q 温,酒液带走的热量为Q 温1,瓶子带走的热量为Q 温2,瓶盖带走的热量为Q 温3,机体散热为Q 温4,溢流水带走的热量为Q 温5, 酒液比热容 3."851KJ/(kg℃),玻璃比热容: 0."79 KJ/(kg℃),铁比热容: 0."46 KJ/(kg℃) 1.根据热量传递公式: Q=cm△t,(C: 比热,m:

质量,T 1、"T2:温度)有:Q温1= 3."851 KJ/(kg℃)*1000kg*(49℃-8℃) =157891KJQ温2= 0."79KJ/(kg℃)*( 0."278*(1000kg/ 0."33))*(49℃-8℃) ≈27286KJQ温3= 0."46KJ/(kg℃)*(((1000kg/ 0."33)/100)*25)*(49℃-8℃) ≈143KJ 2.参考啤酒科技杂志文献计算结果,巴氏杀菌机机体散热占整体蒸汽用量的 15."6%,J线温瓶机散热面积较小,机体散热按温瓶机使用总量的10%计,则: Q温4= ((Q 温1+Q 温2+Q 温3)/(1-15%))*15% =(157891+27286+143)/ 0."85* 0."15≈3

2 703."5KJ 3.生产过程无溢流水排放(忽略瓶身带走热水),则:Q温5≈0 4.设每吨 0."6Mpa的饱和蒸汽冷凝至60℃时释放的热量为Q 6,根据饱和蒸汽的压力-焓表查得: 0."6MPa压力下蒸汽温度 158."8°C,热焓: 27 5 6."4KJ/kg;60°C冷凝水热量焓: 251."67KJ/kg 则:Q6=( 2756."4- 251."67)*1000=KJ/t 5.设1吨330ml玻璃瓶装啤酒温瓶所需的 0."6Mpa下饱和蒸汽耗量为T 1,由以上 1、" 2、3得: Q温= Q

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本机组的锅炉为单汽包、单炉膛、再热式自然循环锅炉。由汽包分离分离出的蒸汽依次流过顶棚、热回收包覆面、初级过热器、屏式过热器和未级过热器,最后达到一定的温度离开锅炉。 两级喷水减温器分别布置于初过出口、屏过入口处和屏过出口、未级过热器入口处,如图1所示。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通过这两级喷水减温,将未级过热器出口主蒸汽温度控制在某个定值上,并且保护整个过热器管路乃至主蒸汽管道及汽机金属不被高温损坏。 该系统分两级喷水控制,每级喷水又分左右两侧控制,如图1所示,同一级的两侧减温控制设计思想是相同的。一、二级减温水控制系统是相互独立的,现分别予以剖析。 1.1一级减温水控制 一级减温水的作用,简单地说是将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即屏过入口温度控制在某个定值上。图2为原理性框图。 这个温度定值通常是锅炉负荷(用汽机第一级压力P1代表),主汽压力P,主汽压偏差△P的函数(P1、P、△P)。其中,定值与负荷的关系,如图2中的曲线所示,而与压力的关系待定。但在特殊工况下,这个定值还要受最小减温水量和最大减温水量的限制。 ①最小一级减温水量限制 限制最小减温水量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屏式过热器被高温烧坏,因屏过接受炉内高温火焰辐射,防止屏过内蒸汽温度过高尤为重要,因此最小一级减温水量限制又可理解成屏过出口最高蒸汽温度限制。图2中,A1为屏过出口所允许的最高汽温值。当屏过出口汽温高于这个最高值后,PID1将逐渐减小输出,最后在小值选择器之后,将取代通常的定值(P1、P,

△P),即去降低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定值,PID0将去增加一级减温水量,从而降低整个屏过段的蒸汽温度。 ②最大一级减温水量限制 限制最大一级减温水量目的是为了防止屏过入口汽温过低以致低于此处当前压力下水蒸汽的饱和点,所以又可将最大一级减温水量限制理解成屏过入口最低温度限制。图2中,f(x)输出为相应压力下屏过入口蒸汽的饱和温度,在此基础上再加上A2(约11℃)的过热度,这个和值在大值选择器中与前级的小选输出进行比较,取大值输出。这样就可限制屏过入口蒸汽温度定值,使其不致低于饱和点,从而防止了屏过入口蒸汽带水。 如果不出现两种极端情况,即屏过出口汽温过高或屏过入口汽温过低,定值将是f(P1、P、△P)。 实际屏过入口温度与其定值求偏差后,经PID0调节器运算,其输出去调节一级减温水量最终使屏过入口实际汽温与其定值相等。 由此可见,一级减温水控制回路只是一个单回路调节系统,虽然虽然在框图中有两个PID调节器“串联”在一起,但并不是串级控制系统。

锅炉耗水量计算共8页

§2 锅炉基本特性的表示 为了区别各类锅炉构造、燃用燃料、燃烧方式、容量大小、参数高低以及运行经济性等特点,经常用到如下参数: 一、锅炉额定出力 锅炉额定出力是指锅炉在额定参数(压力、温度)和保证一定效率下的最大连续出力。对于蒸汽锅炉,叫额定蒸发量,单位为吨/小时;对于热水锅炉,叫额定产热量。单位为MW(老单位为万大卡/小时)。 产热量与蒸发量之间的关系: Q=D(iq-igs)×1000 千焦/小时 式中:D----锅炉蒸发量,吨/小时 iq----蒸汽焓,千焦/公斤 igs----锅炉给水焓,千焦/公斤 对于热水锅炉: Q=G(irs “-irs‘)×1000 千焦/小时 式中:G----热水锅炉循环水量,吨/小时 irs “---锅炉出水焓,千焦/公斤 irs ‘---锅炉进水焓,千焦/公斤 注:1千卡(kcal)=4.1868千焦(KJ) 二、蒸汽(或热水)参数 锅炉产生蒸汽的参数,是指锅炉出口处蒸汽的额定压力(表压)和温度。对生产饱和蒸汽的锅炉来说,一般只标明蒸汽压力;对生产过热蒸汽的锅炉,则需标明压力和过热蒸汽温度;对热水锅炉来说,则需标明出水压力和温度。 工业锅炉的容量、参数,既要满足生产工艺上对蒸汽的要求,又要便于锅炉房的设计,

锅炉配套设备的供应以及锅炉本身的标准化,因而要求有一定的锅炉参数系列。见 GB1921-88《工业蒸汽锅炉参数系列》及GB3166-88《热水锅炉参数系列》GB1921-88《工业蒸汽锅炉参数系列》 额定蒸发量 t/h 额定出口蒸汽压力MPa (表压) 0.4 0.7 1.0 1.25 1.6 2.5 额定出口蒸汽温度℃ 饱和饱和饱和饱和250 350 饱和350 饱和350 400 0.1 ★ 0.2 ★ 0.5 ★★ 1 ★★★ 2 ★★★★ 4 ★★★★★ 6 ★★★★★★★ 8 ★★★★★★★ 10 ★★★★★★★★★ 15 ★★★★★★★★ 20 ★★★★★★★ 35 ★★★★★★ 65 ★★ 本表中的额定蒸发量,对于<6t/h的饱和蒸汽锅炉是20℃给水温度下锅炉额定蒸发量,对

主蒸汽温度调节

主蒸汽温度调节 过热器系统按蒸汽流向可分为四级:顶棚及包墙过热器、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及末级过热器,其中主受热面为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分隔屏和后屏过热器布置在炉膛的上部,主要吸收炉膛内的辐射热量;末级过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炉膛后墙水冷壁垂帘管之后,受热面呈逆流布置,靠对流传热吸收热量。过热器系统的汽温调节,采用水煤比粗调,两级四点喷水减温细调,并将后屏出口集箱的两根引出管进行左右交叉后连接到末过进口集箱上,以减少左右侧汽温偏差。 由于影响汽温的因素多,影响过程复杂多变,调节过程惯性也大,这就要求汽温调节应勤分析、多观察,树立起超前调节的思想。在机组负荷发生变化时,应加强对汽温的监视与调整,分析其影响因素与变化的关系,摸索出汽温调节的一些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调整操作。 主汽温度的调节分为烟气侧的调节和蒸汽侧的调节。烟气侧的调节主要通过控制烟气温度和流量的方法来对汽温进行调节,对以对流换热为主的末级过热器影响较大,但烟气侧的调节惯性大、延迟大;蒸汽侧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改变水煤比、减温水量来调节,对主蒸汽温度的调节相对比较灵敏。 下面是对一些典型工况进行分析: 一、正常运行中的汽温调节 正常运行时,主要是通过两级减温器来调节主蒸汽温度。第一级喷水减温器设在分隔屏出口,用以保护后屏不超温,作为过热器温的粗调;第二级喷水减温器设在后屏出口,作为细调,一级和二级喷

水减温控制系统均系串级控制系统。一级喷水减温控制系统调节的主参数为后屏出口温度,副参数为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作为前馈信号)。二级喷水减温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为末过出口温度,副参数为二级减温器出口温度(作为前馈信号)。由于两级减温器调门的开度与正参数不是成比例关系,因此正常运行时应保持减温器具有一定的开度。对

主蒸汽汽温汽压的影响

汽温、汽压异常对设备的危害 在汽轮机运行中,初终汽压、汽温、主蒸汽流量等参数都等于设计参数时,这种运行工况称为设计工况,此时的效率最高,所以又称为经济工况。运行中如果各种参数都等于额定值,则这种工况称为额定工况。目前大型汽轮机组的热力计算工况多数都取额定工况,为此机组的设计工况和额定工况成为同一个工况。在实际运行中,很难使参数严格地保持设计值,这种与设计工况不符合的运行工况,称为汽轮机的变工况。这时进入汽轮机的蒸汽参数、流量和凝结器真空的变化,将引起各级的压力、温度、焓降、效率、反动度及轴向推力等发生变化。这不仅影响汽轮机运行的经济性,还将影响汽轮机的安全性。所以在日常运行中,应该认真监督汽轮机初、终参数的变化。 1、主蒸汽压力升高 当主蒸汽温度和凝结器真空不变,而主蒸汽压力升高时,蒸汽在汽轮机内的焓降增大,末级排汽湿度增加。 主蒸汽压力升高时,即使机组调速汽阀的总开度不变,主蒸汽流量也将增加,机组负荷则增大,这对运行的经济性有利。但如果主蒸汽压力升高超出规定范围时,将会直接威胁机组的安全运行。因此在机组运行规程中有明确规定,不允许在主蒸汽压力超过极限数值时运行。 主蒸汽压力过高有如下危害: (1)主蒸汽压力升高时,要维持负荷不变,需减小调速汽阀的总开度,但这只能通过关小全开的调速汽阀来实现。在关小到第一调速汽阀全开,而第二调速汽阀将要开启时,蒸汽在调节级的焓降最大,会引起调节级动叶片过负荷,甚至可能被损伤。 (2)末级叶片可能过负荷。主蒸汽压力升高后,由于蒸汽比容减小,即使调速汽阀开度不变,主蒸汽流量也要增加,再加上蒸汽的总焓降增大,将使末级叶片过负荷,所以,这时要注意控制机组负荷。 (3)主蒸汽温度不变,只是主蒸汽压力升高,将使末几级的蒸汽湿度变大,机组末几级的动叶片被水滴冲刷加重。 (4)承压部件和紧固部件的内应力会加大。主蒸汽压力升高后,主蒸汽管道、自动主汽阀及调速汽阀室、汽缸、法兰、螺栓等部件的内应力都将增加,这会缩短其使用寿命,甚至造成这些部件受到损伤。 由于主蒸汽压力升高时会带来许多危害,所以当主蒸汽压力超过允许的变化范围时,不允许在此压力下继续运行。若主蒸汽压力超过规定值,应及时联系锅炉值班员,使它尽快恢复到正常范围;当锅炉调整无效时,应利用电动主闸阀节流降压。如果采用上述降压措施后仍无效,主蒸汽压力仍继续升高,应立即打闸停机。 2、主蒸汽压力下降 当主蒸汽温度和凝结器真空不变,主蒸汽压力降低时,蒸汽在汽轮机内的焓降要减少,蒸汽比容将增大。此时,即使调速汽阀总开度不变,主蒸汽流量也要减少,机组负荷降低;若汽压降低过多时,机组带不到满负荷,运行经济性降低;这时调节级焓降仍接近于设计值,而其它各级焓降均低于设计值,所以对机组运行的安全性没有不利影响。如果主蒸汽压力降低后,机组仍要维持额定负荷不变,就要开大调速汽阀增加主蒸汽流量,这将会使汽轮机末几级特别是最末级叶片过负荷,影响机组安全运行。当主蒸汽压力下低超过允许值时,应尽快联系锅炉值班员恢复汽压;当汽压降低至最低限度时,应采用降低负荷和减少进汽量的方法来

汽耗与热耗计算(经典)

1、 汽轮发电机组热耗率 汽轮发电机组热耗率是指汽轮发电机组每发一千瓦时电量耗用的热量,单位为“千焦/千瓦时”。它反映汽轮发电机组热力循环的完善轮程度。汽轮发电机组的热耗率不仅受汽轮机的内效率、发电机效率、汽轮发电机组的机械效率的影响,而且受循环效率、蒸汽初、终参数的影响。 汽轮发电机组热耗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1)无再热凝汽轮机组的热耗率 () ()()给水焓主汽焓汽耗率千瓦时千焦无再热热耗率 -?=/ 汽耗率(千克/千瓦时)=发电机的发电量汽轮机耗用的主蒸汽量 式中,主蒸汽焓指汽轮机入口主蒸汽焓。 给水焓指末级高压加热器出口联承阀后给水焓。 2)次中间再热汽轮机的热耗率 () ()?? ?? ??-?+???? ??-?+?-?=水焓减温蒸汽焓再热减温水耗率再热器中喷水用的排汽焓高压缸蒸汽焓再热 计算的汽耗率以高压缸排汽量 给水焓 给水率主蒸汽焓汽耗率千瓦时千焦再热热耗率 / 式中,减温水耗率单位为“千克/千瓦时”。 3)背压式汽轮机的热耗率 ()?? ?? ??-?=蒸汽焓背压汽焓主蒸汽耗率千瓦时千焦热耗率 / 4)单抽式汽轮发电机组热耗率 ()发电量 抽汽焓蒸汽焓汽机进口抽汽量给水焓蒸汽焓汽机进口抽汽量汽耗量热耗率? ? ? ? ?? -?+???? ??-?-= 5)双抽式汽轮机的热耗率 ()给水焓给水率主蒸汽焓汽耗率双抽热耗率 ?-?= — 发电量混合水用的汽量 高压抽汽加热返回 热系统的用汽量高压抽汽供回抽汽量高压?--10

???? ? ?-?水焓与补充水混合后的混合回水高压热用户用抽汽的返抽汽焓高压 — 发电量混合水用的抽汽量低压抽汽加热返回热系统的用汽量低压抽汽供回抽汽量低压 ?-- 10 ???? ??-?水焓与补充水混合后的混合回水低压热用户用抽汽的返抽汽焓低压 式中,汽量以“吨”,电量以“万千瓦时”,给水率以“千克/千瓦时”为单位。 2、 汽轮机的汽耗率 汽轮机汽耗率是指在发电机端每产生一千瓦时的电量,汽轮机所需要的蒸汽量。计算公式为: ()发电机发出的电量 汽轮机的总进汽量千瓦时千克汽耗率=/

主蒸汽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汽机有什么危害

主蒸汽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汽机有什么危害! 汽温、汽压异常对设备的危害 在汽轮机运行中,初终汽压、汽温、主蒸汽流量等参数都等于设计参数时,这种运行工况称为设计工况,此时的效率最高,所以又称为经济工况。运行中如果各种参数都等于额定值,则这种工况称为额定工况。目前大型汽轮机组的热力计算工况多数都取额定工况,为此机组的设计工况和额定工况成为同一个工况。在实际运行中,很难使参数严格地保持设计值,这种与设计工况不符合的运行工况,称为汽轮机的变工况。这时进入汽轮机的蒸汽参数、流量和凝结器真空的变化,将引起各级的压力、温度、焓降、效率、反动度及轴向推力等发生变化。这不仅影响汽轮机运行的经济性,还将影响汽轮机的安全性。所以在日常运行中,应该认真监督汽轮机初、终参数的变化。 1、主蒸汽压力升高 当主蒸汽温度和凝结器真空不变,而主蒸汽压力升高时,蒸汽在汽轮机内的焓降增大,末级排汽湿度增加。 主蒸汽压力升高时,即使机组调速汽阀的总开度不变,主蒸汽流量也将增加,机组负荷则增大,这对运行的经济性有利。但如果主蒸汽压力升高超出规定范围时,将会直接威胁机组的安全运行。因此在机组运行规程中有明确规定,不允许在主蒸汽压力超过极限数值时运行。主蒸汽压力过高有如下危害: (1)主蒸汽压力升高时,要维持负荷不变,需减小调速汽阀的总开度,但这只能通过关小全开的调速汽阀来实现。在关小到第一调速汽阀全开,而第二调速汽阀将要开启时,蒸汽在调节级的焓降最大,会引起调节级动叶片过负荷,甚至可能被损伤。 (2)末级叶片可能过负荷。主蒸汽压力升高后,由于蒸汽比容减小,即使调速汽阀开度不变,主蒸汽流量也要增加,再加上蒸汽的总焓降增大,将使末级叶片过负荷,所以,这时要注意控制机组负荷。 (3)主蒸汽温度不变,只是主蒸汽压力升高,将使末几级的蒸汽湿度变大,机组末几级的动叶片被水滴冲刷加重。 (4)承压部件和紧固部件的内应力会加大。主蒸汽压力升高后,主蒸汽管道、自动主汽阀及调速汽阀室、汽缸、法兰、螺栓等部件的内应力都将增加,这会缩短其使用寿命,甚至造成这些部件受到损伤。 由于主蒸汽压力升高时会带来许多危害,所以当主蒸汽压力超过允许的变化范围时,不允许在此压力下继续运行。若主蒸汽压力超过规定值,应及时联系锅炉值班员,使它尽快恢复到正常范围;当锅炉调整无效时,应利用电动主闸阀节流降压。如果采用上述降压措施后仍无效,主蒸汽压力仍继续升高,应立即打闸停机。 2、主蒸汽压力下降 当主蒸汽温度和凝结器真空不变,主蒸汽压力降低时,蒸汽在汽轮机内的焓降要减少,蒸汽比容将增大。此时,即使调速汽阀总开度不变,主蒸汽流量也要减少,机组负荷降低;若汽压降低过多时,机组带不到满负荷,运行经济性降低;这时调节级焓降仍接近于设计值,而其它各级焓降均低于设计值,所以对机组运行的安全性没有不利影响。如果主蒸汽压力降低后,机组仍要维持额定负荷不变,就要开大调速汽阀增加主蒸汽流量,这将会使汽轮机末几级特别是最末级叶片过负荷,影响机组安全运行。当主蒸汽压力下低超过允许值时,应尽快联系锅炉值班员恢复汽压;当汽压降低至最低限度时,应采用降低负荷和减少进汽量的方法来恢复汽压至正常,但要考虑满足抽汽供热汽压和除氧器用汽压力,不要使机组负荷降得过低。 3、主蒸汽温度升高 在实际运行中,主蒸汽温度变化的可能性较大,主蒸汽温度变化对机组安全性、经济性

蒸汽温度压力对照表

根据1MPa=1000kPa=10.2kgf/cm2(kg/cm2),通过与饱和蒸气压(单位为MPA)和蒸汽标准表的比较,可以计算出饱和蒸气压(kgf/cm2)与蒸汽温度的关系。温度如下:饱和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之间只有一个自变量。理想饱和蒸汽状态是指温度、压力和蒸汽密度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如果其中一个已知,其他两个值为常量。有此关系的蒸汽为饱和蒸汽,有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的对照表。饱和蒸汽压力与蒸汽温度标准对照表按国际单位制编制,压力单位为兆帕,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扩展数据 测量饱和蒸气压有两种方法 1动态方法。测定液体在不同外压下沸点的方法,又称沸点法。这种方法只能测量接近大气压的饱和蒸气压,精度高。 2静态法。它是指直接测量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即在恒定温度下测量饱和压力。静态方法相对简单,用途更广。通常的方法是将被测材料置于密闭容器中,使其处于

气液共存状态,然后放入恒温槽中。通过调节恒温槽的温度,可以测量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数据。 在封闭条件下,在一定温度下,与固体或液体平衡的蒸气压称为饱和蒸气压。饱和蒸汽压力也称为蒸汽压力。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有不同的蒸气压,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对于同一种物质,固体的饱和蒸气压低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饱和蒸汽是指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热运动而处于饱和状态的蒸汽。当液体在有限的封闭空间内蒸发时,液体分子通过液体表面进入上层空间,成为蒸汽分子。因为蒸汽分子处于湍流热运动中,它们相互碰撞。蒸汽压力与饱和蒸汽温度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不同压力下存在一定的饱和温度。换言之,在一定的压力下,水完全蒸发并继续吸收热量,但直到温度开始升高,温度才上升,变成饱和蒸汽。

锅炉主蒸汽温度低原因及处理

我厂三期机组主蒸汽温度低原因及处理 近期,我厂#6、7机组机组负荷在50%及以上时经常出现主蒸汽温度低现象,现总结其原因及其处理方向。 一、主蒸汽温度过低的危害 当主蒸汽压力和凝结真空不变,主蒸汽温度降低时,主蒸汽在汽轮机内的总焓降减少,若要维持额定 负荷,必须开大调速汽阀的开度,增加主蒸汽的进汽量。一般机组主蒸汽温度每降低10C,汽耗量要 增加 1.3%~1.5%。 主蒸汽温度降低时,不但影响机组的经济性,也威胁着机组的运行安全。其主要危害是: (1)末级叶片可能过负荷。因为主蒸汽温度降低后,为维持额定负荷不变,则主蒸汽流量要增加,末级焓降增大,末级叶片可能过负荷状态。 (2)末几级叶片的蒸汽湿度增大。主蒸汽压力不变,温度降低时,末几级叶片的蒸汽湿度将要增加,这样除了会增大末几级动叶的湿汽损失外,同时还将加剧开几级动叶的水滴冲蚀,缩短叶片的使用寿命。 (3 )各级反动度增加。由于主蒸汽温度降低,则各级反动度增加,转子的轴向推力明显增大,推力瓦块温度升高,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降低。 (4)高温部件将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和热变形。若主蒸汽温度快速下降较多时,自动主汽阀外壳、调节级、汽缸等高温部件的内壁温度会急剧下降而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和热变形,严重时可能使金属部件产生裂纹或使汽轮机内动、静部分造成磨损事故;当主蒸汽温度降至极限值时,应打闸停机。 (5)有水击的可能。当主蒸汽温度急剧下降50C以上时,往往是发生水冲击事故的先兆,汽轮机值班员必须密切注意,当主蒸汽温度还继续下降时,为确保机组安全,应立即打闸停机。 二、引起主蒸汽温度低的因素: 1)水煤比。 在直流锅炉动态分析中,汽轮机调节汽阀的扰动,对直流锅炉是一种典型的负荷扰动。当调节汽阀阶 跃开大时,蒸汽流量D和机组输出功率N E立即增加,随即逐渐减少,并恢复初始值,汽轮机阀前压力 P T一开始立即下降,然后逐渐下降至新的平衡压力。由于直流锅炉的蓄热系数比汽包锅炉小,所以直流锅炉的汽压变化比汽包锅炉大得多。当负荷扰动时,过热汽温T2近似不变,这是由于给水流量和燃 烧率保持不变,过热汽温就基本保持不变。 燃烧率扰动是燃料量、送风量和引风量同时协调变化的一种扰动。当燃烧率B阶跃增加时,经过一段 较短的迟延时间,蒸汽流量D会暂时向增加方向变化;过热汽温T2则经过一段较长的迟延时间后单调上升,最后稳定在较高的温度上;汽压P T和功率N E的变化也因汽温的上升而最后稳定在较高的数值。 当燃烧率不变而给水流量增加时,一开始由于加热段和蒸发段的伸长而推出一部分蒸汽,因此蒸汽流 量D、汽压P T、功率Nk几乎没有迟延的开始增加,但由于汽温T2的下降,最后虽然蒸汽流量D增加,而输出功率N E却有所减少;汽压Pr也降至略高于扰动前的汽压,过热汽温T2则经过一段较长的迟延时间后,最后稳定在较低的温度。 给水和燃料复合扰动时的动态特性是两者单独扰动时的动态特性之和,由图2可知,当给水和燃料按 比例变化时,蒸发量D立即变化,然后稳定在新的数值上,过热汽温则保持在原来的数值上(额定汽温)。这就是说明严格控制水煤比是直流炉主蒸汽调节的关键。

估计蒸汽耗量的方法

式中: Q = 热量 (kJ);m = 物质的质量 (kg); c p = 物质的比热 (kJ /(kg·℃));?T = 物质的上升温度 (℃)。 估计蒸汽耗量的方法 蒸汽系统的优化设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精确估计蒸汽的用量。这样才可以计算蒸汽的管道口径和各种附件的口径如控制阀、疏水阀等,以达到最佳的效果。确定工厂的蒸汽负荷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计算 - 使用传热公式可以分析设备的热输出,可以估计蒸汽的耗量。虽然传热的计算不是非常精确(同时可能有很多未知的变量),但可以使用从相类似应用得出的经验数据。使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数据对大多数应用来说的精度已经足够。 计量 - 蒸汽的耗量可以使用流量测试设备直接测量。这对于现有的设备可以得到足够精确的数据。但对于尚处于设计阶段或没投入使用的的设备来说,这种方法意义不大。 额定热功率 - 额定热功率(或设计额定值)通常标志在工厂各个设备的铭牌上,该数据由设备制造商提供。这些额定值通常以kW表示的热量输出,以kg/h表示的蒸汽耗量取决于使用的蒸汽压力。 任何参数的变化都会改变预期的热量输出,这意味着额定热功率或设计额定值和连接设备的负荷(蒸汽耗量)将不会相同。制造商标出的额定值是一种理想能力的表示,没必要和连接设备的负荷相等同。 计算 在大多数情况,蒸汽中的热量用来做两件事:使产品温度改变,也就是说提供“加热”部分。 来维持产品的温度(由于自然的热量损失或设计的热量损失),也就是说提供“热量损失”部分。 在任何加热制程中,由于产品温度的上升,“加热”部分将减少,并且加热盘管和产品之间的温差减小。但是,因为产品温度的上升热量损失部分将会增加,更多的热量将从容器或管道损失到环境中。任何时候需要的总热量是两部分之和。 计算加热物质所需热量的公式(公式2.1.4)可以适用于绝大多数的传热制程。 此公式的原始形式可以用来计算整个制程需要的总热量。但是,这种形式没有考虑传热率。为了确定传热量,将各种形式的换热应用分成两大类: 没有流动的应用 - 被加热的产品质量恒定、在一定的容器内单批加热。 流动形式的应用 - 被加热的流体连续地通过换热表面 。 没用流动的应用 在没有流动的应用中,被加热流体在一定的容器内单批加热。容器内的蒸汽盘管或环绕容器的蒸汽夹 套构成加热面。这种典型的应用实例如图2.6.1所示的热水储存式换热器或大型的储油罐 - 黏性的油在泵 送前必须加热降低黏度。有些制程是用来加热固体,典型的实例如轮胎压机、洗衣房烫机、硫化机和高压灭菌器。在有些非流动的应用中加热时间不重要且可以忽略,但对有些应用例如水箱和硫化机,加热时间 不仅很重要而且对制程非常关键。 w w w .b z .c o m

主蒸汽温度调节

主蒸汽温度调节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主蒸汽温度调节 过热器系统按蒸汽流向可分为四级:顶棚及包墙过热器、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及末级过热器,其中主受热面为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分隔屏和后屏过热器布置在炉膛的上部,主要吸收炉膛内的辐射热量;末级过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炉膛后墙水冷壁垂帘管之后,受热面呈逆流布置,靠对流传热吸收热量。过热器系统的汽温调节,采用水煤比粗调,两级四点喷水减温细调,并将后屏出口集箱的两根引出管进行左右交叉后连接到末过进口集箱上,以减少左右侧汽温偏差。 由于影响汽温的因素多,影响过程复杂多变,调节过程惯性也大,这就要求汽温调节应勤分析、多观察,树立起超前调节的思想。在机组负荷发生变化时,应加强对汽温的监视与调整,分析其影响因素与变化的关系,摸索出汽温调节的一些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调整操作。 主汽温度的调节分为烟气侧的调节和蒸汽侧的调节。烟气侧的调节主要通过控制烟气温度和流量的方法来对汽温进行调节,对以对流换热为主的末级过热器影响较大,但烟气侧的调节惯性大、延迟大;蒸汽侧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改变水煤比、减温水量来调节,对主蒸汽温度的调节相对比较灵敏。 下面是对一些典型工况进行分析: 一、正常运行中的汽温调节 正常运行时,主要是通过两级减温器来调节主蒸汽温度。第一级喷水减温器设在分隔屏出口,用以保护后屏不超温,作为过热器

温的粗调;第二级喷水减温器设在后屏出口,作为细调,一级和二级喷水减温控制系统均系串级控制系统。一级喷水减温控制系统调节的主参数为后屏出口温度,副参数为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作为前馈信号)。二级喷水减温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为末过出口温度,副参数为二级减温器出口温度(作为前馈信号)。由于两级减温器调门的开度与正参数不是成比例关系,因此正常运行时应保持减温器具有一定的开度。对#6炉来说,众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分隔屏出口的温度存在偏差,A侧的温度明显比B侧要高,所以A侧的一级减温水调门更应该有一定的开度,以防止煤量发生变化时,主蒸汽温度上升的较快,而导致减温水调门跟踪不上.当然,这里所说的开度是相对的,对B侧来说由于温度较低,调门就可以跟得上温度的变化。 在机组正常运行时,应加强对各级减温器后温度的监视,并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汽温异常时作为调整的参考,避免汽温大幅度波动。 二、变工况时汽温的调节。 机组变工况时气温波动大,影响因素众多,应在操作过程中分清主次因素,对症下药,及早动手,提前预防,必要时采取过调手段处理,不可贻误时机,酿成汽温事故。 变工况时汽温的变化主要是锅炉的燃烧负荷与汽轮机的机械负荷不匹配所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当锅炉的热负荷大于汽轮机的机械负荷时,汽温为上升趋势,两者的差值越大,汽温的上升速度越

混凝土蒸汽加热法计算修订稿

混凝土蒸汽加热法计算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混凝土蒸汽加热法计算 15.5.1蒸汽养护参数计算 蒸汽养护一般分预养、升温、恒温及降温四个阶段。预养是为使构件具有一定的初始强度,以防升温时产生裂缝。升温的速度与预养时间、混凝土的干硬度及模板情况有关,见表15-1。此外还与构件的表面系数有关,表面系数≥6m-1时,升温速度不得超过15℃/h;表面系数﹤6m-1时,升温速度不得超过10℃/h。蒸养时升温速度也可随混凝土初始强度的提高而增加,因此也可以采用变速(渐快)升温和分段(递增)升温。 表15-1升温速度极限值参考表(℃/h) 恒温温度及恒温时间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水泥品种、水灰比及对脱模的强度要求,参见表15-2。 1.升温时间计算 升温时间可由下式计算:

11 0 1V t t T - =(15-15) 式中 T1——升温时间(h); t0——恒温温度(℃); t1——车间温度(℃); V1——升温速度(℃/h)。 表15-2 恒温时间参考表 注:1.当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养护温度不宜超过80℃。 2.当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养护温度可提高到85℃~95℃。2.降温时间计算 降温时间可由下式计算: 22 0 2V t t T - =(15-16) 式中 T2——升温时间(h);

t0——恒温温度(℃); t2——出坑允许最高温度(℃); V2——坑内降温速度(℃/h),表面系数≥6m-1,取V2≤10℃/h;表面系数≤6m-1,取V2≥5℃/h。 3.出坑允许最高温度计算 出坑允许最高温度t1(℃),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15- = + t t? t 1 2 17) 式中 t2——车间内温度(℃); t?——构件与车间的允许最大温度(℃)。对采用密封养护的构件,取t?=40℃;对一般带模养护构件,取 t?=30℃;对脱模养护构件,取t?=20℃;对厚大 构件或薄壁构件,t?取值壁以上值再低5~10℃。 4.养护制度的确定 蒸汽养护制度一般用简式表达,成为蒸汽养护制度表达式。如预养3h,恒温5h(恒温温度95℃),降温2h,则蒸汽养护制度表达式为: 3+3+5(95℃)+2 【例15-9】混凝土构件采用硅酸盐水泥配置,水灰比为,干硬度40S,经预养h后带模进行蒸养,出坑强度要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已知坑内的降温速度为15℃/h,车间温度20℃,试拟定蒸汽制度的试验方案。

蒸汽温度与压力对照表

饱和蒸汽温度与绝对压力对照 压力温度压力温度压力温度压力温度压力温度压力温度 0.10 0.11 0.12 0.13 0.14 99.634 102.316 104.810 107.138 109.318 0.35 0.36 0.37 0.38 0.39 138.891 139.885 140.855 141.803 142.732 0.70 0.72 0.74 0.76 0.78 164.983 166.123 167.237 168.328 169.397 1.50 1.55 1.60 1.65 1.70 198.327 199.887 201.410 202.895 204.346 2.75 2.80 2.85 2.90 2.95 229.115 230.096 231.065 232.020 232.962 5.0 5.1 5.2 5.3 5.4 263.980 265.221 266.443 267.648 268.835 0.15 0.16 0.17 0.18 0.19 111.378 113.326 115.178 116.941 118.625 0.40 0.41 0.42 0.43 0.44 143.642 144.535 145.411 146.269 147.112 0.80 0.82 0.84 0.86 0.88 170.444 171.471 172.477 173.466 174.436 1.75 1.80 1.85 1.90 1.95 205.764 207.151 208.508 209.838 211.140 3.0 3.1 3.2 3.3 3.4 233.893 235.718 237.499 239.238 240.936 5.5 5.6 5.7 5.8 5.9 270.005 271.159 272.298 273.422 274.530 0.20 0.21 0.22 0.23 0.24 120.240 121.789 123.281 124.717 126.103 0.45 0.46 0.47 0.48 0.49 147.933 148.751 149.550 150.336 151.108 0.90 0.92 0.94 0.96 0.98 175.389 176.325 177.245 178.150 179.040 2.00 2.05 2.10 2.15 2.20 212.417 213.669 214.898 216.104 217.289 3.5 3.6 3.7 3.8 3.9 242.597 244.222 245.812 247.370 248.897 6.0 6.1 6.2 6.3 6.4 275.625 276.706 277.773 278.827 279.868 0.25 0.26 0.27 0.28 0.29 127.444 128.740 129.998 131.218 132.403 0.50 0.52 0.54 0.56 0.58 151.867 153.350 154.788 156.185 157.543 1.00 1.05 1.10 1.15 1.20 179.916 182.048 184.100 186.081 187.995 2.25 2.30 2.35 2.40 2.45 218.452 219.596 220.722 221.829 222.918 4.0 4.1 4.2 4.3 4.4 250.394 251.862 253.304 254.719 256.110 6.5 6.6 6.7 6.8 6.9 280.897 281.914 282.920 283.914 284.897 0.30 0.31 0.32 0.33 0.34 133.556 134.677 135.770 136.836 137.876 0.60 0.62 0.64 0.66 0.68 158.863 160.148 161.402 162.625 163.817 1.25 1.30 1.35 1.40 1.45 189.848 191.644 193.386 195.078 196.725 2.50 2.55 2.60 2.65 2.70 223.990 225.046 226.085 227.110 228.120 4.5 4.6 4.7 4.8 4.9 257.447 258.820 260.141 261.441 262.721 7.0 7.1 7.2 7.3 7.4 285.869 286.830 287.781 288.722 289.654

汽轮机主蒸汽温度变化对机组的影响

汽轮机主蒸汽温度变化对机组的影响 在实际运行中,主蒸汽温度变化的可能性较大,主蒸汽温度变化对机组安全性、经济性的影响比主蒸汽压力变化时的影响更为严重。 一、主蒸汽温度过高的情况; 通常只允许主蒸汽温度比额定温度高5℃左右。当主蒸汽温度升高时,主蒸汽在汽轮机内的总焓降、汽轮机相对的内效率和热力系统的循环热效率都有所提高,热耗降低,使运行经济效益提高,但是主蒸汽温度升高超过允许值时,对设备的安全十分有害。主蒸汽温度升高的危害如下: (1)调节级叶片可能过负荷。主蒸汽温度升高时,首先调节级的焓降增加;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尤其当高速汽阀中,仅有第一调速汽阀全开,其它调速汽阀关闭的状态下,调节级叶片将发生过负荷。 (2)金属材料的机械强度降低,蠕变速度加快。主蒸汽温度过高时,主蒸汽管道、自动主汽阀、调速汽阀、汽缸和调节级进汽室等高温金属部件的机械强度将会降低,蠕变速度加快。汽缸、汽阀、高压轴封坚固件等易发生松弛,将导致设备损坏或使用寿命缩短。若温度的变化幅度大、次数频繁,这些高温部件会因交变热应力而疲劳损伤,产生裂纹损坏。这些现象随着高温下工作时间的增长,损坏速度加快。 (3)机组可能发生振动。汽温过高,会引起各受热金属部件的热变形和热膨胀加大,若膨胀受阻,则机组可能发生振动。 在机组的运行规程中,对主蒸汽温度的极限及在某一超温条件下允许工作的小时数,都有严格的规定。一般的处理原则是:当主蒸汽温度超过规定范围时,应联系锅炉值班员尽快调整、降温,汽轮机值班员应加强全面监视检查,若汽温尚在汽缸材料允许的最高使用温度以下时,允许短时间运行,超过规定运行时间后,应打闸停机;若汽温超过汽缸材料允许的最高使用温度,应立即打闸停机。例如中参数机组额定主蒸汽温度为435℃,当主蒸汽温度超过440℃时,应联系锅炉值班员降温;当主蒸汽升高到445~450℃之间时,规定连续运行时间不得超过30min,全年累计运行时间不得超过20h;当主蒸汽温度超过450℃时,应立即故障停机。 二、主蒸汽温度降低的情况; 当主蒸汽压力和凝结真空不变,主蒸汽温度降低时,主蒸汽在汽轮机内的总焓降减少,若要维持额定负荷,必须开大调速汽阀的开度,增加主蒸汽的进汽量。一般机组主蒸汽温度每降低10℃,汽耗量要增加1.3%~1.5%。 主蒸汽温度降低时,不但影响机组的经济性,也威胁着机组的运行安全。其主要危害是: (1)末级叶片可能过负荷。因为主蒸汽温度降低后,为维持额定负荷不变,则主蒸汽流量要增加,末级焓降增大,末级叶片可能过负荷状态。 (2)末几级叶片的蒸汽湿度增大。主蒸汽压力不变,温度降低时,末几级叶片

蒸汽温度压力对照表

饱和蒸汽: 未经过热处理的蒸汽称为饱和蒸汽,饱和蒸汽是在一个大气压下,温度为100度的蒸汽,温度不能再升高,是饱和状态下的蒸汽。饱和蒸汽由气体分子之间的热运动现象造成的。 原理: 当液体在有限的密闭空间中蒸发时,液体分子通过液面进入上面空间,成为蒸汽分子。由于蒸汽分子处于紊乱的热运动之中,它们相互碰撞,并和容器壁以及液面发生碰撞,在和液面碰撞时,有的分子则被液体分子所吸引,而重新返回液体中成为液体分子。开始蒸发时,进入空间的分子数目多于返回液体中分子的数目,随着蒸发的继续进行,空间蒸汽分子的密度不断增大,因而返回液体中的分子数目也增多。当单位时间内进入空间的分子数目与返回液体中的分子数目相等时,则蒸发与凝结处于动平衡状态,这时虽然蒸发和凝结仍在进行,但空间中蒸汽分子的密度不再增大,此时的状态称为饱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的液体称为饱和液体,其对应的蒸汽是饱和蒸汽,但最初只是湿饱和蒸汽,待蒸汽中的液态水完全蒸发后才是干饱和蒸汽。蒸汽从不饱和到湿饱和再到干饱和的过程温度是不增加的,干饱和之后继续加热则温度会上升,成为过热蒸汽。 特点: 饱和蒸汽具有如下特点: (1)饱和蒸汽的温度与压力之间一一对应,二者之间只有一个独立变量。理想的饱和蒸汽状态,指的是温度、压力及蒸汽密度三者

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知道其中一个,其他二个值就是定数。存在这种关系的蒸汽就是饱和蒸汽,否则都可以视为过热蒸汽进行计量,如图为饱和蒸汽压力与温度对照表; (2)饱和蒸汽容易凝结,在传输过程中如有热量损失,蒸汽中便有液滴或液雾形成,并导致温度与压力的降低。含有液滴或液雾的蒸汽称为湿蒸汽。严格来说,饱和蒸汽或多或少都含有液滴或液雾的双相流体,所以,不同状态下不能用同一气体状态方程式来描述。饱和蒸汽中液滴或液雾的含量反映了蒸汽的质量,一般用干度这一参数来表示。蒸汽的干度是指单位体积饱和蒸汽中干蒸汽所占的百分数,以“x”表示; (3)准确计量饱和蒸汽流量比较困难,因为饱和蒸汽的干度难以保证,一般流量计都不能准确检测双相流体的流量,蒸汽压力波动将引起蒸汽密度的变化,流量计示值产生附加误差。所以在蒸汽计量中,必须设法保持测量点处蒸汽的干度以满足要求,必要时还应采取补偿措施,实现准确的测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