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衡简介

张衡简介

张衡简介
张衡简介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6d14830530.html,)

〔张衡简介〕

*篇一:各朝各代简介

夏朝

夏朝(公元前2029年——前1559年),是中国史书记

载的第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相传禹治水成功,奠定了夏族在中原文化区的中心地位。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位,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夏王朝。先在阳城(今山西境内)定都,后迁至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从此,王位世袭制

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标志着中国“家天下”的创立,使夏由一个部落之称而成为国名。

从夏禹算起,到夏朝灭亡,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前后经历约四百七十年。夏朝距今已经四千年之久。

商朝

夏朝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在“鸣条之战”后灭夏,后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公元前1559年——前1046年),成为中国史上第二个世袭奴隶制王朝。

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

商朝前后相传十七世、三十一王,延续五百多年。商朝开国距今约有三千六百多年了。

周朝

商朝末代君王商纣王,在“牧野之战”后被周武王姬发击败而丧国,周朝(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即成为中国史上第三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周朝分为“西周”、“东周”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丰京(今陕西长安沣河以西),周成王姬诵在洛邑修建国都;西周末年,周平王姬宜臼从镐京东迁洛邑后,史称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通称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的划分,史学界尚不统一,基本存在三种争议。

当周王朝推翻商朝时,新统治者将征服的土地分封给王室成员、紧密盟友和原商朝统治者的后裔,以及一些获准保持原来土地的地方豪强。于是,当时的中国就出现了大批政治实体。由于战争连绵不断,许多诸侯国被消灭,或者其面积大为缩小,所以后来只剩下七个大国,即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些诸侯国到了战国初期,已经变成了完全独立的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批名人,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孙子、管仲、屈原等,并著有

一批经典文献,对后世颇有影响。周朝共传三十代、三十七王,共计为七百九十年。周朝距今约有三千多年了。

秦朝

秦王嬴政(秦始皇)率军打败其它“六国”,统一中国,在咸阳建立了秦王朝。

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期间,商鞅变法,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为巩固专制的中央集权采取了不少强硬措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为防御匈奴南侵,筑起了扬名世界的万里长城。然而,秦朝的残酷统治以及“焚书坑儒”等暴行,也为其埋下了短期内就遭灭亡的火种。

秦朝统治仅有十五年时间,秦三世便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秦建立王朝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年了。

汉朝

刘邦与项羽交战,刘邦在韩信、张良、萧何等人辅助下,取得胜利,进入咸阳,建立了西汉王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定都长安。由于刘邦及其后的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吸取秦灭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了农民的徭役、劳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史称“文景之治”。因而,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刘彻)时国力达

到空前强盛。通过对匈奴的作战和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不但使多民族的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且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了新的发展。西汉末年,外戚王莽趁机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新朝(公元8年12月——公元23年),至此西汉灭亡。东汉(东汉23年——220年)初期的光武帝刘秀调整了统治政策,使社会出现了“光武中兴”局面。但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社会黑暗,引发了黄巾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东汉名存实亡。

东汉年间,蔡伦发明造纸术,誉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后人称为“蔡侯纸”,是现代纸的渊源。纸的发明及应用,对社会历史的记载与保存,对文化思想的交流与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司马迁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流传千年。被联合国天文组织将太阳系中的1802

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的张衡也出生在这个时期。

唐朝

李渊称帝建立唐朝(618年——907年),定都长安。“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称为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训,调整治国政策,前期政治比较清明,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美称。唐高宗李治病逝后,皇后武则天取得帝位,定国号为周(690年——705年)。唐朝是一个强盛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各民族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叛乱事件。这一事件前后长达七年之久,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激变的结果,对唐朝后期的影响颇大。随即,唐朝便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加之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终于导致了农民战争爆发。唐末的黄巢,王仙芝起义,严重打击了唐朝统治。

唐诗闻名天下,流传千年不衰,而李白、杜甫等一批诗人更是人人皆知。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三卷,成为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

唐朝衰亡后,各地藩镇自立为国,位在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藩镇国家即称为“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宗主国,其中十个国龄较长、国力较强的统称为“十国”。“五代十国”实际就是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五代(907年——960年)十国(891年——979年)”是

中国历史的一个特殊时期,统治者多重武轻文。这时期经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事件,战乱不停,内乱不止,使得契丹国具有南侵机会,辽国(907年——1125年)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此时期经历七十二年。唐朝统治总共延续了二百八十九年,距今已约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宋朝

五代共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朝代,后周随后被赵匡胤所篡,赵在陈桥驿发动政变,手下将领把黄袍披到赵的身上,即登基建立宋朝(史称北宋),称为宋太祖,定都开封(当时叫作汴梁、东京)。赵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十国”,统一了中国本土地区。

宋朝(960年——1279年)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之后,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中期,为了强化统治,发展经济,王安石实行变法。改革收效甚微,北宋逐步走向衰落,朝政日益萎靡,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北宋末年,由于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众多农民倾家荡产,无以为生,逼上梁山,反抗暴政。尤以方腊、宋江先后领导的起义影响最大。加之北宋长期与辽、夏、金争战不休。

与西夏战事刚止,金军又大举南下,终于在靖康元年金军攻占开封,史称“靖康之难”,废除宋帝,北宋灭亡。

金军灭亡北宋之后,原任河北兵马大元帅的皇族康王赵构,在金军退走之后,于南京即位,沿用大宋国号,史称南宋。宋高宗赵构在江南的统治稳固后,加强了川陕防御,建立了以长江中游地区为重点连结淮东的江淮防御体系,阻挡金军进攻。同时,南宋还重视发展军事技术,加强军队建设,国防力量有所增强。但是,赵构昏聩无能,任用佞人,排斥

贤相,改积极抗战方针为消极防御。结果造成临安卫军政变,金军亦乘机南下,宋高宗航海走避,南宋险些亡国。南宋以妥协求和,极大地抑制了领兵将帅才能的发挥。尤其是解除三大将兵权、杀害抗金名将岳飞、缩编军队等,自毁长城。结果,南宋逐步走向衰弱。

在北方,蒙古、西夏、金三国形成激战对峙局面。蒙古兴起,当西夏和金相继灭亡后,蒙古军队强攻南宋,南宋被迫应战。元军攻克临安,守将投降,部分大臣南下福建、广东重建小朝廷,南宋终于彻底灭亡。

宋朝的造船、矿冶、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无论是在生产规模方面,还是在生产技术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商业市场十分繁荣,大小城镇贸易兴盛,特变是纸币的出现及广泛使用,更具有划时代意义。“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三大发明,都是在这个阶段开发应用的。陆游、辛弃疾的词作流传很广,朗朗上口,家喻户晓。司马光所主编的《资治通鉴》,耗时十九年。内容涉及16个朝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三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宋朝经历三百一十九年,从北宋起距今约有一千多年。

元朝

蒙古统治者忽必烈率军灭了南宋,定都于大都(现北京市),定国号为元(1206年——1368年)。称为元世祖。元

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了全国。

这一时期,各民族经济交往频繁,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经济较前繁荣,中国同亚、欧、非各国联系加强,文化科学技术达到了高度繁荣的水平。元朝的戏剧创作进步较快,如关汉卿的《窦娥冤》,至今仍在舞台上演,并出现了《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一大批小说名著。元朝统治一百六十多年,距今约有八百多年。

明朝

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终于攻陷元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即失去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接着,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王朝(1368年后——1644年)。明朝前期,朝廷仍是强化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朱见深设立西厂。朱棣迁都北京。明朝又修筑了北边的长城,并派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往来。明朝中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某些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明朝名医李时珍结合自身经验,历时二十七载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世界享有盛名。

明朝后期,封建专制统治腐朽不堪,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终于爆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占

领北京后,由于种种原因,仅在京城称帝一天,即被清兵追逐,起义最终失败。明朝统治二百七十六年,距今约有六百四十多年了。

清朝

皇太极定国号为清,清兵经山海关直逼北京城,击败李自成后建立了清朝(1616年——1912年),后顺治(福临)登基称帝,定都北京。清朝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除设立内阁、六部外,还增设了南书房、军机处;为了从思想上控制人民,清政府一再兴起“文字狱”,压制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朝就设置了台湾府,同时还击败了沙俄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这些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清政府粉碎噶尔丹的分裂活动,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加强对西藏和新疆的管辖,使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清朝的文化发展很快,出现了如《红楼梦》、《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聊斋志异》、《儒林外史》、《镜花缘》、《说岳全传》、《隋唐演义》、《三侠五义》、《施公案》等长篇章回小说。清王朝前期气势不错,曾有“康熙乾隆盛世”之说,后逐渐走向腐败。同时,清王朝还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贪官和坤。

晚清时期,朝廷腐败无能。英帝国为了改变贸易入超的

状况,向中国偷运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东亚病夫”由此产生。民众强烈要求禁烟。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英国对此不满,即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广大爱国官兵和三元里人民进行了英勇战斗,但清政府奉行妥协方针,导致战争失败。英国趁机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觉悟之后,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中国从此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侵华战争。美、俄两国坐收渔人之利。四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又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随之,定都天京(现在的南京),又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后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引发了天京事变,损伤了元气,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固然,洋务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却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当时,中国社会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民

族资产阶级产生了。面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一面,又有妥协性一面。

19世纪后半期,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83年和1894年,先后爆发了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法新约》和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法国及日本进一步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各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展开了资本输出的激烈竞争,并在中国

*篇二:张衡

从容说课

本文记叙了我国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出色的文学、政治才能以及杰出的科学成就,表现了作者对张衡的由衷敬仰。张衡一生依次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然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鲜明。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四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但却注意详略剪裁,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而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而对其他的介绍则较简略。因此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结合文本找出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和效果。此外,教授时还应强调诵读,通过各种诵读的方式品味课文凝练简洁的语言。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作品,听录音朗读正音正字;组织学生齐读、组读、个读和自由读。依据书下注释疏通课文,重点串讲第四段,教给学生归纳文言知识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地动仪的了解。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堂上文言阅读练习,学会文言知识点的课外迁移。

教学重点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凝练简洁的语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

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入的全貌认识。过程与方法

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2.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

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推进新课【作者与作品简介】范晔(398~445),我国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历史名著《后汉书》。他擅长写论赞,《后汉书》的一些传论,被誉为名篇。

师请大家认真听课文的录音朗读,将生字词注音注在原文上。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课文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文言的断句。

(提示学生读全文,注意“属”“璇”“罔”“蟾蜍”等字词的读音)

(1)衡少善属文(zhǔ)(2)妙尽璇机之正(xuán)(3)

张衡的故事6则完美版

《张衡的故事》 张衡的故事(一): 少年张衡的故事 少年时代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激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的决心。之后他两度出任中央政府专管天文的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据《辞海》所记:他首次正确解释月食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观测和记录了中原地区能看到的2500颗星星,并且绘制了我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他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候风地动仪;创造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和能飞行数里的木鸟。 渴求知识的张衡总是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不满17岁时,他辞别父母独身一人到外地访师求学。在古都长安,他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的山川形势、物产风俗和世态人情。在当时的京都洛阳,他结识了不少有学问的朋友,其中有一个叫崔瑗,精通天文、数学、历法,还是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张衡登门向他求教。 正是由于他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获益匪浅。除了在天文学方面有杰出成就外,在地震学的研究上也是举世瞩目的,他创制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相类似的仪器问世早1700多年。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他写的《二京赋》精思博会,十年乃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张衡的故事(二): 张衡小时候的趣事 张衡很小的时候,小张衡就是奶奶的小尾巴,不管奶奶走到哪里,后面总会有小张衡的影子。他总是缠着奶奶给他讲故事。老人家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又加上十分喜欢这个聪明的孙子,所以只要小张衡提出要听故事,奶奶就给他讲。在这些故事中,小张衡最喜欢的是北斗七星和月亮的传说了,他总是一边抬着头望着天空里眨眼的星星,一边听奶奶讲,还不时地问奶奶:星星怎样不会像苹果一样掉下来呢?星星害怕下雨吗? 对于聪明孙子的问题,奶奶当然也回答不上来,这让他越发觉得浩渺的夜空里会有无数的宝藏,同时也在他的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无数的好奇的问号。从奶奶那里得不到答案,小张衡就急切地读书,他期望能从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他十岁那年,祖母和父亲相继去世了。舅舅送张衡到书馆里去读书。他深知读书对他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因此十分刻苦。不久,小张衡开始作诗了。他作的诗常常受到老师的夸奖呢。为增长知识,小张衡博览群书。一天,他看到一本叫《鹗冠子》的书,被书中按北斗星定季节的四句话深深吸引住了。

《张衡传》教案

15 张衡传 [ 文本扫描]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如在眼前。 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无一句赘言。但平实精谨中有精彩之处,如候风地动仪一段描写生动形象,说明作者胸中自有丘壑,所以能繁简得体,伸缩自如。也唯其如此,才能将张衡一生中在诸多领域中的大事交代得清楚详明,有条不紊。 张衡(78--139)东汉著名科学家和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 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 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 节。《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问题导引] 1.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是怎样写的? 提示: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 2.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材料的? 提示: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提示: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算罔论》;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4 .本文和《屈原列传》相比,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提示: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截取重点片段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表现屈原的高洁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文笔充满感情,有抒情散文的特点,主观性较强。而《张衡传》以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简要概括其一生为主要目的,所以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文学

爱动脑筋的孩子-教案

爱动脑筋的孩子-教案

爱动脑筋的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和感悟三个名人小故事中的主人公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3、掌握副词“才”和处所补语的用法, 教学重点: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副词“才”和处所补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 体会和感悟三个名人小故事中的主人公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教具准备: 图片、音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让学生自由回答,提到喜羊羊就问)喜羊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聪明、机智、爱动脑筋)人们之所以喜欢喜羊羊是因为它爱动脑筋,从动画片中同学们认识到了那么多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几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 卓玛和小云讲到是哪几个古代名人? 三、分角色读课文,达到读得流利 指出各角色的点评团,读完后让点评团点评,教师参与点评给予补充。 四、理解课文 1、哪位同学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都讲到了哪几个古代名人)?(正确答案:司马光、曹冲、张衡。)(板书:司马光、曹冲、张衡) 2、反馈并继续提问:为什么说司马光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正确答案:司马光砸缸)现在请你在书中找出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师巡查) (1)反馈给以鼓励(真聪明,把你从书上找出来的句子给大家读读:司马光多聪明呀,他把缸一砸,小朋友就被救出来了。)继续反馈:是呀,司马光比别的小朋友都聪明,方法最好。 (2)贴出图片 3、还有哪位同学说说,为什么说曹冲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正确答案:曹冲称象)(板书:曹冲称象)曹冲爱动脑筋,想出来连大人都想不到的方法,既快又准确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展示图片)

演讲稿:科学家张衡的故事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城南友谊小学一年级(2)班的刘羽若。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张衡。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他还发明了“浑天仪”、“候风仪”等仪器。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儿时的张衡天资聪颖,态度谦虚,喜欢思考问题。他对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兴趣,总是跟在父母身后问这问那。早上带着露珠的花朵,中午高悬天空的太阳,晚上天空中皎洁的月亮、一闪一闪的星星都让他产生了无穷无尽的联想。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数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原先在天空挂着的,一会儿偏到西边去了。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它们不是在跑动吗?” 爷爷说道:“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你要认识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齐就像烫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张衡很兴奋地问:“那么,它是怎样移动的呢?” 爷爷想了想说:“大约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线上,到天快亮的时候,这北斗就翻了一个身,倒挂在天空……” 这天晚上,张衡一直睡不着,多次起来看北斗。夜深人静,当他看到那闪烁而明亮的北斗星时,感到多么高兴啊!他想:这北斗为什么会这样转来转去,是什么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赶去问爷爷,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每天读起了天文书籍。 之后,张衡经过努力钻研,又发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预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有精铜铸造的,形状像个酒坛子,四周铸着八条龙,每条龙口里含着一个小铜球。只要哪一条龙口中的铜球吐了出来,就预示着那个方向发生地震了。测试十分灵验,没有一次不准。 张衡在科学上的创造发明是伟大的,这与他从小就爱学习、爱科学的性格是分不开的,而且他能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刻苦研究才获得了这样的成就。 我们应该汲取张衡刻苦钻研、刨根问底的精神,勤奋学习、坚持不懈。今天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为明天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自己的梦想。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张衡简介

张衡简介 张衡(78~139),中国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出身望族,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在洛阳任郎中,元初元年(114)迁升尚 书侍郎。元初二年起,曾两度担任太史令,前后共14年。 在天文学,中国古代宇宙论中的浑天说的代表人物。汉代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有三 家学说: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张衡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 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并认为蛋壳之外的宇宙是无限的,在天地未分之前,混混沌沌, 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由地溢出之气化为星。这些关于宇宙起源的认识具有朴素的变化发展的辩证思想。正确 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月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正确解释月食成因是月球进入地影而造成的)。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 天仪”:采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天球仪)和计时漏壶结合起来,制成漏水转浑天仪,用来 演示星空变化,说明浑天说。著有《灵宪》、《灵宪图》、《浑天仪图注》等。画出了 完备的星象图。 在地震学,重视观测实践,亲自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候 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但先进出土的候风地动仪并不是张衡所制作的,而是 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对照图像仿制的在汶川、玉树等地地震时龙头嘴里的珠子并没 有掉落,据说司南也是仿制的) 在地理学,绘制有完整的地形图,并制造出“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等。 在气象学,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风信鸡早1000多年。 在机械学,制成能飞行数里的“独木飞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 还制造出土圭(日影器),亲自测定太阳和月球的角直径是周天的1/736,即29角 分24角秒。观测统计出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恒星2 500颗。主张历法改革应以天文观测的 结果为根据,有力地反对当时流行的唯心主义的以图谶之学来附会历法的做法。 在数学,著有《算罔论》,计算出圆周率在3.1466~3.1622,求得π=10(=3.1622)。比欧洲早1300多年。 在文学,有《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归田赋》《同声歌》等。 在艺术,居东汉六大名画家之首。

(完整word版)《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二、知识积累 1、知人物:作家及张衡简介 《后汉书》纪传体东汉断代史,共一百二十卷,包括本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纪、传为南朝宋范晔撰。志为晋司马彪撰,一般称《续汉志》。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后来因为刘义康谋反案的牵连,被处死。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内容充实,文笔简练生动,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并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后世称赞其文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初中课文《乐羊子妻》便节选自《后汉书》。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在文学方面,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代表作《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的合称)。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地震学方面,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天文学方面,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相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地理学方面,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记里鼓车”、“指南车”等。数学方面,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到3.1622之间,比欧洲早了1300多年;气象学方面,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木飞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出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张衡在科学文艺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为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与文艺的双子星。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文体知识 《张衡传》是一篇精彩的人物评传。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孝感实验小学彭沙沙 【教学思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比较符合低年段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我们当以字词教学为立足点,指导朗读,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张衡数星星的精神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分析】《数星星的孩子》是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单元的课文是走进科技世界为专题。通过钻研教材,我认为:《数星星的孩子》虽然提到了天文方面的一些知识,但这篇课文更确切地说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也不例外,全文通过张衡如何数星星反映了张衡的优秀品质。 【学情分析】字词方面本课要求识记的9个生字几乎有一半是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因此可以适当把时间花在几个重点生字上。另外在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邮票齿孔的故事》对科学家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优秀品质有过学习,那么在突破这课的难点的时候学生应该不陌生。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简单了解张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重点词句品读,学习张衡数星星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会认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学习张衡数星星的精神。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合作探究、集体合作。 【课前准备】1、学生早自习朗读预习; 2、教师准备多媒体演示;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展示,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 点点银花天上开,白天不开晚上开,要问银花有多少,没人能够数出来。(星星)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吗?(不知道) 师:那你们数过星星吗?数的清吗?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也在数星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数星星的孩子》。 3、齐读课题,并且回忆多音字“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天文学家张衡的名人故事

张衡出生在位于中国中原地区的河南省南阳县.他年少时好学,善于写作在十七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来到长安,也就是后来成为中国历许多朝代首都的西安.张衡在这里考察历史古迹,调查民情风俗和社会经济情况.后来年轻有为的张衡被当时的朝廷选中,几次请他做官,张衡在当时的首都洛阳,担任太史令,后又做过侍中、河间相等官。 张衡年轻的时候就对自然科学,尤其是天文学感兴趣.他淡薄名利,曾经两次辞去官职,用三年的时间研究哲学、数学、天文,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并开始著书立说。 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汉代,中国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就非常丰富,当时主要有三个学派,即盖天说,浑天论和宣夜说,张衡就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天就象一个鸡蛋,地好比鸡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这个理论在当时是很进步的.另外,张衡关于天、地起源和演化的回答也是具有辩证思想的,他认为,天地没有分开之前,混混沌沌,分开以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张衡还用距离的变化来解释行星运行的快慢.近代科学证明,行星运动的快慢是和它同太阳距离的近远相关的.可见张衡的解释有合理的因素.。 张衡不但注重理论研究,而且注重实践,他曾亲自设计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公元138年,张衡用它成功地记录了在陕西发生的一次地震.浑天仪相当于现在的地球仪,它原是另外的一位科学家发明的,张衡作了一些改进,他用齿轮系统把浑象----类似现在天球仪和计时漏壶联系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转好一周,这样,人在屋子里看浑象,就可以知道什么时间哪颗星在什么位置上。 张衡还对许多具体的天象做了观察和分析.他统计出中国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星数大约有2,500颗,他基本上掌握了月食的原理.张衡测出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也是相当准确的.张衡认为,早晚和中午的太阳,其大小是一样的,看起来早晚大,中午小,只是一种光学作用.早晚观测者所处的环境比较暗,从暗处看明处就显得大,中午时天地同明,看天上的太阳就显得小.好比一团火,夜里看就大,白天看就小.张衡的这种解释,尽管不很全面,但是有一定的道理。 张衡不仅是天文学家,他还是东汉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他的绘画也相当出色,被列为当时的六大名画家之一.据中国的史书记载,张衡一生共留下科学、哲学、文学方面的著作三十二篇,其中表明了张衡的为人和治学态度,而则是人类到星际旅行的畅想曲,是中国早期的科学幻想文章.另外,、被称为张衡的代表作,一直流传至今.在这两篇作品中,张衡细致地描写了东京、西京的景致(东京,指现在陕西省的西安;西京指现在河南省的洛阳),娓娓地叙述了这里的风俗民情,手法浪漫夸张,其中叙述各种民间技艺的表演,是极其珍贵的中国古代杂技艺术史料。

《张衡传》课堂实录

《张衡传》课堂实录 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我们即将要学习到的《张衡传》这篇课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今天,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张衡传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张衡传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张衡传课堂实录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都知道,科技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也能够兴国安邦,尤其对于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科技的发展更是尤为重要。从古至今,一直有科学家在各个领域孜孜以求,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一位大科学家在地震学、天文学、历法学、算数学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就是张衡。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了1700多年。他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天象的仪器——浑天仪。郭沫若曾经这样评价过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他的传记,我们要进一步走近张衡,了解张衡。 (板书) 师: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

不拔之志。” 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很多关于张衡的资料。 今天的知人论世老师给大家提高点难度。我们说张衡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罕见的全才,假如张衡活在今天,我们肯定要把国家科技发明大奖授予他,请大家结合你对张衡的了解仿照感动中国2007给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的颁奖词为张衡写一段颁奖词(50——80字) (课件) 仿照示例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师:下面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有感情的朗读钱学森的颁奖词。 师:于天河同学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颁奖的盛典,下面哪位同学来给张衡致颁奖辞。 生: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并不在于我们称赞的语言,而在于他的事业心,对科学研究的锲而不舍;楷模之所以成为楷模,并不在于我们美丽的词章,而在于他的责任心,对文学工作的无限追求;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高度的评价,而在于他的爱国心,对

张衡的故事

张衡的故事 张衡的故事 栏目:哲理故事 | 来源:励志人生 | 时间:2014-05-12 | 点击:1458次 张衡的故事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1],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 、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着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着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 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 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建设有张衡博物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这不仅 在当时,就是今日来看,也是很大的成就。张衡能取得这些成就和他小时候的立志追求是分不开的。 张衡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 数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原来在天空东边的,偏到西边去了。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它们不是在跑动吗爷爷说道: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你要认识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一把勺子,很容易找到......

数星星的孩子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思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比较符合低年段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我们当以字词教学为立足点,指导朗读,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张衡数星星的精神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分析】《数星星的孩子》是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单元的课文是走进科技世界为专题。通过钻研教材,我认为:《数星星的孩子》虽然提到了天文方面的一些知识,但这篇课文更确切地说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也不例外,全文通过张衡如何数星星反映了张衡的优秀品质。 【学情分析】字词方面本课要求识记的9个生字几乎有一半是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因此可以适当把时间花在几个重点生字上。另外在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邮票齿孔的故事》对科学家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优秀品质有过学习,那么在突破这课的难点的时候学生应该不陌生。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简单了解张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重点词句品读,学习张衡数星星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会认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学习张衡数星星的精神。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合作探究、集体合作。 【课前准备】1、学生早自习朗读预习; 2、教师准备多媒体演示;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展示,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 点点银花天上开,白天不开晚上开,要问银花有多少,没人能够数出来。(星星)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吗?(不知道) 师:那你们数过星星吗?数的清吗?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也在数星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数星星的孩子》。 3、齐读课题,并且回忆多音字“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读准课文的生字新词。 (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3)数星星的孩子是谁?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请小老师带拼音领读。 ⑵交流识记: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⑶、撤掉拼音,点读。 ⑷、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走迷宫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中国历史故事:科学家张衡的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科学家张衡的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张衡就是其中之一。小编整理了《中国历史故事:科学家张衡的故事》,欢迎阅读。 1中国历史故事:张衡发明地动仪张衡是东汉时候杰出的科学家。他 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数星星。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原来在天空的,偏到西边去了。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它们不是在跑动吗?”爷爷说道:”星 星确实是会移动的。你要认识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烫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噢!我找到了!”小张衡很兴奋又问:”那幺,它是怎样移动的呢?”爷爷想了想说:”大约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线上,到天快亮的时候,这北斗就翻了一个身,倒挂在天空……”这天晚上,张衡一直睡不着,多次起来看北斗。夜深人静,当他看到那闪烁而明亮的北斗星时,果然倒挂着,他感到多幺高兴啊!他想:这北斗为什幺会这样转来转去,是什幺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赶去问爷爷,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读天文书去了。后来,张衡长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众,把张衡召到京城洛阳担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历法的事情。为了探明自然界的奥秘,年轻的张衡常常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读书、研究,还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观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制造出一种仪器,能够上观天,下察地,预报自然界将要发生的情况,这对人们预防灾害,揭穿那些荒诞的迷信鬼话,该是多幺好啊!于是,张衡把从书本中和观察到的

这篇课文就是写张衡小时候怎么数星星的故事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教学要求] 一、识字;要掌握的词语:总是、刻苦钻研、著名;句子:“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在乱动。”“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激起学生对宇宙奥妙的幻想,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课前准备] 电化星座或板画星座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讲读课文最后一小节。教学生字词。范读课文。再学生字词。巩固生字词。写字。 第二课时:读讲课文一、二、三、四小节。 第三课时:读讲第五小节。巩固生字词。增读《天上的街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抬起头,就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非常有趣。天上的星多极了。我们平常说天上的星星多,用哪些词语? 结合学生回答,提示卡片:无数、数不清。(正音)导读“天上有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天上星星真的数不清吗?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数过? 有时候就有个小孩子,最喜欢数星星,他经常注意观察天上的星星。 今天我们就来《数星星的孩子》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看谁能把这篇课文读了以后,知道写的是谁。生字要读准字音,想记住字形。 学生自学。 三、读后检查。 谁能说说这个故事写的是谁?张衡是个什么人呢?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教学一部分生字新词。 把生字组成句子。出示句子: “张衡是汉朝人。他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张衡:注意这两个生字都是后鼻音。“张”字什么旁?这是什么“张”?(弓、长) 教学汉朝:中国有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 教学钻研: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举陈景润叔叔钻研数学的例子。) 教学天文学家: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叫天文学家。 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指点:这篇课文就是写张衡小时候怎么数星星的故事。他怎么数呢,听老师读课文。(很自然地导入课文。) (生字词的学习,必然涉及课文最后一段,这样就不必拘泥于“从头到尾”的数学顺序,而先学最后一段,把课文学习与学词学字结合起来,这样既省时,效果又好。) 五、范读全文。 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读吗?课文中还有几个字不认识,我们再来学习。 六、再学习字词(生字分批教,难点分散) 把另一批生字组成句子出示: 张衡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教学靠:分析字形,复习“非”的笔顺。

古代科学家张衡的小故事

古代科学家张衡的小故事 张衡是中国古代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他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他还发明了“浑天仪”、“候风仪”等仪器。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学习过“数星星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 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张衡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成就世人皆知。 张衡是东汉时候杰出的科学家。他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他坐在一 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 数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 原来在天空的,偏到西边去了。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它们不是在跑动吗?” 爷爷说道:“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你要理解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烫衣服的熨斗,很容 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张衡很兴奋又问:“那么,它是怎样移动的呢?” 爷爷想了想说:“大约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线上,到天快亮的 时候,这北斗就翻了一个身,倒挂在天空……” 这天晚上,张衡一直睡不着,多次起来看北斗。夜深人静,当他 看到那闪烁而明亮的北斗星时,果然倒挂着,他感到多么高兴啊!他想:这北斗为什么会这样转来转去,是什么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赶去问爷爷,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读天文书去了。

后来,张衡长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众,把张衡召到京城洛阳 担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历法的事情。 为了探明自然界的奥秘,年轻的张衡常常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读书、研究,还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观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制造出一种 仪器,能够上观天,下察地,预报自然界将要发生的情况,这对人们 预防灾害,揭穿那些荒诞的迷信鬼话,该是多么好啊! 于是,张衡把从书本中和观察到的材料,实行分析研究,开始了 试制“观天察地”仪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写成一本书,叫做《灵宪》。在这本书里,他告诉人们:天是球型的,像个鸡蛋,天就 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黄,就叫做“浑天说”。 接着,张衡根据这种“浑天说”的理论,开始设计、制造仪器了。不知经过多少个风雨晨昏,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一个当时世界上最 先进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诞生了。这个大铜球很像今天的地球仪,它 装在一个倾斜的轴上,利用水力转动,它转动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 自转一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这个人造的天体上,能够准确地看到太 空中的星象。张衡说:“天上的星星,能见的共有二千五百颗,但我 们经常能看到的却只有一百二十颗。” 后来,张衡经过努力钻研,又发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预报地 震的仪器--地动仪。这个地动仪也是钢铸造的,形状像个酒坛子,四 周铸着八条龙,每条龙口里含着一个小铜球。只要哪一条龙口中的铜 球吐了出来,就预示着那个方向发生地震了。测试非常灵验,没有一 次不准。 张衡在科学上的创造发明是伟大的,这是因为他从小就爱科学, 勤奋地学习钻研和不懈地观察实验,而且能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结 合起来,通过自己刻苦研究、创造才获得的。

三分钟演讲稿:我看张衡

三分钟演讲稿:我看张衡 全面发展之人物,再世界史中亦属罕见。————郭沫若 平日里我们说赏析一个人一定要读懂他的生平,走进他的心灵。有的人身上拥有你需要花一辈子时间去学习和领悟的情操和心智。我看张衡,我在他身上读到了许多难能可贵的东西。 淡泊宁静,是你 《张衡传》中提到张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自古中国文人常常是在崎岖不顺的人生旅途中保持一颗豁达向上的心。让我们即使独到万分凄惨的境遇,也能从他们的诗词言语中感受到“柳暗花明”的生机。张衡这一生,对待一切繁华名利都不予重视。他对待“为官作宦”淡静从容;对待“坏官污吏”嫉恶如仇;作《二京赋》因以讽谏。他这一生的路途中,因为淡薄相随,不惧怕一切浮华。 才华横溢,是你 我们常说人要把思维运用到实践上,用实践去检验一个人的才华。我想,张衡并不是古时人们讨伐的那种“只会说,不会做”的人。他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史称“天资容哲”,敏而好学的他“如川之逝,不舍昼夜。”舍财富给他人,一心研究学术。你可能会笑笑,认为他这样做不值得。但是我想那种成功被人认可的感觉是只有张衡能感受到的,所以他不会觉得不值得。

有官才,没官欲,是你 它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他拥有清醒的政治头脑,他凭借高明的政治手腕,让许多人佩服和欣赏。他有官才,让许多人佩服和欣赏。但他却“累召不应”。我想他一定是不想卷入官场的繁华混战中。检验它是否有官才的一次机遇他选择前去,张衡任职后,不惧一切政治形势,流言蜚语。“直言进谏,弹劾奸污。”大手笔的“治威严,整法度”,使得“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张衡这个人物的一生淡泊名利的心智令人欣赏,而在不同领域的鲜见才华又不得不让人钦佩,这位显露官才的人物又常常被人拿来称赞。 我看张衡,以你的才华和心智勉励自己,向你看齐!

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

名人故事:张衡数星星 经过4年鏖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参战国人民同庆和平的 降临,而将自己与战争融为一体的巴顿却感到生活失去意义。第二次世 界大战爆发时,年过半百的巴顿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代,他那好战的心 被欧洲的炮火激荡起来,密切注视着战局。1940年他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奉命到本宁堡组建一个坦克旅,不久晋升为准将,并很快成为美军的战 车专家,后又升为少将。 1945年春,对德的最后一战开始了。而奉命直捣柏林的正是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为了实施这一不寻常的战役,朱可夫要求 部队进行特别周密细致的准备,为了出奇制胜,他决定打破常规,改变 过去那种从凌晨实施炮火准备白昼开始冲击的老办法,计划在黎明前两 小时实施夜间冲击,并利用140部探照灯的突然照射惊吓敌人。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 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 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和广博的学识。 (参考资料:张国淦《北洋述闻》、陈志让《袁世凯传》、丁健《试论辛亥年袁世凯复出时的心路历程》、刘路生《袁世凯辛亥复出条件考》、农伟雄《袁世凯与南北议和新论》等) 2002年,崔永元突然离开《实话实说》,之后人们才知道原因是他得了重度抑郁症。走出抑郁症阴影的崔永元曾在接受央视《人物》栏目

专访时,自曝几年前得重度抑郁症时,每天都在想着自杀。经过治疗, 崔永元基本得到康复。 儿时的张衡天资聪明,态度谦虚,特别喜欢思考问题。他对自然界 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兴趣。早上带着露珠的花朵,中午高悬天空的太阳,晚上天空中皎洁的月亮、一闪一闪的星星都让他产生了无穷无尽的 联想。他总是跟在父母身后问这问那。 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 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下面有整理的名人故事:朱熹节俭待客,欢迎阅读! 有一次,他和母亲一起到田野中挖野菜。出去的时候,太阳刚刚从 东方升起,红艳艳的,煞是可爱。他不经意间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是那么长。他想,我要是长得像影子那样高大多好哇。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母 亲挖了满满一篮子野菜。他跟在母亲后面,一蹦一跳地走着。“咦!影 子哪里去了呢?”他惊奇地叫道。低头一看,影子缩成了一团,踩在脚 底下。张衡赶忙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母亲说这是由于中午到了,太阳 升得最高,影子就会变短缩成一团,到了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影 子还会变长的。 1945年春,对德的最后一战开始了。而奉命直捣柏林的正是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为了实施这一不寻常的战役,朱可夫要求 部队进行特别周密细致的准备,为了出奇制胜,他决定打破常规,改变 过去那种从凌晨实施炮火准备白昼开始冲击的老办法,计划在黎明前两 小时实施夜间冲击,并利用140部探照灯的突然照射惊吓敌人。

张衡的励志故事

张衡的励志故事 2018-01-17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 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1],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 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 《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 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建设有张衡博物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这不仅在当时,就是今日来看,也是很大的成就。 张衡能取得这些成就和他小时候的立志追求是分不开的。 张衡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 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数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原来在天空东边的,偏到西边去了。 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 它们不是在跑动吗?爷爷说道: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 你要认识星星,先要看北斗星。 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一把勺子,很容易找到......噢!我找到了!小张衡兴奋地又问道:那么,它是怎样移动的呢?爷爷想了想说:大约到半夜,它就移到上面,到天快亮的时候,这北斗就翻了一个身,倒挂在天空......这天晚上,张衡一直睡不着,好几次爬起来看北斗星。 当他看到那排成勺子样的北斗星果然倒挂着,他非常高兴!心想:这北斗星为什么会这样转来转去,是什么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赶去问爷爷,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 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读天文书去了。

张衡生平

文学家的生平经历,其家世,出生地,生活时代,师承,交游对其文学创作,包括作品内容,风格特征都有及重要的影响,因而对其生平的考证十分必要 一家世及幼年 根据现在保存下来的资料,张衡出生于时代官宦之家,为家世学风良好的书香门第《后汉书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世为著姓,祖父堪,蜀郡太守”除这一条资料外,有孙文青《张衡年谱》,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杨清龙《张衡著作系年考》都可证明,据此可知,张衡出生于家世学风身后的时代官宦之家,有机会得到很好的教育,博览经史著作,尽管众学者对张衡祖父张堪是否就是在《后汉书》中有传记的张君游,争议激烈,有学者将其远祖追溯至汉留侯张良,但对张衡的家世富足,无可争议。 这一事实为张衡广泛接触前代文化典籍,积累深厚学养提供了条件,家庭教育的熏陶,成为张衡一生淡泊好学,钻研学术的根基, 而其出生地南阳则是东汉时期相当富庶繁荣的地区,南阳靠近当时的都城洛阳,交通便利,农耕,商业均很发达,又是世家大族聚居之地,很多豪强地主都居住于此,西汉时期,名臣张释之,直不疑都是南阳人氏,东汉光武帝也起家这一地区可谓人才济济,具有宏阔豪荡的乡俗风气,张衡生长于此,其年少时期所受的文化熏染及教育都是十分充足的,据《汉书地理志》,西汉时南阳郡共具有36县,359116户人口,1942051人,而《后汉书地理志》载,城37,528551户,人口亦增加到2439618,不仅人口众多,而且学校兴盛,人才云起,从张衡好友催瑗的《南阳文学官志》,张衡的《南阳文学儒林书赞》,都可了解大致情况。而张衡《南都赋》更是对家乡山川丰茂,人杰地灵的状况做出了描摹:“于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据汉之阳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体爽垲以闲畅,纷郁郁其难详” 如张衡在《二京赋》中所言“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惨则鲜于欢,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富足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风氛围为张衡一生的治学奠定了坚实根基。 关于张衡,存留下来的资料十分有限,但这些片段足以推断出家乡文治对其早年学养的熏陶培固。催瑗《河间相张平子碑》“君天资浚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后汉书张衡传》“衡少善属文”,固然说明张衡的天资聪颖,但自幼生长环境的良好也是重要原因 二游历 张衡在南阳度过了富足安静的少年时代,其聪颖的天资和富足的家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而其丰富深厚的学识则是在青年时期的游历中积淀的,《后汉书张衡传》:“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这一条记载十分简略,没有注明张衡入京师的具体时间,孙文青《张衡年谱》经过考证推断,将其具体时间定为永元五年,自此,张衡在京师洛阳及三辅地区游学七年之久,得以观摩太学,广泛接触前代典籍,,同时,在京师与一些著名学者的交往及朋友间的切磋,也使他得以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京师雄伟壮阔的建筑,繁华喧闹的市肆,成为《二京赋》中辉煌雄放的描摹的底本,《后汉书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