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级临床及其它《系统解剖学》A卷

2009级临床及其它《系统解剖学》A卷

2009级临床及其它《系统解剖学》A卷
2009级临床及其它《系统解剖学》A卷

2009年秋季学期

-4/4281-6/1291/4291/1301/研修

《系统解剖学》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注意:1、本试卷共 3 页; 2、考试时间: 100 分钟 3、姓名、学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

一、 A 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共25分)

1、决定骨伸长的结构是 ( )

A 、关节软骨

B 、骨膜

C 、骺软骨

D 、骨髓

E 、都不对 2、板障存在于 ( )

A 、胸骨内

B 、长骨的两端

C 、顶骨内

D 、短骨内

E 、肋骨内 3、桡切迹 ( )

A 、存在于桡骨上端

B 、存在于尺骨上端

C 、存在于桡骨下端

D 、存在于尺骨下端 F 、上述都不对 4、肘关节 ( )

A 、 由肱骨和尺骨构成

B 、 由肱骨和桡骨构成

C 、由尺骨和桡骨构成

D 、由肱骨和桡骨、尺骨构成

E 、 能作屈、伸、收、展运动

5、连结相邻椎弓板的结构是 (

A 、 前纵韧带

B 、后纵韧带

C 、棘间韧带

D 、黄韧带

E 、项韧带 6、肩关节 ( )

A 、关节四周有韧带加强

B 、 关节囊相对薄而松弛

C 、 关节窝较深

D 、 运动范围较小

E 、 以上都不是 7、不属于面肌的是 ( )

A 、 口轮匝肌

B 、枕额肌

C 、颞肌

D 、眼轮匝肌

E 、颊肌 8、助呼气的肌是 ( )

A .胸小肌

B 、 肋间外肌

C .胸大肌

D .肋间内肌

E .前锯肌 9、不属于上肢带肌的是 ( )

A 、 大圆肌

B 、冈上肌

C 、胸小肌

D 、三角肌

E 、肩胛下肌 10、使肩关节外展的肌是 ( )

A 、三角肌

B 、肱二头肌

C 、肱三头肌

D 、背阔肌

E 、以上均参与 11、心外膜

A 、是浆膜性心包的壁层

B 、是浆膜性心包的脏层

C 、心的血管走行

于心肌和心包壁层之间 D 、纤维性心包与浆膜性心包相延续 E 、以上描述均正确

12、关于卵圆窝

A 、是胚胎期卵圆孔闭锁所形成

B 、位于右心房的左侧壁上

C 、通常只是一个浅窝

D 、少数人此处只是一薄膜与左心房相隔

E 、以上描述均正确 13、关于室间隔

A 、只是由肌纤维组成

B 、只是一膜性结构

C 、大部分为肌性部,少部分为膜性部

D 、室间隔只分隔左、右心室

E 、室间隔分隔左、右心房 14、关于室间隔

A 、心前面的标志是前室间沟

B 、心后面的标志是后室间沟

C 、室间隔完全分隔开左、右心室

D 、室间隔还分隔左心室和右心房

E 、以上描述均正确 15、心传导系的组成

A 、由特殊的神经组织组成

B 、是由神经细胞组成

C 、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

D 、窦房结发出冲动直接传自心肌细胞

E 、兴奋先传导至心室后至心房 16、关于心传导系何者描述有误

A 、窦房结为最高起搏点

B 、先引起心房收缩

C 、再引起心室收缩

D 、窦房结的功能正常时称窦性心律

E 、窦房结的功能正常时称结性心律 17、心的动脉

A 、左、右冠状动脉分别起于主动脉右窦和后窦

B、右冠状动脉比左冠状动脉粗大

C、左、右冠状动脉的主干均行于冠状沟内

D、冠状动脉与同名静脉伴行

E、右冠状动脉分布于右半心及室间隔后2/3

18、左心室后壁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

A、前室间支

B、左冠状动脉主干

C、旋支

D、右冠状动脉

E、后室间支

19、心的静脉

A、心的全部静脉经冠状窦回流

B、心的大部分静脉经冠状窦回流

C、心壁内的小静脉汇成心小静脉

D、左心室的大部分静脉汇成心前静脉

E、心前静脉主要注入左心房

20、房间隔和室间隔

A、房间隔与正中矢状面约成450角

B、房间隔最薄处为卵圆窝

C、室间隔分为肌性部和膜性部

D、膜性部的上部分隔右心房和左心室

E、以上描述均正确

21、出入睾丸的血管、神经位于睾丸的

A、内侧面

B、外侧面

C、前缘上端

D、后缘

E、前缘下端

22、卵巢门位于卵巢

A、内侧面

B、外侧面

C、输卵管端

D、子宫端

E、系膜缘

23、防止子宫脱垂的结构主要是

A、子宫阔韧带

B、子宫主韧带

C、子宫圆韧带

D、骶子宫韧带

E、子宫旁组织

24、下列关于前庭大腺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为女性的附属腺体

B、位于前庭球后端的深面

C、向内侧开口于阴道前庭

D、相当于男性的精囊腺

E、又称Bartholin腺

25、下列不属于外生殖器的结构是

A、阴道

B、阴茎

C、阴蒂

D、阴囊

E、阴阜

二、X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

个以上正确答案。错选、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

共5分)

1、支配蚓状肌的神经有

A、尺神经

B、桡神经

C、正中神经

D、肌皮神经

E、以上神经均参与

2、肌肉的神经支配,正确的是

A、喙肱肌——肌皮神经支配

B、掌长肌——正中神经支配

C、拇收肌——尺神经支配

D、三角肌——胸背神经支配

E、肱桡肌——桡神经支配

3、支配大腿肌群的神经有

A、股神经

B、闭孔神经

C、隐神经

D、坐骨神经

E、生殖股神经

4、胫神经支配

A、胫骨前肌

B、腓肠肌

C、腓骨长肌

D、比目鱼肌

E、胫骨后肌

5、腓总神经损伤后,可能出现

A、足不能跖屈

B、足不能内翻

C、足尖下垂

D、足外翻

E、马蹄内翻足

三、填空题 (每空0.5分,共 10 分)

1、骨的基本构造包括 、 和 。

2、颅

盖的密质骨形成较厚的_________和________其间的松质称

_________。

3、子宫前倾指 的长轴与 的长轴形成一个向前开放的钝角;子宫前屈指 与 之间形成的一个向前开放的钝角。

4、心血管系统由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所组成。

5、内耳可分为 、 。

6、神经系统可分为 和 两部分,分布到躯干和四肢的神经是 神经,分布到内脏的神经是 神经。

四、名词解释题:将题号及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每

小题 2 分,共 10 分)

1、齿

状线 2、、纵隔 3、肾窦 4、阴道穹 5、会阴

五、简答题:将题号及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本

大题4小题 ,每小题 5 分,共20分)

1、试

述肛管内面的解剖结构。

2、试述膀胱三角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3

、精子在何处产生,经哪些管道排出体外?精液如何组成? 4、简述子宫的位置、姿势和固定装置。

六、问答题:将题号及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本大题5小题 ,

共30分)

1、试述胆汁在平时和进食时的排出途径?(5分)

2、分布至大肠的动脉有哪些,它们分别发自何动脉?(5分)

3、试述输尿管的三处狭窄及其临床意义(5分)

4、为什么回流到左心房的静脉却含动脉血液? (5分)

5、简述阴囊层次与睾丸、精索的被膜及与腹壁各层次间的对应关系。 (10分)

中医儿科学期末试卷A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每题10分)得分:_______ 2.张某某,女,1岁4个月。就诊于2000年11月7日。 主诉:腹泻40天。 现病史:患40天前发热、腹泻,经西药抗感染等治疗,热退月余,但腹泻延久不愈。诊时大便稀溏,臭味不著,日3~5次,多于食后作泻,面黄发枯,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 (答题要求:写出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6-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中医儿科学》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 考试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教务处 2015年6月

4.小儿肺炎喘嗽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每题10分)得分:_______ 1. 王某某,女,6岁。就诊于2001年11月27日。 患儿1天前发热,流涕,轻咳,今晨发现头面、发际及胸背散见红色斑丘疹及疱疹,疱疹呈椭圆形,疱浆清亮,个别已破。查体,T37.8℃,口腔粘膜光滑,心肺未闻及异常。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答题要求:写出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5-

3. 惊风八候: 4.厌食: 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得分:________ 1.简述单纯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2.简述哮喘的病因病机。 3.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区别有哪些? -4- 一、选择题(共35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写在题前括号中。 ()1.小儿“稚阴稚阳”学说,是指其生理状态为 A.阳常有余,阴常不足B.脏腑娇嫩,形气未充C.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D.脏气清灵,易趋健康E.脾常不足,肝常有余 ()2.小儿指纹淡红,其证候是 A.虚寒B.食积C.痰热D.虚热E.实热 ()3. 小儿断奶的适当年龄是 A.10-12个月 B.8-10个月 C.12-14个月 D.6-8个月 E.14-16个月()4. 生长发育的第二次高峰出现于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学龄期 E.青春期 ()5.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病理性胎黄 A.生后24小时内出现B.黄疸10~14天左右消退C.黄疽退而复现 D.黄疸持续加深E.黄疽3周后仍不消退 ()6. 患儿,9岁。发热半日,证见发热,恶风,少汗,头痛,鼻塞流涕,咽红肿痛,微咳,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首选方 A. 桑菊饮 B. 麻杏石甘汤 C. 银翘散 D. 新加香薷饮 E. 普济消毒饮 ()7. 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是 A.肺气失宣B.肺失清肃C.肺气上逆D.邪热闭肺E.痰热内蕴 ()8. 患儿,9个月。发热,微汗,鼻塞流涕,咽红,夜间体温升高,又见惊惕啼叫,夜卧不安,舌质红,苔薄白,指纹浮紫。其诊断是 A.夜啼B.感冒夹痰C.感冒夹惊D.急惊风E.小儿暑温 ()9. 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 A.脾常不足B.肺脏娇嫩C.肾常虚D.稚阳未充E.稚阴未长 ()10. 看指纹的适用年龄为 A.1岁以内B.3岁以内 C.1~3岁D.1~6岁E.3~6岁 ()11.疳证的基本病理改变为 A.脾胃虚弱,运化失健B.脾胃虚弱,乳食停滞C.脾失运化,水湿内停D.脾胃不和,生化乏源E.脾胃受损,津液消亡 ()12. 湿热泻的腹泻特点是 A. 大便稀烂夹乳片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 B. 大便稀薄或溏烂,食后作泻,气味不臭。 C. 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色淡无臭。 D. 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气味秽臭。 E. 大便稀烂夹乳片或食物残渣,食后作泻,气味不臭。 ()13.大便澄澈清冷、完谷不化的病机是 A.感受外邪B.伤于饮食C.脾胃虚弱D.脾肾阳虚E.气阴两伤 ()14.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治法是 A.调和脾胃,运脾开胃B.健脾益气,佐以温中C.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1-

儿科学试题及答案

儿科护理 一、名词解释 1、生长、发育: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测量值表示其量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生长的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器官、系统的成熟情况。 2、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3、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3型或7型引起,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 4、肾病综合征: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临床症候群,期临床特征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以及不同程度的浮肿。 5、21-三体综合征::又称为先天愚型,是人类最早发现且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病。以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迟缓。并可伴有多种畸形为主要特征。 6、先天性巨结肠:又称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或赫什朋病,系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在近端结肠,使该段肠管肥厚、扩张。 7、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由于幽门括约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 8、肠套叠:系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9、三凹征;上呼吸道梗阻或严重肺实变时,胸骨上、下,锁骨上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 1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肺透明膜病,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呼气末肺泡萎陷,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 11、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初生后数日内,因进奶少、丢失水分较多,排出胎便而出现体重下降,约一周末降至最低点(小于出生体重的10%),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体重。 12、脑性瘫痪:是指发于早期阶段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13、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严重肥胖患者由于脂肪过度堆积限制了胸廓和膈肌的运动,使肺通气量不足、呼吸浅快,故肺泡换气量减少,造成低血氧症、气急、紫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14、中性温度:指机体代谢、氧及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温度。体重、出生日龄不同,中性温度也不同。 二、填空题 1、五岁以下小儿臂围超过 cm为营养好, ~ cm为营养中等, < cm为营养不良。 2、儿童保健定期健康检查的频度为:6个月以内婴儿每 1 月检查一次,7-12个月婴儿 2~3 月检查一次。 3、ORS是WHO推荐用以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一般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脱水无严重 呕吐者,在用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时需适当稀释。 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主要表现为惊觉、喉痉挛和手足抽搐,并有程度不等的活动期佝偻病表现。 5、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首先减少的部位是腹部,最后减少的部位是面颊。 6、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主要治疗措施是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药物或外科手术治疗均不宜用于小儿。 7、婴儿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响,单纯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人工喂养者和混合喂养儿体内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所占比例几乎相等。 8、急性腹泻病的病程在 2周以内,而迁延性腹泻病的病程在 2周~2月;慢性腹泻病的病程在 2个月以上。 9、轮状病毒肠炎,好发于 6 ~ 24 个月的婴幼儿。 10、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 篇一:《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 十堰市人民医院购书目录 篇二:血液透析室诊疗指南和临床操作规范目录 赤峰市第二医院血液透析室 血液透析室诊疗指南和临床操作规范目录 1.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2.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3.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 4.血液净化学(王志刚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三版) 5.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卫生部卫医政发 〔20xx〕32号) 6.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卫生部卫医政发 〔20xx〕35号) 7.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xx版)(中华医学会肾脏 病学分会) 8.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10.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分册-专家共识(卫生部20xx 版) 11.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路径(卫生部20xx版) 1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路径(卫生部20xx版) 13.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xx年) 14.肾病综合征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xx年) 10.医院感染管理指南(赤峰市第二医院20xx版) 1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法规汇编(赤峰市二院20xx 版) 13.糖尿病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xx年) 14.肥胖相关性肾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xx年) 15.iga肾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xx年) 篇三:肾病学专业5个病种临床路径 卫办医政发〔20xx〕58号文件附件 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 (20xx年版) 一、i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i型新月体肾炎(icd-10:n01.7) /goodpasture综合征(icd-10:m31.0)/抗肾小球基底膜病(icd-10:m31.0)。

儿科学课程期末试卷B卷(试卷及答案详解)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学系 期末考试试卷 □A卷■B卷 课程名称:_儿科学 __________ 课程代码:_MED130029___________ 开课院系:_儿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 姓名:学号:专业: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A型题 1. Which is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dehydration of severe degree and moderate degree? A. poor skin resiliency B. orbit pitting C. oliguria or anuria D. metabolic acidosis E. peripheral circulatory failure 2. During fetal life, the earliest synthesized immunoglobin is: A.IgM B.IgD C.IgG D.IgA E.IgE 3. 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 is the newborn whose birth weight is less than : A.2500g B.2000g C.1500g D.1000g E.800g 4. The ratio of Calcium and Phosphorus in breastmilk is: A.1:2 B. 1.5:1 C.2:1 D. 1.2:1 E. 1.5:2 5. The range of serum natrium concentration in isonatremic dehydration should be: A.120~140mmol/L D. 130~160mmol/L

主动脉夹层(内科)临床路径

主动脉夹层(内科)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主动脉夹层(内科)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主动脉夹层(ICD-10: I7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主动脉疾病诊治指南》(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4年) 1.临床表现: (1)突发的持续剧烈疼痛,呈刀割或者撕裂样,向前胸和背部放射,亦可以延伸至腹部、腰部、下肢和颈部。 (2)有夹层累及主动脉及主要分支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如四肢特别是双上肢血压不对称。 2.辅助检查: (1)C TA、MRA或组织多普勒超声证实主动脉夹层。 (2)多数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D–二聚体明显升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主动脉疾病诊治指南》(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4年)。 处理原则:本临床路径主要针对主动脉夹层的高血压危象内科治疗部分。一旦确诊本病,应当立即开始内科处理。根据影像学结果,对患者DebakeyⅠ型和Ⅱ型夹层患者,为防止夹层恶化和破裂,应当尽早外科手术治疗。对DebakeyⅢ型患者,如病情稳定,不伴有并发症,可选择内科综合治疗。 1.控制疼痛:可选用吗啡、杜冷丁和镇静剂等,镇痛有助于控制血压和心率。根据疼痛控制情况,可每6~8小时重复使用1次。缺点是有可能成瘾。疼痛剧烈的患者,可采用镇痛泵。 2.2.尽快控制血压和心率至可耐受的低限,二者同步进行:β1受体阻滞剂和血管扩张剂联合应用。首先选用静脉给药路径:硝普钠(或乌拉地尔)加美托洛尔(或艾司洛尔)等,快速(10分钟内)将血压降至120/90mmHg以下,心率至70次/分以下;若病情允许,患者能耐受,逐渐调整剂量,将血压和心率降至 100/70mmHg和50次/分左右。稳定后,可逐步改用口服降压药物,如在β受体阻滞剂和(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的基础上,加用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ARB、ACEI、利尿剂等。

儿科学试题及答案(护理三基)

儿科护理 一、名词解释 生长、发育: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测量值表示其量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生长的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器官、系统的成熟情况。 2、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3、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3型或7型引起,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 4、肾病综合征: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临床症候群,期临床特征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以及不同程度的浮肿。 5、21-三体综合征::又称为先天愚型,是人类最早发现且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病。以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迟缓。并可伴有多种畸形为主要特征。 6、先天性巨结肠:又称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或赫什朋病,系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在近端结肠,使该段肠管肥厚、扩张。 7、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由于幽门括约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 &肠套叠:系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 9、三凹征;上呼吸道梗阻或严重肺实变时,胸骨上、下,锁骨上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 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肺透明膜病,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呼气末肺泡萎陷,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

1、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初生后数日内,因进奶少、丢失水分较多,排 出胎便而出现体重下降,约一周末降至最低点(小于出生体重的10%),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体重。 2、脑性瘫痪:是指发于早期阶段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3、肥胖一换气不良综合征:严重肥胖患者由于脂肪过度堆积限制了胸廓和膈肌的运动,使肺通气量不足、呼吸浅快,故肺泡换气量减少,造成低血氧症、气急、紫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4、中性温度:指机体代谢、氧及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温度。体重、出生日龄不同,中性温度也不同。 二、填空题 1、五岁以下小儿臂围超过13.5 cm为营养好,12.5 ~13.5 cm为营养中等,<12.5 cm为营养不良。 2、儿童保健定期健康检查的频度为:6个月以内婴儿每 1 月检 查一次,7-12个月婴儿2~3 月检查一次。 3、O RS是WHO推荐用以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一般适用于 轻度或中度脱水无严重呕吐者,在用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时需适当稀释。 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主要表现为惊觉、喉痉挛 和手足抽搐,并有程度不等的 活动期佝偻病表现。 5、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首先减少的部位是腹部,最后减少的部 位是面颊。 6、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主要治疗措施是饮食治疗和运动 治疗。药物或外科手术治疗均不宜用于小儿。

放疗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放疗肿瘤内科分册 、八、亠 刖言 为规范我院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使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我院组织各专业带头人、专家、技术骨干,于2013年编写了《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当前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为适应医 学的进步,我院今年在《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2013年版)的基础上,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人民军医出版社),结合我院的实际,重新编写完成《临床诊疗指南》

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16年版《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容丰富翔实,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先进性、指导性的鲜明特点,供我院医疗专业人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参照使用。 由于水平所限和编写时间紧迫,2016年版《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难免存在疏漏和问题。请大家在临床实践中认真总结,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再版时补充修改。 医务部 2016年6月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节肺癌诊疗指南...................................... 第二节胃癌诊疗指南....................................... 第三节孚L腺癌诊疗指南 ................................ 第四节肝癌诊疗指南....................................... 第五节胰腺癌诊疗指南.................................... 第六节结直肠癌诊疗规范.................................... 第七节宫颈癌诊疗指南........................... 第八节食管癌诊疗指南........................... 第九节恶性淋巴瘤诊疗指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8 12 17 30 23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慢性胃炎基本诊疗路径

慢性胃炎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一、慢性胃炎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K29.5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3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临床诊疗指南。慢性胃炎可分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三大类,幽门螺杆菌(Hp) 感染是主要病因。 1.临床表现 症状无特异性,可有中上腹饱胀、隐痛,也常有食欲不振、暖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有一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胃体萎缩性胃炎合并恶性贫血者可出现贫血貌、精神淡漠,而消化道症状可以不明显。查体可有上腹部轻压痛,胃体胃炎有时伴有舌炎及贫血征象。 2.鉴别诊断 主要和胃癌、消化性溃疡鉴别,行胃镜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胆囊和胰腺疾病也可表现为腹痛和消化不良症状,当按慢性胃炎处理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时,可通过B超等影像学检查和生化检查等排除。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胃炎(ICD-10疾病编码:K29.502)。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去除病因、促进炎症消退、防止病情发展和对症处理。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3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1.一般治疗进食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食物,少吃过酸过甜食物及饮料,忌烟酒、浓茶、咖啡。避免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药物治疗以反酸、腹痛为主要表现,尤其内镜下表现糜烂明显的病例,可给予粘膜保护剂及抑酸治疗。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明显者,以黏膜保护剂应用为主。消化不良以腹胀、早饱为主要表现及胆汁反流的病例,应用促动力药物。 (1)根除Hp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或上皮内瘤变、有胃癌家族史者应给予根除Hp治疗,其他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进行根除Hp治疗。根除Hp治疗能使很多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消失,同时减轻炎症程度、减少肠上皮化生的发生。常用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加两种抗生素。为减少耐药发生,可选择铋剂加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的四联治疗方案。如青霉素过敏,可选用不含阿莫西林的方案,推荐方案如下:

儿科学试题及答案

儿科学试题 一.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70题,每小题1分,共70分): 1.发生生理性贫血的年龄是( B ) A.生后1-2个月内B.生后2-3个月内 C.生后4-6个月内D.生后8-10个月内 2.3岁小儿用苯巴比妥钠(5mg/kg/次)的剂量是( C ) A.50mg B.60mg C.70mg D.80mg 3.不属于新生儿窒息重要的复苏措施是( C ) A.保持呼吸道通畅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 C.药物治疗D.维持正常循环,保证心排血量4.蹲踞现象常见于( D ) 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A导管未闭D.法洛四联症5.鹅口疮口腔清洁液宜选用( B ) A.冷盐水B.2%碳酸氢钠溶液 C.3%过氧化氢溶液 D.1:2000高猛酸钾溶液 6.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 A ) A.皮肤紫癜B.消化道症状C.关节肿痛D.肾脏损害7.单纯性肥胖症是指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是( B )

A.15%以上B.20%以上C.25%以上D.30%以上 8.急性肾炎患儿突然发生惊厥,最大可能是( D ) A.低钙性惊厥B.低钠性惊厥C.中毒性脑病D.高血压脑病9.单纯性肾病首选的药物是( B ) A.环磷酰胺B.泼尼松C.氮芥D.双氧克尿噻10.风湿热最常侵犯的瓣膜是( A ) A.二尖瓣B.三尖瓣C.主动脉瓣D.肺动脉瓣11.前囟门正常闭合的时间是( B ) A.8—10个月B.1岁—1岁半 C.2岁 D.两岁半12.原发综合征胸片特点是( C ) A.肺部点状或片状阴影B.肺纹理增粗 C.哑铃状双极阴影D.颗粒网状阴影 13.轻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比率是( C ) A.40-50%B.25-40% C.15-25% D.10-15% 14.肺炎胸片特征性改变是( D ) A.肺纹理增多B.肺门增大 C.肺部透明度增高D.肺部点状或片状阴影 15.5个月婴儿每天需要8%糖牛乳的量是( D ) A.730ml B.725ml C.720ml D.715ml 16.肾炎性肾病不同于单纯性肾病的是( C ) A.水肿程度较轻B.低蛋白血症较轻 C.发作性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D.年龄偏大

消化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2013年3月

上篇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章消化道出血 (1) 第二章胃食管反流病 (8) 第三章急性胃炎 (11) 第四章慢性胃炎 (14) 第五章消化性溃疡 (17) 第六章功能性消化不良 (21) 第七章胃癌 (24) 第八章溃疡性结肠炎 (26) 第九章肠易激综合征 (30) 第十章结核性腹膜炎 (32) 第十一章急性胰腺炎 (34) 第十二章慢性胰腺炎 (38) 第十三章胰腺癌 (43) 第十四章肝硬化 (47) 第十五章肝硬化腹水 (52) 第十六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55) 第十七章肝性脑病 (59) 第十八章肝肾综合征 (62) 第十九章原发性肝癌 (65) 第二十章药物性肝病 (68) 第二十一章酒精性肝病 (71)

下篇临床操作规范 第一章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76) 第二章结肠镜检查 (80) 第三章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84) 第四章色素内镜检查 (93) 第五章非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治疗 (99) 第六章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 (102) 第七章消化道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108) 第八章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114) 第九章内镜下胆管引流术 (122) 第十章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 (129)

第一章消化道出血 第一节上消化道出血 【概述】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腺的出血。在我国普通人群中,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其次为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急性胃粘膜病变和肿瘤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起胃出血已日见增多。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出血部位的诊断,依靠病史和体检对确定出血部位和病因是困难的。近年来如内镜检查、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多数上消化道出血既可以准确确定出血部位,同时又可以进行某些治疗。 【临床表现】 1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可分为三类:①慢性隐性出血:肉眼不能观察到便血,仅粪便潜血阳性;②慢性显性出血:肉眼能观察到呕血,解柏油样便,临床上无循环障碍;③急性大出血:有呕血,鲜红或暗红色,便血伴循环障碍和重度贫血,可伴低血压或休克症状,需紧急处理。 2 .出血量的估计:出血量达60-100ml 时,可出现柏油样黑便,出血量不超过400ml时,机体可以代偿,无临床症状。出血量超过500ml,可出现症状,中等量失血(占全身血容量15%左右)约700ml 时,可

中医儿科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2108--网上考试 单位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A1题型(共20题,共66.5分) 1.提出小儿生理特点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著作是 A.《颅囟经》B.《温病条辨》C.《幼科要略》D.《幼科发挥》 E.《小儿药证直诀》 2.我国人痘接种法起于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E.清代 3.新生儿期指从出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天。 A.7 B.14 C.28 D.30 E.60 4.睡眠时两眼开而不合,病机多属于 A.肝火上炎B.肺热壅盛C.脾气虚弱D.心经积热 E.肾阴亏虚 5.消食导滞药中善消乳积的药物是 A.谷芽B.麦芽C.神曲D.鸡内金E.莱菔子 6.以下病种中,推拿疗法效果较好的是 A.咳嗽B.肺炎喘嗽C.哮喘D.紫癜E.泄泻 7.感冒夹惊的病机是 A.热扰肝经B.邪陷厥阴C.肝火内亢D.卫气同病 E.阴虚风动 8.暑湿感冒的治疗首选方是 A.银翘散B.桑菊饮C.新加香薷饮D.自虎汤E.清宁散 9.肺炎喘嗽后期肺脾气虚证治疗首选方 A.沙参麦冬汤B.百合固金汤C.参苓白术散D.香砂六君子汤 E.人参五味子汤 10.小儿哮喘反复发作的主要内在因素是 A.肺脾气虚B.脾肾阳虚C.肺肾阴虚D.痰饮留伏 E.气滞血瘀 11.小儿口疮心火上炎证治疗首选方是 A.泻心汤B.导赤散C.清胃散D.清热泻脾散E.泻心导赤汤

12.小儿泄泻气阴两伤证治疗首选方 A.连梅汤B.生脉散C.益胃汤D.沙参麦冬汤E.人参乌梅汤 13.疳证患儿,见小便短少,全身浮肿,以腰以下为著,四肢不温。治疗宜选方 A.金匮肾气丸B.苓桂术甘汤C.真武汤D.五苓散 E.五苓散合五皮饮 14.小儿暴受惊恐易作夜啼是因为 A.五志化火B.心经积热C.心虚胆怯D.心肝火旺 E.恐则气下 15.慢惊风的治疗原则是 A.清热镇惊B.清热豁痰C.凉肝熄风D.清心开窍 E.补虚治本 16.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证浮肿的特点是 A.腰腹下肢为甚,按之凹陷即起B.腰腹下肢为甚,按之凹陷难起 C.全身浮肿明显,按之凹陷即起D.颜面浮肿明显,按之不陷 E.颜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 17.水痘皮疹的特点是 A.疱疹发于四肢头面B.疱疹透亮,周围鲜红C.疱疹混浊,周围鲜明 D.疱疹密集,常形成大疱E.丘疹、疱疹、结痂并存 18.流行性腮腺炎的病机特点为外感风温邪毒从口鼻而人,壅阻于以下两条经络 A.足太阳、足阳明B.足少阳、足阳明C.手太阳、手少阴 D.足少阳、足厥阴E.手太阴、手阳明 19.百日咳痉咳期的主要治法是 A.宣肺止咳B.泻肺镇咳C.润肺止咳D.补脾益肺 E.敛肺止咳 20.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肺脾气虚证治疗首选方 A.人参五味子汤B.养脏散C.小建中汤D.大建中汤 E.四君子汤 二、填空题(共6题,共20.1分) 1.婴儿喂养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其中应特别倡导的是_________。2.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主证是发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滞以乳积为主者宜选方_________,以食积为主者宜选方_________。 4.疳证的治疗原则,疳气以_________为主,疳积以_________为主,干疳以_________为主。

消化科临床路径(2014)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 一、慢性胃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K29.502)(无并发症患者)(二)诊断依据。 根据: 《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临床症状: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 2.胃镜或钡餐检查提示慢性胃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基本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饮食、避免应用刺激及辛辣药物等。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抑制胃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胃粘膜保护药物、根除Hp药物、对症治疗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胃炎(ICD-10:K29.502)(无并发症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完成的检查: (1)血常规+CRP、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生化全项、血清常规、凝血常规、输血常规、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等); (3)心电图、胸正侧位片; (4)腹部超声;

(5)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包括Hp检测); 2.诊断有疑问者可查: (1)血淀粉酶、血浆胃泌素水平、肿瘤标记物筛查; (2)13C-或14C-呼气试验; (3)立位腹平片、X线钡餐、上腹部CT或MRI。 (七)胃镜检查。 1.入院前未检出者,应尽早进行,对胃溃疡病灶常规作活检。 2.检查前禁食6-8小时。 3.如选择无痛内镜,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回病房。 4.胃镜检查2小时后再进食(大量活检者或容易出血者可延长禁食时间)。 (八)标准药物治疗方案。 1.合并Hp感染者进行根除Hp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2种相关抗菌药物三联疗法,或加用铋剂的四联疗法,疗程为1-2周); (2)抗Hp治疗后继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抑酸治疗。 2.未合并Hp感染者根据症状及检查结果进行治疗。 3.症状无改善者可给予消化酶、益生菌以及镇静抗焦虑治疗。 (九)出院标准。 症状消失或减轻。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调整药物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合并其他疾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3.胃镜结果提示高级别瘤变、癌变等需要内镜下EMR、ESD 以及手术治疗,退出本路径,转入相应临床路径或外科手术治疗。

神经内科个临床路径

精心整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 版社 但可反复发作。 3.除外癫痫。 4.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 写组,2010)。 :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 (3)心电图;头颅MRI或CT,颈部血管超声。 MRA 或 小时 时间和活动度调整用量。要求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动度(AT)维持在15%-25%(或20%-30%,门诊病人则25%-35%),或国际标准化比(INR)值2-3。开始时应每天查凝血功能,稳定后每周查1次,若连续数周均稳定,可每月复查一次。华法令维持量约1-3mg。

(1)反复发作的TIA的患者可予抗凝治疗。 (2)对于非心源性TIA患者,以下可考虑给予抗凝治疗,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颈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伴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房间隔瘤等。 。 天。 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3)不推荐常规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但对于有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例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或近期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

肾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肾脏病临床诊疗指南 肾内科编著 吕梁市人民医院

目录 第一章肾病综合征 (2) 第二章IgA肾病 (7) 第三章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1) 第四章过敏性紫癜肾炎 (16) 第五章高血压肾损害 (19) 第六章糖尿病肾病 (22) 第七章尿路感染 (27) 第八章慢性肾衰竭 (33)

第一章肾病综合征 【概述】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表现,由多种病因引起,其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差异甚大。临床上不能仅满足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必须对其作出病因、病理、并发症乃至完整诊断,以提高肾病综合征治疗的缓解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引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有多种,以微小病变肾病、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几种类型最为常见。 肾病综合征的分类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之诊断主要依靠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炎、肾淀粉样变性、药物肾损害、肾肿瘤等。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前可有职业病史、有毒有害物接触史、服用药物或食物过敏史等情况,可继发于呼吸道、皮肤的感染、病毒性肝炎、肿瘤、糖尿病、系统性疾病等,起病可急骤也可隐匿,患者可有乏力、恶心、腰酸、食欲下降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除水肿、蛋白尿外,临床还可表现为血尿、高血压及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 其主要症状为水肿,特点是水肿首先出现于皮下组织较疏松部位,如眼睑、颜面等处,然后出现于下肢(常从踝部开始),多为指压凹陷性水肿,严重的可发展至全身,引起胸水、腹水、心包积液。水肿与体位有明显的关系,如出现一侧下肢与体位无关的固定性水肿,应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也有部分患者水肿不明显。 2.实验室检查典型的肾病综合征实验室检查表现为:①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 /d);②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③高脂血症。 此外,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可增多,可见管型,肾功能正常或受损[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可伴免疫指标(抗核抗体、抗双链DNA、ANCA、免疫球蛋白等)、肿瘤指标(CEA、AFP、PSA等)、病毒指标(HBV、HCV、HIV等)、骨髓穿刺活检异常。肾穿刺活检可明确病理分型。 3.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 (1)感染: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存在营养不良、免疫状态异常、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感染的机会增加。感染部位多发生在呼吸道、泌尿系统和消化道。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引起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其他如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疱疹病毒等)、真菌的感染机会也明显增加。在严重肾病综合征伴大量腹水时,易在腹水的基础上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 (2)血栓栓塞: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甚至严重致死性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肾静脉和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15个)

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K74+R1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包括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2.有腹水的体征和影像学结果:腹胀、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腹部超声或CT检查证实存在腹腔积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2.消除病因及诱因(如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限制过量钠盐摄入等)。 3.药物治疗:利尿剂、白蛋白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74+R18肝硬化腹水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甲胎蛋白(AFP)、HBV、HCV; (3)腹水检查; (4)腹部超声、胸正侧位片。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 (1)腹水病原学检查,腹部CT或MRI,超声心动检查; (2)24小时尿钠排出量或尿钠/钾比值。

儿科学题库及答案(共1500题)

儿科学题库及答案(共1500题) 一、A型选择题 1.前囟闭合的年龄最晚不超过(E) A.6个月 B.10个月 C.12个月 D.15个月 E.18个月 2.开始出第一颗恒牙的年龄是(C) A.4岁 B.5岁 C.6岁 D.7岁 E.8岁 3.正常婴儿,体重4ks,前囟1.5cm×l.0cm,后囟0.2cm,头不能竖起,最可能的月龄为(B) A.28天以内 B.1~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4.8个月的婴儿,头围38cm,前囟已闭,体重7.0kg,身长68cm,能抬头,不会坐,可考虑的诊断为(D) A.营养不良 B.脑性瘫痪 C.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D.头小畸形 E.佝偻病 5.女婴,8个月,诊断为中度营养不良。开始供给热量每日应为(A)A.250kJ/kg(60kcal/kg) B.300kJ/kg(70kcal/kg)

C.340kJ/kg(80kcal/kg) D.375kJ/kg(90kcal/kg) E.420kJ/kg(100kcal/kg) 6.3岁小儿,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是(C)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E.6个 7.36周男婴,出生体重1.5kg,生后3天体温不升,需要暖箱,该暖箱温度应是(D) A.31℃ B.32℃ C.33℃ D.34℃ E.35℃ 8.5岁小儿标准体重、身长、头围是(D) 体重(kg)身长(cm)头围(cm) A.15 100 46 B.17 102 48 C.17 105 48 D.18 105 50 E.19 108 50 9.一小儿体重7kg,身高65cm,头围42cm,乳牙2枚,能独坐一会,不能听懂自己的名字,此小儿的年龄最可能是(D) A.9个月 B.8个月 C.7个月 D.6个月 E.5个月 10.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发生在出生后(A) A.第1周 B.第2周

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数持续十至数十分钟,并在1小时内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3.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3.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者应予抗凝治疗。 4.病因、危险因素、并发症的治疗。 5.明确有血管狭窄并达到手术标准者予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纤维蛋白原水平、蛋白 C、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 (4)头颅MRI或CT,颈动脉血管超声。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血酶 Ⅲ,TCD,CTA、MRA或DSA,灌注CT或灌注MRI。 (七)选择用药。 1.抗凝药物:排除抗凝治疗禁忌症后可给予①肝素加华法令;②单独口服华法令; ③单独用低分子肝素。 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