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盐城市龙冈中学高中生物必修2

盐城市龙冈中学高中生物必修2

盐城市龙冈中学高中生物必修2
盐城市龙冈中学高中生物必修2

盐城市龙冈中学高中生物必修2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汇编

执笔人:侍东升 2007.3.8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基本概念:(一般了解)

1.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和。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 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 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杂交、自交、测交

杂交;是指基因型相同或不同的生物体之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指植物体自花受粉或单性花的同株受粉过程。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测交:就是让杂种一代与隐性个体杂交,用来测定F 1的基因组合。 3.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4.纯合子、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5.基因型和表现型

表现型:在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表现型。 基因型:在遗传学上,把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基因型。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重点掌握)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DD ×dd ↓ ↓ F 1: 高茎豌豆 F 1: Dd ↓自交 ↓自交

F 2: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F 2:DD Dd dd 3 : 1 1 :2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 黄圆×绿皱 P :YYRR ×yyrr ↓ ↓ F 1: 黄圆 F 1: YyRr ↓自交 ↓自交

F 2: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F 2:Y --R -- yyR -- Y --rr yyrr 9 :3 : 3 : 1 9 : 3 : 3 : 1 在F 2 代中:

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9种基因型: 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 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 完全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部分内容考纲要求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弄懂并记住)

一、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1、 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

2、 精子的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 ) 1个卵原细胞(2n )

↓间期:染色体复制 细胞体积增大 ↓间期:染色体复制 细胞体积增大 DNA 加倍,染色体不加倍 DNA 加倍,染色体不加倍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 ) 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 ↓前期:联会、四分体 交叉互换(2n )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染色体数目减半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2个次级精母细胞(n )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 ) ↓前期:(n ) ↓前期:(n ) 中期:(n ) 中期:(n )

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 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

两组染色体,染色体体数目加倍(2n ) 两组染色体,染色体体数目加倍(2n )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n )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n ) 4个精细胞(n ) 1个卵细胞(n )+3个极体(n ) ↓变形 ↓

4个精子(n ) 不久,三个极体都退化消失,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相关概念:

(1)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状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2)四分体: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的状态。

区分:同源染色体、四分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 3、 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三、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1、受精作用: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受精作用的意义:

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有重要意义。 3、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DNA 、染色体的变化

4n 2n n 0

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1、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

2、伴性遗传

3、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4、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5、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

①致病基因X a正常基因:X A

②患者:男性X a Y 女性X a X a

正常:男性X A Y 女性X A X A X A X a(携带者)

★③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2)隔代遗传现象:一般地说,此病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

给他的外孙。

(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从母亲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女儿。男性→女性→男性二、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1、致病基因X A正常基因:X a

2、患者:男性X A Y 女性X A X A X A X a正常:男性X a Y 女性X a X a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女性大于男性(2)连续遗传现象

(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

三、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遗传特点: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

四、性别类型:

XY型:XX雌性XY雄性————大多数高等生物:人类、动物、高等植物

XW型:ZZ雄性ZW雌性————鸟类、蚕、蛾蝶类

五、遗传病类型的鉴别:

(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

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

(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

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

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第二节DNA 分子的结构

1.核酸核苷酸含氮碱基:A、T、G、C、U

磷酸

五碳糖:核糖、脱氧核糖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①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 = T/U G = C ★3.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4.计算 1.在两条互补链中C

T

G

A

+

+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3.整个DNA分子中,C

G

T

A

+

+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第三节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2.DNA分子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3.特点:半保留复制

4.基本条件:①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

②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由A TP 提供;

④ 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

5.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1、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2、DNA 是遗传物质的条件:a 、能自我复制 b 、结构相对稳定 c 、储存遗传信息

d 、能够控制性状。

3、DNA 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练习:

1、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有 1 个DNA 分子,一个DNA 分子上有 许多 个基因,每个基因又由 许多 个脱氧核苷酸组成。

2、 DNA 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 代表了遗传信息,不同生物的DNA 分子中不同的 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同一生物DNA 分子特定的 碱基排列顺序 构成了DNA 分子的特异性。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转录

定义:在细胞核中,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的过程。

场所:细胞核 模板:DNA 的一条链 信息的传递方向:DNA

mRNA 原料:含A 、U 、C 、G 的4种核糖核苷酸 产物:信使RNA 翻译

定义: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这

一过程叫做翻译。 场所:细胞质(核糖体)

条件:ATP 、酶、原料、模板(mRNA ) 信息传递方向:mRNA 蛋白质。

密码子:mRNA 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mRNA 线形 tRNA 三叶草型 rRNA 线型

翻译位点:一个核糖体与mRNA 的结合部位形成2个tRNA 的结合位点。(一种tRNA 携带相应的氨基酸进入相应的位点)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DNA ,即DNA 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 流向RNA ,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 或RNA 。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 到RNA (即RNA 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 流向DNA (即逆转录)。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3)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或表达后的蛋白质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

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镰刀型贫血症的原因

DNA 的碱基对发生变化———mRNA 分子中的碱基发生变化———氨基酸改变———蛋白质改变———性状改变

2、基因突变的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叫做基因突变。

3、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原因:物理原因、化学原因、生物因素。

特点:a 、普遍性 b 、随机性 c 、低频性 d 、多数有害性 e 、不定向性

4、基因突变的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5、基因重组的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6、类型:a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 、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交叉互换

7、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

要的意义。

8、应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 练习

新基因的产生的途径是 基因突变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基因突变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变异的主要原因是 基因重组 。 第2节 染色体变异(了解)

1. 缺失 猫叫综合症 果蝇的缺刻翅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增加 果蝇的棒状眼 染色体变异 移接 夜来香的变异 颠倒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 个别染色体增减;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与

减少

2、染色体组

(1)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例如:雌果蝇的一个卵细胞(Ⅰ、Ⅱ、Ⅲ、Ⅳ)。

(2)特点: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1、 概念: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

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显性遗传病:并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

常染色体

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侏儒症

遗传病显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

X

性染色体隐性:红绿色盲、血友病

人类遗Y 毛耳病(只有男性患者)

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型糖尿病

数目异常

原因

染色体异结构异常

常遗传病:常染色体: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

类型

性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

2、危害遗传咨询婚前检测与预防

监测与预防产前诊断:羊水、B超、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3、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中、美、德、

英、法、日参加了这项工作。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2、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考纲要求:了解)

两种观点是:1、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

2、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考纲要求:理解)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生活在一定的区域的同种生物的个体叫做种群

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①生物可遗传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②突变和重组是随机、不定向的,只为进化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即变异是不定向的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基本概念:

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隔隔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种群小种群(产生许多变异) 新物种

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亿年。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简单→复杂低等→高等质水生→陆生单细胞→多细胞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地理

隔离

自然

选择

生殖

隔离

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江苏省盐城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01) 试卷说明:本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70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3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熨.帖/呼吁.隽.永/携.手共进惬.意/汗流浃.背 B.恪.守/溘.然狙.击/居.安思危谅.解/量.体裁衣 C.跌宕./坦荡.慰藉./披荆斩棘.胡诌./皱.皱巴巴 D.荒芜./抚.摸邂.逅/坚持不懈.坍.圮/下肢瘫.痪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组是(▲)(3分) A.长春藤玉砌雕栏凝眸远眺明目张胆 B.酹江月一愁莫展百无聊赖欢呼鹊跃 C.管弦乐瞬息万变不屈不挠莫名其妙 D.癞头僧托沓冗长惊骇万状向死而生 3.下列成语使用无误 ..的一项是(▲)(3分) A.当今传媒界,炒作成风、虚假成灾,在追名逐利甚嚣尘上的污浊氛围中,季羡林主 动摘冠脱冕的高风亮节之举,犹如一束亮光,石破天惊 ....,令人耳目一新。 B.盐塘河公园到处都是花,到处都是树,仿佛随便朝地上扔根枝条就能开出沸反盈天 ....的花来。 C.1945年,声名显赫 ....的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 D.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 ....的罪过和他一样大。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3分) 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B.通过历史文本,让我们进入当时的语境,抵达历史的现场,同时,我们还应立足当代,寻找历史在当今的意义。 C.这次诗歌朗诵大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参加,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D.为了能有永久的和平,人类必须正视战争造成的苦难,思考如何避免战争不再发生。 5.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①李牧连却之.②存亡之.理

高中生物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三章 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班级:姓名: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死亡;R型细菌无毒,不会使小鼠死亡。 (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①实验结论: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无毒细菌转化为S型有毒细菌。 ②此实验只说明有转化因子,并未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 (2)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 ①设计思路:设法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分开,分别单独、直接地研究它们的作用。 ②S型细菌中只有DNA才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此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3)噬菌体侵染细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赫尔希和蔡斯) ①用32P标记一组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另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 ②实验过程: a.标记大肠杆菌:用分别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b.标记T2噬菌体:分别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被标记为32P和35S的T2噬菌体; c.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搅拌、离心(目的); 1)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2)离心: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d.检测放射性。 ③实验结果: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留在外面。 ④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1、DNA的相关知识回顾: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结构:一般为双链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1分子脱氧核苷酸=1分子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1分子含氮碱基(A、T、G、C) (3)脱氧核苷酸不同的原因:含氮碱基不同 ★2、DNA的结构特点: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排列顺序稳定不变)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两章测试题

生物必修3第一、二章检测题 第I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 2.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则下列关于图中X、Y、Z、W(W为虚线框部分)所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 B.Y表示肾上腺,产生的激素在产热上与甲状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C.在炎热的环境中人体必需减少产热、增加散热来保持体温恒定 D.X表示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 3.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来完成的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K+ 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 6.关于过敏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 ②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因此往往会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损伤 ③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 ④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材分析 (一) 内容与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 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 教学重点: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设计 1. 认知目标①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②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智能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②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③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②进一步激发学生唯物辩证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设计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基本程序: 五教学过程概述 (一) 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提供感性材料获得感知布惑①裕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究竟谁在遗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以课本为学习材料,自己来探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②(投影):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图略) ▲伞藻顶端的形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③回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过程▲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探究活动之一:实验材料的探究●铺垫: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它们共同具有的物质基础都是蛋白质和核酸. ●设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合适●学生讨论:(略) ●学生探究: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类群来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最佳材料. ●教师点拔: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质越少,分析起来简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容易得出结论,并且误差小.病毒是最合适的实验材料,成分与染色体相似,在生殖过程中两种成分分开,生活史短,繁殖力强. (三) 模拟,探究,剖析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这一部分,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分析每一步实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计70分) 1.0600cos 的值是 . 2.化简=--+CD AC BD AB . 3.函数()21log 3y x x =++的定义域是 . 4.函数tan( )23y x ππ=-的最小正周期是 . 5.若02 <<-απ,则点)cos ,(tan αα位于第 象限. 6.函数()1cos (),f x x x R =-∈取最大值时x 的值是 . 7.若函数-=3)(x x f 2)2 1 (-x 的零点),)(1,(0Z n n n x ∈+∈则=n _________. 8.函数(5)||y x x =--的递增区间是 . 9.为了得到函数- =x y 2sin(3π)的图象,只需把函数sin 2y x =的图象向右平移个___长度单位. 10.若1,2a b ==,且() a b a -⊥,则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 . 11.已知扇形的周长为8cm ,则该扇形的面积S 的最大值为 . 12.设,0>?若函数x x f ?sin 2)(=在]4 ,3[ππ-上单调递增,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3.如图,在△ABC 中,,1,2,==⊥AD BD BC AB AD 则=?AD AC ________. 14.在直角坐标系中, 如果两点(,),(,)A a b B a b --在函数)(x f y =的图象上,那么称[],A B 为函数()f x 的一组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点([],A B 与[],B A 看作一组).函数4sin ,0()2log (1),0 x x g x x x π??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点的组数为 . B D C A

人教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知识梳理 一、知识点 1、基因的分离定律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 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 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一般 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 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

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 ∶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 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 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 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 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 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基因重组使后代出 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 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 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期中试题(1-3章 附答案)

任丘二中2012年高一生物期中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 ..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2、豌豆在自然状况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A.豌豆是自花传粉和闭花传粉授粉的植物B.豌豆是异花传粉的植物 C豌豆品种间的性状差异大D.豌豆是先开花后传粉 3、水稻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中的纯合体占总数的 A.25% B.50% C.75% D.100% 4、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 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D.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5、一对有耳垂的父母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这说明 A.有耳垂为显性性状B.无耳垂为显性性状 C.有耳垂为隐性性状D.不能说明问题 6、.一对夫妻都正常,他们的父亲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请你预测,他们的儿子是色盲的几率是( ) A.1 B.1/2 C.1/4 D.1/8 7、家兔的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A.纯种黑毛兔B.褐毛兔C.杂种黑毛兔D.前3项 8、性染色体存在于() A.体细胞B.精子C.卵细胞D.以上都有 9、用矮杆晚熟(ddEE)水稻和高杆早熟(DDee)水稻杂交,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如果希望达到2000珠矮杆早熟纯种水稻,那么F2 在理论上要有()A.800珠B.1000珠C.1600珠D.32000珠 10、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 实质是 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11、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只能产生一种表现型的是 A、BBSs×BBSs B、BbSs×bbSs C、BbSs×bbss D、BBss×bbSS 12.要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板结构,所选择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13.已知某动物的体细胞内含2N条染色体,那么该动物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染色体多少条 A.2N B.4N C.N D.3N 1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 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⑤D.⑥⑦ 15.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A.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B.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D.着丝点分裂,一个染色体变成两个染色体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题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 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计70分) 1.0600cos 的值是 . 2.化简=--+ . 3.函数()21log 3y x x =++的定义域是 . 4.函数tan( )23y x ππ=-的最小正周期是 . 5.若02 <<-απ,则点)cos ,(tan αα位于第 象限. 6.函数()1cos (),f x x x R =-∈取最大值时x 的值是 . 7.若函数-=3)(x x f 2)21 (-x 的零点),)(1,(0Z n n n x ∈+∈则=n _________. 8.函数(5)||y x x =--的递增区间是 . 9.为了得到函数- =x y 2sin(3π)的图象,只需把函数sin 2y x =的图象向右平移个___长度单位. 10.若1,2a b ==,且()a b a -⊥,则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 . 11.已知扇形的周长为8cm ,则该扇形的面积S 的最大值为 . 12.设,0>?若函数x x f ?sin 2)(=在]4 ,3[ππ-上单调递增,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3.如图,在△ABC 中, 2,=⊥BD BC AB AD 14.在直角坐标系中, 如果两点(,),(,)A a b B a b --在函数)(x f y =的图象上,那么称C

[],A B 为函数()f x 的一组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点([],A B 与[],B A 看作一组).函数 4sin ,0()2log (1),0 x x g x x x π??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点的组数为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计80分. 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A 、B 是单位圆O 上的点,点A 是单位圆与x 轴正半轴的交点,点B 在第二象限.记AOB θ∠=且4sin 5 θ=. (1)求B 点坐标; (2)求 sin()2sin( )22cos() ππθθπθ++--的值. 16.平面内给定三个向量()()()3,2,1,2,4,1a b c ==-=. (1)若()() 2a kc b a +⊥-,求实数k ; (2)若向量d 满足//d c ,且34d =,求向量d . 17.已知函数2()2sin 1f x x x θ=+?-(θ为常数) ,1[]22x ∈-.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第3章基因的本质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 A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 DNA B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 .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在DNA 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 A ?碱基 B ?磷酸 C .脱氧核酸 D ?任一部位 3. 一个DNA 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 A .是DNA 母链的片段 和DNA 母链相同,但T 被U 所代替 C . DNA 子链( B . 和 DNA D . 和 DNA 4. 下列制作的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 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母链稍有不同 ) O 代表五碇軸 O 代去錢服 I I 代农育包碱宰 A D DNA 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 A .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 .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 .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 .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 5. B . DNA C . DNA a 代表磷酸,b 为五碳糖,c 为含氮碱基 的b 有一种 的c 有一种 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D . DNA 7.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 A .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 B. 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 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 . DNA 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8. 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C . D . 9.若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 ) : (T + C ) = 2.5,则 A . 0.25 B . 0.4 C . 1 10 .下述关于双链 DNA 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DNA 双链中(A + G ) : (T + C )的比值 是( D . 2.5

(完整word版)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 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 (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 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内环境)淋巴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2、稳态 (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二、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 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三、水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 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二第3章基因的本质测试题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在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A.碱基B.磷酸C.脱氧核酸D.任一部位 3.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A.是DNA母链的片段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代替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4.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5.DNA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代表磷酸,b为五碳糖,c为含氮碱基B.DNA的b有一种 C.DNA的c有一种D.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 A.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B.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D.DNA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8.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A.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B.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C.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D.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9.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T + C)= 2.5,则DNA 双链中(A + G)︰(T + C)的比值是()A.0.25 B.0.4 C.1 D.2.5 10.下述关于双链DNA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 B.一条链中G为C的2倍,则互补链中G为C的0.5倍 C.一条链中A︰T︰G︰C = 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2︰1︰4︰3 D.一条链的G︰T = 1︰2,则互补链的C︰A = 2︰1 11.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的数量是胞嘧啶的1.5倍,现测得腺嘌呤数量为1 800个,则组成该DNA的脱氧核苷酸有() A.6 000个B.4 500个C.6 400个D.7 200个 12.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形成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两章测试题

2010-2011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生物单元质量检测题 第I卷选择题 1.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 2.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则下列关于图中X、Y、Z、W(W为虚线框部分)所示结构的说确的是 A.人体在寒冷的环境过神经和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 B.Y表示肾上腺,产生的激素在产热上与甲状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C.在炎热的环境中人体必需减少产热、增加散热来保持体温恒定 D.X表示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 3.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4.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 ①血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 A.①④B.②③ C.②④D.①③ 5.下列有关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环境稳态是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来完成的 B.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围 6.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A.神经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C.体液—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7.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⑤循环系统 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分泌系统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⑤D.③⑥⑦⑧ 8.下列有关人体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K+ 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于维持环境的稳态不利 9.关于过敏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 ②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因此往往会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损伤 ③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 ④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围波动 C.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四大系统来共同维持 D.HCO-3、HPO2-4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11.2010年4月5日,王家岭煤矿,由于透水事件被困的153名矿工有115名首先奇迹般获救,并有显著的生命特征.被困期间有关他们体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被困期间,只要通过减少排尿就可以保持水分平衡 B.获救后,仍有生命特征说明血糖仍保持平衡 C.被困期间,他们体对血糖含量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胰岛素 D.体重均减轻,主要原因是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利用 12.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D.毛细血管扩,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增多 13.以下不可能引起尿糖现象的是() A.糖尿病 B.一次性吃糖过多C.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D.短时间饥饿14.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题.doc

孟德尔遗传学定律·20161016 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题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 .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 ~④ 中的遗传问题() ① 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 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 ③ 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 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需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 ②开花后人工去雄 ③自花受粉前人工去雄 ④去雄后自然受粉 ⑤去雄后人工受粉 ⑥受粉后套袋隔离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⑤⑥D.①④⑤ 3.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最重要的证据是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亲本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杂合子自交产生的性状分离比为3: 1 D.杂合子测交后代产生的性状分离比为1:1 4.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自花传粉、闭花传粉的豌豆是孟德尔杂交试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B.假说中具有不同遗传组成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运用统计学方法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D.进行测交试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5.基因型为RrYY 的生物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基因型的比例为 A. 3:1 B.1:2:1C.1:1:1:1D.9:3:3:1 6.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yyrr )豌豆杂交,F2 种子为 480 粒,从理论上推测, F2种子中基因型与其个体数基本相符的是 A. yyrr , 20 粒 B . YyRR, 60 粒 C. YyRr, 240 粒D.yyRr,30粒 7.番茄的红果( A)对黄果( a)是显性,圆果( B)对长果( b)是显性,且自由组合,现用红色长果 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A. 1: 0 B . 1: 2: 1 C . 1: 1 D . 1:1: 1: 1 8.基因型为 ddEeFf 和 DdEeff 的两种豌豆杂交,在 3 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 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A. 1/4B . 3/8 C . 5/8 D.3/4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前三章大纲

必修2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都为纯合子;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 ①去雄: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②套袋: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③人工授粉: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涂抹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 ④再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 3.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 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 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 等。(可用于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如:DD×DD Dd×Dd等。(作用:可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如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时,Aa 占1/2n;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4.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 DD×Dd 或 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 ..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江苏省盐城中学-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

江苏盐城2013-2014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计70分) 1.0600cos 的值是 . 2.化简=--+CD AC BD AB . 3.函数()21log 3y x x =++的定义域是 . 4.函数tan()23 y x ππ=-的最小正周期是 . 5.若02 <<-απ,则点)cos ,(tan αα位于第 象限. 6.函数()1cos (),f x x x R =-∈取最大值时x 的值是 . 7.若函数-=3)(x x f 2)2 1(-x 的零点),)(1,(0Z n n n x ∈+∈则=n _________. 8.函数(5)||y x x =--的递增区间是 . 9.为了得到函数- =x y 2sin(3π)的图象,只需把函数sin 2y x =的图象向右平移个__长度单位. 10.若1,2a b ==,且()a b a -⊥,则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 . 11.已知扇形的周长为8cm ,则该扇形的面积S 的最大值为 . 12.设,0>?若函数x x f ?sin 2)(=在]4 ,3[ππ-上单调递增,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3.如图,在△ABC 中, ,=⊥AB AD 14.在直角坐标系中, 如果两点(,),(,)A a b B a b --在函数)(x f y =的图象上,那么称[],A B 为函数()f x 的一组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点([],A B 与[],B A 看作一组).函数 4sin ,0()2log (1),0x x g x x x π??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点的组数为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计80分. 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 C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作者:————————————————————————————————日期: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材分析 (一) 内容与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 教学重点: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设计 1. 认知目标①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②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智能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②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③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②进一步激发学生唯物辩证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设计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基本程序: 五教学过程概述 (一) 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提供感性材料获得感知布惑①裕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究竟谁在遗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以课本为学习材料,自己来探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②(投影):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图略) ▲伞藻顶端的形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③回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过程▲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探究活动之一:实验材料的探究●铺垫: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它们共同具有的物质基础都是蛋白质和核酸. ●设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合适●学生讨论:(略) ●学生探究: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类群来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最佳材料. ●教师点拔: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质越少,分析起来简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容易得出结论,并且误差小.病毒是最合适的实验材料,成分与染色体相似,在生殖过程中两种成分分开,生活史短,繁殖力强. (三) 模拟,探究,剖析(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这一部分,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分析每一步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测试题及答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生物必修二第3章基因的本质测试题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在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A.碱基B.磷酸C.脱氧核酸 D.任一部位 3.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A.是DNA母链的片段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代替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4.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5.DNA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代表磷酸,b为五碳糖,c为含氮碱基 B.DNA的b有一种 C.DNA的c有一种 D.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 A.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 B.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DNA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8.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A.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B.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C.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D.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9.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T + C)= ,则 DNA 双链中(A + G)︰(T + C)的比值是 () A.B.0.4 C.1 D.10.下述关于双链DNA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 B.一条链中G为C的2倍,则互补链中G为C的倍 C.一条链中A︰T︰G︰C = 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2︰1︰4︰3 D.一条链的G︰T = 1︰2,则互补链的C︰A = 2︰1 11.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的数量是胞嘧啶的倍,现测得腺嘌呤数量为1 800个,则组成该DNA的脱氧核苷酸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